CN1199150C -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150C
CN1199150C CNB001240994A CN00124099A CN1199150C CN 1199150 C CN1199150 C CN 1199150C CN B001240994 A CNB001240994 A CN B001240994A CN 00124099 A CN00124099 A CN 00124099A CN 1199150 C CN1199150 C CN 11991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cale factor
address
efficient coding
sto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240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673A (zh
Inventor
安田亮平
小谷田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5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1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1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reducing bandwidth of signal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 H04B1/6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reducing bandwidth of signal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using a division in frequency subb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再现设备包括再现装置,从记录媒体再现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存储装置,临时存储由再现装置再现的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操作装置,改变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存储器控制装置,控制写入地址指针和读取地址指针;判定装置,判定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地址是否与读取地址分开一预定距离;和控制装置,当作为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地址不与读取地址分开预定距离时,删除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

Description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对于音频信号等的压缩编码方法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变换编码方法作为对音频信号的高度有效的编码方法的相关技术参考。变换编码方法是一种分块频带划分方法(block segmentationfrequency band division method)。在变换编码方法中,以预定单位时间周期将时间座标(time-base)的音频信号分成块。把每块的时间坐标的信号转换成频率座标的信号(即,正交变换)。于是,把时间座标的信号分成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将块编码。作为另一个相关技术参考,已知一种子带编码(SBC)方法作为一种非分块频带划分方法。在SBC方法中,把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频带,然后编码,而没有以预定单位时间周期把基于时间的音频信号分成块。
作为另一个相关技术参考,已知高度有效的编码方法,它是频带划分编码方法和SBC方法的组合。在这种高度有效编码方法中,把每个频带的信号正交转换成与变换编码方法相对应的频率座标的信号。在每个频带中编码这种经变换的信号。
作为正交变换方法的一个例子,以预定单位时间周期间隔(对于每帧)把输入音频信号分成块。例如,通过快速傅利叶变换(FFT)方法、离散余弦变换方法或修正DCT变换(MDCT)方法来变换每块。于是,把时间座标的信号转换成频率座标的信号。
作为另一种相关技术参考,已知一种把信号分成多个频带、对于每个频带执行MDCT处理、标准化所产生的MDCT系数和量化标准化(normalized)数据的方法。于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执行编码处理。
用下列方法解码以上述一种方法编码的信号。首先,参照每个频带的标准化信号,与高度有效编码信号相对应,产生诸如MDCT系数数据的经变换系数数据。与经变换系数数据相对应,执行所谓的反向正交变换处理。于是,产生时间座标的数据。
当通过加法处理、减法处理等改变标准化信息时,可对其高效编码数据已被解码的时间座标的信号执行再现级(reproduction level)调节功能、滤波功能等。根据这种方法,由于通过计算处理(诸如,加法处理或减法处理)调节再现级,所以设备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此外,由于不需要解码处理、编码处理等,所以可以调节再现级而不恶化信号质量。此外,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保持一个被解码的信号,所以可以改变通过解码方法产生的部分信号。
传统上,不能与编码处理或解码处理并行地实时改变标准化信息。于是,在检测标准化信息变化对再现处理的结果的影响时(例如,检测是否获得所需能级(level)),不能改变标准化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它们允许与编码处理、解码处理等并行地实时改变标准化信息。
本发明是一种再现设备,包括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再现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所述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包括频谱数据和比例因子数据;存储装置,用于临时存储由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操作装置,用于改变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比例因子数据;存储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写入地址指针和读取地址指针,从而以第一速度间歇地将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写入所述存储装置,并以第二速度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取高度有效编码数据,所述第二速度低于所述第一速度;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是否与所述读取地址分开一预定距离,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和控制装置,用于当作为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地址不与所述读取地址分开所述预定距离时,删除所述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磁光记录和再现设备的整个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执行解码处理的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单元声音帧(unit sound frame)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为单元声音帧设置的比例因子(scale factor)值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其中在整个声音帧中等衰减的比例因子值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其中在一个声音帧部分中衰减的比例因子值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其中改变存储在DRAM25中的比例因子值的存储映象图(memorymap);和
图8是示出改变存储在DRAM25中的比例因子数据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根据图1,作为记录媒体的迷你盘片(MD)11包括盘盒(cartridge)11a和盘片11b。盘盒11a装载盘片11b。盘片11b的直径是64mm。有三种MD,它们是只再现光盘、可记录磁光盘和混合盘片(hybrid disc),其格式互不相同。混合盘片具有只再现区和可记录区。只再现光盘在其最里圆周区具有TOC(内容表)。
TOC包括诸如每个节目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作为每个节目的名字的记录道名和作为盘片名字的盘片名的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可记录盘片的磁光盘具有不可重写PTOC(原版盘预制作(pre-master)的TOC)和可重写UTOC(用户TOC)。PTOC包括诸如以记录模式的起始地址和激光功率值的信息。将这种信息形成为预位(pre-bit)。UTOC包括用于管理记录数据的信息。把PTOC设置在盘片的最里圆周区。把UTOC设置在盘片的外圆周区。例如,UTOC包括32的扇区。例如,PTOC包括记录在盘片上的每个节目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每个节目的记录道名、备份保护信息和强调信息。
主轴马达12旋转盘片11b。盘盒11a具有活门(shutter)。当把迷你盘片11装到盘片驱动部分的预定位置上时,打开迷你盘片11的活门。于是,当盘片11b是可记录光盘时,把记录磁头13设置在盘片11b的上部分的对面。把光头14设置在盘片11b的下部分的对面。当盘片11b是只再现光盘时,只用光头14。
接着,描述设备的再现部分的结构和操作。光头14把激光束辐射到盘片11b,并接收来自盘片11b的反射光。光头14把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向RF放大器29提供产生的电信号作为再现信号。RF放大器29产生于所提供的再现信号相对应的伺服控制信号(诸如,聚焦误差信号FE、跟踪误差信号TE和主轴误差信号)和RF信号(它是音频信息等)。向伺服电路15提供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向系统控制器17提供主轴误差信号。向EFM(8至14调制)和CIRC(交叉交错Reed-Solomn码)编码器/解码器26和地址解码器28提供RF信号。
伺服电路15根据聚焦误差信号FE驱动光头14的聚焦线圈(未图示),并执行聚焦控制操作。伺服电路15根据跟踪误差信号TE驱动线马达(threadmotor)16和设置在光头14中的跟踪线圈(未图示),从而执行跟踪控制。系统控制器17根据主轴误差信号产生控制数据用于适当控制主轴马达12的旋转数。系统控制器17向伺服电路15提供控制数据。伺服电路15根据所提供的控制数据驱动主轴马达12。
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根据从RF放大器29提供的RF信号执行EFM解调处理。此外,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按照CIRC方法执行误差校正处理。从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向存储器控制器24提供所得信号。存储器控制器24临时把从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提供的信号存储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5。之后,从DRAM25读取并向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提供该信号。DRAM25具有一簇或更多的存储容量。一簇是磁光盘的写数据单元(例如,一簇是1Mbit)。
当再现数据时,DRAM25的数据写入速率是1.4Mbps。于是,需要0.9秒的时间来将数据全部写入DRAM25。为了防止DRAM25溢出,考虑到它的剩余存储容量,间歇地写入数据。DRAM25的数据读取速率是0.3Mbps。当将数据全部写入DRAM25时,写入数据的数据量等于三秒的再现音频数据。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外部干扰(诸如,设备的振动)盘片11b的存取操作停止,也能在大约3秒钟的时间内输出再现音频数据。在该时间周期内,如果正确地执行伺服操作而且存取操作变得正常,那么再现音频数据不会中断。由存储器控制器24控制到/自DRAM25的写入地址和读取地址。
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与压缩-编码处理相对应地执行解码处理(解压缩处理),如下所述。在这点上,作为用于在压缩编码处理中执行的标准化处理的参数,影响比例因子信息。于是,在向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提供信号之前,当改变比例因子信息时,可以与再现处理并行地执行能级调节、滤波处理等。向D/A变换器30提供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的输出信号。D/A变换器30将从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作为数字信号提供的解码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输出端31向扬声器提供A/D变换器30的输出信号。扬声器产生再现信号的音频声音。
地址解码器28检测与所提供的信号相对应的地址。沿着盘片11b的记录道,以例如22.05Hz的预定频率作为摇摆式组(wobbled group)记录地址。向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提供检测到的地址,并在再现操作和记录操作中参照它。
接着,描述设备的记录部分的结构和操作。作为记录数据,描述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情况。通过输入端21向数字音频接口22提供数字音频信号。数字音频接口22把数字音频信号分成音频信息信号和其他部分信号。向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提供音频信息的信号。除了音频信息之外的其他信号包括纠错位和用户位。向系统控制器17提供除了音频信息之外的其他信号。
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执行编码处理,包括对从数字音频接口22提供的信号的MDCT(修正的离散余弦变换)处理,并以大约1至5的压缩率压缩所提供信号的数据量。在这点上,为了有效地压缩信号,执行运用人的听觉的位分配处理和把所提供的信号分成几个频带、对于每个频带执行MDCT处理、标准化所得变换系数和量化结果的处理。
向存储器控制器24提供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的输出信号。存储器控制器24临时把从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提供的压缩数字信号存储到具有一簇或更多存储容量的DRAM25。之后,向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提供存储在DRAM25中的信号。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执行CTRC处理作为误差校正码编码处理,然后执行EFM处理作为对于从存储器控制器24提供的信号的记录时间调制处理。于是,产生记录数据。向磁头驱动电路27提供记录数据。
磁头驱动电路27根据所提供的记录数据驱动磁头13。于是,由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施加到盘片11b。与施加磁场同步,光头14把高于再现操作过程中的激光束辐射到盘片11b。于是,MD11a的记录表面的温度升高到居里温度。结果,发生磁场的倒转。于是,信号被记录。在记录操作中的伺服控制处理和地址检测处理几乎与在再现操作中的相同。
在上述描述中,提供预定格式的数字音频信号作为记录数据。然而,应注意本发明的实施例还用在对模拟信号的记录操作上。换句话说,通过输入端19提供模拟信号。A/D变换器20以例如44.1kHz的频率采样模拟信号,从而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向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提供从A/D变换器20输出的数字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录数据作为簇记录在盘片11b上。一簇包括36个扇区。一个扇区包括5.5声音组。一个声音组包括424字节的数据。一个声音组包括左右声道的两个声音帧。一个声音帧包括212个字节。在实际记录数据中,一簇的36个扇区中的32个扇区用来记录音频信息。将剩余4个扇区用作链接区,用来为了磁头的磁场的升高和激光功率的控制操作,调节操作定时。或者,将剩余四个扇区的3个扇区用作链接区,而剩余一个扇区用作子数据区。
只再现的MD没有这种链接区。只再现MD的每簇中的头4个扇区被用作子数据区,诸如图形信息。此外,在只再现MD上,将数据物理形成为凹槽。于是,除非物理上破坏该盘,用户的不适当操作不会破坏数据。
系统控制器17管理设备的每个结构部分的操作,从而设备根据用户通过键部分41发出的操作命令等进行正确的操作。键部分41具有电源键、弹出键、回放键、暂停键、停止键、节目选择键、记录键,等等。键部分41还具有操作键用来改变包含在由盘片11b再现的压缩数字信号中的标准化信息(下面将详细描述标准化信息的细节)。显示部分42连接到系统控制器17。显示部分42显示再现状态的信息。显示部分42显示MD11的整个播放时间、当前节目的经过时间、当前节目的剩余播放时间,所有节目的剩余时间、当前节目的记录道号,等等。当已记录盘片11b的盘片名、记录道名、关于音频数据的信息、信息记录日期和时间时,显示部分42显示这种信息。
应注意,键部分41不限于设置在设备上的这种操作面板上。另一方面,可使用例如运用红外线的遥控器。此外,还可用个人计算机等作为键部分41和显示部分42。
接着,描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的实际处理过程。从盘片11b再现压缩数字信号,而且提供给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解码数字信号并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4和DRAM25向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提供已解码信号。图2示出执行解码处理的块结构。参照图2,向输入端107提供从盘片11b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4再现的编码数据。此外,向输入端108提供在编码处理中用到的块尺寸信息。
从输入端107向计算装置110提供已编码数据。计算装置110还接收来自标准化信息改变电路119的数字数据。计算装置110把从标准化信息改变电路119提供的数字数据加到包含在编码数据中的比例因子信息中。当从标准化信息改变电路119输出的数字值是负值时,计算装置110作为减法装置操作。向自适应位分配解码电路106和输出端111提供计算装置110的输出信号。
自适应为分配解码电路106参考自适应位分配信息和将已分配的位进行解除分配。向反向正交变化电路103、104和105提供自适应位分配解码电路106的输出信号。反向正交变换电路103、104和105将频率座标信号转换成时间座标的信号。向频带组合滤波器101提供反向正交变换电路103的输出信号。向频带组合滤波器102提供反向正交变换电路104和105的输出信号。每个反向正交变换电路103、104和105都包括反向修正的DCT变换电路(inverselymodified DCT transforming circuit)(IMDCT)。
频带组合滤波器102组合所提供的信号并向频带组合滤波器101提供组合结果。频带组合滤波器101组合所提供的信号并向端100提供组合结果。通过这种方法,把从反向正交变换电路103、104和105输出的分开频带的时间座标信号解码成整个频带的信号。
每个频带组合滤波器101和102可包括例如IQMF(反向正交镜象滤波器(inverse quadrature mirror filter))。
对于由DRAM25输入到如图2所示的输入端107的编码数据,执行用于实现如图5和6所示的能级调节处理或滤波处理的标准化处理。
参照图7,描述在DRAM25中执行的标准化处理。
图3是示出从盘片11b读取并存储在DRAM25的编码数据的数据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3中,在左侧的数值0、1、2…211表示字节。在该例子中,一帧包括212个字节。
放置了低频带区、中频带区和高频带区的三个划分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的块尺寸信息。在第一字节位置上,放置表示被记录的单元块数的信息。在高频带区中,不向单元块分配任何位从而不记录它们的概率很高。于是,为了处理这种情况,用将更多位分配给比高频区更大地影响听觉的中频带区和低频带区的方法,指定单元块的数量。
此外,在第一个字节的位置上,放置其中双重写入位分配信息的单元块的数量和其中双重写入比例因子信息的单元块的数量。
为了校错,双重写入相同的信息。换句话说,将在特定字节中记录的数据重复地记录到另一个字节。虽然抗误差的强度与双重写入的数据量成正比,但是用于频谱数据的数据量在减小。在编码格式的例子中,由于独立指定其中双重写入位分配信息的单位块的数量和其中双重写入比例因子信息的单元块的数量,所以可以最优化抗误差的强度和用于频谱数据的位数量。将在预定位中的码和单元块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格式。
在如图3所示的第二个字节位置上,放置每个单元块的位分配信息。一个单元块包括4个字节。于是,放置对于以第0个单元块开始的单元块的数量的位分配信息。位分配信息之后是每个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对于比例因子信息,于每个单元块使用6个位。于是,放置对于以第0个单元块开始的单元块的数量的比例因子信息。
比例因子信息之后是每个单元块的频谱数据。放置对于真正被记录下来的单元块的数量的频谱数据。由于利用位分配信息将在每个对于单元块中包含的频谱数据的数据量定义为一种格式,所以可以获得数据的关系。当分配给特定单元块的位的数量为零时,不记录该单元块。
频谱信息之后是双重写入的比例因子和双重写入的位分配信息。在最后一个字节(第211个字节)和最后第二个字节(第210个字节),双重写入在第0个字节的信息以及在第一个字节的信息。将其中双重写入这种信息的两个字节定义为一种格式。然而,不能改变被双重写入的比例因子信息以及被双重写入的位分配信息。
一个帧包括通过输入端提供的1024个PCM采样。在前一个帧中用到前512个采样。在下一个帧中用到后512个采样。从MDCT处理的重叠角度来看,采用这种布局。
根据该实施例,通过改变包含在存储在DRAM25中的压缩数据中的比例因子信息,例如可以实时地执行再现能级调节处理和滤波处理。接着,详细描述这些处理。图4示出在每声音块的单元块的数量是5(块0至块4)(每个单元块是一组与被划分频带相对应的转换系数)、比例因子的数量是10和表示比例因子信息的值的数量是10(比例因子值0至9)的情况下的标准化处理的例子。
选择与每个单元块的最大转换系数相对应的比例因子值。将所选比例因子值用作当前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在图4中,块0的比例因子信息的值是5。块1的比例因子信息的值是7。同样,其他块与比例因子信息相关联。将比例因子信息写入压缩数据的预定位置上。
当如图4所示的所有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值中减去“1”时,如图5所示执行其中例如将所有声音帧的能级下降2dB的能级调节处理。另一方面,当把“2”加到所有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值时,执行其中例如将所有声音帧的能级上升4dB的能级调节处理。此外,当块3和4的比例因子信息值设为“0”时,如图6所示执行例如去掉声音块的高频带区的滤波处理。另一方面,可从其他单元块中减去所去掉的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值。另一方面,可将被去掉的单元块的比例因子信息值硬设为“0”。
在上述例子中,为了简化说明,假设每声音帧的单元块的数量为5和比例因子信息值的数量为10(值0至9)。然而,在磁光盘作为实际记录媒体的MD(迷你盘片)的格式下,单元块的数量是52(单元块0至单元块51)和标准化备选方案(alternative)的数量是64(标准化备选方案0至标准化备选方案6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比例因子信息值,可以更加精确地执行能级调节处理和滤波处理。
接着,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比例因子改变处理。首先,参照图7,描述在再现模式下至/自DRAM25的写入/读取操作。在图7中,指针P表示从中读取信息到音频压缩编码器-解压缩解码器23的扇区位置。指针Q表示从EFM和CIRC编码器/解码器26写入的扇区的位置。指针R表示扇区中作为包含在存储在DRAM25中的压缩数据中的标准化信息的比例因子改变的位置。以下列方法改变比例因子。系统控制器17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4从DRAM25读取比例因子、临时存储该比例因子、根据用户通过键部分41输入的命令改变比例因子并将经改变的比例因子重写入DRAM25。
当在再现模式下将对于一个扇区的压缩数据写入DRAM25时,执行比例因子改变处理。当再现操作处理时,指针P、Q和R在DRAM25的存储区中分别以箭头5、6和7所示的方向前进。当指针R超过指针Q或当指针R与指针P分开一预定数量的扇区时,临时停止比例因子改变处理。之后,当在预定数量的扇区内指针R离指针Q足够远且指针R紧靠指针P一个预定数量扇区时,重新开始对于指针R的比例因子改变处理。在这些操作中,将指针R保持在靠着指针P和Q的适当位置上。于是,实时改变比例因子。
图8是示出比例因子改变处理的实际例子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已将对于一个扇区的压缩数据读入DRAM25,当在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构是Yes(即,已将对于一个或多个扇区的压缩数据读入DRAM25)时,流程进到步骤S2。否则,流程回到步骤S1。在步骤S2中,在系统控制器17中初始化用于改变比例因子的存储器。此后,流程进到步骤S3。在步骤S3中,将一个声音帧的比例因子从由DRAM25的指针R表示的扇区读到系统控制器17的预定存储器中。此后,流程进到步骤S4。如上所述,一个扇区包括5.5声音组,它是11个声音帧。在步骤S4中,与用户的命令相对应地改变在步骤S3中被读取的比例因子。此后,流程进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将经改变的比例因子重写入在步骤S3中从中读取原始比例因子的位置上。此后,流程进到步骤S6。在步骤S6中,设定下一个声音帧。此后,流程进到步骤S7。在步骤S7中,判定对于由在DRAM25中的指针R表示的扇区的所有声音帧是否已完成比例因子改变处理。当在步骤S7中的判定结果是Yes(即,已完成比例因子改变处理),那么流程进到步骤S8。否则,流程回到步骤S3。
在步骤S8中,指针R前进一个扇区。之后,流程进到步骤S9。在步骤S9中,判定指针P、Q和R的上述关系是否满足(即,满足指针R足以远离指针Q和指针R靠近指针P预定数量的扇区)。当在步骤S9中的判定结果是Yes(即,满足上述关系),那么流程进到步骤S10。否则,流程回到步骤S9。于是,挂起该处理直至满足该条件。在步骤S10中,在指针R的扇区的起点设定从中读取比例因子的声音帧。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再现操作中解压缩压缩码的解码处理中,改变包含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中的比例因子信息。另一方面,在记录操作中压缩码的编码处理中可以改变包含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中的比例因子信息。
根据本发明,在编码处理、解码处理等中,在对于预定存储器的数据写入处理和数据读取处理的空闲期间(blank period)内,改变标准化信息。于是,例如可以通过实时地改变标准化信息,与编码处理、解码处理等并行地执行能级调节处理、滤波处理等。
于是,当检测改变标准化信息对再现结果的影响时,(例如,当检测是否已包含所需的能级)可以改变标准化信息。
虽然参照最佳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理解在形式和其细节上进行上述和各种变化、省略和添加,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现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再现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所述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包括频谱数据和比例因子数据;
存储装置,用于临时存储由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高度有效编码的数据;
操作装置,用于改变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比例因子数据;
存储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写入地址指针和读取地址指针,从而以第一速度间歇地将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写入所述存储装置,并以第二速度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取高度有效编码数据,所述第二速度低于所述第一速度;
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是否与所述读取地址分开一预定距离,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和
控制装置,用于当作为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不与所述读取地址分开所述预定距离时,删除所述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定装置,用于判定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是否与所述写入地址分开一预定距离,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作为所述第二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不与所述写入地址分开所述预定距离时,所述控制装置删除所述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其中根据所述操作装置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因子数据包括多个比例因子值,和
通过部分改变所述比例因子值,完成滤波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因子数据包括多个比例因子值,和
通过相等地减小所述比例因子值,完成能级控制处理。
6.一种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再现来自记录媒体的高度有效编码数据,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包括频谱数据和比例因子数据;
(b)将在步骤(a)中再现的所述高度有效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中;
(c)控制写入地址指针和读取地址指针,从而以第一速度,根据用户的对于包含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中的比例因子数据的改变命令将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间歇地写入所述存储器中,而且以第二速度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所述第二速度低于所述第一速度;
(d)判定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是否离所述读取地址一预定距离,其中根据所述用户的命令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存储器中;和
(e)当作为在步骤(d)中的所述判定结果,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不离开所述读取地址所述预定距离时,删除所述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其中根据所述用户命令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
(f)判定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是否离所述写入地址一预定距离,其中根据所述用户命令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存储器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作为在步骤(f)中的判定结果,所述高度有效编码数据的所述地址不离所述写入地址所述预定距离时,删除所述比例因子数据的变化,其中根据所述用户命令改变所述编码数据的比例因子数据并将它存储在存储器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因子数据包括多个比例因子值,和
通过部分改变所述比例因子值,完成滤波处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因子数据包括多个比例因子值,和
通过相等地减小所述比例因子值,完成能级控制处理。
CNB001240994A 1999-08-23 2000-08-23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1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5517/1999 1999-08-23
JP23551799 1999-08-23
JP324199/1999 1999-11-15
JP32419999 1999-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5673A CN1285673A (zh) 2001-02-28
CN1199150C true CN1199150C (zh) 2005-04-27

Family

ID=2653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40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150C (zh) 1999-08-23 2000-08-23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28683B1 (zh)
EP (1) EP1087380B1 (zh)
JP (1) JP4218191B2 (zh)
KR (1) KR100650076B1 (zh)
CN (1) CN1199150C (zh)
DE (1) DE60024025T2 (zh)
MY (1) MY12550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4295A (ja) * 1999-08-23 2001-05-18 Sony Corp 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符号化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復号化装置および符号化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US6407972B1 (en) * 1999-10-20 2002-06-18 Sony Corporation Editing apparatus and editing method
JP4470304B2 (ja) * 2000-09-14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圧縮データ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圧縮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512052B2 (en) * 2001-03-16 2009-03-31 Ricoh Company, Ltd. Formatting of phase-change optical disc for improved sign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01329B1 (ko) * 1991-11-25 2001-10-22 이데이 노부유끼 디스크재생장치및기록장치
US5495552A (en) * 1992-04-20 1996-02-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of efficiently recording an audio signal in semiconductor memory
JP3531177B2 (ja) * 1993-03-11 2004-05-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圧縮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圧縮データ再生方法
US5689704A (en) * 1994-03-04 1997-11-18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which uses commands in character string form for audio system control
KR0136025B1 (ko) * 1994-12-30 1998-05-15 배순훈 캡션기능을 갖춘 비디오 디스크와 그 재생장치(video compact disc with caption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the same)
KR100346733B1 (ko) 1995-09-22 2002-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비트스트림의스케일조절이가능한오디오부호화/복호화방법및장치
JP3277450B2 (ja) * 1995-11-22 2002-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文字入力装置、文字入力方法、記録装置
TW432806B (en) 1996-12-09 2001-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udio decoding device
US6353584B1 (en) * 1998-05-14 2002-03-05 Sony Corporation Reproduc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deco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nd recor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8191B2 (ja) 2009-02-04
EP1087380A3 (en) 2004-03-10
KR100650076B1 (ko) 2006-11-27
US6728683B1 (en) 2004-04-27
CN1285673A (zh) 2001-02-28
MY125502A (en) 2006-08-30
DE60024025D1 (de) 2005-12-22
EP1087380B1 (en) 2005-11-16
KR20010030113A (ko) 2001-04-16
DE60024025T2 (de) 2006-07-13
EP1087380A2 (en) 2001-03-28
JP2001210021A (ja) 200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51423B1 (en) Audio player and recorder employ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as a recording medium
CN1275259C (zh) 可重写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现方法
US5999505A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and discontinuously processing recorded data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CN1107382C (zh) 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以及记录介质
EP0613135B1 (en) Optical disc system
CN1297230A (zh) 编辑装置和编辑方法
JPH07244855A (ja) 光担体記録装置
CN1199150C (zh)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JPH0689544A (ja)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517962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08321136A (ja) デコーダ及び再生装置
JPH07192436A (ja) ミニ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3490655B2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復号器
JP3064522B2 (ja) 信号処理方法及び圧縮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3085183B2 (ja) Mdシステム
JP3134856B2 (ja)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759036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970073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JP2000113591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0134566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3004865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のデータ記録方法
JPH08221769A (ja) ミニ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H06119713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H07296566A (ja) ディスクシステム
JP2000184327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