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1946C -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946C
CN1191946C CNB001292765A CN00129276A CN1191946C CN 1191946 C CN1191946 C CN 1191946C CN B001292765 A CNB001292765 A CN B001292765A CN 00129276 A CN00129276 A CN 00129276A CN 1191946 C CN1191946 C CN 11919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utch
power
torque converter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29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0614A (zh
Inventor
堀良昭
七户隆
西亨
高野宪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0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19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9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the gearbox is associated or combined with a crank case of an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6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c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49Gearing with fluid dr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沿曲轴的轴线方向上使将齿轮变速机收容在曲轴箱内地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紧凑化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线的曲轴19及输入轴50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3上,变扭器45安装在曲轴19的一端部上,沿曲轴19的轴线方向配置在从变扭器45离开的位置上的离合器47从曲轴19的轴线方向看其一部分与变扭器45重叠地安装在输入轴50的一端部上。

Description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备有变扭器、齿轮变速机、离合器,该变扭器具有与发动机的曲轴一体旋转的泵,该齿轮变速机可以择一地确立多个变速段的齿轮系,该离合器可遮断上述齿轮变速机的输入轴和上述变扭器的涡轮间的动力传递。
背景技术
过去,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例如特开昭47-40717号公报等已为人所知。
在上述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曲轴和齿轮变速机的输入轴配置在同轴上,变扭器、离合器及齿轮变速机串连地配置着。这样的排列的动力传递装置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和变速机的变速箱是分体时是合适的,然而,在将那样的排列应用于齿轮变速机收容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内的构造的动力传递装置时,在沿曲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动力传递装置变大,动力传递装置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变差。特别是在越野用鞍座式车辆上搭载时,在将曲轴的轴线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时,踏板的宽度宽,从而导致骑车姿式的恶化。在将曲轴的轴线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进行配置时,车辆的重心位置移动到前方,从而导致操纵把手的操作负荷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供一种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在齿轮变速机收容在曲轴箱内的情况下,实现了在沿曲轴的轴线方向上紧凑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备有变扭器、齿轮变速机、离合器,该变扭器具有与发动机的曲轴一体地旋转的泵,该齿轮变速机可择一地确立多个变速段的齿轮系,该离合器可遮断该齿轮变速机的输入轴和上述变扭器的涡轮间的动力传递,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平行的轴线的曲轴和上述输入轴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上,上述变扭器安装在上述曲轴的一端部上,上述离合器配置在沿上述曲轴的轴线方向与上述变扭器相离的位置上,该离合器从上述曲轴的轴线方向看与上述变扭器一部分重叠地安装在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上。
根据这样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构造,由于在相互平行的曲轴和输入轴上分别安装着变扭器和离合器,所以,可以使在曲轴箱内收容齿轮变速机地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在沿曲轴的轴线方向上紧凑化,而且,可以接近曲轴侧地配置离合器,也可以抑制与曲轴的轴线直交的方向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曲轴箱突出的上述曲轴的一端部上安装着变扭器,配置在上述变扭器和曲轴箱间的由油压作动的上述离合器安装在从上述曲轴箱突出的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用于向上述离合器供油的在上述变扭器的侧方与上述输入轴同轴地延伸的供油管设在覆盖上述变扭器和离合器地与上述曲轴箱结合在盖和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之间,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有效地使用产生于变扭器侧方的空间地构成朝向离合器供油的作动油供油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在上述第二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控制作用于上述离合器上的油压的主离合器用控制阀与上述供油管相连接并设在上述罩上。根据这样的构成,离合器和离合器用控制阀配置在相互靠近的位置上,可以提高离合器用控制阀的作动的带来的离合器的作动响应性。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在上述第2或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中心构件(クテツチセンタ),第1离合板、第2离合板,离合器鼓,活塞;该离合器中心构件与被动齿轮相连接并绕上述输入轴的轴线旋转,该被动齿轮与上述变扭器的涡轮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相啮合;上述第1离合板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中心构件的外周啮合,上述第2离合板与第1离合板重叠地配置着,上述离合器鼓收容着第1及第2离合板的同时、不能相对旋转地与第2离合板的外周啮合,并与上述输入轴一体地转动,上述活塞可以使上述第1及第2离合板摩擦结合、并自由滑动地嵌合在上述离合器鼓上。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在沿曲轴的轴线并与上述变扭器邻接的位置使离合器鼓不与曲轴相干涉地有效地配置具有较大直径的离合器鼓的离合器。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在第4技术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中心构件和上述输入轴之间设有可以从上述输入轴向离合器中心构件进行动力传递的第1单向离合器,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在发动机制动时把来自齿轮变速机侧的动力传递给变扭器。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在上述第4或第5技术方案的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允许上述变扭器的定子沿一方向旋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设在上述定子和曲轴箱之间,上述驱动齿轮沿上述曲轴的轴向设置在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和上述变扭器之间,上述离合器使上述离合器鼓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曲轴的轴线方向与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的侧方邻接地安装在上述输入轴的一端部上。根据该构造,由第2单向离合器允许定子空转,可以提高变扭器的效率,而且,可以对应于离合器鼓的至少一部分地在上述离合器鼓和曲轴间产生的空间内有效地配置较小径的第2单向离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越野用鞍座式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看的动力部件的简化扩大图。
图3是从图1的箭头3方向看的动力部件的简化扩大图。
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断面中的后半部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沿图2的A-A线的断面中的后半部的断面图。
图6是图2的6-6线的断面图。
图7是图6的7-7线扩大断面图。
图8是换档机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油压回路图。
图10是第2实施例的与图9相对应的油压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越野用鞍座型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看的动力部件的简化放大图;图3是从图1的箭头3方向看的动力部件的简化放大图;图4是表示沿图2的A-A线的断面中的前半部的断面图;图5是表示沿图2的A-A线的断面中的后半部的断面图,图6是图2的6-6线断面图;图7是图6的7-7线放大断面图;图8是换档(シフトチエンジ)机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油压回路图。
首先,在图1中,该越野用鞍座型车辆备有焊接钢管而构成的车架15,分别装有球型低压轮胎的左右一对前轮WF…悬架在车架15的前部,分别安装着球形低压轮胎的左右一对后轮WR…悬架在车架15的后部,另外,在车架15的前端配设着操纵左右一对前轮WF…的操纵手柄16,在车架1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配设着燃料箱17,在该燃料箱17的后方侧,在车架15的上部配设着跨座式的车座18。
在上述燃料箱17及车座18的下方,在车架15上搭载着动力部件P,动力部件P含有发动机E,该发动机E驱动既是操纵方向轮又是驱动轮的前轮WF…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发动机E将曲轴19(参照图2-图6)沿鞍座型车辆的前后方向、例如纵型地配置。与设在发动机E中的气缸盖20的前面侧的排气口(图中末示)相连的排气管21向车架15的右侧弯曲180度经过动力部位P的右侧向后方延伸,与设在车体后部右侧的排气消音器22相连接。
在上述发动机E的后方侧,在上述车座18的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23、与该空气滤清器23相连接的气化器24。在设在上述气缸盖20的后面侧的吸气口(未图示)上连接着上述气化器24。
参照图2~图5,发动机E的气缸体28向车体右侧稍稍倾斜地直立着,气缸盖20结合在该气缸体28的上部,另外,在设在气缸体28上的汽缸套29上自由滑动地嵌合着活塞30。
在气缸体28的下部将上述气缸套29的下部突出到曲轴箱33内地结合着曲轴箱33,该曲轴箱33由相互结合前部箱半体31及后部箱半体32而成。具有沿鞍座型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的曲轴19由曲轴箱33自由旋转地支承着,上述活塞30通过连杆34及曲轴销35与曲轴19相连接。
在前部箱半体31上结合形成为筒状的在鞍座型车辆的前方侧延伸的前部壳体36和封闭该前部壳体36的前端开口部的前部盖37,从而在与前部箱半体31之间形成前部作动室40。另外,在后部箱半体32上结合着在与该后部箱半体32之间形成后部作动室41的后部壳体38,在与曲轴19相对应的部分,覆盖设在后壳体38上的开口部39a的后部盖39与后部壳体38结合。
在曲轴19和前部箱半体31间设有球轴承42,在曲轴19及后部箱半体32间设有球轴承43。另外,从前部箱半体31突出到前部作动室40侧的曲轴19的前端通过球轴承44由前部盖37自由旋转地支承着。
动力部件P备有上述发动机E、装在该发动机E的曲轴19上的变扭器45、可择一地确立多个变速段的齿轮系G1、G2、G3、GR的齿轮变速机46、可遮断该齿轮变速机46及变扭器45间的动力传递的油压式的离合器47。从齿轮变速机46输出的动力通过从动力部件P向前方延伸的前部推进轴48及前部差动装置(未图示)传递给左右前轮WF…,同时通过从动部件P向后方延伸的后部推进轴49及后部差动装置(未图示)传递给左右后轮WR…。
再参照图6,齿轮变速机46备有:具有与曲轴19平行的轴线并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3上的输入轴50及输出轴51;具有与曲轴19平行的轴线且固定在曲轴箱33上的中间轴52。
在输入轴50与前部箱半体31间设有球轴承54,在输入轴50与后部箱半体32间设有球轴承55,输入轴50的前端从前部箱半体31向前部作动室40侧突出。另外,在输出轴51和前部箱半体31间设有球轴承56,在输出轴51与后部箱半体32间设有球轴承57,输出轴51的后端从后部箱半体32向后部作动室41侧突出。
齿轮变速机46所备有的多个变速段的齿轮系G1、G2、G3、GR收容在曲轴箱33内。第1速齿轮系G1由与输入轴50一体地形成的驱动齿轮57、和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输出轴51上的与上述驱动齿轮57相啮合的被动齿轮58构成。第2速齿轮系G2由与输入轴50形成为一体的驱动齿轮57和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51上的与上述驱动齿轮59啮合的被动齿轮60构成。第3齿轮系G3由固定在输入轴50上的驱动齿轮61和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51上的与上述驱动齿轮61啮合的被动齿轮62构成。另外后进齿轮系GR由上述驱动齿轮59、由中间轴52自由旋转地支承的与上述驱动齿轮59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63、与第1中间齿轮63一体的第二中间齿轮64、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51上的与第2中间齿轮64啮合的被动齿轮65构成。
在第1速齿轮系G1的被动齿轮58和第3速齿轮系G3的被动齿轮62间,在输出轴51上沿轴向可滑动地花键嵌合着1速·3速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6,在使该1速·3速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6与被动齿轮58结合时,确立第1速齿轮系G1,在将1速·3速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6与被动齿轮62结合时,确立第3速齿轮系G3。另外,在第2速齿轮系G2的被动齿轮60和后进齿轮系GR的被动齿轮65之间,在输出轴51上沿轴向可滑动地花键嵌合着2速·后进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7,该2速·后退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7与被动齿轮60结合时,确立后退齿轮系GR。
抱持上述1速·3速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6的变速拨叉68和抱持上述2速·后退切换用爪型离合器体67的变速拨叉69可沿变速拨叉轴70的轴线方向滑动地支承在变速拨叉轴70上,该变速拨叉轴70设在曲轴箱33上,并且具有与输出轴51平行的轴线。这些变速拨叉68、69分别与设在变速鼓71的外周上的凸轮槽71a、71b结合。
变速鼓71的前端部通过球轴承72支持在前部箱半体31上,变速鼓71的后端部直接支承在后部箱半体32上。变速鼓71是由与该变速鼓71的前端部连接的换档机构72转动的,借助该变速鼓71的转动,通过变速拨叉68、69滑动择一地确立各齿轮系G1~G3、GR之一。
变速鼓71的转动位置即变速位置用由电位差计组成的变速位置检测器73检测。该变速位置检测器73固定在后部壳体38上,并与变速鼓71的后端连接。
在后部作动室41内,在输出轴51的后端上固定着驱动齿轮74。另外,具有与输出轴51平行的轴线的驱动轴75在与前部箱半体31之间夹着滚柱轴承76并且在与后部箱半体32之间夹着滚柱轴承77地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3上。在后部作动室41内在固定在驱动轴75的后部的被动齿轮78上啮合着上述驱动齿轮74。
驱动轴75的前端从前部箱半体31突入前部作动室40,连结轴79的一端同轴地与该驱动轴75的前端相连接,在连结轴79与前部盖37间夹装着滚柱轴承80。连结轴79的另一端从前部盖37突出向前方,前部推进轴48与连接轴79的另一端相连接。另外,驱动轴75的后端在与后部壳体38之间夹置着密封构件81地从后部壳体38突出到后方,后部推进轴49与驱动轴75的后端相连接。
在后部作动室41内,在前述驱动轴75的外周上突设着多个突起82…,在后部壳体38上安装着车速传感器83,该车速传感器83根据检测其突起82…所得到的驱动轴75的旋转速度来检测车速。
参照图7和图8,换档机构72备有:变速主轴87,它具有与变速鼓71平行的轴线;臂它固定在该变速主轴87上;变换臂90,它固定在轴套89上,该轴套89自由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变速主轴87的外周上;限制销91,它固定在前部箱半体31上并插通于上述变换臂90;第一螺旋扭簧92,它产生使变换臂90回复到中立位置的弹力;变速板,它支持在上述变换臂90上,并且,可以进行沿主轴87的半径方向被限制的范围中的与上述变换臂90的相对运动;第2螺旋弹簧94,它产生将上述变速板93压向上述半径方向内方侧的弹力;销板96,与变速板93相对地固定在变速鼓71的前端并植设着6根进给销95…;辊97,它向与上述销96的外周抵接的方向上弹压。
变速主轴87其后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后部箱半体32上,并且旋转自由地贯通前部箱半体31地通过前部作动室40内向前方延伸,该变速主轴87的前端自由旋转地贯通前部盖37通过球轴承99支承在固结于前部盖37上的齿轮箱98上。另外,在变速主轴87和前部盖37之间夹装着滚柱轴承100及密封构件101。
在变换臂90上设有开口部102,弯曲该开口部102的外缘部而形成的弹簧承接部103,支承在轴套89上的第1螺旋扭簧92的两端部在变换臂90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弹簧承接部103的两侧抵接。另外,臂88的前端部88a及限制销91在上述第1螺旋扭簧92的两端部间插通于开口部102中。
在变换臂90处于中立位置状态下,在变速主轴87向正、逆任何一方向转动时,臂88的前端部88a一边挠曲第1螺旋弹簧92,一边与开口部102的左右任一方的侧缘抵接而将变速臂90向正·逆任一方向转动,变换臂90转动直到上述开口部102的左、右任何另一方的侧缘与限制销91相抵为止。在该状态下,在作用于变速主轴87上的动力为“0”时,由第1螺旋扭簧92产生的弹力臂88、即变速主轴87和变换臂90回复到中立位置。
在沿变速主轴87的一半径方向隔开间隔的2部位,在上述变换臂90上分别铆接固定着导向销104、105。另外,在变速板93上分别插通着上述导向销104、105,被结合的长孔106、107沿上述半径方向长长地延伸地形成着。由此,变速板93沿上述变速主轴87的一半径方向可滑动地支承在变换臂90的变速鼓71侧的面上。
在变速板93的两侧设有弯曲到变速鼓71侧的送进爪108、109,在这些送进爪108、109的外侧形成着凸轮110、111。
第2螺旋扭簧94支承在上述两导向销104、105中的外侧的导向销104上,由于该第2螺旋扭簧94的两端部与上述变速板93的两送进爪108、109相抵接,变速板93相对于变换臂90被压向沿变速主轴87半径方向的内方侧。
销板96的外周形成为具有沿周向隔开等间隔的6个凹部96a…,在上述变速板93的两送进爪108、109之间配置着2根送进销95、95地在销板96上植设6根送进销95…。
辊97其一端通过支轴112轴支承在可摇动地支承在前部箱半体31上的臂113的另一端上,臂113由设在前部箱半体31和臂113间的第3螺旋扭簧114的弹力将辊97向与销板96的外周抵接的方向上推压。
在这样的换档机构72中,变速板93的两送进爪108、109的一方由于与变速主轴87的正、逆任何一方向的转动相对应的变速臂90的向正·逆任一方面的转动而与销板93的送进销95…之一结合,将变速鼓71向正、逆任一方向转动。在由第1螺旋扭簧92产生的弹力使变换臂90回复到中立位置时,通过在形成于变速板93的两送进爪108、109上的凸轮110、111的一方上抵接销板96的送进销95…之一,变速板93反抗第2螺旋扭簧94的弹力而向变速主轴87的半径方向外方移动,上述两送进爪108、109的一方越过送进销95…之一。而且,销板96的转动位置通过辊97与销板96的外周的凹部86a…之一结合而被保持。
特别注目于图6,在换档机构72的变速主轴87上通过减速齿轮119连接着可向正、逆任一方向旋转的电动马达118。
电动马达118具有与变速主轴87平行的轴线,并安装在齿轮箱98上。减速齿轮119收容在形成在前部盖37和齿轮箱98之间的齿轮室120中。
减速齿轮119由设在电动马达118的输出轴上的第1减速齿轮121,与第1减速齿轮121啮合的第2减速齿轮122,与第2减速齿轮122一体旋转的第3减速齿轮123、与第3减速齿轮123啮合的第4减速齿轮124,与第4减速齿轮124一体旋转的第5减速齿轮125,与第5减速齿轮125啮合并与变速主轴87一起转动的第6减速齿轮126构成。
第2和第3减速齿轮122、123一体地设在自由转动地由前部盖37和齿轮箱98支承的第1减速轴127上。第4、第5减速齿轮124、125一体地设在由前部盖37和齿轮箱98自由转动地支承的第2减速轴128上。第6减速齿轮126是扇形齿轮,固定于变速主轴87上。
齿轮箱98上安装着电位差计的旋转相位检测装置129,该旋转相位检测装置129与变速主轴87前端连接。
特别如图4和图6所示,离合器47安装在从曲轴箱33突出到前部作动室40的输入轴50的一端即前端部上,它备有:绕输入轴50的轴线旋转的离合器中心构件130;不能相对旋转地与该离合器中心构件130的外周啮合的多片第1离合板131;与第1离合板131…重叠配置的多片第2离合板132…;收容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并不能相对旋转地使第2离合板132…的外周啮合的与上述输入轴50一体地旋转的离合器鼓133;可以使第1、第2离合板131…、132…摩擦结合的、滑动自由地嵌合在上述离合器鼓133内的活塞134。
在输入轴50前端部外周上固定着同轴地围绕该输入轴50的套筒135,离合器中心构件130自由相对转动地支承在套筒135上,离合器133固定在套筒135上。活塞134与第2离合板132…之一抵接并可滑动地嵌合在离合器鼓133上,在离合器鼓133与活塞134之间形成油压室136。在离合器鼓133和活塞134之间设有回动弹簧137,活塞134由上述回动弹簧137向减少油压到136的容积的一侧推压。
在上述离合器中心构件130中,在从离合器鼓133突出的突出端部通过缓冲弹簧138连接着被动齿轮139,该被动齿轮139用于传递来自变扭器45的动力,沿输入轴50的轴线方向在对应于上述离合器鼓133及上述被动齿轮139间的位置,在固定于输入轴50上的套筒135与离合器中心构件130间设有第1单向离合器140,该第1单向离合器140可以从输入轴50向离合器中心构件130进行动力传递。
变扭器45安装在从曲轴箱33突出到前部作动室40侧的曲轴19的一端部即前端部。在沿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前部盖37及离合器47间对应的位置,在曲轴19上安装着变扭器45。而且,齿轮变速机46的输入轴50和曲轴19间的距离设定为从曲轴19的轴线方向看离合器47的一部分与变扭器45重叠。
变扭器45备有泵141、定子142及涡轮143,是过去公知的。泵141固定在曲轴19上,圆筒状的定子轴与定子142接合并同轴地围绕曲轴19,圆筒状的定子轴144自由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曲轴19上。圆筒状的涡轮轴145与涡轮结合并同轴地围绕着定子轴144。该叶轮轴145自由相对转动地支持在上述定子轴144上。
在涡轮轴145上固定着驱动齿轮146,该驱动齿轮146同与离合器47的离合器中心构件130连接的被动齿轮139啮合。
在固定在曲轴箱33的前部箱半体31上的支承构件147与上述定子轴144之间设有第2单向离合器148,该第2单向离合器148允许定子轴144和定子142向一个方向旋转,上述驱动齿轮146沿曲轴19的轴向配置在第2单向离合器148和变扭器45间。而且,上述离合器47以该离合器47所备有的离合器鼓133的至少一部分沿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第2单向离合器148的侧方相邻接的配置安装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
另外,在变扭器45的泵141与固定驱动轴146的涡轮轴145之间设有第3单向离合器150,该第3单向离合器150可以进行从涡轮轴145向泵141的动力传递。
特别如图5所示,在从曲轴箱33的后部箱半体32突入到后部作动室41内的曲轴19的后端上固定着发电机151的转子152,该发电机151的定子153固定在后部盖39上。
在与上述发电机151的转子152邻接的位置,在曲轴19上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承着与未图示起动电机相连接的起动齿轮154,该起动齿轮154通过第4单向离合器155与上述转子152连接。由此,若使起动电机动作驱动起动齿轮154,可以通过第4单向离合器155和转子152转动曲轴19,在由其转动起动了发动机E时,第4单向离合器155成为自由状态,遮断从转子152向起动齿轮154的动力传递。
在曲轴19的最后端固定安装着起动轮156,可与该起动轮156爪结合的反冲起动装置157安装在后部盖39上,因此,通过牵引操作反冲起动装置157的绳索158,也可以使曲轴19转动。
在转子15的外周上突设着多个突起180…,通过检测该突起180…而检测曲轴19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1与上述突起180…相对地安装在后部盖39上。
在图9中,油贮存部159形成在曲轴箱33内的底部,贮存在油贮存部159中的油通过过滤器160用由曲轴19驱动的抽出泵161吸入,从该抽出泵161排出的油通过油散热器162返回到油贮存部159,在抽出泵161和油散热器162间连接着第1簧片阀163。
油压式的离合器47是由与变速驱动齿轮变速机46的电动马达118独立的作动器164驱动,该作动器164备有由曲轴19驱动的油压泵165,控制该油压泵165的排出压并使其作用于离合器47的油压室136上的离合器用控制阀166。
存留在油贮存部159中的油通过过滤器160由油压泵165吸取,从该油压泵165排出的油通过第2簧片阀167及油过滤器168供给于离合器用控制阀166。
离合器用控制阀166备有阀壳体171、阀柱塞172、弹簧173、线性螺线管174。该阀壳体171具有输入口169和输出口170,可切换输入口169和输出口170间的连通,遮断、并自由滑动地嵌合在阀壳体171中,该弹簧173设在阀柱塞172和阀壳体171间,该线性螺线管174同轴地与上述阀柱塞172连接。输入口169与油过滤器168连接,输出口170与离合器47的油压室136连接。
阀壳体171具有两端开放的滑动孔175,在封塞滑动孔175的一端的盖176和可滑动地嵌合在滑动孔175中的阀柱塞172的一端之间设有弹簧173,为使滑动孔175另一端闭塞,固接在阀壳体171上的线性螺线管的杆174a同轴地与阀柱塞172的另一端相抵接。
上述弹簧173将上述阀柱塞172弹压向连通输入口169和输出口170之间的一侧。来自产生与输入电流对应的推力的线性螺线管174的推力从杆174a赋予阀柱塞172,以使上述阀柱塞172移动到遮断输入口169和输出口170间的一侧。
而且,在阀壳体171和阀柱塞172之间形成使输出口170的压力作用的环形的压力室176,从线性螺线管174侧与该压力室176相面对的阀柱塞172的受压面积设定得比从弹簧173侧面对上述压力室176的阀柱塞172的受压面积小。因此,压力室176的油压使上述阀柱塞172移动到连通输入口169和输出口170间的一侧地作用于该阀柱塞172上。
根据这样的离合器控制阀166,以随着线性螺线管174的输入电流的变大而成为低压的方式控制油压泵165的油压,从输出口170进行输出。
如图4所示,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阀壳体171在基本上与离合器47相对的位置安装在前部盖37的外面侧。油路1与离合器47的油压室136相通地同轴地设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油路178与上述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输出口170相通地设在前部盖37上,连接油路177和油路178的供油管179设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和前部盖37之间,该供油管179在上述变扭器45的侧方与输入轴50同轴地延伸地被配置着。
在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输出口170上连接着作动器183。该作动器183备有固定的壳体184、作动器活塞186、弹簧187,该作动器活塞186将与输出口170相通的环状的蓄压室185形成在其与壳体184之间、并且可滑动地嵌合在壳体184中,该弹簧187设在壳体184与作动器活塞186之间,用于产生增加上述蓄压室185的容积的一侧的弹力,可以产生将作动器活塞186推压向缩小上述蓄压室185的容积的一侧的油压力的控制室188形成在作动活塞186及壳体184之间,该控制室188通过第1节流口189与上述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输出口170连接。
这样的作动器183可有效地使用于发生力矩大的车辆中,由作动器183缓和离合器用控制阀166产生的控制油压的变化,可以缓和离合器47的变速冲击。
在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输出口170上连接着开闭阀190,该开闭阀190对应于该输出口170的油压降低进行开阀,将离合器47中的油压室136的油排出到油贮存部159中,由于开闭阀190的工作,离合器47可以迅速地动作到遮断动力传递的一侧。
油过滤器168的出口与上述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输入口169连接,并且还与变扭器用控制阀191的输入口192连接。
该变扭器用控制阀191备有阀壳体194、阀柱塞195、弹簧196,该阀壳体194具有输入口192和输出口193,该阀柱塞195可切换输入口192和输出口193间的连通·遮断、并可滑动地嵌合在阀壳体194中,该弹簧196产生向使输入口192和输出口193间连通的方向推压阀柱塞195的弹力,并设在阀壳体194与阀柱塞195的一端间。另外,控制室198产生向遮断输入口192及输出口193间的方向推压阀柱塞195的油压力,该控制室198形成在装在阀壳体194上的盖197与上述阀柱塞195的另一端间,该控制室198与输入口192连通。
根据这样的变扭器用控制阀191,可以将油泵165的输出油压控制为一定,从输出口193进行输出。
如图4所示,该变扭器用控制阀191的阀壳体194在与曲轴19大致对应的位置安装在前部盖37上。油路199与变扭器45内相通,并设在曲轴19上,在该油路199上通过设在前部盖37上的第2节流孔200连接着上述输出口193。另外,在曲轴19上设有油路201,该油路201用于将从变扭器45排出的油导引到曲柄销35侧。
与上述变扭器用控制阀191的输出口193相通的油路202设在前部盖37和前部壳体36上,夹持在前部盖37与前部壳体36间的第3节流孔203夹设在上述油路202中,上述油路202通过第4节流孔204与气缸盖20内的油路(未图示)相连接,并且还与设在后部壳体38上的油路205(参照图5)相连接,该油路205通过第5节流孔207与设在齿轮变速机46的输出轴51上的油路相连接。前述油路202的油通过第6节流孔208供给到离合器47内。
变速驱动齿轮变速机46的电动马达118和前述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线性螺线管174与齿轮变速机46的变速动作连动地使上述离合器47断·接动作地由控制部件208控制。在该控制部件208上输入:检测可将变速位置操作切换为“L”、“D”、“N”、“R”四种的变速杆209的操作位置的变速位置检测器210的检测信号,可进行用于切换将变速杆209变成了“D”位置时的齿轮变速机46的变速段的操作的动力钮211的ON、OFF信号;检测发动机E的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212的检测信号;移动位置检测器73,车速传感器83、旋转相位检测装置129及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1的检测信号。
控制部件208,在用变速杆209选择为“L”位置时,确立齿轮变速机46的第1变速段G1地控制电动马达118,在用变速杆209选择“D”,位置并且动力钮211为OFF状态时,确立齿轮变速机46的第2变速段G2地控制电动马达118,在用变速杆209选择“D”确立位置并且动力钮211处于ON状态时;使齿轮变速机46的第3变速段G3确立地控制电动马达118,在用变速杆209选择了“N”位置时,在齿轮变速机46中不确立各变速段G1~G3、GR的各个地控制电动马达118,在由变速杆209选择了“R”位置时,在齿轮变速机46中确立后退齿轮系GR地控制电动马达118。
控制部件208,在由变速杆209选择着“L”、“D”、“R”位置时,使离合器47成为动力传递状态地控制线性螺线管174,但在由变速杆209选择着“N”位置时,使离合器47成为动力遮断状态地控制线性螺线管174。
而且,变速杆209切换“L”、“D”、“N”、“R”的各位置的选择地进行动作时,在使离合器47从动力遮断状态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时,控制部件208斟酌节气门传感器212,移动位置检测器73、车速传感器83及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1的检测信号,控制对线性螺线管174的输入电流即离合器47的油压。
以下,对于该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与齿轮变速机46由电动马达118变速驱动相对,离合器47由与上述电动马达118独立的作动器164驱动,因此,在与齿轮变速机46和离合器47间由连杆机构等机械地连接的相比,即使伴随着发动机E的排气量变大离合器47的负荷增大,也不需要增大连杆机构等的刚性,可以避免重量的增加。另外,由于离合器47的负荷不会给齿轮变速机46中的变速负荷和变速动作行程带来影响,所以,可以提高变速操作性。
另外,变速机46具有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3上的输入轴50,在从曲轴箱33突出的输入轴50的前端部安装着由油压作动的离合器47,构成作动器164的一部分的离合器用控制阀166设在覆盖离合器47及变扭器45并与曲轴箱33结合的前部盖37上,因此,离合器47和离合器用控制阀166配置在相互接近的位置上,可以提高离合器用控制阀166的作动产生的离合器47的作动响应性。
由于变扭器45设在曲轴19的前端部,控制作用于变扭器45上的油压的变扭器用控制阀191设在前部盖37上,可以使离合器用控制阀166和变扭器用控制阀191共同设在前部盖37上,可以在前部盖37侧集中地进行两控制阀166、191中的压泄检查,可以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且,由于离合器控制阀166可将来自与离合器47的油压室136相通的输出孔170的输出油压控制为与向线性螺线管174的输入电流相对应的值,所以,可以由朝向线性螺线管174的输入电流控制控制作用于离合器47上的油压。因此,由作用于离合器47上的油压的控制可以使该离合器47的动作特性变化,由于由其作动特性的变化可以补偿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的磨耗程度,所以不需要在离合器47上设调整机构。
另外,离合器用控制阀166所备有的线性螺线管174的动作及电动马达118的作动是由控制部件208控制的,由电共同控制离合器用控制阀160和电动马达188,与齿轮变速机46的变速作动连动地使离合器47动作的情况变容易,并且可以与用电动马达118变速驱动齿轮变速机46连动地自动地断·接作动离合器47,可以使离合器47的动作特性变化,因此可实现离合器47中的变速冲击的缓和。
由于在沿曲轴19的轴线方向从变扭器45离开的位置上配置的离合器47其一部分从曲轴19的轴线方向看与变扭器45重叠地安装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上,可以使将齿轮变速机46收容在曲轴箱33内地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在沿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上紧凑化,并且,可以接近于曲轴19侧地配置离合器47,也可以抑制与曲线19的轴线直交的方向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型化。
在覆盖变扭器45和离合器47地与曲轴箱33结合的前部盖37与输入轴50的一端部之间,在变扭器45的侧方设有与上述输入轴50同轴地延伸的供油管179,可以有效地产生于变扭器45的侧方的空间地构成朝向离合器47供给的作动油供油系统。
并且,离合器47备有连接被动齿轮139的离合器中心构件130;不能相对旋转地与该离合器中心构件130的外周啮合的第1离合板131;与第1离合板131…重叠配置的第2离合板132…;收容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并不能相对旋转地使第2离合板132…的外周啮合的与上述输入轴50一体地旋转的离合器鼓133;可以产生使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摩擦结合的油压力的、自由滑动地嵌合在上述离合器鼓133上的活塞134,所以,可将具有比大的直径的离合器鼓133的离合器47沿曲轴19的轴线在与变扭器45邻接的位置将被动齿轮139及离合器鼓133与曲轴19不干涉地有效地进行配置。
由于在离合器中心构件130和输入轴50间,设有可以使从输入轴50向离合器中心构件130的动力传递成为可能的第1单向离合器140,所以,在发动机制动时可以将来自齿轮变速机46侧的动力传递给变扭器45侧,再有,来自发动机制动时的齿轮变速机46侧的动力由第3单向离合器150绕过变扭器45地传递给曲轴18。
再者,允许变扭器45的定子142沿一方向旋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148设在定子142和曲轴箱33之间,与变扭器45的涡轮143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146沿曲轴19的轴向配置在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148与上述变扭器45之间,以上述离合器鼓133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48的侧方邻接的配置安装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因此,可以用第2单向离合器148允许定子142的空转,提高了变扭器45的效率,并且在对应于离合器133至少一部分地产生于该离合器鼓133与曲轴19间的空间中有效地配置较小径的第2单向离合器148。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在使用于产生力矩比较小的车辆时,可以省略作动器183和开闭阀150,另外,也可以用第6节流孔215代替变扭器用控制阀191来进行使用。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的设计变更。
例如,本发明不仅可使用于越野用鞍座型车辆,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变扭器、可以择一地确立多变速段的齿轮系的齿轮变速机、可遮断该齿轮变速机的输入轴与上述变扭器的涡轮间的动力传递的离合器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离合器47安装在输入轴50的前端部,变扭器45安装在曲轴19的前端部,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离合器47安装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输入轴50的后端部、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曲轴19的后端部安装变扭器45的动力传递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可以把将齿轮变速机收容在曲轴箱内地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在沿曲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紧凑化,由于可以将离合器接近于曲轴侧地进行配置,因此,可以抑制与曲轴的轴线直交的方向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可以有效地产生于变扭器的侧方的空间地构成向离合器的作动油供油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离合器和离合器用控制阀配置在相互相近的位置,可以提高离合器用控制阀的作动带来的离合器的作动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可以在沿曲轴的轴线在与上述变扭器邻接的位置使离合器鼓不与曲轴干涉地有效地配置具有较大径的离合器鼓的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可以将在发动机制动时将来自齿轮变速机侧的动力传递于变扭器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用第2单向离合器允许定子的空转,可以提高变扭器的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将较小径的第2单向离合器配置在对应于离合器鼓的至少一部分地产生于该离合器鼓和曲轴之间的空间中。

Claims (7)

1.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备有变扭器(45)、齿轮变速机(46)、离合器(47),该变扭器(45)具有与发动机(E)的曲轴(19)一体地旋转的泵(141),该齿轮变速机(46)可以择一地确立多个变速段的齿轮系(G1~G3、GR),该离合器(47)可遮断该齿轮变速机(46)的输入轴(50)和上述变扭器(45)的涡轮(143)间的动力传递,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平行的轴线的曲轴(19)和上述输入轴(5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33)上,上述变扭器(45)安装在上述曲轴(19)的一端部上,上述离合器(47)配置在沿上述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上述变扭器(45)相离的位置上,该离合器(47)从上述曲轴(19)的轴线方向看其一部分与上述变扭器(45)重叠地安装在上述输入轴(50)的一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变扭器(45)的上述曲轴(19)的一端部从上述曲轴箱(33)突出,上述离合器(47)配置在上述变扭器(45)和曲轴箱(33)间并由油压作动,安装上述离合器(47)的上述输入轴(50)的一端部从上述曲轴箱(33)突出,用于向上述离合器(47)供油的在上述变扭器(45)的侧方与上述输入轴(50)同轴地延伸的供油管(179)设在覆盖上述变扭器(45)和离合器(47)地与上述曲轴箱(33)结合的盖(37)和上述输入轴(50)的一端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作用于上述离合器(47)上的油压的离合器用控制阀(166)与上述供油管(179)相连接并设在上述盖(37)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47)包括离合器中心构件(130)、第1离合板(131)、第2离合板(132)、离合器鼓(133)、活塞(134);该离合器中心构件(130)与被动齿轮(139)相连接并绕上述输入轴(50)的轴线旋转,该被动齿轮(139)同与上述变扭器(45)的涡轮(143)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146)相啮合;上述第1离合板(131)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中心构件(130)的外周啮合,上述第2离合板(132)与第1离合板(131)重叠地配置着,上述离合器鼓(133)收容着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的同时不能相对旋转地与第2离合板(132)的外周啮合、并与上述输入轴(50)一体地旋转,上述活塞(134)可以使上述第1及第2离合板(131、132)摩擦结合、并自由滑动地嵌合在上述离合器鼓(13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中心构件(130)和上述输入轴(50)之间设有可以从上述输入轴(50)向离合器中心构件(130)进行动力传递的第1单向离合器(14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允许上述变扭器(45)的定子(142)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148)设在上述定子(142)和曲轴箱(33)之间,上述驱动齿轮(146)沿上述曲轴(19)的轴向设置在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148)和上述变扭器(45)之间,上述离合器(47)使上述离合器鼓(133)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148)的侧方邻接地安装在上述输入轴(50)的一端部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允许上述变扭器(45)的定子(142)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2单向离合器(148)设在上述定子(142)和曲轴箱(33)之间,上述驱动齿轮(146)沿上述曲轴(19)的轴向设置在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148)和上述变扭器(45)之间,上述离合器(47)使上述离合器鼓(133)的至少一部分沿上述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上述第2单向离合器(148)的侧方邻接地安装在上述输入轴(50)的一端部上。
CNB001292765A 1999-10-05 2000-09-30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9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420899A JP4555418B2 (ja) 1999-10-05 1999-10-05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84208/1999 1999-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0614A CN1290614A (zh) 2001-04-11
CN1191946C true CN1191946C (zh) 2005-03-09

Family

ID=1767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92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946C (zh) 1999-10-05 2000-09-30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6516686B1 (zh)
EP (1) EP1090797B1 (zh)
JP (1) JP4555418B2 (zh)
KR (1) KR100396995B1 (zh)
CN (1) CN1191946C (zh)
AR (1) AR022663A1 (zh)
AT (1) ATE289927T1 (zh)
BR (1) BR0004683A (zh)
CA (1) CA2322104C (zh)
CO (1) CO5031258A1 (zh)
DE (1) DE60018346T2 (zh)
ES (1) ES2237371T3 (zh)
ID (1) ID27407A (zh)
PT (1) PT1090797E (zh)
TW (1) TW4692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902C (zh) * 2005-03-31 2008-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3014B2 (ja) * 2001-10-31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駆動車両の出力軸構造
JP2003166617A (ja) * 2001-11-28 2003-06-13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付き内燃機関
JP4145589B2 (ja) 2002-07-17 2008-09-03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鞍乗り型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11654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変速装置
JP4316390B2 (ja) * 2004-01-09 2009-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鞍乗り型四輪車
JP4602026B2 (ja) * 2004-08-10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JP4473740B2 (ja) * 2005-01-24 2010-06-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ャービィークル用エンジン
JP4698367B2 (ja) * 2005-09-30 2011-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JP4773201B2 (ja) * 2005-12-27 2011-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4974134B2 (ja) * 2006-02-28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のシフト位置検出装置
JP4762031B2 (ja) * 2006-03-31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832254B2 (ja) * 2006-10-31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リバースインヒビタ機構
DE102008040815A1 (de) * 2008-07-29 2010-02-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eines Antriebsstrangs
JP5093090B2 (ja) * 2008-12-25 2012-12-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磁弁装置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JP5905755B2 (ja) * 2012-03-22 2016-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変速装置
US8939859B2 (en) * 2012-10-19 2015-01-27 Caterpillar Inc. Torque converter with stator clutch
KR101882527B1 (ko) * 2013-05-24 2018-07-2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가변속 유체 커플링 동력 전달 장치
CN104350877B (zh) * 2014-11-13 2016-07-13 甘肃农业大学 玉米/豌豆间作模式下豌豆联合收获机传动装置
KR20210047035A (ko) * 2019-10-21 2021-04-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과급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DE112021001505T5 (de) * 2020-03-10 2022-12-29 Denso Corporation Positionserfassungsvorrichtung
US11777364B2 (en) * 2020-11-19 2023-10-03 Nidec Corporation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WO2022176694A1 (ja) * 2021-02-18 2022-08-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CN113954817B (zh) * 2021-03-02 2023-12-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的换挡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27922A (en) * 1964-10-20 1968-09-18 Ferguson Res Ltd Harr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tor vehicle drive arrangements
US3628619A (en) * 1968-12-02 1971-12-21 Yamah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miniature snow endless-track vehicle
JPS55107151A (en) * 1979-02-10 1980-08-16 Yamaha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er for speed changing gear
JPS5625025A (en) * 1979-08-04 1981-03-10 Yamaha Motor Co Lt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cycle
JPS6119940Y2 (zh) * 1979-08-29 1986-06-16
JPS5751550A (en) * 1980-09-12 1982-03-26 Nissan Motor Co Ltd Driving device of industrial car
JPS5761847A (en) * 1980-09-29 1982-04-14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S57191132A (en) * 1981-05-18 1982-11-24 Honda Motor Co Ltd Speed changer for vehicle
DE3321948A1 (de) * 1983-06-18 1985-01-03 Renk Ag Zahnraeder Antriebs- und bremsanlage fuer fahrzeuge
JPS601030A (ja) * 1983-06-20 1985-01-07 Mazda Motor Corp 4輪駆動車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S6052131U (ja) * 1983-09-20 1985-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H0446254U (zh) * 1990-08-27 1992-04-20
JPH05231450A (ja) * 1992-02-20 1993-09-07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の連結構造
JPH07195949A (ja) * 1993-12-29 1995-08-0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321493B2 (ja) * 1994-06-24 2002-09-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油圧無段変速装置付き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KR100255050B1 (ko) * 1996-12-26 2000-08-01 정몽규 무단 변속 장치
KR19990001231A (ko) * 1997-06-13 1999-01-15 박병재 전륜 구동용 토로이달 무단 변속(FF용 Toroidal CVT) 구조
JP3148704B2 (ja) * 1997-12-25 2001-03-2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四輪不整地走行車両の変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902C (zh) * 2005-03-31 2008-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D27407A (id) 2001-04-05
CA2322104A1 (en) 2001-04-05
JP2001105933A (ja) 2001-04-17
KR100396995B1 (ko) 2003-09-02
CO5031258A1 (es) 2001-04-27
BR0004683A (pt) 2001-06-12
ATE289927T1 (de) 2005-03-15
KR20010050864A (ko) 2001-06-25
ES2237371T3 (es) 2005-08-01
TW469232B (en) 2001-12-21
CN1290614A (zh) 2001-04-11
JP4555418B2 (ja) 2010-09-29
DE60018346D1 (de) 2005-04-07
US6516686B1 (en) 2003-02-11
EP1090797A3 (en) 2002-08-14
DE60018346T2 (de) 2005-08-04
PT1090797E (pt) 2005-06-30
EP1090797B1 (en) 2005-03-02
CA2322104C (en) 2004-01-06
AR022663A1 (es) 2002-09-04
EP1090797A2 (en) 2001-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1946C (zh)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US8499868B2 (en) Drive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such a drive system
US7730800B2 (en) Power unit
JP4499083B2 (ja) 変速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KR101541955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
DE102004044707B4 (de) Hybridfahrzeug
CN108790777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EP2259946A2 (en) Drive device
CN101052819A (zh)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WO2006035215A1 (en) Hubs incorporating a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system
CN1836962A (zh) 跨乘式混合动力车
KR20100139140A (ko) 변속 전동 장치
CN1476518A (zh) 起步离合器装置
CN103189626B (zh) 驱动系统
WO2011065562A1 (ja)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装置
CN1736787A (zh)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JP2004222435A (ja)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CN1320538A (zh) 山地行驶用四轮车
US9382979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90202281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835856A (zh) 混合动力车辆
JP2011073620A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JP2001108093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4291927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US9599196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