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537C - 用于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成像方法和显像装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成像方法和显像装置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537C CN1184537C CNB98114893XA CN98114893A CN1184537C CN 1184537 C CN1184537 C CN 1184537C CN B98114893X A CNB98114893X A CN B98114893XA CN 98114893 A CN98114893 A CN 98114893A CN 1184537 C CN1184537 C CN 118453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particle
- value
- toner particle
- develop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该色粉至少由色粉颗粒和添加剂构成。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和重均粒度为4-10μm。色粉颗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满足以下条件:(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第一值C1是3-50数量%,(ii)施加1分钟后第二值C2是2-40数量%,(iii)按照下式得到C值为105-150:C=(C1/C2)×1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和成像方法以及使用该色粉的显像装置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有众多电子摄像加工的工艺。在这些工艺中,使用光导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在光敏元件上形成静电图像,然后用色粉将静电图像显像,在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转印接受材料之后,如所希望的那样将所得色粉图像通过加热和/或加压定像而得到其上有固定色粉图像的复印件或打印件。
另外,还对使用色粉使静电图像显像和定像色粉图像提出各种方法。
为这种目的使用的色粉其制造方式一般是将着色剂(染料或颜料)和可选的添加剂在热塑树脂内熔融搅拌以便均匀分散这些色粉的成分,通过细粉碎机将所得分散产物细粉碎,再通过分粒器将粉碎产物分粒而得到具有所要求粒度分布的色粉。
根据该制造方法(粉碎加工法),能够提供一种相当优异的色粉但是在色粉材料或成分的选择范围方面却伴有限制。例如,要求这种制造方法所用的制备色粉颗粒的着色剂分散的树脂组合物相当易碎,并且也要求所得分散产物可通过廉价和特别能够接受的细粉碎装置来细粉碎。然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当着色剂分散的树脂组合物被制成易碎物时,通过细粉碎得到的颗粒其粒度范围(分布)有变宽的趋向,特别是容易包括大量微颗粒分数。另外,由这种高度易碎着色剂分散的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色粉颗粒在用于复印机或打印机时有进一步粉碎的趋向。还有,在粉碎加工时,根据分散程度,难于将固体微细颗粒(如着色剂颗粒)均匀分散在树脂成分中,则导致增大模糊程度和降低图像密度、混色特性和透明度。再者,所得色粉颗粒由于某些情况着色剂在破损表面裸露会在显像特性方面造成波动。
为了解决粉碎加工(制备)得到的色粉颗粒的上述问题,有人提出按照悬浮聚合方法的色粉制备工艺,如JP-B-36-10231,43-10799和51-14895所述。
在悬浮聚合方法的制备工艺中,通过均匀溶解或分散聚合物单体、着色剂、聚合引发剂,和需要时可选的添加剂如交联剂、电荷控制剂和其他添加剂来制备一种单体组合物,然后利用一种合适的搅拌装置将所得单体组合物分散在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相,形成单体组合物颗粒,随后在单体组合物中聚合可聚合单体而得到具有所要求粒度(分布)的色粉颗粒。
根据制备工艺(用悬浮聚合),所得色粉颗粒由于制备工艺不附随粉碎步骤而并不要求是易碎物,则在每个色粉颗粒内容易包括软材料成分。另外,不易造成着色剂颗粒在色粉颗粒表面裸露,并且所得色粉颗粒有均匀的摩擦带电能力的优点。
但是,悬浮聚合制造的这种色粉颗粒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聚合时形成的树脂微粒和/或一种乳化树脂的微粒分别附在色粉颗粒表面。结果,所用简单的气流或气动分粒器很难从色粉颗粒中去除树脂微粒。
在大量纸张上连续成像时,使用包括附有大量树脂微粒的色粉颗粒的色粉或显像剂容易使质量降低。出于这个原因,迫切要求提供一种在大量纸张上的连续成像性能得到改进的色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已解决上述问题、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
本发明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该色粉在大量纸张上连续成像方面性能优异。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该色粉在连续成像方面具有稳定的摩擦带电能力。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该色粉不易污染显影套管和/或色粉涂覆元件。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具有优异可转印性的色粉。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色粉的成像方法。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色粉的显像装置单元。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该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一种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其中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的C值为105-150:
C=(C1/C2)×100。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种静电载像元件带电;
将带电的静电载像元件曝光,以形成静电图像;
利用一种显像装置单元将静电图像显像,所述显像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种色粉载体元件,将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表面的色粉涂覆装置和装载色粉的色粉容器,以便在静电载像元件上形成一种色粉图像;
将色粉图像经过或不经过中间转印元件转印在转印接受材料上;
在转印接受材料上通过热压定像装置将显色图像定像,
其中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一种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其中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的C值为105-150:
C=(C1/C2)×100。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可拆卸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显像装置单元,该装置包括:
至少一种色粉载体元件、将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的色粉涂覆装置和装载色粉的色粉容器,
其中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一种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其中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的C值为105-150:
C=(C1/C2)×100。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结合附图研究下文优选实施方案的详述后将更加明了。
图1是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示意图,包括滚筒形中间转印元件,适合本发明的成像方法。
图2是成像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示意图,包括带式中间转印元件,适合本发明成像方法。
图3是本发明显像装置单元实施方案的截面图,根据本发明,可完成单组分的非磁性显像。
图4曲线表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色粉等效圆直径的基于数量分布的实例。
图5是利用柯恩达效应控制附在色粉颗粒上的树脂微粒数量的气流分粒器截面图。
图6和7分别是图5所示气流分粒器的部分透视图。
图8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5所示分粒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所采纳的用于色粉颗粒分粒的分粒工艺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包括色粉颗粒和一种添加剂(外来添加剂)的色粉其特征在于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下文专门记作“FPIA测量”)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的C值为105-150:
C=(C1/C2)×100。
具体言之,就条件(ii)的测量而言,用能提供20kHz且强度为50W/10cm3超声波的超声波分散器将色粉试样(5mg)在溶于水(10m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mg)的溶液中分散1分钟,然后按照FPIA测量条件对0.6-159.21μm等效圆直径基于数量分布进行测量,得到等效圆直径为0.6-2.0μm颗粒的第一值C1(数量%)。
超声波分散1分钟后,向色粉颗粒外加添加剂,并将微弱附在色粉颗粒表面的微粒从色粉颗粒表面脱附,形成游离微粒,进行计数作为测量的第二值C2。
此后,当进一步继续超声波分散时,超声波分散1分钟后,仍然留在(附在)色粉颗粒表面的微粒从其脱附,形成另外的游离微粒。
结果,在超声波分散共5分钟(1分钟+4分钟)后,累计计数第一测量值C1,使超声波分散1分钟直至超声波分散5分钟(总计)之后从色粉颗粒表面新脱附的游离微粒总量(计数%)与超声波分散1分钟后得到的第二值C1相加。
值(比例)C(=(C1/C2)×100)表示用FPIA测量从第一值C1与第二值C2的增加率(比例)。
当C值在105-150范围内时,色粉可稳定地施加在色粉载体元件表面一段较长时间,因此色粉的摩擦电荷随时间稳定。
低于105时,容易降低涂覆在色粉载体元件表面的色粉的稳定性,则容易增强色粉载体元件上形成过厚色粉层的倾向。
超过150时,在大量纸张上连续成像时从色粉颗粒表面脱附的微粒量大大增加,容易造成摩擦带电能力降低、色粉图像不规则(不均匀)并降低转印能力。
C值范围优选为110-145,更优选为115-140。
本发明中,色粉的第一值C1是3-50数量%,优选3-45数量%,更优选3-40数量%。
如果第一值C1超过50数量%,具有等效圆直径为0.6-2.0μm的微粒容易污染显影套管和/或带电元件,从而容易降低色粉的摩擦带电能力,并且色粉不容易均匀涂覆在显影套管上,于是容易造成所得色粉图像内不均匀条纹。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值C1低于3数量%,在低温低湿环境会增加色粉的摩擦电荷(所谓的电荷过量现像),则显影套管不易被色粉均匀涂覆,容易造成中间色调色粉图像中不均匀波伏(形状)。
本发明中,色粉的第二值C2是2-40数量%,优选3-35数量%,更优选8-25数量%。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出于大量纸张连续成像时摩擦电荷的稳定性和色粉载体元件上形成色粉层的涂覆状态考虑,本发明可合乎要求地具有5-40数量%,特别是10-35数量%的第一值C1;第二值C2是3-35数量%,特别是8-25数量%;和C值是110-145特别是115-140。
下面具体说明用于测定上述值C1、C2和C的FPIA测量。
<FPIA测量>
使用流粒图像分析仪(可从Toa Iyou Denshi K.K.得到的“FPIA-1000”)测量。
向10ml水(所述水通过过滤器去除微细灰尘,以便使粒度在测量范围内,亦即0.6-2.0μm的等效圆直径的污染微粒的数目减至最多20粒。)加入0.1mg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Wako Junyaku K.K.制造的“Contaminone N”)作分散剂,和5mg试样,随后利用超声波分散器(例如SMT Co.制造的“UH-50”)分散1分钟用于测量C2和4分钟(总计5分钟)用于测量C1,所述超声波分散器可提供强度为50W/10cm3的20kHz的超声波,得到浓度为4000-8000粒/10-3cm3(基于测量范围的颗粒)的试样分散液。测量试样分散液在等效圆直径范围0.60-159.21μm(不包括上限)的粒度分布。
测量概况(基于“FPIA-1000”技术手册和所附的操作指南(1995.6),Toa Iyou Denshi出版,和JP-A-8-136439)如下。
让试样分散液流过具有呈辐射状的流动通道的薄透明流槽(厚度大约200μm)。在流槽两边相对的位置安置快门和CCD摄像机以便形成横穿流槽厚度的光通路。试样分散液流动期间,以每1/30秒的间隔闪动快门,以拍摄流过流槽的颗粒的图像,使每个颗粒得到平行于流槽的具有一定面积的二维图像。从每个颗粒二维图像区域中,将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确定为等效圆直径。大约1分钟内,可测定多于1200个颗粒的等效圆直径,从这些数据中可得到基于颗粒数的等效圆直径分布,以及具有规定的等效圆直径范围的颗粒的比例(数量%)。(作为具体实例,在含有约6000个颗粒/10-3cm3的色粉分散液情况下,在约1分钟内可测定约1800个颗粒的直径。)可得到在0.60μm-400.00μm范围内的226个通道(每80个通道(区间)为一个倍频程)的结果(频率%和累计%),并列于下表1(对每个通道,包括下限尺寸值而不包括上限尺寸值),对在0.60μm-159.21μm等效圆直径范围的颗粒(不包括上限)进行了实际测量。
表1
各个通道(Ch)的等效圆直径(C.E.D.)范围
Ch | C.E.D.范围(μm)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 0.60-0.610.61-0.630.63-0.650.65-0.670.67-0.690.69-0.710.71-0.730.73-0.750.75-0.770.77-0.800.80-0.820.82-0.840.84-0.870.87-0.890.89-0.920.92-0.950.95-0.970.97-1.001.00-1.031.03-1.061.06-1.091.09-1.121.12-1.161.16-1.191.19-1.231.23-1.26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 | 1.26-1.301.30-1.341.34-1.381.38-1.421.42-1.461.46-1.501.50-1.551.55-1.591.59-1.641.64-1.691.69-1.731.73-1.791.79-1.841.84-1.891.89-1.951.95-2.002.00-2.062.06-2.122.12-2.182.18-2.252.25-2.312.31-2.382.38-2.452.45-2.522.52-2.60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 | 2.60-2.672.67-2.752.75-2.832.83-2.912.91-3.003.00-3.093.09-3.183.18-3.273.27-3.373.37-3.463.46-3.573.57-3.673.67-3.783.78-3.893.89-4.004.00-4.124.12-4.244.24-4.364.36-4.494.49-4.624.62-4.764.76-4.904.90-5.045.04-5.195.19-5.345.34-5.49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 | 5.49-5.655.65-5.825.82-5.995.99-6.166.16-6.346.34-6.536.53-6.726.72-6.926.92-7.127.12-7.337.33-7.547.54-7.767.76-7.997.99-8.228.22-8.468.46-8.718.71-8.968.96-9.229.22-9.499.49-9.779.77-10.0510.05-10.3510.35-10.6510.65-10.9610.69-11.2811.28-11.61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 11.61-11.9511.95-12.3012.30-12.6612.66-13.0313.03-13.4113.41-13.8013.80-14.2014.20-14.6214.62-15.0415.04-15.4815.48-15.9315.93-16.4016.40-16.8816.88-17.3717.37-17.8817.88-18.4018.40-18.9418.94-19.4919.49-20.0620.06-20.6520.65-21.2521.25-21.8721.87-22.5122.51-23.1623.16-23.8423.84-24.54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 | 24.54-25.2525.25-25.9925.99-26.7526.75-27.5327.53-28.3328.33-29.1629.16-30.0130.01-30.8930.89-31.7931.79-32.7232.72-33.6733.67-34.6534.65-35.6735.67-36.7136.71-37.7837.78-38.8838.88-40.0240.02-41.1841.18-42.3942.39-43.6243.62-44.9044.90-46.2146.21-47.5647.56-48.9448.94-50.3750.37-51.84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 | 51.84-53.3653.36-54.9154.91-56.5256.52-58.1758.17-59.8659.86-61.6161.61-63.4163.41-65.2665.26-67.1667.16-69.1269.12-71.1471.14-73.2273.22-75.3675.36-77.5677.56-79.8279.82-82.1582.15-84.5584.55-87.0187.01-89.5589.55-92.1792.17-94.8694.86-97.6397.63-100.48100.48-103.41103.41-106.43106.43-109.53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 | 109.53-112.73112.73-116.02116.02-119.41119.41-122.89122.89-126.48126.48-130.17130.17-133.97133.97-137.88137.88-141.90141.90-146.05146.05-150.31150.31-154.70154.70-159.21159.21-163.86163.86-168.64168.64-173.56173.56-178.63178.63-183.84183.84-189.21189.21-194.73194.73-200.41200.41-206.26206.26-212.28212.28-218.48218.48-224.86224.86-231.42 |
表1(续)
Ch | C.E.D.范围(μm) |
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 | 231.42-238.17238.17-245.12245.12-252.28252.28-259.64259.64-267.22267.22-275.02275.02-283.05283.05-291.31291.31-299.81299.81-308.56308.56-317.56317.56-326.83326.83-336.37336.37-346.19346.19-356.29356.29-366.69366.69-377.40377.40-388.41388.41-400.00 |
根据上述FPIA测量所得基于数量的等效圆直径分布的实例列于图4中。
本发明中,构成本发明色粉的色粉颗粒具有100-160的形状系数SF-1和100-140的形状系数SF-2。
如果形状系数SF-1超过160和/或形状系数SF-2超过140,会降低(外加)添加剂的附加作用并且还降低色粉的转印能力,因此破坏色粉在大量纸张连续成像时的成像特性。
这种现象在非磁性单组分显像的情况时尤其显著。
形状系数SF-1优选为100-150,更优选为100-130,而形状系数SF-2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00-125。
本发明中,基于以下方式得到的值来确定形状系数SF-1和SF-2。
通过场致发射扫描电镜(FE-SEM)(例如Hitachi Ltd.出售的“S-800”)随机取样观察100幅放大500倍的色粉颗粒图像。将所得色粉颗粒图像的图像数据通过接口输入图像分析仪(例如Nireco K.K.出售的“Luzer III”)并基于以下公式确定SF-1和SF-2:
SF-1=[(MXLNG)2/AREA]×(π/4)×100
SF-2=[(PERI)2/AREA]×(1/4π)×100
其中MXLNG表示色粉颗粒最大长度(直径),AREA表示色粉颗粒的投影面积,而PERI表示色粉颗粒的周长(亦即外表面的周边长度)。
上述形状指数SF-1和SF-2测量中,包括外部混和添加剂的色粉颗粒的色粉所给出的每个SF-1和SF-2与外部混和添加剂混合之前色粉颗粒的SF-1和SF-2基本相等。
本发明色粉包括重均粒度(D4)为4-10μm优选4-8μm的色粉颗粒。
重均粒度在10μm以上时,会降低色粉图像的分辨率。重均粒度在4μm以下时,会降低固体图像部分的所得图像密度。
另一方面,当色粉颗粒的D4在4-10μm范围内时,甚至在非磁性单组分显像方法情况下也容易在显影套管上形成均匀色粉层。
本发明色粉和色粉颗粒的重均粒度值(D4)是基于下面Coulter计数仪所测量的。
<Coulter计数仪(CC)测量>
例如可使用“TA-II型”Coulter计数仪(Coulter Electronics Inc.有售)或Coulter Multisizer II(Coulter Electronics Inc.有售)作为测量装置。使用试剂级氯化钠制备1%氯化钠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也可使用ISOTON R-II,Coulter Scientific Japan K.K.有售)。测量时,将0.1-5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一种烷基苯磺酸盐溶液作为分散剂加入到100-150ml电解质溶液,再加入2-20mg的色粉颗粒试样(或色粉试样)。利用超声波分散器将所得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试样分散液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使用带有100μm孔径的上述装置将2.00-40.30μm范围分成13个通道测量粒径分布,得到基于体积的粒径分布和基于数量的粒径分布。从基于体积的分布中利用中间值作每个通道的代表值计算重均粒度(D4)。
2.00-40.30μm的粒度范围分成13个通道如下:2.00-2.52μm,2.52-3.17μm,3.17-4.00μm,4.00-5.04μm,5.04-6.35μm,6.35-8.00μm,8.00-10.08μm,10.08-12.70μm,12.70-16.00μm,16.00-20.20μm,20.20-25.40μm,25.40-32.00μm,和32.00-40.30μm。对每个通道,包括下限值而不包括上限值。
上述重均粒度(D4)的测量中,包括外部混和添加剂的色粉颗粒的色粉所给出的(D4)与外部混和添加剂混合之前色粉颗粒的D4基本相等。
本发明中,为了改良定像能力,色粉颗粒优选地可以含有低软化点的物质(表现低软化点的物质)。根据ASTM D3418-8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时,低软化点物质优选给出显示热吸收主峰温度在40-90℃的DSC曲线。如果温度低于40℃,会降低低软化点物质的自身粘附力,则导致降低高温时的抗偏移特性。另一方面,如果温度高于90℃,会不合要求地增大定像温度。在通过直接聚合(下文叙述)直接制备色粉颗粒情况下,颗粒形成和聚合的步骤在水介质内进行,这样,如果上述温度较高(例如超过90℃),低软化点物质在颗粒形成时不软化。结果,难以使所得色粉颗粒提供尖锐的粒度分布。
可以使用例如市售的差示扫描热量计(商品名“DSC-7”,Perkin-Elmer Corp.制造)来绘制低软化点物质的热吸收曲线(DSC)。在该设备中,可使用铟和锌的熔点对传感器(检测)部分处进行温度校准,并可使用铟的熔化热对传感器部分进行热量校准。试样置于铝皿上且设定空皿作参比。以10℃/分钟的速度(升温)加热进行DSC测量。
低软化点物质的实例包括石蜡、聚烯烃蜡、费托合成蜡、酰胺蜡、高级脂肪酸、酯蜡、及其衍生物、接枝化合物和嵌段化合物。
低软化点物质在色粉颗粒中的优选加入量是3-30重量%。
低于3重量%时,容易降低定像能力和抗偏移性。超过30重量%时,甚至在聚合制备工艺形成颗粒期间色粉颗粒容易造成相互的聚集和凝结,因此容易具有宽的粒度分布。
为将低软化点物质包括在色粉颗粒内,可用一种特定方法来实现,即将低软化点物质的水性介质的极性设定为低于主要单体成分的极性,并在上述体系中添加少量较高极性的树脂或单体,于是形成具有芯壳结构,低软化点物质被外部树脂所包封(涂覆)的色粉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控制色粉颗粒的粒度分布或粒度的方法是,适当改变微溶于水的无机盐或作为保护性胶体的分散剂及其添加量,或控制颗粒形成装置的搅拌条件(诸如转子的线速度,穿过水性介质的次数和搅拌叶片形状)和反应容器形状,或者控制水性介质内聚合物组合物的固体含量和粘度。结果,就能得到具有规定的粒度(分布)的色粉颗粒。
本发明中,通过透射电镜(TEM)对色粉颗粒截面进行如下观察。
将色粉颗粒试样分散在冷固型环氧树脂内并在40℃固化或硬化两天。用带齿金刚石切片机将所得硬化产物切成薄膜。将所得色粉颗粒试样的薄膜进行TEM观察。本发明中,为了通过利用其结晶度之间的差别在低软化点物质和外部树脂之间提供反差,可优选使用四氧化三铷(可选地结合四氧化三锇)的印染方法。
本发明中,制备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实例包括:乙烯基类单体,其实例包括苯乙烯及其衍生物,诸如苯乙烯,邻-、间-或对-甲基苯乙烯,和间-或对-乙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山俞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丁二烯;异戊二烯;环己烯;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这些单体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和物使用。
上述单体单独或以混和物形式存在时,其理论值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75℃,玻璃化转变温度描述在如“聚合物手册”第二附册,III-139-192页(John Wiley & Sons Co.有售)中。如果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会降低所得色粉颗粒的储存稳定性和耐用性(在大量纸张连续成像时色粉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75℃时,会增高色粉的定像温度,从而使各种着色的色粉颗粒特别是在形成全色图像情况下具有的混色特性不够。结果,所得色粉的着色可再现性差,并且不合要求地降低OHP图像的透明性。
本发明中,粘结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可通过如下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来测量。
对具有芯壳结构的色粉颗粒,事先利用Soxhlet提取器用甲苯提取色粉颗粒或色粉20小时,然后蒸馏去除溶剂(甲苯)得到提取物。将能溶解低软化点物质不溶解粘结剂树脂的有机溶剂(例如氯仿)加入到提取物内,并充分用它洗涤,得到残余产物。残余产物溶于四氢呋喃(THF),并用孔径为0.3μm的耐溶剂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试样溶液(THF溶液)。将试样溶液注入GPC(“GPC-150C”,由Water Co.提供),使用彼此相互结合连接的色谱柱A-801,802,803,804,805,806和807(Showa Denko K.K.制造)。基于由单分散的聚苯乙烯标准试样得到的标准曲线来确定试样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本发明中,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1000000,并且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2-100。
为了制备将低软化点物质包封在外部树脂(层)内的每个都有芯壳结构的色粉颗粒,特别优选添加极性树脂而不是粘结剂树脂。本发明使用的这种极性树脂的优选实例可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马来酸基共聚物,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极性树脂特别优选不具有能够与外部树脂或与构成外部树脂的乙烯基单体反应的不饱和基团。这是因为如果极性树脂带有不饱和基团,该不饱和基团与乙烯基单体形成交联反应,则导致具有过高分子量的树脂成分。结果,这种极性树脂会降低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三种着色色粉的混色特性。
本发明中,能够在色粉颗粒表面上进一步形成一种最外层的树脂层。
最外层树脂层的树脂,从进一步改良抗阻塞特性考虑,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高于上述外部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最外树脂优选交联到不破坏所得定像能力的程度。
在最外树脂层中,可结合使用极性树脂和电荷控制剂,以提高带电能力。
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1),2)和3)形成最外树脂层。
1)在聚合反应后期或之后,如果需要,将溶于或分散于单体组合物中的含有例如极性树脂、电荷控制剂和交联剂的单体组合物加入反应体系,以便让可聚合的颗粒吸附,随后加入聚合引发剂进行单体成分的聚合。
2)如果需要,将单体组合物的乳液或无皂聚合得到的聚合颗粒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所述单体组合物含有例如极性树脂、电荷控制剂和交联剂,如果需要,可选地在固定加热条件下,使聚合颗粒聚集附着在(聚合)色粉颗粒表面。
3)这种聚合颗粒(上述方法2)所用的)可与色粉颗粒机械干混而固定在色粉颗粒表面。
本发明使用的着色剂包括黑色着色剂,黄色着色剂,紫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
黑色着色剂实例可包括碳黑,磁性材料,和通过以下所示将黄色/紫红色/青色着色剂混色后表现黑色的着色剂。
黄色着色剂实例包括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配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芳酰胺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C.I.染料黄12,13,14,15,17,62,74,83,93,94,95,109,110,111,128,129,147和168。
紫红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丫啶酮化合物、基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嘧唑化合物。硫靛化合物、
化合物。其具体优选实例包括C.I.颜料红2,3,5,6,7,23,48:2,48:3,48:4,57:1,81:1,144,146,166,169,177,184,185,202,206,220,221和254。
青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酞菁铜化合物和它们的衍生物,蒽醌化合物和基染料色淀化合物。其具体优选的实例包括C.I.颜料蓝1,7,15,15:1,15:2,15:3,15:4,60,62和66。
这些着色剂可以单独或以两种或多种混和物的形式或以固体溶液的形式使用。从色粉颗粒的色调、色彩饱和性、色彩值、耐候性、OHP透明性和在色粉颗粒中的分散性角度出发,对上述着色剂进行适当选择。上述着色剂最好以每100重量份树脂1-2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包括磁体材料的黑着色剂最好以每100重量份树脂40-15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本发明使用的电荷控制剂包括已知的电荷控制剂。电荷控制剂优选是无色的,并且有较高的带电速度并具有能够稳定地保留规定电荷量的特性。在使用直接聚合制备本发明色粉颗粒情况下,电荷控制剂特别优选的是不抑制聚合反应的那种,并且不含或很少含有溶于水性介质的成分。
本发明电荷控制剂可以是负型或正型。负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含金属的基于酸化合物,酸例如是水杨酸,萘甲酸(naphtoic),和二羧酸;侧链带有磺酸或羧酸的聚合化合物;硼化合物;尿素化合物;硅化合物;和calixarene。正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季铵盐;侧链带有季铵盐的聚合化合物;胍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
本发明使用的电荷控制剂最好以每100重量份树脂0.5-1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但是电荷控制剂不是本发明色粉颗粒使用的基本成分。在某些情况下电荷控制剂是一种可选的添加剂。具体言之,在使用双组分的显像方法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与载体的摩擦电荷。在使用非磁性单组分的刮涂显像方法情况下,能够积极地利用与刮板元件或套管元件的摩擦电荷。
用于直接聚合的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偶氮基或重氮基型聚合引发剂,诸如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2-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偶氮双异丁腈;和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诸如过氧化苯甲酰,甲乙酮过氧化物,过碳酸二异丙酯,枯烯氢过氧化物,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物,和月桂酰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视所获得的粘结剂树脂的分子量而改变。以100重量份所用聚合单体计,聚合引发剂的一般用量范围优选为0.5-20重量份。根据所用的聚合工艺可以稍微改变聚合引发剂,并且可以单独或以混和物使用,同时参考10小时的半衰期温度。
为了控制所得粘结剂树脂的聚合度,也可加入交联剂,链转移剂和聚合抑制剂。
使用分散稳定剂的悬浮液聚合制备本发明色粉颗粒时,优选在水性分散介质中使用无机和/或有机分散稳定剂。无机分散稳定剂的实例包括磷酸三钙,磷酸镁,磷酸铝,磷酸锌,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酸钙,硫酸钙,硫酸钡,膨润土,硅石,和氧化铝。有机分散稳定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明胶,甲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盐和淀粉。这些分散稳定剂优选在水性分散介质中,以每100重量份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混和物)0.2-20重量份的量来使用。
在使用无机分散稳定剂情况下,可使用市售产品。也可在高速搅拌下于分散介质内就地生成稳定剂,以便得到有均匀粒度的微粒。在使用磷酸三钙时,例如可在强烈搅拌下将磷酸钠水溶液和氯化钙水溶液进行混和,以便得到适合悬浮液聚合的磷酸三钙颗粒。
为将分散稳定剂进行细分散,结合使用0.001-0.1重量%的非离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很有效。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十五烷基硫酸钠,辛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硬脂酸钾和油酸钙。
本发明所用的色粉颗粒是以下方式直接聚合制备的。将可聚合单体、低软化点物质、着色剂、聚合引发剂和可选的其他添加剂通过均混器或超声波分散装置均匀溶解或分散,形成可聚合的单体组合物,然后利用搅拌器、均混器或均化器在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性分散介质中将其分散并形成颗粒,其条件优选是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或搅拌时间使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液滴具有所要求的色粉颗粒的粒度。随后,继续搅拌到这种程度,要保持由此形成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呈颗粒状并防止颗粒沉淀。聚合在至少40℃、一般是50-90℃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后期要升高温度。为了去除部分未聚合的可聚合单体和副产物,也可在聚合后期或聚合之后将部分水性体系进行蒸馏。反应后,将制得的色粉颗粒洗涤,过滤并干燥。在悬浮聚合时,每100重量份单体组合物,一般优选使用300-3000重量份的水性介质。
本发明中,用色粉颗粒与添加剂(外来添加剂)混和来制备本发明色粉。
外来添加剂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或双氧化物(double oxides)的微粒(诸如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锶,氧化铈,氧化镁,氧化铬,氧化锡和氧化锌);氮化物微粒(如氮化硅);碳化物微粒如碳化硅;金属盐微粒(如硫酸钙,硫酸钡和碳酸钙);脂肪酸金属盐微粒(如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碳黑;和硅石微粉。
这些外来添加剂可单独或结合使用,并且从改良所得色粉的环境稳定性考虑,优选疏水化(赋予疏水性)的添加剂。添加剂的BET比表面积(SBET)优选20-400m2/g。
上述添加剂中,特别优选BET比表面积(SBET)为20-200m2/g的疏水硅石微粉。另外,与疏水硅石微粉结合使用时,优选无机氧化物或双氧化物微粒,其平均粒度是0.1-3.0μm,特别优选使用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锶或钛酸钙。
以100重量份色粉颗粒计,本发明所用外来添加剂的用量优选是0.01-10重量份,更优选0.05-5重量份。
为制备满足本发明上述性能(C1,C2,C,SF-1,SF-2和D4)的色粉,优选通过具有所要求粒度的悬浮液聚合并控制附着在色粉颗粒表面树脂微粒的量来制备色粉颗粒。树脂微粒是悬浮液聚合期间作为副产物形成的,并可以各种强度附着在色粉颗粒表面,这样,微弱附着在色粉颗粒表面的树脂微粒作为游离的树脂微粒优先通过例如高速气流(空气)从其脱附,并且游离的树脂微粒优选通过分粒去除。
下文具体参照附图5-10说明上述适合用高速气流处理色粉颗粒并去除游离树脂微粒的气流或风力分粒器和分粒系统。
制备本发明色粉所用的气流(风力)分粒器显示在图5(剖视图)、6和7(透视图)中。
在气流分粒器和使用该分粒器的分粒系统中,在与垂直方向成最大为45度的斜角(θ)安装的给料喷嘴尾部通常配置高压空气导管和给粉导向喷嘴。色粉颗粒(给料粉)从安置在给粉导向喷嘴上部的给料口供给,并在给粉引入口的底部从高压空气导管周边喷出。此后,色粉颗粒被高压气流加速以均匀分散,于是使微弱附着在色粉颗粒上的树脂微粒脱离,从而向给粉喷嘴供给分散(分布)良好的色粉颗粒。
另外,通过适当调整分粒区域的形状,可以扩展分粒区域和大大改变分粒点的数目,还可以精确调节分粒位置,而不在分粒棱边末梢附近产生空气流的湍流。
色粉颗粒在给粉部分的引入和排出是基于给粉喷嘴内的高压空气从导管减压膨胀而产生的排放(喷射)效应。
参看图5、6和7,自分粒舱室132的部件起侧壁122和123,和分粒棱边塞块124和125分别配备刀形分粒棱边117和118。分粒棱边117和118绕轴117a和118a旋转,因此分别可让它的末梢位置改变。分粒棱边塞块124和125能够各自垂直改变(移动)它的固定位置。根据位置的改变,相应的分粒棱边117和118也分别垂直改变其位置。
在分粒舱室132内的分粒区域可通过分粒棱边117和118分成三个部分。
在侧壁122右边配设给料喷嘴116,在给料喷嘴后面(上面)端部有给料(引入)口140和包括高压空气导管141和供粉(引入)口的给粉导向喷嘴142,而且在分粒舱室132内还有给料口。给料喷嘴116的右边,配设柯恩达塞块126以便沿给料喷嘴116的右边切线延伸并且朝上弯曲以形成一个长的椭圆弧形部分。分粒舱室132的左边塞块127设有刀形入口棱边119。在分粒舱室132的左边部分,装设气体(空气)导入管114和115以便分别开启进入分粒舱室132。气体导入管114和115分别配备诸如阻尼器的第一和第二气体进入控制装置20和21,并且还分别配备静压计128和129。
引入高压空气导管141的高压空气对常规分粒可具有1.0-3.0kg/cm2的压力,而为了有效地脱去附着在色粉颗粒表面的微细树脂颗粒并保留一定量的相当强地附着在色粉颗粒表面的那些树脂微粒,该压力优选为3.0kg/cm2以上,更优选3.5-6.0kg/cm2。
分粒棱边117和118以及气体入口棱边119的位置要根据待分粒的色粉颗粒(给料粉)的种类和目标粒度进行控制。
在分粒舱室132的右边,排放口111、112和113每个都与分粒舱室132相通,并与诸如导管的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可配备诸如阀门的活门。
给料喷嘴116包括(规则)直管部分和矩形锥管部分。
当直管部分内径和矩形锥管部分最狭窄部分内径之比设定为20∶1到1∶1,且优选10∶1到2∶1的比例时,可得到合适的喷射(引入)速度。
以上设计的多(三)区间分粒区域的分粒操作可按如下方式进行。
通过至少一个排放口111、112和113抽空,在分粒舱室132内产生减压,并通过向舱室132敞开的给料喷嘴116,同时在高压空气和减压的作用下,伴随以50-300m/秒的速度流动的气流将给料粉供给(喷入)分粒舱室132。
由于柯恩达塞块126给予的柯恩达效应和所伴随的气流的作用使由此供给的料粉(色粉)颗粒沿曲线130a、130b和130c移动,并且根据各自颗粒的粒度和惯性力被分成向下降落(即分粒棱边118的外边)的粗粉(第一)部分(超过规定的粒度范围),落入分粒棱边117和118之间的中等粒径粉(第二)部分(规定的粒度范围之内),和落入分粒棱边117以内的微粉(第三)部分。然后,通过排放口111、112和113分别排出粗粉部分、中等粒径粉部分和微粉部分。
在上述色粉颗粒的分粒中,分粒点主要由分粒棱边117和118相对于柯恩达塞块126弓弧部分(较低部分)的末梢位置决定,色粉颗粒由那里排出。另外,分粒点还受分粒气流的流速和从给料喷嘴116排出的色粉颗粒速度的影响。
在上述气流分粒器中,色粉颗粒从高压空气导管141的边缘(给粉导向部分142的较低部分)通过给料口140给料,并且沿着从高压空气导管141排出的高压空气被加速,以便在给料喷嘴116内被良好地分散。分散的色粉颗粒立即引入分粒舱室1323,在其内部分散并排出分粒器。
出于这个原因,用规定的推动力将提供给分粒器的色粉颗粒以这样的状态飞扬,亦即聚集(结集)的颗粒被分散成初级颗粒,同时沿规定的单个颗粒的流动路径飞扬或流动,而并不受分粒舱室132内给料喷嘴116的引入口位置的干扰,这一点非常重要。
色粉颗粒从分粒舱室132上部给料的情况下,由于柯恩达塞块126设置在给料喷嘴116开口(给料口)的较低位置,颗粒从给料喷嘴116进入舱室132的轨迹不受干扰,则形成包括根据粒度而分成颗粒部分的控制粒流。因此,可移动的分粒棱边117和118以沿着每个相应粒流的方向移动,并且其末梢部分分别相应地固定在那里,以此设定规定的分粒点。
移动分粒棱边117和118时,通过同时移动分粒棱边塞块124和125,能够提供棱边117和118各自的棱边方向,每个沿着柯恩达塞块126的相应粒流移动。
进而言之,如图9所示说明放大的分粒区域,基于规定的位置(例如0位置),即柯恩达塞块126在与沿着柯恩达塞块126设置的给料喷嘴116的开口末梢部分116a的水平位置,通过沿定位元件133垂直移动分粒棱边塞块124以便沿定位元件134垂直移动分粒棱边117,并通过分粒棱边117的末梢绕轴117a的旋转运动,可以控制分粒棱边117的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4以及分粒棱边117的侧面和柯恩达塞块126之间的距离L1。
与之类似,通过沿定位元件135垂直移动分粒棱边塞块125以便沿定位元件136垂直移动分粒棱边118,并通过分粒棱边118的末梢绕轴118a的旋转运动,可以控制分粒棱边118的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的弧形侧面之间的距离L5、分粒棱边117和118之间的距离L2、和/或分粒棱边118的侧面和侧壁123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3。
通过沿着具有开口末梢部分116a的给料喷嘴116侧面设置柯恩达塞块126,并设置与柯恩达塞块126以规定的距离设置的分粒棱边117和118,除改变分粒棱边塞块124和/或分粒棱边塞块125的固定位置以外,还能够适当扩展分粒舱室内的分粒区,也能够容易地且大大改变如上述规定的分粒点。
结果,可以防止分粒棱边117和118末梢造成的干扰粒流。另外,还能够通过控制由于排放口(图5所示111,112和113)减压所至吸流的流速来增加分粒区内的粒流速度,则进一步改良色粉颗粒在分粒区的可分散性(分散度)。所以,甚至在给粉的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高分粒精度,因此同常规分粒系统相比,甚至在粉料密度相同时,不仅抑制了产率的降低,而且也增大了分粒精度和产率。
仍参看图9,气体入口棱边119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弧形侧面之间的距离L6可以通过气体入口棱边119的末梢绕轴119a旋转移动来控制,这样便能够通过控制经气体入口管114和115提供的气体量和气体速度来进一步控制分粒点或分粒位置。
上述L1-L6距离视待分粒色粉颗粒的性质可分别适当地设定。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当色粉颗粒是非磁性色粉颗粒时,与给料管116的开口末梢部分116a的内径L0一起,距离L1、L2和L3合乎要求地满足下面关系式。
(色粉颗粒真实密度=0.3-1.4g/cm3的情况)
L0<L1+L2<nL3(n≥1,实数)
(色粉颗粒真实密度>1.4g/cm3的情况)
L0<L3<L1+L2
如果待分粒的色粉颗粒满足上述关系式,就能够有效地得到具有尖锐粒度分布的色粉颗粒。
上述气流分粒器通过诸如管道的连接元件连接周围装置,于是构成分粒(设备)系统。
图10表示分粒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参看图10,分粒系统主要包括三区间的分粒器201(如图5-9所示),给料计量器202,给料振荡器203,和每个都通过连接元件与分粒器201相连的捕收旋流器204、205和206。
在这种系统(设备)中,通过适当的装置将色粉颗粒(给料粉)引入给料计量器202,并通过给料喷嘴116以例如50-300m/秒的速度供给三区间的分粒器201。分粒器201一般有尺寸为(10-50cm)×(10-50cm)的舱室,则立刻(例如在0.01-0.1秒内)将给料粉分成三份(或更多)颗粒(粉料)。结果,立刻将给料粉分粒成粗粉部分、中等粒径粉部分和细粉部分。此后,粗粉部分经过排放管111a排出由捕收旋流器206收集。同样,中等粒径粉部分经过排放管112a排出由捕收旋流器205收集,细粉部分经过排放管113a排出由捕收旋流器204收集。这些捕收旋流器204、205和206也可起吸气装置的作用使压力降低,这样就可通过吸力将给料粉经过给料喷嘴116引入分粒舱室。
下面基于图1-3叙述使用上述色粉的本发明的成像方法。
图1表示使用静电复印工艺的彩色图像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其中使用具有中等阻抗的弹性滚筒作中间转印元件。图2表示使用具有中等阻抗的(色)带作中间转印元件的彩色图像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
参看图1和2,彩色图像成像装置包括感光鼓1(光敏元件),主充电器2(充电元件),成像的曝光元件3,二级传送带6,转印后回收剩余色粉的回收元件9,转印-接收材料的导向器10,转印接收材料的供纸卷筒11,感光鼓的清洁部件13(装置),定像装置15,中间转印元件20(在图1中是鼓形而在图2中是带形),金属芯21,弹性层22,偏压电源26、27、28和29,黄色(Y)显色装置41,品红色(M)显色装置42,青色(C)显色装置43,黑色(Bk)显色装置44,张力辊61和64,充电辊62(在图1中将传送带6充电而在图2中将中间传送带20充电),转印辊63和转印接收材料P。
作为载像元件可重复使用的鼓形感光元件1按规定的线速度以箭头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期间,感光鼓1被主充电器2均匀充电使其具有规定的极性和电势,然后被成像的曝光元件(未画出)被光3进行成像曝光(如被进行分色和原色图像成像的曝光系统曝光,或者被输出激光束的扫描曝光系统曝光,该激光束相应于作为图像数据的一组时间序列的电子数字象素(图像)进行调制),因此在其上形成静电图像(潜像),该静电图像相应于目标彩色图像的第一彩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
然后,用黄色色粉Y通过第一(黄色)显像装置41将该(黄色)静电图像(潜像)显像。此时,第二到第四(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其他显像装置42、43和44处于“关闭”状态,则对感光鼓12不起作用。结果,第一黄色图像不受第二到第四显像装置42、43和44的影响。
第一到第四显像装置41-44的每个包括色粉载体元件,将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表面上的色粉涂覆装置,和装载或盛有色粉的色粉容器。每个显像单元在显像装置单元内形成,显像装置单元完整地包括色粉载体元件,色粉涂覆装置和色粉容器。如此形成的显像装置单元可拆卸式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体上。
其次,参看图3叙述使用本发明色粉进行非磁性单组分显像方法的实例。
图3表示显像装置单元(显像单元)和邻接感光鼓的部件。
在作为静电载像元件98的感光鼓上根据静电照相或电子记录形成的静电图像,被如图3所示的显像装置单元显像。
显像装置单元包括显像套管99(色粉载体元件),它包括诸如铝或不锈钢的非磁性套管。显像套管99可包括铝或不锈钢的粗管或圆筒。另外,这个粗管的表面可用玻璃砂喷沙均匀打毛,镜面抛光或用树脂组合物涂覆。
色粉100由装料斗(色粉容器)101装载或承载,并利用色粉给料滚筒102供给显像套管。色粉给料滚筒由诸如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材料制造,并以和显像套管相同或相反方向并以相对于显像套管99所规定的线速度(非零)旋转。结果,色粉给料滚筒102除供给色粉外还有去除显像作业后的色粉(亦即未显像色粉)的功能。供给到显像套管99上的色粉通过色粉(或显像剂)涂覆刮板103均匀并且以薄厚度地形成。
色粉涂覆刮板103优选包括提供摩擦带电能力的材料,该材料适合使色粉带电,使色粉具有所要求的极性。色粉涂覆刮板103可合适地由硅橡胶、聚氨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构成,并可选地用有机树脂层涂覆,所述树脂如聚酰胺,聚酰亚胺,尼龙,蜜胺,蜜胺交联的尼龙,酚醛树脂,含氟树脂,聚硅氧烷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苯乙烯基树脂。也可使用一种导电橡胶,导电树脂等等。
上述橡胶或树脂中,优选将填料或填充料(例如金属氧化物,碳黑,无机晶须或无机纤维)分散其中,以便赋予色粉涂覆刮板合适的导电性或给电特性,就可使所使用的色粉合适地带电。
再参看图1,中间转印辊(元件)20包括管状形式的金属芯21和在金属芯21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弹性层22,并且如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以和感光鼓1相同的线速度同时配合感光鼓1旋转。
在感光鼓1上形成并固定的黄色(第一)色粉图像,在通过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元件20之间的间隙部分时,通过施加到中间转印元件20的初级转印偏压形成的电场作用暂时转印在中间转印元件20上。同样方式,第二(品红色)色粉图像,第三(青色)色粉图像,第四(黑色)色粉图像都顺利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20,以便形成与目标彩色图像相应的叠加彩色的色粉图像。
使第一到第四色粉图像顺利地从感光鼓1至中间转印元件20转印的初级转印偏压具有的极性(正性)和色粉的(负性)相反,并且由偏压电源29供给。
上述顺利地转印步骤期间,传送带6与中间转印元件20处于可接触状态。
传送带6位于中间转印元件20下面,以便接触其底部,传送带被转印辊62和张力辊61支承,转印辊和张力辊各自具有与转印元件20的轴平行排布的轴。转印辊62由偏压电源28供给规定的二级转印偏压,而张力辊接地。
在中间转印元件20上形成的叠加色粉图像被顺利地转印到接受转印材料P的转印进行如下。
在传送带6紧靠中间转印元件20时,接受转印材料P从纸盒(未画出)经过接受转印材料P的供给滚筒11和导轨10在规定的时间送到中间转印元件20和传送带6之间的紧靠间隙部分,同时从偏压电源28向转印辊62施加二级转印偏压。叠加的彩色图像通过二级转印偏压的作用就从中间转印元件20转印到接受转印材料P上,然后传输给热定像的定像装置15。
图2显示使用带型中间转印元件的彩色成像装置。
参看图2,可重复用作载像元件的鼓形感光元件1按照箭头所示逆时针方向以规定的线速度(加工)旋转。旋转期间,感光鼓1被主充电器2均匀带电以便具有规定的极性和电势,然后用图像曝光装置(未画出)被光3进行图像曝光(如被进行分色和原色图像成像的曝光系统曝光,或者被输出激光束的扫描曝光系统曝光,该激光束相应于作为图像数据的一组时间序列的电子数字象素(图像)进行调制),由此在其上形成静电图像(潜像),静电图像相应于目标彩色图像的第一彩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
然后,用黄色色粉Y通过第一(黄色)显像单元41将(黄色)静电图像(潜像)显像。此时,其他第二到第四(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像单元42、43和44皆处于“关闭”状态,对感光鼓1不起作用。结果,第一黄色彩色图像不受第二到第四显像单元42、43和44的影响。
中间转印带(元件)20以顺时针方向在配合感光鼓1旋转的同时与感光鼓以同样的线速度旋转。
在感光鼓1上形成并固定的黄色(第一)色粉图像,在通过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元件20之间的间隙部分时,通过从初级转印辊62向中间转印元件20施加的初级转印偏压形成的电场作用暂时转印在中间转印元件20上。黄色色粉图像的转印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用清洗装置13清洗。同样方式,第二(品红色)色粉图像,第三(青色)色粉图像,第四(黑色)色粉图像都顺利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20,以便形成与目标彩色图像相应的叠加彩色的色粉图像。
二级转印辊63放置在中间转印元件20之下并处于与其接触的状态,还与相对的二级转印辊64相对放置,使转印辊63和64被各自的彼此平行的轴支承。
用于将第一到第四色粉图像从感光鼓1顺利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20的初级转印偏压(例如范围是+100-+2kV)所具有的极性(正性)和色粉的(负性)相反,并由偏压电源29供给。
上述顺利转印步骤期间,二级转印辊63和用于中间转印元件20的清洗器13与中间转印元件20处于可接触状态。
在中间转印元件20上形成的叠加彩色图像被顺利地转印到接受转印材料P的转印进行如下。
在二级转印辊63紧靠中间转印元件20时,接受转印材料P从纸盒(未画出)经过接受转印材料P的供给滚筒11和导轨10在规定的时间送到中间转印元件20和二级转印辊63之间的紧靠间隙部分,同时从偏压电源28向二级转印辊63施加二级转印偏压。叠加的彩色图像通过二级转印偏压的作用就从中间转印元件20转印到接受转印材料P上,然后传输给热定像的定像装置15。
图3所示显像装置单元包括显像套管99,(色粉)涂覆刮板103,涂覆辊102,色粉100和色粉容器101;该单元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本发明成像装置的主体上。
参看图3,显像套管99在配合静电载像元件98的同时由偏压施加装置104供给偏压。
下面参照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向7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加450重量份0.1M的磷酸钠水溶液,混和物加热到60℃。然后用造粒装置(M.Technique有限公司制造,“CLEAR MIX”)以搅拌桨叶15000rpm的转速(转数)搅拌混和物。向混和物逐渐加入68重量份1.0M的氯化钙水溶液,制备含有磷酸钙的水分散介质。
另外,制备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如下。
苯乙烯(可聚合单体) 170重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可聚合单体) 30重量份
C.I.颜料兰15∶3(青色着色剂) 10重量份
二烷基水杨酸金属化合物(负电荷控制剂,
Orient Kagaku Kogyo K.K.制造,“Bontron E84”) 2重量份
饱和聚酯树脂(极性树脂,酸值=10mgKOH/g,
数均分子量(Mn)=6000,峰值分子量(M峰值)=8500) 15重量份
酯蜡(低软化点物质(脱模剂),主峰值吸收温度=65℃) 35重量份
上述成分加热到60℃并用造粒装置以15000rpm速度均匀分散。向分散物中加入7重量份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以制备可聚合单体组合物。
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添加到上述制备的水分散介质中,随后在60℃搅拌10分钟,并在氮气氛(N2)下用造粒装置以9000rpm的速度将可聚合单体组合物进行造粒。之后,用桨式混合器搅拌下将单体组合物颗粒在70℃聚合10小时。
聚合反应后,单体组合物的残留单体成分(未聚合)于80℃减压蒸馏去除,然后冷却。向所得体系加入盐酸以溶解磷酸钙,随后过滤,用水洗涤并干燥得到青色色粉颗粒(A-1)。
在由此制备的青色色粉颗粒(A-1)的表面上,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0倍)观察发现,其上附着有成粒期间作为副产物形成的每个都含有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的树脂微粒。
基于100重量份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青色色粉颗粒(A-1)包括约5重量份青色着色剂,约1重量份电荷控制剂,约7.5重量份极性树脂和约15重量份低软化点物质。
FPIA(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青色色粉颗粒的结果显示:52数量%(N.%)的C1值,22数量%(N.%)的C2值,由此得到236的C值(=(C1/C2)×100)。
然后通过图5-10(下文详述)所示多区风力分粒器和使用柯恩达效应的分粒系统将青色色粉颗粒(A-1)分粒,以便控制附着在青色色粉颗粒(A-1)表面树脂微粒的量,由此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2)。
如FPIA测量结果所示,青色色粉颗粒(A-2)具有:15N.%的C1值,13N.%的C2值和115的C值。
另外,按照CC(Coulter计数仪)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2)的重均粒度(D4)是6.5μm,并得到形状系数SF-1是110和形状系数SF-2是105。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2)和1.5重量份疏水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BET比表面积(SBET)=200m2/g,初级平均粒度=0.01μm)混和以制得NO.1青色色粉。
NO.1青色色粉FPIA测量结果显示15N.%的C1值,13N.%的C2值和115的C值;CC测量结果显示D4是6.5μm;和SF-1是110以及SF-2是105。
另外,可以确认,从C2值(13N.%)到C1值(15N.%)的增加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游离微粒脱离青色色粉颗粒(A-2)的结果。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如下的多区间风力分粒器将青色色粉颗粒(A-1)的进行分粒。
参看图5-10,青色色粉颗粒(A-1)从给料(计量)器202经过给料振荡器203和给料喷嘴116(包括给粉部件142,高压空气导管141和变形管状部分143)以10kg/小时的速度喂入或引入多(三)区间分粒器201中,以便利用柯恩达效应将青色色粉颗粒(A-1)分成包括粗粉部分、中等粒径粉部分(本发明的色粉颗粒部分)和细粉部分的三个部分。
给料粉(青色色粉颗粒(A-1))的引入(喂入)是这样实现的,即利用系统内由与排放管111、112和113的捕收旋流器204、205和206减压产生的吸力,和利用来自高压空气导管141的喷气导管131的、提供给给料喷嘴116的压缩空气来完成。
引入高压空气导管141的压缩空气供给的压力设定为5.0kg/cm2。
当从给料口14引入的青色色粉颗粒(A-1)与压缩空气接触时,微弱附着在青色色粉颗粒(A-1)表面的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的微粒从其脱附,作为游离的树脂微粒在这个多区分粒步骤中去除。结果,仅仅是以大于一定程度的强附着力强烈附着在青色色粉颗粒(A-1)表面的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的树脂微粒仍然留在青色色粉颗粒表面。
在分粒步骤中,在分粒部分各个元件之间的主距离或间隔(图9所示L0,L1,L2,L4,L5,L6和R)设定如下。
L0=6mm(给料喷嘴116的给料口116a的直径)
L1=25mm(分粒棱边117一侧(表面一侧)和柯恩达塞块126一侧之间的距离)
L2=20mm(分粒棱边117一侧和分粒棱边118一侧之间的距离)
L3=25mm(分粒棱边118一侧和侧壁123一侧之间的距离)
L4=16mm(分粒棱边117的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一侧之间的距离)
L5=30mm(分粒棱边118的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圆弧(arced)一侧之间的距离)
L6=25mm(入口棱边119的末梢和柯恩达塞块126圆弧一侧之间的距离)
R=8mm(柯恩达塞块126圆弧部分的半径)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分粒青色色粉颗粒(A-1)的同样方式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3),不同的是引入给高压空气导管141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改变到4.5kg/cm2。
FPIA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3)得到23N.%的C1值,18N.%的C2值和128的C值。
另外,按照CC测量得到(D4)是6.4μm,并SF-1是110以及SF-2是108。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3)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以制备No.2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2青色色粉得到23N.%的C1值,18N.%的C2值和128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4μm;并SF-1是110以及SF-2是108。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分粒青色色粉颗粒(A-1)的同样方式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4),不同的是引入给高压空气导管141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改变到4.0kg/cm2。
FPIA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4)得到37N.%的C1值,26N.%的C2值和142的C值。
另外,按照CC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4)得到(D4)是6.2μm,并SF-1是110以及SF-2是110。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4)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以制备No.3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3青色色粉得到37N.%的C1值,26N.%的C2值和142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3μm;并SF-1是110以及SF-2是110。
对比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1)(实施例1制备)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以制备No.1对比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1对比青色色粉得到52N.%的C1值,22N.%的C2值和236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2μm;并SF-1是108以及SF-2是110。
对比实施例2
如实施例1分粒青色色粉颗粒(A-1)的同样方式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5),不同的是在蒸馏去除(于80℃减压蒸馏)残留单体(未聚合)成分之后,在施加压力情况下于120℃对反应体系热处理10小时。
FPIA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5)得到2N.%的C1值,2N.%的C2值和100的C值。
另外,按照CC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5)得到(D4)是6.3μm,并SF-1是105以及SF-2是108。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5)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以制备No.2对比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2对比青色色粉得到2N.%的C1值,2N.%的C2值和100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3μm;并SF-1是105以及SF-2是108。
对比实施例3
将200重量份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重量比=85∶15,重均分子量Mw=125000,Mn=35000),10重量份青色着色剂(C.I.颜料兰15:3),2重量份负电荷控制剂(Orient Kagaku Kogyo K.K.制造,“Bontron E-84”),15重量份饱和聚酯树脂(极性树脂,酸值=10mgKOH/g,Mn=6000,M峰值=8500)和35重量份酯蜡(低软化点物质,主峰值吸收温度=65℃)充分混和并通过双螺纹挤出机熔融捏合。冷却熔融捏合产物并用手锤粗压碎得到粗碎产物(1mm目大小),随后通过机械粉磨机粉磨得到粉磨产物(D4=大约25μm)。该粉磨产物通过喷射空气气流型细粉磨机进一步细粉磨得到细粉磨产物(D4=6.5μm)。
如实施例1使用图5-10所示多区分粒器(和分粒系统)的同样方式将该细粉磨产物分粒,不同的是引入高压空气导管141的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到2.0kg/cm2,得到青色色粉颗粒(A-6)。
FPIA测量No.1青色色粉颗粒(A-6)得到9N.%的C1值,9N.%的C2值和100的C值。
另外,CC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6)得到(D4)是6.5μm;并SF-1是163以及SF-2是150。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6)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以制备No.3对比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3对比青色色粉得到9N.%的C1值,9N.%的C2值和100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5μm;并SF-1是163以及SF-2是150。
对比实施例4
使用表面重整装置(Nara Machinery Co.,Ltd.制造,“NaraHybridization System,NHS-1型”)通过将对比实施例3制备的青色色粉颗粒(A-6)进行表面处理来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7)。
FPIA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7)得到4N.%的C1值,4N.%的C2值和100的C值。
另外,CC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7)得到(D4)是7.2μm;并SF-1是130以及SF-2是145。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7)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制备No.4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4对比青色色粉得到4N.%的C1值,4N.%的C2值和100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4μm;并SF-1是130以及SF-2是145。
对比实施例5
如对比实施例3同样方式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8),不同的是酯蜡(低软化点物质)用量改变到6重量份。
FPIA测青色色粉颗粒(A-8)得到9N.%的C1值,9N.%的C2值和100的C值。
另外,CC测量青色色粉颗粒(A-8)得到(D4)是6.4μm;并SF-1是164以及SF-2是148。
然后,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2)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进行混和制备No.5对比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5对比青色色粉得到9N.%的C1值,9N.%的C2值和100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4μm;并SF-1是164以及SF-2是148。
实施例4
将100重量份青色色粉颗粒(A-2)(实施例1所使用)和1.5重量份疏水性硅石细粉(外加添加剂,SBET=200m2/g,初级平均粒度=0.01μm)和0.5重量份钛酸锶细粉(SBET=2.0m2/g,初级平均粒度=1.2μm)进行混和以制备No.4青色色粉。
FPIA测量No.4青色色粉得到15N.%的C1值,13.5N.%的C2值和111的C值;CC测量得到(D4)是6.6μm;并SF-1是110以及SF-2是105。
实施例5和6
用实施例1同样方式制备青色色粉颗粒(A-9)和(A-10),不同的是分别改变悬浮聚合和分粒的条件。
以实施例1同样方式分别使用青色色粉颗粒(A-9)和(A-10)制备No.5(实施例5)和No.6(实施例6)青色色粉。
下面表2显示青色色粉颗粒(A-1)-(A-10)各自的参数(C1值,C2值,C值,D4,SF-1以及SF-2),下面表3显示的是NO.1-No.6青色色粉和NO.1-No.5对比青色色粉的参数。
表2
青色色粉颗粒 | C1值(N.%) | C2值(N.%) | C值 | D4(μm) | SF-1 | SF-2 |
A-1A-2A-3A-4A-5A-6A-7A-8A-9A-10 | 521523372949949 | 221318262949736 | 236115128142100100100100128136 | 6.26.56.46.26.36.57.06.49.55.2 | 108110110110105163130164115112 | 110105108110108150145148108104 |
表3
实施例序号 | 色粉序号 | C1值(N.%) | C2值(N.%) | C值 | D4(μm) | SF-1 | SF-2 |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 | No.1青色色粉No.2青色色粉No.3青色色粉No.1对比青色色粉No.2对比青色色粉No.3对比青色色粉No.4对比青色色粉No.5对比青色色粉No.4青色色粉No.5青色色粉No.青色色粉 | 15233752294915949 | 13182622294913.5736 | 115128142236100100100100111128136 | 6.56.46.36.26.36.57.26.46.69.55.2 | 110110110108105163130164110115112 | 105108110110108150145148105108104 |
实施例7-12和对比实施例6-10
在图1所示成像装置的青色色粉显像装置43内含有每种NO.1-6青色色粉和No.1-5对比青色色粉(分别由实施例1-6和对比实施例1-5制造),然后在10000张纸材上进行成像(或在实施例10中对15000张纸材评估图像不匀性)。
结果显示在下面表4。
如图3所示,青色色粉显像装置43包括显像套管99,(色粉)涂覆辊102和(色粉)涂覆刮板103,。
在这些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按照非磁性单组分显像方法在反转显像系统中使静电图像显像。
另外,分别进行如下性能评估。
[转印效率]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转印效率(%):
转印效率(%)=(纸上色粉量/转印到感光元件之前的色粉量)×100。
[图像不匀性]
在规定的成像纸材上肉眼观察条纹图像缺陷或波纹图像缺陷是否发生,以此评估图像不匀性。
例如,在表4中“>10000”意指观察成像纸材直到10000张未见到图像缺陷,而“<2500”意指2500张以下成像纸材见到图像缺陷。另外,“在大约9500”意指在大约第9500张纸材上观察到缺陷。
[图像密度]
就方形固体图像(5mm×5mm)通过Macbeth比重计(由Macbeth公司制造)测量图像密度。
[显像套管上的摩擦电荷(TC套管)]
按照所谓的吹离方法在23℃和60%RH环境下测量显像套管上色粉的摩擦电荷(mC/kg)。
表4
实施例序号 | 色粉序号 | 转印效率(%) | 图像不匀性 | 图像密度 | TC套管(mC/kg) | ||||
起始 | 在104张后 | 条纹 | 波纹 | 起始 | 在104张后 | 起始 | 在104张后 | ||
实施例7 | 青色色粉No.1 | 96 | 95 | >10000 | >10000 | 1.52 | 1.51 | -30 | -30 |
实施例8 | 青色色粉No.2 | 94 | 92 | 在约9500 | >9500 | 1.50 | 1.48 | -32 | -30 |
实施例9 | 青色色粉No.3 | 94 | 90 | 在约9000 | >9000 | 1.50 | 1.42 | -31 | -28 |
实施例10 | 青色色粉No.4 | 97 | 96 | >15000 | >15000 | 1.53 | 1.52 | -31 | -31 |
实施例11 | 青色色粉No.5 | 94 | 90 | >8500 | 在约8000 | 1.51 | 1.41 | -32 | -35 |
实施例12 | 青色色粉No.6 | 95 | 90 | 在约8000 | >8500 | 1.52 | 1.40 | -29 | -26 |
对比例6 | 对比青色色粉No.1 | 94 | 85 | <2500 | >2500 | 1.48 | 1.45 | -28 | -15 |
对比例7 | 对比青色色粉No.2 | 96 | 83 | >2000 | <2000 | 1.49 | 1.25 | -30 | -40 |
对比例8 | 对比青色色粉No.3 | 90 | 85 | <5000 | <5000 | 1.47 | 1.44 | -31 | -20 |
对比例9 | 对比青色色粉No.4 | 92 | 88 | <6000 | <5000 | 1.48 | 1.43 | -33 | -25 |
对比例10 | 对比青色色粉No.5 | 90 | 84 | <7000 | >7000 | 1.48 | 1.47 | -32 | -26 |
Claims (90)
1.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所述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C值为105-150
C=(C1/C2)×10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第一值C1是3-45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第一值C1是3-40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第一值C1是5-40数量%,第二值C2是3-35数量%,和C值是110-145。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色粉,其中C值是110-14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50,形状系数SF-2是100-130。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色粉,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色粉,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色粉,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和电荷控制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硅石细粉。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的硅石细粉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的疏水性硅石细粉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氧化物颗粒。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双氧化物颗粒。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锶颗粒。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钙颗粒。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和钛酸锶颗粒。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的第一值C1和第二值C2之间存在差值,所述差值来源于从所述色粉颗粒脱离的游离树脂微粒的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如此制造的色粉颗粒,即将至少包括可聚合单体、着色剂和聚合引发剂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形成颗粒并使可聚合单体在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内进行聚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按照悬浮聚合制造的非磁性色粉颗粒。
25.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该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以数量%表示从第二值C2到第一值C1显示一种增加,所述增加来源于附着在所述色粉颗粒表面的树脂微粒从所述色粉颗粒表面脱附的程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粘结剂树脂和非磁性着色剂。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色粉,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粘结剂树脂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并且脱附的树脂微粒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29.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静电载像元件带电,
将带电的静电载像元件曝光以形成静电图像,
利用显像装置单元将静电图像显像,所述显像装置单元至少包括色粉载体元件、将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表面的色粉涂覆装置和装载色粉的色粉容器,以便在静电载像元件上形成色粉图像,
将色粉图像经过或不经过中间转印元件转印在接受转印材料上,以及
在接受转印材料上通过热压定像装置将色粉图像定像,
其中,所述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所述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所述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C值为105-150:
C=(C1/C2)×100。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包括非磁性色粉,并且按照非磁性单组分显像方法将静电图像显像。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成像方法,其中按照反转显像方法将静电图像显像。
32.根据权利要求30的成像方法,其中利用包括弹性刮板的色粉涂覆装置将所述非磁性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的表面。
33.根据权利要求30的成像方法,其中利用包括涂覆辊的涂覆装置将所述非磁性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的表面。
34.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第一值C1是3-45数量%。
35.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第一值C1是3-40数量%。
36.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第一值C1是5-40数量%,第二值C2是3-35数量%,和C值是110-145。
37.根据权利要求36的成像方法,其中C值是110-140。
38.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39.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50,形状系数SF-2是100-130。
4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
4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
43.根据权利要求41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
44.根据权利要求41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和电荷控制剂。
45.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硅石细粉。
46.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
47.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的硅石细粉。
48.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的疏水性硅石细粉。
49.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氧化物颗粒。
5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双氧化物颗粒。
5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锶颗粒。
52.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钙颗粒。
53.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和钛酸锶颗粒。
54.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的第一值C1和第二值C2之间存在差值,所述差值来源于从所述色粉颗粒脱离的游离树脂微粒量。
55.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如此制造的色粉颗粒,即将至少包括可聚合单体、着色剂和聚合引发剂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形成颗粒并使可聚合单体在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中进行聚合。
56.根据权利要求55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按照悬浮聚合制造的非磁性色粉颗粒。
57.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该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58.根据权利要求57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以数量%表示从第二值C2到第一值C1显示一种增加,所述增加来源于附着在所述色粉颗粒表面的树脂微粒从所述色粉颗粒表面脱附的程度。
59.根据权利要求58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粘结剂树脂和非磁性着色剂。
60.根据权利要求59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粘结剂树脂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并且脱附的树脂微粒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6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装置主体的显像装置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色粉载体元件、将色粉涂覆到色粉载体元件表面的色粉涂覆装置和装载色粉的色粉容器,
其中所述色粉包括色粉颗粒和BET比表面积SBET为20-400m2/g的外来添加剂,
所述色粉颗粒用Coulter计数仪测量时形状系数SF-1是100-160,形状系数SF-2是100-140,重均粒度为4-10μm,和
所述色粉含有等效圆直径范围是0.6-2.0μm的颗粒,并且该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iii):
(i)施加20kHz超声波5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一值C1是3-50数量%,
(ii)施加20kHz超声波1分钟后用流粒图像分析仪测量时第二值C2是2-40数量%,
(iii)按照下面公式得到C值为105-150
C=(C1/C2)×100。
62.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包括非磁性色粉,并且所述色粉涂覆装置包括弹性刮板。
63.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包括非磁性色粉,并且所述色粉涂覆装置包括色粉涂覆辊。
64.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第一值C1是3-45数量%。
65.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第一值C1是3-40数量%。
66.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第一值C1是5-40数量%,第二值C2是3-35数量%,和C值是110-145。
67.根据权利要求66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C值是110-140。
68.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69.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50,形状系数SF-2是100-130。
70.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
71.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
72.根据权利要求7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
73.根据权利要求7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
74.根据权利要求7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非磁性色粉颗粒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和热吸收主峰温度为40℃-90℃的低软化点物质和电荷控制剂。
75.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硅石细粉。
76.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
77.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的硅石细粉。
78.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BET比表面积是20-400m2/g的疏水性硅石细粉。
79.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氧化物颗粒。
80.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无机双氧化物颗粒。
81.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锶颗粒。
82.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平均粒度为0.1-3.0μm的钛酸钙颗粒。
83.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外来添加剂包括疏水性硅石细粉和钛酸锶颗粒。
84.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的第一值C1和第二值C2之间存在差值,所述差值来源于从所述色粉颗粒脱离的游离树脂微粒量。
85.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如此制造的色粉颗粒,将至少包括可聚合单体、着色剂和聚合引发剂的可聚合单体组合物形成颗粒并使可聚合单体在可聚合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中进行聚合。
86.根据权利要求85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按照悬浮聚合制造的非磁性色粉颗粒。
87.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非磁性色粉颗粒,该颗粒的形状系数SF-1是100-130,形状系数SF-2是100-125,第一值C1是10-35数量%,第二值C2是8-25数量%,和C值是115-140。
88.根据权利要求87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以数量%表示从第二值C2到第一值C1显示一种增加,所述增加来源于附着在所述色粉颗粒表面的树脂微粒从所述色粉颗粒表面脱附的程度。
89.根据权利要求88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包括粘结剂树脂和非磁性着色剂。
90.根据权利要求89的显像装置单元,其中所述色粉颗粒的粘结剂树脂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并且脱附的树脂微粒包括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83467/97 | 1997-04-02 | ||
JP8346797 | 1997-04-02 | ||
JP083467/1997 | 1997-04-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3384A CN1203384A (zh) | 1998-12-30 |
CN1184537C true CN1184537C (zh) | 2005-01-12 |
Family
ID=1380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11489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4537C (zh) | 1997-04-02 | 1998-04-02 | 用于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成像方法和显像装置单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48582A (zh) |
EP (1) | EP0869397B1 (zh) |
KR (1) | KR100274955B1 (zh) |
CN (1) | CN1184537C (zh) |
DE (1) | DE69806834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28224B2 (en) | 1998-04-02 | 2003-03-04 | Canon Kk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DE69917529T2 (de) * | 1998-06-05 | 2005-06-02 | Canon K.K. | Ton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Toner und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
DE69928876T2 (de) * | 1998-08-27 | 2006-08-24 | Ricoh Co., Ltd. | Toner für die Verwendung in der Elektrophotographie,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Toner-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pparat zur Toner-Herstellung |
JP2001083735A (ja) * | 1999-09-14 | 2001-03-30 | Fuji Xerox Co Ltd | 外添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1117267A (ja) | 1999-10-20 | 2001-04-27 | Fujitsu Ltd |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剤及びこの現像剤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JP2002072799A (ja) * | 2000-08-25 | 2002-03-12 | Fuji Xerox Co Ltd | 潜像担持体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3912649B2 (ja) * | 2000-11-30 | 2007-05-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456717B1 (en) | 2001-12-20 | 2007-11-28 | LG Chem Ltd. | Magnetic toner composition |
JP2004045668A (ja) * | 2002-07-10 | 2004-02-12 | Ricoh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DE602004020822D1 (de) | 2003-03-07 | 2009-06-10 | Ricoh Kk | Toner, Entwickler und Apparat zur Herstellung von Bildern |
EP1564604B1 (en) | 2004-02-16 | 2013-06-19 | Ricoh Company, Ltd. | Fixing device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
US7494758B2 (en) * | 2005-01-24 | 2009-02-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particles |
JP2007148388A (ja) * | 2005-11-01 | 2007-06-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0511013C (zh) * | 2005-11-01 | 2009-07-08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EP2031452B1 (en) | 2007-08-27 | 2017-10-11 | Xeikon Manufacturing | Dual component dual roll toner |
JP5526556B2 (ja) * | 2008-02-28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551943B2 (ja) * | 2008-03-14 | 2010-09-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572246B2 (ja) * | 2008-05-29 | 2010-11-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94876B2 (ja) * | 2009-03-25 | 2012-03-1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3725B2 (ja) * | 2009-04-15 | 2014-04-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トナー |
WO2011122691A1 (en) | 2010-03-31 | 2011-10-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
US8426094B2 (en) | 2010-05-31 | 2013-04-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agnetic toner |
US8614044B2 (en) | 2010-06-16 | 2013-12-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5523401B2 (ja) * | 2010-07-05 | 2014-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CN103109238B (zh) | 2010-09-16 | 2015-03-11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 |
CN103154824B (zh) | 2010-10-04 | 2015-10-14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 |
US8652734B2 (en) * | 2011-05-18 | 2014-02-18 | Xerox Corporation | Low density toner for optimal imag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latitude |
JP5868165B2 (ja) | 2011-12-27 | 2016-0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
JP6269221B2 (ja) * | 2014-03-20 | 2018-01-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65034B2 (ja) * | 2014-04-30 | 2018-01-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069915B2 (ja) * | 2018-03-22 | 2022-05-18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24197B2 (zh) * | 1974-07-30 | 1978-07-19 | ||
US5219697A (en) * | 1990-03-08 | 1993-06-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comprising color resin particles having an irregular shape |
US5354640A (en) * | 1991-09-25 | 1994-10-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
US5415967A (en) * | 1992-04-14 | 1995-05-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
JP3066943B2 (ja) * | 1993-11-29 | 2000-07-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US5489497A (en) * | 1994-09-01 | 1996-02-06 | Xerox Corporation | Magnetic toner compositions with surface additives |
JP3411112B2 (ja) * | 1994-11-04 | 2003-05-2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粒子画像分析装置 |
EP0715230B1 (en) * | 1994-11-28 | 2001-10-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method |
DE69635142T2 (de) * | 1995-02-10 | 2006-06-29 | Canon K.K. |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Bildherstellungsgerät und Tonerbehälter |
US5712072A (en) * | 1995-02-28 | 1998-01-27 | Canon Kabusbiki Kaisha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
JP3308812B2 (ja) * | 1995-05-31 | 2002-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851713A (en) * | 1995-10-02 | 1998-12-22 | Konica Corporation | Toner for developing an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
-
1998
- 1998-03-31 US US09/050,464 patent/US594858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01 DE DE69806834T patent/DE6980683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01 EP EP98105979A patent/EP08693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02 KR KR1019980011625A patent/KR10027495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4-02 CN CNB98114893XA patent/CN11845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869397A3 (en) | 1999-01-13 |
EP0869397A2 (en) | 1998-10-07 |
EP0869397B1 (en) | 2002-07-31 |
KR19980081025A (ko) | 1998-11-25 |
US5948582A (en) | 1999-09-07 |
DE69806834T2 (de) | 2002-12-12 |
CN1203384A (zh) | 1998-12-30 |
DE69806834D1 (de) | 2002-09-05 |
KR100274955B1 (ko) | 2000-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4537C (zh) | 用于静电图像显像的色粉,成像方法和显像装置单元 | |
CN1105332C (zh) | 磁性涂层载体和双组分型显影剂及显影方法 | |
CN1115598C (zh) |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
CN1324408C (zh) | 调色剂 | |
CN1088529C (zh) | 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方法和成像方法 | |
CN1099616C (zh) |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 | |
CN1231818C (zh) | 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 |
CN1174288C (zh) |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色调剂、成像方法以及操作盒 | |
CN1489003A (zh) | 调色剂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73878A (zh) |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 |
CN1227570C (zh) | 干调色剂,成像方法及操作盒 | |
CN1595302A (zh) | 彩色调色剂 | |
CN1661494A (zh) |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380585A (zh) | 干燥的调色剂、调色剂生产方法、成像方法和操作盒 | |
CN1096885C (zh) | 用于固体粒子的表面处理设备、其表面处理方法以及色剂的生产方法 | |
CN1495549A (zh) | 调色剂、含其的容器、用其的显影剂、显影法、成像法、装置、处理盒 | |
CN1527143A (zh) | 彩色调色剂 | |
CN1521571A (zh) | 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 |
CN1652033A (zh) | 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其生产方法和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 |
CN1517807A (zh) |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显影器和成像装置 | |
CN1831665A (zh) | 显影装置和配有其的操作盒 | |
CN1111761C (zh) | 磁性涂覆载体,双组份型显影剂和显影方法 | |
CN1158573C (zh) | 磁性色粉、设备装置和成像方法 | |
CN1658079A (zh) | 调色剂制造方法及调色剂 | |
CN1220416A (zh) | 成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