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4114A -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 Google Patents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4114A
CN118104114A CN202280068411.7A CN202280068411A CN118104114A CN 118104114 A CN118104114 A CN 118104114A CN 202280068411 A CN202280068411 A CN 202280068411A CN 118104114 A CN118104114 A CN 118104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member
end surface
bending
tooth
surfac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84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裕希
园田贵大
熊谷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04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4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1Magnetic cores
    • H02K15/022Magnetic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moulding insulation,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该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绝缘部件配置工序,该绝缘部件配置工序将绝缘部件配置于铁芯,使得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从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朝轴向的一方侧突出。另外,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弯折工序,该弯折工序将从齿部的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向齿部侧弯折。另外,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绕线卷绕工序,该绕线卷绕工序将绕线卷绕于配置有弯折状态的第一部分的多个齿部的每一个。

Description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配置于铁芯的绝缘部件的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125898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电枢。
在日本特开2018-125898号公报所记载的转子(电枢)中,具备绕线、转子铁芯、以及配置在绕线与转子铁芯之间的绝缘部件。绝缘部件包括:端面包覆部,覆盖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侧面包覆部,覆盖齿部的侧面;以及末端部,设置为从齿部的轴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面朝轴向的另一方侧突出。在末端部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为向齿部的端部侧突出,并与齿部的另一方侧的端面卡合。通过齿部的端面与卡合部卡合,来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5898号公报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8-125898号公报所记载的转子(电枢)中,在绝缘部件设置有与齿部的端面卡合的卡合部。因此,绝缘部件的形状变得复杂。因此,期望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的形状的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的形状的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绝缘部件配置工序,将绝缘部件配置于铁芯,使得包括沿着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在内的铁芯的齿部的侧面被绝缘部件覆盖,并且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从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朝轴向的一方侧突出;弯折工序,将从齿部的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向齿部侧弯折;以及绕线卷绕工序,将绕线卷绕于配置有弯折状态的第一部分的多个齿部的每一个。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枢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进行将从齿部的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向齿部侧弯折的弯折工序。由此,向齿部侧弯折的第一部分与齿部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另外,不必在第一部分预先形成与铁芯卡合的卡合部,仅通过弯折第一部分,就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在绝缘部件设置卡合部,因此能够简化绝缘部件的构造。由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枢具备:绕线;铁芯,包括供绕线卷绕并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以及绝缘部件,配置在铁芯与绕线之间,绝缘部件设置为将齿部的侧面和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覆盖,覆盖齿部的一方侧的端面的绝缘部件的部分设置为通过向齿部侧弯折,从而覆盖一方侧的端面。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枢中,如上所述,覆盖齿部的一方侧的端面的绝缘部件的部分设置为通过向齿部侧弯折而覆盖一方侧的端面。由此,向齿部侧弯折的绝缘部件的部分与齿部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另外,不必在上述部分预先形成与铁芯卡合的卡合部,仅通过弯折上述部分,就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在绝缘部件设置卡合部,因此能够简化绝缘部件的构造。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的形状的电枢。
根据本发明,能够限制绝缘部件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一个齿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200-200线的剖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弯折工序前的绝缘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弯折工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00以及定子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定子100是构成为马达或发电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此外,定子100为技术方案的“电枢”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轴向”设为Z方向(Z1方向、Z2方向),将“周向”设为E方向(E1方向、E2方向),将“径向”设为R方向(R1方向、R2方向)。
(定子的结构)
如图1所示,定子100具备定子铁芯10、绕线20(参照图3)以及绝缘部件30。绝缘部件30配置在定子铁芯10与绕线20之间。即,绝缘部件30使定子铁芯10与绕线20绝缘。此外,在图3以外,为了简化,省略了绕线20的图示。另外,定子铁芯10为技术方案的“铁芯”的一个例子。
定子铁芯10包括沿着径向(R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齿部11。另外,定子铁芯10包括设置在周向(E方向)上相邻的齿部11彼此之间的多个槽12。槽12是径向内侧开口的半开型的槽。另外,定子铁芯10包括将多个齿部11彼此连接的圆环状的背轭部13。多个齿部11的每一个设置为从背轭部13朝径向内侧(R1侧)突出。即,定子100是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的定子。另外,在多个齿部11的每一个卷绕多次绕线20(参照图3)。此外,背轭部13为技术方案的“轭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绝缘部件30设置为覆盖齿部11的侧面11a(参照图3)和齿部11的轴向的一方侧(Z1侧)的端面11b。具体而言,绝缘部件30包括覆盖多个齿部11各自的周向(E方向)的两侧的侧面11a的侧面包覆部31。另外,绝缘部件30包括覆盖多个齿部11各自的Z1侧的端面11b的端面包覆部32。侧面包覆部31和端面包覆部32相互连接。此外,端面包覆部32为技术方案的“第一部分”及“部分”的一个例子。
另外,绝缘部件30例如由66尼龙、PPS(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
如图3所示,齿部11的一对侧面11a的每一个被侧面包覆部31覆盖。即,多个齿部11的侧面11a被一对侧面包覆部31覆盖。另外,端面包覆部32设置为从一对侧面包覆部31的每一个沿着Z1侧的端面11b延伸。即,多个齿部11各自的端面11b被一对端面包覆部32覆盖。
这里,端面包覆部32设置为通过向齿部11侧弯折而覆盖端面11b。
由此,弯折到齿部11侧的绝缘部件30的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另外,不必在端面包覆部32预先形成与定子铁芯10卡合的卡合部,仅通过弯折端面包覆部32,就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在绝缘部件30设置卡合部,因此能够简化绝缘部件30的构造。由此,能够提供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30的形状的定子100。
具体而言,设置于多个齿部11的每一个的一对端面包覆部32的每一个向对应的齿部11侧弯折。
另外,在一对端面包覆部32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33。即,端面包覆部32的周向的宽度W1比齿部11的周向的宽度W2的1/2小。端面包覆部32的宽度W1例如为0.5mm~4mm左右。端面包覆部32的宽度W1为足以限制齿部11的轴向的移动的大小。
另外,绝缘部件30包括覆盖多个齿部11各自的轴向的另一方侧(Z2侧)的端面11c的端面包覆部34。端面包覆部34与覆盖齿部11的侧面11a的一对侧面包覆部31的每一个连接。
另外,绝缘部件30包括沿着背轭部13配置的轭侧包覆部35。轭侧包覆部35设置为覆盖多个槽12的径向外侧的侧面12a(参照图1)。在多个轭侧包覆部35的每一个设置有从背轭部13的轴向的一方侧(Z1侧)的端面13a(参照图2)朝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35a。突出部35a设置为与端面包覆部32相邻。此外,背轭部13的端面13a和齿部11的端面11b相互共面。另外,突出部35a为技术方案的“第二部分”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在端面包覆部32与突出部35a之间设置有切口36。端面包覆部32和突出部35a通过切口36而相互分离。切口36设置在突出部35a的周向(E方向)的两侧。此外,侧面包覆部31和轭侧包覆部35相互连接。
另外,绝缘部件30在多个槽12各自的径向内侧的开口部12b(参照图1)处,包括设置在周向(E方向)的两侧的开口部侧部分37。开口部侧部分37限制卷绕于齿部11的绕线20(参照图3)向径向内侧(R1侧)的移动。此外,开口部侧部分37的周向(E方向)的厚度t1的最小值比侧面包覆部31的周向的厚度t2(参照图3)大。侧面包覆部31的厚度t2例如为0.1mm~1mm左右。
在多个开口部侧部分37的每一个设置有从齿部11的端面11b朝轴向的一方侧(Z1侧)突出的突出部37a。突出部37a设置为与端面包覆部32在径向(R1方向)上相邻。此外,轭侧包覆部35的突出部35a从背轭部13的端面13a突出的突出长度L1与突出部37a从齿部11的端面11b突出的突出长度L2大致相等。此外,突出长度L1及突出长度L2比端面包覆部32的宽度W1(参照图3)小。
另外,在设置为在径向上相邻的开口部侧部分37的突出部37a与端面包覆部32之间设置有切口38。端面包覆部32和突出部37a通过切口38而相互分离。此外,侧面包覆部31和开口部侧部分37相互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绝缘部件30的设置于多个齿部11的每一个的部分彼此相互连接。即,绝缘部件30是形成为圆环状的单个部件。
(定子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定子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绝缘部件配置工序)
如图5所示,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将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绝缘部件配置工序。绝缘部件配置工序(S1)是相对于定子铁芯10从轴向的另一方侧(Z2侧)配置绝缘部件30的工序。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绝缘部件30的端面包覆部32朝向Z1侧的状态下,绝缘部件30向定子铁芯10侧(Z1侧)移动。此外,也可以使定子铁芯10向绝缘部件30侧(Z2侧)移动。
另外,如图7所示,绝缘部件配置工序(S1)是将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使得齿部11的侧面11a被绝缘部件30(侧面包覆部31)覆盖,并且绝缘部件30的端面包覆部32从齿部11的Z1侧的端面11b朝轴向的一方侧(Z1侧)突出的工序。
另外,绝缘部件配置工序(S1)是将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使得突出部35a从背轭部13的端面13a朝轴向的一方侧(Z1侧)突出(参照图2)的工序。
这里,绝缘部件配置工序(S1)是将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使得端面包覆部32从齿部11的端面11b突出的突出长度L3(参照图7)比突出部35a从背轭部13的端面13a突出的突出长度L1大的工序。
由此,能够增大由端面包覆部32覆盖齿部11的端面11b的面积,并且与突出部35a的突出长度L1为端面包覆部32的突出长度L3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长度变得过大。
端面包覆部32设置为在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时刻,沿着轴向(Z方向)延伸。即,端面包覆部32的突出长度L3与端面包覆部32的宽度W1(参照图3)大致相等。
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步骤S2中,进行将端面包覆部32向齿部11侧弯折的弯折工序。
由此,弯折到齿部11侧的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另外,不必在端面包覆部32预先形成与定子铁芯10卡合的卡合部,仅通过弯折端面包覆部32,就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在绝缘部件30设置卡合部,因此能够简化绝缘部件30的构造。由此,能够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并且简化绝缘部件30的形状。
另外,由于绝缘部件30的形状被简化,因此能够简化用于形成绝缘部件30的模具的形状。另外,在绝缘部件30不设置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1b卡合的卡合部,由此在将绝缘部件30从轴向的另一方侧配置(组装)于定子铁芯10时,能够减少定子铁芯10与绝缘部件30的干涉。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绝缘部件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
另外,由于在端面包覆部32弯折到齿部11侧的状态下将绕线20卷绕于齿部11,因此与端面包覆部32设置为沿轴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端面包覆部32卡住绕线20。
另外,如图8所示,绝缘部件配置工序(S1)是通过利用冲头部件300从轴向的一方侧(Z1侧)按压端面包覆部32,而将端面包覆部32向齿部11侧弯折的工序。在冲头部件300设置有按压端面包覆部32的平坦面状的按压面301。设置在齿部11的周向的两侧的一对端面包覆部32被按压面301同时弯折。
另外,在冲头部件300设置有限制部302,该限制部302设置在按压面301的周向(E方向)的两侧,并沿着轴向延伸。在冲头部件300(按压面301)一边弯折端面包覆部32一边向Z2侧移动时,限制部302沿着侧面包覆部31向Z2侧移动。由此,通过限制部302限制冲头部件300沿周向移动。此外,冲头部件300是圆环状的部件。即,多个齿部11各自的端面包覆部32被圆环状的冲头部件300(按压面301)同时弯折。此外,也可以利用冲头部件针对每一个齿部11进行端面包覆部32的弯折。
另外,弯折工序(S2)是通过一边对端面包覆部32进行加热一边将其弯折而使端面包覆部32塑性变形的工序。
由此,通过加热端面包覆部32,能够使端面包覆部32变软,因此能够以相对较小的力容易地弯折端面包覆部32。另外,通过使端面包覆部32塑性变形,能够防止弯折后的端面包覆部32返回到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端面包覆部32更可靠地防止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移动。
具体而言,弯折工序(S2)是通过利用加热后的冲头部件300按压端面包覆部32,而一边对端面包覆部32进行加热一边将其弯折的工序。
另外,弯折工序(S2)是一边对端面包覆部32进行加热,使得端面包覆部32的温度成为绝缘部件3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小于绝缘部件30的熔点,一边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工序。即,由树脂形成的端面包覆部32被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由此从硬质的玻璃状态改性为软质的橡胶状态。
由此,端面包覆部32变得柔软,因此能够以相对较小的力容易地弯折端面包覆部32。另外,由于端面包覆部32的温度小于绝缘部件30的熔点,因此能够防止端面包覆部32熔化。
另外,弯折工序(S2)是通过弯折端面包覆部32,而使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面接触并密接的工序。
由此,在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的端面11b之间不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绝缘部件30的轴向的移动。
具体而言,弯折工序(S2)是利用与齿部11的端面11b同样为平坦面状的冲头部件300的按压面301将端面包覆部32按压于端面11b的工序。
另外,弯折工序(S2)是将一对端面包覆部32的每一个向齿部11侧弯折,使得在一对端面包覆部32的每一个弯折到齿部11侧的状态下在一对端面包覆部32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33(参照图3)的工序。具体而言,弯折工序(S2)是将从端面11b突出的一对端面包覆部32的每一个向齿部11侧弯折小于齿部11的周向的宽度W2的1/2亦即突出长度L3的量的工序。
由此,能够防止弯折的一对端面包覆部32彼此相互重叠。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的端面11b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弯折工序(S2)是不弯折轭侧包覆部35的突出部35a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工序。
由此,在将绕线20卷绕于端面包覆部32时,突出部35a沿轴向延伸而不弯折,因此能够一边由突出部35a支承绕线20一边将绕线20卷绕于齿部11。其结果,能够使将绕线20卷绕于齿部11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与将端面包覆部32及突出部35a双方弯折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由冲头部件300施加的压力。其结果,能够使驱动冲头部件300的设备小型化。
另外,弯折工序(S2)是不弯折开口部侧部分37的突出部37a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工序。即,弯折工序(S2)是在冲头部件300不与突出部35a及突出部37a接触而与端面包覆部32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基于冲头部件300的加压的工序。
另外,弯折工序(S2)是使隔着切口36相互分离的端面包覆部32和轭侧包覆部35的突出部35a中的突出部35a不弯折,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工序。
由此,由于端面包覆部32和突出部35a通过切口36而相互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端面包覆部32被弯折时,突出部35a随着端面包覆部32而被弯折。
另外,弯折工序(S2)是不使隔着切口38相互分离的端面包覆部32和开口部侧部分37的突出部37a中的突出部37a弯折,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工序。由此,由于端面包覆部32和突出部37a通过切口38而相互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端面包覆部32被弯折时,突出部37a随着端面包覆部32而被弯折。
然后,如图5所示,在步骤S3中,进行在配置有弯折状态的端面包覆部32的多个齿部11的每一个卷绕绕线20(参照图3)的绕线卷绕工序。具体而言,绕线卷绕工序(S3)是在端面包覆部32与齿部11的端面11b密接的状态下,在齿部11卷绕绕线20的工序。此外,绕线卷绕工序(S3)是在将在弯折工序(S2)中加热的端面包覆部32的温度冷却至常温后,将绕线20从端面包覆部32上卷绕于齿部11的工序。
[变形例]
此外,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的点都只是例示,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边对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进行加热一边将其弯折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端面包覆部32在不被加热的情况下弯折。在该情况下,作为绝缘部件30,使用ABS、PE(聚乙烯)以及PP(聚丙烯)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利用加热后的冲头部件300弯折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一边对端面包覆部32进行加热一边将其弯折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一边利用激光、红外线直接加热端面包覆部32,一边利用冲头部件300弯折端面包覆部32。在该情况下,冲头部件300可以被加热,也可以不被加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弯折一对端面包覆部32,使得在一对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33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弯折一对端面包覆部32,使得在一对端面包覆部32彼此之间不形成间隙(一对端面包覆部32彼此相互重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不弯折轭侧包覆部35的突出部35a(第二部分)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突出部35a与端面包覆部32一起弯折。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切口3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不弯折开口部侧部分37的突出部37a而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例子,但也可以将突出部37a与端面包覆部32一起弯折。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切口3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从端面11b突出的突出长度L3比突出部35a(第二部分)从端面13a突出的突出长度L1大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突出长度L3也可以为突出长度L1以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齿部11从背轭部13(轭部)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齿部11从轭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的定子或者刷马达的转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冲头部件300的平坦面状的按压面301弯折端面包覆部32(第一部分、部分)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弯折端面包覆部32的冲头部件的按压面也可以相对于齿部11的端面11b倾斜。另外,冲头部件的按压面也可以弯曲(例如向Z1侧弯曲成凸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绝缘部件30是圆环状的单个部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针对每个齿部11设置相互独立的绝缘部件。例如,绝缘部件30也可以不包括与一对侧面包覆部31的每一个连接的端面包覆部34。在该情况下,不仅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相对于定子铁芯10从轴向的另一方侧(Z2侧)配置绝缘部件30,而且可以相对于定子铁芯10从轴向的一方侧(Z1侧)配置绝缘部件30,还可以相对于定子铁芯10从径向内侧配置绝缘部件30。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子铁芯(铁芯);11…齿部;11a…侧面;11b…端面(齿部的端面);13…背轭部(轭部);13a…端面(轭部的端面);20…绕线;30…绝缘部件;32…端面包覆部(第一部分)(部分);33…间隙;35a…突出部(第二部分);36…切口;100…定子(电枢);L1…突出长度(第二部分的突出长度);L3…突出长度(第一部分的突出长度)。

Claims (10)

1.一种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绝缘部件配置工序,将绝缘部件配置于铁芯,使得包含沿着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在内的所述铁芯的所述齿部的侧面被所述绝缘部件覆盖,并且所述绝缘部件的第一部分从所述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的一方侧突出;
弯折工序,将从所述齿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所述绝缘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齿部侧弯折;以及
绕线卷绕工序,将绕线卷绕于配置有弯折状态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多个齿部的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从所述轴向的另一方侧将所述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铁芯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通过一边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加热一边将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一部分塑性变形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一边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加热一边将所述第一部分弯折,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温度成为所述绝缘部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小于所述绝缘部件的熔点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通过弯折所述第一部分,从而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齿部面接触并且密接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将一对所述第一部分的每一个向所述齿部侧弯折,使得在设置于所述齿部的周向的两侧的所述一对第一部分的每一个向所述齿部侧弯折的状态下在所述一对第一部分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配置工序是将所述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铁芯,使得在所述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铁芯的状态下,被设置为沿着将所述多个齿部彼此连接的所述铁芯的圆环状的轭部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所述绝缘部件的第二部分从所述轭部的所述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向所述轴向的一方侧突出的工序,
所述弯折工序是不弯折所述第二部分而弯折所述第一部分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弯折工序是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切口而相互分离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第二部分不弯折,而弯折所述第一部分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配置工序是将所述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铁芯,使得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齿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轭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长度大的工序。
10.一种电枢,其中,具备:
绕线;
铁芯,包括供所述绕线卷绕并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以及
绝缘部件,配置在所述铁芯与所述绕线之间,
所述绝缘部件被设置为将所述齿部的侧面和所述齿部的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覆盖,
覆盖所述齿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面的所述绝缘部件的部分被设置为通过向所述齿部侧弯折,从而覆盖所述一方侧的端面。
CN202280068411.7A 2021-10-12 2022-08-22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Pending CN1181041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7556 2021-10-12
JP2021-167556 2021-10-12
PCT/JP2022/031609 WO2023062945A1 (ja) 2021-10-12 2022-08-22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機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4114A true CN118104114A (zh) 2024-05-28

Family

ID=8598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8411.7A Pending CN118104114A (zh) 2021-10-12 2022-08-22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418508A1 (zh)
JP (1) JPWO2023062945A1 (zh)
CN (1) CN118104114A (zh)
WO (1) WO20230629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5057U (ja) * 1982-03-25 1983-09-29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のスロツト用絶縁体
JPS5963649U (ja) * 1982-10-20 1984-04-26 アイチ−エマソン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絶縁構造
JP4631340B2 (ja) * 2004-07-27 2011-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6223058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JP2011229283A (ja) * 2010-04-20 2011-11-10 Kawamura Sangyo Co Ltd 回転電機のスロット絶縁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32532B2 (ja) * 2016-01-13 2018-1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2018125898A (ja) 2017-01-30 2018-08-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19161681A (ja) * 2018-03-07 2019-09-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機子
JP2020072528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2945A1 (ja) 2023-04-20
EP4418508A1 (en) 2024-08-21
JPWO2023062945A1 (zh)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30335B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RU2716007C1 (ru) Статор вращающейс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тушки статора
US5864193A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on for an armature coil
US10998786B2 (en)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US20130313939A1 (en) Motor
JP2007274809A (ja)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US20010005104A1 (en)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O2018131392A1 (ja) 分割コアユニット、回転電機、分割コ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725137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WO2020174817A1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18104114A (zh) 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
JPH05292708A (ja) 分割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8198515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絶縁フィルム、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H0819202A (ja) 同期式モータの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08206318A (ja) 電機子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電機子
JP6566896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JP6801946B2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の形成方法
JP2014187856A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絶縁構造及びステータの組付方法
CN111668962A (zh) 电枢
CN116365760A (zh) 电动机
JP4900294B2 (ja) 分割固定子製造方法
JP2022178706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S61128748A (ja) 回転機用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KR0125799B1 (ko) 회전기
WO2024057858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