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96C -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 Google Patents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96C
CN1178196C CNB021058954A CN02105895A CN1178196C CN 1178196 C CN1178196 C CN 1178196C CN B021058954 A CNB021058954 A CN B021058954A CN 02105895 A CN02105895 A CN 02105895A CN 1178196 C CN1178196 C CN 11781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ing pattern
driving device
electronic unit
electro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58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1827A (zh
Inventor
石山久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81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1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1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6Cell terminal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only

Abstract

一种电极驱动装置,具有:在四边形区域20内排列的第一~第三电极图案21~23;第一~第三布线图案31~33;第一~第三端子41~43;把所述第三布线图案33作为边界,在第一布线图案3 1的一侧配置有第一端子41,在第二布线图案32的一侧配置有第二端子42。在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42之间配置有第三端子43。能在不交叉的前提下配置多条布线。

Description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第一衬底上形成有矩阵形状的信号电极和扫描电极,并在对面的第二衬底上形成有相对电极。另外,在第一衬底上形成有向信号电极和扫描电极提供信号的布线,并且,在第一衬底上还形成有向相对电极提供信号的布线。以往,有布线交叉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采取使用多层衬底等措施。这样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在设置多条布线时就会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交叉地配置多条导线的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1)本发明的电极驱动装置具有:
在四边形区域内排列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
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第一衬底;
与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电连接,从所述四边形区域的第一边向外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
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电连接,从与所述四边形区域的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向外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
从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布线图案更靠近由所述第一和第二边形成的顶点的位置,从所述四边形区域向外形成第三布线图案;
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的第二衬底;
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上,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三电极图案;
包含与所述第一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二端子和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三端子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并且,以所述第三布线图案为边界,在所述第一布线图案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二布线图案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
根据本发明,就能不交叉地配置第一、第二和第三布线图案。
(2)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可以形成矩阵形状。
(3)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安装有第三衬底,
在所述第三衬底上安装有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可以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三衬底上形成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布线图案。
(4)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可以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安装有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并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布线图案。
(5)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可以是具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的一个电子部件。
(6)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电子部件是外围型部件,在排列顺序中,所述第三端子排列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之间。
(7)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电子部件具有输入端子,
在排列顺序中,可以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之间配置所述第二端子。
(8)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由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电子部件和设置有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电子部件构成,
所述第三端子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中的一方上。
(9)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可以把所述第一电子部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边相邻,
所述第一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电子部件之间。
(10)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还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的连接图案,
可以在所述第二布线图案和所述连接图案之间配置所述第三布线图案。
(11)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具有输入端子,
可以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之间配置所述第二端子。
(12)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还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二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电子电路。
(13)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还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电子电路。
(14)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与所述第一边的两端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所述第二边,可以从所述两条边形成所述第二布线图案。
(15)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也可以具有产生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输出的信号的功能。
(16)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可以具有使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输入的信号的通路。
(17)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通路可以使比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的电源电压更高的电压信号通过。
(18)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比所述电源电压更高的电压信号可以是公共电压VCOM
(19)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
从除了形成有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的所述顶点的所述四边形区域的角部引出,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图案电连接的第四布线图案;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上,并与所述第四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四端子。
(20)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第四布线图案可以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
(21)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第二布线图案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布线图案之间。
(22)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生成从所述第四端子输出的信号的功能。
(23)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使所输入的信号通过所述第四端子的通路。
(24)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所述第三布线图案可以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
(25)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可以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电光物质,构成电光装置。
(26)在该电极驱动装置中,
可以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液晶,构成液晶装置。
(27)本发明的电子仪器包括所述电极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电子仪器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电子仪器的图。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符号
11—第一衬底;12—第二衬底;14—电光物质;20—四边形区域;21—第一电极图案;22—第二电极图案;23—第三电极图案;24—第一边;25—顶点;26—第二边;31—第一布线图案;32—第二布线图案;33—第三布线图案;34—第四布线图案;40—电子部件;41—第一端子;42—第二端子;43—第三端子;44—第四端子;45—第五端子(输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图1(A)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图1(B)是图1(A)的IB-IB线剖视图。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衬底11。与第一衬底11相对,设置有第二衬底12。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中的至少一方(一方或双方)是由玻璃构成的透明衬底。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至少在表面上由电绝缘体形成。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A)所示的四边形(含矩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11比第二衬底12大。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三衬底13。第三衬底13连接着第一衬底11。也可以使用弹性衬底(薄膜)作为第三衬底13。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电极图案21。图1(A)所示的第一电极图案21由沿着图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电极构成。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中,第一电极图案21是信号电极(或扫描电极)。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二电极图案22。图1(A)所示的第二电极图案22由沿着图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电极构成。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中,第二电极图案22是扫描电极(或信号电极)。并且,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具有图中未显示的象素电极,并利用通过扫描电极控制的有源元件(例如晶体管),使信号电极和象素电极电连接导通、断开。
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21、22可以形成为矩阵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衬底11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21、22。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21、22在四边形区域20内排列。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四边形区域20是由四边形的第二衬底12的外形所区划的区域。。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三电极图案23。第三电极图案23在第二衬底12上形成。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中,第三电极图案23是公共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衬底12的第一衬底11一侧的面上形成第三电极图案23。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驱动装置是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在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之间设置有电光物质(液晶、放电气体、发光材料等)14。电光物质14由图中未显示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电极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极驱动面板。电极驱动面板可以是电光面板(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场致发光显示面板)。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布线图案31。第一布线图案31可以由多条布线构成。第一布线图案31与第一电极图案21电连接。也可以使构成第一电极图案21的多个电极分别与构成第一布线图案31的多条布线电连接。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一布线图案21、31可以连续形成一体。从四边形区域20的第一边24开始向外形成第一布线图案31。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二布线图案32。第二布线图案32可以由多条布线构成。第二布线图案32与第二电极图案22电连接。也可以使构成第二电极图案22的多个电极分别与构成第二布线图案32的多个布线电连接。第二电极图案和第二布线图案22、32可以连续形成一体。从四边形区域20的第二边26开始向外形成第二布线图案32。第二边26与第一边24相邻。
第二布线图案与电子电路36电连接。具体而言,在第二电极图案22和第二端子42之间配置有电子电路36。电子电路36是用于驱动第二电极图案(例如扫描电极)22的,可称作Y驱动器或栅驱动器。如果电子电路36是芯片,则该芯片被安装在衬底(在图1(A)的例子中,是第一衬底11)上。电子电路36可以用低温多晶硅等在衬底(图1(A)的例子中是第一衬底11)上形成。
从由第一和第二边24、26所形成的顶点25或从其附近,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3。即,从比第一和第二布线图案31、32更靠近顶点25的位置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3。从四边形区域20向外形成第三布线图案33。虽然图1(A)所示的第三布线图案33是一条布线,但也可以由多条布线来构成。另外,第三布线图案33通过导电部16,与第三电极图案23电连接。
第一~第三布线图案31~33被不交叉地配置。另外,在第一和第三布线图案31、33之间配置有第二布线图案32。
在本实施例中,从除了所述顶点25的四边形区域20的角部形成第四布线图案34。在此,所谓角部,包含四边形区域20的角及其附近。从四边形区域20向外形成有第四布线图案34。虽然图1(A)所示的第四布线图案34是一条布线,但是也可以由多条布线构成。另外,第四布线图案34通过导电部18与第三电极图案23电连接。
在第一衬底11上形成有第一~第四布线图案31~34。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三衬底13上形成第一~第四布线图案31~34。例如,在第一衬底11上形成的多个布线图案可以与在第三衬底13上形成的多个布线图案与相连,构成第一~第四布线图案31~34。在该连接中,可以使用金属接合,也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五布线图案35。第五布线图案35用于电连接以下所述的电子部件40和外部。在第三衬底13上形成有第五布线图案35。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衬底11上设置有第六布线图案37。第六布线图案37与第四布线图案34电连接。另外第六布线图案37通过导电部17、19与第三电极图案23电连接。导电部17、19可以具有与导电部16、18相同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四边形区域20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导电部16~19,能从四个角部向第三电极图案23的全体提供公共电压VCOM。据此,就能使第三电极图案23的电压迅速变化,提高电压的均匀性。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一个)电子部件40。电子部件40驱动第一电极图案(例如信号电极)21,可称作X驱动器或源驱动器。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40还具有控制电子电路36的功能。除了作为这样的控制器的功能之外,电子部件40还内置有RAM、电源电路、振荡电路等。
图1(A)所示的电子部件40是外围部件,在端部排列有多个端子。电子部件40被设置在与第一边24相邻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40被安装在第三衬底13上。电子部件40的安装形态可以是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也可以是面朝下安装。成为安装对象的衬底(在图1(A)的例子中是第三衬底13)如果是薄膜,则被称作COF(Chip On Film),如果是玻璃,则被称作COG(Chip On Glass)。也可以用电子部件40和衬底(在图1(A)的例子中是第三衬底13)构成TCP(Tape Carrier Package)。
电子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多个)第一端子41。第一端子41与第一布线图案31电连接。电子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多个)第二端子42。第二端子42与第二布线图案32电连接。电子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一个,但是也可以是多个)第三端子43。第三端子43与第三布线图案33电连接。
电子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一个,但是也可以是多个)第四端子44。第四端子44与第四布线图案34电连接。电子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个(在图1(A)的例子中是多个)第五端子(输入端子)。第五端子(输入端子)与第五布线图案35电连接。
电子部件40具有生成从第一~第四端子41~44中的至少一个输出的信号的功能。例如,电子部件40生成外加在第三电极图案(公共电极)23上的电压(公共电压VCOM),并从第三端子43输出。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公共电压VCOM也从第四端子44输出,通过第四布线图案34外加在第三电极图案23上。因为第四布线图案34与第六布线图案37电连接,所以公共电压VCOM也从第六布线图案37外加到第三电极图案23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顺序中,第三端子43配置在第一和第二端子41、42之间。另外,在配置顺序中,第二端子42配置在第三端子43和第五端子(输入端子)45之间。另外,第一端子41配置在比第三布线图案33更靠第一布线图案31一侧的位置。第二端子42配置在比第三布线图案33更靠第二布线图案32一侧的位置。第三端子43配置在第一和第二端子41、42之间。
因为采用了这样的配置,所以根据本实施例,能在不与第一和第二布线图案31、32交叉的前提下,配置第三布线图案33。
下面,就本实施例中电极驱动装置的动作加以说明。把多个信号(电压)从第五布线图案35输入到第五端子45。在电子部件40中,把输入信号存储到RAM中,生成必要的电压和信号。然后,根据从第一端子41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一布线图案31,驱动第一电极图案(信号电极)21。另外,根据从第二端子42输出的信号控制电子电路36,电子电路36驱动第二电极图案(扫描电极)22。还从第二端子42对电子电路36提供电源。从第三端子43输出的电压(公共电压VCOM)通过第三布线图案33,外加到第三电极图案23上。从第四端子44输出的电压(公共电压VCOM)通过第四布线图案34,也外加到第三电极图案23上。
实施例2
图2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电子部件50。电子部件50具有使输入的信号通过第一~第四端子51~54中的至少一个的通路56。通路56可以拥有高耐压电路设计或线路配置,能使比电子部件50的电源电压(例如1.8V、3V)高的电压信号通过。据此,通路56能使公共电压VCOM(例如-1.0~4.0V,振幅5V)那样的信号也通过。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多个中的一个第五端子55,通过通路56与第三和第四端子53、54电连接。通路56是不具有有源部件的布线。这样,由于信号能电子部件50的内部,所以能在不与第一或第二布线图案31、62交叉的前提下配置第三布线图案33。
本实施例中的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电子电路68。电子电路68是生成必要的电压或电源的电源电路。电子电路68与第二布线图案62电连接,为电子电路36提供电源。另外,电子电路68与电子部件50的第五端子55电连接。并且,从电子电路68提供的电源通过所述通路56,提供给电子部件50的外部(在图2的例子中,通过第三和第四布线图案33、34,提供给第三电极图案23(参照图1(A))。
实施例3
图3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变形例,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电子部件70。电子部件70具有使输入的信号通过第一~第四端子71~74中的至少一个的通路76、78。在此,所谓信号包含电压和电源,可以是公共电压VCOM。可以使通路76、78拥有高耐压电路设计或线路配置,能使比电子部件70的电源电压(例如1.8V、3V)更高的电压信号通过。据此,通路76、78就能使公共电压VCOM(例如-1.0~4.0V,振幅5V)那样的信号也通过。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五端子75,通过通路76与第二端子72电连接。通路76是不具有有源部件的布线。第二端子72与第二布线图案82电连接。另外,在第二端子72和电子电路36之间,第二布线图案82与电子电路68电连接。
另外,第三端子73,通过通路78与第四端子74电连接。通路78是不具有有源部件的布线。第三端子73与第三布线图案83电连接,第四端子74与第四布线图案34电连接。并且,第三布线图案83与电子电路68电连接。
由于电子部件70的通路76、78,信号能通过电子部件70的内部。因此,能在不与第一或第二布线图案31、82交叉的前提下配置第三或第四布线图案83、84。
电子电路68是生成必要的电压或电源的电源电路。电子电路68与第二布线图案82电连接,为电子电路36提供电源。另外,电子电路68与第三布线图案83电连接,能提供电源。另外,第三布线图案83与第三端子73电连接,由电子电路68所提供的电源通过所述通路78,提供给电子部件70的外部(在图3的例子中,通过第四布线图案34提供给第三电极图案23(参照图1(A))。
实施例4
图4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衬底111、112(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的内容对应)。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也在由第二衬底112的外形所形成的四边形区域120内,排列着图中未显示的第一和第二布线图案。在第一衬底111上安装了第三衬底113(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三衬底13的内容对应)。
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图4所示的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安装在第三衬底113上。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安装它们的方法。把第一部件140配置在与四边形区域120的第一边124相邻的位置上。而且,在第一边124和第二部件150之间配置有第一部件140。
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都是外围部件,在端部排列有多个端子。第一电子部件140具有第一端子141(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端子41的内容对应)。第一电子部件150具有第二端子152(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二端子42的内容对应)。第三端子153(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三端子43的内容对应)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中的一方(在图4的例子中是第二电子部件150)上。另外,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中的一方(在图4的例子中是第二电子部件150)具有第四和第五端子154、155(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四和第五端子154、155的内容对应)。并且,第五端子155是输入端子。而且,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140、150还分别具有第六端子146、156。
从第一边124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131(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布线图案31的内容对应)与第一端子141电连接。
从第二边126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132(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二布线图案32的内容对应)与第二端子15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从与第一边124的两端相邻的两条第二边126分别形成第二布线图案132。
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边124和两个第二边126形成有两个顶点。从靠近这两个顶点的位置形成第三布线图案133。在此外的方面,第三布线图案133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三布线图案33的内容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从比第二布线图案132更靠近第二边126的、与第一边124相反一侧的顶端的位置(角部),形成第四布线图案134。另外,与两条第二边126对应,形成两个第四布线图案134。
本实施例的电极驱动装置具有第五布线图案135(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五布线图案35的内容对应)。另外,形成有电连接第一、第二电子部件140、150的第六端子146、156的布线图案(连接图案)136。
在第一电子部件140中,在第一边124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端子141。另外,第一端子141设置在第六端子146的对侧的端部。
在第二电子部件150中,在配置顺序中,在第三端子153和第五端子(输入端子)135之间设置有第二端子152。在配置顺序中,在第六端子156和第二端子152之间设置有第三端子153。在配置顺序中,在第三端子153和第四端子154之间设置有第二端子152。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布线图案132和第六布线图案(连接图案)136之间形成第三布线图案133。因此,能在不与第二布线图案132交叉的前提下形成第三布线图案133。在第三布线图案133和第四布线图案134之间形成第二布线图案132。因此,能在不与第二布线图案132交叉的前提下形成第四布线图案134。
关于其它的内容,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内容相对应。例如,在比第三布线图案133更靠近第一布线图案131的一侧配置有第一端子141。在比第三布线图案133更靠近第二布线图案132的一侧配置有第二端子152。在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配置有第三端子153。换言之,把通过第三端子153的图中未显示的线(可以是第三布线图案133)作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一端子141,在另一侧配置第二端子152。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所以能在不交叉的前提下形成多条布线。
实施例5
图5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240安装在第一衬底211(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衬底11的内容对应)(COG)。另外,在第一衬底211上还形成有第一~第三布线图案231~233。
电子部件240在具有第一~第五端子241~245方面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电子部件40的内容对应。另外,电子部件240第三和第四端子243、244与实施例4中说明的第二电子部件150的第三和第四端子153、154的内容对应。即,图5所示的电子部件240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从图4所示的电子部件140中去掉第六端子156,并设置第一端子241来代替它。
第一~第五布线图案231~235与实施例4中说明的第一~第五布线图案131~135的内容对应。可是,第一布线图案231也与电子部件240电连接。本实施例能适用以上所述的任何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在不交叉的前提下形成多条布线。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第一衬底211上安装了电子部件240,但也可以设置第三衬底,并在该第三衬底上安装电子部件240。对此,在实施例1中已做了具体说明。
作为具有以上所述的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极驱动装置的电子仪器,在图6中表示了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1000,在图7中表示了移动电话200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还能有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含与在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结构或目的和结果相同的结构)。另外,本发明还包含把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中非本质的部分置换后得到的结构。另外,本发明还包含能产生与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能达到同一目的的结构。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在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中附加现有技术的结构。

Claims (28)

1.一种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在四边形区域内排列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
形成有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第一衬底;
与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电连接,从所述四边形区域的第一边向外形成的第一布线图案;
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电连接,从与所述四边形区域的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向外形成的第二布线图案;
所述第一和第二边形成第一顶点,从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布线图案更靠近所述第一顶点的位置向所述四边形区域的外方向形成的第三布线图案;
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的第二衬底;
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上,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三电极图案;
包含与所述第一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二端子和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三端子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并且,把所述第三布线图案作为边界,在所述第一布线图案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二布线图案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是以矩阵状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安装有第三衬底;
在所述第三衬底上安装有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三衬底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布线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安装有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
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布线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是具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的一个电子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是外围型部件,在排列顺序中,所述第三端子排列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具有输入端子;
在排列顺序中,所述第二端子排列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由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电子部件和设置有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电子部件构成;
所述第三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中的一方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第一电子部件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边相邻,并位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电子部件之间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子部件的连接图案;
在所述第二布线图案和所述连接图案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布线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具有输入端子;
在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输入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二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电子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电子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边的两端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所述第二边,从所述两条边形成有所述第二布线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生成信号的功能,该信号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使所输入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通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使比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的电源电压更高的电压信号通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比所述电源电压更高的电压信号是公共电压VCOM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从除了所述第一顶点的所述四边形区域的角部引出,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图案电连接的第四布线图案;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上,并与所述第四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第四端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布线图案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第二布线图案配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布线图案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生成从所述第四端子输出的信号的功能。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具有:使所输入的信号通过所述第四端子的通路。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布线图案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电光物质,构成电光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液晶,构成液晶装置。
27.一种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
28.一种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极驱动装置。
CNB021058954A 2001-04-19 2002-04-12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81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20502A JP3845551B2 (ja) 2001-04-19 2001-04-19 電極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120502 2001-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1827A CN1381827A (zh) 2002-11-27
CN1178196C true CN1178196C (zh) 2004-12-01

Family

ID=18970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589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8196C (zh) 2001-04-19 2002-04-12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6571B2 (zh)
JP (1) JP3845551B2 (zh)
KR (1) KR100473614B1 (zh)
CN (1) CN1178196C (zh)
TW (1) TW580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9253B2 (ja) 2001-10-02 2007-08-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型表示装置
JP4689168B2 (ja) * 2003-01-22 2011-05-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443140B2 (ja) * 2003-04-25 2010-03-3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4179199B2 (ja) 2003-06-02 2008-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864300B2 (ja) * 2004-08-06 2012-02-0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検査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検査装置
JP2006189806A (ja) * 2004-12-06 2006-07-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7139912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harp Corp 駆動素子実装表示装置
KR101177593B1 (ko) 2005-12-29 2012-08-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44143B1 (ko) * 2006-07-27 2007-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필름 배선 기판과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및 평판표시 장치
TW200816421A (en) * 2006-09-29 2008-04-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Chip package, chip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JP4602385B2 (ja) * 2007-08-24 2010-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17435A (ja) * 2008-11-11 2010-05-27 Fujitsu Ltd マトリクス表示素子および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7110721B2 (ja) * 2018-05-18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66899B (en) * 1984-11-09 1987-12-16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751445B2 (ja) 1989-08-11 1998-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式バーコード
JPH0371382U (zh) * 1989-11-14 1991-07-18
JPH0572560A (ja) * 1991-09-17 1993-03-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780543B2 (ja) 1991-11-06 1998-07-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5598180A (en) * 1992-03-05 1997-01-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H0611721A (ja) * 1992-06-26 1994-01-21 Sharp Corp 液晶パネルの実装構造および実装方法
JPH0634987A (ja) * 1992-07-15 1994-02-10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34999A (ja) 1992-07-16 1994-02-1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285168B2 (ja) * 1993-08-06 2002-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実装構造及び実装方法
US5592199A (en) * 1993-01-27 1997-0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flat type device including a panel having electrode terminals disposed on a peripheral portion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H06242462A (ja) * 1993-02-16 1994-09-02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407396B2 (ja) 1994-03-29 2003-05-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3264103B2 (ja) * 1994-06-17 2002-03-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22026A (ja) 1994-07-08 1996-01-23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234235A (ja) 1995-02-24 1996-09-13 Hitachi Ltd 液晶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H08278516A (ja) 1995-04-07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5779A (ja) 1995-06-21 1997-01-10 Hitachi Ltd 液晶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3276557B2 (ja) * 1996-05-23 2002-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71092B1 (ko) 1997-07-23 2000-11-01 윤종용 서로 다른 공통 전압을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H11305681A (ja) * 1998-04-17 1999-11-05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0172193A (ja) * 1998-12-08 2000-06-23 Fujitsu Ltd マトリック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圧着接続用ヘッド
JP3794186B2 (ja) * 1999-02-04 2006-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0259091A (ja) 1999-03-04 2000-09-22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パネル、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EP1039788B1 (en) * 1999-03-26 2006-04-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boar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3769979B2 (ja) * 1999-05-12 2006-04-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1005403A (ja) * 1999-06-18 2001-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1091967A (ja) * 1999-09-17 2001-04-0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091918A (ja) 1999-09-20 2001-04-0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76583B2 (ja) 2000-01-12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296545A (ja) * 2000-04-17 2001-10-26 Roh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815081B2 (ja) * 2000-09-21 2011-11-16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装置
US7019808B2 (en) * 2000-09-21 2006-03-28 Citizen Watch Co., Ltd. Image device
JP3696512B2 (ja) * 2001-02-13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2311849A (ja) * 2001-04-19 2002-10-25 Seiko Epson Corp 電極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71638A1 (en) 2002-11-21
KR20020082425A (ko) 2002-10-31
KR100473614B1 (ko) 2005-03-08
US7126571B2 (en) 2006-10-24
JP2002311451A (ja) 2002-10-23
TW580683B (en) 2004-03-21
JP3845551B2 (ja) 2006-11-15
CN1381827A (zh) 2002-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7055C (zh) 配线基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78196C (zh)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199534C (zh) 电路基板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657149Y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99533C (zh) 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电路基板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208667C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85528C (zh) 液晶显示板
CN1912714A (zh) 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48566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23409A (zh) 电路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721930A (zh) 电光装置、安装结构体和电子设备
CN1892322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CN1800917A (zh) 阵列基板和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CN19127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10A (zh) 显示装置和错位检查方法
CN1875312A (zh) 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构造方法
CN1834732A (zh) 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热压键合头
CN1794065A (zh) 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
CN1670580A (zh) 半导体芯片和利用其的显示设备
CN1825619A (zh) 电光装置
CN1967824A (zh) 驱动元件安装显示装置
CN1955824A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514422A (zh) 电子模块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电子仪器
CN1212599C (zh) 电极驱动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280922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