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7843A -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7843A
CN117497843A CN202410002468.8A CN202410002468A CN117497843A CN 117497843 A CN117497843 A CN 117497843A CN 202410002468 A CN202410002468 A CN 202410002468A CN 117497843 A CN117497843 A CN 117497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gel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gel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24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97843B (zh
Inventor
余琦
雷利亮
刘吉云
王赞霞
张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24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7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7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9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7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8Composites
    • H01M2300/0091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ix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引发剂混合,聚合反应,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聚合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中的一种;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聚合单体C为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S2: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本申请制得的锂电池低温倍率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 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多使用液态电解液,液态电解液具有电导率高、浸润性好、电极/电解液界面接触好、界面阻抗低等优点,但液态电解液闪点低、易燃,大大增加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用凝胶电解液,电解液在凝胶后形成凝胶物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将残留的液态电解液锁住,使得电解液不再具有流动性,避免漏液等问题,从而大大提升电池安全性能。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凝胶电解液,凝胶路线分为两步:步骤S1,先将液态电解液分成两份,然后将引发剂加入其中一份并搅拌均匀,得到锂电池凝胶电解液组分A;同时将凝胶单体和交联剂加入另一份并搅拌均匀,得到锂电池凝胶电解液组分B。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凝胶电解液组分A和组分B按照重量比1:9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溶液,并将前驱溶液灌注入待注液电芯中并封口,在室温静置24~48h;在电芯预化成完成后,将电芯置于50~80℃环境,使凝胶电解液前驱溶液经电芯内的热聚合转化成凝胶电解液。
上述相关技术中,凝胶路线是将凝胶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几种物质一起在电解液中混合,然后注入电池内部,再通过加热等方法,引发凝胶反应形成凝胶物质。此种方法直接在电池内部引入多种有机化合物,且此凝胶反应程度不可控,会有不同阶段的中间副产物残留在电解液中。且不论是引入的有机化合物原料还是中间副产物,这些物质均含有双键、羰基等活性官能基团,在电池中极易发生反应,增加电池使用中的副反应,造成产气、活性锂消耗等一些列问题,进而降低电池的低温倍率性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改善锂电池低温倍率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引发剂混合,在70~80℃条件下,聚合反应2~10h,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
所述聚合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C为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
S2: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和聚合单体C的分子式结构中,均具有反应活性较高的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不稳定,易断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单体A和聚合单体B和聚合单体C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后分子链增长,得到机械性能较好的前驱体聚合物M,且生成的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然后,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引入电池内部的物质种类,进而减少副反应,提高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的,步骤S2中,在-20℃~15℃条件下低温静置,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中碳酸酯类化合物不会在预化成前发生交联反应,液态化成对后续的凝胶反应更加有利,界面接触好,有利于形成SEI膜。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步骤S2中,先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溶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电解质,混合均匀,得到凝胶电解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驱体聚合物M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交联反应的充分性。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在步骤S2中,先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溶剂中的一部分混合,得到混合液C,将电解质与溶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得到混合液D,最后将混合液C和混合液D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驱体聚合物M在溶剂中均匀分布,电解质也能够在溶剂中均匀分布,两者混合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交联反应更加温和、充分。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聚合单体A和聚合单体C物质的量之和与聚合单体B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和聚合单体C的配比,使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和聚合单体C能够充分的聚合,聚合反应后分子链增长,得到高强度、高韧性的前驱体聚合物M。
优选的,所述聚合单体A和聚合单体C物质的量之比为(0.2~0.5):(0.5~0.8)。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1.5%~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保证电解液的充分凝胶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前驱体聚合物M在电解液中的占比,减少电解液参与反应的量,保证电解液基本的电化学性能。
优选的,S1中还包括加入聚合单体D的步骤,聚合单体D为异丁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异丁烯的分子式结构中,均具有反应活性较高的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不稳定,易断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异丁烯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异丁烯的引入,一方面提高了前驱体聚合物M分子链的柔韧性和润滑性;另一方面,在后续工艺中能够降低低温下凝胶电解液的黏度并提高凝胶电解液锂电池低温倍率性能。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中的任意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复配的有机溶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黏度,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度,提高电导率;另一方面,选择碳酸酯类共溶剂,配合锂盐可以有效提升电解液高电压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常温循环性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从而延长循环寿命。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为LiPF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iPF6一方面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热分解温度,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实现长循环的充放电要求,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前驱体聚合物M与电解液中溶剂的交联反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引发剂混合,在70~80℃条件下,聚合反应2~10h,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
所述聚合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C为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
S2: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S3:将S2中得到的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中,在-20℃~15℃条件下,静置10h~20h,预化成后,在60℃~80℃条件下,凝胶聚合4h~6h,常温静置,常温下二次化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化成前,锂电池在低温环境静置一定时间,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中碳酸酯类化合物基本不发生交联反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充分浸润极片,升温至60℃~80℃时,在电解质锂盐的催化作用下,前驱体聚合物M分子结构中的环氧基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中碳酸酯类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锁住液态电解液,进而得到凝胶电解质电池。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为三元电池,预化成包括如下步骤:先以0.01~0.0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35~3.45V,然后以0.05~0.08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3.65V。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三元电池,上述化成过程采用了非常小的倍率充电,有利于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对极片进行充分浸润,避免了后续凝胶反应发生后,局部凝胶无法进入极片之间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二次化成包括如下步骤:先以0.1~0.1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85~3.9V,然后以0.5~0.6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5~4.38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化成之后,进行了高温的凝胶反应,分布在极片周围及极片间的电解液充分凝胶化,再采用较高倍率化成,有利于电池容量的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单体先合成前驱体聚合物,再将前驱体聚合物加入电解液中的方案,可避免过多的单体随电解液一起加入电池中,造成反应程度不可控,产物种类过多等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2.注液时为液态电解液保证电解液的浸润,且预化成后再凝胶,可以保证在预化成时电解液与电极界面的充分接触,保证SEI膜的有效形成,降低界面阻抗,具有较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凝胶效果,能够锁住液态电解液形成固态凝胶电解质从而大大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使用凝胶电解质的凝胶电池可通过针刺、枪击等安全试验;工艺规程简单,兼容现有电池生产产线,易于工程化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0.04mol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2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06mol的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和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总质量0.3%的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加热到70℃,在恒温条件下聚合反应4h,然后停止反应,降温至室温,将得到的混合物用甲醇沉降,沉降后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用石油醚洗涤1次,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
S2:将步骤S1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按照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3%的比例,与锂电池电解液搅拌均匀,得到凝胶电解液。
本实施例中所用锂电池电解液包括溶剂和电解质,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按照体积比2:2:2:1混合而成,电解质为LiPF6,锂电池电解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为1mol/L。
实施例2
步骤S2中,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1.5%。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步骤S2中,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4%。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步骤S2中,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6%。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步骤S1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0.02mol,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为0.1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的用量为0.08mol。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步骤S1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0.03mol,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为0.3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的用量为0.07mol。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步骤S1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0.05mol,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为0.2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的用量为0.05mol。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步骤S1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0.03mol、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为0.2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的用量为0.07mol。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替换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步骤S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5℃,聚合反应的时间为6h。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替换为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替换为甲基丙烯酸乙酯;
步骤S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h。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替换为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替换为甲基丙烯酸乙酯;
步骤S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h。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中0.04mol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替换为0.2mol的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0.2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替换为0.1mol的甲基丙烯酸丙酯;
步骤S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0h。
其他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
在步骤S1中,取0.03mol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2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07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0.05mol异丁烯和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和异丁烯总质量0.3%的偶氮二异丁腈。
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取0.1mol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2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总质量0.3%的偶氮二异丁腈。
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0.04mol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2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06mol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和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总质量0.3%的偶氮二异丁腈,并按照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和偶氮二异丁腈总质量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3%的比例,与锂电池电解液在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加热到70℃,恒温反应4h,降温至室温,得到凝胶电解液。
本申请凝胶电解液锂电池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4~16
实施例14~16是将实施例1~3中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在-20℃条件下,静置10h,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化成:
1)预化成:先以0.0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4V,然后以0.08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V。
2)凝胶反应:预化成后,在60℃条件下凝胶4h,在常温下静置。
3)二次化成:静置后,先以0.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85V,然后以0.5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5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实施例17~19
实施例17~19是将实施例4~6中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在-10℃条件下,静置12h,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化成:
1)预化成:先以0.0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35V,然后以0.08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5V。
2)凝胶反应:预化成后,在70℃条件下凝胶4h,常温下静置。
3)二次化成:静置后,先以0.1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9V,然后以0.6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8V,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实施例20~22
实施例20~22是将实施例7~9中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在0℃条件下,静置16h,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化成:
1)预化成:先以0.0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45V,然后以0.05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5V。
2)凝胶反应:预化成后,在80℃条件下凝胶4h,在常温下静置。
3)二次化成:静置后,先以0.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9V,然后以0.5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8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实施例23~26
实施例23~26是将实施例10~13中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在15℃条件下,静置20h,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化成:
1)预化成:先以0.0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35V,然后以0.06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V。
2)凝胶反应:预化成后,在60℃条件下凝胶6h,在常温下静置。
3)二次化成:静置后,先以0.1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85V,然后以0.5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5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对比例3~4
对比例3~4是将对比例1~2中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
其他同实施例14。
对比例5
对比例5是将实施例1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电池中,在-20℃条件下,静置10h,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化成:
1)预化成:先以0.0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4V,然后以0.08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V。
2)二次化成:常温静置4h后,先以0.1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85V,然后以0.5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5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1)理化测试
将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2中的凝胶电解液进行状态、电导率和黏度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2中凝胶电解液的理化测试结果
样品 室温状态(25℃) 电导率(mS•cm-1 黏度(mPa•s)
实施例1 液态(凝胶态) 6.35 12.2
实施例2 液态(稀凝胶态) 6.17 15.1
实施例3 较粘稠液态(凝胶态) 4.23 30.6
实施例4 粘稠态(凝胶态) 2.62 39.5
实施例5 液态(稀凝胶态) 5.67 19.6
实施例6 液态(凝胶态) 4.98 24.6
实施例7 液态(凝胶态) 6.42 11.3
实施例8 液态(凝胶态) 6.50 11.9
实施例9 液态(凝胶态) 5.29 22.7
实施例10 较粘稠液态(凝胶态) 5.17 24.2
实施例11 液态(凝胶态) 5.60 19.1
实施例12 液态(凝胶态) 5.15 20.2
实施例13 液态(凝胶态) 6.52 10.5
对比例1 液态(凝胶态) 5.11 21.6
对比例2 液态(凝胶态) 3.65 35.7
括号外的是凝胶电解液配置好在室温条件下的状态,括号里是凝胶后的状态。
(2)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4~26和对比例3~5中的锂电池化成后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在常温下,先以1C的倍率恒流恒压充电至4.35V,再以1C的倍率放电至3.0V,得到25℃下放电比容量;
②在常温下,先以1C的倍率恒流恒压充电至4.35V,再在-30℃的环境下,静置24h后,再以1C的倍率放电至3.0V,得到-30℃下放电比容量;
③在常温下,先以1C的倍率恒流恒压充电至4.35V,再以1C的倍率放电至3.0V,如此循环200次,得到200次循环保持率。
表2 实施例14~26和对比例3~5中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 25℃下放电比容量(mAh/g) -30℃放电比容量(mAh/g) 200次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4 175.6 113.9 97.7%
实施例15 173.2 102.5 93.2%
实施例16 171.8 89.3 91.2%
实施例17 168.9 59.1 89.3%
实施例18 173.2 102.2 96.5%
实施例19 171.2 89.0 94.2%
实施例20 176.3 118.7 98.2%
实施例21 177.5 119.2 98.7%
实施例22 172.1 94.7 94.1%
实施例23 169.8 90.0 90.2%
实施例24 168.1 88.2 90.9%
实施例25 165.6 63.2 89.0%
实施例26 178.1 119.8 99.2%
对比例3 161.2 87.7 82.1%
对比例4 155.3 48.7 75.2%
对比例5 148.6 55.3 74.9%
通过对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本申请通过采用聚合单体先合成前驱体聚合物,再将前驱体聚合物与锂电池电解液混合,制得的凝胶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凝胶效果和较高的电导率,将制得的凝胶电解液分别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4,通过优化调整前驱体聚合物M的占比,得出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3%时,制得的凝胶电解液具备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黏度,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和实施例5~8以及实施例12对比得出,聚合单体A和聚合单体C物质的量之和与聚合单体B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制得的凝胶电解液具备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黏度,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和实施例9~11相比,通过优化调整聚合单体的聚合温度和聚合反应时间,得出,在70℃条件下,聚合反应4h,制备的凝胶电解液电导率较佳,同时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通过引入聚合单体C,提高了凝胶电解液的电导率,同时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和实施例13相比,通过引入聚合单体D,进一步提高了凝胶电解液的电导率,同时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与对比例2相比,通过采用聚合单体先合成前驱体聚合物,再将前驱体聚合物与电解液混合,制得的凝胶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同时将该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制得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实施例14与对比例5相比,采用本申请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化成方法得到的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和循环保持率。
本申请制成的锂电池,电化学性能良好,在25℃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78.1 mAh/g,在-30℃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19.8 mAh/g,经过200次循环保持率达到了99.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引发剂混合,在70~80℃条件下,聚合反应2~10h,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
所述聚合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C为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
S2: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步骤S2中,先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溶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电解质,混合均匀,得到凝胶电解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电解液包括电解质和溶剂,在步骤S2中,先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溶剂中的一部分混合,得到混合液C,将电解质与溶剂中的另一部分混合,得到混合液D,最后将混合液C和混合液D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聚合单体A和聚合单体C物质的量之和与聚合单体B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前驱体聚合物M占锂电池电解液质量的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还包括加入聚合单体D的步骤,聚合单体D为异丁烯。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
8.一种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单体A、聚合单体B、聚合单体C和引发剂混合,在70~80℃条件下,聚合反应2~10h,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聚合物M;
所述聚合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单体C为1,2-环氧-3-(丙烯基氧基)丙烷;
S2:将前驱体聚合物M与锂电池电解液充分混合,得到凝胶电解液;
S3:将S2中得到的凝胶电解液注入锂电池中,在-20℃~15℃条件下,静置10h~20h,预化成后,在60℃~80℃条件下,凝胶聚合4h~6h,常温静置,常温下二次化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为三元电池,预化成包括如下步骤:先以0.01~0.0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35~3.45V,然后以0.05~0.08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6~3.65V。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化成包括如下步骤:先以0.1~0.12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3.85~3.9V,然后以0.5~0.6C的倍率充电至截止电压4.35~4.38V,再恒压充电至倍率小于等于0.05C。
CN202410002468.8A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7497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2468.8A CN117497843B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2468.8A CN117497843B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7843A true CN117497843A (zh) 2024-02-02
CN117497843B CN117497843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67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2468.8A Active CN117497843B (zh) 2024-01-02 2024-01-02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7843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43645A1 (en) * 1996-02-22 1997-08-28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2002042786A (ja) * 2000-07-25 2002-02-08 Sharp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2305027A (ja) * 2001-04-04 2002-10-18 Oji Paper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ポリマー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040023114A1 (en) * 2000-09-29 2004-02-05 Tsutomu Sada Lithium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420052A (zh) * 2008-11-18 2009-04-2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38453A (zh) * 2006-03-22 2009-05-20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包括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含水和非水电化学电池中的电极保护
CN103165938A (zh) * 2013-02-28 2013-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亲水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支撑的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
CN104157904A (zh) * 2013-05-15 2014-11-1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072244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Gel 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y
CN106252087A (zh) * 2016-09-21 2016-12-21 中山大学 一种光固化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51707A (zh) * 2021-09-30 2021-12-2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7013113A (zh) * 2022-04-27 2023-11-0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凝胶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和应用及凝胶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43645A1 (en) * 1996-02-22 1997-08-28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2002042786A (ja) * 2000-07-25 2002-02-08 Sharp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20040023114A1 (en) * 2000-09-29 2004-02-05 Tsutomu Sada Lithium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305027A (ja) * 2001-04-04 2002-10-18 Oji Paper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ポリマー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438453A (zh) * 2006-03-22 2009-05-20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包括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含水和非水电化学电池中的电极保护
CN101420052A (zh) * 2008-11-18 2009-04-2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65938A (zh) * 2013-02-28 2013-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亲水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支撑的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
CN104157904A (zh) * 2013-05-15 2014-11-1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072244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Gel 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y
CN106252087A (zh) * 2016-09-21 2016-12-21 中山大学 一种光固化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51707A (zh) * 2021-09-30 2021-12-2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7013113A (zh) * 2022-04-27 2023-11-0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凝胶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和应用及凝胶锂离子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惊;李红强;赖学军;曾幸荣;石建伟;韩泽明;: "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橡胶及其研究进展", 弹性体, no. 03, 25 June 2017 (2017-06-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7843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0282B (zh) 锂离子电池用水性粘合剂、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CN110218276A (zh) 一种原位制备的环碳酸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11653825B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4649932A (zh)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液以及包含该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
CN113851707B (zh)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1653824A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快速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6093423A (zh) 新型凝胶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
CN117497843B (zh) 一种锂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凝胶电解液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451640B (zh) 一种聚碳酸酯基自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83824A (zh) 一种原位聚合的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17219847A (zh) 一种复合电解质薄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08336403B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3451643B (zh) 酰胺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原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93984B (zh) 一种双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12851A (zh) 一种原位合成高性能准固态电解质的方法
CN108767316A (zh) 一种三元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69588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补锂胶囊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1446496B (zh) 一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56541A (zh) 电解液添加剂和含有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299988A (zh) 一种原位聚合电解液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CN116779969B (zh)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和提高钠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
CN109671978A (zh) 一种耐高电压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15653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7013064A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374380A (zh) 一种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