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23C -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923C CN1171923C CNB021212503A CN02121250A CN1171923C CN 1171923 C CN1171923 C CN 1171923C CN B021212503 A CNB021212503 A CN B021212503A CN 02121250 A CN02121250 A CN 02121250A CN 1171923 C CN1171923 C CN 117192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paration
- urethane foam
- low
- flexible urethane
- isocyanic e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在作为活性发泡剂的水作用下,进一步地在一或多种催化剂、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和可选的发泡剂、着色剂、填料、阻燃剂等常规添加剂及助剂存在下,通过异氰酸酯组份与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组份一步法反应制备。本发明具有提高了抗张强度,伸长率,特别是撕裂强度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加工性能,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应满足下列要求:具有一定的抗负荷能力,泡孔为开孔,能透气,形变具有可逆性。A.Hoeetlen及其同事在O.Bayer发明聚氨酯之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即在1952年首次进行了聚酯型聚氨酯软泡的中试生产。在以后几年中,聚氨酯软泡配方和加工方法的大力发展为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仅两年之后由拜尔和孟山都公司创办的莫贝化学公司在1954年将以聚酯和TDI-80(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基础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技术引入美国市场。虽然1951年就发现聚醚多元醇适合生产聚氨酯泡沫,但能够安全地控制聚醚型“一步法”生产工艺,却是在1958年使用含高效胺催化剂、特效锡催化剂和有机硅酮泡沫稳定剂的配方之后才首次获得成功。聚醚型软泡和聚酯型软泡相比,制品较为柔软、回弹性好、压缩性小、湿老化性能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变形曲线较为理想。至今,90%的聚氨酯软泡是用聚醚TDI生产的。而目前聚醚多元醇普遍采用碱催化以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原料的多元醇。自由上升的泡沫通常以连续的块料工艺制备。在块料泡沫中活性的泡沫形成成分(包括任何必须的催化剂、发泡剂和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沉积在移动的(一般为倾斜的)传送带上,在传送带上允许泡沫自由上升。固化后,将泡沫按其用途切成适合的厚度,例如用于坐垫、褥垫等。目前,全世界所产聚氨酯原料有一半左右用于块状泡沫,可见其用量之大。
传统的聚醚多元醇生产是环氧化物(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在KOH作用下按阴离子聚合机理进行,在聚合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竞争性反应:(1)在环氧丙烷环上的化学反应,开环聚合生产聚醚多元醇;(2)碱袭击甲基产生副反应,生成烯丙醇。烯丙醇起着单官能度引发剂的作用,进一步丙氧基化,生成单醇,形成较高的不饱和度,使聚醚实际的官能度降低。当用于制备聚氨酯时,单醇起链终止剂作用,限制了聚合物分子链的增长,造成制品的机械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机械性能高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作为活性发泡剂的水作用下,进一步地在一或多种催化剂、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和可选的发泡剂、着色剂、填料、阻燃剂等常规添加剂及助剂存在下,通过异氰酸酯组份与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组份一步法反应制备。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胺类催化剂∶锡类催化剂∶表面活性剂=100∶1-9∶20-40∶0.1-0.8∶0.1-1.5∶0.5-4.0,保持温度25-3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制得多元醇组份;
(2)将异氰酸酯保持温度在25-35℃,使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按异氰酸酯组份∶多元醇组份的当量比=0.95~1.15∶1,在25-3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
如上所述的异氰酸酯组份包括二元、三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其混合物,脂肪族、环状脂肪族和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均可适用。优选的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一般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混合物形式使用,异构体比例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80∶20或65∶35;官能度大于2的多亚甲基亚苯基多异氰酸酯(聚合的MDI)也适用;2,2`--、2,4`--和4,4`--亚甲基二亚苯基二异氰酸酯(MDI)混合物也是适合的;TDI、MDI和/或聚合MDI的混合物也适用;改性的异氰酸酯如脲--、尿烷--、二脲—和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异氰酸酯同样也可适用。
如上所述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为3000、官能度为3.0、不饱和度小于0.01meg/g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该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最好是在分子链结构中含有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嵌段的聚氧化烯烃多元醇,其中环氧乙烷占聚氧化烯烃多元醇10-15wt%;该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采用改性的双金属氰化物复合催化剂通过环氧丙烷或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混合物聚合制备。
如上所述的双金属氰化物复合催化剂是经过硫酸或硫酸盐改性的双金属氰化物复合催化剂,具体地制备方法见亢茂青、王心葵申请的发明专利“双金属氰化物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为00122073.X。
如上所述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其制备方法详见亢茂青、王心葵申请的发明专利“双金属氰化物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为00122073.X;为得到含无规嵌段环氧乙烷的聚醚多元醇,可在“诱导期”结束以后的连续进料过程中,采用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的混合物即可。
如上所述的胺类催化剂是促进水和异氰酸酯反应,优选叔胺类催化剂,如: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二胺、二(2,2`--二甲氨基)乙基醚、四甲基二亚乙基三胺;锡类催化剂是促进羟基与异氰酸酯反应,适宜的催化剂是二乙酸二丁锡、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如上所述的物理发泡剂包括二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1,1-二氯-1-氟乙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化碳(PFCS)、低级烷烃(丁烷、异丁烷、戊烷、环戊烷)、各种低分子量醚和酮等。
如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最好为聚硅氧烷与聚氧化烯烃共聚物;一方面,它能使发泡体系中的各种亲油组份均匀与水乳化混合;另一方面,在发泡时起稳定泡沫和调节泡孔结构的作用。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还可添加着色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填料、阻燃剂等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该技术的泡沫制品泡孔大小均匀致密、手感舒适。
(2)该技术的泡沫制品性能提高,主要表现在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
(3)本发明所采用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与传统碱催化聚醚多元醇相比,反应活性较高,催化剂用量减少,相应成本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催化剂制备:用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有机配体,制备用硫酸锌改进的六氰钴酸锌/硫酸锌(DMC)复合催化剂;
(1)溶液制备
溶液A:把15g的六氰钴酸钾溶解在270ml的去离子水中;
溶液B:把45g的氯化锌溶解在75ml的去离子水中;
溶液C:180ml二乙二醇二甲醚和180ml去离子水的混合物;
(2)在高速搅拌下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之后,立即加入溶液C,得乳白色悬浮液,继续搅拌30min,经过滤分离出固体物;
(3)将固体物用含硫酸锌的混合物溶液浆化,搅拌20min,过滤;
浆化液组成:105ml二乙二醇二甲醚+45ml去离子水+12g硫酸锌
(六氰钴酸锌钾∶硫酸锌=1∶5.0)
(4)将所得滤饼再用150ml二乙二醇二甲醚重新制浆、过滤,在真空60℃下将滤饼干燥至恒重,经研磨得粉状DMC催化剂9.2g;
(5)催化剂得率为(g催化剂/g六氰钴酸锌钾×100%):184%;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制备:
在1升带搅拌的反应釜中装入50g聚氧丙烯三醇(分子量为700)起始物和改性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0.0054g(最终多元醇中催化剂含量25ppm),将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105℃,抽真空氮气鼓泡置换以除去该三元醇起始物中的微量水和反应釜中的氧。反应釜充氮气至常压时,预投环氧丙烷15g,进入催化剂的“诱导期”,反应釜压力为2.8kg/cm2,然后注意观察反应釜的压力,当反应釜出现加速的压降时,表明催化剂活化——“诱导期”结束,控制反应温度105℃,以150g/hr的速度逐渐加入环氧丙烷149g,投料结束后在105℃内压反应2hr至恒压,然后在真空下从多元醇产品中脱除未反应的单体,冷却后放料,制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分子量为2982、不饱和度为0.007meq/g、分子量分布为1.13;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2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50份,温度保持在25℃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2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一。
对比例一
1、多元醇组份制备:将聚醚多元醇(T3050,碱催化、分子量为3000)、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辛酸亚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5∶0.30∶1.0,保持温度25-3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2、异氰酸酯组份:(同实施例一)
3、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25-3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一。
实施例二:(超低密度8g/cm3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
1、催化剂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制备同实施例一;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填料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二氯甲烷∶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聚合物多元醇(TPOP93-28,天津三石化厂生产)∶滑石粉(300目)=60∶8.5∶35∶0.6∶1.2∶3.5∶40∶45保持温度30℃,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103.5份,温度保持在30℃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0℃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一。
对比例二:
1、多元醇组份制备:将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填料按重量比为:聚醚多元醇(T3050,碱催化、分子量为3000)∶水∶二氯甲烷∶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聚合物多元醇(TPOP93-28,天津三石化厂生产)∶滑石粉(300目)=60∶8.5∶35∶0.6∶1.2∶3.5∶40∶20保持温度30℃,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2、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103.5份,温度保持在30℃范围内备用;
3、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0℃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一。
表一:
实施例一 | 对比例一 | 实施例二 | 对比例二 | |
乳白时间s | 8 | 10 | 9 | 10 |
吐泡时间s | 98 | 103 | 108 | 113 |
密度g/cm3 | 24.20 | 24.25 | 8.05 | 8.07 |
拉伸强度MPa | 0.123 | 0.112 | 0.062 | 0.048 |
伸长率% | 357 | 217 | 210 | 172 |
撕裂强度N/mm | 0.624 | 0.078 | 0.308 | 0.033 |
回弹% | 41 | 42 | 35 | 38 |
压缩变定%(90%,22hr,70℃) | 3.8 | 3.6 | 9.1 | 8.7 |
实施例三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制备同实施例一;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3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35℃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实施例四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同实施例一当反应釜出现加速的压降——“诱导期”结束后;用6.5g环氧乙烷+142.5g环氧丙烷混合物取代149g纯环氧丙烷,其余同实施例一,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30℃,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30℃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0℃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实施例五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制备:用12.8g环氧乙烷+136.1g环氧丙烷混合物取代149g纯环氧丙烷,其余同实施例一,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30℃,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30℃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0℃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实施例六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制备:
用19.3g环氧乙烷+129.7g环氧丙烷混合物取代149g纯环氧丙烷,其余同实施例一,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2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25℃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2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实施例七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制备:
用25.7g环氧乙烷+123.3g环氧丙烷混合物取代149g纯环氧丙烷,其余同实施例一,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30℃,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30℃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0℃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实施例八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一;
2、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制备:
用32.0g环氧乙烷+117g环氧丙烷混合物取代149g纯环氧丙烷,其余同实施例一,得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A-33(33%WT三亚乙基二胺的一缩二丙二醇溶液)∶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面活性剂(L-580,美国高施米特公司产品)=100∶4.0∶0.12∶0.12∶0.8,保持温度3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即制得多元醇组份;
4、异氰酸酯组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异构比为80/20(即TDI-80)49份,温度保持在35℃范围内备用;
5、将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在3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测试结果见表二。
表二:
实施例三 | 实施例四 | 实施例五 | 实施例六 | 实施例七 | 实施例八 | |
乳白时间s | 5 | 8 | 8 | 7 | 7 | 6 |
吐泡时间s | 98 | 98 | 96 | 96 | 93 | 91 |
密度g/cm3 | 24.20 | 24.35 | 24.30 | 24.15 | 23.95 | 24.05 |
拉伸强度MPa | 0.123 | 0.124 | 0.128 | 0.135 | 0.142 | 0.147 |
伸长率% | 357 | 362 | 370 | 385 | 398 | 410 |
撕裂强度N/mm | 0.624 | 0.655 | 0.729 | 0.734 | 0.751 | 0.778 |
回弹% | 41 | 41 | 41 | 42 | 43 | 43 |
压缩变定%(90%,22hr,70℃) | 3.8 | 3.8 | 3.7 | 3.7 | 3.6 | 3.5 |
Claims (12)
1.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多元醇组份制备: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为: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水∶物理发泡剂∶胺类催化剂∶锡类催化剂∶表面活性剂=100∶1-9∶20-40∶0.1-0.8∶0.1-1.5∶0.5-4.0保持温度25-35℃,在容器内充分混合均匀,制得多元醇组份;
(2)将异氰酸酯保持温度在25-35℃,使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按异氰酸酯指数为95至115,即:异氰酸酯组份:多元醇组份的当量比=0.95~1.15∶1,在25-35℃温度下充分混合、浇注、发泡、后熟化即得制品;
所述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是分子量为3000、官能度为3.0、不饱和度小于0.01meg/g的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并且在分子链结构中含有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嵌段的聚氧化烯烃多元醇,其中环氧乙烷占聚氧化烯烃多元醇10-15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组份包括二元、三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其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官能度大于2的多亚甲基亚苯基多异氰酸酯或脲--尿烷--、二脲—和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异氰酸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80∶20或65∶35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是2,2`--、2,4`--和4,4`--亚甲基二亚苯基二异氰酸酯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所述的叔胺类催化剂是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二胺、二(2,2`--二甲氨基)乙基醚或四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锡类催化剂是二乙酸二丁锡、辛酸亚锡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发泡剂包括二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1,1-二氯-1-氟乙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氢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低级烷烃、低分子量醚或低分子量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级烷烃是丁烷、异丁烷、戊烷或环戊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
12.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聚硅氧烷与聚氧化烯烃共聚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12503A CN1171923C (zh) | 2002-06-12 | 2002-06-12 |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12503A CN1171923C (zh) | 2002-06-12 | 2002-06-12 |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3997A CN1463997A (zh) | 2003-12-31 |
CN1171923C true CN1171923C (zh) | 2004-10-20 |
Family
ID=2974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125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1923C (zh) | 2002-06-12 | 2002-06-12 |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923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6345A (zh) * | 2017-08-29 | 2017-12-08 | 河北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鞋面边角料的填充型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7740B (zh) * | 2009-02-26 | 2011-05-11 | 淮安康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高阻燃的粘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 |
BR112013017259A2 (pt) * | 2011-01-17 | 2018-06-0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método de moldagem por injeção e reação de uma espuma de poliuretano e artigo de espuma de poliuretano |
CN102453224A (zh) * | 2011-07-15 | 2012-05-16 | 上海高裕海绵制品有限公司 | 植物油聚醚生产海绵工艺 |
CN102408538B (zh) * | 2011-09-15 | 2013-02-20 |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聚氨酯软质泡沫及其生产方法 |
CN103275292A (zh) * | 2013-06-05 | 2013-09-04 | 昆山中海工贸有限公司 | 高回弹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75293A (zh) * | 2013-06-05 | 2013-09-04 | 昆山中海工贸有限公司 | 防火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45589A (zh) * | 2015-06-25 | 2015-09-30 | 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隔热层制作中的原料配方 |
CN104974331A (zh) * | 2015-06-25 | 2015-10-14 | 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 | 软质聚氨酯复合防水吸音膜的配方 |
CN104974497A (zh) * | 2015-06-30 | 2015-10-14 | 苏州博利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8773A (zh) * | 2015-11-02 | 2016-01-06 | 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软质pu泡沫塑料配方 |
CN106046294B (zh) * | 2016-06-24 | 2018-08-17 | 恩龙实业(嘉兴)有限公司 | 一种泡绵及其加工工艺 |
CN106496505A (zh) * | 2016-10-27 | 2017-03-15 | 湖北科技学院 | 一种磷氮协同阻燃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
CN106750172A (zh) * | 2016-11-14 | 2017-05-31 | 何新桥 | 一种阻燃发泡聚氨酯及制备方法 |
CN108559044A (zh) * | 2018-05-14 | 2018-09-21 | 苏州健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聚氨酯发泡剂的制备方法 |
CN109986849A (zh) * | 2019-03-03 | 2019-07-09 | 广州立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阻燃聚氨酯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527616B (zh) * | 2021-06-21 | 2023-01-06 | 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聚氨酯普通软泡及其制备方法 |
-
2002
- 2002-06-12 CN CNB021212503A patent/CN11719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6345A (zh) * | 2017-08-29 | 2017-12-08 | 河北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鞋面边角料的填充型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3997A (zh) | 2003-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1923C (zh) |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64644C (zh) | 不混浊的聚氧乙烯封端的多元醇和多分散多元醇混合物 | |
CN1146607C (zh) | 聚氨酯泡沫塑料 | |
CN1235942C (zh) | 生产多元醇共混物的方法 | |
CN1032065C (zh) | 由异氰酸酯终止的预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262569C (zh) | 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造方法 | |
CN1156507C (zh) | 改进湿强度和脱模时间的聚氨酯高弹体以及适于其制备的聚氧亚烷基多元醇 | |
CN1077902C (zh) | 由含非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配混料制成的多异氰酸酯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5884C (zh) | 泡沫用途的聚醚多元醇 | |
CN1150241C (zh) | 用于制备超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散多元醇 | |
CN1320016C (zh) | 用于降低高支撑柔性泡沫的压破力的试剂 | |
CN1072418A (zh) | 聚合物多醇,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73690A (zh) | 多元醇组合物 | |
CN1880356A (zh) | 二氧化碳发泡的低密度挠性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 |
CN101031600A (zh) | 生产柔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 |
CN101048439A (zh) | 由植物油基含羟基的材料制成的聚合物多元醇和聚合物分散体 | |
CN1189499C (zh) | 一种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71925C (zh) | 一种聚醚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
CA2028194C (en) | Polyether polyols having reduced unsaturation and polyurethane foams prepared therefrom | |
JPH09503540A (ja) | 軟質フォームの再生利用 | |
CN1146465A (zh) | 具有改进湿变定性能的泡沫的制造方法 | |
JP4932727B2 (ja) | Pipaポリ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 |
RU2301815C2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эфирполиолов | |
KR100339094B1 (ko) | 연질폴리우레탄폼의제조방법 | |
CN1040222C (zh) | 烯化氧加合物和由它制造的聚氨酯泡沫塑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