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7755A - 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 Google Patents

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7755A
CN117037755A CN202311128004.3A CN202311128004A CN117037755A CN 117037755 A CN117037755 A CN 117037755A CN 202311128004 A CN202311128004 A CN 202311128004A CN 117037755 A CN117037755 A CN 117037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nnecting portion
main body
blocks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80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野俊也
谷口弘和
西村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37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7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12Keyboards; Key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02Cas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具备多个键块的键盘单元以及键盘乐器。键盘单元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键块中的各个键块包括:多个键主体,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的顶面分别被用户按压;多个连接部,与上述多个键主体分别对应地设置,分别设置在上述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于被上述用户按压的操作而变形;以及支承部,经由上述多个连接部将上述多个键主体一体地支承;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最上侧配置有上述支承部的键块的上述连接部中,与上述键主体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高于与上述支承部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

Description

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25日、申请号为201811114000.9、发明名称为“键单元及键盘乐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将多个键经由连接部以可摆动的状态连接于支承部而形成键块、并将其多个重叠而一体化的键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在将多个键以组合而得到键单元的状态固定到键盘底盘、并作为键盘使用的情况下,与将多个键单独地组装的情况相比组装效率提高。
将键向支承部连接的连接部可挠曲变形地构成,当被进行了按键操作时,连接部沿着按键方向位移从而键转动。
并且,在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以往的结构中,连接部被设置在键的厚度方向的下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0288号公报
在这样的键盘乐器的情况下,在安装键的键盘底盘侧设置有对键进行导引而用来抑制横向的晃动的导引部,当被按键操作时键被导引部引导。
但是,在如以往的结构那样将连接部设置在键的厚度方向的下侧的情况下,键盘底盘的导引部及连接部都在键的下侧的较低位置对键进行支承。
因此,键在横向上不稳定,有不能充分地抑制晃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在搭载用可挠曲变形的连接部32将支承部11与多个键3连接的键单元1的键盘乐器100中,能够良好地进行按键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键块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键块中的各个键块包括:多个键主体,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的顶面分别被用户按压;多个连接部,与上述多个键主体分别对应地设置,分别设置在上述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于被上述用户按压的操作而变形;以及支承部,经由上述多个连接部将上述多个键主体一体地支承;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最上侧配置有上述支承部的键块的上述连接部中,与上述键主体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高于与上述支承部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键块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键块中的各个键块包括:多个键主体,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的顶面分别被用户按压;多个连接部,与上述多个键主体分别对应地设置,分别设置在上述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于被上述用户按压的操作而变形;以及支承部,经由上述多个连接部将上述多个键主体一体地支承;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在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上述连接部中,至少一个连接部的上述键主体部侧的弯曲方向与其他连接部的上述键主体部侧的弯曲方向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键盘乐器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键盘乐器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键单元和将键单元分解为各个键块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A是将不对连接部设置突出部的情况下的连接部周边放大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键块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不对连接部设置突出部的情况下的按键时的键的动作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键的连接部周边的放大侧视图。
图6A是将对连接部设置了突出部的情况下的连接部周边放大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键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键单元中发生重合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不对连接部设置突出部的情况下的各部的尺寸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对连接部设置了突出部的情况下的各部的尺寸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对连接部设置了突出部的情况下的一变形例的各部的尺寸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B及图8A,对本发明的键单元及具备它的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键盘乐器100例如是电子钢琴或电子琴等电子键盘乐器。
另外,对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不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键盘乐器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键盘乐器100具备键单元1和安装键单元1的键盘底盘2。
键单元1例如将1个八度音的键3作为1组,在键盘底盘2上安装多个键单元1,构成键盘乐器100的键盘。
另外,在1个键单元1中具备几个键3等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可以适当地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键单元1及键盘底盘2收容在乐器壳体101的内部。
在乐器壳体101内,收容有用来控制键盘乐器100的发音动作等的未图示的基板、扬声器等。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乐器壳体101的上表面等,设置有具有对键盘乐器100的音量及音色等各种功能进行选择指定的多个开关等的未图示的操作开关部。
图2是表示键盘乐器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键单元分解为各个键块后的状态和将其组装后的状态的平面图。另外,图3的右侧所示的图是透视图,将实际上没有在外观上出现的隐藏线也表示为实线。
此外,图4A是本实施方式的一形态的键块的连接部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键块的侧视图。
进而,图5A是表示按键时的键的位移的状况的侧视图,图5B是将图5A的连接部周边放大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如图2所示,在键盘底盘2中,在键盘乐器100的里侧(背面侧,图2中的左侧),设置有安装键单元1的单元安装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键单元1的支承部11用螺钉12固定在单元安装部21。
在图2中,图示了在键盘底盘2的单元安装部21安装着1个键单元1的状态。
此外,在键盘底盘2中,在键盘乐器100的近前侧(图2中的右侧)的下侧面,与构成键单元1的各键3对应而立设有在键主体部31摆动时对其上下运动进行导引的键导引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键导引部22被容纳在后述的导引承接部35(参照图5A)内,对键主体部31的上下运动进行导引。
在本实施方式中,键单元1如图3所示,具备3个键块10(10a、10b、10c)。
各键块10具备分别具有键主体部31和连接部32的多个键3、以及将多个键3的键主体部31经由连接部32支承的支承部11。
支承部11经由连接部32一体地支承多个键主体部31,各键块10在支承部11被相互重合,通过螺紧等被一体化,构成键单元1。
在本实施方式中,键块10a是由键3中的白键3a构成的块,键盘中的“B1键”“G1键”“E1键”“C1键”分别隔开大致1个键的间隙相互大致并行地设置。
此外,键块10b是由键3中的白键3a构成的块,键盘中的“A1键”“F1键”“D1键”分别隔开大致1个键的间隙相互大致并行地设置。
进而,键块10c是由键3中的黑键3b构成的块,与键块10a、键块10b同样,各键分别隔开大致1个键的间隙相互大致并行地设置。
键块10(10a、10b、10c)都是将键主体部31、连接部32和支承部11用树脂等一体地成形后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多个键块10配置为,以各个键块10在支承部11中支承多个键主体部31的位置相互错开的状态,各个键块10中的支承部11相互在键主体部31的按压放开方向即厚度方向上重叠。
如图2至图4等所示,各键3(3a、3b)的键主体部31其顶面大致为平面,在较长方向的一端侧具有被按压放开操作的作用部311。所谓作用部311,是用户(演奏者)进行按键操作的部分。
此外,如图5A所示,在键主体部31的前端附近的背面侧的、与键盘底盘2的键导引部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将键导引部22承接的导引承接部35,通过在导引承接部35中容纳键导引部22,从而键主体部31沿着键3的按压放开方向(即上下方向)被导引。
连接部32分别设置在各键3的键主体部31的较长方向另一端侧(即,与设置有作用部311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侧)。
连接部3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小。具体而言,连接部32是与键主体部31相比形成得较薄的平板状的部分,成为能够沿着键主体部31的按压放开方向挠曲变形的铰链(hinge)状的部分。
此外,多个键块10中的至少1个键块10的连接部32被设置在比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上的最下部靠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连接部32的键主体部31一侧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得小于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32一侧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并且,多个键块10中的至少1个键块10的连接部32被设置在比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更靠顶面侧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对全部的键块10a~10c设置的全部的连接部32被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的例子。
这样,通过将连接部32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与将连接部32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下表面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按键时的键3的晃动。
即,如上述那样,在键盘底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对键进行导引的键导引部22,该键导引部22将键3从下侧支承。在此情况下,如果将位于键3的基端侧(安装侧)的连接部32配置在键主体部31的下侧,则键3的较长方向的前后都在较低的位置被支承,成为键主体部31的前端侧如上浮那样乘在键导引部22之上的状态。因此,键3不易稳定,容易发生宽度方向的晃动。
相对于此,在将连接部32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的情况下,能够用在键3的上侧配置的连接部32和在下侧配置的键导引部22对键3进行支承,轴线稍稍上升并倾斜,所以能够期待稍稍减轻晃动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的向支承部11的连接侧成为宽幅部322,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键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2的宽幅部322,其向支承部11的连接侧被分支为两叉,在较大的范围中与支承部11连接。特别是,如在图3中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2具有多个样式(pattern),具有上述多个样式分别对应的多个键块。具体而言,连接部32a是4个连接部32都为不同形状的作为第1样式的第1白键块。连接部32b是3个连接部32都为不同形状的作为第2样式的第2白键块。连接部32c是5个连接部32都为大致相同形状的作为第3样式的黑键块。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6B中例示的那样,上述第2白键块重叠在上述黑键块的上侧,在其上侧重叠上述第1白键块。
通过增大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在按键时能够防止键3在宽度方向上扭转或变形,能够适当地进行按键操作,对于演奏者(用户)也不易带来不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宽幅部322的形状,例示了分为两叉的形状,但宽幅部322的形状、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例如,宽幅部322也可以分为三叉以上,特别是也可以不分支为两叉等而仅仅设置宽幅的部分。另外,如后述那样,为了尽量防止当将多个键块1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时对上侧的键块10的键3的按键操作给下侧的键块10带来影响,优选的是将宽幅部322做成分为两叉的形状等,做成在确保宽度的同时尽可能设置间隙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2,其键主体部31侧的厚度形成得比支承部11侧的厚度厚。
在按键时,连接部32挠曲从而键3的前端侧(设置有作用部的一侧)向下方转动,例如,在连接部32的支承部11侧的厚度与键主体部31侧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有在距支承部11侧较近的一侧连接部32挠曲变形的情况、和在距键主体部31较近的一侧连接部32挠曲变形的情况,连接部32挠曲变形的位置不稳定。即,在多个键主体部31的各自中与按键操作对应的键主体部31的旋转中心(假想旋转中心)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偏差,每个键3的操作感不同。
此外,如果在距键主体部31较近的一侧连接部32挠曲变形,则键主体部31的位移量变大,按键操作不稳定。因此,优选的是,在尽可能从键主体部31离开的、距与支承部11的连接侧较近的部分,连接部32挠曲变形。
关于这一点,通过使连接部32的厚度在距键主体部31较近侧比距支承部11较近侧厚,能够使多个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32在距支承部11较近侧挠曲变形。由此,在键主体部31的位移量被抑制得较小的位置,连接部32挠曲变形,按键操作稳定,并且能够减小与按键操作对应的键主体部31的假想旋转中心的进深方向的位置的偏差。
此外,如上述那样,由于连接部32的支承部11侧的横宽比键主体部31的横宽宽,所以能够增加键主体部31对于横向扭转的强度,但无法使连接部32的键主体部31侧的横宽比键主体部31的横宽宽。对于这一点,关于连接部32的键主体部31侧,通过增大其厚度方向的尺寸,能够增加键主体部31对横向扭转的强度。
图5A是键单元1的侧视图,示出了以下状态:配置3个键块10(10a、10b、10c)以使其各自的支承部11(11a、11b、11c)在键主体部31的按压放开方向即厚度方向上分别重叠,由螺钉12将支承部11(11a、11b、11c)螺紧而一体化。
在图5A中,用实线表示在键3上没有作用外力的初始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被演奏者(用户)进行按键操作而键3被按入的状态。
另外,实际上,在键盘乐器100中,在初始状态下通常成为键3的前端部稍稍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但这里为了说明的简化,将初始状态表现为水平。
图5B是将图5A中的连接部32的周边放大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如图5A及5B所示,在按键操作时,随着键主体部31的位移(转动),连接部32向下方弯曲。越向键主体部31侧接近则连接部32的弯曲的程度越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多个键主体部31的各自中减少与按键操作对应的键主体部31的旋转中心(假想旋转中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偏差而使每个键3的操作感相同,使连接部32的支承部11侧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尽可能小,并且,使以支承部11(11a、11b、11c)重叠的方式将多个键块10(10a、10b、10c)在厚度方向上以层状配置时的间隔尽可能小。
此外,此时,在使连接部32从支承部11侧向键主体部31侧相对于键主体部31的顶面水平地伸展的情况下,为了由多个键块10得到键主体部31的高度,关于相对于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设置连接部32的位置,也需要在多个键块10间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支承部11重叠在更上侧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与支承部11重叠在更下侧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相比,相对于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设置在更上侧,使设置该连接部32的位置的差与重叠支承部11的间隔相同。
但是,由于使连接部32的支承部11侧的横宽比键主体部31的横宽宽,所以如果配置在最上方的键块10a的键3被按键而连接部32向下方挠曲,则有可能与配置在其下方的键块10(10b、10c)的键3(键3b、3c)的连接部32相互干扰。
此外,关于连接部32的支承部11侧,由于挠曲的量比较小所以较好,但连接部32的键主体部31侧其挠曲的量比较大,由于其厚度方向的尺寸比支承部11侧大,所以为了防止干扰,需要使将多个键主体部31在支承部11以层状配置时的间隔更大。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键块10中,将相对于键主体部31的厚度方向设置连接部32的位置的差取得比将支承部11重叠的间隔大。
即,将连接部32从支承部11侧向键主体部31侧相对于键主体部31的顶面水平地伸长,在距与键主体31连接的部分较近的位置,使连接部3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并且将其延伸的方向相对于水平向上或向下弯曲后连接到键主体部31。
例如,使白键的连接部32b及白键的连接部32a的形状拥有以下特征,即:使得不论配置在比配置黑键的连接部32c的位置靠上侧的哪个白键的连接部32b及连接部32a弯曲,连接部32b及连接部32a都不碰到黑键的连接部32c。
换言之,在各个键块10中,在距连接部32与键主体部31连接的部分较近的位置使弯曲的方向不同,以使得在距连接部32与键主体部31连接的部分较近的位置,在更上侧重叠着支承部11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的下侧与在更下侧重叠着支承部11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的上侧之间的间隔变得更大。
进而,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更上侧重叠着支承部11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中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比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更向厚度方向的上侧突出、并且被配置在比键主体部31的顶面高的位置处的突出部321。
通过在连接部32设置突出部321,相应于连接部32向上的升高,能够得到与配置在连接部32之下的结构部之间的空隙,能够避免与第二个、第三个配置的键块10(10b、10c)的键3(键3b、3c)相干扰。
另外,构成键单元1的键块10(10a、10b、10c)之中,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的挠曲与配置在下方的键块10的键3各部干扰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中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具备突出部321。
图7是将在图3中表示在右侧的键单元的平面图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
在图7中,将连接部32的挠曲有可能与配置在下方的键块10的连接部32等的键3各部干扰的区域表示为干扰区域323a、323b。
干扰区域323a、323b不是配置连接部32的全部范围,如图7所示,是限定性的区域。
即,例如在图示例中,在E1键与邻接的黑键(D#键)之间有可能干扰的是干扰区域323a的部分,在C1键与D1键之间有可能干扰的是干扰区域323b的部分。
另外,C1键与邻接的C#键的连接部32有可能重合的部分是最上方的键3(3a)和最下方的键3(3c),其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所以在本构造中几乎没有干扰的问题。
因此,在图7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用来避免干扰的突出部321只要至少设置在涉及该干扰区域323a、323b的部分就可以,例如也可以不对设置于沿厚度方向配置的键块10a的全部的连接部32设置突出部321。
这样,具体对哪个连接部32设置怎样的范围、形状的突出部321是设计事项,根据构成键单元1的键块10(10a、10b、10c)的结构及形状、连接部32的形状及结构等而适当决定。
接着,参照图8B及图8A,对本实施方式的键单元1及具备它的键盘乐器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B是在键主体部的顶面侧设置连接部、并且在连接部设置突出部的情况下的键单元的侧视图,图8A是将连接部设置在键主体部的顶面侧的情况下的键单元的侧视图。
无论在图8B及图8A的哪种情况下,都通过将连接部32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而能够由键盘底盘2侧的键导引部22和连接部32将键主体部31从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进行支承,能够防止键3向宽度方向的扭转及变形等而进行稳定的按键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如图8B所示那样在连接部32设置突出部321。由此,与没有设置突出部321的图8A的情况相比能够期待更好的效果。
以下,关于图8B及图8A,一边举各部的数值例一边进行说明。
首先,对设置了突出部321的情况和没有设置的情况下的、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32a)和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下侧的支承部11(11c)连接的连接部32(32c)之间的距离(高度的差)进行说明。
这里,在图示例中,设连接部32中的与支承部11的连接部分的厚度为D1=1.0mm,设连接部32中的与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分的厚度为D2=2.5mm。
此外,如果对假定由按键时的键3(3a)的挠曲带来的连接部32的下降量D3在与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分处为0.5mm、此时将与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键3(3b)的连接部32(32b)之间的空隙D4确保为1.0mm的情况进行模拟,则为以下这样。
另外,在图8B及图8A中,用实线表示按键前的连接部32的位置,用双点划线表示通过按键而挠曲时的连接部32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如图8A所示,在连接部32的高度大致与和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相同、与键主体部31的顶面也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关于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第一级的连接部32a),当设为“厚度D2=2.5mm”+“由挠曲带来的设想下降量D3=0.5mm”+“空隙D4=1.0mm”时,是D5=4.0mm,从键主体部31的顶面下降了4.0mm的位置成为第二级的键块10(10b)的连接部32(32b)的上表面。
同样,从该连接部32(32b)的上表面下降了4.0mm之处成为第三级的键块10(10c)的连接部32(32c)的上表面。并且,如果假设第三级的连接部32(32c)的厚度与第一级的连接部32a同样是1.0mm,则三个连接部32(32a、32b、32c)专有的高度D6为9.0mm。
这里,如果假定由连接部32带来的键3的旋转(按键时的向按键方向的转动)的中心(将其设为“假想中心”或“假想旋转中心”)处于连接部3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则从第一级的键3(3a)的转动的假想中心到第三级的键3(3c)的假想中心相距8.0mm。
另外,实际上,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铰链状的连接部32的挠曲变形而键3向按压放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旋转中心不存在于特定的位置,并且随着由按键带来的角度变化,旋转中心逐渐细微地变化。因此,这里所述的旋转中心只不过是假想点。
相对于以上,如图8B所示,在连接部32设置有比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更向厚度方向的上侧突出、并且被配置在比键主体部31的顶面高的位置的突出部321的情况下,成为以下这样。另外,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与图8A所示的例子同样,设铰链厚度D1=1.0mm。
例如,使连接部32(32a)的上表面比键主体部31(31a)的顶面向上方移动(突出)1.5mm(D7=1.5mm),成为突出部321。
如图8B所示,关于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第一级的连接部32a),当设“D7+D8=连接部32a的厚度=2.5mm”+“由挠曲带来的设想下降量=0.5mm”+“空隙D4=1.0mm”时,由于连接部32a下降的情况下的成为起点的位置处于1.5mm的较高位置,所以为“4.0mm-1.5mm=2.5mm”,仅在差值2.5mm下降低。
因此,第二级的键块10(10b)的连接部32(32b)的上表面配置在从第一级的连接部32a的上表面下降了2.5mm之处即可,在第一级的连接部32a的上表面设置突出部321而将高度提高了1.5mm,能够与此相应地使上下重合的连接部32的间隙变窄。
由此,从第一级的连接部32a的突出部321的上表面到最下方的第三级的连接部32(32c)的下表面的高度(厚度)与图8A同样是9.0mm(D9=9.0mm),而从第一级的连接部32a的上表面到最下方的第三级的连接部32(32c)的下表面的高度(厚度)为7.5mm的厚度(D10=7.5mm)。
并且,在与图8A的情况同样地设定了假想中心的情况下,从第一级的键3(3a)的转动的假想中心到第三级的键3(3c)的假想中心相隔了6.5mm,用假想中心的位置比较,也与没有设置突出部32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第一级的键块10(10a)到第三级的键块10(10c)的距离变近了1.5mm。
这样,通过设置突出部321,能够使键块10(10a~10c)彼此更接近而设置,能够将键单元1构成得更紧凑。
即,在多个键块10各自所包括的多个连接部32中,连接部32与键主体31连结的部分32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比连接部32与支承部11连结的部分3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厚。
此外,在多个键块10各自的多个支承部11在上下方向之中被配置在最上侧的键块10中的连接部32中,连接部32与键主体31的连结部323(突出部321)向上侧突出,以使得连接部32与键主体31连结的部分的顶面比连接部32与支承部31连结的部分的顶面高。
此外,多个键块10各自的多个支承部11中的至少1个支承部1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比其他支承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薄。即,如在图8B及图9中例示那样,在将支承部11a、支承部11c和支承部11d的厚度比较的情况下,支承部11b的厚度比支承部11a和支承部11c薄。
此外,多个键块10各自的多个支承部11在上下方向之中被配置在上侧的多个键块10中包括的多个连接部32的与键主体31的连结部323分别向上侧翘曲。
此外,多个键块10是黑键用的键块10c和多个白键用的键块10a和10b,在黑键用的键块的支承部11c的上侧,多个白键用的键块的支承部11a和11b分别重合而配置在乐器壳体内。
由此,多个键块10各自的多个支承部11在上下方向之中被配置在最上侧的键块10a中的连接部32a的顶面被设置在与键主体31的顶面相同的高度、或比键主体的顶面31高的位置。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具备连接部32和经由连接部32将多个键主体部31分别沿着按压放开方向可摆动地支承的支承部11的键块10,以使支承部11在作为键主体部31的按压放开方向的厚度方向上分别重叠的方式配置而构成键单元1,上述连接部32分别设置于在较长方向一端侧具有作用部311的多个键主体部31的较长方向另一端侧且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能够沿着键主体部31的按压放开方向挠曲变形。
通过这样将连接部32设置在键主体部31的顶面侧,能够由键盘底盘2侧的键导引部22和连接部32将键主体部31从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支承,在进行了按键操作时,不易发生键3向宽度方向的扭转及变形等,能够进行稳定的按键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中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比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更向厚度方向的上侧突出、并且被配置在比键主体部31的顶面高的位置处的突出部321。
这样,通过在连接部32设置突出部321,能够在作为挠曲变形的部分的连接部32处得到高度方向的空隙,能够尽可能紧凑地实现组装键单元1的小型化并且避免与其他键3等的干扰。
并且,通过确保高度方向的空隙,关于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键块10(10a、10b、10c)的键3的连接部32能够不发生干扰而使距离靠近,所以关于作为假想点的键块10(10a、10b、10c)的键3的旋转中心(转动中心)也能够使高度方向的距离靠近。因此,抑制了键3的旋转中心在高度方向上偏差,抑制了由键3的旋转中心的高度方向的偏差引起的不适感,演奏者(用户)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演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配置在厚度方向的最上侧的支承部11(11a)连接的连接部32(32a)中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突出部321。
这样,特别在与构成下级的键块10的键3的干扰成为问题的连接部32即配置在最上侧的连接部32设置突出部321,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厚度方向的紧凑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键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这样,通过增大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能够使键主体部31更稳定地连结到支承部11,能够防止在进行了按键操作时键3扭转及变形。由此,即使在用薄板状的连接部32支承键主体部31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于演奏者(用户)而言没有不适感的稳定的按键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被形成为,键主体部31侧的厚度比支承部11侧的厚度厚。
当进行了按键操作时,距键主体部31较近侧越是弯曲,连接部32的位移越大,与位于周围的其他键3的干扰的可能性越大。
关于这一点,在使键主体部31侧的厚度比支承部11侧的厚度厚的情况下,距键主体部31较近侧不易弯曲,连接部32尽可能在距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较近的位置弯曲,所以能够将位移量抑制得较小。
并且,通过将上述那样的键单元1和安装键单元1的键盘底盘2设置在键盘乐器100中,能够防止键3彼此的干扰而进行顺畅的演奏,并且使收容到键盘乐器100内部中的结构部尽可能小型化。
另外,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各种各样地变形。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构成键单元1的全部键块10的键3的连接部设置突出部321的情况,但突出部321也可以仅设置在支承部11被配置在最上方的第一级的键块10a的键所设置的连接部32。
此外,突出部321的形状及突出的程度没有被特别限定,也可以向上侧更大地突出。
此外,也可以是,在连接部32中键3以山形弯折而成为弯曲那样的形状,以将支承部11配置在比连接部32及键主体部31的顶面的高度低的位置。
此外,例如除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在配置在最下方的键块10(10c)的连接部32(32c)中,与配置在最上方的键块10(10a)的连接部32(32a)相反,构成为,相比于连接部32中的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将连接部32的与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分的上表面的高度降低。
在此情况下,相应于将连接部32的上表面的高度降低了的尺寸,能够得到用来避免与配置在上侧的连接部32(32a、32b)等的干扰的空隙,能够更有效地得到干扰避免的效果。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由铰链状的连接部32使支承部11与键主体部31连结的键单元1中,根据按键操作时的键3的旋转中心(其中,旋转中心如上述那样只不过是假想点,随着按键的位置等而伴随着稍稍的移动)的高度而键3的转动动作的状况细微地不同,该偏差对于演奏者(用户)而言成为演奏时的不适感的来源。
对于这一点,在做成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从第一级到第三级的键块10的各键3的假想的旋转中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偏移变少,所以能够较大地缓和由旋转中心的高度方向的偏差引起的演奏者的不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中,第三级的键块10(10c)是黑键3b的块,按键时的操作位置原本就与其他白键3a不同,所以不怎么发生上述那样的演奏者感到的不适感。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中,可以认为,在第一级及第三级的键块10a、10b的各白键3a间尽量减少假想的旋转中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偏差(高度方向的差)是最重要的。
此外,关于键块10的配置,例如在以第一级为白键3a的键块10、第二级为黑键3b的键块10、第三级为白键3a的键块10的顺序重叠而构成键单元1的情况下,或者,在以第一级为黑键3b的键块10、第二级为白键3a的键块10、第三级为白键3a的键块10的顺序重叠而构成键单元1的情况下,除了在上述中例示的结构以外,使构成第三级的键块10的键3的旋转中心的高度也尽可能不与其他键3的旋转中心分离是重要的。
在图9中,表示了在最下方的第三级的键块的键3中、使与支承部11的连结部分的连接部32的高度比与键主体部31的连接部分的连接部32的高度向上方移动了0.5mm的例子。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从最上方的第一级的键块10的键3的连接部32的上表面(最上表面)到最下方的第三级的键块10的键3的连接部32的下表面(最下表面)的距离D11为7.0mm,与图8B所示的例子相比,厚度方向的高度减少了0.5mm。
在此情况下,在设定了假想中心的情况下,从第一级的键3(3a)的转动的假想中心到第三级的键3(3c)的假想中心的距离为6.0mm,以假想中心的位置比较,也与图8B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使从第一级的键块10(10a)到第三级的键块10(10c)的距离靠近1.5mm。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围而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及变形。因而,本发明包含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范围内的改变及变形。特别是,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中的任意2个以上的任意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能够认为是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具备多个键块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中的各个键块包括:
多个键主体,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的顶面分别被用户按压;
多个连接部,与上述多个键主体分别对应地设置,分别设置在上述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于被上述用户按压的操作而变形;以及
支承部,经由上述多个连接部将上述多个键主体一体地支承;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
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最上侧配置有上述支承部的键块的上述连接部中,与上述键主体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高于与上述支承部相连结的连结部的顶面。
2.一种具备多个键块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中的各个键块包括:
多个键主体,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的顶面分别被用户按压;
多个连接部,与上述多个键主体分别对应地设置,分别设置在上述键主体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对应于被上述用户按压的操作而变形;以及
支承部,经由上述多个连接部将上述多个键主体一体地支承;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
在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上述连接部中,至少一个连接部的上述键主体部侧的弯曲方向与其他连接部的上述键主体部侧的弯曲方向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述键主体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而且,
上述多个键块中的至少一个键块的上述连接部设置在相对应的上述键主体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最下部以上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中的至少一个键块的上述连接部设置在相对应的上述键主体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部更靠顶面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述键主体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而且,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上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两个与各自对应的上述键主体部相连结的位置在上述上下方向上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最上侧配置有上述支承部的键块的上述连接部在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顶面侧的位置与上述支承部相连结。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连接部中的各连接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中,与上述键主体的连结部分比与上述支承部的连结部分厚。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最上侧配置有上述支承部的键块的上述连接部中,至少一部分成为比与上述支承部的连结部分更向上侧突出并且被配置在比上述键主体的顶面高的位置的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多个上述支承部中的至少1个支承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厚度比其他支承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厚度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下方向中的上侧配置有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多个上述支承部的多个键块中包含的多个上述连接部的与上述键主体的连结部分别向上侧翘曲。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上述连接部中,与上述支承部的连结部的横宽比与上述键主体的连结部的横宽更宽。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键块中,在上述上下方向上,设置上述连接部的位置的差比重叠上述支承部的间隔大。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盘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的上述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支承部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其他支承部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14.一种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单元,以及
乐器壳体,
上述多个键块各自包括的多个上述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合而被配置在上述乐器壳体内。
CN202311128004.3A 2017-09-27 2018-09-25 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Pending CN1170377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5998 2017-09-27
JP2017185998A JP7003533B2 (ja) 2017-09-27 2017-09-27 鍵ユニット及び鍵盤楽器
CN201811114000.9A CN109559723B (zh) 2017-09-27 2018-09-25 键单元及键盘乐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4000.9A Division CN109559723B (zh) 2017-09-27 2018-09-25 键单元及键盘乐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7755A true CN117037755A (zh) 2023-11-10

Family

ID=6580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8004.3A Pending CN117037755A (zh) 2017-09-27 2018-09-25 键盘单元及键盘乐器
CN201811114000.9A Active CN109559723B (zh) 2017-09-27 2018-09-25 键单元及键盘乐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4000.9A Active CN109559723B (zh) 2017-09-27 2018-09-25 键单元及键盘乐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482851B2 (zh)
JP (2) JP7003533B2 (zh)
CN (2) CN11703775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3533B2 (ja) * 2017-09-27 2022-01-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ユニット及び鍵盤楽器
FR3084200B1 (fr) * 2018-07-18 2021-06-18 Expressive Controleur haptique ameliore
JP7125014B2 (ja) * 2019-07-17 2022-08-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37763B2 (ja) * 2019-07-17 2022-09-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WO2023163077A1 (ja) 2022-02-25 2023-08-3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伝動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2078A (en) 1958-08-01 1961-09-26 James C Procter Room ventilating unit
JPS545713A (en) * 1977-06-15 1979-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Keyboard apparatus
JPH0542473Y2 (zh) * 1987-02-13 1993-10-26
JP2712216B2 (ja) 1987-12-25 1998-02-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0677195B2 (ja) 1987-10-01 1994-09-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2628656B2 (ja) * 1987-10-01 1997-07-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US6002078A (en) * 1992-08-10 1999-12-14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JP2848186B2 (ja) 1993-05-06 1999-01-2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CN1032169C (zh) * 1992-08-10 1996-06-26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
JP3223831B2 (ja) * 1997-02-24 2001-10-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3787641B2 (ja) 1998-08-20 2006-06-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EP1746572B1 (en) * 2005-07-21 2018-09-05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JP2007256751A (ja) 2006-03-24 2007-10-04 Yamaha Corp 鍵盤装置
JP5200450B2 (ja) * 2006-09-21 2013-06-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
JP2009014818A (ja) * 2007-07-02 2009-01-22 Yamaha Corp 鍵盤装置
JP6213505B2 (ja) 2015-03-13 2017-10-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7003533B2 (ja) * 2017-09-27 2022-01-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ユニット及び鍵盤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92474B2 (en) 2020-06-23
JP7409368B2 (ja) 2024-01-09
CN109559723B (zh) 2023-09-15
US20200043445A1 (en) 2020-02-06
JP2019061097A (ja) 2019-04-18
US20190096370A1 (en) 2019-03-28
JP2022028047A (ja) 2022-02-14
US10482851B2 (en) 2019-11-19
JP7003533B2 (ja) 2022-01-20
CN109559723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9723B (zh) 键单元及键盘乐器
CN1901035B (zh) 键盘设备
JP5861862B2 (ja) 鍵構造および鍵盤装置
JP655104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EP1881481B1 (en) Keyboard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
US7439436B2 (en) Main case body of musical keyboard instrument
US6894211B2 (en) Keyboard apparatus
JP2008003210A (ja) 電子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US6617502B2 (en) Keyboard device for electron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US5929357A (en) Keyboard assembly having plurality of keys formed integrally with common key support
CN105513568B (zh) 键盘装置
CN111429869B (zh) 乐器
US10692478B2 (en) Keyboard apparatus
JP5471033B2 (ja) 鍵盤装置
JP2010286694A (ja) 鍵盤
JP2010286696A (ja) 鍵盤
JP3728936B2 (ja) 鍵盤装置
JP5050844B2 (ja) 鍵盤装置
JP6198117B2 (ja) 鍵盤装置及び鍵盤楽器
JP3097244B2 (ja) 鍵盤装置
JP5637387B2 (ja) 鍵盤楽器
JP5663912B2 (ja) 鍵構造、鍵盤構造及び操作子構造
JPH1138963A (ja) 鍵盤装置
JP2010286695A (ja) 鍵盤
JP2001118455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