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1793A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21793A CN117021793A CN202310903332.XA CN202310903332A CN117021793A CN 117021793 A CN117021793 A CN 117021793A CN 202310903332 A CN202310903332 A CN 202310903332A CN 117021793 A CN117021793 A CN 117021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
- roll
- ribbon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group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applied to printers having stationary carri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10—Ink ribbons having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threading through a machine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的带盒,包括色带壳体(21),色带壳体包括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16b)和限定从第二侧壁(16b)向第二方向一侧延伸且在相对于第二侧壁(16b)位于第二方向一侧的位置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凹部(99)的凹部壁(16c)。凹部(99)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包括打印带卷(26)的打印带壳体(20)与包括凹部壁(16c)的色带壳体(21)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凹部(99)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80026096.2、申请日为2020年03月13日、发明名称为“带盒”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安装到打印设备和从打印设备卸下的带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带盒,包括打印带和用于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的墨带。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墨带盒包括色带盒和打印片材盒。在色带盒中容纳有墨带和用于卷取墨带的卷取轴。在打印片材盒中容纳有打印片材。在打印片材盒的外周壁设有多个定位爪。通过多个定位爪与色带盒相配合,打印片材盒重叠在色带盒的上方,并且与色带盒一体化。色带盒设有被打印机的打印头插入的头开口部。在打印片材盒中的相对于打印片材卷与头开口部相反的位置处,设有打印片材通过的片材开口部。打印片材从打印片材卷拉出后,经由片材开口部拉出到打印片材盒的外部。然后,打印片材通过打印片材盒的外周壁周围,通过头开口部。在头开口部,打印片材和墨带相互重叠,由打印机的打印头进行打印。打印后的打印片材由头开口部侧的固定爪引导到用于排出打印片材的薄片门。打印使用过的墨带由卷取轴卷取。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63-156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墨带盒,通过在色带盒和打印片材盒所排列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将墨带和头开口部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使盒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需要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使带盒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的带盒。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盒,包括:能够旋转的打印带卷,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以及外周壁,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打印带的宽度方向。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限定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打印带卷通过将所述打印带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上而形成,所述凹部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打印带卷通过将所述打印带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上而形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端部与所述另一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包括:第一壳体,容纳所述打印带卷;以及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具有所述外周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由所述第二侧壁限定,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用于将从所述打印带卷供给的所述打印带从所述第二壳体排出到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包括:能够旋转的供给轴,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卷绕对从所述打印带卷供给的所述打印带进行打印所使用的墨带;以及能够旋转的卷取轴,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卷取从所述供给轴供给的所述墨带,所述供给轴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卷取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包括能够旋转的粘合带卷,所述粘合带卷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卷绕用于粘合到所述打印带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卷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粘合带卷通过将所述粘合带卷绕在粘合带轴上来构成,所述粘合带轴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粘合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带盒的作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和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到所述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从所述中心位置到所述凹部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带盒,包括:打印带卷,卷绕打印带;隔片,在作为所述打印带的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打印带卷抵接;以及外周壁,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和所述隔片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限定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隔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带盒,包括:能够旋转的打印带卷,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以及外周壁,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打印带的宽度方向。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限定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包括打印带卷的第一壳体与包括凹部壁的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打印带卷通过将所述打印带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上而形成,所述凹部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位于凹部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打印带卷通过将所述打印带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上而形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端部与所述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排出口与凹部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包括:第一壳体,容纳所述打印带卷;以及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具有所述外周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由所述第二侧壁限定,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用于将从所述打印带卷供给的所述打印带从所述第二壳体排出到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打印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位于排出口与凹部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与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包括:能够旋转的供给轴,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卷绕对从所述打印带卷供给的所述打印带进行打印所使用的墨带;以及能够旋转的卷取轴,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卷取从所述供给轴供给的所述墨带,所述供给轴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卷取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供给轴的至少一部分和卷取轴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包括能够旋转的粘合带卷,所述粘合带卷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卷绕用于粘合到所述打印带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卷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卷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粘合带卷通过将所述粘合带卷绕在粘合带轴上来构成,所述粘合带轴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轴与打印带卷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粘合带轴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在第三方向上粘合带卷的旋转中心位于凹部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带盒的作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和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到所述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从所述中心位置到所述凹部的距离。由此,与从带盒的中心位置到打印带卷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从中心位置到凹部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带盒,包括:打印带卷,卷绕打印带;隔片,在作为所述打印带的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打印带卷抵接;以及外周壁,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和所述隔片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限定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隔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包括打印带卷的第一壳体与包括凹部壁的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壳体的结构和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构成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第三壳体构件和第四壳体构件。
图4是示出图1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立体图,第一壳体构件被移除。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从打印带壳体内架在色带壳体内的状态。
图9是示出图1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图1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图14使用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的图来分别示出从打印带卷拉出的打印带与从粘合带卷拉出的粘合带的路径和从墨带卷拉出的墨带的路径。
图15是用于说明从图1的带盒送出的打印带和粘合带的层叠体的图。
图16是图1的带盒的俯视图,是示出打印带卷、粘合带卷、墨带和卷取轴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17是图6的XVI I-XVI I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用于安装图1的带盒的打印设备的带盒安装部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层叠型的带盒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壳体的结构和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构成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第三壳体构件和第四壳体构件。
图22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
图23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的主视图。
图25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立体图,第一壳体构件被移除。
图26是图24的XXVI-XXVI剖视图,示出在图19的带盒中打印带从打印带壳体内架在色带壳体内的状态。
图27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图32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纵剖面的图,是图24的XXXI I-XXXI I剖视图。
图33使用示出图19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的图来分别示出从打印带卷拉出的打印带的路径和从墨带卷拉出的墨带的路径。
图34是用于说明从图19的带盒送出的打印带和粘合带的层叠体的图。
图35是示出图19的带盒的打印带卷、墨带和卷取轴和凹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8是示出图36的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构成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第三壳体构件和第四壳体构件。
图39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
图40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的主视图。
图42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4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5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6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图47使用示出图36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的图来分别示出从打印带卷拉出的打印带的路径和从粘合带卷拉出的粘合带的路径。
图48是用于说明从图36的带盒送出的打印带的图。
图49是示出图36的带盒的打印带卷、粘合带卷和凹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50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1是示出图50的带盒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2是示出图50的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构成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第三壳体构件和第四壳体构件。
图53是用于说明从图50的带盒送出的打印带的图。
图54是示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从正面侧即上表面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1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图1的上侧是带盒10的前侧,下侧是带盒10的后侧,右侧是带盒10的左侧,左侧是带盒10的右侧,左上侧是带盒10的上侧,右下侧是带盒10的下侧。图2是从背面侧即下表面示出带盒10的立体图。图3是通过分离带盒10的第一壳体构件12、第二壳体构件14、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来说明带盒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带盒10整体呈长方体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后述图18所示的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带盒10包括由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构成的第一壳体即打印带壳体20,以及由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构成的第二壳体即色带壳体21。第一壳体构件12至第四壳体构件18在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层叠重合。第一壳体构件12、第二壳体构件14、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通过分别设在相互的外周壁间的多个配合爪27与固定爪28的配合以及定位突起29的定位,来彼此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壳体构件12~18的上侧的表面称为上表面或正面,将下侧的表面称为下表面或背面。
色带壳体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色带壳体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即下侧。打印带壳体20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26,打印带卷26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22。打印带卷26被构成为将带状的打印带22卷绕在作为圆筒状轴芯构件的打印带轴24上。打印带22卷绕成打印带22的宽度方向是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打印带卷26的径向是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径向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可以是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平行的任意方向。打印带22、打印带轴24和打印带卷26对应于被打印介质、打印介质轴和打印介质卷。
色带壳体21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二空间S 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容纳墨带卷72、粘合带卷64和卷取轴76。墨带卷72被构成为带状的墨带68被卷取轴76卷绕,使得墨带68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墨带68用于向带状的打印带22进行打印。卷取轴76卷取从墨带卷72拉出的墨带68。粘合带卷64被构成为用于粘合到打印后的打印带22的带状的粘合带60卷绕在粘合带轴62上,使得粘合带60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2所示,在带盒10的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设有卷取轴支撑孔94。通过卷取轴支撑孔94,后述卷取轴76的连结孔96露出。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置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插入连结孔96。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的侧表面,即,在色带壳体21的外周壁16w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构件14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99。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后述打印头106插入凹部99。如图2所示,凹部99的上端由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下侧的表面限定。
图4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的主视图。在图6中,省略了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图7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内架在色带壳体21内的状态。图9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围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26。第一旋转中心线C1不仅是打印带卷26的旋转中心,也是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呈长方形,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中在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上位于中央略偏右,并且在作为第三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附近。例如如图15所示,隔着粘合剂22b将剥离带22c层叠在被打印带22a的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上,来构成打印带22。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一支撑突起30和第一圆周壁34。第一支撑突起30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26。第一圆周壁34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26的外径。第一支撑突起30和第一圆周壁34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向下突出。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二支撑突起32和第二圆周壁36。第二支撑突起32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26。第二圆周壁36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26的外径。第二支撑突起32和第二圆周壁36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 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向上突出。打印带卷26以具有与打印带卷2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圆形隔片38分别位于打印带卷26的上下的状态,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之间。隔片38用于使打印带卷26平顺地旋转,例如由四氟乙烯树脂片制成。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和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通过将第一圆周壁34和第二圆周壁36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打印带门40、42,用于从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从一定位置拉出。如图7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形成有从打印带门42的左端向左侧延伸的引导壁50,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在一定方向上引导。
如图6所示,从打印带门42的左端向左延伸的引导壁50在到达外周壁46的短边部46a之前向长边部46b侧即向后弯曲,沿着第二圆周壁36延伸,并且与长边部46b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形成有沿着引导壁50和外周壁46的长边部46b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正面看时呈大致L字形的通孔52。在底板14a,在第二圆周壁36中的与引导壁50和长边部46b相对的部分与通孔52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肋54。多个引导肋54将从打印带卷26拉出并且通过打印带门40、42的打印带22引导到通孔52内。
图7示出移除了第一壳体构件12的带盒10。如图7所示,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通过通孔52被引导到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之间的第二空间S 2内。打印带22通过形成在底板14a的通孔52架在打印带壳体20和色带壳体21之间,底板14a用于分隔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 2。
如图8所示,打印带22通过通孔52,从打印带壳体20内斜架在色带壳体21内。更具体地,如后述图14所示,打印带22架在色带壳体21的凹部99。图9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下表面侧。如图9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背面,通孔52开口,沿着通孔52在上下方向上立起设置有引导壁56。图10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上表面侧。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形成有通孔58、粘合带卷支撑孔66、墨带支撑孔74、卷取轴支撑孔78和辊支撑孔82。通孔58形成在与第二壳体构件14的通孔52相对应的位置,用于使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通往第二空间S 2。即,通孔52的一部分和通孔58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复。
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和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分隔打印带壳体20内的第一空间S1和色带壳体21内的第二空间S 2。
粘合带卷支撑孔66被卷绕有粘合带60的粘合带轴62的一端嵌入,以能够围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方式支撑粘合带卷64。第二旋转中心线C2不仅是粘合带卷64的旋转中心,也是粘合带轴62的旋转中心。如图15所示,粘合带60用于保护打印带22的打印面,由与打印面接触的表面涂布有粘合剂60b的透明膜60a制成。卷绕有墨带68的供给轴70的一端嵌入墨带支撑孔74,从而墨带支撑孔74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 1的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的方式支撑墨带卷72。第三旋转中心线C3不仅是墨带卷72的旋转中心,而且是供给轴70的旋转中心。卷取从墨带卷72拉出的墨带68的卷取轴76的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78,从而卷取轴支撑孔78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 4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76。第四旋转中心线C 4是卷取轴76的旋转中心。为了将打印带22的打印面和粘合带60的粘合面压在一起,辊80在其与打印设备102的辊之间对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施压,辊80的一端嵌入辊支撑孔82,从而辊支撑孔82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五旋转中心线C5旋转的方式支撑辊80。
如图11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形成有粘合带卷保持壁84、墨带卷保持壁86、圆筒状突起88和圆弧状壁92。粘合带卷保持壁84和圆弧状壁92用于确定粘合带卷64的配置位置,形成为以粘合带卷支撑孔66为中心围绕粘合带卷支撑孔66的圆弧状。墨带卷保持壁86用于确定卷取在卷取轴76上的墨带68的墨带卷配置位置,形成为以卷取轴支撑孔78为中心围绕卷取轴支撑孔78的圆弧状。圆筒状突起88形成为从墨带支撑孔74的周围向下突出并且头端面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凹凸。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突起93,支撑突起9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用于防止粘合带60粘附的防止粘附辊91的上端部。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突起95,支撑突起95以能够连结到防止粘附辊91的下端部的方式支撑防止粘附辊91的下端部。
如图3所示,容纳离合弹簧的离合弹簧保持部90嵌在卷绕墨带68的供给轴70的另一端,供给轴70通过位于离合弹簧保持部90内的离合弹簧对墨带卷72施加适当的旋转阻力。
图12和图13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四壳体构件18形成有贯穿的卷取轴支撑孔94,卷取轴76的另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94,卷取轴支撑孔9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76。第四壳体构件18形成有圆筒状的支撑突起97,供给轴70的另一端嵌入支撑突起97,支撑突起9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轴70。形成在卷取轴76另一端侧的端面上的连结孔96通过卷取轴支撑孔94暴露于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时,后述打印设备102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插入连结孔96内连结到卷取轴76,卷取轴76由上述驱动轴驱动旋转。
第四壳体构件18在与形成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辊支撑孔8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辊露出孔98,辊露出孔98使辊80的轴端露出。辊80的形成在第四壳体构件18侧的端部的连结部80a通过辊露出孔98露出在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时,后述打印设备102的辊驱动轴110连结到连结部80a,辊80由辊驱动轴110旋转驱动。
如图2和图11所示,在由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构成的色带壳体21形成有凹部99,凹部99用于当带盒10安装在图18所示的带盒安装部104时容纳打印头保持板114,打印头保持板114用于保持在带盒安装部104上立起设置的打印头106。如图11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外周壁16w的一部分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6a,前后方向是与对应于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从第一侧壁16a的前端部在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16b;以及围绕凹部99的U字形的凹部壁16c。凹部壁16c由与第二侧壁16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内壁16h、从内壁16h的右端向后延伸的内壁16i、从内壁16i的后端向左延伸的内壁16j以及从内壁16j的左端向前延伸的内壁16k构成。通过第二侧壁16b和凹部壁16c,凹部99被限定为从第二侧壁16b的左侧端部向后延伸,并且在第二侧壁16b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四壳体构件18,如图12和图13所示,形成有对应于凹壁部16c的U字形的切口18a。凹部99由凹部壁16c和切口18a形成。如图2所示,凹部99的上端的一部分由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下表面限定。即,凹部99与第二壳体构件14和第一壳体构件1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图14示出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如上所述,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拉出,通过通孔52和通孔58从打印带壳体20内的第一空间S1斜架在色带壳体21内的第二空间S2。因此,在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图14中,从第三壳体构件16的后方的通孔58示出打印带22。如图14所示,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被辊80和打印设备102的施压辊118有压力地夹持,通过辊80的驱动,分别从打印带卷26和粘合带卷64拉出。墨带68通过卷取轴76的驱动从墨带卷72拉出,卷取在卷取轴76。图14示出打印带22、墨带68和粘合带60的输送路径。打印带22用双点划线表示,粘合带60用虚线表示,墨带68用单点划线表示。
如图14所示,当卷取轴76和辊80旋转驱动时,打印带22和墨带68以重叠的状态从排出口130向着打印位置P排出。排出口130是由第二侧壁16b的左端部和侧壁16h的左端部限定的、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间隙。在打印头106和压纸辊116之间的打印位置P,打印带22隔着墨带68被压在打印头106。在这种状态下,配置在打印头106表面的多个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从而局部发热,由此,使设在墨带68一个表面上的墨68a中的一部分墨转印到打印带22,在打印带22上打印文字、符号等。通过了打印位置P的使用过的墨带68从输入口132输入到色带壳体21内,卷取在卷取轴76。输入口132位于排出口130左侧,设置在第三壳体构件16。辊80将透明的粘合带60压在并且附着在通过了打印位置P的打印带22的打印面上。由此,打印带22的打印面由粘合带60保护。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从带盒10送出的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的层叠体。由一面涂有粘合剂60b的透明膜60a构成的粘合带60粘附在打印带22的被打印带22a侧即打印面侧。由此,保护转印到打印带22的打印面的墨68a。图15中的层叠体的各组成部分22a至22c、60a、60b、68a的尺寸和尺寸比等仅是示意性的,而非准确的。
图16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的图。在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之间的第二空间S 2内,即在色带壳体21内,容纳有粘合带卷64、墨带卷72、卷取轴76和辊80。如上所述,色带壳体21配置为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0在下方重叠。当容纳在打印带壳体20中的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在第二空间S2内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到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投影面上时,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的投影位置由图16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由于隔片38具有与打印带卷26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图16中仅示出表示打印带卷26的单点划线。如图16所示,粘合带卷64、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6重叠的位置。粘合带卷64的至少一部分和粘合带轴62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6重叠。更具体地,粘合带卷64的一部分和粘合带轴62的一部分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轴24和卷绕在打印带轴24上的打印带22重叠。
在图16中,打印带卷26和具有大体相同直径的隔片38与具有粘合带轴62的粘合带卷64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二旋转中心线C2、墨带卷72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76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4、凹部99和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将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在上下方向上投影的情况下,粘合带卷64及其第二旋转中心线C2、墨带卷72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76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4、凹部99和凹部壁16c位于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的投影面内。此外,凹部99和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轴24重叠。此外,在左右方向上,打印带卷26的一部分和作为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99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即右侧端部99a与另一侧端部即左侧端部99b之间。此外,作为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右侧端部99a之间。此外,粘合带轴6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凹部99的右侧端部99a与左侧端部99b之间。特别是,作为粘合带卷62的旋转中心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凹部99的右侧端部99a与排出口130之间。而且,在图16中,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从作为带盒1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99的距离。
图17是图6的XVI I-XVI I剖视图。在上下方向上,打印带卷26在上下方向上的一侧(下侧)端部与粘合带卷64在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侧)端部之间的距离D小于粘合带60的宽度尺寸W1。由于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因而距离D小于打印带卷26的宽度尺寸。
图18示出设置在打印系统122所包括的打印设备102的一部分中的带盒安装部104。带盒安装部104设有用于定位所嵌入的带盒10的矩形的定位孔112,以及立起设置在定位孔112下表面的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定位孔112用作容纳部,容纳作为带盒10下壳体的色带壳体21的一部分。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由图未示的步进马达经由齿轮机构在相同方向上旋转驱动。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定位孔112的下表面,立起设置有固定有热式打印头(热敏打印头)106的打印头保持板114,并且以能够围绕基端部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压纸辊保持构件120,压纸辊116和施压辊11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压纸辊保持构件120的头端部。打印头保持板114例如是铝制的金属板,兼做打印头的散热器。
当将带盒10安装到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立起设置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连结到卷取轴76和辊80。接着,当在带盒1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04的状态下关闭打印设备102的图未示的盖时,压纸辊保持构件120围绕其基端部转动,压纸辊116和施压辊118被向着打印头106和带盒10的辊80施压。打印设备102和带盒10构成打印系统122。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能够旋转的、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22所卷绕的打印带卷26;以及外周壁16w,相对于打印带卷26位于打印带22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的一侧(下侧),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16b和用于限定从第二侧壁16b在第二方向一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凹部99的凹部壁16c。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打印带卷26与其下侧的凹部壁16c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24上,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6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16a与另一侧端部16b之间。由此,与并非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24上,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16a与另一侧端部16b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24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容纳打印带卷26的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20和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0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并且具有外周壁16w的色带壳体(第二壳体)21。色带壳体21包括排出口130,排出口130由第二侧壁16b限定,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16a与另一侧端部16b之间,用于将从打印带卷26供给的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排出到凹部99。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6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16a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凹部99与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99与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能够旋转的供给轴70,相对于打印带卷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绕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6供给的打印带22进行打印的墨带68;以及能够旋转的卷取轴76,相对于打印带卷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取从供给轴70供给的墨带68。供给轴70的至少一部分和卷取轴76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供给轴70的至少一部分和卷取轴76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能够旋转的粘合带卷64,粘合带卷64相对于打印带卷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绕用于粘合到打印带22的粘合带60。粘合带卷64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卷64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粘合带卷64通过将粘合带60卷绕在粘合带轴62上而构成。粘合带轴62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轴62与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在第三方向上,作为粘合带卷62的旋转中心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16b之间。由此,与并非粘合带卷62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位于凹部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16b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从作为带盒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第三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99的距离。由此,与从带盒10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大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99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卷绕打印带22的打印带卷26;在第一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6抵接的隔片38;第一侧壁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16b,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16c,形成为U字形,用于限定凹部99,凹部99从第二侧壁16b向第二方向一侧延伸,在第二侧壁16b的第二方向一侧(图16的左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一侧壁16a、第二侧壁16b和凹部壁16c是相对于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外周壁16w的一部分。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凹部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各实施方式中彼此共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19是从正面侧即上表面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不使用粘合带卷64的非层叠型的带盒210的立体图,图20是从背面侧即下表面侧示出带盒210的立体图。带盒210整体呈长方体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除了尺寸略微不同并且不包括辊驱动轴110以外与图18结构相同的打印机。以下,使用图18的打印设备102来说明该打印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是不包括粘合带卷64和辊80的非层叠型,因而比层叠型的带盒10小。带盒210与带盒10同样地包括由第一壳体构件212和第二壳体构件214构成的第一壳体即打印带壳体220,以及由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构成的第二壳体即色带壳体221。第一壳体构件212至第四壳体构件218在图18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层叠。第一壳体构件212、第二壳体构件214、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通过分别设在相互的外周壁间的多个配合爪227与固定爪228的配合以及定位突起229的定位来彼此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壳体构件212~218的上侧的表面称为上表面或正面,将下侧的表面称为下表面或背面。
色带壳体2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色带壳体2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即下侧。打印带壳体220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226,打印带卷226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222。打印带卷226被构成为将带状的打印带222卷绕在作为圆筒状轴芯构件的打印带轴224上。打印带222卷绕成打印带222的宽度方向是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打印带卷226的径向是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径向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可以是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平行的任意方向。打印带222、打印带轴224和打印带卷226对应于被打印介质、打印介质轴和打印介质卷。色带壳体221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二空间S 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墨带卷272和卷取轴276。墨带卷272被构成为带状的墨带268被卷取轴276卷绕,使得墨带268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墨带268用于向带状的打印带222进行打印。卷取轴276卷取从墨带卷272拉出的墨带268。
如图20所示,在带盒210的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下表面,设有卷取轴支撑孔294。通过卷取轴支撑孔294,后述卷取轴276的连结孔296露出。当带盒2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置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插入连结孔296。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侧表面,即,在色带壳体221的外周壁216w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构件214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299。当带盒2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在带盒安装部104的打印头106插入凹部299。如图20所示,凹部299的上端由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下侧的表面限定。
图21是用于说明带盒2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第一壳体构件212、第二壳体构件214、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图22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图23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图25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26是图24的XXVI-XXV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222从打印带壳体220内架在色带壳体221内的状态。图27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28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31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在第一壳体构件212和第二壳体构件214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围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226。第一壳体构件212和第二壳体构件214呈长方形,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第一壳体构件212和第二壳体构件214中在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上位于中央略偏右,并且在作为第三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附近。例如如图34所示,隔着粘合剂222b将剥离带222c层叠在被打印带222a的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上,来构成打印带222。
如图21和图23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下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一支撑突起230和第一圆周壁234。第一支撑突起230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2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226。第一圆周壁234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226的外径。第一支撑突起230和第一圆周壁234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下表面侧向下突出。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上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二支撑突起232和第二圆周壁236。第二支撑突起232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2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226。第二圆周壁236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226的外径。第二支撑突起232和第二圆周壁236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上表面侧向上突出。打印带卷226以具有与打印带卷22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圆形隔片238分别位于打印带卷226的上下的状态,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212和第二壳体构件214之间。
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下表面侧和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上表面侧,通过将第一圆周壁234和第二圆周壁236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打印带门240、242,用于从打印带卷226将打印带222从一定位置拉出。如图23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212的下表面侧,形成有从打印带门240向左侧延伸的引导壁248,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26拉出的打印带222在一定方向上引导。如图24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上表面侧,形成有从打印带门242的左端向左侧延伸的引导壁250,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26拉出的打印带222在一定方向上引导。
如图24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214的底板214a,形成有沿着第二圆周壁236与外周壁246的短边部246a和长边部246b之间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正面看时呈大致L字形的通孔252。在第二圆周壁236中的与短边部246a和长边部246b的角部相对的部分与通孔252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肋254。多个引导肋254将从打印带卷226拉出并且通过打印带门240、242送出的打印带222引导到通孔252内。图25示出第一壳体构件212被移除的带盒210。如图25所示,从打印带卷226拉出的打印带222通过通孔252被引导到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之间的第二空间S 2内。打印带222通过形成在底板214a的通孔252架在打印带壳体220和色带壳体221之间,底板214a用于分隔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 2。
如图26所示,打印带222通过通孔252,从打印带壳体220内斜架在色带壳体221内。更具体地,如后述图33所示,打印带222架在色带壳体221的凹部299。图27示出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下表面侧。如图27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214的底板214a的背面,通孔252开口,沿着通孔252在上下方向上立起设置有引导壁256。图28示出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上表面侧。在第三壳体构件216的顶板216e,形成有通孔258、墨带支撑孔274和卷取轴支撑孔278。通孔258形成在与第二壳体构件214的通孔252相对应的位置,用于使从打印带卷226拉出的打印带222通往第二空间S 2。即,通孔252的一部分和通孔258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复。
第二壳体构件214的底板214a和第三壳体构件216的顶板216e分隔打印带壳体220内的第一空间S1和色带壳体221内的第二空间S 2。
卷绕有墨带268的供给轴270的一端嵌入墨带支撑孔274,从而墨带支撑孔274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的方式支撑墨带卷272。卷取从墨带卷272拉出的墨带268的卷取轴276的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278,从而卷取轴支撑孔278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 4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276。
如图29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下表面,形成有墨带卷保持壁286和圆筒状突起288。墨带卷保持壁286用于确定卷取在卷取轴276上的墨带268的墨带卷配置位置,形成为以卷取轴支撑孔278为中心围绕卷取轴支撑孔278的圆弧状。圆筒状突起288形成为从墨带支撑孔274的周围向下突出并且头端面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凹凸。
如图21所示,容纳离合弹簧的离合弹簧保持部290嵌在卷绕墨带268的供给轴270的一端与圆筒状突起288的头端面之间,供给轴270通过位于离合弹簧保持部90内的离合弹簧对墨带卷272施加适当的旋转阻力。
图30和图31示出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四壳体构件218形成有贯穿第四壳体构件218的卷取轴支撑孔294,卷取轴276的另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294,卷取轴支撑孔29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276。第四壳体构件218形成有圆筒状的支撑突起297,供给轴270的另一端嵌入支撑突起297,支撑突起29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轴270。形成在卷取轴276另一端侧的端面上的连结孔296通过卷取轴支撑孔294暴露于第四壳体构件218的下表面,如图21所示。当带盒2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时,打印设备102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插入连结孔296内连结到卷取轴276,卷取轴276由卷取轴驱动轴108旋转驱动。
图32是图24的XXXI I-XXXI I剖视图。在打印带壳体220和色带壳体221之间,即,在第二壳体构件214的底板214a和第三壳体构件216的顶板216e之间,形成有预定容积的第三空间S 3。
如图20和图29所示,在由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构成的色带壳体221形成有凹部299,凹部299用于当带盒210安装在图18所示的带盒安装部104时容纳打印头保持板114,打印头保持板114用于保持在带盒安装部104上立起设置的打印头106。如图29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216的外周壁216w的一部分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6a,前后方向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在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16b;以及围绕凹部299的U字形的凹部壁216c。凹部壁216c由与第二侧壁216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内壁216h、从内壁216h的右端向后延伸的内壁216i、从内壁216i的后端向左延伸的内壁216j以及从内壁216j的左端向前延伸的内壁216k构成。通过第二侧壁216b和凹部壁216c,凹部299被限定为从第二侧壁216b的左侧端部向后延伸,并且在第二侧壁216b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四壳体构件218,如图30和图31所示,形成有对应于凹壁部216c的U字形的切口218a。凹部299由凹部壁216c和切口218a形成。如图21所示,凹部299的上端的一部分由第二壳体构件214的下表面限定。即,凹部299与第二壳体构件214和第一壳体构件21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图33示出当带盒2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下表面。如上所述,打印带222从打印带卷226拉出,通过通孔252和通孔258从打印带壳体220内的第一空间S1斜架在色带壳体221内的第二空间S 2。因此,在示出第三壳体构件216的图33中,从第三壳体构件216的后方的通孔258示出打印带222。当带盒210安装在立起设置有卷取轴驱动轴108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由卷取轴驱动轴108旋转驱动的卷取轴276卷取墨带268,从而与墨带268一起有压力地夹在打印头106和压纸辊116之间的打印带222被从打印带卷226拉出。在图33中,打印带222的路径和通过驱动卷取轴276从墨带卷272拉出的墨带268的路径分别由双点划线和虚线示出。
如图33所示,打印带222和墨带268从排出口300向着打印位置P排出。排出口300是由第二侧壁216b的左端部和侧壁216h的左端部限定的、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间隙。在打印头106和压纸辊116之间的打印位置P,打印带222隔着墨带268被压在打印头106。在这种状态下,配置在打印头106表面的多个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从而局部发热,由此,使设在墨带268一个表面上的墨268a中的一部分墨转印到打印带222,在打印带222上打印文字、符号等。通过了打印位置P的使用过的墨带268从输入口302输入到色带壳体221内,卷取在卷取轴276。输入口302位于排出口300左侧,设置在第三壳体构件216。
图34示意性地示出从带盒210送出的打印带222的层叠结构体。打印带222是被打印带222a和隔着粘合剂222b粘附在被打印带222a非打印面侧的剥离带222c的层叠体。被打印带222a的打印面被转印来自墨带268的墨268a。图34中的层叠体的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和尺寸比等仅是示意性的,而非准确的。
图35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216的下表面的图。在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之间的第二空间S 2内,即在色带壳体221内,容纳有墨带卷272和卷取轴276。如上所述,色带壳体221配置为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20在下方重叠。当容纳在打印带壳体220中的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在第二空间S 2内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到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投影面上时,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的投影位置由图35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由于隔片238具有与打印带卷226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图35中仅示出表示打印带卷226的单点划线。如图35所示,墨带卷272和卷取轴276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26重叠的位置。
供给轴270的至少一部分、墨带268或墨带卷27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通过了卷取轴276和打印位置P卷取在卷取轴276的墨带268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重叠。即,已经卷取在卷取轴276或者正在从输入口302卷取到卷取轴276的墨带268或墨带卷27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在上下方向上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的投影面中。
在图35中,打印带卷226和具有大体相同直径的隔片238与墨带卷272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276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4、凹部299和凹部壁2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将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在上下方向上投影的情况下,墨带卷272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276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 4、凹部299和凹部壁216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的投影面内。此外,凹部299和凹部壁2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轴224重叠。此外,在左右方向上,打印带卷226的一部分和作为打印带轴2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299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即右侧端部299a与另一侧端部即左侧端部299b之间。此外,作为打印带轴2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排出口300与凹部299的右侧端部299a之间。而且,在图35中,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从作为带盒21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299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包括:能够旋转的、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222所卷绕的打印带卷226;以及外周壁216w,相对于打印带卷226位于打印带222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16b和用于限定从第二侧壁216b在第二方向一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凹部299的U字形的凹部壁216c。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具有打印带卷226的打印带壳体220与具有凹部壁216c的色带壳体221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2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打印带卷226将打印带2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224上,凹部壁2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壁2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2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26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位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打印带卷226将打印带2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224上,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2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2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224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300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224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300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包括容纳打印带卷226的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220和相对于打印带壳体220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并且具有外周壁216w的色带壳体(第二壳体)221。色带壳体221包括排出口300,排出口300由第二侧壁216b限定,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216a与另一侧端部216b之间,用于将从打印带卷226供给的打印带222从打印带壳体220排出到凹部299。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26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300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2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300与凹部2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216a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凹部299与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2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299与第一壳体2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包括:能够旋转的供给轴270,相对于打印带卷2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绕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26供给的打印带222进行打印的墨带268;以及能够旋转的卷取轴276,相对于打印带卷2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取从供给轴270供给的墨带268。供给轴270的至少一部分和卷取轴276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供给轴270的至少一部分和卷取轴276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2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从作为带盒2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第三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299的距离。由此,与从带盒210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大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299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带盒2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210包括:卷绕打印带222的打印带卷226;在第一方向上与打印带卷226抵接的隔片238;第一侧壁2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216b,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216c,形成为U字形,用于限定凹部299,凹部299从第二侧壁216b向第二方向一侧延伸,在第二侧壁216b的第二方向一侧(图16的左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一侧壁216a、第二侧壁216b和凹部壁216c是相对于打印带卷226和隔片238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外周壁216w的一部分。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2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凹部2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2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2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实施方式三]
图36是从正面侧即上表面示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带盒410的立体图,带盒410是打印带422自身因为热而显色的热敏型的带盒。图37是从背面侧即下表面示出带盒410的立体图。带盒410整体呈长方体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除了尺寸略微不同并且不包括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以外与图18结构相同的带盒安装部104。此处的带盒安装部104不包括卷取轴驱动轴108,突出设置有辊驱动轴110。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包括粘合带卷464和辊480,但是不包括卷取轴和墨带卷。带盒410所具有的打印带422的被打印带422a由因为受热而自己显色的热敏纸构成。带盒410与带盒10、210同样地包括由第一壳体构件412和第二壳体构件414构成的第一壳体即打印带壳体420,以及由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构成的第二壳体即色带壳体421。打印带壳体420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空间S1中具有打印带卷426。色带壳体421位于打印带壳体420的下侧,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二空间S 2中具有粘合带卷464。第一壳体构件412、第二壳体构件414、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通过分别设在相互的外周壁间的多个配合爪427与固定爪428的配合以及定位突起429的定位来彼此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壳体构件412~418的上侧的表面称为上表面或正面,将下侧的表面称为下表面或背面。
色带壳体4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4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色带壳体421相对于打印带壳体420位于上下方向的一侧即下侧。打印带壳体420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426,打印带卷426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422。打印带卷426被构成为将带状的打印带422卷绕在作为圆筒状轴芯构件的打印带轴424上。打印带422卷绕成打印带422的宽度方向是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打印带卷426的径向是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径向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可以是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平行的任意方向。打印带422、打印带轴424和打印带卷426对应于被打印介质、打印介质轴和打印介质卷。
色带壳体421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二空间S 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粘合带卷464。粘合带卷464将用于粘合到打印后的打印带422的带状的粘合带460卷绕在粘合带轴462上,使得粘合带460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37所示,在带盒410的第四壳体构件418设置有辊露出孔498。辊露出孔498使后述辊480的轴端露出。辊480的轴端当带盒4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置在带盒安装部104的辊驱动轴110插入。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的侧表面,即,在色带壳体421的外周壁416w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构件414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499。当带盒41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04时,设在带盒安装部104的打印头106插入凹部499。如图37所示,凹部499的上端由第二壳体构件414的下侧的表面限定。
图38是用于说明带盒4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第一壳体构件412、第二壳体构件414、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图39和图40示出第一壳体构件412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与实施方式二的带盒210的第一壳体构件212结构相同。图41和图42示出第二壳体构件414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与实施方式二的带盒210的第二壳体构件214结构相同。第一壳体构件412的上表面侧如图22所示构成,第一壳体构件412的下表面侧如图23所示构成。图43和图44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416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的图。图45和图46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418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的图。
在第一壳体构件412和第二壳体构件414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中,以能够围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426。第一壳体构件412和第二壳体构件414呈长方形,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第一壳体构件412和第二壳体构件414中在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上位于中央略偏右,并且在作为第三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7所示,被打印带422a由通过加热而使自己显色为例如黑色的热敏材料构成,在被打印带422a的一部分示出有局部显色区域422d。
如图38和图40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412的下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一支撑突起430和第一圆周壁434。第一支撑突起430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4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426。第一圆周壁434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426的外径。第一支撑突起430和第一圆周壁434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一壳体构件412的下表面侧向下突出。如图41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414的上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第二支撑突起432和第二圆周壁436。第二支撑突起432插入圆筒状的打印带轴424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426。第二圆周壁436的内径大于打印带卷426的外径。第二支撑突起432和第二圆周壁436被设置为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从第二壳体构件414的上表面侧向上突出。打印带卷426以具有与打印带卷42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圆形隔片438分别位于打印带卷426的上下的状态,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412和第二壳体构件414之间。
如图41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414的底板414a,形成有沿着第二圆周壁436与外周壁446的短边部446a和长边部446b之间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正面看时呈大致L字形的通孔452。在第二圆周壁436中的与短边部446a和长边部446b的角部相对的部分与通孔452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肋454。多个引导肋454将从打印带卷426拉出的打印带422引导到通孔452内。由此,打印带422通过形成在底板414a的通孔452架在打印带壳体420和色带壳体421之间,底板414a用于分隔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 2的分隔壁。
如图42和图43所示,第二壳体构件414的底板414a和第三壳体构件416的顶板416e分隔打印带壳体420内的第一空间S1和色带壳体421内的第二空间S 2。
如图44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416的下表面,形成有粘合带卷保持壁486和圆筒状突起488。粘合带卷保持壁486用于确定粘合带卷464的配置位置。圆筒状突起488嵌入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粘合带卷464的粘合带轴462。粘合带卷保持壁486形成为与用于保持粘合带轴462的圆筒状突起488同心的圆弧状。
图45和图46示出第四壳体构件4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第四壳体构件418,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粘合带轴支撑孔494。粘合带轴支撑孔494嵌入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粘合带轴462的第四壳体构件418侧的端部。此外,在第四壳体构件418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辊露出孔498。辊露出孔498嵌入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辊480的第四壳体构件418侧的端部,并且使辊480的第四壳体构件418侧的轴端露出,从而能够使辊480和辊驱动轴110连结。
如图37所示,在由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构成的色带壳体421形成有凹部499,凹部499用于当带盒410安装在图18所示的带盒安装部104时容纳打印头保持板114,打印头保持板114用于保持在带盒安装部104上立起设置的打印头106。如图44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416的外周壁416w的一部分形成: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416a,;在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416b;以及围绕凹部499的U字形的凹部壁416c。凹部壁416c由与第二侧壁416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内壁416h、从内壁416h的右端向后延伸的内壁416i、从内壁416i的后端向左延伸的内壁416j以及从内壁416j的左端向前延伸的内壁416k构成。通过第二侧壁416b和凹部壁416c,凹部499被限定为从第二侧壁416b的左侧端部向后延伸,并且在第二侧壁416b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四壳体构件418,如图45和图46所示,形成有对应于凹壁部416c的U字形的切口418a。凹部499由凹部壁416c和切口418a形成。如图37所示,凹部499的上端的一部分由第二壳体构件414的下表面限定。即,凹部499与第二壳体构件414和第一壳体构件41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图47是示出当带盒4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第三壳体构件416的下表面的图。打印带422从打印带卷426拉出,通过通孔452和通孔458从打印带壳体420内的第一空间S1斜架在色带壳体421内的第二空间S 2。因此,在示出第三壳体构件416的图47中,从第三壳体构件416的后方的通孔458示出打印带422。当带盒410安装在立起设置有辊驱动轴110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由辊驱动轴110旋转驱动的辊480一边有压力地夹持打印带422和粘合带460一边进行输送。由此,在打印头106和压纸辊116之间,打印带422被从打印带卷426拉出,从排出口500排出。在图47中,打印带422的路径和粘合带460的路径分别由双点划线和虚线示出。在图47中,当图未示的辊480旋转驱动时,打印带422从排出口500向着打印位置P拉出,由辊480与粘合带460重叠。排出口500是由第二侧壁416b的左端部和侧壁416h的左端部限定的、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间隙。
在打印头106和压纸辊116之间的打印位置P,打印带422被压在打印头106。在这种状态下,配置在打印头106表面的多个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从而局部发热,由此,打印带422的被打印带422a自己显色,在打印带422上打印文字、符号等。
图48示意性地示出从带盒410送出的打印带422的层叠结构体。打印带422是被打印带422a和隔着粘合剂422b粘附在被打印带422a非打印面侧的剥离带422c的层叠体。被打印带422a形成有局部显色区域422d。在作为打印带422的基材的被打印带422a,隔着粘合剂460b层叠有粘合带460的透明膜460a。
图49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416的下表面的图。在第三壳体构件416和第四壳体构件418之间的第二空间S 2内,即在色带壳体421内,容纳有粘合带卷464。如上所述,色带壳体421配置为相对于打印带壳体420在下方重叠。当容纳在打印带壳体420中的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在第二空间S 2内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到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投影面上时,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的投影位置由图49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由于隔片438具有与打印带卷426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图49中仅示出表示打印带卷426的单点划线。如图49所示,粘合带卷464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卷426重叠的位置。
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旋转中心线C2与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即,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旋转中心线C2位于在上下方向上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的投影面中。
在图49中,打印带卷426和具有大体相同直径的隔片438与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旋转中心线C2、以及凹部499和凹部壁4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将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在上下方向上投影的情况下,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旋转中心线C2以及凹部499和凹部壁416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的投影面内。此外,凹部499和凹部壁4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打印带轴424重叠。此外,在左右方向上,打印带卷426和作为打印带轴4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 1位于凹部499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即右侧端部499a与另一侧端部即左侧端部499b之间。此外,作为打印带轴4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排出口500与凹部499的右侧端部499a之间。而且,在图49中,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从作为带盒41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4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499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与上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同样地包括:能够旋转的、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422所卷绕的打印带卷426;以及外周壁416w,相对于打印带卷426位于打印带422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4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416b和用于限定从第二侧壁416b在第二方向一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凹部499的U字形的凹部壁416c。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具有打印带卷426的打印带壳体420与具有凹部壁416c的色带壳体421在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4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打印带卷426将打印带4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424上,凹部壁4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4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壁416c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4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4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轴424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卷426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打印带卷426将打印带422卷绕在能够旋转的打印带轴424上,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4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4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在第三方向上,打印带轴424的旋转中心即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500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由此,与并非打印带轴424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排出口500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凹部499与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4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凹部499与第一壳体4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包括能够旋转的粘合带卷464,粘合带卷464相对于打印带卷426位于第一方向一侧,卷绕用于粘合到打印带422的粘合带460。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卷464的至少一部分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粘合带卷464通过将粘合带460卷绕在粘合带轴462上而构成。粘合带轴462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与并非粘合带轴462与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在第三方向上,作为粘合带卷462的旋转中心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416b之间。由此,与并非粘合带卷462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位于凹部499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416b之间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从作为带盒4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第三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4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499的距离。由此,与从带盒410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4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大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499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带盒410能够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410包括:卷绕打印带422的打印带卷426;在第一方向上与打印带卷426抵接的隔片438;第一侧壁416a,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壁416b,在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壁416c,形成为U字形,用于限定凹部499,凹部499从第二侧壁416b向第二方向一侧延伸,在第二侧壁416b的第二方向一侧(图49的左侧)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一侧壁416a、第二侧壁416b和凹部壁416c是相对于打印带卷426和隔片438位于第一方向一侧的外周壁416w的一部分。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4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由此,因为凹部499的至少一部分与隔片438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因而带盒410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小型化。
[实施方式四]
图50和图51是示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带盒510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和下表面侧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带盒510,如图52所示,仅具有打印带卷526。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带卷526的打印带522与实施方式三的打印带422同样,隔着粘合剂522b将剥离带522c层叠在作为基材的被打印带522a的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上来构成。图53示出从带盒510送出的打印后的打印带522。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带522与如图34所示的实施方式三的打印带422同样,由作为基材的被打印带522a和隔着粘合剂522b层叠到被打印带522a的剥离带522c构成,被打印带522a由通过加热而使自己显色为例如黑色的热敏材料构成。在被打印带522a的一部分示出有通过局部加热而形成的局部显色区域522d。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510,如图52所示,与实施方式二的如图21所示的带盒210的第一壳体构件212、第二壳体构件214、第三壳体构件216和第四壳体构件218同样地,由第一壳体构件512、第二壳体构件514、第三壳体构件516和第四壳体构件518构成,但是,带盒510不具有将墨带268卷绕在供给轴270上的墨带卷272和用于卷取墨带268的卷取轴276,这与带盒210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510,与带盒210的第三壳体构件216的第一侧壁216a、第二侧壁216b和用于形成凹部299的凹部壁216c同样地,带盒510的第三壳体构件516具有第一侧壁516a、第二侧壁516b和用于形成凹部599的凹部壁516c,因此,带盒510具有与带盒210同样的效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带盒10、210、410、510,第一壳体构件12、212、412、512、第二壳体构件14、214、414、514、第三壳体构件16、216、416、5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218、418、518这4个壳体构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但是,带盒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54所示,带盒10、210、410、510可以被构成为将第一壳体构件12、212、412、512、第五壳体构件501和第四壳体构件18、218、418、518这3个壳体构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第五壳体构件501具有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通孔52、58等的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通孔502,并且用于分隔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 2。第五壳体构件501也可以上表面侧的结构被构成为与第二壳体构件14、214、414、514的上表面侧形状相同,下表面侧的结构被构成为与第三壳体构件16、216、416、516的下表面侧形状相同。在这种变形例的情况下,由第一壳体构件12、212、412、512和第五壳体构件501构成内部具有第一空间S1的第一壳体,由第五壳体构件501和第四壳体构件18、218、418、518构成内部具有第二空间S 2的第二壳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99、299、499、599为由U字形的凹部壁16c、216c、416c、516c围成的形状,但是,不限于这种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的凹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打印带卷、粘合带卷、墨带卷和卷取轴的径向被设置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水平,但是,也可以不设置为水平。例如,在打印带卷不相对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水平的情况下,打印带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不同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与打印带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分别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不同的方向。
此外,打印带卷、粘合带卷、墨带卷和卷取轴的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位置。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带卷64可以配置在卷取轴76右侧,卷取轴76可以配置在墨带卷72前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一中,凹部99、粘合带卷64、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均配置在与打印带卷2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至少凹部99配置在与打印带卷2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同样地,实施方式二至四也可以至少凹部配置在与打印带卷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至四中,凹部或凹部壁与打印带轴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但是,也可以至少凹部或凹部壁与卷绕在打印带轴上的打印带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一至四的打印带卷被构成为将打印带卷绕在作为圆筒状轴芯构件的打印带轴上,但是,也可以不将打印带卷绕在打印带轴上,而是以第一支撑突起和第二支撑突起为进行卷绕,来构成打印带卷。同样地,粘合带60可以卷绕为不卷绕在粘合带轴62上,并且由粘合带卷保持壁84和圆弧状壁92来限定粘合带60的外周。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410、510:带盒
12、212、412、512:第一壳体构件
14、214、414、514:第二壳体构件
16、216、416、516:第三壳体构件
16a、216a、416a、516a:第一侧壁(外周壁)
16b、216b、416b、516b:第二侧壁(外周壁)
16c、216c、416c、516c:凹部壁
16h、216h、416h、516h:内壁
16i、216i、416i、516i:内壁
16j、216j、416j、516j:内壁
16k、216k、416k、516k:内壁
18、218、418、518:第四壳体构件
20、220、420、520:打印带壳体(第一壳体,上壳体)
21、221、421、521:色带壳体(第二壳体,下壳体)
22、222、422、522:打印带(被打印介质,第一介质)
22a、222a、422a、522a:被打印带
22b、222b、422b、522b:粘合剂
22c、222c、422c、522c:剥离带
24、224、424:打印带轴
26、226、426、526:打印带卷
27、227、427:配合爪
28、228、428:固定爪
29、229、429:定位突起
30、230、430:第一支撑突起
32、232、432:第二支撑突起
34、234、434:第一圆周壁
36、236、436:第二圆周壁
38、238、438:隔片
40、240:打印带门
42、242:打印带门
44、244、444:第一壳体构件的外周壁
44a、244a、444a:短边部
46、246、446:第二壳体构件的外周壁
46a、246a、446a:短边部
46b、246b:长边部
48、248、448:引导壁
50、250、450:引导壁
52、252、452:通孔
54、254、454:引导肋
56、256、456:引导壁
58、258、458:通孔
60、460:粘合带
60a、460a:透明膜
60b、460b:粘合剂
62、462:粘合带轴
64:464:粘合带卷
66、466:粘合带卷支撑孔
68、268:墨带
68a、268a:墨
70、270:供给轴
72、272:墨带卷
74、274:墨带支撑孔
76、276:卷取轴
78、278:卷取轴支撑孔
80、280、480:辊
80a、280a:连结部
82、482:辊支撑孔
84、484:粘合带卷保持壁
86、286:墨带卷保持壁
88、288:圆筒状突起
90、290:离合弹簧保持部
92、292:圆弧状壁
94、294:卷取轴支撑孔
96、296:连结孔
98、498:辊露出孔
99、299、499、599:凹部
102:打印设备
104:带盒安装部
106:打印头
108:卷取轴驱动轴
110:辊驱动轴
112:定位孔
114:打印头保持板
116:压纸辊
118:施压辊
120:压纸辊保持构件
122:打印系统
130、300、500:排出口
132、302:输入口
S 1:第一空间
S 2:第二空间
C 1:第一旋转中心线
C2:第二旋转中心线
C3:第三旋转中心线
C 4:第四旋转中心线
C5:第五旋转中心线。
Claims (1)
1.一种带盒,包括:
能够旋转的打印带卷,卷绕作为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带;以及
外周壁,相对于所述打印带卷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打印带的宽度方向,所述外周壁包括:
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
凹部壁,限定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打印带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9561 | 2019-03-31 | ||
JP2019069561A JP7259489B2 (ja) | 2019-03-31 | 2019-03-31 | カセット |
CN202080026096.2A CN113661069B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PCT/JP2020/011087 WO2020203172A1 (ja) | 2019-03-31 | 2020-03-13 | カセット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6096.2A Division CN113661069B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21793A true CN117021793A (zh) | 2023-11-10 |
Family
ID=7266858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6096.2A Active CN113661069B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N202310903311.8A Pending CN117021791A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N202310903324.5A Pending CN117021792A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N202310903332.XA Pending CN117021793A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6096.2A Active CN113661069B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N202310903311.8A Pending CN117021791A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N202310903324.5A Pending CN117021792A (zh) | 2019-03-31 | 2020-03-13 | 带盒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87064B2 (zh) |
EP (1) | EP3932681A4 (zh) |
JP (3) | JP7259489B2 (zh) |
KR (1) | KR20210146929A (zh) |
CN (4) | CN113661069B (zh) |
AU (1) | AU2020250328A1 (zh) |
BR (1) | BR112021019447A2 (zh) |
CA (1) | CA3135338A1 (zh) |
MX (1) | MX2021011978A (zh) |
SG (1) | SG11202110838RA (zh) |
WO (1) | WO202020317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36734B1 (zh) | 1970-04-13 | 1975-11-27 | ||
SE364584B (zh) | 1970-04-13 | 1974-02-25 | Canon Kk | |
US3672603A (en) | 1970-06-26 | 1972-06-27 |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 Tape cartridge |
US3804227A (en) | 1972-05-03 | 1974-04-16 | Scm Corp | Typewriter ribbon cartridge |
US4034935A (en) | 1975-11-19 | 1977-07-12 | Xerox Corporation | Dual level ribbon cartridge |
CA1119549A (en) | 1978-01-30 | 1982-03-09 | Collier M. Miller | Ribbon cartridge drive |
US4402619A (en) | 1981-03-30 | 1983-09-06 | Kroy, Inc.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artridge therefor |
JPS58175949U (ja) | 1982-05-20 | 1983-11-25 |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 ラベルプリンタ |
JPS5995180A (ja) * | 1982-11-22 | 1984-06-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ツト |
JPS6036255U (ja) * | 1983-08-22 | 1985-03-13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熱転写式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
JPS6048456U (ja) | 1983-09-12 | 1985-04-05 | 株式会社東芝 | 熱転写形プリンタ |
JPS60224571A (ja) | 1984-04-20 | 1985-11-08 | Canon Inc | 転写記録装置 |
US4668961A (en) | 1984-04-20 | 1987-05-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H064580B2 (ja) | 1986-12-19 | 1994-01-19 | 日東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2,6−ジクロルベンゾニトリルの製造法 |
JPS63156762U (zh) * | 1987-04-02 | 1988-10-14 | ||
JPH029562U (zh) | 1988-06-22 | 1990-01-22 | ||
JPH03284973A (ja) * | 1990-04-02 | 1991-12-16 | Canon Inc | リボンカセット及び前記リボンカセットを用いる記録装置 |
JPH04110172A (ja) | 1990-08-31 | 1992-04-10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消耗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熱転写式印刷機 |
JPH04152176A (ja) | 1990-10-16 | 1992-05-26 | Nec Corp |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
JP3441485B2 (ja) * | 1993-05-19 | 2003-09-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H0839908A (ja) | 1994-08-01 | 1996-02-13 | Brother Ind Ltd | 印字用カセット |
JP2976823B2 (ja) | 1994-09-28 | 1999-11-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字テープ作成用のカセットケース及びテープケース |
US6135657A (en) * | 1998-08-07 | 2000-10-24 | Axiohm Transaction Solutions, Inc. | Ribbon cassette with coaxial spools on common shaft with partition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
JPH11240232A (ja) * | 1998-12-25 | 1999-09-07 | Seiko Epson Corp | テ―プカ―トリッジ |
JP2001096875A (ja) * | 1999-09-30 | 2001-04-1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リボン走行方法および熱転写プリンタ |
JP2002308518A (ja) * | 2000-10-19 | 2002-10-23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ユニット |
JP2004255656A (ja) | 2003-02-25 | 2004-09-16 | Seiko Epson Corp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
GB2412351A (en) | 2004-03-24 | 2005-09-28 | Esselte | A tape printer having separate tape and ink ribbon cassettes |
EP1650035B1 (en) | 2004-10-22 | 2011-01-05 | Sanford, L.P. | Hybrid printer |
JP2008023823A (ja) * | 2006-07-20 | 2008-02-07 | Noritsu Koki Co Ltd | プリント装置 |
JP5082916B2 (ja) * | 2008-02-25 | 2012-11-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収容体及び記録装置 |
GB0814429D0 (en) | 2008-08-06 | 2008-09-10 | Dymo Nv | Tape |
GB0907280D0 (en) * | 2009-04-28 | 2009-06-10 | Dymo Nv | Cassette for use in a tape printer |
JP5440018B2 (ja) | 2009-08-18 | 2014-03-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5995180B2 (ja) * | 2011-12-13 | 2016-09-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N104417103A (zh) * | 2013-09-02 | 2015-03-18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
JP6232932B2 (ja) * | 2013-10-31 | 2017-11-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軸付きロール機構、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486599B2 (ja) * | 2014-03-24 | 2019-03-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6068407A (ja) * | 2014-09-30 | 2016-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CN105799335A (zh) * | 2016-05-13 | 2016-07-27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式打印装置 |
CN205970431U (zh) * | 2016-08-25 | 2017-02-22 | 珠海泽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识别片支撑件的标签色带盒 |
CN207224868U (zh) * | 2017-09-12 | 2018-04-13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 |
JP6460192B2 (ja) * | 2017-09-21 | 2019-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CN207630759U (zh) * | 2017-12-04 | 2018-07-20 |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简短走纸通道的便携打印机 |
-
2019
- 2019-03-31 JP JP2019069561A patent/JP725948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3 CN CN202080026096.2A patent/CN113661069B/zh active Active
- 2020-03-13 AU AU2020250328A patent/AU202025032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13 BR BR112021019447A patent/BR112021019447A2/pt unknown
- 2020-03-13 SG SG11202110838RA patent/SG11202110838RA/en unknown
- 2020-03-13 MX MX2021011978A patent/MX2021011978A/es unknown
- 2020-03-13 CN CN202310903311.8A patent/CN11702179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3-13 KR KR1020217031344A patent/KR20210146929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0-03-13 CN CN202310903324.5A patent/CN117021792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3-13 CA CA3135338A patent/CA313533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13 WO PCT/JP2020/011087 patent/WO2020203172A1/ja unknown
- 2020-03-13 EP EP20783843.4A patent/EP393268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13 CN CN202310903332.XA patent/CN11702179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29 US US17/489,713 patent/US11987064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04 JP JP2023060616A patent/JP7452735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3-04 JP JP2024032546A patent/JP2024052961A/ja active Pending
- 2024-04-10 US US18/631,331 patent/US20240253378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32681A1 (en) | 2022-01-05 |
CN117021791A (zh) | 2023-11-10 |
EP3932681A4 (en) | 2022-11-16 |
JP2024052961A (ja) | 2024-04-12 |
US20220016918A1 (en) | 2022-01-20 |
US20240253378A1 (en) | 2024-08-01 |
US11987064B2 (en) | 2024-05-21 |
CA3135338A1 (en) | 2020-10-08 |
BR112021019447A2 (pt) | 2021-11-30 |
JP2023076582A (ja) | 2023-06-01 |
CN113661069A (zh) | 2021-11-16 |
CN113661069B (zh) | 2023-08-08 |
JP7452735B2 (ja) | 2024-03-19 |
JP2020168725A (ja) | 2020-10-15 |
SG11202110838RA (en) | 2021-10-28 |
CN117021792A (zh) | 2023-11-10 |
JP7259489B2 (ja) | 2023-04-18 |
WO2020203172A1 (ja) | 2020-10-08 |
MX2021011978A (es) | 2021-12-15 |
AU2020250328A1 (en) | 2021-10-28 |
KR20210146929A (ko) | 2021-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61070B (zh) | 带盒 | |
JP7567995B2 (ja) | カセット | |
WO2020203176A1 (ja) | カセット | |
CN113661069B (zh) | 带盒 | |
JP7200805B2 (ja) | カセット | |
RU2807030C2 (ru) | Кассета | |
JP7188238B2 (ja) | カセット | |
JP7452613B2 (ja) | カセット | |
RU2808609C1 (ru) | Печатающая кассета и принте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