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3398A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83398A CN116983398A CN202310857430.4A CN202310857430A CN116983398A CN 116983398 A CN116983398 A CN 116983398A CN 202310857430 A CN202310857430 A CN 202310857430A CN 116983398 A CN116983398 A CN 1169833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ika virus
- vaccine
- human subjects
- immunogenic composition
- administ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7
- 230000002163 immunoge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4
- 229960005486 vaccine Drug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7
- 208000020329 Zika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41000907316 Zika viru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1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Form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O=C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1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41000710831 Flavivir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08000001455 Zika Virus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08000035332 Zika vir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3472 neutra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10000002966 ser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1534 incub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885 syst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08000006820 Arthralg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08000000112 Myalg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06010019233 Headache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1100000869 headache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415 in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18 depth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55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710781 Flavivir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8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6
- 239000002671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4
-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Phosph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P(O)(O)=O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3612 vir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108090000765 processed proteins & peptid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2
- 102000004196 processed proteins & peptid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28993 immune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29940035032 monophosphoryl lipid a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4962 mammalian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4
- 229920001184 polypept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29910000147 alumin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10000003501 vero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1
- 210000005260 human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0
- 235000018102 protei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0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0
- 102220565986 Forkhead box protein L2_W98G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29940124743 Zika virus vacc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5000019198 oi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4
- 101710128560 Initiator protein NS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4
- 101710144127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4
- WNROFYMDJYEPJX-UHFFFAOYSA-K alumi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OH-].[OH-].[Al+3] WNROFYMDJYEPJX-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3
- 229940024545 aluminum hydrox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102100029241 Influenza virus NS1A-binding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40037003 alum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2
- 101710158312 DNA-binding protein HU-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1
- -1 NS2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06010016256 fatig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8091034117 Oligonucleotid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9
- 150000002632 lip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9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class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42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5000002639 sodium chlor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113 cell 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50000007523 nucleic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30182490 sapon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150000007949 saponi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5000017709 saponi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7
- 241000282693 Cercopithec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6
- JLCPHMBAVCMARE-UHFFFAOYSA-N [3-[[3-[[3-[[3-[[3-[[3-[[3-[[3-[[3-[[3-[[3-[[5-(2-amino-6-oxo-1H-purin-9-yl)-3-[[3-[[3-[[3-[[3-[[3-[[5-(2-amino-6-oxo-1H-purin-9-yl)-3-[[5-(2-amino-6-oxo-1H-purin-9-yl)-3-hydroxy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5-methyl-2,4-di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5-methyl-2,4-di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4-amino-2-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5-methyl-2,4-di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5-methyl-2,4-di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4-amino-2-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4-amino-2-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4-amino-2-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6-aminopurin-9-yl)oxolan-2-yl]methoxy-hydroxyphosphoryl]oxy-5-(4-amino-2-oxopyrimidin-1-yl)oxolan-2-yl]methyl [5-(6-aminopurin-9-yl)-2-(hydroxymethyl)oxolan-3-yl] hydrogen phosphate Polymers Cc1cn(C2CC(OP(O)(=O)OCC3OC(CC3OP(O)(=O)OCC3OC(CC3O)n3cnc4c3nc(N)[nH]c4=O)n3cnc4c3nc(N)[nH]c4=O)C(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P(O)(=O)OC3CC(OC3CO)n3cnc4c(N)ncnc34)n3ccc(N)nc3=O)n3cnc4c(N)ncnc34)n3ccc(N)nc3=O)n3ccc(N)nc3=O)n3ccc(N)nc3=O)n3cnc4c(N)ncnc34)n3cnc4c(N)ncnc34)n3cc(C)c(=O)[nH]c3=O)n3cc(C)c(=O)[nH]c3=O)n3ccc(N)nc3=O)n3cc(C)c(=O)[nH]c3=O)n3cnc4c3nc(N)[nH]c4=O)n3cnc4c(N)ncnc34)n3cnc4c(N)ncnc34)n3cnc4c(N)ncnc34)n3cnc4c(N)ncnc34)O2)c(=O)[nH]c1=O JLCPHMBAVCMAR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125000003275 alpha amino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58 endotox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8020004707 nucleic acid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2000039446 nucleic acid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4
-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Glycine Natural products NCC(O)=O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471 Glyc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QIVBCDIJIAJPQS-UHFFFAOYSA-N Tryptophan Natural products C1=CC=C2C(CC(N)C(O)=O)=CNC2=C1 QIVBCDIJIAJP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3630 glyc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N([H])C([H])([H])C(*)=O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2010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18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BSOQXXWZTUDTEL-ZUYCGGNHSA-N muramyl dipept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H](C(N)=O)NC(=O)[C@H](C)NC(=O)[C@@H](C)O[C@H]1[C@H](O)[C@@H](CO)O[C@@H](O)[C@@H]1NC(C)=O BSOQXXWZTUDTEL-ZUYCGGNH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295 crossflow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79 in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6008 lipopolysaccha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859 micr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2000002689 Toll-like recep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8020000411 Toll-like recep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1661 Chitos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800001632 Envelope protein 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120 cytopat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60000380 propiolacto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125000000430 tryptophan group Chemical group [H]N([H])C(C(=O)O*)C([H])([H])C1=C([H])N([H])C2=C([H])C([H])=C([H])C([H])=C12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000004127 Cytoki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8090000695 Cytok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90 anti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VEZXCJBBBCKRPI-UHFFFAOYSA-N beta-propiolact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O1 VEZXCJBBBCKRP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4978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cholesterol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H](O)CC[C@]2(C)[C@@H]2[C@@H]1[C@@H]1CC[C@H]([C@H](C)CCCC(C)C)[C@@]1(C)CC2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CTMZLDSMFCVUNX-VMIOUTBZSA-N cytidylyl-(3'->5')-guanosine Chemical group O=C1N=C(N)C=CN1[C@H]1[C@H](O)[C@H](OP(O)(=O)OC[C@@H]2[C@H]([C@@H](O)[C@@H](O2)N2C3=C(C(N=C(N)N3)=O)N=C2)O)[C@@H](CO)O1 CTMZLDSMFCVUNX-VMIOUTBZ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754 fet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546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606 poly(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HRZFUMHJMZEROT-UHFFFAOYSA-L sodium disulfi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S(=O)S([O-])(=O)=O HRZFUMHJMZEROT-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40001584 sodium metabisulfi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0262 sodium metabisulphi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255 vacc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WEVYAHXRMPXWCK-UHFFFAOYSA-N Acet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N WEVYAHXRMPXWC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10042708 Acetylmuramyl-Alanyl-Isoglutami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20004414 DN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10040721 Flagel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054 inocul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502 liposo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465 reten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38132 Endogenous retrovirus group K member 6 Pro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QUSNBJAOOMFDIB-UHFFFAOYSA-N Eth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N QUSNBJAOOMFDI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01000004296 Zika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4676 glyca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282 polysaccha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017 polysaccha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ZCCUUQDIBDJBTK-UHFFFAOYSA-N psoralen Chemical compound C1=C2OC(=O)C=CC2=CC2=C1OC=C2 ZCCUUQDIBDJB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40031626 subunit vacc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8
- GVJHHUAWPYXKBD-IEOSBIPESA-N α-tocopher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2O[C@@](CCC[C@H](C)CCC[C@H](C)CCCC(C)C)(C)CCC2=C1C GVJHHUAWPYXKBD-IEOSBIPESA-N 0.000 description 8
- 101900184078 Zika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556 agon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ILRRQNADMUWWFW-UHFFFAOYSA-K aluminium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O1[Al]2OP1(=O)O2 ILRRQNADMUWWFW-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7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828 e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446 lig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13465 muscle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773 nucleot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25000003729 nucleotide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29812 viral genome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YYGNTYWPHWGJRM-UHFFFAOYSA-N (6E,10E,14E,18E)-2,6,10,15,19,23-hexamethyltetracosa-2,6,10,14,18,22-hexa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YYGNTYWPHWGJR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BHEOSNUKNHRBNM-UHFFFAOYSA-N Tetramethyl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BHEOSNUKNHRB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40009859 aluminum phosph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71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11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77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PRAKJMSDJKAYCZ-UHFFFAOYSA-N dodecahydro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PRAKJMSDJKAY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981 epithe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558 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08 immunostim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612 plas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056 polyoxyethylene 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GRLPQNLYRHEGIJ-UHFFFAOYSA-J potassium alumin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Al+3].[K+].[O-]S([O-])(=O)=O.[O-]S([O-])(=O)=O GRLPQNLYRHEGIJ-UHFFFAOYSA-J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07 reversed phase HPL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40031439 squale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6
- TUHBEKDERLKLEC-UHFFFAOYSA-N 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TUHBEKDERLKLE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FWMNVWWHGCHHJJ-SKKKGAJSSA-N 4-amino-1-[(2r)-6-amino-2-[[(2r)-2-[[(2r)-2-[[(2r)-2-amino-3-phenylpropanoyl]amino]-3-phenylprop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hexanoyl]piperidine-4-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C(C)C)C(=O)N[C@H](CCCCN)C(=O)N1CCC(N)(CC1)C(O)=O)NC(=O)[C@H](N)CC=1C=CC=CC=1)C1=CC=CC=C1 FWMNVWWHGCHHJJ-SKKKGAJSSA-N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10091045 Envelope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101800001030 Non-structural protein 2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10144111 Non-structural protein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800001020 Non-structural protein 4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RVGRUAULSDPKGF-UHFFFAOYSA-N Poloxamer Chemical compound C1CO1.CC1CO1 RVGRUAULSDPKG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10188315 Protein X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589970 Spirochaetal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CZMRCDWAGMRECN-UGDNZRGBSA-N Sucrose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O)O[C@@]1(CO)O[C@@H]1[C@H](O)[C@@H](O)[C@H](O)[C@@H](CO)O1 CZMRCDWAGMRECN-UGDNZRGB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30006000 Sucros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744 T-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10067390 Viral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40103272 aluminum potassium sulf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2000 cholest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LOKCTEFSRHRXRJ-UHFFFAOYSA-I dipotassium tri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hydrogen phosphate d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P(=O)(O)(O)[O-].[K+].P(=O)(O)([O-])[O-].[Na+].[Na+].[Cl-].[K+].[Cl-].[Na+] LOKCTEFSRHRXRJ-UHFFFAOYSA-I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788 innate immune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53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60000502 poloxame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83 poloxa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627 poly(phosphazen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64 sequence align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720 sucr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81 veh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HDTRYLNUVZCQOY-UHFFFAOYSA-N α-D-glucopy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 Natural products OC1C(O)C(O)C(CO)OC1OC1C(O)C(O)C(O)C(CO)O1 HDTRYLNUVZCQ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32973 (ribonucleotides)n+m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VXGRJERITKFWPL-UHFFFAOYSA-N 4',5'-Dihydropsoralen Natural products C1=C2OC(=O)C=CC2=CC2=C1OCC2 VXGRJERITKFWP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6111 Aedes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AXNVHPCVMSNXNP-GKTCLTPXSA-N Aescin Natural products O=C(O[C@H]1[C@@H](OC(=O)C)[C@]2(CO)[C@@H](O)C[C@@]3(C)[C@@]4(C)[C@@H]([C@]5(C)[C@H]([C@](CO)(C)[C@@H](O[C@@H]6[C@@H](O[C@H]7[C@@H](O)[C@@H](O)[C@H](O)[C@@H](CO)O7)[C@@H](O)[C@H](O[C@H]7[C@H](O)[C@@H](O)[C@H](O)[C@H](CO)O7)[C@@H](C(=O)O)O6)CC5)CC4)CC=C3[C@@H]2CC1(C)C)/C(=C/C)/C AXNVHPCVMSNXNP-GKTCLTPX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82472 Canis lupus famili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6054 Culex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3082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669460 Homo sapiens Toll-like receptor 5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QIVBCDIJIAJPQS-VIFPVBQESA-N L-tryptopha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H](N)C(O)=O)=CNC2=C1 QIVBCDIJIAJPQS-VIFPVBQESA-N 0.000 description 4
- TWRXJAOTZQYOKJ-UHFFFAOYSA-L Magnes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Mg+2].[Cl-].[Cl-] TWRXJAOTZQYOKJ-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WCUXLLCKKVVCTQ-UHFFFAOYSA-M Potass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K+] WCUXLLCKKVVCTQ-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108700008625 Reporter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9357 Toll-like receptor 5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HDTRYLNUVZCQOY-WSWWMNSNSA-N Trehalose Natural products O[C@@H]1[C@@H](O)[C@@H](O)[C@@H](CO)O[C@@H]1O[C@@H]1[C@H](O)[C@@H](O)[C@@H](O)[C@@H](CO)O1 HDTRYLNUVZCQOY-WSWWMNSN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58874 Vira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710886 West Nile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1000010947 Zika virus congenital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80 active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40 adjuv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40087168 alpha tocophero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HDTRYLNUVZCQOY-LIZSDCNHSA-N alpha,alpha-trehalose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H]1[C@H](O)[C@@H](O)[C@H](O)[C@@H](CO)O1 HDTRYLNUVZCQOY-LIZSDCNH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102 anim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709 aort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719 b-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621 bronch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OXJUJQDEISSCTB-UHFFFAOYSA-N but-3-en-2-i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N)C=C OXJUJQDEISSCT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41 cation exchan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351 coronary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748 cultured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121 dextr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0181 horse chestnu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8 infecti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14 ion exchange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540 macrophag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CXKWCBBOMKCUKX-UHFFFAOYSA-M methylene blu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N(C)C)=CC2=[S+]C3=CC(N(C)C)=CC=C3N=C21 CXKWCBBOMKCUKX-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60000907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4 o/w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6 polysorb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512 proximal kidney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07 ret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79 serum free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0346 suga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29 supposito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60000984 tocofersola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46 vaccine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40124931 vaccine adjuva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77 viroso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76 α-tocopher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4835 α-tocoph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6173 Aedes albopic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57282 Aes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LZZYPRNAOMGNLH-UHFFFAOYSA-M Cetrimon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Br-].CCCCCCCCCCCCCCCC[N+](C)(C)C LZZYPRNAOMGNL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
- FBPFZTCFMRRESA-KVTDHHQDSA-N D-Mannitol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O)[C@H](O)[C@H](O)CO FBPFZTCFMRRESA-KVTDHHQDSA-N 0.000 description 3
- FBPFZTCFMRRESA-JGWLITMVSA-N D-glucitol Chemical class OC[C@H](O)[C@@H](O)[C@H](O)[C@H](O)CO FBPFZTCFMRRESA-JGWLITMVSA-N 0.000 description 3
- WQZGKKKJIJFFOK-QTVWNMPRSA-N D-mannopyran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QTVWNMPR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725619 Dengue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669402 Homo sapiens Toll-like receptor 7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30195725 Mannito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800001019 Non-structural protein 4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44121 Non-structural protein 5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5804 Peptid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65 Prot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068263 Replication competent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607142 Salmone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9390 Toll-like receptor 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710772 Yellow fever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900015219 Zika virus Envelope protein 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1014 amino aci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QZGKKKJIJFFOK-VFUOTHLCSA-N beta-D-gluc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1O[C@@H](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VFUOTHLC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60000074 biopharmaceutica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720 carbohydr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633 carbohydr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53 cell mono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443 dendritic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865 dilu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37 drug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05 fe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865 immune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47 immunogen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17 intracrani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12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90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94 mannit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0355 mannit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4141 microcephal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20 mucocili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63 phosphate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51841 polyoxyethylene ethe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97 quillaja saponaria molina ba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8163 suga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10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48 ti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385 viral inf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YFESOSRPNPYODN-RSMWSHJLSA-N (2s,3s,4s,5r,6r)-6-[[(4s,6ar,6bs,8r,8ar,9r,10r,14br)-9-acetyloxy-8-hydroxy-4,8a-bis(hydroxymethyl)-4,6a,6b,11,11,14b-hexamethyl-10-[(z)-2-methylbut-2-enoyl]oxy-1,2,3,4a,5,6,7,8,9,10,12,12a,14,14a-tetradecahydropicen-3-yl]oxy]-4-hydroxy-3,5-bis[[(2s,3r,4s,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H]([C@H]1O)O[C@H]1[C@@H]([C@@H](O)[C@H](O)[C@@H](CO)O1)O)OC1CC[C@]2(C)C3CC=C4[C@@]([C@@]3(CCC2[C@]1(CO)C)C)(C)C[C@@H](O)[C@@]1(CO)[C@@H](OC(C)=O)[C@@H](C(CC14)(C)C)OC(=O)C(\C)=C/C)C(O)=O)[C@@H]1O[C@H](CO)[C@@H](O)[C@H](O)[C@H]1O.O([C@@H]1[C@H](O[C@H]([C@@H]([C@H]1O)O[C@H]1[C@@H]([C@@H](O)[C@H](O)[C@@H](CO)O1)O)OC1CC[C@]2(C)C3CC=C4[C@@]([C@@]3(CCC2[C@]1(CO)C)C)(C)C[C@@H](O)[C@@]1(CO)[C@@H](OC(C)=O)[C@@H](C(CC14)(C)C)OC(=O)C(/C)=C/C)C(O)=O)[C@@H]1O[C@H](CO)[C@@H](O)[C@H](O)[C@H]1O YFESOSRPNPYODN-RSMWSHJL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VJHHUAWPYXKBD-UHFFFAOYSA-N (±)-α-Tocopher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2OC(CCCC(C)CCCC(C)CCCC(C)C)(C)CCC2=C1C GVJHHUAWPYXKB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DXYYSGDWQCSKKO-UHFFFAOYSA-N 2-methylbenzothiazol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SC(C)=NC2=C1 DXYYSGDWQCSKK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6118 Aedes aegypt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AXNVHPCVMSNXNP-OXPBSUTMSA-N Aes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H]([C@H]1O)O[C@H]1[C@@H]([C@@H](O)[C@H](O)[C@@H](CO)O1)O)O[C@H]1CC[C@]2(C)[C@H]3CC=C4[C@@]([C@@]3(CC[C@H]2[C@]1(CO)C)C)(C)C[C@@H](O)[C@@]1(CO)[C@@H](OC(C)=O)[C@@H](C(C[C@H]14)(C)C)OC(=O)C(\C)=C/C)C(O)=O)[C@@H]1O[C@H](CO)[C@@H](O)[C@H](O)[C@H]1O AXNVHPCVMSNXNP-OXPBSUTM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UBGYTABKSRVRQ-XLOQQCSPSA-N Alpha-Lactose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H]1[C@@H](CO)O[C@H](O)[C@H](O)[C@H]1O GUBGYTABKSRVRQ-XLOQQCSP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6186 Anopheles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690 Bos tau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3553 CD4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a+2]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27713 Chiro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356 Congenital anomal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741 Conjunctiv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9800 Cricetin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FBPFZTCFMRRESA-FSIIMWSLSA-N D-Glucitol Natural products OC[C@H](O)[C@H](O)[C@@H](O)[C@H](O)CO FBPFZTCFMRRESA-FSIIMWSL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41986 DNA Vacc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21995 DNA vacc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490 Deng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2310 Dengue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QRLVDLBMBULFAL-UHFFFAOYSA-N Digitonin Natural products CC1CCC2(OC1)OC3C(O)C4C5CCC6CC(OC7OC(CO)C(OC8OC(CO)C(O)C(OC9OCC(O)C(O)C9OC%10OC(CO)C(O)C(OC%11OC(CO)C(O)C(O)C%11O)C%10O)C8O)C(O)C7O)C(O)CC6(C)C5CCC4(C)C3C2C QRLVDLBMBULFA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46739 Enterotox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086 Equ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88724 Escherichia col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9426 Glutamate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9770 Glutamate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9425 Glutamate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9773 Glutamate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86217 Glycolip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15899 Glycopeptid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2068 Glycopeptid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288 Glyco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3886 Glyco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895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69447 Homo sapiens Toll-like receptor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1706 Immunoglobulin Fab Fragment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54477 Immunoglobulin Fab Fragmen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GUBGYTABKSRVRQ-QKKXKWKRSA-N Lact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H](O[C@H]2[C@H](O)[C@@H](O)C(O)O[C@@H]2CO)[C@H](O)[C@@H](O)[C@H]1O GUBGYTABKSRVRQ-QKKXKWKR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8921 Lipopeptid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9567 Miller Fisher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1016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77432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28043 Nucleic acid sequenc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9142 P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94479 Pec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09194 Rattus norvegicus Ppargc1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984 Roden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34546 Serratia marcescens nucl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07768 Shige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PRXRUNOAOLTIEF-ADSICKODSA-N Sorbitan triole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O)OC[C@@H](OC(=O)CCCCCCC\C=C/CCCCCCCC)[C@H]1OC[C@H](O)[C@H]1OC(=O)CCCCCCC\C=C/CCCCCCCC PRXRUNOAOLTIEF-ADSICKOD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4932 T cell mediated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9360 Toll-like receptor 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42 Tryps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631 Tryps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40245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5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03533 Viral Envelope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6142 Vir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870 Zir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217 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502 aluminium hydr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539 amino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30 astr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640 basal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08 calc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110 calc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628 calcium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48 calcium chlor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10 cerebral corte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679 cervix uter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612 chondr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79 citrate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8697 congenital cont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037 cross link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235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28 culture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729 dengu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07 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UVYVLBIGDKGWPX-KUAJCENISA-N digiton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C@]2(CC[C@@H]3[C@@]4(C)C[C@@H](O)[C@H](O[C@H]5[C@@H]([C@@H](O)[C@@H](O[C@H]6[C@@H]([C@@H](O[C@H]7[C@@H]([C@@H](O)[C@H](O)CO7)O)[C@H](O)[C@@H](CO)O6)O[C@H]6[C@@H]([C@@H](O[C@H]7[C@@H]([C@@H](O)[C@H](O)[C@@H](CO)O7)O)[C@@H](O)[C@@H](CO)O6)O)[C@@H](CO)O5)O)C[C@@H]4CC[C@H]3[C@@H]2[C@@H]1O)C)[C@@H]1C)[C@]11CC[C@@H](C)CO1 UVYVLBIGDKGWPX-KUAJCENI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VYVLBIGDKGWPX-UHFFFAOYSA-N digi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C1C(C2(CCC3C4(C)CC(O)C(OC5C(C(O)C(OC6C(C(OC7C(C(O)C(O)CO7)O)C(O)C(CO)O6)OC6C(C(OC7C(C(O)C(O)C(CO)O7)O)C(O)C(CO)O6)O)C(CO)O5)O)CC4CCC3C2C2O)C)C2OC11CCC(C)CO1 UVYVLBIGDKGWP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00 effect on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480 el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5 emulsify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889 endotheli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47 enterotox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655 enterotoxi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950 fibr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95 flagel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02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02 growth fa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UYTPUPDQBNUYGX-UHFFFAOYSA-N guanine Chemical class O=C1NC(N)=NC2=C1N=CN2 UYTPUPDQBNUY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94 hepat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28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304 histid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348 humoral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DOUYETYNHWVLEO-UHFFFAOYSA-N imiquimo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2=C3N(CC(C)C)C=NC3=C(N)N=C21 DOUYETYNHWVL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19 immonomod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49 immu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606 in vitro cell 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3971 influenza vacc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510 keratin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92 kidney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01 lact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17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11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69 liquid formul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29 live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629 magnesium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47 magnesium chlor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HQKMJHAJHXVSDF-UHFFFAOYSA-L magnesium stearate Chemical compound [Mg+2].CCCCCCCCCCCCCCCCCC([O-])=O.CCCCCCCCCCCCCCCCCC([O-])=O HQKMJHAJHXVSDF-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244 mal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52 melan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0247 mild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755 minera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480 minera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446 mineral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63 muscle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87 mu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098 my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76 neurotrop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63 oste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997 osteoc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52769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904 phospholip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68196 placebo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02 placeb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482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monoole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50008882 polysorb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53 polysorbate 8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641 positive contr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103 potass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64 potassium chlor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5 pregna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67 prostate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180 public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0 scar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8 secre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17 serum-free culture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027 skelet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384 small molecu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60 smooth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329 smooth muscle my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00 sorbit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536 strom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39 subcor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26 tab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YWUUFWQRZTIU-UHFFFAOYSA-K thio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O-]P([O-])([O-])=S RYYWUUFWQRZTIU-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9 top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626 triacylglycer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LWIHDJKSTIGBAC-UHFFFAOYSA-K tripotassium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K+].[K+].[K+].[O-]P([O-])([O-])=O LWIHDJKSTIGBAC-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88 tryp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374 tyros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954 umbilical cor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91 uter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05 viral struc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993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24 working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DUBNHZYBDBBJHD-UHFFFAOYSA-L ziram Chemical compound [Zn+2].CN(C)C([S-])=S.CN(C)C([S-])=S DUBNHZYBDBBJH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HBZBAMXERPYTFS-SECBINFHSA-N (4S)-2-(6,7-dihydro-5H-pyrrolo[3,2-f][1,3]benzothiazol-2-yl)-4,5-dihydro-1,3-thiazole-4-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H]1CSC(=N1)c1nc2cc3CCNc3cc2s1 HBZBAMXERPYTFS-SECBINFH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40650 (ribonucleotides)n+m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POILWHVDKZOXJZ-ARJAWSKDSA-M (z)-4-oxopent-2-en-2-o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C)=O POILWHVDKZOXJZ-ARJAWSKDSA-M 0.000 description 1
- QZCJOXAIQXPLNS-UHFFFAOYSA-N 1,1,2,2,3,3,4,4,4a,5,5,6,6,7,7,8,8,8a-octadecafluoronaphthalene 4-(2-aminoethyl)benzene-1,2-diol Chemical compound NCCc1ccc(O)c(O)c1.FC1(F)C(F)(F)C(F)(F)C2(F)C(F)(F)C(F)(F)C(F)(F)C(F)(F)C2(F)C1(F)F QZCJOXAIQXPL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ORQAOAYAYGIBM-UHFFFAOYSA-N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Chemical compound NNC1=CC=C([N+]([O-])=O)C=C1[N+]([O-])=O HORQAOAYAYGI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NLXNOZHXNSSPN-UHFFFAOYSA-N 2-[2-[2-[2-[2-[2-[2-[4-(2,4,4-trimethylpentan-2-yl)phenoxy]ethoxy]ethoxy]ethoxy]ethoxy]ethoxy]ethoxy]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1=CC=C(OCCOCCOCCOCCOCCOCCOCCO)C=C1 HNLXNOZHXNSSP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DCRFBBZFHHYGT-IOSLPCCCSA-N 2-amino-9-[(2r,3r,4s,5r)-3,4-dihydroxy-5-(hydroxymethyl)oxolan-2-yl]-7-prop-2-enyl-3h-purine-6,8-di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N(CC=C)C=2C(=O)NC(N)=NC=2N1[C@@H]1O[C@H](CO)[C@@H](O)[C@H]1O VDCRFBBZFHHYGT-IOSLPCC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WVRTSZDKPRPDF-UHFFFAOYSA-N 5-(piperidin-1-ylmethyl)-3-pyridin-3-yl-5,6-dihydro-2h-1,2,4-oxadiaz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N1CC(N=1)CONC=1C1=CC=CN=C1 QWVRTSZDKPRPD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57280 Aesculus hippocastan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88751 Album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027 Album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2085 Anguilla rostr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53178 Arachis glabr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3738 Bacillus anthra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LSNNMFCWUKXFEE-UHFFFAOYSA-M Bisulfite Chemical compound OS([O-])=O LSNNMFCWUKXFEE-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7384 Blood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506 Blood 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BTBUEUYNUDRHOZ-UHFFFAOYSA-N Borate Chemical compound [O-]B([O-])[O-] BTBUEUYNUDRHO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3079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010 Bradford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539 C12 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JUQPZRLQQYSMEQ-UHFFFAOYSA-N CI Basic red 9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N)=CC=C1C(C=1C=CC(N)=CC=1)=C1C=CC(=[NH2+])C=C1 JUQPZRLQQYSM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21064 CTLA-4 Antige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8203 CTLA-4 Antige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45513 CTLA4 antagonis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2236 Chemok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9034 Chemoki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01 Chit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016 Cholera Tox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49048 Cholera Tox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33384 Circo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K C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O)(CC([O-])=O)C([O-])=O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7644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1942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59 Cop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3936 Cryptosporidium parv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41257 Cucumis mel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510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36364 Cullin Ring E3 Lig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7045 Cullin Ring E3 Lig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501443 Cytosolic iron-sulfur assembly component 3_C27N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YVGGHNCTFXOJCH-UHFFFAOYSA-N DDT Chemical compound C1=CC(Cl)=CC=C1C(C(Cl)(Cl)Cl)C1=CC=C(Cl)C=C1 YVGGHNCTFXOJ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3770 Deoxyribonucle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6911 Deoxyribonucle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07 Dextr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879 Digitalis lut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9866 Drug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9661 Entero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21417 Envelope glyco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109 Fc recep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87819 Fc 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220 Febril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2125 Firmicu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457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7213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82205 Guibourtia conjug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3824 Gypsophila pan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33984 Homo sapiens Influenza virus NS1A-binding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73785 Homo sapiens mRNA-decapping enzyme 1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1806 Human papilloma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8394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21625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4150 Interfero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0904 Interfero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0588 Interleukin-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02350 Interleukin-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78 Iron(III)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998 Irritabil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10842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2120 Jeavons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02542 Ka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FFEARJCKVFRZRR-BYPYZUCNSA-N L-methionine Chemical class CSCC[C@H](N)C(O)=O FFEARJCKVFRZRR-BYPYZUC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407 Lactalbum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942 Lactalbum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2722 Leishmania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43131 MHC class II family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54438 MHC class II family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560 Macaca mulat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7 Mann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29936 Murin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4031 Mycoplasm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933 Myelin-associated neurite-outgrowth inhibi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OVRNDRQMDRJTHS-FMDGEEDCSA-N N-acetyl-beta-D-glucos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O)N[C@H]1[C@H](O)O[C@H](CO)[C@@H](O)[C@@H]1O OVRNDRQMDRJTHS-FMDGEED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3140 Neomyc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20 Nitro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63270 Nucl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45082 Panam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606 Paramyxoviridae Infec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483 Peanut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57297 Pepsin 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284 Pepsin 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35195 Peptid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2508 Peptide Elongation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8204 Peptide Elongation Fac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BELBBZDIHDAJOR-UHFFFAOYSA-N Phenolsulfonephthalein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C=C1C1(C=2C=CC(O)=CC=2)C2=CC=CC=C2S(=O)(=O)O1 BELBBZDIHDAJO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36414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93965 Polymyxin 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05332 Polyomavir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25945 Protoparvo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54523 Quillaja sapon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001 Quillaja saponar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20004511 Recombinant DN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2090 Renilla Lucifer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2263 Reovir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25643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74 Rice Bran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315672 SARS corona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WINXNKPZLFISPD-UHFFFAOYSA-M Saccharin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C1=CC=C2C(=O)[N-]S(=O)(=O)C2=C1 WINXNKPZLFISPD-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480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8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6008 Sam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584 Simplex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PMZURENOXWZQFD-UHFFFAOYSA-L Sod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S([O-])(=O)=O PMZURENOXWZQF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VMHLLURERBWHNL-UHFFFAOYSA-M Sodium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Na+].CC([O-])=O VMHLLURERBWHNL-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558 Stero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27479 Syntex adjuvant formul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0804 Toll-Like Receptor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8233 Toll-Like Receptor 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0818 Toll-Like Receptor 9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3117 Toll-like receptor 9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83 Tris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4890 Triton X-10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60008682 Tumor Necrosis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0852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81822 Uncaria gambi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20000999 Viral RN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03316 Vitamin 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YSXJUFSXHHAJI-XFEUOLMDSA-N Vitamin D3 Natural products C1(/[C@@H]2CC[C@@H]([C@]2(CCC1)C)[C@H](C)CCCC(C)C)=C/C=C1\C[C@@H](O)CCC1=C QYSXJUFSXHHAJI-XFEUOLMD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03427 Vitamin 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TVXBFESIOXBWNM-UHFFFAOYSA-N Xylitol Natural products OCCC(O)C(O)C(O)CCO TVXBFESIOXBW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152 Yellow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15400 Zaire ebola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500010375 Zika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UZQJVUCHXGYFLQ-AYDHOLPZSA-N [(2s,3r,4s,5r,6r)-4-[(2s,3r,4s,5r,6r)-4-[(2r,3r,4s,5r,6r)-4-[(2s,3r,4s,5r,6r)-3,5-dihydroxy-6-(hydroxymethyl)-4-[(2s,3r,4s,5s,6r)-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2-yl]oxyoxan-2-yl]oxy-3,5-d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2-yl]oxy-3,5-dihydroxy-6-(hy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O)O[C@H]([C@@H]1O)O[C@H]1[C@H](O)[C@@H](CO)O[C@H]([C@@H]1O)O[C@H]1CC[C@]2(C)[C@H]3CC=C4[C@@]([C@@]3(CC[C@H]2[C@@]1(C=O)C)C)(C)CC(O)[C@]1(CCC(CC14)(C)C)C(=O)O[C@H]1[C@@H]([C@@H](O[C@H]2[C@@H]([C@@H](O[C@H]3[C@@H]([C@@H](O[C@H]4[C@@H]([C@@H](O[C@H]5[C@@H]([C@@H](O)[C@H](O)[C@@H](CO)O5)O)[C@H](O)[C@@H](CO)O4)O)[C@H](O)[C@@H](CO)O3)O)[C@H](O)[C@@H](CO)O2)O)[C@H](O)[C@@H](CO)O1)O)[C@@H]1O[C@H](CO)[C@@H](O)[C@H](O)[C@H]1O UZQJVUCHXGYFLQ-AYDHOLPZ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4,6-bis(cyanoamino)-1,3,5-triazin-2-yl]cy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NC1=NC(NC#N)=NC(NC#N)=N1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721 adaptive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64 ad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42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66 aller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9000000013 aluminium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3 amino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277 amin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ammon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N.OS(O)(=O)=O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21 ammon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30 ammon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7 ango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2 anti bacteri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710 antibi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3 anti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708 antioxida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52223 basic fuchs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OGBUMNBNEWYMNJ-UHFFFAOYSA-N batilol Chemical class CCCCCCCCCCCCCCCCCCOCC(O)CO OGBUMNBNEWYMN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SWZFWKMSRAUBD-UHFFFAOYSA-N beta-D-galactosamine Natural products NC1C(O)OC(CO)C(O)C1O MSWZFWKMSRAUB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93314 beta-esc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AXNVHPCVMSNXNP-BEJCRFBNSA-N beta-esc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O)O[C@H]1[C@H](OC(=O)C)[C@]2(CO)[C@H](O)C[C@@]3(C)C(=CC[C@@H]4[C@@]5(C)CC[C@H](O[C@H]6O[C@@H]([C@H](O[C@H]7O[C@H](CO)[C@@H](O)[C@H](O)[C@H]7O)[C@H](O)[C@@H]6O[C@@H]8O[C@H](CO)[C@@H](O)[C@H](O)[C@H]8O)C(=O)O)[C@](C)(CO)[C@@H]5CC[C@@]34C)[C@@H]2CC1(C)C AXNVHPCVMSNXNP-BEJCRFB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38 bio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1 b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400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9 bone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39 bright-field mic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3 buffer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75 buffered sa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72 buffe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06 calcium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89 calc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010 calcium phosph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BPKIGYQJPYCAOW-FFJTTWKXSA-I calcium;potassium;disodium;(2s)-2-hydroxypropanoate;dichloride;dihydrox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H-].[OH-].[Na+].[Na+].[Cl-].[Cl-].[K+].[Ca+2].C[C@H](O)C([O-])=O BPKIGYQJPYCAOW-FFJTTWKXSA-I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34 caps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091 catio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4303 cell bud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55 cellular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50 cellular struc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69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14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SQQXRXKYTKFFSM-UHFFFAOYSA-N chembl1992147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C(OC)=CC=C1C1=C(C)C(C(O)=O)=NC(C=2N=C3C4=NC(C)(C)N=C4C(OC)=C(O)C3=CC=2)=C1N SQQXRXKYTKFFS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67 cl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86 co-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0456 cocoa butte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68 cocoa but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47120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99 complementary DN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68 conju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60 cross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7 crude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58 cul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417 cyste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945 cyste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51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4447 delivery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3964 deoxycholic ac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690 di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113 dietary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70 diluted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118 di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NAGJZTKCGNOGPW-UHFFFAOYSA-K dioxido-sulfanylidene-sulfido-$l^{5}-phosphane Chemical compound [O-]P([O-])([S-])=S NAGJZTKCGNOGPW-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3983 diphtheria toxo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BNIILDVGGAEEIG-UHFFFAOYSA-L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P([O-])([O-])=O BNIILDVGGAEEI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97 disod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AGJZTKCGNOGPW-UHFFFAOYSA-N dithiophosphoric acid Chemical class OP(O)(S)=S NAGJZTKCGNOGP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96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45 emul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23 enhan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5 enzy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11399 esc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6222 esc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94 fatty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29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91 fetal bovine ser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IGCFUFOHFEKBI-UHFFFAOYSA-N gamma-tocopherol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1CCC2C(C)C(O)C(C)C(C)C2O1 WIGCFUFOHFEK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34 glomer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01 glomerular mesang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442 glucosam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06 glutamic aci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63 growth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3 helper t 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49 hemo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HNDVDQJCIGZPNO-UHFFFAOYSA-N histidine Natural products OC(=O)C(N)CC1=CN=CN1 HNDVDQJCIGZPN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11 histid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40 homogeneous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8996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7857 hydrazo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79 hydr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4669 imidazoquinol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751 imiquimo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0 immun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37 immun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53 immu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18 immuno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99472 immunoglobulin a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55 immunoglobulin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8 immunological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1438 immunostimulant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22 immunostim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00 inclusion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11 indu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78 infectious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07 innate immune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1 ino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322 interfero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90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7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5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56 ion exchang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303 ion-exchang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iron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Fe](Cl)Cl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0318 kanamyc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SBUJHOSQTJFQJX-NOAMYHISSA-N kanamy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N)O[C@@H]1O[C@H]1[C@H](O)[C@@H](O[C@@H]2[C@@H]([C@@H](N)[C@H](O)[C@@H](CO)O2)O)[C@H](N)C[C@@H]1N SBUJHOSQTJFQJX-NOAMYHIS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27917 kanamyc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823 kanamycin A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7 ki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ZQKNULLWNGMCW-PWQABINMSA-N lipid A (E. coli) Chemical class O1[C@H](CO)[C@@H](OP(O)(O)=O)[C@H](OC(=O)C[C@@H](CCCCCCCCCCC)OC(=O)CCCCCCCCCCCCC)[C@@H](NC(=O)C[C@@H](CCCCCCCCCCC)OC(=O)CCCCCCCCCCC)[C@@H]1OC[C@@H]1[C@@H](O)[C@H](OC(=O)C[C@H](O)CCCCCCCCCCC)[C@@H](NC(=O)C[C@H](O)CCCCCCCCCCC)[C@@H](OP(O)(O)=O)O1 GZQKNULLWNGMCW-PWQABINM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93 liqui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94 liquid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77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50005634 loxorib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37 lozen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65 lymph nod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563 lymphoid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977 lys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669 lys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5856 mRNA-decapping enzyme 1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ZLNQQNXFFQJAID-UHFFFAOYSA-L magnes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Mg+2].[O-]C([O-])=O ZLNQQNXFFQJAI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95 magnesium 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21 magnesium 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359 magnesium stear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LUEWUZLMQUOBSB-GFVSVBBRSA-N mannan Chemical class O[C@H]1[C@@H](O)[C@H](O)[C@@H](CO)O[C@H]1O[C@@H]1[C@@H](CO)O[C@@H](O[C@@H]2[C@H](O[C@@H](O[C@H]3[C@H](O[C@@H](O)[C@@H](O)[C@H]3O)CO)[C@@H](O)[C@H]2O)CO)[C@H](O)[C@H]1O LUEWUZLMQUOBSB-GFVSVBBR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HEBKCHPVOIAQTA-UHFFFAOYSA-N meso ribitol Natural products OCC(O)C(O)C(O)CO HEBKCHPVOIAQT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817 methionin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109 methion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09 meth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23 methyl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3 micel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00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78 mi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4 mit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69 molecular cl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16 mon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02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96 monopotass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09532 mosquito-borne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2 muco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KTNLYAAZKKMTQ-UHFFFAOYSA-N n-[bis(dimethylamino)phosphinimyl]-n-methylm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N(C)P(=N)(N(C)C)N(C)C GKTNLYAAZKKMT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50006780 n-acetylglucosam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08 n-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H])C([H])([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3 nasal dro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00662 nasal drop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89 nasoph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42 negative contr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4927 neomyc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40 neutroph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0 nitrocellulo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6 nonvolati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17 nutraceutic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436 nutraceutical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571 nu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13 octoxyn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66429 octoxyno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14 octoxynol-9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98514 octoxynol-9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15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06 oliv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390 olive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46 onc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79 pH buffe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5947 parasit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11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2 p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06 pathogene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17 path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2 peanut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1202 peps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47 peptide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94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25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7557 pharmaceutical produc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3531 phenolsulfonphthale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1997 ph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1=C([H])C([H])=C(*)C([H])=C1[H]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2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17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13 phosphodiester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13 phosphoric aci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PJNZPQUBCPKICU-UHFFFAOYSA-N phosphoric acid;potassium Chemical compound [K].OP(O)(O)=O PJNZPQUBCPKIC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7 pi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26 placent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05 plaque 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7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15 polyalk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51 polycatio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3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2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24 polymyxin B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5266 polymyxin b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862 poly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77 poly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59 polyoxyethylene lauryl 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4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monool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160 potass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009 potassium phosph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OTYBMLCTZGSZBG-UHFFFAOYSA-L potass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K+].[K+].[O-]S([O-])(=O)=O OTYBMLCTZGSZB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39 potass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51 potassium sulph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89 potent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70 pro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36 prokaryotic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321 prophylax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4252 protein compon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2 protein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5 pulmo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0 r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5962 recep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20003175 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610 release of virus from hos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65 rice bran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3 screening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4400 ser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355 ser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05 ser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82 sexu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6 shark live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69764 shark liver oi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ZFMRLFXUPVQYAU-UHFFFAOYSA-N sodium 5-[[4-[4-[(7-amino-1-hydroxy-3-sulfonaphthalen-2-yl)diazenyl]phenyl]phenyl]diazenyl]-2-hydroxybenz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C2=CC=C(C=C2)N=NC3=C(C=C4C=CC(=CC4=C3O)N)S(=O)(=O)O)N=NC5=CC(=C(C=C5)O)C(=O)O.[Na+] ZFMRLFXUPVQY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632 sodium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281 sodium acet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FHHPUSMSKHSNKW-SMOYURAASA-M sodium deoxycholate Chemical compound [Na+].C([C@H]1CC2)[C@H](O)CC[C@]1(C)[C@@H]1[C@@H]2[C@@H]2CC[C@H]([C@@H](CCC([O-])=O)C)[C@@]2(C)[C@@H](O)C1 FHHPUSMSKHSNKW-SMOYURAA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488 sodium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9000000000 sodium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38 sod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52 sod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70 specific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079 stear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432 ster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702 stero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6 stim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62 succinate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68 sustained releas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30 sustained-release for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8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TXEYQDLBPFQVAA-UHFFFAOYSA-N tetraflu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FC(F)(F)F TXEYQDLBPFQV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521 threon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588 threon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78 tight junct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67 tired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6255 tire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54 titration curv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10 toxic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027 toxicolog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3 tox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65 toxi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12359 tox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889 transepithelial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ORWJWZARLRLPR-UHFFFAOYSA-H tricalcium bis(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Ca+2].[Ca+2].[O-]P([O-])([O-])=O.[O-]P([O-])([O-])=O QORWJWZARLRLPR-UHFFFAOYSA-H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648 triterp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39 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OUYCCCASQSFEME-UHFFFAOYSA-N tyrosine Natural products OC(=O)C(N)CC1=CC=C(O)C=C1 OUYCCCASQSFE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668 tyros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25 ultraviolet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1161 unidentified adeno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12461 unidentified influenza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2 vaginal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16 vaginal supposito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2 vegetable and seed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58 vegetab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8 virul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166 vitamin 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10 vitamin 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710 vitamin D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165 vitamin 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9 vitamin 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46009 vitamin 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46008 vitamin 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0 wet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97 wheat germ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11 xylit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EBKCHPVOIAQTA-SCDXWVJYSA-N xylitol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O)[C@H](O)CO HEBKCHPVOIAQTA-SCDXWVJ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47 xylit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675 xylito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3 yeast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51021 yellow-fever viru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7/00—Viruses; Bacteriophag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07K16/1081—Togaviridae, e.g. flavivirus, rubella virus, hog cholera viru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2—Testing for sterility condi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25—Virus
- A61K2039/5252—Virus inactivated (kill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24011—Flaviviridae
- C12N2770/24111—Flavivirus, e.g. yellow fever virus, dengue, JEV
- C12N2770/24121—Viruses as such, e.g. new isolates, mutants or their genomic seque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24011—Flaviviridae
- C12N2770/24111—Flavivirus, e.g. yellow fever virus, dengue, JEV
- C12N2770/24134—Use of virus or viral component as vaccine, e.g. live-attenuated or inactivated virus, VLP, viral protei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24011—Flaviviridae
- C12N2770/24111—Flavivirus, e.g. yellow fever virus, dengue, JEV
- C12N2770/24151—Methods of production or purification of viral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24011—Flaviviridae
- C12N2770/24111—Flavivirus, e.g. yellow fever virus, dengue, JEV
- C12N2770/24161—Methods of inactivation or attenuation
- C12N2770/24163—Methods of inactivation or attenuation by chemical treat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4—Optical detec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具有来自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等)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所述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治疗方法和用途。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76318.4,申请日为2018年11月30日,发明名称为“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关于联邦资助的研究的声明
本发明根据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助理防备和响应秘书办公室,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的合同号HHSO100201600015C在政府支持下进行。本发明根据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机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而产生。美国政府对本发明具有某些权利。
发明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来自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等)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所述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治疗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寨卡病毒自2013年引入巴西以来,所述病毒在半球流行病中迅速传播,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中的与其他蚊媒病毒(例如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一起分类的一种黄病毒。所述病毒已到达中美洲和北美洲(包括美国领土),因此现在威胁美国大陆。实际上,寨卡病毒株PRVABC59分离自2015年前往波多黎各旅行的人的血清。已对这种毒株的基因组进行了至少3次测序(参见Lanciotti等人Emerg.Infect.Dis.2016年5月;22(5):933-5和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GenBank登录号KX087101.3;以及Yun等人Genome Announc.2016年8月18日;4(4)和GenBank登录号ANK57897.1)。
最初于1947年在乌干达分离,所述病毒在1952年首次与人疾病相关,并且在非洲和东南亚被偶发地识别为轻度、自限性发热疾病的原因(Weaver等人(2016)AntiviralRes.130:69-80;Faria等人(2016)Science.352(6283):345-349)。然而,在2007年,在北太平洋的雅浦岛出现爆发,且然后在整个太平洋的岛屿之间播散开来,导致法属波利尼西亚在2013-2014年的广泛爆发,然后扩散至新喀里多尼亚、库克群岛且最终到达复活节岛。亚洲谱系病毒随后通过仍未确定的途径转移至西半球(Faria等人(2016)Science.352(6283):345-349)。所述病毒可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以及可能由赫斯里伊蚊和波利尼西亚伊蚊进行人畜共患传播(Weaver等人(2016)Antiviral Res.130:69-80)。另外,认为可存在用于传播病毒的其他载体,并且病毒可通过输血、胎盘和/或通过性传播来传播。
在2015年末,在广泛寨卡病毒感染地区的胎儿异常(例如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显著增加使人们警惕寨卡病毒可能比原先认为的毒性更强,从而促使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Heymann等人(2016)Lancet 387(10020):719-21)。尽管WHO此后宣布终止PHEIC,但寨卡继续对孕妇及其未出生婴儿构成特别严重的威胁。
尽管寨卡病毒构成重大公众健康威胁,但目前尚无FDA批准的疫苗或治疗,并且控制寨卡病毒的唯一预防措施涉及管理蚊子群体。
在表征重组寨卡病毒以开发潜在疫苗的最近努力中,鉴定了一种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所述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在病毒包膜蛋白中在位置330处具有突变(Weger-Lucarelli等人(2017)Journal of Virology 91(1):1-10)。这一研究的作者发现,寨卡病毒株PRVABC59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在克隆过程中扩增时在遗传上不稳定,并且选择分裂病毒基因组以解决所观察到的不稳定性,开发并应用了双质粒系统。然而,用于寨卡疫苗开发的双质粒系统是不太理想的。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开发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抗原是灭活全病毒。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寨卡病毒包含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具有突变。
为了满足上述和其他需求,本公开至少部分涉及遗传稳定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所述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在非结构蛋白1(具有野生型包膜蛋白)中具有适应性,从而允许使用单一病毒/病毒基因组系统用于疫苗生产。本公开还至少部分涉及遗传上同质的和/或已经从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中纯化出来的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因此,本公开提供了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人中)的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寨卡病毒抗原(例如,来自全灭活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所述寨卡病毒携带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例如,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中的突变);和/或一种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
本公开至少部分基于以下出人意料的发现:包含来自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单独来源的克隆病毒群体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高剂量和低剂量疫苗两者均能够诱导稳健免疫应答并提供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显著保护(参见下文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6)。寨卡病毒株的克隆分离还允许:1)从污染因子(例如可与亲本毒株共同纯化的外来因子)中成功纯化出所述病毒,以及2)产生遗传上同质的病毒群体。此外,本公开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发现:在蛋白NS1中具有适应突变的克隆分离的寨卡病毒在Vero细胞中生长良好并且可预测地生长至高滴度,并且出人意料地,是遗传上稳定的/遗传上同质的而在病毒包膜蛋白中没有任何可检测的突变(参见下文实施例1和2)。虽然在寨卡病毒株PRVABC59的3个公开序列中的1个的基因组测序分析中可能观察到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的类似突变(Yun等人GenomeAnnounc.2016Aug 18;4(4)),但这一参考文献未能教导或表明NS1中的突变可提高病毒的稳定性;未能教导或表明带有所述突变的病毒可用于开发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并且未能教导或表明这种疫苗在低剂量和高剂量下使用时均可有效诱导稳健免疫应答并提供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显著保护。因此,在不希望受理论束缚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确定,蛋白质NS1中的适应突变似乎增强寨卡病毒内的遗传稳定性,从而导致提高的/增强的复制效率。此外,在蛋白质NS1中具有适应突变的寨卡毒株能够传代多次而不发展进一步突变。这种稳定的寨卡病毒株作为主病毒种子(MVS)或源自MVS的后续种子,对于疫苗生产和制造而言是有利的,因为降低了主病毒种子发展不期望的突变的风险。此外,不希望受理论束缚,本公开的寨卡毒株的蛋白质NS1中的适应突变也可减少或以其他方式抑制不期望的突变如寨卡病毒株的包膜蛋白E(Env)内的突变的发生。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其中所述寨卡病毒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位于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发生在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是Trp98Gly突变。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寨卡病毒包含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具有突变。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增强遗传稳定性。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增强病毒复制。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在包膜蛋白E(Env)中不包含突变。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人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人细胞是是猴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猴细胞来自Vero细胞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ero细胞系是WHO Vero 10-87细胞系。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是非洲谱系病毒或亚洲谱系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是亚洲谱系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来自毒株PRVABC59。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纯化的抗原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亚单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或减毒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与毒株PRVABC59的区别在于SEQ IDNO:1的位置98处的Trp98Gly突变。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经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病毒用洗涤剂、福尔马林、β-丙内酯(BPL)、二元乙胺(BEI)、乙酰基乙烯亚胺、亚甲蓝和补骨脂素中的一者或多者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病毒用福尔马林化学灭活。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还包含佐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铝盐、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单磷酰基脂质A(MLA)、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MLA衍生物、细胞因子、皂苷、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CpG寡核苷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聚磷腈、乳剂、病毒体、螺旋体、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微颗粒、泊洛沙姆颗粒、微颗粒、脂质体、完全弗氏佐剂(CFA)和/或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是铝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铝胶8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75%、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吸附至佐剂。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低剂量或中等剂量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含有约1μg至约5μg抗原或2μg抗原或5μg抗原)。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高剂量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含有约10μg抗原)。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约1μg至约25μg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特别是2μg、5μg或10μg或者特别是10μg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抗原是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0.1μg至约100μg的寨卡病毒抗原或En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无佐剂的。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克隆分离株基本上不含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例如,不含可与亲本毒株共同纯化的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包含寨卡病毒的疫苗,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具有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包含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a)铝盐佐剂;和b)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其中所述寨卡病毒含有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并且其中所述非人细胞适应突变是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Trp98Gly突变。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任一种。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免疫原性量的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疾病涉及轻度发热、斑状丘疹、结膜炎和关节痛。此外,寨卡病毒是嗜神经性黄病毒,可潜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疾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预防有需要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寨卡病毒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怀孕的人受试者或打算怀孕的人受试者或有生育潜力的女性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这种情况下,寨卡疾病涉及胎儿和新生儿的严重后果。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一系列先天畸形(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CZS))包括重度小头畸形伴有颅骨部分塌陷、大脑皮层具有皮层下钙化、黄斑瘢痕和局灶性色素性视网膜斑点、先天性挛缩和明显早期肌张力过高伴有锥体束外受累的症状。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方法中以及用于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胎儿或新生儿的寨卡病毒疾病的方法中。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造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以及用于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胎儿或新生儿的寨卡病毒疾病的方法的药剂中的用途。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治疗包括单个人受试者的治疗和人受试者群体的治疗。人受试者群体被认为涵盖了多于一个个体例如2个或更多个个体的治疗。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加强施用后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比所述初免施用后28天诱导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高至少10倍、或至少15倍、或至少20倍、或至少25倍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因此,加强施用提供负责长期保护的极高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10、或大于50、或大于100、或大于200、或大于25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高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指示保护作用的早期开始,这在爆发情况下或旅行者在距离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短时间内访问流行地区时是有益的。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PRNT是指如先前所描述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人受试者中的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参见Sun,W.等人Protection of Rhesus monkeysagainst dengue virus challenge after tetravalent live attenuated dengue virusvaccination.J.Infect.Dis.193,1658–1665(2006)。Muthumani K,Griffin BD,AgarwalS,等人In vivo protection against ZIKV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throughpassive antibody transfer and active immunisation with a prMEnv DNAvaccine.NPJ Vaccines 2016;1:16021)。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尤其应认为人受试者中的GMT值如下进行测量。在Zika PRNT测定中,将人血清从1:5至1:10,240进行2倍连续稀释,并与等体积的经稀释的寨卡病毒(ZIKV)(PRVABC59)混合以获得1:10至1:20,480的最终稀释度。在2℃-8℃下进行中和20±2小时,然后使用血清/病毒混合物来接种Vero E6细胞。病毒吸附在37℃±2℃在湿度和CO2下进行60±10分钟,然后添加甲基纤维素覆盖层。将经感染的细胞在37℃±2℃在湿度和CO2下孵育72±2小时。通过使用结晶紫染色使噬斑可视化,并使用CTL(CellularTechnology Limited)阅读器进行计数。百分之五十的中和滴度(PRNT50)的确定是基于与没有血清的病毒对照的病毒噬斑相比,在血清存在下病毒噬斑的减少百分比,并通过线性回归进行计算。滴度表示使得噬斑数目减少50%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通过评价与临床样品并行测试的病毒对照(靶向约60pfu/孔)、细胞对照、阳性对照(PRNT50为173-658)和阴性对照(PRNT50<10)来评估接受度。如果通过线性回归生成的滴定曲线的相关系数≥0.85,则接受单独样品和阳性对照结果。另外的接受度标准是基于结晶紫染色的质量和针对板或运行产生的噬斑。报告PRNT50结果直至测定的起始稀释度(1:10)。高于ULOQ的PRNT50结果将在预稀释时重复,以产生在所述测定的可定量范围内的结果。来自预稀释样品的结果将乘以稀释因子以产生最终结果。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血清阳性率被定义为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滴度≥10;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是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滴度<10的受试者,血清转化被定义为: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滴度<10)在疫苗接种后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具有滴度≥10;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结果<10被分配5的滴度;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介于10(检测限)与26(定量下限)之间的滴度被分配13的值。
本公开的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被定义为如通过基于反应性抗体的测定法(Luminex)所测量,没有针对一组黄病毒的可检测血清抗体的人受试者。黄病毒筛选测定是基于luminex平台以同时检测同一样品中的多种靶抗原。这种基于珠粒的测定是灵敏的、特异性的且可重复的。对于本公开,所靶向的抗原是寨卡、登革热、黄热病、JEV、USUV、SLEV和WNV。由于黄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当前抗原组将有助于检测任何先前的黄病毒暴露。关于luminex概念的参考文献是:Dias D,Van Doren J,Schlottmann S,Kelly S,PuchalskiD,Ruiz W,Boerckel P,Kessler J,Antonello JM,Green T,Brown M,Smith J,ChirmuleN,Barr E,Jansen KU,Esser MT.2005.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multiplexedLuminex assay to quantify antibodies to neutralizing epitopes on humanpapillomaviruses 6,11,16,and 18.Clin.Diagn.Lab.Immunol.12:959–969[PMC freearticle][PubMed].Ayouba A等人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Serological Assay Based on Luminex Technology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Zaire Ebola Virus.J Clin Microbiol.2017年12月28日;55(1):165-176.doi:10.1128/JCM.01979-16。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地方病被定义为如由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定义的具有感染风险的地区,如例如截至2018年3月,即:亚洲:孟加拉国、缅甸(Burma)(缅甸(Myanmar))、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Timor-Leste)(东帝汶(East Timor))、越南。太平洋岛屿:斐济、马绍尔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加勒比地区:安圭拉岛;安提瓜岛和巴布达岛;阿鲁巴岛;巴巴多斯岛;博内尔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古巴;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岛;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海地;牙买加;蒙特塞拉特岛;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美国领土;萨巴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岛;法属圣马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尤斯特歇斯;荷属圣马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非洲: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布拉柴维尔)、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沙萨)、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这些地区可改变。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中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诱导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或大于5000、或大于10,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大于1000、或大于2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高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指示保护作用的早期开始,这在爆发情况下或旅行者在距离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短时间内访问流行地区时是有益的。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报告基因病毒颗粒(RVP)中和测定是指通过在96孔板中生长的Vero细胞中用恒定量的Zika RVP滴定血清样品来分析寨卡中和抗体滴度。RVP含有寨卡的prME蛋白(菌株SPH2012)和基于登革热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简言之,将血清在56℃热灭活30分钟,稀释,且然后在37℃与RVP一起孵育。然后将血清/RVP混合物与Vero细胞混合,并在37℃±2℃/5%CO2下孵育72小时,然后使用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检测。使用JMP11非线性4参数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述数据标准化至阳性追踪对照,并报告50%有效剂量(EC50)。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75%、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血清转化率。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25%、30%、40%、40%、50%、60%、70%、75%、80%、85%或90%的血清转化率。单剂或初免施用后高血清转化率指示保护作用的早期开始,这在爆发情况下或旅行者在距离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短时间内访问流行地区时是有益的。
因此,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和/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25%、30%、40%、40%、50%、60%、70%、75%、80%、85%或90%的血清阳性率。单剂或初免施用后高血清转化率指示保护作用的早期开始,这在爆发情况下或旅行者在距离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短时间内访问流行地区时是有益的。
本公开的某些其他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以多剂(例如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施用,并且其中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直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特别是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或特别是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应理解,上述方法还涉及如本文公开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制造用于治疗或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药剂的相应用途,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
在本公开的含义内,“全身性副作用”特别是发热、头痛、疲劳、关节痛、肌痛和不适。
应理解,上述方法还涉及如本文公开的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是肌内或皮下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包括施用间隔约1至约16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给予的两剂的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10μg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特别是如本文所述。
本公开的以上方面涉及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免疫应答以及用于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胎儿或新生儿的寨卡病毒疾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是肌内或皮下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包括施用间隔约1至约16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给予的两剂的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10μg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特别是如本文所述。
本公开的以上方面涉及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造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用于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免疫应答以及用于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胎儿或新生儿的寨卡病毒疾病中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是肌内或皮下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包括施用间隔约1至约16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给予的两剂的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10μg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特别是如本文所述。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受试者是怀孕的或打算怀孕的人受试者或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人受试者中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大于在施用含有来自缺乏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所述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产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人受试者中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浓度高于在施用包含来自缺乏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浓度。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选自皮下施用、经皮施用、真皮内施用、真皮下施用、肌内施用、经口施用、鼻内施用、经颊施用、腹膜内施用、阴道内施用、肛门施用和/或颅内施用的途径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一次或多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进行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初免)施用后至少28天施用第二(加强)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包括施用间隔约1至约16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给予的两剂的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10μg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病毒制剂与佐剂混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铝盐、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单磷酰基脂质A(MLA)、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MLA衍生物、细胞因子、皂苷、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CpG寡核苷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聚磷腈、乳剂、病毒体、螺旋体、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微颗粒、泊洛沙姆颗粒、微颗粒、脂质体、完全弗氏佐剂(CFA)和/或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是铝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或铝胶8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制剂中的至少75%、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吸附至佐剂。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位于寨卡病毒NS1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发生在SEQ ID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是Trp98Gly突变。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增强遗传稳定性。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增强病毒复制。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在包膜蛋白E(Env)中不包含突变。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是异质的。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包含寨卡病毒临床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临床分离株来自毒株PRVABC59。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包含先前已在细胞培养物中传代一次或多次的寨卡病毒。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种物包含人血清。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种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基本上不含所述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的一次或多次另外的噬斑纯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进一步噬斑纯化两次或更多次。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细胞培养物中传代一次或多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传代两次或更多次。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配制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纯化的抗原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亚单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或减毒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纯化的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经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用洗涤剂、福尔马林、β-丙内酯(BPL)、二元乙胺(BEI)、乙酰基乙烯亚胺、亚甲蓝和补骨脂素中的一者或多者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用福尔马林化学灭活。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与佐剂共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铝盐、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单磷酰基脂质A(MLA)、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MLA衍生物、细胞因子、皂苷、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CpG寡核苷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聚磷腈、乳剂、病毒体、螺旋体、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微颗粒、泊洛沙姆颗粒、微颗粒、脂质体、完全弗氏佐剂(CFA)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是铝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铝胶8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75%、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吸附至佐剂。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约4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或1μg至约3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或1μg至约2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特别是2μg、或5μg、或10μg、或15μg或20μg或特别是1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约3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特别是2μg、5μg或10μg、或特别是1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约3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特别是2μg、5μg或10μg、或特别是10μg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所述毒株PRVABC59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0.1μg Env至约100μg Env。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无佐剂的。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是同质遗传群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包膜蛋白E(Env)中不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包含至少一种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位于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发生在SEQ 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是Trp98Gly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不在包膜蛋白E(Env)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增强遗传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增强病毒复制。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来自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是从与包含寨卡病毒群体的接种物接触的细胞中噬斑纯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非人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昆虫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昆虫细胞是蚊子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猴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猴细胞来自Vero细胞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ero细胞系是WHO Vero 10-87细胞系。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是异质的。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包含寨卡病毒临床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临床分离株来自毒株PRVABC59。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群体包含先前已在细胞培养物中传代一次或多次的寨卡病毒。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种物包含人血清。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种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基本上不含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与野生型寨卡病毒相比,对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进行修饰。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是同质遗传群体。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在包膜蛋白E(Env)中不包含突变。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包含至少一种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位于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发生在SEQID NO:1的位置98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是Trp98Gly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不在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Env)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增强遗传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所述至少一种突变增强病毒复制。在可以与任何前述实施方案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是非洲谱系病毒或亚洲谱系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是亚洲谱系病毒。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纯化的抗原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亚单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或减毒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灭活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可与任何前述实施方案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噬斑纯化的寨卡病毒用洗涤剂、福尔马林、β-丙内酯(BPL)、二元乙胺(BEI)、乙酰基乙烯亚胺、亚甲蓝和补骨脂素中的一者或多者化学灭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用福尔马林化学灭活。
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还包含佐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铝盐、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单磷酰基脂质A(MLA)、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MLA衍生物、细胞因子、皂苷、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CpG寡核苷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聚磷腈、乳剂、病毒体、螺旋体、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微颗粒、泊洛沙姆颗粒、微颗粒、脂质体、完全弗氏佐剂(CFA)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是铝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选自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铝胶8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75%、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吸附至佐剂。在可与前述实施方案中的任一项组合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0.1μg至约25μg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特别是2μg、5μg或10μg、或者特别是10μg纯化的灭活全病毒或约0.1μg Env至100μg Env。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是噬斑纯化的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无佐剂的。
应了解,上文和本文所述的各个实施方案的一种、一些或所有特性可组合以形成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进一步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实施方案。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实施方案:
1.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10、或大于50、或大于100、或大于200、或大于25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2.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转化率。
3.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阳性率。
4.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以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5.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通过用于使寨卡病毒制剂灭活的方法可获得的寨卡病毒的抗原,所述方法包括:
(a)从一种或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所述细胞用于产生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包括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i)深度过滤,(ii)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iii)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
(b)用甲醛、任选地用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
6.如实施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7.如实施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转化率,
和/或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阳性率。
8.如实施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症状。
9.如实施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4%或更少中诱导发热,和/或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10.如实施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11.如实施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所述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疲劳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不再发热,和/或
-不再肌痛,或肌痛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不再不适,或不适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
12.如实施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0%中诱导发热。
13.如实施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9%中诱导疲劳。
14.如实施方案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8%中诱导肌痛。
15.如实施方案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16.如实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症状,并且8%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并且少于4%中诱导发热,并且少于19%中诱导疲劳,并且少于12%中诱导肌痛,并且少于13%中诱导不适。
17.如实施方案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所述抗原,其中所述抗原是灭活的全病毒。
18.如实施方案17所述的方法,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具有突变。
19.如实施方案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原是纯化的,并且其中所述纯化的抗原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的主峰超过所述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
20.如实施方案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来自任选地经历爆发的寨卡流行地区的人受试者。
21.如实施方案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从寨卡非流行地区前往流行地区的人受试者。
22.如实施方案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18至29岁的人受试者,特别是具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23.如实施方案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30至49岁的人受试者,特别是具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24.如实施方案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5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25.如实施方案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26.如实施方案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27.如实施方案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此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头痛。
28.如实施方案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中诱导疲劳。
29.如实施方案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或少于2%、或0%中诱导关节痛。
30.如实施方案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肌痛。
31.如实施方案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4%、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32.如实施方案24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所述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和/或
-发热不增加,和/或
-头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5%、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33.如实施方案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34.如实施方案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35.如实施方案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36.如实施方案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
37.如实施方案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中诱导疲劳。
38.如实施方案33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中诱导关节痛。
39.如实施方案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40.如实施方案33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41.如实施方案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所述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发热不增加,或发热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65%、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42.如实施方案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2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43.如实施方案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44.如实施方案42或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45.如实施方案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
46.如实施方案42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疲劳。
47.如实施方案42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8%中诱导关节痛。
48.如实施方案42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49.如实施方案42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50.如实施方案42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所述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发热不增加,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51.如实施方案5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胞是非人细胞。
52.如实施方案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胞是Vero细胞。
53.如实施方案5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浓度为0.005%(w/v)至0.02%(w/v)的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4.如实施方案5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
55.如实施方案54所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
56.如实施方案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7.如实施方案5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22℃的温度下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8.如实施方案5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灭活的完全性的步骤(c)。
59.如实施方案5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
(i)用根据步骤(b)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接种培养的昆虫细胞,并将所述昆虫细胞孵育第一时间段,从而产生昆虫细胞上清液;
(ii)用(i)中产生的所述昆虫细胞上清液接种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并将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孵育第二时间段;以及
(iii)确定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是否含有对所述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的残留复制病毒。
60.如实施方案5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昆虫细胞选自CCL-125细胞、Aag-2细胞、RML-12细胞、C6/36细胞、C7-10细胞、AP-61细胞、A.t.GRIP-1细胞、A.t.GRIP-2细胞、A.t.GRIP-3细胞、UM-AVE1细胞、Mos.55细胞、Sua1B细胞、4a-3B细胞、Mos.42细胞、MSQ43细胞、LSB-AA695BB细胞、NIID-CTR细胞和TRA-171细胞,如C6/36细胞。
61.如实施方案59或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3至7天。
62.如实施方案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哺乳动物细胞选自VERO细胞、LLC-MK2细胞、MDBK细胞、MDCK细胞、ATCC CCL34 MDCK(NBL2)细胞、MDCK 33016(如WO97/37001中所述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细胞、BHK21-F细胞、HKCC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如VERO细胞。
63.如实施方案59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是3至14天。
64.如实施方案5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用焦亚硫酸钠中和所述经甲醛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的步骤(d)。
65.如实施方案6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甲醛处理后至少五天、至少七天、至少九天、至少11天或至少14天中和所述经甲醛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
66.如实施方案1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具有小于50μg/ml的残留甲醛含量。
67.一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如实施方案1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
68.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造用于如实施方案1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药剂中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模拟感染(顶部)或用ZIKAV毒株PRVABC59感染(下部)的Vero细胞单层的亮场显微镜图像。
图2示出如通过TCID50所测定,ZIKAV PRVABC59 P1在Vero细胞单层上的生长动力学。
图3示出寨卡病毒PRVABC59 P5克隆a-f的效价测定试验(TCID50)。
图4示出亮场显微镜图像,其描绘寨卡病毒PRVABC59 P6克隆a-f在Vero细胞单层上的生长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图5示出寨卡病毒PRVABC59 P6克隆a-f的效价测定试验(TCID50)。
图6示出氨基酸序列比对,所述氨基酸序列比对将来自寨卡病毒株PRVABC59 P6e(SEQ ID NO:8)和PRVABC59(SEQ ID NO:9)的残基330附近的寨卡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序列与若干其他黄病毒(WNV(SEQ ID NO:10);JEV(SEQ ID NO:11);SLEV(SEQ ID NO:12);YFV(SEQID NO:13);DENV 1 16007(SEQ ID NO:14);DENV 2 16681(SEQ ID NO:15);DENV 3 16562(SEQ ID NO:16);以及DENV 4 1036(SEQ ID NO:17))进行比较。
图7示出氨基酸序列比对,所述氨基酸序列比对将来自寨卡病毒株PRVABC59 P6e(SEQ ID NO:18)和PRVABC59(SEQ ID NO:19)的残基98附近的寨卡病毒的NS1蛋白质序列与若干其他黄病毒(WNV(SEQ ID NO:20);JEV(SEQ ID NO:21);SLEV(SEQ ID NO:22);YFV(SEQID NO:23);DENV 1 16007(SEQ ID NO:24);DENV 2 16681(SEQ ID NO:25);DENV 3 16562(SEQ ID NO:26);以及DENV 4 1036(SEQ ID NO:27))进行比较。
图8示出与ZIKAV PRVABC59 P1病毒相比,ZIKAV PRVABC59P6病毒克隆a-f的噬斑表型。
图9示出与ZIKAV PRVABC59 P1病毒相比,ZIKAV PRVABC59P6病毒克隆的平均噬斑大小。
图10示出在无血清生长条件下,ZIKAV PRVABC59 P6克隆a-f在Vero细胞中的生长动力学。
图11示出制备用于免疫实验的PRVABC59 P6b和P6e配制的药物产品所采取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12A示出用源自ZIKAV PRVABC59 P6b和P6e克隆的疫苗制剂进行CD-1小鼠的给药的时间表。PBS用作安慰剂。
图12B示出使用源自ZIKAV PRVABC59 P6b和P6e克隆的疫苗制剂,如图12A中所述进行免疫的CD-1小鼠的血清ZIKAV中和抗体滴度。ZIKAV中和抗体滴度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RVP)中和测定来确定。实线代表一组的几何平均值。检测限1.93log10由虚线表示。
图13A示出用源自ZIKAV PRVABC59 P6b和P6e克隆的疫苗制剂进行AG129小鼠的给药的时间表。PBS用作安慰剂。
图13B示出使用源自ZIKAV PRVABC59 P6b和P6e克隆的疫苗制剂,如图13A中所述进行免疫的AG129小鼠的血清ZIKAV中和抗体滴度。实线代表一组的几何平均值。检测限1.30log10由虚线表示。没有可检测的滴度(<1.30)的动物被分配0.5的滴度。
图14示出攻击后AG129测试组的平均重量,以起始重量的百分比表示。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
图15示出攻击后两天个体AG129小鼠的血清病毒血症,报告为PFU/mL。实线表示一组的平均值。检测限2.0log10由虚线表示。
图16示出攻击后AG129测试组的存活分析。
图17示出从疫苗接种和攻击的AG129小鼠被动转移合并血清后的攻击前血清循环ZIKAV中和抗体(Nab)滴度。
图18示出用寨卡病毒攻击的被动转移和对照小鼠的平均体重。
图19示出攻击后三天个体AG129小鼠的血清病毒血症,报告为PFU/mL。
图20示出用寨卡病毒攻击的被动转移和对照小鼠的存活分析。
图21示出在被动转移小鼠中观察到的ZIKAV中和抗体滴度与病毒血症之间的相关性。
图22示出使用卡普兰迈耶存活曲线,用P6a和P6e的preMVS原液攻击后AG129小鼠的存活分析。
图23示出用P6a和P6e的preMVS原液攻击后在发明时的平均体重,以起始重量的百分比表示。虚线表示起始重量的100%以供参考。
图24示出用P6a和P6e的preMVS原液攻击后三天,个体AG129小鼠的血清病毒血症,报告为PFU/mL。虚线表示所述测定的检测限。
图25示出灭活数据的编译动力学。数据比较来自四个毒理学批次的样品针对RNA拷贝的感染效价(TCID50)与灭活的完全性(COI)。这些数据表明,COI测定的灵敏度大于TCID50。
图26示出在所述测定中C6/36和Vero敏感性的比较,如以0.31TCID50的输入病毒滴度所证明的。
图27示出使用C6/36细胞位点的CPE对log TCID50的逻辑回归分析,所述C6/36细胞位点包括在目标值0.01TCID50/孔(-2log TCID50/孔)附近的99%置信区间;所述模型预测0.85%的孔将为阳性。
图28示出PBS(a)和含有0.049μg/mL(b)、0.098μg/mL(c)、0.196μg/mL(d)、0.491μg/mL(e)、0.982μg/mL(f)和1.964μg/mL(g)甲醛的PBS溶液的色谱图。
图29示出实施例6的临床研究设计的总结。
图30示出在实施例6中使用人受试者的PRNT测定的几何平均滴度(GMT)。
图31示出在实施例6中描述的研究的第29天(初免剂量后28天)和第57天(加强剂量后28天),使用PRNT测定的达到血清转化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
图32示出在实施例6中描述的研究的第29天(初免剂量后28天)达到特定几何平均滴度(使用PRNT测定的)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的图。
图33示出在实施例6中描述的研究的第57天(初免剂量后56天)达到特定几何平均滴度(使用PRNT测定的)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技术
本文描述或引用的技术和程序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且通常使用常规方法学来采用,例如像描述于以下中的广泛使用的方法:Sambrook等人,Molecular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M.Ausubel,等人编辑,(2003));the series Methods in Enzymology(Academic Press,Inc.):PCR 2:APractical Approach(M.J.MacPherson,B.D.Hames and G.R.Taylor编辑(1995)),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Harlow和Lane,编辑(1988),and Animal CellCulture(R.I.Freshney,编辑(1987));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M.J.Gait,编辑,1984);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J.M.Walker,编辑Humana Press(1983));CellBiology:ALaboratory Notebook(J.E.Celis,编辑,Academic Press(1998))AcademicPress;Animal Cell Culture(R.I.Freshney),编辑,1987);Introduction to Cell andTissue Culture(J.P.Mather和P.E.Roberts,编辑Plenum Press(1998));Cell andTissue Culture:Laboratory Procedures(A.Doyle,J.B.Griffiths,和D.G.Newell,编辑,J.Wiley and Sons(1993-8));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D.M.Weir和C.C.Blackwell,编辑);Gene Transfer Vectors for Mammalian Cells(J.M.Miller和M.P.Calos,编辑,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7));PCR:Th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Mullis等人,编辑,Springer(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J.E.Coligan等人,编辑,Wiley(1991));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and Sons,1999);Immunobiology(C.A.Janeway和P.Travers,(1997));Antibodies(P.Finch,1997);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D.Catty.,编辑,IRL Press,(1988-1989));Monoclonal 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P.Shepherd和C.Dean,编辑,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Using 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E.Harlow和D.Lane(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9));以及The Antibodies(M.Zanetti和J.D.Capra,编辑,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5))。
寨卡病毒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可用于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纯化的寨卡病毒、包含一种或多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等),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纯化的病毒、灭活病毒、减毒病毒、重组病毒或纯化的和/或重组的病毒蛋白。
寨卡病毒(ZIKV)是最初于1947年从乌干达的寨卡森林的岗哨恒河猴中分离的蚊媒黄病毒。从那时起,在非洲和亚洲以及更近的美洲都从人取得了分离物。ZIKV存在于两种(可能三种)谱系中:非洲谱系(可能是东非和西非谱系分开)和亚洲谱系。因此,本公开的适合寨卡病毒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来自非洲和/或亚洲谱系的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是非洲谱系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是亚洲谱系病毒。另外,先前已经鉴定出非洲和亚洲寨卡病毒谱系内的许多毒株。本领域已知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合适的寨卡病毒株可用于本公开中,包括例如毒株Mr 766、ArD 41519、IbH 30656、P6-740、EC Yap、FSS13025、ArD 7117、ArD 9957、ArD 30101、ArD 30156、ArD 30332、HD 78788、ArD 127707、ArD 127710、ArD 127984、ArD127988、ArD 127994、ArD 128000、ArD 132912、132915、ArD141170、ArD 142623、ArD 149917、ArD 149810、ArD 149938、ArD 157995、ArD 158084、ArD165522、ArD 165531、ArA 1465、ArA 27101、ArA27290、ArA 27106、ArA 27096、ArA 27407、ArA 27433、ArA 506/96、ArA 975-99、Ara 982-99、ArA 986-99、ArA 2718、ArB 1362、Nigeria68、Malaysia66、Kedougou84、Suriname、MR1429、PRVABC59、ECMN2007、DakAr41524、H/PF/2013、R103451、103344、8375、JMB-185、ZIKV/H、sapiens/Brazil/Natal/2015、SPH2015、ZIKV/Hu/Chiba/S36/2016和/或Cuba2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本公开中使用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实例作为SEQ ID NO:2在下文列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可包含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的基因组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来自毒株PRVABC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的基因组序列包含SEQ ID NO:2的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可包含与SEQ ID NO:2的序列具有至少70%、至少71%、至少72%、至少73%、至少74%、至少75%、至少76%、至少77%、至少78%、至少79%、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序列同一性的基因组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可包含由SEQ ID NO:2的序列编码的至少一种多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可包含具有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种多肽,所述氨基酸序列与由SEQ ID NO:2的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序列同一性。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寨卡病毒可用于本文公开的任何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例如,本公开的寨卡病毒可用于提供一种或多种抗原,所述一种或多种抗原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
病毒抗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可用于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来自本文所述的任何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纯化的病毒、灭活病毒、减毒病毒、重组病毒或纯化的和/或重组的病毒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灭活的全病毒。
本公开的抗原可以是能够引发免疫应答的任何物质。适合抗原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病毒、减毒病毒、灭活病毒、蛋白质、多肽(包括活性蛋白质和蛋白质内的单独多肽表位)、糖多肽、脂多肽、肽、多糖、多糖缀合物,多糖和其他分子、小分子、脂质、糖脂和碳水化合物的肽和非肽模拟物。
本公开的抗原可来自由细胞培养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任何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用于产生寨卡病毒的任何适合的细胞,包括例如昆虫细胞(例如,蚊子细胞,如CCL-125细胞、Aag-2细胞、RML-12细胞、C6/36细胞、C7-10细胞、AP-61细胞、A.t.GRIP-1细胞、A.t.GRIP-2细胞、A.t.GRIP-3细胞、UM-AVE1细胞、Mos.55细胞、Sua1B细胞、4a-3B细胞、Mos.42细胞、MSQ43细胞、LSB-AA695BB细胞、NIID-CTR细胞、TRA-171细胞和另外的细胞或来自蚊子种类的细胞系,所述蚊子种类如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假鳞斑伊蚊、三列伊蚊、刺扰伊蚊、冈比亚按蚊、斯氏按蚊、白端按蚊、致倦库蚊、希氏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和/或安汶巨蚊),以及哺乳动物细胞(例如,VERO细胞(来自猴肾)、LLC-MK2细胞(来自猴肾)、MDBK细胞、MDCK细胞、ATCC CCL34MDCK(NBL2)细胞、MDCK 33016(如描述于WO97/37001中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细胞、BHK21-F细胞、HKCC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来自从非人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来自从昆虫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来自从蚊子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来自从哺乳动物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来自从VERO细胞(例如,经由噬斑纯化)产生的寨卡病毒(例如,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通过进行噬斑纯化来纯化病毒的方法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参见例如,下文的实施例1)。
本公开的抗原可包含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可通过使病毒适应特定细胞系中的生长来产生适应突变。例如,可用病毒、从病毒(例如,感染性病毒或感染性克隆)转录的RNA和/或从全病毒纯化的RNA对细胞进行转染或电穿孔并且传代,以使得所述病毒和/或病毒RNA复制并且其核酸发生突变。核酸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缺失突变。核酸突变可导致病毒蛋白内的氨基酸变化,所述氨基酸变化促进所述病毒在非人细胞中的生长。适应突变可促进病毒中的表型变化,包括改变的噬斑大小、生长动力学、温度敏感性、耐药性、毒力和在细胞培养中的病毒产量。这些适应性突变可通过提高细胞系中培养的病毒的速度、产量和一致性来用于疫苗制造。适应性突变可通过改变免疫原性表位的结构来改变(例如,增强或降低)病毒抗原的免疫原性。此外,适应性突变还可通过多次(例如,至少五次、至少六次、至少七次、至少八次、至少九次、至少10次、至少11次、至少12次、至少13次、至少14次、至少15次、至少16次、至少17次、至少18次、至少19次、至少20次或更多次)传代来提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和/或减少或以其他方式抑制病毒中的不良突变的发展。
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包含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适应突变是针对非人细胞的病毒抗原的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人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适合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但不限于VERO细胞(来自猴肾)、LLC-MK2细胞(来自猴肾)、MDBK细胞、MDCK细胞、ATCC CCL34 MDCK(NBL2)细胞、MDCK 33016(如WO97/37001中描述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细胞、BHK21-F细胞、HKCC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人细胞是猴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猴细胞来自Vero细胞系。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适合的Vero细胞系,包括但不限于WHO Vero10-87、ATCC CCL-81、Vero 76(ATCC登录号CRL-1587)或Vero C1008(ATCC登录号CRL-158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ero细胞系是WHO Vero 10-87。
寨卡病毒具有编码结构和非结构多肽的正义单链RNA基因组。所述基因组在5'-和3'-末端区域中还含有非编码序列,所述非编码序列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由这些病毒编码的结构多肽包括但不限于衣壳(C)、前体膜(prM)和包膜(E)。由这些病毒编码的非结构(NS)多肽包括但不限于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可在一种或多种(例如,一种或多种、两种或更多种、三种或更多种、四种或更多种、五种或更多种、六种或更多种、七种或更多种、八种或更多种、九种或更多种或全部十种)病毒抗原/多肽(包括但不限于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内含有至少一种(例如,至少一种、至少两种、至少三种、至少四种、至少五种、至少六种、至少七种、至少八种、至少九种、至少10种、至少11种、至少12种、至少13种、至少14种、至少15种、至少16种、至少17种、至少18种、至少19种、至少20种等)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在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包含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包括灭活的全病毒,所述灭活的全病毒可含有至少一种(例如,至少一种、至少两种、至少三种、至少四种、至少五种、至少六种、至少七种、至少八种、至少九种、至少10种等)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包括灭活的全病毒,所述灭活的全病毒可在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位于NS1多肽内。来自示例性寨卡病毒株的野生型、非细胞适应的NS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列出:
DVGCSVDFSKKETRCGTGVFVYNDVEAWRDRYKYHPDSPRRLAAAVKQAWEDGICGISSVSRMENIMWRSVEGELNAILEENGVQLTVVVGSVKNPMWRGPQRLPVPVNELPHGWKAWGKSYFVRAAKTNNSFVVDGDTLKECPLKHRAWNSFLVEDHGFGVFHTSVWLKVREDYSLECDPAVIGTAVKGKEAVHSDLGYWIESEKNDTWRLKRAHLIEMKTCEWPKSHTLWTDGIEESDLIIPKSLAGPLSHHNTREGYRTQMKGPWHSEELEIRFEECPGTKVHVEETCGTRGPSLRSTTASGRVIEEWCCRECTMPPLSFRAKDGCWYGMEIRPRKEPESNLVRSMVT(SEQ ID NO: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NS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NS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来自由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SEQ ID NO:2)的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NS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是由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的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位置795至114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NS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来自寨卡病毒株PRVABC59。
“序列同一性”、“序列同一性%”、“同一性%”、“相同%”或“序列比对”是指第一氨基酸序列与第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或第一核酸序列与第二核酸序列的比较,并且基于比较而被计算为百分比。这一计算的结果可被描述为“相同百分比”或“ID百分比”。
一般来说,序列比对可用于通过两种不同方法中的一种来计算序列同一性。在第一种方法中,将单一位置处的错配和单一位置处的空位两者计数为最终序列同一性计算中的不相同位置。在第二种方法中,将单一位置处的错配计数为最终序列同一性计算中的不相同位置;然而不将单一位置处的空位计数为最终序列同一性计算中的不相同位置(忽略)。换言之,在第二种方法中,在最终序列同一性计算中忽略空位。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即,将单一位置处的空位计数为不相同位置对比忽略空位)可导致两个序列之间的序列同一性值的变化性。
序列同一性由程序确定,所述程序产生比对,并将单一位置处的错配和单一位置处的空位两者计数为最终序列同一性计算中的不相同位置。例如程序Needle(EMBOS),所述程序已实现Needleman和Wunsch(Needleman和Wunsch,1970,J.Mol.Biol.48:443-453)的算法,并且通过以下方式根据默认设置计算序列同一性:首先产生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之间的比对,然后对在比对的长度内相同位置的数目进行计数,然后将相同残基的数目除以比对的长度,然后将此数字乘以100来生成序列同一性%[序列同一性%=(相同残基的#/比对的长度)x100)]。
可从显示全长上的两个序列的成对比对中计算序列同一性,因此显示它们的全长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全局序列同一性”)。例如,程序Needle(EMBOSS)产生此类比对;序列同一性%=(相同残基的#/比对的长度)x 100)]。
可从仅显示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局部区域的成对比对计算序列同一性(“局部同一性”)。例如,程序Blast(NCBI)产生此类比对;序列同一性%=(相同残基的#/比对的长度)x 100)]。
序列比对优选地通过使用Needleman和Wunsch(J.Mol.Biol.(1979)48,第443-453页)的算法来产生。优选地,程序“NEEDLE”(欧洲分子生物学开放软件套件(EMBOSS))与程序默认参数(空位开放=10.0,空位延伸=0.5和对于蛋白质矩阵=EBLOSUM62,和对于核苷酸矩阵=EDNAFULL)一起使用。然后,可从显示全长上的两个序列的比对中计算序列同一性,因此显示它们的全长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全局序列同一性”)。例如:序列同一性%=(相同残基的#/比对的长度)x 1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发生在NS1多肽内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使用成对比对算法与SEQ ID NO:1进行比对时,所述突变发生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位置98处的突变是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突变。可通过使用成对比对算法将N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进行比对来确定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在本申请的图7中示出除寨卡病毒以外的病毒中与SEQ ID NO:1的位置98处的色氨酸残基相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其中这些残基加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位置98处的突变是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位置98处的突变是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在NS1蛋白内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并且在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病毒蛋白中的一者或多者内含有至少一种突变(例如,至少一种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在NS1蛋白内含有一种或多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并且在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病毒蛋白中的一者或多者内不含至少一种突变(例如,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在NS1蛋白内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并且在包膜蛋白E内不含至少一种突变(例如,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包括灭活的全病毒,所述灭活的全病毒在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并且在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Env)中不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含有突变,并且在包膜蛋白E内不含任何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包括灭活的全病毒,所述灭活的全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含有突变,并且在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Env)内不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灭活的全病毒在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中含有至少一种突变,并且编码包膜蛋白的序列与SEQID No.2中的相应序列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含有突变,并且编码包膜蛋白的序列与SEQ IDNo.2中的相应序列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灭活的全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含有突变,并且编码包膜蛋白的序列与SEQ ID No.2中的相应序列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本公开的抗原(如寨卡病毒)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增强遗传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缺乏至少一种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相比,本公开的抗原(如寨卡病毒)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增强病毒复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如寨卡病毒)含有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所述至少一种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减少或以其他方式抑制不希望的突变的发生,如在寨卡病毒的包膜蛋白E(Env)内。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方案中,示例性成对比对算法是使用默认参数(例如,使用空位开放罚分=10.0,并且使用空位延伸罚分=0.5,使用EBLOSUM62评分矩阵)的Needleman-Wunsch全局比对算法。这种算法可在EMBOSS软件包的needle工具中方便地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自寨卡病毒的本公开的抗原可用于本公开的任何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中。例如,本公开的抗原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
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的产生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含有本公开的来自至少一种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此类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例如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纯化的病毒、灭活病毒、减毒病毒、重组病毒、纯化的和/或重组的病毒蛋白。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还可包括纯化的抗原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亚单位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灭活的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或纯化的灭活的全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或减毒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产生包括寨卡病毒的生长,其中抗原由生长的病毒制备。细胞培养物中的生长是用于制备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方法。用于病毒生长的细胞可悬浮或在粘附条件下培养。
适合于本公开的至少一种病毒的生长的细胞系优选地具有哺乳动物来源,并且包括但不限于:昆虫细胞(例如,如本文所述的蚊子细胞、VERO细胞(来自猴肾)、马、牛(例如MDBK细胞)、绵羊、狗(例如来自狗肾脏的MDCK细胞,ATCC CCL34 MDCK(NBL2)或MDCK 33016,如WO97/37001中描述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猫和啮齿动物(例如仓鼠细胞,如BHK21-F、HKCC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并且可从多种发育阶段(包括例如成年、新生儿、胎儿和胚胎)获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永生化的(例如,PERC.6细胞,如WO01/38362和WO 02/40665中所述,并且以ECACC保藏号96022940保藏)。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并且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可选自和/或源自以下非限制性细胞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成纤维细胞(例如真皮、肺)、内皮细胞(例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肺、血管、真皮微血管、脐带)、肝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树突状细胞)、乳腺细胞(例如上皮)、平滑肌细胞(例如血管、主动脉、冠状动脉、动脉、子宫、支气管、子宫颈、视网膜周细胞)、黑素细胞、神经细胞(例如星形胶质细胞)、前列腺细胞(例如上皮、肾小球、近端小管),肾细胞(例如上皮、肾小球系膜、近端小管)、骨骼细胞(例如软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例如成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支气管)、肝细胞、成视网膜细胞和基质细胞。WO97/37000和WO97/37001描述能够悬浮且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并且可用于病毒的生产和复制的动物细胞和细胞系的产生。
上述细胞类型的培养条件是已知的,并且在各种出版物中进行了描述。或者,培养基、补充剂和条件可商购,例如像在Cambrex Bioproducts(East Rutherford,N.J.)的目录和其他文献中所描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本文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细胞在无血清和/或无蛋白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培养基被称为无血清培养基,其中不存在来自人或动物来源的血清的添加剂。无蛋白质应理解为是指其中在排除蛋白质、生长因子、其他蛋白质添加剂和非血清蛋白质的情况下发生细胞的增殖、但可任选地包含诸如胰蛋白酶或病毒生长可能必需的其他蛋白酶的蛋白质的培养物。在此类培养物中生长的细胞本身天然地含有蛋白质。
已知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伊斯科夫培养基(Iscove's medium)、Ultra-CHO培养基(BioWhittaker)或EX-CELL(JRH Bioscience)。普通的含血清培养基包括伊格尔氏基础培养基(BME)或最低必需培养基(MEM)(Eagle,Science,130,432(1959))或杜氏改良的伊格尔氏培养基(DMEM或EDM),所述培养基通常使用至多10%胎牛血清或类似添加剂。任选地,可使用最低必需培养基(MEM)(Eagle,Science,130,432(1959))或杜氏改良的伊格尔氏培养基(DMEM或EDM)而无任何含血清的补充剂。无蛋白质培养基如PF-CHO(JHR Bioscience)、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基如ProCHO 4CDM(BioWhittaker)或SMIF 7(Gibco/BRL LifeTechnologies)和有丝分裂肽如Primactone、Pepticase或HyPep.TM.(全部来自QuestInternational)或乳白蛋白水解产物(Gibco和其他制造商)在现有技术中也是充分已知的。基于植物水解产物的培养基添加剂具有特殊优点,可排除病毒、支原体或未知传染因子的污染。
由于根据本公开采用的细胞系的适合性,细胞培养条件(温度、细胞密度、pH值等)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可变,并且可适应特定病毒株的要求。
在培养的细胞中繁殖病毒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用待培养的毒株接种培养的细胞,将受感染的细胞培养所需的时间段以进行病毒繁殖,例如像如通过病毒滴度或抗原表达所确定(例如介于接种后24与168小时之间)并收集所繁殖的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由噬斑纯化收集所述病毒。将培养的细胞用病毒(如通过PFU或TCID50所测量)接种至1:500至1:1、优选1:100至1:5的细胞比率接种。将病毒添加至细胞的悬浮液中或施加至细胞的单层,并且在25℃至40℃、优选28℃至38℃下使病毒在细胞上吸附至少10分钟、至少20分钟、至少30分钟、至少40分钟、至少50分钟、至少60分钟、但通常少于300分钟。受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例如单层细胞)可通过冻融或酶促作用除去,以增加所收获的培养物上清液的病毒含量。然后将收获的流体灭活或冷冻储存。可以约0.0001至10、优选0.002至5、更优选至0.001至2的感染复数(“MOI”)感染培养的细胞。仍然更优选地,以约0.01的MOI感染细胞。可在感染后30至60小时或感染后3至10天收获受感染的细胞。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感染后3至7天收获细胞。更优选地,在感染后3至5天收获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细胞培养期间添加蛋白酶(例如胰蛋白酶)以允许病毒释放,并且可在培养期间的任何适合阶段添加蛋白酶。或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收获受感染的细胞培养物的上清液,并且可从上清液中分离或纯化病毒。
病毒接种物和病毒培养物优选不含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SARS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孤病毒、多瘤病毒、双RNA病毒、圆环病毒和/或细小病毒[WO2006/027698](即,将已经针对被所述病毒污染进行测试并且给出阴性结果)。
如果病毒已经在细胞系中生长,那么标准的做法是使最终疫苗中的残留细胞系DNA的量最小化,以便使宿主细胞DNA的任何致癌活性最小化。可在疫苗制备过程中使用标准纯化程序(例如,色谱法等)出去污染性DNA。可通过核酸酶处理,例如通过使用DNA酶来增强残留宿主细胞DNA的除去。在参考文献(Lundblad(2001)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Biochemistry 34:195-197,Guidance for Industry:Bioanalytical MethodValida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Center forVeterinary Medicine(CVM).2001年5月.)中公开的用于减少宿主细胞DNA污染的方便方法涉及两步处理,首先使用可在病毒生长期间使用的DNA酶(例如Benzonase),且然后使用可在病毒粒子破坏期间使用的阳离子去污剂(例如CTAB)。也可使用通过β-丙内酯处理除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对培养物上清液进行benzonase处理除去污染性DNA。
抗原的产生
用于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以治疗和/或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和/或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本公开的抗原(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纯化的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全病毒、减毒病毒、重组病毒或纯化的和/或重组的病毒蛋白)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适合的方法来产生和/或纯化或以其他方式分离。本公开的抗原可包括但不限于从寨卡病毒产生、来源、传话和/或以其他方式分离的全病毒、减毒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全病毒、蛋白质、多肽(包括活性蛋白质和蛋白质内的单独多肽表位)、糖多肽、脂多肽、肽、多糖、多糖缀合物,多糖和其他分子、小分子、脂质、糖脂和碳水化合物的肽和非肽模拟物。例如,适合的抗原可包括但不限于来自寨卡病毒的结构多肽(如C、prM和/或E)和非结构多肽(如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或NS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是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
本公开的抗原可化学或酶促合成、重组产生、从天然来源分离或前述的组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是从本公开的至少一种寨卡病毒产生、纯化、分离和/或来源的。本公开的抗原可以是纯化的、部分纯化的或粗提取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抗原是如标题为“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的产生”的以上部分中所述产生的病毒,如灭活病毒。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培养非人细胞来产生本公开的一种或多种抗原。适合用于产生本公开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可包括昆虫细胞(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蚊子细胞)。适合用于产生本公开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细胞系也可以是具有哺乳动物起源的细胞,包括但不限于:昆虫细胞(例如,如本文所述的蚊子细胞、VERO细胞(来自猴肾)、马、牛(例如MDBK细胞)、绵羊、狗(例如来自狗肾脏的MDCK细胞,ATCC CCL34 MDCK(NBL2)或MDCK33016,如WO97/37001中描述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猫和啮齿动物(例如仓鼠细胞,如BHK21-F、HKCC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并且可从多种发育阶段(包括例如成年、新生儿、胎儿和胚胎)获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永生化的(例如,PERC.6细胞,如WO01/38362和WO02/40665中所述,并且以ECACC保藏号96022940保藏)。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并且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可选自和/或源自以下非限制性细胞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成纤维细胞(例如真皮、肺)、内皮细胞(例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肺、血管、真皮微血管、脐带)、肝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树突状细胞)、乳腺细胞(例如上皮)、平滑肌细胞(例如血管、主动脉、冠状动脉、动脉、子宫、支气管、子宫颈、视网膜周细胞)、黑素细胞、神经细胞(例如星形胶质细胞)、前列腺细胞(例如上皮、肾小球、近端小管),肾细胞(例如上皮、肾小球系膜、近端小管)、骨骼细胞(例如软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例如成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支气管)、肝细胞、成视网膜细胞和基质细胞。WO97/37000和WO97/37001描述能够悬浮且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并且可用于产生病毒抗原的动物细胞和细胞系的产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所述非人细胞。
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标准蛋白质纯化方法从天然来源分离多肽抗原,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液相色谱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法等)、尺寸排阻色谱法、凝胶电泳(包括一维凝胶电泳、二维凝胶电泳)、亲和色谱或其他纯化技术。在许多实施方案中,所述抗原是纯化的抗原,例如约50%至约75%纯、约75%至约85%纯、约85%至约90%纯、约90%至约95纯、约95%至约98%纯、约98%至约99%纯或大于99%纯。所述纯化的抗原的纯度可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确定,并且纯度%对应于主峰相对于曲线下总面积的%。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纯化的抗原的主峰可以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90%、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的曲线下总面积的95%、或超过98%、或超过99%。此类结果被认为是本发明含义内的“纯化的”抗原。
根据上述有关纯度的公开内容,术语“纯化的寨卡病毒”是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纯化的寨卡病毒的主峰可以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90%、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的曲线下总面积的95%、或超过98%、或超过99%。
根据上述有关纯度的公开内容,术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是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的主峰可以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90%、或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的曲线下总面积的95%、或超过98%、或超过99%。
可采用固相肽合成技术,其中此类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参见Jones,TheChemical Synthesis of Peptides(Clarendon Press,Oxford)(1994)。一般来说,在此类方法中,通过将活化的单体单元顺序添加至固相结合的生长中肽链来生产肽。
可使用公认的重组DNA技术来生产多肽,其中例如将包含编码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的表达构建体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例如,在体外细胞培养物种以单细胞实体形式生长的真核宿主细胞,例如酵母细胞、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或原核细胞(例如在体外细胞培养物中生长)中,从而产生遗传修饰的宿主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由所述遗传修饰的宿主细胞产生蛋白质。
除了杀灭和减毒的病毒免疫原性组合物之外,还可使用亚单位免疫原性组合物或其他类型的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免疫原性组合物向动物提供寨卡病毒的抗原性组分。抗原性组分可以是蛋白质、糖蛋白、脂质缀合的蛋白质或糖蛋白、经修饰的脂质部分或当注射到人体内时可刺激人体内的免疫应答、以使得人发展针对寨卡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的其他病毒组分。对于亚单位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上培养病毒,如上所述。可将细胞培养物均质化,并且可通过使细胞培养物匀浆穿过适当的柱或通过适当的孔径过滤器或经由细胞培养物匀浆的离心来分离免疫原性组合物。
如果抗原性组分是蛋白质,则可分离编码所述蛋白质的核酸并产生含有所述分离的核酸的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将编码抗原性组分的核酸置于真核启动子的信号序列下游的质粒上。所述质粒可含有一种或多种选择性标记,并且被转染到减毒的原核生物,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或其他适合的细菌种。然后可将细菌施用至人,以使得人可产生针对所述抗原性组分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或者,可将编码抗原性组分的核酸置于原核启动子的下游,具有一种或多种选择性标记,并转染到减毒的原核生物,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或其他适合的细菌中。然后可将细菌施用至需要针对目标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真核人受试者。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6,500,419。
对于亚单位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将编码寨卡病毒的蛋白质抗原性组分的核酸克隆到质粒中,如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 00/32047(Galen)和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 02/083890(Galen)中所描述的那些。然后可将质粒转染到细菌中,并且所述细菌可产生所需的抗原性蛋白质。可通过两个专利申请中描述的多种方法分离并纯化所需的抗原性蛋白质。
病毒灭活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含有来自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含纯化的病毒、全病毒、重组病毒、减毒的活的全病毒或优选灭活的全病毒,或来自灭活病毒的亚基、多肽和/或抗原。因此,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涉及含有来自至少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灭活或杀死病毒以破坏它们感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能力、但不破坏病毒结构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此类方法包括化学和物理手段。用于灭活病毒的适合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用有效量的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剂处理:洗涤剂、福尔马林(本文也称为“甲醛”)、β-丙内酯(BPL)、二元乙胺(BEI)、乙酰基乙烯亚胺、热、电磁辐射、x射线辐射、γ辐射、紫外线辐射(UV辐射)、UV-A辐射、UV-B辐射、UV-C辐射、亚甲基蓝、补骨脂素、羧基富勒烯(C60)以及其任一者的任何组合。当在本文中提到甲醛的浓度时,它是指甲醛的浓度(而不是福尔马林的浓度)。因此,“0.01%(w/v)的甲醛浓度”是指0.01%(w/v)甲醛,并且未进行针对福尔马林储备溶液(其通常含有按质量计37%的甲醛)中的甲醛浓度对这一浓度的进一步校正。例如,可通过将福尔马林稀释至甲醛含量为1.85%(w/v)的工作溶液、然后在将所述工作溶液与病毒制剂如寨卡病毒制剂混合时进一步稀释至所需浓度来获得病毒制剂中的这种甲醛浓度。
在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用于化学灭活的剂和化学灭活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本文中进行了描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BPL、福尔马林或BEI中的一者或多者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在用BPL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修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修饰可包括修饰的核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修饰的核酸是烷基化的核酸。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修饰可包括修饰的多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修饰的多肽含有修饰的氨基酸残基,包括修饰的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用福尔马林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灭活的病毒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修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修饰可包括修饰的多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修饰可包括交联的多肽。在用福尔马林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还包含福尔马林。在用BEI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修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修饰可包括修饰的核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修饰的核酸是烷基化的核酸。
在其中用福尔马林将至少一种病毒化学灭活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任何残留的未反应的福尔马林可用焦亚硫酸钠中和,可透析出来,和/或可进行缓冲液交换以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福尔马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添加过量的焦亚硫酸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混合器(如在线静态混合器)将溶液混合,且随后过滤或进一步纯化(例如,使用错流过滤系统)。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用于使寨卡病毒制剂灭活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涉及(a)从一种或多种用于产生所述病毒制剂的非人细胞中分离、然后纯化寨卡病毒制剂,以及(b)用有效量的福尔马林处理所述病毒制剂。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用于使寨卡病毒制剂灭活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
(a)从一种或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分离寨卡病毒制剂,其中所述细胞用于产生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包括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i)深度过滤,(ii)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iii)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
(b)用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有效量的福尔马林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例如,用有效量的福尔马林处理可包括用在约0.001%至约3.0%v/v、约0.005%至约2.0%v/v或约0.01%至约1.0%v/v范围内的量的、或约0.001%、约0.0025%、约0.005%、约0.0075%、约0.01%、约0.02%、约0.03%、约0.04%、约0.05%、约0.06%、约0.07%、约0.08%、约0.09%、约0.1%、约0.2%、约0.3%、约0.4%、约0.5%、约0.6%、约0.7%、约0.8%、约0.9%、约1.0%、约1.25%、约1.5%、约1.75%、约2.0%、约2.25%、约2.5%、约2.75%或约3.0%v/v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
在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约2℃至约42℃范围内的温度下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例如,可在约2℃至约42℃、约2℃至约8℃、约15℃至约37℃、约17℃至约27℃、约20℃至约25℃范围内的温度下或在约2℃、约4℃、约8℃、约10℃、约15℃、约17℃、约18℃、约19℃、约20℃、约21℃、约22℃、约23℃、约24℃、约25℃、约26℃、约27℃、约28℃、约29℃、约30℃、约37℃或约42℃的温度下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室温下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1天。例如,可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1天、至少约2天、至少约3天、至少约4天、至少约5天、至少约6天和例如持续不超过15天,例如5至15天。例如,可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7天、至少约8天、至少约9天、至少约10天、至少约11天、至少约12天、至少约13天、至少约14天、至少约15天、至少约16天、至少约17天、至少约18天、至少约19天、至少约20天、至少约21天、至少约22天、至少约23天、至少约24天、至少约25天、至少约26天、至少约27天、至少约28天、至少约29天、至少约30天或更长时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9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11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14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20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至少约30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18℃至25℃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5至0.02%(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08至0.015%(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2℃的温度下用0.01%(w/v)福尔马林处理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是0.005%(w/v)至0.02%(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是0.0075%(w/v)至0.015%(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是0.01%(w/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5%(w/v)至0.02%(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75%(w/v)至0.015%(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甲醛浓度是0.01%(w/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5%(w/v)至0.02%(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75%(w/v)至0.015%(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甲醛浓度是0.01%(w/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5%(w/v)至0.02%(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甲醛浓度是0.0075%(w/v)至0.015%(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甲醛浓度是0.01%(w/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甲醛浓度是0.005%(w/v)至0.02%(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甲醛浓度是0.0075%(w/v)至0.015%(w/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甲醛浓度是0.01%(w/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5至0.2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75至0.15,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八至十二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九至十一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甲醛浓度乘以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1,并且使用甲醛的孵育期是十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进一步涉及用有效量的焦亚硫酸钠中和未反应的福尔马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焦亚硫酸钠的有效量在约0.01mM至约100mM的范围内。例如,可以约0.01mM至约100mM、约0.1mM至约50mM、约0.5mM至约20mM或约1mM至约10mM的有效浓度,或以约0.01mM、约0.05mM、约0.1mM、约0.25mM、约0.5mM、约0.75mM、约1mM、约2mM、约3mM、约4mM、约5mM、约6mM、约7mM、约8mM、约9mM、约10mM、约20mM、约30mM、约40mM、约50mM、约75mM或约100mM的有效浓度添加焦亚硫酸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约2mM焦亚硫酸钠中和福尔马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涉及(a)从用于产生病毒制剂的一种或多种非人细胞中分离、然后纯化寨卡病毒制剂;(b)用有效量的福尔马林处理所述病毒制剂;(c)用有效量的焦亚硫酸钠中和所述病毒制剂;以及(d)纯化所述经中和的病毒制剂。可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纯化病毒制剂的任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错流过滤(CFF)、多元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或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错流过滤(CFF)来纯化经中和的病毒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病毒制剂纯化至约70%、约75%、约80%、约85%、约90%、约91%、约92%、约93%、约94%、约95%、约96%、约97%、约98%、约99%或更高的量的高度。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因此涉及含有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灭活的全寨卡病毒”意图包括寨卡病毒,所述寨卡病毒已用灭活方法进行处理,如用有效量的福尔马林处理。认为这种处理不会破坏病毒的结构,即所述处理不会破坏病毒的二级、三级或四级结构和免疫原性表位,但是灭活的寨卡病毒不再能够感染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可用尚未灭活的寨卡病毒感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灭活的寨卡病毒不再能够感染VERO细胞并且对VERO细胞施加细胞病变效应。
用于确定寨卡病毒制剂的灭活的完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用经受灭活步骤的寨卡病毒制剂接种昆虫细胞,并将所述昆虫细胞孵育第一时间段,从而产生昆虫细胞上清液;
(ii)用(i)中产生的所述昆虫细胞上清液接种哺乳动物细胞,并将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孵育第二时间段;以及
(iii)确定所述病毒制剂是否含有对所述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的残留复制病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用于确定寨卡病毒制剂的灭活的完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用经受灭活步骤的寨卡病毒制剂接种C6/36细胞,并将所述C6/36细胞孵育第一时间段,从而产生C6/36细胞上清液;
(ii)用(i)中产生的所述C6/36细胞上清液接种Vero细胞,并将所述Vero细胞孵育第二时间段;以及
(iii)确定所述病毒制剂是否含有对所述Vero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的残留复制病毒。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结束时,确定所述病毒制剂是否对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具有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病变效应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由病毒入侵、感染和从细胞出芽引起的细胞结构的任何变化。在本公开的方法中,如果将细胞在含有酚红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通过培养基颜色从粉红色变为橙色或黄色或者通过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细胞病变效应。如果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显微镜检查表明细胞呈圆形,开始从组织培养皿(板、孔或烧瓶)中脱离,或从组织培养板/烧瓶中清除,则认为存在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病变效应的其他标记包括相邻细胞融合而形成合胞体以及细胞核或细胞质包涵体的出现。
如上所论述,本文公开的方法具有非常低的检测限。使用这种方法,可检测到小于1.0TCID50的病毒含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到小于0.8TCID50的病毒含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到小于0.5TCID50的病毒含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到小于0.2TCID50的病毒含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到小于0.1TCID50的病毒含量。
对于本公开,术语“灭活的全寨卡病毒”因此特别是指从可以下方法获得的寨卡病毒,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在约15℃至约37℃的温度下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5至15天,特别是在22℃下用0.02%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特别是在22℃下用0.01%v/v甲醛处理10天。所述定义意在涵盖从以下方法获得的寨卡病毒,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在约15℃至约37℃的温度下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5至15天,特别是在22℃下用0.02%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特别是在22℃下用0.01%v/v甲醛处理10天,但应理解不限于那些,因为其他方法可产生相同的灭活全寨卡病毒。然而,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从以下方法获得寨卡病毒,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在约15℃至约37℃的温度下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5至15天,特别是在22℃下用0.02%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特别是在22℃下用0.01%v/v甲醛处理10天。
或者,在本公开中,“灭活的全寨卡病毒”因此是指已经通过包括步骤(i)至(iii)的方法进行测试并且在步骤(iii)中未显示出任何噬斑形成的寨卡病毒:
(i)用经受灭活步骤的寨卡病毒制剂接种昆虫细胞,并将所述昆虫细胞孵育第一时间段,从而产生昆虫细胞上清液;
(ii)用(i)中产生的所述昆虫细胞上清液接种哺乳动物细胞,并将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孵育第二时间段;以及
(iii)确定所述病毒制剂是否含有对所述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的残留复制病毒。
术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因此是指从以下方法可获得或获得的寨卡病毒,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在约15℃至约37℃的温度下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5至15天,特别是在22℃下用0.02%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特别是在22℃下用0.01%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可替代地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灭活的完全性,并根据需要经受纯化过程。与非纯化的寨卡病毒相比,纯化的寨卡病毒因此具有较低的宿主细胞蛋白(例如Vero细胞蛋白)和宿主细胞DNA(例如Vero细胞DNA)含量。术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因此是指从以下方法可获得或获得的寨卡病毒,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寨卡病毒在约15℃至约37℃的温度下用在约0.001%v/v至约3.0%v/v范围内的量的福尔马林处理5至15天,特别是在22℃下用0.02%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特别是在22℃下用0.01%v/v甲醛处理10天,或者可替代地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灭活的完全性,并且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提供曲线下总面积的至少85%的主峰。
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还是通过噬斑纯化获得或可获得的克隆分离株。
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其任选地还是通过噬斑纯化获得或可获得的克隆分离株)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含有突变,并且在包膜蛋白E内不含任何突变。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突变是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Trp98Gly突变。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所述毒株PRVABC59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
含有来自至少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包含可通过本文公开的方法获得的灭活的寨卡病毒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这些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具有特别低的残留甲醛含量。
术语“残留甲醛含量”是指在寨卡病毒已被灭活并且制剂已被中和并任选地经受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纯化或过滤步骤之后,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仍然存在的甲醛的量。根据美国药典,包含灭活细菌或病毒的疫苗中残留甲醛的上限是0.02%,其相当于100μg/ml甲醛。
可通过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确定残留甲醛含量。一种适合的方法描述于EMEA,VICH Topic GL25,Biologicals:Testing of residual formaldehyde,30April2002中,并且涉及使用甲基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MBTH)。其他方法包括乙酰丙酮滴定、氯化铁滴定和碱性品红试验。本文描述了特别适合的方法。
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呈可施用于受试者的形式,并且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
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残留甲醛的含量小于50μg/m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小于45μg/ml、小于40μg/ml、小于35μg/ml、小于30μg/ml、小于25μg/ml、小于20μg/ml、小于15μg/ml或小于10μg/m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小于9.5μg/ml、小于9μg/ml、小于8.5μg/ml、小于8μg/ml、小于7.5μg/ml、小于7μg/ml、小于6.5μg/ml、小于6μg/ml、小于5.5μg/ml、小于5μg/ml、小于4.5μg/ml、小于4μg/ml、小于3.5μg/ml、小于3μg/ml、小于2.5μg/ml、小于2μg/ml、小于1.5μg/ml、小于1μg/ml或小于0.5μg/m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小于0.5μg/ml。
用于测定残留甲醛含量的方法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包含灭活病毒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
(b)将(a)的所述组合物与磷酸和2,4-二硝基苯肼(DNPH)混合,从而提供混合物;
(c)在适合的条件下孵育(b)的所述混合物;以及
(d)分析所述混合物中是否存在残留甲醛。
DNPH作为检测试剂的使用具有以下优点:(1)高灵敏度,(2)衍生的甲醛的UV检测,以及(3)无需加热的一步样品制备。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含有佐剂如氢氧化铝的疫苗中的残留甲醛。根据国际协调会议(ICH)Q2指南,在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可重复性、稳健性和稳定性方面对所述方法进行了验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15至25%(v/v)磷酸和2.5份0.9至1.1mg/ml DNPH混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v/v)磷酸和2.5份1.0mg/mlDNPH混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18℃至30℃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10至3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15至25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50份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0mg/ml DNPH的混合物在22℃的温度下孵育20分钟。
在孵育后,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方法对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孵育后,通过HPLC对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孵育后,通过反相HPLC对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与磷酸和DNPH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相HPLC柱的配体选自C18、正丁基、正辛基、苯基和氰基丙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相HPLC柱的配体是C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与乙腈(1:1,v/v)的混合物用作反相HPLC中的流动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检测波长是360n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包含灭活病毒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病毒的组合物;
(b)将50份(a)的所述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mg/ml2,4-二硝基苯肼(DNPH)混合,从而提供混合物;
(c)将(b)的所述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以及
(d)通过使用C18柱以及水与乙腈的混合物(1:1,v/v)作为流动相的反相HPLC分析所述混合物中是否存在残留甲醛。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包含灭活的寨卡病毒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残留甲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包含已用甲醛处理过的寨卡病毒的组合物;
(b)将50份(a)的所述组合物与1份20%磷酸和2.5份1mg/ml2,4-二硝基苯肼(DNPH)混合,从而提供混合物;
(c)将(b)的所述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以及
(d)通过使用C18柱以及水与乙腈的混合物(1:1,v/v)作为流动相的反相HPLC分析所述混合物中是否存在残留甲醛。
佐剂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含有来自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与一种或多种佐剂的组合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本公开的此类含佐剂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
实现疫苗的佐剂效应的各种方法是已知的,并且可与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结合使用。一般原理和方法描述于"The Theory and PracticalApplication of Adjuvants",1995,Duncan E.S.Stewart-Tull(编辑),John Wiley&SonsLtd,ISBN 0-471-95170-6以及还有"Vaccines:New Generation ImmunologicalAdjuvants",1995,Gregoriadis G等人(编辑),Plenum Press,New York,ISBN 0-306-45283-9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抗原和佐剂。抗原可与至少一种佐剂以约10:1至约1010:1抗原:佐剂,例如约10:1至约100:1、约100:1至约103:1、约103:1至约104:1、约104:1至约105:1、约105:1至约106:1、约106:1至约107:1、约107:1至约108:1、约108:1至约109:或约109:1至约1010:1抗原:佐剂的基于重量的比率混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有关佐剂和常规实验的信息容易地确定适当的比例,以确定最佳比率。
示例性佐剂可包括但不限于铝盐、磷酸钙、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单磷酰基脂质A (MLA)、MLA衍生物、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细胞因子、皂苷、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CpG寡核苷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聚磷腈、乳剂(油乳剂)、壳聚糖、维生素D、硬脂基或十八烷基酪氨酸、病毒粒子、螺旋体、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微颗粒、泊洛沙姆颗粒、微颗粒、脂质体、完全弗氏佐剂(CFA)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佐剂是铝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佐剂包括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铝胶85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已经发现本公开的铝盐佐剂增加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抗原的吸附。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约75%、至少约80%、至少约85%、至少约90%、至少约91%、至少约92%、至少约93%、至少约94%、至少约95%、至少约96%、至少约97%、至少约98%、至少约99%或约100%的抗原被吸附至铝盐佐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100μg至约600μg、约100μg至约500μg、约125μg至约500μg、约150μg至约500μg、约175μg至约500μg、约100μg至约450μg、约125μg至约450μg、约150μg至约450μg、约175μg至约450μg、约100μg至约400μg、约125μg至约400μg、约150μg至约400μg、约175μg至约400μg、约100μg至约350μg、约125μg至约350μg、约150μg至约350μg、约175μg至约350μg、约100μg至约300μg、约125μg至约300μg、约150μg至约300μg、约175μg至约300μg、约100μg至约250μg、约125μg至约250μg、约150μg至约250μg、约175μg至约250μg、约100μg至约225μg、约125μg至约225μg、约150μg至约225μg、约175μg至约225μg或约200μg的铝盐佐剂(例如明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100μg至约600μg、约100μg至约3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的铝盐佐剂(例如明矾,如氢氧化铝)。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噬斑纯化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包括一种用于制备含佐剂的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涉及(a)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与铝盐佐剂混合,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寨卡病毒,以及(b)将所述混合物在适合的条件下孵育在约1小时至约24小时(例如,约16小时至约24小时)范围内的时间段,其中至少约75%、至少约80%、至少约85%、至少约90%、至少约91%、至少约92%、至少约93%、至少约94%、至少约95%、至少约96%、至少约97%、至少约98%、至少约99%或约100%的抗原被吸附至铝盐佐剂。在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寨卡病毒是包含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例如,蛋白NS1中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例如Trp98Gly突变)的寨卡病毒。
在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混合物在约2℃至约8℃范围内的温度下孵育。在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适合的混合器在恒定混合下孵育所述混合物。在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混合物在约6.5至约8.5、约6.5至约8、约6.8至约7.8、约6.9至约7.6、约7至约7.5、约6.8至约8.5、约6.9至约8.5或约7至约8.5的值范围内的pH下孵育。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混合物在中性pH下孵育。在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铝盐佐剂选自明矾、磷酸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和铝胶85。
单磷酰基脂质A(MLA)(来自沙门氏菌的脂质A的无毒衍生物)是已被开发为疫苗佐剂的有效TLR-4激动剂(Evans等人(2003)Expert Rev.Vaccines 2(2):219-229)。在临床前鼠类研究中,鼻内MLA已被证明增强分泌以及全身性体液应答(Baldridge等人(2000)Vaccine18(22):2416-2425;Yang等人(2002)Infect.Immun.70(7):3557-3565)。在超过120,000名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它还已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疫苗佐剂(Baldrick等人(2002)Regul.Toxicol.Pharmacol.35(3):398-413;Baldrick等人(2004)J.Appl.Toxicol.24(4):261-268)。MLA通过TLR-4受体刺激先天性免疫的诱导,并且因此能够引发针对多种感染性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所述感染性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毒和寄生虫(Baldrick等人(2004)J.Appl.Toxicol.24(4):261-268;Persing等人(2002)Trends Microbiol.10(10增刊):S32-37)。鼻内制剂中包含MLA应提供对先天应答的快速诱导,从而从病毒攻击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增强由疫苗的抗原性组分产生的特异性应答。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单磷酰基脂质A(MLA)、3-脱-O-酰化单磷酰基脂质A(3D-MLA)或其衍生物作为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的增强剂。在化学上,3D-MLA是具有4、5或6条酰化链的3脱-O-酰化单磷酰基脂质A。欧洲专利0689 454B1(SmithKline Beecham Biologicals SA)中公开了3脱-O-酰化的单磷酰基脂质A的优选形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合成脂质A、脂质A模拟物或类似物,如BioMira的PET脂质A,或设计为起TLR-4激动剂作用的合成衍生物。
其他示例性佐剂包括但不限于多肽佐剂,所述多肽佐剂可通过与多肽组分一起共表达或与多肽组分融合以产生嵌合多肽而可容易地添加至本文所述的抗原。细菌鞭毛蛋白(鞭毛的主要蛋白质成分)是佐剂,所述佐剂作为佐剂蛋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被先天免疫系统识别为toll样受体TLR5。通过TLR5发出的鞭毛蛋白信号传导通过诱导DC成熟和迁移以及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的活化、从而导致促炎性介质的产生而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功能具有效应。
TLR5识别鞭毛蛋白单体内的保守结构,所述保守结构是这种蛋白质所独有的,并且是鞭毛功能所必需的,从而阻止其响应于免疫压力的突变。所述受体对100fM浓度敏感,但不识别完整细丝。鞭毛分解成单体对于结合和刺激而言是必需的。
作为佐剂,鞭毛蛋白具有稳健活性,以诱导胃肠外或鼻内施用的异源抗原的保护性应答,并且也已报告了DNA疫苗的佐剂作用。当使用鞭毛蛋白时,观察到Th2偏向性,这对于呼吸道病毒(如流感)将是适当的,但未观察到在小鼠或猴中诱导IgE的证据。此外,在猴中鼻内或全身施用后,未报告局部或全身炎症应答。使用鞭毛蛋白后引发的应答的Th2特性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已经证明鞭毛蛋白以MyD88依赖的方式通过TLR5传递鞭毛蛋白信号,以及通过TLR传递的所有其他MyD88依赖的信号均导致Th1偏向性。重要的是,预先存在的针对鞭毛蛋白的抗体对佐剂功效没有明显影响,从而使其作为多用途佐剂具有吸引力。
在许多近期鼻内疫苗试验中,共同的主题是使用佐剂和/或递送系统来提高疫苗功效。在一项这种研究中,含有遗传解毒的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佐剂(LT R192G)的H3流感疫苗产生针对H5攻击的异种亚型保护,但仅在鼻内递送后。保护是基于交叉中和抗体的诱导,并证明了在开发新疫苗的鼻内途径的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例如GM-CSF、CSF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7、-12、干扰素和其他类似的生长因子也可用作佐剂,因为它们可容易地通过与多肽组分混合或融合而包含在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含通过Toll样受体起作用的其他佐剂,如包含5'-TCG-3'序列的核酸TLR9配体;和咪唑并喹啉TLR7配体;取代的鸟嘌呤TLR7/8配体;其他TLR7配体,如洛索立宾、7-脱氮脱氧鸟苷、7-thia-8-氧脱氧鸟苷、咪喹莫特(R-837)和瑞西莫德(R-848)。
某些佐剂促进诸如树突状细胞的APC对疫苗分子的吸收并活化它们。非限制性实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免疫靶向佐剂;免疫调节佐剂,如毒素、细胞因子和分枝杆菌衍生物;油制剂;聚合物;胶束形成佐剂;皂苷;免疫刺激复合物基质(ISCOM基质);颗粒;DDA;铝佐剂;DNA佐剂;MLA;以及封装佐剂。
佐剂的其他实例包括剂,如铝盐,例如氢氧化物或磷酸盐(铝),通常以0.05%至0.1%的缓冲盐水中的溶液形式使用(参见,例如Nicklas(1992)Res.Immunol.143:489-493),以0.25%的溶液形式使用的与糖(例如)的合成聚合物的共混物,通过在70℃至101℃的范围内的温度进行热处理30秒至2分钟时间来使疫苗中的蛋白质聚集,并且也可能通过交联剂聚集。也可采用通过用胃蛋白酶处理的针对白蛋白的抗体(Fab片段)再活化而聚集,与细菌细胞(如小隐孢子虫或内毒素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组分)的混合物,在生理上可接受的油媒介物(如甘露糖单油酸酯(Aracel A)中的乳液或者用作嵌段替代物的具有20%全氟化碳(Fluosol-DA)溶液的乳液。也可使用与诸如角鲨烯和IFA的油的共混物。
DDA(二甲基二十八烷基溴化铵)是佐剂的令人感兴趣的候选物,但弗氏完全和不完全佐剂以及quillaja皂苷(如QuilA和QS21)也令人感兴趣。进一步的可能性包括脂多糖的聚[二(羧根基苯氧基)磷腈(PCPP)衍生物,如单磷酰基脂质A(MLA)、胞壁酰二肽(MDP)和苏酰基胞壁酰二肽(tMDP)。基于脂多糖的佐剂还可用于产生主要Th1型应答,包括例如单磷酰基脂质A如3-脱-O-酰化的单磷酰基脂质A与铝盐的组合。
还已知脂质体制剂赋予佐剂作用,并且因此脂质体佐剂可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一起使用。
免疫刺激复合物基质类型(基质)佐剂也可与寨卡病毒疫苗抗原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一起使用,尤其是因为已显示这种类型的佐剂能够通过APC上调MHC II类表达。ISCOM基质由来自皂皮树、胆固醇和磷脂的(任选分级分离的)皂苷(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当与免疫原性蛋白质如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抗原共混后,所得微粒制剂是所谓的ISCOM颗粒,其中皂苷可占60-70%w/w,胆固醇和磷脂占10-15%w/w,并且蛋白质占10-15%w/w。与免疫刺激复合物的组成和用途有关的细节可例如在以上提及的涉及佐剂的教科书中找到,但Morein B等人(1995)Clin.Immunother.3:461-475以及Barr I G和Mitchell GF(1996)Immunol.and Cell Biol.74:8-25也提供用于制备完全免疫刺激复合物的有用说明。
可与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佐剂组合使用的皂苷包括源自皂皮树的树皮的被称为Quil A的那些及其级分,描述于美国专利号5,057,540和"Saponinsas vaccine adjuvants",Kensil,C.R.(1996)Crit Rev Ther Drug Carrier Syst 12(1-2):1-55;and EP 0 362 279B1中。Quil A的示例性级分是QS21、QS7和QS17。
β-七叶皂苷是用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佐剂组合物中的另一种溶血性皂苷。七叶皂苷在默克索引(第12版:条目3737)中描述为在七叶树(horse chestnuttree)(最近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种子中存在的皂苷混合物。通过色谱和纯化(Fiedler,Arzneimittel-Forsch.4,213(1953))和通过离子交换树脂(Erbring等人,美国专利号3,238,190)来描述其分离。七叶皂苷的级分已进行纯化,并且显示出生物活性(Yoshikawa M,等人(Chem Pharm Bull(Tokyo)1996年8月;44(8):1454-1464))。β-七叶皂苷也被称为七叶素。
用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另一种溶血性皂苷是洋地黄皂苷。洋地黄皂苷在默克索引(第12版,条目3204)中描述为皂苷,源自洋地黄的种子,并且根据Gisvold等人(1934)J.Am.Pharm.Assoc.23:664;和Ruhenstroth-Bauer(1955)Physiol.Chem.,301,621的方法纯化。它的用途被描述为用于胆固醇测定的临床试剂。
实现佐剂效应的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可能性是采用Gosselin等人,1992中所描述的技术。简言之,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相关抗原(如抗原)的呈递可通过使抗原与针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的抗体(或抗原结合抗体片段)缀合来增强。尤其已经证明抗原与抗-FCRI之间的缀合物出于疫苗接种的目的增强免疫原性。抗体可在产生后或作为产生的一部分与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抗原缀合,包括通过表达为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抗原的任一种多肽组分的融合体。其他可能性涉及使用靶向和免疫调节物质(例如细胞因子)。此外,也可使用细胞因子的合成诱导物,例如聚I:C。
适合的分枝杆菌衍生物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胞壁酰二肽、完全弗氏佐剂、RIBI(Ribi ImmunoChem Research Inc.,Hamilton,Mont.)以及海藻糖的二酯,如TDM和TDE。
适合的免疫靶向佐剂的实例包括CD40配体和CD40抗体或其特异性结合片段(参见上文论述)、甘露糖、Fab片段和CTLA-4。
适合的聚合物佐剂的实例包括碳水化合物,如葡聚糖、PEG、淀粉、甘露聚糖和甘露糖;塑料聚合物;以及胶乳,例如胶乳珠粒。
调节免疫应答的另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方式是将免疫原(任选地与佐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媒介物一起)包含在“虚拟淋巴结”(VLN)(由ImmunoTherapy,Inc.,360Lexington Avenue,New York,N.Y.10017-6501开发的专有医疗设备)中。VLN(细管状装置)模拟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VLN插入皮肤下产生无菌炎症伴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激增的部位。T细胞和B细胞以及APC对危险信号迅速做出反应,归巢至发炎部位并累积在VLN的多孔基质内部。已经表明,当使用VLN时,降低了发动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所需的必需抗原剂量,并且通过使用VLN进行疫苗接种所赋予的免疫保护作用超过了使用Ribi作为佐剂的常规免疫。所述技术在Gelber C等人,1998,"Elicitation of Robust Cellular and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to Small Amounts of Immunogens Using a Novel MedicalDevice Designated the Virtual Lymph Node",in:"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Clinic,Book of Abstracts,1998年10月12-15日,Seascape Resort,Aptos,Calif."中简要描述。
寡核苷酸可作为佐剂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抗原结合使用,并且可含有两个或更多个被至少三个或更多个或甚至至少六个或更多个核苷酸分隔的二核苷酸CpG基序。含CpG的寡核苷酸(其中CpG二核苷酸未甲基化)主要诱导Th1应答。此类寡核苷酸是众所周知的,并且描述于例如WO 96/02555、WO 99/33488以及美国专利号6,008,200和5,856,462中。
此类寡核苷酸佐剂可以是脱氧核苷酸。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寡核苷酸中的核苷酸主链是二硫代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键,尽管也可使用磷酸二酯和其他核苷酸主链,如PNA,包括具有混合主链键联的寡核苷酸。用于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或二硫代磷酸酯的方法描述于美国专利号5,666,153、美国专利号5,278,302和WO 95/26204中。
示例性寡核苷酸具有以下序列。所述序列可含有硫代磷酸酯修饰的核苷酸主链:
(SEQ ID NO:3)OLIGO 1:TCC ATG ACG TTC CTG ACG TT(CpG1826);
(SEQ ID NO:4)OLIGO 2:TCT CCC AGC GTG CGC CAT(CpG1758);
(SEQ ID NO:5)OLIGO 3:ACC GAT GAC GTC GCC GGT GAC GGC ACC ACG;
(SEQ ID NO:6)OLIGO 4:TCG TCG TTT TGT CGT TTT GTC GTT(CpG 2006);以及
(SEQ ID NO:7)OLIGO 5:TCC ATG ACG TTC CTG ATG CT(CpG1668)
替代CpG寡核苷酸包含上述序列,具有对齐不重要的缺失或添加。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方法(例如,EP 468520)合成作为佐剂的CpG寡核苷酸。例如,可利用自动化合成仪合成此类寡核苷酸。此类寡核苷酸佐剂的长度可介于10-50个碱基之间。另一种佐剂系统涉及含CpG的寡核苷酸和皂苷衍生物的组合,特别地在WO 00/09159中公开了CpG和QS21的组合。
已经描述了许多单相或多相乳液体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使此类乳剂体系适应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抗原一起使用,以使得乳液不会破坏抗原的结构。已经提出水包油乳液佐剂本身可用作佐剂组合物(EP 399 843B),还已经描述了水包油乳液和其他活性剂的组合作为疫苗的佐剂(WO 95/17210;WO 98/56414;WO 99/12565;WO99/11241)。已经描述了其他油乳液佐剂,如油包水乳液(美国专利号5,422,109;EP 0 480982 B2)和水包油乳液(美国专利号5,424,067;EP 0 480 981 B)。
用于与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一起使用的油乳液佐剂可以是天然的或合成的,并且可以是矿物的或有机的。矿物油和有机油的实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使任何水包油组合物适合于人施用,乳液体系的油相可包含可代谢的油。术语可代谢油的含义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可代谢的可被定义为“能够通过代谢转化”(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W.B.Sanders Company,25th edition(1974))。油可以是对接受者无毒并且能够通过新陈代谢转化的任何植物油、鱼油、动物油或合成油。坚果(如花生油)、种子和谷物是植物油的常见来源。也可使用合成油,并且可包括可商购的油,如和其他。角鲨烯(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己烯)是不饱和油,其在鲨鱼肝油中大量存在,且在橄榄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和酵母中含量较低,并且也可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一起使用。角鲨烯是可代谢的油,因为它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默克索引,第10版,条目号8619)。
示例性的油乳液是水包油乳液,并且特别是水包角鲨烯乳液。
另外,用于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油乳液佐剂可包括抗氧化剂,如油α-生育酚(维生素E,EP 0 382 271 B1)。
WO 95/17210和WO 99/11241公开了基于角鲨烯、α-生育酚和TWEEN 80(TM)的乳液佐剂,任选地与免疫刺激剂QS21和/或3D-MLA一起配制。WO 99/12565公开了通过向油相中添加固醇来对这些角鲨烯乳液进行改进。另外,可将甘油三酸酯如甘油三辛酸酯(C27H50O6)添加至油相中以使乳液稳定(WO 98/56414)。
在稳定的水包油乳液中发现的油滴尺寸可小于1微米,直径可在大致上30-600n、直径大致约30-500nm或直径大致150-500nm的范围内,尤其是通过光子相关光谱法测量的直径为约150nm。在此方面,按数量计的80%的油滴可在这些范围内,按数量计的90%以上或95%以上的油滴在限定的尺寸范围内。油乳液中存在的组分的量通常在2%至10%油(例如角鲨烯);并且当存在时,2%至10%α-生育酚;和0.3%至3%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范围内。油:α-生育酚的比率可等于或小于1,因为这提供更稳定的乳液。SPAN 85(TM)也可以约1%的水平存在。在一些情况下,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将进一步含有稳定剂可能是有利的。
产生水包油乳液的方法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通常,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如溶液混合,然后使用均化器均质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包括使混合物两次通过注射器针头的方法将适合于均质化少量液体。同样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采用微流化器(M110S微流体机,在最大压力输入6巴(输出压力为约850巴)下最多50次,持续2分钟的时间段)的乳化过程来产生较小或较大体积的乳液。这种适应可通过常规实验来实现,所述常规实验包括测量所得乳液,直至用所需直径的油滴完成制剂。
或者,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与由壳聚糖(如上所述)或其他聚阳离子聚合物、聚丙交酯和聚丙交酯-乙交酯颗粒、基于聚-N-乙酰氨基葡糖胺的聚合物基质、由多糖或化学改性的多糖构成的颗粒、脂质体和基于脂质的颗粒、由甘油单酯组成的颗粒等组成的疫苗媒介物组合。皂苷也可在胆固醇存在下配制以形成微粒结构,如脂质体或ISCOM。此外,皂苷可与聚氧乙烯醚或酯一起以非微粒溶液或悬浮液形式,或以微粒结构(例如丘脑脂质体或ISCOM)配制。
用于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其他示例性佐剂包括SAF(Chiron,Calif.,United States)、MF-59(Chiron,参见例如Granoff等人(1997)InfectImmun.65(5):1710-1715)、SBAS系列佐剂(例如SB-AS2(包含MLA和QS21的水包油乳液);SBAS-4(含有明矾和MLA的佐剂体系),可从SmithKline Beecham,Rixensart,Belgium获得),Detox(GlaxoSmithKline)、RC-512、RC-522、RC-527、RC-529、RC-544和RC-560(GlaxoSmithKline)以及其他氨基烷基氨基葡糖苷4-磷酸(AGP),如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8/853,826和09/074,720中所描述的那些。
佐剂的其他实例包括但不限于:Hunter's佐剂(CytRx Corp.,Norcross,Ga.);Gerbu佐剂(Gerbu Biotechnik GmbH,Gaiberg,Germany);硝化纤维(Nilsson和Larsson(1992)Res.Immunol.143:553-557);基于明矾(例如氢氧化铝、磷酸铝)乳液的制剂,包括矿物油、非矿物油、油包水或水包油乳液,如Seppic ISA系列的Montamide助剂(例如ISA-51、ISA-57、ISA-720、ISA-151等;Seppic,Paris,France);以及(IDEC Pharmaceuticals);OM-174(与脂质A有关的氨基葡萄糖二糖);利什曼原虫伸长因子;形成胶束的非离子嵌段共聚物,如CRL 1005;和Syntex佐剂配方。参见例如,O'Hagan等人(2001)Biomol Eng.18(3):69-85;和"Vaccine Adjuvants:Preparation Methods andResearch Protocols"D.O'Hagan,编辑(2000)Humana Press.
其他示例性佐剂包括以下通式的佐剂分子:HO(CH2CH2O)n-A-R,(I),其中,n是1-50,A是键或--C(O)--,R是C1-50烷基或苯基C1-50烷基。
一个实施方案由疫苗制剂组成,所述疫苗制剂包含通式(I)的聚氧乙烯醚,其中n介于1与50、4-24或9之间;R组分是C1-50、C4-C20烷基或C12烷基,并且A是键。聚氧乙烯醚的浓度应在0.1%-20%、0.1%-10%或0.1%-1%的范围内。示例性聚氧乙烯醚选自下组:聚氧乙烯-9-月桂基醚、聚氧乙烯-9-硬脂基(steoryl)醚、聚氧乙烯-8-硬脂基醚、聚氧乙烯-4-月桂基醚、聚氧乙烯-35-月桂基醚以及聚氧乙烯-23-月桂基醚。在默克索引(第12版:条目7717)中描述了聚氧乙烯醚,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这些佐剂分子描述于WO 99/52549中。
如果需要,可将根据上述通式(I)的聚氧乙烯醚与另一种助剂组合。例如,佐剂组合可包括如上所述的CpG。
用于与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一起使用的适合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其他实例包括水、磷酸盐缓冲盐水、等渗缓冲溶液。
病毒纯化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纯化寨卡病毒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用含有寨卡病毒群体的接种物接种多个细胞,以及通过噬斑纯化从一个或多个接种的细胞获得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非人细胞(例如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昆虫细胞(如本文所述的任何蚊细胞/细胞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如本文所述的任何哺乳动物细胞/细胞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猴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Vero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的群体是异质的(例如,包含两种或更多种基因型)。两种或更多种基因型在至少一个核苷酸上彼此不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寨卡病毒群体包含寨卡病毒临床分离株(例如,来自毒株PRVABC59)和/或一种或多种先前已在细胞培养物中传代的寨卡病毒。从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的样品获得寨卡病毒的临床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噬斑纯化(例如,如本文所述)允许从异质病毒群体中基本上和/或完全分离(遗传同质)克隆分离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猴细胞来自VERO细胞系(例如VERO 10-87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种物包含人血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种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例如,一种或多种污染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噬斑纯化(例如,如本文所述)允许(遗传上均质的)克隆分离株与一种或多种外来因子的基本和/或完全纯化。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用于分离和/或纯化寨卡病毒克隆的方法包括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的一次或多次(例如,一次或多次、两次或更多次、三次或更多次、四次或更多次五种或多种等)额外的噬斑纯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用于分离和/或纯化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的方法包括在细胞培养物(例如,在昆虫细胞例如蚊子细胞系中和/或在哺乳动物细胞,如VERO细胞系中)使寨卡病毒克隆分离株传代一次或多次(例如,一次或多次、两次或更多次、三次或更多次、四次或更多次、五次或更多次等)。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纯化寨卡病毒以制备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一个或多个,两个或更多个、三个或更多个、四个或更多个、五个或更多个或六个)步骤(按任何顺序,包括以下顺序):进行含寨卡病毒的样品或制剂的深度过滤;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含有寨卡病毒的样品(例如通过错流过滤(CFF))以产生渗余物;将包含寨卡病毒的样品与离子交换膜(例如,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结合以产生结合的级分,其中所述结合的级分包含所述寨卡病毒,以及从所述离子交换膜上洗脱所述结合的级分;用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任何化学灭活剂处理含有寨卡病毒的样品;用焦亚硫酸钠中和含有化学灭活的寨卡病毒的样品;和/或纯化包含化学灭活的寨卡病毒的中和样品(例如,通过错流过滤(CF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包含寨卡病毒的样品通过第一深度过滤器以产生第一洗脱液,其中所述第一洗脱液包含寨卡病毒;(b)通过错流过滤(CFF)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所述第一洗脱液以产生第一渗余物,其中所述第一渗余物含有寨卡病毒;(c)将所述第一渗余物结合至离子交换膜上以产生第一结合的级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的级分含有所述寨卡病毒,并从离子交换膜上洗脱所述第一结合的级分以产生第二洗脱液,其中所述第二洗脱液含有所述寨卡病毒;(d)使所述第二洗脱液通过第二深度过滤器以产生第二渗余物,其中所述第二渗余物含有所述寨卡病毒;(e)用有效量的化学灭活剂处理所述第二渗余物;(f)用焦亚硫酸钠中和所述经处理的第二渗余物;以及(g)通过错流过滤(CFF)纯化所述经中和的第二渗余物。
深度过滤器可以药筒或胶囊的形式使用,如使用Bio 20深度过滤片的SUPRACAPTM系列深度过滤器胶囊(Pall Corporation)。其他适合的深度过滤技术和设备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包括Sartorius PP3过滤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深度过滤器具有介于约0.2μm与约3μm之间的孔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深度过滤器的孔径小于约以下任何孔径(μm):3、2.8、2.6、2.4、2.2、2.0、1.8、1.6、1.4、1.2、1.0、0.8、0.6以及0.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深度过滤器的孔径大于约以下任何孔径(μm):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或2.8。也就是说,深度过滤器的孔径可以具有3、2.8、2.6、2.4、2.2、2.0、1.8、1.6、1.4、1.2、1.0、0.8、0.6和0.4的上限以及独立选择的下限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或2.8的一系列孔径(μm)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下限小于所述上限。
如本文所述,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可在本公开的方法中用于纯化从本公开的细胞收获的寨卡病毒。例如,可将澄清的病毒收获物碱化,负载到阴离子交换膜上,用盐或pH洗脱,过滤并灭活。这仅是示例性方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设想其变体具有取代的、缺失的、插入的或重新排序的步骤的其变体。
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法两者均依赖于流动相中带电的目标大分子(例如病毒)对具有相反电荷的底物的吸引。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带负电的底物或膜吸引带正电的大分子。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中,带正电的底物或膜吸引带负电的大分子。一旦将大分子结合或负载到基质上,就可根据它们的特性以线性或逐步方式从底物上洗脱大分子,从而分离出带不同电荷的分子。这种原理可用于从其他大分子中纯化病毒洗脱可通过改变流动相缓冲液的pH或盐含量来实现。洗脱可以是梯度的或逐步的。如本文所述,可通过改变流动相的pH或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离子强度(例如,通过添加盐)来进行洗脱。各种盐用于洗脱,包括但不限于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铵、乙酸钠、磷酸钾、氯化钙和氯化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盐是NaCl。多种适合的缓冲剂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并且在本文中描述。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的病毒纯化方法也是通常已知的;参见例如可在线www.pall.com/pdfs/Biopharmaceuticals/MustangQXT_AcroPrep_USD2916.pdf获得的流感病毒的纯化。
本领域中已知的多种装置适用于阳离子交换色谱法(任选地包括过滤),如S系统(Pall Corporation),所述系统使用孔径为0.65μm的阳离子交换膜。各种官能团用于阳离子交换膜,包括但不限于在交联的聚合物涂层中的磺酸侧基官能团。可使用多种缓冲剂将含有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的洗脱液结合至阳离子交换膜。示例性缓冲剂包括但不限于柠檬酸盐和磷酸盐缓冲剂(下文描述了其他缓冲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阳离子交换色谱法(例如,在负载和/或洗脱中)的缓冲液含有聚山梨醇酯(例如,0.05%、0.1%、0.25%或0.5%的)。
本领域已知的多种装置适用于阴离子交换色谱法(任选地包括过滤),如Q系统(Pall Corporation),所述系统使用孔径为0.8μm的阴离子交换膜。另一种适合的阴离子交换膜是SartobindQ IEXNano。各种官能团用于阴离子交换膜,包括但不限于在交联的聚合物涂层中的侧基季胺官能团。可使用多种缓冲剂将含有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的洗脱液结合至阴离子交换膜。示例性缓冲剂包括但不限于磷酸盐缓冲剂(下文描述了其他缓冲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阴离子交换色谱法(例如,在负载和/或洗脱中)的缓冲液含有聚山梨醇酯(例如,0.05%、0.1%、0.25%或0.5%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步洗脱,例如使用250mM NaCl、500mM NaCl和750mM NaCl洗脱病毒。
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制剂和剂量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含有来自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制剂。
含有来自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的本公开的此类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如保护性免疫应答。
通常,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被制备为呈液体溶液或悬浮液形式的可注射物;也可制备适于在注射之前溶解或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形式。此类制剂也可被乳化或制成干粉。活性免疫原性成分经常与药学上可接受并与活性成分相容的赋形剂混合。适合的赋形剂是例如水、盐水、右旋糖、蔗糖、甘油、乙醇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另外,如果需要,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含有辅助物质,如润湿剂或乳化剂、pH缓冲剂或增强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有效性的佐剂。
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常规地通过注射进行胃肠外施用,例如皮下、透皮、皮内、真皮下或肌内注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肌内或皮下施用所述组合物。适用于其他施用方式的另外制剂包括栓剂,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包括口服、经口、鼻内、经颊、舌下、腹膜内、阴道内、肛门和颅内制剂。对于栓剂,传统的粘合剂和载体可包括,例如,聚亚烷基二醇或甘油三酸酯;此类栓剂可由含有在0.5%至10%、或甚至1%-2%范围内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形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首先使低熔点蜡,如脂肪酸甘油酯或可可脂的混合物熔融,且例如通过搅拌将本文所述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均匀分散。然后将熔融的均匀混合物注入合宜大小的模具中,且使其冷却并固化。
适用于鼻内递送的制剂包括液体(例如,以气雾剂或滴鼻剂形式施用的水溶液)和干粉(例如,用于在鼻通道内快速沉积)。制剂包括此类通常使用的赋形剂,例如药用级甘露醇、乳糖、蔗糖、海藻糖、木糖醇和壳聚糖。粘膜胶粘剂如壳聚糖可用于液体或粉末制剂中,以延迟鼻内施用的制剂的粘膜纤毛清除。诸如甘露醇、山梨糖醇、海藻糖和/或蔗糖的糖可用作液体制剂中的稳定剂,以及用作干粉制剂中的稳定、增量或粉末流动和施胶剂。另外,佐剂如单磷酰基脂质A(MLA)或其衍生物,或者CpG寡核苷酸可在液体和干粉制剂中用作免疫刺激佐剂。
适用于口服递送的制剂包括液体、固体、半固体、凝胶、片剂、胶囊、锭剂等。适用于口服递送的制剂包括片剂、锭剂、胶囊、凝胶、液体、食品、饮料、营养品等。制剂包含此类通常使用的赋形剂,例如像药用级的甘露醇、山梨糖醇、海藻糖、多元醇如糖如蔗糖、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纤维素、碳酸镁等。其他寨卡病毒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可采取溶液、悬浮液、丸剂、缓释制剂或粉末的形式,并且含有10%-95%的活性成分或25%-70%的活性成分。对于口服制剂,霍乱毒素是令人感兴趣的制剂配偶体(以及可能的缀合配偶体)。
当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被配制用于阴道施用时,其可呈子宫托、棉塞、乳膏、凝胶、糊剂、泡沫或喷雾剂的形式。除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外,任何前述制剂都可含有本领域已知适当的试剂,如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被配制用于全身或局部递送。此类制剂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胃肠外媒介物包括氯化钠溶液、林格氏右旋糖(Ringer's dextrose)、右旋糖和氯化钠、乳酸化林格氏液或不挥发性油。静脉内媒介物包括流体和营养补充液、电解质补充液(诸如基于林格氏右旋糖的那些补充液)等。全身和局部施用途径包括例如皮内、局部施加、静脉内、肌内等。
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以与剂型相容的方式施用,并且以治疗有效和具有免疫原性的量施用。抗原的剂量可具体地在约1μg至约100μg、约1μg至约40μg、约1μg至约30μg、约1μg至约20μg、约1μg至约15μg、或约2μg至约15μg、或约5μg至约15μg、或约10μg至约15μg的范围内。剂量可具体地是约2μg、约5μg、约10μg、约15μg或约20μg,特别是10μg。抗原(即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的量可通过Bradford测定(Bradford等人(1976)Anal.Biochem.72:248-254)使用限定量的重组寨卡包膜蛋白建立标准曲线来确定。因此,抗原的剂量也可称为寨卡包膜蛋白E的微克数(μg)(μgEnv)。因此,在本公开的含义内,μg抗原和μgEnv是相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呈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形式的抗原,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呈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形式的抗原,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呈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形式的抗原,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呈纯化的灭活的噬斑纯化的全寨卡病毒分离株形式的抗原,所述的噬斑纯化的全寨卡病毒分离株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
约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约200μg氢氧化铝
缓冲剂;以及任选地
糖,如蔗糖。
初始施用和加强注射的适合方案也是可变的,但以初次施用、接着随后接种或其他施用为代表。
施加方式可广泛地变化。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任何常规方法都是适用的。这些包括通过固体生理学上可接受的基质或以生理学上可接受的分散体口服施用,通过注射(例如肌内或皮下施用)等在胃肠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剂量将取决于施用途径,并且可根据待接种的人的年龄和抗原的制剂而变化。如本文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具有大于0.5mL、0.5mL或小于0.5mL的单位剂量体积。例如,它可以0.25mL的体积施用。0.5mL的体积适用于肌内或皮下施用。
改善粘膜粘附的递送剂也可用于改善递送和免疫原性,特别是对于鼻内、口服或基于肺的递送制剂而言。一种这样的化合物,壳聚糖(几丁质的N-去乙酰化形式)被用于许多药物制剂中。它是鼻内疫苗递送的有吸引力的粘膜粘附剂,因为它具有延迟粘膜纤毛清除并为粘膜抗原摄取和加工留出更多时间的能力。此外,它可瞬时打开紧密连接,这可增强抗原向NALT的跨上皮转运。在最近的人体试验中,鼻内施用具有壳聚糖、但无任何另外佐剂的三价灭活流感疫苗产生的血清转化和HI滴度仅略低于在肌内接种后获得的那些。
壳聚糖还可与在鼻内起作用的佐剂一起配制,如遗传上解毒的大肠杆菌热不稳定的肠毒素突变体LTK63。这在壳聚糖赋予的递送和粘附益处之上增加了免疫刺激作用,从而导致增强的粘膜和全身应答。
最后,应注意,壳聚糖制剂还可以干粉形式制备,所述干粉形式已经显示可改善疫苗稳定性并且与液体制剂相比,进一步延迟粘膜纤毛清除。在最近的人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这一点,所述临床试验涉及用壳聚糖配制的鼻内干粉白喉类毒素疫苗,其中鼻内途径与传统肌内途径一样有效,并具有分泌性IgA应答的额外益处。所述疫苗的耐受性也很好。含壳聚糖和MLA或其衍生物的炭疽鼻内干粉疫苗在兔中诱导比肌内接种更强的应答,并且还具有针对气溶胶孢子攻击的保护作用。
鼻内疫苗代表了示例性制剂,因为与可更好地影响下呼吸道的胃肠外施用的疫苗相比,它们可影响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这对于诱导对基于过敏原的疫苗的耐受性和诱导对基于病原体的疫苗的免疫力可能是有益的。
除了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提供保护外,鼻内疫苗还避免了针头接种的并发症,并且提供经由微粒和/或可溶性抗原与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的相互作用来诱导粘膜和全身性体液和细胞应答的方式。
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是药学上可接受的。它们可包含除抗原和佐剂之外的组分,例如它们通常将包含一种或多种药物载体和/或赋形剂。关于此类组分的详尽论述可在Gennaro(2000)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ISBN:0683306472中获得。
为了控制张力,优选包含生理盐,如钠盐。优选氯化钠(NaCl),其可以介于1与20mg/ml存在。可能存在的其他盐包括氯化钾、磷酸二氢钾、脱水磷酸二钠、氯化镁、氯化钙等。
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含一种或多种缓冲剂。典型的缓冲剂包括:磷酸盐缓冲剂;Tris缓冲剂;硼酸盐缓冲剂;琥珀酸盐缓冲剂;组氨酸缓冲剂(特别是氢氧化铝佐剂);或柠檬酸盐缓冲剂。缓冲剂通常将包含在5-20mM范围内。
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pH通常将介于5.0与8.5或5.0与8.1之间,并且更通常介于6.0与8.5之间,例如介于6.0与8.0之间、介于6.5与8.0之间、介于6.5与7.5之间、介于7.0与8.5之间、介于7.0与8.0之间或介于7.0与7.8之间。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因此可包括在包装之前调节散装疫苗的pH的步骤。
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优选是无菌的。它优选地是无热原的,例如每剂含<1EU(内毒素单位,一种标准量度),并且优选每剂<0.1EU。它优选不含麸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含有效浓度的洗涤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洗涤剂的有效量可包括但不限于约0.00005%v/v至约5%v/v或约0.0001%v/v至约1%v/v。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洗涤剂的有效量是约0.001%v/v、约0.002%v/v、约0.003%v/v、约0.004%v/v、约0.005%v/v、约0.006%v/v、约0.007%v/v、约0.008%v/v、约0.009%v/v或约0.01%v/v。不希望受理论束缚,洗涤剂有助于将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保持在溶液中,并有助于防止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聚集。
适合的洗涤剂包括,例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酯表面活性剂(称为“吐温”)、辛苯聚醇(如辛苯聚醇-9(Triton X 100)或叔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脱氧胆酸钠,特别是用于分裂或表面抗原疫苗。洗涤剂只能以痕量存在。痕量的其他残留组分可能是抗生素(例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洗涤剂包含聚山梨醇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洗涤剂的有效浓度包括约0.00005%v/v至约5%v/v的范围。
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优选地储存在2℃与8℃之间。理想情况下,应将其避开直射光。抗原和乳液通常将呈共混物形式,尽管它们最初可能以用于临时共混的独立组分的药盒的形式出现。当施用至人受试者时,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通常将呈水性形式。
本公开的方法
本发明特别地还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和/或预防寨卡病毒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如本文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所述疾病通常是轻度且持续时间短。一些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轻度发热、斑丘疹、结膜炎和关节痛。尽管孕妇有轻度的临床症状,但在怀孕期间寨卡病毒感染与胎儿和新生儿的严重后果有关。所述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的女性的胎儿和新生婴儿的后果有关。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一系列先天畸形(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CZS))包括重度小头畸形伴有颅骨部分塌陷、大脑皮层具有皮层下钙化、黄斑瘢痕和局灶性色素性视网膜斑点、先天性挛缩和明显早期肌张力过高伴有锥体束外受累的症状。此外,寨卡病毒是嗜神经性黄病毒,可潜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疾病。此外,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寨卡病毒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寨卡病毒疾病的预防不仅涉及所治疗的人受试者,而且延伸至在所治疗的人受试者正在或将要怀孕的情况下延伸至胎儿和新生儿。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因此包括通过向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来治疗所述人受试者,以及通过向怀孕的人受试者或打算怀孕的人受试者或具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受试者进行治疗来治疗胎儿和新生儿。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使用本文所述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方法,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至少一种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例如,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包含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如蛋白质NS1中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以治疗或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和/或在有需要的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或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3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噬斑纯化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通过向有需要的人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来治疗或预防所述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来自至少一种寨卡病毒(例如,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包含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如蛋白质NS1中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通过向有需要的人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来在所述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来自至少一种寨卡病毒(例如,克隆寨卡病毒分离株,包含非人细胞适应突变、如蛋白质NS1中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施用步骤在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受试者是怀孕的或打算怀孕的人受试者或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通过经鼻内、经口、口服、经颊、舌下、肌内、腹膜内、皮内、透皮、皮下、阴道内、肛门、颅内、静脉内、经皮或皮下施用,特别是肌内施用来施用疫苗而保护或治疗易受病毒感染或患有病毒感染的人受试者。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全身施用方法可包括常规注射器和针,或被设计用于弹道递送固体疫苗的装置(WO 99/27961),或无针压力液体喷射装置(美国专利号4,596,556;美国专利号5,993,412),或透皮贴剂(WO 97/48440;WO 98/28037)。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也可施加至皮肤(透皮或经皮递送WO 98/20734;WO 98/28037)。因此,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包括用于全身施用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预先填充有寨卡病毒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因此,提供了用于在人受试者中治疗或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和/或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本公开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并任选地包括佐剂和/或载体的步骤,其中经由胃肠外或全身途径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用于通过经由粘膜途径(如口服/消化道或经鼻途径)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来保护或治疗易受病毒感染或患有病毒感染的人受试者。替代粘膜途径是阴道内和直肠内。粘膜施用途径可经由鼻途径,称为鼻内疫苗接种。鼻内疫苗接种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包括将疫苗的液滴、喷雾剂或干粉形式施用至待免疫个体的鼻咽中。雾化或气雾化疫苗制剂是本文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潜在形式。肠溶制剂,如用于口服施用的抗胃胶囊和颗粒剂,用于直肠或阴道施用的栓剂,也是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制剂。
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也可经由口服途径施用。在此类情况下,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还可包括碱性缓冲液、肠溶胶囊或微颗粒。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也可经由阴道途径施用。在此类情况下,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还可包括乳化剂、聚合物(如)和阴道乳膏和栓剂的其他已知的稳定剂。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也可通过直肠途径施用。在此类情况下,赋形剂还可包括蜡和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形成直肠栓剂的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步骤包括一种或多种施用。施用可通过单剂方案或多剂(初免-加强)方案进行。在多剂方案中,多个剂可通过相同或不同的途径给予,例如胃肠外初免和粘膜加强、粘膜初免和胃肠外加强等。它们通常将通过相同的途径,如通过肌内或皮下施用来给予。通常将间隔至少1周(例如,约1周、约2周、约3周、约4周、约5周、约6周、约7周、约8周、约9周、约10周、约11周、约12周、约16周等,如间隔1至16周)施用多剂。间隔25-30天(例如28天,4周)给予两剂是特别有用的。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施用方式是肌内或皮下施用。
本公开的方法包括施用治疗有效量或免疫原性量的本公开的寨卡病毒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治疗有效量或免疫原性量可以是本公开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将在对其施用的未感染、感染或未暴露的人受试者中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量。这种应答通常将导致人受试者发展对所述疫苗的分泌、细胞和/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通常,这种应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效应中的一种或多种:从任何免疫学类别产生抗体,如免疫球蛋白A、D、E、G或M;B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向免疫细胞提供活化、生长和分化信号;辅助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的扩增。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如具有突变的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突变是如本文所述的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的色氨酸至甘氨酸取代。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含有1μg至15μg、或2μg、5μg或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噬斑纯化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佐剂(如100μg至约600μg或约150μg至约250μg或约200μg明矾,如氢氧化铝)的组合,所述纯化的灭活全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包含Trp98Gly突变,其中所述寨卡病毒源自包含根据SEQ ID NO:2的基因组序列的毒株PRVABC59。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人受试者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针对寨卡病毒的大于10、或大于50、或大于100、或大于2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的中和抗体滴度。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在人受试者中诱导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测定(RVP)所测定的针对寨卡病毒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或大于5000或大于10,000的中和抗体滴度。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后14和/或28天达到上述中和抗体滴度。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后14天和/或28天,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在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的产生大于25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后14天和/或28天,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测定(RVP)所测定,在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的产生大于10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后14和/或28天达到此类滴度。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后14和/或28天达到此类滴度。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多剂(以如例如间隔1至16周施用的例如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而施用。在某些此类方法中,第二(加强)施用在第一(初免)施用后至少28天施用。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单剂或多剂之后14和/或28天,例如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达到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包括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施用,在第二(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达到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单剂施用后或在第一(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达到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75%、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单剂或多剂之后14和/或28天,例如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群体、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或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达到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包括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施用,在第二(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群体、特别是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达到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在施用单剂或在第一(初免)施用之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群体、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或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达到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75%、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人受试者、特别是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大于2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或28天,特别是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针对寨卡病毒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大于2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人受试者、特别是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0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或28天,特别是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针对寨卡病毒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0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单剂或初免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者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单剂或初免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群体中,特别是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者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在某些方法中,施用包括初免和加强施用,其中初免和加强施用间隔约1至约16周。在某些此类方法中,第二(加强)施用在第一(初免)施用后至少28天施用。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人受试者、特别是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30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加强施用后14/或28天,特别是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针对寨卡病毒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30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人受试者、特别是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中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大于3000、或大于5000、或大于10000。
在某些此类方法中,如通过报告基因病毒颗粒中和试验(RVP)所测定,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加强施用后14/或28天,特别是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针对寨卡病毒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大于3000、或大于5000、或大于100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加强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者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加强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群体中、特别是在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提供高血清阳性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单剂或初免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者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转化率是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中和抗体的这种产生在单剂或初免施用后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未感染黄病毒的群体中、或者特别是在寨卡病毒血清阴性群体中提供高血清转化率。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血清阳性率是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
此外,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以多剂(例如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施用,并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施用直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特别是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或特别是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症状。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4%或更少中诱导发热,和/或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疲劳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不再发热,和/或
-不再肌痛,或肌痛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不再不适,或不适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
“与在初免施用后相比,加强施用后不良事件(AE)减少%”由以下等式定义: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0%中诱导发热。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9%中诱导疲劳。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8%中诱导肌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症状,并且8%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并且少于4%中诱导发热,并且少于19%中诱导疲劳,并且少于12%中诱导肌痛,并且少于13%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一种)抗原,其中所述抗原是灭活的全病毒。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5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头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疲劳,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中诱导疲劳。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或少于2%、或0%中诱导关节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肌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4%、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和/或
-发热不增加,和/或
-头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5%、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发热,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中诱导疲劳。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中诱导关节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发热不增加,或发热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65%、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2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头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中诱导疲劳,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疲劳。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8%中诱导关节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此类方面,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发热不增加,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根据某种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来自寨卡流行地区。根据某种这样的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来自经历爆发的寨卡流行地区。根据某种这样的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未被黄病毒感染。
根据某种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来自寨卡非流行地区。根据某种这样的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是从寨卡非流行地区前往流行地区。根据某种这样的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未被黄病毒感染。
根据某种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是西班牙裔、拉丁裔、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亚洲裔、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夏威夷土著或白人或他们的混合物。
根据某种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的年龄是18至29岁。
根据某种方法,人受试者或人受试者群体的年龄是30至49岁。
还公开了用于如本文公开的方法中的如本文公开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
本文还公开了如本文公开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造用于如本文公开的方法的药剂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后,在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大于在施用含有不适于非人细胞生长和/或包含不同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免疫应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后,在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比在施用含有不适于非人细胞生长和/或包含不同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免疫应答大至少约5%、至少约10%。至少约15%、至少约20%、至少约25%、至少约30%、至少约35%、至少约40%、至少约45%、至少约50%、至少约55%、至少约60%、至少约65%、至少约70%、至少约75%、至少约80%、至少约85%、至少约90%、至少约95%或至少约99%。测量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方法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产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产生,所述中和抗体产生的量大于在施用含有不适于非人细胞生长和/或包含不同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中和抗体的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产生,所述中和抗体产生的量比在施用含有不适于非人细胞生长和/或包含不同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中和抗体的量大至少约5%、至少约10%。至少约15%、至少约20%、至少约25%、至少约30%、至少约35%、至少约40%、至少约45%、至少约50%、至少约55%、至少约60%、至少约65%、至少约70%、至少约75%、至少约80%、至少约85%、至少约90%、至少约95%或至少约9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含有本公开的非人细胞适应性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人受试者中诱导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产生,所述中和抗体产生的量比在施用含有不适于非人细胞生长和/或包含不同的非人细胞适应突变的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的相应人受试者中诱导的中和抗体的量大至少约1倍、至少约2倍、至少约3倍、至少约4倍、至少约5倍、至少约6倍、至少约7倍、至少约8倍、至少约9倍、至少约10倍、至少约100倍或至少约1000倍。测量人受试者中的中和抗体的方法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
优选地,治疗有效量或免疫原性量足以引起疾病症状的治疗或预防。适合的剂量是约2μg、约5μg或约10μg,特别是约10μg。
通过参考以下实施例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然而,它们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任何方面或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克隆寨卡病毒株产生
此实施例描述具有已知研究历史的寨卡病毒(ZIKAV)株的产生。
材料和方法
Vero细胞维持
将一小瓶WHO Vero 10-87细胞在水浴中快速解冻,并且在36℃+/2℃、5%CO2下直接接种到T-75cm2烧瓶中的19mL预热的含有青霉素-链霉素、L-谷氨酰胺40mM和10%FBS的DMEM(杜氏改良的最低必需培养基)中。使细胞生长至汇合并使用TryplE进行继代培养。将此烧瓶扩展至两个T-185cm2烧瓶,生长至汇合,并且继代培养至31xT-185cm2烧瓶,且生长直到细胞达到100%汇合。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收获细胞,以800x g离心10分钟,并以1.9x107个细胞/mL的浓度重新悬浮于含有10%FBS和10%DMSO的DMEM中。将一小瓶Vero细胞快速解冻并如上所述使其复苏到T-75cm2烧瓶中。将这些细胞继代培养两次,以在13x T-185cm2烧瓶中产生细胞库。在胰蛋白酶消化后,将细胞以800x g离心,并以4.68x105个细胞/mL的浓度重悬于冷冻培养基(含10%FBS和10%DMSO的DMEM)中。将此细胞库等分到冷冻小瓶中。
使Vero细胞在含有青霉素-链霉素、L-谷氨酰胺和10%FBS(cDMEM-10%-FBS)的DMEM中生长并维持。TryplExpress用于维持和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在病毒吸附前两天,将6孔板以4-5x 105个细胞/孔接种在3mL的cDMEM-10%-FBS中,或以7x 105个细胞接种在T-25cm2烧瓶中的5mL cDMEM-10%-FBS中,或以1x 104个细胞/孔接种在96孔板中的0.1mLcDMEM-10%-FBS中。每天监测孵育箱以维持指示的温度。将Vero细胞系储存在液氮中。
噬斑测定
通过在6孔板中生长的Vero细胞的新鲜汇合单层中的噬斑滴定来测定病毒滴度。将冷冻的等分试样解冻,并在96孔板中的cDMEM-0%-FBS中制备等分试样的十倍稀释液系列。在接种Vero细胞单层之前,将稀释的病毒维持在冰上。在测定时,从6孔板中吸出生长培养基,并向孔中加入100μL每种病毒稀释液。使病毒在36℃±2℃、5%CO2下吸附60分钟,并频繁(每10分钟)摇动板以防止细胞片干燥。在病毒吸附后,将保持在40℃-41℃的4mL第一琼脂糖覆盖层(1XcDMEM-2%-FBS+0.8%琼脂糖)添加至每个孔中。使琼脂糖在室温下固化30分钟,且然后将板在36℃+/2℃、5%CO2下颠倒孵育4-6天。在第4天添加2mL含有160μg/mL中性红色活体染料的第二琼脂糖覆盖层。在第5天和第6天对噬斑进行可视化。
通过TCID50测定进行病毒定量
还通过96孔板中生长的Vero细胞的新鲜汇合单层中的滴定来确定病毒滴度。将冷冻的等分试样解冻,并在96孔板中的cDMEM-2%-FBS稀释剂中制备等分试样的十倍稀释液系列。在接种Vero细胞单层之前,将稀释的病毒维持在冰上。在测定时,从96孔板中吸出生长培养基,并向孔中加入100μL每种病毒稀释液。将板在36℃+/2℃、5%CO2下孵育5天。使用Reed/Muench计算器计算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滴度。
测试物品
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接收寨卡病毒株PRVABC59(在干冰上一个0.5mL小瓶)。通过RT-PCR确认寨卡病毒的鉴定。所述毒株通过PCR检测为对甲病毒和支原体污染测试呈阴性。此信息呈现于表1中。
表1:PRVABC59毒株信息
测序
根据制造商的方案,使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Spin试剂盒从每种分离株的稳定病毒收获物中提取RNA。从每种分离株中提取的RNA用于产生和扩增涵盖整个寨卡病毒基因组的6个cDNA片段。在1%琼脂糖/TBE凝胶上分析扩增的cDNA片段的大小和纯度,且随后使用Qiagen快速凝胶提取试剂盒进行凝胶纯化。使用ABI 3130XL遗传分析仪测序仪进行自动测序反应。Lasergene SeqMan软件用于分析测序数据。
结果
寻找具有已知研究历史的ZIKAV毒株,所述毒株与美国当前的ZIKAV爆发有关。因此,选择了ZIKAV毒株PRVABC59。为了产生适于在Vero细胞中生长的特征明确的病毒,首先在Vero细胞(P1)中扩增ZIKAV PRVABC59。
在4mL cDMEM-0%-FBS中以0.01的MOI感染100%汇合的Vero细胞的烧瓶(T-175cm2)。将病毒在36℃±2℃、5%CO2下吸附至单层上60分钟,然后在36℃±2℃、5%CO2下施加20mL的cDMEM-0%-FBS进行病毒扩增。接种后每天监测细胞层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图1)。在96小时后,通过收集培养基并通过离心(600x g,4℃,10分钟)澄清来收获上清液。通过添加海藻糖至18%w/v的最终浓度来使收获物稳定。将本体等分到0.5mL冷冻小瓶中,并储存在-80℃。
通过TCID50测定针对在Vero细胞单层上是否存在感染性病毒对稳定的P1收获物进行分析。通过从第0小时开始每天取得等分试样来监测生长动力学。在第72小时达到峰值滴度(图2)。
通过在6孔单层Vero细胞上滴定来自第3天的收获物来对P1材料进行噬斑纯化。在第6天将噬斑可视化,并通过在塑料板底部上的独特且分离的噬斑周围画圆圈来鉴定待分离的10个噬斑。通过使用无菌大口径移液管提取琼脂糖塞、同时刮擦孔的底部并用cDMEM-10%-FBS冲洗来挑选噬斑。将琼脂糖塞添加至0.5mL的cDMEM-10%-FBS中,涡旋,标记为PRVABC59 P2a-j,并在36℃±2℃、5%CO2下于孵育箱中放置过夜。
三个噬斑(PRVABC59 P2a-c)继续进行额外纯化。将每种分离株一式两份纯净接种在新鲜的6孔Vero细胞单层上。对这种P2/P3转换进行噬斑纯化,并标记为PRVABC59 P3a-j。
六个噬斑(PRVABC59 P3a-f)继续进行最后一轮纯化。将每种分离株一式两份纯净接种在新鲜的6孔Vero细胞单层上。对这种P3/P4转换进行噬斑纯化,并标记为PRVABC59P4a-j。
将来自P4噬斑纯化的六个噬斑(PRVABC59 P4a-f)在T-25cm2烧瓶中的Vero细胞单层上盲法传代。将每个噬斑挑取物稀释在2mL cDMEM-0%-FBS中–将1mL在36℃±2℃、5%CO2下吸附1小时;将另一1mL用海藻糖稳定(最终18%v/v)并储存在<-60℃下。在病毒吸附后,将cDMEM-0%-FBS添加至每个烧瓶,并使其在36℃±2℃、5%CO2下生长4天。收获病毒上清液,通过离心(600x g,4C,10分钟)澄清,在18%海藻糖中稳定并等分且储存在<-60℃下。通过TCID50测试所述P5种子的寨卡病毒效价(图3)。
用PRVABC59(P5a-f)的6个克隆中的每一个在4mL cDMEM-0%-FBS中以0.01的MOI感染Vero细胞的T-175cm2烧瓶的汇合单层。使病毒在36℃±2℃、5%CO2下吸附60分钟,然后将20mL cDMEM-0%-FBS添加至每个烧瓶中,并于36℃+/2℃在5%CO2下生长。每天监测Vero细胞单层健康和CPE。如所示,在第3天和第5天收获病毒(图4)。合并从第3天和第5天收获的P6毒株,用18%海藻糖稳定,等分并储存在<-60℃。
对PRVABC59(P6a-f)的六个克隆中的每一个进行寨卡病毒体外效价测试(图5)。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TCID50和噬斑滴定确定效价。通过目视检查CPE(显微镜)并测量展示CPE的孔(黄色)与红色(无CPE)比较的吸光度差异(A560-A420)来计算TCID50。在板阅读器上读取板,并将其应用于与显微镜读取的板相同的计算器(吸光度)。两种评分技术之间的TCID50的值非常相似,而通过噬斑滴定获得的值较低。
以下表2示出P6病毒的产生和表征的总结。
表2:用于产生克隆ZIKAV毒株的病毒传代和表征的总结
由于黄病毒的包膜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部分,因此寻求与原始分离株的包膜糖蛋白序列极为相似的分离的寨卡病毒克隆。PRVABC59克隆P6a、P6c、P6d和P6f在包膜区域(G990T)中的核苷酸990处含有G→T突变,从而导致在包膜残基330处的Val→Leu氨基酸突变,而PRVABC59克隆P6b和P6e的包膜基因相对于参考毒株(GenBank参考KU501215.1)是相同的(表3和图6)。
表3:PRVABC59 P6克隆的测序
然后对包膜序列中缺乏突变的两个克隆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总结在以上表3中。序列分析揭示对于两个克隆在NS1区域中的核苷酸292处的T→G取代,从而导致NS1残基98处的Trp→Gly突变。稍后还通过深度测序确认了这一突变。NS1 W98G突变位于ZIKAVNS1的翼结构域的缠绕环中,这牵涉于膜缔合、与包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的六聚体NS1形成中。尽管其他色氨酸残基(W115,W118)在黄病毒中高度保守,但W98并非如此(图7)。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在11种不同的ZIKAV毒株(包括来自非洲和亚洲谱系的那些)中观察到W98残基的100%保守。表4中总结每种毒株中鉴定的突变。
表4:PRVABC59 P6克隆中鉴定的突变的总结
对ZIKAV PRVABC59 P6原液进行表型分析,以表征ZIKAV克隆。如图8中说明并在图9中量化的,与P1病毒相比,每种克隆分离株均由相对均匀的大尺寸噬斑组成,而P1病毒则混合有大噬斑和小噬斑。这些数据表明成功分离单个ZIKAV克隆。
接下来,分析ZIKAV PRVABC59 P6克隆在Vero细胞中的生长动力学分析。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中,将Vero细胞用每种ZIKAV P6克隆的0.01TCID50/细胞感染。每天取得病毒上清液样品,并同时通过TCID50测定来测定感染滴度。对于所有P6克隆,峰值滴度在第3天与第4天之间出现(约9.0log10 TCID50/mL)。各种P6克隆的生长动力学没有显著差异(图10)。
综上所述,结果表明成功产生了寨卡病毒种子。这种种子选择需要了解病毒的生长史、动力学、产量、基因型和表型。重要的是,寨卡病毒株的克隆分离允许从污染剂(例如,可能在亲本人分离物中的外来因子)成功纯化病毒。令人感兴趣的是,三次连续噬斑纯化成功地快速选择适应Vero细胞的病毒(毒株P6a-f),其中这些毒株能够在无血清Vero细胞培养物中良好复制,其中毒株P6a、c、d和f在病毒包膜蛋白中具有突变,而毒株p6b和p6e获得病毒NS1蛋白中的突变(对病毒包膜没有任何修饰)。此外,适应Vero的毒株能够高效且可再现地生长和制造从这些毒株繁殖的后续病毒传代。不希望受理论束缚,在菌株P6a、c、d和f中观察到的Env-V330L突变可能是体外适应的结果,因为在Vero细胞中传代时也观察到Env330处的突变(Weger-Lucarelli等人2017.Journal of Virology)。由于包膜蛋白是寨卡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表位,因此在Env中含有Vero适应性突变的毒株可能不利地影响疫苗免疫原性。不希望受到理论的束缚,蛋白NS1中的适应性突变似乎不仅增强病毒复制,而且还可减少或以其他方式抑制不希望的突变的发生,如寨卡病毒的包膜蛋白E(Env)。此外,已知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NS1可结合至包膜蛋白。这种突变(NS1 W98G)可能牵涉于改变NS1在下游加工过程中与病毒缔合并可能与病毒共纯化的能力。还已知NS1具有免疫原性,并且可能牵涉于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中。
实施例2:源自P6b和P6e毒株的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的临床前免疫原性和功效
以下实施例描述源自P6b和P6e毒株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在CD1和AG129小鼠中的临床前免疫原性和功效。如实施例1所述,从流行病相关的PRVABC59毒株产生了六个克隆,并选择了两个(P6b和P6e)用于进一步的临床前免疫原性和功效研究。
材料和方法
寨卡病毒疫苗的纯化、灭活和配制
产生并表征了许多适用于临床前免疫原性和功效研究的灭活ZIKAV疫苗。通过以0.01的MOI感染汇合Vero细胞的烧瓶,从P6b和P6e毒株扩增了病毒。使病毒在36℃±2℃/5%CO2下吸附1小时。在吸附后,将20mL cDMEM-0%-FBS添加至每个烧瓶中,并在36℃±2℃/5%CO2下孵育5天。在感染后第3天和第5天收集细胞上清液,并通过离心澄清细胞碎片。
对于每种分离物,合并澄清的上清液,在含有18%海藻糖的DMEM中稳定化并储存在<-60℃下。将合并的澄清的病毒上清液在37℃水浴中解冻,并在4℃下用benzonase处理过夜。在benzonase处理后,将每个样品应用于Sartorius PP3深度过滤器。在深度过滤后,将每个样品应用于Centricon Plus-70切向流过滤(TFF)装置。将渗余物进行缓冲液交换,稀释,且施加至Sartorius SartobindQ IEXNano。将每个样品施加至第二SartoriusSartobindQ IEXNano上,并使用250mM、500mM和750mM NaCl的3步洗脱工艺洗脱。在MonoQ色谱法和稀释后,将每种250mM洗脱液施加至Centricon Plus-70错流过滤(CFF)装置上进行缓冲液交换,用PBS稀释至35mL,并储存在2℃-8℃。
对于福尔马林灭活,将新鲜制备的1%甲醛逐滴添加至每个纯化的样品,并轻轻摇动以获得0.02%的最终甲醛浓度。将样品在室温(约22℃)下孵育14天,每天倒置。在室温下用焦亚硫酸钠中和甲醛持续15',然后施加至Centricon Plus-70切向流过滤(TFF)装置。通过添加50mL药物物质缓冲液(10mM NaH2PO4、50mM NaCl、6%蔗糖,pH7.4)进行四次缓冲液交换。然后将每个样品用药物物质缓冲液稀释至15mL,使用0.2m注射器过滤器灭菌,等分到无菌带塞玻璃小瓶(每瓶0.5mL)中,并在<-60℃冷冻。
通过TCID50测定和双重感染性测定确认病毒灭活。简言之,将药物样品施加至C6/36细胞,并使其扩增6天。将来自C6/36细胞的上清液施加至Vero细胞上,并监测CPE 8天。对于药物产品制剂,将小瓶PIZV药物物质解冻,根据样品类型合并,并在有或无铝胶的PBS中稀释至1μg/mL至10μg/mL(Brenntag;最终0.5mg/mL,0.050mg/剂)并在2℃-8℃温和搅拌下孵育过夜。然后将所得药物产品批次等分到无菌带塞玻璃小瓶中,并储存在2℃-8℃直至使用。图11提供用于制备药物产品的步骤的总结。
小鼠免疫和攻击
为了进行免疫原性研究,将六周大的雄性和雌性Swiss-ICR(CD-1)小鼠分为6组(n=10只/组)。在第0天,通过肌内(i.m.)途径(2x0.05mL注射)向1-5组的小鼠接种0.1mL疫苗。将第6组的小鼠接种PBS作为安慰剂对照。在第28天和第56天使用与第0天相同的剂量和疫苗类型对小鼠进行加强免疫。在第-1天(免疫前)、第27天(初免)、第42天(增强1)和第70天(增强2)收集血液样品
为了进行免疫原性和功效研究,将四周大的雄性和雌性AG129小鼠分为7组(n=5/组)。在第0天,通过肌内(i.m.)途径(2x 0.05mL注射)向1-6组的小鼠接种0.1mL疫苗。将第7组的小鼠接种PBS作为安慰剂对照。在第28天使用与第0天相同的剂量和疫苗类型对小鼠进行加强免疫。在第-1天(免疫前)、第27天(初免)和第55天(加强)从尾静脉采集血液样品。在安乐死时,在深麻醉下用异氟烷(末端)通过心脏穿刺使小鼠出血。在第56天,用104个噬斑形成单位(PFU)的ZIKAV PRVABC59腹膜内攻击小鼠。
血清转移
从PIZV接种和攻击的AG129小鼠中收集血清,且在合并后冷冻(表6的第1、2、4和5组)。将血清池解冻,并通过将血清池在PBS中三倍稀释来生成测试物品。使用PBS中的AG129正常小鼠血清的3倍稀释液产生安慰剂。
将测试物品以0.1mL腹膜内注射的形式施用到AG129小鼠(向对照小鼠施用相等体积的安慰剂物品)。然后用100μL的寨卡病毒株PRVABC59的104噬斑形成单位腹膜内攻击动物。
所允许的血液体积(按重量计)在第-11天(免疫前)从十只小鼠通过尾部放血收集全血。在第1天(初次,循环Nab)和第4天(病毒血症)通过尾部放血从每只小鼠收集全血。致死性攻击后的终末放血通过在深度麻醉下进行大剂量心脏穿刺进行,然后通过颈脱位法进行安乐死。将血液样品收集在微容器SST血清分离凝胶管中,并且允许凝结至少30分钟,然后通过离心(10,000x g,2分钟)分离血清,并于-80℃冷冻。
噬斑减少中和试验
如先前所述(参见例如,Osorio等人Lancet Infect Dis.2014Sep;14(9):830-8)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确定中和抗体滴度。
报告基因病毒颗粒(RVP)中和测定
通过在96孔板中生长的Vero细胞中用恒定量的Zika RVP滴定血清样品来分析中和抗体滴度。RVP含有寨卡(菌株SPH2012)的prME蛋白和基于登革热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简言之,将血清在56℃热灭活30分钟,稀释,且然后在37℃与RVP一起孵育。然后将血清/RVP混合物与Vero细胞混合,并在37℃±2℃/5%CO2下孵育72小时,然后使用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检测。使用JMP11非线性4参数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述数据标准化至阳性追踪对照,并报告50%有效剂量(EC50)。
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否则所有另外的实验方法均如以上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
结果
为了评估PIZV候选物在6周龄雄性和雌性CD-1小鼠中的免疫原性,通过肌内途径用0.1μg(+明矾)、1.0μg(+明矾)剂量的源自ZIKAV PRVABC69 P6b或P6e病毒株的疫苗对多组CD-1小鼠(N=10只/组)进行免疫。为了评估对佐剂的需求,将一组动物用0.1μg源自P6e且缺乏明矾佐剂的疫苗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发生在第0天、第28和第56天,第6组接受PBS作为安慰剂对照(12A和表5)。
表5:PIZV制剂和CD-1小鼠中的攻击
在疫苗接种后,通过RVP中和试验测试在初次(第27天)、第二次(第40天)和第三次(第70天)免疫后收集的血清样品的ZIKAV特异性中和抗体(图12B)。与PBS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在接受第一剂疫苗后二十七天,在用源自含有明矾的任一克隆的PIZV疫苗接种的小鼠中观察到轻微的中和抗体应答。重要的是,这种应答在第二次免疫(第40天)后显著增加,但在第三剂(第70天)的免疫后没有进一步增强。在用无佐剂疫苗接种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中和抗体应答(图12B)。
为了评估PIZV候选物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功效,在第1天和第28天通过肌内途径用0.1μg剂量(+明矾)、1.0μg剂量(+明矾)或0.1μg剂量(-明矾)的源自ZIKAV PRVABC59 P6b或P6e原液的疫苗对多组4周龄的AG129小鼠组(n=5只/组)进行免疫(图13A和表6)。
表6:PIZV制剂和AG129小鼠中的攻击
组 | 性别 | 毒株 | 剂量(μg) | 明矾(μg) | 数目 |
1 | F | P6b | 0.1 | 0.50 | 5 |
2 | F | P6b | 1.0 | 0.50 | 5 |
3 | F | P6b | 0.1 | - | 5 |
4 | M | P6e | 0.1 | 0.50 | 5 |
5 | M | P6e | 1.0 | 0.50 | 5 |
6 | M | P6e | 0.1 | - | 5 |
7 | M | 安慰剂(PBS) | - | - | 5 |
在疫苗接种后,在第56天用104PFU的ZIKAV PRVABC59(低传代)腹膜内攻击疫苗接种的小鼠和对照小鼠。将在初次(D27)和第二次(D55)免疫后收集的血清样品针对ZIKAV特异性中和抗体应答进行测试(图13B和表7)。只有接受高剂量的含明矾佐剂的疫苗的组(第2组和第5组)在单次免疫后引发中和抗体应答,所述中和抗体应答在加强免疫后急剧增加。相比之下,接受低剂量或高剂量含明矾佐剂的疫苗的组在第二剂后产生高中和抗体应答。在接受两剂疫苗后,接受含明矾佐剂的疫苗的小鼠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不管是剂量还是源自P6克隆。
表7:ZIKAV特异性中和抗体应答
在攻击后21天,还监测所有组的死亡率、发病率和体重损失。检测攻击后的病毒血症,并通过噬斑滴定进行定量。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测定以及可比较的第二中和测定所评估,用明矾配制的低剂量或高剂量PIZV候选物疫苗接种的小鼠(第1、2、4和5组)完全被保护免受致命的ZIKAV攻击(表8)。在疫苗接种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损失或疾病的临床症状,在攻击后三天都没有可检测到的感染性病毒血症,并且用低剂量或高剂量抗原+明矾佐剂疫苗接种的所有小鼠存活至攻击后21天(图14-16)。相比之下,对所有首次接受试验的小鼠的攻击导致攻击后第2天高病毒血症,并且在攻击后第10与18天之间发生发病率/死亡率(中值存活=D13)。此外,对用源自毒株P6b的无明矾佐剂的低剂量疫苗接种的小鼠的攻击导致攻击后第2天高病毒血症和与安慰剂对照组相似的中值存活日,而用源自克隆e的无明矾佐剂的低剂量疫苗接种的小鼠仍受到部分保护,中值存活期为19天。这些结果表明用明矾进行免疫更有效,可能需要二次免疫,并且低剂量与高剂量同样有效。
表8:血清中和抗体滴度
另外,测试了由灭活的全P7b和P7e病毒(分别从P6b和P6e毒株一次额外传代)产生的疫苗药物物质(DS)中NS1的存在。使用用对寨卡病毒NS1的亚洲和非洲谱系两者都具有反应性、但对登革热NS1无交叉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预先包被的板进行夹心ELISA。制备DS的一式两份2倍、4倍、8倍、16倍和32倍稀释液,并使用重组纯化的NS1一式两份以0-8ng/mL的浓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制备单独DS缓冲液的一式两份稀释液作为阴性对照。用抗NS1HRP缀合物检测所结合的NS1,并从含有匹配DS样品的孔中测量的吸光度中减去仅具有DS缓冲液的孔的吸光度(A450-A630)。夹心ELISA的结果显示在下表9中。令人感兴趣的是,观察到NS1与疫苗药物物质制剂共纯化,从而表明病毒NS1可以是灭活的全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组分。
表9:NS1 ELISA
接下来测试了抗体被动转移后赋予保护免受野生型寨卡病毒攻击所需的中和抗体(Nab)的阈值。(表10A和B)。
表10A:AG129小鼠之间的被动转移研究的设计
组 | 测试物品 | 血清稀释 | 在IP前预测的Nab滴度 |
1 | 100μL | 1/3 | 6827/3.83 |
2 | 100μL | 1/9 | 2276/3.36 |
3 | 100μL | 1/27 | 759/2.88 |
4 | 100μL | 1/81 | 253/2.40 |
5 | 100μL | 1/243 | 84/1.93 |
6 | 100μL | 1/729 | 28/1.45 |
7 | 100μL | 1/2187 | 9/0.97 |
8 | 100μL | PBS | - |
表10B:AG129小鼠中的被动转移研究的时机
描述 | 研究日 |
被动转移 | 第0天 |
初次放血(AM) | 第1天 |
攻击(PM) | 第1天 |
病毒血症出血 | 第4天 |
终末放血 | 存活者第29天 |
将来自疫苗接种和攻击的AG129小鼠的合并血清在PBS中连续稀释3倍,并腹膜内注射到7组(N=5只/组)的5-6周龄的AG129小鼠中。免疫前AG129小鼠血清用作安慰剂对照(第8组)。被动转移后(约16-19小时后),在病毒攻击之前,从每只小鼠中收集全血并通过离心分离血清,以测定循环中和抗体滴度(图17)。就在病毒攻击之前,各组小鼠(指定的第1、2、3、4、5、6、7、8组)分别具有2.69、2.26、1.72、1.30、<1.30、<1.30、<1.30、<1.30的平均log10中和抗体滴度。
被动转移ZIKV nAb后二十四小时,用104pfu的ZIKV PRVABC59腹膜内攻击小鼠。在攻击后,将动物每天称重,并且每天监测疾病的迹象1-3次持续28天。基于症状对每只动物进行临床评分(表11)。垂死和/或表现出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评分≥2)的动物被人道安乐死并计数为非存活者。
表11:在监测发病率和死亡率时给出的临床评分的描述
在对照组(第8组)和第5-7组中,攻击后9天开始出现疾病迹象,伴随相应的体重损失(图18)。在攻击后三天,收集全血并通过离心从每只动物分离血清。使用噬斑滴定测定分析血清样品中是否存在感染性ZIKV(图19)。1-8组小鼠的平均感染滴度(log10 pfu/mL)分别为:1.66、2.74、4.70、4.92、7.24、7.54、7.54和7.46。重要的是,1-4组中具有可检测到的ZIKV中和抗体水平(≥1.30log10)的小鼠具有比对照小鼠统计学上显著更低水平(滴度低102.5-106.0倍)的病毒血症(p=0.0001、0.0003、0.0007和0.0374)。这些结果表明,可检测水平的ZIKV中和抗体(≥1.30log1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减轻病毒血症。
第1-8组中的小鼠的中值存活日分别是:未确定、第17天、第17天、第13天、第11天、第11天、第11天、第10天(图20)。重要的是,具有可检测到的ZIKV中和抗体滴度的小鼠组(第1-4组)的存活曲线与对照组(第8组)相比在统计学上不同(分别p=0.0019、0.0019、0.0019、0.0153)。这些结果表明,ZIKV中和抗体的可检测水平(≥1.30log1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延迟疾病的发作。
最后,将每只动物的ZIKV中和抗体滴度相对于其相应的病毒血症滴度作图,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攻击后第3天观察到ZIKV中和抗体滴度与病毒血症水平之间高度反相关的关系(图21)。被动转移研究的结果总结在下表12中示出。
表12:被动转移结果的总结
虽然在此实验中没有接受ZIKAV中和抗体的小鼠组完全被保护免于致命ZIKAV攻击,但是在具有可检测水平的循环ZIKAV中和抗体滴度的小鼠组中,病毒血症水平降低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延迟了疾病发作。
综上所述,来自CD-1和AG129小鼠研究的临床前数据表明,源自单独且明确表征的病毒克隆的PIZV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够提供针对野生型ZIKAV攻击的保护作用。重要的是,低疫苗剂量和高疫苗剂量在两剂后引发相似的中和抗体应答,并且提供针对致命ZIKAV攻击的相似保护水平。令人感兴趣的是,用无佐剂的PIZV候选物疫苗接种的小鼠也显著部分保护免于ZIKAV攻击。疫苗抗血清显著减轻被动免疫的AG129小鼠的病毒血症,并延长了针对致命ZIKAV攻击的存活时间。这些结果还表明,良好表征的PIZV候选物在高度易受ZIKAV感染的AG129小鼠模型中针对ZIKAV感染高度有效。
另外,发现第7代的PRVABC59(来自PRVABC59 P6e)的序列在遗传上与第6代相同。鉴于黄病毒通常被认为在遗传上不稳定,因此这是出人意料的。PRVABC59 P6e被选择为主要病毒种子,部分是由于其在7代内的遗传稳定性。不希望受理论束缚,据信这种增强的遗传稳定性可能是由于NS1的翼结构域中的单个氨基酸取代(W98G)所致,因为这是在适应Vero细胞的PRVABC59 P6基因组中观察到的唯一突变。另外,遗传稳定性和均质性是有利的,因为它降低变异性并增加可用于疫苗制剂的后续毒株的可重复生产。
实施例3:P6a和P6e毒株的表型的临床前评估
材料和方法
AG129小鼠(缺乏干扰素α/β和γ受体)易受ZIKV感染和疾病(包括脑部严重病变)侵袭。用104和103pfu的ZIKV第6代克隆a(P6a)和e(P6e)腹膜内感染14周龄的AG129小鼠。
每天对小鼠称重并监测(达28天)疾病的临床体征(体重损失、皮毛褶皱、驼背姿势、嗜睡、肢体无力、部分/完全麻痹)。另外,如实施例1所述,通过对攻击后三天收集的血清样品的噬斑滴定进行病毒血症分析。
结果
用P6e感染导致100%死亡率(中值存活时间=12.5天),而用P6a感染仅导致33%死亡率(中值存活时间=未确定)(图22)。与此一致的是,与PRVABC59 P6a感染的小鼠(3)相比,preMVS P6e感染的小鼠表现出更大的体重损失。在用PRVABC59 P6a或P6e感染的小鼠组之间的平均组病毒血症水平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图24)。这些数据表明,单独生长动力学可能不是关键的决定因素(因为两种毒株在体外均产生相似的病毒血症和相似的峰值滴度),并且包膜蛋白的特性对于(野生型毒株)的毒性和(灭活的候选物)的免疫原性可能很重要。
实施例4:用于确定灭活的有效性的灭活完全性测定
开发了双重感染性测定,也称为灭活完全性(COI)测定,以确定福尔马林灭活(0.01%甲醛)的有效性以及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PIZV)原料药物物质(BDS)的潜在残留感染性病毒活性。
样品制备:通过在Vero细胞中生长来制造如上所述的克隆e的四个纯化的灭活寨卡疫苗(PIZV)批次(Tox批次1-4)。通过色谱法纯化来自每日4次收获的上清液(总计约4000mL),然后添加甲醛至0.01%.w/v的最终浓度。使灭活在22℃下进行10天。在过程控制(IPC)中,每天在灭活过程中从原料药物物质(BDS)中除去样品,以进行表征和分析。将每日IPC样品用偏亚硫酸氢钠中和,并透析到DMEM(病毒生长培养基)中。所述样品含有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在灭活的最后一天,剩余体积的BDS样品未中和,但用TFF处理以除去甲醛并将缓冲液交换为PBS。
灭活完全性测定(COI):COI测定用于分析每日IPC样品中灭活的有效性,以了解灭活的动力学和最终的BDS。为了获得最大灵敏度,最初在此测定中使用了两种细胞系Vero和C6/36,以检测IPC和DS样品中的潜在活病毒。当寨卡病毒在含有酚红的生长培养基中感染Vero细胞时,细胞死亡的副产物导致pH值下降。因此,培养基颜色从红色/粉红色变为黄色,从而表明培养基pH的这种酸性转变。这种现象是由细胞凋亡和细胞病变效应(CPE)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是指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观察到的由病毒入侵、感染和从细胞中出芽引起的宿主细胞的细胞结构的变化。最终,尽管C6/36蚊子和Vero细胞都是允许的感染细胞系,但寨卡病毒感染仅在体外杀死Vero细胞。因此,将Vero细胞用作测定的指示细胞系。相比之下,源自寨卡病毒的天然宿主载体的C6/36细胞在寨卡病毒感染后不显示CPE,并且不会溶解。培养基不会改变颜色,并且C6/36细胞的活力也不会改变。
因此,所述测定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测定的第一部分允许96孔板上两种易感细胞系的潜在活病毒颗粒的并行扩增持续六天。测定的第二步骤涉及将96孔板的上清液(包括潜在扩增的颗粒)转移到含有Vero细胞单层的6孔板上,并且再孵育8天,以允许在Vero细胞上发展病毒感染和细胞病变效应。使用光学显微镜确认观察到的任何CPE。
尽管关于在所述测定的第一部分中使用96孔板(即C6/36细胞中的培养)和在所述测定的第二部分中使用六孔板(即要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的Vero细胞的培养)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可根据下表容易地扩展所述测定:
显然,在按比例增加过程中,第1部分的每cm2容器的样品体积保持恒定,而第2部分中保持相同的病毒感染条件。
COI测定对照:使用Vero指示剂细胞进行此测定的滴定和回滴定对照,并以TCID5096孔形式进行评分,并基于培养基颜色从粉红色变为黄色、作为细胞死亡的替代物或是否存在CPE将孔评分为阳性。
病毒滴度对照测试:将已知滴度的对照病毒(PRVABC59)的两个独立重复样品在含有2%FBS的培养基中进行10倍稀释系列,并且将100μL的每种稀释液添加至含有Vero细胞的96孔板的四个孔中。将板孵育5天,然后记录含有CPE的孔,并使用Reed-Meunch计算器计算病毒滴度。
病毒回滴定对照测试:将已知滴度的对照病毒连续稀释至200TCID50。将200TCID50对照病毒的两个独立重复样品在含有2%FBS的培养基中进行2倍稀释系列,并且将100μL的每种稀释液添加至含有Vero细胞的96孔板的四个孔中。将细胞孵育5天,然后记录含有CPE的孔,并使用Reed-Meunch计算器计算病毒滴度。
详细的COI方案:
1.测定的第一部分:在添加样品前两天,将Vero(1.4E+05个细胞/mL)和埃及伊蚊C6/36(4E+05个细胞/mL)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将Vero细胞在37℃下在DMEM+10%最终FBS+2%L-谷氨酰胺+1%青霉素/链霉素中培养。将C6/36细胞在28℃下在DMEM+10%FBS+2%L-谷氨酰胺+1%青霉素/链霉素+1%非必需氨基酸中培养。
2.将200TCID50对照病毒(在病毒回滴定对照测试中制备)或DS样品的三个独立重复样品稀释(稀释5倍和10倍)到含有2%FBS的培养基中。
3.用样品接种96孔板中的细胞。在感染96孔板中的细胞单层之前,将样品涡旋以破坏任何可能的聚集。将100μL的每种稀释液施加至分别含有Vero和C6/36细胞的两个单独96孔板中的5个孔中的每个。
4.对于每种细胞类型,单独的培养基包含在另一孔中作为阴性CPE对照。
5.将板在对于所述细胞系而言适当的温度下孵育6天。
6.测定的第二部分:为了使活病毒在允许的细胞系上进一步扩增和通过CPE可视化,将来自Vero和C6/36细胞的每个96孔上清液的全部体积转移到Vero细胞的6孔板的各个孔中。接种持续90分钟,每15分钟间隔摇动一次。
7.将含有2%FBS的培养基添加至孔中,并将板再孵育8天,以便随后检测随CPE变化的扩增的样品。如果DS的任何重复实验在第8天结束时显示CPE,则认为灭活是不完全的。
7.在转移至6孔板后,通过在易感细胞单层上形成噬斑或CPE来使活病毒粒子/复制病毒粒子的存在可视化,并孵育8天以进行病毒复制。测定结束时6孔板中的CPE得分%计算如下:
-通过比色变化的可视化检查每个6孔板的Vero细胞的CPE,然后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认CPE。
-每个6孔板代表以上述5倍和10倍稀释液制备的DS稀释液的重复样品之一(5个孔,加上仅含有培养基的一个孔)。
因此,每个重复样品的CPE%反映了每个样品5个总孔中具有CPE的孔的数目(每个测定使用总计120个孔)。基于每种稀释液的三份重复样品来计算平均CPE%和标准偏差。
结果:如下表所示,在每个Tox批次1-4中分析了每日样品。
表A:灭活的动力学,Tox批次#1
表B:灭活的动力学,Tox批次#2
表C:灭活的动力学,Tox批次#3
表D:灭活的动力学,Tox批次#4
灭活数据的编译动力学:将来自四个毒理学批次的样品的COI数据与如上所述确定的感染效力(TCID50)和RNA拷贝进行了比较。通过从样品中纯化核酸并使用RT-PCR试剂盒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寨卡RNA来确定RNA拷贝。图25中所示的结果表明,COI测定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CID50的灵敏度。
COI测定的性能特征-准确性:使用目标稀释液(TCID50/孔)及其各自的CPE比例来确定相对准确度。对于Vero细胞,阳性CPE的观察到的比例与预期比例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线性关系。与观察到的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关的线的斜率是0.92,其中95%置信区间(CI)为0.83至1.01,重叠1表示100%的准确性。对于C6/36细胞,阳性CPE的观察到的比例与预期比例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线性关系。与观察到的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关的线的斜率为0.88,95%置信区间(CI)为0.80至0.95表明这种细胞系内观察到轻微偏倚(5%-20%)。两种细胞系均显示出令人满意的准确性(相对)。
COI测定的性能特征–检测限(LoD):对C6/36至Vero和Vero至Vero板均评估了测定的灵敏度。如上所述,使用从以10.00TCID50/孔开始直至0.08TCID50的较低滴度接种的滴度稀释液接种的每总孔+ve CPE的比例的最小二乘回归拟合数据。此外,板中每种稀释液均包括阴性对照(0.00TCID50/孔)。在C6/36-至-Vero和Vero-至-Vero板上对每种稀释液进行CPE评分。观察到CPE与log输入病毒滴度之间的明确关系。这展示CPE阳性孔的比例相对于TCID50/孔的log10浓度之间的逻辑关系(S型)以及上下99%置信限。在-2log10浓度(=0.01TCID50/孔)下,基于并考虑到定量数据中所有固定和随机来源变化的模型预测为0.85%、当以0.01TCID50/孔向上取整时为0.01,99%置信度下限为0.42%。由于99%置信度下限不包括零,因此由0TCID50/孔产生0.85%CPE孔的可能性很小(<1%)(即由于噪声)。这为至少0.01TCID50/孔的确定了检测限(即样品中可检测到的最低活寨卡颗粒的量)。也就是说,当四舍五入时,每60个孔中就有1个CPE阳性或给定这些参数,那么在60个孔中可检测到的CPE+ve的最低理论比例为1.67%或0.0167。
比较了细胞类型(C363和Vero)的相对敏感性,其中C6/36证明与Vero细胞相比,可检测到更低的病毒滴度稀释度,如图26所示;在相同的病毒输入水平(0.31TCID50)下,相对于Vero细胞,C6/36的CPE阳性孔的比例更高。
在此测定的定量期间使用的最低病毒输入值是0.02TCID50(-1.61log TCID50)。使用C6/36细胞的拟合曲线,这得出评分为CPE阳性的0.035或3.5%的孔(28个孔中中的1个孔)。如果将曲线外推到0.167或1.6%的最低实际水平,则这等于0.015TCID50(-1.82logTCID50)的病毒输入水平。然而,在确定可检测到的最低水平的感染性病毒时(如+ve CPE结果中所反映的那样),必须考虑传播的检测方差的影响。这种噪声源于输入病毒的工作原液的产生。目标TCID50和回滴定计算的比较表明,工作原液病毒的TCID50表现出85TCID50/mL的标准偏差(SD),从在靶向200的原液TCID50/mL浓度时的平均值213推倒的。%CV计算为约40%,偏差为约+7%。这种噪声被纳入逻辑回归模型中,以生成病毒稀释的目标值附近的置信区间。在目标值为0.01TCID50/孔的情况下,基于并考虑到两个位点的定量数据中所有固定和随机变化源的模型预测0.86%的孔将为CPE阳性(60个孔中的1个孔)。由于99%置信度下限不包括零,因此由于噪声可由0TCID50/孔产生0.85%CPE阳性孔的可能性很小(<1%)(图27)。这确立了测定的检测限:0.01TCID50/孔是可检测到的样品中的活寨卡颗粒的最低量。
COI测定的性能特征–范围:所述测定的范围是0.01TCID50/孔至4.5TCID50/孔,并定义为导致CPE+ve比例评分大于0%但小于100%的输入病毒的范围。
结论:对四种Tox的分析表明,在室温下于0.01%甲醛中孵育10天后,灭活完全。如通过COI测定所测量,在所有生产的批次中到第3-4天达到灭活。COI测定比TCID50效价或RNA测量更灵敏;通过LoD也观察到灵敏度提高。
实施例5:测定药物组合物中的残留福尔马林含量材料和方法
材料
甲醛标准溶液(在甲醇中)(982μg/mL)、DNPH、HPLC级乙腈和磷酸购自Wako PureChemicals Co.(Tokyo,Japan)。用于稀释磷酸的蒸馏水获自Otsuka Pharmaceutical(Tokushima,Japan)。用作氢氧化铝凝胶的2%(相当于10mg/mL铝)获自Brenntag(Frederikssund,Denmark)。内部制备PBS,并且如下所述制造含有氢氧化铝凝胶的寨卡疫苗药物产品。在收获后用多种技术纯化寨卡病毒。在用甲醛灭活后,浓缩病毒,并通过过滤将缓冲液换成PBS。用PBS稀释原料药物物质,并与氢氧化铝凝胶(0.4mg/mL铝)一起配制以形成最终的药物产品。
HPLC条件
使用配备有UV检测器(Milford,USA)和反相柱(YMC-Pack ODS-A,4.6mm x 250mm,5μm(Kyoto,Japan))的Waters HPLC alliance系统。水与乙腈的混合物(1:1,v/v)用作流动相,检测波长设置为360nm,并且流速为1.0mL/min。柱温度和注入体积分别为25℃和50μL
样品制备
将疫苗药物产品(1.2mL)以15000rpm离心10分钟,且将上清液(1mL)转移到购自Waters(Milford,USA)的2-mL HPLC玻璃小瓶中。接下来,添加20μL的20%(v/v)磷酸和50μL的1.0mg/mL DNPH乙腈溶液,并且搅拌混合物并在室温下静置20分钟,然后进行注射。
方法验证
根据ICH Q2指南,在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可重复性、中间精度、稳健性和样品稳定性方面对所述方法进行验证。在准确性研究中,向寨卡疫苗药物产品和氢氧化铝凝胶溶液中掺杂特定量的甲醛,然后按照第2.3节中所述的方法通过涡旋将样品充分混合。
结果和讨论
线性和特异性
通过用PBS稀释来制备六种标准甲醛溶液(0.049、0.098、0.196、0.491、0.982和1.964μg/mL)。接下来,将20%(v/v)磷酸和1mg/mL DNPH乙腈溶液添加至每种溶液中,并且相应的色谱图在图28中示出。显然,10.4分钟的峰面积显示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y=1075730x+11731(其中y是10.4分钟的峰面积,并且x是甲醛的浓度(μg/mL)(相关系数:0.9998),从而表明这是由于HCHO-DNPH(即用DNPH衍生的甲醛)引起的。此外,在5.8分钟的峰归因于DNPH,因为在所有添加DNPH的样品中都检测到了所述峰。因此,在减去PBS中的背景峰面积后,将HCHO-DNPH峰面积用于评价线性和准确性。
准确度和精确度(可重复性)
通过回收研究评价氢氧化铝佐剂的效果,所述研究是在不存在疫苗药物物质的情况下,通过将三份氢氧化铝样品(0.1、0.4和1.0mg/mL铝)掺入具有0.05μg/mL甲醛的PBS中而进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n=3)、100%(n=3)和100%(n=3),相对标准偏差(RSD)值较低(表13)。计算准确性数据的RSD以评价可重复性,并且发现其为1.0%,从而表明至多1.0mg/mL的铝量不会干扰甲醛的回收。
表13使用掺杂有0.05μg/mL甲醛的氢氧化铝样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回收研究评价所述方法的准确性,所述回收研究通过向含有氢氧化铝佐剂的寨卡疫苗药物产品掺杂三种浓度的甲醛(0.05、0.10和1.00μg/mL)来进行的,并且平均回收率结果在表14中示出。计算准确性数据的RSD以评估其重复性,并且发现其为3.7%,从而表明与氢氧化铝一起配制的寨卡疫苗药物产品不会干扰0.05与1.00μg/mL之间的甲醛的回收。
表14使用含有掺杂有甲醛的氢氧化铝的寨卡疫苗药物产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稳健性
评价了所述方法的稳健性,以确定样品制备过程中实验参数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样品中甲醛的浓度。考虑到对衍生化功效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DNPH和磷酸的浓度作为监测参数。通过将DNPH和磷酸的浓度分别改变±0.1mg/mL和±5%来检查所述影响。在每种条件下,在两个开发药物产品批次中测定甲醛,并且表15中所示的结果表明DNPH和磷酸浓度的变化对甲醛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
表15所述方法的稳健性
(*)所述方法的限定条件
实施例6:源自P6e毒株的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的临床免疫原性和功效
样品制备:
如上所述,通过在Vero细胞中生长来制造四个纯化的灭活寨卡疫苗(PIZV)批次(Tox批次1-4)。通过过滤和色谱法纯化来自4个每日收获物的上清液(每个每日收获物每天1000mL,总计约4000mL),浓缩并通过添加福尔马林至终浓度0.01%来使其灭活。在将样品缓冲液交换到药物物质缓冲液(10mM NaH2PO4,50mM NaCl,6%蔗糖,pH 7.4)中之前,使灭活在22℃下进行10天。
灭活的寨卡病毒活性剂不再能够感染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可用尚未灭活的寨卡病毒感染。灭活由以下测试方案确定。在没有可检测到的噬斑的情况下确认灭活。
详细的COI(灭活完全性)方案:
1.测定的第一部分:在添加样品前两天,将Vero(1.4E+05个细胞/mL)和埃及伊蚊C6/36(4E+05个细胞/mL)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将Vero细胞在37℃下在DMEM+10%最终FBS+2%L-谷氨酰胺+1%青霉素/链霉素中培养。将C636细胞在28℃下在DMEM+10%FBS+2%L-谷氨酰胺+1%青霉素/链霉素+1%非必需氨基酸中培养。
2.将200TCID50对照病毒(在病毒回滴定对照测试中制备)或DS样品的三个独立重复样品稀释(稀释5倍和10倍)到含有2%FBS的培养基中。
3.用样品接种96孔板中的细胞。在感染96孔板中的细胞单层之前,将样品涡旋以破坏任何可能的聚集。将100μL的每种稀释液施加至分别含有Vero和C636细胞的两个单独96孔板中的5个孔中的每个。
4.对于每种细胞类型,单独的培养基包含在另一孔中作为阴性CPE对照。
5.将板在对于所述细胞系而言适当的温度下孵育6天。
6.测定的第二部分:为了使活病毒通过CPE在允许的细胞系上进一步扩增和可视化,将来自Vero和C636细胞的每个96孔上清液的全部体积转移到Vero细胞的6孔板的各个孔中。接种持续90分钟,每15分钟间隔摇动一次。
7.将含有2%FBS的培养基添加至孔中,并将板再孵育8天,以便随后检测随CPE变化的扩增的样品。如果DS的任何重复实验在第8天结束时显示CPE,则认为灭活是不完全的。
7.在转移至6孔板后,通过在易感细胞单层上形成噬斑或CPE来可视化活病毒粒子/复制病毒粒子的存在,并孵育8天以进行病毒复制。测定结束时6孔板中的CPE得分百分比计算如下:
-通过比色变化的可视化检查每个6孔板的Vero细胞的CPE,然后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认CPE。
-每个6孔板代表以上述5倍和10倍稀释液制备的DS稀释液的重复样品之一(5个孔,加上仅含有培养基的一个孔)。
因此,每个重复样品的CPE%反映了每个样品5个总孔中具有CPE的孔的数目(每个测定使用总计120个孔)。基于每种稀释液的三份重复样品来计算平均CPE%和标准偏差。
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的量可通过Bradford测定(Bradford等人(1976)Anal.Biochem.72:248-254)使用限定量的重组寨卡包膜蛋白建立标准曲线来确定。
纯化的寨卡病毒的纯度可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确定。在当前实施例中,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纯化的寨卡病毒的主峰超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
研究性疫苗(PIZV)是指用200μg氢氧化铝Al(OH)3作为佐剂在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PBS)中配制的寨卡纯化的福尔马林灭活病毒。将最终的液体配制产品装入一次性小瓶中,并用防拆封口密封。以0.5mL的2剂方案(每剂2、5、10或10μg抗原,间隔28天的)IM(肌内)施用所述研究性疫苗。
注射用的氯化钠(NaCl)0.9%溶液用作安慰剂。它供应在一次性小瓶中。它是无菌、透明、无色的氯化钠液体溶液,不含防腐剂,仅设计用于胃肠外使用。安慰剂以2剂方案(每剂0.5mL,间隔28天)IM施用。
测试方法
PRNT测定:如先前所述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测定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参见Protection of Rhesus monkeys against dengue virus challenge aftertetravalent live attenuated dengue virus vaccination.J.Infect.Dis.193,1658–1665(2006)。Muthumani K,Griffin BD,Agarwal S,等人In vivo protection againstZIKV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through passive antibody transfer and activeimmunisation with a prMEnv DNA vaccine.NPJ Vaccines 2016;1:16021)。简言之,寨卡PRNT测定是根据Q2 Lab Solutions疫苗开发的方案进行的,如下所述。
在Zika PRNT测定中,将人血清从1:5至1:10,240进行2倍连续稀释,并与等体积的经稀释的寨卡病毒(ZIKV(PRVABC59)混合以获得1:10至1:20,480的最终稀释度。在2℃-8℃下进行中和20±2小时,然后使用血清/病毒混合物来接种Vero E6细胞。病毒吸附在37℃±2℃在湿度和CO2下进行60±10分钟,然后添加甲基纤维素覆盖层。将经感染的细胞在37℃±2℃在湿度和CO2下孵育72±2小时。通过使用结晶紫染色使噬斑可视化,并使用CTL(Cellular Technology Limited)阅读器进行计数。百分之五十的中和滴度(PRNT50)的确定是基于与没有血清的病毒对照的病毒噬斑相比,在血清存在下病毒噬斑的减少百分比,并通过线性回归进行计算。滴度表示使得噬斑数目减少50%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通过评价与临床样品并行测试的病毒对照(靶向约60pfu/孔)、细胞对照、阳性对照(PRNT50为173-658)和阴性对照(PRNT50<10)来评估接受度。如果通过线性回归生成的滴定曲线的相关系数≥0.85,则接受单独样品和阳性对照结果。另外的接受度标准是基于结晶紫染色的质量和针对板或运行产生的噬斑。报告PRNT50结果直至测定的起始稀释度(1:10)。高于ULOQ的PRNT50结果将在预稀释时重复,以产生在所述测定的可定量范围内的结果。来自预稀释样品的结果将乘以稀释因子以产生最终结果。
用于PRNT测定开发的寨卡毒株是PRVABC59。
免疫结果量度:
定义:
血清阳性(PRNT):滴度≥LOD(检测限)
血清阴性(PRNT):滴度<LOD(检测限)
血清转化(PRNT):最初血清阴性的人受试者的疫苗接种后滴度≥LOD
LOD(PRNT)=10
低于LOD的分配值=5
LLoQ(定量下限,PRNT)=26
低于LLoQ(定量下限)的分配值=13
滴度高于定量上限(ULOQ)的人受试者将在进一步稀释后重新测试,直到在测定合格的定量限内获得滴度。
报告基因病毒颗粒(RVP)中和测定:通过在96孔板中生长的Vero细胞中用恒定量的Zika RVP滴定血清样品来分析中和抗体滴度。RVP含有寨卡的prME蛋白(菌株SPH2012)和基于登革热的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简言之,将血清在56℃热灭活30分钟,稀释,且然后在37℃与RVP一起孵育。然后将血清/RVP混合物与Vero细胞混合,并在37℃±2℃/5%CO2下孵育72小时,然后使用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检测。使用JMP11非线性4参数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述数据标准化至阳性追踪对照,并报告50%有效剂量(EC50)。
研究描述
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在年龄为18至49岁的未感染黄病毒的成人且黄病毒初免的健康成人中的1期、随机、观察者盲、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剂量范围研究
研究设计如图29所示。这项研究旨在按顺序招募18至49岁之间的未感染黄病毒的且由黄病毒初免的健康成人。这两个连续群组各自由120名人受试者(计划的)组成,随机分配给30名人受试者的4个组之一,以接受三种剂量的PIZV疫苗或盐水安慰剂中的一种。疫苗接种方案由间隔28天施用的2剂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仅与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n=124)有关,预期黄病毒初免的人受试者的进一步数据。此实施例提供来自“未感染黄病毒群组”的第57天(第2剂后28天)之后的首次中期分析的数据。来自黄病毒致迷茫组的数据不是此中期分析的一部分,因为在首次中期分析时针对此组的招募仍在进行。
总之,人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四个研究组,分别接受两剂安慰剂(盐水)或纯化的灭活寨卡疫苗(PIZV),其浓度分别为2μg、5μg和10μg。所述研究涉及在第1天和第29天肌内注射疫苗(或安慰剂),并在研究的第-15天、第1天、第8天、第29天、第36天、第57天、第211天、第393天、第767天采集血液样品。第-15天的血液样品用于确定黄病毒的血清状况筛查和资格筛查。第1天、第29天、第57天的样品用于免疫原性评估。安全性实验室测试在第8天和第36天进行。免疫的持久性将在第211天、第393天和第767天进行评估。
基于第2剂后28天的数据,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在18-49岁之间的未感染黄病毒的成年人中是安全且具有免疫原性的。
主要目标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相隔28天给予的两剂的PIZV的安全性,并从三种不同的抗原浓度(2、5或10μg)中选择一种剂量水平,用于随后的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是:在施用每种剂量的PIZV或安慰剂后7天时期内经历诱发性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AE)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以及在疫苗接种后28天时期内经历非严重的非诱发性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
次要目标
次要目标是描述未感染黄病毒的成人在第1剂后28天和第2剂后28天对纯化的灭活寨卡病毒疫苗(PIZV)的免疫应答。与这些目标有关的次要终点是在所考虑的时间点中和抗ZIKV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血清阳性率(SPR)和血清转化率(SCR)。
由可访问单独处理分配的另一组独立的统计学家和程序员进行数据分析。参与所述试验进行的所有人员都看不到单独人受试者处理分配。研究小组只能访问小组级别的非盲结果。
研究群体:
将总计124名人受试者招募到未感染黄病毒的群组并纳入安全集(SS),包括接受了至少一剂PIZV或安慰剂的所有随机人受试者。其中,将118例(SS的95.2%)包括在已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性疫苗(PIZV)/安慰剂的随机人受试者的全分析集(FAS)中,并在基线时和疫苗接种后至少一次提供有效的血清学结果。FAS中没有与免疫原性分析相关的重要方案违背的人受试者的符合方案集(PPS)中包括了113(113)名人受试者(占SS的91.1%)。分析集呈现于表16中。
表16:分析集
安全性设定=接受至少一(1)剂PIZV或安慰剂的所有随机人受试者
全分析集=接受至少一剂PIZV/安慰剂并提供有效基线和至少一次疫苗接种后血清学结果的所有随机人受试者
符合方案集=FAS中没有重要方案违背的所有人受试者
SS中的人受试者年龄为35.3±8.91岁(平均值±标准差),18-29岁年龄段中分布为28.2%、在30-49岁年龄段中分布为71.8%。女性占群组的54.8%。在种族和族裔方面,研究参与者为白人(81.5%)、黑人(14.5%)和“非西班牙裔”(93.5%)。SS中的平均BMI为27.5±4.05(平均值±标准偏差)。四个研究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和种族)总体相似。在安慰剂组中,女性的比例更高,她们占研究参与者的66%,而在其他组中,性别分布更为均衡。表17列出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在研究进入时检查安全性实验室参数和生命体征,作为纳入标准的一部分。这些规定生命体征必须在正常范围内(即低于FDA毒性分级量表中指示的1级)并且安全实验室测试必须在正常范围内或不超过FDA毒性分级量表中所定义的1级。
表17: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特征(安全性设定)
BMI=体重(kg)/身高2(m2)。
注意1:使用知情同意日期计算年龄。
注意2:仅当选择了多个民族类别时,人受试者才包括在“多民族类别”中。
安全性/反应原性
接受疫苗(PIZV)的组中报告诱发性局部不良事件(AE)的总体报告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疼痛是注射部位最常报告的诱发性AE。在第1剂后,PIZV组中30.0%至38.7%的人受试者经历疼痛,而安慰剂组中为13.8%。在第2剂后,疼痛的发生率与第1剂后的那些相似:PIZV组中29.6%至40%,并且安慰剂组中14.3%。据报告,在第1剂后疼痛的强度为轻度,在第2剂后为轻度至中度,其中5μg PIZV组中的2名人受试者(6.7%)和10μg PIZV组中的1名人受试者(3.3%)报告中疼痛。不超过9.7%的人受试者报告了其他诱发性局部AE(红斑、肿胀和硬结)。
在第1天对于90%的人受试者或第2天(对于3名人受试者)发生疼痛。安慰剂组或PIZV组中的任何人受试者在第5天后均未报告疼痛。
在第1剂后,在PIZV组中有30%至48.4%的人受试者报告任何性质的诱发性全身性AE,并且在安慰剂组中有41.4%。在第2剂后,PIZV组的发生率为10%至33.3%,而安慰剂组中为27.6%。总体上81.3%(第1剂)和75%(第2剂)的诱发性全身性AE被判断为与研究疫苗接种有关。在两剂后,报告最多的全身性事件是头痛、疲劳和肌痛。
大多数全身性AE据报告为轻度,即不干扰日常活动。少量事件的强度为中度:
在第1剂后,PIZV组中6.7%-12.9%的人受试者和17.2%的安慰剂接受者;
在第2剂后,PIZV组中0%-3.3%的人受试者和10.3%的安慰剂组中。
仅有一份关于严重AE的报告:安慰剂组中的一名人受试者经历发热。此研究参与者在接受第二次研究疫苗接种后4天,经口测量的温度为39.4℃。研究人员没有将这种发热判断为与研究有关。
在四个组中在整个7天期间,诱发性全身性AE均有不同的报告。发热、疲劳、关节痛和肌痛事件的发作主要在疫苗接种后的2天内,并且头痛和不适有所不同。疫苗接种后的2天内报告发热,除了安慰剂组在第4天报告严重发热的人受试者。
疫苗接种后7天诱发性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表18中示出。
表18:疫苗接种后7天诱发性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设定)
N=具有可用信息的人受试者的数量;n(%)=报告特定AE的人受试者的数量(百分比)。
在任何剂量后的28天内,总计30.6%的人受试者报告了非诱发性AE(不包括长期诱发性AE):PIZV组中21.9%-38.7%,并且安慰剂组中36.7%。这些AE主要是感染、侵染(13.7%)和神经系统病症(3.2%:头痛、偏头痛、头晕)。强度都为轻度至中度。
非诱发性AE被认为与三名人受试者(2.4%)的研究疫苗接种有关。所报告的事件是:
在第1剂,在5μg PIZV组中的一名人受试者头晕,在2μg PIZV组中的一名人受试者脸红。
在第2剂后,在10μg PIZV组中,一名人受试者的眼瘙痒和流泪增加。
这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在疫苗接种后的第1天或第2天开始,持续1至3天,并且全部消退。
一名人受试者由于第1剂后头痛而中断研究疫苗接种。这名人受试者接受PIZV并且在疫苗接种后1天经历头痛。头痛在发作36天后消退。从第1剂至第2剂后28天的时间段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SAE)。
疫苗接种后7天内对于血液安全性实验室参数观察到相比基线的很小变化,例如从正常至轻度或从轻度至中度AE,在四个组中相当百分比的人受试者中出现。尿液分析参数在所有时间点均正常,或各组和就诊的分级类别相似。
免疫原性
表19呈现通过PRNT测量的寨卡病毒中和抗体(EC50)的几何抗体滴度以及每次疫苗剂量后的血清阳性率和血清转化率。
PIZV疫苗在未感染黄病毒的成年人中具有免疫原性。所有人受试者在基线时均为血清阴性。在两剂任何剂量的PIZV疫苗后,最初对针对寨卡病毒的抗体呈血清阴性的人受试者的疫苗接种在所有人受试者中引发血清阳性:第1剂后血清转化率在69.23%至96.43%的范围内,并且在第2剂后为100%。在所考虑的整个时间段,安慰剂组中的所有人受试者均保持血清阴性。
在第1剂后对血清阳性率和每剂后对GMT均观察到剂量范围效应。在第一剂后,几乎所有接受10μg PIZV剂量的人受试者(96.4%)都已发动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在三个PIZV组中,第二剂导致GMT比第1剂高出10倍以上。
表19:在施用每剂的PIZV之前和之后28天(符合方案集),寨卡病毒中和抗体(EC50)(PRNT)的血清阳性、血清转化率和GMT(几何平均滴度)
N=具有可用的PRNT数据的PPS中的人受试者的数量;
血清阳性定义为滴度≥10;血清转化定义为:在基线血清阴性的人受试者(滴度<10)在疫苗接种后滴度≥10;结果<10被分配5的滴度;滴度≥10(检测限)且<26(定量下限)被分配13的值。
根据表19使用PRNT确定的几何平均滴度在图30中以图形方式显示。根据表19使用PRNT确定的实现血清转化的人受试者的百分比在图31中以图形方式显示。
第1剂之后和第2剂之后中和滴度的分布分别在图32和33中以反向累积分布曲线显示。
除了使用PRNT测定测量免疫应答外,还使用RVP中和测定测试样品。表20示出如通过RVP测定测量的寨卡病毒中和抗体(EC50)的几何抗体滴度。RVP测定结果显示PRNT数据的相似剂量范围效应,随着PIZV剂量增加,GMT逐渐升高。
表20:在疫苗接种之前和之后28天(符合方案集),寨卡病毒中和抗体(EC50)(RVP)的GMT(几何平均滴度)
N=具有可用的RVP数据的PPS中的人受试者的数量。
结论
PIZV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对于未感染黄病毒群组中评价的所有抗原剂量都是安全的。在所有组中均报告诱发性全身性AE,没有随着剂量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并且强度为轻度至中度。据报告,诱发性AE在各组中的强度也为轻度至中度。在四个研究组中非诱发性症状的报告频率相似。总体而言,所述疫苗在没有黄病毒的人受试者中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观察到了积极的剂量范围应答。
本发明的其他条款:
1.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10、或大于50、或大于100、或大于200、或大于25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2.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转化率。
3.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或初免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阳性率。
4.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以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5.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来自通过用于使寨卡病毒制剂灭活的方法可获得的寨卡病毒的抗原,所述方法包括:
(a)从一种或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所述细胞用于产生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包括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i)深度过滤,(ii)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iii)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
(b)用甲醛、任选地用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
6.如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7.如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转化率,
和/或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阳性率。
8.如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症状。
9.如条款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4%或更少中诱导发热,和/或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10.如条款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11.如条款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疲劳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不再发热,和/或
-不再肌痛,或肌痛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不再不适,或不适减少至少10%、或减少至少20%。
12.如条款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0%中诱导发热。
13.如条款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9%中诱导疲劳。
14.如条款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8%中诱导肌痛。
15.如条款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16.如条款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症状,并且8%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并且少于4%中诱导发热,并且少于19%中诱导疲劳,并且少于12%中诱导肌痛,并且少于13%中诱导不适。
17.如条款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1μg至40μg剂量的所述抗原,其中所述抗原是灭活的全病毒。
18.如条款17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寨卡病毒在SEQ ID NO:1的位置98处或在对应于SEQ ID NO:1的位置98的位置处具有突变。
19.如条款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抗原是纯化的,并且其中所述纯化的抗原在尺寸排阻色谱法中的主峰超过所述尺寸排阻色谱法中曲线下总面积的85%。
20.如条款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来自任选地经历爆发的寨卡流行地区的人受试者。
21.如条款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从寨卡非流行地区前往流行地区的人受试者。
22.如条款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18至29岁的人受试者,特别是具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23.如条款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将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施用至30至49岁的人受试者,特别是具有生育潜力的女性。
24.如条款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5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25.如条款24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26.如条款24或25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27.如条款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此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头痛。
28.如条款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或少于10%中诱导疲劳。
29.如条款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或少于2%、或0%中诱导关节痛。
30.如条款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或少于5%中诱导肌痛。
31.如条款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4%、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32.如条款24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和/或
-发热不增加,和/或
-头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55%、或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7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33.如条款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10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34.如条款33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或少于3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35.如条款33或34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36.如条款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20%或更少中诱导头痛。
37.如条款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中诱导疲劳。
38.如条款33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中诱导关节痛。
39.如条款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40.如条款33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10%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41.如条款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全身性副作用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35%、或减少至少30%、或减少至少25%,和/或
-发热不增加,或发热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关节痛不增加,或关节痛减少至少65%、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42.如条款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单剂施用或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施用进行施用,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包含约2μg剂量的纯化的灭活全病毒。
43.如条款42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50%、或少于45%、或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或少于35%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44.如条款42或43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或少于3%、或0%中诱导发热。
45.如条款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或少于25%、或少于20%中诱导头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头痛。
46.如条款42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30%、或少于25%中诱导疲劳,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0%、或少于15%中诱导疲劳。
47.如条款42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中诱导关节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8%中诱导关节痛。
48.如条款42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2%、或少于10%中诱导肌痛。
49.如条款42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0%中诱导不适,和/或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13%、或少于10%、或少于5%、或0%中诱导不适。
50.如条款42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与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中在初免施用后7天相比,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诱导
-发热不增加,和/或
-疲劳减少至少50%、或减少至少45%、或减少至少40%,和/或
-肌痛不增加,或肌痛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和/或
-不适不增加,或不适减少至少80%、或减少至少60%、或减少至少40%、或减少至少20%、或减少至少10%。
51.如条款5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细胞是非人细胞。
52.如条款51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细胞是Vero细胞。
53.如条款5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用浓度为0.005%(w/v)至0.02%(w/v)的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4.如条款5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八至十二天。
55.如条款54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持续十天。
56.如条款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在15℃至30℃的温度下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7.如条款56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在22℃的温度下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
58.如条款5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还包括确定灭活的完全性的步骤(c)
59.如条款58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步骤(c)包括:
(i)用根据步骤(b)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接种培养的昆虫细胞,并将所述昆虫细胞孵育第一时间段,从而产生昆虫细胞上清液;
(ii)用(i)中产生的所述昆虫细胞上清液接种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并将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孵育第二时间段;以及
(iii)确定所述寨卡病毒制剂是否含有对所述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的残留复制病毒。
60.如条款59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昆虫细胞选自CCL-125细胞、Aag-2细胞、RML-12细胞、C6/36细胞、C7-10细胞、AP-61细胞、A.t.GRIP-1细胞、A.t.GRIP-2细胞、A.t.GRIP-3细胞、UM-AVE1细胞、Mos.55细胞、Sua1B细胞、4a-3B细胞、Mos.42细胞、MSQ43细胞、LSB-AA695BB细胞、NIID-CTR细胞和TRA-171细胞,如C6/36细胞。
61.如条款59或60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3至7天。
62.如条款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哺乳动物细胞选自VERO细胞、LLC-MK2细胞、MDBK细胞、MDCK细胞、ATCC CCL34 MDCK(NBL2)细胞、MDCK33016(如WO97/37001中所述的保藏号DSM ACC 2219)细胞、BHK21-F细胞、HKCC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如VERO细胞。
63.如条款59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是3至14天。
64.如条款5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还包括用焦亚硫酸钠中和所述经甲醛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的步骤(d)。
65.如条款64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在甲醛处理后至少五天、至少七天、至少九天、至少11天或至少14天中和所述经甲醛处理的寨卡病毒制剂。
66.如条款1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具有小于50μg/ml的残留甲醛含量。
Claims (10)
1.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以单剂量或初免施用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10、或大于50、或大于100、或大于200、或大于25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2.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以单剂量或初免施用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转化率。
3.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以单剂量或初免施用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单剂或初免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的血清阳性率。
4.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以单剂量施用或以包括至少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的多剂量施用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的少于5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5.包含来自寨卡病毒的抗原的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别是预防有需要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群体的个体人受试者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通过使寨卡病毒制剂灭活的方法可获得,所述方法包括:
(a)从一种或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所述细胞用于产生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分离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包括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i)深度过滤,(ii)缓冲液交换和/或稀释;(iii)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
(b)用甲醛、任选地用甲醛处理所述寨卡病毒制剂,其中如以%(w/v)计量的甲醛浓度乘以如以天数计量的使用甲醛的孵育期的数值结果是0.025至0.5。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和/或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大于300、或大于500、或大于1000、或大于1500、或大于2000、或大于3000的几何平均中和抗体滴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以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约1至约16周的间隔进行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所述加强施用后14和/或28天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转化率,
和/或
在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群体中或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的群体中诱导如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所测定的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或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血清阳性率。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29%中诱导头痛症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4%或更少中诱导发热,和/或33%或更少中诱导疲劳,和/或10%或更少中诱导关节痛,和/或17%或更少中诱导肌痛,和/或15%或更少中诱导不适。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在第一(初免)和第二(加强)施用中以多剂施用,并且其中所述施用所述疫苗或免疫原性组合物直到所述加强施用后7天在至少20名未感染黄病毒的人受试者或至少20名寨卡病毒血清阴性人受试者的人受试者群体的少于40%中诱导全身性副作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92995P | 2017-11-30 | 2017-11-30 | |
US62/592,995 | 2017-11-30 | ||
USPCT/US2018/059227 | 2018-11-05 | ||
PCT/US2018/059227 WO2019090233A2 (en) | 2017-11-03 | 2018-11-05 | Method for inactivating zika viru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leteness of inactivation |
USPCT/US2018/059233 | 2018-11-05 | ||
PCT/US2018/059233 WO2019090238A1 (en) | 2017-11-03 | 2018-11-05 |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CN201880076318.4A CN111527104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PCT/US2018/063369 WO2019108970A1 (en) | 2017-11-30 | 2018-11-30 |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6318.4A Division CN111527104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83398A true CN116983398A (zh) | 2023-11-03 |
Family
ID=6666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6731.0A Pending CN111601885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的方法和相关方法 |
CN202310857430.4A Pending CN116983398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880076318.4A Pending CN111527104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310861491.8A Pending CN116983399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6731.0A Pending CN111601885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的方法和相关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6318.4A Pending CN111527104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310861491.8A Pending CN116983399A (zh) | 2017-11-30 | 2018-11-30 | 寨卡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以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1975062B2 (zh) |
EP (2) | EP3717511A4 (zh) |
JP (4) | JP2021505549A (zh) |
KR (2) | KR20200094191A (zh) |
CN (4) | CN111601885A (zh) |
AU (5) | AU2018375789B2 (zh) |
BR (2) | BR112020010466A2 (zh) |
CA (2) | CA3084605A1 (zh) |
MX (2) | MX2020004633A (zh) |
SG (2) | SG11202003975WA (zh) |
WO (2) | WO20191089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1395B (zh) | 2017-11-03 | 2024-10-15 | 武田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和用于确定灭活完全性的方法 |
JP2021505549A (ja) | 2017-11-30 | 2021-02-18 | タケダ ワクチ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Takeda Vaccines, Inc. | ジカワクチン及び免疫原性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KR102253190B1 (ko) * | 2018-07-18 | 2021-05-18 | (주)진매트릭스 | 지카 바이러스 변이주와 이를 포함한 지카 백신 조성물 |
WO2020226831A1 (en) * | 2019-05-08 | 2020-11-12 | Takeda Vaccines, Inc. | Inactivated virus compositions and zika vaccine formulations |
RU2717993C1 (ru) * | 2019-10-22 | 2020-03-2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вирусологии и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и "Вектор"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по надзору в сфере защиты прав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и благополучия человека (ФБУН ГНЦ ВБ "Вектор" Роспотребнадзора)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нтигена вируса Зика, обладающего иммуногенными и антиген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
WO2023154043A1 (en) | 2022-02-09 | 2023-08-17 | Takeda Vaccines, Inc. |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405939B (de) * | 1997-02-24 | 1999-12-27 | Immuno Ag | Verfahren zur inaktivierung von lipidumhüllten viren |
CN1142271C (zh) | 1997-08-28 | 2004-03-17 | 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适应非洲绿猴肾细胞的减毒的日本脑炎病毒和其疫苗 |
GB0326439D0 (en) * | 2003-11-13 | 2003-12-17 | Imp College Innovations Ltd | Methods |
WO2007007344A1 (en) | 2004-08-27 | 2007-01-18 | Panacea Biotec Ltd. |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 of polio virus |
EP1724338A1 (en) | 2005-05-19 | 2006-11-22 | Crucell Holland B.V. |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whole-inactivated West Nile Virus vaccine |
WO2008026225A2 (en) | 2006-09-01 | 2008-03-06 | 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 A vaccine for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 |
ES2784189T3 (es) | 2009-03-27 | 2020-09-23 | Academia Sinica | Métodos y composiciones para la inmunización contra virus |
CN101954076A (zh) | 2009-04-27 | 2011-01-26 | 免疫制剂美国公司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免疫疗法和预防 |
CN101876650B (zh) | 2010-07-02 | 2014-04-09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一种烟用水基胶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KR20140033171A (ko) | 2011-05-26 | 2014-03-17 | 글락소스미스클라인 바이오로지칼즈 에스.에이. | 비활성화된 뎅기 바이러스 백신 |
EP2720715B1 (en) | 2011-06-17 | 2017-08-09 | 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 Vaccin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inactivated chikungunya virus strain |
DK2788023T3 (en) | 2011-12-06 | 2016-12-19 | Valneva Austria Gmbh | Aluminum compounds for use in therapeutics and vaccines |
JP2015509963A (ja) | 2012-03-08 | 2015-04-02 |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 Tlr4アゴニストを含む混合ワクチン |
EP2823312B1 (en) | 2012-03-08 | 2019-08-07 | 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 SA | In vitro potency assay for protein-based meningococcal vaccines |
US9895437B2 (en) | 2012-04-18 | 2018-02-20 | Valneva Austria Gmbh | Aluminum compounds for use in therapeutics and vaccines |
CN102680595A (zh) | 2012-05-03 | 2012-09-19 | 安阳市双环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 分散剂mf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CN105744952A (zh) | 2013-09-14 | 2016-07-06 | 巴拉特生物技术国际有限公司 | 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EP3194595A4 (en) | 2014-09-17 | 2018-06-20 |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 Viral rna segments as immunomodulatory agents and vaccine components |
HUE049104T2 (hu) | 2014-10-07 | 2020-08-28 | 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Pvt Ltd | Javított eljárások poliovírus inaktiválására, adjuváns adszorpciója |
AR102547A1 (es) | 2014-11-07 | 2017-03-08 | Takeda Vaccines Inc | Vacunas contra la enfermedad de manos, pies y boca y métodos de fabricación y su uso |
US10086061B2 (en) | 2015-03-11 | 2018-10-0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On Behalf Of The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 Combination purified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flaviviruses |
EP3310382A4 (en) | 2015-06-22 | 2019-01-02 |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viral infection |
CA3209607A1 (en) * | 2015-07-16 | 2017-01-19 | 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 Vaccine compositions |
EP3324979B1 (en) | 2015-07-21 | 2022-10-12 | ModernaTX, Inc. | Infectious disease vaccines |
EP3355899A4 (en) | 2015-09-30 | 2019-04-03 | Ramot at Tel-Aviv University Ltd. | In place of EVOLUTIONARY PRESERVED RNA STRUCTURE MUTATED APPROVED VIRUS |
WO2017070624A1 (en) | 2015-10-22 | 2017-04-27 | Modernatx, Inc. | Tropical disease vaccines |
EP3184119A1 (en) | 2015-12-23 | 2017-06-28 | Themis Bioscience GmbH | Chromatography based pur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measles scaffold based viruses |
WO2017109225A1 (en) | 2015-12-23 | 2017-06-29 | Valneva Austria Gmbh | Zika virus vaccine |
WO2017132210A1 (en) | 2016-01-25 | 2017-08-03 | Iogenetics, Llc | Interventions for flavivirus infections |
WO2017140905A1 (en) | 2016-02-17 | 2017-08-24 | Curevac Ag | Zika virus vaccine |
JP7012365B2 (ja) | 2016-02-25 | 2022-03-04 | ザ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ペンシルバニア | ジカウイルスに対する新規のワクチン |
US20170354729A1 (en) | 2016-03-16 | 2017-12-14 | Novavax, Inc. | Vaccin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odified zika virus antigens |
CN105749268B (zh) * | 2016-04-11 | 2020-09-11 |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 |
WO2017181098A2 (en) | 2016-04-15 | 2017-10-19 | Visterra, Inc. | Antibody molecules to zika virus and uses thereof |
WO2017192856A1 (en) | 2016-05-04 | 2017-11-09 | University Of Miami | Zika virus vector for treating zika virus infection |
CA3022602A1 (en) | 2016-05-10 | 2017-11-16 | Najit Technologies, Inc. | Inorganic polyatomic oxyanion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ntigenic damage during pathogen inactivation for vaccine production |
WO2017210215A1 (en) | 2016-05-31 | 2017-12-07 |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Zika virus vaccine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
EP3463445A1 (en) | 2016-06-02 | 2019-04-10 | 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 SA | Zika viral antigen constructs |
BR112018075440A2 (pt) | 2016-06-09 | 2019-04-02 |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para prevenir e tratar a infecção por zika vírus |
GB201610162D0 (en) | 2016-06-10 | 2016-07-27 | Imp Innovations Ltd And Inst Pasteur | Methods |
CA3026807A1 (en) | 2016-06-13 | 2017-12-21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 Nucleic acids encoding zika virus-like particles and their use in zika virus vaccines and diagnostic assays |
WO2018007575A1 (en) | 2016-07-08 | 2018-01-11 | INSERM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 Genomic sequences encoding for an attenuated mutant zika virus |
WO2018009603A1 (en) | 2016-07-08 | 2018-01-11 | 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 Chimeric west nile/zika viruses and methods of use |
US11834494B2 (en) | 2016-07-26 | 2023-12-05 | Washington University | Antibodies to zika viru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GB201613191D0 (en) | 2016-07-29 | 2016-09-14 | Univ Oxford Innovation Ltd | Zika virus vaccine |
US11780885B2 (en) | 2016-11-17 | 2023-10-10 | 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 Sa | Zika viral antigen constructs |
WO2018115509A2 (en) | 2016-12-23 | 2018-06-28 | Expres2Ion Biotechnologies Aps | New flavivirus vaccine |
CN108503697B (zh) | 2017-02-27 | 2023-03-31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一种果蝇细胞表达的寨卡病毒亚单位疫苗 |
CN108503696B (zh) | 2017-02-27 | 2023-05-12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一种酵母细胞表达的寨卡病毒亚单位疫苗 |
US11655471B2 (en) | 2017-03-08 | 2023-05-23 | University Of Georg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Engineered cells with decreased gene express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viral production |
WO2018187799A1 (en) | 2017-04-07 | 2018-10-11 |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zika and dengue 1 virus |
US11286502B2 (en) | 2017-06-20 | 2022-03-29 | Texas Tech University System | ZIKA virus like particle (VLP) based vaccine and microneutralization assay |
EP3417943B1 (de) * | 2017-06-21 | 2020-02-12 | Eppendorf AG | Zentrifugenrotor mit abdichtung |
CN107188935B (zh) | 2017-07-20 | 2018-10-02 | 北京健乃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寨卡病毒ns1抗原突变体及其应用 |
WO2019042555A1 (en) | 2017-08-31 | 2019-03-07 | Humabs Biomed Sa | MULTISPECIFIC ANTIBODIES SPECIFICALLY BINDING TO ZIKA VIRUS EPITOPES AND USES THEREOF |
CN107537029B (zh) | 2017-09-14 | 2021-03-19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
GB201716254D0 (en) | 2017-10-05 | 2017-11-22 | Univ Leuven Kath | Live-attenuated flaviruses with heterologous antigens |
CN111511395B (zh) | 2017-11-03 | 2024-10-15 | 武田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和用于确定灭活完全性的方法 |
WO2019104157A1 (en) | 2017-11-21 | 2019-05-31 |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And State Agricultural College | Highly specific zika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
JP2021505549A (ja) | 2017-11-30 | 2021-02-18 | タケダ ワクチ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Takeda Vaccines, Inc. | ジカワクチン及び免疫原性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CN108187036A (zh) | 2017-12-08 | 2018-06-22 |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寨卡病毒与乙脑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
CN108210921A (zh) | 2017-12-29 | 2018-06-29 | 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US20210087617A1 (en) | 2018-02-22 | 2021-03-25 | Nano4 Global, Lda | Method for detecting flaviviridae |
CA3091508A1 (en) | 2018-03-08 | 2019-09-12 | Codagenix Inc. | Attenuated flaviviruses |
WO2019186199A1 (en) | 2018-03-29 | 2019-10-03 | Emergex Vaccines Holding Limited | Vaccine compositions |
KR102075581B1 (ko) | 2018-04-27 | 2020-02-10 |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바이러스성 발현 조절 서열이 삽입된 핵산 분자를 포함하는 면역보강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학 조성물 |
KR102253190B1 (ko) | 2018-07-18 | 2021-05-18 | (주)진매트릭스 | 지카 바이러스 변이주와 이를 포함한 지카 백신 조성물 |
JP7320601B2 (ja) | 2018-09-11 | 2023-08-03 |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 広域スペクトルな抗インフルエンザワクチン免疫原及びその使用 |
EP3870208A4 (en) | 2018-10-26 | 2022-10-26 | New York Blood Center, Inc. |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OF THE ZIKA VIRUS |
JP7463366B2 (ja) | 2018-11-20 | 2024-04-08 | タケダ ワクチ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新規の抗ジカウイルス抗体及びその使用 |
WO2020226831A1 (en) | 2019-05-08 | 2020-11-12 | Takeda Vaccines, Inc. | Inactivated virus compositions and zika vaccine formulations |
WO2021262659A1 (en) | 2020-06-22 | 2021-12-30 |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Flavivirus signal peptides, vaccine constructs, and methods therefor |
-
2018
- 2018-11-30 JP JP2020529448A patent/JP2021505549A/ja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CN CN201880076731.0A patent/CN111601885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MX MX2020004633A patent/MX2020004633A/es unknown
- 2018-11-30 BR BR112020010466-3A patent/BR112020010466A2/pt unknown
- 2018-11-30 AU AU2018375789A patent/AU20183757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MX MX2020005554A patent/MX2020005554A/es unknown
- 2018-11-30 KR KR1020207018825A patent/KR2020009419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11-30 EP EP18884352.8A patent/EP371751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AU AU2018375173A patent/AU20183751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SG SG11202003975WA patent/SG11202003975WA/en unknown
- 2018-11-30 US US16/768,499 patent/US119750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SG SG11202004863QA patent/SG11202004863QA/en unknown
- 2018-11-30 KR KR1020207018824A patent/KR2020009089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11-30 US US16/768,550 patent/US2021040387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1-30 WO PCT/US2018/063369 patent/WO2019108970A1/en unknown
- 2018-11-30 WO PCT/US2018/063381 patent/WO2019108976A1/en unknown
- 2018-11-30 JP JP2020529606A patent/JP74432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CA CA3084605A patent/CA3084605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CN CN202310857430.4A patent/CN116983398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CN CN201880076318.4A patent/CN111527104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EP EP18883849.4A patent/EP371763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BR BR112020009960-0A patent/BR112020009960A2/pt unknown
- 2018-11-30 CN CN202310861491.8A patent/CN116983399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30 CA CA3085016A patent/CA308501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1-19 AU AU2022200351A patent/AU202220035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9-21 AU AU2022235577A patent/AU202223557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1-25 AU AU2022275515A patent/AU2022275515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22 US US18/339,553 patent/US2024002445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7-12 JP JP2023114640A patent/JP2023134630A/ja active Pending
- 2023-09-05 US US18/242,025 patent/US2024028574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10-05 JP JP2023173547A patent/JP2024001177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95124B2 (ja) | ジカワクチン及び免疫原性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
US20240285747A1 (en) |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
US10233429B2 (en) | Hand, foot, and mouth vaccin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