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1950B -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1950B
CN116551950B CN202310836115.3A CN202310836115A CN116551950B CN 116551950 B CN116551950 B CN 116551950B CN 202310836115 A CN202310836115 A CN 202310836115A CN 116551950 B CN116551950 B CN 116551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jection molding
shell
block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61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51950A (zh
Inventor
唐永刚
朱宏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ngp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ngp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ngp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ngp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61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1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5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69Handling of moulded articles or runners, e.g. sorting, stacking, grinding of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料口,外壳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注塑件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输送机构相配合的辅助机构;启动输送机构,注塑件通过进料口进料,输送机构转动将注塑件竖直输送到辅助机构上,同时输送机构间歇带动辅助机构运动输送注塑件。使用时,通过进料口、输送机构的配合使用,即使是面积较大电动车外壳塑件,也不会出现外壳塑件堆积在进料口的问题,同时,让注塑件以一个竖直的状态进入到外壳内进行冷却,避免直接横向水平进入,造成注塑件可能出现的形变以及注塑件内部可能存在空气的问题,提高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件是指由注塑机生产的各种注塑产品统称注塑件,包括各种包装,零件等,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通常在注塑件冷却过程中往往需要冷却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872287A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注塑件冷却装置,涉及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冷却池,冷却池连接有压料组件;压料组件包括主压盖以及第一驱动件,主压盖沿Z轴方向相对冷却池滑移,主压盖用于伸入冷却池池内以将工件压入水中,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主压盖沿Z轴方向滑移。
目前,电动车注塑件中,特别是外壳组件一般面积较大,且为曲面等异形,通常刚注塑完成的塑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一般通过风冷、自然冷却、水冷三种方式,其中风冷、自然冷却相比水冷需要较长时间,从而为了提高冷却的效率以及生产力,就会通过水冷进行,而上述装置在针对面积较大电动车外壳塑件使用时,由于外壳塑件面积大且背面为凹陷结构,可能会出现外壳塑件堆积在进料口的位置,从而出现无法随水流进行移动,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壳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注塑件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输送机构相配合的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输送机构设置在外壳内;启动输送机构,注塑件通过进料口进料,输送机构转动将注塑件竖直输送到辅助机构上,同时输送机构间歇带动辅助机构运动输送注塑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上通过铰接块转动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第一输送带上固定设置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内滑动弹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输送带内侧壁通过转轴与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对应的一个转轴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板靠近铰接块的侧壁内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靠近铰接块的一端与驱动板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卡块靠近铰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进料口的下段末端开设有与卡块滑动适配的豁口,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与空心板的两端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两端通过转轴与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开设有传动槽,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内侧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立杆,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移动的导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方形板、连接板,所述方形板和连接板滑动贴合,所述方形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方驱动件的一端滑动贯穿方形板的侧壁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远离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立杆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立杆的顶端沿中心对称弹性连接有与横板滑动配合的夹持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板的顶端滑动贴合有抵板,所述抵板的顶端靠近转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滑动贯穿转动板的侧壁伸入传动槽内,所述抵板与传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滑动贯穿转动板的侧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滑动嵌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与限位孔滑动适配,所述梯形块远离活动板的一端滑动贯穿导轨的侧壁,所述活动板设置在外壳内壁与进料口靠近出料口的一侧齐平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进料口、输送机构的配合使用,即使是面积较大电动车外壳塑件,也不会出现外壳塑件堆积在进料口的问题,同时,让注塑件以一个竖直的状态进入到外壳内进行冷却,避免直接横向水平进入,造成注塑件可能出现的形变以及注塑件内部可能存在空气的问题,提高良品率,通过辅助机构、推杆,使得注塑件在冷却完成之后,自动浮出水面,配合推杆将注塑件自动输送到出料口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方形板和连接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导轨的部分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料口;21、豁口;3、出料口;4、输送机构;41、驱动板;411、铰接块;412、卡块;413、限位杆;42、空心板;421、浮块;43、第一输送带;44、固定板;5、辅助机构;51、第二输送带;52、限位板;53、支撑板;531、转动板;532、推杆;533、推板;54、传动槽;6、导轨;7、滑块;71、限位孔;72、立杆;8、夹持块;81、横板;82、连接杆;9、抵板;91、楔形块;92、弹性柱;10、方形板;11、驱动件;12、拉绳;13、连接板;14、活动板;15、梯形块;16、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装有冷却液体,具体可为水或者相应的冷却液,外壳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注塑完成的电动车塑件进入外壳1内的进料口2,进料口2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注塑件且与进料口2相配合的输送机构4,输送机构4的下方设置有与输送机构4相配合的辅助机构5,辅助机构5设置在外壳1内,输送机构4设置在外壳1内,当将注塑完成的电动车注塑件通过进料口2放置进1内时,在输送机构4和进料口2的配合下,使得注塑件以竖直状态进入到辅助机构5上,从而减少外壳塑件与外壳1内冷却水的横向接触面积,避免由于注塑件没有完全冷却下与冷却水平行接触,造成较大的应力使得的注塑件产生形变,影响产品良率,随后输送机构4带动辅助机构5转动,使得竖直状态下的注塑件在输送机构4和辅助机构5的配合下,在外壳1内相对出料口3移动,当输送机构4、辅助机构5分离时,注塑件冷却定型完成,自动浮出水面,外壳1远离进料口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3,注塑件可以通过出料口3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优选的,进料口2的上段为朝向输送机构4的斜面,下段为竖直状态,这样方便注塑件通过斜面进料,且在进料口2下段配合输送机构4使得注塑件可以呈现竖直状态,出料口3的顶部结构为倾斜设置,且靠近进料口2的一端低于远离进料口2的一端高度,这样方便注塑件在外壳1内通过水冷定型之后更好的进入出料口3上,也可以在出料口3的顶部设置输送带,将注塑件自动到下一工序,出料口3相对辅助机构5的一侧为与辅助机构5滑动适配的半弧形结构。
请参阅图1-图5、图12,输送机构4包括第一输送带43;第一输送带43上转动设置有驱动板41,第一输送带43上固定设置有空心板42,空心板42内滑动弹性连接有固定板44,固定板44靠近第一输送带43的一端与空心板42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固定板4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浮块421,浮块421与空心板42的两端侧壁滑动连接,如在第一输送带43对应进料口2的一侧上,驱动板41在第一输送带43上只能相对远离辅助机构5即向上转动,而又因为此时第一输送带43位竖直状态,所以在驱动板41的重力作用下驱动板41与第一输送带43位垂直状态,且驱动板41的长度、空心板42加上固定板44的长度,同进料口2的下段与第一输送带43之间的长度滑动适配,驱动板41、空心板42间隔设置在第一输送带43上。
优选的,驱动板41、空心板42均对应设置有三组,第一输送带43内侧壁通过转轴与外壳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输送带43在转轴的作用下呈三角形结构,第一输送带43对应的一个转轴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从而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轴和第一输送带43转动,驱动板41、空心板42、固定板44上均设置有开口,从而在其与冷却水接触时,使得水流可以通过开口减少对其带来的阻力,浮块421的浮力大于固定板44与空心板42之间弹簧的弹力,所以当空心板42、固定板44活动到水中时,特别是空心板42在第一输送带43的作用下转动至水中,达到竖直状态时,固定板44在浮块421的作用下收缩在空心板42内,当空心板42在第一输送带43的作用下离开冷却水,弹簧则会推动固定板44伸出空心板42。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带43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块411,驱动板41通过铰接块411与第一输送带43转动连接,驱动板41靠近铰接块411的侧壁内滑动连接有与辅助机构5相配合的卡块412,卡块412靠近铰接块411的一端与驱动板41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卡块412靠近铰接块4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13,进料口2的下段末端开设有与卡块412滑动适配的豁口21。
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通过转轴使得第一输送带43转动,以使一组空心板42、固定板44转动到进料口2的上段与下段连接处的位置,随后将电动车注塑件通过进料口2的斜面进行放置,注塑件通过斜面进入到一组空心板42、固定板44上,随后通过驱动电机继续驱动43转动,使得一组空心板42、固定板44与上方对应的一组驱动板41转动向下移动进入外壳1内,空心板42、固定板44在与水接触后,通过浮块421使得固定板44收缩在空心板42内,从而避免了固定板44伸入随第一输送带43运动与辅助机构5发生冲突,以及不影响注塑件的相对外壳1内辅助机构5移动,通过驱动板41将注塑件完全推入外壳1内辅助机构5上,以保证注塑件在外壳1运动过程中保持竖直的状态,从而使得注塑件完全浸泡在冷却水中,且由于注塑件是竖直状态,所以即使注塑件为异形结构,其背面凹陷的结构也不出现存在空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冷却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注塑件与冷却水横向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在注塑件没有完全冷却定型前出现形变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当驱动板41远离第一输送带43的一端与进料口2的下段滑动贴合时,卡块412滑动收缩在驱动板41内壁,限位杆413滑动贯穿驱动板41的侧壁伸入铰接块411的内壁,对铰接块411和驱动板41之间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了注塑件在与水接触时向上移动顶开驱动板41,当驱动板41移动至与豁口21对应时,卡块412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驱动板41与辅助机构5卡接配合,限位杆413则与铰接块411分离,此时驱动板41和铰接块411可以相对转动,且随着第一输送带43继续移动,驱动板41会继续向下运动一定距离,首先使得卡块412与辅助机构5完成卡接配合,从而使得驱动板41随后运动可以带动辅助机构5运动,其次驱动板41会在卡块412与辅助机构5卡接后使得驱动板41与第一输送带43平行,当驱动板41运动至第一输送带43的底边末端时,继续运动则会与辅助机构5分离,而此时注塑件冷却完成,由于辅助机构5的上方没有限制,所以注塑件会自动浮至水面,且靠近出料口3的位置,随后可以将注塑件输送到下一工序。
请参阅图2、图6,辅助机构5包括第二输送带51;第二输送带5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2和支撑板53,限位板52、支撑板53间隔设置,限位板52、支撑板53设置有三组且与驱动板41、空心板42对应配合,其间隔空间略大于注塑件厚度,这样则方便注塑件竖直插入限位板52、支撑板53内,支撑板53的顶部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531,转动板531和支撑板53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这样转动板531在空间足够的状态下自动转动至与支撑板53水平,以支撑板53靠近第一输送带43的一侧为参照,限位板52设置在支撑板53靠近出料口3的一侧,且支撑板53和转动板531的连接处靠近进料口2的一侧为倒圆角设置,另一侧则为直角边设置,这样转动板531在支撑板53上只能相对进料口2的方向转动,这样的设置使得外壳1内的内部空间可以更加合理使用,避免了过多浪费外壳1内部的空间,支撑板53的内侧壁两端通过转轴与外壳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输送带51靠近第一输送带43的一边与第一输送带43在外壳1内的底边平行,且第二输送带51的长度大于第一输送带43的长度,限位板5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支撑板53上阵列开设有第二导流孔,当限位板52、支撑板53相对出料口3移动时,水流在导流孔的作用下从注塑件上流动,从而提高冷却的效果。
请参阅图2、图7,支撑板53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的顶部与支撑板53的内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块7的顶部设置有立杆72,滑块7远离支撑板53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71,转动板531的两端开设有传动槽54,外壳1的内侧壁位于第二输送带5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7移动的导轨6,优选的,滑块7的靠近限位孔71的一端设置有与导轨6滑动配合的凸起,传动槽54对应限位孔71的位置贯穿转动板531的侧壁,导轨6靠近进料口2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且导轨6的弧形结构的末端与滑块7的转动轨迹相切,这样当滑块7随第二输送带51转动时到达导轨6的末端位置时,滑块7通过端部的凸起与导轨6滑动配合,使得滑块7相对传动槽54移动,进而使得立杆72移动伸入传动槽54内,从而使得支撑板53和转动板531的相对位置被限位,这样在支撑板53、转动板531保持水平时,随着继续向前移动,不会因为水流的冲击造成转动板531和支撑板53的相对转动,从而影响到注塑件的竖直状态,造成卡住的问题。
请参阅图5、图8-9,传动槽54内滑动连接有方形板10、连接板13,方形板10和连接板13滑动贴合,方形板10远离连接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件11,驱动件11传动连接有拉绳12,拉绳12远离方驱动件1的一端滑动贯穿方形板10的侧壁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连接板13远离限位板5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533,推板53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532,推板533的顶端滑动贴合有抵板9,抵板9的顶端靠近转动板5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楔形块91,楔形块91滑动贯穿转动板531的侧壁伸入传动槽54内,抵板9与传动槽5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柱92,弹性柱92滑动贯穿转动板531的侧壁。所优选的,驱动件11内的驱动力使用发条驱动,拉绳12远离连接板13的一端缠绕在驱动件11内,推板533的底端远离转动板531的一侧为倒角设置,楔形块91的伸入传动槽54内的端部底侧为倒角设置,当方形板10在传动槽54相对楔形块91移动后可以推动楔形块91远离传动槽54。
请参阅图2、图8,方形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2,连接杆82与立杆72的位置对应,连接杆8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81,立杆72的顶端沿中心对称弹性连接有与横板81滑动配合的夹持块8,优选的,夹持块8远离立杆72的一端为倒角设置,且当滑块7在支撑板53上处于靠近第二输送带51的时候,夹持块8的位置并不会影响转动板531和支撑板53的转动,当滑块7向上移动时,推动限位孔71向上移动,使得夹持块8向上移动伸入传动槽54内,而横板81则会进入夹持块8之间,由于夹持块8的底端宽度大于传动槽54的宽度,当夹持块8向上移动伸入传动槽54内时,夹持块8通过其顶端一侧的倒角,让夹持块8相对立杆72移动从而完成与横板81的卡接配合,当滑块7复位时,带动立杆72复位,通过夹持块8带动横板81复位,当夹持块8的较宽的底端与传动槽54分离时,夹持块8与立杆72之间的弹簧会推动夹持块8向两侧移动与横板81分离,从而滑块7继续带动立杆72以及夹持块8移动复位到在支撑板53上的最低点。
具体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通过转轴使得第一输送带43转动,以使一组空心板42、固定板44转动到进料口2的上段与下段连接处的位置时,支撑板53、转动板531处于与进料口2下段一侧齐平的竖直状态,且滑块7与导轨6配合通过立杆72伸入传动槽54内,使得支撑板53、转动板531之间的位置被限位,推板533处于转动板531的底端;随后将注塑件通过进料口2和输送机构4的配合输送到外壳1内的支撑板53、转动板531同限位板52之间,在此过程中,空心板42、固定板44在与水接触后,通过浮块421使得固定板44收缩在空心板42内,从而避免了固定板44伸入随第一输送带43运动与限位板52发生冲突,以及不影响注塑件的相对支撑板53、转动板531之间的位置移动,当注塑件完全输送到支撑板53、转动板531之间,支撑板53、转动板531、第二输送带51、驱动板41组成一个方形壳体将注塑件收纳在内,以保证注塑件处于竖直状态且不影响其他部件的运动;第一输送带43继续转动,卡块412会与转动板531的顶端卡接配合,进而使得驱动板41移动通过卡块412带动转动板531相对出料口3移动,转动板531相对出料口3移动带动支撑板53移动以及第二输送带51转动,滑块7与导轨6在此过程中一直滑动适配,当在外壳1内的驱动板41运动至第一输送带43的底边末端时,逐渐转动向上,继续推动转动板531,使得支撑板53以及第二输送带51继续运动,而驱动板41会与转动板531逐渐分离,相当于放开对注塑件的顶端限制,此时注塑件会自动浮出水面,在此过程中,滑块7在导轨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传动槽54的顶端,通过立杆72、夹持块8、横板81、连接杆82的配合推动方形板10向上移动,方形板10向上移动与连接板13分离,而驱动件11随方形板10向上移动,拉绳12则会从驱动件11内拉出,当方形板10与楔形块91滑动配合时,推动楔形块91相对远离传动槽54,使得抵板9远离传动槽54与推板533分离,此时驱动件11复位通过拉绳12带动连接板13向上移动,使得抵板9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推杆532向上移动伸出水面,随着第一输送带51的继续运动,首先会使得推杆532移动推动注塑件相对出料口3移动,完成自动输送的效果,随后滑块7与导轨6分离,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块7复位,带动立杆72和夹持块8复位与传动槽54分离,同时使得方形板10和连接板13复位,进而使得推板533和推杆532复位,抵板9则在弹性柱92的作用下与推板533贴合,避免了推板533在没有限位下随意移动,随后转动板531与出料口3的弧形边滑动配合,使得转动板531与支撑板53相对转动,从而可进行下一个注塑件的冷却工作。
请参阅图2、图10-11,外壳1的内侧壁滑动嵌设有活动板14,活动板14上滑动连接有固定柱16,固定柱16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与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柱16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使得活动板14与外壳1之间弹性连接,活动板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5,梯形块15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滑动贯穿导轨6的侧壁,活动板14设置在外壳1内壁与进料口2靠近出料口3的一侧齐平的位置,优选的,活动板14的顶端设置有凸出的斜面,斜面朝向出料口3的方向,梯形块15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为斜面设置,且斜面的朝向与活动板14的顶端斜面朝向相反。
使用时,当滑块7随支撑板53、第二输送带51的配合移动到导轨6的位置时,梯形块15在活动板14的作用下伸出导轨6的侧壁,而随着第二输送带51、支撑板53的继续转动,使得滑块7与导轨6滑动配合,在滑块7移动到梯形块15的位置时,滑块7与梯形块15滑动配合使得梯形块15相对导轨6移动收缩,活动板14移动收缩在外壳1的侧壁,活动板14的对应的弹簧受力收缩,当限位孔71与梯形块15对应时,活动板14在弹簧的作用下相对限位孔71移动,进而使得梯形块15伸入限位孔71内,将对支撑板53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支撑板53的位置在不被限位的作用下,随着水流的流动作用,使得支撑板53与进料口2可能出现错位,造成注塑件不能被良好的输送到支撑板53、限位板52之间,而支撑板53、转动板531处于竖直状态,且与进料口2靠近出料口3的一侧齐平,从而方便注塑件进入到支撑板53、转动板531与限位板52之间,随后当驱动板41移动到与豁口21位置对应时,卡块412在弹簧的作用下相对伸入豁口21,此时卡块412远离驱动板41的一端与活动板14的斜面滑动配合,使得活动板14被挤压收缩在外壳1内侧壁,而梯形块15则与限位孔71分离,卡块412随着第一输送带43的继续转动,将会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完成与转动板531顶部的卡接配合,从而随着第一输送带43继续转动通过驱动板41、卡块412的配合带动转动板531、支撑板53、滑块7、第二输送带51转动,完成对注塑件的冷却工作。

Claims (6)

1.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壳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注塑件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输送机构相配合的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输送机构设置在外壳内;启动输送机构,注塑件通过进料口进料,输送机构转动将注塑件竖直输送到辅助机构上,同时输送机构间歇带动辅助机构运动输送注塑件,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上通过铰接块转动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第一输送带上固定设置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内滑动弹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输送带内侧壁通过转轴与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对应的一个转轴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板靠近铰接块的侧壁内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靠近铰接块的一端与驱动板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卡块靠近铰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进料口的下段末端开设有与卡块滑动适配的豁口,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与空心板的两端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两端通过转轴与外壳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开设有传动槽,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内侧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立杆,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移动的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方形板、连接板,所述方形板和连接板滑动贴合,所述方形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驱动件的一端滑动贯穿方形板的侧壁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远离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立杆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立杆的顶端沿中心对称弹性连接有与横板滑动配合的夹持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顶端滑动贴合有抵板,所述抵板的顶端靠近转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滑动贯穿转动板的侧壁伸入传动槽内,所述抵板与传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滑动贯穿转动板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滑动嵌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与限位孔滑动适配,所述梯形块远离活动板的一端滑动贯穿导轨的侧壁,所述活动板设置在外壳内壁与进料口靠近出料口的一侧齐平的位置。
CN202310836115.3A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Active CN11655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6115.3A CN11655195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6115.3A CN11655195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1950A CN116551950A (zh) 2023-08-08
CN116551950B true CN116551950B (zh) 2023-09-08

Family

ID=8748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6115.3A Active CN11655195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195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52223U (zh) * 2018-05-21 2019-02-01 徐州海飞箱桥制造有限公司 注塑用冷却装置
CN111300777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刘丽华 一种液晶电视机外壳加工用降温系统
CN211683337U (zh) * 2019-12-26 2020-10-16 苏州启系精密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用高效冷却装置
CN212385930U (zh) * 2020-04-30 2021-01-22 惠州市恺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冷却装置
CN112607404A (zh) * 2020-12-25 2021-04-06 余姚市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冷却传送装置
CN113442395A (zh) * 2021-06-30 2021-09-28 苏州龙跃锂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车用零部件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52223U (zh) * 2018-05-21 2019-02-01 徐州海飞箱桥制造有限公司 注塑用冷却装置
CN211683337U (zh) * 2019-12-26 2020-10-16 苏州启系精密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用高效冷却装置
CN111300777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刘丽华 一种液晶电视机外壳加工用降温系统
CN212385930U (zh) * 2020-04-30 2021-01-22 惠州市恺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冷却装置
CN112607404A (zh) * 2020-12-25 2021-04-06 余姚市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冷却传送装置
CN113442395A (zh) * 2021-06-30 2021-09-28 苏州龙跃锂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车用零部件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1950A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0083A (zh) 一种便于自动下料的智能注塑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6551950B (zh) 一种电动车注塑塑件冷却装置
CN212579066U (zh) 模内注塑螺母的定位机构
CN114633428A (zh) 一种化妆品泵头自动化生产装置及工艺
CN113619013A (zh) 一种塑料加工用离心式自动成型模具
CN217047338U (zh) 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CN215039791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鞋模具
CN109483828B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零件用注塑模具
CN210283119U (zh) 二次顶出机构
CN109774069B (zh) 一出二三通内螺纹管件模具脱模机构
CN112123696A (zh) 一种具备取料功能的注塑模具用夹具
CN213860461U (zh) 一种高效快捷的塑料零部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20826237U (zh) 带多个同心行位出模结构的注塑模制系统
CN214395165U (zh) 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2860260U (zh) 一种带有冷却功能的高分子模具的压模装置
CN109177080A (zh) 一种注塑壳体加工装置
CN217670760U (zh) 一种多色水辅注射成型模具
CN220923174U (zh) 一种螺杆注塑模具
CN218593578U (zh) 一种行位潜进胶模具
CN117341123B (zh) 一种电动车配件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装置
CN210436487U (zh) 一种硅胶射胶成型装置
CN218462791U (zh) 一种分体式的拼装玩具注塑机
CN214645595U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塑胶模具
CN207983880U (zh) 塑胶模具
CN215151336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