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3004A -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3004A
CN116533004A CN202310810423.9A CN202310810423A CN116533004A CN 116533004 A CN116533004 A CN 116533004A CN 202310810423 A CN202310810423 A CN 202310810423A CN 116533004 A CN116533004 A CN 116533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region
tab
assembly
smoo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04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33004B (zh
Inventor
毕汉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04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3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3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33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3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6Metal-working plant comprising a number of associated machines or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塑形组件、一次切割组件及第二塑形组件;第一塑形组件用于在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一次切割组件用于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的中间留白区并形成第一极耳区,第二塑形组件用于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本申请中提供的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能够缓解极片生产过程中极耳区重叠打皱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极片生产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极片是形成电池成型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用于参与电化学反应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在极片生产的过程中,极片上的极耳区容易重叠打皱,导致极片生产的不合格率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能够缓解极片生产过程中极耳区重叠打皱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极片生产的合格率。
一种切割装置,用于切割极片料带,极片料带具有中间留白区,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塑形组件、一次切割组件及第二塑形组件;
第一塑形组件用于在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一次切割组件用于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的中间留白区并形成第一极耳区,第二塑形组件用于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塑形组件,第一塑形组件在中间留白区预先压设形成冗余释放部。冗余释放部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重叠打皱的风险。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切割形成的第一极耳区位于与之连接的涂膜区的一侧,且第一极耳区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极耳区的一端不再受到涂膜区的束缚而具有自由度。那么,在后续经过第二辊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极耳区上压设形成的加强部,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打折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冗余释放部为非连续结构,加强部为连续结构。
由于冗余释放部为非连续结构,其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重叠打皱的风险。而加强部为连续结构,其可以第一极耳区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打折的问题。可以理解地,第一极耳区的高度方向即为极片带的宽度方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冗余释放部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点状的凹凸结构,加强部为沿第一极耳区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的凹凸结构。
点状的凹凸结构可对中间留白区进行预塑形并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中间留白区,使得中间留白区在切割形成第一极耳区的过程中发生卷绕弯曲的风险降低。同时,具有一定刚度的中间留白区,还可降低切割时因激光冲击而抖动离焦导致中间留白区无法切断的风险。
而条状的凹凸结构能够在第一极耳区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打折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抚平组件,在第一极耳区的输送方向上,第一抚平组件位于第二塑形组件的上游;
第一抚平组件用于在第二塑形组件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前抚平第一极耳区。
通过设置第一抚平组件,可以在第一极耳区进入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一极耳区,以降低第一极耳区翘曲而撞击第二压花辊,导致第一极耳区无法进入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抚平组件包括第一抚平板及第二抚平板,第一抚平板及第二抚平板沿第一极耳区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用于抚平第一极耳区的抚平通道。
第一抚平板及第二抚平板的设置,有利于简化第一抚平组件的结构,降低切割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抚平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料段及抚平段;
在第一极耳区的输送方向上,入料段及抚平段依次布设,且入料段逐渐收拢,抚平段与入料段过渡连通,并用于抚平第一极耳区。
在该种设计下,入料段在第一极耳区的厚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可方便第一极耳区进入抚平通道,而抚平段则能够有效抚平第一极耳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二次切割组件,二次切割组件用于切割中间留白区除第一极耳区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及废料区。
通过设置二次切割组件,二次切割组件可以切除第二极片带上的废料,以便于后续对第二极片带进行加工并形成极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塑形组件,第三塑形组件用于在第二极耳区形成加强部。
通过设置第三塑形组件在第二极耳区上形成加强部,有助于提升第二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时第二极耳区打折的问题。可以理解的,第二极耳区的高度方向即为第二极片带的宽度方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抚平组件,在第二极耳区的输送方向上,第二抚平组件位于第三塑形组件的上游;
第二抚平组件用于在第三塑形组件在第二极耳区形成加强部前抚平第二极耳区。
通过设置第二抚平组件,可以在第二极耳区进入第三塑形组件前抚平第二极耳区,以降低第二极耳区翘曲而撞击第三塑形组件的第二压花辊,而导致第二极耳区无法进入第三塑形组件的第二辊缝的风险。
一种电池制造生产线,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切割装置。
该实施例具备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具有的效果,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包括:
在极片料带的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
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的中间留白区并形成第一极耳区;
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
通过在中间留白区预先形成冗余释放部,冗余释放部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重叠打皱的风险。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切割形成的第一极耳区位于与之连接的涂膜区的一侧,且第一极耳区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极耳区的一端不再受到涂膜区的束缚而具有自由度。那么,在后续经过第二辊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极耳区上压设形成的加强部,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打折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前抚平第一极耳区。
通过在压设第一极耳区前抚平第一极耳区,可以在第一极耳区进入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一极耳区,以降低第一极耳区翘曲而撞击第二压花辊,导致第一极耳区无法进入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切割中间留白区除第一极耳区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及废料区。
通过切割中间留白区除第一极耳区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及废料区,可对第二极片带进行再加工,以切除多余的废料,从而方便后续对第二极片带进行加工并形成极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极耳区形成加强部。
通过在第二极耳区压设形成加强部,该加强部能够在第二极耳区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二极耳区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时第二极耳区打折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极耳区形成加强部前抚平第二极耳区。
通过在压设第二极耳区前抚平第二极耳区,可以在第二极耳区进入第三塑形组件的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二极耳区,以降低第二极耳区翘曲而撞击第三塑形组件的第二压花辊,导致第二极耳区无法进入第三塑形组件的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的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带上的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
1、切割装置;2、极片料带;
10、第一塑形组件;20、一次切割组件;30、第二塑形组件;40、第一抚平组件;50、二次切割组件;60、第三塑形组件;70、第二抚平组件;80、第一分离辊;90、第二分离辊;110、张紧辊;
11、第一驱动件;12、第一基体辊;13、第一压花辊;
21、切割容器;211、切割室;212、极片入口;213、极片出口;214、激光入射孔;22、切割镜头;
31、第二驱动件;32、第二基体辊;33、第二压花辊;
41、第一抚平板;42、第二抚平板;43、抚平通道;44、入料段;45、抚平段;
210、第一极片带;2101、涂膜区;2102、第一极耳区;220、第二极片带;2201、第二极耳区;2202、废料区;230、中间留白区;2301、冗余释放部;2302、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极片是形成电池成型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参与电化学反应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在极片生产的过程中,极片上的极耳区容易重叠打皱,导致极片生产的不合格率高。
具体地,极片由极片料带通过压设加强部、分割、收卷等一系列步骤制作成型。在极片料带的中间留白区压设形成加强部并实现塑形的过程中,由于中间留白区的延展性与位于中间留白区两侧的冷压后的涂膜区的延展性存在差异,导致与涂膜区接壤的中间留白区的过辊速度,与涂膜区的过辊速度之间存在差异,致使中间留白区容易在极片料带的宽度方向上起伏冗余,且该冗余无法释放而产生重叠打皱。
为了缓解极片料带的中间留白区容易重叠打皱的问题,通过仔细研究发现,在设计上可以在压设加强部之前提前释放中间留白区的冗余,以降低后续重叠打皱的风险。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中间留白区容易重叠打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割装置,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塑形组件、一次切割组件及第二塑形组件。第一塑形组件用于在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一次切割组件用于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的中间留白区并形成第一极耳区,第二塑形组件用于在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
冗余释放部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因两侧涂膜区延展差异而在压设加强部之前过辊形成的冗余,不会重叠打皱。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形成的第一极耳区在极片料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因此,在第一极耳区过辊并形成加强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该自由度上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本申请公开的极片可以是正极片或者负极片。本申请中公开的中间留白区是指位于极片料带上的涂膜区之间的留白区。涂膜区是指涂覆有活性物质浆料的区域,留白区是指极片料带上未涂覆活性物质浆料的区域。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的中间留白区形成冗余释放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带上的第一极耳区形成加强部的示意图。
下面,为能够详细了解本申请中的切割装置1,特对本申请中的切割装置1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用于切割极片料带2,极片料带2具有中间留白区230,切割装置1包括第一塑形组件10、一次切割组件20及第二塑形组件30;第一塑形组件10用于在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一次切割组件20用于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2301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第二塑形组件30用于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
其中,极片料带2至少包括两个涂膜区2101及至少一个中间留白区230,涂膜区2101及中间留白区230在在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每个中间留白区230位于与之相邻的两个涂膜区2101之间。各涂膜区2101及各中间留白区230均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中间留白区230的数量为A,涂膜区2101的数量为A+1,沿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对各中间留白区230进行分割,可形成A+1条极片带,沿各极片带的长度方向对极片带进行分切,可形成若干条极片。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极片料带2仅包括两个涂膜区2101及一个中间留白区230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冗余释放部2301可以为开口、凹凸结构或者其他形式。加强部2302可以为条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是指沿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看凹陷,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看凸起的结构。
第一塑形组件10是能够通过作用压力在极片料带2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在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的组件。其中,第一塑形组件1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第一基体辊12、第一压花辊13及第一驱动件11,第一基体辊12与第一压花辊13之间形成第一辊缝,第一压花辊13用于在极片料带2通过第一辊缝时在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第一驱动件11用于驱动第一压花辊13沿朝向或者远离第一基体辊12的方向运动,以调整第一辊缝在极片料带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第一驱动件11可以为伸缩气缸、电机等等。第一基体辊12可以主动或者被动转动,第一压花辊13可以主动或者被动转动。极片料带2途径第一辊缝时,第一压花辊13与第一基体辊12同步转动并共同作用压力于极片料带2,第一压花辊13对应极片料带2的中间留白区230设有第一压花部,第一压花部作用于极片料带2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在中间留白区230上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第一基体辊12可以表面平整,或者,也可以在第一基体辊12上设有与第一压花辊13的第一压花部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凹部,在此不限定。
一次切割组件20是指将中间留白区230分切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及除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的组件。其中,第一极耳区2102为多个,并沿其所在的极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剩余区为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区域。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和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均连接的涂膜区2101组合形成一条极片带,剩余区和与之连接的涂膜区2101形成另一条极片带。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具有第一极耳区2102的极片带为第一极片带210,具有剩余区的极片带为第二极片带220为例进行说明。
一次切割组件2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切割容器21及切割镜头22,切割容器21内形成有切割室211,且切割容器21上开设有与切割室211连通的极片入口212、极片出口213及激光入射孔214,极片料带2由极片入口212进入至切割室211内,且切割镜头22通过激光入射孔214向中间留白区230发射激光并将中间留白区230切割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之后,极片料带2输出。
一次切割组件2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一种,其还可以包括抽气泵及送气泵,抽气泵用于抽出切割室211内的混合有切割中间留白区230形成的粉料的空气,送气泵用于向切割室211内输送洁净的空气。如此,在切割完成后,可以维持切割形成的第一极片带210及第二极片带220的洁净度。
切割装置1还包括第一分离辊80,第一分离辊80用于张紧并输送切割形成的极片带,且第一分离辊80还能够对切割后的各条极片带之间进行分离,以使得各条极片带之后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实现输送。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分离辊80用于分离切割后的第一极片带210及第二极片带220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为保证极片料带2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切割装置1中,还可设置张紧辊110,张紧辊110用于张紧极片料带2。
第二塑形组件30是能够通过作用压力在第一极耳区2102,并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的组件。第二塑形组件3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第二基体辊32、第二压花辊33及第二驱动件31,第二基体辊32与第二压花辊33之间形成第二辊缝,第二压花辊33用于在第一极耳区2102通过第二辊缝时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第二驱动件31用于驱动第二压花辊33沿朝向或者远离第二基体辊32的方向运动,以调整第二辊缝在极片带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
第二驱动件31可以为伸缩气缸、电机等等。第二基体辊32可以主动或者被动转动,第二压花辊33可以主动或者被动转动。第一极片带210途径第二辊缝时,第二压花辊33与第二基体辊32同步转动并共同作用压力于第一极片带210,第二压花辊33对应第一极片带210的第一极耳区2102设有第二压花部,第二压花部作用于第一极片带210的第一极耳区2102并在第一极耳区2102上形成加强部2302。第二基体辊32可以表面平整,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基体辊32上设有与第二压花辊33的第二压花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凹部,在此不限定。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基体辊12、第二基体辊32及第一压花辊13均为从动辊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放卷组件及收卷组件,收卷组件与极片料带2分割形成的极片带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放卷组件用于放卷极片料带2,各收卷组件用于收卷各自对应的极片带。放卷组件及收卷组件同步工作,以实现极片料带2的输送,且极片料带2驱动第一基体辊12、第一压花辊13及第二基体辊32旋转。可以理解地,放卷组件及收卷组件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故在此处不做限定。
当然,第二塑形组件3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一种,其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压花辊33以切向速度大于极片料带2的输送速度的转速旋转。具体地,第三驱动件可以为电机。
其中,第二压花辊33的切向速度是指第二压花辊33的转速分解形成的极片料带的输送方向上的速度。由于切割中间留白区230后形成的每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极耳区2102之间为间隔设置,则容易导致后续未经过第二辊缝的第一极耳区2102被第二压花部阻挡而卡设在第二辊缝外,第一极片带210无法继续进行后续加工。而通过设置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压花辊33主动旋转,且第二压花辊33的转速分解的切向速度大于或等于极片料带2的输送速度,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极片带210的咬合入料,保证了第一极片带210输送的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优选地,第二压花辊33的切向速度选择略大于极片料带2的输送速度,两者之比可以为1.05:1。
在传统的切割装置1中,一般先在中间留白区230压设加强部2302,而后再将中间留白区230切割形成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极耳区2102及第二极耳区2201。其中,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与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连接的涂膜区2101组合形成一条极片带,全部第二极耳区2201和与全部第二极耳区2201连接的涂膜区2101组合形成另一条极片带。
由于中间留白区230的延展性与位于中间留白区230两侧的涂膜区2101冷压后的延展性存在差异,导致与涂膜区2101接壤的中间留白区230的过辊速度,与涂膜区2101的过辊速度之间存在差异,致使中间留白区230容易在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起伏冗余。而中间留白区230在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受位于其两侧的涂膜区2101的限制而自由度受限,因此,冗余无法释放而产生重叠打皱。
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塑形组件10,第一塑形组件10在中间留白区230预先压设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冗余释放部2301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230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230重叠打皱的风险。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230切割形成的第一极耳区2102位于与之连接的涂膜区2101的一侧,且第一极耳区2102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极耳区2102的一端不再受到涂膜区2101的束缚而具有自由度。那么,在后续经过第二辊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极耳区2102上压设形成的加强部2302,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2102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2102打折的问题。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切割装置1,通过设置第一塑形组件10、一次切割组件20及第二塑形组件30,可以有效释放中间留白区230的冗余,有利于缓解极片生产过程中极耳区重叠打皱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极片生产的合格率。其中,极耳区可以为上述第一极耳区2102。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冗余释放部2301为非连续结构,加强部2302为连续结构。
具体地,冗余释放部2301可以包括多个冗余释放子部,且全部冗余释放子部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间隔遍布于中间留白区230。冗余释放子部可以为凹凸结构、开口或者其他结构形式。冗余释放子部的形状可以为点状、块状或者其他形状。加强部2302可以为连续的柱状、条状或者其他形状。在同一个第一极耳区2102,加强部2302为多个,并均沿其所在的第一极片带2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极耳区2102的全部加强部2302沿第一极片带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由于冗余释放部2301为非连续结构,其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230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230重叠打皱的风险。而加强部为连续结构,其可以第一极耳区2102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2102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2102打折的问题。可以理解地,第一极耳区2102的高度方向即为极片带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冗余释放部2301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点状的凹部结构,加强部2302为沿第一极耳区210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的凹凸结构。
也就是说,冗余释放子部为点状的凹凸结构。
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点状结构的冗余释放部2301,以及条状结构的加强部2302结构简单,且方便成型。
而且,点状的凹凸结构还可对中间留白区230进行预塑形并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中间留白区230,使得中间留白区230在切割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的过程中发生卷绕弯曲的风险降低。同时,具有一定刚度的中间留白区230,还可降低切割时因激光冲击而抖动离焦导致中间留白区230无法切断的风险。
而条状的凹凸结构能够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2102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2102打折的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1,并同时参阅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第一抚平组件40,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上,第一抚平组件40位于第二塑形组件30的上游;第一抚平组件40用于在第二塑形组件30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前抚平第一极耳区。
比如,第一抚平组件40可以包括沿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的抚平板,第一极耳区2102在通过两个抚平板之间的过程中被抚平。又比如,第一抚平组件40包括沿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抚平板,且其中一个抚平板相对另一个抚平板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如图1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将第一极耳区2102抚平。
通过设置第一抚平组件40,可以在第一极耳区2102进入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以降低第一极耳区2102翘曲而撞击第二压花辊33,导致第一极耳区2102无法进入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抚平组件40包括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沿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用于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的抚平通道43。
其中,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均可以为两块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或者,也可以设置第一抚平板41与第二抚平板42相互之间不平行,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第一极耳区2102通过抚平通道43的过程中,第一极耳区2102受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的挤压作用而被抚平,使得第一极耳区2102后续可以顺利通过第二辊缝。而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的设置,有利于简化第一抚平组件40的结构,降低切割装置1的制造成本。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抚平通道43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料段44及抚平段45;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上,入料段44及抚平段45依次布设,且入料段44逐渐收拢,抚平段45与入料段44过渡连通,并用于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
具体地,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上,入料段44及抚平段45依次布设,且入料段44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抚平段45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且等于入料段44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
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即为第一极片带210的输送方向。
在该种设计下,入料段44在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可方便第一极耳区2102进入抚平通道43,而抚平段45则能够有效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二次切割组件50,二次切割组件50用于切割中间留白区230除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
上述极耳区还可以为第二极耳区2201。其中,第二极耳区2201为多个,并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废料区2202为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区域。
其中,二次切割组件50是指将中间留白区230的剩余区分切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的组件。在二次切割组件50的作用下,第二极片带220上的废料区2202被切除。具体地,二次切割组件50与一次切割组件2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第二分离辊90,第二分离辊90用于在二次切割组件50分割完成后将废料区2202及已切除废料区2202的第二极片带220进行分离,以使得废料区2202与已切除废料区2202的第二极片带220能够按照不同的路径实现输送。
通过设置二次切割组件50,二次切割组件50可以切除第二极片带220上的废料,以便于后续对第二极片带220进行加工并形成极片。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第三塑形组件60,第三塑形组件60用于在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加强部2302。
第三塑形组件60是指能够通过作用压力在第二极耳区2201,并在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加强部2302的组件。在同一个第二极耳区2201,加强部2302为多个,并均沿其所在的第二极片带2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极耳区2201的全部加强部2302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该实施例中的加强部2302与上述第一极耳区2102所形成的加强部2302结构及作用均相同。而且,该实施例中的第三塑形组件60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塑形组件3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三塑形组件60在第二极耳区2201上形成加强部2302,有助于提升第二极耳区2201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时第二极耳区2201打折的问题。可以理解的,第二极耳区2201的高度方向即为第二极片带220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割装置1还包括第二抚平组件70,在第二极耳区2201的输送方向(如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上,第二抚平组件70位于第三塑形组件60的上游;第二抚平组件70用于在第三塑形组件60在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加强部2302前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
其中,第二抚平组件7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抚平组件4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二抚平组件70,可以在第二极耳区2201进入第三塑形组件60前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以降低第二极耳区2201翘曲而撞击第三塑形组件60的第二压花辊33,而导致第二极耳区2201无法进入第三塑形组件60的第二辊缝的风险。
值的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塑形组件10、第二塑形组件30、第三塑形组件60、一次切割组件20、二次切割组件50、第一抚平组件40及第二抚平组件70均可以设置为与中间留白区230的数量相等。
或者,也可以仅设置第二塑形组件30、第三塑形组件60、第一抚平组件40及第二抚平组件70与中间留白区230的数量相等,第一塑形组件10、一次切割组件20及二次切割组件50均为一组。第一塑形组件10的第一压花管上设置有与全部中间留白区230一一对应的第一压花部,各第一压花部用于在对应的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一次切割组件20及二次切割组件50中均设置有与全部中间留白区230一一对应的切割镜头22,一次切割组件20中的各切割镜头22用于切割对应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二次切割组件50中的各切割镜头22用于切割对应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生产线,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切割装置1。
该实施例具备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具有的效果,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电池制造生产线还可以包括涂布装置及裁切装置,涂布装置用于在极片料带2进入切割装置1前对极片料带2的基材上进行涂布并形成涂膜区2101,裁切装置用于裁切收卷组件收卷的极片带以形成极片。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及图3,并同时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切割装置1来实现对极片料带2的加工。
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极片料带2的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
步骤S200: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2301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
步骤S300: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
其中,极片料带2至少包括两个涂膜区2101及至少一个中间留白区230,涂膜区2101及中间留白区230在在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每个中间留白区230位于与之相邻的两个涂膜区2101之间。各涂膜区2101及各中间留白区230均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中间留白区230的数量为A,涂膜区2101的数量为A+1,沿极片料带2的宽度方向上对各中间留白区230进行分割,可形成A+1条极片带,沿各极片带的长度方向对极片带进行分切,可形成若干条极片。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极片料带2仅包括两个涂膜区2101及一个中间留白区230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第一塑形组件10在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
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一次切割组件20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2301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其中,第一极耳区2102为多个,并沿其所在的极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剩余区为沿极片料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区域。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和全部第一极耳区2102均连接的涂膜区2101组合形成一条极片带,剩余区和与之连接的涂膜区2101形成另一条极片带。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具有第一极耳区2102的极片带为第一极片带210,具有剩余区的极片带为第二极片带220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切割装置1的第二塑形组件30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在同一个第一极耳区2102,加强部2302为多个,并均沿其所在的第一极片带2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极耳区2102的全部加强部2302沿第一极片带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中间留白区230预先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冗余释放部2301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230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230重叠打皱的风险。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230切割形成的第一极耳区2102位于与之连接的涂膜区2101的一侧,且第一极耳区2102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极耳区2102的一端不再受到涂膜区2101的束缚而具有自由度。那么,在后续经过第二辊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极耳区2102上压设形成的加强部2302,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2102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2102打折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400: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前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
具体地,在该步骤中,采用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第一抚平组件40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
通过在压设第一极耳区2102前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可以在第一极耳区2102进入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一极耳区2102,以降低第一极耳区2102翘曲而撞击第二压花辊33,导致第一极耳区2102无法进入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500:切割中间留白区230除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
具体地,在该步骤中,采用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二次切割组件50切割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
其中,第二极耳区2201为多个,并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废料区2202为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区域。
通过切割中间留白区230除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可对第二极片带220进行再加工,以切除多余的废料,从而方便后续对第二极片带220进行加工并形成极片。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0:在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加强部2302。
具体地,在该步骤中,采用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第三塑形组件60对第二极耳区2201进行塑形并形成加强部2302。
其中,在同一个第二极耳区2201,加强部2302为多个,并均沿其所在的第二极片带2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极耳区2201的全部加强部2302沿第二极片带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第二极耳区2201压设形成加强部2302,该加强部2302能够在第二极耳区2201的高度方向上形成连续纹理,有助于提升第二极耳区2201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时第二极耳区2201打折的问题。可以理解的,第二极耳区2201的高度方向即为第二极片带220的宽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700:在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加强部2302前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
具体地,在该步骤中,采用上述切割装置1中的第二抚平组件70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
通过在压设第二极耳区2201前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可以在第二极耳区2201进入第三塑形组件60的第二辊缝前抚平第二极耳区2201,以降低第二极耳区2201翘曲而撞击第三塑形组件60的第二压花辊33,导致第二极耳区2201无法进入第三塑形组件60的第二辊缝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极片生产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割装置1,切割装置1包括第一塑形组件10、一次切割组件20及第二塑形组件30,第一塑形组件用于在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一次切割组件20用于切割具有冗余释放部2301的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第二塑形组件30用于在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
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塑形组件10,第一塑形组件10在中间留白区230预先压设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冗余释放部2301可以充分释放中间留白区230经过第一辊缝时而产生的冗余,能够降低中间留白区230重叠打皱的风险。切割完成后,中间留白区230切割形成的第一极耳区2102位于与之连接的涂膜区2101的一侧,且第一极耳区2102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极耳区2102的一端不再受到涂膜区2101的束缚而具有自由度。那么,在后续经过第二辊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冗余能够在极片带的宽度方向得到有效释放,重叠打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极耳区2102上压设形成的加强部2302,有助于提升第一极耳区2102的刚度,改善后续极片卷绕形成卷芯时第一极耳区2102打折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切割极片料带(2),所述极片料带(2)具有中间留白区(230),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塑形组件(10)、一次切割组件(20)及第二塑形组件(30);
所述第一塑形组件(10)用于在所述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所述一次切割组件(20)用于切割具有所述冗余释放部(2301)的所述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所述第二塑形组件(30)用于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释放部(2301)为非连续结构,所述加强部(2302)为连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释放部(2301)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点状的凹凸结构,所述加强部(2302)为沿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的凹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抚平组件(40),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抚平组件(40)位于所述第二塑形组件(30)的上游;
所述第一抚平组件(40)用于在所述第二塑形组件(30)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前抚平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抚平组件(40)包括第一抚平板(41)及第二抚平板(42),所述第一抚平板(41)及所述第二抚平板(42)沿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用于抚平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的抚平通道(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抚平通道(43)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料段(44)及抚平段(45);
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入料段(44)及所述抚平段(45)依次布设,且所述入料段(44)逐渐收拢,所述抚平段(45)与所述入料段(44)过渡连通,并用于抚平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切割组件(50),所述二次切割组件(50)用于切割所述中间留白区(230)除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塑形组件(60),所述第三塑形组件(60)用于在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抚平组件(70),在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抚平组件(70)位于所述第三塑形组件(60)的上游;
所述第二抚平组件(70)用于在所述第三塑形组件(60)在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前抚平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
10.一种电池制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
11.一种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包括:
在所述极片料带(2)的中间留白区(230)形成冗余释放部(2301);
切割具有所述冗余释放部(2301)的所述中间留白区(230)并形成第一极耳区(2102);
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加强部(230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前抚平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所述中间留白区(230)除所述第一极耳区(2102)之外的剩余区并形成第二极耳区(2201)及废料区(220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极片料带(2)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形成所述加强部(2302)前抚平所述第二极耳区(2201)。
CN202310810423.9A 2023-07-04 2023-07-04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Active CN116533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0423.9A CN116533004B (zh) 2023-07-04 2023-07-04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0423.9A CN116533004B (zh) 2023-07-04 2023-07-04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3004A true CN116533004A (zh) 2023-08-04
CN116533004B CN116533004B (zh) 2024-03-08

Family

ID=8745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0423.9A Active CN116533004B (zh) 2023-07-04 2023-07-04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3004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1680A (ja) * 2002-04-19 2003-11-05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の集電タブ加工装置
JP2010118315A (ja) * 2008-11-14 2010-05-27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TW201603360A (zh) * 2014-02-21 2016-01-16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集電器、二次電池、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6876649A (zh) * 2017-03-21 2017-06-20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裁切装置
CN206806433U (zh) * 2017-04-10 2017-12-2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极耳翻褶的锂电池极片
CN207009552U (zh) * 2017-07-20 2018-0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加工设备
CN207577187U (zh) * 2017-11-30 2018-07-0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辊压装置
CN207967154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抚平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08262099U (zh) * 2018-06-05 2018-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切割装置
CN208460870U (zh) * 2018-07-20 2019-02-01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耳加强筋成型装置
CN208674259U (zh) * 2018-09-18 2019-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成型装置
CN112207165A (zh) * 2020-07-27 2021-01-12 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极片及极耳成型工艺及设备
CN214813994U (zh) * 2021-03-12 2021-11-2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辊压模切装置
CN216707761U (zh) * 2021-11-12 2022-06-10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极片模切设备
CN115000345A (zh) * 2022-06-27 2022-09-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及其生产方法、包含该极片的电池芯包和电池
CN115284659A (zh) * 2022-04-29 2022-11-04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极片压花辊压装置和极片压花辊压方法
CN217740568U (zh) * 2022-04-20 2022-11-0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1680A (ja) * 2002-04-19 2003-11-05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の集電タブ加工装置
JP2010118315A (ja) * 2008-11-14 2010-05-27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TW201603360A (zh) * 2014-02-21 2016-01-16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集電器、二次電池、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6876649A (zh) * 2017-03-21 2017-06-20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裁切装置
CN206806433U (zh) * 2017-04-10 2017-12-26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极耳翻褶的锂电池极片
CN207009552U (zh) * 2017-07-20 2018-0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加工设备
CN207577187U (zh) * 2017-11-30 2018-07-0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辊压装置
CN207967154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抚平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08262099U (zh) * 2018-06-05 2018-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切割装置
CN208460870U (zh) * 2018-07-20 2019-02-01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耳加强筋成型装置
CN208674259U (zh) * 2018-09-18 2019-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成型装置
CN112207165A (zh) * 2020-07-27 2021-01-12 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极片及极耳成型工艺及设备
CN214813994U (zh) * 2021-03-12 2021-11-2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辊压模切装置
CN216707761U (zh) * 2021-11-12 2022-06-10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极片模切设备
CN217740568U (zh) * 2022-04-20 2022-11-0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284659A (zh) * 2022-04-29 2022-11-04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极片压花辊压装置和极片压花辊压方法
CN115000345A (zh) * 2022-06-27 2022-09-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及其生产方法、包含该极片的电池芯包和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锂电池复合卷曲机切出极耳激光光路改进", 《设备管理与维修》, pages 102 - 1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3004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074057A1 (ja) 電池電極板及び電池電極板の製造方法
JPS59109466A (ja) 主として曲げ荷重を受ける部位に用いられる自動車用メンバの製造方法
JP5183342B2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製造方法及び設備
CN116533004B (zh) 切割装置、电池制造生产线及极片料带的加工方法
JP2019036515A (ja) レーザーノッチングが行える一体型巻取機
CN115000476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217740568U (zh) 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87600A (zh) 固态电池的高速卷绕系统和方法
JP2007134248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装置
CN215243571U (zh) 带丝网组合片材的模切产线
JP2005158755A (ja) 展延メッシュ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3673073B2 (ja) 展延メッシュ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407981B2 (ja) 展延メッシュ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2178046A (ja) 深絞り加工方法および深絞り加工装置
CN215320622U (zh) 石墨膜压延贴合一体机
CN218996766U (zh) 七合一制片装置
JP7415255B2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
CN218642098U (zh) 除皱碾压设备
CN217544659U (zh) 补锂装置和极片结构
CN220784052U (zh) 一种复合贴膜裁切装置
CN217395174U (zh) 一种基于口子形状的导电泡棉模具
CN218314028U (zh) 一种包括有一体成型机架的模切机
CN219066842U (zh) 负极片补锂装置
CN220272502U (zh) 极片带加工设备及电池生产线
CN219362847U (zh) 一种网纹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