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0476B - 五合一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五合一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0476B
CN115000476B CN202210925951.4A CN202210925951A CN115000476B CN 115000476 B CN115000476 B CN 115000476B CN 202210925951 A CN202210925951 A CN 202210925951A CN 115000476 B CN115000476 B CN 115000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ccm
material belt
composite material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59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047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59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0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0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47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696 priority patent/WO202402756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合一成型设备,包括第一供料装置、第二供料装置、复合装置及分切装置。由于第一CCM片料及第二CCM片料分别位于第一双镂空部及第二双镂空部的不同侧,故第一CCM片料及第二CCM片料沿第三复合料带的长度方向呈两排分布。而且,第一CCM片料夹持于第一镂空槽与第二镂空槽之间从而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第二CCM片料夹持于另一侧的第一镂空槽与第二镂空槽之间也能够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因此,第三复合料带中形成有两排功能区域,而两排功能区域在分切后分别被划分至两个第四复合料带,从而得到两组五合一组件。可见,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的产量是传统方式的两倍,故能够显著提升五合一成型的效率。

Description

五合一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合一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为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膜电极,也称之为七合一组件。七合一组件包括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组件)、附着于CCM两侧的边框及气体扩散层。一般先在CCM的两侧贴合边框得到五合一组件,再在五合一组件的两侧贴合气体扩散层,即可得到七合一组件。卷对卷的加工方式已成为五合一组件成型的趋势,但是,随着对燃料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的卷对卷加工方式已无法满足产能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五合一成型的效率的五合一成型设备。
一种五合一成型设备,包括:
第一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复合料带,所述第一复合料带包括第一宽幅边框料带及多个第一CCM片料,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双镂空部,每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一镂空槽,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位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镂空槽处;
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二复合料带,所述第二复合料带包括第二宽幅边框料带及多个第二CCM片料,所述第二宽幅边框料带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双镂空部,每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二宽幅边框料带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二镂空槽,多个所述第二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位于第二侧的所述第二镂空槽处;
复合装置,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依次重叠,并得到第三复合料带;及
分切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三复合料带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切,以得到两个第四复合料带并完成五合一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第一边框供料机构、第一CCM供料机构及第一贴合机构,所述第一边框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所述第一CCM供料机构用于依次提供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所述第一贴合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位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镂空槽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CM供料机构包括:
第一CCM放卷件,用于放卷第一CCM料带,所述第一CCM料带的一侧覆设有第一背膜料带;
第一半切组件,能够对第一CCM料带进行半切,以得到附着于所述第一背膜料带的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
第一背膜收卷件,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背膜料带,以带动所述第一CCM片料进入所述第一贴合机构,并与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进行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装置包括:
切片机构,所述第一复合料带能够进入所述切片机构,所述切片机构能够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CCM片料之间的间隙进行裁切,以得到多个复合片料;
预贴合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复合片料依次贴合于所述第二复合料带,以得到所述第三复合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片机构包括下吸板、套孔板、拉带组件及切断组件,所述拉带组件能够每次拉取预设长度的所述第一复合料带至所述下吸板的上方,所述切断组件能够将第一复合料带切断,以得到吸附于所述下吸板的所述复合片料,所述套孔板能够移动至所述下吸板的上方以吸取所述下吸板上的所述复合片料,并将所吸取的所述复合片料转移至所述预贴合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贴合机构包括复合平台及压合辊,所述第二复合料带能够绕经所述压合辊,所述复合平台能够平移至第一位置以接收所述套孔板所吸取的所述复合片料,并能够平移至第二位置,所述压合辊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复合平台抵接,以使承载于所述复合平台的所述复合片料与所述第二复合料带在所述压合辊处进行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平台及所述压合辊能够分别对所述复合片料及所述第二复合料带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合成型装置,所述压合成型装置位于所述复合装置与所述分切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复合料带能够经过所述压合成型装置并由所述压合成型装置进行压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成型装置包括多个热压组件及位于所述热压组件下游的冷压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成品收卷装置,两个所述成品收卷装置能够分别收卷由所述分切装置输出的两个所述第四复合料带。
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由于第一CCM片料及第二CCM片料分别位于第一双镂空部及第二双镂空部的不同侧,故第一CCM片料及第二CCM片料沿第三复合料带的长度方向呈两排分布。而且,第一CCM片料夹持于第一镂空槽与第二镂空槽之间从而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第二CCM片料夹持于另一侧的第一镂空槽与第二镂空槽之间也能够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因此,第三复合料带中形成有两排功能区域。第三复合料带经过分切装置分切后,两排功能区域分别被划分至两个第四复合料带,从而得到两组五合一组件。可见,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的产量是传统方式的两倍,故能够显著提升五合一成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五合一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五合一成型设备中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五合一成型设备中压合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五合一成型设备的工艺过程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料带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复合料带的俯视图;
图7为图1所示五合一成型设备制得的第四复合料带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五合一成型设备10包括第一供料装置100、第二供料装置200、复合装置300及分切装置400。
五合一成型设备10用于制备如图7所示的第四复合料带50。其中,第四复合料带50包括上边框料带51、下边框料带52及多个CCM片料53(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组件),多个CCM片料53夹持于上边框料带51与下边框料带52之间,并沿第四复合料带5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CCM片料53包括质子膜及形成于质子膜两侧的催化剂层,故上边框料带51、下边框料带52及CCM片料53即可构成五合一组件。
上边框料带51及下边框料带52相对应的区域形成有沿第四复合料带5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镂空槽(图未示)。每个CCM片料53的催化剂层对应上边框料带51及下边框料带52上的镂空槽设置,以形成功能区域。在燃料电池工作时,反应气体能够在功能区域处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电能。
第一供料装置100用于提供第一复合料带20。如图5所示,第一复合料带20包括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及多个第一CCM片料22。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宽度较常规边框的宽度较大,大致为上述上边框料带51或下边框料带52的宽度的两倍。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双镂空部201,每个第一双镂空部201包括两个沿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一镂空槽2011。也就是说,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上形成有两排第一镂空槽2011,每一排包括多个在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第一镂空槽2011,且两排第一镂空槽2011在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同一个第一双镂空部201的两个第一镂空槽2011在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宽度方向上对齐,且一般以第一复合料带20的中线为对称轴(图中的虚线)呈轴对称分布。
多个第一CCM片料22依次贴合于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位于第一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处。第一侧可以是图中所示的上侧,也可是下侧。可见,每个第一双镂空部201内均只贴合一个第一CCM片料22。而且,多个第一CCM片料22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的同一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处。因此,第一复合料带20内的多个第一CCM片料22将排列成一排。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料装置100包括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第一CCM供料机构120及第一贴合机构130。
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用于提供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第一CCM供料机构120用于依次提供多个第一CCM片料22,第一贴合机构130用于将第一CCM片料22依次贴合于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位于第一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处。
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可采用放卷轴直接放卷,放卷的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已预先完成制框,即加工出第一双镂空部201,故由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放卷的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可直接进入第一贴合机构130,并与第一CCM片料22进行贴合。此外,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也可采用在线制框的方式。即,放卷的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上并未加工出第一双镂空部201,第一边框供料机构110能够对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进行边放卷边制框,并在进入第一贴合机构130之前完成第一双镂空部201的加工。
第一贴合机构130可采用连续贴合的方式,即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在贴合过程中保持走带,连续贴合的方式可采用贴合辊实现。此外,第一贴合机构130也可采用间歇贴合的方式,即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在贴合过程中需停止走带。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供料装置100提供第一复合料带20的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譬如,第一复合料带20能够在专门的复合设备中预先成型,并由第一供料装置100直接进行放卷。
第一CCM供料机构120所提供的第一CCM片料22可以预先切片并存储,在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贴合时可直接由第一CCM供料机构120输送至第一贴合机构130内。此外,第一CCM供料机构120也可利用第一CCM料带60实时制备第一CCM片料22。
进一步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CCM供料机构120包括第一CCM放卷件121、第一半切组件122及第一背膜收卷件124。
第一CCM放卷件121用于放卷第一CCM料带60,第一CCM料带60的一侧覆设有第一背膜料带(图未示)。第一背膜料带对第一CCM料带60提供支撑。
第一半切组件122能够对第一CCM料带60进行半切,以得到附着于第一背膜料带的多个第一CCM片料22。具体的,第一半切组件122可以采用辊切的方式连续切割,也可采用间歇式切割。第一半切组件122在执行裁切动作时,只切断第一CCM料带60而不切断第一背膜料带,故第一背膜料带能够继续对裁切得到的多个第一CCM片料22提供支撑。
第一背膜收卷件124用于收卷第一背膜料带,以带动第一CCM片料22进入第一贴合机构130,并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进行贴合。因此,在第一背膜料带的带动下,由第一半切组件122裁切得到的多个第一CCM片料22便能够依次输送至第一贴合机构130。
此外,第一CCM供料机构120还包括第一排废组件123,第一排废组件123用于将第一半切组件122在裁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去除。具体的,第一排废组件123可采用排废胶带粘接的方式去除废料,也可采用真空辊吸附的方式去除废料。
为了避免材料浪费,多个第一CCM片料22在第一背膜料带上一般紧密排布,但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上的第一双镂空部201之间存在较大间距。为了使两者在贴合时相匹配,第一贴合机构130可采用间歇贴合的方式。
具体的,当其中一个第一CCM片料22及第一双镂空部201均进入贴合工位时,第一背膜料带及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停止走带,第一贴合机构130执行贴合动作;待贴合完毕后,第一背膜料带及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继续走带,直至下一个第一CCM片料22及第一双镂空部201进入贴合工位,第一背膜料带及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再次停止走带,第一贴合机构130再次执行贴合动作。依次循环,便可将多个第一CCM片料22依次贴合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内,从而得到第一复合料带20。
第二供料装置200用于提供第二复合料带30。如图6所示,第二复合料带30包括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及多个第二CCM片料32。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双镂空部301,每个第二双镂空部301包括两个沿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二镂空槽3011,多个第二CCM片料32依次贴合于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位于第二侧的第二镂空槽3011处。
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的结构一般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相同。同样的,每个第二双镂空部301内均只贴合一个第二CCM片料32,多个第二CCM片料32分别位于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的同一侧。而且,第二复合料带30中的第二CCM片料32与第一复合料带20中的第一CCM片料22位于不同侧。譬如,第一复合料带20内的多个第一CCM片料22位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上侧,则第二复合料带30中的第二CCM片料32位于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的下侧。
其中,第二供料装置200可与第一供料装置100的结构相同,其提供第二复合料带30的方式也与第一供料装置100提供第一复合料带20的方式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复合装置300用于使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与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依次重叠,并得到第三复合料带40。由于第一CCM片料22及第二CCM片料32分别位于第一双镂空部201及第二双镂空部301的不同侧。因此,当第一双镂空部201与第二双镂空部301重叠时,第一CCM片料22将夹持于位于第一侧的第一镂空部2011与第二镂空部3011之间,而第二CCM片料32则夹持于位于第二侧的第一镂空部2011与第二镂空部3011之间。
可见,在第三复合料带40内,多个第一CCM片料22及多个第二CCM片料32沿第三复合料带40的长度方向分别呈两排分布,且每个第一CCM片料22均能够与两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及第二镂空槽3011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而每个第二CCM片料32则能够与两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及第二镂空槽3011构成另一个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也就是说,第三复合料带40中形成有两排功能区域。
分切装置400能够沿第三复合料带40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切,以得到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并完成五合一成型。分切装置400一般采用辊切的方式沿第三复合料带40的中线进行分切,以将第三复合料带40一分为二,得到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
第三复合料带40经过分切装置400分切后,两排功能区域分别被划分至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从而得到两组五合一组件。其中,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被一分为二,两个部分将分别作为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的上边框料带51。而且,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也被一分为二,两个部分将分别作为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的下边框料带52;而第一CCM片料22可作为其中一个第四复合料带50的CCM片料53,第二CCM片料32则作为另一个第四复合料带50的CCM片料53。可见,在只增加一道贴合工序的前提下,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10的产量是传统方式的两倍,故能够显著提升五合一成型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及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的外侧一般还覆设有边框背膜料带(图未示),而该边框背膜料带经过分切后,可分别构成第四复合料带50两侧的保护膜。
复合装置300可采用卷对卷或片对卷的贴合方式使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与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依次重叠。
请一并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复合装置300包括切片机构310及预贴合机构320。
第一复合料带20能够进入切片机构310,切片机构310能够沿相邻两个第一CCM片料22之间的间隙进行裁切,以得到多个复合片料(图未示)。因此,每个复合片料内包含一个第一双镂空部201及第一CCM片料22。预贴合机构320用于将多个复合片料依次贴合于第二复合料带30,以得到第三复合料带40。具体的,预贴合机构320能够将复合片料贴合于第二复合料带30的第二双镂空部301处,并使复合片料内的第一双镂空部201与第二双镂空部301对齐。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复合装置300采用片对卷的贴合方式使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与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依次重叠。这样,能够在贴合过程中降低对位难度,且能够防止误差积累,避免后续的第一双镂空部201及第二双镂空部301无法准确对齐。而且,由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被裁切成多个片料结构,故第四复合料带50中的上边框料带51包括多个呈片状的上边框,且多个上边框沿第四复合料带50中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能够保证对位精度的前提下,也可不对第一复合料带20进行切片,而是直接将第一复合料带20与第二复合料带30进行卷对卷贴合而得到第三复合料带40。此时,第四复合料带50中的上边框料带51为连续的带状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切片机构310包括下吸板311、套孔板312、拉带组件313及切断组件314。
拉带组件313能够由拉带气缸(图未示)驱动,通过往复移动拉取第一复合料带20。拉带组件313能够每次拉取预设长度的第一复合料带20至下吸板311的上方,切断组件314能够将第一复合料带20切断,以得到吸附于下吸板311的复合片料。拉带组件313拉取第一复合料带20时,下吸板311能够下降,以避免对拉带过程造成干扰。拉带完成后,下吸板311上升并将第一复合料带20吸住,拉带组件313松开第一复合料带20。切断组件314将第一复合料带20切断,便可得到吸附于下吸板311的复合片料。
套孔板312能够移动至下吸板311的上方以吸取下吸板311上的复合片料(见图1),并将所吸取的复合片料转移至预贴合机构320(见图2)。具体的,套孔板312及下吸板311均可通过真空吸附作用对复合片料进行吸附。当第一复合料带20被切断后,移动至下吸板311上方的套孔板312下压,而下吸板311破真空,故套孔板312便能够吸取下吸板311上的复合片料。此外,套孔板312上设置有定位销钉(图未标),通过定位销钉插入复合片料的定位孔还可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预贴合机构320包括复合平台321及压合辊322,第二复合料带30能够绕经压合辊322,复合平台321能够平移至第一位置以接收套孔板312所吸取的复合片料,并能够平移至第二位置,压合辊322与位于第二位置的复合平台321抵接,以使承载于复合平台321的复合片料与第二复合料带30在压合辊322处进行贴合。
具体的,复合平台321可左右移动,移动至左侧第一位置时,复合平台321便可等待套孔板312将复合片料转移至其表面(见图2)。复合平台321的表面同样设置有吸附孔,从而吸附复合片料。当承接到复合片料后,复合平台321便可移动至右侧的第二位置,绕经压合辊322的第二复合料带30与复合片料在复合平台321与压合辊322的配合下实现压合(见图1)。
在套孔板312将复合片料从下吸板311转移至复合平台321的过程中,下吸板311、拉带组件313及切断组件314可同时进行下一个复合片料的制备。而当复合平台321上的复合片料与第二复合料带30完成贴合,复合平台321再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套孔板312又能够刚好将下一个复合片料转移至第一位置。由此可见,通过套孔板312与复合平台321配合对复合片料进行中转,能够显著提升五合一成型设备10的生产节拍。
更进一步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平台321及压合辊322能够分别对复合片料及第二复合料带30进行加热。因此,可增加复合片料与第二复合料带30之间的结合力,贴合效果更佳。
下面结合图1及图4,对五合一成型设备10的工艺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第一供料装置100将第一CCM片料22依次贴合于第一宽幅边框料带21的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位于第一侧的第一镂空部2011处,以得到第一复合料带20第二供料装置200则将第二CCM片料32依次贴合于第二宽幅边框料带31的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位于第二侧的第二镂空部3011处,以得到第二复合料带30;接着,复合装置300将第二复合料带30切片,得到复合片料,并将复合片料依次贴合于第二复合料带30的第二双镂空部301,使得第一复合料带20中的多个第一双镂空部201与第二复合料带30中的多个第二双镂空部301依次重叠,从而得到第三复合料带40。第三复合料带40形成有两排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功能区域;最后,分切装置400将第三复合料带40一分为二,便可得到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及五合一组件。
此外,为了对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进行区分,五合一成型设备10还可设置打标装置(图未示),打标装置能够对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打上不同的标记,以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将不同类型的五合一组件混淆。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五合一成型设备10还包括压合成型装置500,压合成型装置500位于复合装置300与分切装置400之间,第三复合料带40能够经过压合成型装置500并由压合成型装置500进行压合。经过压合成型装置500的压合,可进一步增强第三复合料带40各层结构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避免在分切过程中导致第三复合料带40的层叠结构被破坏。
请一并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压合成型装置500包括多个热压组件510及位于热压组件510下游的冷压组件520。因此,经过压合成型装置500的第三复合料带40将先进行加热加压,再进行冷却定型,能够有效防止第三复合料带40变形。
具体的,热压组件510及冷压组件520均可采用平压机构,从而通过平压的方式对第三复合料带40进行间歇压合。显然,在生产速度更高的工况下,热压组件510及冷压组件520也可分别采用加热辊及冷却辊,从而通过辊压的方式对第三复合料带40进行连续压合。
在本实施例中,五合一成型设备10还包括两个成品收卷装置600,两个成品收卷装置600能够分别收卷由分切装置400输出的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成品收卷装置600可以是收卷轴,由成品收卷装置600进行收卷的第四复合料带50能够以料卷形式存放,在需要使用五合一组件时直接放卷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成品收卷装置600可省略,第四复合料带50也可不进行收卷,而是直接向下一道工序流转。
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10,由于第一CCM片料22及第二CCM片料32分别位于第一双镂空部201及第二双镂空部301的不同侧,故第一CCM片料22及第二CCM片料32沿第三复合料带40的长度方向呈两排分布。而且,第一CCM片料22夹持于第一镂空槽2011与第二镂空槽3011之间从而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第二CCM片料32夹持于另一侧的第一镂空槽2011与第二镂空槽3011之间也能够构成五合一组件的功能区域。因此,第三复合料带40中形成有两排功能区域。第三复合料带40经过分切装置400分切后,两排功能区域分别被划分至两个第四复合料带50,从而得到两组五合一组件。可见,上述五合一成型设备10的产量是传统方式的两倍,故能够显著提升五合一成型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复合料带,所述第一复合料带包括第一宽幅边框料带及多个第一CCM片料,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双镂空部,每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一镂空槽,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位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镂空槽处;
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二复合料带,所述第二复合料带包括第二宽幅边框料带及多个第二CCM片料,所述第二宽幅边框料带形成有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双镂空部,每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二宽幅边框料带的宽度方向间隔的第二镂空槽,多个所述第二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位于第二侧的所述第二镂空槽处;
复合装置,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双镂空部依次重叠,并得到第三复合料带;及
分切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三复合料带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切,以得到两个第四复合料带并完成五合一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第一边框供料机构、第一CCM供料机构及第一贴合机构,所述第一边框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所述第一CCM供料机构用于依次提供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所述第一贴合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CCM片料依次贴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双镂空部位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镂空槽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CM供料机构包括:
第一CCM放卷件,用于放卷第一CCM料带,所述第一CCM料带的一侧覆设有第一背膜料带;
第一半切组件,能够对第一CCM料带进行半切,以得到附着于所述第一背膜料带的多个所述第一CCM片料;
第一背膜收卷件,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背膜料带,以带动所述第一CCM片料进入所述第一贴合机构,并与所述第一宽幅边框料带进行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装置包括:
切片机构,所述第一复合料带能够进入所述切片机构,所述切片机构能够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CCM片料之间的间隙进行裁切,以得到多个复合片料;
预贴合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复合片料依次贴合于所述第二复合料带,以得到所述第三复合料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机构包括下吸板、套孔板、拉带组件及切断组件,所述拉带组件能够每次拉取预设长度的所述第一复合料带至所述下吸板的上方,所述切断组件能够将第一复合料带切断,以得到吸附于所述下吸板的所述复合片料,所述套孔板能够移动至所述下吸板的上方以吸取所述下吸板上的所述复合片料,并将所吸取的所述复合片料转移至所述预贴合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贴合机构包括复合平台及压合辊,所述第二复合料带能够绕经所述压合辊,所述复合平台能够平移至第一位置以接收所述套孔板所吸取的所述复合片料,并能够平移至第二位置,所述压合辊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复合平台抵接,以使承载于所述复合平台的所述复合片料与所述第二复合料带在所述压合辊处进行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平台及所述压合辊能够分别对所述复合片料及所述第二复合料带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合成型装置,所述压合成型装置位于所述复合装置与所述分切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复合料带能够经过所述压合成型装置并由所述压合成型装置进行压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成型装置包括多个热压组件及位于所述热压组件下游的冷压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成品收卷装置,两个所述成品收卷装置能够分别收卷由所述分切装置输出的两个所述第四复合料带。
CN202210925951.4A 2022-08-03 2022-08-03 五合一成型设备 Active CN115000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5951.4A CN115000476B (zh) 2022-08-03 2022-08-03 五合一成型设备
PCT/CN2023/109696 WO2024027563A1 (zh) 2022-08-03 2023-07-27 五合一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5951.4A CN115000476B (zh) 2022-08-03 2022-08-03 五合一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476A CN115000476A (zh) 2022-09-02
CN115000476B true CN115000476B (zh) 2022-09-30

Family

ID=8302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5951.4A Active CN115000476B (zh) 2022-08-03 2022-08-03 五合一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0476B (zh)
WO (1) WO20240275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0476B (zh) * 2022-08-03 2022-09-3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961A (zh) * 2021-08-06 2021-12-1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3809374A (zh) * 2021-08-06 2021-12-1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420969A (zh) * 2022-01-19 2022-04-2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及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520358A (zh) * 2022-01-14 2022-05-2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
CN114551949A (zh) * 2022-01-14 2022-05-27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7521A (ja) * 2004-11-11 2006-06-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丁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7258683B2 (ja) * 2019-07-17 2023-04-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サブガスケット付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サブガスケット基材
CN216015429U (zh) * 2021-08-06 2022-03-11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放料装置及贴合设备
CN114420968A (zh) * 2022-01-14 2022-04-2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及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5000476B (zh) * 2022-08-03 2022-09-3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961A (zh) * 2021-08-06 2021-12-1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3809374A (zh) * 2021-08-06 2021-12-1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520358A (zh) * 2022-01-14 2022-05-2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
CN114551949A (zh) * 2022-01-14 2022-05-27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装置
CN114420969A (zh) * 2022-01-19 2022-04-2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及五合一成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7563A1 (zh) 2024-02-08
CN115000476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423B (zh) 叠片电芯生产系统以及叠片电芯成型方法
CN112582654B (zh)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JP4885415B2 (ja) 薄膜電気化学ユニットの陰極および陽極を積層するための回転加工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927307B2 (ja) 積層品およびパッケージングのためのスタッキング装置
KR101703617B1 (ko)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열처리 장치
CN115000476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1933995A (zh) 切叠一体机
CN108878988B (zh) 一种叠片带、叠片带制作设备和叠片设备
CN114551949B (zh) 五合一成型装置
TWI484691B (zh) 疊層式燃料電池裝配
CN213618869U (zh) 复合设备
KR20160131748A (ko) 연료전지의 막-전극 어셈블리 제조 장치
WO2022120557A1 (zh)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4420968A (zh) 边框贴合装置及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976163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及五合一成型方法
JP5884704B2 (ja) 燃料電池用の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CN114122484B (zh)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CN112421093B (zh) 一种电芯叠片方法
JP2004047372A (ja) シート片の作製および取り付け方法、ならびに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4050320A (zh) 一种极片热复合系统和方法
CN112786936A (zh) 用于燃料电池膜电极的边框、边框与膜的粘合系统
CN220526972U (zh) 热复合装置及叠片机
CN218996766U (zh) 七合一制片装置
JP200415313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4024011B (zh) 一种mea产品辊刀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