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5582A -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5582A
CN116125582A CN202310394580.6A CN202310394580A CN116125582A CN 116125582 A CN116125582 A CN 116125582A CN 202310394580 A CN202310394580 A CN 202310394580A CN 116125582 A CN116125582 A CN 116125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resin layer
polarizer
polymer
whis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45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25582B (zh
Inventor
李吉
李汉明
曾光
谭芳
尹红山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45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5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5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5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25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5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偏光片包括树脂层,树脂层包括晶须,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通过设置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本申请的偏光片的视角性能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偏光片中,使用晶须分散在偏光片膜层中,从而提升偏光片视角。
然而,在这种偏光片结构中,偏光片的视角性能还存在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视角性能得到优化的偏光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其包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包括晶须,所述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锐角小于或者等于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晶须包括第一粒子和第二粒子,在所述第一粒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粒子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粒子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粒子的直径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粒子还包括中间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连接。
在所述第二粒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中间部的直径相同,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或者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粒子和所述第二粒子的质量之和占所述树脂层的质量的10%。
所述第二粒子包括第一类粒子和第二类粒子,每一所述第一类粒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类粒子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沿所述第一类粒子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一类粒子的直径递减。
沿远离所述第二类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类粒子的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
所有所述第一粒子的质量、所有所述第一类粒子的质量和所有所述第二类粒子的质量之比为(1~10):(40~70):(20~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层还包括第一聚合物,所述晶须分散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内,所述晶须表面连接有第二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与所述第一聚合物相同的基团,或者,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与所述第一聚合物的同系物相同的基团;和/或
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酯基团、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基团、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基团、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偏光片。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偏光片,由于晶须的长度固定,晶须对光线的散射量固定。晶须对光线的散射量可以分为晶须在平行于树脂层的底表面的方向上的分量(简称为左右分量)与在垂直于树脂层的底表面的方向上的分量(简称为上下分量)。左右分量大的话,上下分量就小。当晶须与树脂层之间的角度越小,左右分量越大(即,晶须在树脂层的投影越大)的话,左右散射越强,左右视角性能越好,反之亦然。本申请通过设置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偏光片的视角性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树脂层中晶须的排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一粒子的表征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一种第二粒子的表征图;
图6是光线散射强度与尺度数的大小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二种第二粒子的表征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三种第二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四种第二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树脂层中第一粒子、第一分粒子和第二分粒子的表征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又再一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片100,其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中。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层的液晶盒。当电场被施加到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电极时,封入其间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会改变,由此显示图像。偏光片被配置在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外侧。偏光片使来自背光单元的入射光以及透过液晶层的光中的特定方向的光选择性地透过,从而能够控制偏振。
偏光片100包括树脂层10,树脂层10包括晶须101。请参考图2,树脂层10的厚度为H,晶须101长度为L,晶须101的长轴方向与底表面10a形成的锐角α1在-arcsin(H/L)至arcsin(H/L)的范围内。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锐角α1对偏光片100的视角性能具有影响。
具体地,在晶须101添加至偏光片100中时,当晶须101的长轴方向与底表面10a之间的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时,有利于亮度视角和色度视角的提升。具体地,由于晶须101的长度固定,晶须101对光线的散射量固定。晶须101对光线的散射量可以分为晶须101在平行于树脂层10的底表面的方向上的分量(简称为左右分量)与在垂直于树脂层10的底表面的方向上的分量(简称为上下分量)。左右分量大的话,上下分量就小。当晶须101与树脂层10之间的角度越小,左右分量越大(即,晶须101在树脂层10的投影越大)的话,左右散射越强,左右视角性能越好,反之亦然。
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当晶须101的长轴方向与底表面10a之间的锐角α1小于或者等于20°。亮度视角和色度视角进一步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100可能会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膜层(图1中未示出)。偏光片100的多个依次层叠的膜层包括偏光功能层,树脂层10设置于偏光功能层的一侧或者偏光功能层为树脂层10。树脂层10的厚度是指多个膜层层叠方向上的厚度。树脂层10包括在膜层层叠方向上相对的底表面10a和顶表面10b。可选的,底表面10a位于顶表面10b的入光侧,或者,底表面10a是在形成树脂层10时先形成的那个面。
可选的,晶须101为柱状体或者锥状体,例如,圆柱、椭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多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或者多棱锥。晶须101的长轴方向表示柱状体或者锥状体的高度方向,长度L表示柱状体或者锥状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也称为长轴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树脂层10包括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晶须101仅包含在第一树脂层中,而第二树脂层不包含晶须101。这种树脂层10的制造方法为先将晶须101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第一树脂层,以固定晶须101在第一树脂层中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共同形成预定厚度的树脂层10。通过控制第一树脂层的厚度和晶须101的长度L,就可以控制晶须101在第一树脂层中的锐角α1,进而控制晶须101在树脂层10中的锐角α1。例如,选取长度为30微米的晶须101与树脂组合物进行混合,在中间基板上涂布形成5微米的第一树脂层,再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20微米的第二树脂层,则可以得到晶须101的长轴方向与底表面10a之间的锐角α1为arcsin(5/30)=9.59°,且厚度为25微米的树脂层10,以此类推。可以理解,锐角α1可以在制程允许的范围内稍有误差。
可选的,晶须101的材料选自以下化合物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钛(例如,TiO2)、氧化锆(例如,ZrO2)以及氧化锌(例如,ZnO);金属化合物,例如碳酸钙(CaCO3);勃姆石;硼酸铝(例如,AlBO3);硅酸钙(例如,CaSiO3,硅灰石);硫酸镁(MgSO4);硫酸镁水合物(例如,MgSO4·7H2O)以及钛酸钾(例如,K2Ti8O17)玻璃以及合成树脂。进一步,晶须101的材料选自以下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碳酸钙、勃姆石、硼酸铝、硅酸钙、硫酸镁、硫酸镁水合物、钛酸钾。
可选的,晶须101的长度L为3微米至30微米,晶须101的直径为0.003微米至13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晶须101,其长度也并非完全一致,本申请中只要晶须101的尺寸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具体的,晶须101的长度可以为3微米、4微米、5微米、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10微米、10微米、11微米、12微米、13微米、14微米、15微米、16微米、17微米、18微米、19微米、微米、21微米、22微米、23微米、24微米、25微米、26微米、27微米、28微米、29微米、30微米。
可选的,晶须101的直径为0.003微米、0.005微米、0.008微米、0.01微米、0.3微米、0.4微米、0.5微米、0.6微米、0.7微米、0.8微米、0.9微米、1.0微米、1.1微米、1.2微米、1.3微米、1.4微米、1.5微米、1.6微米、1.7微米、1.8微米、1.9微米、1.10微米、1.11微米、1.12微米、1.13微米、1.14微米、1.15微米、1.16微米、1.17微米、1.18微米、1.19微米、1.微米、1.21微米、1.22微米、1.23微米、1.24微米、1.25微米、1.26微米、1.27微米、1.28微米、1.29微米、1.30微米、2微米、3微米、4微米、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10微米、11微米、12微米、13微米。在保证米氏散射发生的同时,能够减少由于晶须101面积过大造成的光损失。
如果晶须101的尺寸太小的话,则达不到散射效果。如果晶须101尺寸太大,由于树脂层10的膜厚(十几微米至几十微米)限制,会导致树脂层10中晶须101突出,影响膜层平整度。另外,晶须101的长度太长,则容易导致晶须101过度聚集,影响树脂层10的外观。
请参考图3和图4,晶须101包括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其中在第一粒子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粒子2的直径相同。第二粒子3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沿远离第二端部D2的方向,第一端部D1的直径递减。
本申请通过在偏光片100的树脂层10中设置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以及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对比度。其中在第一粒子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粒子2的直径相同。第二粒子3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沿远离第二端部D2的方向,第一端部D1的直径递减。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均能使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可以提高贴附偏光片100的色度视角。并且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可以降低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影响,使得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对比度指的是显示面板白态时的亮度和暗态时的亮度的比值。如果偏光片100中仅设置各处直径相同的第一粒子2,即仅设置圆柱状的粒子,圆柱状的粒子散光效果好。在暗态的时候,外界环境光经第一粒子2散射,显示面板的亮度较大。在白态的时候,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第一粒子2散射,显示面板的亮度被均匀漫射,从而亮度较小,综合影响使得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明显下降。沿远离第二端部D2的方向,第一端部D1的直径递减的第二粒子3,其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在偏光片100中同时设置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在暗态的时候,外界环境光经混合粒子散射,显示面板的亮度较小。在白态的时候,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混合粒子散射,显示面板的亮度较大,综合影响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另外,偏光片100中仅设置各处直径相同的第一粒子2,即仅设置圆柱状的粒子,其偏光片100的透过率也略低于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混合时的透过率。
可选的,树脂层10的厚度大于3微米且小于50微米。具体的,树脂层10的厚度可以为4微米、5微米、6微米、10微米、12微米、15微米、17微米、18微米、20微米、24微米、25微米、26微米、30微米、33微米、35微米、38微米、40微米、45微米或者48微米。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端部D2向第一端部D1的方向,第二粒子3的直径递减。即第二粒子3为长锥状。
可以理解的,长锥状的第二粒子3的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将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设置在树脂层10中,可以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粒子2的直径为0.008微米~12.4微米。第二粒子3的最大直径为12.4微米、最小直径为0.008微米。
具体的,第一粒子2的直径可以为0.008微米、0.01微米、0.05微米、0.1微米、0.5微米、1微米、1.4微米、2微米、2.5微米、3微米、3.6微米、5微米、5.7微米、6微米、8微米、9微米、10微米、11微米、12微米或者12.4微米等。容易理解的是,第一粒子2在其长度方向上各处直径相同,是指圆柱状的粒子其直径偏差在±20%内。例如第一粒子2的直径为1~3微米,各处直径存在±20%偏差,即各处直径范围在0.8微米~1.2微米。
第二粒子3的最大直径可以为0.5微米、1微米、1.4微米、2微米、2.5微米、3微米、3.6微米、5微米、5.7微米、6微米、8微米、9微米、10微米、11微米、12微米或者12.4微米等,最小直径可以为0.008微米、0.01微米、0.05微米、0.1微米、0.5微米、1微米、1.4微米、2微米、2.5微米、3微米、3.6微米、5微米、5.7微米、6微米、8微米、9微米或者10微米等。容易理解的是,第二粒子3的最大直径大于最小直径。
可选的,粒子的长度与半径的比大于1。具体的,粒子的长度与半径的比可以为1.5、2、2.5、3或者5等。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粒子2的直径为0.008微米~12.4微米,第二粒子3的最大直径为12.4微米、最小直径为0.008微米能使经过树脂层10的光线发生米氏散射,散射效果更好,当树脂层10贴附在显示面板上时有利于提高色度视角。
具体的,散射包括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是指光照到直径跟光波长相当,或是比光波长还要大的粒子时,光主要会沿着原本行进的方向散射。也即,沿光线行进方向散射的光强大于沿光线行进的逆方向散射的光强。而发生瑞利散射的光线,沿光线行进的方向和光线行进的逆方向散射较为均匀。即沿着光线行进的方向,瑞利散射的光强小于米氏散射的光强。使经过树脂层10的光线发生米氏散射,能够实现较好的散射效果,减少光损失。
通常以光和粒子的尺寸区分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按粒子与光的波长的相对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申请引用无量纲尺度数作为判别标准,无量纲尺度数是粒子半径与辐射波长比例的函数,公式为:α=2πr/λ。其中,α为无量纲尺度数,r为粒子半径,λ为光的波长。当粒子的直径为0.008微米~12.4微米,即粒子的半径为0.004微米~6.2微米,此时无量纲尺度数α大于或者等于0.1时,且α小于50。即无量纲尺度数α在此范围内时,光线发生米氏散射。当无量纲尺度数α远小于0.1时,光线发生瑞利散射。散射的强度变化是粒子半径与辐射波长比例的函数,请参照图6,图6是散射强度与尺度数的大小关系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尺度数α,纵坐标为散射强度I。当尺度数α大于或者等于0.1时,光线散射的强度I随尺度数α的增大而增大,最终稳定在1附近。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与所有第二粒子3的质量之比为(1~10):(90~99)。具体的,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与所有第二粒子3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99、2:98、3:97、4:96、5:95、6:94、7:93、8:92、9:91或者10:90。
可以理解的,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的质量比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偏光片100贴附在显示面板上时,色度视角较大且对比度较大。
请参考图7和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100,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沿远离第一端部的方向,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二粒子3为双锥状。
可以理解的,双锥状的第二粒子3的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将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设置在树脂层10中,可以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请参考图9和图10,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100,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图7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粒子3还包括中间部D3,第一端部D1、中间部D3和第二端部D2依次连接。在第二粒子3的长度方向上,中间部D3的直径相同。沿远离第一端部D1的方向,第二端部D2的直径递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二粒子3包括中间柱状、两端为锥状的粒子。
可以理解的,中间柱状、两端为锥状的第二粒子3的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将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设置在树脂层10中,可以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请参考图11和图1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100,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粒子3还包括中间部D3,第一端部D1、中间部D3和第二端部D2依次连接。在第二粒子3的长度方向上,中间部D3的直径的相同,第二端部D2的直径的相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二粒子3包括第一端部D1为锥状其余部分为柱状的粒子。
可以理解的,第一端部D1为锥状其余部分为柱状的第二粒子3的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将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设置在树脂层10中,可以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请参考图13和图14,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100,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图7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粒子3包括第一类粒子3a和第二类粒子3b。每一第一类粒子3a和每一第二类粒子3b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包括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沿第一类粒子3a的第二端部D2向第一端部D1的方向,第一类粒子3a的直径递减。沿远离第二类粒子3b的第二端部D2的方向,第二类粒子3b的第一端部D1的直径递减。沿远离第二类粒子3b的第一端部D1的方向,第二类粒子3b的第二端部D2的直径递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二粒子3包括长锥状的粒子和双锥状的粒子。
可以理解的,包括长锥状第一类粒子3a和双锥状第二类粒子3b的第二粒子3的散射效果弱于第一粒子2。将第二粒子3与第一粒子2混合设置在树脂层10中,可以使得偏光片100具有散射效果的同时,贴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而对比度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第二粒子3可以任意组合。例如第二粒子3可以包括长锥状的粒子和双锥状的粒子。又例如第二粒子3可以包括长锥状的粒子、双锥状的粒子和第一端部D1为锥状其余部分为柱状的粒子。第二粒子3还可以为双锥状的粒子和第一端部D1为锥状其余部分为柱状的粒子组合。或者第二粒子3为长锥状的粒子和第一端部D1、第二端部D2为锥状,中间部分为柱状的粒子组合。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所有第一类粒子3a的质量和所有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比为(1~10):(40~70):(20~60)。具体的,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所有第一类粒子3a的质量和所有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40:59、2:42:56、3:45:52、4:48:48、5:70:25、5:69:26、6:68:26、7:55:38、8:55:37或者9:52:39。
可以理解的,第一粒子2、第一类粒子3a、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比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偏光片100贴附在显示面板上时,色度视角较大且对比度较大。
进一步的,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所有第一类粒子3a的质量和所有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比为(50~55):(1~5):(45~50),可以使得贴附该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色度视角在160度以上,且对比度在2800以上。具体的,所有第一粒子2的质量、所有第一类粒子3a的质量和所有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比为50:5:45、51:4:45、52:3:45、53:2:45或者54:1:45。
可选的,第一粒子2、第一类粒子3a和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和占偏光片100的质量为1%~30%。具体的,第一粒子2、第一类粒子3a和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和占偏光片100的质量为1%、2%、5%、7%、8%、10%、15%、20%或者30%。第一粒子2、第一类粒子3a和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和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偏光片100的散射效果强且光线透过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粒子2、第一类粒子3a和第二类粒子3b的质量之和占偏光片100的质量为10%,可以使得贴附该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色度视角在160度以上,并且透过率在4.65%以上。
可选的,树脂层10的材料可以选自三乙酰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等的纤维素酯树脂、包含非晶形环状聚烯烃(cyclic polyolefin,COP)等的环状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的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非环状聚烯烃树脂、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的聚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以及聚偏二氯乙烯树脂。或者,树脂层10的材料可以选自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硅酮树脂。
可选的,树脂层还包括第一聚合物,晶须分散于第一聚合物内,晶须表面连接有第二聚合物,其中,第一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第二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以下,为方便说明将表面连接有第二聚合物的晶须也称为聚合物改性晶须。
本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第二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使得晶须的表面的亲油性得到改善,更易于分散于第一聚合物中。第一聚合物的亲油性、第二聚合物的亲油性及聚合物改性晶须的亲油性可以通过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测试、润湿性测试等方法进行测定。
具体来说,聚合物改性晶须在第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强于未经改性的晶须在第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即,当晶须分散于第一质量的第一聚合物后开始发生聚集时,加入的晶须的质量为第二质量,聚合物改性晶须经过相同的分散方法分散于第一质量的第一聚合物后开始发生聚集时,加入的聚合物改性晶须的质量为第三质量,第三质量的聚合物改性晶须中晶须的质量大于或第二质量;亦即,在相同质量的第一聚合物中,在不发生聚集的情形下,能分散较晶须更多的聚合物改性晶须。
在一些实施例中,晶须的表面经无机阳离子、无机阴离子、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改性,即,晶须的表面连接有无机阳离子基团、无机阴离子基团、偶联剂基团或表面活性剂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晶须的表面经无机镁盐、无机钙盐、无机钡盐、无机锶盐、硬脂酸、硬脂酸盐、磺酸类表面活性剂、硫代类表面活性剂、钛酸酯、铝酸酯、硅烷、烷基磷酸酯、芳基磷酸酯、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烷基醇酰胺磷酸盐、咪唑啉类磷酸酯、咪唑啉类磷酸盐、高聚磷酸酯、高聚磷酸盐以及硅氧烷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改性。具体的,晶须的表面经选自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锶、硬脂酸、硬脂酸钠、十八酸锌、磺酸类表面活性剂、硫代类表面活性剂、钛酸酯、铝酸酯、硅烷、烷基磷酸酯 、芳基磷酸酯、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烷基醇酰胺磷酸盐、咪唑啉类磷酸酯、咪唑啉类磷酸盐、高聚磷酸酯、高聚磷酸盐以及硅氧烷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改性。优选的,晶须的表面经磺酸类表面活性剂或硫代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磺酸类表面活性剂可以选自烷基磺酸盐、氟代烷基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氟代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硫代类表面活性剂可以选自硫醇、氟代硫醇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如,辛硫醇、十二硫醇、十四硫醇、十八硫醇、氟代辛硫醇、氟代十二硫醇中的至少一种。当磺酸类表面活性剂与待表面改性的晶须混合后,磺酸类表面活性基团在晶须表面形成磺酸基壳层,如苯环磺酸基壳层等,有利于保护晶须、增强晶须的韧性,减少晶须形成的聚合物改性晶须在第一树脂组合物中的断裂;当硫代类表面活性基团与待表面改性的晶须混合后,硫代类表面活性基团与晶须表面的羟基形成O-S-O的交联网络,O-S-O的键能相对较大,有利于在晶须表面进一步连接第二聚合物并与第一聚合物混合以形成树脂组合物的过程中保护晶须,减少聚合物改性晶须的断裂,提升聚合物改性晶须对对比度、亮度等光学功能的提升效果。更优选的,晶须的表面经含氟取代基的磺酸类表面活性剂、含氟取代基的硫代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改性,具体的,如,氟代十二烷基磺酸钠、氟代辛硫醇、氟代十二硫醇中的至少一种,氟原子在烷基链中具有高稳定性,碳-氟键的键能高于碳-碳键的键能并且碳-氟键对碳-碳键具有屏蔽作用,有利于保护碳-碳键,从而提升晶须的稳定性。此外,通过晶须的表面经无机阳离子、无机阴离子、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改性后,晶须的表面基团的丰富程度提升,增加了更多第二聚合物的连接位点,提升了适用作第二聚合物的聚合物材料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改性晶须的表面包括聚丙烯酸酯基团、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基团、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基团、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聚合物选自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丙烯酸酯基团可以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团、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基团、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基团、聚丙烯酸甲酯基团、聚丙烯酸乙酯基团、聚丙烯酸丁酯基团和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可以由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等为共聚单体形成的接枝聚合物。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基团可以包括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基团、聚顺丁烯二酸酐基团、聚苯乙烯基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第二聚合物的单体的分子量大于或等于50,形成第二聚合物的单体的分子量小于或等于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物改性晶须的表面包括与第一聚合物相同的基团,或者,聚合物改性晶须的表面包括与第一聚合物的同系物相同的基团。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聚合物与第一聚合物相同,或者,第二聚合物为第一聚合物的同系物。通过聚合物改性晶须的表面包括与第一聚合物相同的基团或者包括与第一聚合物的同系物相同的基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聚合物改性晶须在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性,从而减少聚合物改性晶须的实际用量,并且在改善显示装置的色度视角的同时,减少显示装置的出射光线的损失。
第二聚合物连接于晶须的表面以形成聚合物改性晶须的方法可以为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物理方法可以为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离子处理中的至少一种;化学方法可以为非均相凝聚法,气相接枝、辐射接枝、高温接枝、光引发接枝、熔融接枝、溶液接枝、固相接枝、微胶囊化技术、化学气相沉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聚合物可以通过侧链基团与晶须的表面的基团键接,如,形成化学键或氢键,从而连接于晶须的表面。第二聚合物的主链具有一定长度,因而至少部分包裹晶须,优选的,第二聚合物完全包裹晶须;第二聚合物在第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强于晶须在第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从而使聚合物改性晶须的分散性强于晶须在第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可以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三醋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环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晶须表面连接第二聚合物以得到聚合物改性晶须,第一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第二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聚合物改性晶须在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得到改善,将该树脂组合物用于偏光片时,聚合物改性晶须的实际使用量得到了减少,并且在改善了显示装置的色度视角的同时,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出射光线的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树脂层10的材料和性质可以根据其在偏光片中的具体位置而不同。
以下,将对本申请的偏光片的不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一般而言,树脂层10的折射率低于晶须101的折射率。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层10的折射率是指除了晶须101之外的树脂层10的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例如,晶须101的折射率n1在1.6~1.7的范围内,树脂层10的折射率n2在1.3~1.5的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偏光片100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以及偏光功能层,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分别设置于树脂层10的相对两侧,偏光功能层设置于第一基材背离树脂层的一侧。可选的,树脂层10作为粘合层粘合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可选的,偏光片100还包括粘合层,粘合层设置于第一基材与树脂层10之间并粘合第一基材与树脂层10。
树脂层10作为粘合层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偏光片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膜11、第一压敏胶层12、光学补偿层13、偏光功能层14、第一基材15、第二压敏胶层16、第二基材17、硬涂层18、抗反射层19以及保护层20。在偏光片100的使用状态下,从离型膜11到保护层20的方向是偏光片100中膜层的堆叠方向,也是光线的入射方向。
离型膜11的作用是在偏光片100贴合到液晶显示面板之前,保护压敏胶层不受损伤,避免产生贴合气泡。离型膜11可以是聚酯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聚烯烃膜例如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或聚四氟乙烯类膜,也可以使用硅氧烷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或尿素类树脂等剥离处理过的膜,以使离型膜11容易剥离。
第一压敏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层12设置于离型膜11的一侧。第一压敏胶层12为粘合层,用于粘合离型膜11与设置于离型膜11上的偏光功能层14等膜层。第一压敏胶层12的材料例如可以为丙烯酸酯树脂。
光学补偿层13设置于第一压敏胶层12背离离型膜11的一侧。光学补偿层13可以是在基材表面上涂布液晶性化合物并使其取向并固定的补偿层或者相位差膜等。
偏光功能层14设置于光学补偿层13背离第一压敏胶层12的一侧。偏光功能层14可包含聚乙烯醇。具体地,偏光功能层14可包含用碘染色的聚乙烯醇膜或经由使聚乙烯醇膜脱水而获得的多烯类化合物。
第一基材15设置于偏光功能层14背离光学补偿层13的一侧。第一基材15用于保护偏光功能层14并支撑位于第一基材15上方的膜层。第一基材15可以包含选自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包含三乙酰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等的纤维素酯树脂、包含非晶形环状聚烯烃(cyclic polyolefin;COP)等的环状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的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非环状聚烯烃树脂、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的聚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以及聚偏二氯乙烯树脂,但不限于此。具体地,第一基材15的材料为PET。
第二压敏胶层16设置于第一基材15背离偏光功能层14的一侧。第二压敏胶层16与第一压敏胶层12相同,为粘合层,用于粘合第一基材15与第二基材17。第二压敏胶层16的可选材料与第一压敏胶层12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晶须101设置于第二压敏胶层16中,即树脂层10为第二压敏胶层16。
第二基材17设置于第二压敏胶层16背离第一基材15的一侧。第二基材17用于支撑位于第二基材17上方的膜层。第二基材17的可选材料与第一基材15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具体地,第二基材17的材料为PET。
硬涂层18设置于第二基材17背离第二压敏胶层16的一侧。硬涂层18拥有高硬度,防水防油特性,能够有很好的防止下方膜层的表面划伤,且更易清洁。可选的,硬涂层18的铅笔硬度大于或者等于2H。硬涂层18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7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硬涂层18的材料可以选自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硅酮树脂。
抗反射层19(Anti-Reflection,AR)设置于硬涂层18背离第二基材17的一侧。抗反射层19用于防反射,同时也能防止划伤。抗反射层19例如为形成在硬涂层18表面的诱电体薄膜。
表面保护层20用于对其下的膜层进行保护。表面保护层20可以表面保护层20。表面保护层20可以为由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等聚烯烃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形成的透明树脂膜。
此外,除了上述膜层之外,偏光片100还可以具有抗静电层等其他膜层,在此不一一说明。
第一基材15与树脂层210之间通过粘合层粘合的偏光片200如图16所示,图16的实施方式与图15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晶须101并不分散在第二压敏胶层16中,而是在第二压敏胶层16上另外设置一树脂层210,晶须101分散于该树脂层210中。树脂层210的材料可以选自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硅酮树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偏光片100包括基材、偏光功能层以及硬涂层,基材设置于偏光功能层与硬涂层之间,树脂层为基材、偏光功能层以及硬涂层中的任意一个。
树脂层310为硬涂层318的偏光片300如图17所示,图17的实施方式与图15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晶须101并不分散在第二压敏胶层中,而是分散在硬涂层318中,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二基材和第二压敏胶层,仅设置一个基材315和一个压敏胶层312即可。通过省略第二基材和第二压敏胶层,可以简化偏光片100结构,同时由于省略了两层基材,其亮度和对比度得到了提升。
树脂层410为基材415的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图18的实施方式与图17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晶须101并不分散在硬涂层18中,而是分散在基材415中,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基材415即可。在这种结构中,基材415与偏光功能层可以通过拉伸工艺一并制成。
树脂层510为偏光功能层514的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图19的实施方式与图17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晶须101并不分散在硬涂层18中,而是分散在偏光功能层514中,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基材即可。在这种结构中,混合用晶须101的偏光功能层514可以通过拉伸工艺制成。
请参考图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偏光片100和液晶显示面板LCD,偏光片100/200/300/400/500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LCD的出光侧。即,本申请的偏光片100/200/300/400/500用作液晶显示装置1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LCD的入光侧的背光模组和下偏光片等结构,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偏光片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对视角性能的提升作用。
实施例1
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直径为1~3微米,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5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包含晶须和树脂层的树脂基体)的10%。其中,树脂层的制造方法为先将晶须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5微米的第一树脂层,固定晶须在第一树脂层中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20微米的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共同形成总厚度为25微米的树脂层。
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小于或者等于10°。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晶须,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角度并非完全一致,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只要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角度均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将偏光片作为上偏光片贴附在液晶面板上进行偏光片的光学性能测量,光学性能包括穿透率、亮态亮度、暗态亮度、亮度视角(0.5)以及色度视角(0.02)。
其中,以正视观察偏光片时测定到的亮度作为中心亮度,随着视角角度变大,亮度降低,达到中心亮度一半时的视角为亮度视角(0.5)。以正视观察偏光片时测定到的色坐标作为基准,色坐标的x和y都偏移0.02时的视角为色度视角(0.02)。亮度视角(0.5)和色度视角(0.02)越大,表示视角效果越好。
实施例2
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5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的10%。其中,树脂层的制造方法为先将晶须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10微米的第一树脂层,固定晶须在第一树脂层中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15微米的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共同形成总厚度为25微米的树脂层。
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α1小于或者等于20°。
实施例3
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5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的10%。其中,树脂层的制造方法为先将晶须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15微米的第一树脂层,固定晶须在第一树脂层中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10微米的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共同形成总厚度为25微米的树脂层。
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α1小于或者等于30°。
实施例4
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5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的10%。其中,树脂层的制造方法为先将晶须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20微米的第一树脂层,固定晶须在第一树脂层中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一树脂层上形成5微米的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共同形成总厚度为25微米的树脂层。
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α1小于或者等于40°。
实施例5
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5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的10%。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锐角α1小于或者等于55°。实施例5的树脂层通过一步涂布工艺形成。
实施例1至5的偏光片结构的各项参数以及光学性能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可以看出,随着晶须排列角度减小,偏光片的穿透率变化不大,但是亮度视角和色度视角均随之增大。
当晶须排列角度小于或者等于40°时,相较于晶须排列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5°时,亮度视角以及色度视角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当晶须排列角度范围减小至小于或者等于20°时,亮度视角和色度视角呈现显著的提升。
实施例2-1至2-5、对比例2-1至2-5
以如下的粒子含量制造具有如图15所示的偏光片,树脂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树脂,晶须为碳酸钙晶须,晶须的折射率n1为1.67,直径为1~3微米,长度L为10~30微米,树脂层的折射率n2为1.49,树脂层的厚度H为20微米,晶须占树脂层总质量(包含晶须和树脂层的树脂基体)的10%。
晶须在树脂层的底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偏光功能层的吸收轴平行。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形成的锐角小于或者等于5°。
需要说明的是,L1指的是第一粒子2,在第一粒子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粒子2的直径相同,即圆柱状粒子。L2指的是第二粒子3中,沿粒子的第二端部D2向第一端部D1的方向上直径递减的粒子,即长锥状粒子。L3指的是如下的第二粒子3:沿远离粒子的第一端部D1的方向,粒子的第二端部D2的直径递减;沿远离粒子的第二端部D2的方向,粒子的第一端部D1的直径递减,即双锥状粒子。
对比度CR指的是显示面板白态时的亮度和暗态时的亮度的比值。在本试验中测量的是白态时显示面板的中心亮度和暗态时显示面板的中心亮度。
色度视角测量是以塞西标准(CESI0.03)进行的视角测量。
现举一部分试验结果作为参考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试验详细请参见表2所示。
表2
根据表2,从对比例2-3、对比例2-4和对比例2-5对比可以看出,偏光片100中仅设置各处直径相同的第一粒子2,即仅设置圆柱状的粒子。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明显低于偏光片100中仅设置双锥状粒子的显示面板和偏光片100中仅设置长锥状粒子的显示面板。其光透过率也略低于偏光片100中仅设置双锥状粒子的显示面板和偏光片100中仅设置长锥状粒子的显示面板。
根据表2,从实施例2-1~2-5和对比例2-1对比可以看出,贴附树脂层10中混合有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色度视角要高于贴附树脂层10中仅设置有第二粒子3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色度视角。贴附树脂层10中混合有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色度视角可以达到160度以上。从实施例2-1~2-5和对比例2-2对比可以看出,贴附树脂层10中混合有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和透过率都高于贴附树脂层10中仅设置有第一粒子2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和透过率。贴附树脂层10中混合有第一粒子2和第二粒子3的偏光片100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可以达到2800以上、透过率在4.65%以上。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的偏光片100性能优异,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3-1
首先,将针状CaCO3晶须和超纯水配置成CaCO3的质量分数为6%的浆料,将硬脂酸钠溶解在等比例无水乙醇中,在85℃温度下滴入到碳酸钙浆料中,硬脂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使用搅拌器搅拌1h,经过过滤,超纯水及无水乙醇洗涤,在110℃温度下烘干,得到表面经硬脂酸钠改性的晶须;
表面经硬脂酸钠改性的晶须等比例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滴入3%质量分数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并滴入3.5%质量分数的二溴异丁酰溴,60℃下搅拌45min后,滴入1%质量分数的溴化亚铜作为催化剂,再滴入3%质量分数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继续在60℃恒温搅拌80min,经过过滤,超纯水及无水乙醇洗涤,在110℃温度下烘干,得到外层表面连接有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聚合物改性晶须;
将上述聚合物改性晶须以质量分数6%掺杂在形成第二压敏胶层的胶材中, 以形成树脂组合物,树脂组合物在第一保护层的表面形成树脂层,树脂层的厚度为20微米,偏光片的结构如图15所示。
对比例3-1
与实施例3-1不同的是,得到的表面经硬脂酸钠改性的晶须以质量分数7%掺杂在形成第二压敏胶层的胶材中,以形成对比树脂组合物,对比树脂组合物在第一保护层的表面形成对比树脂层,对比树脂层的厚度为25微米,从而获得对比偏光片。对比偏光片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偏光片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偏光片中将树脂层替换为对比树脂层。
将实施例3-1、对比例3-1获得的偏光片分别设置于同一型号的液晶显示模组(相同的液晶显示面板、相同的背光模组及相同结构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之间的偏光片)的出光侧,从而获得色度视角、穿透率及偏光片产品良率的结果表3所示。
表3
由表3结果可知,相较于表面经硬脂酸钠改性的晶须,在表面经硬脂酸钠改性的晶须的表面连接聚合物从而形成的聚合物改性晶须,由于在晶须表面连接的聚合物,提升了聚合物改性晶须的分散性,减少了在树脂层中的聚集,从而在达到相同程度的色度视角的时候,粒子用量降低且显示装置的光线的穿透率得到提升、产品良率也同样提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包括晶须,所述晶须的长轴方向与所述树脂层的底表面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小于或者等于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须包括第一粒子和第二粒子,在所述第一粒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粒子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粒子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粒子的直径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粒子还包括中间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连接;
在所述第二粒子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中间部的直径相同,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或者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子和所述第二粒子的质量之和占所述树脂层的质量的10%;
所述第二粒子包括第一类粒子和第二类粒子,每一所述第一类粒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类粒子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沿所述第一类粒子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一类粒子的直径递减;
沿远离所述第二类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类粒子的第二端部的直径递减;
所有所述第一粒子的质量、所有所述第一类粒子的质量和所有所述第二类粒子的质量之比为(1~10):(40~70):(20~6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还包括第一聚合物,所述晶须分散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内,所述晶须表面连接有第二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为亲油性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与所述第一聚合物相同的基团,或者,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与所述第一聚合物的同系物相同的基团;和/或
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酯基团、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基团、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基团、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CN202310394580.6A 2023-04-13 2023-04-13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125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580.6A CN116125582B (zh) 2023-04-13 2023-04-13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580.6A CN116125582B (zh) 2023-04-13 2023-04-13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5582A true CN116125582A (zh) 2023-05-16
CN116125582B CN116125582B (zh) 2023-08-22

Family

ID=86303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4580.6A Active CN116125582B (zh) 2023-04-13 2023-04-13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55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32244B1 (en) 2023-04-13 2024-07-09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4204A (ja) * 1997-09-19 1999-07-2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25349A (ja) * 2000-02-15 2001-08-21 Teijin Chem Ltd グラデーション色彩を有す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156624A (ja) * 2001-11-22 2003-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700475A (en) * 2005-04-28 2007-01-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Cellulose 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965251A (zh) * 2004-04-05 2007-05-1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镜、偏振片、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8158462A (ja) * 2006-12-26 2008-07-10 Tomoegawa Paper Co Ltd 拡散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素子
CN102127249A (zh) * 2010-01-18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50760A (ja) * 2010-01-22 2011-08-04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CN105190412A (zh) * 2013-05-08 2015-12-23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偏振液晶配向层以及显示器
WO2018139641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材料及び積層体
CN111443403A (zh) * 2020-04-06 2020-07-24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型双波段吸收滤光膜
US20200257166A1 (en) * 2019-02-13 2020-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lective display
US20210050393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arallax optics for top emitting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CN112592420A (zh) * 2020-12-11 2021-04-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CN114509841A (zh) * 2022-03-07 2022-05-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14660853A (zh) * 2022-03-07 2022-06-2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202305423A (zh) * 2021-07-23 2023-02-01 南韓商三星Sdi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和包括其的光學顯示設備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4204A (ja) * 1997-09-19 1999-07-2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25349A (ja) * 2000-02-15 2001-08-21 Teijin Chem Ltd グラデーション色彩を有す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156624A (ja) * 2001-11-22 2003-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965251A (zh) * 2004-04-05 2007-05-1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镜、偏振片、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0700475A (en) * 2005-04-28 2007-01-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Cellulose 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8158462A (ja) * 2006-12-26 2008-07-10 Tomoegawa Paper Co Ltd 拡散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素子
CN102127249A (zh) * 2010-01-18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50760A (ja) * 2010-01-22 2011-08-04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CN105190412A (zh) * 2013-05-08 2015-12-23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偏振液晶配向层以及显示器
WO2018139641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材料及び積層体
US20200257166A1 (en) * 2019-02-13 2020-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lective display
US20210050393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arallax optics for top emitting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CN111443403A (zh) * 2020-04-06 2020-07-24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型双波段吸收滤光膜
CN112592420A (zh) * 2020-12-11 2021-04-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TW202305423A (zh) * 2021-07-23 2023-02-01 南韓商三星Sdi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和包括其的光學顯示設備
CN114509841A (zh) * 2022-03-07 2022-05-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14660853A (zh) * 2022-03-07 2022-06-2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32244B1 (en) 2023-04-13 2024-07-09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558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74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891281B (zh)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者侧偏振板和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08637A (zh) 偏振片组合以及使用该组合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54831A (ko) 광학 부재, 편광판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3182162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230015806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표시 장치
JP2013200445A (ja) 円偏光板
KR20010006612A (ko) 광학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광학 소자
EP0884620A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WO201717021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6125582B (zh)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1166112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素子
CN116106999B (zh) 光扩散膜及偏光片
KR20090120074A (ko) 휘도강화필름
JP2008158462A (ja) 拡散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素子
JP2002122714A (ja) 光拡散性粘着層、光拡散性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2118039B1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장치
CN116107012B (zh) 偏光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490605B (zh) 直下型背光裝置
KR20180026342A (ko) 광학 부재
CN116218413A (zh) 树脂组合物、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JP2014503855A (ja) 輝度増強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824675B (zh) 偏光板以及包含其的光學顯示設備
JP2008026352A (ja) 複合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複合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230055945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