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85A -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85A
CN1159985A CN97100876A CN97100876A CN1159985A CN 1159985 A CN1159985 A CN 1159985A CN 97100876 A CN97100876 A CN 97100876A CN 97100876 A CN97100876 A CN 97100876A CN 1159985 A CN1159985 A CN 1159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energy
printing ink
dark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0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22C (zh
Inventor
小林浩
寒川井伸一
寺尾博年
上村和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5883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226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4278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987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59871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523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75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gainst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25Circuits exciting or modulating particular heads for reproducing continuous tone value scales
    • H04N1/40031Circuits exciting or modulating particular heads for reproducing continuous tone value scales for a plurality of reproducing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当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和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彼此叠加形成图像时,要控制在用黑色油墨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使印刷纸不会产生热变形。用黑色油墨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比用三种颜色的油墨印刷时滑座的移动速度快些,从而可防止纸产生热变形。在用三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形成的图像上,再印上一层透明的热熔性油墨,因此,可保持最终得到的印刷品的优良质量。

Description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和基于这种方法的一种热敏式转印机。在这种方法中,可以有选择地加热热敏头的发热元件,将油墨薄膜上的油墨转移至印刷纸张上记录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的改进和基于这种方法的热敏式转印机,这种改进的热转印记录方法能够在专用的印刷纸上记录可与银盐照片比美的高图像质量的彩色图像。
一般,在先前技术的热敏式转印机中,印刷纸夹持在台板的前面,作有许多发热元件的热敏头安装在滑座上,底面涂有油墨的油墨薄膜(例如,油墨带)和印刷纸夹持在热敏头和台板之间。当滑座上的热敏头沿着台板往复运动时,油墨带送进。根据记录信息的不同,电流有选择地通往该热敏头的发热元件上,然后,所选出的发热元件上所产生的热量,将油墨带上的油墨部分地转移至纸上,以记录所要求的图像,例如字符。由于记录的图像质量高、噪声低、成本低和容易维护,这种热敏式转印机常用作计算机的输出装置和专用的文字处理器。
众所周知的通常的热敏式转印机中的一种使用在诸如塑料薄膜的底面上涂有热熔性油墨的供记录用的油墨带(这种带称为热熔性油墨带),而另一种这种热敏式转印机则使用底面上涂有热升华性油墨的供记录用的油墨带(这种带称为热升华性油墨带)。
使用热熔性油墨带的热敏式转印机(以后称为热熔式印刷机)主要用来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纸,例如普通纸、厚纸和明信片等上进行印刷,使用性能非常好。但是,对于用热熔性油墨带进行的灰色标度的图像印刷,因为这种形式的印刷机不能进行基于斑点的灰色标度控制,因此要使用抖动过程。
另一方面,使用热升华性油墨带的热敏式转印机(以后称为热升华式印刷机),通过调节加在热敏头上,用于加热该热敏头的能量,可以调节热升华性油墨的升华量,以控制转移至纸上的油墨量。因此,假如使用专用的经过表面处理的印刷纸,这种形式的印刷机可以进行质量能与银盐照片比美的全部所有颜色的图像记录印刷。由于这种优点,例如,近来这种热升华式的印刷机已开始广泛地用作高图像质量的视频印刷机(Video printer)。
现在已开发出能使用两种形式的油墨带的热敏式转印机。全彩色记录印刷机通过黄色、深红色和蓝绿色三种颜色的组合,或通过黄色、深红色、蓝绿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组合实现全彩色印刷。一般,为了得到高密度的记录图像,热升华式印刷机所需的,驱动热敏头发热元件的能量比热熔式印刷机所需的多。
在上述热升华式印刷机中,通过加大量能量到热敏头的发热元件上进行由二种颜色或更少颜色构成的图像的印刷,可以得到好的印刷质量,不会对印刷纸有不利的影响。然而,通过加入同样数量的能量来印刷具有上述三种或四种颜色的高密度灰色记录图像时,印刷纸会产生热变形,造成所谓的褪光现象,例如,印刷纸出现皱折或波纹等,从而不能得到质量好的印刷。每次,当单色的油墨涂在纸上时,发热元件给出的,超过纸热变形临界值的总积蓄能量就使印刷纸产生热变形。
在上述的通常的热敏式转印机中,假如印刷品长时间地放在空气中,由于紫外线等的作用,用热升华性油墨带印刷的印刷品会褪色,因为油墨中所用的染料耐受气候影响的能力较低。同时,当印刷品被擦伤时,转移上去的油墨会剥离,这就使得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和基于这种方法的热敏式转印机。在利用这种方法时,为了保证优良的印刷质量,采用三种颜色(黄、深红和蓝绿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带进行的印刷不会对印刷纸有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这种方法当利用三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叠加,形成彩色图像时,假如这个彩色图像的密度比预先决定的密度高,则再用黑色油墨或透明的油墨进行印刷,并且使在这种印刷中,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比和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一种油墨进行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低;或者使在用黑色油墨或透明油墨印刷时的滑座运动速度比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一种油墨进行印刷时,滑座的运动速度高。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敏式转印机,该机具有一个控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的控制器,用以根据要印刷图像的密度,调节升华性油墨的升华量;并且当利用三种颜色的升华性油墨叠加,形成彩色图像时,假如彩色图像的密度比预先决定的密度高,则再用黑色油墨或透明油墨进行印刷,同时使这种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比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进行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低;此外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热敏式转印机,该机具有一个控制器,利用该控制器可使得用黑色油墨或透明油墨印刷时的滑座运动速度比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印刷时的滑座运动速度高。
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假如使用热升华性油墨带,则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印刷品质量,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紫外线照射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印刷品褪色和油墨剥离现象。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从附图中将会更加清楚,在附图中,同样的参考数字用于表示几个图中的同一个或相似的零件。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热敏式转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1实施例的滑座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为表示图1实施例的控制器略图的方框图。
现在将更详细地利用例子,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参见图1,热敏式转印机1具有平板形的台板2,它放置在所要求的位置上,台板记录表面的方向一般为垂直方向。在该台板2的下前端侧面上安装着与该台板2平行的导向轴3。导向轴3上安装着滑座4。滑座分成上部和下部。下部为安装在导向轴3上的下滑座4a。上部为上滑座4b,它在垂直方向上可接近下滑座4a。上滑座4b上安装着带盒5,这将在后面叙述。利用相应的驱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没有示出)驱动缠绕在一对皮带轮周围(没有示出)的驱动皮带6,可使滑座4沿着导向轴3作往复运动。
滑座4带有热敏头7,它与台板2相对,并接近台板2。当热敏头7压在台板上时,可在夹持在台板2上的纸张(没有示出)进行记录。这种纸是专用的纸,其表面经过处理,使热升华性油墨可以稳定地固定在纸上。热敏头7带有许多发热元件(没有示出)。这些发热元件排列成阵列,根据送入的所要求的记录信息,由主计算机、图像阅读器、键盘等信息输入装置(没有示出)有选择地通电。
更具体地说,滑座4有一个平板状的上滑座4b,它一般是平行地安装在下滑座4a的顶部,下滑座4a则安装在导向轴3上。如图3所示,上滑座4b可平行移动地安装在下滑座4a上,上滑座4b通过一对安装在滑座4的左端和右端的平行曲柄8与下滑座4a连接。每一个平行曲柄8有一对连杆9a和9b,一般它们彼此相交呈″×″状态。连杆9a和9b在用销子10a连接的相交部分处,可相互绕支轴转动。连杆9a和9b分别用销子10b,10c,10d和10e可滑动地在各自的末端与作在下滑座4a和上滑座4b的左端和右端的槽(没有示出)连接。
下滑座4a也带有一个回转曲柄11,该曲柄11可使上滑座4b平行运动。回转曲柄11由回转圆盘12和连接连杆14构成。回转圆盘12由下滑座4a支承,用于回转驱动,而连接连杆14的一端由销子13a与回转圆盘12,在其偏心位置处连接,连杆14可绕支轴转动。连接连杆14的另一端用销子13b与上滑座4b连接,连杆14可绕支点转动。回转圆盘12由适当的作动器,例如马达(没有示出)驱动回转。
再参见图1,在上滑座4b的左端和右端直立放置着平板状的臂15。在各个平板状臂之间有一间隔,其宽度一般等于带盒5的宽度。每一个臂15的顶端有一个逐渐向内弯的啮合部分15a。在上滑座4b的中心部分有一对回转轴心16突起,它们之间设有一个预先决定的间隔。二个轴心16允许油墨带17按预先决定的方向运动。二个轴心16中的一个轴心为接收轴心16a,用于卷绕油墨带17。而另一轴心为供给轴心16b,用于供给油墨带17。在滑座4的离开台板2的边缘上放置着检测存放在带盒5中的油墨带17的形式的光学传感器18(18a)。
光学传感器18a与控制器25连接。控制器25放置在热敏式转印机1的理想位置处,用于控制印刷机的记录动作和其它动作。控制器25由存贮器,CPU和其它文件组成(没有示出)。根据滑座4运动时,光学传感器18a输出的信号,控制器25至少可决定或检测是否有带盒5,存放在带盒5中的油墨带17的形式,滑座4相对于其原来位置的移动距离,盖19(后面将要说明)的打开或关闭状态和二个相邻或隔开的带盒5之间的距离。
如图1和2所示,通常为平板形的盖19在滑座4之上,安装在一框架上(没有示出),离开滑座4一个适当的距离,这样,该盖可按图2箭头A指示的方向打开和关闭。在关闭状态时,盖19将纸夹持在送纸机构(没有示出)的出口处。盖19沿着滑座4的长度,一般相当于滑座4的移动范围。
在盖19的与滑座4相对的一侧,在预先决定的位置上放置着许多用于夹持带盒5的带盒夹持器(没有示出)。这些带盒夹持器使装着用于彩色图像印刷的,分别为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带17a,17b,17c和17d的带盒5a,5b,5c和5d,沿着滑座4的移动方向排成一排。具体地说,带盒5a装着含有黄色热升华性油墨的油墨带17a,带盒5b装着含有深红色热升华性油墨的油墨带17b,带盒5c装着含有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的油墨带17c,而带盒5d装着含有黑色热升华性油墨的油墨带17d。
这些带盒5a,5b,5c和5d,按照图2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有选择地在盖19和滑座4b之间通过。
本实施例所用的带盒5a,5b,5c和5d,不论油墨带17的形式如何,其形状与尺寸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带盒由一般为平的和矩形的壳体20构成。壳体20作成上下二部分。在壳体20中放置着一对回转支承的卷轴21,一对回转支承的油墨带送进滚子(没有示出)和许多回转支承的,面对油墨带通路的导向滚子。油墨带17卷绕在一对卷轴21之间。油墨带17的带通路的中间部分被拉到外面。当安装在上滑座4b上时,二个卷轴21提供卷绕用于印刷的油墨带的接收卷轴和用于油墨带17送进的供给卷轴。在每一个卷轴21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围绕着圆周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花键式的许多键槽。一个卷轴21的内圆周表面形成接收孔21a,接收轴心16a与该孔接合。另一卷轴21的内圆周表面形成供给孔21b,供给轴心16b与该孔接合。当将带盒安装在滑座4上时,在带盒5的与台板2相对的表面上作有一个凹口22。热敏头7即面对着该凹口22。油墨带17的中间部分即拉伸在这个凹口22中。
在与作有凹口22的侧面平行的带盒5的后侧面上放置着辨识标志23,用于识别放在每一个带盒5中的油墨带17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辨识标志23由反光的密封24制成。该反光密封24具有许多条纹状的不反光部分24a,其数目相应于油墨带17的形式。
安装在滑座4上的光学传感器18a检测该辨识标志23。所得到的检测信号输入印刷机1的控制器25。控制器25根据输入的信号,计算每一个带盒5上的不反光部分的数目,以决定装在每一个带盒5中的油墨带的形式。
更具体地说,图1左端所示的带盒5a具有带三个不反光部分24a的反光密封24A作为其辨识标志23。带盒5b具有带四个不反光部分24a的反光密封24B作为辨识标志23。带盒5c具有带二个不反光部分24a的反光密封24C作为其辨识标志23。带盒5d具有带一个不反光部分24a的反光密封24D作为其辨识标志23。带盒5的后侧面的左端提供了检测该辨识标志23的一个基点位置BP。对于所有的辨识标志23,基点位置BP与位于图中右端的不反光部分24a的右端之间的距离L都一样。不反光部分24a设在这个距离L以内。当光学传感器18a检测辨识标志23时,滑座4处在停止状态。当滑座4在停止状态时,放在盖19上的带盒夹持器中的带盒5移向上滑座4b。
现有,参见图4,控制器25具有一个RAM(随机存取存贮器)26和一个ROM(只读存贮器)27。RAM26贮存用于记录的图像信息。该信息被划分为黄、深红、蓝绿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辨识数据。相应于要用于实际印刷的装在带盒5中的油墨带17的颜色的颜色记录数据从RAM26读入控制器25。控制器25,根据这个数据,有选择地驱动热敏头7的多个发热元件。
同时,将二种颜色或更少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叠加,可以进行普通的彩色图像的印刷。为了印刷黑色和高密度的灰色图像,必需叠加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或者黄、深红、蓝绿和黑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如前所述,在热升华式印刷机中,假如在印刷过程中将大量的能量加在热敏头7的发热元件上,采用二种或更少颜色的油墨叠加印刷彩色图像不会对纸有不利影响,仍可得到良好的印刷质量。然而,在用三种或四种颜色的油墨叠加印刷彩色图像时,施加同样数量的能量会使纸产生热变形,造成所谓的褪光现象,例如印刷品起皱折或波纹,使印刷质量变差。这是因为大量的能量加在纸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述实施例利用控制器25,根据要印刷的图像的密度,控制加在热敏头7的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数量。
表1表示在用四种颜色进行16灰色标度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和褪光现象之间的关系。垂直轴表示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每一种颜色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水平轴表示在用黑色印刷时的能量。当数字增加时,能量变得较高。每一个数字表示在用16步代表密度时,所加能量的相对量。在垂直轴和水平轴交点处的圆圈(○)表示在这种能量组合中,不出现褪光现象,而叉号(×)表示在这种能量组合中,出现褪光现象。
从这个表看出,当用三种或更少的颜色的油墨叠加形成图像时,假如在用黑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为0,而用黄、深红和蓝绿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为11或更高,则出现褪光现象。然而,甚至在用四种颜色的油墨叠加形成图像时,假如在用黑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包括在2与10之间,则不出现褪光现象。另外,假如在用黄、深红和蓝绿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所加能量为10或更低,即使用黑色印刷时,所加能量为15,即最大值,也不出现褪光现象。
                                表1
    用于记录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所加的能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用于记录黑色油墨所加的能量     01234567891011121314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由如下。当用黑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包括在2和10之间时,假如褪光现象是由三种颜色的油墨叠加造成的,则后来叠加黑色油墨引起的纸的加热会产生分层效应,使纸的波纹表面变得平滑。当用黄、深红和蓝绿中的每一种颜色进行印刷时所加的能量为10或更低时,由将以前所积累的能量和用黑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相加所得出的总能量比造成褪光现象的能量要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用四种颜色的油墨叠加形成图像时,用黑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设定成最小为2,最大为10。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工作。
从主计算机或图像阅读器(没有示出)输入至本实施例的热敏式转印机1的控制器25中的图像信息,作为分成黄、深红、蓝绿和黑四种颜色的记录数据存贮在RAM26中。顺序使用带盒5a,5b,5c和5d,按照黄、深红、蓝绿和黑色的次序进行实际印刷。应当注意,通过将灰色标度加入至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中的一种或二种油墨中可以形成有彩色的颜色(chromatic color)。将灰色标度加入至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的组合中,可形成无彩色的颜色(achromatic color)。将黑色油墨加入至黄、深红和蓝绿色三种油墨中,可以形成无彩色颜色中的密度特别高的黑色或深黑色(great black)。
用黄色油墨进行的印刷按下述方式实行。当控制器25给出的指令使滑座4从其原来位置向右移动时,安装在滑座4上的光学传感器18a检测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这时装有黄色热升华性油墨带17a的带盒5a被检测出来。然后,在检测辨识标志时,光学传感器18a将包含不反光部分24a的排列及其间距的表示辨识标志23的检测信号送往控制器25。控制器25决定所检测出的辨识标志23是否是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假如找到了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则控制器25使滑座4停止运动;否则,控制器25继续使滑座4运动,直至找到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为止。
假如找到所要求的辨识标志23,则控制器25将滑座4停止在与相应的带盒5a相对的位置上,驱动每一个平行曲柄8和回转曲柄11,将上滑座4b抬起,并使夹持在盖19的带盒夹持器中和装有黄色热升华性油墨带17a的带盒5a移动至上滑座4b处。然后,控制器25再次驱动每一个平行曲柄8和回转曲柄11,使上滑座4b下降,直至上滑座4b与下滑座4a接触,这时开始了利用这个带盒5a的印刷黄颜色的过程。在这个印刷黄色的过程中,控制器25进行控制,使得可以根据要印刷的记录图像的密度进行印刷。结果,可利用表1中最大值15以下的所加能量中的一种能量来进行黄颜色的印刷。
当黄颜色的印刷完成时,控制器25将滑座4停止在与装有印刷中所用的带盒5a的带盒夹持器相对的位置上,并如上所述那样,抬起上滑座4b,并使安装在上滑座4b上的黄色油墨带盒5a运动至带盒夹持器中。然后,光学传感器18a检测下一步要用的深红色带盒5b的辨识标志23。相应的带盒5b安装在滑座4上,可在滑座4上进行深红颜色的印刷。在这个深红颜色的印刷过程中,控制器25也进行控制,使得印刷可根据要印刷的记录图像的密度来进行。结果,可利用表1中的最大值15以下的所加能量中的一种能量进行深红颜色的印刷。
当深红颜色的印刷完成时,一般用同样的方法,可进行利用表1中最大值为15以下的所加能量中的一种能量进行的蓝绿色的印刷。
这样,可利用从表1中的最大值为15以下的所加能量中选出的能量,根据要印刷的图像密度,进行使用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进行的印刷。
假如在完成三种颜色的印刷之后,将指示使用黑色油墨的记录数据,从控制器25的RAM26输出至控制器25,则可得到利用四种颜色叠加形成的图像。因此,控制器25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假如加到发热元件上,用于印刷黄、深红和蓝绿色的能量中的每一种能量超过11时,则可以利用表1中的最大值为10的所加能量,进行黑色的印刷。在利用黑色油墨进行印刷以前的状态下,在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进行印刷时,其密度高,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超过11,造成在纸上出现褪光现象。对于叠加黑色油墨,由加热引起的分层效应可使纸的波纹度变平滑,从而可消除褪光现象。应该注意,在形成诸如黑色或灰色一类的无彩色图像时,当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进行印刷时,正常情况下,应使加在各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彼此相等。
另一方面,在完成用三种颜色的记录时,假如在表示印刷黑色的记录数据从控制器25的RAM26输出至控制器25之前,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进行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为10或更小,并且密度低,则印刷黑色时所加的能量不会有造成褪光现象的危险。因此,可利用最大的能量15来进行黑色的印刷。然而,叠加高密度的黑色不能形成理想密度的灰色图像,因此,对于黑色的印刷,也采用10或更小的所加能量。还应该注意,形成这样一种高密度的灰色图像不需要叠加黑色油墨。
如上所述,根据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热敏式转印机,当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形成高密度的灰色或黑色图像时,在最后一次印刷黑色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比用其它三种颜色的油墨印刷时,所加的能量小。这样,假如印刷纸受到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造成的褪光现象的影响时,则在用黑色油墨印刷时,由加热纸所引起的分层效应可以消除褪光现象,结果使纸变得平滑,可得到优良的印刷质量。
显然,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作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只有当用黑色热升华性油墨进行印刷,以便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以形成高密度的灰色或黑色图像时,才使用加在发热元件上的数值为10的能量。另外,也应当清楚,假如理想的能量包括在2和10之间,则可以消除褪光现象。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
一般,第二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省略对其基本结构的说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形成类色或黑色图像时,利用黑色热升华性油墨印刷时的滑座4移动速度比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进行印刷时的滑座4移动速度要大。因此,使印刷黑色时加在热敏头7上的能量比用其它三种颜色进行印刷时加在热敏头7上的能量要小,这样,可防止纸产生热变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根据所印刷的图像密度,利用控制器25控制使滑座4作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没有示出)的转数。
表2表示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一种颜色进行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和用黑色进行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表中,左边一行表示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一种颜色进行印刷时的速度,而中心一行表示用黑色进行印刷时的速度。
表2
Figure A9710087600131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种颜色进行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为每种颜色都是20循环/秒(CPS),只有在用黑色进行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是控制可变化的。表2表示了印刷黑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与印刷其它颜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相同(20循环/秒)和为印刷其它颜色的滑座移动速度的7.5倍大(150循环/秒)的情况。表中右边一行用圆圈(○)或叉号(×)表示,在那一列所示的条件下,用每一种油墨印刷所得到的灰色或黑色图像的状态。圆圈表示没有出现褪光现象,印刷质量良好,而叉号表示出现褪光现象,印刷质量差。
从表2中看出,假如当利用四种颜色的油墨叠加形成图像时,印刷黑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等于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进行印刷时的滑座移动速度(即20循环/秒),也会出现褪光现象,造成印刷质量差。假如印刷黑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为印刷其它颜色时滑座移动速度的1.5倍(30循环/秒)大时,则可获得良好的印刷质量。
假如,印刷黑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设定为印刷其它颜色时滑座速度的7.5倍(150循环/秒)大时,则油墨转移不好,结果造成灰色或黑色图像质量差,但这不是由褪光现象造成的,而是由于速度过高造成的。
因此,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用黑色油墨印刷时,加在热敏头上的能量与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所用的能量相同,而印刷黑色时滑座的移动速度为印刷其它三种颜色时滑座速度的N(1<N<7.5)倍大,结果,实际加在印刷纸上的能量减小。这样,将最后印刷黑色时的能量和先前印刷三种颜色时的能量相加所得出的总能量(积累的能量)比造成褪光现象的能量要小。
下面要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工作。
从主计算机或图像阅读器(没有示出)输入至热敏式转印机1的控制器25中的图像信息,以被划分为黄、深红、蓝绿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记录数据存贮在RAM26中。依次使用带盒5a,5b,5c和5d,按照黄、深红、蓝绿和黑色的顺序进行实际印刷。应当注意,通过将灰色标度加入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的一种或二种油墨中,可以形成有彩色的颜色。将灰色标度加入至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的组合中,可以形成无彩色的颜色。将黑色油墨加入至黄、深红和蓝绿三种油墨中,可以形成无彩色颜色中的密度特别高的黑色或深黑色(great black)。
用黄色油墨进行印刷按下列方式进行。当安装在滑座4上的光学传感器18a检测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而控制器25发出的指令使滑座4从其原来位置移动至图1的右端时,装有黄色热升华性油墨带17a的带盒5a受到检测。然后,当检测辨识标志时,光学传感器18a将包含不反光部分24a的排列方式和间距的指示,辨识标志23的检测信号送往控制器25。控制器25决定,被检测的辨识标志23是否为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假如找到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则控制器25使滑座4停止下来;否则,控制器25继续使滑座4运动,直至找到与指令相适应的带盒5a的辨识标志23为止。
假如找到所希望的辨识标志23,则控制器25使滑座4停止在与相应的带盒5a相对的位置上,驱动每一个平行曲柄8和回转曲柄11,将上滑座4b抬起,并使夹持在盖19的带盒夹持器中和装有黄色热升华性油墨带17a的带盒5a移动至上滑座4b处。然后,控制器25再次驱动每一个平行曲柄8和回转曲柄11,使上滑座4b下降,直至上滑座4b与下滑座4a接触为止,这时就开始了利用这个带盒5a的印刷黄颜色的过程。在这个印刷黄颜色的过程中,控制器25控制加在热敏头7上的能量大小,使得可根据要印刷的图像密度进行印刷,使滑座4以印刷黄颜色所需的、预先决定的移动速度运动。
当黄颜色的印刷完成时,控制器25使滑座4停止在与安放印刷中所使用的带盒5a的带盒夹持器相对的位置上,并如上所述,将上滑座4b抬起,并使安装在上滑座4b上的黄色油墨带盒5a移动至带盒夹持器中。然后,光学传感器18a检测下一步要用的深红色带盒5b的辨识标志23。相应的带盒5b安装在滑座4上,深红颜色的印刷即在其上进行。在这个印刷深红色的过程中,控制器25也控制加在热敏头7上的能量,使得可根据要印刷的图像的密度进行印刷。印刷深红色时滑座4的移动速度和上述印刷黄颜色时滑座4的移动速度相同。
当深红颜色的印刷完成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蓝绿色的印刷。
这样,可以根据要印刷的图像密度,以预先决定的速度使滑座4运动来进行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的印刷。应当注意,在形成无彩色的图像,例如黑色或灰色图像过程中,当利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进行印刷时,正常情况下应使加在各个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彼此相等。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三种颜色的印刷完成时,可以利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黑色油墨的带盒5d安装在滑座4上。当表示印刷黑颜色的记录数据从RAM26输出至控制器25时,控制器25将滑座4的移动速度增加至印刷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时滑座4的移动速度的4N倍那么大,而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与印刷三种颜色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相同。
这样,虽然印刷黑颜色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与印刷其它三种颜色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相同,但印刷黑色时,滑座4的移动速度比印刷其它三种颜色时滑座4的移动速度要快些。这可以提供与滑座移动速度成反比的能量,减少在印刷的图像中的一个点上的积累能量,从而消除褪光现象。
更具体地说,例如当用黑色油墨印刷连续的灰色区域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与印刷其它三种颜色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相同,印刷其它三种颜色时,滑座的移动速度设定为20循环/秒(CPS),而印刷黑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增加四倍,达到100循环/秒(CPS)。这种设定使印刷黑色时的能量仅为使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印刷时所需要的能量的1/5,结果如表所示,印刷质量良好。
应该注意,形成灰色图像并不总是需要叠加黑色油墨。当发热元件归结为不需要利用黑色油墨进行印刷的印刷作业的一部分时,可以中断给热敏头7的发热元件加能量。
如上所述,根据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为热敏式转印机,当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形成高密度的灰色或黑色图像时,所加入的能量与印刷多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时所加的能量相同,而进行最后的黑颜色印刷时的热敏头7的移动速度比印刷其它三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时的热敏头7的移动速度要快些。这可将要印刷的图像上每一点上积累的能量减少至引起褪光现象的水平以下,结果可得到良好的印刷质量。
显然,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作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例如,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形成高密度的灰色或黑色图像时,印刷黑颜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可以设置为印刷其它三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时滑座移动速度的5倍大。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印刷黑颜色时的滑座移动速度可以为印刷其它三种颜色中的每种颜色时,滑座移动速度的任何在1和7.5之间的倍数(最好1.5≤N≤7,增量为0.5)大小。从表2可看出,滑座移动速度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将印刷黑颜色时,加在热敏头7上的能量减少至用其它三种颜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印刷时能量的大约15%至65%,从而可减少印刷纸上的积累能量,消除褪光现象。
如上所述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通过叠加四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以形成全彩色的图像不会对印刷纸有不利影响,结果可得到质量优良的全彩色图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
一般来说,第三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省略对基本结构的说明。差别仅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带盒5d装着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的油墨带17d,而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带盒5d装着透明的热熔性油墨的油墨带17e。
下面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从主计算机或图像阅读器(没有示出)输出至本实施例的热敏式转印机1的控制器25中的图像信息,以划分成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记录数据,存贮在RAM26中。依次利用带盒5a,5b,5c和5d,按照黄、深红、蓝绿和透明的顺序进行实际印刷作业。应当注意,将灰色标度加入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中的一种或二种油墨中,可以形成有彩色的颜色。将灰色标度加入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油墨的组合中,可形成无彩色的颜色。
如第一个实施例中一样,印刷时油墨是按黄、深红和蓝绿色的顺序加上去的。当这三种颜色的印刷完成时,表示使用热熔性透明油墨的全部一样颜色的图像花纹的记录数据从控制器25的RAM26中输出。根据输出的数据,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印出的图像上再加印透明的油墨,使全部一样颜色的图像花纹满足那个图像的最大垂直和横向尺寸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例如可在滑座4上放置一个剥离杆(没有示出),以延缓油墨带的剥离和减少剥离力,实现冷剥离。
同时,具有正常颜色的图像可通过叠加二种或更少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而形成。为了获得黑色的图像,或高密度的灰色图像,必须将黄、深红和蓝绿三种颜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彼此叠加起来。另外,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在用三种颜色形成的图像上要加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
当用二种或更少的颜色的油墨彼此叠加形成图像时,为了保证印刷的高质量,印刷时加在热敏头7的发热元件上的大量能量不应对印刷纸有不利影响。然而,假如用三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和以后的用透明油墨加印时,所加的能量相等,则印刷纸会产生热变形,出现褪光现象,例如印刷纸起皱折或波纹,使印刷质量变差。
因此,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控制器25根据要印刷的图像的密度,控制加在热敏头7发射元件上的能量大小。
表3表示在用各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和16灰色标度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和褪光现象之间的关系。
                            表3
    记录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时所需加的能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记录透明油墨所需加的能量     01234567891011121314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垂直轴表示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而水平轴表示在用透明油墨加印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数值增大,表示能量升高。这些数值表示,用16个灰色标度代表的能量的相对数量。表中,垂直轴和水平轴交点处的圆圈(○)表示,在那种能量组合下,不会产生褪光现象,而叉号(×)表示,在那种能量组合下,出现褪光现象。
从表3可看出,当通过叠加三种或更少的颜色形成图像时,假如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每一种颜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大小为11或更大,则出现褪光现象。然而,在通过将透明油墨加印在这三种颜色的油墨上以形成图像时,假如在用透明油墨加印时所加的能量包括在2和10之间时,则不会产生褪光现象。另外,假如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所加的能量为10或更小,即使在用透明油墨加印时所加的能量为最大值,即15,也不会产生褪光现象。
理由如下。当在用透明油墨加印时的所加能量包括在2和10之间时,假如由于叠加三种颜色的油墨产生了褪光现象,则通过后来的用透明油墨加印对纸的加热,会产生分层效应,使纸的波纹表面变得平滑。当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中的每一种颜色印刷时的所加能量为10或更小时,通过将以前积累的能量和用透明油墨加印时所加的能量相加得到的总能量比产生褪光现象所需的能量要小。
这样,控制器25根据要印刷的图像密度,以15以下任意一个所加能量,对用黄、深红和蓝绿色的热升华性油墨进行的印刷实行控制。对于用透明油墨进行的加印,控制器25进行这样的控制,即使得所加能量包括在2和10之间。应当注意,在形成无彩色的图象,例如黑色或灰色图像的过程中,当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印刷时,正常情况下应使加在各个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彼此相等。
假如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为10或更小,而且密度低,则后来叠加透明油墨所加入的能量与上述能量相加不会有造成褪光现象的危险。因此,透明油墨的加印也可用最大能量15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用黄、深红和蓝绿色印刷的图像上再加印透明油墨,使全是一样颜色的图像花纹满足那个图像最大垂直和水平尺寸的要求,因此,加印透明油墨可以保护用该三种颜色的油墨印刷的图像。结果,如果印刷纸要长时间保留时,肯定可防止由于紫外线作用引起的褪色或油墨剥离,因此可以长时间地保持印刷品的优良质量。
当叠加透明油墨时,加在热敏头7的发热元件上的能量比用三种颜色的油墨印刷时所加的能量小。因此,假如在用黄、深红和蓝绿色油墨中的每一种油墨印刷时,加在发热元件上的能量引起褪光现象,结果使纸出现波纹表面的话,则在加印透明油墨时,对纸的加热所产生的分层效应使纸的表面变得平滑,可以得到良好的印刷质量。
虽然已经说明了使用一些特殊术语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种说明只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可以作各种改变和变化而不会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它利用由黄、深红和蓝绿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和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或透明的热熔性油墨制成的油墨薄膜来记录彩色图像,该方法可以有选择地将能量加到热敏头的许多发热元件上,并将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和所述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转移至印刷纸张上,其特征为,假如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形成的图像的密度比预先决定的密度高时,则要将加在所述纸张上,用于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的能量控制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
2.一种热敏式转印机,它用于通过使用由黄、深红和蓝绿色的升华性油墨,和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或透明的热熔性油墨制成的油墨薄膜来记录彩色图像,该印刷机有选择地将能量加在热敏头的许多发热元件上,并将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的热升华性油墨和所述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的透明的热熔性油墨转移至印刷纸张上,所述热敏式转印机包括:用于控制的控制装置,假如由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形成的图像密度比预先决定的密度高,则要将加在所述纸张上,用于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的能量控制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热转印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假如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述能量超过预先决定的水平时,则要控制在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能量大小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假如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述能量超过预先决定的水平时,则应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使在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装有所述热敏头的滑座的移动速度比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移动速度快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转印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在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所述移动速度比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所述移动速度快1.5~7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式转印机,它还包括:用于控制的控制装置,假如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述能量超过预先决定的水平时,则要使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述能量大小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式转印机,它还包括:用于控制的控制器,假如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加在所述许多发热元件上的所述能量超过预先决定的水平时,则应在预先决定的范围内,使在记录所述黑色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装有所述热敏头的滑座的移动速度比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移动速度快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式转印机,它还包括: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使在记录所述黑色的热升华性油墨或所述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所述移动速度比在记录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时,所述滑座的所述移动速度快1.5~7倍。
9.一种热转印记录方法,它利用由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制成的油墨制成的油墨带来记录彩色图像,它可有选择地将能量加在热敏头的许多发热元件上,并且将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转移至纸张上,其特征为,在所述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彼此叠加之后,用比用于转移所述热升华性油墨所需能量低的能量来转移透明的热熔性油墨,把它加印在叠加的热升华性油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转印记录方法,其特征为,进行所述的加印过程,使全是一样颜色的图像花纹满足用所述的黄、深红和蓝绿色热升华性油墨形成的所述彩色图像的最大垂直和横向尺寸要求。
CN97100876A 1996-03-15 1997-03-17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7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883896A JP3422621B2 (ja) 1996-03-15 1996-03-15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058838/1996 1996-03-15
JP058838/96 1996-03-15
JP142786/1996 1996-06-05
JP142786/96 1996-06-05
JP14278696A JP3298790B2 (ja) 1996-06-05 1996-06-05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259871/1996 1996-09-30
JP25987196A JP3352339B2 (ja) 1996-09-30 1996-09-30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259871/96 1996-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5A true CN1159985A (zh) 1997-09-24
CN1074722C CN1074722C (zh) 2001-11-14

Family

ID=2729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08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722C (zh) 1996-03-15 1997-03-17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064414A (zh)
KR (1) KR100213305B1 (zh)
CN (1) CN1074722C (zh)
AU (1) AU713029B2 (zh)
DE (1) DE19710719C2 (zh)
ES (1) ES2130982B1 (zh)
FR (1) FR2748689B1 (zh)
GB (1) GB2311040B (zh)
IT (1) IT1290078B1 (zh)
SG (1) SG74581A1 (zh)
TW (1) TW3620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693C (zh) * 2003-11-13 2008-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能够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密度设置方法
CN107284037A (zh) * 2017-08-09 2017-10-24 李永伟 一种具有多个打码头的色带热打码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1286A1 (fr) * 1997-07-04 1999-01-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rrection de donnees imprimees,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e logiciel sur lequel est enregistre un programme de correction de donnees imprimees
EP0965454A3 (en) * 1998-06-16 2000-07-12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US6724411B2 (en) * 1999-05-19 2004-04-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with bi-directional print head movement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2292907A (ja) * 2001-03-30 2002-10-09 Brother Ind Ltd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TE552120T1 (de) * 2001-12-24 2012-04-15 L 1 Secure Credentialing Inc Verdeckte variableninformationen auf id- dokument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7694887B2 (en) 2001-12-24 2010-04-13 L-1 Secure Credentialing, Inc. Optically variable personalized indicia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CA2470547C (en) 2001-12-24 2008-05-20 Digimarc Id Systems, Llc Laser etched security feature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A2470600C (en) 2001-12-24 2009-12-22 Digimarc Id Systems, Llc System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full color laser engraving of id documents
WO2003088144A2 (en) 2002-04-09 2003-10-23 Digimarc Id Systems, Llc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printing identification cards and documents
US7824029B2 (en) 2002-05-10 2010-11-02 L-1 Secure Credentialing, Inc. Identification card printer-assembler for over the counter card issuing
AU2003298731A1 (en) 2002-11-26 2004-06-18 Digimarc Id System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nd detecting fraud in image databases used with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DE602004030434D1 (de) 2003-04-16 2011-01-20 L 1 Secure Credentialing Inc Dreidimensionale datenspeicherung
ES2315597T3 (es) 2003-08-08 2009-04-0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presora para tarjeta de rascar y procedimiento para imprimir sobre una tarjeta de rascar.
US7364085B2 (en) * 2003-09-30 2008-04-29 Digimarc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with printing that creates moving an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effects with pulsed illumination
JP6528759B2 (ja) * 2016-12-22 2019-06-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0511A (en) * 1979-08-16 1981-02-10 Tektronix, Inc. Thermal transfer color printer
JPS6013571A (ja) * 1983-07-04 1985-01-24 Sony Corp 印画装置
US4815872A (en) * 1984-08-20 1989-03-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pparatus and thermal print ribbon to provide a protective layer over thermally-printed areas on a record medium
JPS61154972A (ja) * 1984-12-28 1986-07-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S6268367A (ja) * 1985-09-20 1987-03-28 Sharp Corp 感熱記録装置
US4717924A (en) * 1986-08-18 1988-01-05 Ncr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ing control system
US4933315A (en) * 1987-02-20 1990-06-12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ansfer sheet
JPH01163077A (ja) * 1987-12-18 1989-06-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濃度制御方式
JP2696998B2 (ja) * 1988-10-05 1998-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式記録装置
JPH05104755A (ja) * 1991-10-15 1993-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プリント装置
WO1993009744A1 (en) * 1991-11-11 1993-05-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omfortable and rapid acquisition topsheet
JPH05208508A (ja) * 1992-01-31 1993-08-20 Hitachi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H05330243A (ja) * 1992-05-25 1993-12-14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階調性を与える熱溶融型ドナーフィルム
WO1995012493A1 (en) * 1993-11-01 1995-05-11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hermal print head
JPH07214804A (ja) * 1994-02-04 1995-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転写式プリント方法及び熱転写式プリント装置
JPH07237307A (ja) * 1994-02-28 1995-09-12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昇華式熱転写プリンタ
US5608440A (en) * 1994-10-20 1997-03-04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printer for selectively printing on one or more sheets of pap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693C (zh) * 2003-11-13 2008-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能够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密度设置方法
CN107284037A (zh) * 2017-08-09 2017-10-24 李永伟 一种具有多个打码头的色带热打码机
CN107284037B (zh) * 2017-08-09 2019-02-05 上海全盛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打码头的色带热打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064414A (en) 2000-05-16
DE19710719A1 (de) 1997-11-06
KR100213305B1 (ko) 1999-08-02
KR19980023970A (ko) 1998-07-06
AU1633597A (en) 1997-10-16
FR2748689B1 (fr) 2000-09-01
GB2311040B (en) 1999-06-23
DE19710719C2 (de) 2002-03-07
IT1290078B1 (it) 1998-10-19
ITMI970579A1 (it) 1998-09-14
GB2311040A (en) 1997-09-17
AU713029B2 (en) 1999-11-18
TW362073B (en) 1999-06-21
FR2748689A1 (fr) 1997-11-21
ES2130982B1 (es) 2000-02-01
CN1074722C (zh) 2001-11-14
ES2130982A1 (es) 1999-07-01
GB9704418D0 (en) 1997-04-23
SG74581A1 (en) 2000-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22C (zh) 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US5611629A (en) Multiple print head nonimpact printing apparatus
US7352380B2 (en) Thermal head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in thermal head printer
US5711620A (en) Color thermal printer
US6891556B2 (en) Image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781722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US9067432B2 (en) Printer apparatus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20060171755A1 (en) Dual-head dye-sub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system and method
US4695896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8310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rint time
US5491504A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ink ribbon-changing carousel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282567A (en) Multi-ribbon printer
JP2925489B2 (ja) 熱転写記録装置
CN1234534C (zh) 热转印打印机
JP3352339B2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3298790B2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
AU722424B2 (en)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JPH11348337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方法
JP3600432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111066A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11348336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08118693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の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086324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と画像記録方法
JPH023344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6305170A (ja) カラー感熱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