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23C -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23C
CN1157723C CNB001019678A CN00101967A CN1157723C CN 1157723 C CN1157723 C CN 1157723C CN B001019678 A CNB001019678 A CN B001019678A CN 00101967 A CN00101967 A CN 00101967A CN 1157723 C CN1157723 C CN 11577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m offer
reflectance coating
dish substrate
substrate
fi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19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3342A (zh
Inventor
藤笑长武
西村博信
松本丰
小林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ISE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ISE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2627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655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782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115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ISE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ISEN ELECTR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3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5Apparatus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e.g. complete production stations, transpor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S156/934Apparatus having delaminating means adapted for delaminating a specified article
    • Y10S156/935Delaminating means in preparation for post consumer recycling
    • Y10S156/937Means for delaminating specified electronic component in preparation for recycling
    • Y10S156/938Means for delaminating record media for recycling, e.g. CD, DVD, HD, flash memo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1Methods of delaminating, per se; i.e., separating at bonding face
    • Y10T156/1126Using direct fluid current against work during delamin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1Methods of delaminating, per se; i.e., separating at bonding face
    • Y10T156/1126Using direct fluid current against work during delaminating
    • Y10T156/1137Using air blast directly against work during delamin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1Methods of delaminating, per se; i.e., separating at bonding face
    • Y10T156/1168Gripping and pulling work apart during delamin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9Delaminating means
    • Y10T156/1961Severing delaminating means [e.g., chisel, etc.]
    • Y10T156/1967Cutting delaminating means
    • Y10T156/1972Shearing delamin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15Disassembling
    • Y10T29/49822Disassembling by applying fo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683Spreading parts apart or separating them from face to face eng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在制造光盘的方法和装置中,具有两个较宽表面的透明盘基底通过粘附层粘结到具有同样相对宽表面的虚盘上,盘基底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信息并且形成反射膜,虚盘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信息并通过粘附层形成第二反射膜;之后,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在其中心位置施加外力,以在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剥离虚盘。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机械外力执行从第二反射膜上部分剥去虚盘,并且通过向部分剥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界面供给压缩气体而把虚盘从第二反射膜上完全剥去。

Description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面的光盘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高密度记录媒体,如称作数字多用盘(以下简称DVD)的光盘作为一种可提高记录表面上记录容量的技术产品而得到发展。
另外,还有一种将光盘上的记录容量提高到更高密度的记录容量的趋势。例如,在四层记录结构中,从两表面开始每两层进行记录的称作DVD-18的光盘具有17GB(千兆字节)的记录容量。
于1998年10月23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首次(未审查)公开平10-283682和于1996年5月6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第二次(已审查)公开平8-23941举例说明了先前提出的多层光盘如前述DVD-18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中提出的各制造方法中,每个记录表面的制造步骤包括:剥离压模和粘附层之间的界面的步骤,其中压模被用于每一层;把通过凹点行而记录的信息转写到形成于界面的粘附层上的步骤;和在粘附层上形成反射膜的步骤。
因为在先前提出的制造方法中连续地进行多次使用压模工步,所以整个制作步骤(在一个完整的制作流程中)的时间长度延长。
另外,需要对在清洁房间内使用压模的步骤执行严格地控制。交替地设置使用压模的步骤和质量不同各层间相互结合的步骤并不是总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不使用压模,并且删除了转写信息的步骤之后在粘附层上形成反射膜的步骤,这适于光盘的批量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把具有两个较宽表面的透明盘基底粘结到具有相似的相对宽表面的虚盘(dummydisc)上,盘基底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第一种信息并且形成第一反射膜,虚盘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第二种信息并通过粘附层形成第二反射膜;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在其中心位置施加外力,以在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剥离虚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光盘的装置,包括:一个结合装置,把一个具有两个较宽表面的透明盘基底结合到具有同样相对宽表面的虚盘上,盘基底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第一种信息并且形成第一反射膜,虚盘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上记录第二种信息并通过粘附层形成第二反射膜;和一个外力施加装置,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在其中心位置施加外力,以在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剥离虚盘。
本发明内容的总括无需描述所有的必须特征,本发明也可以是这些描述的特征的某些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盘基底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一步骤)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2是盘基底和反射膜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二步骤)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3是虚盘和反射膜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三步骤)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4是虚盘和反射膜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四步骤)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5是虚盘,反射层,粘附层和另一反射层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五步骤)的第一实施例。
图6是虚盘,反射层,粘附层和盘基底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第六步骤)的第一实施例。
图7是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制造方法中的剥离装置局部截面图。
图8A和8B是第一实施例中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完成的光盘的局部截面图。
图9A是制造光盘的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示意图,装置包括可用于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
图9B是图9A所示粘附装置的简图。
图10是用于解释在可用于本发明光盘装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制造装置中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直径受限状态)。
图11是用于解释图10所示的光盘制造装置中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直径扩展状态)操作的光盘顶视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在可用于本发明光盘装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制造装置中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直径受限状态)操作的光盘顶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光盘制造装置中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直径扩展状态)的局部扩展截面图,用于解释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的操作。
图14是可用于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光盘制造装置中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直径扩展状态)的局部扩展截面图,用于解释初始部分剥离机构的操作。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可用于光盘制造方法的剥离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可用于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剥离机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由制造光盘的方法制成的光盘的截面图。
图1至图6说明该光盘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至第六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如图1中的截面图所示,凹点5(整体上有许多凹点)是微小螺旋形或同心圆环形凹槽,形成在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如聚碳酸酯制成的盘基底3上。
在第二步骤中,如图2中的截面图所示,在盘基底3的凹点形成的表面上淀积一层薄金(Au),以形成一个透明的反射膜。
接下来,如图3所示,用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材料制成虚盘9。
在虚盘9两个表面的一个上形成凹点11(形成表面的凹点),该凹点是微小螺旋形或同心圆环形凹槽,其上写入信息,如图3所示。
在第四步骤中,如图4中的截面图所示,在虚盘9的凹点形成的表面11上淀积一层薄铝(Al),以形成透明的反射膜13。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虚盘9与盘基底3有相似的形状、大小和厚度。
在第五步骤中,如图5中的截面图所示,用粘附层15把盘基底结合到虚盘9上,其中通过第二步骤在盘基底上形成信息记录层,通过第四步骤在虚盘上形成反射膜13。粘附层15由紫外线固化型黏合剂制成。粘附层15固化之后紫外线辐射其上。
此时,因为虚盘9由易于从反射膜13上剥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所以虚盘9和反射膜13之间界面(x侧)的结合强度小于粘附层15和反射膜13之间界面的或者粘附层15和反射膜7之间界面的以及具有半透明特性的反射膜7和盘基底3之间界面的任何一个(y侧)的结合强度,并且易于被剥离。在第五步骤完成的单面盘称作第五步完成的产品500。
在图6所示的第六步骤中,从第五步骤完成的产品500的中心孔一侧(图6中未示出)向盘基底3和虚盘9之间供给压缩空气(参见图5)。
因为在结合强度最薄弱的虚盘9和反射膜13之间的界面(x侧)开始剥离,所以在界面(x侧)和反射膜13之间插入空气层16,把虚盘9剥去。
在第六步骤中,在盘基底3上形成由凹点行和反射膜7构成的第一信息记录层和由形成在粘附层15上的凹点行构成的第二信息记录层。换言之,在剥去虚盘9的时间点制成具有半透反射膜7和反射膜13的盘。
图7表示用在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第六步骤的剥离装置的截面图。
剥离装置50通常被分成第五步骤完成的产生500安装其上的头53和头栓51。头53是一种金属柱状物体,具有圆盘形上表面,类似于形成在录放机中的转盘,还有形成于头53中心上部的施压腔57。用作气体通道(气压通道或压缩气体通道)的入口61从连结到其中心上部供压强57的气压源提供气压。
包围施压腔57的环形凸缘65设置在头53的上表面。第五步制成的产品500盘基底3的中心孔刻在环形凸缘65的外围。环形凹槽67安置在凸缘65的外围。
以盘基底3的中心孔为中心的间隔90°的多个吸孔55垂直穿过处于凹槽67更外部的头53的部分。
头53的底部气密地安装到基块69上,基块69有通过螺栓(未示出)形成并固紧在共同安装部分63上的真空压腔59。
头栓51是截面为螺栓形的金属物件,由固定部分513、轴向部分512和滑动部分511组成。固定部分513通过螺丝部分固定到头53施压腔57的底部。轴向部分512为直径小于施压腔58内径并向施压腔57的中心延伸以支撑上滑动部分511的柱形物。滑动部分511的直径为整个盘可以在第五步骤制成的产品500盘基底3的中心孔直径上滑动,以及在直径基本上与盘基底3中心孔相同的虚盘9的中心孔上滑动。
由此,因为第五步骤的产品500可以经头栓51从头栓51安置在头53上,所以此时滑动部分511充当一个导向器。虚盘9中心孔的边缘连结到滑动部分511上。因此,施压腔57可以近似地构成一个密封腔。
当利用上述构成的剥离装置50剥去虚盘9时,通过经连结孔71的真空源(未示出)造成真空态,使得与连结孔71相连的真空腔59处于真空态。因此,第五步骤制成的产品500可以通过每个吸孔55吸附到头53的上表面。
因此,当通过入口61从压缩空气源(未示出)供给气压,如5kg/cm2时,经图7中箭头所示的路线把压缩空气供给到施压腔57中。从图7中可以理解,因为信息记录层和粘附层不是对盘基底3和虚盘9中心孔形成预定的尺寸,所以在盘3和9之间形成空隙(空间)。来源于施压腔57的压缩空气侵入空隙(空间),扩展了它们对中心孔的空隙。应注意,盘基底3和虚盘9的中心孔称作集成中心孔。
压缩空气的扩张力致使虚盘9从粘附强度(结合强度)最薄弱的界面处被剥离。此剥离作用的结果从图6中可以看出。
上述的这种界面剥离在施压腔57附近置放的界面部分开始,并且迅速和集中地在朝向盘9外侧的径向扩展。剥离在空气压力(压缩空气)下进行。因此损坏朝向界面一侧反射膜13的可能性非常小。
图8A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光盘的制造方法制成的DVD-18型光盘的截面图。
如图8A所示,DVD-18型光盘1包括:两片单面型盘,一个单面线叠加在另一个单面盘上,使得一个反射膜7经粘附层19面对着另一个反射膜13并与其结合,其中,每个单面型盘由第一信息层和第二信息层形成,第一信息层由第一凹点行和反射膜13构成,第二信息层由第二凹点行和反射膜13构成。
因为在光盘的每个表面上存在着两个反射膜7和13,所以紫外线透射率通常较低,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热熔融黏合剂。然而,如果反射膜7和13的每个厚度控制在最小限的附近,则紫外线的透射可以达到可以固化紫外线固化型黏合剂的程度。因此,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黏合剂,如粘附层19。紫外线固化型黏合剂在耐热性和耐用性方面均很优越。因而,由此制得的光盘1可以用于自动车辆的车辆安装装置(如汽车导航系统),这种自动汽车系统对周围环境要求很严格。
在图8A中,两表面A和B以粘附层19为中心对称。从A侧沿箭头方向入射的用于读出的激光束101在具有半透光特性的A侧反射到反射膜7上。有与光束101不同焦点的用于读出的激光束102在A侧透过反射膜7,并且在A侧反射到反射膜13上。
类似地,从B侧入射的用于读出的激光束201反射到另一个反射膜7上,并且具有与光束201不同焦点的用于读出的激光束202透过另一反射膜7并反射到另一反射膜13上。
应注意,虽然已参考图8A对DVD-18型光盘进行了描述,但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制造方法也可以用在另一种称作DVD-14型(参见图8B)的DVD光盘,并且包括由第一信息记录层和第二信息记录层形成的单面盘和另一个由单信息层形成的单面盘,其中,第一信息记录层由第一凹点行13和反射层7构成在盘基底3上,第二信息记录层由第二凹点行和反射层13构成,但信息记录层由正常的凹点行和反射膜13’形成,两个单面板结合在一起。
制造的具体步骤与参考图1至8A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
(第二实施例)
图9A表示可用于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制造方法的光盘制造装置的一般结构图。
注意到在图9A中,标号1000表示结合装置,盘基底100和虚盘200通过粘附层300结合在一起。还注意到因为结合装置1000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去详细的描述。图9B简略地表示结合装置1000。在结合装置1000中,制成上述参考图5所描述的第五步制成的产品500。在图9B中,标号400表示盘基底100(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标号3)和虚盘300(对应于标号9)的集成中心孔。200a表示凹点(对应于11(信息记录层)),200b表示(第二)反射膜(对应于13),300表示粘附层(对应于15),100a表示信息记录层,如虚盘侧的凹点(对应于5),100b表示盘基底(对应于7)的(第一)反射膜。
在图9A中,标号1100表示具有多个如下所述的功能部分的转盘,标号1200表示一个用于从结合装置1000向转盘1100的盘接收位置1100a传送结合盘基底和虚盘的盘载运机构。
另外,在图9A中,标号1300表示用于在制成的光盘从接受位置1100a转移到粘合剂移去位置1100b时从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隙中移去粘合剂突起部分的粘合剂移去机构,标号1400表示用于在清洁位置1100c除去盘上粘附的灰尘的静电消除和清洁机构。另外,在图9A中,标号1500表示翻转机构,用于当在转盘上把盘从盘接受位置1100a转换到翻转位置1100d,把盘基底从前面位置翻转到后面位置以及把虚盘从后面位置翻转到前面位置时防盘被损坏。
接下来,在图9A中,标号1600表示用于在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初始的、局部剥离位置1100e施加机械力,以部分剥离虚盘200的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标号1700表示用于利用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供给到部分剥离的盘基底和虚盘之间的压缩空气把被从剥离位置1100f完全剥离的虚盘排出到回收箱1800的气压剥离机构。标号1900表示用于在静电清除位置1100g清除电荷和落在盘上的灰尘的静电消除-清洁机构。标号2000表示设置在一个机构上的粘附层,其中该机构用于除去部分粘结在盘基底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粘附层并当两片盘基底结合在一起时制成一个DVD。
图10至图14表示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的具体结构和利用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剥离盘基底100和虚盘200的步骤。
因为图10、11和12中三个相互分开的楔形部分1600a1,1600a2和1600a3有相同的结构并执行相同的操作,所以参考图10、13和14以楔形部分1600a为代表对三个楔形部分进行解释。
图10表示初始的部分剥离位置1100e的状态。
当转盘1100停在初始剥离位置1100e时,盘托板2100和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通过转盘1100的开口(未示出)升起。转盘上结合的盘基底和虚盘支撑在盘托板2100上。在这种状态下,作为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头部的楔形部分1600a位于盘基底100和虚盘200的集成中心孔400内。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的楔形部分1600a的顶部1600a’至水平被设置成落入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间隙(空间)范围内。
机械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1600由三个(直径相同)可扩展和收缩的具有图11和12所述相同结构的楔形部分1600a1,1600a2和1600a3构成。这些楔形部分1600a1,1600a2和1600a3为平面形状,具有大约分别延伸120度的弧形。楔形部分1600a1,1600a2和1600a3分别构筑在相应的支撑部分1600b。
三个支撑部分1600b连结到一个公知的驱动机构(未示出),使得楔形部分1600a能够实现直径的扩展和收缩操作以及上下动作。
另外,当这三个楔形部分1600a1,1600a2和1600a3处于直径收缩状态时,换言之,处于相互接触状态时,这些楔形部分1600a的最大直径设置成小于盘基底100和虚盘200的集成中心孔400的直径以及盘托板2100开口的内径。
假设如图14所述,楔形部分1600a相对于盘基底100的角度θ是30度,考虑到盘基底100和虚盘200的集成中心孔400的直径,角度θ最好在25度至45度的范围之内。
楔形部分1600a的楔形形状不必限制成图10和11所述的楔形部分1600a的形状,也可以使用上下方向对称的另一种楔形形状。
当转盘1100停止在初始剥离位置1100e时,直径收缩的三个楔形部分1600通过转盘1100和盘托板2100的开口(未示出)升起,使得每个楔形部分1600a的顶部1600a’不设在相应盘基底100和虚盘200的内表面100a和200a而停止在一个楔形部分1600a的顶部1600a’位于结合的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隙X00的水平。在这种状态下,因为通过安置在盘托板2100的吸引通道2200压缩空气吸引,所以盘基底100可以吸引到盘托板2100上,盘基底100被稳固地定位。
接下来,驱动机构(未示出)在共同的直径延伸方向驱动三个楔形部分1600a,即在径向朝外的方向,如图12和13所示。每个楔形部分1600a的顶部1600a’插入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隙X00,在那儿给出扩开的力。因此,如图13的左侧扩展图14所示,剥裂Y00发生在虚盘200和反射膜200b之间(第一)的界面上内表面部分,该部分结合强度比盘基底100和反射膜100b之间、盘基底100和粘附层300之间界面以及粘附层300和反射膜200b之间界面的任何一个都小。
应注意到直径扩展状态下三个楔形部分1600a的每个弧形外围呈现实际上相同的周边,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三个楔形部分1600可以在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隙处沿它们的外围给出大致相等的力。外力不仅集中在盘基底100的某些部分,也不仅仅只加强这些部位。因此,不会给盘基底100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随之可以实现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完美的剥离,如下所述。
接下来,如图15所示,通过剥离装置把部分初始剥离的盘基底100和虚盘200在虚盘200和第二反射膜200b之间的界面处完全充分的剥离。
剥离装置2500通常由盘基底100和虚盘200安置其上的头2600和头栓2400构成。
头2600由圆柱形金属物质制成,它具有记录播放装置中转盘形的盘状上表面。施压腔2600A安装在头2600的中心上部。作为气压通道向施压腔2600A提供气压的入口2600B连结到施压腔2600A。包围施压腔2600A的环形凸缘2600C存在于头2600的上表面。盘基底100的中心孔400刻在凸缘2600C的外周。环形凹槽2600D设置在凸缘2600C的外围。多个吸孔2600E按45度的间隔、以集成的中心孔为圆心同心贯穿凹槽2600D更外部的盘部分。头2600的底部形成真空腔2800。真空腔2800形成在头2600的底部。共同固定部分2900由螺栓(未示出)密封固定到基块3000上。
头栓2700由金属螺栓形主体制成。头栓2700包括:直径稍短于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中心孔400直径的头部2700A;执行支撑头部2700A的执行部分2700B;和用螺丝部分(未示出)把轴向部分2700B固定到头2600的施压腔2600A底部的固定部分2700C。轴向部分2700B为圆柱形,直径短于贯穿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集成中心孔400的直径,并形成对着头2600垂直内壁的施压腔2600A。
此外,头部2700A直径使得能够在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集成中心孔400的内壁上滑动。因此,头部2700A可以通过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集成中心孔400从头栓2700的上表面停靠到头2600的上部。此时头部2700A充当导向器,并且虚盘的中心孔边缘连结到头部2700A。因此,施压腔2600A通常构成空气密闭腔(密封腔)。
因此,当向入口2600B从压缩空气源(未示出)供应如5kg/m2的气压时,压缩空气通过图15中箭头所示的路线供应到施压腔2600A。
如图15所示,因为信息记录层和粘附层并非对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中心孔400形成预定的尺寸,所以在两张盘之间存在空间,并且来自施压腔2600A的压缩空气进入两张盘之间的空间(空隙),用于从集成的中心孔(400)扩展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间。
因为与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集成中心孔400的间隙已经在虚盘200和反射膜200b之间界面上的内壁部分部分地脱离,所以压缩空气发出的扩张力可使虚盘200很容易地从反射膜200b剥去。
上述的界面剥离从放置在连结着施压腔2600A的界面附近的被剥离的界面处开始,并且迅速而机械地沿径向朝虚盘200的外侧扩展。此剥离在空气压力下进行。因此,损坏连在界面的反射膜200b的可能性非常小。
因此,驱动机构(未示出)被驱动以降低基块3000和头2600,并且在降低的过程中盘基底100和虚盘200安装在转盘1100上。然后,把完全剥离的虚盘200排入到回收箱1800,而具有留在粘附层300表面上的反射膜100b和反射膜200b的盘基底100留在转盘1100上。之后,留在转盘1100上的盘基底100被送入到下一个静电防止和清洁位置1100g。
可以通过用黏合剂粘结两张盘基底100而使得反射膜200b和200b彼此面对制得DVD-18型光盘。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图16表示另一个可用于本发明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剥离装置。
在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同一位置整体地执行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机械地初始剥离和流体辅助(气压)剥离。这也就是说,随着利用机械力进行的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集成中心孔周边扩展局部的剥离,供给到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空间压缩气体扩张,从而从反射膜200b上完全地剥离虚盘200。
如图16所示,除了参见图13和14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结构和操作的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之外,还在空间S中设置有选择地夹撑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的喷头3100。
喷头3100包括:与压缩空气供应源(未示出)连结的压缩空气供应通道3100a;吸引垫片3100b;用于把虚盘200吸附到吸引垫片3100b上的吸引通道3100c;和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设置一个梯形槽以形成能够执行直径扩展和收缩操作的空间S。压缩空气供应通道3100a连结到喷嘴(未示出)。
喷嘴设有小直径的喷嘴尖,喷嘴部分面朝三个方向,以能够在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处于图12所示的直径扩展状态下进入三个楔形部分1600’a之间的空隙中。
以等间隔面对三个方向的喷嘴尖定位成空气直接供应到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间中。
喷头3100连接到驱动机构上(未示),使得通过诸如螺旋弹簧或气缸(未示出)等弹性装置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如上所述,因为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中的三个楔形部分1600a’和它们的支撑部分1600b’执行直径扩展动作以在盘托板2100的中心开口之内加宽楔形部分尖部的共同直径,所以必须不从盘托板2100的下端泄漏压缩空气。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以操作三个楔形部分1600a’加宽楔形部分尖部、扩展它们的直径的驱动机构3200,如气压柱被套在闭合的盘托板2100的下部1600c’的内部,如图16中虚线所示。盘托板2100在其上表面由一个开放的结构。驱动驱动机构3200的供气管经过设置在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的下部1600c’侧壁上的垫圈(用于密封,未示出)通向外部。
接下来,将对利用光盘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执行的剥离操作进行描述。
如前所述,驱动驱动机构3200以操纵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使得三个楔形部分1600a’的共同直径被扩展。然后,三个楔形部分1600a’的尖部插入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间,部分地剥去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内侧(在上述虚盘200和第二反射膜200b之间的界面)。另一方面,操纵机械部分剥离机构1600’以加宽楔形部分1600a’的公共直径之后,喷头3100与虚盘200的上表面连结。因此,喷嘴及其嘴尖部分插入各个楔形部分1600a’的加宽的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从吸引通道3100c吸出空气,使吸引垫片3100b把虚盘200吸附到吸引垫片3100b上。
接下来,经过压缩空气供应通道3100a供应压缩空气,使得压缩空气被从嘴尖部分吹到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的空间中。喷头3100给予虚盘200的压缩力小于压缩空气的压力。因此设定弹性装置的弹性(弹力)。
因机械剥离机构1600’的多个楔形部分1600a’直径的扩展操纵,压缩空气进入盘基底100和虚盘200之间被剥离的空间,使得虚盘200被从其反射膜200b上剥去,并且喷头3100和吸附的虚盘200在向上的方向抬起。
之后,喷头3100与吸附的虚盘200上升,并支撑设置虚盘(如到回收箱内)。
此时,喷头3100中产生的机械力可以不施加给剥离操作,使得从反射膜200b上完全而非部分地剥离虚盘200。
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在喷头3100不与驱动机构(未示出)经过弹性装置如弹簧或汽缸(未示出)连结而直接连结的情况下,压缩空气被供应到带有与虚盘200上表面连结的喷头3100的压缩空气供应通道3100a,并且之后供给升高喷头3100的弱力,使得沿虚盘200的剥离的压缩空气穿过设置在虚盘200及其反射膜200b之间的空间。
另外,虽然在制造方法的每个实施例中,楔形部分1600’a(1600a)的数量是三,但可以是四或更多。
另外,喷嘴并非总是必须的。可以通过利用压缩气体适当地增大空间S的压力来剥离虚盘而不用上述的喷嘴。
日本专利申请平11-26274(1999年2月3日提交)和平11-150960(1999年5月31日提交)以及平11-327828(1999年11月18日提交)的全部内容在此引为参考。虽然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技术的指引下可以做出本实施例的各种改型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参见下列权利要求。

Claims (20)

1.一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把一个透明盘基底结合到虚盘上,在盘基底的一个面上记录第一种信息并且形成第一反射膜,在虚盘的一个面上记录第二种信息并通过粘附层(15)形成第二反射膜;以及
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在其中心位置施加外力,以在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剥离虚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第一界面的结合强度小于虚盘的第二反射膜和粘合剂形成的粘附层之间的第二界面、粘附层和第一反射膜之间的第三界面以及第一反射层和盘基底之间的第四界面的任何一个的结合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是由压缩气体供应源产生的空气压力,该外力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而施加到虚盘和盘基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剥离虚盘之后由另一个粘附层(19)将两张盘结合在一起,两张盘各自的第二反射膜彼此面对,每张盘由盘基底构成,在盘基底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反射膜,第一和第二反射膜均通过粘附层(15)形成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剥离虚盘之后把一个由盘基底和第一、第二反射膜构成的盘通过另一个粘附层、以所述盘的第二反射膜面对另一盘基底的另一反射膜的形式结合到另一个盘基底上,在盘基底的任意一个面上记录信息并形成另一个反射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粘附层(15、15)由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制成,通过所述粘附层而在第一反射膜上形成第二反射膜,另一粘附层(19)由一种热熔材料制成,通过所述粘附层(19)将两张盘结合到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粘附层由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施加外力包括:经集成中心孔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施加机械力以从第二反射膜部分地剥离虚盘;经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集成中心孔施加压缩空气以从第二反射膜完全剥离虚盘,并把从第二反射膜完全剥离的虚盘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位置整体地执行经中心孔施加机械力和经同样的集成中心孔供给压缩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施加外力包括:经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集成中心孔供给压缩空气,从而把虚盘从第二反射膜完全剥离,同时经过向集成中心孔施加机械力而使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扩展。
11.一种光盘制造装置,包括:
结合装置,把一个透明盘基底结合到虚盘上,在盘基底的一个面上记录第一种信息并且形成第一反射膜,在虚盘的一个面上记录第二种信息并通过粘附层形成第二反射膜;和外力施加装置,向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贯穿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在其中心位置施加外力,以在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剥离虚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力施加装置包括:压缩空气通道,气压高于大气压的压缩空气经该通道供给到结合盘基底和虚盘之间的空间;和形成在集成中心孔上的施压腔,集成中心孔贯穿结合盘基底和虚盘以及盘基底和虚盘之间设置的空间,并连到压缩空气供应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力施加装置包括:初始部分剥离机构,能够在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经虚盘和盘基底之间的集成中心孔扩展以从第二反射膜上部分地剥离虚盘;和一个剥离机构,向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盘基底之间存在的空间供给压缩空气以从第二反射膜上完全剥离虚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初始部分剥离机构包括:盘托板,用于接收通过结合装置进行结合盘基底和虚盘,并且把盘基底以虚盘一侧暴露给空气的形式吸附到其托板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还包括:转盘,被驱动做间歇地旋转,在转盘的多个预定的间歇停止位置传送虚盘和盘基底,转盘在其中一个预定的间歇停止位置有开口;还包括驱动机构,经盘托板和转盘的开口驱动升高的初始部分剥离机构,从而经虚盘和盘基底的集成中心孔而在虚盘和盘基底之间扩展,从第二反射膜上部分地剥去虚盘,并且因而把初步的部分剥离机构驱动降低到较低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初步的部分剥离机构包括多个位于转盘和盘托板开口处的相互分离的楔形部分,每个楔形部分在截面上具有彼此相同的楔形并在头部截面上具有相同的弧形,盘托板上吸附着结合的虚盘和盘基底,开口的共同外围直径扩展,楔形部分的顶尖插入盘基底和虚盘之间的空间以从第二反射膜部分地剥离虚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剥离机构包括:压缩其它供应通道,经该通道把气压高于大气压的压缩气体供给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和形成在集成中心孔上接收压缩气体的施压腔,其中集成中心孔贯穿虚盘和盘基底以及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空间并与压缩气体供应通道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力施加装置包括:盘托板,接收来自结合装置的粘合的虚盘和盘基底并把盘基底连结到托板部分;机械剥离装置,经集成中心孔在虚盘和盘基底之间扩展以从第二反射膜部分地剥离虚盘;和气压剥离装置,把压缩气体供应到被机械剥离机构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空间,从而从第二反射膜上完全剥离部分剥离的虚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压剥离装置包括:喷头,喷头以空间(S)放置在粘附到盘托板上的盘基底一侧,对着部分剥离的虚盘和机械剥离装置设置,向空间(S)以及部分剥离的虚盘和第二反射膜之间的空间供给压缩空气,从而从第二反射膜上完全地剥离虚盘,盘基底以空间(S)对着局部剥离的虚盘和机械剥离装置设置,喷头具有位于限定空间(S)的喷头一部分上的吸引装置,把虚盘吸附其上,在喷头从第二反射膜上完全剥离虚盘之后把完全剥离的虚盘吸附到吸引装置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剥离装置包括多个位于至少一个盘托板上的互相分离的楔形部分,每个楔形部分在截面上具有彼此相同的三角形,盘托板上吸附着粘结的虚盘和盘基底,开口的共同直径可以扩展,使得楔形部分的顶尖插入盘基底和虚盘之间的空间,从而从第二反射膜部分地剥离虚盘,其特征还在于,盘托板至少包括一个吸引通道,把粘结的虚盘和盘基底吸引到其开口,从而把盘基底一侧吸引到托板部分,其特征还在于,吸引装置包括:至少另一个把完全剥离的虚盘吸引到其开口的吸引通道和一个沿另一个吸引通道定位的吸引垫片,把虚盘一侧吸附到限定另一空间(S)的喷头的一部分上。
CNB001019678A 1999-02-03 2000-02-03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7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627499A JP3865524B2 (ja) 1999-02-03 1999-02-03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製造装置
JP26274/1999 1999-02-03
JP15096099 1999-05-31
JP150960/1999 1999-05-31
JP327828/1999 1999-11-18
JP32782899A JP3411530B2 (ja) 1999-05-31 1999-11-18 情報ディスクの製作方法及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342A CN1263342A (zh) 2000-08-16
CN1157723C true CN1157723C (zh) 2004-07-14

Family

ID=2728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196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723C (zh) 1999-02-03 2000-02-03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478069B1 (zh)
EP (1) EP1026677B1 (zh)
CN (1) CN1157723C (zh)
DE (1) DE60039466D1 (zh)
TW (1) TW468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9866B1 (en) * 1997-09-16 2001-06-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crypting file system and method
AU2001280214A1 (en) 2000-08-29 2002-03-13 Kitano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eling off disc substrates from optical disc formed of a pair of disc substrates stuck to each other
JP3986383B2 (ja) * 2001-08-31 2007-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板状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563111B (en) * 2001-12-14 2003-11-21 Ind Tech Res Ins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act disk with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DE60336050D1 (de) * 2002-03-27 2011-03-31 Panasonic Corp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mehrschichtiges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US7383586B2 (en) 2003-01-17 2008-06-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ile system operation an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JP4325276B2 (ja) * 2003-05-28 2009-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メディ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35237A1 (en) * 2003-10-09 2005-04-21 Target Technology Company, Llc Multi-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0421163C (zh) * 2003-11-12 2008-09-24 三菱化学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光学记录介质的方法和透光性压模
WO2005091283A1 (en) * 2004-03-22 2005-09-29 Oc Oerlikon Balzers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disc-shaped substrates
WO2006096165A2 (en) * 2005-03-04 2006-09-14 Thomson Licensing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 temporary substrate from an optical disk
DE102006021647A1 (de) * 2005-11-09 2007-11-15 Coenen, Wolfgang, Dipl.-Ing. Verfahren zur Vereinzelung von scheibenförmigen Substraten unter Nutzung von Adhäsionskräften
US7695667B2 (en) * 2006-03-01 2010-04-13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stamper from a patterned substrate
DE102006024209A1 (de) * 2006-05-23 2007-11-29 Steag Hamatech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ösen einer Substratscheibe aus einem Verbund von Substratscheiben
JP4237231B2 (ja) * 2007-01-30 2009-03-11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US20080223743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Gary Lenkeit Ecofriendly package for CDs and DVDs
US7946015B1 (en) 2007-11-07 2011-05-24 Cinram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dummy disc from multi-layer substrate for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20090127142A1 (en) * 2007-11-15 2009-05-21 Jeff Rothstein Optical disc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fragrance atomizer
US20100260885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printing apparatus
CN101833963B (zh) * 2010-01-29 2011-09-28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压模装置
US9324357B2 (en) 2010-10-07 2016-04-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JP2013173913A (ja) * 2011-11-10 2013-09-05 Nitto Denko Corp 板の剥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3664A (ja) 1991-05-30 1992-12-08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135791B2 (ja) 1994-07-13 2001-02-19 花王株式会社 健康飲料
JP3351164B2 (ja) * 1995-03-24 2002-11-2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5764619A (en) * 1995-04-07 1998-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two separate recording layers
JPH09263500A (ja) * 1996-01-22 1997-10-07 Komatsu Electron Metals Co Ltd 貼り合わせsoiウェーハの剥がし治具
JP3217258B2 (ja) * 1996-01-23 2001-10-09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基盤用成形型
US5851251A (en) 1996-05-17 1998-12-2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disc and blank master
JPH10326435A (ja) * 1997-03-25 1998-12-08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及び光学ディスク装置
JPH10283682A (ja) 1997-04-01 1998-10-23 Nippon Columbia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KR100420237B1 (ko) * 1998-09-28 2004-02-26 웨아 매뉴팩츄어링 인코오포레이티드 이중층 디브이디 디스크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장치
US6117284A (en) * 1998-09-28 2000-09-12 Wea Manufacturing, Inc. Dual-layer DVD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342A (zh) 2000-08-16
US6478069B1 (en) 2002-11-12
US6746564B2 (en) 2004-06-08
EP1026677B1 (en) 2008-07-16
EP1026677A2 (en) 2000-08-09
EP1026677A3 (en) 2002-01-16
TW468181B (en) 2001-12-11
US20030051822A1 (en) 2003-03-20
DE60039466D1 (de) 200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723C (zh)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295712A (zh) 从一张母盘制作多张数据存储盘压模的方法
JPH08273210A (ja) 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616914B2 (ja) 多層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052378A (ja) 情報ディスクの製作方法及び装置
JP3681353B2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剥離方法及び剥離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の製造装置
CN1898734A (zh) 贴附和移离光盘旋涂盖的装置、包括上述装置的用于光盘旋涂的设备及使用上述装置制造光盘的方法
JP3865524B2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製造装置
US200502690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multilayer storage media
US2005000134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for production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457051A (zh) 制造多层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623200A (zh) 形状复制方法
TWI227890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stamper and multi-layered recording medium
JPH0423243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3411525B2 (ja) 情報ディスクの製作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27833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3969720B2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貼り合わせ装置
WO2003096331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separer la matrice de pressage et un disque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multicouche
JPH08273213A (ja) 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641767A (zh) 光盘片的制造方法及光盘片积层体的搬运方法
CN1246850C (zh) 一种光盘
JPH0758561B2 (ja) 貼り合わ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CN1386588A (zh) 旋转涂敷方法与设备,及用于该方法与设备的掩模
JPS61213130A (ja) 情報記録用デイ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TWI270070B (en) Correcting st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minating, and laminating-type recording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