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8711B -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8711B
CN115768711B CN202080101728.7A CN202080101728A CN115768711B CN 115768711 B CN115768711 B CN 115768711B CN 202080101728 A CN202080101728 A CN 202080101728A CN 115768711 B CN115768711 B CN 115768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quipment
terminal
newly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7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68711A (zh
Inventor
鸟居泰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68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8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68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8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工序的自由度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翻新方法。翻新方法中使用的翻新用具(11)具备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及多个第1短接端子(21a)。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所具有的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中的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配置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的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与既有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的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连接。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连接的多个第1短接端子(21a)中的各个第1短接端子(21a)使所连接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短接。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的例子。该方法包括:包括更换控制盘以及设置多个安全开关的工序;以及更换驱动装置的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3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更换控制盘以及设置多个安全开关是在连续的时间段中使乘客输送机停止后进行的。因此,为了确保乘客输送机的连续停止时间,翻新作业的工序的自由度有时受限。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工序的自由度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翻新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具备: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其具有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分别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的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其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并与既有控制盘的控制电路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连接;以及多个第1短接端子,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连接,而使所连接的第1控制侧端子短接。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包括:既有连接工序;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以及在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进行的新设连接工序,所述既有连接工序包括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及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的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以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通过第1短接端子的连接而被短接的状态配置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的步骤,其中,所述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具有分别与第1区域的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的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连接;以及在该步骤之后将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与既有控制盘的控制电路串联连接的步骤,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与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各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对应地在既有连接工序之后进行,新设连接工序包括:将既有控制盘更换为新设控制盘的步骤;以及将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与新设控制盘连接的步骤,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分别包括:设置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的步骤;以及在将第1短接端子卸下之后将该第1新设控制设备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与该第1设备侧端子所对应的第1控制侧端子连接的步骤。
发明效果
如果是本发明的翻新用具或翻新方法,则能够缩短乘客输送机的连续停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翻新用具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翻新用具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翻新用具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翻新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翻新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翻新方法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的结构图。
乘客输送机例如是倾斜式的自动扶梯1。自动扶梯1架设在建筑物的上楼层与下楼层之间。自动扶梯1是在上楼层与下楼层之间输送乘客的装置。在自动扶梯1中,在上楼层侧设有上部机房2a。自动扶梯1的上楼层侧的区域是第1区域的例子。在自动扶梯1中,在下楼层侧设有下部机房2b。自动扶梯1的下楼层侧的区域是第2区域的例子。
自动扶梯1具备驱动装置3、多个梯级4、一对扶手5和控制盘6。驱动装置3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驱动装置3例如设置于上部机房2a。各个梯级4是借助于驱动装置3所产生的驱动力而进行循环移动的设备。各个扶手5是通过驱动装置3所产生的驱动力而进行循环移动的设备。在此,一方的扶手5设置于多个梯级4的左侧。另一方的扶手5设置于多个梯级4的右侧。控制盘6是对自动扶梯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装置。控制盘6例如设置于上部机房2a。在通常运转中,自动扶梯1例如基于控制盘6的控制,通过驱动装置3所产生的驱动力来输送抓住一方的扶手5并站在任意的梯级4上的乘客。
自动扶梯1具备两个操作盘7和多个安全开关8。各个操作盘7是受理自动扶梯1的启动以及停止等的操作的装置。一方的操作盘7设置于自动扶梯1的上楼层侧。另一方的操作盘7设置于自动扶梯1的下楼层侧。各个安全开关8是检测在自动扶梯1所发生的事件的控制设备。多个安全开关8中的一部分被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右侧。多个安全开关8中的另一部分被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左侧。多个安全开关8中的另一部分被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右侧。多个安全开关8中的另一部分被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左侧。
自动扶梯1具备两个接线箱9和联系缆线10。各个接线箱9是用于在自动扶梯1中所设置的设备和装置等的连接的设备。各个接线箱9收纳将在自动扶梯1中所设置的设备和装置等的缆线进行连接的端子。一方的接线箱9配置于上部机房2a。另一方的接线箱9配置于下部机房2b。上部机房2a的接线箱9收纳分别与驱动装置3、控制盘6、上楼层侧的操作盘7、以及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安全开关8等中的各个部件连接的缆线的各个端子。下部机房2b的接线箱9收纳分别与下侧的操作盘7、以及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安全开关8等中的各个部件连接的缆线的各个端子。在该例子中,联系缆线10是跨上部机房2a的接线箱9与下部机房2b的接线箱9之间地设置的缆线。设置于上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等与设置于下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等通过联系缆线10连接起来。
自动扶梯1的翻新例如是控制改造。在自动扶梯1的翻新中,例如进行控制盘6、驱动装置3、两个操作盘7、多个安全开关8、2个接线箱9以及联系缆线10等的更换、设置以及撤除等。在此,翻新作业是使自动扶梯1的运转停止后进行的。因此,翻新作业例如在不利用自动扶梯1的时间段进行,以抑制设有自动扶梯1的建筑物的利用者的便利性降低。在该例子中,使用了翻新用具以便能够通过与不利用自动扶梯1的时间段对应的灵活的工序来进行翻新作业。
接着,使用图2至图4对翻新用具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至图4是实施方式1的翻新用具的结构图。
在图2中,示出正在进行翻新的自动扶梯1中的布线路径的例子。在图2中,既有的布线用虚线表示。新设的布线用单点划线表示。临时设置的布线用粗实线表示。
在自动扶梯1中,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传递驱动装置3所产生的驱动力的驱动链条的断裂等的DCS(Driving Chain Switch:驱动链条开关)。此外,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卷入扶手5的入口罩(inlet boots)等的HGS(Hand Guard Switch:护手开关)。此外,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夹入扶手5的栏杆的裙部护板等的SSS(Skirt guardSafety Switch:裙部护板安全开关)。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梯级4的浮起等的CRS(Curved Rail Switch:弯轨开关)。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扶手5的移动速度偏离正常范围等的HSS(Handrail Safety Switch:扶手安全开关)。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包括检测使梯级4移动的梯级链条的断裂等的SCS(Step Chain Switch:梯级链条开关)等。HGS、SSS以及CRS配置于上楼层侧和下楼层侧双方。DCS配置于上楼层侧。SCS配置于下楼层侧。HGS、SSS、CRS、HSS以及SCS配置于左右两侧。另外,多个安全开关8例如也可以包括SRS(StepRoller Switch:梯级滚轮开关)等在此未例示的安全开关。多个安全开关8也可以不包括在此例示出的安全开关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该例子的翻新中,DCS、HGS、SSS、CRS以及SCS从既有的安全开关8被更换为新设的安全开关8。HSS被设置为新设的安全开关8。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各个既有的安全开关8是第1既有控制设备的例子。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各个既有的安全开关8是第2既有控制设备的例子。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各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是第1新设控制设备的例子。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各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是第2新设控制设备的例子。
在该例子的翻新中,驱动装置3、控制盘6以及两个操作盘7从既有的装置被更换为新设的装置。配置于上楼层侧的既有的驱动装置3、控制盘6以及操作盘7是第1既有装置的例子。配置于下楼层侧的既有的操作盘7是第2既有装置的例子。配置于上楼层侧的新设的驱动装置3、控制盘6以及操作盘7是第1新设装置的例子。配置于下楼层侧的新设的操作盘7是第2新设装置的例子。
在该例子的翻新中,两个接线箱9和联系缆线10从既有的设备被更换为新设的设备。配置于上楼层侧的既有的接线箱9是第1既有接线箱。配置于下楼层侧的既有的接线箱9是第2既有接线箱。配置于上楼层侧的新设的接线箱9是第1新设接线箱。配置于下楼层侧的新设的接线箱9是第2新设接线箱。第1新设接线箱和第2新设接线箱是在完成翻新作业后的自动扶梯1中也要利用的正式设置的接线箱。
翻新用具11具备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
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通过缆线与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各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也可以被分离为多个部分。
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的控制盘6连接。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具有第1联系端子16a。第1联系端子16a与新设的联系缆线10连接。
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通过缆线与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各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连接。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也可以被分离为多个部分。
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具有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具有第2联系端子16b。第2联系端子16b与新设的联系缆线10连接。
在图3中,示出上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的连接图。
在自动扶梯1中,与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多个缆线被捆束为线束17。线束17具有插头端子18。上部右侧的线束17由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右侧的HGS、SSS和SRS以及DCS连接的缆线捆束而成。上部左侧的线束17由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左侧的HGS、SSS和SRS连接的缆线捆束而成。
既有的控制盘6具有控制电路19。控制电路19例如是在电路中的一部分开路时使自动扶梯1停止的安全电路。
新设的联系缆线10在上楼层侧以及下楼层侧的两端具有插头端子18。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上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的第1联系端子16a连接。这时,第1联系端子16a是插座(socket)端子20。
第1新设接线箱收纳与第1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第1新设接线箱收纳与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第1新设接线箱收纳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上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
翻新用具11具备多个第1短接端子21a。各个第1短接端子21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任意第1控制侧端子15a连接。第1短接端子21a是使所连接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短接的端子。
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连接的插座端子20。在该例子中,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具有分为与上部右侧的线束17连接的部分、以及与上部左侧的线束17连接的部分的、分离而成的多个部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的插座端子20设置于分离而成的各个部分。
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具有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中的任意的安全开关对应。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连接于所对应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线束17的插座端子20连接。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通过线束17与所对应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通过具有挠性的软线(cord)23以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方式与插座端子20连接。
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的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在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中,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彼此串联连接。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通过具有挠性的软线23以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方式连接。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与任意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对应。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连接。在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中,第1联系端子16a分别与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串联连接。
在图4中,示出下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的连接图。
在自动扶梯1中,下部右侧的线束17由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右侧的HGS、SCS、SSS以及CRS连接的缆线捆束而成。下部左侧的线束17由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左侧的HGS、SCS、SSS和CRS连接的缆线捆束而成。
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下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的第2联系端子16b连接。这时,第2联系端子16b是插座端子20。
第2新设接线箱收纳与第2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第2新设接线箱收纳与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第2新设接线箱收纳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下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在第2新设接线箱中,与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连接的插座端子20也可以与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插头端子18所连接的插座端子20串联连接。
翻新用具11具备多个第2短接端子21b。各个第2短接端子21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任意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连接。第2短接端子21b是使所连接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短接的端子。
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连接的插座端子20。在该例子中,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具有分为与下部右侧的线束17连接的部分、以及与下部左侧的线束17连接的部分的、分离而成的多个部分。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的插座端子20设置于分离而成的各个部分。
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具有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中的任意的安全开关对应。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与连接于所对应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线束17的插座端子20连接。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通过线束17与所对应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通过具有挠性的软线23以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方式与插座端子20连接。
在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中,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彼此串联连接。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通过具有挠性的软线23以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方式连接。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与任意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对应。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连接。在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中,第2联系端子16b分别与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串联连接。
接着,主要使用图5至图7,对使用了翻新用具11的翻新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至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翻新方法的例子的图。
在图5至图7中,示出上楼层侧的翻新方法的例子。另外,在连接图为图4所示的下楼层侧,也与上楼层侧同样地进行翻新方法的作业。
在图5中,示出上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的连接图。
翻新方法包括既有连接工序、多个设备连接工序以及新设连接工序。在该例子中,各个设备连接工序与任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对应。
进行翻新作业的作业员首先使正在进行通常运转的自动扶梯1停止。然后,作业员例如如下所述地进行既有连接工序的作业。
作业员将第1新设接线箱设置在自动扶梯1的上楼层侧。在此,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的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通过第1短接端子21a的连接而被短接。
作业员将第2新设接线箱设置在自动扶梯1的下楼层侧。在此,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通过第2短接端子21b的连接而被短接。
作业员将新设的联系缆线10配置在上楼层侧与下楼层侧之间。新设的联系缆线10跨第1新设接线箱与第2新设接线箱之间地进行配置。作业员将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上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在第1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第1联系端子16a连接。作业员将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下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在第2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第2联系端子16b连接。
然后,作业员将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的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这时,由于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以及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已被短接,因此控制电路19未开路。既有的控制盘6、既有的驱动装置3、既有的两个接线箱9、既有的联系缆线10以及既有的多个安全开关8保持开始既有连接工序之前的状态而连接,因此自动扶梯1处于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状态。
在既有连接工序之后,作业员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动作试验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进行通常运转。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期间,自动扶梯1被用于设有自动扶梯1的建筑物中的利用者的移动。
然后,在使正在进行通常运转的自动扶梯1停止之后,作业员例如如下所述地进行与任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在该例子中,对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右侧的HG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进行说明。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是第1设备连接工序的例子。
作业员将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右侧的既有的HGS撤除。作业员通过闭端连接将曾与所撤除的既有的HGS连接的缆线的终端短接。由此,自动扶梯1不会仅由于作为既有的安全开关8的HGS被撤除而停止。
然后,作业员设置与所撤除的既有的安全开关8相当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在此,与所更换的既有的安全开关8相当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例如是与该既有的安全开关8相同种类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或者检测与该既有的安全开关8同样的事件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等。即,作业员将新设的HGS在上楼层侧设置于右侧。作业员将所设置的新设的HGS与上部右侧的线束17的所对应的缆线连接。作业员将第1短接端子21a从与和所设置的HGS相关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对应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卸下。作业员将所卸下的第1短接端子21a从自动扶梯1撤除。作业员将该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该第1控制侧端子15a连接起来。由此,作为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HGS与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因此,既有的控制盘6能够通过断开新设的安全开关8而使自动扶梯1停止。由于与和尚未被设置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对应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已被短接,因此,自动扶梯1不会仅由于未设置该新设的安全开关8而停止。这样,断开更换后的新设的HGS的动作会通过翻新用具11而被取入到既有的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中,因此自动扶梯1处于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状态。
在与配置于上楼层侧的右侧的HG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之后,作业员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动作试验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进行通常运转。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期间,自动扶梯1被利用于设有自动扶梯1的建筑物中的利用者的移动。
然后,在使正在进行通常运转的自动扶梯1停止之后,作业员同样地进行与其它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在该例子中,对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左侧的SS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进行说明。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是第2设备连接工序的例子。
作业员将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左侧的既有的SSS撤除。作业员通过闭端连接将曾与所撤除的既有的SSS连接的缆线的终端短接。由此,能够防止自动扶梯1仅由于作为既有的安全开关8的SSS被撤除而停止。
然后,作业员将新设的SSS作为与所撤除的既有的安全开关8相当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而在下楼层侧设置于左侧。作业员将所设置的新设的SSS与下部左侧的线束17的所对应的缆线连接。作业员将第2短接端子21b从与和所设置的SSS相关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对应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卸下。作业员将所卸下的第2短接端子21b从自动扶梯1撤除。作业员将该第2设备侧端子22b与该第2控制侧端子15b连接。由此,作为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SSS与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因此,既有的控制盘6能够通过断开新设的安全开关8而使自动扶梯1停止。由于与和尚未被设置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对应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已被短接,因此,自动扶梯1不会仅由于未设置该新设的安全开关8而停止。这样,断开更换后的新设的SSS的动作会通过翻新用具11而被取入到既有的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因此自动扶梯1处于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状态。
在与配置于下楼层侧的左侧的SS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之后,作业员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动作试验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进行通常运转。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期间,自动扶梯1被用于设有自动扶梯1的建筑物中的利用者的移动。
然后,在使正在进行通常运转的自动扶梯1停止之后,作业员同样地依次进行与其它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这时,作业员进行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是在翻新中进行更换或设置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此,与没有相当的既有的安全开关8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对应的设备连接工序不包括涉及撤除既有的安全开关8的步骤。在与各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之前或之后,作业员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动作试验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进行通常运转。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期间,自动扶梯1被用于设有自动扶梯1的建筑物中的利用者的移动。
另外,对应于在被确保作为能够进行翻新作业的时间的连续停止时间的期间所能够完成的作业量,也可以使在多个设备连接工序之间不进行通常运转地进行翻新作业。在不进行通常运转的情况下,作业员也可以在多个设备连接工序之间不进行动作试验。例如,作业员也可以在工序之间不进行动作试验,而连续地进行既有连接工序的作业和与任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作业员也可以在工序之间不进行动作试验,而连续地进行与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此外,作业员也可以并行地进行多个工序的作业。例如,作业员也可以并行地进行与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多个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此外,作业员也可以与各个安全开关8所设置的场所是上楼层侧还是下楼层侧、或者是右侧还是左侧等无关地,按照与状况相应的顺序来进行与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多个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
在图6中,示出上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的连接图。在图6中,示出与DCS的其它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结束后的状态。
在与多个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全部或一部分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之后,作业员例如如下所述地进行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另外,当在开始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时存在尚未完成设备连接工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情况下,作业员也可以与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一并地进行与该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在该例子中,作业员与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一并地进行与新设的DC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与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一并地进行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也可以在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中途或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结束后的任意一方中进行。
首先,当在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之前自动扶梯1正在进行通常运转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停止。或者,作业员也可以在工序之间不进行动作试验以及通常运转,而连续地进行与任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和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
作业员将既有的两个操作盘7更换为新设的两个操作盘7。将既有的驱动装置3更换为新设的驱动装置3。作业员将既有的控制盘6更换为新设的控制盘6。这时,作业员也可以进行与新设的DCS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的作业。
在图7中,示出上楼层侧的设备和装置的连接图。
作业员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的插头端子18从与上楼层侧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卸下。作业员将与上楼层侧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在第1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连接于第1新设装置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连接。由此,上楼层侧的新设的各个安全开关8与包括新设的控制盘6的第1新设装置连接。作业员将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上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在第1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连接于第1新设装置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连接。
作业员将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的插头端子18从与下楼层侧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卸下。作业员将与下楼层侧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连接的线束17的插头端子18在第2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连接于第2新设装置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连接。由此,下楼层侧的新设的各个安全开关8与第2新设装置连接。作业员将新设的联系缆线10的下楼层侧的插头端子18在第2新设接线箱的内部与连接于第2新设装置的缆线的插座端子20连接。由此,下楼层侧的新设的各个安全开关8通过新设的联系缆线10与新设的控制盘6连接。
然后,作业员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从自动扶梯1撤除。
在新设连接工序之后,作业员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此,当在开始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时存在尚未完成设备连接工序的新设的安全开关8的情况下,作业员在与全部新设的安全开关8相关的设备连接工序以及新设连接工序之后进行自动扶梯1的动作试验。在动作试验的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作业员使自动扶梯1进行通常运转。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翻新用具11具备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及多个第1短接端子21a。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具有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各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配置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连接。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各个第1短接端子21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连接。各个第1短接端子21a使所连接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短接。
此外,实施方式1的翻新方法包括既有连接工序、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以及新设连接工序。既有连接工序包括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其各自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通过第1短接端子21a的连接而被短接的状态配置于第1区域的步骤。既有连接工序包括在该步骤之后将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串联连接的步骤。各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与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对应。各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在既有连接工序之后进行。各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包括设置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的步骤。各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包括将第1短接端子21a卸下之后,将与该第1新设控制设备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22a与该第1设备侧端子22a所对应的第1控制侧端子15a连接的步骤。新设连接工序在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进行。新设连接工序包括将既有控制盘6更换为新设控制盘6的步骤。新设连接工序包括将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与新设控制盘6连接的步骤。
根据使用了翻新用具11的翻新方法,断开新设的控制设备的动作会被取入到既有的控制盘6的控制电路19。由此,即使在同时存在新设的控制设备以及既有的控制设备的状态下,乘客输送机也处于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状态。因此,能够将多个新设的控制设备的更换或设置分割为中间穿插着乘客输送机的通常运转的多个时间段来进行。由此,翻新作业中的工序的自由度提高。此外,能够缩短乘客输送机的连续停止时间。因此,能够抑制翻新作业造成的乘客的便利性降低。此外,翻新作业可以在更为细小的作业单位中中断。因此,翻新作业的管理员或作业员等可以根据作业的进度来灵活地变更作业量。例如,在作业的进度迟缓的情况下,能够在超过所确保的连续停止时间之前中断作业而使乘客输送机进行通常运转。此外,例如在作业的进度推进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在所确保的连续停止时间的期间提前进行一部分预定在下一停止时间中进行的作业。此外,即使在只能确保较短的连续停止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配合所确保的连续停止时间来设定工序。此外,即使当在乘客输送机附近并行进行翻新以外的其它工程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根据该其它工程的进度而变更作业顺序等来避免作业区域的干扰等。此外,第1控制侧端子15a通过能够拆装的第1短接端子21a的连接而被短接,因此作业现场的终端处理等作业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分别针对各个控制设备来进行更换或设置等,因此在作业中不易产生错误。特别是在设置有许多控制设备的乘客输送机中,通过工序的自由度的提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翻新作业。此外,当在同时期进行同一建筑物中的多个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的情况等时,工序的自由度提高,由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翻新作业。
此外,与第1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被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在此,第1新设装置是配置于第1区域的装置。在该情况下,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以及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被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另外,第1新设装置包括新设控制盘6。
此外,既有连接工序包括设置第1新设接线箱的步骤。在既有连接工序中,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以及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以被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的状态进行配置。在新设连接工序中,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通过端子被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的缆线而与新设控制盘6连接。
翻新用具11是将缆线等的端子连接起来的用具,因此可以构成为能够收纳于正式设置的第1新设接线箱的大小。因此,不需要设置和撤除临时设置的接线箱。此外,对于既有的缆线等,除了进行终端处理等之外,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翻新作业。
此外,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中的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23彼此独立地移动。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15a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23彼此独立地移动。
作业员使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以及各个第1装置侧端子独立地移动,因此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22a以及第1装置侧端子的组合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由此,翻新作业变得更高效。
此外,翻新用具11具备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及多个第2短接端子21b。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具有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与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2新设控制设备连接。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配置于乘客输送机的第2区域。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中的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连接。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串联方式具有第2联系端子16b。第2联系端子16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联系缆线10连接。联系缆线10跨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地设置。各个第2短接端子21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连接。各个第2联系端子16b使所连接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短接。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以串联方式具有第1联系端子16a。第1联系端子16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联系缆线10连接。
此外,翻新方法包括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既有连接工序包括将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其各自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通过第2短接端子21b的连接而被短接的状态配置于第2区域的步骤。既有连接工序包括在该步骤之后将联系缆线10与第1联系端子16a和第2联系端子16b连接的步骤。各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与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对应。各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在既有连接工序之后进行。各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包括设置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2新设控制设备的步骤。各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包括将第2短接端子21b卸下之后,将该第2新设控制设备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22b与该第2设备侧端子22b所对应的第2控制侧端子15b连接的步骤。新设连接工序在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进行。新设连接工序包括通过联系缆线10将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与新设控制盘6连接的步骤。
在乘客输送机中,即使控制设备被分开配置在上楼层侧和下楼层侧等的多个区域,作业员也能够进行多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区域中的作业。由此,翻新作业的工序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与第2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在此,第2新设装置是配置于第2区域的装置。在该情况下,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以及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
此外,既有连接工序包括设置第2新设接线箱的步骤。在既有连接工序中,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和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的状态进行配置。
翻新用具11是将缆线等的端子连接起来的用具,因此可以构成为能够收纳于正式设置的第2新设接线箱的大小。因此,不需要设置和撤除临时设置的接线箱。此外,对于既有的缆线等,除了进行终端处理等之外,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翻新作业。
此外,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中的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23彼此独立地移动。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15b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23彼此独立地移动。
作业员使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以及各个第2装置侧端子独立地移动,因此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22b以及第2装置侧端子的组合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由此,翻新作业变得更高效。
此外,新设连接工序包括撤除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a和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的步骤。
此外,新设连接工序包括撤除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和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的步骤。
在翻新作业的新设连接工序中,临时设置的翻新用具11被撤除,因此在乘客输送机中不占用空间。
此外,翻新方法包括进行动作试验的工序。动作试验是判定乘客输送机是否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试验。进行动作试验的工序在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后进行。此外,进行动作试验的工序在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后进行。
通过多个设备连接工序之后的动作试验,使乘客输送机能够适当地进行通常运转。由此,能够抑制翻新作业造成的乘客输送机的利用者的便利性降低。
另外,在新设连接工序中,作业员也可以将既有的接线箱9撤除。或者,也可以在翻新作业完成后,将既有的接线箱9留在乘客输送机中。此外,在新设连接工序中,作业员也可以将既有的联系缆线10撤除。
此外也可以是,在既有连接工序、新设连接工序的中途乘客输送机处于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业员在进行了动作试验的基础上再使乘客输送机进行通常运转。例如也可以是,在既有连接工序中,在配置翻新用具11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步骤之后,在将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3与既有的控制盘6连接之前,作业员使乘客输送机进行通常运转。例如也可以是,在新设连接工序中,在更换控制盘6和驱动装置3的步骤之后且在撤除既有的联系缆线10等之前,作业员使乘客输送机进行通常运转。
此外,在自动扶梯1的翻新中,也可以进行多个梯级4以及一对扶手5等设备的更换等作业。该作业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在既有连接工序、各个设备连接工序以及新设连接工序之间进行。或者,该作业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与既有连接工序、各个设备连接工序以及新设连接工序的作业并行进行。
此外,控制设备也可以是开关、传感器或操作按钮等。
此外,第1区域也可以是自动扶梯1的下楼层侧。第2区域也可以是自动扶梯1的上楼层侧。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是自动扶梯1的中间区域。在自动扶梯1中,例如存在将安全开关8配置在中间区域等第3区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翻新用具11也可以还具备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4以及多个第2短接端子21b的组,以与第3区域的安全开关8能够对应。
乘客输送机也可以是水平式的乘客输送机。这时,第1区域和第2区域例如是乘客输送机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翻新方法能够应用于乘客输送机。本发明的翻新用具能够应用于该翻新方法。
标号说明
1:自动扶梯;2a:上部机房;2b:下部机房;3:驱动装置;4:梯级;5:扶手;6:控制盘;7:操作盘;8:安全开关;9:接线箱;10:联系缆线;11:翻新用具;12a: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2b: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3: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14: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15a:第1控制侧端子;15b:第2控制侧端子;16a:第1联系端子;16b:第2联系端子;17:线束;18:插头端子;19:控制电路;20:插座端子;21a:第1短接端子;21b:第2短接端子;22a:第1设备侧端子;22b:第2设备侧端子;23:软线。

Claims (14)

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具备:
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其具有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分别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的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
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其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并与既有控制盘的控制电路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连接;以及
多个第1短接端子,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连接,而使所连接的第1控制侧端子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
在与包括新设控制盘的所述第1区域的第1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被收纳于第1新设接线箱的情况下,所述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和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被收纳于所述第1新设接线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
所述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设备侧端子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彼此独立地移动,
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彼此独立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具备:
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其具有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分别与乘客输送机的第2区域的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2新设控制设备连接;
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其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并以串联方式具有第2联系端子,所述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连接,所述第2联系端子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跨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地设置的联系缆线连接;以及
多个第2短接端子,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连接,而使所连接的第2控制侧端子短接,
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以串联方式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联系缆线连接的第1联系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
在与所述第2区域的第2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被收纳于第2新设接线箱的情况下,所述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和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被收纳于所述第2新设接线箱。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其中,
所述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中的各个第2设备侧端子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彼此独立地移动,
所述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被设置为能够借助具有挠性的软线彼此独立地移动。
7.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包括:既有连接工序;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以及在所述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进行的新设连接工序,
所述既有连接工序包括:
将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及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的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以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通过第1短接端子的连接而被短接的状态配置于乘客输送机的第1区域的步骤,其中,所述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具有分别与所述第1区域的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连接的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1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连接;以及
在该步骤之后将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与既有控制盘的控制电路串联连接的步骤,
所述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与所述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各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对应地在所述既有连接工序之后进行,
所述新设连接工序包括:
将所述既有控制盘更换为新设控制盘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与所述新设控制盘连接的步骤,
所述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分别包括:
设置所述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1新设控制设备的步骤;以及
在将所述第1短接端子卸下之后将该第1新设控制设备所对应的第1设备侧端子与该第1设备侧端子所对应的第1控制侧端子连接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既有连接工序包括设置第1新设接线箱的步骤,其中,所述第1新设接线箱收纳与包括所述新设控制盘的所述第1区域的第1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
在所述既有连接工序中,所述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及所述多个第1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1控制侧端子以被收纳于所述第1新设接线箱的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新设连接工序中,所述多个第1新设控制设备通过端子被收纳于所述第1新设接线箱的缆线与所述新设控制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所述新设连接工序包括撤除所述第1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和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包括在所述多个第1设备连接工序中的至少任意一项第1设备连接工序之后进行判定乘客输送机是否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动作试验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包括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所述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与乘客输送机的第2区域的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各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对应地在所述既有连接工序之后进行,
所述既有连接工序包括:
将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及以串联方式具有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且以串联方式具有第2联系端子的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所述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中的各个第2控制侧端子通过第2短接端子的连接而被短接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的步骤,其中,所述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2新设控制设备连接的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所述多个第2控制侧端子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多个第2设备侧端子中的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连接,所述第2联系端子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跨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地设置的联系缆线连接;以及
在该步骤之后将所述联系缆线与所述第2联系端子连接,并将所述联系缆线与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缆线以串联方式具有的第1联系端子连接的步骤,
所述新设连接工序在所述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进行,包括通过所述联系缆线将所述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与所述新设控制盘连接的步骤,
所述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分别包括:
设置所述多个第2新设控制设备中的所对应的第2新设控制设备的步骤;以及
在将所述第2短接端子卸下之后将该第2新设控制设备所对应的第2设备侧端子与该第2设备侧端子所对应的第2控制侧端子连接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既有连接工序包括设置第2新设接线箱的步骤,其中,所述第2新设接线箱收纳与所述第2区域的第2新设装置连接的缆线的端子,
在所述既有连接工序中,所述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和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以被收纳于所述第2新设接线箱的状态进行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所述新设连接工序包括撤除所述第2设备侧临时设置连接器和所述控制侧临时设置连接器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包括在所述多个第2设备连接工序中的至少任意一项第2设备连接工序之后进行判定乘客输送机是否能够进行通常运转的动作试验的工序。
CN202080101728.7A 2020-06-08 2020-06-08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Active CN115768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2554 WO2021250747A1 (ja) 2020-06-08 2020-06-08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用具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8711A CN115768711A (zh) 2023-03-07
CN115768711B true CN115768711B (zh) 2023-06-13

Family

ID=7884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728.7A Active CN115768711B (zh) 2020-06-08 2020-06-08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36392B2 (zh)
CN (1) CN115768711B (zh)
WO (1) WO202125074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2857A (en) * 1991-07-16 1994-10-04 Seppo Ovaska Procedure for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group
JP2004323153A (ja) * 2003-04-23 2004-11-1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CN101337639A (zh) * 2007-07-02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监视装置以及远程监视系统
CN107098254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的维修检查系统
WO2019224882A1 (ja) * 2018-05-21 2019-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4368A1 (ja) * 2019-08-06 2021-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2857A (en) * 1991-07-16 1994-10-04 Seppo Ovaska Procedure for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group
JP2004323153A (ja) * 2003-04-23 2004-11-1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CN101337639A (zh) * 2007-07-02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监视装置以及远程监视系统
CN107098254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的维修检查系统
WO2019224882A1 (ja) * 2018-05-21 2019-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50747A1 (zh) 2021-12-16
WO2021250747A1 (ja) 2021-12-16
CN115768711A (zh) 2023-03-07
JP7136392B2 (ja)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8743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14144376B (zh)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CN115768711B (zh)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用具以及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CN112119030B (zh) 乘客输送机的翻新方法
KR101352610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장치
JP2019026479A (ja) エレベータ安全装置
CN108341309A (zh) 电梯系统
JP6554451B2 (ja) テールコードレスエレベーター
JP6445652B1 (ja) 乗客コンベア
EP3656718A1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with self-diagnostic functionality
JP6900960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WO2021210152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駆動システム
CN110194406B (zh) 电梯的改造辅助装置及电梯的改造方法
JP4355163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RU2791781C1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грузопассажирским лифтом
CN113460837A (zh)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系统、电子安全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JP2000198638A (ja) エレベ―タの改造方法
JPH04280785A (ja) 昇降機の制御盤交換方法
JP201025441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3018622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機械室内機器保守点検作業の安全装置
JPH098681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0335866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保守作業装置
JPH10203741A (ja) 昇降機の制御盤交換方法及び仮設低速運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