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5079A -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5079A
CN115605079A CN202180035506.4A CN202180035506A CN115605079A CN 115605079 A CN115605079 A CN 115605079A CN 202180035506 A CN202180035506 A CN 202180035506A CN 115605079 A CN115605079 A CN 115605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harvesting
harvester
grain
s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5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足立纯
木村宪司
井上魁星
松林智也
中西雄大
田代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7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14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91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423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91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067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091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141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05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5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1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26Plates arranged behind the cutter-bar for guiding the cut grass or straw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30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 A01F12/32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with shaker screens or sie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54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u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和对来自脱粒部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的分选部。在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以及承接网。在分选部具备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的摆动分选装置。摆动分选装置具备:筛箱(41);以及上筛(45),所述上筛(45)具有多个筛板(45a),所述多个筛板(45a)沿着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隔开间隔且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在多个筛板(45a)中,在上筛(45)的后部包括与其他筛板(45a)相比增大了向上方的突出量的限制唇(Lx)。

Description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背景技术
〔1〕本发明涉及通过对收获物进行脱粒而得到谷粒的收割机。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割机(在该文献中为联合收割机)中,记载有如下结构:通过将收获的收割谷秆向脱粒室供给,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利用分选部的摆动分选装置(在该文献中为摆动分选机构)的摆动和从风选机供给的分选风对从承接网漏下的处理物进行分选而回收谷粒。
在该专利文献1中,摆动分选装置具备上筛,该上筛在前后方向上以设定间隔配置多个筛板,将各个筛板支承为以横向姿势的支承轴为中心摆动自如。由此,通过设定多个筛板的角度,能够适当地设定包含谷粒的处理物能够漏下的开度(由筛板的间隔确定的值),从而能够进行分选性能的控制。
〔2〕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在田地中进行收获作业的收割机的收获装置。
作为上述那样的收获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收获装置。
该收获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为“收割部”)具备收获框架(在专利文献2中为“收割框架”)和支承于收获框架的收割刀(在专利文献2中为“切断装置”)。
而且,收获框架接收由收割刀切断的收割谷秆。
〔3〕本发明涉及通过对收获物进行脱粒而得到谷粒的收割机。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收割机(在该文献中为联合收割机)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在收获稻子的作业中,利用脱粒装置对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对谷粒进行分选而回收。另外,在该专利文献3的收获的脱粒作业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利用分选部(在该文献中为摆动分选体)对由于脱粒筒的旋转而从承接网漏下的处理物进行筛选,利用来自风选机(在该文献中为风选机风扇)的分选风进行风选。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具备如下结构:在分选室后壁的罩上设置声音传感器,能够根据排尘物所含的飞散谷粒碰撞时的碰撞音来检测飞散谷粒。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具备利用脱粒装置的分选部(在该文献中为摆动分选机构)进行脱粒并向该分选部供给分选风的风选机,且具备将脱粒时在分选部产生的浮尘排出的排尘风扇。
在该专利文献4中,在排尘风扇中,在向斜下方输送排尘的罩的延伸端的内表面安装有传感器,在谷粒与秸秆屑一起从摆动分选机构排出的情况下,秸秆屑被排尘风扇的送风向下方吹飞,但是谷粒的比重比较大,由空气阻力引起的衰减较低,强力地击打传感器的感知面,因此,能够进行谷粒的检测。
〔4〕本发明涉及对收获物进行脱粒的收割机。
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收割机(在该文献中为联合收割机)中,以如下方式设定处理方式:利用脱粒筒对所收获的谷秆进行脱粒,利用摆动分选部对从承接网漏下的处理物进行分选。
在该专利文献5中,具备检测从承接网的终端部漏下的谷粒量的第一损失传感器和检测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部落下的谷粒量的第二损失传感器。另外,在脱粒室的上壁具备角度变更自如的送尘阀,以便能够调节输送谷秆的量。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由第一损失传感器检测到的谷粒量超过阈值而增大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送尘阀的角度,从而降低在脱粒室中输送谷秆的速度,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7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80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02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1-96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44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如下所述。
若考虑利用收割机对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的状况,则在收获物的量增大且从脱粒室向摆动分选装置供给的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想象到谷粒以混入到在分选部的分选时产生的秸秆屑中的状态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排出的情况、因分选风的风压而与秸秆屑一起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排出的不良情况。
为了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将排尘调节板在上下方向上位置调节自如地螺栓连结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段落编号〔0060〕)。但是,通过螺栓的操作人为地调节排尘调节板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费时费力,存在改善的余地。
出于这样的理由,要求在利用摆动分选装置对谷粒进行分选时能够抑制谷粒浪费地排出的现象的收割机。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如下所述。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收获装置中,当位于收获框架的左右的侧壁的附近的立起姿势的收割谷秆的上部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倾倒时,该收割谷秆的上部越过收获框架的侧壁,成为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
而且,这样的收割谷秆容易从收获框架洒落。其结果是,产生收获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收获损失的收获装置。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如下所述。
如专利文献3、4所示,从降低谷粒损失的观点出发,重要的是在脱粒时适当地检测谷粒的浪费的排出。
在此,若考虑排出谷粒的现象,则如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那样,除了谷粒以混入到在分选部的分选时产生的秸秆屑中的状态利用分选风排出的现象之外,还能够想象到在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到达分选部以前,在与利用分选风流过来的秸秆屑接触的状态下被排出的现象。
根据专利文献3、4的说明书的记载、附图的记载进行判断,在自动脱粒型的联合收割机(收割机)中,在脱粒室中被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从处理物的移送方向上的终端位置的排尘口排出,进而,通过排尘风扇向外部排出。
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在专利文献3、4中的任一结构中,都利用传感器检测向秸秆屑的秸秆小片所浮游的空间分散的谷粒,容易导致检测精度的降低。
出于这样的理由,在从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向机外排出谷粒的情况下,要求能够准确地检测被排出的谷粒的收割机。
〔4〕与背景技术〔4〕对应的课题如下所述。
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收割机那样,在具有收容脱粒筒的脱粒室的收割机中,在脱粒室中对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使脱粒室的处理物从承接网漏下并利用摆动分选装置进行分选,脱粒处理后的秸秆构成为从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终端向脱粒室的外部排出。
但是,在向脱粒室供给的收获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脱粒处理不充分,谷粒与秸秆一起从脱粒室排出而导致谷粒损失。为了抑制这样的谷粒损失,也可以考虑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那样基于第一损失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送尘阀的角度,但是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那样,如果仅具备单一的第一损失传感器,则不能说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的检测的精度充分。
出于这样的理由,要求能够高精度检测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的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与课题〔1〕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收获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部,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在所述分选部具备摆动分选装置,所述摆动分选装置通过摆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具备:筛箱,所述筛箱在俯视时呈框状;以及上筛,所述上筛具有多个筛板,所述多个筛板沿着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隔开间隔,并且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在多个所述筛板中,在所述上筛的后部包括与其他所述筛板相比增大了向上方的突出量的限制唇。
根据该特征结构,例如,在向摆动分选装置供给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多个筛板的摆动姿势而将限制唇设定为立起姿势,由此,抑制脱粒处理物的移送,并且促进脱粒处理物所含的谷粒在上筛的漏下,能够抑制谷粒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浪费地排出。特别是,在具备多个限制唇的结构中,能够更良好地抑制脱粒处理物的移送。
因此,构成在利用摆动分选装置对谷粒进行分选时能够抑制谷粒被浪费地排出的现象的收割机。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收割机具备处理量传感器,所述处理量传感器检测被供给到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处理物的量,所述收割机具备筛角控制单元,所述筛角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包括所述限制唇的多个所述筛板各自的向立起姿势的摆动来扩大多个所述筛板之间的开口面积,所述收割机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筛角控制单元,以使得由所述处理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处理物的处理量越增大,则使包括所述限制唇的多个所述筛板分别越朝向所述立起姿势摆动。
由此,由处理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则控制装置使筛板越朝向立起姿势摆动,从而在增大上筛处的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的同时,限制唇抑制搭在上筛上的状态的脱粒处理物的移送,能够抑制谷粒从筛箱的后端排出的不良情况。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限制唇以在最大立起的状态下摆动端位于比所述筛箱中的所述移送方向上的后端缘高的位置的尺寸形成。
由此,在限制唇最大立起的状态下,比筛箱的后端高,由此,例如,在不具备限制唇的结构中,即使在脱粒处理物从筛箱的后端排出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脱粒处理物的流动,能够抑制包含于该脱粒处理物的状态下的谷粒的排出。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限制唇在最大倒伏的状态下,摆动端比所述筛箱中的所述移送方向上的后端缘向后方突出。
由此,在限制唇最大倒伏的状态下,摆动端从筛箱的后端缘向后方突出,从而限制唇的摆动端也能够承接脱粒处理物,并将其向筛箱的方向引导,降低脱粒处理物的损失,其结果是,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限制唇在所述移送方向上位于最后端。
由此,仅通过具备单一的限制唇,就能够抑制谷粒从筛箱的后端排出的不良情况。
〔2〕与课题〔2〕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收获装置设置于在田地中进行收获作业的收割机,其中,所述收获装置具有:收获框架,所述收获框架接收收割谷秆;以及收割刀,所述收割刀支承于所述收获框架并且沿收获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收获框架具有:左右的侧壁;以及后壁,所述后壁位于所述收获框架的后端部并且跨越所述左右的侧壁,在所述左右的侧壁中的至少任一方安装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对由所述收割刀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位于比所述收割刀靠后侧的位置,并且以越靠后侧越位于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状态延伸。
根据本发明,收割谷秆被引导部向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引导。由此,容易避免成为收割谷秆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另外,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收割谷秆受到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从而容易成为收纳于收获框架的内侧的状态。
其结果是,难以产生收获损失。
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难以产生收获损失的收获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收获装置具备:拨禾轮,所述拨禾轮一边旋转驱动一边扒拢直立谷秆;以及拨禾轮缸,所述拨禾轮缸使所述拨禾轮升降,所述引导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拨禾轮缸靠前侧的位置。
在引导部的前端位于比拨禾轮缸靠后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收割谷秆容易卡在拨禾轮缸上。而且,卡在拨禾轮缸上的收割谷秆不会被引导部引导,容易从收获框架洒落。
在此,根据上述结构,引导部的前端位于比拨禾轮缸靠前侧的位置。因此,接收到收获框架的收割谷秆在到达前后方向上的拨禾轮缸的位置之前,受到引导部的引导作用。由此,收割谷秆难以与拨禾轮缸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容易避免收割谷秆卡在拨禾轮缸上的事态的收获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设置于在侧视时与所述侧壁的上部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引导部设置在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引导部容易作用于收割谷秆的上部。由此,与引导部作用于收割谷秆的下部的情况相比,容易有效地引导收割谷秆。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以跨越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的状态设置。
根据该结构,与引导部构成为短到不到达后壁的程度的情况相比,引导部的后端容易在收获宽度方向上位于更靠中央侧的位置。由此,收割谷秆被引导部可靠地向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引导。由此,容易更可靠地避免收割谷秆成为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另外,从收获框架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收割谷秆受到引导部的引导作用,由此容易更可靠地成为收纳于收获框架的内侧的状态。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为棒状。
在引导部为板状的情况下,设想由于引导部的缘部作用于收割谷秆而导致收割谷秆损伤的事态。
在此,根据上述结构,引导部为棒状。因此,与引导部为板状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收割谷秆因引导部的作用而损伤。
〔3〕与课题〔3〕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收割机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和分选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秸秆处理装置,所述秸秆处理装置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后部连结,对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处理,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以及排尘口,所述排尘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移送方向终端部位,将来自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之间的秸秆从所述脱粒室排出,在所述分选部具备摆动分选装置,所述摆动分选装置通过摆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所述收割机具备流下引导部,所述流下引导部跨越所述排尘口和所述秸秆处理装置而以前高后低的状态设置,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秸秆朝向所述秸秆处理装置引导,对通过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部之间而向机外排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的谷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流下引导部中的与所述秸秆处理装置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根据该特征结构,脱粒室的脱粒处理物中的未从承接网漏下的秸秆等从排尘口排出,沿着流下引导部流下并由秸秆处理部处理。另外,从承接网漏下的脱粒处理物所含的谷粒中的在摆动分选装置中例如弹起的谷粒,通过承接网的后端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之间而向机外排出。这样排出的谷粒通过与流下引导部中的与秸秆处理装置相反的一侧所具备的谷粒检测传感器碰撞而被检测。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将谷粒检测传感器支承于流下引导部,因此,不需要为了支承谷粒检测传感器而使用托架类。另外,在该结构中,由于将从排尘口排出的秸秆、尘埃等沿着流下引导部向机外送出,因此,来自排尘口的尘埃等不会侵入谷粒飞散的空间,例如,不会导致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飞散的谷粒与尘埃接触而导致飞散速度降低的现象,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因此,构成在从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向机外排出谷粒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检测被排出的谷粒的收割机。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沿着所述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流下引导部的横宽方向上的外端附近。
承接网形成为以旋转轴芯为中心的圆弧形,在俯视时,越是从承接网的中央区域(与轴芯重叠的区域)向外侧离开的区域,则漏下表面相对于假想水平面越倾斜。因此,从承接网向摆动分选装置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分布与承接网的中央区域相比,越是从该中央区域向外方离开的区域越增大,从承接网向摆动分选装置漏下的谷粒的分布也是,在摆动分选装置的机体横向上与中央相比,机体横向上的外端附近增大,从摆动分选部的后端向机外排出的谷粒量也是与中央部相比横宽方向的外端附近增大。出于这样的理由,在沿着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通过将谷粒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流下引导部的横宽方向上的外端附近,能够良好地检测从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飞散的谷粒。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流下引导部中的与所述秸秆处理装置相反的一侧的面具备罩,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在使检测面从所述罩露出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流下引导部与所述罩之间。
由此,通过在流下引导体与罩之间的空间配置谷粒检测传感器,能够保护谷粒检测传感器和配线。另外,例如,通过以使检测面从形成于罩的开口露出的方式配置谷粒检测传感器,能够良好地检测谷粒。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是检测所述谷粒碰撞时的压力的压敏式传感器。
由此,通过在像秸秆屑等尘埃那样比重比谷粒小的物体接触时的检测值与谷粒接触时的检测值之间设定阈值等处理,能够提高谷粒检测传感器的谷粒的检测精度。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收割机具备谷粒损失判定部,所述谷粒损失判定部基于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向机外排出的谷粒量判定为谷粒损失。
由此,能够基于谷粒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谷粒损失,因此,在谷粒损失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进行用于抑制谷粒损失的自动控制、使执行告知灯点亮来催促作业者进行应对。
〔4〕与课题〔4〕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收割机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部,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以及排尘口,所述排尘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移送方向终端部位,将来自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之间的秸秆从所述脱粒室排出,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且处于所述分选部的上侧的区域中的、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在所述承接网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所述脱粒室的左右的侧壁的内侧之间的左右的空间分别具备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的谷粒进行检测的漏下量传感器。
根据该特征结构,例如,在向脱粒室供给的收获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在脱粒室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量也增大,能够利用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检测该谷粒。在该结构中,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在脱粒室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分别设置于承接网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左右的侧壁的内侧之间的左右的空间,因此,如谷粒因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的压力而从承接网漏下的情况那样,能够以利用漏下量传感器的检测面承接高速飞散的谷粒的方式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另外,由于在左右配置有漏下量传感器,因此,即使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量存在偏差,也能够准确地检测漏下量。
因此,构成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从承接网漏下的谷粒的收割机。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漏下量传感器在左右的所述侧壁的内侧以越靠下侧越接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倾斜姿势设置。
由此,通过在左右的侧壁的内侧以越靠下侧越接近中央的倾斜姿势具备压敏式的漏下量传感器,也能够使谷粒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到漏下量传感器的检测面,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谷粒。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且处于所述分选部的上侧的区域中的、在所述移送方向上比所述漏下量传感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与所述旋转轴芯交叉的姿势的隔壁。
由此,在脱粒室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上,在比漏下量传感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承接网的外侧配置有隔壁,因此,从比漏下量传感器靠上游侧的承接网漏下的谷粒不会与漏下量传感器接触,能够抑制谷粒的误检测。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漏下量传感器是检测所述谷粒碰撞时的压力的压敏式传感器。
由此,在谷粒与流下量传感器的检测面碰撞的情况下,在该碰撞时检测压力,能够进行电处理。
作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收割机具备谷粒损失推定部,所述谷粒损失推定部基于所述漏下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
由此,能够在脱粒时基于漏下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推定谷粒损失,因此,例如在谷粒损失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进行用于抑制谷粒损失的自动控制、使告知灯点亮来催促作业者进行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14都相同),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传感器类部件的配置的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表示扬送装置与还原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横剖俯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7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上筛和第二上筛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筛板的摆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处于立起姿势的限制唇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处于倒伏姿势的限制唇的剖视图。
图14是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20都相同),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16是表示收获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收获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收获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横向输送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截面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图2表示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A的侧面和平面。
在这些图中,将箭头F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的“前”,将箭头B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的“后”,将箭头L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左右方向的“左”,将箭头R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左右方向的“右”。另外,将箭头U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上下方向的“上”,将箭头D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上下方向的“下”。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A(以下,简称为联合收割机A)构成为通过行驶机体1所具备的履带式的行驶装置2而行驶自如,在行驶机体1具备脱粒装置T。
该联合收割机A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具备收割田地的作物(稻子、麦子、大豆、油菜等)的收割部4,并具备将由该收割部4收割的作物(以下,称为收获物)向脱粒装置T供给的送料装置11。
联合收割机A在与脱粒装置T并列的位置具备储存由脱粒装置T分选出的谷粒的谷粒箱12。另外,在谷粒箱12具备将所储存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13。
如图1、图2所示,收割部4具备:扒拢作物的拨禾轮5;将田地的作物切断的推剪型的切断装置6;以及通过将收割的作物(收获物)向横向上的中央侧输送而向送料装置11供给的绞龙7。
该联合收割机A在收割部4的右后方,在与送料装置11并列的位置具备驾驶部9。驾驶部9被驾驶室10覆盖。虽未图示,但在驾驶部9的下方收容有发动机、冷却风扇、散热器等。发动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行驶装置2、收割部4、脱粒装置T等。
由于像这样构成联合收割机A,因此,在进行收获作业的情况下,将收割部4处的收割高度设定为能够进行收获对象的收割的高度,并使行驶机体1前进,由此收获对象的作物被拨禾轮5向后方拉近,并且根部被切断装置6切断。这样收获的收获物被绞龙7汇集到送料装置11的前方,通过送料装置11供给到脱粒装置T。而且,在脱粒装置T中,通过对供给来的收获物进行处理来回收谷粒,并储存于谷粒箱12。
〔脱粒装置〕
如图3~图6所示,脱粒装置T在上部配置有对由送料装置11供给的收获物进行脱粒的脱粒部20,在下部配置有将从该脱粒部20供给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的分选部30,在分选部30的后方配置有对从脱粒部20的排尘口25排出的秸秆进行碎断处理的秸秆处理装置50。
〔脱粒装置:脱粒部〕
脱粒部20具有由送料装置11供给收获物的脱粒室21,并且在该脱粒室21的内部以前后方向姿势的旋转轴芯X驱动旋转自如地收容脱粒筒22,在该脱粒筒22的下侧,在沿着旋转轴芯X的方向观察时,如图4、图5所示,整体上配置有以旋转轴芯X为中心的圆弧形的承接网23。另外,如图4所示,脱粒筒22在主视时沿顺时针方向驱动旋转。
脱粒室21具备左右的侧壁221a、前后的端部壁21b以及上部的上壁21c,在上壁21c的下表面(内表面)具备多个送尘阀24。脱粒筒22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脱粒筒轴22a,将该脱粒筒轴22a的端部以前后方向姿势的旋转轴芯X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后的端部壁21b。而且,脱粒室21相对于收获物的移动方向上的终端部位,在从承接网23的后端到后侧的端部壁21b的区域形成有排尘口25。
如图4、图5所示,多个送尘阀24经由纵向姿势的轴部24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上壁21c。多个送尘阀24以在俯视时相对于旋转轴芯X倾斜的姿势设置,以便向伴随着脱粒筒22的旋转而在脱粒室21的内部与脱粒筒22一起旋转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终端侧(在图3中为右侧)移送。由此,被供给到脱粒室21的收获物被多个送尘阀24移送,并从排尘口25排出。
另外,送尘阀24通过以轴部24a为中心的摆动姿势的变更,能够变更收获物的每单位时间的移送距离。具体结构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多个送尘阀24以能够同时摆动相等的角度的方式通过连杆机构连接。脱粒装置T具备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以轴部24a为中心变更多个送尘阀24的摆动姿势的送尘阀控制单元71。
如图3所示,脱粒筒22具有相对于与脱粒筒轴22a一体旋转的多个棒状的脱粒筒框架以向外方突出的形态设置有多个脱粒齿22b的结构。在沿着旋转轴芯X的方向观察时,承接网23通过将呈圆弧形的多个纵框架和相对于该纵框架与旋转轴芯X平行姿势的多个横架配置成格子状,从而形成有多个漏下用开口。
由此,脱粒部20利用驱动旋转的脱粒筒22对从送料装置11供给到脱粒室21的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使包含通过该脱粒处理而从谷秆分离出的谷粒的脱粒处理物向承接网23漏下。另外,在脱粒室21中,如上所述,收获物伴随着脱粒筒22的旋转而在脱粒室21中旋转,该收获物通过与多个送尘阀24接触而向后方移送,结束了脱粒处理的收获物作为秸秆从排尘口25排出。
〔脱粒装置:分选部〕
如图3所示,分选部30具备:配置在承接网23的下方的摆动分选装置31;使该摆动分选装置31沿前后方向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32;以及对摆动分选装置31从前方朝向后方供给分选风的风选机33。
另外,摆动驱动机构32以通过来自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的偏心轴等的动作力,使摆动分选装置31的整体向后方的移动和向上方的移动同时进行,并使摆动分选装置31的整体向前方的移动和向下方的移动同时进行的方式,实现沿着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环形的轨迹的驱动。
如图3、图7所示,该分选部30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下方具备:将分选出的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进行回收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34;以及将通过摆动分选装置31的分选而含有秸秆屑等异物且单粒化不充分的谷粒作为二次处理物进行回收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35。
一次处理物回收部34具备沿横向输送一次处理物(谷粒)的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纵向姿势的扬送机构36配置在脱粒装置T与谷粒箱12之间,以便将由该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输送的一次处理物供给到谷粒箱12。
另外,二次处理物回收部35构成为沿横向输送二次处理物的二次处理螺旋装置35S,以将由该二次处理螺旋装置35S输送的二次处理物从中间输送箱37a向还原螺旋装置37S输送并返回到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部的方式将倾斜姿势的还原装置37配置在脱粒装置T的外部。
如图7~图9所示,扬送机构36在纵长姿势的扬送壳体36a内部的下部具备驱动链轮36b,在上部具备从动链轮(未图示),在卷绕于它们的环形链条36d具备多个斗36e。另外,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扬送机构36具有将被输送到扬送壳体36a的上端的谷粒送入谷粒箱12的机构。
驱动链轮36b与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的轴连结。在分选部30的外壁与扬送壳体36a之间具备将由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输送的谷粒向扬送壳体36a的下部供给的中间筒38。
中间筒38内装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的端部,为了将从该中间筒38向扬送壳体36a输送的谷粒高效地向开始上升的斗36e的开口部供给,如图9所示,通过将中间筒38的截面的一部分成形为向外方鼓出的形状而形成鼓出空间38T。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中间筒38的内周的下侧以沿着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使该中间筒38的内周的上侧的一部分向外方鼓出而形成鼓出空间38T。由此,即使是在鼓出空间38T中不与一次处理螺旋装置34S接触的谷粒,也能够高效地向扬送壳体36a的内部输送,并向开始上升的斗36e的开口部供给。
如图3、图7所示,还原装置37具有将二次处理螺旋装置35S的外端部的驱动力向中间输送箱37a和还原螺旋装置37S传递的驱动结构,进行使由二次处理螺旋装置35S输送的二次处理物经由中间输送箱37a和还原螺旋装置37S返回到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部的动作。
如图3所示,摆动分选装置31在向上下方向开放的框状的筛箱41的内部,将振动板42、第一上筛43、逐稿器44以及第二上筛45配置在从前部到后部的区域,在第一上筛43的下侧配置有下筛46。
该摆动分选装置31是筛箱41向上下方向开放的框状的结构物,在从风选机33供给分选风的状态下,通过筛箱41摆动,在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中从脱粒处理物分选谷粒,进而,通过网状的下筛46使谷粒漏下,实现所谓的筛选。
在该摆动分选装置31中,在与振动板42的后端相连的位置配置有第一上筛43,在该第一上筛43的后端配置有逐稿器44。另外,第二上筛45配置在从逐稿器44的下侧到筛箱41的后端缘41a附近的区域。逐稿器44通过将多个齿条件以与筛箱41的横向平行的姿势配置而构成。
如图10所示,第一上筛4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以设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板状的第一筛板43a,这些多个第一筛板43a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筛箱41。与此同样地,第二上筛4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以设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板状的第二筛板45a,这些多个第二筛板45a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筛箱41。
多个第一筛板43a与多个第二筛板45a的摆动结构是共通的。即,如图11所示,第一筛板43a和第二筛板45a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设置有コ字形的杆部件47,使左右的杆部件47的上端和下端向横向外方向弯曲,将该上端作为上部支承轴47a支承在筛箱41的侧壁的内侧。
第一筛板43a和第二筛板45a以左右的上部支承轴47a的轴芯为中心摆动,该左右的上部支承轴47a的轴芯成为摆动轴芯。
另外,左右的杆部件47以下端的下部支承轴47b贯通动作板48的状态卡合。左右的动作板48被支承为相对于筛箱41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左右的动作板48与第一上筛43沿前后方向动作,由此同时设定多个第一筛板43a和第二上筛45的多个第二筛板45a的摆动姿势。
虽未示出具体结构,但脱粒装置T具备图10所示的筛角控制单元72,以便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使第一上筛43的动作板48和第二上筛45的动作板48同时向相同方向动作。在此,摆动姿势定义为,各个筛板处于立起姿势(摆动端朝向上方的姿势)的角度最大,摆动端朝向后方的倒伏姿势的角度最小。
特别是,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中,如图10、图12、图13所示,将多个第二筛板45a中的、配置在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一个作为比其他第二筛板45a向上方的突出量长的限制唇Lx而具备。将以其他第二筛板45a为基准的突出量表示为突出长度La。
第二上筛45构成为在图12所示的立起姿势到图13所示的倒伏姿势之间摆动自如。而且,限制唇Lx在立起姿势下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最大。另外,限制唇Lx在倒伏姿势下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最小,该限制唇Lx的上端部成为从筛箱41的后端缘41a向后方伸出伸出量Lb的状态。
如图3、图6所示,该脱粒装置T具备根据层叠在第一上筛43的第一筛板43a的上端的脱粒处理物的厚度来检测处理量的处理量传感器S3。该处理量传感器S3由相对于脱粒装置T的框架等以下端能够以横向姿势的支承轴为基准向后方位移的方式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传感器板15和检测传感器板15的摆动姿势的电位计16构成。
该处理量传感器S3在从脱粒部20向分选部30供给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随着该增大,传感器板15的摆动量增大。
由此,能够根据传感器板15的摆动量进行分选部30中的处理量的检测。
由于这样构成分选部30,因此,在分选部30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时,来自风选机33的分选风在筛箱41的上方和下方从前向后流动的同时,该分选风的一部分在下筛46、第一上筛43以及第二上筛45中从下向上流动。
另外,从承接网23的前部漏下的脱粒处理物中的、从承接网23的前部位置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向振动板42供给,从承接网23的中间部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向第一上筛43供给,从承接网23的后部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向第二上筛45供给。而且,脱粒处理物中的被供给到振动板42的脱粒处理物伴随着筛箱41的摆动而被供给到第一上筛43。
第一上筛43通过与筛箱41一体地摆动,使脱粒处理物向下方漏下。与此相反,第一上筛43不漏下不能漏下的脱粒处理物,通过摆动沿着第一上筛43的上部向后方输送。另外,从第一上筛43漏下的脱粒处理物通过下筛46仅筛选谷粒,通过从下筛46漏下而作为一次处理物被一次处理物回收部34回收。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上筛43的上部向后方输送的脱粒处理物被供给到第二上筛45。另外,在这样供给时,脱粒处理物中的秸秆屑等轻量的脱粒处理物被分选风向后方吹飞,从图3、图6所示的排出路径EX1向脱粒装置T的外部排出。
另外,第二上筛45通过与筛箱41一体地摆动,使脱粒处理物向下方漏下。与此相反,第二上筛45不漏下不能漏下的脱粒处理物,通过摆动沿着第二上筛45的上部向后方输送。另外,从第二上筛45漏下的脱粒处理物作为二次处理物被回收到二次处理物回收部35。如上所述,在第二上筛45的上部向后方输送的脱粒处理物被分选风向后方吹飞,从图3、图6所示的排出路径EX1向脱粒装置T的外部排出。
由此,分选部30通过扬送机构36的动作将由一次处理物回收部34回收的谷粒向谷粒箱12供给并储存。另外,分选部30通过还原装置37的动作使由二次处理物回收部35回收的二次处理物返回到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部。由此,被还原的二次处理物所含的谷粒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中被分离,并由一次处理物回收部34回收。
排出路径EX1在筛箱41的后端与图3、图4所示的秸秆处理装置50的流下引导板26(流下引导部的一例)之间形成为将脱粒处理物向后方的斜下方排出的空间。
〔脱粒装置:秸秆处理装置〕
如图3、图4所示,在脱粒装置T的后部位置具备将从排尘口25排出的秸秆向后方(与脱粒室21中的收获物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斜下方送出的流下引导板26。在该流下引导板26的上表面送出秸秆的路径成为排尘路径EX2。
秸秆处理装置50具备:配置在流下引导板26上方的横向姿势的切割轴51;设置于切割轴51的多个切割刀52;以及以在机体侧视时成为与切割刀52重叠的位置的方式以突出于流下引导板26的上表面的状态被固定的多个固定刀53。
另外,秸秆处理装置50在机体侧视时将多个切割刀52以在十字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定姿势,将多个切割刀52在沿着切割轴51的轴芯的方向上以设定间隔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秸秆处理装置50作为碎断单元发挥功能,该碎断单元通过切割轴51的驱动旋转,将从排尘口25排出到排尘路径EX2的秸秆利用多个切割刀52和固定刀53碎断并排出。
另外,如图3、图4、图6所示,脱粒部20在脱粒室21中的承接网23的后端位置与脱粒室21的左右的侧壁221a之间具备抑制秸秆、尘埃等的一部分流入分选部30的不良情况的限制板55。
〔脱粒装置:传感器〕
如图3、图4、图6所示,该联合收割机A为了检测从摆动分选装置31向排出路径EX1排出谷粒的不良情况,在流下引导板26中的与秸秆处理装置50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具备检测从摆动分选装置31飞散的谷粒的谷粒检测传感器S1。
即,在流下引导板26的下侧以纵向姿势具备罩27。该罩27在横宽方向上成为外端附近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开口27a(参照图4),以使检测面从该两个部位的开口27a露出的方式具备谷粒检测传感器S1,由此实现两个谷粒检测传感器S1相对于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的接近配置。
特别是,由于承接网23形成为以旋转轴芯X为中心的圆弧形,因此,从承接网23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分布具有在俯视时越是从承接网23的中央区域(与旋转轴芯X重叠的区域)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离开的区域越增大的倾向。因此,从摆动分选装置31飞散的谷粒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相比,来自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谷粒变多,通过在偏向罩27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配置谷粒检测传感器S1,实现从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飞散的谷粒的高效的检测。
谷粒检测传感器S1使用作为压敏传感器发挥功能的传感器,该压敏传感器将飞散到排出路径EX1的谷粒与检测面碰撞时的压力作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另外,在该结构中,利用罩27保护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主体、配线。
而且,如图4~图6所示,该联合收割机A在承接网23的下侧且处于分选部30的上侧的区域中的、脱粒室21中的脱粒处理物(作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在承接网23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左右的侧壁内侧之间的空间,具备对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进行检测的漏下量传感器S2。另外,两个漏下量传感器S2在图4、图5所示的方向观察时配置在比承接网23的两侧部低的位置,配置在比承接网23的最低位置高的位置。
漏下量传感器S2使用作为压敏传感器发挥功能的传感器,以便将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碰撞时的压力作为电信号进行检测。
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以越靠下侧越接近中央的倾斜姿势设置。即,在左右的侧壁221a的内侧,支承部具备成为越靠下侧越接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倾斜姿势的支承框架28。因此,漏下量传感器S2被支承框架28的支承部支承,由此,漏下量传感器S2在沿着旋转轴芯X的方向观察时以沿着承接网23的两侧部各自的姿势的姿势(与接近漏下量传感器S2的位置的承接网23的切线平行的姿势)设置。另外,通过这样设置漏下量传感器S2,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也成为沿着承接网23的两侧部的姿势的倾斜姿势。
支承框架28构成为支承于脱粒室21的左右的侧壁221a的内表面,通过在支承框架28上支承漏下量传感器S2,使谷粒向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入射的角度接近90度,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谷粒。
另外,如图5、图6所示,脱粒部20在承接网23的下侧且处于分选部30的上侧的区域中的、在移送方向上比漏下量传感器S2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与旋转轴芯X交叉的纵向姿势的隔壁29。
隔壁29在比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靠上游侧的位置支承于脱粒室21的左右的侧壁221a的内表面,防止从承接网23中的比漏下量传感器S2靠上游侧的位置漏下的谷粒与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接触的不良情况,由此抑制谷粒的误检测。
如图2、图3、图6所示,左右的隔壁29中的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的隔壁配置在比配置于左侧的隔壁靠前侧的位置。与此同样地,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中的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的漏下量传感器配置在比配置于左侧的漏下量传感器靠前侧的位置。特别是,如图3所示,右侧的隔壁29配置在逐稿器44与第二上筛45上下重叠的区域的上侧,左侧的隔壁29配置在第二上筛45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上侧。
〔脱粒控制装置〕
如图14所示,该联合收割机A具备脱粒控制装置60,该脱粒控制装置60实现从摆动分选装置31向排出路径EX1浪费地排出谷粒的谷粒损失、以及从排尘口25向排尘路径EX2浪费地排出谷粒的谷粒损失的降低。
脱粒控制装置60具有能够如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那样进行基于程序的处理的处理功能。脱粒控制装置60取得来自上述一对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信号、上述一对漏下量传感器S2以及处理量传感器S3的检测信号。另外,脱粒控制装置60向送尘阀控制单元71、筛角控制单元72以及显示单元73输出控制信号。另外,显示单元73配置在驾驶部9的驾驶室10的内部,对作业者显示所需的信息。
脱粒控制装置60具备谷粒损失判定部61、谷粒损失推定部62以及损失降低控制部63。它们构成为软件。另外,谷粒损失判定部61、谷粒损失推定部62以及损失降低控制部63的一部分也可以由逻辑电路、EEPROM等硬件构成。
谷粒损失判定部61基于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信号来判定从排出路径EX1排出的谷粒量(谷粒损失)。谷粒损失推定部62基于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将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并且基于处理量传感器S3的检测信号将从排出路径EX1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
特别是,谷粒损失推定部62通过预先进行的模拟来制作取得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的值和谷粒损失的相关表,通过在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中参照相关表,实现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量(谷粒损失)的推定。
损失降低控制部63基于来自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信号、漏下量传感器S2以及处理量传感器S3的检测信号,控制送尘阀控制单元71和筛角控制单元72中的至少一方,由此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
〔脱粒控制装置:排出路径EX1中的谷粒损失的降低〕
例如,在向摆动分选装置31供给的收获物量增大的情况下,谷粒有时会从筛箱41的后端向排出路径EX1排出。这样,在向排出路径EX1排出谷粒的情况下,由于分选风的风压而飞散,因此,谷粒检测传感器S1能够基于压力检测谷粒的碰撞。
谷粒损失判定部61将在由谷粒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的谷粒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出的谷粒量作为谷粒损失。在该判定中,也可以将由谷粒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的谷粒量全部视为谷粒损失,但由于由谷粒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的谷粒包含一些误差,因此,设定阈值,将在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出的谷粒量作为谷粒损失。
而且,在谷粒损失判定部61判定了谷粒损失的情况下,损失降低控制部63经由筛角控制单元72进行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筛板的角度与谷粒损失的值成比例地增大的控制。通过该控制,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中的脱粒处理物向下方的漏下量增大,实现抑制从排出路径EX1浪费地排出的谷粒的损失。
另外,分选部30利用分选风的风压从筛箱41的后端沿着排出路径EX1向下侧排出脱粒处理物。而且,在脱粒处理物中含有谷粒的情况下,脱粒处理物所含的秸秆屑或尘埃那样比重小的物体通过分选风沿着排出路径EX1向下侧送出,比重大的谷粒通过飞散而到达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面。由此,能够实现谷粒量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另外,在由处理量传感器S3检测到的脱粒处理物的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谷粒损失推定部62也推定谷粒损失。即,由于处理量传感器S3检测堆积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第一上筛43上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因此,谷粒损失推定部62推定与脱粒处理物的量成比例的量的谷粒从筛箱41的后端排出的现象。
这样,在谷粒损失推定部62基于由处理量传感器S3检测到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判定了谷粒损失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损失降低控制部63经由筛角控制单元72进行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筛板的角度增大的控制,由此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中的脱粒处理物向下方的漏下量增大,抑制从排出路径EX1浪费地排出的谷粒的损失。
特别是,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中,将第二上筛45的多个第二筛板45a中的、摆动分选装置31中的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的后端位置的第二筛板45a作为限制唇Lx,使向上方的突出量比其他第二筛板45a大。因此,通过增大第二上筛45的角度,在第二上筛45的后端部位限制脱粒处理物的流动,在该部位促进脱粒处理物所含的谷粒的漏下,更良好地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
〔脱粒控制装置:排尘路径EX2中的谷粒损失的降低〕
例如,在向脱粒室21供给的收获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导致以混入到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秸秆中的状态被排出的谷粒量增大的现象。
另外,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量能够根据从排尘口25附近的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量来推定。出于这样的理由,利用漏下量传感器S2检测从承接网23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漏下的谷粒量,基于这样检测到的谷粒量,谷粒损失推定部62将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在这样推定出的谷粒损失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损失降低控制部63经由送尘阀控制单元71控制送尘阀24,由此实现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损失的降低。
即,通过控制送尘阀24的姿势(进行以降低收获物的移送速度的方式设定角度的控制),延长脱粒室21中的收获物的脱粒处理所花费的时间,使从承接网23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其结果是,实现从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损失的抑制。
在该控制中,通过送尘阀24的姿势的控制,延长从收获物被供给到脱粒室21的定时到从排尘口25排出为止的时间。因此,为了不向脱粒室21供给过剩的量的收获物,脱粒控制装置60对显示单元73显示表示催促降低行驶速度的信息的消息信息、图标等。由此,作业者通过人为操作使联合收割机A的行驶速度减速,由此能够向脱粒室21供给适当量的收获物而继续进行收获作业。
特别是,该联合收割机A通过显示表示谷粒损失的降低未充分进行的消息信息、图标等作为显示于显示单元73的信息,不仅通过自动控制来降低谷粒损失,还通过作业者的人为操作来更良好地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1〕
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在向摆动分选装置31供给的脱粒处理物的量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与多个第二筛板45a的摆动姿势的设定联动地将限制唇Lx设定为立起姿势,能够抑制脱粒处理物的移送,并且在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中促进脱粒处理物所含的谷粒的漏下,能够抑制谷粒从筛箱41的后端浪费地排出。
另外,在由处理量传感器S3检测到脱粒处理物的增大的情况下,通过扩大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摆动姿势的角度,实现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的增大。由此,脱粒处理物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唇Lx抑制,能够将谷粒向排出路径EX1飞散的不良情况防患于未然。
在由谷粒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谷粒从筛箱41的后端缘41a向排出路径EX1飞散的情况下,通过扩大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摆动角度,能够实现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的增大,能够抑制谷粒向排出路径EX1飞散的不良情况。
特别是,在扩大了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摆动姿势的角度的情况下,限制唇Lx成为立起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脱粒处理物在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上部被移送到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方,谷粒与脱粒处理物一起被排出到排出路径EX1的不良情况。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2〕
这样,在以纵向姿势设置在流下引导板26的下侧的罩27具备谷粒检测传感器S1,因此,不需要使用用于支承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托架类。由于能够将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面设定为纵向姿势,并将谷粒检测传感器S1接近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配置,因此,也能够良好地检测从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飞散的谷粒。
另外,输送从排尘口25排出的秸秆、尘埃等的空间和配置谷粒检测传感器S1的空间由流下引导体26分离,因此,在谷粒从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朝向机外飞散的情况下,从排尘口25排出的尘埃等不会侵入谷粒飞散的空间,能够抑制飞散的谷粒与尘埃等接触而飞散速度降低的现象,能够较高地维持检测谷粒的精度。
另外,承接网23在沿着旋转轴芯X的方向上为圆弧形,因此,从沿着旋转轴芯X的方向观察时的承接网23的两侧部(脱粒室21的侧壁221a的附近部)的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比承接网23的中央部的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多。因此,向排出路径EX1飞散的谷粒量具有在流下引导板2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附近增大的倾向。出于这样的理由,通过在罩27的横宽方向上的外端附近的两个部位具备谷粒检测传感器S1,从而高精度地检测向排出路径EX1飞散的谷粒量。
在谷粒损失判定部61基于由谷粒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的谷粒量判定了谷粒损失的情况下,筛角控制单元72进行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的筛板的角度增大的控制,使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中的脱粒处理物的漏下量增大,能够抑制从排出路径EX1浪费地排出的谷粒的损失。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3〕
在该联合收割机A中,在承接网23的两侧部的下侧且处于分选部30的上侧的区域中的、脱粒室21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在承接网23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左右的侧壁221a的内侧之间的空间,以沿着承接网23的两侧部各自的姿势的姿势具备对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进行检测的漏下量传感器S2。
因此,能够以利用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承接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的方式进行检测。另外,由于在左右配置有漏下量传感器S2,因此,即使伴随着脱粒筒22的旋转而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量存在偏差,也能够准确地检测漏下量。
另外,由于漏下量传感器S2以倾斜姿势设置,因此,也能够使谷粒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到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能够以高灵敏度检测谷粒。
而且,即使在秸秆屑或尘埃与漏下量传感器S2的检测面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自重将它们向斜下方送出,防止秸秆屑或尘埃的堆积,也不会导致谷粒的检测精度降低的不良情况。
在脱粒室21中的收获物的移送方向上,在比漏下量传感器S2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与旋转轴芯X正交的姿势的隔壁29,因此,在比漏下量传感器S2靠上游侧的位置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不会与漏下量传感器S2接触,能够抑制谷粒的误检测。
另外,在向脱粒室21供给的收获物的量增大且由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检测到的谷粒量增大的情况下,谷粒损失推定部62将向排尘路径EX2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而且,在推定出的谷粒损失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损失降低控制部63控制送尘阀控制单元71,由此能够降低在脱粒室21中移送收获物的速度,抑制排尘路径EX2中的谷粒损失。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对具有与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共用的编号、附图标记)。
(a)限制唇Lx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这样具备多个限制唇Lx的情况下,在多个限制唇Lx之间留有间隔也是有效的。另外,通过配置在筛箱41的后端缘41a的附近,能够较高地维持脱粒性能。
(b)将限制唇Lx配置在比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的后端位置靠前的位置。即,在后端位置配置第二筛板45a,在比其靠前侧的位置配置限制唇Lx。在这样配置限制唇Lx的情况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a)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使用多个限制唇Lx。
(c)代替具备第一上筛43和第二上筛45这两种上筛的结构,例如具备单一的上筛而构成分选部30。这样,即使是单一的上筛,通过具备限制唇Lx,也能够抑制谷粒损失,能够简化上筛。
(d)为了能够调节风选机33的风量,例如具备变更从发动机向风选机33传递的转速的带无级型的变速机构、或者带张紧式的多个离合器,并具备实现这些变速的致动器。
在该另一实施方式(d)中,在由谷粒损失判定部61判定了谷粒损失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述筛角控制单元72进行使筛板的角度增大的控制的同时,进行使分选风的风量增大的控制,由此能够提高分选性能,降低谷粒损失。
(e)为了能够调节摆动分选装置31的每单位时间的摆动次数,与上述另一实施方式(d)同样地,在从发动机向摆动驱动机构32传递驱动力的传动系统中具备带无级型的变速机构、或者带张紧式的多个离合器,并具备实现这些变速的致动器。
在该另一实施方式(e)中,在判定出谷粒损失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述筛角控制单元72进行使筛板的角度增大的控制的同时,进行使摆动分选装置31的摆动次数增大的控制,由此能够提高分选性能,降低谷粒损失。
(f)在承接网23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脱粒室21的左右的侧壁221a的内侧之间的空间,各配置多个漏下量传感器S2。即,考虑在左侧和右侧配置两个以上的漏下量传感器S2。通过这样使漏下量传感器S2的数量增大,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物的量。
(g)作为另一实施方式(f)的变形例,在上述左右的空间中,将多个漏下量传感器S2沿前后方向排列地配置。基于由处于一前一后位置关系的漏下量传感器S2检测到的谷粒的流下量,在承接网23的后端位置处求出前后方向上的谷粒的漏下量的减少倾向,并反映到由谷粒损失推定部62进行的谷粒损失的推定中。
即,从承接网23漏下的谷粒量越靠后端侧(移送方向上的终端侧)越减少,减少倾向根据收获物的状态等而变化。根据这样的理由,取得由沿前后方向配置的多个漏下量传感器S2检测到的谷粒量的减少倾向,将该减少倾向和由多个漏下量传感器S2检测到的谷粒量提供给谷粒损失推定部62,由此能够提高从排尘口25排出的谷粒量(谷粒损失)的推定精度。
(h)构成为能够任意变更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的倾斜姿势。构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变更左右的漏下量传感器S2的位置。
(g)本发明能够用于对收获物进行脱粒的收割机。
〔2〕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5、图16、图19、图20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设为“前”,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后”,将图16、图17、图19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设为“左”,将箭头R的方向设为“右”。另外,将图15、图17、图20所示的箭头U的方向设为“上”,将箭头D的方向设为“下”。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5所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01(相当于本发明的“收割机”)具备收获装置H、履带式的行驶装置211、驾驶部212、脱粒装置213、谷粒箱214、输送部216、谷粒排出装置218、发动机E。
行驶装置211设置在联合收割机201的下部。另外,行驶装置211由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驱动。而且,联合收割机201能够通过行驶装置211自行行驶。
另外,驾驶部212、脱粒装置213、谷粒箱214设置在行驶装置211的上侧。在驾驶部212能够搭乘监视联合收割机201的作业的操作员。
另外,操作员也可以从联合收割机201的机外监视联合收割机201的作业。
谷粒排出装置218设置在谷粒箱214的上侧。收获装置H设置在联合收割机201的前部。而且,输送部216设置在收获装置H的后侧。另外,收获装置H包括收割刀215以及拨禾轮217。
收割刀215收割田地的直立谷秆。另外,拨禾轮217一边绕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拨禾轮轴芯217b旋转驱动一边扒拢收获对象的直立谷秆。由收割刀215收割的收割谷秆K(参照图18)向输送部216输送。
即,收获装置H具备一边旋转驱动一边扒拢直立谷秆的拨禾轮217。
根据该结构,收获装置H收获田地的谷物。而且,联合收割机201能够进行一边通过收割刀215收割田地的直立谷秆一边通过行驶装置211行驶的收割行驶。
由收获装置H收获的收割谷秆K通过输送部216向机体后方输送。由此,收割谷秆K向脱粒装置213输送。
在脱粒装置213中,对收割谷秆K进行脱粒处理。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储存于谷粒箱214。谷粒箱214中储存的谷粒根据需要通过谷粒排出装置218向机外排出。
在此,收获装置H设置于在田地中进行收获作业的联合收割机201。以下,对收获装置H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收获装置的结构〕
如图15至图17所示,收获装置H具备收获框架220。收获框架220构成为接收由收割刀215收割的收割谷秆K。
即,收获装置H具备接收收割谷秆K的收获框架220。
收获框架220具有左右的侧壁221、后壁222以及底板223。后壁222位于收获框架220的后端部,并且以跨越左右的侧壁221的状态设置。
即,收获框架220具有左右的侧壁221和位于收获框架220的后端部并且跨越左右的侧壁221的后壁222。
底板223位于收获框架220的下部。另外,底板223以跨越左右的侧壁221的状态设置。
另外,在左右的侧壁221的上部支承有能够伸缩的拨禾轮缸217A。
当拨禾轮缸217A被向伸长方向控制时,拨禾轮217相对于收获框架220上升。
另外,若拨禾轮缸217A被向收缩方向控制,则拨禾轮217相对于收获框架220下降。
根据该结构,如图15所示,拨禾轮217能够相对于收获框架220升降。即,收获装置H具备使拨禾轮217升降的拨禾轮缸217A。
另外,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收割刀215支承于底板223。另外,收割刀215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获装置H的收获宽度方向是左右方向。
即,收获装置H具备支承于收获框架220并且沿收获宽度方向延伸的收割刀215。
收割刀215具有固定刀230以及可动刀231。固定刀230以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设置。固定刀230支承于底板223。另外,可动刀231利用从可动刀驱动机构(未图示)传递来的驱动力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由此,可动刀231相对于固定刀230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且,收割刀215通过固定刀230以及可动刀231切断直立谷秆。
在此,图16中的线P表示收获框架220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输送部216位于比线P靠左侧的位置。即,输送部216配置在相对于收获框架220的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偏向左侧的位置。而且,输送部216的前端部与后壁222连通地连接。
另外,收获装置H具备绞龙240。绞龙240绕绞龙轴芯240b旋转驱动。绞龙轴芯240b沿着机体左右方向。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绞龙240具有第一螺旋体241、第二螺旋体242、扒拢爪243。第一螺旋体241以及第二螺旋体242形成为螺旋状。另外,扒拢爪243为棒状,朝向绞龙240的径向外侧突出。
扒拢爪243设置在与输送部216的前端部相向的位置。另外,第一螺旋体241设置在比扒拢爪243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螺旋体242设置在比扒拢爪243靠左侧的位置。
伴随着绞龙240旋转驱动,第一螺旋体241将接收到收获框架220的收割谷秆K向左方输送。与此同时,第二螺旋体242将接收到收获框架220的收割谷秆K向右方输送。而且,扒拢爪243将收割谷秆K向机体后方拔拢。
另外,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收获装置H具备向前方突出的左右的分禾器250。左侧的分禾器250支承于左侧的侧壁221的前端部。另外,右侧的分禾器250支承于右侧的侧壁221的前端部。
〔引导部的结构〕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收获装置H具备引导部206。引导部206为棒状。另外,如图16所示,引导部206位于比收割刀215靠后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06安装于左侧的侧壁221。而且,引导部206以跨越左侧的侧壁221和后壁222的状态设置。而且,引导部206以越靠后侧越位于右侧的状态延伸。即,引导部206以越靠后侧越位于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状态延伸。
即,引导部206位于比收割刀215靠后侧的位置,并且以越靠后侧越位于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状态延伸。
另外,在右侧的侧壁221未安装引导部206。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右侧的侧壁221安装引导部206,并且该引导部206以跨越右侧的侧壁221和后壁222的状态设置。在该情况下,在左侧的侧壁221可以安装引导部206,也可以不安装。
即,引导部206以跨越侧壁221和后壁222的状态设置。
而且,如图18所示,引导部206将位于收获框架220的左端部的收割谷秆K向右侧引导。
即,在左右的侧壁221中的至少任一方安装有对由收割刀215收割的收割谷秆K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06。
另外,如图16所示,引导部206的前端位于比拨禾轮缸217A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如图15所示,引导部206设置于在侧视时与侧壁221的上部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06呈直线状延伸。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引导部206可以弯折,也可以平滑地弯曲。
〔横向输送部件的结构〕
如图16以及图19所示,收获装置H具备左右的横向输送部件270。左右的横向输送部件270固定于可动刀231。由此,左右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与可动刀231一起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另外,如图20所示,各横向输送部件270以从可动刀231向后上方延伸的状态设置。
如图16所示,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而且,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配置在相对于输送部216偏向左侧的位置。另外,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配置在相对于输送部216偏向右侧的位置。
根据以上的结构,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一边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一边将收割谷秆K向右方输送。另外,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一边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一边将收割谷秆K向左方输送。
在此,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各横向输送部件270具有多个支承部271以及谷秆作用部272。如图20所示,支承部271和谷秆作用部272通过第一螺栓螺母b1相互紧固。另外,支承部271利用第二螺栓螺母b2固定于可动刀231的上表面。
另外,如图20所示,在底板223的前端部固定有收割刀支承部51。而且,在收割刀支承部51固定有固定刀230。
另外,谷秆作用部272具有多个突出部272a。如图16所示,在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多个突出部272a朝向右后方延伸。另外,在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多个突出部272a朝向左后方延伸。
在此,图20所示的第一螺栓螺母b1构成为能够装卸。而且,通过解除第一螺栓螺母b1的紧固,能够使支承部271与谷秆作用部272相互分离。而且,如图19所示,在将谷秆作用部272翻过来的状态下,再次通过第一螺栓螺母b1将支承部271和谷秆作用部272紧固,从而多个突出部272a的延伸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反转。
即,通过将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的谷秆作用部272翻过来,左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的多个突出部272a成为朝向左后方延伸的状态。另外,通过将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的谷秆作用部272翻过来,右侧的横向输送部件270中的多个突出部272a成为朝向右后方延伸的状态。
在此,在图19中示出基准线Q。基准线Q是表示谷秆作用部272的左右的螺栓孔272b的中央位置的线。换言之,基准线Q是位于距左右的螺栓孔272b等距离的位置的线。多个突出部272a的配置相对于基准线Q左右对称。由此,在将谷秆作用部272翻过来时,多个突出部272a的延伸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反转,但多个突出部272a的配置不变化。另外,在螺栓孔272b中插入第一螺栓螺母b1的螺栓。
例如,如图19所示,左侧的谷秆作用部272具有三个突出部272a。而且,三个突出部272a中的中央的突出部272a设置在基准线Q的位置。另外,从三个突出部272a中的左侧的突出部272a到基准线Q的距离与从三个突出部272a中的右侧的突出部272a到基准线Q的距离彼此相等。
若为以上说明的结构,则收割谷秆K被引导部206向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引导。由此,容易避免收割谷秆K成为从收获框架220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另外,从收获框架220向收获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收割谷秆K受到引导部206的引导作用,从而容易成为收纳于收获框架220的内侧的状态。其结果是,难以产生收获损失。
即,若为以上说明的结构,则能够实现难以产生收获损失的收获装置H。
〔其他实施方式〕
(1)行驶装置211既可以是轮式,也可以是半履带式。
(2)引导部206也可以不是棒状。例如,引导部206也可以是板状。
(3)引导部206的前端也可以位于比拨禾轮缸217A靠后侧的位置。
(4)也可以不设置拨禾轮缸217A。
(5)引导部206也可以设置于在侧视时不与侧壁221的上部重叠的位置。
(6)引导部206也可以构成为短到不到达后壁222的程度。
(7)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联合收割机,还能够用于联合收割机以外的各种收割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其他实施方式在内,以下相同)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20脱粒部
21脱粒室
21a侧壁
22脱粒筒
23承接网
25排尘口
26流下引导板(流下引导部)
27罩
28支承框架
29隔壁
30分选部
31摆动分选装置
41筛箱
41a后端缘
45上筛(第二上筛)
45a筛板(第二筛板)
50秸秆处理装置
60脱粒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61谷粒损失判定部
62谷粒损失推定部
72筛角控制单元
X旋转轴芯
T脱粒装置
Lx限制唇
X旋转轴芯
S1谷粒检测传感器
S2漏下量传感器
S3处理量传感器
201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206引导部
215收割刀
217拨禾轮
217A拨禾轮缸
220收获框架
221侧壁
222后壁
H收获装置
K收割谷秆

Claims (20)

1.一种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部,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
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
在所述分选部具备摆动分选装置,所述摆动分选装置通过摆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具备:筛箱,所述筛箱在俯视时呈框状;以及上筛,所述上筛具有多个筛板,所述多个筛板沿着脱粒处理物的移送方向隔开间隔,并且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为中心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在多个所述筛板中,在所述上筛的后部包括与其他所述筛板相比增大了向上方的突出量的限制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备处理量传感器,所述处理量传感器检测被供给到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处理物的量,
所述收割机具备筛角控制单元,所述筛角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包括所述限制唇的多个所述筛板各自的向立起姿势的摆动来扩大多个所述筛板之间的开口面积,
所述收割机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筛角控制单元,以使得由所述处理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处理物的处理量越增大,则使包括所述限制唇的多个所述筛板分别越朝向所述立起姿势摆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限制唇以在最大立起的状态下摆动端位于比所述筛箱中的所述移送方向上的后端缘高的位置的尺寸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限制唇在最大倒伏的状态下,摆动端比所述筛箱中的所述移送方向上的后端缘向后方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限制唇在所述移送方向上位于最后端。
6.一种收获装置,设置于在田地中进行收获作业的收割机,其中,所述收获装置具有:
收获框架,所述收获框架接收收割谷秆;以及
收割刀,所述收割刀支承于所述收获框架并且沿收获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收获框架具有:左右的侧壁;以及后壁,所述后壁位于所述收获框架的后端部并且跨越所述左右的侧壁,
在所述左右的侧壁中的至少任一方安装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对由所述收割刀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位于比所述收割刀靠后侧的位置,并且以越靠后侧越位于收获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状态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获装置,其中,
所述收获装置具备:
拨禾轮,所述拨禾轮一边旋转驱动一边扒拢直立谷秆;以及
拨禾轮缸,所述拨禾轮缸使所述拨禾轮升降,
所述引导部的前端位于比所述拨禾轮缸靠前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收获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设置于在侧视时与所述侧壁的上部重叠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以跨越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的状态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为棒状。
11.一种收割机,其中,所述收割机具备:
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和分选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
秸秆处理装置,所述秸秆处理装置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后部连结,对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处理,
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以及排尘口,所述排尘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移送方向终端部位,将来自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之间的秸秆从所述脱粒室排出,
在所述分选部具备摆动分选装置,所述摆动分选装置通过摆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所述收割机具备流下引导部,所述流下引导部跨越所述排尘口和所述秸秆处理装置而以前高后低的状态设置,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秸秆朝向所述秸秆处理装置引导,
对通过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后端部之间而向机外排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的谷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流下引导部中的与所述秸秆处理装置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在沿着所述旋转轴芯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流下引导部的横宽方向上的外端附近。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流下引导部中的与所述秸秆处理装置相反的一侧的面具备罩,
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在使检测面从所述罩露出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流下引导部与所述罩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是检测所述谷粒碰撞时的压力的压敏式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备谷粒损失判定部,所述谷粒损失判定部基于所述谷粒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向机外排出的谷粒量判定为谷粒损失。
16.一种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所述脱粒部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部,所述分选部设置在所述脱粒部的下方,将由所述脱粒部进行脱粒处理而从所述脱粒部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处理为谷粒和异物,
在所述脱粒部具备:脱粒室;脱粒筒,所述脱粒筒收容于所述脱粒室,以旋转轴芯为中心驱动旋转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承接网,所述承接网配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以及排尘口,所述排尘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移送方向终端部位,将来自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之间的秸秆从所述脱粒室排出,
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且处于所述分选部的上侧的区域中的、所述脱粒室中的作物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在所述承接网的周向上的两侧部与所述脱粒室的左右的侧壁的内侧之间的左右的空间分别具备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的谷粒进行检测的漏下量传感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漏下量传感器在左右的所述侧壁的内侧以越靠下侧越接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倾斜姿势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且处于所述分选部的上侧的区域中的、在所述移送方向上比所述漏下量传感器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与所述旋转轴芯交叉的姿势的隔壁。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漏下量传感器是检测所述谷粒碰撞时的压力的压敏式传感器。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备谷粒损失推定部,所述谷粒损失推定部基于所述漏下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从所述排尘口排出的谷粒量推定为谷粒损失。
CN202180035506.4A 2020-06-23 2021-06-11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Pending CN115605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950A JP7381409B2 (ja) 2020-06-23 2020-06-23 収穫機
JP2020-107950 2020-06-23
JP2020109151A JP7442394B2 (ja) 2020-06-24 2020-06-24 収穫機
JP2020-109149 2020-06-24
JP2020-109150 2020-06-24
JP2020-109151 2020-06-24
JP2020109150A JP2022006736A (ja) 2020-06-24 2020-06-24 収穫機
JP2020109149A JP7381412B2 (ja) 2020-06-24 2020-06-24 収穫機
PCT/JP2021/022227 WO2021261282A1 (ja) 2020-06-23 2021-06-11 収穫機および収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5079A true CN115605079A (zh) 2023-01-13

Family

ID=79281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506.4A Pending CN115605079A (zh) 2020-06-23 2021-06-11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5079A (zh)
WO (1) WO20212612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223A (ja) * 1984-06-23 1986-01-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チヤフシ−ブ
JPS6130334U (ja) * 1984-07-30 1986-02-2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における排塵処理装置
JP3655412B2 (ja) * 1996-10-18 2005-06-0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脱穀機の揺動選別体
JPH1146568A (ja) * 1997-07-30 1999-02-23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揺動選別構造
JP2003180140A (ja) * 2001-12-19 2003-07-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US7566266B1 (en) * 2008-05-13 2009-07-28 Cnh America Llc Dual action corn cob separation and improved chaffer for whole corn cobs
JP5729175B2 (ja) * 2011-06-30 2015-06-0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61282A1 (ja)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0018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226989A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構造
CN115605079A (zh) 收割机以及收获装置
JP2012210163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20018198A (ja) 脱穀装置
JP7442394B2 (ja) 収穫機
JP4488432B2 (ja) 全稈投入形コンバインの排稈処理構造
JP7381412B2 (ja) 収穫機
JP739903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136399A (ja) 脱穀装置
JP739903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52872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2006736A (ja) 収穫機
JP739903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423438B2 (ja) 脱穀装置
WO2020262530A1 (ja) 脱穀装置
JP2008289455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3125636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2006500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3950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045853A (ja) 脱穀装置
JP2005073668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6342729B2 (ja) 脱穀装置
CN115551343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20099221A (ja) 脱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