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515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5151A
CN115485151A CN202180032142.4A CN202180032142A CN115485151A CN 115485151 A CN115485151 A CN 115485151A CN 202180032142 A CN202180032142 A CN 202180032142A CN 115485151 A CN115485151 A CN 115485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einforcing layer
width direction
radial direction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2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5151B (zh
Inventor
宫园俊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85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5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15/0635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using chippers between the carcass layer and chafer rubber wrapped around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2015/0678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bead reinforcing layer, e.g. modulus of the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2015/0692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the c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帘布层,其包括定位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的主体和连接到主体并通过围绕每个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覆盖橡胶,其覆盖胎体帘布层的主体和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轮胎外表面;以及增强层,其位于覆盖橡胶的轮胎外表面内侧并且覆盖折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其中增强层由金属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或包括嵌有的金属纤维的橡胶片材形成。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充气轮胎设置有在一对胎圈芯之间延伸的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具有通过使胎体帘布层围绕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专利文献1和2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配置在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由有机纤维制成的增强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6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63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充气轮胎的压缩变形期间,诸如在路面上行驶时,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表面被供其组装的轮辋的轮辋凸缘挤压。由此,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覆盖橡胶夹在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和轮辋的轮辋凸缘部之间压缩变形,使得其一部分沿着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移动。因此,沿着折返部的剪切应变集中在折返部附近的覆盖橡胶中。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增强层的设置可以抑制沿着折返部的剪切应变在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附近的覆盖橡胶中的集中。然而,即使当设置诸如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增强层时,如果增强层本身与周围的覆盖橡胶之间的粘合性弱,则沿着增强层的剪切应变可能集中在增强层附近的覆盖橡胶中,这又可能导致故障。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可以抑制沿着增强层的剪切应变在增强层附近的覆盖橡胶中的集中。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帘布层,其包括定位在胎圈芯之间的主体和连接到主体并通过围绕每个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覆盖橡胶,其覆盖胎体帘布层的主体和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构成轮胎外表面;以及增强层,其定位在覆盖橡胶的轮胎外表面内侧并且覆盖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其中增强层由包括金属纤维的无纺布或其中嵌有金属纤维的橡胶片材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可以抑制沿着增强层的剪切应变在增强层附近的覆盖橡胶中的集中。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作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中的胎圈部附近区域的放大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该充气轮胎安装在适用轮辋上并且在轮胎径向上压缩变形;
图3A是形成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增强层的金属纤维的截面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金属纤维的变型例的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增强层的变型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共同的构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
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假设每个元件的尺寸、长度关系、位置关系等都在基准状态下测量,在基准状态下,充气轮胎安装在适用轮辋上、填充到规定的内压并且无负载。
“适用轮辋”是指在以下标准中根据轮胎尺寸指定的标准轮辋(轮胎和轮辋协会(TRA)年鉴中的“设计轮辋”,和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ETRTO)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根据生产或使用轮胎的区域中的有效工业标准来确定标准。标准的示例包括美国的TRA年鉴、欧洲的ETRTO标准手册以及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JATMA)的JATMA年鉴。
除了当前尺寸之外,“适用轮辋”包括可以在未来包括在前述工业标准中的尺寸。未来在前述工业标准中可以描述的尺寸的示例包括在ETRTO2013版中的“未来发展”下描述的尺寸。在尺寸未在前述工业标准中列出的情况下,“适用轮辋”是指宽度对应于充气轮胎的胎圈宽度的轮辋。
“规定的内压”是指对应于前述JATMA年鉴等中的适用尺寸/帘布层等级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在尺寸未在前述工业标准中记载的情况下,“规定的内压”是指对应于为安装轮胎的每台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下面描述的“最大负载”是指在前述标准(诸如JATMA)中为适用尺寸的轮胎指定的轮胎最大负载能力,或者在尺寸未在前述工业标准中指定的情况下,“最大负载”是指对应于为安装轮胎的每台车辆指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负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充气轮胎1(在下文中简称为“轮胎1”)。具体地,图1是在轮胎1安装在适用轮辋上、填充到规定的内压并且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的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A并且包括轮胎中心轴线的截面中的轮胎1的截面图。在下文中,该截面被称为“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由于轮胎1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具有对称的构造,因此图1示出了轮胎赤道面CL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仅一侧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然而,轮胎可以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具有不对称的构造。
<适用轮辋2>
图2是示出当图1所示的轮胎1安装在适用轮辋上2时轮胎1中的胎圈部1c附近区域的放大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示出了例如在路面上行驶时在轮胎径向上压缩变形的轮胎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适用轮辋2包括轮辋座部2a以及轮辋凸缘部2b,轮胎1的以下描述的胎圈芯3安装到轮辋座部2a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轮辋凸缘部2b从轮辋座部2a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两端向轮胎径向B外侧突出。如图2所示,当轮胎1在轮胎径向B上压缩变形时,轮胎1的胎圈部1c被轮辋凸缘部2b向轮胎宽度方向A内侧挤压。
<轮胎1>
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胎面部1a、一对胎侧部1b和一对胎圈部1c,一对胎侧部1b从胎面部1a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两端向轮胎径向B内侧延伸,一对胎圈部1c设置在胎侧部1b的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端处。轮胎1是子午线轮胎并且具有适于用作卡车、公共汽车和其他重载车辆的充气轮胎的构造。在本文中,“胎面部1a”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被两侧的胎面端TE夹在中间的部分。“胎圈部1c”是指在轮胎径向B上的下述胎圈芯3附近的部分。“胎侧部1b”是指在胎面部1a和胎圈部1c之间的部分。“胎面边缘TE”是指轮胎安装在上述适用轮辋上、填充到上述规定的内压并且置于最大负载下时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位置。
此外,轮胎的外表面包括胎面部1a的外表面、胎侧部1b的外表面和胎圈部1c的外表面,胎面部1a的外表面是胎面部1a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表面,胎侧部1b的外表面是胎侧部1b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表面,胎圈部1c的外表面是胎圈部1c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表面。轮胎外表面通过由胎面橡胶10和胎侧橡胶11形成的覆盖橡胶5构成。
轮胎1包括胎圈芯3、胎体帘布层4、四层带束帘布层6至9、作为覆盖橡胶5的胎面橡胶10和胎侧橡胶11、内衬12和增强层21。
[胎圈芯3]
胎圈芯3嵌入胎圈部1c中。轮胎1还可以设置有橡胶胎圈填料,该橡胶胎圈填料定位在胎圈芯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胎圈芯3包括涂覆有橡胶的多条胎圈帘线。胎圈帘线由钢帘线形成。钢帘线可以例如由钢单丝或绞合线制成。
[胎体帘布层4]
胎体帘布层4以环形方式延伸以跨接一对胎圈部1c,更具体地跨接一对胎圈芯3。本实施方式的胎体帘布层4具有子午线结构。
具体地,胎体帘布层4以环形方式横跨一对胎圈芯3,并且围绕每个胎圈芯3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内侧向外侧折叠。胎体帘布层4包括彼此平行配置的多条帘布层帘线和覆盖多条帘布层帘线的涂覆橡胶。然而,代替包括涂覆橡胶,可以通过例如平行配置由黄铜制成或镀有包括黄铜的材料的多条帘布层帘线并结合相邻的帘布层帘线构成胎体帘布层4。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胎1包括一个胎体帘布层4,但是可以替代地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胎体帘布层4。胎体帘布层4的多条帘布层帘线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周向C成例如75°到90°的角度。胎体帘布层4的帘布层帘线可以是诸如钢帘线的金属帘线。钢帘线可以由例如在表面上涂覆有黄铜的钢单丝或绞合线制成。帘布层帘线也可以是例如在表面上涂覆有黄铜的有机纤维帘线。
更具体地,胎体帘布层4具有定位在一对胎圈芯3之间的主体4a和通过连接到主体4a并且围绕每个胎圈芯3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4b。如上所述,轮胎1还可以包括胎圈填料,该胎圈填料朝向胎圈芯3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渐缩延伸。在轮胎1包括胎圈填料的情况下,胎圈填料配置在胎体帘布层4的主体4a和折返部4b之间。
[带束帘布层6至9]
带束帘布层6至9布置在胎面部1a中。具体地,带束帘布层6至9相对于胎体帘布层4的胎冠布置在胎体帘布层4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胎1包括四层带束帘布层6至9,但是层数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设置至少一层即可。各带束帘布层6至9均包括彼此平行配置的多条帘布层帘线和覆盖多条帘布层帘线的涂覆橡胶。然而,代替包括涂覆橡胶,可以通过例如平行配置由黄铜制成或镀有包括黄铜的材料的多条帘布层帘线并结合相邻的帘布层帘线构造各带束帘布层6至9。各带束帘布层6至9都形成斜的带束层,其中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切断边缘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两端处露出。各带束帘布层6至9中的多条帘布层帘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A和轮胎周向C成角度延伸。例如,帘布层帘线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周向C倾斜10°到60°的角度。各带束帘布层6至9中的帘布层帘线可以是诸如钢帘线的金属帘线。钢帘线可以由例如表面上涂覆有黄铜的钢单丝或绞合线制成。帘布层帘线还可以是例如表面上涂覆有黄铜的有机纤维帘线。
四层带束帘布层6至9中的一层或多层可以是包括沿着轮胎周向C延伸的多条帘布层帘线的周向带束层。
[胎面橡胶10和胎侧橡胶11]
胎面橡胶10覆盖胎体帘布层4的主体4a的胎冠部并且覆盖四层带束帘布层6至9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胎面部1a的外表面由胎面橡胶10构成。包括在轮胎周向C上延伸的周向槽、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延伸的宽度方向槽等的胎面花纹形成在胎面部1a的外表面上。
胎侧橡胶11覆盖胎体帘布层4的主体4a和折返部4b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胎侧部1b的外表面和胎圈部1c的外表面由胎侧橡胶11构成。胎侧橡胶11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端连接到上述胎面橡胶10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端部。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胎面橡胶10和胎侧橡胶11整体形成轮胎1的覆盖橡胶5,其覆盖胎体帘布层4和带束帘布层6至9并且构成轮胎外表面。
[内衬12]
内衬12覆盖胎体帘布层4的主体4a的轮胎内表面侧并且构成轮胎1的轮胎内表面。内衬12层叠到胎体帘布层4的主体4a的轮胎内表面侧上。内衬12可以例如由具有低透气性的丁系橡胶形成。丁系橡胶是指丁基橡胶及其衍生物丁基卤化橡胶。
[带束增强层21]
如图1和图2所示,增强层21定位在覆盖橡胶5的胎侧橡胶11的轮胎外表面内侧,并且覆盖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因此,如图2所示,即使轮胎1的胎圈部1c被轮辋凸缘部2b挤压,并且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的覆盖橡胶5压缩变形,也可以抑制沿着折返部4b的剪切应变在折返部4b附近的覆盖橡胶5中的集中。如图2所示,增强层21由金属纤维22形成的无纺布构成。增强层21在胎体帘布层4中的折返部4b的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延伸方向D上的模量小于折返部4b在帘线延伸方向D上的模量。与增强层包括有机纤维的情况相比,使用这种增强层21可以保持柔韧性同时改善与胎侧橡胶11(其作为周围的覆盖橡胶5)的粘合性。因此,对于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也可以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如图1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增强层21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从胎圈芯3的轮胎径向B上的内边缘3a向轮胎径向B外侧轮胎截面高度SH的5%到30%的轮胎径向B上的区域RA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轮胎截面高度SH是从胎圈芯3的轮胎径向B上的内边缘3a到胎面橡胶10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轮胎赤道面CL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位置)的轮胎径向B上的长度。以这种方式,当胎圈部1c压靠适用轮辋2的轮辋凸缘部2b,且胎圈部1c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覆盖橡胶5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压缩变形时,上述增强层21的至少一部分也倾向于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换言之,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中,防止整个增强层21与覆盖橡胶5一起沿着折返部4b的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延伸方向D移动。由此,可以在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更好地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如图2所示,当轮胎1安装在适用轮辋2上时,增强层21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定位成比轮辋凸缘部2b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2b1的位置更靠轮胎径向B内侧。因此,与上述方式相同,当胎圈部1c压靠适用轮辋2的轮辋凸缘部2b,且胎圈部1c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覆盖橡胶5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压缩变形时,上述增强层21的至少一部分也倾向于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由此,可以在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更好地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如图2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增强层21优选地在折返部4b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从比胎圈芯3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3b更靠轮胎径向B外侧的位置延伸到更靠内侧的位置。换言之,在增强层21中,定位成比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更靠轮胎宽度方向A外侧的增强主体21a优选地横跨胎圈芯3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3b的位置P2地在轮胎径向B上延伸。以这种方式,当胎圈部1c压靠适用轮辋2的轮辋凸缘部2b,且胎圈部1c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覆盖橡胶5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压缩变形时,增强层21的增强主体21a的至少一部分也倾向于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由此,可以在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更好地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此外,如图2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增强层21优选为围绕胎圈芯3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向内侧折返。换言之,在增强层21中,定位成比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更靠轮胎宽度方向A外侧的增强主体21a的轮胎径向B上的部分优选地围绕胎圈芯3卷绕,并且优选地向上卷绕成比胎圈芯3的内边缘3a的轮胎径向B上的位置P1更靠轮胎径向B外侧。以这种方式,当胎圈部1c压靠适用轮辋2的轮辋凸缘部2b,且胎圈部1c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的覆盖橡胶5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压缩变形时,可以进一步防止增强层21与覆盖橡胶5一起沿着折返部4b的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延伸方向D移动。由此,可以在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更好地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此外,在增强层21中,通过围绕胎圈芯3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向内侧折返而形成的增强主体21a更优选地比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2)中的胎圈芯3的外边缘3b更靠轮胎径向B外侧地卷绕。以这种方式,进一步防止了增强层21与覆盖橡胶5一起沿着折返部4b的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延伸方向D移动。因此,可以在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进一步抑制沿着增强层21的剪切应变的集中。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制造由金属纤维22形成的无纺布构成的增强层21,并且制造方法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使用针刺(needle punch)机将通过各种切割方法获得的金属纤维22缠结成毡状形状。金属纤维22的直径可以例如通过改变切割量来改变。由金属纤维22形成的无纺布的厚度和密度可以通过例如改变被刺的金属纤维22的量和改变在针刺期间每单位时间的竖直运动的次数来改变。
本实施方式中的增强层21由金属纤维22形成的无纺布构成,但是该构造并不是限制性的。增强层21还可以由其中嵌有金属纤维22的橡胶片材构成。然而,如本实施方式中那样,增强层21优选地由无纺布构成。由于增强层21是无纺布,所以金属纤维22的边缘倾向于不在增强层21的外表面上露出,从而可以抑制周围橡胶中出现裂纹。
图3A是构成增强层21的金属纤维22的截面图。金属纤维22由钢、铜、铝、镍或包括这些中的任意的合金构成。换言之,图3A所示的金属纤维22由上述金属材料构成的线41形成。特别地,构成增强层21的金属纤维22优选地由黄铜形成。以这种方式,不仅与有机纤维相比,而且与由上述其他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纤维相比,都增大了与周围覆盖橡胶5的粘合性,并且可以进一步抑制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的剪切应力的集中。然而,代替由黄铜形成的金属纤维22本身,金属纤维22的表面可以被构造为由铜和锌的二元合金或铜、锌和钴的三元合金形成的覆膜33,如图3B所示。图3B所示的金属纤维22由作为基材的线42和层叠在线42的表面上的覆膜43构成。形成这种膜43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以是通过二元合金电镀或三元合金电镀的电解处理,或者通过在镀铜和镀锌浴中渗透以进行层叠电镀处理之后的热处理而合金化的方法。
构成增强层21的无纺布的密度优选为100g/m2到900g/m2,并且特别地优选为200g/m2到600g/m2。当构成增强层21的无纺布的密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增强层21附近的覆盖橡胶5处的剪切应力的集中。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轮胎1的耐久性。此外,当构成增强层21的无纺布的密度在上述范围内时,也可以抑制由于增强层21而导致的轮胎1的重量过度增加。构成增强层21的无纺布的密度是指根据ISO 9073-1测量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具体地,构成增强层21的无纺布的密度可以通过从轮胎1移除无纺布、熔化或焚烧橡胶以移除橡胶并且然后称重无纺布本身并计算密度来计算。
此外,构成增强层21的丝径优选为10μm到75μm,并且特别地优选为20μm到50μm。在截面为矩形的情况下,面积可以由圆形的面积代替。以这种方式,出于与上述无纺布的密度相同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增强轮胎1的耐久性,并且还可以抑制轮胎1的重量过度增加。
如图1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增强层21和帘布层优选地在正交于帘布层厚度方向的帘布层延伸方向上重叠10mm或更多。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增强层21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在正交于胎体帘布层厚度方向的胎体帘布层延伸方向(与折返部4b的帘布层帘线的帘线延伸方向D相同的方向)上具有10mm或更大的重叠区域L。重叠区域L更优选为20mm到60mm。由于重叠区域L为10mm或更大,出于与上述无纺布的密度相同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增强轮胎1的耐久性,并且还可以抑制轮胎1的重量过度增加。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中,增强层21沿着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的延伸长度优选为10mm或更多、更优选地为20mm或更多、并且特别优选地为30mm或更多。以这种方式,当轮胎1在轮胎径向B上压缩变形时,增强层21更容易夹在轮辋凸缘部2b和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之间。从抑制重量过度增加的观点来看,增强层21沿着胎体帘布层4的折返部4b的延伸长度优选为80mm或更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增强层21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21a1定位成比折返部4b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4b1更靠轮胎径向B内侧,但是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图4示出了作为增强层21的变型的增强层121。如图4所示,增强层121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21a1可以定位成比折返部4b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边缘4b1更靠轮胎径向B外侧。以这种方式,增强层121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覆盖折返部4b的外边缘4b1,由此在折返部4b的外边缘4b1的位置处减缓了由于与周围的覆盖橡胶5的刚性差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图4所示的增强层121不仅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侧覆盖折返部4b的外边缘4b1,而且以从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和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内侧覆盖外边缘4b1的方式呈U形折返。然而,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
<使用试验片的验证试验>
接下来,描述为验证增强层21的上述效果而进行的验证试验的概述以及结果。在该验证试验中,通过以-0.2kN的最小负载、-4kN的最大负载以及70℃的环境温度从正交于钢纤维的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重复地挤压末端半径为10mm且宽度为30mm的筒形突起而使三个试验片(其中多根钢纤维嵌入橡胶中)经受负载。对于每个试验片,比较在前述负载的2×106次循环之后钢纤维中出现的裂纹的长度作为指标,如下表1所示。第一试验片是其中沿着钢纤维没有布置任何东西的试验片(下表1中的“试验片X1”)。第二试验片是其中沿着钢纤维布置有机纤维的试验片(下表1中的“试验片X2”)。所使用的有机纤维为尼龙6,其质量为470dtex/1,且嵌入的纤维的数量等于78根/5cm。第三试验片是其中沿着钢纤维布置黄铜无纺布的试验片(下表1中的“试验片X3”)。所使用的黄铜为C2680,无纺布的丝径为25μm,且密度为300g/m2
[表1]
Figure BDA0003917126700000111
根据本公开的充气轮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具体构造。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附图标记列表
1 充气轮胎
1a 胎面部
1b 胎侧部
1c 胎圈部
2 适用轮辋
2a 轮辋座部
2b 轮辋凸缘部
2b1 轮辋凸缘部的外边缘
3 胎圈芯
3a 胎圈芯的内边缘
3b 胎圈芯的外边缘
4 胎体帘布层
4a 主体
4b 折返部
4b1 折返部的外边缘
5 覆盖橡胶
6至9 带束帘布层
10 胎面橡胶
11 胎侧橡胶(覆盖橡胶)
12 内衬
21、121 增强层
21a 增强主体
21a1 增强层的外边缘
21b 增强折返部
22 金属纤维
41、42 线材
43 覆膜
A 轮胎宽度方向
B 轮胎径向
C 轮胎周向
D 帘线延伸方向
CL 轮胎赤道面
L 重叠区域
P1 胎圈芯的内边缘的轮胎径向上的位置
P2 胎圈芯的外边缘的轮胎径向上的位置
RA 从胎圈芯的内边缘向轮胎径向外侧轮胎截面高度的5%到
30%的区域
SH 轮胎截面高度
TE 胎面边缘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芯;
胎体帘布层,其包括定位在所述胎圈芯之间的主体和连接到所述主体并且通过围绕每个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
覆盖橡胶,其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主体和所述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构成轮胎外表面;以及
增强层,其定位在所述覆盖橡胶的轮胎外表面内侧,并且覆盖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其中
所述增强层由以下构成:
包括金属纤维的无纺布,或
其中嵌有金属纤维的橡胶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增强层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边缘向轮胎径向外侧轮胎截面高度的5%到30%的轮胎径向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增强层从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边缘在轮胎径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延伸到更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增强层围绕所述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折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金属纤维包括钢、铜、铝、镍或包括这些中的任意的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金属纤维包括黄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金属纤维的表面由包括铜和锌的二元合金或铜、锌和钴的三元合金的覆膜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增强层是由金属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并且
所述无纺布的密度为100g/m2到90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增强层是由金属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并且
所述无纺布的丝径为10μm到7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增强层和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沿着正交于帘布层厚度方向的帘布层延伸方向重叠10mm或更多。
CN202180032142.4A 2020-05-27 2021-01-08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5485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2586 2020-05-27
JP2020092586A JP7333289B2 (ja) 2020-05-27 2020-05-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21/000566 WO2021240863A1 (ja) 2020-05-27 2021-01-08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5151A true CN115485151A (zh) 2022-12-16
CN115485151B CN115485151B (zh) 2024-05-03

Family

ID=7874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2142.4A Active CN115485151B (zh) 2020-05-27 2021-01-08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1460A1 (zh)
EP (1) EP4159480A4 (zh)
JP (1) JP7333289B2 (zh)
CN (1) CN115485151B (zh)
WO (1) WO2021240863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2039A (ja) * 1998-11-11 2000-05-2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5153591A (ja) * 2003-11-21 2005-06-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用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タイヤ
JP2005271638A (ja) * 2004-03-23 2005-10-0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28485A (zh) * 2006-10-20 2009-09-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2046155A (ja) * 2010-08-30 2012-03-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2148682A (ja) * 2011-01-19 2012-08-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45655A (ja) * 2011-05-25 2012-12-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90978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5063172A (ja) * 2013-09-24 2015-04-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セミ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5227138A (ja) * 2014-06-02 2015-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22618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147898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297626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JP2019018762A (ja) * 2017-07-19 2019-0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799360A (zh) * 2017-07-18 2020-02-1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20037330A (ja) * 2018-09-04 2020-03-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3026B2 (ja) * 1996-09-03 2005-07-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347394A (ja) 2005-06-16 2006-12-2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1142389A1 (ja) * 2010-05-11 2011-11-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09519B2 (ja) 2014-10-08 2019-05-08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65923A (ja)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2039A (ja) * 1998-11-11 2000-05-2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5153591A (ja) * 2003-11-21 2005-06-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用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タイヤ
JP2005271638A (ja) * 2004-03-23 2005-10-0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28485A (zh) * 2006-10-20 2009-09-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2046155A (ja) * 2010-08-30 2012-03-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2148682A (ja) * 2011-01-19 2012-08-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245655A (ja) * 2011-05-25 2012-12-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90978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5063172A (ja) * 2013-09-24 2015-04-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セミ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5227138A (ja) * 2014-06-02 2015-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22618A (ja) * 2014-07-17 2016-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147898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297626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10799360A (zh) * 2017-07-18 2020-02-1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19018762A (ja) * 2017-07-19 2019-0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37330A (ja) * 2018-09-04 2020-03-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3289B2 (ja) 2023-08-24
WO2021240863A1 (ja) 2021-12-02
JP2021187237A (ja) 2021-12-13
US20230271460A1 (en) 2023-08-31
EP4159480A4 (en) 2023-12-27
EP4159480A1 (en) 2023-04-05
CN115485151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5385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58580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669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2639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40311649A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EP3805016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5551723A (zh) 充气轮胎
CN113015634B (zh) 轮胎
CN115485151B (zh) 充气轮胎
CN104703814A (zh) 充气轮胎
CN112638665B (zh)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51150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1457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097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21781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557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WO202021791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9526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04400B2 (ja) タイヤ
JP201820299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501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カーカスプライ部材
JP20172062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313085A (zh) 充气轮胎及树脂包覆带束的制造方法
JP2020001471A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600143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