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595A -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595A
CN115315595A CN202080098912.0A CN202080098912A CN115315595A CN 115315595 A CN115315595 A CN 115315595A CN 202080098912 A CN202080098912 A CN 202080098912A CN 115315595 A CN115315595 A CN 115315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indoor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条悟
斋藤文夫
高津谅
户田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1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具备: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其将从第1吸入口吸入的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向屋外排出,经由热交换元件将屋外的空气从第1吹出口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其具备具有分别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第2吸入口以及第2吹出口的室内机(202)和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之外的室外机,从第2吸入口吸入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从第2吹出口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空气。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表示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中发生冻结的风险的大小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执行从第2吹出口朝第1吸入口吹出空气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Description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热交换换气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使用了在使屋外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将其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为了在屋外温度低的冬季抑制热交换元件的冻结的发展,基于室内空气的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来检测依赖于室内空气所含的水分的量的含有水分指数。并且,热交换换气装置在屋外空气的温度低于预先确定的低温阈值的场合,实施以下控制:与室内空气的含有水分指数对应地使供气风扇间歇地停止,以便随着室内空气的含有水分指数的等级变高而供气风扇的间歇运转周期中的停止时间变长。即,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与室内空气的水分量和屋外空气温度对应地调整间歇运转周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580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室内空气的水分量和屋外空气温度都不能由热交换换气装置直接控制。因而,对于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有时尽管室内的在室人数较多,但间歇停止时间也会因为室内以及屋外的空气条件而变长,存在着陷入换气不足的可能性。
另外,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通过依靠比较高温的室内空气进行的加热来防止热交换元件的冻结,但是,在建筑卫生法中将室内的温度规定为17℃以上且28℃以下,室内的温度在冬季超过28℃的情况较为罕见。也就是,防冻的效果以及换气量的降低抑制效果也受到了室内温度的上限28℃的制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以下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即便在屋外温度低的场合,也能防止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元件中的冻结,并能抑制换气量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达成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具备热交换换气装置,该热交换换气装置具有分别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的第1吸入口以及第1吹出口和使屋外的空气与从换气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热交换换气装置将从第1吸入口吸入的换气对象空间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向屋外排出,经由热交换元件将屋外的空气从第1吹出口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具备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具有分别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的第2吸入口以及第2吹出口的室内机和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之外的室外机,空气调节装置从第2吸入口吸入换气对象空间的空气,从第2吹出口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空气,对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进行调整。空气调节装置基于表示在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元件中发生冻结的风险的大小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执行从第2吹出口朝第1吸入口吹出空气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发挥以下效果:即便在屋外温度低的场合,也能防止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元件中的冻结,并能抑制换气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换气对象空间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热交换换气单元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换气装置总控部的供气风扇输出、排气风扇输出以及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判定例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而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没有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将温度调整设为“开启”而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由硬件实现控制部的功能的构成的图。
图13是示出由软件实现控制部的功能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另外,并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设置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换气对象空间的俯视图。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具有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1002、空气调节装置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以及系统控制器300。以下,在不分别区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1002的场合,称为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另外,在不分别区分空气调节装置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的场合,称为空气调节装置200。关于后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构成要素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构成要素也同样,在分别区分的场合在附图标记上标注下标,在不区分的场合不标注下标。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具备配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的第1吸入口即室内吸入口104、配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的第1吹出口即室内吹出口105、以及主体106。换气对象空间50可例示房屋的屋子、仓库以及大楼的一个房间,但并不限定于此。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中的一端侧配置有室内吸入口1041,在外表面中的另一端侧配置有室内吹出口1051。如图1所示那样,室内吸入口1041和室内吹出口1051空开间隔地设置,以便不发生所谓的短路。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2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中的一端侧配置有室内吸入口1042,在外表面中的另一端侧配置有室内吹出口1052。如图1所示那样,室内吸入口1042和室内吹出口1052空开间隔地设置,以便不发生所谓的短路。
主体106从室内吸入口104吸入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经由图1中未图示的热交换元件140,从未图示的屋外吹出口向屋外排出。另外,主体106从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吸入屋外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140从室内吹出口105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主体1061经由未图示的管道,与室内吸入口1041、室内吹出口1051以及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屋外吹出口连接。主体1062经由未图示的管道,与室内吸入口1042、室内吹出口1052以及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屋外吹出口连接。
(空气调节装置200)
空气调节装置200具备室内机202和图1中未图示的室外机203。
(室内机202)
室内机202具有分别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的第2吸入口即室内吸入口204以及第2吹出口即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室外机203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之外。
空气调节装置200具有包含制热在内的多个运转模式。空气调节装置200从室内机202的室内吸入口204吸入空气吸入,从室内机202的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吹出空气,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进行调整。
室内机2021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1,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1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1、205B1、205C1、205D1
室内机2022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2,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2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2、205B2、205C2、205D2
室内机2023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3,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3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3、205B3、205C3、205D3
室内机2024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4,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4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4、205B4、205C4、205D4
室内机2025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5,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5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5、205B5、205C5、205D5
室内机2026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6,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6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6、205B6、205C6、205D6
室内机2027在面对换气对象空间50的外表面的中央部配置有室内吸入口2047,在外表面中呈包围室内吸入口2047的四边形形状地配置有室内吹出口205A7、205B7、205C7、205D7
(系统控制器300)
系统控制器300统一管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系统控制器300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发送操作信息。另外,系统控制器300接收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或者空气调节装置200输出的运转状态等信息,能将之反映到管理画面等显示中。另外,在图1中,系统控制器300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之外,但也可也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内。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进行空气调节装置200所吹出的气流的风向控制,由空气调节装置200执行从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朝着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吹出空气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通过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将存在于顶棚附近的热空气或者通过制热而被加热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对热交换元件140进行加热,防止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能抑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的换气量的降低。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功能构成)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热交换换气单元的功能框图。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具有换气控制器101和热交换换气单元102。
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从室内吸入口104吸入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将吸入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140从未图示的屋外吹出口向屋外排出。另外,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从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吸入屋外的空气,将吸入的屋外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140从室内吹出口105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
热交换换气单元102具有供气风扇120、排气风扇130、室内温度检测部160、屋外温度检测部170和换气装置控制部110。
供气风扇120形成从屋外向换气对象空间50供气的供气流。即,供气风扇120形成了从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吸入屋外的空气并经由热交换元件140从室内吹出口105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的气流。
排气风扇130形成从换气对象空间50向屋外排出的排气流。即,排气风扇130形成了从室内吸入口104吸入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经由热交换元件140从未图示的屋外吹出口向屋外排出的气流。
室内温度检测部160是检测从换气对象空间50经由室内吸入口104被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的空气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部。
屋外温度检测部170是检测从屋外经由屋外吸入口被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屋外的空气的温度的屋外温度检测部。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以埋入状态或者悬挂状态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50的顶棚背部。另外,关于换气装置控制部110的动作将在后叙述。
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驱动部。另外,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也可以具备用于切换热交换换气和非热交换换气的风路切换挡板。在热交换换气单元102具备风路切换挡板的场合,风路切换挡板也相当于驱动部。
换气控制器101具有包含用于通过远距离操作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动作的远距离操作用程序在内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进行换气风量等的控制。例如,若用户从换气控制器101进行执行换气风量变更等的操作,则通过操作输入的信息被输出至换气装置控制部110的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并且,换气装置控制部110例如若接收换气风量变更的输出,则使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的旋转速度增减。
另外,换气控制器101作为与热交换换气单元102有线连接的构成进行说明,但换气控制器101也可以是与热交换换气单元102无线连接而能远距离操作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遥控控制器。另外,也可以仅由系统控制器300来形成操作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系统构成。在该场合,不需要换气控制器101。
另外,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换气风量切换也可以基于向系统控制器300的信号输入或者向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信号输入来执行。
换气装置控制部110具备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系统通信部112、换气装置存储部114、换气装置总控部115、输出部116和输入部117。换气装置控制部110的内部的各构成部能相互进行信息的收发。
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接收从换气控制器101输出的操作信息并进行处理,并向换气装置控制部110的内部的构成部发送。另外,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对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向换气控制器101发送。
系统通信部112接收从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输出的操作信息等信息并进行处理。另外,系统通信部112对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向系统控制器300或者空气调节装置200发送。
在此,从热交换换气单元102发送至系统控制器300或者空气调节装置200的信息例如是表示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各种运转状态的信息。在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运转状态中,例示了启停、风量、检测温度以及后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
换气装置存储部114是存储着用于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运转的各种控制设定值以及程序等信息的存储部。换气装置存储部114是非易失性的存储部,由闪存等半导体存储介质构成。
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在以任意的时机经由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或者系统通信部112接收到操作信息时等,从换气装置存储部114读取基于操作信息的控制设定值或者程序。并且,换气装置总控部115根据基于寄存在换气装置存储部114中的操作信息的控制设定值以及程序、从换气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操作信息等信息,执行各种运算,向换气控制器101、输出部116、换气装置存储部114、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之中的至少一者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经由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向换气控制器101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经由系统通信部112向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之中的至少一者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
作为任意的时机,例示了当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经由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接收到从换气控制器101发送的操作信息时、或者当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经由系统通信部112接收到从系统控制器300发送的操作信息时等由换气装置总控部115接收到操作信息的时机。另外,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具备计时器,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控制等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数。
输出部116从换气装置总控部115接收运算结果,相对于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输出动作指示。
输入部117对检测从换气对象空间50吸入的吸入空气的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部160的输入信号以及检测从屋外吸入的吸入空气的温度的屋外温度检测部170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室内温度以及屋外温度。另外,输入部117根据室内温度、屋外温度以及热交换元件140的温度交换效率,按照以下的算式,计算从换气对象空间50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即排气温度,向换气装置总控部115输入。即,输入部117具有作为计算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即排气温度的吹出温度检测部的功能。
<算式>
排气温度=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屋外温度)×热交换元件的温度交换效率
室内温度检测部160也可以设在将室内吸入口104和主体106连接的管道内这样的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外部。另外,也可以使能检测来自换气对象空间50的吸入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以外的外部设备发挥室内温度检测部160的作用。例如,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也可以经由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1来取得换气控制器101所具备的温度检测部的信息。
另外,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也可以经由系统通信部112来取得从与系统控制器300所管理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空气调节装置200或者换气对象空间50分开设置的未图示的温度检测部获得的温度信息。另外,也可以在取得换气控制器101所具备的温度检测部的信息的场合,进行考虑了换气控制器101的设置高度与设置在顶棚面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的高度的差异的温度修正。
屋外温度检测部170也可以设在将未图示的屋外吸入口和主体106连接的管道内这样的热交换换气单元102的外部。另外,也可以使能检测来自屋外的吸入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以外的外部设备发挥屋外温度检测部170的作用。例如,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也可以经由系统通信部112来取得空气调节装置200所具备的室外机203检测到的屋外温度的信息。另外,热交换换气单元102也可以经由系统通信部112来取得系统控制器300经由互联网等外部网络获得的屋外温度信息。
排气温度根据由室内温度检测部160检测的室内温度、由屋外温度检测部170检测的屋外温度、以及热交换元件140的温度交换效率来计算,但也可以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设置用于直接检测或者计算排气温度的排气温度检测部。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输出判定例)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换气装置总控部的供气风扇输出、排气风扇输出以及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判定例的图。在此,“供气风扇输出”是供气风扇120的输出。“排气风扇输出”是排气风扇130的输出。“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是指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发送给空气调节装置200的信息,是表示由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判定的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风险的大小的级别的信息。即,“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是指表示由换气装置总控部115预测的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程度的信息。换言之,“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表示要求以何种程度的强度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由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基于“排气温度”来决定。“排气温度”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的排气流的风路即排气风路内的、比热交换元件140靠下游侧的温度。
空气调节装置200由室内机总控部215基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判定并决定是否优先进行换气对象空间50中由空气调节装置200管理空气调节的区域即空气调节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是否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后述的风向板单元230朝向水平地执行前述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配对)
关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与针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组合,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1对1的组合。因此,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和空气调节装置200预先从换气控制器101、后述的空气调节控制器201以及系统控制器300中的任意一者连接设定并进行配对。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与空气调节装置200之间互换信息的场合,相对于预先通过连接设定而配对的对象进行通信。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针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空气调节装置2001进行,针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2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空气调节装置2002进行。另外,进行针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优选的是选定基本上能将在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最高效地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供给的空气调节装置200。具体来讲,针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空气调节装置200考虑各装置间的距离、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吹出口205的吹出方向是否朝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的形状、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是否不会扰乱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吹出气流等而进行决定。
在图1的例子中,若考虑到从空气调节装置2006的室内吹出口205A6吹出的空气也朝向室内吸入口1041但与空气调节装置2001相比直至室内吸入口1041为止的距离长,则对于进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优选地选定空气调节装置2001
另外,若考虑到从空气调节装置2004的室内吹出口205C4吹出的空气也朝向室内吸入口1041但与室内吸入口1041所处的方向错开而无法高效地进行吸入,则对于进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优选地选定空气调节装置2001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4能进行左右方向的风向控制的场合,由于能朝室内吸入口1041方向直接吹出,所以,若也考虑直至室内吸入口1041为止的距离以及不扰乱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吹出气流的方面,则优选地选定空气调节装置2004
关于空气调节装置2003,由于从室内吹出口205D3吹出的空气朝向室内吸入口1041,但在到达室内吸入口1041之前经过室内吹出口1051,所以,因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吹出气流扰乱防冻运转辅助气流,其结果,难以高效地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1的室内吸入口1041吸入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气流,故而并不适合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的从空气调节装置200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送风的气流沿着顶棚面,所以,从空气调节装置200送风的气流不会与处在室内的人直接触碰而带来不适感。但是,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以地板放置方式设置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场合,存在着从空气调节装置200送风的气流与处在室内的人直接触碰而带来不适感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场合,只要调整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风向以便从空气调节装置200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送风的气流不与用户直接触碰即可。
(输出判定条件)
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将“启停”、“排气温度”、“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的各信息用于输出判定条件,判定并决定“供气风扇输出”、“排气风扇输出”以及“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启停”表示用户的指示是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运转的指示还是停止的指示。“排气温度”是从前述的室内温度、屋外温度以及热交换元件140的温度交换效率计算得到的值。另外,在热交换元件140的温度交换效率根据供气风量、排气风量、供气风量与排气风量的比率而变化的场合,在适当计算时被反映。“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表示持续着将“排气温度”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对应地设定的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的时间。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停止”时)
如图3所示那样,在启停为“停止”的场合,无需进行换气。在该场合,换气装置总控部115无论其他的要因如何,将供气风扇120的输出即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130的输出即排气风扇输出都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设为“无”。
(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运转”时)
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在启停为“运转”且排气温度为“5℃以上”的场合,屋外温暖,没有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在该场合,换气装置总控部115无论其他的要因如何,将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输出都设为“强”,将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设为“无”。
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在启停为“运转”且排气温度为“小于5℃”的场合,屋外寒冷,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在该场合,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将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输出都设为“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设定成“排气温度”越低则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就越高。由此,即便在屋外温度低的场合,也能防止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的发生。即,被判定为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排气温度的基准被设为“5℃”。
在此,之所以将被判定为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温度被设为“小于5℃”而不是“小于0℃”,是因为考虑到各种温度检测部的测定误差、热交换元件140内的温度交换效率的偏差以及针对冻结的预防的观点等而进行设定的。另外,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温度的基准并不限定为“5℃”,作为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温度的阈值也可以使用“5℃”以外的阈值,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运转状态来自动变更阈值。
例如,在“排气温度”为“2℃以上且小于5℃”的场合,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定为“低”。另外,在“排气温度”为“2℃以上且小于5℃”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小于50分钟”的场合,即,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为“小于50分钟”的场合,将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输出都设定为“强”。
另一方面,在“排气温度”为“2℃以上且小于5℃”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50分钟以上”的场合,即,在“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为“50分钟以上”的场合,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10分钟关闭”,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为“强”。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10分钟关闭”并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为“强”这样的设定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进行防冻运转的设定。在刚刚变成“排气温度小于5℃”之后,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低。因而,在“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为“小于50分钟”的场合,使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都持续运转,以便不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换气量降低。
另一方面,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持续“50分钟以上”的场合,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因而,通过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以便不使低温的屋外空气流入热交换元件140,仅使排气风扇130运转,从而由温暖的室内空气来加热热交换元件140。由此,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即便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了冻结的场合,也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动作以便消解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
另外,在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10分钟关闭”之后,将对“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即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清零,从成为“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为“小于50分钟”的动作起反复即可。也就是,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在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10分钟关闭”之后,使供气风扇输出从“关闭”返回成“强”即可。另外,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在成为“排气温度为5℃以上”的场合也被清零。
另外,在“排气温度”为“0℃以上且小于2℃”的场合,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定为“中”。在“排气温度”为“0℃以上且小于2℃”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小于30分钟”的场合、即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为“小于30分钟”的场合,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输出都被设定为“强”。
另一方面,在“排气温度”为“0℃以上且小于2℃”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上”的场合、即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上”的场合,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30分钟关闭”,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为“强”。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30分钟关闭”且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为“强”这样的设定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进行防冻运转的设定。
在刚刚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之后,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低。因而,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为“小于30分钟”的场合,使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都持续运转,以便不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换气量降低。
另一方面,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的场合,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因而,通过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以便不使低温的屋外空气流入热交换元件140,仅使排气风扇130运转,从而由温暖的室内空气来加热热交换元件140。由此,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即便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了冻结的场合,也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动作以便消解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
另外,在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30分钟关闭”之后,将对“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即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清零,从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为“小于30分钟”的动作起反复即可。也就是,换气装置总控部115使供气风扇输出从“关闭”返回成“强”即可。另外,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在成为“排气温度为2℃以上”的场合也被清零。
另外,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为“中”的场合,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为“低”的场合相比,在热交换元件140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变高。即,在“排气温度”为“0℃以上且小于2℃”的场合,与“排气温度”为“2℃以上且小于5℃”的场合相比,在热交换元件140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变高。因而,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为“中”的场合,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为“低”的场合相比,将供气风扇输出从“强”变更为“关闭”的时机从“50分钟”提早到“30分钟”。另外,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的时间也从“10分钟”变长到“30分钟”。由此,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即便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了冻结的场合,也能较长地确保消解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的时间。
另外,在“排气温度”为“小于0℃”的场合,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定为“高”。在“排气温度”为“小于0℃”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小于10分钟”的场合、即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为“小于10分钟”的场合,供气风扇输出以及排气风扇输出都被设定成“强”。
另一方面,在“排气温度”为“小于0℃”的情况下,在“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以上”的场合、即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的场合,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50分钟关闭”,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成“强”。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定为“50分钟关闭”且将排气风扇输出设定成“强”这样的设定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进行防冻运转的设定。在刚刚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之后,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低。因而,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为“小于10分钟”的场合,使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都持续运转,以便不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换气量降低。
另一方面,在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持续“10分钟以上”的场合,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因而,通过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以便不使低温的屋外空气流入热交换元件140,仅使排气风扇130运转,从而由温暖的室内空气来加热热交换元件140。由此,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即便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了冻结的场合,也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动作以便消解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
另外,在仅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50分钟关闭”之后,将对“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即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清零,从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为“小于10分钟”的动作起反复即可。也就是,换气装置总控部115使供气风扇输出从“关闭”返回成“强”即可。另外,对成为“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在成为“排气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也被清零。
另外,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成“高”的场合,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成“中”的场合相比,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变高。即,在“排气温度”为“小于0℃”的场合,与“排气温度”为“0℃以上且小于2℃”的场合相比,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变高。因而,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成“高”的场合,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设成“中”的场合相比,将供气风扇输出从“强”变更成“关闭”的时机从“30分钟”提早到“10分钟”。另外,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的时间也从“30分钟”变长到“50分钟”。由此,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即便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了冻结的场合,也能较长地确保消解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的时间。
另外,在随着排气温度的变化而由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判定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化的场合,换气装置总控部115进行以下的控制。即,换气装置总控部115若是在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的期间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发生了变化的场合,则在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化之前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对应决定的既定期间使供气风扇输出的关闭状态持续。并且,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在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化之前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对应决定的既定期间结束时,将对“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清零即可。即,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在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化之前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对应决定的既定期间结束时,将对排气温度小于5℃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对排气温度小于2℃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或者对排气温度小于0℃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清零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有”的场合、即“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被判定为“低”、“中”或者“高”中任一者的场合,基于“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将供气风扇120设为“关闭”。另一方面,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即便将供气风扇120的输出设为“弱”而非“关闭”,也能获得热交换元件140的防冻效果。由此,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在将供气风扇120的输出设为“弱”的场合,与将供气风扇120的输出设为“关闭”的场合相比,热交换元件140的防冻效果虽然变小,但是能抑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换气量的降低。
另外,在图3中,以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运转时将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的输出设为“强”地进行运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在运转时也能将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的输出设为“弱”地进行运转。在将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的输出设为“弱”地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运转的场合,即便替代将供气风扇输出从“弱”设为“关闭”地将排气风扇输出从“弱”变更成“强”,也能获得热交换元件140的防冻效果。换言之,为了获得热交换元件140的防冻效果,只要将供气风扇输出与排气风扇输出的大小关系设为供气风扇输出小于排气风扇输出的关系、即“供气风扇输出<排气风扇输出”的关系即可。
这是因为热交换元件140的温度交换效率根据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的供气风量与排气风量的大小关系而变化。具体来讲,通过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量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风量小,热交换元件140的供气侧的温度交换效率变大。因而,成为供气流的低温的屋外空气从成为排气流的温暖的室内空气回收更多的热,以更温暖的状态向室内吹出。
另一方面,通过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量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风量小,热交换元件140的排气侧的温度交换效率变小。因而,成为排气流的温暖的室内空气难以从成为供气流的低温的屋外空气夺取热,以更温暖的状态向屋外排气。
另外,也可以基于“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供气风扇输出按照“强”→“弱”→“关闭”的顺序逐级地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基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风路内的比热交换元件140靠下游侧的温度即“排气温度”来决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但是,根据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结构、屋外空气的条件、室内空气的条件,在热交换元件140中容易引起冻结的部位会发生变化。
因而,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也可以基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路内的比热交换元件140靠上游侧的温度即“屋外温度”来决定。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路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的供气流的风路。另外,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也可以基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路内的比热交换元件140靠下游侧的温度即“供气温度”来决定。另外,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也可以基于“排气温度”、“屋外温度”以及“供气温度”之中的多个温度来决定。即,换气装置总控部115也可以基于“排气温度”、“屋外温度”以及“供气温度”之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由此,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构成的自由度以及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的控制的自由变大。
在此,“排气温度”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屋外温度”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从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供气温度”是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也就是,对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基于“排气温度”、“屋外温度”以及“供气温度”之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可以换言之为: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基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从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之中的至少一者,决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
另外,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决定如图3所示那样与供气风扇输出和排气风扇输出的决定对应。并且,供气风扇输出的决定与从第1吹出口即室内吹出口105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控制对应。另外,排气风扇输出的决定与从第1吸入口即室内吸入口104吸入并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控制对应。
并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也可以在满足了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从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以及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将从第1吹出口即室内吹出口105向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设定成比从第1吸入口即室内吸入口104吸入并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小。由此,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构成的自由度以及换气装置总控部115的控制的自由变大。
另外,热交换元件140冻结的量也根据“室内的温湿度”而大幅地变化。因而,“室内的温湿度”也可以加入到“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判定必要条件中。具体来讲,随着室内的温度变高,另外随着室内的湿度变高,室内空气所含的水分量增加。因而,换气装置总控部115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以便随着室内的温度变高,另外随着室内的湿度变高,则“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高即可。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功能构成)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功能框图。空气调节装置200具有空气调节控制器201、室内机202和室外机203。室内机202和室外机203通过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而连接。
室内机202向换气对象空间50供给调节空气。在实施方式1中,室内机202设置在顶棚背部。室内机202具有室内机控制部210、送风风扇220、风向板单元230、被供给制冷剂的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温度检测部260。
室内机控制部210是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控制部。室内机控制部210若接收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发送来的控制器信息,则根据控制器信息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另外,室内机控制部210若接收用于对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进行远距离操作的信息即远距离操作信息,则根据远距离操作信息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
室内机控制部210具有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系统通信部212、室外机通信部213、室内机存储部214、室内机总控部215、输出部216和输入部217。
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是空气调节控制器201与室内机控制部210之间的接口,接收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输出的操作信息并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室内机总控部215。另外,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对室内机控制部210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空气调节控制器201。
系统通信部212接收从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发送来的操作信息等信息并进行处理。另外,系统通信部212对室内机202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系统控制器300或者热交换换气装置100。
室外机通信部213接收从室外机203输出的操作信息等并进行处理。另外,室外机通信部213对室内机202的内部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室外机203。
在此,作为从室内机202发送的信息可列举表示室内机202的各种运转状态的信息。在室内机202的运转状态中,能例示启停、风量、设定温度、风向、室内温度、运转模式、节流装置的开度的调整以及压缩机的运转强度的增减。
室内机存储部214是存储有用于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的各种控制设定值以及程序等信息的存储部。室内机存储部214是非易失性的存储部,由闪存等半导体存储介质构成。
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经由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系统通信部212、室外机通信部213接收到操作信息时等,从室内机存储部214读取基于操作信息的控制设定值或者程序。并且,室内机总控部215根据基于室内机存储部214所寄存的操作信息的控制设定值以及程序、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发送的操作信息等信息来执行各种运算,向空气调节控制器201、输出部216、室内机存储部214、室外机203、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之中的至少一者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室内机总控部215经由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向空气调节控制器201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室内机总控部215经由系统通信部212向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之中的至少一者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室内机总控部215经由室外机通信部213向室外机203发送运算结果的信息。
输出部216从室内机总控部215接收运算结果的信息,向送风风扇220以及风向板单元230输出动作指示。
输入部217对用于检测空气调节装置200管理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空气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部260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计算作为检测温度的室内温度,向室内机总控部215输入。
送风风扇220形成从室内机202向换气对象空间50供给调节空气的气流。
室内温度检测部260是检测从室内吸入口204被吸入至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第2温度检测部。在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设置有作为能在上下方向独立控制风向的风向控制部的风向板单元230。另外,风向板单元230由旋转自如的风向板以及使风向板旋转的电机等构成,设定成吹出风向朝着在水平面内每隔90度地设置的不同的4个方向。
室外机203设置在大楼的屋顶这样的屋外。室外机203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节流装置;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71;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四通阀;在制热运转时发挥蒸发器的作用并在制冷剂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及附加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而对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风扇。另外,室外机203具有与室内机202的室内机控制部210电连接并与室内机控制部210互换信息的未图示的室外机控制部。室外机控制部例如设在配置于搭载了压缩机271等的压缩机室的上部的电气箱。室外机控制部基于从室内机202的室内机控制部210接收的信息来控制压缩机271的运转强度以及节流装置的开度。另外,作为在室外机203设置有节流装置的构成来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室外机203的外侧设置节流装置。
室内机202的送风风扇220、风向板单元230、室外机203的压缩机271、节流装置、四通阀以及室外送风风扇是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驱动部。另外,室内机202也可以具有附加设置在室内机202所具备的集尘过滤器上的等离子集尘部等。另外,等离子集尘部具有相向电极以及电源。在室内机202具有等离子集尘部的场合,等离子集尘部也相当于驱动部。
空气调节控制器201具有包含用于通过远距离操作使空气调节装置200动作的远距离操作用程序在内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能输入风量的调节、设定温度的调节、风向板单元230的角度的调节等。例如,若用户进行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执行风量变更、设定温度变更或者风向板单元230的角度变更的操作,则通过操作而输入的信息被输出给室内机控制部210的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并且,室内机控制部210例如若接收风量变更的输出,则使送风风扇220的旋转速度增减。另外,室内机控制部210若接收设定温度变更的输出,则进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调整以及压缩机271的运转强度的增减等。进而,室内机控制部210若接收风向板单元230的角度变更的输出,则使驱动风向板单元230的未图示的电机动作。
另外,空气调节控制器201作为以有线方式与室内机202连接的构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有线连接,也可以是与空气调节装置200无线连接而能进行远距离操作的遥控控制器。另外,也能仅由系统控制器300形成操作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系统构成。在该场合,不需要空气调节控制器201。
另外,室内温度检测部260也可以设在室内机202的外部,若能检测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空气温度,则也可以使室内机202以外的外部设备发挥室内温度检测部260的作用。例如,也可以经由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1来取得空气调节控制器201所具备的温度检测部的信息。另外,也可以经由系统通信部212来取得从系统控制器300所管理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空气调节装置200或者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分开设置的未图示的温度检测部获取的温度信息。另外,也可以在取得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具备的室内温度检测部160的信息的场合,进行考虑了室内温度检测部160的设置高度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高度的差异的温度修正。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输出判定例)
图5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进行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风向板单元230由于独立地控制从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吹出的空气的风向,所以,按照“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来区分风向板单元230。若由图1的例子具体表示,则在空气调节装置2001中,设置在室内吹出口205B1的风向板单元230是“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在空气调节装置2002中,设置在室内吹出口205D2的风向板单元230是“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
“温度调整”是指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的从室内吹出口205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调整。“温度调整能力”是指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的从室内吹出口205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调整的能力,例如例示出“关闭”即0%、50%的“开启”、100%的“开启”。另外,“温度调整能力”的比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50%的“开启”是指按照相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的温度调整的最大能力的50%的能力进行“开启”。100%的“开启”是指按照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的温度调整的最大能力进行“开启”。
(输出判定条件)
室内机总控部215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以及“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用于输出判定条件,判定并决定“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温度调整能力”以及“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执行的有无。
“运转模式”是关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的用户的指示表示制热、制冷以及停止中的哪种运转的信息。
在实施方式1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被输入给室内机总控部215。
“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是室内温度检测部260的检测温度即室内温度与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或者系统控制器300对空气调节装置200设定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设定温度的差量。室内温度检测部260的检测温度即室内温度是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换气对象空间50的空气的检测温度。
“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是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成为“制热”之后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温度检测部260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状态的持续时间。另外,若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被清零。室内机总控部215取得室内温度检测部260和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设定温度,通过计时器功能来计算“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
“送风风扇输出”是送风风扇220的输出。
“风向板单元输出”是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存在着“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停止”时)
如图5所示那样,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停止”的场合,空气调节装置200无需针对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执行温度调整控制。因而,若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有防冻运转辅助的要求,则空气调节装置200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即,在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防冻运转辅助的要求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控制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即,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停止”,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
“送风风扇输出”是室内机202的送风风扇220的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是相对于风向板单元230的控制指示的输出。
另外,在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另外,在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于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所以,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相比,成为通过温度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辅助动作。
在图5中,相对于无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在有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将温度调整能力的级别提高的场合,记作“温度调整能力提高”。例如,在图5中,考虑的是“运转模式”为“制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在该条件中,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或者“低”的场合,温度调整能力为“关闭(0%)”。相对于此,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能力设为“开启(50%)”,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以及“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相比,提高了温度调整能力的级别。
另外,在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于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所以,相比“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相比,成为通过温度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辅助动作。
如上述那样,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即便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停止”的场合,空气调节装置200也对应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来控制送风风扇220、风向板单元230以及制热,实施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此,能将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或者能将通过制热而变热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能提高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控制中,室内机总控部215独立地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并且,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停止”的场合,将“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设为“关闭”。即,空气调节装置200在当未进行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的调整时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多个风向板单元230之中的、在第1吸入口侧的第2吹出口以外的第2吹出口设置的风向板单元230将第2吹出口堵塞,以便不从第2吹出口吹出空气。
通过进行这样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控制,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不会给处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用户带来与吹出空气触碰的不适感,仅能获得抑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换气量降低的效果。进而,由于吹出空气不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202直接触碰用户,所以,也能在从室内机202吹出到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场合,将加热至用户感到过热的温度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冷”时)
另外,在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若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吸入由空气调节装置200冷却后的空气,则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会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发展的方向作用。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不进行用于朝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吹出气流的风向控制。也就是,空气调节装置200在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仅以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状态来决定运转状态。即,空气调节装置200无论“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如何,都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随着“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越高而越提高温度调整的能力,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另外,将送风风扇输出的操作值设为“强”,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的操作值设为“摆动”,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的操作值设为“摆动”。另外,“操作值”是指作为当前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动作状态而被设定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操作指示的值。
因此,空气调节装置200能基于运转模式为多个运转模式中的哪种运转模式来决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决定成在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不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由此,空气调节装置200能容易决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如上述那样,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若空气调节装置200朝向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吹出气流,则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会发展。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在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始终进行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优先的动作。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时:“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无)”)
另外,在运转模式为“制热”、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由于屋外温度高,应该没有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的可能性,或者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成为“停止”状态,所以,空气调节装置200仅以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状态来决定运转状态。即,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则为了抑制因送风形成的冷风感而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停止”,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0℃”,则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另外,室内机总控部215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随着“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越低则越提高温度调整的能力。因此,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无”。
如上述那样,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由于屋外温度高,应该没有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的可能性,或者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成为“停止”状态,所以,空气调节装置200始终进行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优先的动作。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时:“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低)”)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屋外温度低,存在着因热交换元件140内的温度交换效率的偏差等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但却是即便在发生了冻结的场合若冻结量为微小量则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也不会出现较大的不良状况的级别,并不是即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状态为“不适”也需要辅助那样的状态。因此,空气调节装置200仅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状态为“舒适”且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的场合,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具体来讲,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在该场合,由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所以,从空气调节装置200朝室内吸入口104输送积存在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并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其结果,热交换元件140被加热,能防止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故而能抑制换气量的降低。
返回图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即,空气调节装置200进行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优先的动作。
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3℃”的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即,空气调节装置200进行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优先的动作。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未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空气调节装置200朝下吹出空气。另外,没有从空气调节装置200朝室内吸入口104吹出空气。因此,不会因空气调节装置200所吹出的空气的影响导致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因而,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内发生冻结的可能性。
如上述那样,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仅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0℃以上”的状态时,空气调节装置200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也就是,“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是以下场合:屋外温度低,存在着因热交换元件140内的温度交换效率的偏差等导致在热交换元件140的一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但即便在发生了冻结的场合冻结量也是微小的,处于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不会出现较大的不良状况的级别的状态。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仅在满足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场合、即“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优先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
可是,空气调节装置200在变得不能满足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场合,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换言之,空气调节装置200在考虑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当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0℃以上”的状态时,满足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另外,能使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因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得到提高,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0℃以上”的状态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舒适性也提高,不会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吹出口105正下方的用户带来伴随冷风形成的不适感。
另外,通过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抑制伴随于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的冷风的流入而形成的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温度变动以及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的发生,因而,不会将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变动而形成的不适感以及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而形成的不适感带给用户。另外,由于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能抑制温度调整的开启和关闭的次数,所以,也能削减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中的耗电。
进而,相互独立地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因而,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的场合,也通过将“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保持为作为操作值的朝下,从而即便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时也能保持对于处在“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用户而言的温度的舒适性。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时:“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中)”)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是以下场合:屋外温度低,处于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级别的状态。
因此,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需要提高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优先度地执行,所以,以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状态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若是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的状态,则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可是,空气调节装置200在“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变长的场合,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即,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使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以及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之中的一方优先。
另外,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若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3℃”的状态,则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
具体来讲,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相比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的辅助动作。
另外,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小于30分钟”,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此处的“30分钟”是用于供室内机总控部215判定是否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的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阈值时间被预先确定并存储在室内机总控部215。阈值时间也可以存储在室内机存储部214。阈值时间能由用户变更成任意的时间。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将温度调整设为“开启”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在该场合,由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开启”,所以,从空气调节装置200朝室内吸入口104输送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而被加热的空气。由此,相比如图6所示那样进行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
返回图5,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3℃”,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空气调节装置200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图5中,也可以是,无论“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如何,若“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执行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的动作。即,室内机总控部215也可以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基于“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将温度调整适当设为“按50%开启”或者“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即,空气调节装置200也可以仅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判定空气调节装置200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如上述那样,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除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0℃以上”的状态时以外,也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3℃以上且小于0℃”的状态的场合,空气调节装置200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也就是,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屋外温度低,在无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的状态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小于阈值时间的场合、即处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稍微不适的级别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优先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
可是,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为不适的级别的场合即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小于-3℃”的状态的场合、以及“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成为阈值时间以上的场合,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换言之,空气调节装置200在考虑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0℃以上”的状态时,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对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的温度,使之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因而,与空气调节装置200不进行温度调整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相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大幅提高,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而产生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通过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舒适性也提高,不会对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吹出口105正下方的用户带来伴随冷风形成的不适感。
另外,通过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抑制伴随于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的冷风的流入而产生的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温度变动以及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因而,不会给用户带来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变动而形成的不适感以及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而形成的不适感。另外,由于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能抑制温度调整的开启和关闭的次数,所以,也能削减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中的耗电。
进而,相互独立地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因而,即便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的场合,通过将“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保持为作为操作值的朝下,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时也能确保对于处在“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用户而言的温度的舒适性。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时:“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高)”)
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接收到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是以下场合:屋外温度低,处于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急速地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级别的状态。因此,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需要使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优先度进一步提升来执行,所以,无论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状态如何都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可是,空气调节装置200在“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变长的场合,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即,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使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以及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之中的一方优先。
具体来讲,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场合相比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的辅助动作。
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小于30分钟”,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相比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的辅助动作。在此,“30分钟”是阈值时间。
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3℃”,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小于15分钟”,则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相比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的辅助动作。在此,“15分钟”是阈值时间。
若“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小于-3℃”,且“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15分钟以上”,则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制热”时:“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中)”)的场合同样,在图5中,无论“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如何,若“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上”,则室内机总控部215也可以执行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无”的场合的动作。即,室内机总控部215也可以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基于“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将温度调整适当设为“按50%开启”或者“按100%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也就是,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即,空气调节装置200也可以仅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判定空气调节装置200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仅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来判定空气调节装置200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阈值时间也可以对应于辅助要求级别来进行变更。例如,在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阈值时间为“30分钟”。另外,在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阈值时间为“60分钟”。也就是,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由于“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为阈值时间以上,所以,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调整控制优先于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而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高的场合,尽量使辅助动作优先。
如上述那样,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除了“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成为阈值时间以上的场合以外,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也就是,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屋外温度低,在无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存在着在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急速地发生冻结的可能性。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在不满足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场合,也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优先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
可是,在“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成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以上的场合,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换言之,空气调节装置200在考虑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小于0℃”的状态时,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对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的温度,使之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因而,与空气调节装置200不进行温度调整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相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大幅提高,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而产生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处于“小于0℃”的状态时,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对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能进一步提高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的温度,使之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因而,与空气调节装置200不进行温度调整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相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舒适性大幅提高,不会给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吹出口105正下方的用户带来不适感。
另外,通过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抑制伴随于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的冷风的流入而产生的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温度变动以及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因而,不会给用户带来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变动而形成的不适感以及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而形成的不适感。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由于能抑制温度调整的开启和关闭的次数,所以,也能削减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中的耗电。
进而,能相互独立地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因而,即便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的场合,通过将“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输出设为作为操作值的朝下,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时也能保证对于处于“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室内吸入口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用户而言的温度的舒适性。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通过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230设为沿着水平方向的状态而在换气对象空间50内产生气流,因而,也可获得消解换气对象空间50内的温度不均以及湿度不均的效果。
另外,当空气调节装置200对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进行判定时,无需产生换气对象空间50内的温度不均或者湿度不均。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即便在没有换气对象空间50内的温度不均或者湿度不均的状态下,也在考虑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空气调节装置200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变形例)
以下,记载根据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进行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的变形例。另外,也可以由用户预先从换气控制器101、空气调节控制器201、系统控制器300以及热交换换气单元102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功能设定开关或者室内机202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功能设定开关等,设定根据判定结果式样中的哪一者使空气调节装置200动作。
在图5中,在“有”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送风风扇输出为“弱”的部位假设的是以下场合: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风向板单元230起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为止的距离近,对于强风量无法高效地吸入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因而,出于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高效地被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风量这样的观点,也可以对应于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风向板单元230起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为止的距离,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强”或者“中”。也就是,“有”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送风风扇输出只要根据从空气调节控制器201或者系统控制器300设定的风量操作值适当变更即可。
另外,考虑节能性,也可以不根据操作值来提高风量,或者无论操作值如何都以最低风量进行动作。通过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风量设为最低风量,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热交换器中的温度交换效率提高,故而能进一步提高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其结果,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有”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而若风向板单元230还能进行左右风向调整,则也可以调整成使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朝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吹出。由此,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更高效地被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故而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
另外,在所谓的单方向吹出的吊顶箱型等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有时室内吸入口104与室内吹出口105会非常接近。在这样的场合,在“有”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对于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关于左右风向不是朝着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呈直线状地吹出,在远离室内吹出口105的方向错开角度地进行调整。由此,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不会扰乱来自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吹出气流,换言之不会损害处于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用户的舒适性,能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另外,使来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吹出空气的左右风向在左右方向错开的角度只要对应于空气调节装置200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距离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之间存在有其他装置的吹出口的场合,也同样适当执行左右风向的调整以便不扰乱吹出气流即可。
另外,在运转模式为“停止”且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时,对于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由于无需吹出空气,所以设为“关闭”,但也可获得以下效果:即便朝“水平”方向等吹出,不会给处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用户带来与吹出空气触碰的不适感,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
另外,在图5中,在运转模式为“停止”且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为“有”时,关于温度调整控制,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的效果增大,因而,随着“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按照“低”、“中”、“高”的顺序变高,使对应的温度调整控制按照“关闭”、“按50%开启”、“按100%开启”的顺序变化。另一方面,在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最优先的场合,关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按照“低”、“中”、“高”的顺序变高的场合,也可以将对应的温度调整控制设为“按100%开启”、“按100%开启”、“按100%开启”。另外,考虑到节能性,关于“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中”、“高”的场合,也可以将对应的温度调整控制设为“关闭”、“关闭”、“按50%开启”或者“关闭”、“关闭”、“关闭”。若使送风风扇220动作且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则利用积存在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可获得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的效果。
另外,在运转模式为“停止”的场合,停止的空气调节装置200为了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而运转,从而存在着用户具有不适感的可能性。因而,空气调节装置200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停止”的场合,既可以原本就不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也可以仅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运转模式为“制冷”的场合,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无”,而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为“舒适”的场合,温度调整成为“关闭”,因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不会吸入由空气调节装置200冷却的空气。因此,也可以是能利用积存在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在该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操作值”,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进而,在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从“制冷”自动切换成“制热”之后,进行温度调整控制,由此能将通过依靠“制热”进行的温度调整进一步加热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在该场合,室内机总控部215通过将送风风扇输出设为“弱”,将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水平”,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将温度调整设为“开启”,从而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另外,该场合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成为通过温度调整而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辅助动作。另外,在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从“制冷”自动切换成“制热”的场合,由于用户操作原本就是“制冷”模式,所以,将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输出设为“关闭”,以便并非是用户所寻求的“冷风”的“暖风”不与用户触碰。
在因办公自动操作设备的发热而导致室内温度上升而执行制冷运转的冬季办公那样的情形下,也是在屋外温度显著低而存在着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急速地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提高优先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可是,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变差至不适的级别的场合以及“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成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以上的场合,返回成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换言之,室内机总控部215在考虑了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此时,风向板单元230由于在所有的方向设为“水平”或者“关闭”,所以,不会给处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用户带来因吹出空气触碰而导致的不适感,能通过制热对处于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之后使之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因此,与空气调节装置200不进行温度调整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相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大幅提高。进而,由于吹出空气不与用户直接触碰,所以,在向空气调节对象区域吹出的场合,也能将加热至用户感到过热的温度的空气吸入至热交换换气装置100。
另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适当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可是,若至少有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和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这两个信息,空气调节装置200能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执行的有无。由此,空气调节装置200可避免不需要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但空气调节装置200或者系统控制器300也可以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具体来讲,在空气调节装置200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场合,空气调节装置200经由系统通信部212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取得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启停状态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温度的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即可。
另外,在系统控制器300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的场合,系统控制器300经由系统通信部212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取得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启停状态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温度的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即可。并且,系统控制器300向空气调节装置200发送判定结果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判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但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或者系统控制器300也可以判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具体来讲,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判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经由系统通信部112取得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室内温度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设定温度,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内容即可。并且,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将判定结果向空气调节装置200发送即可。
另外,在系统控制器300判定是否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系统控制器300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取得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从空气调节装置200取得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室内温度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设定温度,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内容即可。并且,系统控制器300将判定结果向空气调节装置200发送即可。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基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启停状态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温度,决定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另外,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为了防止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控制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之中的至少一方,以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量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风量。
另外,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适当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实施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由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温度上升,所以,随着减小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判定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伴随于“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的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的时间变短,或者无需将供气风扇输出设为“关闭”。换言之,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实施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防止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的冻结并且还能抑制换气量的降低。
另外,即便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不实施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也能实施供气风扇120以及排气风扇130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以便伴随着“排气温度降低的持续时间”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供气风量变得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排气风量,故而能防止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
换言之,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在考虑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的平衡的基础上,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而产生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实施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舒适性也提高,不会给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吹出口105正下方的用户带来伴随冷风形成的不适感。
另外,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由于能抑制伴随于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向换气对象空间50吹出的冷风的流入而形成的换气对象空间50中的温度变动以及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的发生,所以,不会给用户带来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变动而形成的不适感以及伴随于换气对象空间50的温度不均而形成的不适感。
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由于在空气调节装置200中抑制温度调整的开启和关闭的次数,所以,也能削减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中的耗电。
另外,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独立地控制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的风向板单元230和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侧以外的风向板单元230。由此,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关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室内吸入口104以外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无论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如何,都能进行始终使温度的舒适性优先的动作。
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可发挥以下效果:即便在屋外温度低的场合,也能防止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冻结,并能抑制换气量的降低,能确保换气量。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进行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另外,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同样,关于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记述。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的说明予以省略。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的不同点在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增加了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信息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中的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因此,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中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以外的功能以及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相同。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停止”时,或者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场合,若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成为“有”,则将温度调整切换成“开启”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场合是“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但是,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即便利用积存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也能预见到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此处的阈值温度是用于供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判断是否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设为开启的、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的阈值。
因而,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在保持着温度调整为“关闭”的状态下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温度的场合,通过对积存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附近的顶棚附近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积极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由于能一边抑制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成为“开启”的情形下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执行一边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所以,能更节能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另外,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变高的场合,由于需要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所以,变更判断温度调整的开启和关闭的阈值,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变得更容易开启。
具体说明图9所示的例子。首先,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即“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1℃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1℃”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2℃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2℃”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3℃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3℃”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接下来,对运转模式为“制热”的场合进行说明。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1℃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1℃”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2℃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2℃”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3℃以上”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对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小于3℃”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10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除了图9中的上述的判定以外,与图5相同。
(变形例)
另外,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高的场合,屋外温度低,存在着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00中的热交换元件140的大部分急速地发生冻结的可能性,空气调节装置200需要进一步提高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优先度。因而,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中,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高的场合,变更判断是否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开启的阈值温度,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变得更容易开启。可是,判断是否将温度调整开启的阈值温度也可以无论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如何都是固定的。
例如,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若将判断是否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开启的阈值温度固定在1℃,则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之差在变成小于1℃以前都能持续进行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故而能抑制耗电。
另外,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若将判断是否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开启的阈值温度固定在3℃,则当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之差小于3℃时,实施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开启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因而,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通过加热积存在顶棚附近的空气,能积极地升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同样,可发挥以下效果:能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并且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而产生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中,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中的温度调整的判定基准,追加了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的信息,判定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是否开启温度调整。即,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还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判定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是否开启温度调整。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为了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减少将温度调整从“关闭”切换成“开启”的情形。也就是,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能更节能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进行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另外,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2同样,关于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记述。另外,省略关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的说明。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的区别点在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追加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的信息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中的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因此,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以外的功能以及构成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相同。
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成为“有”的场合,若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温度以上,则利用积存在顶棚附近的温暖的空气,可预见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因而,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保持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状态地执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另外,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若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小于阈值温度,则通过对积存在顶棚附近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能积极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
但是,若设想在1台室外机203上连接有多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则即便在1个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为“关闭”的场合,根据其他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状态,也会有连接的室外机203的压缩机271为开启的“压缩机开启”的状态。
于是,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即便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情况下,通过对积存在顶棚附近的空气进一步进行温度调整,能积极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能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不会使室外机203不合理地再工作,能利用原本积存在温暖的顶棚附近的空气,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
由此,对于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即便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也不会发生伴随于室外机203的再工作的巨大的耗电上升,积极地进一步加热顶棚附近的空气,从而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迅速提高。
另外,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原本积存在顶棚附近的空气的温度处于高的状态。因而,对于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即便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开启温度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将温度调整能力设为“按50%开启”,也能将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整体的耗电上升抑制为必要最小限度。
对图10所示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经由室外机通信部213取得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的信息。
首先,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即“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1℃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2℃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停止”、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3℃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接下来,说明运转模式为“制热”的场合。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1℃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中”、“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2℃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对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高”、“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0℃以上”、“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为“3℃以上”的场合进行说明。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关闭”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关闭”,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为“压缩机开启”的场合,将温度调整设为“按50%开启”,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
在图10中,除上述的判定以外,与图9相同。
(变形例)
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基于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即压缩机271的开启或者关闭来判断温度调整的开启或者关闭,但也可以根据室外机203中的压缩机271的运转频率和压缩机271的能效的关系,更细致地决定空气调节装置200的温度调整能力。
具体来讲,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从室外机203取得当前的压缩机271的运转频率的信息和压缩机271的能效最大的压缩机271的运转频率的信息。室内机总控部215在通过将温度调整开启而成为压缩机271的能效上升的方向的场合,控制成将温度调整开启。另一方面,室内机总控部215在通过将温度调整开启而成为压缩机271的能效下降的方向的场合,进行控制,以便若通过将温度调整开启而使得压缩机271的能效成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则将温度调整开启,若通过将温度调整开启而压缩机271的能效变成小于阈值则将温度调整关闭。
进而,在实施方式3中,将温度调整开启时的温度调整能力设为50%和100%的2个值,但在能更细致地设定温度调整能力的场合,也可以更细致地调整温度调整能力,调整成能效成为规定范围。由此,能基于室外机203的压缩机271的能效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将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整体的耗电上升抑制为必要最小限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利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来判断是否开启温度调整。可是,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即便不使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的信息地决定温度调整能力,也与上述同样,可获得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基于与室内机202连接的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来判定是否开启温度调整的场合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同样,可发挥以下效果: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提高,并且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2000中的温度调整的判定基准,追加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的信息,判定是否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开启温度调整。即,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还基于与室内机202连接的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判定是否在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开启温度调整。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即便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为预先确定的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也不会发生伴随于室外机203的再工作而形成的巨大的耗电上升,通过进一步积极地加热顶棚附近的空气,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更迅速地提高。
实施方式4.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总控部进行的送风风扇输出、风向板单元输出以及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例的图。另外,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3同样,关于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记述。另外,省略有关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功能以及构成的说明。图11中的人感传感器为“在”的栏表示人感传感器检测出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有人存在。图11中的人感传感器为“不在”的栏表示人感传感器未检测出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有人存在。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的区别点在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也基于与空气调节装置200另外连接的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中的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即,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除了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的条件以外,还基于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中的温度调整能力的判定。
另外,人感传感器能检测在所连接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存在的人。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能检测在4个部位的室内吹出口205A、205B、205C、205D各自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是否有人存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存在着以下输出判定条件:根据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和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判定成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所谓判定成使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的提高优先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条件,例如是指运转模式为“制热”、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为“低”且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空气调节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3℃以上且小于0℃”的场合。
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在这样的输出判定条件中,空气调节装置200的室内机总控部215也是在人感传感器未检测到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有人存在的场合将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设为“有”。换言之,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在人感传感器未检测到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有人存在的场合,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的提高优先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温度的舒适性。
由此,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没有人在的场合,能积极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更迅速地提高。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的温度调整的判定基准,追加与空气调节装置200连接的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的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即,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也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人的在否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没有人在的场合,能积极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使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更迅速地提高。
(变形例)
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对于空气调节装置200,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时,在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成为“有”的场合,利用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未到达设定温度的时间、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的差量信息、以及与室内机202连接的室外机203的工作状态,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可是,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即便不使用上述的信息,仅通过空气调节装置200所检测的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以及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也与上述同样,可获得还基于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状态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的场合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在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没有人在的场合,能积极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另一方面,在能通过人感传感器对存在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人的人数进行计数的场合,在存在于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人的人数为预先确定的既定的人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修正为高了一个等级的级别,以便换气对象空间50不会陷入换气不足。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1000同样地发挥以下效果:能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并且,能抑制伴随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防冻运转的换气量降低。
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3000中的温度调整的判定基准追加了与空气调节装置200连接的人感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的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即,在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中,空气调节装置200也基于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人的在否信息,判定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实施的有无。由此,换气空气调节系统4000在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没有人在的场合,能积极地进行防冻运转辅助动作,能更迅速地提高热交换换气装置100的热交换元件140中的防冻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装置控制部110以及室内机控制部210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处理电路既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寄存于存储装置的程序的处理装置。在换气装置控制部110以及室内机控制部210能应用微控制器,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处理电路为专用的硬件的场合,处理电路对应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是将它们组合而成的电路。图12是示出通过硬件实现了控制部的功能的构成的图。在处理电路29中组装有用于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的逻辑电路29a。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装置控制部110以及室内机控制部210与控制部400对应。
在处理电路29为处理装置的场合,控制部400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
图13是示出通过软件来实现控制部的功能的构成的图。处理电路29具有执行程序29b的处理器291、由处理器291用作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92和存储程序29b的存储装置293。通过由处理器291在随机存取存储器292上展开并执行存储装置293所存储的程序29b,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软件或者固件通过程序语言来记述,寄存在存储装置293中。处理器291可例示中央处理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存储装置293可应用RAM(Random AccessMemory,即随机存储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即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EEPROM(注册商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即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这样的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既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另外,存储装置293除了半导体存储器以外,还可以应用磁盘、软盘、光盘、压缩盘、迷你盘或者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数字多功能光盘)。另外,处理器291既可以将所谓运算结果的数据输出并存储至存储装置293,也可以经由随机存取存储器292将该数据存储到未图示的辅助存储装置中。
处理电路29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装置293所存储的程序29b,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程序29b也可以说是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的顺序以及方法的程序。
另外,处理电路29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控制部400的功能的一部分。
这样,处理电路29能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各功能。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技术彼此组合,还可以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省略、变更构成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29处理电路,29a逻辑电路,29b程序,50换气对象空间,100、1001、1002热交换换气装置,101换气控制器,102热交换换气单元,104、1041、1042、204、2041、2042、2043、2044、2045、2046、2047室内吸入口,105、1051、1052、205A、205A1、205A2、205A3、205A4、205A5、205A6、205A7、205B、205B1、205B2、205B3、205B4、205B5、205B6、205B7、205C、205C1、205C2、205C3、205C4、205C5、205C6、205C7、205D、205D1、205D2、205D3、205D4、205D5、205D6、205D7室内吹出口,106、1061、1062主体,110换气装置控制部,111换气控制器通信部,112、212系统通信部,114换气装置存储部,115换气装置总控部,116、216输出部,117、217输入部,120供气风扇,130排气风扇,140热交换元件,160、260室内温度检测部,170屋外温度检测部,2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空气调节装置,201空气调节控制器,202、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室内机,203室外机,210室内机控制部,211空气调节控制器通信部,213室外机通信部,214室内机存储部,215室内机总控部,220送风风扇,230风向板单元,271压缩机,291处理器,292随机存取存储器,293存储装置,300系统控制器,400控制部,1000、2000、3000、4000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Claims (12)

1.一种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具备:
热交换换气装置,该热交换换气装置具有分别设置在换气对象空间的第1吸入口以及第1吹出口和使屋外的空气与从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将从上述第1吸入口吸入的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空气经由上述热交换元件向上述屋外排出,经由上述热交换元件将上述屋外的空气从上述第1吹出口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以及
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具有分别设置在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第2吸入口以及第2吹出口的室内机和设置在上述换气对象空间之外的室外机,上述空气调节装置从上述第2吸入口吸入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空气,从上述第2吹出口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空气,对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进行调整,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基于表示在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上述热交换元件中发生冻结的风险的大小的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执行从上述第2吹出口朝上述第1吸入口吹出空气的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
多个上述第2吹出口;以及
分别地设在多个上述第2吹出口的风向控制部,
在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
多个上述风向控制部之中的在上述第1吸入口侧的上述第2吹出口设置的上述风向控制部使从上述第2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朝向上述第1吸入口,
多个上述风向控制部之中的在除了上述第1吸入口侧以外的上述第2吹出口设置的上述风向控制部使从上述第2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不朝向上述第1吸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当未进行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的调整时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多个上述风向控制部之中的在除了上述第1吸入口侧的上述第2吹出口以外的上述第2吹出口设置的上述风向控制部将上述第2吹出口堵塞。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个等级的对从上述第2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温度调整能力,在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将上述温度调整能力变更为比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前高的等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具备:
第1温度检测部,该第1温度检测部检测从上述第1吸入口被吸入至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空气的温度;以及
第2温度检测部,该第2温度检测部检测从上述第2吸入口被吸入至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的温度,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当未进行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的调整时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基于上述第1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和上述第2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的调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当未进行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的调整时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的场合,基于上述室外机的工作状态来决定是否进行上述换气对象空间的温度的调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包括制热的多个运转模式,当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时,将上述运转模式从制热以外变更成制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是多个上述运转模式中的哪种运转模式,决定是否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换气对象空间中的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空气的检测温度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之差以及上述检测温度未达到上述设定温度的时间中的至少一方,决定是否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检测存在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中的人的人感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决定是否执行上述防冻运转辅助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基于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向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从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以及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之中的至少一者,决定上述防冻运转辅助要求级别。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基于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向上述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从上述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以及上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之中的至少一者,
在满足向上述屋外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从上述屋外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以及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在预先确定的范围的温度持续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的场合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
将从上述第1吹出口向上述换气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设定得比从上述第1吸入口吸入并向上述屋外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小。
CN202080098912.0A 2020-03-27 2020-03-27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Pending CN1153155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4202 WO2021192263A1 (ja) 2020-03-27 2020-03-27 換気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595A true CN115315595A (zh) 2022-11-08

Family

ID=77891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912.0A Pending CN115315595A (zh) 2020-03-27 2020-03-27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4133A1 (zh)
EP (1) EP4130591A4 (zh)
JP (1) JP7262667B2 (zh)
CN (1) CN115315595A (zh)
WO (1) WO20211922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7648B2 (ja) * 1990-07-16 1999-03-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071184A (ja) * 2000-08-29 200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空調方法及び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JP4565936B2 (ja) * 2004-09-03 2010-10-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061642B2 (ja) * 2007-02-23 2012-10-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装置
JP2014119204A (ja) * 2012-12-18 2014-06-30 Daikin Ind Ltd 温調システム
JP5532153B1 (ja) * 2013-01-10 2014-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5858061B2 (ja) 2014-01-31 2016-02-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GB2559692B (en) * 2016-01-08 2021-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entilator, and defrosting method
WO2018220830A1 (ja) * 2017-06-02 2018-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GB2569111B (en) * 2017-11-30 2021-12-29 Polypipe Ltd A positive input ventilation system with active carbon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0591A1 (en) 2023-02-08
US20230104133A1 (en) 2023-04-06
JPWO2021192263A1 (zh) 2021-09-30
EP4130591A4 (en) 2023-04-26
JP7262667B2 (ja) 2023-04-21
WO2021192263A1 (ja)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097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97593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6002071A1 (ja) 空調換気装置
JPWO2012077201A1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6253459B2 (ja) 空調用換気装置
JP6808999B2 (ja) 空気調和機
GB2513694A (e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156245B2 (ja)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KR10167984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5730689B2 (ja) 空調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2004316946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1279136B (zh) 空调机
JP461998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92046B2 (ja) 加湿空調システム
CN115315595A (zh) 换气空气调节系统
JP6537705B2 (ja) 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08550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73614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JP579716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62666B2 (ja) 換気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10267358A (ja) 集合ダクト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4851629B2 (ja)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WO2021028964A1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2015059731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