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4158A -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4158A
CN115244158A CN202180021773.6A CN202180021773A CN115244158A CN 115244158 A CN115244158 A CN 115244158A CN 202180021773 A CN202180021773 A CN 202180021773A CN 115244158 A CN115244158 A CN 115244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oil
component
acid
fatty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17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44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4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 C10M105/08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5/32Esters
    • C10M105/34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10M135/02Sulfurised compounds
    • C10M135/06Esters, e.g. fa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课题]提供金属加工油组合物。[解决手段]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其包含:(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a2)除前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以及包含(b)硫化油脂的降凝剂,前述(a1)成分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75重量%的范围。

Description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油组合物,涉及适合于例如切削或磨削加工的水不溶性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广泛使用以矿物油、合成油作为基础油且向其中配混各种添加剂而得到的组合物。对于金属加工油组合物而言,不仅要求加工性能、耐磨耗性,从通过降低火灾风险和降低油烟而实现作业环境的改善这一点出发,还要求闪点高。作为高闪点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已知以酯化合物作为基质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但配混有酯化合物的金属加工油具有在低温下产生析出物或低温流动性差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低温特性,提出了使用多元醇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3115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2015/107828号)、支链酯(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89555号)作为酯化合物的金属加工油,但这种酯化合物通常价格昂贵,存在金属加工油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311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2015/107828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89555号。
发明内容
在这种状况下,期望新型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其包含以下的成分:
(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a2)除前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以及
包含(b)硫化油脂的降凝剂,
前述(a1)成分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75重量%的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使用廉价的直链单酯且低温特性、摩擦特性等特性优异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变更来实施。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可以任意组合。例如,记载有“A~B”和“C~D”时,“A~D”和“C~B”的范围也作为数值范围而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下限值~上限值”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意味着下限值以上且上限值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金属加工油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物包含:(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a2)除前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以及包含(b)硫化油脂的降凝剂,前述(a1)成分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75重量%的范围。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物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c)其它添加剂。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物中包含的各成分,依次进行说明。
[基础油]
基础油包含(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和(a2)除前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以下也称为“其它基础油”)。
(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构成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脂肪酸,没有特别限定,从粘度与闪点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上且26以下的脂肪酸。作为这种脂肪酸,可列举出例如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9-十六碳烯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异硬脂酸、9-十八碳烯酸(油酸、反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花生酸)和二十二烷酸(山嵛酸)等。这些脂肪酸之中,更优选使用碳原子数8以上且22以下的脂肪酸,进一步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0以上且18以下的脂肪酸。特别优选的是:从供应性和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中的至少一者,更优选包含油酸。脂肪酸(单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构成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直链脂肪族一元醇,没有特别限定,从粘度与闪点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脂肪族饱和一元醇或直链脂肪族不饱和一元醇。具体而言,可列举出1-己醇、1-庚醇、1-辛醇、1-壬醇、1-癸醇、1-十一烷醇、1-十二烷醇、1-十三烷醇、1-十四烷醇、1-十五烷醇、1-十六烷醇、1-十八烷醇、1-十九烷醇、1-二十烷醇等直链脂肪族饱和一元醇;己烯醇、庚烯醇、辛烯醇、壬烯醇、癸烯醇、十一碳烯醇、十二碳烯醇、十三碳烯醇、十四碳烯醇、十五碳烯醇、十六碳烯醇、十七碳烯醇、十八碳烯醇、十九碳烯醇、二十碳烯醇等直链脂肪族不饱和一元醇。这些直链脂肪族一元醇之中,更优选使用碳原子数8以上且18以下的直链脂肪族一元醇(饱和一元醇或不饱和一元醇),进一步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2以上且15以下的直链脂肪族一元醇(饱和一元醇或不饱和一元醇),从氧化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2以上且15以下的直链饱和一元醇。直链脂肪族一元醇(单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上述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之中,从低粘度与高闪点的均衡性优异的观点出发,适合为碳原子数12以上且15以下的直链脂肪族一元醇(饱和一元醇或不饱和一元醇、优选为饱和一元醇)与碳原子数10以上且18以下的脂肪酸(优选为包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中至少一者的脂肪酸,更优选为包含油酸的脂肪酸,进一步优选为脂肪酸的50重量%以上为油酸的脂肪酸,特别优选为油酸)的酯。
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是通过上述脂肪酸与上述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脱水反应而得到的,不限定于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脱水反应,可以使用酯交换法。
(a1)成分的配混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75重量%的范围。若超过75重量%,则有可能组合物的倾点上升而低温特性恶化。从低温特性的观点出发,(a1)成分的配混量优选为7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下。另一方面,(a1)成分小于20重量%时,无法配混充分量的(a1)成分,成本优点变少。从高闪点的观点出发,(a1)成分的配混量优选为2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另外,(a1)成分在获取容易性和成本方面是优异的,因此,通过增加(a1)成分的配混量,从而还具有使组合物的制造成本降低的优点。一个实施方式中,(a1)成分的配混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25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
(a1)成分的闪点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若(a1)成分的闪点为200℃以上,则容易获得高闪点的组合物。
本说明书中,闪点是指:按照JIS K 2265-4:2007,利用克立夫兰开口杯(COC)法而测得的值。
(a1)成分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5~30mm2/s。若(a1)成分的40℃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则在金属加工时能够充分确保润滑性,且能够将闪点控制得较高,可抑制油烟、雾沫的产生。若(a1)成分的40℃运动粘度为30mm2/s以下,则加工性和浸透性优异,能够减少消耗量(损失量)。从粘度与闪点的均衡性优异的观点出发,(a1)成分的40℃运动粘度更优选为8~25mm2/s、进一步优选为10~20mm2/s。
本说明书中,规定温度下的运动粘度是指按照JIS K2283:2000而测得的值。
(a2)其它基础油
作为其它基础油,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除矿物油和上述(a1)成分之外的合成油。其它基础油可以仅为矿物油,也可以仅为合成油,或者,还可以将1种以上的矿物油与1种以上的合成油组合使用。
作为矿物油,可以从以往作为金属加工油的基础油而使用的矿物油中适当选择任意矿物油来使用。可列举出例如对链烷烃基系原油、中间基系原油或环烷烃基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或者对常压蒸馏的渣油进行减压蒸馏而得到的馏出油;或者通过按照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精制而得到的精制油,例如溶剂精制油、加氢精制油、脱蜡处理油、白土处理油等。矿物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合成油,可以从以往作为金属加工油的基础油而使用的合成油中适当选择任意合成油来使用。例如,作为合成油,可列举出选自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环烷烃系化合物、聚烯烃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醚系化合物和二醇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合成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合成油之中,从低温特性和高闪点的观点出发,适合使用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
作为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从获得低粘度和高闪点的组合物的观点出发,可优选使用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构成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的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二元~十元的醇,更优选为二元~六元的醇,进一步优选为二元~五元的醇。作为这种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丙甘醇、丁二醇和新戊二醇等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三醇;季戊四醇等四醇;山梨糖醇等五醇等。其中,从热稳定性和耐氧化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新戊二醇和甘油。多元醇(单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构成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支链脂肪族一元醇,没有特别限定,从粘度与闪点的均衡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支链饱和一元醇或支链不饱和一元醇。可列举出例如乙基己醇、丁基辛醇、戊基壬醇、己基癸醇、庚基十一烷醇、辛基十二烷醇、甲基十七烷醇、异十三烷醇等。其中,从低粘度和高闪点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0~18的支链脂肪族一元醇,更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2~15的支链脂肪族一元醇,进一步优选使用异十三烷醇。支链脂肪族一元醇(单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构成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脂肪酸,可同样使用作为构成上述(a1)成分的脂肪酸而例示出的脂肪酸。
除上述(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之中,适合为碳原子数12~15的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油酸酯、多元醇的油酸酯等油酸酯。
作为环烷烃系化合物,可优选列举出具有选自环己烷环、双环庚烷环和双环辛烷环中的环的化合物。
作为聚烯烃系化合物,可优选列举出α-烯烃均聚物、共聚物(例如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及其氢化物。
作为芳香族化合物,可列举出烷基苯、烷基萘等烷基芳香族化合物。
作为醚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聚苯基醚等。
作为二醇系化合物,可列举出聚氧亚烷基二醇等聚二醇油。
其中,(a2)其它基础油优选包含矿物油和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更优选包含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以及矿物油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优选包含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以及矿物油中的至少一者。
一个实施方式中,(a2)其它基础油包含矿物油。通过与(a1)成分一同配混矿物油,从而能够提高组合物的低温特性。
一个实施方式中,(a2)其它基础油包含脂肪酸与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通过与(a1)成分一同配混除(a1)成分之外的酯系化合物,从而能够提高组合物的低温特性、摩擦特性。
一个实施方式中,(a2)其它基础油包含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通过与(a1)成分一同配混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组合物的低温特性和摩擦特性。
(a2)成分的配混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以上。若为这种范围,则(a1)成分的比率不会过高,能够使低温特性良好。另外,(a2)成分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6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以下。若为这种范围,则能够配混充分量的(a1)成分,能够得到高闪点和制造成本优异的组合物。一个实施方式中,(a2)成分的配混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优选为30重量%以上且5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
基础油((a1)成分和(a2)成分的合计)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60~99.5重量%、更优选为70~9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95重量%。
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mm2/s、更优选为5~40mm2/s、进一步优选为7~30mm2/s。
从处理上的安全性方面出发,基础油的闪点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从处理上的安全性方面出发,闪点越高越优选。
[降凝剂]
降凝剂包含(b)硫化油脂。通过配混硫化油脂,从而能够对组合物赋予优异的低温特性和摩擦特性。本发明人等惊讶地发现:通过与(a1)成分一同配混硫化油脂,从而在摩擦特性的基础上,还能够降低倾点。在硫粉末、多硫化物等其它硫化物、油脂中确认不到由这种硫化油脂实现的降凝作用。
硫化油脂是指使硫、含硫化合物与油脂(猪油、植物油、鲸油和鱼油等)发生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可列举出例如硫化猪油等源自猪油的硫化油脂;硫化菜籽油、硫化蓖麻油、硫化大豆油和硫化米糠油等源自植物油的硫化油脂;源自鲸油的硫化油脂;源自鱼油的硫化油脂等。硫化油脂可以使用市售品,也可以合成得到。
硫化油脂优选为低粘度和高闪点的物质。
通过使用低粘度的硫化油脂,从而能够抑制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粘度上升。具体而言,硫化油脂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1,000mm2/s以下,更优选为7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硫化油脂的粘度越低越优选。
从安全性和消防法上的处理的观点出发,高闪点的硫化油脂的闪点优选为17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硫化油脂的闪点越高越优选。
从低温特性和降凝效果的观点出发,硫化油脂的倾点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以上。另外,从避免由大量配混硫化油脂而导致的低温特性恶化的观点出发,硫化油脂的倾点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硫化油脂的倾点优选为-10℃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上且20℃以下。
本说明书中,倾点是指按照JIS K 2269(原油和石油制品的倾点和雾度试验方法)而测得的值。
关于硫化油脂的硫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一般来说,适合使用硫含量为5~30重量%的硫化油脂。
关于硫化油脂的酸值,没有特别限定,一般来说,适合为0.5~4mgKOH/g。
本说明书中,酸值是指按照JISK2501:2003(电位差滴定法)而测得的值。
关于硫化油脂的比重,没有特别限定,一般来说,在15℃下适合为0.95~1.0g/cm3
本说明书中,比重是指在15℃下按照JISZ8804:2012而测得的值。
硫化油脂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0.1~5重量%。若为这种范围,则能够改善组合物的低温特性和摩擦特性。通过配混硫化油脂,从而倾点降低、低温特性提高,且摩擦系数降低而赋予良好的润滑性。另一方面,若硫化油脂的含量过多,则存在因硫化油脂自身的高倾点而导致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倾点降低的倾向。从低温特性的观点出发,硫化油脂的含量更优选为0.1~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2重量%,特别优选为0.5~1重量%。一个实施方式中,硫化油脂的含量优选为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上。一个实施方式中,硫化油脂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以下或1重量%以下。
组合物可以包含除(b)硫化油脂之外的降凝剂,但优选不含。除(b)硫化油脂之外的降凝剂的含量优选为3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1重量%以下。
[成分(c):其它添加剂]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而配混耐磨耗剂、抗氧化剂、防锈剂、金属惰化剂、消泡剂等添加剂。这些其它成分的总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例如为0~20重量%左右。
(耐磨耗剂)
作为耐磨耗剂,可列举出例如二硫代磷酸锌(ZnDTP)、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nDTC)、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硫化オキシジチオリン酸モリブデン)(MoDTP)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硫化氧钼(硫化オキシジチオカルバミン酸モリブデン)(MoDTC)等。耐磨耗剂的优选配混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0.01重量%以上且3重量%以下左右。
(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出例如胺系抗氧化剂(二苯基胺类、萘基胺类)、酚系抗氧化剂、钼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等。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抗氧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例如为0.05~7重量%左右。
(防锈剂)
作为防锈剂,可列举出例如脂肪酸、烯基琥珀酸半酯、脂肪酸皂、烷基磺酸盐、多元醇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氧化链烷烃、烷基聚氧乙烯醚等。防锈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防锈剂的优选配混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0.01重量%以上且3重量%以下左右。
(金属惰化剂)
作为金属惰化剂,可列举出例如苯并三唑、三唑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金属惰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金属惰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优选为0.01~5重量%。
(消泡剂)
作为消泡剂,可列举出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等有机硅系化合物、聚丙烯酸酯等。消泡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消泡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0.0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成分(a1)、成分(a2)、成分(b)和成分(c),但它们的总含量不超过100重量%。
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分(a1)、成分(a2)和成分(b)的总含量以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计优选为80~100重量%,更优选为9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5~100重量%。
一个实施方式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相对于例如组合物的总重量(100重量%)而具有以下的组成。
(a1)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20~75重量%(更优选为25~7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重量%)
(a2)除前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 20~60重量%(更优选为30~5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40~50重量%)
(b)硫化油脂 0.1~5重量%(更优选为0.1~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2重量%)
(c)其它添加剂 0~20重量%(更优选为0~10重量%)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性状]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优选满足低倾点、低摩擦系数和高闪点这三种性能。更优选的是:金属加工油组合物优选满足低倾点、低摩擦系数、高闪点和低粘度这四种性能。
从提高低温流动性的观点出发,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倾点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利用JASO-M314-88中规定的振子式摩擦试验法在油温为30℃的条件下测得的摩擦系数优选为0.130以下、更优选为0.1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20以下、特别优选为0.110以下。
从处理上的安全性方面出发,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闪点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30℃以上、特别优选为250℃以上。从处理上的安全性方面出发,闪点越高越优选。
从加工性和浸透性优异、能够减少消耗量(损失量)的方面出发,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40℃下的运动粘度优选为5~70mm2/s,更优选为8~60mm2/s、进一步优选为10~50mm2/s。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物是水不溶性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可以用于金属加工。作为金属加工的种类,可适合地利用于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冲切加工、研磨加工、绞拧加工、拉伸加工、轧制加工等各种金属加工领域,优选为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可适合地用作在金属的切削加工中使用的切削油组合物。成为被加工材料的金属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不锈钢、合金钢和碳钢等铁系材料;铝合金、铜合金等。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一个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成分(a1)、成分(a2)、成分(b)和根据需要的成分(c)进行混合。成分(a1)、成分(a2)、成分(b)和根据需要的成分(c)可以利用任意方法进行配混,配混的顺序及其手法没有限定。
实施例
以下,针对本发明,参照实施例进行详述,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各原料、以及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的各物性评价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来进行。
(1)倾点
按照JIS K 2269(原油和石油制品的倾点和雾度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2)摩擦系数
按照JASO-M314-88中规定的振子式摩擦试验法(曾田式振子试验),使用曾田式振子试验机(II型),在油温为3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3)闪点
闪点按照JIS K 2265-4:2007,利用克立夫兰开口杯(COC)法进行测定。
(4)40℃运动粘度
按照JIS K2283:2000,使用玻璃制的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40℃下的运动粘度(40℃运动粘度)。
(5)酸值
按照JISK2501:2003(电位差滴定法)进行测定。
(6)比重
是指在15℃下按照JISZ8804:2012而测得的值。
[实施例1~12、比较例1~20]
配混表1~3中示出的各成分,制备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并利用前述方法来进行物性评价。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1~3中示出的各成分如下所示。
直链单酯1:碳原子数12~15的直链一元醇的油酸酯(40℃运动粘度:13.7mm2/s、倾点:-7.5℃、闪点:260℃)
支链单酯1:异十三烷醇的油酸酯
矿物油1:链烷烃系矿物油(40℃运动粘度:12.5mm2/s、倾点:-37.5℃、闪点:196℃)
硫化油脂1:源自猪油的硫化油脂(40℃运动粘度:705.8mm2/s、倾点:12.5℃、闪点:260℃、硫含量:6.88重量%、酸值:1.17mgKOH/g、比重:0.968g/cm3)
硫化油脂2:源自猪油的硫化油脂(40℃运动粘度:900mm2/s、倾点:12.5℃、闪点:200℃、硫含量:11.4重量%、酸值:3.27mgKOH/g、比重:0.982g/cm3)
硫化油脂3:源自植物油的硫化油脂(40℃运动粘度:350mm2/s、倾点:-7.5℃、闪点:200℃、硫含量:11.0重量%、酸值:2.5mgKOH/g、比重:0.984g/cm3)
PMA:聚甲基丙烯酸酯(重均分子量Mw:69,000)
如表1~3所示可确认:包含规定量的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成分(a1))、除(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成分(a2))和硫化油脂(成分(b))的实施例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具有高闪点、低倾点、低摩擦系数和低粘度。
与包含5重量%硫化油脂的实施例5相比,硫化油脂的含量为0.1~3重量%这一范围的实施例1~4的倾点低,低温特性优异。尤其是可确认:与包含0.1重量%硫化油脂的实施例1、包含3重量%以上硫化油脂的实施例4、5相比,硫化油脂的含量为0.5~1重量%这一范围的实施例2、3的组合物的倾点低,低温特性进一步提高。
(a1)成分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的实施例1~5、8~12的组合物能够得到具有更高闪点的组合物。
可确认:与同时使用直链单酯和矿物油的实施例3相比,同时使用直链单酯和支链单酯的实施例12的摩擦系数低,磨耗特性优异,且具有高闪点。
可确认:与使用硫化油脂2、3并具有同等组成的实施例10、11相比,使用闪点为200℃以上的硫化油脂1得到的实施例3能够得到闪点更高的组合物。
可确认:与使用硫化油脂3并具有同等组成的实施例11相比,使用倾点为-5℃以上的硫化油脂1和2得到的实施例3、10的倾点低,低温特性优异。
与此相对,成分(a1)的含量多的比较例1的倾点高,低温特性差。
不含成分(b)的比较例2的倾点和摩擦系数高,低温特性和摩擦特性差。
配混作为常用降凝剂的PMA来代替成分(b)的比较例3~6、13~15的摩擦系数高,摩擦特性不充分。
配混其它硫化物来代替成分(b)的比较例7~9的倾点高,低温特性差。
不含成分(a1)的比较例10~15的闪点低。
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以上的说明,关于上述例示之外,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文献和出版物无论其目的如何,均通过参照而将其整体援引至本说明书中。另外,本说明书包括成为本申请优先权基础的、作为日本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048976号(2020年3月19日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的公开内容。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可适合地利用于切削、磨削等金属加工。

Claims (12)

1.金属加工油组合物,其包含:
(a1) 脂肪酸与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a2) 除所述(a1)成分之外的基础油;以及
包含(b)硫化油脂的降凝剂,
所述(a1)成分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75重量%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1)成分为脂肪酸与碳原子数12~15的直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硫化油脂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0.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2)成分包含脂肪酸与支链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以及矿物油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2)成分的含量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2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倾点为-2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5mm2/s以上且70mm2/s以下的范围,闪点为20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硫化油脂的闪点为17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硫化油脂的倾点为-10℃以上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利用JASO-M314-88中规定的振子式摩擦试验法在油温为30℃的条件下测得的摩擦系数为0.13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a1)成分中的脂肪酸包含油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为切削油组合物。
CN202180021773.6A 2020-03-19 2021-03-17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Pending CN115244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8976A JP2021147507A (ja) 2020-03-19 2020-03-19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JP2020-048976 2020-03-19
PCT/JP2021/010768 WO2021187511A1 (ja) 2020-03-19 2021-03-17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4158A true CN115244158A (zh) 2022-10-25

Family

ID=7777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1773.6A Pending CN115244158A (zh) 2020-03-19 2021-03-17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47507A (zh)
CN (1) CN115244158A (zh)
WO (1) WO20211875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3437A (zh) * 2021-10-04 2024-05-14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润滑方法和变速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7397A (ja) * 1988-10-26 1990-06-27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亜鉛めっき鋼板用防錆兼用プレス加工油
JPH03172392A (ja) * 1989-11-30 1991-07-2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鋼板用冷間圧延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延方法
JPH08311476A (ja) * 1995-05-16 1996-11-26 Parker Kosan Kk 鋼板用防錆兼用プレス加工油
JPH09111278A (ja) * 1995-10-18 1997-04-28 Nippon Oil Co Ltd 潤滑油組成物
JPH10231494A (ja) * 1996-12-20 1998-09-02 Nippon Steel Corp 水分散型鋼板冷間圧延油用潤滑油及び鋼板冷間圧延方法
JPH10273688A (ja) * 1997-03-28 1998-10-13 Kyodo Yushi Kk ステンレス鋼板用水溶性冷間圧延油剤及び圧延方法
CN1906278A (zh) * 2003-12-25 2007-01-31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用油剂
CN1922293A (zh) * 2004-03-31 2007-02-28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
JP2008163115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ippon Oil Corp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CN103289798A (zh) * 2012-02-24 2013-09-11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塑性加工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4136591A (zh) * 2012-02-28 2014-11-0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5087112A (zh) * 2014-05-09 2015-11-25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
CN109072116A (zh) * 2016-03-31 2018-12-2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2972A4 (en) * 2003-12-25 2010-08-04 Nippon Oil Corp METALWORKING FLUID
JP4268083B2 (ja) * 2004-03-31 2009-05-27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水素製造用炭化水素油および水素製造システム
JP5280704B2 (ja) * 2008-02-25 2013-09-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JP5860269B2 (ja) * 2011-11-08 2016-02-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7397A (ja) * 1988-10-26 1990-06-27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亜鉛めっき鋼板用防錆兼用プレス加工油
JPH03172392A (ja) * 1989-11-30 1991-07-2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鋼板用冷間圧延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延方法
JPH08311476A (ja) * 1995-05-16 1996-11-26 Parker Kosan Kk 鋼板用防錆兼用プレス加工油
JPH09111278A (ja) * 1995-10-18 1997-04-28 Nippon Oil Co Ltd 潤滑油組成物
JPH10231494A (ja) * 1996-12-20 1998-09-02 Nippon Steel Corp 水分散型鋼板冷間圧延油用潤滑油及び鋼板冷間圧延方法
JPH10273688A (ja) * 1997-03-28 1998-10-13 Kyodo Yushi Kk ステンレス鋼板用水溶性冷間圧延油剤及び圧延方法
CN1906278A (zh) * 2003-12-25 2007-01-31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用油剂
CN1922293A (zh) * 2004-03-31 2007-02-28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
JP2008163115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ippon Oil Corp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CN103289798A (zh) * 2012-02-24 2013-09-11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塑性加工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4136591A (zh) * 2012-02-28 2014-11-0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5087112A (zh) * 2014-05-09 2015-11-25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
CN109072116A (zh) * 2016-03-31 2018-12-2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47507A (ja) 2021-09-27
WO2021187511A1 (ja)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2624B1 (en) Lubricant blend composition
CN101965393B (zh) 精密冲裁加工用润滑油组合物
WO2011011656A2 (en) Polyalkylene glycols useful as lubricant additives for groups i-iv hydrocarbon oils
JP5638256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CN104350137A (zh) 润滑脂组合物
KR20130001245A (ko) 무단 변속기용 윤활유 조성물
KR101730227B1 (ko) 금속 가공용 윤활유 조성물
JP6569150B2 (ja) 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JP7342085B2 (ja) 不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CN115244158A (zh) 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JP5551330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JP5173329B2 (ja) 金属加工用潤滑油組成物
KR20170132744A (ko) 절삭·연삭 가공유 조성물
JP5171317B2 (ja) 塑性加工用潤滑油組成物
US11946012B2 (en)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US11492566B2 (en) Ether-based lubricant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EP3555248B1 (en) Ether-based lubricant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JP6917271B2 (ja) 滑り案内面用潤滑油組成物
JP7203024B2 (ja) 有機モリブデン化合物の基油への分散性を長期安定化させる方法
JP5048959B2 (ja) 消泡剤および潤滑油組成物
US11098263B2 (en)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for sliding guide surface
WO2021145405A1 (ja) 潤滑油組成物
JP5547391B2 (ja) 省電力ギヤ油組成物
WO2019138948A1 (ja) 潤滑油組成物及び基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