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327B -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 Google Patents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9327B
CN115059327B CN202210772888.5A CN202210772888A CN115059327B CN 115059327 B CN115059327 B CN 115059327B CN 202210772888 A CN202210772888 A CN 202210772888A CN 115059327 B CN115059327 B CN 115059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idor
medical
area
medical care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28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9327A (zh
Inventor
李建广
郑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28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9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9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04H3/08Hospitals, infirmaries, or the like; Schools; Pri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包括:医疗护理区,其呈倒奥米伽形并具有路径遵循倒奥米伽形的第一走廊;医护生活区,其布置在医疗护理区的凹部中并具有第二走廊,第二走廊呈倒U形并在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部处与第一走廊连通;以及两个患者交通核,其中每一个均具有第三走廊并且两个均布置在医疗护理区的凹部中且分别布置在医护生活区的两侧与医疗护理区之间,使得每一个的第三走廊均分别与第一走廊和第二走廊直接连通。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医疗建筑。通过该标准层,使得可以在不改变基本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护理区分隔为若干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同时使患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穿越。

Description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具有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医疗建筑。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院病房楼标准层包括用于在其处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的医疗护理区、用于医护人员的办公及休息的医护生活区、以及患者交通核。
通常,医院病房楼标准层总体以“一”字形布局,并且其所包含的医疗护理区也大致遵循该“一”字形布局。在这种布局情况下,医疗护理区的大小、面积及所包含的病房数基本固定,不易进行变化。
然而,不同医院或科室由于医疗发展方向和救治水平的不同对医疗护理区大小的需求往往不同;同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医院的功能设置呈现动态发展过程,从而对包括医疗护理区的建筑空间大小的需求也呈动态变化。而且,不同疾病的高低发病期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导致对医疗护理区大小需求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医院各个部分的平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而如何使传统的大小固定的医疗护理区能够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季节的要求自由地分为相等的两个医疗护理区、一大一小两个医疗护理区或者三个医疗护理区等等是各医院的一个现实需求。
此外,在包括两个医疗护理区的传统的医院病房楼标准层中,由一个共用的患者交通核来组织患者住院流线。当需要将两个医疗护理区转换为三个医疗护理区时,会出现患者流线交叉的问题,使得患者经常须要穿越另一医疗护理区才能到达本医疗护理区,从而对被穿行的医疗护理区造成较大干扰,无法保证患者的正常医疗救治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下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可以在不改变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基本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护理区分隔为相等两个、一大一小两个或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同时使得患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穿越。
发明内容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要,而不是对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不改变基本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护理区被分隔为若干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各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患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穿越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缩短护理线路、提高护理效率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包括:
医疗护理区,其呈倒奥米伽形并具有路径遵循倒奥米伽形的第一走廊;
医护生活区,其布置在医疗护理区的与倒奥米伽形的凹部对应的凹部中并具有第二走廊,第二走廊呈倒U形,并且第二走廊在其分别与倒U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部处与第一走廊连通;以及
两个患者交通核,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三走廊,并且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布置在医疗护理区的凹部中且分别布置在医护生活区的在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与医疗护理区之间,使得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中的每一个的第三走廊均分别与第一走廊和第二走廊直接连通。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医疗护理区还可以包括分户墙,分户墙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走廊的与倒奥米伽形的下部对应的第一部分的不同位置来将医疗护理区不同地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分户墙可以设置在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位于在其处第二走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与第一走廊连通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部分处,以用于将医疗护理区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分户墙可以包括第一分户墙和第二分户墙,第一分户墙和第二分户墙分别设置在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两端处,以用于将医疗护理区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医护生活区可以包括分户墙,医护生活区的分户墙设置在第二走廊的与倒U形的上部对应的第三部分处,以用于将医护生活区分隔为与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对应的两个独立的医护生活区。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所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每一个均可以设置有护士站,并且所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各自的护士站设置在第一走廊的分别与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相邻,其中,在患者出入口处,第三走廊与第一走廊连通。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每一个均可以设置有护士站,并且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位于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医疗护理区的各自的护士站设置在第一走廊的分别与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相邻,其中,在患者出入口处,第三走廊与第一走廊连通;并且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剩余的一个医疗护理区的护士站设置在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处。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还可以包括两个医护交通核,所述两个医护交通核分别布置在第二走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侧并均与第二走廊直接连通。
在上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中,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还可以包括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所述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分别布置在医疗护理区的与倒奥米伽形的两个上部的外端部对应的两个端部处并均与第一走廊直接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建筑,其包括根据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根据本公开内容,通过医疗护理区、医护生活区和两个患者交通核的特定形状设计和相互空间布置关系设计,使得可以在不改变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基本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护理区的病房数弹性可变,同时使得医疗护理区在进行一到二以及二到三的分隔转换时,患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穿越。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一”字形布局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图2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一个呈倒奥米伽形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图3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中,这两个医疗护理区的分户墙被示出处于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中间位置;
图4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中,这两个医疗护理区的分户墙被示出可以处于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右部部分的多个位置;以及
图5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中,这三个医疗护理区的分户墙被示出分别处于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的两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借助于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要注意的是,对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分。
如图1中所示,现有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00例如更具体地医院病房楼标准层通常以“一”字形布局,并且其所包含的医疗护理区101也以“一”字形布局。
图1中的标准层100包括在下侧的医疗护理区101、在左上侧的医护生活区102和在右上侧的患者交通核103。当想要根据在上文中提到的需要将该医疗护理区101分隔为两个甚至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时,对于该“一”字形布局,会出现医护人员无法从医护生活区进入各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和/或患者无法从患者交通核进入想去的医疗护理区和/或患者流线交叉穿越等问题。
为避免或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设计了一种呈倒奥米伽形的医疗护理区,设计了两个患者交通核并将医护生活区设计在该倒奥米伽形的凹部中,由此使得医护生活区、患者交通核和医疗护理区之间能够彼此直接连通,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在该标准层的空间中自由穿行且不发生患者流线交叉穿越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2,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倒奥米伽形的医疗护理区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其包括:
医疗护理区11,其呈倒奥米伽形并具有路径遵循该倒奥米伽形的第一走廊 111;
医护生活区12,其布置在医疗护理区11的与该倒奥米伽形的凹部对应的凹部中并具有第二走廊121,第二走廊121呈倒U形,并且第二走廊121在其分别与倒U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一部分121a和第二部分121b的端部处与第一走廊111连通;以及
两个患者交通核13、13’,这两个患者交通核13、13’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三走廊131、131’,并且这两个患者交通核13、13’布置在医疗护理区11的凹部中且分别布置在医护生活区12的在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与医疗护理区11之间,使得这两个患者交通核13、13’中的每一个的第三走廊131、131’均分别与第一走廊111和第二走廊121直接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指的是平面布局相同的医疗建筑楼层,对应于具有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医疗建筑,则指每个楼层的平面布局均相同的医疗建筑。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如图2中所示,医疗护理区11、医护生活区 12和患者交通核13、13’均布置成关于中心线A镜像对称。因此,为清楚起见,下面仅针对该中心线A的左侧部分,对医疗护理区、医护生活区和患者交通核的结构进行描述。
医疗护理区11指的是可以在其处进行与医疗及护理相关的工作的独立区域。示例性地,医疗护理区11可以包括多个病房112、抢救室113、护士站114、治疗配液室115、处置室116、医生办公室117以及住院总办公室、特护室、新风机房、盥洗晾晒间、公共卫生间、污洗室、污物暂存间、保洁间、示教室等。
医护生活区12指的是医护人员可以在其处进行办公及休息等的独立区域。示例性地,医护生活区12可以包括男更衣卫生间、女更衣卫生间、男值班室、女值班室、二线医生值班室、主任办公室、教授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活动用房、一次性物品库、被服库、贵重仪器库、茶歇间、学术活动用房等。
患者交通核13指的是供患者进入及离开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独立区域。示例性地,患者交通核13可以包括楼梯间、多部病床电梯以及水、暖、电气及消防专业管道井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医疗护理区11被设计成呈倒奥米伽形,医护生活区12被设计成布置在该倒奥米伽形的凹部中,并且设计了两个患者交通核13、13’,且交通核13、13’分别布置在医护生活区12的两侧与医疗护理区11之间,总体构成大致T形结构。通过这种设计,患者交通核13、13’的第三走廊131、131’能够分别与医疗护理区11的倒奥米伽形的第一走廊111和医护生活区12 的倒U形的第二走廊121直接连通,并且第二走廊121能够与第一走廊111直接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当患者想要进入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左侧的病房时,其可以从左侧的患者交通核13的第三走廊131进入医疗护理区11的第一走廊 111并到达想要进入的病房;而当患者想要进入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右侧的病房时,其可以从右侧的患者交通核13’的第三走廊131’进入医疗护理区 11的第一走廊111并到达想要进入的病房。此外,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护生活区12的左侧区域时,其可以从左侧的患者交通核13的第三走廊131进入医护生活区12的第二走廊121并到达想要进入的左侧区域;而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护生活区12的右侧区域时,其可以从右侧的患者交通核13’的第三走廊131’进入医护生活区12的第二走廊121并到达想要进入的右侧区域。另外,当医护人员想要从医护生活区12直接进入医疗护理区11时,其可以从医护生活区12 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经由呈倒U形的第二走廊121的左侧竖向部分和右侧竖向部分进入医疗护理区11的第一走廊111。
由此,保证了医疗护理区11和医护生活区12各自的独立性,使得两者之间不发生干扰,实现了医患分流;使医疗护理区11左右侧的患者流线以及医护生活区12左右侧的医护人员流线不发生交叉穿越,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及噪音干扰;以及使医护人员可以从医护生活区12直接进入医疗护理区11下部区域或可经由第三走廊进入医疗护理区11的上部区域,缩短了整体护理线路,提高了护理效率。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倒奥米伽形仅指示了一种近似的形状,由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倒奥米伽形包括平直的下部、两个竖向的部分以及两个平直的上部,从而整体呈现出倒奥米伽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医疗护理区的80%的病房具有南向设计,且所有病房均可在外侧设置有窗户,从而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另外,医护生活区12位于医疗护理区的中部北侧,从而同样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5,医疗护理区11还可以包括分户墙118,分户墙118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与该倒奥米伽形的下部对应的第一部分111a的不同位置来将医疗护理区11不同地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在这里,应当理解的是,独立的医疗护理区指的是该医疗护理区具有其通常应有的各种配置和结构,例如同样具有病房、抢救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并且患者或医护人员进入及离开该医疗护理区时所经由的通道或说流线是独立的,不与其他医疗护理区的流线发生交叉穿越。
可以理解的是,当医疗护理区从一个分隔成两个或从两个转换成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时,原医疗护理区的各种配置和结构例如办公室、病房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地改造,以使得每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均具有其通常应有的各种配置和结构。
正是由于本公开的这种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设计,即医疗护理区、医护生活区和两个患者交通核的特定形状设计和相互空间布置关系设计,使得可以在不改变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基本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医疗护理区的病房数弹性可变,同时使得医疗护理区在进行一到二以及二到三的分隔转换时,患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穿越。
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根据患病人数多少对病房数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对分户墙在第一走廊的第一部分中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快速完成医疗护理区病房数的调整,由此解决了因例如不同疾病的高低发病期的季节性变化导致的对医疗护理区床位数的需求不同的问题,提高了医院病房的使用效率。
以下,参照图3至图5,对分户墙118设置在不同位置的示例性的几种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在图3和图4中,分户墙118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第一部分111a的位于在其处第二走廊121的第一部分121a和第二部分121b与第一走廊111连通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部分处,以用于将医疗护理区11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
具体地,在图3中,分户墙118可以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第一部分111a 的中间位置,由此,将医疗护理区11分隔为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 11b;而在图4中,分户墙118可以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第一部分111a的右侧部分的位置a、b或c处,由此,将医疗护理区11分隔为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
通过上述方式,使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季节等的要求将医疗护理区自由地分为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或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设想成为可能。
可以看到,通过分户墙118的上述设置位置,即设置在第一部分111a的位于在其处第二走廊121与第一走廊111连通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部分处,确保了所分隔成的医疗护理区11a、11b的独立性。
也就是说,当患者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a时,其可以从左侧患者交通核 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而当患者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b 时,其可以从右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流线交叉穿越的问题。
此外,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a时,其可以从左侧患者交通核 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或可以从医护生活区12经由第二走廊121的第一部分121a和第一走廊111进入;而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b时,其可以从右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 进入,或可以从医护生活区12经由第二走廊121的第二部分121b和第一走廊 111进入,彼此之间同样不会发生流线交叉穿越的问题。
由此,在根据需求将医疗护理区分隔成两个相等或不等的医疗护理区的同时,保证了所分隔成的两个医疗护理区彼此独立,患者流线不发生交叉穿越,从而使患者进出医疗护理区的流线简洁高效,且不会产生因要穿行其他医疗护理区而对其造成干扰的情况,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医疗救治要求。
此外,可以设想的是,医护生活区12也可以包括分户墙122,医护生活区12的分户墙122设置在第二走廊121的与该倒U形的上部对应的第三部分121c 处,以用于将医护生活区12分隔为与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对应的两个独立的医护生活区12a、12b。
具体而言,医护生活区12被对应地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医护生活区12a、12b,使得医护生活区12a被专门地分配给负责医疗护理区11a的医护人员,而医护生活区12b被专门地分配给负责医疗护理区11b的医护人员,由此可以使被分隔的两个医护生活区12a、12b彼此独立,避免了相互干扰。
然而,还可以设想的是,医护生活区12可以不包括分户墙,使得医护生活区12的配置或结构例如男女更衣卫生间、男女值班室、二线医生值班室、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活动用房等可以由负责医疗护理区11a的医护人员和负责医疗护理区11b的医护人员共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5,分户墙118包括第一分户墙118a 和第二分户墙118b,第一分户墙118a和第二分户墙118b分别设置在第一走廊 111的第一部分111a的两端处,以用于将医疗护理区11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11c。
可以看到,通过分户墙118a、118a的上述设置,不仅将医疗护理区11分隔成三个医疗护理区,且这三个医疗护理区为相互独立的。
具体地,当患者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a时,其可以从左侧患者交通核13 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当患者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b时,其可以从右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而当患者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c时,其可以从左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二走廊121的第一部分121a进入,或者其可以右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二走廊121的第二部分121b进入,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流线交叉穿越的问题。
此外,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a时,其可以从左侧患者交通核 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b 时,其可以从右侧患者交通核13’经由第三走廊131’和第一走廊111进入;而当医护人员想要进入医疗护理区11c时,其可以从第二走廊121的第一部分121a 或第二部分121b进入,彼此之间同样不会发生流线交叉穿越的问题。
由此,在根据需求将医疗护理区分隔成三个医疗护理区的同时,保证了所分隔成的三个医疗护理区彼此独立,患者流线不发生交叉穿越,从而使患者进出医疗护理区的流线简洁高效,且不会产生因要穿行其他医疗护理区而对其造成干扰的情况,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医疗救治要求。
可以设想的是,可以在第三走廊131、131’与第二走廊121连通的位置的靠近第二走廊121的第三部分121c侧设置医护生活区12出入门1211,由此保证医护生活区12相对于其他流线的独立性。
此外,可以设想,医护生活区12的第二走廊121的第三部分121c是畅通的,使得医护生活区12的配置或结构例如男女更衣卫生间、男女值班室、二线医生值班室、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活动用房等可以由负责医疗护理区 11a的医护人员、负责医疗护理区11b的医护人员和负责医疗护理区11c的医护人员共用。
再次参照图3和图4,上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护士站119,并且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的各自的护士站119 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分别与该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111b和第三部分111c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14相邻,其中,在患者出入口14处,第三走廊131、131’与第一走廊111连通。
具体而言,护士站119位于每个医疗护理区11a、11b的中部位置,整体上缩短了护理线路,使护理流线更加合理。另外,护士站119均靠近相应的患者出入口14,使得患者入门即可直达护士站119,同时也允许兼顾门禁接待的需要。
可以设想的是,在护士站119周围可以就近设置特护病房、治疗室、医生办公室、仪器库、污物暂存室、护士长办公室等,并在护士站119后部设置配液间和处置室,以方便护士站的相关工作。
此外,参照图5,上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11a、11b和11c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护士站119,并且这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位于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医疗护理区11a、11b的各自的护士站 119设置在第一走廊111的分别与该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111b和第三部分111c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14相邻,其中,在患者出入口14处,第三走廊131、131’与第一走廊111连通;并且这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剩余的一个医疗护理区11c的护士站119设置在第一走廊 111的第一部分111a的中间区域处。
对于医疗护理区11a、11b的护士站119,其位于每个医疗护理区11a、11b 的拐角位置处,使护理流线更加合理,而且护士站119均靠近相应的患者出入口14,使得患者入门即可直达护士站119,同时也允许兼顾门禁接待的需要。
对于医疗护理区11c的护士站119,由于医疗护理区11c呈“一”字形,护士站设置在该医疗护理区11c的中间区域,可以整体上缩短护理线路,使护理流线更加合理,而且由于该医疗护理区11c的出入口15位于两端,设置在中间区域也可以使该护士站119可以更好兼顾门禁接待的需要。
另外,类似地,在护士站119周围可以就近设置特护病房、治疗室、医生办公室、仪器库、污物暂存室、护士长办公室等,并在护士站119后部设置配液间和处置室,以方便护士站的相关工作。
再次参照图3至图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该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还可以包括两个医护交通核16,这两个医护交通核16分别布置在第二走廊121的第一部分121a和第二部分121b的外侧并均与第二走廊121直接连通。
医护交通核16可以包括多部例如两部医护专用电梯,用于医护垂直交通、清洁物品运输等。由于医护交通核16设置成与第二走廊121直接连通,因此,医护电梯可直达医护生活区12的第二走廊121,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直接经由医护交通核16进入医护生活区12,而不必经过患者交通核13、13’和医疗护理区 11,由此更好地实现了医患分流。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1还可以包括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17,这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17分别布置在医疗护理区11的与倒奥米伽形的两个上部的外端部对应的两个端部处并均与第一走廊111 直接连通。
污物兼消防交通核17可以包括多部电梯,并且将污物兼消防交通核17布置在第一走廊111的两端可以使污物处理尽量远离医护工作区和病房,由此避免对医疗护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设想的是,分户墙118、122可以设有常闭式防火门,以在紧急时刻起到帮助疏散的作用。
此外,医疗护理区11的病房的开间例如为3.9-4.2米,进深例如为7.8-8.4 米,每间病房可设置1-3张病床,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人间、双人间及三人间,相邻两间病房可以联通成为套间病房。每间病房靠建筑内侧设有卫生间,每个卫生间均设有面盆、马桶及淋浴,每间病房外侧设有外窗,外窗的宽度例如为1.5m-3.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包括:
医疗护理区,其呈倒奥米伽形并具有路径遵循所述倒奥米伽形的第一走廊;
医护生活区,其布置在所述医疗护理区的与所述倒奥米伽形的凹部对应的凹部中并具有第二走廊,所述第二走廊呈倒U形,并且所述第二走廊在其分别与所述倒U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部处与所述第一走廊连通;以及
两个患者交通核,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三走廊,并且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布置在所述医疗护理区的所述凹部中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医护生活区的在所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与所述医疗护理区之间,使得所述两个患者交通核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三走廊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走廊和所述第二走廊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护理区还包括分户墙,所述分户墙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与所述倒奥米伽形的下部对应的第一部分的不同位置来将所述医疗护理区不同地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户墙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位于在其处所述第二走廊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走廊连通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部分处,以用于将所述医疗护理区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户墙包括第一分户墙和第二分户墙,所述第一分户墙和所述第二分户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处,以用于将所述医疗护理区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医护生活区包括分户墙,所述医护生活区的所述分户墙设置在所述第二走廊的与所述倒U形的上部对应的第三部分处,以用于将所述医护生活区分隔为与所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对应的两个独立的医护生活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护士站,并且所述两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的各自的护士站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分别与所述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相邻,其中,在所述患者出入口处,所述第三走廊与所述第一走廊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护士站,并且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位于所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医疗护理区的各自的护士站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分别与所述倒奥米伽形的两个竖向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相应一者处并与相应的患者出入口相邻,其中,在所述患者出入口处,所述第三走廊与所述第一走廊连通;并且所述三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区中的剩余的一个医疗护理区的护士站设置在所述第一走廊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中间区域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还包括两个医护交通核,所述两个医护交通核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走廊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并均与所述第二走廊直接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还包括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所述两个污物兼消防交通核分别布置在所述医疗护理区的与所述倒奥米伽形的两个上部的外端部对应的两个端部处并均与所述第一走廊直接连通。
10.一种医疗建筑,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
CN202210772888.5A 2022-06-30 2022-06-30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Active CN115059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888.5A CN115059327B (zh) 2022-06-30 2022-06-30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888.5A CN115059327B (zh) 2022-06-30 2022-06-30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327A CN115059327A (zh) 2022-09-16
CN115059327B true CN115059327B (zh) 2024-05-03

Family

ID=8320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2888.5A Active CN115059327B (zh) 2022-06-30 2022-06-30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932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48289A1 (de) * 1971-01-21 1972-08-03 Advanced Management Eng & Res Mehrphasiges Abschirmlaboratorium
CN203213657U (zh) * 2013-05-10 2013-09-25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乡镇卫生所
CN203759926U (zh) * 2014-03-04 2014-08-06 王帆 企业安全教育实物培训教室
CN204850568U (zh) * 2015-05-09 2015-12-09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置玻璃景观带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
CN107274320A (zh) * 2017-07-24 2017-10-20 李思思 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组合式建设的解决方案
CA3015912A1 (en) * 2017-10-09 2019-04-10 Kadri Medical, Ltd. Clinic design and corresponding patient engagement tool
CN111485738A (zh) * 2020-04-26 2020-08-04 四川川净洁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cn整体式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
CN111561192A (zh) * 2020-06-03 2020-08-2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放射诊疗单元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48289A1 (de) * 1971-01-21 1972-08-03 Advanced Management Eng & Res Mehrphasiges Abschirmlaboratorium
CN203213657U (zh) * 2013-05-10 2013-09-25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乡镇卫生所
CN203759926U (zh) * 2014-03-04 2014-08-06 王帆 企业安全教育实物培训教室
CN204850568U (zh) * 2015-05-09 2015-12-09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置玻璃景观带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
CN107274320A (zh) * 2017-07-24 2017-10-20 李思思 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组合式建设的解决方案
CA3015912A1 (en) * 2017-10-09 2019-04-10 Kadri Medical, Ltd. Clinic design and corresponding patient engagement tool
CN111485738A (zh) * 2020-04-26 2020-08-04 四川川净洁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cn整体式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
CN111561192A (zh) * 2020-06-03 2020-08-2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放射诊疗单元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327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shid A decade of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design: a study of the physical design features of the best-practice examples
JP6853717B2 (ja) 感染症診察スペースを設けた自走式立体駐車場
CN115059327B (zh) 医疗建筑护理单元标准层和医疗建筑
JP3659580B2 (ja) 介護施設等の建築物
JP2011236726A (ja) 住宅
JP2896697B2 (ja) 病 棟
JP2018178649A (ja) 住宅
JP2014031636A (ja) 住宅
JP4086566B2 (ja) シェア住宅および介護対応防犯住宅
JP2002129759A (ja) 住 宅
KR20030086061A (ko) 건강주택
KR200285479Y1 (ko) 건강주택구조
JP2023116757A (ja) 医療福祉空間
CN205116807U (zh) 一种通用病房单元
JP2003138761A (ja) 階段室付き住宅
JP5674365B2 (ja) 高齢者介護ブロック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JPH10169222A (ja) 病院等の個室的多床室
JP2002138697A (ja) 病棟施設
JP2022150230A (ja) 多床室
GB2617530A (en) Inpatient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 (CAMHS) facility for the flexible and responsive provision of mental health care, therapies and services
JP2001073567A (ja) 建 物
JPH07102797A (ja) 高齢者向け住宅
JPH10220038A (ja) 住 宅
JPH10169221A (ja) 病院等の個室的多床室
Carvalho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on spaces in housing: social interaction for elderly liv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eng Hu

Inventor after: Li Jianguang

Inventor before: Li Jiangu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