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6894A -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6894A
CN115056894A CN202210788223.3A CN202210788223A CN115056894A CN 115056894 A CN115056894 A CN 115056894A CN 202210788223 A CN202210788223 A CN 202210788223A CN 115056894 A CN115056894 A CN 115056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ide wall
conveying
lif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82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6894B (zh
Inventor
黄建伟
汪真丞
杨隆仑
颜小锋
江勇
董斌
邓建宁
胡华亮
李汇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82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6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6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6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6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6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承载系统,包括承载装置,承载装置上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身侧围;升降系统,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轨道上的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滑动移动并下降至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装载装置上;传送系统,包括传送装置以及设于传送装置上的装载装置,传送装置用于将装载装置传送至支撑装置上,装载装置用于承载固定升降装置输送的车身侧围;翻转系统,包括支撑装置以及翻转装置,通过支撑装置承载夹紧车身侧围,通过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并通过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及文明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代步、载人及运输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车身侧围是汽车前杠后杠组成的车裙部,汽车侧围属于大包围的一种,其作为汽车合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汽车焊装生产线中,需要建车身侧围输送至车身拼装工位,实现车身侧围的焊装。因此,车身侧围的输送在汽车焊装生产线中尤为重要。
目前比较常见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为人工搬运车身侧围至专用产品架,待专用产品架满框后放置生产线上,合拼工位产品架空框时,下降举升台,人工拉出并推送产品架,举升台上升到位后,员工从产品架拉出侧围,如此循环往复输送侧围。但是车身侧围需要人工推送,人工转送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车身侧围面积大,人工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侧围返修或一定概率报废,最后,车身侧围转运距离长,一旦员工投料不及时,影响生产线的效率。
因此,现有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普遍存在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所述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包括:
承载系统,用于承载车身侧围,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身侧围;
升降系统,用于升降车身侧围,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的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滑动移动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上;
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车身侧围,包括传送装置以及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所述装载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所述装载装置用于承载固定所述升降装置输送的车身侧围;
翻转系统,用于翻转车身侧围,包括所述支撑装置以及翻转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夹紧车身侧围,通过所述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并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侧围车身侧围输送系统,通过承载装置支撑固定车身侧围,升降装置移动下降至承载装置上,将车身侧围夹持并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并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装置传送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再通过支撑装置夹紧车身侧围,翻转装置将车身侧围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并通过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输送系统取代人工转送车身侧围,提升传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高效准确的转送车身侧围,消除车身侧围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车身侧围返修和报废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普遍存在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移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的升降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夹持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移动滚轮,通过所述移动滚轮卡入所述轨道内,并滑动连接所述轨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以及与所述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件,通过控制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以控制所述夹持件摆动至夹持位置以夹持所述车身侧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旋转传送组件、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旋转传送组件与带式传送组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输送通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驱动轨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轨道移动以将所述装载装置移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夹紧组件,所述支撑架支撑车身侧围,所述夹紧组件夹紧车身侧围以使车身侧围固定于支撑装置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滚轮轨道,所述滚轮轨道上设有若干滚轮,用于传送已翻转完成的车身侧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输送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轨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承载固定车身侧围,并通过输送轨道滑动至所述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支撑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升降部,所述升降部上设有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升降部控制所述固定件的升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车身侧围输送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所述车身侧围输送方法包括:
通过承载装置承载固定车身侧围移动至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
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待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的上方,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上;
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有车身侧围的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预设位置;
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下降至所述装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
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并夹紧车身侧围,并通过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将车身侧围输送至目标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承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翻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车身侧围输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承载装置10,支撑底座11,升降部件12,输送轨道13,固定件14,固定部140,轨道21,升降装置20,移动组件22,升降组件23,夹持组件24,支撑装置31,翻转板32,工字梁210,腹板211,第一翼板212,第二翼板213,移动滚轮220,驱动电机221,第一辅助滚轮222,第二辅助滚轮223,安装架224,固定板230,升降电机231,卷线盘232,纤绳233,伸缩支架234,夹持气缸240,夹持件241,固定框架242,插件部243,支撑架310,夹紧架311,夹紧气缸312,夹紧板313,滚轮滚道3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承载系统,用于承载车身侧围,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身侧围;
其中,承载装置10上设有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括输送轨道13以及滑动连接输送轨道13上的固定件14,该固定件14用于承载车身侧围,例如,该固定件14可以为分体式滑橇,其上设有若干固定部140,以防止车身侧围滑动脱落,造成车身侧围磕碰。固定件14滑动于输送轨道13上以导向固定件14的移动,将承载车身侧围的固定件14移动至待升降位置。
另外,承载装置10包括支撑底座11以及设于支撑底座11的升降部件12,该支撑底座11用于支撑升降部件12以及固定组件,其中,升降部件12与固定件14连接,通过控制升降部件12的升降以控制固定件14的升降,当升降装置20需要夹持车身侧围时,升降部件12将固定件14升起,与升降装置20配合,升降部件12在一些实施例当中,例如可以为液压缸、气缸等。当固定件14在输送轨道13移动至升降部件12所在位置上,升降部件12通过伸长,以将车身侧围从固定件14上顶起。以使升降装置20顺利夹取车身侧围,提高输送效率,避免升降装置20夹取时卡入承载装置10中,造成升降装置20损坏。一般情况下,输送轨道13有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滑橇的两侧搭设在两条平行的导轨上,实现传输,且在非工作状态下,升降部件12不影响滑橇移动。
升降系统,用于升降车身侧围,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的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滑动移动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所述装载装置上;
其中,升降装置20包括移动组件22、与移动组件22连接的升降组件23以及与升降组件23连接的夹持组件24,该移动组件22卡入轨道21内,其中,轨道21上开设有轨道凹槽,轨道21的一端部卡接固定于一工字梁内210,工字梁210包括腹板211、分别与腹板211两端连接的第一翼板212以及第二翼板213,腹板21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轨道21上,以实现工字梁210固定于轨道21上,移动组件22上设有移动滚轮220,该移动滚轮220卡入轨道21的轨道凹槽内,并滑动于工字梁210的第一翼板212上,以实现移动组件22的移动。移动组件22还包括安装架224以及设于安装架224上的驱动电机221,该驱动电机221的输出轴连接移动滚轮220,以通过驱动电机221驱动移动滚轮220转动,该安装架224上还设有第一辅助滚轮222以及第二辅助滚轮223,第一辅助滚轮222滑动连接第一翼板212的两侧,第二辅助滚轮223滑动连接第二翼板213的两侧,当驱动电机221驱动移动滚轮220转动于第一翼板212上时,将会带动第一辅助滚轮222以及第二辅助滚轮223分别转动于第一翼板212以及第二翼板213的两侧,辅助移动滚轮220的移动,增加移动滚轮220移动的稳定性,实现移动组件22的移动,同时,第一辅助滚轮222以及第二辅助滚轮223分别位于第一翼板212以及第二翼板213的两侧,夹持第一翼板212以及第二翼板213的两侧,限制移动滚轮220偏移,避免移动滚轮220偏移导致移动组件22倾斜或者是脱落。
另外,移动组件22连接着升降组件23,当移动组件22滑行移动至待升降位置上方,移动组件22控制夹持组件24下降至承载装置10上,以便于夹持组件24夹取车身侧围。该升降组件23包括固定板230,设于固定板230上的升降电机231、与升降电机231连接的卷线盘232、卷绕于圈线盘232上的纤绳233、以及设于固定板230与夹持组件24之间的折叠伸缩支架234,纤绳233的两端通过定滑轮引导后与下方的固定框架连接,当升降电机231驱动卷线盘232顺时针转动时,卷线盘卷收纤绳233,纤绳233拉动夹持组件24朝向升降组件23运动,以实现夹持组件24的上升,同时伸缩支架234将会收缩以使夹持组件24的运动更加稳定。当升降电机231驱动卷线盘232逆时针转动时,卷线盘释放纤绳233,夹持组件24在重量作用下下降,以远离升降组件23运动,同时伸缩支架234将会拉伸,以实现夹持组件24的下降。
其中,升降组件23连接着夹持组件24,夹持组件24包括固定框架242、设置于固定框架上的夹持气缸240、以及与夹持气缸240连接的夹持件241,夹持件241的中部与固定框架242转动连接,夹持件241的一端与夹持气缸240转动连接,夹持件241的另一端设有插件部243,夹持气缸240收缩时,带动夹持件241向由升降部件12顶起的固定件14转动,使得插件部243插入车身侧围的底部,以勾住车身侧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升降装置20接收到需要升降车身侧围的信号时,驱动电机221驱动移动滚轮220移动,移动滚轮220将会带动连接部222滑动,以使升降装置20移动至升降装置20待升降,通过升降电机231驱动圈线盘232逆时针运动放开纤绳233,以使纤绳233带动夹持组件24下降至承载装置10上,夹持气缸240收缩,带动夹持件241向由升降部件12顶起的固定件14转动,使得插件部243插入车身侧围的底部,以勾住车身侧围。然后,升降电机231驱动圈线盘232顺时针转动拉取纤绳233,以使纤绳233朝向圈线盘232运动,纤绳233带动夹持组件24朝向升降组件23运动,夹持组件24的上升,并通过驱动电机221驱动移动滚轮220移动,以使升降装置20移动至装载装置上,夹持气缸240扩张,带动夹持件241朝向固定框架242转动,使得插件部243远离车身侧围的底部,驱动电机221驱动移动滚轮220移动至不干涉区域,防止升降装置20的干涉,卡入车身侧围中,传送受阻,导致传送故障。
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车身侧围,包括传送装置以及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所述装载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装载装置用于承载固定所述升降装置输送的车身侧围;
其中,装载装置设于传送装置上,例如,该装载装置可以一体式滑橇,当升降装置20将车身侧围置于装载装置上,传送装置将驱动装载装置运动至预设位置。该传送装置包括旋转传送组件、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旋转传送组件与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首尾连接形成循环输送通道。驱动组件上设有驱动轨道,驱动组件驱动驱动轨道移动以将驱动装载装置移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上,当车身侧围置于装载装置上时,驱动装置接收到信号,驱动旋转传送组件以及带式传送组件转动,以带动装载装置运动至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装载装置承载着车身侧围到达预设位置时,升降装置20接收到信号后,升降装置20通过移动组件22移动至预设位置上方,以便于升降装置20移动至装载装置上,控制升降组件23下降以移动至装载装置上,夹持组件24夹持车身侧围。升降组件23接收到车身侧围被夹持的信号,控制夹持组件24上升,并通过移动组件22的滑行至支撑装置31上,夹持组件24松开车身侧围,并通过升降组件23和移动组件22的共同作用远离支撑装置31,至不干涉区域,防止升降装置20的干涉,卡入车身侧围中,翻转受阻,导致翻转装置损坏。
翻转系统,用于翻转车身侧围,包括所述支撑装置以及翻转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夹紧车身侧围,通过所述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并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
其中,支撑装置31包括支撑架310以及设于支撑架310上的夹紧组件,支撑架310支撑车身侧围,夹紧组件包括夹紧架311、设于夹紧架311上的夹紧气缸312以及与夹紧气缸312连接的相对的两夹紧板313,该夹紧架311转动连接与支撑架310上,通过夹紧气缸312的收缩,以使两夹紧板312相互靠近,以夹紧车身侧围,以使车身侧围固定于支撑装置31上。以便于后续的翻转动作,由于车身侧围在汽车构造中为垂直放置,需要对水平放置的车身侧围进行翻转,该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板32以及与翻转板32连接的驱动件,夹紧架311设于翻转板32上方,该翻转板32转动连接于支撑装置31上,驱动件驱动翻转板32旋转,带动夹紧架311旋转,以使车身侧围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以便于汽车的焊装,同时支撑架310上设有一滚轮轨道314,该滚轮轨道314上设有若干滚轮,以使翻转成垂直状态的车身侧围滑动于滚轮上,推送归滚至目标位置与汽车零部件合拼。输送系统取代人工转送车身侧围,提升传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高效准确的转送车身侧围,消除车身侧围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车身侧围返修和报废的情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通过承载装置支撑固定车身侧围,升降装置移动下降至承载装置上,将车身侧围夹持并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并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装置传送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再通过支撑装置夹紧车身侧围,翻转装置将车身侧围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并通过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输送系统取代人工转送车身侧围,提升传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高效准确的转送车身侧围,消除车身侧围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车身侧围返修和报废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普遍存在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围输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S14:
步骤S10,通过承载装置承载固定车身侧围移动至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
其中,承载装置上设有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括输送轨道以及滑动连接输送轨道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承载车身侧围,例如,该固定件可以为分体式滑橇,其上设有若干固定部,以防止车身侧围滑动脱落,造成车身侧围磕碰。固定件滑动于输送轨道上以导向固定件的移动,将承载车身侧围的固定件移动至待升降位置。
另外,承载装置包括支撑底座以及设于支撑底座的升降部件,该支撑底座用于支撑升降部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升降部件与固定件连接,通过控制升降部件的升降以控制固定件的升降,当升降装置需要夹持车身侧围时,升降部件将固定件升起,与升降装置配合,以使升降装置顺利夹取车身侧围,提高输送效率,避免升降装置夹取时卡入承载装置中,造成升降装置损坏。
步骤S11,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待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的上方,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上;
其中,升降装置包括移动组件、与移动组件连接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升降组件连接的夹持组件,该移动组件卡入轨道内,其中,轨道上开设有轨道凹槽,移动组件卡入轨道的轨道凹槽内,并滑动于轨道的轨道凹槽内,以实现移动组件的移动。当检测到车身侧围到达待升降位置时,升降装置通过移动组件移动至待升降位置上方,以便于升降装置移动至装载装置上。
另外,移动组件连接着升降组件,当移动组件滑行移动至待升降位置上方,移动组件控制夹持组件下降至承载装置上,以便于夹持组件夹取车身侧围。
其中,升降组件连接着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夹持车身侧围,实现车身侧围的夹持。升降组件接收到车身侧围被夹持的信号,控制夹持组件上升,并通过移动组件的滑行至装载装置上,夹持组件松开车身侧围,并通过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的共同作用远离装载装置,至不干涉区域,防止升降装置的干涉,卡入车身侧围中,传送受阻,导致传送故障。
步骤S12,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有车身侧围的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预设位置;
其中,装载装置设于传送装置上,例如,该装载装置可以一体式滑橇,当升降装置将车身侧围置于装载装置上,传送装置将驱动装载装置运动至预设位置。该传送装置包括旋转传送组件、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旋转传送组件与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连接形成循环输送通道。驱动组件驱动装载装置移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上,当车身侧围置于装载装置上时,驱动装置接收到信号,驱动旋转传送组件以及带式传送组件转动,以带动装载装置运动至预设位置。
步骤S13,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下降至所述装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
当装载装置承载着车身侧围到达预设位置时,升降装置接收到信号后,升降装置通过移动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上方,以便于升降装置移动至装载装置上,控制升降组件下降以移动至装载装置上,夹持组件夹持车身侧围。升降组件接收到车身侧围被夹持的信号,控制夹持组件上升,并通过移动组件的滑行至支撑装置上,夹持组件松开车身侧围,并通过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的共同作用远离支撑装置,至不干涉区域,防止升降装置的干涉,卡入车身侧围中,翻转受阻,导致翻转装置损坏。
步骤S14,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并夹紧车身侧围,并通过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将车身侧围输送至目标位置。
其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上的夹紧组件,支撑架支撑车身侧围,夹紧组件夹紧车身侧围以使车身侧围固定于支撑装置上。以便于后续的翻转动作,由于车身侧围在汽车构造中为垂直放置,需要对水平放置的车身侧围进行翻转,该翻转装置将车身侧围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以便于汽车的焊装,同时支撑架上设有一滚轮轨道,该滚轮轨道上设有若干滚轮,以使翻转成垂直状态的车身侧围滑动于滚轮上,推送归滚至目标位置与汽车零部件合拼。输送方法取代人工转送车身侧围,提升传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高效准确的转送车身侧围,消除车身侧围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车身侧围返修和报废的情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围输送方法,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车身侧围输送方法,通过承载装置承载固定车身侧围移动至待升降位置,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待升降位置,并下降至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装载装置上,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有车身侧围的装载装置传送至预设位置,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下降至所述装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支撑装置上,通过支撑装置承载并夹紧车身侧围,并通过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再通过支撑装置将车身侧围输送至目标位置,输送方法取代人工转送车身侧围,提升传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高效准确的转送车身侧围,消除车身侧围推送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车身侧围返修和报废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普遍存在人工输送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包括:
承载系统,用于承载车身侧围,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身侧围;
升降系统,用于升降车身侧围,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的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滑动移动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上;
传送系统,用于传送车身侧围,包括传送装置以及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所述装载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所述装载装置用于承载固定所述升降装置输送的车身侧围;
翻转系统,用于翻转车身侧围,包括所述支撑装置以及翻转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夹紧车身侧围,通过所述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并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输送至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移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的升降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夹持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移动滚轮,通过所述移动滚轮卡入所述轨道内,并滑动连接所述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以及与所述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件,通过控制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以控制所述夹持件摆动至夹持位置以夹持所述车身侧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旋转传送组件、带式传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旋转传送组件与带式传送组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输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驱动轨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轨道移动以将所述装载装置移动于所述循环输送通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夹紧组件,所述支撑架支撑车身侧围,所述夹紧组件夹紧车身侧围以使车身侧围固定于支撑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滚轮轨道,所述滚轮轨道上设有若干滚轮,用于传送已翻转完成的车身侧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输送轨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轨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承载固定车身侧围,并通过输送轨道滑动至所述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支撑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升降部,所述升降部上设有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升降部控制所述固定件的升降。
10.一种车身侧围输送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围输送方法包括:
通过承载装置承载固定车身侧围移动至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
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待升降装置的待抓取位置的上方,并下降至所述承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装载装置上;
通过传送装置将装载有车身侧围的所述装载装置传送至预设位置;
控制升降装置滑动于轨道上移动至预设位置,并下降至所述装载装置上,夹持车身侧围并将车身侧围上升移动至一预设的支撑装置上;
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承载并夹紧车身侧围,并通过翻转装置翻转车身侧围,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将车身侧围输送至目标位置。
CN202210788223.3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056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223.3A CN11505689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223.3A CN11505689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6894A true CN115056894A (zh) 2022-09-16
CN115056894B CN115056894B (zh) 2023-11-03

Family

ID=83203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8223.3A Active CN115056894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689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9168A (ja) * 1996-03-19 1997-09-22 Daifuku Co Ltd 車体仮組み方法
US6390279B1 (en) * 1999-01-14 2002-05-21 Nissan Motor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works
CN103551830A (zh) * 2013-09-29 2014-02-05 韦文新 全自动侧围下线装框系统
CN106044097A (zh) * 2016-07-14 2016-10-26 东风汽车公司 汽车侧围循环往复输送装置
CN107433411A (zh) * 2017-09-25 2017-12-05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翻转输送机构
CN208895428U (zh) * 2018-10-19 2019-05-2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侧围总成转运工装
CN210709410U (zh) * 2019-09-20 2020-06-09 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
CN111644790A (zh) * 2020-06-09 2020-09-11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夹具、输送线及输送线的使用方法
CN113602946A (zh) * 2021-08-06 2021-1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侧围外板吊运装置
CN216443699U (zh) * 2021-11-01 2022-05-06 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前围总成组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9168A (ja) * 1996-03-19 1997-09-22 Daifuku Co Ltd 車体仮組み方法
US6390279B1 (en) * 1999-01-14 2002-05-21 Nissan Motor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works
CN103551830A (zh) * 2013-09-29 2014-02-05 韦文新 全自动侧围下线装框系统
CN106044097A (zh) * 2016-07-14 2016-10-26 东风汽车公司 汽车侧围循环往复输送装置
CN107433411A (zh) * 2017-09-25 2017-12-05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翻转输送机构
CN208895428U (zh) * 2018-10-19 2019-05-2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侧围总成转运工装
CN210709410U (zh) * 2019-09-20 2020-06-09 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
CN111644790A (zh) * 2020-06-09 2020-09-11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夹具、输送线及输送线的使用方法
CN113602946A (zh) * 2021-08-06 2021-11-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侧围外板吊运装置
CN216443699U (zh) * 2021-11-01 2022-05-06 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前围总成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6894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60010717B1 (ko) 자동차 부품등의 워크 반송 시스템
TW200844016A (en) Article conveyance device
CN111453468A (zh) 一种快速自动装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862993U (zh) 筒节翻转装置
CN110921338A (zh) 一种板材接料设备
CN219949739U (zh) 一种光伏板智能安装设备
CN209922141U (zh) 集成化激光自动上下料机构
CN115056894A (zh) 一种车身侧围输送系统及方法
JPH0617640B2 (ja) スタツカクレ−ン式立体駐車場
CN215402073U (zh) 一种放卷装卷卸辊装置
CN206051033U (zh) 一种迁车台和卸车系统
CN113978309A (zh) 一种车辆换电站
CN113184590A (zh) 一种放卷装卷卸辊装置
CN209306290U (zh) 一种板式家具柔性生产线用的有轨式巷道堆垛机
CN105173672A (zh) 汽车车厢工件下件系统
KR100679464B1 (ko) 특장차량의 리프팅장치
CN217894915U (zh) 一种行走装置及起重设备
JPH11189394A (ja)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
JPH07187323A (ja) 自動倉庫におけるスタッカクレーンの走行移動加減速制御方法
CN217513117U (zh) 桁车装置及上下料系统
CN220765631U (zh) 重载轨道车
CN217296438U (zh) 一种升降模块及卸码垛系统
CN220351617U (zh) 车载抽拉升降平台
JP3050678U (ja) フォーク移動式荷役装置
CN214059264U (zh) 一种煤仓用移动卸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