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2676B -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2676B
CN114952676B CN202210888615.7A CN202210888615A CN114952676B CN 114952676 B CN114952676 B CN 114952676B CN 202210888615 A CN202210888615 A CN 202210888615A CN 114952676 B CN114952676 B CN 114952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ell
base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86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2676A (zh
Inventor
伍强
张冯飞
胥飞龙
王伟
罗宇
李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86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2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2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具有该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本申请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支撑座包括支撑部和台阶部,台阶部与支撑部相连并设于支撑部的上方,台阶部用于支撑电池单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使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支撑部间呈第一夹角设置,至少一个夹持组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单体。本申请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有利于对电池单体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可设置多个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或通过同一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从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具有该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显微 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也称为X射线微断层摄影术。是指空间分辨率能够达到lum左右的CT。显微CT的主要组成包括X射线源、旋转样品台和高分辨率探测器三个部分。显微CT仅需一次 X 射线扫描,即可顺利完成工件的测量和检验,满足客户对高精度和无损检测的要求,因此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
电池质量检测一直是电池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各大电池制造企业扩大产能,CT的测试需求日益增加,在日常的显微CT扫描分析时,需要频繁开关射线对待测电池单体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且对仪器的损耗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检测设备,其能够有效地解决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部和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并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所述台阶部用于支撑电池单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使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间呈第一夹角设置;
至少一个夹持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固定所述电池单体。
本申请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将电池设于支撑座上并通过台阶部进行支撑,使电池单体与支撑部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在对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对电池单体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可设置多个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或通过同一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从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电池单体夹紧或松开。通过相对远离移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能够增大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间的间距尺寸,从而便于将多个电池单体同时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并通过相对靠近移动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共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滑轨连接。通过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便于对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进行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间的间距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相连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滑轨,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间的间距尺寸。将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一滑轨相抵接,从而对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位置分别进行固定,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共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夹紧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至少一个套环,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台阶部,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所述套环形成有尺寸可调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容纳并夹紧所述电池单体。通过调节套环的开口尺寸大小,能够将电池单体放置于套环的开口内并进行夹紧固定,并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支撑座上,从而对电池单体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的顶面与所述支撑部间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所述台阶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单体。通过将电池单体设于台阶部,且使第二夹角的数值与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通过调节台阶部的角度即可对电池单体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对电池单体进行全面有效地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螺钉与所述套环相连,并用于调节所述开口的尺寸。通过第二锁紧螺钉调节套环的开口的尺寸,从而将电池单体放入至套环的开口内并夹紧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环以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撑杆相连。通过沿支撑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套环,能够使套环对电池单体不同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保持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套环包括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用于共同夹紧所述电池单体。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共同夹紧固定电池单体,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所述支撑杆的杆长的1/4至1/2,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所述支撑杆的杆长的1/2至3/4。将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按照上述方式设置,能够确保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台阶部。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并排设置于台阶部,能够对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夹紧固定,从而提高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且相连。分体式的结构设计便于对台阶部和支撑部分别进行加工制造,并根据需要将加工后台阶部和支撑部组装至一起并形成支撑座,从而满足对电池单体进行支撑时的角度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为碳纤维支撑部,所述台阶部为橡胶台阶部。碳纤维支撑部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橡胶台阶部用于支撑电池单体的底面,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防止电池单体底面受到磕碰并导致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支撑座的整体支撑强度,防止台阶部与支撑部间发生窜动,保持支撑座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固定后的电池单体的位置不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为碳纤维支撑座。碳纤维支撑座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值为0°至20°。将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支撑部间呈0°至20°设置,有利于对电池单体的各个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座相连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支撑座。通过设置底座,并将支撑座和夹持组件分别设于底座上,便于通过底座对电池单体固定装置进行移动和搬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底座相连。通过移动支撑座,可整体移动电池单体在底座上的位置,从而便于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支撑座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滑轨相连。通过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便于对支撑座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支撑座和电池单体在底座上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锁紧螺钉,所述第三锁紧螺钉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并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滑轨,以将所述支撑座沿所述第二滑轨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将第三锁紧螺钉与第二滑轨相抵接,从而将支撑座相对底座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将电池单体相对底座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把持的凹陷部和/或凸出部。通过把持凹陷部和/或凸出部,能够对底座进行移动,从而对底座的位置进行移动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为碳纤维夹持组件。碳纤维夹持组件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检测设备,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所述电池单体检测设备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
基座;
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以可绕自身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设于所述旋转台;
射线源和探测器,所述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台的两侧,所述射线源用于朝向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上的电池单体发射射线,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穿过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射线,以对所述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由于本申请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具有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相同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与电池单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电池单体固定装置;
10:底座、11:凹陷部、12:减重槽;
20:支撑座、21:支撑部、22:台阶部;
31:第一夹持组件、311:第一支撑框架、3111:第一支撑条、3112:第二支撑条、3113:第三支撑条、312:第二支撑框架、313:第一滑轨、314:第一锁紧螺钉、32:第二夹持组件、321:支撑杆、322:第一套环、3221:第一开口、323:第二套环、3231:第二开口、324:第二锁紧螺钉;
40:第二滑轨;
50:第三锁紧螺钉;
2:电池单体;
3:基座;
4:旋转台;
5:射线源、51:第一立柱;
6:探测器、61:第二立柱;
7:滑板、71:第三滑轨;
8:安装座;
9:升降装置;
100: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电池质量检测一直是电池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各大电池制造企业扩大产能,CT的测试需求日益增加。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在日常的显微CT扫描分析时,一般在一次测试过程中仅对一个电池单体进行检测,因此需要频繁开关射线对待测电池单体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且对仪器的损耗也比较大。
为解决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将多个待检测电池单体同时固定并共同检测,可有效地提高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通过将电池单体设于支撑座上并通过台阶部进行支撑,使电池单体与支撑部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在对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对电池单体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可设置多个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或通过同一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从而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这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可适用于对任何电池单体进行固定和检测,例如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其中,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也不限定。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中仅以锂离子电池单体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与电池单体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包括支撑座20和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支撑座20包括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相连并设于支撑部21的上方,台阶部22用于支撑电池单体2的至少一部分并使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至少一个夹持组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单体2。
具体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用于对电池单体2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便于对电池单体2进行CT检测。支撑座20用于对待检测电池单体2进行支撑,其中包括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台阶部22用于对电池单体2进行支撑,从而使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第一夹角是指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的顶面之间形成的锐角。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池单体2并将电池单体2固定于支撑座20上,其中,夹持组件可与支撑座20连接或与其他部件连接。
本申请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将电池单体2设于支撑座20上并通过台阶部22进行支撑,使电池单体2与支撑部21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在对电池单体2进行CT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对电池单体2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可设置多个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2,或通过同一夹持组件同时夹紧固定多个电池单体2,从而对多个电池单体2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2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再次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31,第一夹持组件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电池单体2夹紧或松开。
具体地,本申请的夹持组件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31,第一夹持组件31主要用于对扁平体或方形体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但不限于仅对上述形状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也可用于对圆柱状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
支撑框架是指由多个条状结构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
相对靠近是指通过移动减小二者间的间距尺寸,相对远离是指通过移动增大二者间的间距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框架311与第二支撑框架312的结构相同,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仅以第一支撑框架311的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第一支撑框架311包括第一支撑条3111、第二支撑条3112和第三支撑条3113,第一支撑条3111、第二支撑条3112和第三支撑条3113依次顺序连接,从而形成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单体2的框架式结构。
通过相对远离移动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能够增大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间的间距尺寸,从而便于将多个电池单体2同时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之间,并通过相对靠近移动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共同对多个电池单体2同时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对多个电池单体2同时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单体2在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同时,采用框架式结构对电池单体2进行夹紧固定,能够减小对电池单体2的遮挡面积,从而提高电池单体2检测的准确性。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组件31还包括第一滑轨313,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一滑轨313连接。
具体地,第一滑轨313的横截面为T型凸起结构,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滑轨313相配合的T型凹槽,第一滑轨313插接于T型凹槽内,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一滑轨313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滑轨313的设置,第一滑轨313设于底座10的侧面。同时第一滑轨3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滑轨313分别设于底座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从而分别对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的两端进行支撑,进而保证第一支撑框架311以及第二支撑框架312在滑动过程中的平稳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条3111和第三支撑条3113的底端均设有T型凹槽,底座10两侧的第一滑轨313分别插接于第一支撑条3111和第三支撑条3113的T型凹槽内,从而将第一支撑框架311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一滑轨313连接。
通过与第一滑轨313滑动连接,便于对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进行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间312的间距尺寸,以便对电池单体2进行夹紧或松开。
再次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组件31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314,第一锁紧螺钉314分别与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相连并用于抵接第一滑轨313,以调节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间的间距尺寸。
具体地,第一支撑框架311与第一滑轨313相连的端部以及第二支撑框架312与第一滑轨313相连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锁紧螺钉314,第一锁紧螺钉314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并与第一滑轨313相抵接,从而将第一支撑框架311以及第二支撑框架312分别与第一滑轨313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第一锁紧螺钉314的另一端设于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的外部,从而用于旋转第一锁紧螺钉314并调节第一锁紧螺钉314的插入深度,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间的间距尺寸。
将第一锁紧螺钉314与第一滑轨313相抵接,从而对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的位置分别进行固定,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共同对多个电池单体2同时进行夹紧固定。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32,第二夹持组件32包括支撑杆321和至少一个套环,支撑杆321设于台阶部22,套环与支撑杆321相连,套环形成有尺寸可调的开口,开口用于容纳并夹紧电池单体(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本申请的夹持组件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32,第二夹持组件32主要用于对圆柱状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但不限于仅对圆柱状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也可用于对扁平体或方形体的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支撑杆321为具有一定刚性的杆状构件,从而将电池单体固定于支撑座20上。套环为中心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并可通过调节环状结构的周向长度以调节开口的尺寸大小。其中,可根据套环的开口大小放入一个电池或同时放入几个电池单体。
通过调节套环的开口尺寸大小,当开口增大时,能够将电池单体放入至套环的开口内,并当开口尺寸减小时,能够通过套管的周向结构对开口内的电池单体夹紧固定。
再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台阶部22的顶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二夹角b设置,第二夹角b为锐角且与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台阶部22用于支撑电池单体。
具体地,电池单体通过第二夹持组件32设于台阶部22,且垂直于台阶部22设置,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间形成的第二夹角b即为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形成的第一夹角。
通过将电池单体设于台阶部22,且使第二夹角b的数值与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通过调节台阶部22的角度即可对电池单体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对电池单体进行全面有效地检测。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组件32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324,第二锁紧螺钉324与套环相连,并用于调节开口的尺寸。
具体地,套环的周向结构与第二锁紧螺钉324相连,通过转动第二锁紧螺钉324能够对套环的周向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套环的开口尺寸大小。
通过第二锁紧螺钉324调节套环的开口的尺寸,当开口增大时,将电池单体放入至套环的开口内,并当开口尺寸减小时,通过套管的周向结构对开口内的电池单体夹紧固定。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环以可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支撑杆321相连。
具体地,套环与支撑杆321之间活动连接,并可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移动套环的位置,从而将套环固定于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
通过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移动套环,能够使套环固定于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从而根据需要对电池单体不同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夹紧固定,进而保持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套环包括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用于共同夹紧电池单体。
具体地,第一套环322设于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的一个位置,第二套环323设于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的另一个位置,从而使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套环322具有第一开口3221,第二套环323具有第二开口3231,第一开口3221和第二开口3231同轴设置,当电池单体通过第二夹持组件32进行固定时,电池单体依次穿过第一开口3221和第二开口3231,并通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共同对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套环还包括除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外的更多个套环,更多个套环同样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共同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夹紧固定。
通过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共同夹紧固定电池,能够增大对电池单体进行固定的轴向长度,从而有效地保证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环322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1/4至1/2,第二套环323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1/2至3/4。
具体地,可将第一套环322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设置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1/3,将第二套环323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设置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2/3,从而通过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的设置将支撑杆321沿轴向方向分隔成三等份。
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的上述位置的设置方式,为本申请最佳实施方式之一,通过采用上述位置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电池单体固定后的稳定性。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组件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2并排设置于台阶部22。
具体地,并排设置是指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2的支撑杆321沿同一高度设置,即至少两个支撑杆321的底部距支撑部21顶面间的距离尺寸相等。
虽然,通过一个第二夹持组件32也能够对多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夹紧固定,但为了达到对电池单体更好的固定效果,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2并排设置于台阶部22,其中任一个第二夹持组件32仅用于固定一个电池单体,从而通过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2对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同时进行夹紧固定,从而提高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为分体式结构且相连。
分体式结构表示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分别单独进行加工,并在各自成型后连接至一起,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卡接、胶接或焊接,根据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的各自材质以及组装需求而定。
分体式的结构设计便于对台阶部22和支撑部21分别进行加工制造,并根据需要将加工后台阶部22和支撑部21连接至一起并形成支撑座20,从而满足对电池单体进行支撑时的角度要求。
再次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为碳纤维支撑部,台阶部22为橡胶台阶部。
具体地,碳纤维支撑部表示支撑部21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橡胶台阶部表示台阶部22由橡胶制成,并将成型后的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通过卡接或胶接的方式连接至一起。
碳纤维支撑部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橡胶台阶部用于支撑电池单体的底面,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防止电池单体底面受到磕碰并导致电池单体的损坏。
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一体式结构表示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作为整体是不可拆分的。
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支撑座20的整体支撑强度,防止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间发生窜动,保持支撑座2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固定后的电池单体的位置不变。
再次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座20为碳纤维支撑座。
具体地,碳纤维支撑座表示支撑座20的整体由碳纤维材料制造而成,即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均为碳纤维材料制造而成。
碳纤维支撑座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准确地检测。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角a的角度范围值为0°至20°。
具体地,将第一夹角a的角度范围值设置为0°至20°,仅为本申请的最佳实施方式之一,其中,第一夹角a的角度值可以具体为10°。
将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呈0°至20°设置,有利于对电池单体2的各个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
再次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与底座10相连并设于底座10的上方,至少一个夹持组件设于底座10或支撑座20。
底座10形成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各部件的安装座,通过移动底座10实现对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整体的搬运和移动。支撑座20连接于底座10的上方,夹持组件可单独与底座10相连,或单独与支撑座20相连,或同时与底座10和支撑座20相连。
通过设置底座10,并将支撑座20和夹持组件分别设于底座10上,便于通过底座10对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整体进行移动和搬运。
再次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座20以可移动的方式与底座10相连。
具体地,支撑座20可相对底座10的位置进行改变。
通过移动支撑座20,可整体移动电池单体2在底座10上的位置,从而便于对电池单体2进行检测。
再次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上设有第二滑轨40,支撑座20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二滑轨40相连。
具体地,第二滑轨40固定于底座10的顶面,第二滑轨40的横基面为T型凸起结构,支撑部2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滑轨40相配合的T型凹槽,第二滑轨40插接于T型凹槽内,从而保证支撑部21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二滑轨40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滑轨4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滑轨40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支撑部21的底部相应的设有相平行的两个T型凹槽,两个第二滑轨40与两个T型凹槽一一对应设置,进而保证支撑座20在滑动过程中的平稳运行。
通过与第二滑轨40滑动连接,便于对支撑座20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支撑座20和电池单体2在底座10上的位置。
再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还包括第三锁紧螺钉50,第三锁紧螺钉50与支撑座20相连并用于抵接第二滑轨40,以将支撑座20沿第二滑轨40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
具体地,支撑部21的侧面设有第三锁紧螺钉50,第三锁紧螺钉50的一端设于支撑部21的外部,另一端穿过支撑部21并能够与第二滑轨40相抵接,通过转动第三锁紧螺钉50设于支撑部21的外部的一端,能够调节第三锁紧螺钉50的穿入深度。
将第三锁紧螺钉50与第二滑轨40相抵接,从而对支撑座20相对底座10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将电池单体2相对底座10的位置进行固定。
再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的周向方向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把持的凹陷部11和/或凸出部。
具体地,凹陷部11表示相对底座10的外侧面向内设置,从而在底座10的外侧面形成凹陷的豁口结构。凸出部表示相对底座10的外侧面向外凸出设置,从而在底座10的外侧面形成凸出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底座10内部还设有减重槽12,从而可以降低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的整体重量,便于进行搬运,同时降低底座10的生产成本。
通过设置凹陷部11和/或凸出部,便于对底座10进行把持,从而能够对底座10进行移动,便于对底座10的位置进行移动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为碳纤维夹持组件。
具体地,在图1至图6的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31,第一夹持组件31包括第一支撑框架311、第二支撑框架312、第一滑轨313和第一锁紧螺钉314,其中,第一支撑框架311、第二支撑框架312、第一滑轨313和第一锁紧螺钉314均为碳纤维结构。
在图7至图9的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32,第二夹持组件32包括支撑杆321、第一套环322、第二套环323和第二锁紧螺钉324,其中支撑杆321、第一套环322、第二套环323和第二锁紧螺钉324均为碳纤维结构。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整体均可采用碳纤维结构,比如底座10、第二滑轨40、第三锁紧螺钉50均可设置成碳纤维结构。
碳纤维夹持组件不会对射线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射线有效地透射过电池单体并对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10所示,本申请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用于对电池单体2进行CT检测,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还包括基座3、旋转台4、射线源5和探测器6,旋转台4以可绕自身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与基座3相连,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设于旋转台4,射线源5和探测器6分别设于旋转台4的两侧,射线源5用于朝向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上的电池单体2发射射线,探测器6用于接收穿过电池单体2的射线,以对电池单体2进行检测。
具体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通过底座10放置于旋转台4上,电池单体2可放置于支撑座20上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31进行夹紧固定。射线源5用于发射射线,射线能够穿过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上的电池单体2,并由探测器6所接受,在射线源5发射射线的过程中,旋转台4带动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及其上的电池单体2共同转动,从而对电池单体2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并最终通过与探测器6相连接的显示设备显示出电池单体2的三维图像,进而达到对电池单体2进行CT检测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射线源5通过第一立柱51设于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长度方向的一端,并可沿第一立柱51的高度方向运动,从而便于调整射线源5的高度位置。探测器6通过第二立柱61设于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可沿第二立柱61的高度方向运动,从而便于调整探测器6的高度位置。射线源5包括X射线源,探测器6包括成像板,X射线源与成像板沿同一直线正对设置,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上的电池单体2设于X射线源与成像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和图10所示,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通过底座10放置于旋转台4上,电池单体可放置于支撑座20上并通过第二夹持组件32进行夹紧固定,同样能够通过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对电池进行CT检测。
由于本申请的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具有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相同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还包括滑板7、安装座8和升降装置9。旋转台4、升降装置9、安装座8、滑板7和基座3沿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的高度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滑板7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基座3相连,并可沿基座3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可用于调整电池单体与射线源5间的间距尺寸。滑板7的顶部设有第三滑轨71,安装座80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滑轨71相配合的滑槽,从而使安装座8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滑板7的上方,并可沿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升降装置9能够沿自身轴向方向做伸缩运动,即沿电池单体检测设备100的高度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对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及电池单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和第一夹持组件31,支撑座20包括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支撑部21与底座10相连并设于底座10的上方,台阶部22设于支撑部21的上方,台阶部22用于支撑电池单体2的至少一部分并使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第一夹持组件31设于底座10,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单体2。其中,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为分体式结构且相连,支撑部21为碳纤维支撑部,台阶部22为橡胶台阶部。底座10上设有第二滑轨40,支撑座20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二滑轨40相连。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还包括第三锁紧螺钉50,第三锁紧螺钉50与支撑座20相连并用于抵接第二滑轨40。底座10的周向方向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把持的凹陷部11。第一夹持组件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对电池单体2夹紧或松开。第一支撑框架311包括第一支撑条3111、第二支撑条3112和第三支撑条3113,且第一支撑条3111、第二支撑条3112和第三支撑条3113依次顺序连接,第二支撑框架312与第一支撑框架311的结构相一致。第一夹持组件31还包括第一滑轨313,第一滑轨31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底座10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支撑条3111和第三支撑条3113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两侧的第一滑轨313连接。第一夹持组件31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314,第一锁紧螺钉314分别与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相连并用于抵接第一滑轨313。其中,第一支撑框架311、第二支撑框架312、第一滑轨313和第一锁紧螺钉314均为碳纤维结构。当电池单体2被第一支撑框架311和第二支撑框架312夹紧固定后,电池单体2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形成的第一夹角a为10°,电池单体2的最高点与底座10的中心位置相重合。
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和第二夹持组件32,支撑座20包括支撑部21和台阶部22,支撑部21与底座10相连并设于底座10的上方,台阶部22设于支撑部21的上方,台阶部22用于支撑至少部分电池并使电池的底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夹持组件32设于台阶部22,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其中,台阶部22与支撑部21为一体式结构,且为碳纤维支撑座。底座10上设有第二滑轨40,支撑座20以可滑动的方式与第二滑轨40相连。电池单体固定装置1还包括第三锁紧螺钉50,第三锁紧螺钉50与支撑座20相连并用于抵接第二滑轨40,以将支撑座20沿第二滑轨40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底座10的周向方向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把持的凹陷部11。第二夹持组件32包括支撑杆321和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支撑杆321垂直设于台阶部22,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套环322形成有第一开口3221,第二套环323形成有第二开口3231,电池依次放置于第一开口3221和第二开口3231内,并通过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共同夹紧固定。第二夹持组件32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324,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分别与第二锁紧螺钉324相连,通过第二锁紧螺钉324调节第一开口3221和第二开口3231的尺寸。第一套环322和第二套环323分别能够沿支撑杆321的轴向方向移动,且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套环322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1/3,第二套环323与支撑杆321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支撑杆321的杆长的2/3。第二夹持组件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二夹持组件32并排设置于台阶部22。其中,台阶部22的顶面与支撑部21间呈第二夹角b设置,且第二夹角b为锐角且与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部和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并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所述台阶部用于支撑电池单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使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间呈第一夹角设置;
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电池单体夹紧或松开;或,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至少一个套环,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台阶部,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所述套环形成有尺寸可调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容纳并夹紧所述电池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滑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相连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滑轨,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间的间距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的顶面与所述支撑部间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数值相等,所述台阶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螺钉与所述套环相连,并用于调节所述开口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以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撑杆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套环包括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用于共同夹紧所述电池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所述支撑杆的杆长的1/4至1/2,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间的间距尺寸为所述支撑杆的杆长的1/2至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台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且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碳纤维支撑部,所述台阶部为橡胶台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碳纤维支撑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值为0°至2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座相连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支撑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底座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支撑座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滑轨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锁紧螺钉,所述第三锁紧螺钉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并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滑轨,以将所述支撑座沿所述第二滑轨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把持的凹陷部和/或凸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为碳纤维夹持组件。
21.一种电池单体检测设备,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CT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固定装置,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
基座;
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以可绕自身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设于所述旋转台;
射线源和探测器,所述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台的两侧,所述射线源用于朝向所述电池单体固定装置上的电池单体发射射线,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穿过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射线,以对所述电池单体进行检测。
CN202210888615.7A 2022-07-27 2022-07-27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Active CN114952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615.7A CN1149526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615.7A CN1149526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2676A CN114952676A (zh) 2022-08-30
CN114952676B true CN114952676B (zh) 2022-11-25

Family

ID=8297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8615.7A Active CN1149526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26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01874A1 (ru) * 1981-03-18 1983-03-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нерудных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гидромеханизации Состав смеси дл 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крутых откосов
CN2377570Y (zh) * 1998-12-29 2000-05-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装置
JP2009128126A (ja) * 2007-11-21 2009-06-1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吸着固定装置
US7823277B2 (en) * 2008-01-30 2010-11-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Pre-nesting of the active area on plates to reduce thickness variation
US8708321B2 (en) * 2011-07-29 2014-04-29 Samsung Sdi Co., Ltd. Insulating film attaching jig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ed by using the same
CN103506865B (zh) * 2012-06-29 2016-10-05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缸盖进气斜面的加工方法
JP6097966B1 (ja) * 2016-03-16 2017-03-2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器、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US20190145913A1 (en) * 2016-04-19 2019-05-16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inuous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CN105855944B (zh) * 2016-05-13 2018-01-05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v型柴油机缸孔面的装置及方法
KR20190051240A (ko) * 2017-11-06 2019-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테스트 장치
CN107838838A (zh) * 2017-12-21 2018-03-27 苏州宝特威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汽车零部件定位夹具
CN109580673B (zh) * 2018-12-19 2021-09-24 杭州翔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ct装置
CN209626351U (zh) * 2019-03-05 2019-11-12 惠州市隆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边定位锂电池装置
CN209868535U (zh) * 2019-04-26 2019-12-31 广州市德普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检测台
KR20200130960A (ko) * 2019-05-13 2020-11-23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배관 용접부 검사장치
CN209929425U (zh) * 2019-07-02 2020-01-10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卷针
CN110340702B (zh) * 2019-07-17 2024-04-30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铣削用胎具装置
CN210209566U (zh) * 2019-07-17 2020-03-31 德奥福臻越智能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铣削用胎具装置
CN110715945B (zh) * 2019-08-28 2022-12-13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微焦点x射线工业ct的载物夹具
CN212020524U (zh) * 2020-03-24 2020-11-2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箱吊杆组装定位装置
CN111633579B (zh) * 2020-04-30 2021-11-16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的定位夹具
CN213430168U (zh) * 2020-07-20 2021-06-15 苏州市立医院 一种辅助ct增强扫描的手臂固定装置
CN212601491U (zh) * 2020-07-29 2021-02-26 四川耀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诊断的夹持装置
CN213903362U (zh) * 2020-09-22 2021-08-06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线ct驱替装置的托架
EP4006530A1 (en) * 2020-11-27 2022-06-01 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rotron DESY A tomographi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3d map of a charge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214394087U (zh) * 2021-01-22 2021-10-15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古琴上弦工具
CN113231493B (zh) * 2021-05-12 2022-08-26 安徽国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管材废料收集装置及方法
CN215678174U (zh) * 2021-06-08 2022-01-28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风扇叶片夹持组件以及叶片扫描系统
CN215297183U (zh) * 2021-06-11 2021-12-24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具备位姿自检测功能的x射线机夹具
CN215788337U (zh) * 2021-09-02 2022-02-11 无锡百金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倾斜角度的阀座圈用工装夹具
CN216560346U (zh) * 2021-10-15 2022-05-17 深圳市伟铭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x射线多角度透视检测装置
CN114062403A (zh) * 2021-11-15 2022-02-18 俐玛精密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x射线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扫描检测的ct装置
CN114508651A (zh) * 2021-12-17 2022-05-17 安庆精诚石化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管道探伤承载装置
CN216940255U (zh) * 2021-12-24 2022-07-12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品质检测台
CN216542922U (zh) * 2021-12-27 2022-05-17 小卫(上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废料加工用斜度垫块
CN216835892U (zh) * 2022-03-21 2022-06-28 圆周率半导体(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显影蚀刻线运输载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2676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3549U (zh) 一种陶瓷型芯外形尺寸的快速检测装置
CN215491551U (zh) 一种高精度智能高度测试装置
CN114952676B (zh) 电池单体固定装置及电池单体检测设备
CN109061709B (zh) 一种α、β探头检定放射源支架
CN210436106U (zh) 基于工业ct质检用的夹持区可调的载物夹具
CN206347955U (zh) 一种多孔冲压零件位置度及面轮廓度检测装置
CN214584998U (zh) 电芯包膜缺陷检测装置
CN111250968A (zh) 一种风扇叶打螺丝、点胶设备
CN217331058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应变测量系统
CN108279164A (zh) 一种方管抗拉性检测设备
CN116087254A (zh) 一种电子束自加热样品台
CN211939795U (zh) 一种风扇叶打螺丝、点胶设备
CN212540317U (zh) 一种机械零件表面高精准快速无损检测装置
CN217358955U (zh) 一种夹具及检测设备
CN209803024U (zh) 柔性线路板检测装置
CN107388919A (zh) 一种新型小总成检具
CN216117393U (zh) 周向x射线探伤活动支架
CN214703364U (zh) 全自动闪测仪
CN220839893U (zh) 电池扫描检测夹持工装及电池扫描设备
CN214473473U (zh) 一种用于屏蔽箱的测试定位治具
CN214520048U (zh) 一种ct用夹持装置
CN212963476U (zh) 一种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
CN209783548U (zh) 一种陶瓷型芯三维光学尺寸检测用夹持装置
CN207832570U (zh) 一种方管抗拉性检测设备
CN219901895U (zh) 一种用于衬底应力检测的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