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5903A -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5903A
CN114805903A CN202210107594.0A CN202210107594A CN114805903A CN 114805903 A CN114805903 A CN 114805903A CN 202210107594 A CN202210107594 A CN 202210107594A CN 114805903 A CN114805903 A CN 114805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olefin
porous body
olefin resin
carb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75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5903B (zh
Inventor
松延广平
松山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ool Juridical Person of Fukuoka Kogyo Daigaku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chool Juridical Person of Fukuoka Kogyo Daigaku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ol Juridical Person of Fukuoka Kogyo Daigaku,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chool Juridical Person of Fukuoka Kogyo Daigaku
Publication of CN114805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5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5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5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06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chem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0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chemical blowing agent developing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22Hydrogen, oxygen, CO2, nitrogen or nobl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08Processes carried out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06CO2, N2 or noble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08Supercritical flu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向上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以及释放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其中,以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上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

Description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烯烃系树脂多孔膜因电特性、机械特性、耐试剂性等优异而被用于电材料、各种过滤器、透湿防水衣料、包装材料等各种用途。特别是近年来,作为电池的间隔件,优选使用烯烃系树脂多孔膜。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一般利用拉伸法制造成多孔膜。对于拉伸法,具体而言已知有由烯烃系树脂溶液形成凝胶状片,将该凝胶状片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法;将烯烃系树脂成膜为片状,将其拉伸并开孔的干式拉伸法等。另外,作为其它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已知有将造孔剂混合到烯烃系树脂中使其微分散后,提取出造孔剂的混合提取法;使聚烯烃系树脂粒子进行热熔合的烧结法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告专利第平06-104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527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1760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多孔结构(例如,孔的形状和尺寸、空孔率、树脂骨架的粗细程度等)某种程度上受制造方法限定。因此,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特性,其结果,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用途。另外,一般的拉伸法只能得到多孔膜。因此,如果有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的制造方法,则有能够扩大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用途的可能性,或者有在现有的用途中能够提供更高性能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可能性,因此是有用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
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向上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和释放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其中,以上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上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根据这样的构成,可提供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新型制造方法。
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形态中,向上述耐压容器导入的高压的二氧化碳为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
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形态中,上述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形态中,上述溶剂为正戊烷。
从其它的方面考虑,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上述骨架内连通的空孔。上述骨架和上述空孔具有基于调制结构交织而成的结构。上述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上述空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从其它的方面考虑,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海岛结构中的基于海相的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海岛结构中的基于岛相的气泡状的空孔。邻接的上述空孔可以结合。
从其它的方面考虑,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上述骨架内连通的空孔。上述烯烃系树脂的骨架是通过烯烃系树脂的一次粒子结合而形成二次粒子、这些二次粒子进一步彼此结合而形成的。
从其它的方面考虑,在此公开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海绵状的烯烃系树脂的粒状体结合而成的骨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系统的图。
图2是高分子-溶剂的相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4是实施例2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5是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上部放大的SEM图像。
图6是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下部放大的SEM图像。
图7是实施例3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8是实施例4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9是实施例5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10是实施例6中得到的聚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11是实施例7中得到的聚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12是实施例8中得到的聚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图13是实施例9中得到的聚丙烯多孔体的SEM图像。
符号说明
10 耐压容器
20 加热器
30 搅拌装置
40 二氧化碳气瓶
50 二氧化碳流路
51 干燥管
52 冷却装置
53 过滤器
54 升压泵
55 第一压力计
56 第一安全阀
57 预热管
58 止回阀
60 第二压力计
61 第二安全阀
70 排气管
71 气体流量计
100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以下也称为“混合相制备工序”),向该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CO2)的工序(以下,也称为“二氧化碳导入工序”),和释放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压力释放工序”)。其中,以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
首先,对混合相制备工序进行说明。作为耐压容器,使用具有超过6MPa的耐压性的耐压容器。具有超过6MPa的耐压性的耐压容器是公知的,本发明可以使用公知的耐压容器。耐压容器可以为不锈钢制、镍合金制、氟树脂制等。作为耐压容器的具体例,可举出高压釜、加压罐、加压腔室等。耐压容器的内部的尺寸可以根据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尺寸适当地选择。
使用的烯烃系树脂是含有链烯烃单元作为单体单元的高分子。作为链烯烃单元,例如,可举出乙烯单元、丙烯单元、1-丁烯单元、1-戊烯单元、3-甲基-1-丁烯单元、1-戊烯单元、1-己烯单元、3-甲基-1-戊烯单元、4-甲基-1-戊烯单元、1-庚烯单元、1-辛烯单元等。这些中,优选乙烯单元和丙烯单元。
烯烃系树脂可以为链烯烃的均聚物,可以为2种以上的链烯烃的共聚物,也可以为链烯烃与除链烯烃以外的单体的共聚物。在链烯烃与除链烯烃以外的单体的共聚物中,除链烯烃单元以外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烯烃系树脂所含的全部单体单元中,优选为5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摩尔%以下。
作为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密度小于0.910g/cm3的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密度为0.910g/cm3~0.920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密度大于0.920g/cm3且小于0.942g/cm3的中密度聚乙烯(MDPE)、0.942g/cm3~0.96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聚乙烯;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半等规聚丙烯、立构嵌段聚丙烯等聚丙烯;聚丁烯;聚(3-甲基-1-丁烯);聚(3-甲基-1-戊烯);聚(4-甲基-1-戊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烯烃系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0.2g/10分钟~200g/10分钟,优选为10g/10分钟~200g/10分钟,更优选为20g/10分钟~180g/10分钟。MFR可以基于公知方法进行测定。例如,聚乙烯的MFR可以基于JISK6922-1:2018进行测定,其它的烯烃系树脂的MFR可以基于JISK7210-1:2014进行测定。
烯烃系树脂可以遵照公知方法合成而得到,也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得到。烯烃系树脂可以为来自植物的烯烃系树脂。烯烃系树脂可以为再循环利用品。
作为烯烃系树脂,从得到的多孔体的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乙烯和聚丙烯。
使用的溶剂只要至少在加压下能够与烯烃系树脂形成混合相,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溶剂的优选例,可举出烃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链烷类、芳基类(例如,苯等)、烷基芳基化合物(例如,甲苯等)等。作为烃化合物,优选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常温(特别是25℃)下为液体的链烷类。其中,从沸点低容易除去的角度出发,优选碳原子数5~7的链烷类,更优选戊烷。
相对于烯烃系树脂的溶剂的使用量只要可形成这些混合相就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烯烃系树脂1质量份,溶剂的使用量例如为3质量份~10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500质量份,更优选为5质量份~200质量份。通过使相对于烯烃系树脂的溶剂的使用量变化,能够使得到的多孔体的多孔结构变化。
应予说明,在不明显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耐压容器中加入除烯烃系树脂和溶剂以外的成分。
混合相制备工序例如可以如下进行。首先,在耐压容器上连接用于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管。另外,在耐压容器没有内置加热机构的情况下,安装加热装置。根据需要,可以在耐压容器安装搅拌装置、温度计、压力计等。
在耐压容器中添加规定量的烯烃系树脂和规定量的溶剂,将耐压容器密闭。接下来,将耐压容器以形成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方式加热。此时,根据需要进行搅拌。加热温度只要可形成单一相,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使用的烯烃系树脂和溶剂的种类适当地决定。加热温度优选为溶剂的沸点以上,更优选为70℃~160℃。通过使加热温度变化,能够使得到的多孔体的多孔结构变化。
如上,能够得到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即,均一相)。
接下来,对二氧化碳导入工序进行说明。该工序中,向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具有二氧化碳为烯烃系树脂的不良溶剂的特征。
如果将高压的二氧化碳导入耐压容器,则耐压容器内的压力上升。在此,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因此,导入的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压力是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压力。作为导入的高压的二氧化碳,优选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换言之,是具有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的二氧化碳。应予说明,关于二氧化碳的临界点,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38MPa。
超临界状态为无法区别气体与液体的状态,由此,超临界状态的物质具备气体的性质(特别是扩散性)和液体的性质(特别是溶解性)这两者。由此,导入的二氧化碳为超临界状态时,二氧化碳容易渗透和扩散到烯烃系树脂和溶剂的混合相中,使烯烃系树脂的多孔化变得容易。
导入的高压的二氧化碳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150℃,优选为15℃~50℃。
在二氧化碳导入工序中,耐压容器内的压力优选为7MPa以上,更优选为8MPa以上。另一方面,耐压容器内的压力优选为30MPa以下,更优选为2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Pa以下。
在二氧化碳导入工序中,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处于6MPa以上的状态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耐压容器内的压力达到6MPa以上,就能够得到多孔体。从生产效率的观点考虑,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处于6MPa以上的状态的时间越短越好,具体而言,优选为0秒~5分钟左右。
在二氧化碳导入工序之后、压力释放工序之前,可以进行将耐压容器冷却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冷却工序”)。即便不进行冷却工序也可得到多孔体,但进行冷却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进行通过烯烃系树脂的固化而生成的多孔骨架的保持,是有利的。冷却可以使用制冷剂等进行,也可以放置冷却。冷却优选在短时间内进行,由此,优选使用制冷剂等进行冷却。
冷却工序结束时的耐压容器内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90℃以下,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接下来,对压力释放工序进行说明。耐压容器内利用高压的二氧化碳使压力上升至6MPa以上。该工序中,释放耐压容器内的该压力。换言之,该工序中,将耐压容器内减压。压力释放工序中,通常使压力下降至常压(即大气压)。
具体而言,在压力释放工序中,从耐压容器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耐压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时,溶剂气化,气化的溶剂也从耐压容器中释放出来。因此,在压力释放工序中,通过释放耐压容器内的压力,能够进行溶剂的除去(即,干燥)。
通过实施以上说明的工序,能够在耐压容器内得到烯烃系树脂的多孔体。多孔体可以通过从耐压容器中取出而回收。
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具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中示意性示出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系统100。首先,对该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系统100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制造系统100具备耐压容器10。在耐压容器10安装有加热器20和搅拌装置30。
加热器20的种类只要能够加热耐压容器10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线圈加热器、硅橡胶加热器等卷绕于耐压容器10使用的加热器;利用水蒸汽、导热油、热水等载热体的加热器等。另外,加热器20可以为内置于耐压容器10的电加热器等。
搅拌装置30例如具备马达和搅拌桨。搅拌装置30的构成只要能够搅拌耐压容器10内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耐压容器10的大小适当地选择。例如,耐压容器10为小型时,搅拌装置30可以为搅拌子和磁力搅拌器等。
在耐压容器10连接二氧化碳气瓶40。在耐压容器10与二氧化碳气瓶40之间的二氧化碳流路50设置有干燥管51、冷却装置52、过滤器53、升压泵54、第一压力计55、第一安全阀56、预热管57、止回阀58。二氧化碳流路50可以按照公知方法构成。例如,冷却装置52可以使用冷却器等。例如,升压泵54可以使用注射泵、隔膜泵等。另外,在二氧化碳流路50设置有阀门V1、阀门V2和阀门V3。阀门V1为背压阀。从二氧化碳气瓶40到阀门V2作为升压部发挥功能。
二氧化碳流路50在阀门V3的下游侧分成两个,一个流路与耐压容器10连接。在另一个流路设置有第二压力计60和第二安全阀61。
另一方面,在耐压容器10安装有用于释放压力的排气管70。在排气管70设置有排气阀门V4和气体流量计71。作为气体流量计71,例如,可以使用湿式气体流量计。
接下来,对使用制造系统100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实施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混合相制备工序可以如下进行。在制造系统100中,预先关闭阀门V2~V4和安全阀56、61。向耐压容器10中投入规定量的烯烃系树脂和规定量的溶剂后密闭。边用搅拌装置30搅拌边用加热器20加热耐压容器,形成烯烃系树脂与溶剂的混合相。若得到混合相,则从混合相中提拉出搅拌装置30的搅拌桨。
接下来,二氧化碳导入工序可以如下进行。打开二氧化碳气瓶40的阀门,向二氧化碳流路50送出液化二氧化碳(即,液体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干燥管51除去不要的水分,接着,利用冷却装置52完全冷却成液体状态。将冷却的液体二氧化碳利用升压泵54加压至临界压力以上。此时,利用作为背压阀的阀门V1调整液体二氧化碳的压力,用第一压力计55确认。在该阶段二氧化碳为临界压力以上的压力,但为低于临界温度的温度。
打开阀门V2,将加压至规定压力的液体二氧化碳介由阀门V2利用预热管57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由此使二氧化碳成为超临界状态。打开阀门V3,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介由阀门V3向耐压容器10供给。此时,利用止回阀58防止二氧化碳的逆流。应予说明,在该例中,使二氧化碳成为超临界状态,但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二氧化碳可以不成为超临界状态。
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对耐压容器10加压。利用第二压力计60确认此时的压力。
加压后,可以通过水冷等将耐压容器10冷却至例如50℃以下。该冷却例如可以通过将耐压容器10浸在冰浴中进行。耐压容器10具备夹套时,可以将制冷剂导入夹套内进行冷却。
关闭阀门V3,打开阀门V4,利用排气管70释放耐压容器10内的压力。压力的释放缓慢地进行。由此可以进行压力释放工序。在压力释放工序中,也进行溶剂的除去,因此在压力容器10内生成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将烯烃系树脂多孔体从耐压容器10取出并回收。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作为烯烃系树脂的不良溶剂的二氧化碳进入烯烃系树脂与溶剂的混合相,从而形成两个分离相,其结果,可以得到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由此,可以在不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利用相分离得到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在此,两个分离相的形态根据相对于溶剂的烯烃系树脂的量、制备的单一相的温度等而发生变化。
因此,本发明中具有下述优点:根据条件,可以基于各种相分离结构而得到具有各种多孔结构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体而言,可以得到具有以下结构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应予说明,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典型的是仅由烯烃系树脂构成。
(1)调制结构
已知两个分离相取得调制结构。调制结构是两个分离相都形成连续相且一起交织而成的结构,典型的是通过亚稳态相分离形成的结构。由此,为在图2的亚稳态相线的内侧形成的结构(特别是参照图2的(b)的情况)。本发明中,含有烯烃系树脂的相和含有二氧化碳的相成为两个分离相而形成调制结构,可以得到基于该调制结构的多孔体(作为实际结构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的例子,参照图3)。
具体而言,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该骨架内连通的空孔,具有该骨架与该空孔基于调制结构交织而成的结构。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空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烯烃系树脂的骨架例如可以通过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粒子结合而形成。
(2)海绵结构
已知两个分离相可取得海岛结构。海岛结构是一个相形成连续相、在该连续相中另一个相以多个不连续的相的形式进行分散的结构。是在图2的亚稳态相线的外侧且双节线的内侧形成的结构(特别是参照图2的(c)的情况)。本发明中,将含有烯烃系树脂的相作为海相、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相作为岛相的海岛结构中,岛相形成为大致球状。岛相彼此可以在从耐压容器释放二氧化碳和溶剂等时结合(作为实际结构的SEM照片的例子,参照图7)。
具体而言,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海岛结构中的基于海相的(或与海相对应的)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基于岛相的(或与岛相对应的)气泡状的空孔。该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具有与大致球形的一部分对应的凹部。邻接的空孔可以结合。即,空孔可以为连通孔,也可以为独立孔。
(3)菜花样结构
如图2所示,在高分子为高浓度且双节线的外侧高分子凝集成粒子状(特别是参照图2的(d)的情况)。本发明中,可以取得粒状的粒子(一次粒子)彼此结合而构成二次粒子、该二次粒子进一步彼此结合而成的结构。粒子间的间隙形成空隙,因此该结构为多孔结构。该结构具有类似于菜花的外观的形状。该结构也可成为分形结构(作为实际结构的SEM照片的例子,参照图5)。
具体而言,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该骨架内连通的空孔。该烯烃系树脂的骨架是通过烯烃系树脂的一次粒子结合而形成二次粒子、这些二次粒子进一步彼此结合而形成的。烯烃系树脂的一次粒子例如为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粒子。
(4)粒子结合结构
如图2所示,在高分子为高浓度且双节线的外侧高分子凝集成粒子状(特别是参照图2的(d)的情况)。本发明中具有一次粒子结合而成的结构。由于粒子间的间隙形成空隙,所以该结构为多孔结构(作为实际结构的SEM照片的例子,参照图8)。
具体而言,烯烃系树脂多孔体是烯烃系树脂的一次粒子结合而形成的。该一次粒子例如为烯烃系树脂的晶体粒子。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得到具有上述(1)~(4)结构中的两种以上的结构的多孔体。作为该多孔体的具体例,可举出上部为菜花样结构且下部为调制结构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得到上述(1)~(4)结构中的两种以上的结构混合而成的多孔体。作为该多孔体的具体例,具备烯烃系树脂的粒状体结合而成的骨架,该粒状体具有海岛结构中的基于海相的(或与海相对应的)烯烃系树脂的区域和基于岛相的(或与岛相对应的)气泡状的空孔区域。换言之,该多孔体具备海绵状的烯烃系树脂的粒状体结合而成的骨架。
与作为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一般制造方法的拉伸法不同,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得到厚度大的多孔体(例如,纵、横和厚度这三个方向的尺寸均为1mm以上、5mm以上或10mm以上的多孔体)。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尺寸可以利用耐压容器的内部形状和使用的烯烃系树脂的量调整。可以根据用途,将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通过剪切等加工成规定的尺寸。
由本发明得到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可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间隔件、镍-氢电池的间隔件等电池的间隔件;反渗透过滤膜、超滤膜、微滤膜等膜过滤器;透湿防水衣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吸音材料;打扫用品;化妆用品等。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指本发明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实施例1
作为实验装置,准备上述的图1所示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作为烯烃系树脂,准备聚乙烯(TOSOH公司制“Petrocene 353”,密度0.915g/cm3,MFR145g/10分钟,熔融温度98℃)。将该聚乙烯1g与正戊烷9g一起添加到耐压容器中,边搅拌边加热至85℃。由此,得到聚乙烯与戊烷的混合相。
在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的加压部,将从二氧化碳气瓶供给的二氧化碳变换成超临界状态,将其导入耐压容器内。此时,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10MPa。
其后,通过水冷将耐压容器冷却至50℃。接下来,用20分钟释放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在耐压容器内变成室温且常压的时刻,打开耐压容器,回收白色的产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3。根据图3可知,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烯烃系树脂的骨架与空孔基于调制结构交织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
实施例2
将正戊烷的量由9g变更为10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4~图6。图4是多孔体的侧面的SEM图像,图像的左侧为多孔体的上部,右侧为多孔体的下部。图5是多孔体的上部的SEM图像,图6是多孔体的下部的SEM图像。根据图4~6可知,实施例2中得到的多孔体中,上部具有粒状体结合而构成更大的粒状体、且该大的粒状体进一步结合而成的菜花样的结构,下部具有基于调制结构的三维网状结构。
实施例3
将正戊烷的量由9g变更为20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7。根据图7可知,实施例3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4
将正戊烷的量由9g变更为50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8。根据图8可知,实施例4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粒状的聚乙烯结合而形成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5
将正戊烷的量由9g变更为10g,将用于混合相形成的加热温度由85℃变更为115℃,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9。根据图9可知,实施例5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6
将正戊烷的量由9g变更为10g,将用于混合相形成的加热温度由85℃变更为150℃,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10。根据图10可知,实施例6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7
作为实验装置,准备上述的图1所示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作为烯烃系树脂,准备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制“J137G”,MFR30g/10分钟)。将该聚丙烯0.5g与正戊烷20g一起添加到耐压容器中,边搅拌边加热至150℃。由此,得到聚丙烯与戊烷的混合相。
在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制造系统的加压部,将从二氧化碳气瓶供给的二氧化碳变换成超临界状态,将其导入耐压容器内。此时,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10MPa。
其后,通过水冷将耐压容器冷却至50℃。接下来,用20分钟释放耐压容器内的压力。在耐压容器内变成室温且常压的时刻,打开耐压容器,回收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11。根据图11可知,实施例7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海绵状的粒子结合而成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8
将正戊烷的量由20g变更为30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12。根据图12可知,实施例8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粒状的聚丙烯结合而形成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9
将聚丙烯的量由0.5g变更为0.1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作为参考,将该SEM图像示于图13。根据图13可知,实施例9中得到的多孔体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10
将聚丙烯的量由0.5g变更为0.05g,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用SEM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具有粒状的聚丙烯结合而形成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11
通过二氧化碳的导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观察该产物,结果确认了为多孔体。
比较例1
通过二氧化碳的导入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3MPa,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白色的产物。观察该产物,结果没有看到多孔结构。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并将高压的二氧化碳以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导入耐压容器,其后释放耐压容器内的压力,从而能够制造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即,可知利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新型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可知,根据条件,能够形成基于调制结构的多孔结构、海绵状的多孔结构、菜花样的多孔结构、粒子结合而成的多孔结构等各种多孔结构。

Claims (8)

1.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
在耐压容器中制备烯烃系树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单一相的工序,
向所述耐压容器中导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工序,以及
释放所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的工序,
以所述耐压容器内的压力成为6MPa以上的方式进行所述高压的二氧化碳的导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向所述耐压容器导入的高压的二氧化碳为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正戊烷。
5.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是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所述骨架内连通的空孔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
所述骨架和所述空孔具有基于调制结构交织而成的结构,所述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所述空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6.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海岛结构中的基于海相的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海岛结构中的基于岛相的气泡状的空孔,
邻接的所述空孔可以结合。
7.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是具备烯烃系树脂的骨架和在所述骨架内连通的空孔的烯烃系树脂多孔体,
所述烯烃系树脂的骨架是通过烯烃系树脂的一次粒子结合而形成二次粒子、这些二次粒子进一步彼此结合而形成的。
8.一种烯烃系树脂多孔体,具备海绵状的烯烃系树脂的粒状体结合而成的骨架。
CN202210107594.0A 2021-01-29 2022-01-28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805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2984 2021-01-29
JP2021012984A JP7383266B2 (ja) 2021-01-29 2021-01-29 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多孔質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5903A true CN114805903A (zh) 2022-07-29
CN114805903B CN114805903B (zh) 2023-10-31

Family

ID=8011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7594.0A Active CN114805903B (zh) 2021-01-29 2022-01-28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3024A1 (zh)
EP (1) EP4036162A1 (zh)
JP (1) JP7383266B2 (zh)
KR (1) KR20220110126A (zh)
CN (1) CN1148059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8064A (zh) * 2021-12-03 2023-06-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烯烃系树脂多孔质体的制造方法、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4484A (en) * 1982-12-20 1984-08-07 Japan Styrene Pap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efoamed polymer particles
EP0442346A1 (en) * 1990-02-07 1991-08-2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sulated conductors having high transmitting speed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m
CN102115561A (zh) * 2009-12-30 2011-07-06 李晓丽 一种物理发泡聚丙烯片材
US20110305940A1 (en) * 2005-09-22 2011-12-1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laminate and porous laminate
CN105001512A (zh) * 2015-07-01 2015-10-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开孔聚合物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13546A (ja) * 2014-12-16 2016-06-23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540850A (ja) * 2013-11-15 2016-12-28 ズムテック・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ポリマーゲルの膨張によるポーラス材料の製造
CN112210113A (zh) * 2020-10-21 2021-01-12 华东理工大学 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4736B2 (ja) 1989-08-03 1994-12-21 東燃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
JP3008697B2 (ja) 1992-09-22 2000-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論理回路
WO1999048959A1 (en) * 1998-03-24 1999-09-30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icroporous polyolefin film
DE50000994D1 (de) 1999-01-22 2003-02-06 Membrana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integral asymmetrischen polyolefinmembran
US8795565B2 (en) 2006-02-21 2014-08-05 Celgard Llc Biaxially oriented microporous membrane
JP5376764B2 (ja) 2007-03-19 2013-12-25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吸油性連通多孔質構造体
EP2566898B1 (en) * 2010-05-03 2015-11-11 Ticona LLC Polyethylene powders and porous articles produced therefrom
JP5899064B2 (ja) 2012-06-25 2016-04-06 株式会社伏見製薬所 多孔質体の製造方法、3次元網目状多孔質体、並びに液体フィルター及び吸液スポンジ
JP6711022B2 (ja) 2015-03-18 2020-06-17 東ソー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製多孔質焼結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4484A (en) * 1982-12-20 1984-08-07 Japan Styrene Pap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efoamed polymer particles
EP0442346A1 (en) * 1990-02-07 1991-08-2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sulated conductors having high transmitting speed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m
US20110305940A1 (en) * 2005-09-22 2011-12-1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laminate and porous laminate
CN102115561A (zh) * 2009-12-30 2011-07-06 李晓丽 一种物理发泡聚丙烯片材
JP2016540850A (ja) * 2013-11-15 2016-12-28 ズムテック・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ポリマーゲルの膨張によるポーラス材料の製造
JP2016113546A (ja) * 2014-12-16 2016-06-23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001512A (zh) * 2015-07-01 2015-10-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开孔聚合物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113A (zh) * 2020-10-21 2021-01-12 华东理工大学 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8064A (zh) * 2021-12-03 2023-06-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烯烃系树脂多孔质体的制造方法、电池用隔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5903B (zh) 2023-10-31
KR20220110126A (ko) 2022-08-05
JP2022116681A (ja) 2022-08-10
EP4036162A1 (en) 2022-08-03
JP7383266B2 (ja) 2023-11-20
US20220243024A1 (en)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1588B (zh) 多层微孔膜、电池隔板和电池
TWI399280B (zh) 聚烯烴微多孔膜之製法
CN101291794B (zh) 聚烯烃多层微孔膜的制造方法
CN114805903B (zh)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CA2675424C (en) Polypropolyne composition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microporous membranes
US20070264578A1 (en) Microporous polyolefin membrane,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battery separator
WO2007049568A1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多層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KR20170027731A (ko) 복합 반투막
CN114835939B (zh) 烯烃系树脂多孔体的制造方法
JPH0753760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の製造方法
CN104470624A (zh) 分离膜及分离膜元件
CN105682778A (zh) 分离膜、片材流路部件及分离膜元件
JP2005343958A (ja) ポリエチレン微多孔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微多孔膜及び用途
JP3335999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発泡体粒子の連続式製造方法
JP2003105121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39777B (zh) 螺旋型分离膜元件
JP2020121263A (ja) 複合半透膜
JP2003164736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228056A (ja) 微多孔膜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2003340221A (ja) ミクロフィルター用濾材
CN109868158B (zh) 一种陶瓷膜及其改性方法及包含其的过滤器和过滤系统
JP2024057322A (ja) 樹脂多孔質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樹脂多孔質体
WO2009064297A1 (en) Multi-layer, microporous membrane, battery separator and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