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0968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0968A
CN114760968A CN202080083253.3A CN202080083253A CN114760968A CN 114760968 A CN114760968 A CN 114760968A CN 202080083253 A CN202080083253 A CN 202080083253A CN 114760968 A CN114760968 A CN 114760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absorbent article
projection
fastening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32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0968B (zh
Inventor
辰巳涌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60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0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0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0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10)、背面片和位于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X)和与长度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正面片(10)包括:沿长度方向配置成排状的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其沿长度方向(X)配置成排状,在宽度方向(Y)周期性地曲折形成;和第3凸部排(13),其配置在以第1凸条部(11)中的第1凸部(11a)的棱线(L1)为对称轴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位置,具有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形状。形成有重复单元,其在沿着正面片(10)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第1凸条部(11)和第3凸部排(13)。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用于吸收从身体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配置有实施了开孔处理的无纺布、形成有多个凹凸的无纺布等作为其正面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吸收性物品,其在正面片中,朝向受液侧的谷部与峰部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波状,且在上述峰部,向长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构成上述正面片的纤维的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和上述密度较高的稠密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 6436082 B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背面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所述正面片包括: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邻接的位置,并且以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状地且周期性地曲折形成的方式配置;和第3凸部排,其配置在以第1凸条部的棱线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位置,且具有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形状。
形成有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所述正面片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第1凸条部和第3凸部排。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的一实施方式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示意图,图1的(b)是图1的(a)中的I-I线上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示意图。
图3的(a)是图2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II-II线上的截面图,图3的(c)是图3的(a)的V-V线上的截面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在其使用时,以形成在正面片的谷部与峰部靠近的方式被赋予外力而变形,因此,相对于穿戴者的排泄部的服贴性较差,吸收了液体的片正面上的液体残留量变多。除此以外,该文献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在其使用时,对形成在正面片的峰部在厚度方向上均匀地赋予外力,因此峰部容易被压扁,而液体难以向吸收体侧转移,因此吸收了的液体的回液量变高。进而,有液体吸收后肌肤触感变差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一般呈纵长的形状,其具有相当于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的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和向其前后延伸的腹侧部和背侧部。裆部具有包含排泄部相对部的排泄部相对区域,该排泄部相对部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阴道口等排泄部相对配置,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通常位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其附近。
吸收性物品一般包括:正面片,其位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其位于非肌肤相对面侧;和吸收体,其介于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作为正面片,能够使用一个或多个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无纺布或穿孔膜等。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形成为凹凸形状。例如能够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散布状地形成多个凸部。或者,能够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交替地形成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垄部与槽部。出在如上所述的目的,也能够使用将两个以上的无纺布以能够剥离或不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叠而形成的多层片来形成正面片。在正面片形成凹凸形状或垄槽形状的情况下,凸部或垄部可以是实心构造,也可以是中空构造。
另一方面,作为背面片,例如能够使用液体难透过性或液体不透过性的膜、或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也可以在液体难透过性或液体不透过性的膜设置多个微细孔,对该膜赋予水蒸汽透过性。为了使吸收性物品的肌肤触感等更良好,也可以在背面片的外表面层叠无纺布等质感良好的片。
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吸收性芯例如包括以纸浆为代表的纤维素等亲水性纤维的积纤体、该亲水性纤维与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积纤体、吸收性聚合物的堆积体、在两个吸收性片间载持吸收性聚合物而成的层叠构造体等。关于吸收性芯,既可以至少其肌肤相对面由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覆盖,也可以包含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表面的整个区域由包芯片覆盖。作为包芯片,例如能够使用由亲水性纤维构成的薄片纸、或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等。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即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一侧的面。另外,此处言及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存在如下情况,除了上述的正面片、背面片和吸收体以外,还根据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用途,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部配置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翻边。防漏翻边一般包括基端部和自由端。防漏翻边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侧具有基端部,且从肌肤相对面侧立起。防漏翻边由阻液性或拨水性且透气性的素材构成。也可以在防漏翻边的自由端或其附近,以伸长状态配置包括橡胶线等的弹性部件。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状态下该弹性部件产生收缩,防漏翻边向穿戴者的身体立起,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已排泄至正面片上的液体沿着正面片上移动而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漏出。此外,吸收性物品也可以还在非肌肤相对面的表面具有粘接剂层。粘接剂层用于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状态下将该吸收性物品固定于内裤或其他吸收性物品。
在图1的(a)和(b)中,示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配置的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a)和(b)所示的正面片10在其肌肤相对面侧包括:第1凸条部11,其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X延伸;第2凸部排12,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11邻接的位置;和第3凸部排13,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11邻接的位置。该图所示的第1凸条部11成为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长度周期性地增减的垄状构造。第1凸条部11具有棱线L1。棱线L1沿着长度方向X直线状地延伸。如图1的(a)所示,第1凸条部11具有以棱线L1为对称轴的对称构造。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如下所述,均被由使正面片10的构成纤维熔接或压密化而在片厚度方向上压缩形成的压缩部构成的各固接线15a、15b、15c、15d界定范围,是厚度比各固接线15a、15b、15c、15d大的部位。形成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凸部的高度均比下述的各固接线15a、15b、15c、15d的高度高。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凸条部”不仅包含凸部的高度大致不变化地连续形成为垄状的方式,也包含多个凸部沿着该一定方向形成且邻接的凸部间没有被压缩部隔断而形成的方式。另一方面,“凸部排”除了包含所形成的多个凸部在邻接的凸部间被压缩部隔断的结构以外,也包含上述“凸条部”的方式。
此外,关于“以棱线L1为对称轴的对称构造”,由于正面片具有柔软性,因此不要求严格为几何学上的对称性。
图1的(a)所示的第2凸部排12具有垄状构造,该垄状构造以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X形成为排状、且在宽度方向Y上周期性地曲折(蜿蜒)的方式配置。此外,正面片10具有作为压缩部的固接部15,上述压缩部是正面片10的构成纤维熔接、或不熔接而被压密化所得的部位。正面片10形成有第1固接线15a和第2固接线15b作为固接部15,第1固接线15a由规律地曲折的连续线构成,第2固接线15b由具有与第1固接线15a相同的形状的连续线构成。该图所示的第2凸部排12隔着第1固接线15a与一个第1凸条部11邻接,此外,隔着第2固接线15b与另一个第1凸条部11邻接。第2凸部排12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配置在由第1固接线15a和第2固接线15b包围的区域。第2凸部排12在其顶部具有棱线L2,该棱线L2与第1固接线15a和第2固接线15b的形状同样,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
如图1的(b)所示,各固接线15a、15b所在的部位成为凹部17。凹部17是正面片10中厚度最小,且与构成正面片10的其他部位的肌肤相对面相比位于最低位置的部位。正面片10中由第1固接线15a和第2固接线15b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第2凸部排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凸部排12形成为周期性的Z字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以正弦波等曲线形状周期性地曲折的结构。各固接线15a、15b例如能够通过从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侧实施压纹加工等压缩加工而形成。
图1的(a)所示的第3凸部排13配置在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位置。第3凸部排13是具有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形状的垄状构造。正面片10形成有第3固接线15c和第4固接线15d作为其构成纤维熔接或不熔接而被压密化所得的固接部15,第3固接线15c由规律地曲折的连续线构成,第4固接线15d由具有与第3固接线15c相同的形状的连续线构成。第3固接线15c配置在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1固接线15a对称的位置。同样,第4固接线15d配置在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2固接线15b对称的位置。
该图所示的第3凸部排13隔着第3固接线15c与一个第1凸条部11邻接,此外,隔着第4固接线15d与另一个第1凸条部11邻接。第3凸部排13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配置在由第3固接线15c与第4固接线15d包围的区域。第3凸部排13在其顶部具有棱线L3,该棱线L3与第3固接线15c和第4固接线15d的形状同样,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棱线L3配置在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棱线L2对称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构造的第3凸部排13形成为周期性的Z字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正弦波等曲线形状周期性地曲折的结构。
如图1的(b)所示,在各固接线15c、15d所在的部位形成有凹部17,正面片10中由第3固接线15c和第4固接线15d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作为凸部的第3凸部排13。此外,由第1固接线15a和第3固接线15c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以及由第2固接线15b和第4固接线15d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分别成为作为凸部的第1凸条部11。凹部17成为与其它部位相比厚度最小的部位。
图1的(a)所示的正面片10形成有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在俯视该正面片10时,沿着宽度方向Y观察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第1凸条部11和第3凸部排13,该重复单元以在宽度方向Y上重复出现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在图2中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配置的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的另一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正面片10包括第1凸条部11,该第1凸条部11是多个第1凸部11a沿着长度方向X配置成排状,且在长度方向X上邻接的第1凸部11a彼此没有被压缩部隔断而连接所形成的。此外,正面片10包括:第2凸部排12,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11邻接的位置;和第3凸部排13,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11邻接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也优选为如下所述,均被由压缩部构成的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界定范围。
图2所示的第1凸条部11具有以将第1凸部11a的各棱线的线段的排连结的方式形成的棱线L1。棱线L1沿着长度方向X直线状地延伸。第1凸条部11具有以该棱线L1为对称轴的对称构造。此外,图2所示的第1凸条部11优选具有大凸部11ab和俯视时的面积小于大凸部11ab的小凸部11as作为多个第1凸部11a。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凸部11ab与小凸部11as沿着长度方向X交替地且排状地配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当俯视棱线L1时,该棱线L1成为将大凸部11ab与小凸部11as的各棱线的线段的排连结的、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直线。形成图2所示的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凸部的高度均比下述的各固接部15g、15h、15m、15n高。
图2所示的正面片10中,作为由正面片10的构成纤维熔接或不熔接而被压密化所得的压缩部构成的固接部15,具有相对于X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的第1固接部排15A和第2固接部排15B。图2所示的第1固接部排15A和第2固接部排15B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且分别交替地具有平行地邻接的固接线间的间隔较宽的部位和该间隔较窄的部位。
图2所示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交替地且串列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15g和比第1固接部15g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15h。第1固接部排15A成为在一个固接部排中相邻的第1固接部15g与第2固接部15h之间隔开间隔的不连续线。此外,该图所示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交替地且串列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15m和比第3固接部15m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15n。第2固接部排15B成为在一个固接部排中相邻的第3固接部15m与第4固接部15n之间隔开间隔的不连续线。
大凸部11ab在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1固接部15g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3固接部15m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于菱形的区块。该图所示的小凸部11as形成于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2固接部15h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4固接部15n所包围的区域中的菱形的区块。如下所述,在各固接部15g、15h、15m、15n所在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正面片10中的其他部位相比厚度最小的凹部17。
图2所示的第2凸部排12中,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X排状地配置有多个第2凸部12a。第2凸部12a成为形成于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1固接部15g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4固接部15n所包围的区域、以及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2固接部15h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3固接部15m所包围的区域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各区块的凸部。该图所示的第2凸部排12隔着各固接部15g、15h、15m、15n与第1凸条部11邻接,且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凸部排12具有以将第2凸部12a的各棱线的线段的排连结的方式形成的棱线L2。第2凸部排12沿着第2凸部12a的配置位置,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形成,棱线L2与第2凸部排12同样,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形成。各固接部15g、15h、15m、15n例如能够通过对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侧实施压纹加工等压缩加工而形成。
图2所示的第3凸部排13配置在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位置。第3凸部排13具有以棱线L1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12对称的形状。该图所示的第3凸部排13成为沿着长度方向X排状地配置有多个第3凸部13a的形状。第3凸部13a成为形成于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1固接部15g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4固接部15n所包围的区域、以及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15A中的2个第2固接部15h与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15B中的2个第3固接部15m所包围的区域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各区块的凸部。第3凸部排13隔着各固接部15g、15h、15m、15n与第1凸条部11邻接,且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3凸部排13具有以将第3凸部13a的各棱线的线段的排连结的方式形成的棱线L3。第3凸部排13沿着第3凸部13a的配置位置,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形成。棱线L3与第3凸部排13同样,以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振幅的方式周期性地曲折形成。
图2所示的正面片10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在俯视该正面片10时,沿着宽度方向Y观察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11、第2凸部排12、第1凸条部11和第3凸部排13,该重复单元以在宽度方向Y上重复出现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根据包括具有以上结构的正面片10的吸收性物品,尤其通过采用由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形成的周期性地曲折的构造,在穿戴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容易产生对于在裆部产生的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外力的反作用力,从而容易维持第1凸条部11本来的形状。此外,第1凸条部11配置在第2凸部排12与第3凸部排13之间,因此,构成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各凸部的顶部与第1凸条部11所形成的凸部的顶部相比,与穿戴者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即使在就座时等的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承受外力的情况下,正面片所承载的外力也容易分散,从而能够减少正面片的意外压扁。由此,经由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X延伸的第1凸条部11,经血等排泄液容易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X上扩散,在液体吸收后,液体也不易残存在与穿戴者的排泄部和其附近相对配置的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并且向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的回液量变少。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片正面的液体残留量和回液量,从而肌肤触感变得良好。在作为正面片10采用上述任一方式时均能够充分发挥此种效果。
在第1凸条部11中,优选沿着第1凸条部11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形成有第1高密度区域S1。第1高密度区域S1是正面片10的构成纤维的存在密度(以下,也将“构成纤维的存在密度”简称为“纤维密度”)高于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部位,且是纤维密度低于固接部15的部位。第1高密度区域S1是其最大厚度小于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最大厚度的区域。通过具有此种结构,在作为图1的(a)和图2所示的正面片10采用任一方式时,由于在第1凸条部11形成纤维密度不同的部位,因此均能够容易地使排泄液经由纤维密度高的第1高密度区域S1向吸收体侧转移。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片正面的液体残留和从吸收体向正面片侧的排泄液的回液。
第1高密度区域S1优选为没有实施压缩加工的区域。即,第1高密度区域S1优选不是压缩部。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在采用图1的(a)和图2所示的正面片10的任一方式时,第1高密度区域S1与实施了压缩加工的情况相比具有柔软性,因此均能够将第1凸条部11、11与肌肤的服贴性维持得较高,且排泄液在长度方向X上的扩散容易沿着第1凸条部11进行。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片正面的液体残留和从吸收体向正面片侧的排泄液的回液,从而肌肤触感变得更良好。
在图1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高密度区域S1优选形成在第1凸条部11中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最短的部位。第1高密度区域S1成为第1凸条部11中正面片10的纤维密度比宽度方向Y的长度最长的部位高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高密度区域S1例如能够通过实施不进行压缩加工的程度的较弱的按压加工而形成,或者能够分别缩短第1固接线15a与第3固接线15c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以及第2固接线15b与第4固接线15d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而形成在第1凸条部11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长度最短的部位。
在图2和图3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高密度区域S1在俯视图中形成在相当于第1固接部排15A与第2固接部排15B的交叉部分的位置的不存在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的部位,当沿着第1凸条部1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分别形成在共有构成大凸部11ab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和构成小凸部11as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即,在第1凸条部11包含第1高密度区域S1而构成的情况下,第1凸条部11隔着第1高密度区域S1交替地且排状地配置大凸部11ab和小凸部11as而形成。尤其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此种配置,已移动至俯视面积小于大凸部11ab的小凸部11as侧的排泄液不易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因穿戴者的肌肤与排泄液或吸收排泄液体后的正面片10的接触引起的不适感。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高密度区域S1在正面片10含有下述的热伸长性纤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该正面片10适当调节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的间隔而形成,其后,对该正面片10实施下述通风加工或进行吹送热风使片恢复蓬松的处理。通过实施这些加工,位于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形成预定部位的片厚度恢复,成为最大厚度比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最大厚度小、且比固接部15的最大厚度大的区域。
此外,优选在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各者,沿着各凸部排12、13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形成有第2高密度区域S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部排12、13一边曲折形成一边在长度方向X延伸,因此,第2高密度区域S2也在长度方向X上间隔性地形成。第2高密度区域S2是正面片10的纤维密度比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高的部位,且是纤维密度比固接部15低的部位。第2高密度区域S2是其最大厚度比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最大厚度小的区域,且是比固接部15的最大厚度大的区域。通过具有此种结构,在作为图1的(a)和图2所示的正面片10采用任一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各凸部排12、13分别形成构成纤维的密度不同的部位,因此均能够容易地使排泄液经由构成纤维的密度较高的第2高密度区域S2向吸收体侧转移,其结果是,能够使片正面的液体残留和从吸收体向正面片侧的排泄液的回液减少。
此外,第2高密度区域S2优选是没有实施压缩加工的区域。即,第2高密度区域S2优选不是压缩部。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在采用图1的(a)和图2所示的正面片10的任一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第2高密度区域S2与实施了压缩加工的情况相比具有柔软性,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步行时等动作时,均将第1凸条部11与肌肤的服贴性维持得较高,且排泄液在长度方向X上的扩散容易沿着第1凸条部11的延伸方向进行。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向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残留,从而肌肤触感变得更良好。
在图1的(a)和(b)所示的正面片10中,当着眼于在宽度方向Y上邻接的第1凸条部11时,第2高密度区域S2以位于将一个第1凸条部1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最短的部位与另一个第1凸条部11的宽度方向长度最长的部位连结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假想线上的方式,在长度方向X上间隔性地形成在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各者。在图1的(a)和(b)所示的正面片10的形态中,第2高密度区域S2与第1高密度区域S1同样,例如能够通过实施不进行压缩加工的程度的较弱的按压加工而形成。
此外,在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正面片10中,如图3的(a)所示,第2高密度区域S2在俯视沿着长度方向X相邻的第2凸部12a时,在由相邻的第2凸部12a共有构成平行四边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配置有多个且间隔性地配置。此外,如图3的(b)所示,第2高密度区域S2是正面片10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密度比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高的部位,且是纤维密度比固接部15低的部位。此外,如图3的(b)所示,第1高密度区域S1是其最大厚度比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最大厚度小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高密度区域S2能够利用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高密度区域S1同样的方法形成。
此外,第1凸条部11优选经由第2高密度区域S2与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在宽度方向Y上连结。在该情况下,在图1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高密度区域S2,例如只要将各固接线15a、15b、15c、15d形成为不连续线,在这些固接线中的不存在固接部15的部位形成第2高密度区域S2即可。
在图2和图3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高密度区域S2形成在第1固接部排15A和第2固接部排15B相互交叉的位置处的不存在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的部位,且分别形成在共有构成第2凸部12a的平行四边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和构成大凸部11ab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以及共有构成第3凸部13a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和构成大凸部11ab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除此以外,第2高密度区域S2分别形成在共有构成第2凸部12a的平行四边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和构成小凸部11as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以及共有构成第3凸部13a的平行四边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和构成小凸部11as的菱形区块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的位置。通过具有此种结构,能够使排泄至第1凸条部11的液体不仅沿长度方向X转移,也向存在于宽度方向Y的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侧转移,因此,排泄至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的液体更不易残留。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向片正面的回液量,并且片正面的液体残留量进一步减少,从而肌肤触感变得良好。
返回至图3的(a)和(c),如图3的(c)所示,各固接部15g、15h、15m、15n所存在的部位形成有与其它部位相比厚度最小的多个凹部17。在图3的(c)所示的截面图中,由第1固接部15g和第3固接部15m所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第3凸部13a。此外,由第2固接部15h和第3固接部15m所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第2凸部12a。由第1固接部15g和第4固接部15n所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第3凸部13a。同样地,第2固接部15h和第4固接部15n所形成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小凸部11as。
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1(参照图1和图2)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0.8mm以上,且优选为5mm以下,进而优选为3mm以下。第1高密度区域S1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设为与上述长度W1同样的范围。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1和长度方向X的长度例如能够通过变更按压加工的尺寸、或者分别变更第1固接线15a与第3固接线15c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以及第2固接线15b与第4固接线15d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而适当调整。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1和长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通过分别变更第1固接部排15A中相邻的第1固接部15g与第2固接部15h的间隔、以及第2固接部排15B中相邻的第3固接部15m与第4固接部15n的间隔而适当调整。
同样,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2(参照图1和图2)只要小于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则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0.8mm以上,且优选为5mm以下,进而优选为3mm以下。第2高密度区域S2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设为与上述长度W2同样的范围。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2和长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通过变更按压加工的尺寸而适当调整。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W2和长度方向X的长度能够通过分别变更第1固接部排15A中相邻的第1固接部15g与第2固接部15h的间隔、以及第2固接部排15B中相邻的第3固接部15m与第4固接部15n的间隔而适当调整。
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最大长度W5(参照图1和图2)分别独立,优选为3mm以上,进而优选为5mm以上,且优选为1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下。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长度W5例如能够通过分别缩短第1固接线15a与第2固接线15b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以及第3固接线15c与第4固接线15d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间隔而适当调整。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长度W5例如能够通过变更第2固接部15h和第4固接部15n各自的长度而适当调整。
正面片10中的第1凸条部、各凸部排和各高密度区域各自的密度(g/cm3)能够通过用在规定位置使用激光测厚仪(例如,KEYENCE株式会社制造XS-1100)测量出的3处的厚度(mm)的算术平均值(Tx),来除正面片10的克重B1(g/m2)而求出。式中x表示在第1凸条部、各凸部排和各高密度区域的各者中将厚度和密度加以区分。
密度Dx(g/cm3)=(B1×0.0001)/(Tx×0.1)
关于第1凸条部11的厚度,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第1凸条部11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最大长度的假想线段与第1凸条部11的棱线L1的交点处的片厚度。
关于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厚度,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第2凸部排12的棱线L2上的最大厚度。
关于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厚度,根据上述方法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测量。
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测量第1凸条部11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最小长度的假想线段与第1凸条部11的棱线L1的交点处的片厚度。
此外,在图2所示的形态中,设想存在于第1凸条部11的棱线L1上、且在第1固接部排15A与第2固接部排15B交叉的位置,内切于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的各端部的假想圆,测量其中心位置处的片厚度。
关于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厚度,根据上述方法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测量。
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当在第1凸条部11的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的位置,设想沿着宽度方向的假想延长线时,测量其假想延长线上的位置的两固接线15a、15b间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最小长度的假想线段与第2凸部排12的棱线的交点处的片厚度。
此外,在图2所示的形态中,当设想存在于第2凸部排12的棱线L2上、且内切于第1固接部排15A与第2固接部排15B交叉的位置的各固接部15g、15h、15m、15n的各端部的假想圆时,测量其中心位置处的片厚度。
以下,对图1和图2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中配置的吸收体优选包括低克重部、低克重部、和克重比该低克重部高的高克重部,更优选该高克重部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此外,也优选在高克重部,吸收体形成有向正面片侧开口、且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槽状开口部。此处,所谓“开口部”,除了使吸收体的构成材料的克重比其它部位少而构成的槽、或将吸收体的构成材料压缩而形成的压缩槽等在吸收体的自然状态下开口的“槽”的构造以外,也包括在自然状态下实质上不开口但当受到外力时会开口的、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或不贯通的“切口(狭缝)”的构造。
通过采用此种结构,能够维持存在于吸收体的高克重部的液体吸收性,并且能够使高克重部体现柔软性,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不会有损正面片10对穿戴者的追随性,容易使排泄液向吸收体侧转移,其结果是,能够使从吸收体向正面片侧的排泄液的回液减少。高克重部例如能够通过将吸收性芯的构成部件配置得比低克重部多、或将具有相同或不同克重的吸收体配置多个而形成,优选构成为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比该中央部以外的部位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压缩槽是该压缩槽的形成位置处的构成正面片10和吸收体的各部件的存在密度比压缩槽以外的区域中的部件的存在密度高的部位。
正面片10可以使用一个液体透过性片以单层形成,也可以使用将两个以上的液体透过性片以能够剥离或不能够剥离的方式层叠而形成的多层片来形成正面片10。特别优选构成为在正面片10与吸收体之间介入有液体透过性的纤维层,且该纤维层的纤维密度比正面片10的纤维密度大。
通过采用此种结构,能够容易地使排泄至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高效地转移至纤维层侧和吸收体侧,因此,能够使正面片10的肌肤相对面中的液体残留量减少。除此以外,即使在从吸收体向正面片10侧意外地产生液体吸收后的回液的情况下,配置在正面片10与吸收体之间的纤维层也能够保持产生回液的液体,而使得不易产生向正面片10侧的回液。为了提高纤维层的纤维密度,例如只要利用压辊等压缩纤维层、或者使构成纤维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径比构成正面片10的纤维的平均纤维径小即可。
正面片10也优选如图4所示包括层叠构造,该层叠构造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上层40,和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下层50。除此以外,也优选上层40含有热伸长性纤维,且下层50不含热伸长性纤维、或以比上述上层低的质量比率含有热伸长性纤维,并且构成为构成上层4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比构成下层5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大。通过采用此种结构,构成下层50的纤维的亲水性比构成上层40的纤维的亲水性高,因此,容易使排泄至上层40侧的体液透过至亲水性较高的下层50侧。其结果是,液体不易残留在片正面,成为肌肤触感更好的片。此种片例如能够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10-115479号公报所记载的通风加工而制造。
图4所示的正面片10优选具有由边界面F划分的上层40与下层50。该图所示的上层40与下层50具有两层40、50被彼此接合的固接部15,和上层40与下层50没有被固接部15接合的非固接部16。在非固接部16存在上层40与下层50的边界面F,但在固接部15不存在边界面F。本实施方式中的固接部15能够将构成上层40的纤维聚集体与构成下层50的纤维聚集体层叠而形成为层叠体,对该层叠体实施压纹加工而形成,或者在两层40、50间间隔性地施加粘接剂而形成。
如图4所示,形成有将上层40与下层50彼此压缩接合的固接部15的情况下,正面片10的上层40的肌肤抵接面侧形成为凹凸形状。在正面片10中的固接部15,在上层40和下层50分别形成有凹部17。上层40的肌肤抵接面的凹部17彼此之间成为凸部18。凸部18存在于构成凹部17的固接部15所包围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的固接部15例如能够是图1和图2所示的各固接部排15A、15B或各固接部15g、15h、15m、15n。本实施方式中的凸部18例如能够是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凸条部11、第1凸部11a、第2凸部12a和第3凸部13a。
正面片10的上层40包括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纤维聚集体。正面片10的上层40中含有的热伸长性纤维是通过对其以优选90℃以上、进而优选为110℃以上且优选为130℃以下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而长度伸长的纤维。作为热伸长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通过加热使树脂的结晶状态发生变化而伸长、或者是实施了卷缩加工的纤维在解除卷缩后表观长度伸长的纤维。关于热伸长性纤维的优选的纤维径,将在下文进行叙述。此外,正面片10的下层50包括不含热伸长性纤维、或者以低于上层40的质量比率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纤维聚集体。
作为优选的热伸长性纤维,能够列举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包括第1树脂成分和具有比第1树脂成分的熔点低的熔点或软化点的第2树脂成分,第2树脂成分连续地存在于纤维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此外,也优选在热伸长时发生与其它纤维的热熔接的纤维。作为第1树脂成分,能够列举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作为第2树脂成分,能够列举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丙烯(PP)、共聚聚酯等。这些成分中,通过使用聚丙烯作为第1树脂成分、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作为第2树脂成分,能够容易地获得被赋予热熔接性的热伸长性纤维,由此优选。此种热伸长性纤维例如能够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350836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制造。
正面片10中是否含有热伸长性纤维,能够通过对从正面片10取出的纤维利用以下方法测量热伸长率来判断。
(热伸长性纤维的判断方法)
首先,从正面片采取10根纤维。采取的纤维的长度设为1mm。将所采取的纤维夹于标本玻片,测量所夹纤维的全长。测量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数字显微镜VHX-6000。以50~100倍的倍率观察上述纤维,对其观察图像使用组装于装置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将上述测量中所获得的长度设为“从正面片采取的纤维的全长”F1。将已测量全长的纤维装入精工奈米科技株式会社制造的DSC6200用的试样容器(品名:机器人用容器52-023P、15μL、铝制)。将装有上述纤维的容器置于预先设为比纤维的低熔点成分(第2树脂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低10℃的温度的DSC6200的加热炉中的试样放置处。利用在DSC6200的试样放置处正下方设置的热电偶测量出的温度(测量软件中的显示名:试样温度)处于比低熔点成分(第2树脂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高10℃的温度±1℃的范围后,加热60秒钟,然后快速取出。将加热处理后的纤维从DSC的试样容器取出并夹于标本玻片,测量所夹纤维的全长。测量是使用KEYENCE制造的显微镜VHX-900、透镜VH-Z20R进行的。以50~100倍的倍率观察上述纤维,对其观察图像使用组装于装置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将上述测量中所获得的长度设为“加热处理后的纤维的全长”F2。热伸长率(%)根据下式算出。在该热伸长率大于0%的情况下,判断为测量对象的纤维是热伸长性纤维,在热伸长率为0%的情况下,判断为测量对象的纤维不是热伸长性纤维。
纤维的热伸长率(%)=100×(F2-F1)/F1
就高效率地形成凹凸形状的观点而言,热伸长性纤维在比第2树脂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高10℃的温度时的伸长率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10%以上,且优选为40%以下,进而优选为30%。伸长率能够通过测量加热前后的纤维长度而算出。
正面片10优选构成为,构成上层4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比构成下层5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大。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是纤维的亲水性的指标之一,纤维与水的接触角越小,表示亲水性越高。即,正面片10构成为下层50的构成纤维的亲水性比上层40的构成纤维高。
构成上层4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以比构成下层5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大为条件,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进而优选为70°以上,而且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而优选为90°以下。同样地,构成下层50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优选为5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而优选为65°以上,此外,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而优选为80°以下。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例如能够通过变更纤维的原材料或对纤维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或疏水化处理而适当调整。通过将纤维与水的接触角调整至上述范围,能够在上层40与下层50之间形成下层50的亲水性比上层40大的亲水梯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排泄至上层40侧的体液渗透至亲水性较高的下层50侧。
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例如能够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作为要测量的纤维,将位于距构成正面片10的上层40的外表面为深度1mm的部位的纤维、和位于距下层50的外表面为深度1mm的部位的纤维分别取出。作为测量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接触角的测量使用蒸馏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 Technology公司制造、喷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10微微升,将水滴滴加至纤维的正上方。将滴加的状况录制于连接在水平设置的摄影机的高速度录像装置。就之后进行图像分析或图像分析的观点而言,录像装置理想的是组装有高速度捕获设备的个人计算机。在本测量中,每隔17msec录下图像。对所录制的影像中水滴着落在从无纺布取出的纤维的最初的图像,利用附属软件FAMAS(软件版本为2.6.2,分析方法为液滴法,分析方法为θ/2法,图像处理算法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影像模式为帧,阈值等级(threshold level)为200,且不进行曲率修正)进行图像分析,算出水滴的接触空气的面与纤维所成的角作为接触角。从上层40和下层50取出的纤维分别截断为纤维长度1mm,将该纤维载置在接触角计的样品台上,维持为水平。对每1根该纤维测量2个不同部位的接触角。测量N=5根的接触角,取至小数点以下1位,将合计10个部位的测量值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值(在小数点以下第2位四舍五入)定义为接触角。
构成上层40的纤维的平均纤维径在以纤维的纤度(分特克斯:dtex)表示时,优选为1.0dtex以上,更优选为1.5dtex以上,进而优选为2.0dtex以上,且优选为7.0dtex以下,更优选为6.0dtex以下,进而优选为5.0dtex以下。同样地,下层50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径以纤度表示,优选为0.5dtex以上,更优选为1.0dtex以上,进而优选为1.5dtex以上,且优选为4.0dtex以下,更优选为3.5dtex以下,进而优选为3.0dtex以下。在上层40和下层50的至少一者包含多种纤维的情况下,只要构成上层40的纤维中平均纤维径最小的纤维的平均纤维径与构成下层50的纤维中平均纤维径最大的纤维分别处于上述范围即可。
纤维的纤度能够利用以下方法测量。即,从没有施加载荷的状态的正面片10,将正面片10切割成50mm×100mm(面积5000mm2)的长方形而制作测量用样品。接着,关于上层40的纤维的纤度,截面观察测量用样品,将测量用样品的上层40的与肌肤抵接面隔开10mm间隔的位置处的标准的10根纤维作为对象,使用电子显微镜实测纤维粗细度,算出纤维粗细度的算术平均值Dn(μm)。接着,使用示差扫描热量测量器(DSC),确定与上述肌肤抵接面隔开10mm间隔的位置处的标准的纤维的构成树脂,求出理论纤维密度Pn(g/cm3)。根据所获得的纤维粗细度的算术平均值Dn(μm)和理论纤维密度Pn(g/cm3),算出每10000m纤维长度的重量(g),将该算出的值作为上层40的纤维的纤度(dtex)。关于下层50的纤维的纤度,截面观察测量用样品,将测量用样品的与非肌肤抵接面隔开10mm间隔的位置处的标准的10根纤维作为对象,以与肌肤抵接面侧的纤维的纤度相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优选是平坦的。由此,吸收体或纤维层与正面片10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能够使已透过正面片10的液体快速地向吸收体或纤维层侧转移,其结果是,能够使向正面片10的回液量减少。
正面片10可以由含有一种纤维的单层片构成,也可以由混合有多种纤维的单层片形成,或者还可以如图4所示,形成为含有一种或多种纤维的单层片彼此层叠所得的多层片。作为这些构成纤维,例如能够列举热伸长性纤维,或者除了热伸长性纤维以外或代替热伸长性纤维,能够列举不具有热伸长性的纤维,例如包含一种以上的具有比热伸长性纤维体现热伸长的温度高的熔点的、聚酯和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的热熔接性纤维、或者棉、纸浆等天然纤维、嫘萦或醋酸纤维、芯成分使用聚丙烯或聚酯且鞘成分使用聚乙烯的芯鞘构造型(包含并列型)复合纤维等。
尤其是,在使用正面片10和纤维层、或者具有上层40和下层50的正面片10的情况下,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优选含有热伸长性纤维。在该情况下,热伸长性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95质量%以下。此外,热伸长性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可以是不含有或者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0质量%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包含穿戴于身体的、具有吸收保持从身体排泄的排泄物的功能的物品。作为此种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够列举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的(b)和图3的(b)和(c)所示的正面片10设为第1凸条部11和各凸部排12、13的各凸部的高度不同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各凸部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背面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正面片包括: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邻接的位置,并且以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状地且周期性地曲折形成的方式配置;和第3凸部排,其配置在以第1凸条部的棱线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位置,且具有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形状,形成有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所述正面片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第1凸条部和第3凸部排。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凸条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周期性地增减,在所述第1凸条部中的该长度最小的部分,形成有与该长度最大的部分相比,构成纤维的密度较高的第1高密度区域。
<3>
如上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凸条部包含多个第1凸部,所述第1高密度区域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该第1凸部之间。
<4>
如上述<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各凸部排分别由压缩部界定范围,所述第1高密度区域不具有所述压缩部,该第1高密度区域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第1凸部的最大厚度。
<5>
如上述<3>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凸部具有多个大凸部和俯视时的面积小于该大凸部的多个小凸部,该大凸部与该小凸部隔着第1高密度区域交替地且排状地配置。
<6>
如上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大凸部形成在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1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3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菱形的区块。
<7>
如上述<5>或<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小凸部形成在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2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4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菱形的区块。
<8>
如上述<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高密度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第1凸条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0.8mm以上,且为5mm以下,优选为3mm以下。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第2凸部排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状地配置有多个第2凸部,第2凸部分别形成于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1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4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以及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2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3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区块。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密度比所述第2凸部排、所述第3凸部排和所述第1凸条部高的第2高密度区域,在该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分别在该各凸部排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性地形成。
<11>
如上述<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2高密度区域是没有实施压缩加工的区域,且是其最大厚度小于第1凸条部和各凸部排的最大厚度的区域。
<12>
如上述<10>或<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凸条部经由第2高密度区域与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分别连结。
<13>
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第2高密度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0.8mm以上,且为5mm以下,优选为3mm以下。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分别独立地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且为1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下。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包括低克重部和克重比该低克重部高的高克重部,在所述高克重部,所述吸收体形成有在所述正面片侧开口、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槽状开口部。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配置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纤维密度大于所述正面片的纤维密度。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上层和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下层,所述上层含有热伸长性纤维,所述下层不含热伸长性纤维、或以比所述上层低的比率含有热伸长性纤维,构成所述上层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大于构成所述下层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
<18>
如上述<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95质量%以下。
<19>
如上述<17>或<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是不含有,或者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0质量%以下。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是平坦的。
<21>
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是经期卫生巾。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制造配置有具有图1所示的表面构造的正面片10的吸收性物品(经期卫生巾)。正面片10以外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设为与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经期卫生巾(Laurier SlimGuard(注册商标)量多日用和普通日用)相同。该正面片10是图3所示的具有上层40和下层50的双层构造的片。上层40和下层50中包含的纤维如以下表1所示。各固接线15a、15b、15c、15d是多个单元直线规律地连结所得的连续线,上述各单元直线的长度W7(参照图1)为9.1mm。此外,第1凸条部11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最小长度W8(参照图1)设为2.0mm。此外,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最大长度W5设为8.0mm。
第1凸条部11的密度为0.02g/cm3,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密度分别为0.02g/cm3。此外,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密度为0.07g/cm3,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密度为0.07g/cm3
本实施例的正面片10以如下方式制成。首先,利用梳棉法分别制造克重12.5g/m2的上层纤维网和克重12.5g/m2的下层纤维网,将上层纤维网与下层纤维网层叠而形成为层叠网。上层纤维网是将纤度为3.3dtex的热伸长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丙烯,鞘为聚乙烯)与纤度为2.4dtex的热熔接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丙烯,鞘为聚乙烯)混合而制作的。此外,下层纤维网是由纤度为1.8dtex的热熔接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丙烯,鞘为聚乙烯)制作的。接着,将所获得的层叠网以压纹辊抵接于上层纤维网侧、平滑辊抵接于下层纤维网侧的方式配置,从层叠网的上层纤维网侧实施超声波压纹加工。作为压纹辊,使用在其周面形成有与图1所示的各固接部15对应的凸部的雕刻辊。最后,对压纹加工后的层叠网以热风温度136℃、处理速度10m/min进行通风加工,获得包括无纺布的正面片10。所获得的正面片10的克重为25g/m2
〔实施例2〕
制造配置有具有图2所示的正面构造的正面片10的吸收性物品(经期卫生巾)。该正面片10是图3所示的具有上层40和下层50的双层构造的片。上层40和下层50中包含的纤维如以下表1所示。此外,第1固接部15g和第3固接部15m的长度分别设为8.1mm,第2固接部15h和第4固接部15n的长度分别设为5.6mm。一个固接部排中相邻的第1固接部15g与第2固接部15h的间隔、以及第3固接部15m与第4固接部15n的间隔分别设为2.0mm。使相邻的各固接部排15A彼此和15B彼此均以各自的间隔为8.1mm和5.6mm的方式交替地存在。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正面片10。
第1凸条部11、11的密度为0.02g/cm3,第2凸部排12和第3凸部排13的密度分别为0.02g/cm3。此外,第1高密度区域S1的密度为0.07g/cm3,第2高密度区域S2的密度为0.07g/cm3
〔实施例3〕
制造配置有具有图2所示的表面构造的正面片10的吸收性物品(经期卫生巾)。该正面片10是两种纤维混合而成的单层片。在正面片10与吸收体之间没有配置纤维层。正面片10中包含的纤维如以下表1所示。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制造使正面片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中配置的正面片是克重为25g/m2的单层片,其中,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以2mm间隔波状地形成有朝向肌肤相对面侧的谷部和峰部。
<片正面的液体残留量的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经期卫生巾固定于生理用内裤,穿戴在人体的动态模型。作为人体的动态模型,使用能够使两腿步行运动的可动式女性腰部模型。使动态模型开始步行动作,步行动作开始1分钟后,从液体排泄点以15秒钟注入3g的脱纤维马血(株式会社日本BIO-TEST研究所制造)(第1次)。脱纤维马血是日本BIO-TEST(株)制的脱纤维马血,且液温25℃时的粘度调整为8cp,此外,其粘度是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的TVB-10M型粘度计中利用转子名称L/Adp(转子编码19)的转子以旋转速度30rpm测量时的粘度。进而,从第1次纤维马血注入结束时间点起3分钟后,以15秒钟进一步注入3g的脱纤维马血(第2次)。第2次注入刚结束时,使动态模型停止步行动作,从固定于生理用内裤的经期卫生巾将正面片剥离,静置在平坦面。此外,另外预先将卫生纸称重,将其质量设为W1(mg)。
将剥离的正面片静置50秒钟后,将预先称重了的卫生纸载置在正面片中的液体排泄点和其附近区域上,在该卫生纸上以赋予2.5gf/cm2的载重的方式载置重物,并静置5秒钟。其后,去除载重,测量卫生纸的质量W2(mg)。片正面的液体残留量(mg)通过从质量W2减去质量W1而算出。液体残留量的值越小,意味着液体越不易残留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上,液体吸收后肌肤触感也越好。将结果示于表1。
〔向片正面的回液量的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经期卫生巾以使正面片侧向上的方式配置在平板上,在正面片上放置具有椭圆形状的注入口的亚克力制筒板,从其注入口注入3g的上述脱纤维马血(第1次)。从第1次纤维马血注入结束时间点起2分钟后,从上述注入口进一步注入3g的脱纤维马血(第2次)。其后,将筒板去除,将经期卫生巾静置2分钟。此外,另外预先将卫生纸称重,将其质量设为W3(mg)。
将经期卫生巾静置2分钟后,将预先称重了的卫生纸载置在正面片中的马血注入区域和其附近区域上,在该卫生纸上以赋予2.5gf/cm2的载重的方式载置重物,并静置5秒钟。其后,去除载重,测量卫生纸的质量W4(mg)。回液量(mg)通过从质量W4减去质量W3而算出。回液量的值越小,一度吸收的液体越不易返回至正面片侧,因此,意味着液体吸收后肌肤触感也越好。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671972030000271
如表1所示,包括具有图1和图2所示的正面构造的正面片的各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与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相比,可知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残留量和回液量减少。特别是包括具有图2所示的正面构造的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兼顾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残留量和回液量两者使其减少。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吸收性物品,其使排泄至肌肤相对面的液体的液体残留量与吸收了的液体的回液量减少,即使在液体吸收后,肌肤触感也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使排泄至肌肤相对面的液体在片正面的液体残留量与吸收了的液体的回液量减少,即使在液体吸收后,肌肤触感也良好。

Claims (21)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背面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包括: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其位于与第1凸条部邻接的位置,并且以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状地且周期性地曲折形成的方式配置;和第3凸部排,其配置在以第1凸条部的棱线为对称轴地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位置,且具有与第2凸部排对称的形状,
形成有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所述正面片时,依次配置有第1凸条部、第2凸部排、第1凸条部和第3凸部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条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周期性地增减,
在所述第1凸条部中的该长度最小的部分,形成有与该长度最大的部分相比,构成纤维的密度较高的第1高密度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条部包含多个第1凸部,
所述第1高密度区域形成于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该第1凸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各凸部排分别由压缩部界定范围,
所述第1高密度区域不具有所述压缩部,该第1高密度区域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第1凸部的最大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部具有多个大凸部和俯视时的面积小于该大凸部的多个小凸部,
该大凸部与该小凸部隔着第1高密度区域交替地且排状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
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
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
所述大凸部形成在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1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3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菱形的区块。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
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
第1固接部排与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
所述小凸部形成在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2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4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菱形的区块。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1高密度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第1凸条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而且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1固接部和比该第1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2固接部;和第2固接部排,其交替地且串列地配置有直线状的第3固接部和比该第3固接部短的直线状的第4固接部,
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
第1固接部排和第2固接部排分别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
第2凸部排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状地配置有多个第2凸部,
第2凸部分别形成于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1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4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以及由相邻的第1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2固接部和相邻的第2固接部排中的2个第3固接部包围的区域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区块。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密度比所述第2凸部排、所述第3凸部排和所述第1凸条部高的第2高密度区域,在该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分别在该各凸部排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性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高密度区域是没有实施压缩加工的区域,且是其最大厚度小于第1凸条部和各凸部排的最大厚度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1凸条部经由第2高密度区域与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分别连结。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2高密度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而且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第2凸部排和第3凸部排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分别独立地为3mm以上且15m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低克重部和克重比该低克重部高的高克重部,
在所述高克重部,所述吸收体形成有在所述正面片侧开口、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槽状开口部。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配置有纤维层,
与所述正面片相比,所述纤维层的构成纤维的存在密度较大。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上层和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下层,
所述上层含有热伸长性纤维,所述下层不含热伸长性纤维、或以比所述上层低的质量比率含有热伸长性纤维,
构成所述上层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大于构成所述下层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为6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伸长性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含有比率在构成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层的片的总质量中,是不含有、或者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是平坦的。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是经期卫生巾。
CN202080083253.3A 2019-12-10 2020-11-30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4760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3220 2019-12-10
JP2019223220A JP6998356B2 (ja) 2019-12-10 2019-12-10 吸収性物品
PCT/JP2020/044488 WO2021117532A1 (ja) 2019-12-10 2020-11-30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0968A true CN114760968A (zh) 2022-07-15
CN114760968B CN114760968B (zh) 2022-12-23

Family

ID=7631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3253.3A Active CN114760968B (zh) 2019-12-10 2020-11-30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98356B2 (zh)
CN (1) CN114760968B (zh)
TW (1) TW202135757A (zh)
WO (1) WO2021117532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1A (zh) * 1992-09-28 1994-11-16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带有由弹性线制成的臀部片构成的动态弹性部件的吸湿用品
CN1761441A (zh) * 2003-05-27 2006-04-1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制品
JP2010115479A (ja) * 2008-10-15 2010-05-2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0158488A (ja) * 2009-01-09 2010-07-2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02695827A (zh) * 2010-11-30 2012-09-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透液性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086621A (ja) * 2015-11-12 2017-05-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086327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7106361A (zh) * 2014-12-10 2017-08-29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7468425A (zh) * 2017-08-08 2017-12-15 百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吸收高扩散吸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9766A (zh) * 2015-11-30 2018-07-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8366891A (zh) * 2016-08-09 2018-08-0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5884B2 (ja) * 2007-01-17 2012-12-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2239531A (ja) 2011-05-17 2012-12-1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US8847002B2 (en) * 2011-05-19 2014-09-3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containing apertures arranged in registration with an embossed wave pattern
JP6338850B2 (ja) 2013-12-12 2018-06-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40449B2 (ja) * 2014-10-17 2018-12-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6214405A (ja) 2015-05-15 2016-12-2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TWI727966B (zh) * 2015-08-24 2021-05-2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不織布及具備其之吸收性物品、以及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JP6788978B2 (ja) * 2016-03-01 2020-11-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1A (zh) * 1992-09-28 1994-11-16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带有由弹性线制成的臀部片构成的动态弹性部件的吸湿用品
CN1761441A (zh) * 2003-05-27 2006-04-1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制品
JP2010115479A (ja) * 2008-10-15 2010-05-2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0158488A (ja) * 2009-01-09 2010-07-22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02695827A (zh) * 2010-11-30 2012-09-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透液性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06361A (zh) * 2014-12-10 2017-08-29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7086621A (ja) * 2015-11-12 2017-05-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086327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8289766A (zh) * 2015-11-30 2018-07-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8366891A (zh) * 2016-08-09 2018-08-0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
CN107468425A (zh) * 2017-08-08 2017-12-15 百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吸收高扩散吸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0968B (zh) 2022-12-23
TW202135757A (zh) 2021-10-01
JP2021090635A (ja) 2021-06-17
JP6998356B2 (ja) 2022-02-10
WO2021117532A1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521B (zh) 吸收性物品
US7534928B2 (en) Top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US7569264B2 (en) Top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EP1990033B1 (en) Sanitary napkin including body- facing protrusions for preventing side leakage and obliquely arranged embossed channels
EP2409673B1 (en) Absorbent article
KR101786474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5016020B2 (ja) おりものシート
US6802932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66796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wearable article including absorbent article
EP1346712B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5268662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KR20070069185A (ko) 흡수성 물품용의 표면시트
JP2002065743A (ja) 連続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吸収シート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2004000465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3126147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2009279098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7072831B (zh) 吸收性物品
JP544905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14760968B (zh) 吸收性物品
RU2735657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3998626B2 (ja) 吸収性物品
US1161769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JP2022030813A (ja)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2021078918A (ja)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2020048828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