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0407A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0407A
CN114530407A CN202210141130.1A CN202210141130A CN114530407A CN 114530407 A CN114530407 A CN 114530407A CN 202210141130 A CN202210141130 A CN 202210141130A CN 114530407 A CN114530407 A CN 114530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near guide
axis moving
axis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11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0407B (zh
Inventor
汪荣
刘全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chen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chen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chen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11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0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0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0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0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2Mechanical parts of transf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with gripping and holding devices using a vacuum; Bernoulli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包括:Y轴直线导轨,所述Y轴直线导轨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X轴直线导轨和丝杆伺服模组上,所述Y轴直线导轨上滑动设置有Y轴移动板,所述Y轴移动板上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电池片,所述丝杆伺服模组用于驱动Y轴直线导轨移动,用以提高变距结构中同步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变距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片逐步过渡到大尺寸电池片,而大尺寸太阳能电池片因为在清洗等上游工艺中由于片子大厚度薄导致碎片率高。因此后道工序丝网印刷工艺阶段,都是单片电池片(非两片合成一个整片),太阳能电池片从花篮里经传输带传入印刷机,两个单片电池一起同步传输,由于在花篮中两单片电池片间距过小(间距126mm),不利于后续电池片传输机构及其它机台的空间布置,需要一个变距机构将传输出来的两单片电池片间距由126mm变为140mm,现有的变距机构是由XY两个模组联合实现的,沿电池传输方向为X方向,间距变化方向为Y方向。X方向模组由一个伺服丝杆模组和直线导轨组成,负责将两单片电池片移动到下一工位,Y方向模组由一个同步带模组、步进电机、直线导轨和电池片吸盘组成,负责将两单片电池间距由126mm变为140mm;
但是现有的变距机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由于产线节拍快造成变距机构中同步带损耗加剧,需要定期更换同步带;
因此缺少一种结构简单且损耗低耐用的变距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变距机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变距机构中同步带损耗严重的情况。
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包括:Y轴直线导轨,所述Y轴直线导轨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X轴直线导轨和丝杆伺服模组上,所述Y轴直线导轨上滑动设置有Y轴移动板,所述Y轴移动板上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电池片,所述丝杆伺服模组用于驱动Y轴直线导轨移动。
优选的,所述X轴直线导轨设置在X轴导轨安装板上,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和丝杆伺服模组之间均设置有凸轮板;
所述丝杆伺服模组远离凸轮板的一侧设置有拖链。
优选的,Y轴直线导轨两端均设置有X轴移动板,所述X轴移动板分别在X轴直线导轨和丝杆伺服模组上滑动,所述拖链用于驱动X轴移动板在X轴直线导轨和丝杆伺服模组上滑动。
优选的,靠近所述X轴直线导轨的所述Y轴移动板与Y轴直线导轨之间设置有拉簧,靠近所述丝杆伺服模组的所述Y轴移动板与Y轴直线导轨之间设置有微调整块,所述微调模块的一端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上,另一端抵接所述Y轴移动板;
两所述Y轴移动板用于调节两所述吸盘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Y轴移动板和吸盘之间还设置有Y轴移动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移动竖板,所述Y轴移动竖板的一端连接Y轴移动板,另一端连接吸盘连接板的一端,吸盘连接板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吸盘;
所述Y轴移动竖板中端设置有凸轮随动板,两所述凸轮随动板分别通过凸轮随动器抵接在两所述凸轮板上;
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和丝杆伺服模组均设置有机架,两所述机架分别用于支撑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和所述丝杆伺服模组。
优选的,所述吸盘连接板远离Y轴移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安装板,所述吸盘安装板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一面设置在吸盘连接板其中一面,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另一面连接所述吸盘;
所述Y轴移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感应支架,所述吸盘感应支架设置在所述Y轴移动板远离吸盘安装板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拖链设置在拖链固定板内,所述拖链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所述拖链,所述拖链固定板的一侧设置在所述丝杆伺服模组远离X轴直线导轨的一面;
所述拖链的末端设置有拖链移动板,所述拖链移动板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的一端连接在X轴移动板,另一端上表面连接所述拖链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板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Y轴移动板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上述距离传感器的一侧还设置有报警灯。
优选的,所述Y轴直线导轨两侧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用于滑动设置Y轴移动板,所述Y轴直线导轨的一端设置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一侧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的一端,所述储油箱靠近线槽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用于排润滑油,所述储油箱的上顶面设置有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配合所述Y轴移动过板将储油箱内的润滑油排到线槽内。
优选的,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储油箱上顶面,所述安装块远离储油箱的一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远离活塞缸的一端设置有顶杆,所述活塞缸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缸内底面还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用于连接储油箱,所述活塞与活塞缸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所述软管与储油箱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变距结构进行太阳能电池片输送时,将Y轴移动板移动至一侧的电池片处,利用吸盘将电池片吸附,利用丝杆伺服模组将Y轴移动板在X轴直线导轨和丝杆伺服模组上移动至另一侧,Y轴直线导轨在X轴直线导轨上往复运动,凸轮板靠近待运输的电池片的一侧宽度大,另一侧宽度小,配合拉簧,当Y轴直线导轨向凸轮板宽度小的一侧移动时,Y轴移动板受拉簧与凸轮板的作用,两吸盘逐渐向两侧移动,达到调节间距的目的;
提高变距结构中同步带的使用寿命,降低变距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距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Y轴直线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储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供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清洁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盘,2-凸轮板,3-X轴直线导轨,4-X轴移动板,5-X轴导轨安装板,6-拉簧,7-Y轴移动板,8-Y轴直线导轨,9-微调整块,10-拖链,11-丝杆伺服模组,12-Y轴移动板,13-凸轮随动板,14-凸轮随动器,15-吸盘连接板,16-机架,17-距离传感器,18-警报灯,19-线槽,20-储油箱,21-出油口,22-安装块,23-铰接块,24-活塞缸,25-第一弹簧,26-顶杆,27-软管,28-活塞,29-第一单向阀,30-第二单向阀,31-吸盘安装板,32-吸盘感应支架,33-拖链移动板,34-拖链固定板,35-清洁箱,36-排气孔,37-进气孔,38-空腔,39-第一连接孔,40-第一堵块,41-第二弹簧,42-第二堵块,43-第二连接孔,44-活动杆,45-第三连接孔,46-第三堵块,47-第三弹簧,48-L杆,49-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包括:Y轴直线导轨8,所述Y轴直线导轨8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所述Y轴直线导轨8上滑动设置有Y轴移动板7,所述Y轴移动板7上设置有吸盘1,所述吸盘1用于吸附电池片,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用于驱动Y轴直线导轨8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变距结构进行太阳能电池片输送时,将Y轴移动板7移动至一侧的电池片处,利用吸盘1将电池片吸附,利用丝杆伺服模组11将Y轴移动板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移动至另一侧,间隔设置的Y轴移动板7用于调节两电池片的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双皮带线传输电池片,两片电池片为一组一起传输,提高传输效率,结构简单,同步带的损耗低,制造成本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X轴直线导轨3设置在X轴导轨安装板5上,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丝杆伺服模组11之间均设置有凸轮板2;
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远离凸轮板2的一侧设置有拖链1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Y轴直线导轨8在X轴直线导轨3上往复运动,凸轮板2靠近待运输的电池片的一侧宽度大,另一侧宽度小,配合拉簧6,当Y轴直线导轨8向凸轮板2宽度小的一侧移动时,Y轴移动板受拉簧6与凸轮板2的作用,两吸盘1逐渐向两侧移动,达到调节间距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Y轴移动板与凸轮板2共同作用,使得调节电池板间距更简单,节约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Y轴直线导轨8两端均设置有X轴移动板4,所述X轴移动板4分别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滑动,所述拖链10用于驱动X轴移动板4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X轴移动板4与X轴直线导轨3相互滑动配合,丝杆伺服模组11用于驱动另一个X轴移动板4移动,从而带动Y轴直线导轨8往复运动,拖链10用于安装传输导线,给吸盘提供动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拖链跟随Y轴直线导轨8移动,将导线集中在拖链内防止导线在Y轴直线导轨8移动时缠绕在设备内,导致导线断裂引起安全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靠近所述X轴直线导轨3的所述Y轴移动板7与Y轴直线导轨8之间设置有拉簧6,靠近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的所述Y轴移动板7与Y轴直线导轨8之间设置有微调整块9,所述微调模块9的一端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8上,另一端抵接所述Y轴移动板7;
两所述Y轴移动板7用于调节两所述吸盘1之间的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Y轴直线导轨8向凸轮板宽度大的一侧移动时,拉簧6收缩,两个Y轴移动板7向两侧靠拢,微调整块9对Y轴移动板起限位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微调整块9防止拉簧回拉时Y轴移动板过于靠近两侧轨道,导致吸盘吸附位置发生错误,调整间距时导致太阳能板对位不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Y轴移动板7和吸盘1之间还设置有Y轴移动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移动竖板12,所述Y轴移动竖板12的一端连接Y轴移动板7,另一端连接吸盘连接板15的一端,吸盘连接板15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吸盘1;
所述Y轴移动竖板12中端设置有凸轮随动板13,两所述凸轮随动板13分别通过凸轮随动器14抵接在两所述凸轮板2上;
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丝杆伺服模组11均设置有机架16,两所述机架16分别用于支撑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凸轮随动器14通过螺栓安装在Y轴移动竖板12上的槽孔内,当Y轴移动竖板12向凸轮板2宽度小的一端移动时,Y轴移动竖板12带动凸轮随动板13移动,凸轮随动板13远离Y轴移动板12的一端设置有凸轮随动器14,所述凸轮随动器14与所述凸轮板2抵接,并在凸轮板2上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凸轮随动板以及凸轮随动器配合所述拉簧,达到调节两Y轴移动竖板12间距的目的,从而达到调节双片太阳能电池片间距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吸盘连接板15远离Y轴移动板7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安装板31,所述吸盘安装板31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一面设置在吸盘连接板15其中一面,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另一面连接所述吸盘1;
所述Y轴移动板7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感应支架32,所述吸盘感应支架32设置在所述Y轴移动板7远离吸盘安装板31的一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吸盘1移动至带运输太阳能电池片位置是,吸盘感应支架32上设置的吸盘感应器检测到太阳能板的存在,吸盘开始工作,将太阳能板吸附在吸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吸盘感应支架32的设置使得吸盘可以安装吸盘感应器,降低人工控制吸盘的劳动力,吸盘安装板31的L型结构即方便安装吸盘同时可以提高结构强度,防止吸盘抖动引起太阳能板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拖链10设置在拖链固定板34内,所述拖链固定板34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所述拖链10,所述拖链固定板34的一侧设置在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远离X轴直线导轨3的一面;
所述拖链10的末端设置有拖链移动板33,所述拖链移动板33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的一端连接在X轴移动板4,另一端上表面连接所述拖链10的末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Y轴直线导轨移动时,拖链的末端跟随X轴移动板4移动,S型结构的一端固定在X轴移动板上,另一端用于安装拖链的末端,拖链下方的拖链固定板34用于支撑拖链。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拖链移动板33的设置使得拖链跟随X轴移动板移动,拖链固定板34对拖链进行支撑,避免拖链由于自身重力影响,拖链末端连接处使用时间久后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X轴移动板4设置有距离传感器17,所述距离传感器17用于测量Y轴移动板7与距离传感器17之间的距离,上述距离传感器17的一侧还设置有报警灯1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距离传感器17工作,探测端朝向Y轴移动板7设置,所述距离探测器17用于测量拉簧6的伸缩情况,当吸盘吸附电池片后,Y轴移动板开始往复移动,吸盘连接板与凸轮板2抵接,当距离传感器探测距离超过第一弹簧的最大伸缩长度时,说明拉簧的脱落或弹性耐久损失,此时报警灯亮起,反之,当探测的距离小于第一弹簧预定的最大长度时,说明调整限位块脱落或损坏;
当Y轴移动板沿着凸轮板开始移动时,Y轴移动板与X轴移动板的距离变化不稳定时,说明拉簧的弹性功能损害,报警灯亮起,若更换拉簧后距离传感器的数据依旧变化不稳定,则说明Y轴直线导轨8与Y轴移动板之间摩擦力上升,此时打开润滑装置对Y轴直线导轨8进行润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距离传感器和报警灯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轻松的观察拉簧6的工作状态,以及Y轴直线导轨的光滑程度变化,方便及时更换拉簧和对各轨道进行润滑,防止拉簧工作不正常导致吸盘的吸附位置不恒定,Y轴直线导轨和X轴直线导轨摩擦力过大导致Y轴移动导轨在往复移动时,吸盘抖动剧烈,造成太阳能板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Y轴直线导轨8两侧设置有线槽19,所述线槽19用于滑动设置Y轴移动板7,所述Y轴直线导轨8的一端设置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20,所述储油箱20的一侧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8的一端,所述储油箱20靠近线槽19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21,所述出油口21用于排润滑油,所述储油箱20的上顶面设置有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配合所述Y轴移动过板7将储油箱20内的润滑油排到线槽19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距离传感器17检测到数据变化不稳定时,报警灯亮起,此时供油装置打开,Y轴移动板7移动到储油箱20的一端时,Y轴移动板7抵接供油装置,供油装置给储油箱20提供压力,润滑油通过出油口21输入到线槽19内,达到对Y轴直线导轨进行润滑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供油装置对Y轴直线导轨进行润滑,防止导轨长时间使用摩擦力升高,Y轴直线导轨在往复运动时,吸盘发生抖动,导致吸盘对电池片吸附不稳定,电池片掉落或晃动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安装块22,所述安装块22设置在储油箱20上顶面,所述安装块22远离储油箱20的一端通过铰接块23铰接有活塞缸24,所述活塞缸24内滑动设置有活塞28,所述活塞28远离活塞缸24的一端设置有顶杆26,所述活塞缸24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9,所述活塞缸24内底面还设置有软管27,所述软管27用于连接储油箱20,所述活塞28与活塞缸24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5;
所述软管27与储油箱2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对Y轴直线导轨8进行润滑时,将活塞缸24绕着铰接块23转动,使得顶杆26水平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8上,当Y轴移动板7移动到凸轮板2宽度小的一端时,拉簧6将Y轴移动板7向Y轴直线导轨8的两端靠近时,Y轴移动板7抵接在顶杆26的一端,继续移动时Y轴移动板7将顶杆26继续向活塞缸24的一端移动,此时活塞28向活塞缸24底部移动,第一单向阀29关闭,第二单向阀30打开,活塞缸24内空气通过软管27输送至储油箱20内,储油箱20内气压升高,润滑油通过出油口21排放到线槽19内;
当Y轴移动板7离开顶杆26时,第一弹簧25将活塞28向活塞缸24的另一端移动,第一单向阀29打开,第二单向阀30关闭,空气从第一单向阀29进入活塞缸24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对线槽19进行润滑时,只需要绕着铰接块23转动活塞缸24即可,Y轴移动板7在Y轴直线导轨上往复移动及可触发顶杆26对储油箱20进行加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直线导轨长时间使用摩擦力升高,Y轴移动板在移动时抖动浮动大,吸盘吸附电池片不稳定导致电池片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所述X轴直线导轨3的一端还设置有清洁箱35,所述清洁箱35内设置有空腔38,所述空腔38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排气孔36和进气孔37,所述进气孔37通过第一连接孔39连通,所述进气孔37靠近第一连接孔39的一端为大直径端,所述大直径端内活动设置有第一堵块40,所述第一堵块40与所述进气孔37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1,所述第一堵块40用于封闭所述进气孔37的小直径端或第一连接孔39;
所述空腔38内活动设置有第二堵块42,所述第二堵块42靠近排气孔36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杆44,所述活动杆44与所述清洁箱3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堵块4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3,所述第二连接孔43延伸至所述活动杆44内,所述第二连接孔43靠近所述活动杆44的一端为大直径端,所述大直径端内活动设置有第三堵块46,所述活动杆44内的所述第二连接孔43通过第三连接孔45与所述空腔38连通,所述第三堵块46用于封闭第三连接孔45或所述第二连接孔43的小直径端,所述第三堵块46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3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47;
所述活动杆44贯穿所述清洁箱35靠近排气孔36的一端,所述活动杆44远离第二堵块42的一端铰接有L杆48的一端,所述L杆48的另一端铰接在清洁箱35外壁,所述L杆48开口朝向清洁箱35设置,所述L杆48的拐角处用于抵接X轴移动板4;
所述第二堵块42与空腔38靠近第一连接孔3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49;
所述排气孔36通过软管分别设置在X轴移动板4、Y轴移动板7上并用于对X轴直线导轨3和Y轴直线导轨8进行清灰;
所述排气孔36通过软管还连接在吸盘1内壁并用于对吸盘进行清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当距离传感器17检测到数据变化不稳定时,利用清洁箱对各直线导轨进行清灰处理,同时打开供油装置进行润滑,清洁箱工作时,X轴移动板4向X轴直线导轨3的一端移动,X轴移动板抵接在L杆48的拐角处,继续移动即将L杆向清洁箱35方向移动,带动活动杆44向空腔38靠近第一连接孔39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弹簧47收缩,第三堵块46向第二连接孔43的孔底方向移动,空腔38内的空气从第二连接孔中进入,从第三连接孔45排向排气孔36内,当第二堵块42抵接在空腔38靠近第一连接孔43的一端时,第三堵块46受弹簧的弹力抵接在第二连接孔43的小直径端,对第二堵块42靠近活动杆44的一侧空腔进行密封,当X轴移动板4向X轴直线导轨3的另一端移动时,第二堵块42受第四弹簧49弹力影响向活动杆44的一侧移动,此时第一堵块40向第二弹簧41的一侧移动,第二弹簧41收缩,空气从进气孔37内进入,通过第一连接孔39进入到空腔38内,当排气管36排气时,第一堵块40受第二弹簧41的作用将进气孔37封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先清灰后润滑能够保证导轨上喷出的润滑油不与灰尘混合,使得润滑油变得粘稠或成块,保持轨道整洁,进一步提高Y轴移动板在Y轴直线导轨上滑动的平滑性,保证吸盘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稳定吸附,每当X轴移动板作用在L杆上时,清洁箱都会向外喷气一次,防止各导轨上灰尘累积影响各移动板正常移动,并且可以对吸盘内壁进行清灰,由于吸盘工作时需要将周围空气吸附进吸盘内,很容易使周围的灰尘以及大颗粒杂质进入吸盘内,影响吸盘在吸附太阳能板时的稳定性,而利用清洁箱对吸盘内进行吹气时可以防止吸盘内的灰尘累积,在吸盘工作时不进行吹气,在每输送完一次太阳能板时吹气一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直线导轨(8),所述Y轴直线导轨(8)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所述Y轴直线导轨(8)上滑动设置有Y轴移动板(7),所述Y轴移动板(7)上设置有吸盘(1),所述吸盘(1)用于吸附电池片,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用于驱动Y轴直线导轨(8)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直线导轨(3)设置在X轴导轨安装板(5)上,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丝杆伺服模组(11)之间均设置有凸轮板(2);
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远离凸轮板(2)的一侧设置有拖链(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Y轴直线导轨(8)两端均设置有X轴移动板(4),所述X轴移动板(4)分别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滑动,所述拖链(10)用于驱动X轴移动板(4)在X轴直线导轨(3)和丝杆伺服模组(11)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X轴直线导轨(3)的所述Y轴移动板(7)与Y轴直线导轨(8)之间设置有拉簧(6),靠近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的所述Y轴移动板(7)与Y轴直线导轨(8)之间设置有微调整块(9),所述微调模块(9)的一端设置在Y轴直线导轨(8)上,另一端抵接所述Y轴移动板(7);
两所述Y轴移动板(7)用于调节两所述吸盘(1)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移动板(7)和吸盘(1)之间还设置有Y轴移动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移动竖板(12),所述Y轴移动竖板(12)的一端连接Y轴移动板(7),另一端连接吸盘连接板(15)的一端,吸盘连接板(15)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吸盘(1);
所述Y轴移动竖板(12)中端设置有凸轮随动板(13),两所述凸轮随动板(13)分别通过凸轮随动器(14)抵接在两所述凸轮板(2)上;
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丝杆伺服模组(11)均设置有机架(16),两所述机架(16)分别用于支撑所述X轴导轨安装板(5)和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连接板(15)远离Y轴移动板(7)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安装板(31),所述吸盘安装板(31)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一面设置在吸盘连接板(15)其中一面,所述L型结构拐角的另一面连接所述吸盘(1);
所述Y轴移动板(7)的一端还设置有吸盘感应支架(32),所述吸盘感应支架(32)设置在所述Y轴移动板(7)远离吸盘安装板(31)的一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片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链(10)设置在拖链固定板(34)内,所述拖链固定板(34)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所述拖链(10),所述拖链固定板(34)的一侧设置在所述丝杆伺服模组(11)远离X轴直线导轨(3)的一面;
所述拖链(10)的末端设置有拖链移动板(33),所述拖链移动板(33)为S型结构,所述S型结构的一端连接在X轴移动板(4),另一端上表面连接所述拖链(10)的末端。
CN202210141130.1A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Active CN114530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130.1A CN114530407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130.1A CN114530407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0407A true CN114530407A (zh) 2022-05-24
CN114530407B CN114530407B (zh) 2023-03-21

Family

ID=8162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1130.1A Active CN114530407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04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5960A (zh) * 2019-01-24 2019-04-16 湖南阿提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距搬运机械手
CN209050768U (zh) * 2018-10-22 2019-07-0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距装置
CN211729156U (zh) * 2019-12-31 2020-10-23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料的机械手
CN214898365U (zh) * 2021-04-19 2021-11-26 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变间距切换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50768U (zh) * 2018-10-22 2019-07-0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距装置
CN109625960A (zh) * 2019-01-24 2019-04-16 湖南阿提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距搬运机械手
CN211729156U (zh) * 2019-12-31 2020-10-23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料的机械手
CN214898365U (zh) * 2021-04-19 2021-11-26 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变间距切换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0407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53287U (zh) 太阳能电池片自动串焊机的太阳能电池片转送装置
CN108591796A (zh) 一种机械设备链条用自动润滑装置
CN11453040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变距结构
CN209793078U (zh) 一种储液器自动组装机
CN114927975A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力通信设备箱
CN112978275B (zh) 一种除尘输送和自定位一体的输送设备
CN212298339U (zh) 一种压缩机组
CN113597236B (zh) 一种电子信息抗干扰器
CN114536097A (zh) 一种高精度微型滑台模组
CN109603335A (zh)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高效型袋式除尘器
CN112611048A (zh) 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稳定性高的空气净化设备
CN114226496A (zh) 一种蓄电池生产的平整设备
CN107442349B (zh) 一种自动清粉装置
CN113245152A (zh) 一种汽修用零件涂油装置
CN220890791U (zh) 一种稳定式气浮导轨
CN219263909U (zh) 一种用于轴承的注油装置
CN219360284U (zh) 瓶坯输送机构
CN114712955B (zh) 一种直孔陶瓷过滤器
CN220287690U (zh) 一种工业冷库的风幕装置
CN220844617U (zh) 一种带有废料回收结构的管链机
CN220912105U (zh) 管端式胶球清洗装置
CN216619303U (zh) 一种电机齿轮组装装置
CN219859156U (zh) 一种自清洁皮带输送设备
CN216619292U (zh) Z轴机构
CN213067449U (zh) 机芯弹性销视觉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East of Hope Avenue and South of Wenshan Road in Nant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C, No. 6, Weixin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Zhongchenha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