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6174A - 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6174A
CN114516174A CN202210182695.4A CN202210182695A CN114516174A CN 114516174 A CN114516174 A CN 114516174A CN 202210182695 A CN202210182695 A CN 202210182695A CN 114516174 A CN114516174 A CN 114516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platform
plate
sliding
limiting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26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6174B (zh
Inventor
陈春
陈述泉
陈晓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26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6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6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6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6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6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79Handl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objects, e.g. using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27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55Enclosures for the building material, e.g. powde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obo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机,其包括脱模装置,脱模装置包括成型平台、顶板和限位组件。成型平台与机架滑动连接,成型平台上构造有脱模孔;顶板设置于成型平台背离料槽320的一侧,顶板靠近成型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顶针,顶板能够相对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当顶板相对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时,顶针能够至少部分伸入脱模孔并凸出于成型平台靠近料槽320的一侧;限位组件的一端与顶板连接,限位组件的另一端与成型平台连接,顶板相对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限位组件能够限制顶板相对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通过限位组件控制顶板相对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使得顶板避免与成型平台碰撞,成型平台不易在顶板的冲击力作用下损坏变形,脱模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LCD光固化3D打印技术,现有的LCD光固化3D打印主要将光固化打印机的成型平台伸入到打印机料槽320内部的液态光敏树脂内,并通过紫外光源照射光固化打印机料槽320内部的液态光敏树脂,使得液态光敏树脂在离型膜和成型平台之间实现光固化作用,并最终在成型平台上形成所需要的成型模型。当模型打印完成后,便需要将模型与成型平台分离实现脱模操作。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安装有顶针的顶板相对成型平台移动,使得顶针能够穿过成型平台并将模型顶动,进而使得模型与成型平台分离。然而该顶板在移动时,经常会由于移动行程较大而与成型平台碰撞,进而使得成型平台易于受到顶板的冲击力,成型平台易于损坏变形且位置精度也难以保持,不仅影响了模型的打印效果,而且使得顶针在成型平台内的移动顺畅度较低,影响了脱模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在脱模过程中,顶板在相对成型平台移动时,由于移动行程较大而与成型平台碰撞,所导致的成型平台位置精度较低,顶针再次穿过成型平台的困难度增加,降低了脱模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机。
一种3D打印机,其包括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用于滑动连接于机架,所述脱模装置包括:成型平台,所述成型平台用于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成型平台上构造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脱模;顶板,所述顶板用于设置于所述成型平台背离料槽320的一侧,所述顶板靠近所述成型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顶针,所述顶板能够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当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时,所述顶针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脱模孔并凸出于所述成型平台靠近所述料槽320的一侧;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平台连接,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成型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顶板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配合,能够限制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柱相对所述限位套筒做靠近运动时,所述限位柱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限位套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当所述限位柱相对所述限位套筒做靠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能够被压缩并抵接于所述限位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成型平台之间,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顶板或所述成型平台滑动连接;当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所述顶板或所述成型平台能够相对所述导向件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凸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凸轮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顶针的一侧抵接,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凸轮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时,所述凸轮能够推动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取模装置,所述取模装置包括:活动导板,所述活动导板用于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导板构造有滑动槽;承载托板,所述承载托板与所述活动导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承载托板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承载托板用于承载与所述成型平台分离的模型,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滑动槽滑动时,所述模型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二滑槽;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时,所述模型能够脱离所述承载托板并掉落至所述收集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助滑槽,所述助滑槽为弧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时,所述承载托板的承载面能够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承载托板能够滑动于所述成型平台的下方,且与所述成型平台分离的模型能够掉落至所述承载托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活动导板,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托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滑轨安装于所述活动导板,且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承载托板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其厚度方向凸设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卡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槽壁滑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其厚度方向还凸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与所述滑动柱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柱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滑动柱的一侧与所述承载托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柱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主同步轮、第一从同步轮和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主同步轮与所述第一从同步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主同步轮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同步轮与所述活动导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同步轮和所述第一从同步轮能够将所述第一同步带张紧,并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沿第一方向做封闭环形运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同步带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动导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导板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一升降丝杆;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活动导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并与其螺纹旋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丝杆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沿其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当模型打印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操作时,此时顶板带动顶针相对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进而使得顶针的至少部分伸入成型平台的脱模孔内并凸出于成型平台靠近料槽320的一侧,模型在顶针的顶动下与成型平台分离。在此过程中,限位组件能够控制顶板相对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进而使得顶板避免与成型平台碰撞,成型平台不易在顶板的冲击力作用下损坏变形,因而模型的打印效果能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成型平台也不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移动,其自身的位置精度较高,进而使得顶针在脱模孔内移动的顺畅度也较高,整个脱模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一滑槽滑动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脱模装置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主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主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脱模装置的A-A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脱模装置的B-B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第四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取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取模装置的活动导板、承载托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安装板的装置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取模装置中的活动导板、承载托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轴承的爆炸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取模装置中的第一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取模装置中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取模装置;110-活动导板;111-滑动槽;1111-第一滑槽;1112-第二滑槽;120-承载托板;121-承载腔;130-第二驱动组件;131-第二驱动件;132-第一滑轨;133-第一滑块;134-第一主同步轮;135-第一从同步轮;136-第一同步带;137-安装件;138-紧固件;139-防松件;140-第一安装板;141-滑动柱;142-转动柱;150-第二安装板;151-安装孔;160-轴承;170-第三驱动组件;171-第三驱动件;172-第一丝杆螺母;173-第一升降丝杆;174-固定块;175-第一固定板;176-第二滑轨;177-第二滑块;178-第三限位件;179-第四限位件;180-收集区;
200-脱模装置;210-成型平台;211-脱模孔;220-顶板;221-顶针;230-限位组件;231-限位柱;232-限位套筒;233-弹性件;240-导向件;241-导向套;250-第一驱动组件;251-第一驱动件;252-凸轮;261-第一安装座;2611-第一安装腔;262-旋钮;270-第四驱动组件;271-第四驱动件;272-第二丝杆螺母;273-第二升降丝杆;274-第二安装座;275-第二固定板;276-第三滑轨;277-第三滑块;
300-机架;310-第三安装板;320-料槽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5-图10,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一滑槽滑动的位置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脱模装置200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200的爆炸图;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200处于第一状态的主视图;图8示出了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200处于第二状态的主视图;图9示出了图5所示的脱模装置200的俯视图;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脱模装置200的A-A处的剖视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其包括脱模装置200,脱模装置200用于滑动连接于机架300,脱模装置200包括成型平台210、顶板220和限位组件230。成型平台210用于与机架300滑动连接,成型平台210上构造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脱模孔211;顶板220用于设置于成型平台210背离料槽320的一侧,顶板220靠近成型平台210的一侧安装有顶针221,顶板220能够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时,顶针221能够至少部分伸入脱模孔211并凸出于成型平台210靠近料槽320的一侧;限位组件230的一端与顶板220连接,限位组件230的另一端与成型平台210连接,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限位组件230能够限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的移动距离。
当通过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机对打印完成后的模型进行脱模操作时,此时顶板220带动顶针221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进而使得顶针221的至少部分伸入成型平台210的脱模孔211内并凸出于成型平台210靠近料槽320的一侧,模型在顶针221的顶动下与成型平台210分离。在此过程中,限位组件230能够控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的移动距离,进而使得顶板220避免与成型平台210碰撞,成型平台210不易在顶板220的冲击力作用下损坏变形,因而模型的打印效果能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成型平台210也不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移动,其自身的位置精度较高,进而使得顶针221在脱模孔211内移动的顺畅度也较高,整个脱模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针221可拆卸连接于顶板220。具体地,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得顶针221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进行更换。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顶针221与顶板220一体化成形,不需要额外的再将顶针221安装于顶板220上,安装较为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例如,使用频率较高时,采用顶针221可拆卸连接于顶板220的方式,使得整个加工过程的经济成本较高。而当使用频率较低时,可以选择顶针221与顶板220一体化成形方式方,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顶针221采用较软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材质,避免顶针221在顶动模型时,对模型的损坏。
以下针对3D打印机的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2-图4和图11-图17,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承载托板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爆炸图;图11为图9所示的脱模装置200的B-B处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第四驱动组件270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取模装置100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图13所示的取模装置100的活动导板、承载托板、第一驱动组件250、第一安装板的装置示意图;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取模装置100中的活动导板、承载托板、第一驱动组件250、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轴承的爆炸图;
图16示出了图14所示的取模装置100中的第一安装板的示意图;图17示出了图13所示的取模装置100中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限位组件230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顶板22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与成型平台21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件能够在顶板220的带动下,相对所第二限位件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能够限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的移动距离。当顶板220带动顶针221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时,此时第一限位件在顶板220的带动下,同样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第一限位件与成型平台210上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件能够配合,进而限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的移动距离,使得顶板220避免与成型平台210碰撞,成型平台210不易在顶板220的冲击力作用下损坏变形,且成型平台210也不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移动,其自身的位置精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限位凸块,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块,限位块构造有限位凹槽。当限位凸块相对限位块做靠近运动并移动插接入限位凹槽内时,限位凹槽的底壁能够对限位凸块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限位凸块停止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进而使得顶板220停止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避免顶板220与成型平台210发生碰撞。
在其中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感应片,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开关。当限位感应片通过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并插接入限位开关的感应凹槽内时,限位感应片能够发送通断信号到3D打印机的机箱控制组件,并立即停止移动,进而使得顶板220停止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避免顶板220与成型平台210发生碰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感应片也可以不插接入限位开关的感应凹槽内即可使得限位感应片发送通断信号到3D打印机的机箱控制组件。具体的,第二限位件可以为光电开关或霍尔开关等,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匹配。
请参阅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柱231,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套筒232,限位柱231相对限位套筒232做靠近运动时,限位柱231能够至少部分伸入限位套筒232内。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时,限位柱231能够在顶板220的带动下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进而使得其自身部分伸入限位套筒232内,通过限位套筒232对限位柱231的限位作用,来实现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移动的最大距离的限定。具体地,限位柱231穿过顶板220并与顶板220固定连接,限位套筒232嵌设并固定连接于成型平台210内。在其中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限位柱231为光杆螺栓,限位套筒232与光杆螺栓间隙配合。
请参阅图6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限位组件230还包括弹性件233,弹性件233套设于限位柱231上,当限位柱231相对限位套筒232做靠近运动时,弹性件233能够被压缩并抵接于限位套筒232。由于设置有弹性件233,因而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时,弹性件233被压缩并抵接于限位套筒232,而当脱模操作完成后,此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远离运动,被压缩的弹性件233释放弹性势能,进而施加给顶板220一个相对成型平台210做远离运动的推力,使得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远离运动时的速度更快,整个回弹进程所花费的时间较少,提高了整体的脱模速率。在其中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弹性件233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33也可以为采用海绵等其他弹性材料所制成的套筒状结构体,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组件23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组件230沿顶板220的外周间隔设置,使得整个顶板220在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移动的最大距离能够被限定。且顶板220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性件233的推力较为均衡和稳定,顶板220不易发生倾斜。
请参阅图6-图8和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脱模装置200还包括导向件240,导向件240连接于顶板220和成型平台210之间,且导向件240与顶板220或成型平台210滑动连接;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顶板220或成型平台210能够相对导向件240滑动。通过导向件240的导向作用,使得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移动时,能够更加的平稳。
请参阅图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向件240的一端与顶板220固定连接,导向件240的另一端与成型平台210滑动连接。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导向件240能够相对成型平台210滑动,进而对顶板22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成型平台210上设置有滑动孔,导向件240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滑动孔内并与滑动孔的孔壁滑动连接。
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件240的一端与成型平台210固定连接,导向件240的另一端与顶板220固定连接。当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导向件240能够相对顶板220滑动,进而对顶板22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顶板220上设置有滑动孔,导向件240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滑动孔内并与滑动孔的孔壁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还包括导向套241,导向套241套设于导向件240的外周,起到对导向件240的保护作用。通过导向套241,能够有效的降低顶板220在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导向件240与顶板220之间的接触磨损。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向套241为滚珠导套,使导向套241与导向件240二者之间为滚动摩擦,有效的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向件24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件240沿顶板220的外周间隔设置,使得整个顶板220在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能够更加的平稳。
请参阅图5-图8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脱模装置2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50,第一驱动组件250的动力输出端与顶板22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50用于驱动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通过第一驱动件251驱动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使得顶板220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省力方便。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250包括第一驱动件251和凸轮252。第一驱动件251的动力输出端与凸轮252连接,第一驱动件251能够驱动凸轮252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凸轮252与顶板220背离顶针221的一侧抵接,当第一驱动件251驱动凸轮252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时,凸轮252能够推动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通过凸轮252的传动,使得整个第一驱动组件250的结构简单且紧促,非常的方便。
具体地,请参阅图7和图8,当需要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做靠近运动时,此时第一驱动件251沿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凸轮252在第一驱动件251的带动下,同样发生顺时针的转动,进而转动成图8所示的位置,此时顶针221凸出于成型平台210靠近料槽320的一侧,对成型平台210上的模型进行脱模操作。而当脱模操作完成后,第一驱动件251带动凸轮252可以继续沿图7中的顺时针转动,也可以逆时针转动,使得顶针221缩回至成型平台210的脱模孔211内,至此进行下一次模型的打印。在其中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凸轮252在90°内来回摆动,进而实现顶板220相对成型平台210的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请参阅图1-图4和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脱模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安装座261和第二安装座274。第一安装座261与成型平台210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274与机架300滑动连接,第一安装座261与第二安装座274固定连接。当成型平台210在打印过程中,需要相对料槽320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此时第二安装座274沿机架300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使得成型平台210相对料槽320上下移动。
具体的,第一安装座261设置有第一安装腔2611,第二安装座274的一端能够伸入第一安装腔2611内与第一安装座261连接。请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5-图11,脱模装置200还包括旋钮262,旋钮262穿过第一安装腔2611的腔壁并与第二安装座274螺纹旋接。当需要将第二安装座274与第一安装座261连接时,此时将第二安装座274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腔2611内,并旋拧旋钮262,使得旋钮262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座274螺纹连接,至此完成第二安装座274与第一安装座261的连接。
请参阅图1-图4和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脱模装置200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270,第四驱动组件270包括第四驱动件271、第二丝杆螺母272和第二升降丝杆273。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机架300的第三安装板310上,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升降丝杆273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升降丝杆27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第二丝杆螺母272套设于第二升降丝杆273上,第二安装座274与第二丝杆螺母272固定连接。当第二升降丝杆273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第二丝杆螺母272能够沿第二升降丝杆273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安装座274沿第二升降丝杆273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成型平台210相对料槽320上下移动。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为电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也可以为旋转气缸等。
请继续参阅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脱模装置200的第四驱动件271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75、第三滑轨276和第三滑块277。第二固定板275安装于第三安装板310上,第三滑轨276安装于第二固定板275上,且第三滑轨276的延伸方向为第二升降丝杆273的长度方向,第三滑块277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276。第三滑块277与第二安装座274固定连接。当第二安装座274沿第二升降丝杆273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此时第二安装座274在第三滑块277的带动下相对第三滑轨276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二安装座274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平稳顺畅。
请参阅图13-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还包括取模装置100,其中,取模装置100包括活动导板110和承载托板120。活动导板110用于与机架300滑动连接,活动导板110构造有滑动槽111,承载托板120与活动导板110滑动连接,且承载托板120能够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承载托板120用于承载与成型平台210分离的模型,当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滑动时,模型能够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移动。
当脱模装置200将模型进行脱模操作后,此时承载托板120承载着与成型平台210分离后的模型,此时将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模型便能够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模型远离成型平台210。而当模型远离成型平台210后,则通过人工拿取或者机械手臂抓取的方式将模型取走,非常的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取模装置100进行取模操作时,由于承载托板120带动模型能够远离成型平台210,因而在取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成型平台210自身上下移动的时间限制,加快了模型的打印进程,提高了整个设备的稼动率。
请参阅图13-图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槽11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滑槽1111和第二滑槽1112,且第一滑槽1111的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并形成第二滑槽1112;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时,模型能够脱离承载托板120并掉落至收集区180内。
当脱模装置200将模型进行脱模操作后,此时承载托板120承载着与成型平台210分离后的模型,此时将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当承载托板120从第一滑槽1111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时,由于第二滑槽1112为第一滑槽1111的端部向下弯折而成,因而承载托板120上的模型会在承载托板120沿第二滑槽1112的延伸方向滑动时,通过其自身重力的原因离开承载托板120,并掉落至承载托板120下方的收集区180内。由于本取模装置100是在承载托板120相对滑动槽111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模型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收集模型的,整个装置不仅结构非常的简单、造价较低;而且操作过程也非常的简单方便,不需要人工拿取模型来收集,也不需要额外增设机械手臂去抓取,在有效保证了抓取模型的效率同时降低了整个装置的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时,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能够与水平面平行,承载托板120能够滑动于成型平台210的下方,且与成型平台210分离的模型能够掉落至承载托板120上。由于承载托板120在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时,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能够与水平面平行,因而与成型平台210分离后的模型掉落至承载托板120上时,不易从承载托板120上滑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承载托板120与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平行。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水平面平行。
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设置,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呈角度设置,并使得其自身的承载面与水平面平行。具体的,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水平面呈30°夹角设置,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呈30°设置,因而便可以使得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水平面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水平面呈45°、60°设置,对此不做限定,其只要能够使得承载托板120在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时,其自身的承载面与水平面平行即可。
在还有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水平面呈微小角度设置,例如呈10°设置,当模型掉落至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时,承载托板120带动模型沿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时,模型在承载托板120内滑动,而当承载托板120滑动至第一滑槽1111靠近第二滑槽1112一侧的端部时,模型能够滑动至承载托板120的边缘,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内时,能够较为迅速的掉落至收集区180内。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托板120的承载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可以为15°、20°等,对此不做限定,其可以根据承载托板120的长度大小以及模型与承载托板120之间的摩擦系数来限定,其只要能够使得承载托板120带动模型沿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时,模型不会脱离承载托板120即可。
请参阅图14和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承载托板120上构造有沿其厚度方向向内凹陷所形成的承载腔121,与成型平台210分离后的模型能够掉落至承载腔121内,通过承载腔121的侧壁的保护,能够有效减少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时,模型从承载腔121内脱离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承载腔121设置有三个侧壁,三个侧壁分别为承载托板1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和宽度方向远离第二滑槽1112的一侧。在还有一个实施例中,承载腔121设置有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分别为承载托板1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托板120的尾端设置有摩擦面,通过设置摩擦面,使得模型在沿承载托板120的承载腔121滑动至尾端时,能够减速并稍作停留,进而使得模型在掉入收集区180时的速度较小,对模型的损伤较小。
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托板120的尾端设置向上翘曲的过渡面。因而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二滑槽1112滑动时,过度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处于较小的范围内,例如10°或15°等。模型在沿承载托板120的承载腔121滑动至尾端时,能够减速并稍作停留,进而使得模型在掉入收集区180时的速度较小,对模型的损伤较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一滑槽1111和第二滑槽1112的连接处设置有助滑槽,助滑槽为弧形槽。由于在第一滑槽1111和第二滑槽111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助滑槽,因而当承载托板120从第一滑槽1111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内时,滑动过程较为顺畅,不易发生卡死。
请参阅图13-图15,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112也为弧形槽,使得承载托板120在沿第二滑槽1112的槽壁滑动时,能够更加的顺畅。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130,第二驱动组件130安装于活动导板110,且第二驱动组件130与承载托板12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30能够驱动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30来驱动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在承载模型后进行收集操作时,更加的方便且省时省力。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30为直线电机驱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30也可以为同步带传动,或者传动链传动,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130包括第二驱动件131、第一滑轨132和第一滑块133。第二驱动件131和第一滑轨132安装于活动导板110,且第一滑轨132沿第一滑槽1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块13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132;第二驱动件13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滑块133连接,承载托板120与第一滑块133连接;第二驱动件131能够驱动第一滑块133沿第一滑轨132的延伸方向滑动。当承载托板120承载模型后需要进行收集时,此时第二驱动件131带动第一滑块133沿第一滑轨132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能够沿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滑动。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1为电机,具体可以为步进电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旋转气缸等。
请参阅图15和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40,第一安装板140沿其厚度方向凸设有滑动柱141,滑动柱141卡接于滑动槽111内,并能够沿滑动槽111的槽壁滑动;第一安装板140沿其厚度方向还凸设有转动柱142,转动柱142与滑动柱141间隔设置,转动柱142与第一滑块133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40背离滑动柱141的一侧与承载托板120固定连接。由于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40,因而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的延伸方向滑动时,滑动柱141沿第一滑槽1111的槽壁滑动,使得承载托板120在滑动过程中,不易发生转动情况,与水平面的水平度保持较好。而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的时,此时滑动柱141从第一滑槽1111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内,转动柱142在滑动柱141的带动下相对第一滑块133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相对第一滑块133发生转动,承载托板120背离第一滑槽1111的一侧能够翘起,整个承载托板120呈现出倾斜向下的状态,模型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克服与承载托板120的承载腔121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并相对承载腔121底壁滑动直至与承载托板120分离并掉落至下方的收集区18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112为部分圆弧形状。由于滑动柱141与转动柱142之间的距离一定,因而呈圆弧形状的第二滑槽1112的延伸方向上的每个点,相对于转动柱14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则也必须一定,方能使得滑动柱141在第二滑槽1112内较为顺畅的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模装置还包括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转动柱142连接,转动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柱14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滑动柱141在第二滑槽1112内滑动时,能够更加的顺畅和方便。能够有效的减少当承载腔121内承载的模型过重时,滑动柱141难以在第二滑槽1112内滑动的情况。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150,第二安装板150的一侧与第一滑块133连接,第二安装板150设置有安装孔151,转动柱142能够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151内并与安装孔151的孔壁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板150,使得第一安装板140与第一滑块133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由于第二安装板150直接与第一滑块133固定连接,因而在转动柱142相对安装孔151转动时,能够有效减少转动柱142对第一滑块133的冲击作用力,整个第一滑块133的受力较为均衡,进而能够减少转动柱142在长时间滑动过程中对第一滑块133的损坏,第一滑块133在滑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且使用寿命较长。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轴承160,轴承160套设固定于滑动柱141上,且轴承160与滑动槽111的槽壁滚动连接。通过设置轴承160,使得承载托板120在沿滑动槽111滑动时,与滑动槽111为滚动连接,整个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滑动过程较为平稳省力。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轴承160为滚珠轴承160。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二驱动组件130还包括第一主同步轮134、第一从同步轮135和第一同步带136;第一主同步轮134与第一从同步轮135间隔设置,第一主同步轮134套设固定于第二驱动件131的动力输出端,第一从同步轮135与活动导板110转动连接,第一主同步轮134和第一从同步轮135能够将第一同步带136张紧,并带动第一同步带136沿第一方向做封闭环形运动,具体的的,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第一滑块133与第一同步带13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主同步轮134和第一从同步轮135带动第一同步带136做封闭环形运动,进而使得与第一同步带136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133在第一滑轨132的延伸方向上滑动。使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不易出现抖动的情况,模型不易脱离承载托板120,同时同步带的传动力矩也较大,能够移动重量更大的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11的长度小于第一同步带136沿活动导板110长度方向的长度。因而当滑动柱141沿第一滑槽1111的长度方向滑动至与第二滑槽1112的交汇处时,此时滑动柱141沿着第二滑槽1112的延伸方向滑动,而第一同步带136则能够带动第一安装板140继续沿活动导板110的长度方向继续移动。当滑动柱141滑过两个滑槽的交汇处,并继续滑动至第二滑槽1112时,滑动柱141沿着转动柱142的转动轴线做圆周运动,进而使得滑动柱141继续沿第二滑槽1112的延伸方向运动。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二驱动组件130还包括安装件137、紧固件138和防松件139。安装件137的一端穿过活动导板110,第一从同步轮135套设固定于安装件137上,安装件137穿过活动导板11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38固定至活动导板110上,防松件139套设固定于安装件137上,并位于紧固件138背离活动导板110的一侧,防松件139用于防止安装件137松脱。通过安装件137、紧固件138和防松件139的配合,使得第一从同步轮135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件137为螺丝,紧固件138为螺母,防松件139为防松螺母。
请参阅图13和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170,第二驱动组件170安装于机架300上,第二驱动组件170与活动导板11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70用于驱动活动导板110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运动。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170,使得活动导板110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承载托板120能够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移动。
当需要收集打印好的模型时,第二驱动组件170驱动承载托板120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移动至打印平台的下方的水平面上。而当收集完成时,此时第二驱动组件170驱动承载托板120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移动,避免承载托板120对打印平台打印模型时的干涉情况。具体的,当每次收集完成打印好的模型时,此时滑动柱141位于第二滑槽1112内,此时第二驱动组件170带动承载托板120向上运动,而模型再次打印完成进行收集时,此时第二驱动组件170带动承载托板120向下运动,并移动至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一滑槽1111移动时,承载托板120能够位于打印平台的下方的水平面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为直线电机传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也可以为齿轮齿条传动、丝杆传动、同步带、链条传动等,对此不做限定,其只要能够实现带动承载托板120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即可。
请参阅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二驱动组件170包括第二驱动件171、第一丝杆螺母172和第一升降丝杆173;第二驱动件171用于固定于机架300,第一丝杆螺母172与活动导板110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螺母172套设于第一升降丝杆173并与其螺纹旋接,第二驱动件17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升降丝杆173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件171用于驱动第一升降丝杆17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第一丝杆螺母172沿其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当承载托板120需要沿机架300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时,此时第二驱动件171驱动第一升降丝杆17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而使得第一丝杆螺母172沿第一升降丝杆173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最终带动与第一丝杆螺母172连接的活动导板110上下移动,至此完成承载托板120的上下移动。通过第一升降丝杆173的传动,使得活动托板和承载托板120沿第一升降丝杆173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时,更加的平稳。
请参阅图17,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70还包括固定块174,固定块174滑动套设于第一升降丝杆173上并与第一丝杆螺母172固定连接,且固定块174与活动导板110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升降丝杆173带动固定块17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动导板110上下移动。使得第一丝杆螺母172受到的力较为均衡。
请参阅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二驱动组件170还包括固定板175、第二滑轨176和第二滑块177。固定板175安装于机架300上,第二滑轨176安装于固定板175上,且第二滑轨176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滑块177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176,第二滑块177背离第二滑轨176的一侧连接活动导板110,当第一升降丝杆173带动活动导板110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下运动时,第二滑块177沿第二滑轨176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活动导板110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的平稳,不易发生晃动。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滑轨176和第二滑块17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沿固定板17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的第二驱动组件170还包括第三限位件178和第四限位件179,第三限位件178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177,第四限位件179安装于固定板175的上方。第三限位件178能够在第二滑块177的带动下相对第四限位件179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第三限位件178与第四限位件179的配合,能够限制第二滑块177相对第二滑轨176的滑动距离。
通过第三限位件178和第四限位件179的配合,使得第二滑块177相对第二滑轨176移动的最远距离能够得到限位,第二滑块177不易脱离第二滑轨176,整个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的安全。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178为限位凸块,第四限位件179为限位块,限位块构造有开口朝向限位凸块的限位凹槽,当限位凸块相对限位块做靠近运动并移动插接入限位凹槽内时,限位凹槽的底壁能够对限位凸块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限位凸块停止沿第二滑轨176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滑块177停止沿第二滑轨176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其中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178为限位感应片,第四限位件179为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上设置有感应凹槽。当限位感应片沿第二滑轨176的延伸方向移动并插接入限位开关的感应凹槽内时,限位感应片能够发送通断信号到3D打印机的机箱控制组件,并立即停止移动,使得第二滑块177相对第二滑轨176滑动的位置精度较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感应片也可以不插接入限位开关的感应凹槽内即可使得限位感应片发送通断信号到3D打印机的机箱控制组件。具体的,第四限位件179可以为光电开关或霍尔开关等,第三限位件178与第四限位件179相匹配。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还包括机架300,机架300包括第三安装板310,料槽320安装于第三安装板310上,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275也间隔设置并安装于第三安装板310上。收集区设置在第二滑槽远离第一滑槽的一端,且安装于第三安装板310的侧壁。方便对打印好的模型脱模之后进行取模并收集操作。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取模装置100还包括收集区180,收集区180与机架300连接,并设置于第二滑槽1112的下方,当承载托板120沿第二滑槽1112滑动时,承载托板120上的模型能够掉落至收集区180内。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收集区180的内壁张贴有海绵等弹性材料,模型掉落时能够吸收一部分模型与收集区180内壁的冲击力,进而使得模型不易在收集过程中发生损坏。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收集区180为收集罐,收集罐内盛装有清洗液,模型掉落至收集罐中,收集罐中的清洗液能够将3D打印模型表面上残留的液态树脂的清洗干净,从而提高3D打印模型的表面加工质量。
请参阅图6-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还包括料槽320,料槽320安装于机架300上,并设置于成型平台210的下方。在模型的打印过程中,成型平台210能够伸入料槽320内,并使得料槽320内的液态光敏树脂在其下表面光固化逐层成型。而当模型打印完时,成型平台210能够带动模型上移并使得模型与其下表面分离,并掉落至承载托板120内的承载腔121内,最终通过承载托板120沿滑动槽111的移动来将模型收集至收集区180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用于滑动连接于机架,所述脱模装置包括:
成型平台,所述成型平台用于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成型平台上构造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脱模孔;
顶板,所述顶板用于设置于所述成型平台背离料槽的一侧,所述顶板靠近所述成型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顶针,所述顶板能够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当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时,所述顶针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脱模孔并凸出于所述成型平台靠近所述料槽的一侧;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平台连接,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成型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顶板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配合,能够限制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柱相对所述限位套筒做靠近运动时,所述限位柱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限位套筒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当所述限位柱相对所述限位套筒做靠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能够被压缩并抵接于所述限位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成型平台之间,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顶板或所述成型平台滑动连接;当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时,所述顶板或所述成型平台能够相对所述导向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凸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凸轮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顶针的一侧抵接,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凸轮绕其自身的转动轴转动时,所述凸轮能够推动所述顶板相对所述成型平台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模装置,所述取模装置包括:
活动导板,所述活动导板用于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导板构造有滑动槽;
承载托板,所述承载托板与所述活动导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承载托板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承载托板用于承载与所述成型平台分离的模型,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滑动槽滑动时,所述模型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时,所述模型能够脱离所述承载托板并掉落至收集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时,所述承载托板的承载面能够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承载托板能够滑动于所述成型平台的下方,且与所述成型平台分离的模型能够掉落至所述承载托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活动导板,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托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承载托板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滑轨安装于所述活动导板,且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承载托板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其厚度方向凸设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卡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动槽的槽壁滑动;
所述第一安装板沿其厚度方向还凸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与所述滑动柱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柱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滑动柱的一侧与所述承载托板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柱能够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转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模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动导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导板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
CN202210182695.4A 2022-02-25 2022-02-25 3d打印机 Active CN114516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2695.4A CN114516174B (zh) 2022-02-25 2022-02-25 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2695.4A CN114516174B (zh) 2022-02-25 2022-02-25 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6174A true CN114516174A (zh) 2022-05-20
CN114516174B CN114516174B (zh) 2024-01-05

Family

ID=8159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2695.4A Active CN114516174B (zh) 2022-02-25 2022-02-25 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617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227A (en) * 1996-11-22 1996-11-26 Rabinovich; Joshua E. Rapid prototyping system
CN103717378A (zh) * 2011-06-02 2014-04-09 A·雷蒙德公司 通过三维印刷制造的紧固件
JP2017078214A (ja) * 2015-10-21 2017-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造形装置
US20170238595A1 (en) * 2014-09-29 2017-08-24 Senake Atureliya Features to improve 3d print and assembly machines
US20180093429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Xyzprinting, Inc. 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KR20180099285A (ko) * 2017-02-28 2018-09-05 주식회사 그립플레이 운전 정밀도가 향상된 3d 프린터
KR20190072713A (ko) * 2017-12-16 2019-06-26 전현 3d 프린터의 프린트 헤드 구조 및 슬라이드 레일 구조 제작 방법
CN110911153A (zh) * 2019-12-27 2020-03-24 无锡集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方形卷绕磁芯的气动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
FR3089851A1 (fr) * 2018-12-12 2020-06-19 Addup Chambre de fabrication pour un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additive
CN212097567U (zh) * 2020-05-09 2020-12-08 浙江易启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3d打印机
CN212241935U (zh) * 2020-05-10 2020-12-29 昆山艾比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模具机构
CN213472199U (zh) * 2020-06-08 2021-06-18 佳珩三维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雕刻效率高的激光成型机
CN214188487U (zh) * 2020-12-30 2021-09-14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平台组件和3d打印装置
CN215151900U (zh) * 2021-02-26 2021-12-14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取件机构及所适用的3d打印设备
CN215620030U (zh) * 2021-07-20 2022-01-25 南京瑞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用的材料快速冷却模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227A (en) * 1996-11-22 1996-11-26 Rabinovich; Joshua E. Rapid prototyping system
CN103717378A (zh) * 2011-06-02 2014-04-09 A·雷蒙德公司 通过三维印刷制造的紧固件
US20170238595A1 (en) * 2014-09-29 2017-08-24 Senake Atureliya Features to improve 3d print and assembly machines
JP2017078214A (ja) * 2015-10-21 2017-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造形装置
US20180093429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Xyzprinting, Inc. 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KR20180099285A (ko) * 2017-02-28 2018-09-05 주식회사 그립플레이 운전 정밀도가 향상된 3d 프린터
KR20190072713A (ko) * 2017-12-16 2019-06-26 전현 3d 프린터의 프린트 헤드 구조 및 슬라이드 레일 구조 제작 방법
FR3089851A1 (fr) * 2018-12-12 2020-06-19 Addup Chambre de fabrication pour un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additive
CN110911153A (zh) * 2019-12-27 2020-03-24 无锡集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方形卷绕磁芯的气动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
CN212097567U (zh) * 2020-05-09 2020-12-08 浙江易启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3d打印机
CN212241935U (zh) * 2020-05-10 2020-12-29 昆山艾比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模具机构
CN213472199U (zh) * 2020-06-08 2021-06-18 佳珩三维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雕刻效率高的激光成型机
CN214188487U (zh) * 2020-12-30 2021-09-14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平台组件和3d打印装置
CN215151900U (zh) * 2021-02-26 2021-12-14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取件机构及所适用的3d打印设备
CN215620030U (zh) * 2021-07-20 2022-01-25 南京瑞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用的材料快速冷却模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6174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76390U (zh) 标牌激光打标气动自动送料机
CN111168919B (zh) 一种平移式自动换模机构
CN114516174A (zh) 3d打印机
CN208801383U (zh) 一种柔性棒料切割机
CN114346880A (zh) 抛光机换料装置及抛光机
CN114310622A (zh) 抛光机及其换料控制方法
CN114523667A (zh) 3d打印系统
CN204322606U (zh) 一种全自动除泡机
CN111438262B (zh) 一种自动开料机
CN211197595U (zh) 用于送料机构的移动机构
CN215396590U (zh) 一种具有顶出功能的塑料注塑模具
CN114516173A (zh) 取模装置及3d打印设备
CN111716893B (zh) 一种一体式胶印机
CN112296634B (zh) 一种卡扣自动装配设备
CN213035481U (zh) 一种印刷机支撑工装定位机构
CN114872451A (zh) 一种自动打码机
CN216255376U (zh) 加盖装置及3d打印机
CN218196760U (zh) 一种注塑用取料机构
CN219485306U (zh) 抛光机换料装置及抛光机
CN214718500U (zh) 转轴智能分拣上料装置
CN220883255U (zh) 轨道运行机器人自动取模装置
CN217671094U (zh) 一种分层式3d打印机
CN217779807U (zh) 一种模块化工件输送机构
CN217919713U (zh) 一种斜立式收板机
CN215709813U (zh) 一种托盘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