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5236A - 配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5236A
CN114365236A CN202080063062.0A CN202080063062A CN114365236A CN 114365236 A CN114365236 A CN 114365236A CN 202080063062 A CN202080063062 A CN 202080063062A CN 114365236 A CN114365236 A CN 11436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heet member
cover
base shee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30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5236B (zh
Inventor
荒井健太
工藤隆祐
水下昌树
西村哲也
中野悠
荒卷心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6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配线部件的侧部,使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不明显。配线部件具备: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盖片部件以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上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上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接合部(28)而接合,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上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配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电线被两个片材夹着而整体形成为扁平。公开了两个片材的两侧缘部彼此通过熔接等被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04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配线部件中,希望使毛刺等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不明显。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配线部件的侧部使因加工而产生的不需要的突出部不明显。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具备: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盖片部件以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上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上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接合部而接合,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上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具备: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盖片部件以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上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上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初始重叠接合部而接合,在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形成有从上述初始重叠接合部朝向外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成为在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另一方的边缘的内侧处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上述另一方接合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配线部件的侧部,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不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接合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如下所述。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盖片部件以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上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上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接合部而接合,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上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由于用于接合的加工,有时产生从接合部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在该情况下,即使该突出部从接合部延伸出地形成,也容易收敛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内。
(2)也可以是,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即使突出部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另一方的边缘伸出,也容易收敛于一方的边缘内。因此,在配线部件的侧部,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不明显。
(3)也可以是,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上述一方比另一方软。在此,在上述接合部的外侧,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较软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较硬的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在触碰配线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柔软的触感。
(4)也可以是,上述盖片部件在上述基片部件的整个延伸方向上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在该情况下,盖片部件能够在基片部件的整个延伸方向上保护线状传输部件。
(5)也可以是,以从上述接合部向外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有因接合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在该情况下,即使以从上述接合部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因接合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也容易收敛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的边缘内。因此,在配线部件的侧部,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不明显。
(6)也可以是,上述突出部与上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接合。接合面积变大,接合强度变大。
(7)也可以是,上述基体部件包含其侧部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凹陷的凹陷侧部,上述接合部在与上述凹陷侧部对应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部分窄,在与上述凹陷侧部对应的部分,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上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与凹陷侧部对应的部分,如果接合部较窄地形成,则容易产生从接合部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这样的突出部不明显。
(8)一种配线部件具备: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上述盖片部件以覆盖上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基片部件,上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上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初始重叠接合部而接合,在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形成有从上述初始重叠接合部朝向外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成为在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另一方的边缘的内侧处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上述另一方接合的状态。即使突出部从初始重叠接合部延伸出地形成,也容易收敛于上述基片部件和上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内。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公开的配线部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配线部件10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IV-IV线剖视图。配线部件10具备基体部件20和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
基体部件20包含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整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是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通过将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固定于基体部件20,而配线部件10被保持为扁平的形态。
更具体而言,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以支线部32从主线部31分支的形态固定于基体部件20。主线部31是以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最多的根数的方式汇集的部分。支线部32是从主线部31的端部或延伸方向中间部分支出至少一根线状传输部件30的部分。在此,从主线部31延伸出多个支线部32。在支线部3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48。通过该连接器48与对方侧元件进行连接器连接,而线状传输部件30与对方侧元件连接。也就是说,本配线部件10在车辆等中作为将各种元件彼此电(或者能够光通信地)连接的配线部件使用。连接器也可以固定于基体部件20。
设想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是将车辆中的元件彼此连接的线状传输部件。支线部32相对于主线部31的分支位置及支线部32的延伸方向根据成为该支线部32的连接目的地的元件的位置等而设定。通过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固定于基体部件20,而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被保持为沿着与各自的连接目的地的元件的位置等对应的配线路径的状态。
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线状传输部件30只要是传输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即可。例如,线状传输部件3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周围的包覆层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屏蔽线、绞合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
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部件30,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输电的线状传输部件的一部分等可以用作向空间传输信号或电力、或者从空间接收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
另外,线状传输部件30可以是单个线状物,也可以是多个线状物的复合物(绞合线、使多个线状物集合并用护套将其覆盖的线缆等)。
在此,进行设想为线状传输部件30是电线的情况的说明。
通过在基片部件24上重叠盖片部件26而构成基体部件24。基片部件24可以是树脂片。例如,基片部件24可以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另外,也可想到基片部件24为无纺布或发泡片等。另外,基片部件24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另外,基片部件24也可以具有金属层。
盖片部件26相对于基片部件24整体地重叠。盖片部件26从与基片部件24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输部件30。换言之,在基片部件24与盖片部件26之间设置有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
盖片部件26可以是树脂片。例如,盖片部件26可以与基片部件24相同地由PVC、PE、PP、PET等树脂形成。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可以比另一方软。在此的柔软度,反过来说,硬度例如可以通过洛氏硬度来评价。在此,对基片部件24比盖片部件26软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可以是盖片部件26由尼龙、PET、PP等材料形成,基片部件24是由软质PVC形成的片状部件和由PET形成的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柔软的部件。
基体部件20包含主线固定部21和支线固定部22。在此,主线固定部21形成为笔直地延伸的带状。主线固定部21也可以在中途弯曲。多个线状传输部件30中的主线部31固定于该主线固定部21。在此,线状传输部件30只要保持为沿着主线固定部21的形态即可,线状传输部件30相对于主线固定部21的固定构造不作特别限定。支线固定部22从主线固定部21的端部或延伸方向中间部朝向外方延伸出。在此,设置有多个支线固定部22。多个支线固定部22形成为方形状或细长的带状。支线固定部22也可以在中途弯曲。在此,线状传输部件30只要保持为沿着支线固定部22的形态即可,线状传输部件30相对于支线固定部22的固定构造不作特别限定。
基片部件24形成为从主线固定部21延伸出多个支线固定部22的形状。盖片部件26也形成为从主线固定部21延伸出多个支线固定部22的形状。盖片部件26以覆盖线状传输部件30的状态重叠于基片部件24。也就是说,在线状传输部件30配置在基片部件24与盖片部件26之间的状态下,线状传输部件30固定于基体部件20。
在此,线状传输部件30只要固定于基体部件20即可,线状传输部件30相对于基体部件20的固定构造不作特别限定。
例如,线状传输部件30固定于基片部件24。作为该固定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是非接触部位固定,还可以并用两者。在此,所谓接触部位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接触的部分粘接而被固定。另外,所谓非接触部位固定是指不是接触部位固定的固定方式,例如,缝线、盖片部件26、胶带等将线状传输部件30朝向基片部件24压入或夹入线状传输部件30和基片部件24,而维持该状态。以下,设为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处于接触部位固定的状态的结构来进行说明。
作为该接触部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间接固定,也可以是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并用两者。在此,所谓接触部位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粘接剂、粘合剂、双面胶带等而间接地粘接固定。另外,所谓接触部位直接固定,是指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不通过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粘接固定。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中,例如可想到通过线状传输部件30和基片部件24中的至少一方所包含的树脂熔化而粘接固定。
在形成这种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可想到树脂例如通过热量而熔化,也可想到树脂通过溶剂而熔化。也就是说,作为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利用溶剂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的是,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
此时,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方法不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熔接、融合、焊接等公知方法。例如,在通过熔接形成基于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各种熔接方法。另外,当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成为基于该方法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成为基于超声波熔接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
以下,设为线状传输部件30与基片部件24处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结构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主线固定部21和支线固定部22这两方中,不需要将线状传输部件30相对于基片部件24以相同的方式固定。可以是在主线固定部21中,线状传输部件30通过熔接等以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方式被固定,在支线固定部22中,线状传输部件30被夹入到基片部件24与盖片部件26之间而被固定。
盖片部件26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侧部经由接合部28而与基片部件24的侧部接合。在此,在主线固定部21,盖片部件26与基片部件24的延伸方向整体重叠。在主线固定部21,盖片部件26的延伸方向整体的两侧部经由接合部28而与基片部件24的延伸方向整体的两侧部接合。在各个支线固定部22,盖片部件26与基片部件24的延伸方向整体重叠。在各个支线固定部22,盖片部件26的延伸方向整体的两侧部经由接合部28而与基片部件24的延伸方向整体的两侧部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盖片部件26在基片部件24的整个延伸方向上重叠于基片部件24的例子。盖片部件26不需要与基片部件24整体重叠,也可以在主线固定部21及支线固定部22的延伸方向中间部、支线固定部22端部等处,盖片部件26不与基片部件24重叠,而使线状传输部件30露出。另外,不需要在盖片部件26与基片部件24整体重叠的整个区域中,使盖片部件26的侧部与基片部件24接合。
接合部28是通过在接合基片部件24与盖片部件26时有可能产生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29p的接合方法接合而成的部分。接合部28例如通过熔接、粘接等而形成。熔接可以是超声波熔接,也可以是加热熔接。当在对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进行加压等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熔接时,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至少一方熔化的部分有可能成为突出部29p(所谓的毛刺)而从接合部28向外方伸出形成。另外,当利用粘接剂等接合基片部件24与盖片部件26时,有可能粘接剂从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之间伸出,成为突出部29p而从接合部28向外侧伸出形成。在图3中,示出了基片部件24的侧部和盖片部件26的侧部被夹在超声波能量赋予用的接片110和砧座112之间来进行超声波熔接的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28将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6的侧部接合。换言之,所谓接合部28是在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6的侧部之间的重叠部分,将两者粘合以使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6的侧部不分离的部分。
接合部28可以沿着基体部件20的侧部连续地形成,也可以断续地形成。上述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接合部28靠外侧的位置。在此,所谓边缘位于比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是指边缘与接合部隔开间隔地位于外侧的情况。在此,基片部件24的边缘位于比接合部28靠外侧的位置。盖片部件26位于接合部28的外侧边界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接合部28的外侧(基体部件2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在此,示出了基片部件24的边缘位于比盖片部件26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片部件24的两侧部的所有边缘位于比接合部28靠外侧的位置的例子。另外,示出了基片部件24的两侧部的所有边缘位于比盖片部件26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的例子。也可以是基片部件24的两侧部的一部分边缘位于接合部28的边界上或与接合部28重叠的位置。也可以是基片部件24的两侧部的一部分边缘位于比盖片部件26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
接合部28因为形成于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6的侧部之间的重叠部分,所以形成于比基片部件24的边缘靠内侧的区域。如上所述,因接合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29p形成为从接合部28向外方伸出。因此,突出部29p形成为从盖片部件26的边缘朝向基片部件24的边缘扩展到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上。根据突出部29p的突出量,突出部29p也可能从基片部件24的边缘进一步向外方伸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部件20包含其侧部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凹陷的凹陷侧部20g。在此,在主线固定部21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两侧部形成有凹陷侧部20g。例如在配线部件10的组装部位的中途存在周边部件100的情况下,以避免配线部件10与周边部件100的接触为目的等而设置上述凹陷侧部20g。
基片部件24的主线固定部21中的形成有凹陷侧部20g的部分的宽度W1比其他部分(未形成有凹陷侧部20g的部分)的宽度W2小。另外,对应于基片部件24的侧部凹陷的尺寸,盖片部件26的侧部也凹陷。
在此,为了高效地进行基片部件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6的侧部的接合,设想使用相同的工具作为用于接合的工具(参照例示的接片110和砧座112),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接合。在该情况下,可想到接合部28中的形成有凹陷侧部20g的部分的宽度W3(例如3.5mm)小于其他部分的宽度W4(例如5mm)。于是,在形成有凹陷侧部20g的部分,容易形成从接合部28向外侧伸出的突出部29p。因此,在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部分,如果采用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的结构,则突出部29p不明显。在此,在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部分,基片部件24的边缘位于比盖片部件26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配线部件10,由于用于接合的加工,有可能产生从接合部28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29p。在本配线部件10中,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接合部28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使突出部29p从接合部28突出地形成,也容易收敛配置于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内。
特别是,在本配线部件10中,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因此,接合部28更可靠地形成于比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靠内侧处。并且,即使突出部29p从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另一方的边缘伸出,也容易收敛配置于一方的边缘内。因此,在配线部件10的侧部,因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29p不明显。
特别是,若盖片部件26在基片部件24的整个延伸方向上设置,则盖片部件26能够在基片部件24的整个延伸方向上保护线状传输部件30。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基体部件20的侧部突出部29p不明显。
另外,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侧部位于外侧的部件比侧部位于内侧的部件软。在此,基片部件24的侧部位于比盖片部件26的侧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基片部件24比盖片部件26软。因此,在基体部件20中的宽度方向外侧存在柔软的基片部件24的侧部。因此,在作业者等把持配线部件10的两侧部的情况下,作业者的手主要与柔软的基片部件24接触。由此,在为了把持等而触碰了配线部件10的情况下,能够对作业者提供柔软的触感。
另外,在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部分,如果接合部28形成地较窄,则容易产生从接合部28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29p。在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区域中,如果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则突出部29p不明显。
[变形例]
另外,基体部件20和线状传输部件30并非必须具有支线部分。基体部件及线状传输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呈单根线状地延伸。
也可以是,仅在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部分,基片部件24和盖片部件26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在未设置有凹陷侧部20g的部分,基片部件24的边缘和盖片部件26的边缘存在于一致的位置。
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使基片部件124的边缘与盖片部件126的边缘一致。在该情况下,基片部件124的边缘和盖片部件126的边缘只要位于比接合部128靠外侧处即可。由此,即使形成有从接合部128延伸出的突出部129p,该突出部129p也处于接合部128的外侧且收敛在基片部件124与盖片部件126之间,能够期待不会从它们的边缘向外侧伸出。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也可能存在突出部229p与基片部件224及盖片部件226中的至少一方接合的情况。
例如,设为在盖片部件226的边缘相对于基片部件224的边缘位于内侧的状态下,基片部件224的侧部和盖片部件226的侧部被接片110和砧座112加压并进行超声波熔接。在该情况下,接合部228形成于接合前的基片部件224与盖片部件226的重叠部分。该接合部228是将基片部件224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26的侧部接合的接合部的一例。
另外,本变形例中的接合部228在基片部件224和盖片部件226的初始重叠部分,将基片部件224的至少一部分的侧部与盖片部件226接合。因此,接合部228可以理解为初始重叠接合部228。另外,所谓基片部件224与盖片部件226的初始重叠部分,是指在接合前的状态下基片部件224与盖片部件226重叠的部分。初始重叠接合部228是在这样的初始重叠部分处基片部件224与盖片部件226被接合而成的部分。
根据接片110和砧座112的加压条件、加压面形状不同,可能存在基片部件224和盖片部件226中的一方被按压拉伸而形成从初始重叠接合部228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229p的情况。另外,可能存在该突出部229p在收敛于基片部件224和盖片部件226中的另一方的边缘的内侧的状态下,超声波熔接于基片部件224和盖片部件226中的另一方的情况。突出部229p也可以说是追加的接合部。在图7中,示出了盖片部件226被按压拉伸而形成从初始重叠接合部228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229p的例子。另外,示出了该突出部229p在基片部件224的边缘的内侧被超声波熔接于基片部件224的例子。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在比初始重叠接合部228靠外侧处存在基片部件224的边缘,所以突出部229p即使形成为从初始重叠接合部228向外方延伸出,也容易收敛于基片部件224的边缘内。因此,突出部229p不易从基片部件224的边缘和盖片部件226的边缘中的位于外侧的位置的边缘突出。另外,由于能够增大基片部件224与盖片部件226的接合区域,因此接合强度变强。
本实施方式包含与在接合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时,将与它们的边缘的至少一方相比隔开间隔地位于内侧的区域接合来制造配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相关的公开。在该情况下,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包括因接合发生变形而形成突出部的接合方法,例如熔接(超声波熔接、热熔接等)。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通过接合而被加工的部分(包含接合部和在接合后延伸的突出部)只要存在于与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中的位于外侧的边缘相同的位置或存在于该边缘的内侧,就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在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内外错开的情况下,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重叠的区域必然位于比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中的存在于外侧的边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重叠的区域内,无论在哪个区域形成有接合部,突出部都能够收敛于外侧的边缘内。
另外,在基片部件的边缘及盖片部件的边缘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接合的区域配置于比边缘靠内侧处,以在接合后不从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产生突出部的情况也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例如,在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为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两者进行超声波熔接时,能够将进行了超声波熔接的位置(施加了超声波振动的位置)作为接合部来掌握。进行了超声波熔接的位置可以根据其痕迹来掌握。例如,可以将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的总厚度变薄的位置作为接合部来掌握。
另外,接合部只要以不从基片部件的边缘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中的位于外侧的边缘产生突出部的程度配置于内侧即可。例如,只要是接合部在接合前以不从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的边缘产生突出部的程度配置于内侧,并且在接合后突出部收敛于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的边缘的内侧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图5或图6及图7所示的变形例也可以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应用于与凹陷侧部20g对应的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 配线部件
20 基体部件
20g 凹陷侧部
21 主线固定部
22 支线固定部
24 基片部件
26 盖片部件
28 接合部
29p 突出部
30 线状传输部件
31 主线部
32 支线部
48 连接器
100 周边部件
110 接片
112 砧座
124 基片部件
126 盖片部件
128 接合部
129p 突出部
224 基片部件
226 盖片部件
228 初始重叠接合部(接合部)
229p 突出部。

Claims (8)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
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
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所述基体部件,
所述盖片部件以覆盖所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所述基片部件,
所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所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接合部而接合,
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所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的边缘位于比另一方的边缘靠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所述一方比另一方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盖片部件在所述基片部件的整个延伸方向上重叠于所述基片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以从所述接合部向外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有因接合加工而产生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基体部件包含其侧部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凹陷的凹陷侧部,
所述接合部在与所述凹陷侧部对应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部分窄,
在与所述凹陷侧部对应的部分,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位于比所述接合部靠外侧的位置。
8.一种配线部件,具备:
基体部件,包含基片部件和盖片部件;及
线状传输部件,固定于所述基体部件,
所述盖片部件以覆盖所述线状传输部件的状态重叠于所述基片部件,
所述基片部件的侧部与所述盖片部件的侧部经由初始重叠接合部而接合,
在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一方形成有从所述初始重叠接合部朝向外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成为在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另一方的边缘的内侧处与所述基片部件和所述盖片部件中的所述另一方接合的状态。
CN202080063062.0A 2019-09-13 2020-09-11 配线部件 Active CN114365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7251 2019-09-13
JP2019167251A JP7243540B2 (ja) 2019-09-13 2019-09-13 配線部材
PCT/JP2020/034467 WO2021049615A1 (ja) 2019-09-13 2020-09-11 配線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5236A true CN114365236A (zh) 2022-04-15
CN114365236B CN114365236B (zh) 2024-04-19

Family

ID=7486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3062.0A Active CN114365236B (zh) 2019-09-13 2020-09-11 配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3297A1 (zh)
JP (2) JP7243540B2 (zh)
CN (1) CN114365236B (zh)
DE (1) DE112020004345T5 (zh)
WO (1) WO20210496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8098B2 (ja) * 2018-08-01 2022-03-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スプライス部の固定構造
JP2023144588A (ja) * 2022-03-28 2023-10-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配線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追加配線部材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4833A (ja) * 1992-05-11 1993-11-2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の製造方法
CN101255970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用缆线以及使用该缆线的发光装置
WO2014038259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4050196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4009424A (zh) * 2012-11-27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4782010A (zh) * 2012-11-15 2015-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486833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片材卷缠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JP2016015852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配線装置
CN107112086A (zh) * 2015-01-15 2017-08-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JP2017174685A (ja) * 2016-03-24 2017-09-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0314B2 (ja) * 2012-12-20 2016-04-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819523B2 (ja) 2017-06-14 2021-01-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4833A (ja) * 1992-05-11 1993-11-2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の製造方法
CN101255970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用缆线以及使用该缆线的发光装置
WO2014038259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4050196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4782010A (zh) * 2012-11-15 2015-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4009424A (zh) * 2012-11-27 2014-08-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4868338A (zh) * 2014-02-20 2015-08-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片材卷缠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JP2016015852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配線装置
CN107112086A (zh) * 2015-01-15 2017-08-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JP2017174685A (ja) * 2016-03-24 2017-09-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5016A (ja) 2021-03-18
US20220293297A1 (en) 2022-09-15
JP7243540B2 (ja) 2023-03-22
WO2021049615A1 (ja) 2021-03-18
DE112020004345T5 (de) 2022-05-25
CN114365236B (zh) 2024-04-19
JP2023076478A (ja)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076478A (ja) 配線部材
JP7227190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3178314A (ja) 配線部材
US11501891B2 (en) Wiring member
CN112740496B (zh) 布线构件
US20240120130A1 (en) Wiring member-equipped adherend
CN114667655A (zh) 配线部件
US20230119133A1 (en) Wiring member
US20220375646A1 (en) Wiring member
US20230154647A1 (en) Wiring member
US20220293299A1 (en) Wiring member
US11735336B2 (en) Wiring member an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CN114667577A (zh) 配线部件
US20220140587A1 (en) Wiring member with fixing member and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WO2021210383A1 (ja) 配線部材
JP4704588B2 (ja) 導体薄膜シート及びシールドハーネス
US20220407295A1 (en) Wiring member
WO2023276691A1 (ja) 配線部材
WO2023276609A1 (ja) 配線部材
US20240140332A1 (en) Wiring member-equipped adherend and cover-equipped wiring member
US20230028129A1 (en) Wiring member
CN116761865A (zh) 熔接片及布线构件
JP2023066058A (ja)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及び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の製造方法
CN117836873A (zh) 带配线构件的被粘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