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086A -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086A
CN107112086A CN201680005511.XA CN201680005511A CN107112086A CN 107112086 A CN107112086 A CN 107112086A CN 201680005511 A CN201680005511 A CN 201680005511A CN 107112086 A CN107112086 A CN 107112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insulating element
stranded
state
wir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086B (zh
Inventor
金知圣
桥本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2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23Parallel wires, incorporated in a flat insulating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98Shielding materials for shielding electric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Abstract

目的是提供如下技术:在包括覆盖导体和其周围的绝缘部件的电线中,使电线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并提高电线的柔软性。电线具备:电线部,其包括连接到共同的连接对方的多个线状导体;以及柔软的绝缘部件,其覆盖电线部的周围。电线部包括非绞合部,该非绞合部以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设置在电线部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绝缘部件覆盖电线部的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的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电线部和绝缘部件的电线、包括该电线的带端子电线以及该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线束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在金属导体(母线)的周围设置有绝缘部件。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母线具有多个导体叠置的层叠结构,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可挠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绝缘部件是覆盖母线的两端部以外的中间区域的周围、且具有可挠性的部件。绝缘部件通过将母线的上述中间区域作为插入部进行插入成形而形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一种扁平电线,其具备:多个线材以相互接触的状态并列的多个电线部;以及利用挤压成形形成、且覆盖该多个电线部的绝缘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端子压接于扁平电线的端部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82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135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母线具有多个导体以接触的状态叠置的层叠结构,另外,因为绝缘部件覆盖该层叠结构的母线的周围,所以不能说多个导体向叠置的方向容易充分弯曲。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例子中,电线部包括以相互接触的状态并列排列的多个线材。并且,绝缘部件覆盖电线部的周围。因此,有专利文献2所示的扁平电线不易向与电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线材排列的方向)弯曲的担忧。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扁平电线的一方端部固定的状态下,难以使与另一方端部连接的端子向线材排列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技术:在包括覆盖导体和其周围的绝缘部件的电线中,使电线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且提高电线的柔软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式的电线具备:电线部,其包括连接到共同的连接对方的多个线状导体;以及柔软的绝缘部件,其覆盖所述电线部的周围,所述电线部包括非绞合部,所述非绞合部以所述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电线部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绝缘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的所述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所述非绞合部的所述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
第二方式的电线是第一方式的电线的一方式。在第二方式的电线中,在所述非绞合部,所述多个线状导体在与所述电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状排列。
第三方式的电线是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电线的一方式。在第三方式的电线中,所述绝缘部件形成为扁平状。
第四方式的电线是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线的一方式。第四方式的电线具备多个所述电线部,所述多个电线部在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排列的状态下被所述绝缘部件统一覆盖。
第五方式的电线是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线的一方式。第五方式的电线进一步具备屏蔽部,所述屏蔽部覆盖所述电线部的至少一侧,并利用所述绝缘部件与所述电线部一体形成。
第六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具备: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线;以及至少一个端子,其与所述电线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电线部进一步包括绞合部,所述绞合部以所述多个线状导体绞合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电线部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分。
第七方式的带端子电线是第六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一方式。第七方式的带端子电线进一步具备模塑部,所述模塑部覆盖所述端子和所述电线部的连接部分的周围。
第八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是制造第六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使用模具,所述模具形成有被沿着所述绝缘部件的轮廓的内侧面包围、且能收容所述非绞合部的空间,所述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具备:在所述电线部的所述绞合部连接所述端子的工序;以及在原样维持所述非绞合部与所述模具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所述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空间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所述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所述非绞合部的所述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的所述绝缘部件成形的工序。
发明效果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电线部包括非绞合部,绝缘部件填埋非绞合部的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在该情况下,在电线部的非绞合部,用于使以松散状态设置的多个线状导体弯曲所需的力变小。另外,利用填埋非绞合部的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的柔软的绝缘部件,能抑制松散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变为相互接触的状态而不易弯曲。在该情况下,电线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能提高电线的柔软性。
另外,在第二方式中,在非绞合部,多个线状导体在与电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状排列。以往,当多个线状导体以接触的状态并列状排列时,则线状导体不易向排列的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式的电线中,因为并列状排列的线状导体由柔软的绝缘部件分隔,所以该电线也容易向线状导体排列的方向弯曲。即,在包括多个线状导体并列状排列的电线部的电线中,可消除不易向与电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线状导体排列的方向)弯曲的情况。其结果是,电线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能提高电线的柔软性。
另外,在第三方式中,因为绝缘部件设置为扁平状,所以能容易将该电线铺设于如间隔狭窄的间隙的部位。
另外,在第四方式中,多个电线部在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排列的状态下被绝缘部件统一覆盖。在该情况下,能利用绝缘部件使多个电线部一体化,从而电线的处理性能提高。
另外,在第五方式中,电线进一步具备屏蔽部,屏蔽部覆盖电线部的至少一侧,并利用绝缘部件与电线部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能遮蔽来自电线部的至少一侧的电磁噪声。
另外,在第六方式中,电线部进一步包括绞合部,所述绞合部以多个线状导体绞合的状态设置在电线部与端子的连接部分。在该情况下,因为多个线状导体在与端子的连接部分没有松散,所以能有效地进行电线部和端子的连接操作,另外,电线部和端子的连接状态稳定。
另外,在第七方式中,能利用覆盖端子和电线部的连接部分的周围的模塑部使端子和电线部的连接部分防水。
另外,在第八方式中,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与模具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空间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的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成形。在该情况下,能容易制造如下带端子电线:其包括覆盖电线部的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的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平面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侧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局部剖开平面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一边参照图1~4一边对第1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100进行说明。带端子电线100具备电线10和至少一个端子4。电线10具备电线部2和绝缘部件3。此外,至少一个端子4与电线部2的端部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100进一步具备模塑部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100中的电线10进一步也具备屏蔽部6。带端子电线100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
图1是带端子电线100的平面图。图2是带端子电线100的侧视图。此外,图2中示出弯曲状态的带端子电线100。图3是带端子电线100的局部剖开平面图。图4是带端子电线100的剖视图。此外,图4是图1的II-II平面中的带端子电线100的剖视图。
<带端子电线:电线>
电线10具备包括多个线状导体20的电线部2和覆盖电线部2的周围的柔软的绝缘部件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10具备多个电线部2。如图1、3、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100所包括的电线10具备三个电线部2。此外,也考虑到电线10所包括的电线部2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两个情况或者四个以上的情况。
<带端子电线:电线(电线部)>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电线部2包括连接到共同的连接对方的多个线状导体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状导体20的共同的连接对方是端子4。
另外,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电线部2具备非绞合部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部2也具备绞合部22。非绞合部21是以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设置在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部分。即,在非绞合部21中,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的线状导体20空开间隔地配设。绞合部22是以多个线状导体20绞合的状态设置在与端子4的连接部分的部分。
例如,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能通过预先将遍及全长绞合的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中间部分的绞合解开而得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在与电线部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状排列的情况。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非绞合部21的多个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是与端子4的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向。此外,非绞合部21的多个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也与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电线部2排列的方向重叠。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非绞合部21设置成扁平状。如图1、2所示,在多个线状导体20沿着一个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的情况下,能减小非绞合部21的厚度尺寸,在非绞合部21的厚度方向上容易弯曲。此外,非绞合部21的厚度方向是与电线部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端子4的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向。厚度尺寸是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在非绞合部21中,多个线状导体20沿着上述以外的方向并列状排列。另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在非绞合部21中,多个线状导体20以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不规则地排列。
另外,如图4所示,在并列状排列的线状导体20中邻接的线状导体20间形成有间隙。并且,在该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绝缘部件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相邻的线状导体2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间隙即可。即,在电线部2的长度方向上,不必遍及相邻的线状导体20间的全长形成间隙。即,在电线部2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线状导体20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间隙。因此,例如也考虑到相邻的线状导体20局部接触的情况。此外,当然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在电线部2的长度方向上,遍及相邻的线状导体20间的全长形成有间隙。
接着对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进行说明。绞合部22是多个线状导体20绞合的部分、即多个线状导体20接触并汇聚的部分。在绞合部22上连接有端子4。在绞合部22上连接有端子4的情况下,多个线状导体20在绞合部22处汇聚,因此与端子4的连接状态稳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能通过预先将遍及全长绞合的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中间部分的绞合解开而得到。在该情况下,绞合部22是多个线状导体20预先绞合的部分,是多个线状导体20的绞合未解开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预先绞合的多个线状导体20的端部连接端子4,从而设置有绞合部22。
因此,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电线部2在其两端部分别具有绞合部22,在绞合部22之间的部分具有非绞合部21。
此外,也考虑到用上述以外的方法制作电线部2的绞合部22的情况。例如,也考虑到如下情况:预先将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状排列,将该多个线状导体20的端部汇聚,进行扭拧等而设置有绞合部22。在该情况下,多个线状导体2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即多个线状导体20没有汇聚的部分是非绞合部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带端子电线100具备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电线部2的情况。如图1、3所示,多个电线部2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排列。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电线部2由后述的绝缘部件3统一覆盖。因此,在带端子电线100中,多个电线部2可维持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
电线部2所包括的线状导体20是柔软的金属部件。此外,线状导体20也能称为裸导体。考虑到线状导体20例如是以铜或者铝等金属作为主成分的细线状的部件。
<带端子电线:电线(绝缘部件)>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绝缘部件3是覆盖电线部2的周围的柔软的部件。更具体地,绝缘部件3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周围。此外,绝缘部件3没有覆盖电线部2的绞合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统一覆盖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周围。
另外,绝缘部件3将非绞合部21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填埋。即,在非绞合部21中,形成一根线状导体20的周围被绝缘部件3包围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形成为扁平状。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绝缘部件3在绝缘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得薄,在电线部2排列的方向山形成得厚。此外,绝缘部件3的厚度方向是与非绞合部21的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向。这样的扁平状的绝缘部件3在绝缘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容易弯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3是不限于在多个电线部2排列的方向上容易弯曲,而在其它方向上也容易充分弯曲的柔软的部件。
另外,在绝缘部件3中的将多个电线部2各自覆盖的部分之间形成有槽39。在该情况下,槽39设置于相邻的电线部2间,因此能从绝缘部件3的外部推测绝缘部件3的内部的多个电线部2的大致位置。
绝缘部件3通过例如以电线部2作为插入物品对构成绝缘部件3的树脂进行插入成形而得到。此外,设置该绝缘部件3的操作在原样维持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下进行。由此,能形成绝缘部件3填埋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状态。详细将后述。
此外,考虑到绝缘部件3例如是含弹性体或者硅橡胶等的树脂部件。
<带端子电线:端子>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端子4与电线部2的端部连接。此外,端子4与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
带端子电线100具备至少一个端子4,端子4与多个电线部2分别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带端子电线100具备与三个电线部2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的六个端子4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4包括与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的电线连接部41、和能与作为该端子4的连接对方的对方侧连接部连接的触点部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连接部41是与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的部分。如图1~3所示,电线连接部41相对于电线部2的绞合部22通过压接进行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连接部41包括以覆盖电线部2的绞合部22的周围的状态铆接的压接片。此外,绞合部22是多个线状导体20汇聚的部分,因此能简单地进行与电线连接部41的压接操作,另外,与电线连接部41的连接状态稳定。
此外,也考虑到电线部2的绞合部21相对于端子4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热焊接等焊接进行连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到电线连接部41形成为平板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触点部42在电线部2的长度方向上从电线连接部41向与电线部2侧相反侧延伸而形成。另外,如图1、3所示,触点部42包括能与对方侧部件螺栓紧固的紧固孔421。紧固孔421是从端子4的一方的主面贯通到另一方的主面的贯通孔。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在对方侧部件中也形成有能与端子4螺栓紧固的紧固用的孔。并且,考虑到如下情况:在端子4的触点部42的紧固孔421和对方侧部件的紧固用的孔重叠的状态下,使螺栓通过并拧紧,从而端子4和对方侧部件连接。
<带端子电线:模塑部>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模塑部5覆盖端子4和电线部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塑部5覆盖端子4的电线连接部41和电线部2的绞合部22。即,模塑部5形成为覆盖端子4的电线连接部41和电线部2的绞合部22的周围的环状。此外,模塑部5没有覆盖端子4的触点部42的周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塑部5统一覆盖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电线部2和与该电线部2各自的端部连接的三个端子4。因此,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100包括分别设置于电线部2的端部的两个模塑部5。
此外,也考虑到模塑部5以覆盖多个电线部2的绞合部22和与该绞合部22连接的端子4的周围的方式单独地设置的情况。
模塑部5的轮廓形状例如形成为能与框体的开口部嵌合的形状,该框体收容作为该带端子电线100的连接对方的对方侧部件。例如,考虑到模塑部5的轮廓形状是圆角长方形、矩形或者圆形等的情况。另外,也考虑到根据框体的开口部的形状而在模塑部5的外周面形成有能与开口部嵌合的突部或者凹部的情况等。
另外,在带端子电线100中,作为形成模塑部5的模塑树脂,考虑到PPS(聚苯撑硫醚)树脂、PPA(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LCP树脂(液晶聚合物)、酚醛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环氧系的树脂或者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等。
<带端子电线:屏蔽部>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屏蔽部6覆盖电线部2的至少一侧。另外,屏蔽部6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一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6形成为覆盖多个电线部2的两侧方的片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带端子电线100具备能分别覆盖多个(在本例中为三个)电线部2的两侧的大小的两个屏蔽部6。即,多个电线部2夹在两个屏蔽部6之间。但是,也考虑到带端子电线100具备分别覆盖多个电线部2的多个屏蔽部6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6是片状的金属部件。另外,屏蔽部6是柔软的金属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屏蔽部6是多个线状的金属编织成片状的部件的情况。此外,也考虑到屏蔽部6是含铝等柔软的金属的金属箔的情况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6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设置为一体。因此,屏蔽部6从一侧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但没有覆盖绞合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置于电线部2的两侧的屏蔽部6,能遮蔽来自存在于电线部2的周围的电装设备的电磁噪声。
此外,也考虑到屏蔽部6仅设置于电线部2的一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遮蔽来自存在于电线部2的一侧的电装设备的电磁噪声。另外,也考虑到屏蔽部6是覆盖电线部2的周围的弯曲成筒状的片状部件的情况、或者屏蔽部6是覆盖电线部2的周围的筒状部件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屏蔽部6上连接有接地用的接地用导体68。接地用导体68是对绝缘部件3的内部的屏蔽部6和绝缘部件3的外部的接地点进行连接的部件。接地用导体68例如含金属导体。另外,也考虑到接地用导体68是用绝缘外皮覆盖周围的金属导体的情况。
接地用导体68的一方端部与屏蔽部6连接。此外,接地用导体68的一侧端部与两个屏蔽部6连接。
另一方面,在接地用导体68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有接地用的接地用端子69。接地用端子69和接地用导体68利用焊接或者压接等进行连接。在接地用端子69中形成有能与接地点(接地点)连接的孔691。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用导体68和屏蔽部6利用焊接进行连接。但是,也考虑到接地用导体68和屏蔽部6利用压接等进行连接的情况。另外,也考虑到在接地用导体68是屏蔽部6的一部分的情况、即是屏蔽部6中的向绝缘部件3的外部突出的部分的情况。
<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接着,一边参照图5~10一边对带端子电线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包括:在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端子4的工序(第一工序);以及绝缘部件成形工序,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21与模具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模具内的空间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成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成形工序具备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以及第四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以及第四工序是在电线部2的周围设置绝缘部件3的工序。图5是表示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图。图6~8是表示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图。图9、10是表示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使用模具7X,其形成有被沿着绝缘部件3的轮廓的内侧面包围且能收容非绞合部21的空间(收容空间70X)。该模具7X在第四工序中使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带端子电线100包括屏蔽部6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除了模具7X之外也使用模具7、8。模具8在第二工序中使用。模具7在第三工序中使用。
<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第一工序>
在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第一工序是在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端子4的工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100包括三个电线部2,因此第一工序是在多个电线部2各自的绞合部22连接端子4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预先使用遍及全长绞合的多个线状导体20制造带端子电线10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首先在一方端部连接端子4。然后,进行将中间部分的绞合解开的操作。此时,因为多个线状导体20在一方端部汇聚,所以容易进行解开绞合的操作。
并且,通过多个线状导体20的中间部的绞合解开,从而设置有非绞合部21。在非绞合部21中,以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设置。并且,在原样保持非绞合部21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的情况下,在另一侧端部再次将多个线状导体20汇聚而绞合。由此,在多个线状导体20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绞合部22。在第一工序中,在该另一侧端部的绞合部22也连接有端子4。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4的电线连接部41和电线部2的绞合部22利用压接进行连接。在第一工序中,例如使用压接装置等进行端子4和电线部2的连接操作。
<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第二工序>
接着,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在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8进行说明。模具8包括以能相互接近及分离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上模81及下模82。图5是存在于上模81与下模82之间的屏蔽部6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8包括上模81和下模82。并且,在上模8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下,在模具8中形成有能收容屏蔽部6的空间(收容空间80)。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收容空间80中配设有一个屏蔽部6。收容空间80是被形成于下模82的沿着带端子电线100的绝缘部件3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内侧面(弯曲面822)和形成于上模81的平坦面811包围而形成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模82包括在与上模81合模的状态下形成收容空间80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和固定端子4的端子固定部829。
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包括沿着带端子电线100的绝缘部件3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弯曲面82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形成有沿着扁平状的绝缘部件3的一方主面侧的轮廓的外周面的弯曲面8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模82的端子固定部829包括沿着端子4的轮廓的凹部828。当在该凹部828中收容有端子4时,则端子4的位置得以固定。在该状态下,端子4被上模81和下模82夹着,从而能在后述的第三工序及第四工序中将端子4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81包括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内侧面相对的平坦面811。该上模81的平坦面811形成包围收容空间80的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工序是如下工序:在模具8的收容空间80中收容有分别覆盖电线部2的两侧的屏蔽部6中的一方的屏蔽部6(以下称为一侧的屏蔽部6)的状态下,在收容空间80中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将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成形。
在第二工序中,首先,一侧的屏蔽部6配设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此时,屏蔽部6例如在以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弯曲面82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伸展的状态下设置。
在一侧的屏蔽部6配设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状态下,上模81靠近下模82。在上模8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下,一侧的屏蔽部6收容于模具8的收容空间80。此时,考虑到如下:例如,以一侧的屏蔽部6的一部分被上模81和下模82夹着的方式决定一侧的屏蔽部6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上模8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下,可维持一侧的屏蔽部6伸展的状态。
并且,在收容空间80中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通过该成型用树脂注满收容空间80,从而在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供给成型用树脂。通过该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得以成形。
<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第三工序>
接着,一边参照图6~8一边对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进行说明。在第三工序中使用模具7。模具7包括以能相互接近及分离的方式进行支撑的上模71及下模82。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7包括上模71和下模82。模具7中的下模82与模具8中的下模共用。因此,下模82的说明省略。
图6是第三工序开始时的一侧的屏蔽部6、电线部2以及绝缘部件3的剖视图。图7是载置于第二工序完成后的下模82上的状态的端子4及电线部2的平面图。图8是第三工序中的屏蔽部6、电线部2以及绝缘部件3的剖视图。此外,在图6中示出上模71和下模82没有接近的状态的模具7,在图8中示出上模7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的模具7。
在上模7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下,在模具8中形成有能收容多个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空间(收容空间70)。另外,上模71包括在与下模82合模的状态下形成收容空间70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在图6、8所示的例子中,上模71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包括与弯曲面822相对的平面。即,收容空间70是被形成于下模82的沿着带端子电线100的绝缘部件3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弯曲面822和上模71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所包括的面包围而形成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7所示,在第三工序中,多个电线部2载置于通过第二工序得到的在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所形成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即,在第三工序中,在由第二工序得到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上载置有多个电线部2。
更具体地,在第二工序结束后,上模81被拆卸。并且,在下模82的端子固定部829的凹部828嵌入与电线部2的两端部连接的端子4的至少一方。由此,决定端子4的位置得以决定。
然后,在覆盖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收容于下模82的状态下,电线部2载置于该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此外,载置有电线部2的绝缘部件3的平坦面是由上模81的平坦面形成的部分。
更具体地,电线部2的两端部的绞合部22间的部分的绞合解开而形成的非绞合部21配设于覆盖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此外,此时考虑到如下情况: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配设于覆盖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预先绞合的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20的绞合解开而设置有非绞合部21。因此,认为非绞合部21中的线状导体20带有旧态。在该情况下,多个线状导体20由于该旧态而容易维持相互空开间隙的状态。
另外,也考虑到将在端子固定部829与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之间分隔多个线状导体20的分隔部设置于下模82或者上模71的情况。考虑到分隔部例如是在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的壁状部分或者销状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相邻的分隔部之间例如各配设一个线状导体20,从而能利用分隔部抑制线状导体20接触,容易形成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的状态。
并且,在电线部2以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的方式配设于对配设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中的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进行覆盖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下,上模71靠近下模82。由此,如图8所示,可形成在模具7的收容空间70中收容有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状态。
然后,在收容空间80中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在该成型用树脂注满收容空间80的状态下,在多个线状导体20间存在成型用树脂。并且,通过该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且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得以成形。
因此,第三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收容空间70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成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工序中,一侧的屏蔽部6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一体形成。因此,第三工序也是针对电线部2设置一侧的屏蔽部6的工序。此外,在图6~8中,简便起见,省略画出与屏蔽部6连接的接地用导体68。
另外,在第三工序中,注射到收容空间70的成型用树脂使利用第二工序成形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的表面的树脂熔融并相互混合。然后,在该状态下,在第三工序中注射到收容空间70的成型用树脂固化,由此能得到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及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
<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第四工序>
接着,一边参照图10一边对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进行说明。在第四工序中使用模具7X。模具7X包括能相互接近及分离地进行支撑的上模71X及下模82。图10是第四工序中的屏蔽部6、电线部2以及绝缘部件3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0中示出上模71X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的模具7X。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7X包括上模71X和下模82。模具7X中的下模82与模具7、8中的下模共用。因此,下模82的说明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模71X包括在与下模82合模的状态下形成收容空间70X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X。上模71X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X包括沿着相对于利用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成形的绝缘部件3而言的带端子电线100的绝缘部件3的轮廓的剩余部分的内侧面。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包括沿着扁平状的绝缘部件3的另一方主面侧的轮廓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弯曲面)。
第四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模具7X的内侧面(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X的内侧面及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向收容空间70X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的剩余部分成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工序中,另一侧的屏蔽部6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成为一体。因此,第四工序也是针对电线部2设置另一侧的屏蔽部6的工序。此外,在图10中,简便起见,省略画出与屏蔽部6连接的接地用导体68。
在第四工序中,首先,在通过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得到的覆盖一侧的屏蔽部6及非绞合部21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上载置另一侧的屏蔽部6。更具体地,在第三工序结束后,上模71被拆卸,在一侧的屏蔽部6、电线部2以及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收容于下模82的状态下,另一侧的屏蔽部6载置于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此外,上述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是由第三工序中的上模71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711中的平坦面形成的部分。
并且,在另一侧的屏蔽部6载置于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下,上模71X靠近下模82。由此,如图10所示,形成在模具7X的收容空间70X中收容有两个屏蔽部6和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围被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覆盖的非绞合部21和一侧的屏蔽部6收容于收容空间70X。
然后,在收容空间70X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在该成型用树脂注满收容空间70X的状态下,另一侧的屏蔽部6与在第三工序中得到的覆盖设置于下模82中的非绞合部21及一侧的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在第四工序中,通过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统一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及两个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得以成形。
此外,在第四工序中,注射到收容空间70X的成型用树脂使利用第三工序成形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的表面的树脂熔融并相互混合。然后,在该状态下,在第四工序中注射到收容空间70的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相对于利用第三工序成形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而言的剩余部分得以成形,能得到绝缘部件3。
<带端子电线>
在第四工序结束后,进行如下模塑部成形工序:覆盖端子4和电线部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的模塑部5得以成形。然后,该模塑部成形工序结束,由此能得到具备电线10、端子4、模塑部5以及两个屏蔽部6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100。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电线部2包括非绞合部21,绝缘部件3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在该情况下,在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中,用于使以松散状态设置的多个线状导体20弯曲所需的力变小。另外,利用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柔软的绝缘部件3,能抑制松散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20变为相互接触的状态而不易弯曲。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状导体20间设置有比金属柔软的树脂的绝缘部件3。因此,与以相互接触的状态汇聚的多个线状导体20弯曲的情况相比,在线状导体20间夹着柔软的绝缘部件3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线10容易弯曲。在该情况下,电线10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能提高电线10的柔软性。其结果是,能提高带端子电线100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绞合部21中,多个线状导体20在与电线部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状排列。以往,当多个线状导体20以接触的状态并列状排列时,则线状导体20不易向排列的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状排列的线状导体20由柔软的绝缘部件3分隔,因此该电线10也容易向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弯曲。即,在包括多个线状导体20并列状排列的电线部2的电线10中,可消除不易向与电线部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弯曲的情况。其结果是,电线10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能提高电线10的柔软性。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绞合部21中,多个线状导体20并列状排列,因此非绞合部2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小,容易向厚度方向弯曲。
在此,即使在多个线状导体以相互接触的状态并列状排列的情况下,非绞合部的在线状导体排列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变大,线状导体不易向排列的方向弯曲。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线部的一方端部的端子固定的状态下,难以使另一方端部的端子向线状导体排列的方向移动,因此有电线部的配设操作及端子的连接操作繁杂化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状导体20在多个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上也空开间隔地设置。另外,在线状导体20间设置有绝缘部件3。因此,能抑制在多个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上线状导体20相互接触。其结果是,在带端子电线100中,能维持多个线状导体20在绝缘部件3的内部松散的状态,多个线状导体20在排列的方向上也容易弯曲。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线部2的一方端子4固定的状态下,能使另一方端部的端子4向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移动。此外,在图1中,用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如下状态:在电线部2的一方端子4固定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端部的端子4向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移动。由此,能抑制电线部2的配设操作及端子4的连接操作繁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绝缘部件3设置为扁平状,所以能容易将包括该电线10的带端子电线100铺设于如间隔狭窄的间隙那样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线部2在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排列的状态下被绝缘部件3统一覆盖。在该情况下,能利用绝缘部件3使多个电线部2一体化,从而电线10的处理性能提高。其结果是,带端子电线100的处理性能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100进一步具备屏蔽部6,屏蔽部6覆盖电线部2的至少一侧(在本例中为两侧),并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能遮蔽来自电线部2的至少一侧的电磁噪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部2进一步包括绞合部22,绞合部2以多个线状导体20绞合的状态设置在电线部2与端子4的连接部分。在该情况下,因为多个线状导体20在与端子4的连接部分没有松散,所以能有效地进行电线部2和端子4的连接操作,另外,电线部2和端子4的连接状态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覆盖端子4和电线部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的模塑部5使端子4和电线部2的连接部分防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21与模具7X、7、8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收容空间70X、70、80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成形。在该情况下,能简单地制造如下带端子电线100:其包括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11~15一边对制造带端子电线1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综合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以下,简便起见,将相当于上述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的工序称为第五工序。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进行第一工序、第五工序及第四工序。关于第一工序,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模具7X、8。关于模具7X、8,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其说明。
此外,模具7X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的第四工序中使用。另外,模具8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的第五工序中使用。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的第五工序开始时的模具8的局部剖开立体图。图12是配设于第五工序开始时的模具8的下模82中的电线部2及屏蔽部6的平面图。图13是第五工序中的电线部2、屏蔽部6以及模具8的剖视图。图14是第四工序开始时的电线部2、屏蔽部6以及模具7X的剖视图。图15是第四工序中的电线部2、屏蔽部6以及模具7X的剖视图。
<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第五工序>
在第五工序中,如图11、12所示,首先,一侧的屏蔽部6配设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两侧缘的部分载置一侧的屏蔽部6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在一侧的屏蔽部6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弯曲面82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考虑到一侧的屏蔽部6以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弯曲面82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且以伸展的状态设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如下:一侧的屏蔽部6例如在上模81和下模82最接近的状态下配设于如其一部分被上模81和下模82夹着、一侧的屏蔽部6可维持伸展的状态的位置。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配置于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状态下,多个线状导体20以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不接触的方式且以伸展的状态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绞合部21的下模82侧配设有一侧的屏蔽部6。因此,所谓以上述的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不接触的方式是与以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一侧的屏蔽部6不接触的方式同样的意思。
此外,即使是多个线状导体20伸展的状态,也可维持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即,在第五工序中形成如下状态:线状导体20以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且非绞合部21与一侧的屏蔽部6不接触的方式且以伸展的状态配设于下模82。
更具体地,在第五工序中,首先,在下模82的端子固定部829的凹部828嵌入与电线部2的两端部连接的端子4的至少一方。由此,端子4的位置被决定。
并且,电线部2的两端部的绞合部22间的部分的绞合解开而形成的非绞合部21在原样维持绞合解开的状态的情况下,以与一侧的屏蔽部6不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
在此,如电线部的非绞合部21与一侧的屏蔽部6不接触的状态例如能通过调节下模82的端子固定部829间的距离来形成。更具体地,通过在下模82的端子固定部829的凹部828嵌入与电线部2的两端连接的端子4,从而电线部2的端部得以固定。因此,通过调节端子固定部829的位置,从而能形成非绞合部21从一侧的屏蔽部6浮起的状态,并且能形成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而伸展的状态。
另外,在通过将预先绞合的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20的绞合解开而设置有非绞合部21的情况下,认为非绞合部21中的线状导体20带有旧态,因此多个线状导体20由于该旧态而容易维持相互空开间隙的状态。
另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将在端子固定部829与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之间分隔多个线状导体20的分隔部设置于下模82或者上模81。考虑到分隔部例如是在线状导体20排列的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的壁状部分或者销状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相邻的分隔部之间例如各配设一个线状导体20,从而能利用分隔部抑制线状导体20接触,容易形成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的状态。
电线部2在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且非绞合部21与一侧的屏蔽部6不接触的状态下设置于下模82后,如图13所示,上模81靠近下模82。由此,形成在模具8的收容空间80中收容有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及屏蔽部6的状态。
然后,在收容空间80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在该成型用树脂注满收容空间80的状态下,在多个线状导体20间存在成型用树脂。然后,通过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且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得以成形。
因此,第五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21与模具7X、8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且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收容空间80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成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工序中,一侧的屏蔽部6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成为一体。因此,第五工序也是针对电线部2设置屏蔽部6的工序。
在第五工序结束后,如图14、15所示,使用模具7X进行第四工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四工序中,在由第五工序得到的覆盖一侧的屏蔽部6及非绞合部21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平坦面上载置另一侧的屏蔽部6。然后,形成在模具7X的收容空间70X中收容有两个屏蔽部6和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状态后,在收容空间70X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通过该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统一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及两个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得以成形。其结果是,能得到带端子电线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五工序及第四工序):在原样维持非绞合部21与模具7X、8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收容空间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成形。在该情况下,能简单制造如下带端子电线100:其包括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16、17一边对第3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300进行说明。带端子电线300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进一步具备分隔部件3A的方面不同。图16是带端子电线300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带端子电线300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7是存在于上模71X与下模82之间的状态的电线部2、屏蔽部6以及分隔部件3A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端子电线300具备电线部2、绝缘部件3、端子4、模塑部5、屏蔽部6以及分隔部件3A。此外,简便起见,在图10、11中没有表示出端子4和模塑部5。电线部2、绝缘部件3、端子4、模塑部5以及屏蔽部6的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屏蔽部6之间设置有分隔部件3A。分隔部件3A是抑制电线部2和屏蔽部6接触的部件。分隔部件3A利用绝缘部件3与电线部2及屏蔽部6一体形成。即,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屏蔽部6以及分隔部件3A设置于绝缘部件3的内部。
考虑到分隔部件3A例如是片状的绝缘部件。考虑到分隔部件3A例如是含与绝缘部件3相同的树脂材料的部件。此外,也考虑到分隔部件3A是含与绝缘部件3不同的树脂材料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3A设置于电线部2的两侧。因此,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夹在两侧的分隔部件3A之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3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图1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300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首先进行在电线部2的绞合部22连接端子4的第一工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工序后进行的第二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原样维持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模具7X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多个线状导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线状导体20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收容空间70X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非绞合部21的周围、且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绝缘部件3成形。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中,不进行使用模具7、8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多个线状导体20以非绞合部21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内侧面不接触的方式且以伸展的状态设置。另外,通过调节端子固定部829的位置,从而形成非绞合部21从下模82浮起的状态及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相互不接触而伸展的状态。
并且,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下模82浮起的状态的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夹在中间的方式设置有分隔部件3A。即,以夹着非绞合部21的方式设置有分隔部件3A。
并且,在分隔部件3A上设置有屏蔽部6。考虑到屏蔽部6例如利用粘接剂、粘贴部件等与分隔部件3A粘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形成在收容空间70X内利用分隔部件3A分隔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和屏蔽部6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收容空间70X注射构成绝缘部件3的成型用树脂,通过注射到收容空间70X的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能得到绝缘部件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俯视时分隔部件3A的大小小于下模82的收容空间形成区域821的大小。因此,在分隔部件3A的周围形成有从上模71X侧的空间连接到下模82侧的空间的间隙。由此,注射到收容空间70X的成型用树脂不会滞留于上模71X侧的空间及下模82侧的空间中的一方,而流入到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分隔部件3A以及屏蔽部6的周围。在该状态下,通过成型用树脂固化,从而能得到统一覆盖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分隔部件3A以及屏蔽部6的周围的绝缘部件3。
此外,在分隔部件3A是含与绝缘部件3相同的树脂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考虑到如下:通过分隔部件3A熔融并再次固化,从而构成绝缘部件3的一部分。
另外,也考虑到分隔部件3A形成有网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成型用树脂在分隔部件3A的网眼中通过,从上模71X侧的空间流向下模82侧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中,用于使以松散状态设置的多个线状导体20弯曲所需的力变小。另外,利用填埋非绞合部21中的多个线状导体20间的间隙的柔软的绝缘部件3,能抑制松散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20变为相互接触的状态而不易弯曲。在该情况下,电线10容易向多个方向弯曲,能提高电线10的柔软性。其结果是,能提高带端子电线300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电线部2的非绞合部21与屏蔽部6之间的分隔部件3A,能一次进行将绝缘部件3成形的工序。在该情况下,能缩短制造带端子电线300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
在带端子电线100中,也考虑到电线10不具备屏蔽部6的情况。另外,在带端子电线100、300中,也考虑到屏蔽部6仅覆盖电线部2的一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将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中的第二工序省略等。
此外,本发明的电线、带端子电线以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在各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范围内,也能通过将以上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自由组合、或者将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适当变形或者将一部分省略而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 电线
100 带端子电线
2 电线部
20 线状导体
300 带端子电线
21 非绞合部
22 绞合部
3 绝缘部件
4 端子
5 模塑部
6 屏蔽部
7 模具
70 收容空间
7X 模具
70X 收容空间
8 模具
80 收容空间。

Claims (8)

1.一种电线,具备:
电线部,其包括连接到共同的连接对方的多个线状导体;以及
柔软的绝缘部件,其覆盖所述电线部的周围,
所述电线部包括非绞合部,所述非绞合部以所述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隙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电线部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
所述绝缘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的所述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所述非绞合部的所述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中,
在所述非绞合部,所述多个线状导体在与所述电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形成为扁平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其中,
所述电线具备多个所述电线部,
所述多个电线部在相互空开间隔地并列排列的状态下被所述绝缘部件统一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其中,
所述电线进一步具备屏蔽部,所述屏蔽部覆盖所述电线部的至少一侧,并利用所述绝缘部件与所述电线部一体形成。
6.一种带端子电线,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以及
至少一个端子,其与所述电线部的端部连接,
所述电线部进一步包括绞合部,所述绞合部以所述多个线状导体绞合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电线部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中,
所述电线进一步具备模塑部,所述模塑部覆盖所述端子和所述电线部的连接部分的周围。
8.一种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制造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子电线,
所述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使用模具,所述模具形成有被沿着所述绝缘部件的轮廓的内侧面包围、且能收容所述非绞合部的空间,
所述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具备:
在所述电线部的所述绞合部连接所述端子的工序;以及
在原样维持所述非绞合部与所述模具的内侧面不接触的状态及所述多个线状导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线状导体彼此空开间隔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所述空间注射成型用树脂,将覆盖所述非绞合部的周围、且填埋所述非绞合部的所述多个线状导体间的间隙的所述绝缘部件成形的工序。
CN201680005511.XA 2015-01-15 2016-01-06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112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5781A JP6406023B2 (ja) 2015-01-15 2015-01-15 電線、端子付電線及び端子付電線製造方法
JP2015-005781 2015-01-15
PCT/JP2016/050192 WO2016114184A1 (ja) 2015-01-15 2016-01-06 電線、端子付電線及び端子付電線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086A true CN107112086A (zh) 2017-08-29
CN107112086B CN107112086B (zh) 2019-06-21

Family

ID=5640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511.XA Active CN107112086B (zh) 2015-01-15 2016-01-06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9408B2 (zh)
JP (1) JP6406023B2 (zh)
CN (1) CN107112086B (zh)
WO (1) WO20161141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US20220176898A1 (en) * 2019-03-29 2022-06-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ing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6224B (zh) * 2016-11-08 2022-05-1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DE112017005623T5 (de) 2016-11-08 2019-07-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ktrischer Drahtleiter, ummantelte elektrische Leitung und Kabelbaum
WO2019187193A1 (ja) * 2018-03-28 2019-10-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EP3613639B1 (de) * 2018-08-20 2023-02-01 Nexans Kabelbaumelement mit zumindest bereichsweise formstabilem elektrischem schirm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7254680B2 (ja) * 2019-11-19 2023-04-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58114A (ja) * 2020-03-27 2021-10-07 ティーイー コネクティビティ ジャーマニ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ク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導体ケーブルの導電体と接続相手側との間の電気コンタクト、自動車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用のセル接続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ル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7434043B2 (ja) * 2020-04-15 2024-02-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端子付き扁平電線ならびに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DE102021125620A1 (de) * 2021-10-04 2023-04-06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Elektrischer Übergabestützpunkt für Kraftfahrzeu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791A (zh) * 2007-01-19 2008-07-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36117A (zh) * 2006-11-09 2009-09-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扁平电缆
JP2010135203A (ja) * 2008-12-05 2010-06-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014427A (ja) * 2009-07-03 2011-01-2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絶縁電線
CN102201277A (zh) * 2010-03-26 2011-09-28 日立电线精密技术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线缆
CN102822908A (zh) * 2009-12-25 2012-12-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33918C (de) * 1929-08-30 1931-09-22 W & G Kessler Bandleiter
DE580992C (de) * 1929-09-20 1933-07-19 W & G Kessler Bandleiter
JPH0614326Y2 (ja) * 1988-10-24 1994-04-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付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5015800A (en) * 1989-12-20 1991-05-14 Super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Partnership Miniature controlled-impedance transmission line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304741A (en) * 1992-08-10 1994-04-19 Temp-Flex Cable, Inc. Speaker cable
JP3424958B2 (ja) * 1993-01-26 2003-07-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401908A (en) * 1993-04-22 1995-03-28 Cooper Industries, Inc. Insulated conductor pai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king same
US5554825A (en) * 1994-11-14 1996-09-1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lexible cable with a shield and a ground conductor
DE19960465A1 (de) * 1999-12-15 2001-06-21 Alcatel Sa Flachleiter-Bandleitung
US6717058B2 (en) * 2002-04-19 2004-04-06 Amphenol Corporation Multi-conductor cable with transparent jacket
US20040011553A1 (en) * 2002-07-18 2004-01-22 Parlex Corporation Extruded flat cable
JP4506818B2 (ja) * 2007-11-15 2010-07-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7633012B2 (en) * 2008-03-20 2009-12-15 Tennrich International Corp. Structure for flexible flat cable
US8404976B2 (en) * 2009-01-30 2013-03-26 Fort Wayne Metals Research Products Corporation Fused wires
JP2012182047A (ja) 2011-03-02 2012-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スバー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117A (zh) * 2006-11-09 2009-09-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扁平电缆
CN101226791A (zh) * 2007-01-19 2008-07-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35203A (ja) * 2008-12-05 2010-06-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014427A (ja) * 2009-07-03 2011-01-2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絶縁電線
CN102822908A (zh) * 2009-12-25 2012-12-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线束
CN102201277A (zh) * 2010-03-26 2011-09-28 日立电线精密技术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线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76898A1 (en) * 2019-03-29 2022-06-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ing module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4365236B (zh) * 2019-09-13 2024-04-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68959A1 (en) 2018-09-20
JP2016131139A (ja) 2016-07-21
WO2016114184A1 (ja) 2016-07-21
US10249408B2 (en) 2019-04-02
CN107112086B (zh) 2019-06-21
JP6406023B2 (ja)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2086B (zh) 电线、带端子电线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方法
US4821413A (en)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 component
CN102549845B (zh) 连接器
US8740655B2 (en) Low heigh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737388B (zh) 用于制造连接器端子的方法以及连接器
WO2007136092A1 (ja) 接続部材
US9270049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2474028A (zh) 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2822908A (zh) 布线线束
CN108879151A (zh) 连接器和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8664528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20100129739A (ko) 후프 부재, 내부 전도체 터미널 및 동축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CN103650252B (zh) 扁平电缆防水连接器及用于扁平电缆的防水连接器结构
JP6295063B2 (ja) 被覆電線及び被覆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1169992B (zh) 同轴扁平缆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8941A (zh) 电连接器
WO2018142913A1 (ja) 電気接続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19327B2 (en) Waterproof flat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604062A (zh) 电接线盒
JP2013240934A (ja) 電線の端末処理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CN110350368A (zh) 分支电路体和电线分支方法
CN104022418B (zh) 电线的分支结构
CN218828960U (zh) 一种汽车线束防缠绕组件
JP200929594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と一体化された電子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03440B (zh) 电气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