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224B -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224B
CN112086224B CN202010789512.6A CN202010789512A CN112086224B CN 112086224 B CN112086224 B CN 112086224B CN 202010789512 A CN202010789512 A CN 202010789512A CN 112086224 B CN112086224 B CN 112086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ductor
electric wire
cross
wir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9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6224A (zh
Inventor
大井勇人
大塚保之
田口欣司
丹治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1292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87944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86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6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3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6Alloys based on c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09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08Several wires or the like stranded in the form of a ro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9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9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 H01B7/292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using material resistant to hea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6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reducing the size of conductor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柔性和省空间性的电线导体及具备这样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以及线束。设为由将多个线材(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且具有与绞合线的轴线方向交叉的剖面由扁平形状构成的扁平部的电线导体(10)。将在扁平部的剖面中未被线材占据的空隙的比例即空隙率设为17%以上。另外,设为具有这样的电线导体(10)和将电线导体(10)的外周被覆的绝缘体的被覆电线。此外,设为包括这样的被覆电线而构成的线束。

Description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1月8日、申请号为201780058705.0、发明名称为“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更详细地说,涉及由绞合线构成的电线导体及在这样的电线导体的外周具有绝缘体的被覆电线以及包含这样的被覆电线的线束。
背景技术
公知利用扁平状的导体构成的扁平线缆。通过使用扁平线缆,与使用具备剖面呈大致圆形的导体的普通电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布线时所占的空间。
在以往普通的扁平线缆中,如专利文献1等记载地,经常使用扁平矩形导体来作为导体。扁平矩形导体是将金属的单线成形为剖面四边形而形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0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扁平矩形导体在沿着扁平的剖面的高度(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具有比较高的柔性,易于进行弯曲。但是,在沿着扁平的剖面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柔性较低且硬,因此难以进行弯曲。这样,具有扁平矩形导体的扁平线缆难以沿特定的方向弯曲,布线时的作业性变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柔性和省空间性的电线导体及具备这样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乃至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电线导体由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具有与所述绞合线的轴线方向交叉的剖面由扁平形状构成的扁平部,在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未被所述线材占据的空隙的比例即空隙率为17%以上。
在此,可以是,所述空隙率为40%以下。
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比在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另外,可以是,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的50%以下。而且,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10%以下。
可以是,所述电线导体在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具有能够收容两根以上所述线材的连续的空隙。
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具有沿所述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对边。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所述彼此平行的对边的端部处比在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
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所述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的3倍以上。
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为四边形。另外,可以是,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为长方形。
可以是,所述电线导体在轴线方向上连续地具有所述扁平部和扁平度比所述扁平部低的低扁平部。
可以是,构成所述绞合线的线材为50根以上。
可以是,所述绞合线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且具有100mm2以上的导体剖面积,或者,由铝或铝合金构成,且具有130mm2以上的导体剖面积。
可以是,所述电线导体中,在所述扁平部处,所述绞合线被从彼此相对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且彼此相对的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轧制。
本发明涉及的被覆电线具有上述的电线导体以及被覆所述电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体。
本发明涉及的线束包括上述的被覆电线而构成。
在此,可以是,线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被覆电线,该多个被覆电线沿所述电线导体的所述宽度方向及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排列。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线束具有夹装在所述多个被覆电线之间的散热片及与所述多个被覆电线共同接触的散热片中的至少一方。另外,可以是,所述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所述高度方向排列。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沿所述高度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被覆电线之间夹装有由散热材料构成的夹装片,还设置有将多个所述夹装片彼此连结且由散热材料构成的连结件。
可以是,所述线束沿柱状构件的外周配置。或者,可以是,所述线束收容在沿长度方向具有开口的中空的管状构件的中空部内。
再或者,可以是,所述线束配置在汽车的地板下,构成电源主干线。或者,可以是,所述线束构成汽车的顶棚或地板。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线束包括多个上述的被覆电线,该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所述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排列,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一致,且在所述汽车的内装件与吸音件之间以使所述宽度方向沿着所述内装件及吸音件的面的方式配置。
可以是,所述线束包括第一被覆电线和第二被覆电线,所述第一被覆电线为所述电线导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上述被覆电线,所述第二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与所述第一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相比扁平度低且导体剖面积小。在该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第二被覆电线的导体剖面积为0.13mm2以下。
发明效果
上述发明涉及的电线导体不是单线,而是由绞合线构成,因此具有高的柔性。而且,通过具备具有扁平形状的剖面的扁平部,与剖面大致圆形的普通的电线导体相比,能够减少作为电线进行布线时所需的空间。另外,在增大导体剖面积时,若扩宽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则能够将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抑制得小,因此能够在维持省空间性的状态下增大剖面积。
而且,上述发明涉及的电线导体具有17%以上的空隙率,从而即使剖面变得扁平,也易于保持特别高的柔性。其结果是,成为具有特别高的布线自由度的电线导体。
在此,在空隙率为40%以下的情况下,易于将扁平部形成为足够扁平的形状。另外,易于维持所形成的扁平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线导体的省空间性。
在扁平部的剖面中的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比在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的情况下,防止由于绞合线成形为剖面扁平而位于绞合线的外周部的线材集中地变形,承受由变形引起的大的载荷。另外,防止由于线材的变形而在电线导体的外周部形成尖锐的突起等凹凸结构。
在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扁平部的中央部处的50%以下的情况下,能获得特别好的上述的防止绞合线的外周部处的变形和载荷的集中还有防止电线导体的表面上的凹凸结构的形成的效果。
在扁平部的剖面中的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10%以下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特别好的上述的防止绞合线的外周部处的变形和载荷的集中还有防止电线导体的表面上的凹凸结构的形成的效果。
在电线导体在扁平部的剖面中具有能够收容两根以上线材的连续的空隙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线材向这样的空隙的移动而使电线导体柔软地弯曲,因此对于将电线导体的柔性保持得高的效果特别优异。
在扁平部的剖面具有沿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对边的情况下,易于在布线后的电线的高度(厚度)方向外侧确保大的空间,能够实现高的省空间性。特别是,在重叠多个电线来进行布线时,不易产生无用的空间。
在该情况下,在扁平部的剖面中的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扁平部的彼此平行的对边的端部处比在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电线导体的端部处的变形和载荷集中。另外,尖锐的突起等凹凸结构在电线导体的外周部中也存在容易在彼此平行的对边的端部形成的倾向,但通过将该端部处的线材的变形率抑制得小,能够有效地防止端部处的尖锐的突起等凹凸结构的形成。
另外,在扁平部的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与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的3倍以上的情况下,在电线导体中,能够兼顾柔性的确保和由高度方向相对于宽度方向在尺寸上更小带来的高度方向上的高的省空间性。
另外,在扁平部的剖面为四边形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将多个电线并列时、重叠时在电线彼此之间产生的无用的空间变小,使电线高密度地聚集。
此外,在扁平部的剖面为长方形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将多个电线并列时、重叠时在电线彼此之间产生的无用的空间特别小,在节省空间方面特别优异。
在电线导体在轴线方向上连续地具有扁平部和扁平度比扁平部低的低扁平部的情况下,不通过接合等就能够沿电线导体的轴线方向将扁平度不同的部位设置在一根电线导体中,能够同时利用扁平度不同的各部分的特性。例如,通过在电线导体的中央部设置扁平部,并在其两端设置剖面大致圆形的低扁平部,能够兼顾中央部处的省空间性和端部处的安装端子等构件时的便利性。
在构成绞合线的线材为50根以上的情况下,即使不使各线材较大地变形,通过线材的相对配置的改变,也在线材之间留有大的空隙,并且易于将绞合线成形为剖面扁平。因此,在电线导体中,易于兼顾省空间性和柔性。
在绞合线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且具有100mm2以上的导体剖面积,或者,由铝或铝合金构成且具有130mm2以上的导体剖面积的情况下,能够特别有效地利用通过采用剖面扁平形状实现的兼顾省空间性和柔性的效果。在100mm2以上、130mm2以上这样大剖面积的电线导体中,在剖面呈大致圆形的情况下,由于其直径的大小,需要大的布线空间,并且相对于弯曲的斥力大。但是,在这样的大剖面积的电线导体中,通过将剖面形成为扁平形状,也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并且特别是在向高度方向的弯曲中能够获得高的柔性。
而且,在扁平部处绞合线被从彼此相对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且彼此相对的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轧制的情况下,电线导体易于成为接近剖面四边形的结构,成为省空间性优异的电线导体。
本发明涉及的被覆电线具有上述的电线导体,因此能够兼顾由电线导体的绞合线结构实现的柔性和由扁平形状实现的省空间性。因此,以将多根被覆电线并列或重叠地布线的情况为前提,能够在具有高的自由度且减少空间的同时进行布线。
本发明涉及的线束包括具有上述的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而构成,因此柔性和省空间性优异,能够在汽车内等受限的空间中作为配线件适当地利用。
在此,在线束包括多个上述的被覆电线且该多个被覆电线沿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及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排列的情况下,能够将这些多个被覆电线之间的空隙抑制得小地构成线束,因此能够实现特别高的省空间性。
在该情况下,根据线束具有夹装在多个被覆电线之间的散热片及与多个被覆电线共同接触的散热片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即使利用由该扁平形状实现的省空间性来使多个被覆电线彼此接近地高密度配置,也能够将由通电时的发热造成的影响抑制得小。
另外,在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高度方向排列的情况下,利用被覆电线的高度方向上的排列,能够将细长的间隙等各种狭小的空间有效地灵活应用于被覆电线的布线中。
在该情况下,在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被覆电线之间夹装有由散热材料构成的夹装片,还设置有将多个夹装片彼此连结且由散热材料构成的连结件的情况下,虽然多个被覆电线以使扁平的较宽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彼此相邻,容易使通电时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到被覆电线的排列体的外部,但通过设置夹装片而易于使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到外部。此外,通过设置将多个夹装片连结的连结件,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热量散发。
在线束沿柱状构件的外周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线束收容在沿长度方向具有开口的中空的管状构件的中空部内的情况下,将构成汽车的车身等的柱状构件、管状构件用于线束的支承,能够有效地减少线束的布线空间。
另外,在线束配置在汽车的地板下且构成电源主干线的情况下,与以往使用普通的铜板的电源主干线相比,能够提高生产性,并且能够抑制由发动机振动等导致的疲劳破坏的发生。
或者,在线束构成汽车的顶棚或地板的情况下,在汽车内,尤其能够不浪费地灵活应用空间来确保布线路径,并且在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的散热性。另外,根据被覆电线的配置,能够构成各种形状的顶棚面、地板面。
在这些情况下,根据线束包括多个上述的被覆电线,该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排列,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一致,且在汽车的内装件与吸音件之间以使宽度方向沿着内装件及吸音件的面的方式配置的结构,能够将内装件与吸音件之间的距离抑制得小,且将内装件与吸音件之间的空间有效地用于线束的布线。此时,通过使多个被覆电线的高度一致,从而被覆电线的凹凸结构不易对内装件的表面形状、吸音件的吸音性能造成影响。
而且,在线束包括第一被覆电线和第二被覆电线,第一被覆电线为电线导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上述的被覆电线,第二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与第一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相比扁平度低且导体剖面积小的情况下,能够兼顾相对于由于铝、铝合金的导电率较低而有大面积化倾向的第一被覆电线的省空间化和第二被覆电线中的铜、铜合金所具有的高导电率等的特性的利用。
在该情况下,如果第二被覆电线的导体剖面积为0.13mm2以下,则线束整体上易于确保高的省空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电线导体的剖视图。
图3是对原料绞合线的轧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电线导体的各种剖面形状的图,(a)~(d)示出各不相同的方式。在(b)~(d)中省略线材。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中的被覆电线的排列的例子的剖视图。(a)示出将被覆电线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情况,(b)示出将被覆电线沿高度方向排列的情况。
图6是示出将被覆电线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情况的另一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线束的布线结构的例子的图,(a)示出利用了圆柱状构件的布线结构,(b)示出利用了剖面匚字状的管状构件的布线结构。
图8是对被覆电线的剖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相片,(a)表示轧制前的原料绞合线,(b)表示压缩率低的样品1,(b)表示压缩率高的样品2。
图9是与被覆电线的升温相关的模拟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及被覆电线乃至线束详细地进行说明。利用绝缘体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的外周被覆而成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而且,将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在内的多个被覆电线聚集而成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
[电线导体]
图1通过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的外观。另外,图2示出电线导体10的与轴线方向(长度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剖面。
(1)电线导体的剖面形状
电线导体10构成为将多个线材1彼此绞合而成的绞合线。而且,电线导体10在沿着轴线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扁平的外形。即,具有与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剖面形成为扁平形状的扁平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为这样的扁平部。
在此,电线导体10的剖面具有扁平形状是指,与构成剖面的边平行地横穿剖面且在范围内包含剖面整体的直线中的最长直线的长度即宽度W比与该直线正交且在范围内包含剖面整体的直线的长度即高度H大的状态。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的剖面及图4所示的各方式的电线导体的剖面中,宽度W大于高度H。
只要电线导体10的剖面具有扁平形状,则由哪种具体的形状构成均可,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导体10的剖面具有沿扁平形状的宽度W的方向(宽度方向x)彼此平行的对边11、12。即,能够外切于构成电线导体10的剖面的外侧的线材1且与宽度方向x平行地画出两条直线11、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电线导体10的形状,平行、垂直等表示线、面的关系的概念包括大致±15°左右的角度的偏差、角部倒角而成的R形状等来自几何概念的误差。另外,边、直线、平面等概念也包括相对于几何直线、平面具有大致15°左右的角度的曲线、曲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导体10的剖面由长方形构成。在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减少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的根数而示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使剖面具有扁平形状,从而与具有相同导体剖面积的剖面呈大致圆形的电线导体相比,在以被覆电线等的形态进行布线时,能够减少布线所需的空间。即,能够减少在某电线的周围无法配置其他电线、另外的构件的空间。特别是,能够减少电线沿高度方向y占据的空间,易于实现省空间化。其结果是,易于在高度方向上下(±y方向)的电线的外侧的空间配置其他电线、另外的构件。例如,在以沿着布线面的方式对电线进行布线时,如果使电线的扁平面即与宽度方向x平行的面沿着布线面,则在电线的上方(隔着电线而与布线面相对的方向)易于确保空间。此外,在需要增大电线导体10的导体剖面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保持小的高度H的状态下增大宽度W来维持高度方向y上的省空间性。
尤其是,在电线导体10在剖面中具有与宽度方向x平行的对边11、12的情况下,能够在布线后的电线的高度方向上下(±y方向)上确保较宽的空间,在节省空间方面优异。特别是,当以在一根电线的上方重叠其他电线的方式聚集多个电线时,能够缩小沿高度方向y在多个电线之间产生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聚集多个电线”包括形成为利用绝缘材料等将多个电线集中为一体的方式的情况及使独立的多个电线接近地配置的情况这两者。
此外,在电线导体10具有长方形的剖面的情况下,能够在电线导体10的上下(±y方向)及侧方(±x方向)确保较宽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省空间性。特别是,在以在一根电线的上方重叠其他电线的方式以及以在一根电线的侧方排列其他电线的方式聚集多个电线时,能够缩小沿高度方向y及宽度方向x在多个电线之间产生的间隙。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由将多个线材1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该绞合线具有扁平的外形。因此,电线导体10在各方向上具有高的柔性。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扁平矩形导体在扁平形状的高度方向上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柔性,但宽度方向上的柔性较低,在宽度方向上较硬而难以弯曲。与此相对地,由绞合线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不仅在高度方向y上,还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高的柔性,易于弯曲。
这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兼顾基于柔性的布线的自由度和省空间性。例如,在汽车中,由于近年的高功能化,设置的电线、部件的数量正在增加。另外,在电动汽车等中,正在推进大电流化,电线径也变粗。因此,能够对各个电线进行布线的空间正在减少。但是,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则能够通过利用省空间性和柔性而有效地利用小的空间来进行电线的布线。在使大量电线聚集的情况、使用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的情况下,其效果尤其大。
在到此为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导体10具有长方形的剖面。但是,如上所述,只要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为扁平形状,则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图4(b)~(d)示出剖面形状的其他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省略线材1,仅示出剖面的外形即与电线导体整体的剖面近似的外切图形。图4(b)示出椭圆形(在长方形的两端具有半圆的形状)的剖面。而且,作为上述那样的长方形以外的四边形的剖面,图4(c)示出梯形的剖面,图4(d)示出平行四边形的剖面。电线导体10具有四边形的剖面,从而能够沿高度方向y及宽度方向x以小的间隙排列大量电线导体10,聚集大量电线时的省空间性优异。如上所述,该效果在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下特别显著。
(2)电线导体的剖面中的空隙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在扁平部的剖面中具有17%以上的空隙率。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的空隙率定义为,在电线导体10的与轴线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剖面中,电线导体10整体所占的面积即被电线导体10整体的外轮廓围绕的区域的面积中的未被线材1占据的空隙的面积的比例。
如上所述,电线导体10通过其扁平形状的效果而在高度方向y及宽度方向x上均具有高的柔性,易于弯曲。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通过如17%以上这样确保足够的空隙,从而在将电线导体10沿高度方向y、宽度方向x弯曲时,由于利用了电线导体10内的空隙的线材1的移动而使电线导体10容易更顺畅地弯曲,易于提高电线导体10的柔性。从进一步提高柔性的观点出发,空隙率为20%以上乃至25%以上时是进一步优选的。
空隙率的上限没有特别规定,但从易于通过轧制等将电线导体10成形为扁平形状且还易于维持所形成的扁平形状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40%以下。在为35%以下时是进一步优选的。
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在各线材1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小的空隙。上述定义的空隙率是这些小的空隙的合计的面积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所占的面积的比例,通过使这些空隙的合计的面积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占据规定以上的比例而提高电线导体10的柔性,但在此以外,在各线材1之间的区域中形成的空隙各自的面积的大小也有助于电线导体10的柔性的提高。即,与微小的空隙无遗漏地散布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相比,具有某种程度的大小的空隙作为连续的区域存在对电线导体10的柔性的提高是有效的。具体地说,优选的是,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具有能够收容两根以上甚至三根以上线材1的连续的空隙。这是由于,通过使线材1移动到这样的大的空隙,从而辅助电线的柔软的弯曲。在此,作为判定在空隙中是否能够进行收容的线材1,使用围绕所关注的空隙的线材1或者设想具有与构成电线导体10的任意的线材1相同的剖面积的剖面圆形的线材来使用即可。例如,在图4(a)中,通过标号v显示的空隙能够收容两根以上线材。
需要说明的是,对电线导体10或在其外周设置绝缘体21而成的被覆电线20进行切断或研磨等而得到剖面,对该剖面进行相片拍摄等来进行实测,从而能够对电线导体10及空隙的面积进行评价。此时,也可以是,在适当地将电线导体10、被覆电线20包埋到透明树脂等之后进行切断等操作,以使空隙的形状、面积不会由于切断等操作而发生变化。另外,电线导体10及空隙的面积可以针对电线导体10的剖面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是,为了排除由电线导体10的最外周部处的凹凸结构等产生的影响而在线材1的根数为例如50根以上等足够多的情况下,针对电线导体10的除去最外周部的内侧的区域,对电线导体10及空隙的面积进行评价,以代替剖面整体上的评价。
(3)各线材的剖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中,作为电线导体10整体的外形,只要剖面为扁平形状,则构成电线导体10的各线材1的剖面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普通的金属线材具有大致圆形的剖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这样的线材1。但是,也可以是,多个线材1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扁平形状等脱离圆形的剖面。如后文所述,在对原料绞合线10’进行轧制而形成为扁平形状时,通过构成线材1的材料等,存在使至少一部分线材1变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中,在与轴线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剖面之中,在电线导体10的面向外周的外周部处,与位于外周部的内侧的中央部处相比,线材1的变形率变小。图1、2示意性地示出这样的线材1的变形率的分布。
在此,线材1的变形率是表示某线材1具有脱离圆形到什么程度的剖面的指标。对于实际上包含于电线导体10的某线材1,如果将横穿剖面的最长直线的长度设为长径A,且将具有与该线材1的剖面积相同的面积的圆的直径设为圆直径R,则能够如下所述地表示线材1的变形率D。
D=(A-R)/R×100% (1)
圆直径R可以对实际的线材1的剖面积进行测量而计算,也可以在了解到承受由轧制等引起的变形之前的线材1的直径的情况下、在同一电线导体10中线材1未变形的部位(之后说明为低扁平部)共存的情况下,采用这些未承受变形的线材1的直径作为圆直径R。另外,也可以是,作为外周部的线材1,仅采用配置在电线导体10的最外周的线材1,作为中央部的线材1,仅采用配置在导体的中心的线材1,但是,从降低线材1的变形中的偏差等的影响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变形率估算为相对于某种程度的面积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线材1的平均值。例如,包含电线导体10的最外周或中心地设定具有电线导体10的宽度W的10~30%左右的长度的边的四边形、具有这样的长度的直径的圆所围绕的区域,并将这些区域分别采用为外周部及中央部即可。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具有扁平的剖面形状,但是,如果使在剖面中位于电线导体10的上下方向(±y方向)的外周部的线材1变形成扁平,则能够与使中央部的线材1变形相比更高效地形成扁平的剖面形状。但是,在这样使外周部的线材1集中地变形时,载荷集中于外周部的线材1,线材1的物性在电线导体10的外周部处与在其内侧的区域中会较大地不同。另外,电线导体10的外周部的线材1特别是位于电线导体10的最外周的线材1的形状规定电线导体10整体的轮廓形状,如果这些线材1较大地变形,则有可能对电线导体10的表面形状造成不需要的凹凸结构。作为这样的凹凸结构,能够举出在原料绞合线10’向扁平形状加工时可能形成的尖锐的突起(毛刺)。毛刺尤其易于形成在电线导体10的宽度方向端部(±x方向)。
因此,在电线导体10中,如果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比中央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小,则能避免像这样由变形引起的载荷集中于外周部的线材1的情况、在电线导体10的外周形成不需要的凹凸结构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中,如上所述,确保17%以上的空隙率,利用线材1之间的空隙,线材1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相对配置,因此,即使不使各线材1的形状自身较大地变形,也能够利用线材1的相对配置而使电线导体10的剖面成形为期望的扁平形状。
从有效地避免对位于电线导体10的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和载荷的集中、电线导体10的表面上的不需要的凹凸结构的形成的观点出发,优选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与中央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之比(外周变形率比;外周部变形率/中央部变形率×100%)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25%以下。另外,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的值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越小则越是优选的,并不特别设置下限。
中央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避免由过度的变形引起的对线材1的载荷的施加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另一方面,从在将外周部处的线材1的变形抑制得小的同时有效地实现电线导体10的剖面的向扁平形状的成形的观点出发,中央部的变形率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
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具有与宽度方向x平行的对边11、12的情况、尤其是由长方形构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剖面的宽度方向端部即彼此平行的对边11、12的两端部处将线材1的变形率抑制得特别小。这是由于,在将电线导体10的剖面成形为这些形状时,出于制作沿着宽度方向x的平行的对边11、12、接近于直角的角结构的目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变形率易于升高。另外,在端部处,在通过原料绞合线10’的压缩等来进行用于将电线导体10成形的加工时,容易形成尖锐的毛刺。从避免这些现象的观点出发,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在外周部中特别是端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优选为中央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的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25%以下。而且,端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的值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另外,在外周部中,在端部和除去端部的部位即相当于沿着宽度方向x的对边11、12的中途部的边部处对线材1的变形率进行比较时,端部的变形率优选比边部的变形率小。即,优选的是,线材1的变形率从小到大依次为端部、边部、中央部。
在电线导体10中,线材1的根数越多,则与中央部相比外周部的线材1的变形率被抑制得越小,同时维持17%以上的高的空隙率,且易于将剖面成形为扁平形状。例如,如果线材1的根数为50根以上,则易于通过线材1的相互配置的多样性来实现这样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线材1的根数小于50根,则即使使外部的线材1以与中央部的线材1相同的程度或者比其大的变形率进行变形,从充分地获得电线导体10的柔性的观点出发,也优选确保17%以上的空隙率。
(4)电线导体的材料及导体剖面积
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可以由以金属材料为例的任意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线材1的代表性的材料,能够举出铜及铜合金,还有铝及铝合金。这些金属材料在易于进行构成绞合线并进行轧制来形成为扁平形状的加工还易于维持该扁平形状这样的点上适合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作为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可以全部使用由相同材料构成的线材,也可以混合使用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多种线材1。
电线导体10的导体剖面积根据期望的导电率等而任意地选择即可。但是,导体剖面积越大,则越易于通过轧制等来形成扁平形状,另外,易于牢固地维持暂时形成的扁平形状。从这些观点出发,作为适当的导体剖面积,在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例示为16mm2以上,另外,在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例示为40mm2以上。
此外,在导体剖面积为100mm2以上这样大的区域中,在电线导体的剖面为大致圆形时,由于剖面的圆的直径变大,布线时需要大的空间,并且施加弯曲时的斥力增大,难以确保足够进行布线的柔性。但是,通过形成为剖面具有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10,与导体剖面积相同而剖面呈大致圆形的电线导体相比,能够缩小高度H。由此,能够减少电线导体10在高度方向y上占的空间,并且减少将电线导体10在沿着高度方向y的方向上弯曲时的斥力,易于确保布线所需的柔性。通过将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导体10形成为剖面扁平形状,还能获得电线导体10的散热性提高这样的效果。从有效地利用这些确保柔性等效果的观点出发,在电线导体10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导体剖面积为100mm2以上。在电线导体10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情况下,进一步优选导体剖面积为130mm2以上。这样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导体10可以预见例如作为高功率的电动汽车中的电源供给线等的用途,根据在汽车内的有限的空间中布线的需要性,具有扁平的剖面形状的电线导体10的省空间性、柔性是有用的。特别是,从车辆的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使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导体10由铝或铝合金构成是有效的,但由于铝、铝合金的导电率比铜、铜合金低,从确保需要的导电性的观点出发,需要如130mm2以上这样特别是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导体10。
另外,作为构成电线导体10的各线材1的适合的外径,能够例示出0.3~1.0mm。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的根数由电线导体10的导体剖面积和所使用的线材1的外径确定。但是,线材1的根数越多,则线材1越能够采用多种多样的相对配置,因此,易于进行确保17%以上这样的大的空隙率,并进一步将电线导体10的外周部中的线材1的变形率抑制得小,并且将电线导体10成形为剖面扁平形状。从该观点出发,线材1的根数优选为50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根以上、500根以上。
(5)电线导体的纵横比
在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中,扁平形状的纵横比(H:W)考虑到期望的省空间性等来适当进行选择即可,但能够例示为1:2~1:8左右。如果是该范围,则能够顺畅地将绞合线成形为扁平形状,并且能够确保高的省空间性。另外,在将电线导体10用作汽车内的配线的情况等,作为优选的方式,能够例示出高度H为3mm以下的方式。
如后文所述,在对由剖面大致圆形的普通的绞合线构成的原料绞合线10’进行轧制而形成剖面扁平的电线导体10时,随着轧制,线材1之间的空隙容易变小,特别是,电线导体10的扁平形状的纵横比越大(与高度H相比宽度W越大),则空隙率越容易变小。但是,例如,在纵横比(H:W)为1:3以上即电线导体10的宽度W为高度H的3倍以上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如果确保17%以上的空隙率,则在电线导体10中易于兼顾高的省空间性和柔性。
另外,通过将电线导体10形成为剖面扁平形状,与剖面呈大致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表面积增大的效果来提高电线导体10的散热性。其结果是,即使流过相同的电流,与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为圆形的情况相比,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可以减少电线导体10的温度上升。换句话说,在规定了温度上升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与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为大致圆形的情况相比,电线导体10的剖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能够以小的导体剖面积将温度上升抑制于该上限值的范围内且流过相同的电流量。电线导体10的纵横比越大,则散热性提高的效果越高。例如,如之后的实施例所示,如果将纵横比设为1:3以上,则即使设为剖面呈大致圆形的电线导体10的约90%的导体剖面积,也能够同程度地抑制通电时的升温。此外,优选将纵横比设为1:5以上。
(6)其他方式
到此为止使用了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整个区域由具有扁平形状的剖面的扁平部构成的结构。但是,扁平部也可以仅占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区域。即,能够例示出沿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有扁平部和扁平度比扁平部低(W/H的值小)的低扁平部的方式。在扁平部与低扁平部之间,所有的线材1连续为一体,电线导体10整体上的剖面形状不同。作为低扁平部,能够例示出扁平度实际上为1的剖面大致圆形的结构。通过将扁平部和低扁平部在一根电线导体10中连续地设置,不通过接合等就能够获得一并具备由各部位带来的特性的电线导体10。
在低扁平部中,与通过轧制等实现的电线导体10的扁平化的程度较低的情况对应地,优选使线材1的变形率比扁平部低。特别是,在扁平度实际上为1的剖面大致圆形的低扁平部中,优选线材1的剖面也为大致圆形。
扁平部和低扁平部可以沿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以任意的顺序配置,但是,作为优选的方式,能够例示出扁平部设置于轴线方向中央部且在其两端设置有剖面大致圆形等的低扁平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考虑将扁平部用于向狭小的空间的布线,并且在两端的低扁平部安装端子等其他构件。这样一来,能够同时利用扁平部的省空间性及柔性和由低扁平部的圆形或与其相近的剖面形状实现的安装其他构件的便利性。此外,在扁平部中,扁平度不同的多个部位也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
[电线导体的制造方法]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能够通过对将多个线材1以剖面大致圆形绞合而成的原料绞合线10’进行轧制来形成。此时,从与原料绞合线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彼此相对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施加力F1、F2而对原料绞合线10’进行压缩,从而能够获得以力F1、F2的施加方向作为高度方向y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
此外,在来自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力F1、F2之外,还从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且彼此相对的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对原料绞合线10’施加力F3、F4,从而易于将所获得的电线导体10成形为剖面四边形。特别是,通过从与力F1、F2垂直的方向施加力F3、F4,易于将所获得的电线导体10成形为剖面长方形。在这些情况下,通过使力F1、F2比力F3、F4大,能够获得扁平度高(W/H的值大)的电线导体10。另外,虽然可以同时施加力F1、F2和力F3、F4,但是,通过在一开始施加力F1、F2之后再次从与此相同的方向施加力F1’、F2’并且同时施加力F3、F4,能够获得扁平度高且良好地成形为剖面四边形(特别是长方形)的电线导体10。在沿电线导体10的轴线方向使扁平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沿着轴线方向的轧制的中途改变所施加的力即可。
对原料绞合线10’的力的施加例如通过将辊相对设置并使原料绞合线10’通过这些辊之间来进行即可。通过使用辊将原料绞合线10’以沿辊的旋转方向压出的方式进行轧制,与例如使用挤压模而通过拉拔来对原料绞合线10’进行压缩的情况、使用冲压机将原料绞合线10’以压扁的方式进行压缩的情况相比,在不对原料绞合线10’施加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使原料绞合线10’整体的外形易于变形为扁平形状。另外,不会使荷载集中于与辊接触的原料绞合线10’的外周部,而易于使荷载均匀性高地施加于原料绞合线10’整体。其结果是,通过使用辊来对原料绞合线10’进行轧制,与使用挤压模、冲压机的情况相比,在所获得的剖面扁平的电线导体10中易于在线材1之间确保空隙。另外,易于将以位于电线导体10的外周部的线材1为例的各线材1的变形率抑制得小。空隙率、各线材1的变形率能够通过在轧制时施加的力(F1、F2、F3、F4、F1’、F2’)的大小、辊的与原料绞合线10’接触的部分的形状来进行调整。
使用辊在将线材1的变形率抑制得小并使原料绞合线10’整体成形为扁平形状,从而在所获得的电线导体10中能够将与线材1的变形相伴的物性变化抑制得小。因此,在轧制后的电线导体10中,大多不特别需要用于去除加工变形、加工硬化的影响的热处理等。
[被覆电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20具有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导体10和将电线导体10的外周被覆的绝缘体21(参照图5等)。
包括绝缘体21的被覆电线20整体的外形反映出电线导体10的外形,通过使电线导体10具有扁平的形状,被覆电线20也成为扁平的形状。另外,通过使电线导体10在各方向上具有高的柔性,被覆电线20也在各方向上具有高的柔性。
绝缘体2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由各种高分子材料构成。另外,能够使高分子材料适当地含有填充剂、添加剂。不过,绝缘体21的材料及厚度优选以绝缘体21的柔性比电线导体10的柔性高的方式进行选定,以不损害电线导体10的高的柔性。另外,绝缘体21的厚度优选以电线导体10的扁平形状被充分反映为被覆电线20整体的形状且被覆电线20整体的剖面具有扁平形状的方式进行选定。
绝缘体21能够形成为一体地围绕电线导体10整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压出来将成为绝缘体21的高分子材料等成形于电线导体10整周,从而设置绝缘体21。或者,能够设为片状的绝缘体21从电线导体10的高度方向上下(±y方向)夹持电线导体10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将两片成形为片状的高分子材料配置在电线导体10上下,并适当地通过熔接、粘接等将片材之间接合即可。
被覆电线20可以以利用绝缘体21被覆单一电线导体10的外周而成的单线的状态使用,也可以以聚集多个被覆电线再根据需要使用被覆材料等将多个被覆电线一体地集中而成的线束的方式使用。对于以线束的方式使用的情况,说明如下。
[线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是将多个被覆电线聚集而成的,这些多个被覆电线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上述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20构成。线束可以仅使用具有上述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而构成,也可以并用这样的被覆电线20和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的普通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等其他种类的被覆电线而构成。另外,在使用多个具有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来构成线束的情况下,构成这些多个被覆电线20的电线导体10、绝缘体21的材质、形状、尺寸等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线束中,聚集的多个被覆电线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绝缘材料等集中为一体。
(1)线束中的被覆电线的配置
在使用多个具有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来构成线束时,可以以任意的位置关系来配置这些多个被覆电线20,但是,能够例示出如图5(a)所示的在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宽度方向x(横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如图5(b)所示的在高度方向y上重叠的方式或者将在宽度方向x上多个被覆电线20排列而成的结构在高度方向y上重叠多个的矩阵状的方式(参照图7(b))。即,能够例示沿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y中的至少一方排列多个被覆电线20的方式。这样,通过整齐地排列具备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多个被覆电线20,能够缩小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20之间的空隙,成为特别是省空间性优异的线束。
尤其是,在将多个被覆电线20沿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宽度方向x排列配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由电线导体10的扁平形状而带来的沿高度方向y的省空间性来构成线束并用于布线。例如,当在高度受限的空间中对线束进行布线的情况、在线束的上下方向上配置另外的构件的情况等,能够有效地利用省空间性。另外,易于确保各被覆电线20的散热性。
另一方面,在将多个被覆电线20沿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高度方向y排列配置的情况即沿高度方向y层叠的情况下,即使由于电线导体10的扁平形状而使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宽度W)变宽,也能够在将线束整体上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抑制得小的同时,构成线束并用于布线。其结果是,能够灵活应用在高度方向上长细的空间等来进行布线。
在线束中,使散热片以与排列的各被覆电线20接触的方式设置,从而在利用扁平形状使被覆电线20大量接近排列的情况下也易于确保各被覆电线20的散热性。在此,散热片是由具有比被覆电线20高的散热性的散热材料构成的片状(包括板状)的构件,能够例示出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片材体或板材。作为散热片的配置,能够例示出夹设在构成线束的多个被覆电线20之间的方式、与多个被覆电线20共同接触而设置的方式。
如图5(a)所示,在将多个被覆电线20沿宽度方向x排列配置的情况下,优选将共用的散热片31与各被覆电线20的沿着宽度方向x的面(扁平面)接触地配置。通过使由于电线导体10的扁平形状而面积大的扁平面与散热片31的一侧的面接触,能够有效地提高被覆电线20的散热性。而且,通过相对于多个被覆电线20配置共用的散热片31,能够使包括散热片31的线束的结构变得简单。在图示的方式中,各被覆电线20沿宽度方向x彼此未接触,但是,在接触的情况下,优选在相邻的被覆电线20之间也夹装散热片。
如图5(b)所示,在多个被覆电线20沿高度方向y排列配置的情况下,优选将散热片夹装在各被覆电线20之间而作为夹装片32来设置。夹装片32与各被覆电线20的沿着宽度方向x的扁平面接触。通过使电线导体10具有扁平形状,扁平面的面积变大,在使该面积大的扁平面彼此接近或接触地配置多个被覆电线20的排列体中,存在难以使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部的情况,但通过在被覆电线20之间设置夹装片32而能够促进热量的散发。
此外,设置在各被覆电线20之间的多个夹装片32优选通过由散热材料构成的连结件33而彼此连结。与仅设置夹装片32的情况相比,通过设置连结件33,能够提高各被覆电线20的散热性。连结件33可以作为以隔着夹装片32的被覆电线20的散热为目的而专门设置的构件,也可以将以另外的目的设置的构件兼用作连结件33。例如,通过将构成汽车的车身的柱状的构件用作连结件33,能够将该构件兼用于作为车身的结构材料的作用、作为经由夹装片32来辅助被覆电线20的散热的连结件33的作用以及作为用于安装由多个被覆电线20构成的线束的支承材料的作用。
如之后的实施例所示,如图5(a)的情况那样,在使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散热片31与被覆电线20的沿着宽度方向x的扁平面接触地设置的情况下,对应于每一根被覆电线,与被覆电线20的轴线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剖面中的散热片31的剖面积优选为构成被覆电线20的电线导体10的导体剖面积的1.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倍以上。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被覆电线20的散热性。
(2)向汽车的布线
如上所述,通过将包括具有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在内的线束例如用作汽车用的配线件,能够有效地利用优异的省空间性。通过将这样的线束例如沿车辆的地板、框架等进行布线,能够将地板下、框架周围的有限的空间有效地用于布线。此时,线束以使电线导体10的宽度方向x与地板面、框架材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布置,从而获得特别优异的省空间性。
以往普通的线束是将具有大致圆形的剖面的被覆电线捆束而构成的,线束整体上体积大,因此,如果要在汽车内确保其布线空间的话,则存在居住空间(乘客能够停留的空间)变得狭小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包括具有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在内的线束而将线束布线所需的空间抑制得小,能够确保居住空间更宽敞。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在汽车中可以用作任何用途的配线件,但是,作为适当的用途,能够例示出作为配置在地板下的电源主干线的用途。以往普通的汽车用电源主干线是在铜板排列而成的结构上粘接绝缘片材而构成的,但将大型的铜板连续成型较困难,生产性较差。另外,由于由金属的连续体构成,存在由于汽车的发动机振动等的影响而导致材料的疲劳破坏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地,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来构成电源主干线,则构成电线导体10的线材1的成形、线材1的绞合、绞合而获得的原料绞合线10’的向扁平形状的成形均为能够对长条状的材料的各部分连续地实施的工程,能够实现高的生产性。另外,由于电线导体10由较细的线材1的集合构成,电线导体10整体上对弯曲、振动具有高的抗性。因此,不易引起由发动机振动等导致的疲劳破坏。
另外,不仅是使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沿着汽车的地板下等进行布线的方式,还能够举出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形成地板、顶棚本身的方式。在汽车中需要以与发动机等部件不干涉的方式对线束进行布线,但这样的布线路径被限定。特别是,在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这样需要大电流的汽车中,需要对导体剖面积大的电线进行布线,能够对包括这样的大剖面积的电线导体在内的线束进行布线的路径受限。但是,通过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构成地板、顶棚,能够不浪费地灵活应用空间来确保布线路径,并且能够确保居住空间较宽敞,能够兼顾省空间性和与大电流化相伴的要求。另外,在大电流用的被覆电线中,由于电线导体的发热而使绝缘体容易劣化,但通过将线束配置成地板、顶棚,易于确保散热性。其结果是,即使使用耐热性并没有那么高的廉价的绝缘体21来构成被覆电线20,也不易使绝缘体21的劣化成为问题。此外,具备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具有扁平的面,通过在构成线束时将被覆电线20配置成各种方式,能够通过该扁平的面的组合来构成具有任意的面形状的地板、顶棚。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来构成地板、顶棚的情况下,通过在线束的外侧适当地设置被覆材料,能够使线束不会直接暴露为顶棚面、地板面。
此外,如图6所示,在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配置于汽车的顶棚、地板时,对于构成线束的多个被覆电线20,即使导体剖面积各自不同,也优选使高度H一致。由此,能够使线束的高度方向上下的面构成为平面,在沿顶棚、地板的面进行布线时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获得高的省空间性。另外,线束的高度方向的凹凸结构不易对汽车的内装中的设计性、相邻的构件的功能造成影响。在此,被覆电线20的高度H一致是指,被覆电线20的个体之间的高度H之差控制在平均高度的10%以内的状态。
这样,如图6所示,将被覆电线20的高度H一致的线束优选例如在构成汽车的地板、顶棚的内装件51和相邻设置于内装件51的外侧(与居住空间相反一侧)的吸音件52之间使沿着宽度方向x的扁平面沿内装件51及吸音件52的面配置。这样,能够将内装件51与吸音件52之间的狭小的空间有效地灵活应用于线束的布线。通过使被覆电线20的高度H一致,能够在不使内装件51与吸音件52之间的距离没有必要地扩宽的情况下配置线束。另外,线束的高度方向上的凹凸结构表现为内装件51的表面的凹凸结构,能够防止使内装件51的表面的设计性降低的情形。此外,也能够防止不一致的高度H大的被覆电线20压迫吸音件52的面而导致吸音性的不均匀化等对吸音件52的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形。作为能够将线束配置在中间的内装件51和吸音件52的组合,能够例示出地板护面和排气消音器的组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能够将构成汽车的车身的各种构件用作支承材料而布线于汽车。例如,如图7(a)所示,能够沿构成车身的柱状构件41的外周配置线束。此时,以使构成线束的各被覆电线20的沿着宽度方向x的面沿着柱状构件4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线束即可。或者,如图7(b)所示,在与长度方向交叉且具备大致U字形、大致匚字形等的剖面的长条状的构件、即沿长度方向具有开口42a的中空的管状构件42的中空部42b中配置线束即可。此时,以线束与开口42a、中空部42b的形状匹配的方式将多个被覆电线20沿宽度方向x和/或高度方向y排列成多列。如上所述,也可以在排列的被覆电线20之间适当地配置散热片。作为这些柱状构件41、管状构件42,能够例示出例如配置在汽车的仪表板的前方的用作加强件的构件。
(3)与其他电线的并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能够并用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20和其他种类的被覆电线而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20及其他种类的被覆电线的具体的构成材料及形状、尺寸等可以是任意的组合。其中,能够例示出如下方式: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覆电线20(第一被覆电线),使用具备由铝或铝合金(铝系材料)构成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作为其他种类的被覆电线(第二被覆电线),使用具备由铜或铜合金(铜系材料)构成且剖面呈大致圆形等扁平度比第一被覆电线20的电线导体10低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二被覆电线的导体剖面积比第一被覆电线20的导体剖面积小。
为了实现汽车整体的轻量化,代替铜系材料而使用铝系材料作为汽车用电线导体的材料,但如上文中也记载地,与使用铜系材料的情况相比,使用铝系材料的情况下作为材料的导电率较低,因此电线导体的导体剖面积趋向于增大。如果将由这样的铝系材料构成的电线导体构成为以往普通的剖面圆形的导体并用于线束的话,则由于电线导体的大径化而会使线束的布线所需的空间变大,但是,通过形成为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10,能够确保大的导体剖面积,并且减少布线所需的空间。另一方面,即使是使用铜系材料的电线导体,如果是导体剖面积小的细径线,则在汽车的轻量化方面也不会成为大的阻碍。另外,也不易导致线束的布线所需的空间增大。因此,通过对具有铝系材料的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第一被覆电线20组合具有比其导体剖面积小的由铜系材料构成的剖面大致圆形的电线导体的第二被覆电线,能够确保省空间性,并且能够将高的导电率等铜系材料的优异特性用作线束的一个部位的特性。作为构成第二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能够例示出导体剖面积为0.13mm2或比其小的铜合金细线。这样的铜合金细线能够适当地用作信号线。通过使第二被覆电线这样形成为较细的被覆电线,能够有效地利用如下效果:通过将具有扁平的电线导体10的被覆电线用作第一被覆电线20而实现的省空间化的效果。
实施例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电线导体的剖面的状态]
针对成形为剖面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的剖面,确认空隙的状态、线材的变形状态。
(试验方法)
将741根外径为0.32mm的铝合金线绞合,制成导体剖面积为60mm2的剖面大致圆形的原料绞合线。
对上述原料绞合线进行使用辊的轧制,制成剖面大致长方形的电线导体。如图3所示,基于辊的轧制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一开始从上下方向施加力F1、F2之后,再次从与此相同的方向施加力F1’、F2’,并且同时从宽度方向两侧施加力F3、F4。此时,通过使所施加的力的大小不同,制成压缩率(剖面积的减少率)小的样品1和轧制率大的样品2。此后,在各电线导体的外周被覆由PVC构成的厚度为1.5mm的绝缘体。
将样品1、样品2各自埋入到环氧树脂中,并对与轴线方向交叉的剖面进行研磨,制成剖面样品。然后,对获得的剖面样品进行相片拍摄。
对所拍摄的剖面的相片进行图像分析,评价空隙率。此时,将电线导体整体的剖面积(A0)估算为将位于电线导体的最外周的线材的轮廓连起来的轮廓线的内侧的区域的面积,并且将空隙的面积(A1)估算为在该区域中未被线材占据的区域的面积,计算出空隙率(A1/A0×100%)。
此外,根据图像分析来评价线材的变形率。此时,线材的变形率如上述式(1)所述地进行了估算。作为圆直径R,采用压缩前的原料绞合线的外径即0.32mm。并且,线材的变形率针对图8(b)、(c)中示出为正方形的区域R1的外周部(端部)和同样示出为正方形的区域R2的中央部所包含的线材进行估算,计算出各区域中的变形率的平均值。此外,作为外周部的变形率与中央部的变形率之比,计算出外周变形率比(外周部变形率/中央部变形率×100%)。
(试验结果)
图8示出对被覆电线的剖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相片。(a)对应于压缩前的原料绞合线,(b)对应于低压缩率的样品1,(c)对应于高压缩率的样品2。另外,在以下的表1中针对样品1及样品2总结通过图像分析而获得的空隙率及变形率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2623251960000311
在对图8(b)、(c)的样品1和样品2的剖面相片进行比较时,在样品1中,在线材之间残留有比较大的空隙,与此相对地,在样品2中,成为线材紧密地被填充的状态。另外,在样品1中,各线材的剖面相对于图8(a)的轧制前的大致圆形的形状未较大地发生变形,与此相对地,在样品2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相对于圆形较大地变形的线材。特别是,如果关注于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端部,在样品1中,端部平滑地成形,与此相对地,在样品2中,如以圆圈出所示地,产生尖锐的毛刺。
在相片中观察到的这些倾向在表1的图像分析结果中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首先,关于电线导体剖面的空隙率,在样品1中为30%,在样品2中为16%,样品1为样品2的约2倍。此外,在样品1中,如在图8(b)中以箭头示出的地方所示,存在大量的能够收容两根的量以上的线材的连续的空隙,与此相对地,在图8(c)的样品2中几乎无法观察到这样的大的连续的空隙。
接着,关于线材的变形率,电线导体的中央部的变形率在样品1和样品2中相同。但是,外周部的变形率在样品1和样品中较大地不同。在样品1中,外周部的变形率比中央部的变形率小,且被抑制到中央部的值的18%。与此相对地,在样品2中,外周部的变形率与中央部的变形率相同。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如下:通过将对原料绞合线进行轧制时的压缩率抑制得小,能够以具有大的空隙率且外周部的线材的变形率比中央部小的状态获得剖面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
[被覆电线的柔性]
确认由电线导体的剖面形状对被覆电线的柔性的影响。
(试验方法)
与上述的「电线导体的剖面的状态」的试验同样地制成由铝合金构成的剖面圆形及剖面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此外,与上述同样地设置绝缘被覆,制成被覆电线。电线导体的导体剖面积设为35mm2和130mm2这两组。并且,剖面扁平形状的纵横比在导体剖面积为35mm2的情况下设为1:3,在导体剖面积为130mm2的情况下设为1:4。
针对各自制成的被覆电线,根据斥力的测定来评价柔性。斥力的测定以3点弯曲的方法来进行。即,握持长度100mm的被覆电线的两端,并利用测力传感器来测量对中央部施加弯曲时的斥力。
(试验结果)
在以下的表2中示出针对各被覆电线获得的斥力的测定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2623251960000331
根据表2,在任意的导体剖面积中,通过使剖面形状从圆形变成扁平形状,斥力下降。即,柔性变高。在如130mm2这样导体剖面积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扁平化而提高柔性。在任意的导体剖面积中,通过扁平化而使斥力降低到90%以下,但在导体剖面积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相同程度的柔性的提高,需要增大扁平形状的纵横比(增大宽度)。
[被覆电线的散热性]
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确认被覆电线的散热性与电线导体的形状及散热片的有无的关系。
(试验方法)
通过使用基于有限要素法的热传导分析的计算机模拟,估算了被覆电线通电时的升温的程度。具体地说,作为样品,设想了在由剖面为圆形、纵横比为1:3的扁平形状、纵横比为1:5的扁平形状这三组的铜构成的电线导体的外周形成由PVC构成的厚度为1.6mm的绝缘被覆而成的被覆电线。导体剖面积针对剖面为圆形的情况设为134.5mm2,针对剖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以该值为基础而变化成三组。然后,对于各样品,通过模拟估算在流过400A的电流而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温度上升。周围的环境的温度设为40℃。
另外,针对具有纵横比为1:5的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在设置有散热片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估算温度上升。作为散热片,使用厚度为5mm、宽度为30mm和60mm这两组的铝板。使被覆电线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与散热片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一致,且使被覆电线的沿着宽度方向x的扁平面紧密贴合于散热片的单侧的面而配置。
(试验结果)
将针对各样品通过模拟而获得的温度上升值作为导体剖面积的函数在图9中示出。在图9中,近似曲线也一并示出。
根据图9,与电线导体为剖面圆形的情况相比,剖面扁平形状的情况下温度上升被抑制得更低。即,散热性提高。尤其是,越增大扁平形状的纵横比(越增大宽度),则散热性越提高。其结果是,在将温度上升的上限设定为规定的温度值的情况下,将电线导体形成为剖面扁平形状,进一步增大纵横比,从而即使缩小电线导体的导体剖面积,也能够将温度上升抑制于该上限的范围内。例如,在将温度上升的上限值设为40℃的情况下,导体剖面积的下限值在剖面为圆形的情况下约为135mm2,在纵横比为1:3的扁平形状的情况下约为125mm2,在纵横比为1:5的扁平形状的情况下约为120mm2
此外,在将散热片设置于具有剖面扁平形状的电线导体的被覆电线时,散热性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散热片的剖面积越大,则散热性越提高。即,在将温度上升的上限设定为规定的温度值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剖面积大的散热片,即使缩小电线导体的导体剖面积,也能够将温度上升抑制于该上限的范围内。例如,在将温度上升的上限值设为40℃的情况下,在散热片的宽度为30mm时,导体剖面积的下限值约为95mm2。此时,散热片的剖面积为导体剖面积的约1.6倍。另一方面,在散热片的宽度为60mm的情况下,导体剖面积的下限值为67mm2。此时,散热片的剖面积为导体剖面积的约4.5倍。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电线导体具有规定以上的空隙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考虑电线导体不具有这样的空隙率的结构,即,特征在于由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且具有与所述绞合线的轴线方向交叉的剖面由扁平形状构成的扁平部的电线导体。此外,在采取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与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情况相比,也能够通过剖面形状的扁平化而使柔性提升并兼顾省空间性。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上述说明的空隙率以外的与电线导体相关的各结构即变形率等、各线材的剖面形状、电线导体的材料及导体剖面积、电线导体的纵横比、扁平部与低扁平部的共存等结构。另外,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与上述说明的被覆电线及线束相关的结构。
标号说明
1 线材
10 电线导体
10’ 原料绞合线
20 被覆电线
21 绝缘体
H 高度
W 宽度
x 宽度方向
y 高度方向
31 散热片
32 夹装片(散热片)
33 连结件
41 柱状构件
42 管状构件
51 内装件
52 吸音件。

Claims (15)

1.一种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导体由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构成,
具有与所述绞合线的轴线方向交叉的剖面由扁平形状构成的扁平部,
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比在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的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面向外周的部位处为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具有能够收容两根以上所述线材的连续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部的剖面具有沿所述扁平形状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的对边,
所述扁平部的剖面中的所述线材的相对于圆形的变形率在所述扁平部的所述彼此平行的对边的端部处比在所述扁平部的中央部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在轴线方向上连续地具有所述扁平部和扁平度比所述扁平部低的低扁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导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绞合线的线材为50根以上。
8.一种被覆电线,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导体;以及
绝缘体,被覆所述电线导体的外周。
9.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覆电线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覆电线,该多个被覆电线沿所述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及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排列,
所述线束具有夹装在所述多个被覆电线之间的散热片及与所述多个被覆电线共同接触的散热片中的至少一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覆电线,所述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所述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被覆电线包括导体剖面积不同的被覆电线,并且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覆电线,所述多个被覆电线至少沿与所述电线导体的宽度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高度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被覆电线之间夹装有由散热材料构成的夹装片,还设置有将多个所述夹装片彼此连结且由散热材料构成的连结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包括第一被覆电线和第二被覆电线,
所述第一被覆电线为所述电线导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覆电线,
所述第二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与所述第一被覆电线的电线导体相比扁平度低且导体剖面积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覆电线的导体剖面积为0.13mm2以下。
CN202010789512.6A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Active CN112086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8236 2016-11-08
JP2016218236 2016-11-08
JP2017022905 2017-02-10
JP2017-022905 2017-02-10
PCT/JP2017/012924 WO2018087944A1 (ja) 2016-11-08 2017-03-29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PCT/JP2017/012924 2017-03-29
PCT/JP2017/040208 WO2018088419A1 (ja) 2016-11-08 2017-11-08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201780058705.0A CN109791814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8705.0A Division CN109791814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224A CN112086224A (zh) 2020-12-15
CN112086224B true CN112086224B (zh) 2022-05-13

Family

ID=6210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9512.6A Active CN112086224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N202010788772.1A Active CN112086223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N202210457231.XA Active CN114883034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8772.1A Active CN112086223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N202210457231.XA Active CN114883034B (zh) 2016-11-08 2017-11-08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9462A (zh)
CN (3) CN112086224B (zh)
WO (1) WO20180884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6001A1 (ja) * 2018-03-14 2019-09-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電線導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053378A (ja) * 2018-09-28 2020-04-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電線
CN110459354A (zh) * 2018-12-13 2019-11-15 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排线线束
JP2020145027A (ja) * 2019-03-05 2020-09-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7456245B2 (ja) 2019-11-12 2024-03-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160791B2 (ja) 2019-12-27 2022-10-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
JP7488079B2 (ja) 2020-03-27 2024-05-2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端子付き扁平電線ならびに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405789B2 (ja) 2021-04-01 2023-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3962024B (zh) * 2021-10-25 2022-10-25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线束的外径仿真及主干线束外径估算方法
JP2023149677A (ja) * 2022-03-31 2023-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785A (ja) * 1997-05-09 1999-01-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酸化物超電導撚線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ケーブル導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被覆線材、撚線およびケーブル導体
JP200908786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Hitachi Cable Ltd 平角成形撚線及び平角成形撚線の製造方法
CN102822908A (zh) * 2009-12-25 2012-12-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线束
CN103794269A (zh) * 2012-10-31 2014-05-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
CN105705665A (zh) * 2013-11-01 2016-06-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铜合金线、铜合金绞合线、包覆电线、线束以及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
CN205609242U (zh) * 2016-03-23 2016-09-28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3882A (zh) * 1972-12-21 1974-08-12
JPS581486B2 (ja) * 1975-12-18 1983-0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ラカクジヨウセイケイヨリセン 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2761537B2 (ja) * 1986-12-22 1998-06-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596188B2 (ja) * 1990-07-04 1997-04-0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異形撚線成形用ロール
JPH10125150A (ja) * 1996-10-23 1998-05-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酸化物超電導成形撚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80034B2 (en) * 2001-03-30 2003-06-17 The Ludlow Company Lp Flexible interconnect cable with ribbonized ends
JP4448916B2 (ja) * 2001-09-21 2010-04-14 株式会社東芝 成形撚線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イル
DE10260317A1 (de) * 2002-12-20 2004-07-15 Siemens Ag Spulen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in Litzentechnik
US20050077075A1 (en) * 2003-10-09 2005-04-14 Yu Wang Flexible stator bars
JP2009283399A (ja) * 2008-05-26 2009-12-03 Kyocera Chemical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EP2312590A4 (en) * 2008-08-07 2011-08-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BEAM HARNESS
CN201514799U (zh) * 2009-08-14 2010-06-2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绞合复合导线
JP5206630B2 (ja) * 2009-08-27 2013-06-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ハーネスを用いた電気的接続部品及び電気的接続方法
JP5491224B2 (ja) * 2010-02-05 2014-05-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2147509A (ja) * 2011-01-06 2012-08-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664927B2 (ja) * 2011-11-21 2015-02-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導体線及び回転電機
JP5986832B2 (ja) * 2012-07-12 2016-09-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40209347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Having a Sparse Shield
JP6169430B2 (ja) * 2013-07-22 2017-07-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用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433871U (zh) * 2013-09-12 2014-02-12 上海查尔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易散热线束
JP6295063B2 (ja) * 2013-11-08 2018-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被覆電線及び被覆電線の製造方法
JP5880525B2 (ja) * 2013-11-26 2016-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35936B2 (ja) * 2014-03-04 2017-1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5196880A (ja) * 2014-04-01 2015-1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素線、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撚線および自動車用電線
JP6164531B2 (ja) * 2014-06-23 2017-07-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導電路
JP6406023B2 (ja) * 2015-01-15 2018-10-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端子付電線及び端子付電線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785A (ja) * 1997-05-09 1999-01-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酸化物超電導撚線および酸化物超電導ケーブル導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被覆線材、撚線およびケーブル導体
JP2009087868A (ja) * 2007-10-02 2009-04-23 Hitachi Cable Ltd 平角成形撚線及び平角成形撚線の製造方法
CN102822908A (zh) * 2009-12-25 2012-12-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线束
CN103794269A (zh) * 2012-10-31 2014-05-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
CN105705665A (zh) * 2013-11-01 2016-06-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铜合金线、铜合金绞合线、包覆电线、线束以及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
CN205609242U (zh) * 2016-03-23 2016-09-28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3034B (zh) 2024-03-15
CN114883034A (zh) 2022-08-09
JP2022159462A (ja) 2022-10-17
WO2018088419A1 (ja) 2018-05-17
CN112086224A (zh) 2020-12-15
CN112086223A (zh) 2020-12-15
CN112086223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1814B (zh)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N112086224B (zh) 电线导体、被覆电线、线束
CN111373492B (zh) 电线导体、包覆电线、线束
JP7290184B2 (ja) 電線導体、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電線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17121127A (zh) 绝缘电线及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