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010A -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2010A
CN104782010A CN201380059582.4A CN201380059582A CN104782010A CN 104782010 A CN104782010 A CN 104782010A CN 201380059582 A CN201380059582 A CN 201380059582A CN 104782010 A CN104782010 A CN 104782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wire harness
protection portion
main line
nonwove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5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2010B (zh
Inventor
佐藤毅
滨本勇
园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82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2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09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存在线束主体的分支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对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无纺构件进行热压。线束具备线束主体和分支保护部。线束主体包含干线部分和从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分支保护部在无纺构件覆盖支线部分从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分支保护部包含从支线部分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

Description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线束的分支部分进行保护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无纺构件对线束的分支部进行保护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将无纺构件以沿着分支部的分支形状的形状覆盖该分支部的结构,公开了将形成有切口的片状无纺构件卷绕于所述分支部分的结构、及将带状的无纺构件卷绕于分支部分的结构。将分支部分覆盖的无纺构件通过成形模具而成形为与分支形状对应的规定形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9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线束的分支部分为了保持规定的分支形状而通过粘接带等进行临时捆扎。然而,由于制造上的位置误差,分支部分可能会从设计上的规定位置偏离。因此,在用于组装线束的图板等上,在将线束支承于一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成形模具欲成形将上述分支部分覆盖的无纺构件时,会产生临时捆扎的分支部分与成形模具的位置错动,无法将覆盖分支部分的无纺构件安设于成形模具的事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存在线束主体的分支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对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无纺构件进行热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的线束具备:线束主体,包含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及分支保护部,在无纺构件覆盖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且包含从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
第二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线束为基础,其中,所述支线侧保护部沿着包含所述干线部分及所述支线部分的平面而形成为扁平的形状。
第三方案以第一或第二方案的线束为基础,其中,在利用片状的所述无纺构件将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夹持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无纺构件进行热压而形成所述分支保护部。
第四方案以第三方案的线束为基础,其中,所述线束还具备周边保护部,该周边保护部是在无纺构件以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及所述支线部分中的与所述分支的部分相邻的至少1个部分的方式进行了覆盖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的,在用于形成所述分支保护部的无纺构件与用于形成所述周边保护部的无纺构件也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压。
第五方案以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线束为基础,其中,所述支线部分从呈直线状的所述干线部分分支。
第六方案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a)利用线束保持用具对包含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线束主体进行保持的工序;(b)利用无纺构件将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覆盖的工序;(c)在利用所述线束保持用具保持所述线束主体的状态下,将覆盖所述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安设于热压用成形模具上的工序,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具有从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形成型面;及(d)利用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对覆盖所述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进行热压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支线侧保护部在基端部侧变粗,因此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优异。因此,即使存在线束主体的分支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以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方式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
根据第二方案,即使存在干线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分支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以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方式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
根据第三方案,能够利用无纺构件以无间隙的方式覆盖分支的部分,并实现覆盖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的厚度的均匀化。
根据第四方案,能够形成为使分支保护部与周边保护部容易连续的方式。
根据第五方案,能够保护支线部分从直线状的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
根据第六方案,热压用成形模具具有从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形成型面,因此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优异。因此,即使存在线束主体的分支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以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方式将无纺构件安设于热压用成形模具而进行热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表示用于制造上述的线束的制造辅助装置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热压用成形模具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线束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线束10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线束10的概略俯视图。
该线束10具备线束主体12、分支保护部20、周边保护部30。
线束主体12设为将多个电线捆扎而成的结构。更具体而言,线束主体12设为将多个电线根据车辆等的设置对象部位的配线方式而进行分支并捆扎的结构。线束主体12也可以包含光纤线缆等。该线束主体12在设置于车辆等的设置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被使用作为将搭载于车辆等的各种电气设备彼此电连接的配线。
该线束主体12在未由分支保护部20保护的初始形态中,包括干线部分14、从该干线部分14在初始分支点A处分支的支线部分16。即,将多个电线使用粘接带等捆扎构件进行临时捆扎,将多个电线以构成干线部分14的方式捆扎,并且多个电线的一部分在初始分支点A处从干线部分14分支而形成支线部分16。支线部分16可以是将多个电线捆扎的结构,也可以由1根电线构成。
在上述线束主体12中,可以将从初始分支点A分支的3个电线束中的任意的2个作为干线部分14,将其余的1个作为支线部分16。通常,从初始分支点A分支的3个电线束中,粗径的2个电线束或电线根数多的2个电线束被选择作为干线部分14,细径的电线束被选择作为支线部分16。
另外,干线部分14至少在从初始分支点A延伸出的部分呈直线状。在干线部分14的其他的部分,也可以弯折,而且,也可以是其他的电线分支。而且,干线部分14也可以在上述初始分支点A处弯曲。
在无纺构件将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覆盖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分支保护部20,该分支保护部20包括:将包含上述初始分支点A的干线部分14覆盖的干线侧保护部22;及将支线部分16中的从上述初始分支点A侧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的部分覆盖的支线侧保护部26。在无纺构件覆盖分支保护部20时,如后文所述,可以利用片状的无纺构件将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以夹持的方式覆盖。由此,能够没有间隙地覆盖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
在此,作为无纺构件,使用通过经由加热及加压工序而变硬、且能够相互接合的无纺材料。
作为上述的无纺材料,可以使用包含互相缠绕的基本纤维、及粘结树脂(也称为粘结剂)的材料。粘结树脂是具有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的熔点的树脂。并且,通过将无纺材料加热成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且比粘结树脂的熔点高的加工温度,而粘结树脂熔融并渗入基本纤维之间。然后,当无纺材料成为比粘结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时,在将基本纤维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粘结树脂固化。由此,无纺材料与加热前的状态相比变硬,维持成加热时的成形形状。而且,粘结树脂也渗入无纺构件的接触部分而固化,由此将无纺构件的该接触部分彼此接合。上述无纺材料也被称为无纺布。
粘结树脂可以为粒状,也可以为纤维状。也可以在芯纤维的外周形成粘结树脂层而构成粘结剂纤维,并使其与基本纤维互相缠绕。作为这种情况的芯纤维,可以使用与上述基本纤维相同材料的芯纤维。
作为上述基本纤维,只要能够以粘结树脂的熔点来保持纤维状态即可,除了树脂纤维之外,还可以使用各种纤维。而且,作为粘结树脂,可以使用具有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基本纤维与粘结树脂的组合,可列举基本纤维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纤维且粘结树脂为PET与PEI(聚醚酰亚胺)的共聚树脂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基本纤维的熔点大于粘结树脂的熔点,因此,当将无纺材料加热成上述熔点之间的温度时,粘结树脂熔融,渗入未熔融而保持为纤维状的基本纤维之间。并且,当无纺材料成为比粘结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时,在将基本纤维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粘结树脂固化,无纺材料变硬而维持加热时的成形形状。即,将上述无纺材料夹入具有成型用的模具面的模具之间,以加热状态向模具施加压力,由此将无纺材料模具成型为与所述模具面对应的规定形状,当被冷却时,维持为该模具成型后的形状。而且,在无纺构件的相互接触部分,熔融的粘结树脂渗入对方侧的部分之后固化。由此,无纺构件的相互接触部分彼此接合。上述加工方法被称为热压。关于制造上述分支保护部20的更具体的例子,在后文进行说明。
上述干线侧保护部22形成为将干线部分14以密接状态覆盖的筒形状。干线侧保护部22中的除了支线侧保护部26延伸出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仿形成干线部分14的外形形状而形成为圆筒形状。当然,该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筒状、方筒状等其他的形状。
干线侧保护部22的长度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如后文所述,优选考虑相对于干线部分14形成支线部分16时的作为初始分支点A的误差而允许的公差范围,设定为能够覆盖该公差范围的程度的大小。
支线侧保护部26形成为从支线部分16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变细的形状。
在此,支线侧保护部26沿着包含干线部分14及支线部分16的平面而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并且形成为从支线部分16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逐渐成为窄幅的形状。
更具体而言,支线侧保护部26在包含干线部分14及支线部分16的平面中呈等腰梯形形状,并且形成为沿着包含干线部分14及支线部分16的平面的厚板状。支线侧保护部26中的等腰梯形形状的长的一侧的下底相当部分26a与干线部分14相连设置,短的一侧的上底相当部分26b向远离干线部分14的方向突出。
并且,上述支线部分16在沿着支线侧保护部26的下底相当部分26a的任意的位置从干线部分14分支而保持在该支线侧保护部26内。而且,支线部分16在支线侧保护部26的上底相当部分26b被保持成朝向外方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在支线侧保护部26的外侧设有由未热压的无纺构件部分构成的保护端部29。如后文所述,在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时,保护端部29具有避免热压用成形模具与支线部分16直接相接的作用。
而且,周边保护部30覆盖与干线部分14中的上述支线部分16分支的部分相邻的部分。在此,周边保护部30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所述分支的部分的左右相邻的部分。
周边保护部30与上述分支保护部20同样,在无纺构件覆盖干线部分14的上述各部分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作为无纺构件,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构件。
周边保护部30以将干线部分14的上述各部分以密接状态覆盖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形状。在此,周边保护部30形成为圆筒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筒状、方筒状等。
周边保护部30可以仅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支线部分16分支的部分的附近,也可以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远离支线部分16分支的部分的更多的部分。而且,周边保护部30也可以对应于将干线部分14设置于车辆时的路径而在中途弯曲。
如后所述,形成上述分支保护部20中的干线侧保护部22的两端部分的无纺材料部分在与用于形成上述周边保护部30的无纺构件也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压。因此,在完成形态下,成为干线侧保护部22的两端部与周边保护部30的端部重叠并接合的状态。在分支保护部20与周边保护部30之间,干线部分14也成为由分支保护部20和周边保护部30连续覆盖的状态,该干线部分14成为被连续地保护且维持干线部分14的规定路径形状的状态。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线束10,分支保护部20在基端部侧变粗,因此能够将支线部分16比较自由地设置在该变粗的分支保护部20内。因此,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优异。
更具体而言,分支保护部20在基端部侧的下底相当部分26a处成为宽幅,因此也能够将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初始分支点A)设置保持在上述分支保护部20的下底相当部分26a内的比较宽的范围B内的任意位置。
因此,当然,在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初始分支点A)设置于设计上假定的准确的位置(干线侧保护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分支保护部20保护干线部分14及从该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而维持上述分支形状。
另外,即使由于支线部分16相对于干线部分14的分支位置的误差等而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初始分支点A)设置于从设计上假定的准确的位置(干线侧保护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在上述范围B内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支线部分16),也能够将支线部分16从靠近干线侧保护部22的一端部的位置朝向支线部分16的上底相当部分26b导出,并通过分支保护部20保护干线部分14及从该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而维持上述分支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这种情况下,在分支保护部20的上底相当部分26b,支线部分16也以朝向该上底相当部分26b的宽度方向中心被引导的状态向外方导出。因此,相对于干线部分14的支线部分16的延伸位置在干线部分14的长度方向上,在设计上假定的更准确的位置被向外方导出。因此,无论上述初始分支点A的位置如何,都能够使相对于干线部分14的支线部分16的延伸位置更加准确。
这样,即使有在线束主体12处分支的部分的位置误差,也能够以覆盖该分支部分的方式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
另外,上述支线侧保护部26沿着包含干线部分14及支线部分16的平面而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因此在存在有干线部分14的延伸方向上的支线部分16的位置误差的情况下,以能够吸收该位置误差的方式,能够覆盖该分支部分地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
即,通常,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位置误差沿着干线部分14的长度方向产生。因此,通过将支线侧保护部26形成为上述形状,能够以利用比较紧凑的结构吸收上述位置误差的方式,由无纺构件形成分支保护部20。而且,即使在支线侧保护部26的基端部,由于沿其厚度方向被压缩,因此在其基端部也能够容易得到保护所需的强度。
另外,在利用片状的无纺构件将支线部分16从所述干线部分14分支的部分夹持的状态下,通过对无纺构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分支保护部20,因此能够利用无纺构件无间隙地覆盖该分支的部分,并且能够实现将分支的部分覆盖的无纺构件的厚度的均匀化。由此,在分支保护部20的外周围也能够实现耐磨损性的均匀化等。
即,在上述分支的部分卷绕细带状的无纺构件的情况下,卷绕的细带状的无纺构件之间容易产生间隙。而且,由于卷绕细带状的无纺构件时的重叠情况,无纺构件的厚度变得不一致。因此,如上所述,利用片状的无纺构件夹持支线部分16从所述干线部分14分支的部分,由此上述间隙难以产生,而且,厚度也均匀化。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可以由2个片状的无纺构件构成,也可以通过对一个片状的无纺构件进行对折等来构成。
而且,上述线束10还具备周边保护部30,所述周边保护部30在以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与上述分支的部分相邻的至少1个部分的方式覆盖了无纺构件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用于形成分支保护部20的无纺构件在与用于形成周边保护部30的无纺构件也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压,因此能够形成为使分支保护部20与周边保护部30容易地连续的方式。由此,能够进行干线部分14的连续的保护及连续的路径限制。
不过,周边保护部30并非必须。而且,也可以是周边保护部设于上述支线部分,在用于形成分支保护部的无纺构件与用于形成该周边保护部30的无纺构件也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压。
说明用于制造上述线束10的制造方法例。
图3是表示用于制造线束10的制造辅助装置50的概略图。制造辅助装置50具备图板52和支承在该图板52上的线束保持用具54。在图板52中,优选图示出作为制造对象的线束主体12的路径等。线束保持用具54能够保持线束主体12的一部分。作为线束保持用具54,可以采用形成有能够保持线束主体12的一部分的U字状部分的结构等。线束主体12中的与上述分支的部分不同的分支部分由线束保持用具54保持,由此能够将线束主体12保持在图板52的规定位置。
作业者在上述图板52上设置多个电线,利用上述线束保持用具54支承该多个电线,并在线束保持用具54之间等进行基于带子T的临时捆扎作业等,由此在图板52上利用线束保持用具54保持线束主体12,所述线束主体12包含干线部分14和从该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板52中的设置应形成上述分支保护部20的部分的部位,设置有热压用成形模具60。热压用成形模具60可以是一体地装入于图板52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图板52上形成热压用成形模具60设置用的孔,图板52向热压用成形模具60所对应的位置移动,由此将热压用成形模具60设置于图板52的规定位置的结构。关于热压用成形模具60的一例,在后文叙述。
接着,如图4所示,在干线部分14中的夹着上述初始分支点A的两侧位置卷绕片状的无纺构件56。在该干线部分14可以呈螺旋状地卷绕长条带状的无纺构件。
接着,如图5所示,利用片状的无纺构件58覆盖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14分支的部分。例如,将一个片状的无纺构件58对折,将其折痕部分设置在干线部分14中的支线部分16的相反侧的部分,并通过从折痕延伸的2个方形形状部分将干线部分14和从该干线部分14到支线部分16的部分夹入。此时,片状的无纺构件58与覆盖上述干线部分14的无纺构件56局部重叠。
并且,在利用线束保持用具54保持线束主体12的状态下,将覆盖上述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58和覆盖干线部分14的无纺构件56安设于热压用成形模具60。
图6是表示热压用成形模具60的一例的图。热压用成形模具60具备下模具62和上模具72。
下模具62是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条构件,在其一主面(上表面)形成有下模具面64。在此,在下模具62上形成与上述分支保护部20及周边保护部30的俯视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壁部63,通过该壁部63形成下模具面64,该下模具面64作为用于形成分支保护部20及周边保护部30的俯视T字状的凹槽。下模具面64具有用于形成上述周边保护部30的直线槽状的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和用于形成支线侧保护部26的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在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一侧方连续形成,对应于上述支线侧保护部26的形状而形成为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在此为窄幅)的形状。
上模具72是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条构件,在其一主面(下表面)上形成上模具面74。上模具面74具有将上述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上方闭塞的上述上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和将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的上方开口闭塞的上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通过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和上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来形成用于制成周边保护部30的外形形状的周边保护部形成面,通过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和上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来形成用于制成支线侧保护部26的外形形状的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下模具62及上模具72设有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加热器将下模具面64及上模具面74加热成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且比粘结树脂的熔点高的温度。
而且,上模具72被设置支承为相对于下模具62能够进行接近及远离移动,在上模具72与下模具62最接近的状态下,与下模具面64相对地配置上模具面74,在下模具面64与上模具面74之间形成T字状的空间。并且,在下模具面64与上模具面74之间,通过对无纺构件56、58进行加热及加压,而将该无纺构件56、58成型为与下模具面64和上模具面74的形状对应的上述形状。
并且,如图7所示,在上述下模具面64内设置将干线部分14覆盖的无纺构件56和将干线部分14与支线部分16的分支部分覆盖的无纺构件58。
此时,线束主体12自身由线束保持用具54保持在图板52上的一定位置。此时,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14分支的初始分支点A准确地形成在设计上的规定位置时,能够将该初始分支点A设置在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参照图7中的点线所示的支线部分16)。然而,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14分支的初始分支点A从设计上的规定位置偏移时,无法将该初始分支点A设置在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然而,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朝向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成为宽幅地形成,因此上述初始分支点A即使在公差范围B内在干线部分14的长度方向上向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端部中的任一侧偏移,也能够将支线部分16从靠近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任一端部的位置朝向下侧支线侧保护部形成面64b的前端部导出,并将无纺构件56、58安设在下模具面64内。
需要说明的是,无纺构件58在从干线部分14脱离的一侧,以比下侧支线保护部形成面64b更露出的方式安设。通过该露出部分,形成保护端部29。
需要说明的是,无纺构件58也可以对应于下侧周边保护部形成面64a的形状,被切割成朝向从干线部分14分离的方向逐渐成为窄幅的形状。
然后,使下模具62及上模具74在加热了的状态下接近移动,向两者间加压。于是,在下模具面64与上模具面74之间,无纺构件56、58被加热及加压。由此,无纺构件56、58分别成型为上述周边保护部30及分支保护部20的形状。而且,分支保护部20中的覆盖周边保护部30的部分成为与周边保护部30接合的状态。
然后,若使下模具62及上模具72分离移动,从两者之间取出模具成型后的分支保护部20及周边保护部30,则得到线束10。加热及加压后的冷却可以在存在于下模具62与上模具72之间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从它们之间取出的状态下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支线侧保护部26形成为朝向前端侧逐渐成为窄幅的扁平形状,但未必非要是这样的形状。例如,支线侧保护部也可以是圆锥台形状、多棱锥台形状等,总之,只要是朝向前端侧而至少一部分逐渐变细的形状即可。而且,支线侧保护部也可以是一边朝向前端侧弯曲或一边经由台阶而一边变细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干线部分14分支出1个支线部分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从相同部位分支出其他的支线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如以上那样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上为例示,没有将本发明限定于此。可知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能够想到。
标号说明
10  线束
12  线束主体
14  干线部分
16  支线部分
20  分支保护部
22  干线侧保护部
26  支线侧保护部
30  周边保护部
54  线束保持用具
56、58  无纺构件
60  热压用成形模具

Claims (6)

1.一种线束,具备:
线束主体,包含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及
分支保护部,在无纺构件覆盖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且包含从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支线侧保护部沿着包含所述干线部分及所述支线部分的平面而形成为扁平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利用片状的所述无纺构件将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夹持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无纺构件进行热压而形成所述分支保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周边保护部,该周边保护部是在无纺构件以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及所述支线部分中的与所述分支的部分相邻的至少1个部分的方式进行了覆盖的状态下,通过热压而形成的,
在用于形成所述分支保护部的无纺构件与用于形成所述周边保护部的无纺构件也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支线部分从呈直线状的所述干线部分分支。
6.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a)利用线束保持用具对包含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线束主体进行保持的工序;
(b)利用无纺构件将所述支线部分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部分覆盖的工序;
(c)在利用所述线束保持用具保持所述线束主体的状态下,将覆盖所述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安设于热压用成形模具上的工序,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具有从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细的支线侧保护部形成型面;及
(d)利用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对覆盖所述分支的部分的无纺构件进行热压的工序。
CN201380059582.4A 2012-11-15 2013-08-09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2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1264A JP5920181B2 (ja) 2012-11-15 2012-11-15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251264 2012-11-15
PCT/JP2013/071597 WO2014077011A1 (ja) 2012-11-15 2013-08-09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010A true CN104782010A (zh) 2015-07-15
CN104782010B CN104782010B (zh) 2017-07-18

Family

ID=5073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5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2010B (zh) 2012-11-15 2013-08-09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0212B2 (zh)
JP (1) JP5920181B2 (zh)
CN (1) CN104782010B (zh)
WO (1) WO201407701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116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8202679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0832605A (zh) * 2017-09-19 2020-0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9605B2 (ja) * 2014-08-19 2019-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213447B2 (ja) * 2014-10-31 2017-10-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
JP6439674B2 (ja) * 2015-12-22 2018-1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JP6507138B2 (ja) * 2016-10-27 2019-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729345B2 (ja) * 2016-12-21 2020-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56202B2 (ja) * 2017-04-27 2020-03-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索材の接続構造
JP6691164B2 (ja) * 2018-04-04 2020-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回路体及び電線の分岐方法
JP6644824B2 (ja) * 2018-04-04 2020-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回路体及び電線の分岐方法
JP7031551B2 (ja) * 2018-10-09 2022-03-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
CN116525179A (zh) * 2018-12-12 2023-08-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构件及包装形态的布线构件
US20220190569A1 (en) * 2019-03-19 2022-06-1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housing member and protective tube
CN110289534B (zh) * 2019-07-02 2020-10-09 无锡振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
US11699537B2 (en) 2021-04-28 2023-07-11 John Trischler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system and kit for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5173A (ja) * 1999-11-01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へのシ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取付方法
JP2007288972A (ja) * 2006-04-19 2007-11-0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の保護構造
CN201146067Y (zh) * 2007-10-30 2008-11-05 四川川泰线缆有限公司 自生式分支电线电缆
JP2011160611A (ja) * 2010-02-03 2011-08-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線用保護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1004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用のプロテ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3209A (en) * 1979-01-10 1980-07-15 Toshiba Corp Lead of static induction type electrical apparatus
US4781227A (en) * 1987-06-29 1988-11-01 The Boeing Company Breakout dock for a wire harness assembly system
EP2209126A3 (de) * 2009-01-19 2012-04-04 Dräger Medical GmbH Flexibles deformierbares Kabel mit textilem Verbund für elektromedizinische Anwendungen
JP5573477B2 (ja) * 2010-08-09 2014-08-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保護構造部及び電線保護構造部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5173A (ja) * 1999-11-01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へのシ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取付方法
JP2007288972A (ja) * 2006-04-19 2007-11-0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の保護構造
CN201146067Y (zh) * 2007-10-30 2008-11-05 四川川泰线缆有限公司 自生式分支电线电缆
JP2011160611A (ja) * 2010-02-03 2011-08-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線用保護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1004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用のプロテク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116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US10232808B2 (en) 2016-02-25 2019-03-19 Yazaki Corporation Wire harness
CN107117116B (zh) * 2016-02-25 2019-11-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8202679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08202679B (zh) * 2016-12-16 2021-03-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0832605A (zh) * 2017-09-19 2020-0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
CN110832605B (zh) * 2017-09-19 2021-05-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4365236B (zh) * 2019-09-13 2024-04-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010B (zh) 2017-07-18
US20150279514A1 (en) 2015-10-01
US9570212B2 (en) 2017-02-14
JP2014100021A (ja) 2014-05-29
WO2014077011A1 (ja) 2014-05-22
JP5920181B2 (ja)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2010A (zh)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4009424B (zh)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KR101483379B1 (ko) 전선 보호 구조부 및 전선 보호 구조부의 제조 방법
JP5807477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353814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JP2011171098A (ja) 保護部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28156A (zh) 线束
CN103814416B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
JP2014003757A (ja) 経路維持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1145231A1 (ja)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JP2013150406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07929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306542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56606B2 (ja) 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および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の製造方法
JP6079429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03824630A (zh) 线束
WO2013190725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30321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724886B2 (ja) 被覆部材付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型
JP201318360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