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9424A -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9424A
CN104009424A CN201310608633.6A CN201310608633A CN104009424A CN 104009424 A CN104009424 A CN 104009424A CN 201310608633 A CN201310608633 A CN 201310608633A CN 104009424 A CN104009424 A CN 104009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base end
line part
main lin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86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9424B (zh
Inventor
佐藤毅
滨本勇
园田哲也
佐藤理
竹内保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09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9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4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28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by bending, drawing or stretch forming sheet to assume shape of configured lamina while in contact therewith
    • Y10T156/103Encasing or enveloping the configured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51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by fo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目的在于当以无纺部件覆盖分支有支线部分的干线部分并进行热压时,抑制对从干线部分分支的分支部分的加热。线束(10)具备线束主体(12)和保护部件(20)。线束主体(12)包括干线部分(14)和从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在无纺部件覆盖干线部分(14)和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状态下,保护部件(20)通过对无纺部件中的至少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保护部件(2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形成为比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柔软。

Description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线束的分支部分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利用无纺部件保护线束的分支部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结构:使无纺部件构成为以沿分支部的分支形状的形状覆盖该分支部,并且将形成有切口的片状无纺部件卷绕在所述分支部分。将分支部分覆盖的无纺部件通过成形金属模具成形为与分支形状对应的预定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9782号公报
然而,在将形成有切口的片状无纺部件卷绕于所述分支部分的结构中,将所述切口部分的基端部作为开口,使支线部分延伸到外部。由此,在通过成形金属模具将无纺部件成形为预定形状时,存在着支线部分的基端部在所述开口附近被加热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以无纺部件覆盖分支有支线部分的干线部分并进行热压时,抑制对从干线部分分支的分支部分的加热。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涉及的线束包括:线束主体,包括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以及保护部件,通过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和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至少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并且使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形成为比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柔软。
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保护部件以下述方式形成:在从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向内侧形成有狭缝的片状的所述无纺部件中,在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配置于所述狭缝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所述狭缝的两侧部分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第三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该延长部分在与所述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第四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准备包括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线束主体;(b)利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和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以及(c)在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从所述成型面伸出的状态下,通过具有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加热和加压的成型面的热压用成形模具,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
第五方式为,在第四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的末端部向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的外侧伸出。
第六方式为,在第四或第五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工序(b)中,采用从其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向内侧形成有狭缝的片状的无纺部件作为所述无纺部件,在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配置于所述狭缝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所述狭缝的两侧部分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第七方式为,在第六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该延长部分在与所述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第八方式为,在第七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与所述狭缝对应的部分在所述狭缝的基端部折回到向所述狭缝的基端部延长的延长部分,使所述无纺部件中的所述狭缝向所述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比其他部分厚。
根据第一方式,保护部件通过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和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至少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并且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形成得比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柔软,因此能够抑制对从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加热。
根据第二方式,能够尽量消除卷绕在干线部分上的无纺部件的间隙,且能够实现厚度的均匀化。
根据第三方式,即使是在干线部分中的与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也能够使无纺部件较厚。
根据第四方式,在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从所述成形面伸出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因此能够抑制对从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加热。
根据第五方式,由于支线部分在热压用成形模具的外侧从无纺部件露出,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抑制对支线部分的加热。
根据第六方式,能够尽量消除卷绕在干线部分上的无纺部件的间隙,且能够实现厚度的均匀化。
根据第七方式,即使是在干线部分中的与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也能够使无纺部件较厚。
根据第八方式,能够容易地使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比其他部分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概要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组装于车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线束主体的概要俯视图。
图5是表示无纺部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无纺部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将无纺部件卷绕在线束主体的中途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将无纺部件卷绕在线束主体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X-X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热压用成形模具的概要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无纺部件设置于热压用成形模具的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将无纺部件设置于热压用成形模具的状态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和线束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线束10的概要立体图,图2是表示线束10的概要俯视图。
线束10具备线束主体12和保护部件20。
将多根电线打捆而构成线束主体12。更为具体地来说,使多根电线与车辆等配置对象位置的配线形态对应地分支并进行打捆而构成线束主体12。线束主体12也可以包括光纤缆线等。该线束主体12在配置于车辆等配置对象位置的状态下作为将搭载于车辆等的各种电气设备相互电连接的配线而使用。
该线束主体12包括干线部分14和从该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即,将多根电线用胶带等打捆部件临时打捆,从而将多根电线以构成干线部分14的方式打捆,并且多根电线的一部分从干线部分14分支而形成支线部分16。支线部分16可以是将多根电线打捆而成,也可以由一根电线构成。
在上述线束主体12中,能够将分支的三个电线束中的任意两个电线束作为干线部分14,将余下的一个电线束作为支线部分16。一般来说,将分支的三个电线束中的直径粗的两个电线束或者电线根数多的两个电线束选为干线部分14,将直径细的电线束选为支线部分16。
而且,干线部分14至少在从上述分支部位延伸出的部分构成直线状。在干线部分14的其他部分,可以屈曲,也可以分支出其他电线。而且,干线部分14也可以在上述分支部分16进行分支的位置弯曲。并且,也可以在干线部分14的同一位置延伸出多个支线部分16。
保护部件20构成为在无纺部件覆盖干线部分14和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对该无纺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
在此,采用通过加热和加压工序而变硬且能够相互结合的无纺材料作为无纺部件。
能够采用包括互相缠绕的基本纤维和粘接树脂(也称为粘合剂)的无纺材料作为所述无纺材料。粘接树脂为熔点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的树脂。并且,通过将无纺材料加热至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且比粘接树脂的熔点高的加工温度,使粘接树脂熔融而渗入基本纤维之间。此后,当无纺材料达到比粘接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时,粘接树脂在与基本纤维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固化。由此,无纺材料比加热前的状态更硬,并维持加热时的成形形状。而且,粘接树脂还渗入无纺部件的接触部分并固化,从而将无纺部件的该接触部分接合。所述无纺材料也被称为无纺布。
粘接树脂可以是粒状也可以是纤维状。在芯纤维的外周形成粘接树脂层而构成粘合剂纤维,并将所述粘合剂纤维与基本纤维相互缠绕。作为该情况的芯纤维,可以采用与上述基本纤维相同的材料。
作为上述基本纤维,只要能够在粘接树脂的熔点保持纤维状态即可,除了树脂纤维之外,能够采用各种纤维。而且,能够采用熔点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作为粘接树脂。作为基本纤维与粘接树脂的组合,列举出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树脂纤维作为基本纤维、将PET与PEI(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的共聚树脂作为粘接树脂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基本纤维的熔点比粘接树脂的熔点高,由此,当将无纺材料加热至所述熔点之间的温度时,粘接树脂熔融并渗入到未熔融而保持纤维状的基本纤维之间。接着,当无纺材料温度降低至比粘接树脂的熔点低时,粘接树脂在与基本纤维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固化,从而无纺材料变硬并维持加热时的成形形状。即,将上述无纺材料夹在具有成型用的金属模面的金属模具中间,并在加热状态下对金属模具加压,从而将无纺材料以金属模具成型为与所述金属模面对应的预定形状,在冷却时,维持该以金属模具成型而成的形状。而且,在无纺部件的相互接触部分,熔融的粘接树脂在渗入对方侧的部分后固化。由此,使无纺部件的彼此接触部分接合。上述加工方法被称为热压。对于制造上述保护部件20的具体的例子在后面说明。
无纺部件中的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形成于通过热压而硬化的干线保护部24。该干线保护部24形成为以紧密贴合的状态覆盖所述干线部分14的筒形状。在此,干线保护部24仿照干线部分14的外形形状而形成为圆筒形状。但是,该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筒状、棱筒状等其他形状。干线保护部24的长度尺寸并不特别限定。干线保护部24可以是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接近支线部分16的部分的程度的长度尺寸,也可以是能够覆盖干线部分14的整个部分的程度的长度尺寸。
该干线保护部24具有将干线部分14保持为预定路径形状的作用。而且,在该干线保护部24一体地形成有下述支线保护部26,从而具有将支线保护部26相对于干线部分14的位置和通过该支线保护部26延伸的支线部分16的位置维持在恒定位置的作用。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形成于比上述干线保护部24柔软的支线保护部26。该支线保护部26以从所述干线保护部2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向侧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该干线保护部24。该支线保护部26通过保持从干线部分14延伸的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位置,从而具有保持该分支位置的作用。
该支线保护部26形成为比所述干线保护部24软,因此在加工该支线保护部26时,能够减小作用于支线保护部26的热量的影响。即,为了将支线保护部26形成为较软,在形成上述干线保护部24时,需要使作用于支线保护部26的温度或者压缩率中的至少一个比作用于干线保护部24的这些条件小。并且,如果使作用于支线保护部26的温度小,则能够减小热量对通过该支线保护部26的内部而被引导的支线部分16的影响。而且,如果减小支线保护部26的压缩率,则热量不易通过无纺部件传递到内部的支线部分16,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热量对通过支线保护部26内部而被引导的支线部分16的影响。
而且,支线保护部26仅覆盖所述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因此,通过与干线保护部24一体形成的部分维持对支线部分16的根部进行覆盖的形状,作为支线保护部26整体能够维持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状态。由此,对于构成支线保护部26的无纺部件,可以减小加热和压缩的程度,也可以完全不进行加热或压缩。
而且,所述支线保护部26仅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因此能够将该支线部分16配置为在从支线保护部26延伸出的位置自由地弯曲。
图3是表示将所述线束1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的说明图。
即,车辆安装部件100安装在线束10的干线部分14的中途。在此,作为车辆安装部件100,采用能够固定于在车身B形成的孔中的夹紧部102、和在该夹紧部102的头部设置细长板状部106而成的部件(也被称为所谓两袖夹紧器(double-sleeve clamp))。该车辆安装部件100通过将细长板状部106以胶带T等卷绕固定于干线保护部24等而安装到干线保护部24。多个车辆安装部件100隔开间隔地安装于该线束10的干线保护部24。并且,使各车辆安装部件100嵌入在车身B形成的孔中并固定,从而将该线束10沿车身B安装固定。另外,线束10也可以通过例如带夹等的其他车辆安装部件而进行固定。
在上述安装状态下,各车辆安装部件100之间的干线保护部24及其内部的干线部分14通过该干线保护部24的刚性而维持直线状态。由此,维持预定的配线形态而不会与车身B接触等。
而且,在支线部分16中,能够在从支线保护部26延伸出的部分自由地弯曲。由此,在支线部分16也可以不沿干线部分14的侧方延伸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线束10搬运运送到车辆组装工厂的情况下,或者在支线部分16为车辆中的可选部件用的配线等而不使用等情况下,支线部分16中的从支线保护部26延伸出的部分沿干线保护部24配置,并以胶带T等进行卷绕(参照图3中以两点划线表示的部分)。由此,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支线部分16成为沿干线部分14和干线保护部24配置的状态。由此,例如在该线束10的搬运运送时,能够形成为与装载姿态匹配的紧凑且突出形状少的形状。
并且,在使用支线部分16的情况下,上述胶带T的限制被解除,将支线部分16从干线部分14和干线保护部24向外侧方拉出而沿预定的配线路径进行配置。
对用于制造所述线束10的制造方法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准备包括干线部分14和从该干线部分14分支的支线部分16的线束主体12。线束主体12例如通过实施使多根电线分支和通过胶带T实现的临时打捆作业等而进行制造。
接下来,如图5~图7所示,利用无纺部件30覆盖干线部分14和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
作为此时的无纺部件30,优选形成为方形的片状的无纺部件30,并且从其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在此,为一边缘部分的中央部)向其内侧形成有狭缝32。更优选的是,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参照图6的箭头D)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
更具体地说,在方形片状的无纺部件30的一边缘部分(图5~图7的下侧的边缘部分)的中央部形成平行的切口31,在所述切口31之间形成狭缝32。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的长度、即狭缝32的基端部与无纺部件30的另一边侧部分的距离优选为干线部分14中的支线部分16延伸出的部分的外周部的长度,并且优选为除去支线部分16延伸出的部分之外的外周部分周长的程度的长度尺寸(参照图9)。这是因为,由此通过利用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覆盖干线部分14,能够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并且,狭缝32的宽度优选为与所述支线部分16的直径为相同大小,不过也可以比支线部分16小或比支线部分16大。而且,狭缝32也可以单纯形成为一根线状的切口状。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与上述狭缝32对应的部分的一部分未被切除而残留。即,对无纺部件30中的、在一对切口31之间的部分中的末端侧部分进行切除,而基端侧部分31a作为与狭缝32对应的一部分未被切除而残留。基端侧部分31a的长度尺寸设定为与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即,狭缝32的基端部与无纺部件30的另一边缘部分(图5~图7的上侧的边缘部分))的距离相同。并且,所述基端侧部分31a在所述基端部弯折而弯折重叠到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上。由此,无纺部件30中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由此,能够不采用其他无纺部件30而容易地使无纺部件30中的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部分较厚。
不过,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也可以通过重叠其他无纺部件而形成为较厚。而且,并不是必须将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较厚。
而且,无纺部件30的上述一边缘部分与另一边缘部分连接的尺寸优选形成为能够卷绕干线部分14一周以上的长度尺寸,并且更优选能够卷绕两周以上的长度尺寸。
如图7~图9所示,所述无纺部件30以覆盖线束主体12的方式安装。
即,沿所述无纺部件30的另一单侧部分配置线束主体12的干线部分14(参照图7)。此时,在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上配置支线部分16。
接着,将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配置在狭缝32的基端部,并且将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卷绕在干线部分14中的分支有支线部分16的位置的周围。由此,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覆盖干线部分14中的分支有支线部分16的位置、且该支线部分16延伸出的位置的余下的外周,并且该延长部分的两端部以夹着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方式覆盖所述基端部(参照图8和图9)。
并且,将无纺部件30中的夹着所述狭缝32以及向其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的两侧部分、卷绕在干线部分14中的支线部分16延伸的位置的两侧部分(参照图8和图10)。
无纺部件30超过两周地卷绕在无纺部件30中的夹着所述狭缝32以及向其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的两侧部分,因此该干线部分14为了得到保护性能和路径维持性能而卷绕有足够的无纺部件30(参照图10)。另外,可以在无纺部件30中的作为卷绕末端的端部的内侧粘贴双面胶带等,从而通过该双面胶带等暂时保持将无纺部件30卷绕的状态。
而且,无纺部件30仅在上述干线部分14中的分支有支线部分16的位置卷绕一周,但是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因此与其两侧部分为同等程度的厚度。由此,为了得到干线部分14的保护性能和路径维持性能,在该部分也卷绕有足够的无纺部件30(参照图9)。
接着,对上述无纺部件30进行热压。
图11是表示用于热压的热压用成形模具60的一例的立体图。热压用成形模具60具备下模62的上模72。
下模62是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条部件,在其一主面(上表面)形成有下模面64。在此,在下模62形成有形成为直线凹槽状的下模面64。下模面64的底部形成为半圆柱外周面状,从而能够使所述干线部分14的下半部分的外周面成形。
而且,在下模面64的一侧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使该下模面64的内外贯通的凹部65。在此,凹部65形成为在隔着下模面64的一对壁部63的一个长度方向中间部从其上部向底部凹陷凹陷的形状。并且,凹部65中的形成于下模面64的侧方外侧的部分形成为比下模面64的底部凹陷。
上模72是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条部件,在其一主面(下表面)形成有上模面74。上模面74为能够封闭下模面64的上方开口的形状,在此形成为半圆柱外周面状,从而能够使所述干线部分14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成形。
并且,在上模面74的一侧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且与所述凹部6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75。在凹部75中的形成于上模面74的侧方外侧的部分形成为比上模面74的上部凹陷。
而且,通过上述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形成用于使干线部分14的外形形状成形的圆柱外周面形状的成形面。并且,通过凹部65、75在该圆柱外周面形状的模面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将支线部分16导出到外部的开口。
另外,在上述下模62和上模72设置有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加热器将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加热至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且比粘接树脂的熔点高的温度。
而且,上模72配置为以能够相对于下模62接近移动和分离移动的方式支撑于下模62,在上模72最接近下模62的状态下,上模面74与下模面64相对配置,在下模面64与上模面74之间形成圆柱状的空间。接着,在下模面64与上模面74之间对无纺部件30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该无纺部件30成型为与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的形状对应的上述形状。
以覆盖线束主体12的方式安装的无纺部件30以如下方式配置在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60。
即,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所述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配置在上述下模面64内。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成为从下模面64伸出的状态。优选的是,使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的末端部从凹部65向外侧伸出,成为向热压用成形模具60的外侧伸出的状态。
此后,使下模62和上模72在加热的状态下接近移动,对两者之间施加压力。由此,在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之间对覆盖干线部分14的无纺部件30加热和加压。由此,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成型为覆盖该干线部分14的筒状的干线保护部24的形状。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即配置在上述凹部65、75内的部分维持比上述干线保护部24柔软的状态。即,在上述凹部65、75内形成的空间与由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形成的模面相比较大地拓宽,因此无纺部件30中的配置在凹部65、75内的部分的压缩率比无纺部件30中的配置在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之间的部分的压缩率小。而且,由于凹部65、75处于热压用成形模具60的外侧附近等而容易比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温度低,因此,容易使对无纺部件30中的配置在凹部65、75内的部分施加的温度、比对无纺部件30中的配置在下模面64和上模面74之间的部分施加的温度低。
由此,对于无纺部件30中的覆盖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部分且配置在上述凹部65、75内的部分,通过减小施加于该部分的压缩率或温度的至少一个,能够减小热压的加工程度,因此,能够将支线保护部26加工得柔软。
而且,能够以更少的无纺部件30(例如,一张无纺部件30)覆盖线束主体12的分支部位。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从凹部65、75向外侧伸出的末端部处于不受到由热压用成形模具60实现的直接加压和直接压缩的状态,其被加工为比基端侧部分更柔软。而且,从支线保护部26的末端部延伸出的支线部分16在热压用成形模具60外从支线保护部26延伸到外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该支线部分16的加热。
此后,使下模62和上模72分离移动,从两者之间将以金属模具进行成型的保护部件20取出,从而得到线束10。加热和加压后的冷却可以在存在于下模62和上模72之间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从它们之间取出的状态下进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干线部分14分支出一个支线部分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从同一位置分支出其他支线部分。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线束10,在无纺部件30覆盖干线部分14和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对上述无纺部件30中的至少覆盖干线部分14的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保护部件20,并且将无纺部件30中的对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进行覆盖的支线保护部26形成为比干线保护部24柔软。由此,在形成支线保护部26时,该支线保护部26的压缩率或温度中的至少一个较小。因此,在形成支线保护部26时,能够抑制其内部以及对从其延伸出的支线部分16的加热。
而且,保护部件20以下述方式形成:在从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向内侧形成有狭缝32的片状的无纺部件30中,在支线部分16的基端部配置于狭缝32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将无纺部件30中的狭缝32的两侧部分卷绕于干线部分14。由此,将片状的无纺部件30无间隙且均匀地卷绕于干线部分14,能够实现干线保护部24的无间隙和厚度的均匀化。由此,能够实现干线保护部24的形状保持性能的稳定化和耐磨损性的质量稳定化。
而且,无纺部件30中的向狭缝32的基端侧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该延长部分在与支线部分16对应的位置卷绕在干线部分上,因此在干线保护部24中的与支线部分16对应的位置也能够使无纺部件30足够厚。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式中仅为示例,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认为在没有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没有被示例的无数变形例。

Claims (8)

1.一种线束,包括:
线束主体,包括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以及
保护部件,通过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和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至少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而形成,并且使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形成为比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柔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保护部件以下述方式形成:在从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向内侧形成有狭缝的片状的所述无纺部件中,在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配置于所述狭缝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所述狭缝的两侧部分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部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该延长部分在与所述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4.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
(a)准备包括干线部分和从所述干线部分分支的支线部分的线束主体;
(b)利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干线部分和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以及
(c)通过具有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加热和加压的成型面的热压用成形模具,在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从所述成型面伸出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干线部分的部分进行热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无纺部件中的覆盖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的部分的末端部向所述热压用成形模具的外侧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b)中,采用从一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向内侧形成有狭缝的片状的无纺部件作为所述无纺部件,在所述支线部分的基端部配置于所述狭缝的基端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所述狭缝的两侧部分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部延长的延长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厚,该延长部分在与所述支线部分对应的位置卷绕于所述干线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所述无纺部件中的与所述狭缝对应的部分在所述狭缝的基端部折回到向所述狭缝的基端部延长的延长部分,使所述无纺部件中的向所述狭缝的所述基端部延长的延长部分比其他部分厚。
CN201310608633.6A 2012-11-27 2013-11-26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94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8212 2012-11-27
JP2012258212A JP5772798B2 (ja) 2012-11-27 2012-11-27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9424A true CN104009424A (zh) 2014-08-27
CN104009424B CN104009424B (zh) 2017-08-11

Family

ID=5077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86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9424B (zh) 2012-11-27 2013-11-26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7634B2 (zh)
JP (1) JP5772798B2 (zh)
CN (1) CN1040094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3566A (zh) * 2018-09-19 2021-04-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及配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14342189A (zh) * 2019-09-13 2022-04-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部件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4651313A (zh) * 2019-11-14 2022-06-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77586B2 (en) * 2013-02-26 2021-08-03 Cvg Management Corporation Molded wire harness tool assembly
JP6145356B2 (ja) * 2013-08-07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部材
JP6135570B2 (ja) * 2014-03-20 2017-05-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599605B2 (ja) * 2014-08-19 2019-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439674B2 (ja) * 2015-12-22 2018-1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JP6805955B2 (ja) * 2017-04-28 2020-12-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JP6644824B2 (ja) * 2018-04-04 2020-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回路体及び電線の分岐方法
JP6691164B2 (ja) * 2018-04-04 2020-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回路体及び電線の分岐方法
JP6747483B2 (ja) * 2018-10-09 2020-08-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
JP7107909B2 (ja) * 2019-10-11 2022-07-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の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構造
JP7382870B2 (ja) * 2020-03-19 2023-11-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保護構造、保護シート及び分岐部保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0776Y (zh) * 2006-12-28 2008-01-02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辐照交联型分支电缆
CN101673600A (zh) * 2009-07-21 2010-03-17 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的制造方法
CN201532794U (zh) * 2009-07-21 2010-07-21 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
WO2011136199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039782A (ja) * 2010-08-09 2012-02-2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線保護構造部及び電線保護構造部の製造方法
CN202434217U (zh) * 2011-08-09 2012-09-12 兴乐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湿高温硅橡胶预制分支软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3106A (en) * 1958-06-30 1961-12-12 Ohio Crankshaft Co Coil turn insulation in vicinity of tap lug
US3192377A (en) * 1963-02-18 1965-06-29 Strick Trailers Harness for trailer clearance lights
US3770556A (en) * 1970-08-07 1973-11-06 Reychem Corp Wraparound closure sleeve
US4366201A (en) * 1980-07-28 1982-12-28 Raychem Corporation Heat shrinkable wraparound closures
US4496410A (en) * 1981-04-02 1985-01-29 Raychem Limited Production of dimensionally recoverable articles
US4384167A (en) * 1982-02-19 1983-05-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reak-out protector and wiring harness including same
US4467137A (en) * 1982-06-21 1984-08-21 Raychem Limited Cable breakout article
JPS6021114U (ja) * 1983-07-20 1985-02-14 株式会社 槌屋 電線の結束用フイルム
US4625073A (en) * 1985-03-11 1986-11-25 Raychem Corporation Cable having a branch-off region sealed with a branch-off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33116U (zh) * 1989-05-26 1991-01-14
JPH04301315A (ja) * 1991-03-28 1992-10-23 Honda Motor Co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178923A (en) * 1992-01-09 1993-01-12 Textilver S.A. Wraparound closure device
JPH09117034A (ja) * 1995-10-20 1997-05-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線材束の分岐シートおよび分岐部結束方法
JP2000134784A (ja) * 1998-10-28 2000-05-12 Yazaki Corp 電線接続部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60722B2 (en) * 2003-03-04 2005-11-01 Federal-Mogul World Wide, Inc. Multi-branch junction overwrap
JP5607396B2 (ja) * 2010-03-18 2014-10-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分岐部保護シート及び分岐部保護方法
JP5556606B2 (ja) 2010-11-16 2014-07-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および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0776Y (zh) * 2006-12-28 2008-01-02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辐照交联型分支电缆
CN101673600A (zh) * 2009-07-21 2010-03-17 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的制造方法
CN201532794U (zh) * 2009-07-21 2010-07-21 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
WO2011136199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039782A (ja) * 2010-08-09 2012-02-2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線保護構造部及び電線保護構造部の製造方法
CN202434217U (zh) * 2011-08-09 2012-09-12 兴乐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湿高温硅橡胶预制分支软电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3566A (zh) * 2018-09-19 2021-04-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及配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12703566B (zh) * 2018-09-19 2022-11-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及配线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14342189A (zh) * 2019-09-13 2022-04-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部件
CN114365236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4365236B (zh) * 2019-09-13 2024-04-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
CN114651313A (zh) * 2019-11-14 2022-06-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构件
CN114651313B (zh) * 2019-11-14 2024-06-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线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44698A1 (en) 2014-05-29
JP5772798B2 (ja) 2015-09-02
US9337634B2 (en) 2016-05-10
JP2014107919A (ja) 2014-06-09
CN104009424B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9424A (zh)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US930637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CN104782010B (zh)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KR101483379B1 (ko) 전선 보호 구조부 및 전선 보호 구조부의 제조 방법
WO2014119083A1 (ja) 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190287700A1 (en) Wire har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eet material with wire harness
CN103890861A (zh)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US9349509B2 (en) Wire har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wire harness
WO2014002308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支持部材及び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140291016A1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
US9358937B2 (en) Wire harness with sheathing member and path regulators
KR20130072118A (ko) 와이어 하네스
EP2741299B1 (en) Wire harness
CN103814416B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
WO2013132570A1 (ja) 電線保護構造部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保護構造部
US20210202133A1 (en) Wire harness wire end protection method
JP607929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3186952A1 (ja) 経路維持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306542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8360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91655B2 (ja) 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2013183597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保護用不織材料
JP2014230321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6140131A (ja) 不織布外装材、不織布外装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不織布外装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