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0861A -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0861A
CN103890861A CN201280051350.XA CN201280051350A CN103890861A CN 103890861 A CN103890861 A CN 103890861A CN 201280051350 A CN201280051350 A CN 201280051350A CN 103890861 A CN103890861 A CN 103890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circumferential side
side protection
nonwoven
outer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3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0861B (zh
Inventor
梶原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0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0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8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2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3/30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3/305Making multilayered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63Tying, wrapping, binding, lacing, strapping or sheathing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更少的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于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线路限制并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的结构。线束包括包含至少一根电线的线束主体部和保护线束主体部的保护部件。保护部件具有:内周侧保护部分,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以及外周侧保护部分,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

Description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线束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述,提出了一种在通过无纺布覆盖了电线束的状态下对无纺布进行热压来形成电线用保护部件从而进行保护以及路径限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0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一直以来,为了将具有被保护部件覆盖的电线束的线束固定于车辆,需要另行安装夹紧部件等固定用部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更少的简单结构来实现用于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线路限制并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涉及的线束包括:线束主体部,包含至少一根电线;以及保护部件,具有:内周侧保护部分,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以及外周侧保护部分,在所述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内周侧保护部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
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比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柔软。
第三方式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在能够压入到作为配置部位的间隙的范围内形成为比所述间隙的尺寸大。
第四方式是,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的横剖面呈圆形。
第五方式是,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在所述内周侧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在多个部位。
并且,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第六方式是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束利用保护部件对包含至少一根电线的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在所述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卷绕第一无纺部件;(b)对所述第一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内周侧保护部分;(c)在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上卷绕第二无纺部件;以及(d)对所述第二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能够通过内周侧保护部分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路径限制。另外,通过将外周侧保护部分压入到作为车辆中的配置部位的间隙,能够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由此,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于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线路限制并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的结构。并且,利用外周侧保护部分来覆盖被热压的内周侧保护部分,因此能够通过对内周侧保护部分进行热压而使其充分变硬,能够使保护性能以及路径限制性能保持良好。
根据第二方式,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比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柔软,因此能够将外周侧保护部分容易地压入到作为车辆中的配置部位的间隙中,能够将线束安装于车辆。
根据第三方式,能够将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无松动地压入间隙。
根据第四方式,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的横剖面呈圆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外周侧保护部分压入间隙。
根据第五方式,能够将多个外周侧保护部分压入间隙,能够可靠地安装线束,并且能够抑制内周侧保护部分在多个外周侧保护部分之间与车辆接触。
根据第六方式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能够在通过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的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周围容易地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并且,通过内周侧保护部分能够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路径限制。另外,通过将外周侧保护部分压入到作为车辆中的配置部位的间隙,能够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由此,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于对线束进行保护以及线路限制并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的结构。并且,利用外周侧保护部分来覆盖被热压的内周侧保护部分,因此能够通过对内周侧保护部分进行热压而使其充分变硬,能够使保护性能以及路径限制性能保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所述线束配置于车辆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将所述线束配置于车辆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变形例涉及的线束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10和线束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线束10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线束10的概要立体图,图2及图3是示出将该线束10配置于车辆的状态的说明图。
线束10具备线束主体部12和保护部件20。
线束主体部12包括至少一根电线。在此,线束主体部12是将多根电线捆扎而构成的。另外,电线是在车体等中将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相互电连接的布线材。线束主体部12也可以包括光缆等。
保护部件20具有内周侧保护部分22和外周侧保护部分24,这些内周侧保护部分22以及外周侧保护部分24均通过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
在此,作为无纺部件,可以采用能够通过加热工序而变硬的无纺部件。作为这样的无纺部件,可以采用包括基本纤维和与所述基本纤维相互缠绕的粘接树脂(也称为粘合剂)的无纺部件。粘接树脂为熔点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例如,110℃~115℃)的树脂。当将无纺部件加热至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且比粘接树脂的熔点高的加工温度时,粘接树脂熔融而渗入基本纤维之间。此后,当无纺部件达到比粘接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时,粘接树脂在将基本纤维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固化。由此,无纺部件比加热前的状态更硬,维持了加热时的成形形状。而且,在无纺部件彼此接触的部分中,熔融的粘接树脂也渗入该接触部分而固化。由此,无纺部件彼此的接触部分接合。
但是,基本纤维只要是能够在粘接树脂的熔点保持纤维状态的纤维即可,除了树脂纤维之外,可以采用各种纤维。而且,作为粘接树脂,可以采用熔点比基本纤维的熔点低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粘接树脂可以是粒状也可以是纤维状。而且,也可以是,在芯纤维的外周形成粘接树脂层而构成粘接剂纤维,并使该粘接剂纤维与基本纤维相互缠绕。作为该情况的芯纤维,可以采用与上述基本纤维相同材料的芯纤维。
作为基本纤维与粘接树脂的组合,可以列举出基本纤维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纤维、粘接树脂为PET与PEI(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树脂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基本纤维的熔点大约为250℃,粘接树脂的熔点为110℃~150℃。由此,当将无纺部件加热至110℃~250℃的温度时,粘接树脂熔融,并渗入未熔融而保持纤维状的基本纤维之间。接着,当无纺部件达到比粘接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时,粘接树脂在基本纤维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固化,从而进行上述成形形状的维持以及无纺部件彼此的接合。
而且,热压是指,实施对无纺部件进行的加热处理以及将无纺部件按压到模具中形成为预定形状的处理。加热处理和预定形状的形成处理可以同时进行,或者也可以连续地分别进行。例如,将无纺部件在压缩状态下进行加热后,在通过冷却进行固化之前将无纺部件按压到预定的模具而进行弯曲,从而能够维持该弯曲形状。关于适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护部件20的热压加工的例子在后文中进一步详细叙述。
内周侧保护部分22通过在无纺部件覆盖线束主体12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该内周侧保护部分22可以覆盖线束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大致整体,也可以覆盖线束主体部12的一部分。
该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外周表面整体通过热压而被充分压缩及硬化,具有能够保护线束主体部12的程度的硬度以及能够维持线束主体部12的路径的程度的形状维持性。并且,将该内周侧保护部分22形成为与线束主体部12在车辆等中的布设路径对应的形状(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弯曲),从而线束主体部12被限制成该形状。另外,在此,内周侧保护部分22形成为横剖面为圆形,但也可以形成为横剖面为椭圆形、横剖面为多边形状等。另外,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一部分也可以不被热压,但是至少由外周侧保护部分24覆盖的部分被热压。
外周侧保护部分24通过在无纺部件覆盖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在此,外周侧保护部分24在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多个部位(在此为两个部位)。但是,外周侧保护部分24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另外,外周侧保护部分24在此形成为横剖面为圆形。换言之,外周侧保护部分24在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整个周向上形成为以相同高度突出的环状突起形状。但是,除了横剖面为圆形以外,外周侧保护部分24例如还可以是横剖面为椭圆形、横剖面为多边形等。
另外,外周侧保护部分24在能够压入作为配置部位的间隙S的范围内形成为比上述间隙S的尺寸大(参照图2及图3)。更具体地说,当本线束10的配置部位为一对面板P之间的间隙S时,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外径L被设定为比面板P的间隙S的间隔SL大。由此,能够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无松动地压入间隙S。关于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外径L比间隙S的间隔SL大多少这一点,还取决于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柔软性。在外周侧保护部分24形成得充分柔软的情况下,可以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外径L设定成比间隙S的间隔SL充分大,在外周侧保护部分24形成得较硬的情况下,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外径L设定成比间隙S的间隔SL稍大的程度即可。
无论如何,外周侧保护部分24优选比内周侧保护部分22柔软,更具体地说,考虑到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外径L及上述间隙S的差,优选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柔软程度为能够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压入间隙S并能够无松动地进行保持。但是,外周侧保护部分24也可以具有与内周侧保护部分22相同程度的硬度。
关于分别制作上述内周侧保护部分22和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具体例,在下文中与制造方法例一起说明。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线束10,能够通过内周侧保护部分22进行线束10的保护以及路径限制。另外,通过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压入作为车辆中的配置部位的间隙S,能够将线束10安装于车辆。由此,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于对线束10进行保护以及线路限制并且将线束安装于车辆的结构。并且,通过外周侧保护部分24来覆盖被热压后的内周侧保护部分22,因此能够通过对内周侧保护部分22进行热压而使其充分变硬,即使在形成有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部分也能够使保护性能以及路径限制性能保持良好。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压入间隙S并将线束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可以将内周侧保护部分22从面板P分离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内周侧保护部分22与面板P干扰而引起的噪声(击打声)的产生以及磨损。
另外,外周侧保护部分24自身形成为能够压入间隙S的形状、在上述例中形成为横剖面为圆形即可,因此能够使形状简化。
并且,外周侧保护部分24比内周侧保护部分22柔软,因此能够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容易地压入间隙S,将线束10安装于车辆。
并且,外周侧保护部分24形成为横剖面为圆形,因此在将外周侧保护部分24压入间隙S时,并不需要注意严格的方向性,压入作业变得容易。
进而,外周侧保护部分24隔开间隔设置于多个部位(在此为两个部位),因此能够将线束可靠地安装,使得线束更不会发生晃动,并且能够在多个外周侧保护部分24之间抑制内周侧保护部分22与车辆接触。
对制造上述保护部件2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及图5所示,在线束主体部12的至少一部分上卷绕第一无纺部件30。在此,使用方形片状的无纺布作为第一无纺部件30,将该第一无纺部件30在线束主体部12上卷绕至少一周。但是,也可以是使用细带状的无纺布作为第一无纺部件30,将其螺旋状地卷绕于线束主体部12。
接着,对第一无纺部件30进行热压而形成内周侧保护部分22。在此,对热压用成型模具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热压用成型模具60的说明图,图7是热压加工中的热压用成型模具60的概要横向剖视图。
热压用成型模具60具备下模62和上模70。
下模62是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部件,在其一个主面(上表面)形成有下模面63。下模面63大致上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槽形状且底部呈半圆筒的表面形状。下模面6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线束主体部12中的保护对象部分(应当由保护部件20覆盖的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下模面63形成为根据线束主体部12中的保护对象部分配置于车体的情况下的路径而延伸的形状(在图6中为直线状,也可以弯曲)。
上模70是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的长部件,在其一个主面(下表面)形成有槽形状的上模面72,该上模面72的上部呈半圆筒的表面形状并且向下方开口。上模面72的宽度形成为能够将上述下模面63的上方开口封闭并能够配置于该下模面63内。另外,上模面72形成为根据上述下模面63的弯曲形状而沿路径延伸的形状。
并且,通过将该上模面72配置于下模面63内,在上模面72和下模面63之间形成有能够形成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空间。另外,在下模62以及上模70设置有加热器等加热部66。
接着,将线束主体部12中的卷绕有第一无纺部件30的部位压入到下模面63内。
此后,将上模70的上模面72插入到下模面63内,在该状态下,当加热下模62以及上模70来进行热压时,第一无纺部件30在下模面63及上模面72之间以压缩状态被加热。
此后,当第一无纺部件30被冷却时,第二无纺部件30的表面以与上模面63以及上模面7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硬化,由此形成内周侧保护部分22。另外,也可以在第一无纺部件30冷却而硬化之前实施以下工序。
接着,如图8及图9所示,在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即在与上述外周侧保护部分24对应的部分卷绕第二无纺部件32。
在此,将细带状的无纺布作为第二无纺部件32来进行卷绕。作为第二无纺部件32的细带状的无纺布的宽度被设定成与成为形成对象的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宽度相同或者比其小。在作为第二无纺部件32的细带状的无纺布的宽度比成为形成对象的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宽度小的情况下,将第二无纺部件32以螺旋状卷绕即可。
另外,在此,以上述方式设置多个外周侧保护部分24,因此在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外周,在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两个部位)卷绕第二无纺部件32。
接着,对第二无纺部件32进行热压而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24。
如图10及图11所示,作为此处的热压用成型模具160,除了与上模面63对应的下模面163以及与上模面72对应的上模面172的大小不同这一点之外,可以使用与上述热压用成型模具60相同结构的模具。即,该热压用成型模具160的下模面163以及上模面172形成为比上述下模面63以及上模面72大。并且,在下模面163和上模面172之间形成有比内周侧保护部分22大、且能够压缩被卷绕的第二无纺部件32的空间,即能够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空间。另外,在图10及图11中,对与热压用成型模具60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以相同标号。
但是,本热压用成型模具160用于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24,因此可以形成为能够仅对设置有该外周侧保护部分24的部位进行热压的较小的长度尺寸,或者也可以是能够仅对该外周侧保护部分24进行加热的结构。
在上述下模面163内,将线束主体部12中的卷绕有第二无纺部件32的部位压入到下模面63内。
此后,将上模面172插入到下模面163内,在该状态下,当加热下模62以及上模70而进行热压时,第二无纺部件32在下模面163及上模面172之间以压缩状态被加热。
此后,当第二无纺部件32被冷却时,第二无纺部件32的表面以与上模面163以及上模面17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硬化,由此,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24。
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在通过对第一无纺部件30进行热压而形成的内周侧保护部分22的周围容易地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2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无纺部件30和第二无纺部件32为不同部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变形例那样,采用如下结构:以与第二无纺部件32对应的第二无纺部件132的部分从与第一无纺部件30对应的第一无纺部件130的部分的一侧边缘部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此,在第一无纺部件30的部分的一侧边缘部,在比其两端部靠近内侧处,第二无纺部件132的部分隔开间隔地延伸。
并且,如图13所示,沿着第一无纺部件130的部分的另一侧边缘部配置线束主体部12,将第一无纺部件130的部分卷绕于线束主体部12。
在该状态下,如图15及图16所示,利用热压成型模具260对第一无纺部件130的部分进行热压。作为此时的热压成型模具260,可以使用与下模62对应的下模262,在下模262中,形成有与下模面63对应的下模面263,并且在与一对第二无纺部件132对应的各部分形成有一对槽263h。槽263h形成为与第二无纺部件132的宽度相同且到达下模面263的底部侧方的形状。
接着,在第二无纺部件132的部分穿过该槽263h而拉出到外侧的状态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将被卷绕的第一无纺部件部分130的部分配置于下模面263内,对第一无纺部件部分130的部分进行热压。
此后,如图14所示,将第二无纺部件132的部分卷绕于被热压的第一无纺部件130的外周。接着,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热压用成型模具160对卷绕有第二无纺部件132的部分进行热压,制造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线束。特别是,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利用一张无纺布进行制造,因此能够实现部件种类数量的减少以及制造的简易化,并且还具有容易对齐第二无纺部件132的卷绕部位的优点。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面中仅为示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认为在没有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没有被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Claims (6)

1.一种线束,包括:
线束主体部,包含至少一根电线;以及
保护部件,具有:内周侧保护部分,在无纺部件覆盖所述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以及外周侧保护部分,在所述无纺部件覆盖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对所述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比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柔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在能够压入到作为配置部位的间隙的范围内形成为比所述间隙的尺寸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的横剖面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周侧保护部分在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在多个部位。
6.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束利用保护部件对包含至少一根电线的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在所述线束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卷绕第一无纺部件;
(b)对所述第一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内周侧保护部分;
(c)在所述内周侧保护部分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上卷绕第二无纺部件;以及
(d)对所述第二无纺部件进行热压而形成外周侧保护部分。
CN201280051350.XA 2011-10-20 2012-04-16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0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0442 2011-10-20
JP2011230442A JP5831126B2 (ja) 2011-10-20 2011-10-20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CT/JP2012/060249 WO2013057972A1 (ja) 2011-10-20 2012-04-16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0861A true CN103890861A (zh) 2014-06-25
CN103890861B CN103890861B (zh) 2017-06-13

Family

ID=48140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35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0861B (zh) 2011-10-20 2012-04-16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85423B2 (zh)
JP (1) JP5831126B2 (zh)
CN (1) CN103890861B (zh)
WO (1) WO20130579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688A (zh) * 2015-11-24 2018-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有保护部件的电线以及保护部件
CN113544925A (zh) * 2019-03-19 2021-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收纳构件和保护管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4195B2 (ja) * 2013-07-01 2015-04-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プロテクタ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6129358A1 (ja) * 2015-02-12 2016-08-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6154430A (ja) * 2015-02-12 2016-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DE102016108522A1 (de) 2016-05-09 2017-11-09 Yazaki Systems Technologies Gmbh Kabelbaum, Karosserie, For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abelbaums
WO2020047760A1 (en) * 2018-09-05 2020-03-12 Plantronic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Suzhou)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ble-comprising molded article
JP7140031B2 (ja) * 2019-03-28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862949B2 (en) * 2022-05-18 2024-01-02 John Harrell Explosion-proof conduit fitting, method of u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1728A (ja) * 1995-06-02 1996-12-13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チューブ及びそのプロテクタチューブの取付構造
JP2001097141A (ja) * 1999-09-29 2001-04-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可動式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020098311A1 (en) * 1999-09-02 2002-07-25 Michael Lindner Protective sheathing
CN201788722U (zh) * 2010-06-11 2011-04-06 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回路并行的轮速传感器线束
WO2011096103A1 (ja) * 2010-02-03 2011-08-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用保護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02013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保護部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7866B2 (en) * 2002-08-05 2006-05-02 Green Bay Nonwovens, Inc. Two-sided nonwoven fabric
JP4348993B2 (ja) * 2003-04-24 2009-10-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57945B2 (ja) * 2003-12-09 2009-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吸気系の蒸発燃料吸着装置
JP4254812B2 (ja) * 2006-05-30 2009-04-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ダク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05196A (ja) 2010-06-15 2012-01-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保護部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1728A (ja) * 1995-06-02 1996-12-13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チューブ及びそのプロテクタチューブの取付構造
US20020098311A1 (en) * 1999-09-02 2002-07-25 Michael Lindner Protective sheathing
JP2001097141A (ja) * 1999-09-29 2001-04-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可動式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1096103A1 (ja) * 2010-02-03 2011-08-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用保護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02013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保護部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788722U (zh) * 2010-06-11 2011-04-06 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回路并行的轮速传感器线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688A (zh) * 2015-11-24 2018-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有保护部件的电线以及保护部件
CN113544925A (zh) * 2019-03-19 2021-10-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收纳构件和保护管的连接结构
CN113544925B (zh) * 2019-03-19 2023-10-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收纳构件和保护管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57972A1 (ja) 2013-04-25
US9985423B2 (en) 2018-05-29
JP2013089526A (ja) 2013-05-13
JP5831126B2 (ja) 2015-12-09
CN103890861B (zh) 2017-06-13
US20140190742A1 (en)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861A (zh)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JP5891868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895614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04009424A (zh) 线束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3890863A (zh) 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JP2011160611A (ja) 電線用保護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6870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9349509B2 (en) Wire har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wire harness
WO2013038760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75043B (zh) 线束
CN103814416B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
CN103828156A (zh) 线束
JP2014003757A (ja) 経路維持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219603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556606B2 (ja) 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および被覆部材付電線束の製造方法
WO2014129011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306542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58438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8360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3042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772239B2 (ja) 線状体保護部材
JP2014140262A (ja) 保護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