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79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791B
CN114122791B CN202110961184.8A CN202110961184A CN114122791B CN 114122791 B CN114122791 B CN 114122791B CN 202110961184 A CN202110961184 A CN 202110961184A CN 114122791 B CN114122791 B CN 114122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ing
receiving portion
restricting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11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2791A (zh
Inventor
深津幸弘
樱井利一
饭星真治
铃木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打开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使相互的对置面(51、52)对置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一方在前端部具有向前方开放的收容部(21),另一方在前端部具有配置于收容部内的转动部(43)。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绕在收容部内的转动部通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轴转动地连结。第1壳体在前端部具有在前方及后方开放的卡止接纳部(24)。第2壳体在前端部具有向第1壳体侧突出并与卡止接纳部嵌合的卡止部(44)。卡止部在突出方向的顶端侧具有宽度大的限制部(47),卡止接纳部在凹陷方向的底端侧具有宽度大的限制接纳部(27)。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下部壳体(以下为第1壳体)和上部壳体(以下为第2壳体)。第2壳体从上方连结到第1壳体。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连结的状态下,第1壳体的上表面和第2壳体的下表面相互对置地配置。
在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前表面开口设置有卡止槽。在第1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对置面设置有嵌合到卡止槽内的卡止片。在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侧面设置有锁定用的卡止片。在第1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侧面设置有与锁定用的卡止片卡止的卡止突起。这样的连接器也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3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4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例如当操作者捏住从第1壳体和第2壳体各自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时,有可能第1壳体和第2壳体被电线按压而变形。例如,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通过锁定用的卡止片和卡止突起的卡止,能够维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但是,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有卡止片从卡止槽脱离的可能性,从而有相互的对置面(第1壳体的上表面及第2壳体的下表面)之间打开的、发生所谓的口打开的担忧。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抑制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打开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使相互的对置面对置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在前端部具有向前方开放的收容部,另一方在所述前端部具有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转动部,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绕在所述收容部内的所述转动部通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轴转动地连结,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接纳部,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前方及后方开放,并且向离开所述第2壳体侧凹陷,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向所述第1壳体侧突出并与所述卡止接纳部嵌合,所述卡止部在突出方向的顶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突出方向的基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部,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凹陷方向的底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凹陷方向的开口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接纳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之间打开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在第1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中的一端侧设置的第1支点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在第1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设置的卡止接纳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第2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在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中的一端侧设置的第2支点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在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设置的卡止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1壳体和第2壳体连结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1壳体和第2壳体装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从初期位置朝向连结位置转动的中途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1壳体和第2壳体达到连结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卡止部与卡止接纳部嵌合而卡止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13是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使相互的对置面对置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在前端部具有向前方开放的收容部,另一方在所述前端部具有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转动部,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绕在所述收容部内的所述转动部通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轴转动地连结,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接纳部,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前方及后方开放,并且向离开所述第2壳体侧凹陷,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向所述第1壳体侧突出并与所述卡止接纳部嵌合,所述卡止部在突出方向的顶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突出方向的基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部,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凹陷方向的底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凹陷方向的开口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接纳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转动部从前方插入到收容部内,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绕通过转动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轴转动连动地,卡止部与卡止接纳部嵌合,进而限制部与限制接纳部嵌合。由此,限制部与限制接纳部卡止,能够抑制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互的对置面间的余隙。
另外,在前文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有如下背景: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从上下方向相互接近地连结,因此卡止片挠曲变形等而不得不与卡止槽嵌合,不能实现卡止片与卡止槽牢固地卡止的结构。
(2)优选的是,所述卡止接纳部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所述卡止部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第1锁定部,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第2锁定部,所述第2锁定部将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而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连结状态。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通过第1锁定部和第2锁定部的卡止,能够维持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通过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的卡止,能够维持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是在宽度方向长的形状,也能够抑制相互的对置面间的余隙。
(3)也可以为,在所述限制部中的所述突出方向的顶端侧的端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倾斜的斜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避免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转动时限制部的斜面与限制接纳部的底面干涉,能够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转动操作顺利进行。
(4)也可以为,所述限制部的所述斜面朝向所述限制接纳部的所述底面弯曲。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沿着斜面的弯曲形状引导限制部的移位。另外,限制部的刚性与斜面的弯曲量相应地提高。
(5)也可以为,在所述限制接纳部和所述限制部的任一方设置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部,在所述另一方设置有所述突部嵌合的凹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突部与凹部嵌合,能够有效地抑制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在宽度方向错位。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10具备相互层积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以相互连结的状态与未图示的对方壳体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图1、图3、图4及图6~图13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以图2、图4、图5及图12的各图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前后方向以图8~图11及图13的各图的左侧为前侧。对方壳体相对于处于连结状态的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从前侧嵌合。
(第1壳体11)
第1壳体11配置于第2壳体12的下方。第1壳体11的上表面是与第2壳体12能接触地对置的对置面51。如图2所示,第1壳体11在俯视时呈矩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细长的扁平形状。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腔13。各第1腔13在第1壳体11的对置面51局部地开口,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第1壳体11具有多个第1检测部14。各第1检测部14从第1壳体11的对置面51突出,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第1检测部14横跨相邻的第1腔13而配置。第1壳体11在比各第1检测部14靠前方具有多个第1矛状部15。各第1矛状部15在第1壳体11的对置面51露出,配置于与第1腔13对应的位置。
如图13所示,向第1腔13从后方插入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与第1矛状部15卡止,被限制从第1腔13脱离。端子零件20与电线30的端部连接。电线30从第1壳体11的后表面向后方引出。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壳体1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向上方立起的一对侧壁16。各侧壁16呈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在各侧壁16的后端部高出一级地突出设置有第1锁定部17。如图2所示,在各第1锁定部17的内表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第1锁定突起18。
如图3所示,在各侧壁16的前端部设置有第1支点部19,第1支点部19设置成厚壁。在第1支点部19的内表面凹设有切口状的收容部21。收容部21在侧壁16的前端开口。
第1壳体11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前壁22。在前壁22开口设置有与各第1腔13连通的多个突片插通口23。向各突片插通口23从前方插通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对方端子零件的突片与配置于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电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壳体11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具有卡止接纳部24。卡止接纳部24凹设于前壁22的上表面。另外,卡止接纳部24从前壁22设置到相邻的第1腔13之间的隔壁25。
如图4所示,卡止接纳部24在前后贯穿前壁22,在上端及前后两侧开放。卡止接纳部24在上端侧(凹陷方向的开口端侧)具有开口部26,在下端侧(凹陷方向的底端侧)具有宽度比开口部26的宽度大的限制接纳部27。开口部26在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尺寸。限制接纳部27成为从开口部26朝向底端侧逐渐增大宽度尺寸的形状。限制接纳部27的上下尺寸大于开口部26的上下尺寸。显然,卡止接纳部24形成为燕尾槽状。
限制接纳部27的底面(凹陷方向的底端侧的面)沿着左右方向平坦地配置。在限制接纳部27的底面突出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部28。如图2所示,突部28在宽度方向的一侧与隔壁25连结。如图9所示,突部28除前端部之外在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的高度。突部28的前端部的前表面面对前壁22的前表面,向上倾斜。
(第2壳体12)
第2壳体12配置于第1壳体11的上方。第2壳体12的下表面是与第1壳体11能接触地对置的对置面52。如图5所示,第2壳体12在仰视时呈矩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细长的扁平形状。第2壳体12具有多个第2腔29。各第2腔29在第2壳体12的对置面52局部地开口,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第2壳体12具有多个第2检测部31。各第2检测部31从第2壳体12的对置面52突出,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另外,各第2检测部31横跨相邻的各第2腔29而配置。第2壳体12在比各第2检测部31靠前方具有多个第2矛状部32。各第2矛状部32在第2壳体12的对置面52露出,配置于与各第2腔29对应的位置。如图13所示,向第2腔29从后方插入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的结构如前文所述。另外,第2壳体12具有与第1壳体11同样的前壁33及多个突片插通口34。
如图1所示,第2壳体12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具有从前端部向后方突出的锁臂35。锁臂35将对方壳体卡止,将连接器10和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第2壳体12在后端侧具有将锁臂35的后端部覆盖并且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部壁36。
如图5所示,第2壳体12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侧面部39具有第2支点部37和第2锁定部38。第2锁定部38在各侧面部39的后端侧成对地配置。第2锁定部38在侧面部39中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第2锁定突起41。第2锁定突起41能卡止于第1锁定突起18。
第2支点部37在各侧面部39的前端侧成对地配置。如图6所示,第2支点部37凹设于侧面部39,具有向前侧和下侧开放的凹槽42。凹槽42的底面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第2支点部37具有方块状的转动部43。转动部43的前表面面对第2壳体12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转动部43的上表面、后表面以及下表面构成凹槽42的内周面。转动部43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平坦地配置。转动部43的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转动部43的下表面在整体上向下弯曲成弧形。
如图1及图5所示,第2壳体12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具有卡止部44。卡止部44突设于前壁33的下表面。卡止部44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与前壁33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相同。如图7所示,卡止部44的前表面与前壁33的前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在卡止部44的前表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缘部被实施倒角45。
卡止部44在上端侧(突出方向的基端侧)具有基部46,在下端侧(突出方向的顶端侧)具有宽度比基部46大的限制部47。基部46成为从前壁33向下以一定的宽度尺寸突出的形状。限制部47成为从基部46朝向顶端侧逐渐增大宽度尺寸的形状。如图12所示,卡止部44呈燕尾状,且成为能够与卡止接纳部24嵌合的形状。
如图7所示,限制部47的下表面(突出方向的顶端侧的面)具有朝向前方倾斜并与卡止部44的前表面没有台阶地相连的截面为弧形的斜面48。限制部47的斜面48具有与转动部43的下表面相同的曲率。限制部47在从斜面48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一方侧靠近的位置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49。凹部49成为将限制部47的下端部在前后方向切口的形状。
凹部49的底面沿着前后方向平坦地配置。凹部49因为在斜面48开口,所以后端侧比前端侧凹陷得深。在凹部49能够嵌合突部28。
(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连结方法及连结结构)
在进行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连结时,第2壳体12采取使后部壁36向上的直立或者倾斜姿势,如图8所示,配置于第1壳体11的前方。在该状态下,第2壳体12向后方(图8的箭头方向)移动。于是,如图9所示,第2支点部37的转动部43从前方插入到第1支点部19的收容部21内。在第2支点部37的凹槽42插入第1支点部19的厚壁部分。此时,卡止部44采取沿着前后方向的水平姿势,配置于卡止接纳部24的上方。
通过转动部43与收容部21的内表面碰触,从而第2壳体12的移动被限制,第2壳体12变为相对于第1壳体11停止在初期位置的状态。
接着,如图9至图11所示,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以成为第1支点部19和第2支点部37的卡合位置的、在收容部21内的转动部43通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假想的转动轴60为支点转动。在该情况下,转动轴60不固定在一定位置,能够在收容部21内的间隙范围内移位。随着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朝向连结位置转动,相互的对置面51、52接近。
另外,如图9至图11所示,在第2壳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1转动的过程中,卡止部44也从水平姿势朝向直立姿势移位。在卡止部44转动的过程中,基部46从后方插入到开口部26而定位,并且限制部47从后方插入到限制接纳部27而定位。显然,卡止部44从后方嵌入到卡止接纳部24。在限制部47的下表面形成有与限制部47的转动轨迹相应的弧形的斜面48,因此限制部47可避免在其转动过程中与限制接纳部27干涉。另外,在限制部47转动的过程中,突部28插入到凹部49而定位。
当第2壳体12转动到变为水平姿势时,在第1锁定部17挠曲变形后,通过第1锁定突起18和第2锁定突起41的卡止,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停止在连结位置。
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在连结位置上,相互的对置面51、52能接触地平行配置。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在后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可维持第1锁定部17和第2锁定部38的卡止状态,在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可维持第1支点部19和第2支点部37的嵌合状态,而且在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可维持卡止部44和卡止接纳部24的嵌合状态,从而在连结位置上保持为被限制脱离的状态。另外,如图11所示,在限制部47的斜面48与限制接纳部24的底面(在图11中符号24指代的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保持于连结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第1壳体11的对置面51的开口部分由第2壳体12封闭,第2检测部31进入第1腔13,第1腔13内的端子零件20通过第2检测部31而二次防脱。同样,第2壳体12的对置面52的开口部分由第1壳体11封闭,第1检测部14进入第2腔29,第2腔29内的端子零件20通过第1检测部14而二次防脱。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以转动轴60为支点转动,由此第2检测部31在对置面51的开口部分通过而进入第1腔13,能够良好地实现第1检测部14在对置面52的开口部分通过而进入第2腔29的状态。
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保持于连结位置的状态下,当操作者用手指捏住向后方引出的各电线30时,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作用使相互的对置面51、52分离的力。在该情况下,因为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是在宽度方向长的形状,所以有相互的对置面51、52之间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打开的、发生所谓的口打开的担忧。
然而,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成为卡止部44与卡止接纳部24嵌合、且限制部47的拓宽部分相对于限制接纳部27的拓宽部分从下方卡止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在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12的相互的对置面51、52之间发生口打开。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在进行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连结时,转动部43从前方插入到收容部21内,接着,与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绕通过转动部43的转动轴60的轴转动连动地,限制部47与限制接纳部27嵌合而卡止。由此,可限制卡止部44从卡止接纳部24脱离,进而能够抑制在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12的相互的对置面51、52之间发生口打开。
另外,因为在限制部47的下表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倾斜的斜面48,所以能够避免限制部47和限制接纳部27干涉,能够顺利进行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的转动操作。另外,因为限制部47的斜面48朝向限制接纳部27的底面弯曲,所以限制部47的刚性与斜面48的弯曲量相应地提高。
而且,通过突部28与凹部49嵌合,能够有效地抑制卡止部44和卡止接纳部24在宽度方向晃动而错位。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收容部设置于第1壳体,转动部设置于第2壳体,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为,转动部设置于第1壳体,收容部设置于第2壳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1壳体配置于第2壳体的下方,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为,第1壳体配置于第2壳体的上方。另外,第1壳体和第2壳体也可以在宽度方向并排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凹部设置于限制部,突部设置于限制接纳部,但是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为,凹部设置于限制接纳部,突部设置于限制部。
符号说明
10:连接器
11:第1壳体
12:第2壳体
13:第1腔
14:第1检测部
15:第1矛状部
16:侧壁
17:第1锁定部
18:第1锁定突起
19:第1支点部
20:端子零件
21:收容部
22、33:前壁
23、34:突片插通口
24:卡止接纳部
25:隔壁
26:开口部
27:限制接纳部
28:突部
29:第2腔
30:电线
31:第2检测部
32:第2矛状部
35:锁臂
36:后部壁
37:第2支点部
38:第2锁定部
39:侧面部
41:第2锁定突起
42:凹槽
43:转动部
44:卡止部
45:倒角
46:基部
47:限制部
48:斜面
49:凹部
51、52:对置面
60:转动轴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使相互的对置面对置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
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在前端部具有向前方开放的收容部,另一方在所述前端部具有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的转动部,
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绕在所述收容部内的所述转动部通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轴转动地连结,
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接纳部,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前方及后方开放,并且向离开所述第2壳体侧凹陷,
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向所述第1壳体侧突出并与所述卡止接纳部嵌合,
所述卡止部在突出方向的顶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突出方向的基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部,
所述卡止接纳部在凹陷方向的底端侧具有宽度比所述凹陷方向的开口端侧的宽度大的限制接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止接纳部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所述卡止部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
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第1锁定部,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具有第2锁定部,所述第2锁定部将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而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连结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限制部中的所述突出方向的顶端侧的端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限制部的所述斜面朝向所述限制接纳部的底面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限制接纳部和所述限制部的任一方设置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部,在所述另一方设置有所述突部嵌合的凹部。
CN202110961184.8A 2020-08-27 2021-08-20 连接器 Active CN114122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3811 2020-08-27
JP2020143811A JP7380485B2 (ja) 2020-08-27 2020-08-2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791A CN114122791A (zh) 2022-03-01
CN114122791B true CN114122791B (zh) 2023-12-19

Family

ID=8035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1184.8A Active CN114122791B (zh) 2020-08-27 2021-08-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9097B2 (zh)
JP (1) JP7380485B2 (zh)
CN (1) CN114122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03925S (zh) * 2021-06-22 2022-01-04
JP1703926S (zh) * 2021-06-22 2022-01-04
JP1703924S (zh) * 2021-06-22 2022-01-04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1608A (ja) * 2006-07-14 2008-01-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148454A (zh) * 2009-12-02 2011-08-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JP2013218964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WO2017010269A1 (ja) * 2015-07-16 2017-0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8879204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20068099A (ja) * 2018-10-24 2020-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8316B2 (ja) 2002-07-30 2007-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319140A (ja) 2003-04-11 200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7695315B2 (en) * 2006-11-20 2010-04-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assurance mechanism
JP5238481B2 (ja) 2008-12-26 2013-07-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27082B2 (ja) 2011-09-08 2015-12-0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80241B2 (ja) 2015-06-09 2018-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8163382A1 (ja) 2017-03-09 2018-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889842B2 (ja) * 2018-02-26 2021-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81090B2 (ja) 2019-11-29 2023-05-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1608A (ja) * 2006-07-14 2008-01-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148454A (zh) * 2009-12-02 2011-08-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JP2013218964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WO2017010269A1 (ja) * 2015-07-16 2017-0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8879204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20068099A (ja) * 2018-10-24 2020-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模块化易插拔矩形电连接器的设计;顾晶;;机电元件(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791A (zh) 2022-03-01
US11509097B2 (en) 2022-11-22
US20220069524A1 (en) 2022-03-03
JP7380485B2 (ja) 2023-11-15
JP2022039032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2791B (zh) 连接器
KR100740853B1 (ko) 커넥터와 커넥터 조립 방법
US7198496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TWI595707B (zh) 連接器
JP498520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ショート端子
JP2018067379A (ja) コネクタ
US10381763B2 (en) Connector
JP3618569B2 (ja) 合体コネクタ
US5562495A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10886656B2 (en) Automotive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automotiv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3961233B2 (ja) コネクタの誤結防止構造
JP3457172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WO2021145171A1 (ja) コネクタ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JP2000252001A (ja) 合体コネクタ
JP3666087B2 (ja) 半嵌合検知機能付きコネクタ
US6309232B1 (en) Lever-actuated connector
JP7474412B2 (ja) コネクタ
CN113555720B (zh) 连接器
JP7252519B2 (ja) コネクタ
JP7252518B2 (ja) コネクタ
JP3902586B2 (ja) コネクタ
CN114284776B (zh) 连接器
WO2023140138A1 (ja) コネクタ
CN217386945U (zh) 面板组件、开关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