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9731B - 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29731B CN114029731B CN202111362465.8A CN202111362465A CN114029731B CN 114029731 B CN114029731 B CN 114029731B CN 202111362465 A CN202111362465 A CN 202111362465A CN 114029731 B CN114029731 B CN 1140297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piece
- carrier
- bearing
- carr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件组装的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组装设备,包括机架、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移载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机架上。第一安装机构设置于第一移载机构,且能够分别抓取或释放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第一移载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在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上料位处以及第一承载件之间移送第一安装机构。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三工件,第二安装机构设置于第二移载机构,且用于抓取或释放组件,第二移载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以在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之间移送第二安装机构。工件的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件组装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多个工件相互安装匹配。目前,通常采用人工安装或者人员操控半自动设备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安装工件需要使用过多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设备,用于降低安装工件的人工成本。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设备,包括机架、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移载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一承载件及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且能够分别抓取或释放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的上料位处以及所述第一承载件之间移送所述第一安装机构,且使所述第一安装机构释放所述第二工件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以及释放所述第一工件于所述第二工件上,使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安装形成组件。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三工件,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且用于抓取或释放所述组件,所述第二移载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以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以及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移送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且使所述第二安装机构释放所述组件于所述第三工件上,使所述第三工件和所述组件完成安装。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一移载机构带动第一安装机构移动,第一安装机构将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一承载件上,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组装。第二移载机构带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二承载件上方,并与第三工件组装。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第三工件的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并且通过组装设备组装工件,精度高,能够减少工件组装时因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的划痕。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运载件及第二运载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二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载件一侧,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工件至所述第一承载件,以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组装。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通过第一主体能够调节第一运载件及第二运载件的位置,使得第一运载件能够搬运第一工件,第二运载件能够搬运第二工件。通过在第一主体上设置不同的运载件,能够提升第一安装机构的通用性。并且第一安装机构还能够同时搬运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提升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承载件,用于放置载具,所述载具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搬运件,所述第一搬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用于将所述载具搬至或搬离所述第三承载件。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通过第一搬运件能够将放置有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的载具搬运至第三承载件,或将第三承载件上未放置有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的载具搬离,上料自动化程度高。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件设置有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位于所述第二工件背离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还包括撕膜件,所述撕膜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载件的一侧,用于从所述第二工件上撕下所述第一防护膜。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一防护膜能够保护第二工件,撕膜件设置在第一主体上,能够精准地将第一防护膜撕下。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搬运件,所述第二搬运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所述组件搬运至所述第二承载件上,并将所述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工件。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二搬运件通过第二移载机构将组件搬运至第二承载件,并将组件与第三工件组装,自动划程度高。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三运载件,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搬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第三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搬运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三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承载件上。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三运载件能够将第三工件搬至第二承载件上,或者将第三工件从第二承载件搬离,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扫码件,所述扫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搬运件的一侧,用于扫描所述第二工件的编码。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扫码件用于扫面第二工件的编码,以获取第二工件的信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件还设置有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位于所述第二工件朝向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所述组装设备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一侧,用于夹持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所述第二工件的所述第二防护膜。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夹紧机构将第二工件的第二防护膜夹持,可以通过夹紧机构直接将第二防护膜撕离第二工件,也可以将通过第二运载件带动第二工件移动,以使第二工件与第二防护膜分离。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一抵紧部、第二定位块及第二抵紧部。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一侧。所述第一抵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块配合,夹持所述第三工件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相邻与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抵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块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块配合,夹紧所述第三工件另外两侧。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通过定位机构夹持第三工件的各个侧壁,能够精准地对第三工件定位,利于提升第三工件与组件的组装精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用于抵压位于所述第三工件上的所述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压紧机构对组件施加保压压力,以使组件能够固定于第三工件。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抵紧件及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抵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带动所述抵紧件移动,以使所述抵紧件靠近或远离位于第二承载件上的所述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一移动件驱动抵紧件移动,以使抵紧件能够抵压组件,结构简单有效。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测压件,所述测压件连接于机架,与所述抵紧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相对两侧,用于检测所述压紧机构对所述组件施加的力。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测压件能够检测组件受到的保压压力,从而精准地调节下压量及下压时间。
本申请的一种组装设备,第一移载机构带动第一安装机构移动,第一安装机构将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一承载件上,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组装。第二移载机构带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二承载件上方,并与第三工件组装。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第三工件的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用于展示组装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用于展示部分第一移载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的结构图。
图3图1中用于展示机架、第一安装机构及第一移载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2中的IV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撕膜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1中用于展示机架、第一承载件、夹紧机构、压紧机构及定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第一承载件及夹紧机构的结构图。
图8是图1中第二移载机构及第二安装机构的结构图。
图9是图6中IX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部分机架、压紧机构及测压件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组装设备 100 第二凸起 611
机架 10 第二夹紧件 62
第一承载件 11 导槽 621
第二承载件 12 第二凹槽 622
第三承载件 13 驱动件 63
连接架 15 第二驱动部 631
第一移载机构 20 驱动块 632
第二移载机构 30 避让槽 6321
第一安装机构 40 驱动杆 633
第一主体 41 定位机构 70
第一连接部 411 第一定位块 72
第二连接部 412 第一抵紧部 73
第一运载件 42 第二定位块 74
第二运载件 43 第二抵紧部 75
第一搬运件 44 压紧机构 80
撕膜件 45 抵紧件 81
第一驱动部 451 第一移动件 82
撕膜块 452 第二移动件 83
第一凸起 453 测压件 90
第一凹槽 454 第一工件 200
第二安装机构 50 第二工件 300
第二主体 51 第一防护膜 310
第二搬运件 52 第二防护膜 320
第三运载件 53 组件 400
扫码件 54 第三工件 500
夹紧机构 60 载具 600
第一夹紧件 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设备,包括机架、第一移载机构、第二移载机构、第一承载件及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一侧的第二承载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机构及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用于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一承载件并安装,所述第一移载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安装机构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及所述第二工件从所述第一承载件移动至所述第二承载件,并安装于第三工件,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
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设备中,第一移载机构带动第一安装机构移动,第一安装机构将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一承载件上,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组装。第二移载机构带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并将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动至第二承载件上方,并与第三工件组装。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第三工件的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并且通过组装设备组装工件,精度高,能够减少工件组装时因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的划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组装设备100,包括机架10、第一移载机构20、第二移载机构30、第一安装机构40及第二安装机构50。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承载件11及第二承载件12,第一承载件11用于放置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如图2和图8所示),第二承载件12用于放置第三工件500(如图9所示)。第一移载机构20位于机架10一侧,第一安装机构40与第一移载机构20连接,第一安装机构40用于抓取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以及安装第一工件200与第二工件300。第一移载机构20用于带动第一安装机构40移动,以使第一安装机构40抓取的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依次移动至第一承载件11上,第一安装机构40将第一工件200与承载于第一承载件11的第二工件300组装。第二移载机构30位于机架10一侧,第二安装机构50与第二移载机构30连接。第二安装机构50用于抓取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安装完成形成的组件400,以及将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第二移载机构30用于带动第二安装机构50移动,以使第二安装机构50抓取组件400并能够将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上。
通过组装设备100将第二工件300安装于第一工件200,将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安装完成的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上,整体自动化程度高,需要人工成本少。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件200是电池盖,第二工件300是电池,第三工件500是壳体,通过第一移载机构20及第一安装机构40将电池与电盖组装,并形成电池模组。电池盖的一侧扣合在电池外。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安装机构40移动和转动,使第一安装机构40抓取的电池盖与承载于第一承载件11上的电池相对,且使电池盖扣合在电池外,第一安装机构40释放电池盖,电池盖与电池安装形成电池模组。通过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安装机构50移动和转动以能够抓取壳体,并将壳体移送至第二承载件12,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安装机构50移动和转动以能够抓取电池模组,并使电池模组与第二承载件上的壳体相对,且使电池模组置于壳体的预设位置。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安装机构40包括第一主体41、第一运载件42及第二运载件43。第一主体41连接于第一移载机构20,第一运载件42固定于第一主体41上,第二运载件43固定于第二主体51,并位于第一运载件42的一侧。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移动,使第一运载件42能够移动至第一工件200的上料工位处,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转动,使第一运载件42能够面向第一工件200并抓取第一工件200。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移动,使第二运载件43移动至第二工件300的上料工位处,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转动,能够使第二运载件43面向第二工件300并抓取第二工件300。
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移动,并带动第一运载件42和第二运载件43移至第一承载件11处。并通过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转动,使第二运载件43面向第一承载件11并释放第二工件300至第一承载件11;及使第一运载件42面向第一承载件11并释放第一工件200至第一承载件11的第二工件300上,使第一工件200扣合在第二工件300外。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1及第二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连接于第一移载机构20一端,第二连接部4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部412并沿第一连接部411的边沿周向设置。第一运载件42与一个第二连接部412连接,第二运载件43与另一个第二连接部412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4,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运载件42及第二运载件43均为夹爪气缸,能够稳定地夹持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运载件42和第二运载件43的结构不限于,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吸盘等。第一运载件42及第二运载件43的结构也不限于相同,例如第一运载件42可以是夹爪气缸,第二运载件43是吸盘。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第三承载件13,第三承载件13位于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的上料工位处。第三承载件13位于第一承载件11一侧,用于放置载具600。载具600用于放置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第一安装机构40还包括第一搬运件44,第二连接部412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搬运件44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412上。第一搬运件44用于搬运载具600,使得放置有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的载具600能够移动至第三承载件13上,或者将未放置有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的载具600从第三承载件13上搬离。
在第一运载件42或第二运载件43将载具600上的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取完后,通过第一搬运件44将载具600从第三承载件13上搬离,并将装有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的另一载具600再搬至第三承载件13上,不需要人工上料,自动化程度高。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承载件13能够承载载具600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载具600用于放置第一工件200,另一个载具600用于放置第二工件30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呈矩形阵列形式放置于载具600上,第一运载件42搬运第一工件200或第二运载件43搬运第二工件300时,按照矩阵依次取出。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搬运件44为吸盘,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连接部412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搬运件44的结构不限于吸盘,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夹爪气缸、机械手等结构。可选的,紧固件为螺钉、螺栓等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的上料工位不限于设置在机架10上,也可以位于机架10外。第三承载件13也可以省略。通过机架10外的一载料小车承载载具600,第一运载件42或第二运载件43从该载料小车上的载具600中取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
请参阅图3和图4,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件300上设置有一层第一防护膜310,用于保护第二工件300。第一安装机构40还包括撕膜件45,第二连接部412的数量为四个,撕膜件45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412上。撕膜件45用于从第二工件300上将第二防护膜320撕下,以便于将第二工件300安装于第一工件200上。
请参阅图5,撕膜件45包括第一驱动部451及撕膜块452,撕膜块452的数量为两个,并设置于第一驱动部451的端部,通过第一驱动部451驱动两个撕膜块452相互靠近或远离,当两个撕膜块452相互靠近时能够夹持第一防护膜310,第一移载机构20驱动第一主体41移动,并带动撕膜件45移动,使第一防护膜310脱离第二工件300。可选的,第一驱动部451可以是夹爪气缸。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撕膜块452相互靠近的侧壁中,一个撕膜块45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凸起453,另一个撕膜块452开设有与第一凸起453配合的第一凹槽454。通过第一凸起453及第一凹槽454能够增加夹持第一防护膜310的夹持力能够稳定地将第一防护膜310撕下。
请参阅图3,可选的,第一承载件11的数量为两个,与一个第一承载件11相比,通过增加第一承载件11的数量,能够提升第一工件200与第二工件300的组装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请参阅图6和图7,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件300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护膜320(如图4所示),第二防护膜320用于保护第二工件300。组装设备100还包括夹紧机构60,夹紧机构60位于第一承载件11的一侧,当第二工件300位于第一承载件11时,夹紧机构60能够夹持第二工件300上的第二防护膜320。当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在第一承载件11上组装完毕后,通过第二安装机构50将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取走,在取走过程中夹紧机构60夹持的第二防护膜320逐渐脱离第二工件30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膜310及第二防护膜320位于第二工件300相对的两侧。第二运载件43将第二工件300搬运至第一承载件11上时,第一防护膜310朝上,第二防护膜320朝下。撕膜件45将第一防护膜310撕下,夹紧机构60夹持第二防护膜320,在取走第二工件300时能够让第二工件300与第二防护膜320分离。
夹紧机构60包括第一夹紧件61、第二夹紧件62及驱动件63。第一夹紧件61设置于机架10,并位于第一承载件11一侧。第二夹紧件62转动连接于第一夹紧件61,驱动件63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第二夹紧件62连接,且用于驱动第二夹紧件62移动和转动,以使第一夹紧件61与第二夹紧件62能够相互配合夹持第二防护膜320。
驱动件63包括第二驱动部631、驱动块632及驱动杆633。第二驱动部631设置于机架10上,驱动块632固定于第二驱动部631,驱动块632开设有避让槽6321,驱动杆633设置于驱动块632的避让槽6321上。第二夹紧件62开设有导槽621,驱动杆633滑动地设置于导槽621内。第二驱动部631驱动驱驱动块632移动时,驱动杆633在导槽621内滑动,使第二夹紧件62绕第一夹紧件61转动,且第二夹紧件62的夹持部和第一夹持件的夹持部配合夹持在第二防护膜320的相对两侧。可选的,第二驱动部631为气缸。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避让槽6321也可以省略。第二夹紧件位于驱动块632的一侧,并与驱动杆63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紧件61与第二夹紧件62之间不限于通过转动连接,还可以是第二夹紧件62固定于驱动件63上,驱动件63驱动第二夹紧件62竖向移动,使得第二夹紧件6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件61。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紧件61设置有第二凸起611,第二夹紧件62设置有与第二凸起61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622,以增加第一夹紧件61及第二夹紧件62夹持第二防护膜320时,与第二防护膜320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稳定地将第二防护膜320与第二工件300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凸起611不限于设置在第一夹紧件61上,第二凹槽622不限于设置在第二夹紧件62上。还可以是第二凸起611设置于第二夹紧件62上,第二凹槽622设置于第一夹紧件61上。
请参阅图8和图9,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件200与第二工件300组装并形成组件400。第二安装机构50包括第二搬运件52,第二搬运件52连接于第二移载机构30,第二移载机构30用于带动第二搬运件52移动,第二搬运件52用于将组件400从第一承载件11搬运至第二承载件12,以使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预设的安装槽内。
可选的,第二搬运件52为吸盘,能够准确地吸附组件400并将组件400搬运至第二承载件1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搬运件52的结构不限于吸盘,还可以是其他能够搬运组件400的结构,例如夹爪气缸等结构。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机构50还包括第二主体51及第三运载件53。第二主体51连接于第二移载机构30的一端,第三运载件53及第二搬运件52均设置在第二主体51上,且第三运载件53设置于第二搬运件52一侧。
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主体51移动,使第三运载件53能够移动至第三工件500的上料工位处,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主体51转动,使第三运载件53能够面向第三工件500并将第三工件500移动至第二承载件12上。
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主体51移动,并带动第三运载件53及第二搬运件52移至第二承载件12处。并通过第二移载机构30驱动第二主体51转动,使第三运载件53面向第二承载件12并释放第三工件500至第二承载件12;及使第二搬运件52面向第二承载件12并释放组件400至第二承载件12的第三工件500上,使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预设的安装槽内。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运载件53的结构为夹爪气缸,能够稳定地夹取第三工件5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运载件53的结构不限于夹爪气缸,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带动第三工件500移动的结构,例如吸盘等。
可选的,第三运载件53的数量为两个,并均设置于第二主体51上,与一个第三运载件53相比,能够增加搬运第三工件500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机构50还包括扫码件54,扫码件54设置在第二主体51上,并位于第二搬运件52的一侧。扫码件54用于扫描第二工件300的条码并记录。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设备100还包括定位机构70,定位机构70设置于第二承载件12,用于定位第三工件500,以使组件400能够准确地与第三工件500组装。
可选的,定位机构70的数量为两个,与一个定位机构70相比,能够提升将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请参阅图9和图10,定位机构70包括第一定位块72、第一抵紧部73、第二定位块74及第二抵紧部75。第一定位块72及第一抵紧部73均设置于第二承载件12上,并位于第二承载件12的相对两侧,当第三工件500位于第二承载件12时,第一抵紧部73与第一定位件配合夹持第三工件500相对两侧。第二定位块74及第二抵紧部75设置于第二承载件12上,并位于第二承载件12的另外两侧,第二定位块74与第二抵紧部75相互配合,能够夹持第三工件500的另外两侧,以对第三工件500定位。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紧部73与第二抵紧部75的结构相同,且均为气缸,既能够对第三工件500定位,第一抵紧部73与1第二抵紧部75的零件也能够相互替换,便于维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抵紧部73的结构与第二抵紧部75的结构也可以不同,结构也不限于气缸,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与第一定位块72或第二定位块74配合定位第三工件500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滑台,滑台的滑块沿滑轨移动,并抵紧第三工件50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设备100还包括压紧机构80,压紧机构80设置于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承载件12的上方,用于抵压组件400,以使组件400固定于第三工件500上。
机架10上设置有连接架15,连接架15位于定位机构70一侧,压紧机构80包括抵紧件81及第一移动件82,第一移动件82连接于连接架15,使得第一移动件82能够位于第二承载件12上方。抵紧件81固定于第一移动件82,第一移动件82驱动抵紧件81竖向移动,以使抵紧件81靠近或远离第三工件500。当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上,第一移动件82驱动抵紧件81朝下移动,抵紧件81能够与组件400抵持以使组件400能够固定于第三工件500上。可选的,第一移动件82为气缸,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移动件82的结构不限于气缸,还可以是其他能够驱动抵紧件81竖向移动的结构,例如滑台等。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机构80还包括第二移动件83,第二移动件83固定于连接架15上,第二移动件83呈水平设置,第一移动件82固定于第二移动件83,第一移动件82呈竖直设置。通过第二移动件83能够驱动第一移动件82移动至第二承载件12的正上方,使得抵紧件81能够精准地抵压组件40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设备100还包括测压件90,测压件90连接于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承载件12的下方。当抵紧件81对组件400施加压力时,测压件90能够测量组件400的保压压力,并使组件400的保压压力恒定,达到预设时间后抵紧件81与组件400分离。通过测压件90能够精准地控制抵紧件81的下压量及下压时间。可选的,测压件90可以是称重传感器。
组装设备100先通过第一移载机构20带动第一安装机构40移动,并通过第一搬运件44将放置有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的载具600搬至第三承载件13上。第二运载件43将第二工件300搬运至第一承载件11上。夹紧机构60将第一承载件11上的第二工件300的第二防护膜320夹紧,撕膜件45将第二工件300上的第一防护膜310撕下,第一运载件42移送第一工件200并安装第一工件200于第二工件300上以形成组件400。第二移载机构30带动第二安装机构50移动至第一承载件11,扫码件54对组件400的编码进行扫描,第二搬运件52移送组件400,在组件400移动过程中第二防护膜320与第二工件300分离。第二搬运件52将组件400放置于第三工件500预设的安装槽内。压紧机构80对组件400抵紧,以使组件400固定于第三工件500。第三运载件53将第二承载件12上的完成安装的第三工件500及组件400搬离,并将另一第三工件500搬运至第二承载件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载机构20及第二移载机构30均为机械臂,能够灵活地带动第一安装机构40或第二安装机构50移动和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组装设备100的工作流程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将第一工件200安装于第二工件300形成组件400,组件400安装于第三工件500的流程。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移载机构20可以驱动第一安装机构40先后在第三承载件13处取出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后,再驱动第一安装机构40移至第一承载件11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组装设备100,通过第一安装机构40将载具600搬至或搬离第三承载件13,将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搬运至第一承载件11,并将第一工件200与第二工件300组装。通过第二安装机构50将第三工件500搬至或搬离第二承载件12,将组件400搬运至第二承载件12,并安装于第三工件500上。第一工件200、第二工件300及第三工件500的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减少用人成本。并且,与全部采用人工组装相比,组装设备100能精准地组装第一工件200、第二工件300及第三工件500,减少组装过程因工件之间的碰撞、剐蹭等原因导致的划伤。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组装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在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上料位处以及所述第一承载件之间移送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运载件、第二运载件及撕膜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二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载件一侧,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工件至所述第一承载件,以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组装形成组件;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护膜,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位于所述第二工件背离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所述撕膜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载件的一侧,用于从所述第二工件上撕下所述第一防护膜;
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一侧,用于夹持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所述第二工件的所述第二防护膜;
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三工件,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且用于抓取或释放所述组件,所述第二移载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机构移动和转动,以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以及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移送所述第二安装机构,且使所述第二安装机构释放所述组件于所述第三工件上,使所述第三工件和所述组件完成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放置载具,所述载具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还包括:
第一搬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用于将所述载具搬至或搬离所述第三承载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
第二搬运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所述组件搬运至所述第二承载件上,并将所述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
第二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搬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第三运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搬运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三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承载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
扫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搬运件的一侧,用于扫描所述第二工件的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第一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一侧;
第一抵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块配合,夹持所述第三工件相对两侧;
第二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相邻与所述第一定位块;
第二抵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块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块配合,夹紧所述第三工件另外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用于抵压位于所述第三工件上的所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
抵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带动所述抵紧件移动,以使所述抵紧件靠近或远离位于第二承载件上的所述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压件,连接于机架,与所述抵紧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相对两侧,用于检测所述压紧机构对所述组件施加的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2465.8A CN114029731B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组装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2465.8A CN114029731B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组装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29731A CN114029731A (zh) | 2022-02-11 |
CN114029731B true CN114029731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014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62465.8A Active CN114029731B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组装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2973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497218U (zh) * | 2013-09-05 | 2014-03-26 |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 自动装箱设备 |
CN104959818B (zh) * | 2015-06-30 | 2018-01-26 | 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 空调底盘机器人自动装配线 |
CN106975920B (zh) * | 2017-04-24 | 2023-03-28 |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智能制造系统 |
CN107838672A (zh) * | 2017-10-17 | 2018-03-2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模组组装设备及方法 |
CN212502534U (zh) * | 2020-05-11 | 2021-02-09 | 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 组装系统 |
CN113134724B (zh) * | 2021-06-21 | 2021-09-07 |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 自动组装设备 |
-
2021
- 2021-11-17 CN CN202111362465.8A patent/CN11402973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29731A (zh) | 2022-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57233B (zh) | 一种尺寸检测系统 | |
CN112830243B (zh) | 工件上料贴装及保压装置 | |
CN211361241U (zh) | 一种内存条抓具及内存条上料组装生产线 | |
CN109514238B (zh) | 一种小电机机壳自动压轴承设备 | |
CN113697536A (zh) | 发动机分装线及其出料定位机构 | |
CN112249699A (zh) | 一种可兼容多种型号的医疗试剂盒自动组装生产线 | |
CN114029731B (zh) | 组装设备 | |
CN114346453A (zh) | 一种用于z轴承柱面的全自动激光打标装置 | |
CN212136612U (zh) | 电池组装机构 | |
CN111942888A (zh) | 转运装置及上料系统 | |
CN217433624U (zh) | 服务器主板自动组装测试生产线 | |
CN216780748U (zh) | 装配装置 | |
CN114435824A (zh) | 一种自动上钢片设备 | |
CN113733498A (zh) | 一种嵌件注塑机器人抓手 | |
CN219468913U (zh) | 翻转机构及动力电池翻转系统 | |
CN215905492U (zh) | 发动机分装线及其出料定位机构 | |
CN216026373U (zh) | 一种多层式手机升级设备 | |
CN218829177U (zh) | 一种耳机充电盒测胶装主板装置 | |
CN21814437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焊装线的工件上件设备 | |
CN117954353B (zh) | 电路板芯片散热硅胶片贴附及屏蔽盖扣合设备 | |
CN112520363B (zh) | 电池翻转运输装置 | |
CN217534569U (zh) | 分离机构及搬运装置 | |
CN216862912U (zh) | 移载装置及检测机构 | |
CN212402686U (zh) | 转运装置及上料系统 | |
CN217599790U (zh) | 一种基于大范围视觉定位的保护板抓取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