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63A -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喂纱器及抛射体投纬或片梭织机 - Google Patents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喂纱器及抛射体投纬或片梭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963A CN1139963A CN95191388A CN95191388A CN1139963A CN 1139963 A CN1139963 A CN 1139963A CN 95191388 A CN95191388 A CN 95191388A CN 95191388 A CN95191388 A CN 95191388A CN 1139963 A CN1139963 A CN 11399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brake
- supporting member
- support ring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ZVAJINKPMORJF-UHFFFAOYSA-N Acetaminophen Chemical compound CC(=O)NC1=CC=C(O)C=C1 RZVAJINKPMOR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52 B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91009 Gymnom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3805 Phoen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49930 Protura <clas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0 laminat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24—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by gripper or dummy shuttle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4—Yarn braking means acting on the drum
- D03D47/366—Conical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4—Yarn braking means acting on the drum
- D03D47/365—Brus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喂纱器的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包括与控制件(12)相连驱动件(10,11),该驱动件用来保证纱制动件(8)进行可控制的运动,上述驱动件借助装设于支承件(7)的支承环(9)的轴向移动对纱线(Y)张力进行控制。在上述类型喂纱器(F)中,纱制动件(8,8′)所运动的每个方向设有滑动驱动器(10,11,10′,11′,10″,11″),该驱动器与支承件(7)相连;至少沿一个移动方向的滑动驱动器为与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的气动滑动驱动器。在抛射体引纬织机中,可使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和另一输出制动器同步接合与脱开;第一可控制的纱制动器最好先于第二可控制的纱制动器接合。在片梭织机中,在每次纬织成型期间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可反复脱开和再接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独立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喂纱器,权利要求18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抛射体引纬织机和权利要求1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片梭织机。
设于储存滚筒上的可控制的纱制动器(输出制动器)已为公众所知,它用于抛射体引纬或片梭织机以便对在投梭操作期间的气圈进行控制并对纱进行控制。特别是在张力骤然张紧和采用敏感纱等级情况下,储存滚筒上的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在投梭操作开始时对纱的作用荷载应尽可能小,而上述敏感的纱等级或许是很差的质量,另外在投梭操作期间只应使纱线张力增加。然而这必须使制动力可准确地反复地和快速反应地发生改变,即在几毫秒内改变。对于上述类型的现代织机中一般所采用的纱速度,采用设于储存滚筒上的并且20年前就公知的纱制器无法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满足上述要求。
在US3411548号专利所公开的可控制的纬纱制动器中设有支承环,该支承环上设有多个向外伸出的导向件,该导向件与新月状支承件的斜槽相接触。移动装置上设有凸轮驱动器。它使支承环在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支承件绕滚筒轴线旋转。在旋转期间,支承环可根据旋转的方向在斜槽上往复移动以便改变工作时的制动力。必须快速移动的较大质量,耗费能量的移动线路的改变以及支承环的不稳定的端部是上述原理未在现代织机上使用的部分原因,而该原理早已为公众所知。
GB-A-1355518号专利公开了另一种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它设于抛射体投纬织机的喂纱机的储存滚筒上,在该制动器中包括刚性气圈控制锥,它可在光制动的作用位置和开口间隙位置之间于固定式支承件中作往复运动。该锥与磁性驱动器的环形外壳固定以便当电流使线圈驱动时,便可克服复位弹簧力将锥从间隙位置拉至制动位置。待移动的质量较大,制动动作的起动和结束较为粗糙以及反应特性较慢是下述事实的部分原因,该事实为上述纱制动器不适合上述类型的现代织机的较高的纱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下述特性的简单结构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喂纱器和抛射体引纬及片梭织机,上述特性为:甚至在较高的纱速度情况下仍可进行精确的纬纱控制,并且可保证甚至对于纱的嫩嫩特性;设有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的喂纱器仍可允许采用能在上述类型的现代织机中实现的较高的纱速度。
上述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独立权利要求2的特征,权利要求18的特征和权利要求19的特征来实现的。
为了使纱制动件沿相应的移动方向移动,可忽略沿很短的距离并且不必进行耗费能量的线路改变的较小质量的移动。借助每个移动方向设置;按压驱动器和压缩空气源以及气动控制件,可实现可准确地反复的,可准确控制的,快速的反应从而可在几毫秒,比如15毫秒内使输出制动器脱开和再接合。一方面,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压缩空气并降低该需要的压力,另一方面,上述压缩空气还可提供较高的工作可靠性并产生用来将纱制动件设于相应的位置的相应较大的力。在喂纱器和织机中分别有压缩空气,从生态学方面讲它是很理想的,并且效率高。上述构思结构简单,它可提供较高的操作舒适性,并且可单独适用于上述条件。气体驱动所形成的快速反应以及待移动的较小的质量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输出制动器可在投梭操作开始之前的很短时间内脱开,而不是在上述时刻之前的很长时间脱开,也就是说,纱并未过早地放松,另外还因为在投梭操作期间,上述输出制动器可快速地接合,如果需要,可再次脱开,从而在片梭织机中可实现对转移阶段的准确的适应,并且在抛射体引纬织机中可避免抛射体飞行的延迟(相对到达预定时间无偏差)。这样甚至在较高的纱速度情况下,仍可使在投梭操作的初始阶段中所出现的纱的突然张紧的不可避免的张力高峰值降到最小或完全消除,从而大大降低了纱的断头率。当采用设于储存滚筒上的气动输出制动器时,甚至在采用敏感的和成本较低的纱等级的情况下,仍可高效率地使上述类型的现代织机工作。
支承环可通过相应的按压驱动器沿直线和沿与储存滚筒轴线相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它可快速准确地到达新的位置,在该新位置纱制动件以预定调节好的基本的纱线张力产生制动,产生制动力或几乎不产生制动力。
作为替换方式,纱制动件的中间部可通过按压驱动器而发生轴向变形,支承环以固定方式支承于支承件中。因为纱制动件可容易按一般方式更换,故从固定技术角度来看上述措施具有明显的优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借助环形件可使与制动面相配合的纱制动件准确地定位,上述环形件通过气动方式快速操作,并且当纱处于放松位置时可允许对纱进行无防碍的大量的去除。在被动位置,上述环形件并不影响制动效果。
通过气动控制装置驱动的活塞可以可靠地工作很长的时间。
可设置二个可交替工作的接压驱动器,该驱动件带有气动活塞。
作为替换方式,可设置这样的活塞,这些活塞沿相反的方向作用并具有不同的受压面积,这样便简化了控制。
根据结构简单的实施例,支承环本身形成活塞,该活塞沿一个或二个移动方向通过气动方式驱动,并在支承件中定向。
为了简化结构,作为替换方式,还可在支承环上设置活塞状凸部以便使部件的数量尽可能地少。
在设有复位弹簧的实施例中,因为作用于相反方向的压缩空气通过气动控制装置突然释放,支承环以快速反应的方式重新设定。该复位弹簧可节省压缩空气能量。
根据一个特别适合的实施例,可形成支承环的接触面从而可在支承环的两个位置处实现准确的中间定位。上述移动驱动器仅仅具有使支承环尽快地从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并使其位于相应的接触面处的功能。然而通过上述接触面可实现上述的定位。这样可允许使用简单的,可靠的移动驱动器。
在可提供较高工作舒适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按压驱动件可从纱制动件的拆卸路径上移开从而在有磨损或有其它需要的场合,可快速方便地更换纱制动件。另外支承件的拆卸侧可朝向无防碍可触及的储存滚筒的前端。
如果复位弹簧装设于上述的至少一个按压驱动件中,则可在支承件中这样设置支承表面,即当按压驱动件旋转至拆卸位置上时,受压复位弹簧可自动回到其受压状态位置。当插入新的纱制动件,而按压驱动件旋至在先位置时,上述复位弹簧会自动恢复到支承环上的主动位置。压靠于支承表面上的复位弹簧还具有下述效果,即在更换操作期间按压驱动件以自我固定方式锁定。
为了实现非倾斜的快速移动,可在支承件外缘设置多对按压驱动器。这些气动按压驱动器可与共用的压空气供应器连接。然而也可对每个按压驱动器设置单独压缩空气源,而每个气源具有一个控制阀,从而可将较大量的压缩空气送入及排出每个按压驱动器。
根据一个特别适合的实施例,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带有环形隔膜,其设于支承环中并具有未中断的反制动表面。该隔膜构成纱制动件中的内嵌式的,快速的和可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的弹簧,其结果是可使输出制动器产生想要的自我补偿的效果,即当纱速度增加时,纱线张力仅仅稍稍增加或根本不增加,从而可实现对相对较高的基本纱线张力的调节;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二种织机,其具有下述突出的优点,即可省去叠层式制动器,该制动器一般设置于喂纱器的下游侧从而可使纱线张力增加,另外该制动器在突然张紧方面会产生不希望的较大影响。然而对于在投梭操作期间无需较大的纱线张力的情况,则可借助气动按压驱动器降低或消除相对较高的基本纱线张力。
作为替换方式,上述纱制动件还可为所谓的刷,齿或叠层或环,其带有单独的可弹性变形的制协件,成组设置的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制动件以及非连续的,沿外缘设置的制动表面;对于上述刷,齿式叠层式环,当纱速度增加时由于物理原因纱线张力和制动力也会分别相应增加,如果在投梭操作的特定阶段不希望上述张力和制动力增加,则可借助气动按压驱动器消除或大大降低上述增加的张力和制动力。
在包括有纱制动器和位于储存滚筒上的气动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的抛射体引纬织机中,当同步操纵上述二个制动器时可实现对纱的准确控制,纱制动器根据投纬周期来控制并设于喂纱器的下游侧。当预先便储存滚筒上的制动器接合时,会产生下述效果,即在不对抛射体飞行产生明显影响的条件下,可使位于储存滚筒和可控制的纱制动器之间的纱保持稳定并实现快速反应。在不按对纱产生不利影响的方式增加飞行速度的条件下,按前述方法可准确地遵守抛射体的预定到达时间。
在设有授予片梭和接受片梭的片梭织机中,可省去设于喂纱器下游侧的所必需的叠层式制动器。然而按这样的方式却可实现控制,该方式为:在整个投梭操作期间获得最佳的纱线张力特性以便在转移阶段以及投梭操作结束,而授予片梭开始移动时,避免出现故障。
在设有喂纱器的抛射体引纬织机和片梭织机中,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完全消除突然张紧现象,该现象是在投梭操作开始时产生的。上述特点对于敏感的纱等级,如成本低,质量差的粗仿毛线或棉线特别重要,因为上述纱可在较高的纱速度下处理,而该速度可在没有不可避免的较高的纱断头率的条件下在上述类型的现代织机中实现的,而对于上述较高的纱断头率至今仍然不得不容忍。另一个优点是由用来在喂纱器中进行驱动控制的压缩空气产生的所希望的清洗效果,因为所释放或排放的压缩空气可将织物上的绒毛和污物去除或防止它们从刚开始就进入喂纱器内部。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位于工作位置的抛射体引纬或片梭织机用的喂纱器的侧面图,该图的局部为剖面;
图2为位于另一工作位置的图1所示喂纱器的细部剖面图;
图3和4表示位于两个不同工作位置的另一实施例,图3和4的局部为剖面;
图5为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的部分前视图;
图6表示位于工作位置的再一实施例,该图的局部为剖面;
图7和8为二个其它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为抛射体引纬织机的纬纱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片梭织机的纬纱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系统的工作图;
图12为图10所示系统的工作图。
根据图1和2,已公知的喂纱器F包括固定式储存滚筒1,其上卷绕有多根络纱2a-2n以便形成中间纱源或备用纱。来自输送筒管(图中未示出)的纱Y通过空心驱动轴送给喂纱器F,该驱动轴由位于马达架3中的电动机(图中未示出)驱动,之后它通过空心臂(图中未示出)送至储存滚筒1上,该空心臂由上述驱动空心轴驱动而旋转。
喂纱器F设于输送筒管(图中未示出)和纺织机(图中未示出)之间,而纱Y通过喂纱器F从上述筒管上退卷下来。该纺织机使用作为纬纱的线Y进行机织,针织或以其它某种方式生产纺织品。如果采用喂纱器F将纬纱喂给织机,借助织机中的插入器在每次插入织机期间(投梭)引出其长度与上述多根络纱2a-2n相应的纱,则可从备用纱中引出纱Y。借助织机中的插入器纱Y穿过储存滚筒的引出边4从储存滚筒1上沿轴向引出,上述引出边4最好略呈弧形,之后该纱Y穿过沿轴向设置的引出梭眼5向下延伸该梭眼5与储存滚筒1同轴线设置。根据织机的类型,纱Y可通过独立的,受控制的或其它的非受控制的纱制动器(图中未示出)和/或通过纱线卷绕器导向。上述二组部件属公知技术。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上述部件,该情况为:喂纱器F用来将纬纱喂给抛射体引纬织机,在该织机中在每次投梭期间纬纱借助抛射体状片梭通过梭道而传送。
在从马达架3伸出的凸臂6中设有位于喂纱器F内的滑架(图中未示出),该滑架可沿轴移动,并支承有输出制动器OYB用的环形支承件7。
该环形支承件7上设有纱制动件8,如图1和2所示,该纱制动件8不久前已投放市场,其产品名称为“Flexbrake”,该纱制动件8主要包括截头锥头圆环或截头圆锥件,其由弹性材料,最好是橡胶制成。根据其结构设计和布置,纱制动件8中的圆环形成压靠于储存滚筒1的弧形引出边4上为,其外缘未间断的或连接的接触线或接触面。该引出边4也形成有圆环8的接触线用的旋转对称制动面4’,上述接触线形成反制动面或反制动线。
纱制动件8中的圆环的内侧“制动作用”内表面8a带有较薄的涂层,该涂层包括下述的材料,该材料可抵抗纱产生的摩擦力,该材料比如可为金属或金属合金,它可为按适合方式形成的铍铜合金或不锈钢。纱制动件8中的制动作用内表面或涂层的特点在于其沿径向具有较大的柔性或弹性以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另外的特点是其具有较低的惯性(质量)。在与环形支承件7相对的面和/或其中间部分8b,纱制动件8中的环形件设有一个或多个沿其外缘延伸的“波状部”以便增加上述中间部8b的弹性。纱制动件8中的中间部8b设于支承环9的内侧,该支承环9装于环形支承件7中。
通过选定凸臂6中的滑架(图中未示出)的轴向位置,操作人员可预先确定纱制动件8压靠于储存滚筒1上的引出边4(以及单独压靠制动面4’)上的作用力。按上述方式,当纱Y从储存滚筒1上引出而从纱制动件8的制动作用内表面和弧形引出边4之间穿过时,操作人员可调整纱Y将要承受的“基本张力”。经证明新型的输出制动器特别是在下述方面具有非常优越和可靠的特性,该方面为:在进入织机的每次投梭操作期间提供良好的纱线张力条件。当纱的速度增加而输出制动器的纱下游侧中的张力未增加到值得引起注意的程度时,上述输出制动器具有自我补偿效果。
尽管具有上述类型的输出制动器所实现的可靠的条件,在这里上述输出制动器为公知技术,但是经证明还需要从“外侧”对位于喂纱器F的出口处的纱线张力进行控制;为此,应这样控制该纱线张力从而使该纱线张力在纱线张力的预先给定值和零张力值或较低的张力值之间变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通过该方案可满足获得只需尽可能少的部件的不复杂的结构设计的希望。
根据本发明,如图1和2所示,纱制动件8是这样设置的,即它可按受控的方式沿轴向移动从而其制动作用内表面相对弧形引出边4可占据多个位置;上述位置的适合个数为2。纱制动件最好但不是必须地这样设置从而它占据第一轴向位置(对应于图1),在该位置上述制动作用内表面以特定的预定力按“正常”方式压靠于引出边4(以及单独压靠于制动面4’)上。上述预定力是通过滑架(图中未示出)的轴向位置预先确定的。从该预定力可得出纱线的特定预定张力。另外纱制动件是这样设置的,即它可占据第二轴向位置(参见图2),在该位置纱制动件8中的制动作用内表面8a与引出边4“脱开”,即它不再与上述引出边4相接触。这就是说,纱可“自由”穿过纱制动件和引出边4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纱线张力降低到较低值或下述值,该值至少大大低于纱制动件8占据第一轴向位置时的纱线张力值。
可通过几种方式实现纱制动件8的可控制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承环9是这样设置的,即通过确定其沿轴向的长度它可在支承件7内轴向移动。设有活塞10a的第一气动缸10与支承环9的后端面或后边接合。设有活塞11a的第二气动缸11用来与支承环9和纱制动件8的底部件8c的前端面或前边接合。第一气动缸10直接与压缩空气源CAS相连通,而第二气动缸11通过具有公知结构的三向电磁阀12与上述压缩空气源CAS连通。(如果因相应的压缩空气通路修改而需要的话,本发明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与阀12电连接,其结构应是这样的,即该控制装置可用步对纺织机和阀12进行控制,该纺织机具有由喂纱器F喂给的纱;这就是说,对于织机,可在下述期间根据所需的适合纱线张力实现对投纬周期的同步控制,上述期间为引纬周期中的相应阶段,比如加速阶段,“飞行”阶段,减速阶段等。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操作位置对图示实施例的功能进行描述。在该操作位置,控制装置使电磁阀12处于非作用状态,其结果是,第二气动缸11中的活塞11a位于左端位置。由于第一气动缸10直接与压缩空气源CAS连通,活塞10a一直试图朝向右端位置移动。然而在此起始位置,活塞11a作用于支承环9上,进而作用于整个纱制动件8上的力大于活塞10a的作用力,因为活塞11a的横截面积,即相应的压力面积大于活塞10a横截面积。这就是说,纱制动件8使支承环9位于左“后”工作位置,或者该支承环9占据上述位置,即制动作用位置。当控制装置使电磁阀12致动,则活塞11a马上会占据右端位置,因此气动缸11不再通过压力而驱动,而气动10仍通过压力驱动。其结果是,支承环以及纱制动件8移向左侧的“前端”位置,即非制动作用位置,在此处纱制动件8与引出边4分开。
为了获得最终所需的功能,纱制动件8和其支承环9的轴向移动行程不超过几毫米。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纱制动件“换位”或使其在其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时间可为10-15毫秒。
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纱制动件8作轴向移动,该方式为:采用电磁铁或电磁阀,其直接作用于支承环9上,或借助移动装置,该装置由压电晶体部件(因为所需的换位移动量很小),或者采用已有类型的线性调节装置。
为了简化描述,在本发明的图示实施例中仅仅画出了一个气动移动装置(气动缸10和11)。应强调的是,上述气动移动装置的数量至少应为3个,这些装置均匀地设置于纱制动件的四周以便当纱制动件移动时能保证具有足够的均匀性和足够的速度。
尽管下述方式具有装置的结构稍有复杂的缺点,但是也可增加纱制动件的“工作位置”的数量以便获得多于2个的不同的纱线张力值。在图示实例中,上述的功能实质上仅仅指“开和关的功能”。
在图3、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喂纱器的凸臂6上的支承件7中设有不同的气动输出制动器OYB。借助在导向件24中移动的滑架22可确定支承件7的基本轴向调节量,进而可确定输出制动件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纱线张力的基本调节量,上述滑架22与支承件7相连。通过调节件23可使滑架22移动;然而在工作时,该滑架22保持不动。支承件7开口朝向拆卸侧E(朝向储存滚筒1的前端),支承件7包括按压驱动件14用的沿外缘设置的接纳件16,该驱动件14可在固定位置(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和拆卸位置(图5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单独地或整体地往复运动,该运动最好绕与轴线平行的固定螺钉15进行。在固定位置,每个按压驱动件14顶在纱制动件8’的支承环9后面,该支承环为所谓的毛环,如图3-5所示,该毛环具有柔性毛或成束的毛,该毛或成束的毛最好从支承环9处向内成斜角伸出,并形成可弹性变形的中间部8b’和制动作用内表面8a’,该表面8a’作为反制动表面与引出边处的制动表面4’相接合。支承件7内装设有2个按压驱动件10’,11”,它们沿上反方向作用。按压驱动件10’包括活塞10a’,它设于滑动导向件或腔12’中,活塞10a’在滑动套13中移动,并通过来自气动控制装置(参见图1)的压缩空气往复运动以便获得较高的密封性和静导向。在支承件7中,径向表面形成第一环形接触面20,位于按压驱动件14上的接触面21,该接触面21从轴向看位于第一环形接触面20的相反侧。接触面20和21之间的距离比纱制动件8’中的环9的轴向宽度大2-4mm。活塞10a’可移出第一接触面。每个按压驱动件14包括轴向设置的复位弹簧19,其装设于凹部中并最好通过套18作用于支承环9上。复位弹簧19可受压并移动至第二接触面之外。按压驱动件14的接纳件16具有这样的尺寸,即在绕固定螺钉15旋转后,按压驱动件14可从支承环9的拆卸路径上拆下。当所有按压驱动件14旋转后,可将纱制动件8’朝向拆卸侧取下并换上新的或不同类型的纱制动件(比如,图1所示的纱制动件)。用于上述目的的其它的纱制动件称为齿形环,该环包括设于支承环9中的向内伸出的弹性齿,该齿由塑性材料或某些其它材料(类似于环形梳),上述齿形环也可包括设于支承环9中的向内伸出的带有金属叠层或塑料叠层的叠层式制动环。如果上述的纱制动件的外径与支承件的相同,则它们可相互更换。
在接纳件16中设有复位弹簧19的支承表面17,该支承表面17是这样设置的,即当支承环9压靠于第一接触面20上时,复位弹簧19可与支承环9的后端面的位置相对齐。其结果是,在为了拆下相应的纱制动件每个按压驱动件14旋转过程中,受压的复位弹簧19和套18分别会滑动到支承表面17上,然而复位弹簧19没有放松的机会。由于作用于支承表面17上的复位弹簧19力的作用,按压驱动件14自动保持在拆卸位置。当适当地插入新的或不同类型的纱制动件时,在按压驱动件14向回旋转过程中,受压而收缩的复位弹簧再次移向支承环9。当复位弹簧19从支承表面17释放时,按压驱动件11’便马上准备再次启动。
在图3中,活塞10a’并未通过气体驱动。复位弹簧19使支承环位于其刚好压靠于第一接触面20的位置。通过由滑架22位置调节的接触压力的作用输出制动器OYB驱动。
如果每个活塞10a’承受来自气动控制装置12的压力,则支承环9便抵抗复位弹簧19力而突然沿轴向移到第二接触面21上,而制动作用内表面8a’按适合方式与制动表面4’进行轻微的接触或者根本不再接触。在图4中表示了该工作位置。通过拧紧固定螺钉15可将每个按压驱动件14固定于固定位置。然而,也可采用自动棘爪制动器。另外,还可通过下述方式调节位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面20和21之间的支承环9的行程,该方式为,在按压驱动件14和支承件7之间插入或拆除垫片。再有还可设置与图1和2中相同的气体驱动的二个相应的驱动缸。
在图6所示的喂纱器F中的设于储存滚筒1上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实施例中,按压驱动件10”和11”用来使环形件沿轴向移动,该轴向件27与储存滚筒27同轴设置,它通过按压端28直接作用于沿径向位于支承环9内的纱制动件8’的可产生弹性变形的中间部8b’(在这里为毛环)。通过易拆卸的定位环26可将支承环9以不动方式固定于支承件7中。二个按压驱动件10”和11”相互成整体,即滑协导向件12’中的活塞10a”通过活塞杆2P作用于环形件27上,该活塞杆29可与环形件27在标号为30的地方连接,而复位弹簧19’设于活塞杆29上;并可克服滑动导向件12’端部设置的止动件工作。如图6所示,当活塞10a”受到来自气动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的作用时,环形件27便马上通过活塞10a”向右侧移动直至其压靠于支承件7的止动件上。当上述压力降低时,复位弹簧19’会使活塞10a”复位;另外通过活塞杆29可使环形件27复位,通过适合方式将环形件27复位直至其压靠于支承件7的第二止动件上。在图6所示位置,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脱离接触,即制动作内表面8’与引出边的制动表面4’进行轻微的接触或根本不接触,中间部8b’相对支承环9沿轴向变形。
当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时,复位弹簧19’会马上使环形27作复位移动直至制动作用内表面8a’以由滑架22位置预定的力压靠于制动表面4’上。复位弹簧19’还可设于环形件27’的右手侧以便可使活塞10a”直接作用于环形件27上。另外,如图1所示的结构,可采用双向移动气动活塞。再有,还可调换活塞10a”和复位弹簧19’的安装位置。此外可采用图1和2所示的产品名称为Flexbrake的制动件8,齿形环或叠层式环来代替纱制动件8’。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件7中的支承环9同时还构成气动按压驱动器10’的活塞K。复位弹簧19可装设于朝向另一方向移动的按压驱动器11’中的按压驱动件14中,如图3-6所示,它也可装设于支承环9的凹部中以便可采用凸壁33,该凸壁33绕轴34铰接于支承件7的一侧。如果需要,可通过几个分配进口从气动控制装置直接使支承环9接纳压缩空气。第一接触面位于支承件7的环形腔的内部。该环形腔32与支承环9形成内部和外部密封面35。如果需要,可设置一种密封环,它可分别设置于活塞10a,11a,10a”和10a’中以避免压缩空气过量漏出,并使相应的活塞移动阻力保持在恒定的很低的状态。图7还表示了用作纱制动件8’的毛制动环。标号Q表示单根的毛,这些毛的内侧形成制动作用内表面,即反制动表面L。但是对于相同的目的也可采用产品名称为“Flexbrake”的纱制动件8,齿形环或叠层式环。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承环9上设有用作活塞10a的多个沿外缘分布的柱状凸部,该凸部伸入支承件7的滑动导向件12’中,在此处该活塞10a由压缩空气驱动,上述柱状凸部最好与支承环9成整体成形。它们形成按压驱动器10’,该驱动器10’沿一个方向移动,并且按规定间距分布于支承件7的外侧上。按压驱动件11’沿另一个方向移动,其结构与图3-5所示相对应,驱动件11’上设有复位弹簧,这样可省去详细的说明。纱制动件8为图1和2所示的产品名称为“Flexbrake”的纱制动件,它包括隔膜M,该隔膜的橡胶或弹性材料形成,其形状与圆环或截头锥状,上述隔膜M包括至少一个沿外侧延伸的波状部W,该波状部可增加径向及轴向的弹力和弹性。在位于波状部W内的中间隔膜部8b的内表面,通过粘合剂连有向外伸出的截头锥状制动衬层H,该制动衬层形成引出边4的制动表面4’的反制动表面。制动衬层H由可抵抗纱产生的摩擦力的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钢铍合金等材料形成,其沿轴向的刚度较高,但是其沿径向弹性较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其它的纱制动件来代替纱制动件8。
在图9中的抛射体引纬织机MP中仅画出了一个喂纱器F。该喂纱器F与梭道5相对齐并以固定方式与梭道S间隙开。纱Y从输送筒管(图中未示出)送来,在喂纱器F的储存滚筒上临时储存有足够量的纱Y,通过支承件7中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可将该纱引出。固定的纱梭眼设于从喂纱器F通向梭道S的纱通路中,在该梭眼后面设有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在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和抛射体P之间设有卷绕器T,上述抛射体P可沿横向射出穿过机织梭道S,该卷绕器T根据投纬周期进行调节,其带有至少一个夹持纱Y的臂,该臂用来相对固定的纱导向点上下移动。在梭道S的另一端设有抛射体挡器G,从引纬可向看挡器G与驱动器A相对。根据投纬周期通过抛射体引纬织机MP中的控制装置CP对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其上可单独设置控制驱动器D的控制装置C。通过线40控制装置CP和/或控制装置C与输出制动器OYB的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从而可同步实现对输出制动器OYB和可控制的纱制动器的打开或关闭。作为替换方式,气动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中的电磁阀)通过单独的控制线39与传感器38相连,该传感器38与发射器37对准,该发射器37可随抛射体引纬织机MP中的主轴36一起旋转从而可根据该主轴38的旋转角度而中断输出制动器OYB脱开或制动的控制命令,另外还可中断输出制动器OYB脱开或制动所用时间的控制命令。
当抛射体引纬织机工作时,已备好的位于驱动器A附近的纱Y首先喂给抛射体P,之后通过抛射体P射出穿过梭道S,接着挡器G将抛射体P和与其相连的纱Y抓住。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脱开,并且喂纱器F上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脱开,之后马上投梭操作开始,当抛射体飞到其端部时,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和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同时接合。可将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的接合时间稍微提前以便防止纱Y在可控制的纱制动器和喂纱器F之间松驰或失去张力,另外可避免纬缩现象。此时,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的快速制动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方面可正确地对纱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防止出现抛射体飞行的延迟现象。
图11清楚地表示了投梭操作时的步骤顺序。该图的横座标轴代表抛射体引纬织机MP的主轴36在360°范围内的旋转角度,而纵座标轴代表纱线张力(CN)和电磁阀的关闭电压(V)。曲线42表示纱线张力的特性,而曲线46表示脱开和接合以及输出制动器分别接合和脱开时走过的转角范围。投梭开始时的角度为110°。当抛射体P加速时,纱线张力便马上增加直至其达到预定值,之后该张力保持恒定直至在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的作用下该纱线张力值首先增加到曲线区43。然后当抛射体P保持不动时该纱线张力值下降并回复原始状态。由于投梭操作开始时抛射体的较快加速运动以及未受控制的制动器的作用,在喂纱器F附近或其下游侧抛射体引纬织机MP中会出现骤然张紧现象,该现象由虚线表示的张力峰值44代表。然而,由于在投梭操作开始之前受控的输出制动器OYB脱开很小的角度(标号47有示),并且由于喂纱器可紧靠于可控制的纱制动器(这样可节省空间),上述突然张紧区44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完全避免从而在区域45中可形成协条的曲线特性。可控制的输出制动件OYB保持脱离状态直至投梭操作基本完成,之后它在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接合之前很短时间内接合。之后输出制动器OYB保持接合状态直至投梭操作结束从而可以很准确;预定方式对位于喂纱器和可控制的纱制动器之间的纱进行控制。不论输出制动器OYB是否接合,总是可以实现限制气圈或控制气圈的功能。
图10为仅带有一个喂纱器F的片梭织机MR。授予片梭BG和接受片梭NG用作引纬器,可通过驱动器41和中央控制装置CP对上述授予片梭BG和接受片梭NG的运动进行控制从而上述二个片梭可将纱Y从梭道S的一侧引至另一侧。授予片梭BG将转移区中的纱送给接受片梭NG,该片梭NG完成纱穿过梭道的传送。可将控制装置CP与喂纱器F的支承件7中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的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以便在每次投梭操作期间反复使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脱开和再接合。
在图12所示的图中,横座标轴式表片梭织机主轴在0°-360°范围内的旋转角度。纵座标轴代表纱线张力和气动控制装置中的电磁阀的关闭电压(V)。心脏状曲线49反映一个引纬操作期间纱线张力的特性。在峰值区51,由于授予片梭和接受片梭的加速运动,纱线张力增加。在转移区,所形成的曲线部分50具有较低的纱线张力值。一般来说,喂纱器F上面设有未受控制的纱制动器,如果需要,该喂纱器F至少另外设有一个叠层式制动器,其具有固定的调节量,该制动器设于喂纱器的下游侧。上述结构可导致突然张紧现象,它由虚线表示的张力增加区44表示。然而,由于在每次投梭操作(由标号53代表)开始之前的很短时间内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会脱开,这样就可省去上述的叠层式制动器,而喂纱器F可紧靠于梭道(为节省空间)上,这样可使突然张紧区44减到最小或完全消除。输出制动器OYB可投梭操作开始这前很短时间内脱开,这样可避免在投梭操作之前纱Y处于非控制或非拉紧状态。为了保证纱Y在授予片梭和接受片梭之间的转移区能实现良好的转移,需要形成一定的张力。为此,在转移阶段(由气动控制装置的关闭信号曲线52中的部分54代表)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接合,之后在转移阶段后其快速脱开(由标号55代表),最后在投梭操作结束之前再次接合(由标号56代表)。其结果是在下述情况下可进行精确控制的纱导向以及形成纱线张力分布,该情况为:慢慢地对娇嫩的纱线材料进行处理,并且允许采用较高的纱速度,该速度可在现代的片梭织机中在无纱断开危险的条件下使用。在上述场合下,上述片梭织机MR可在无永久性作用制动器的条件下工作,上述制动器设于喂纱器F的下游侧,并且会对张力特性产生负影响(突然张紧和高峰值区51)。
按一般方式,气动控制装置12中的电磁阀装设于马达架3内部的受防护位置,供应线以不外露方式设置。当换位时该电磁阀将压缩空气直接切断,上述压缩空气用来作用于活塞;在适当时间在马达架内部切断该压缩空气以便借助过压缩作用或动态流体防止污物和织物上的绒毛侵入。可有目的地引导压缩空气以便使按一般方式设置的传感器或马达架中的关键区域(电器部件)保持清洁,将它们清洁或将它们冷却。一般来说,设置一个电磁阀就可满足需要,该电磁阀可驱动和释放所有的气动按压驱动器。然而,也可将多个单独的电磁阀分别与每个相应气动移动驱动器相连从而可快速形成所需压力,并且可快速将该压缩空气排出。上述驱动器中的活塞、支承件7和滑动导向件由金属制成。另外纱制动件中的支承环9可为塑料部件,其形状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该部件重量轻,并且具有尺寸恒定性。制动表面4’凤于储存滚筒的引出边4的区域或设于储存滚筒的所谓的前锥部或头部。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中,制动表面与反制动表面与储存滚筒的直径吻合,该直径稍小于绕有络纱2a-2n的直径。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中,制协表面与反制动表面相吻合的直径小于第一种情况的相应直径。根据投梭的特性可优先对可控制的制动器OYB进行控制。另外可采用微处理器进行控制,该微处理器设于纱制动件的控制装置中,另外还可运行程度来进行上述的控制,该程序具有在每次投梭操作期间脱开和再次接合的准确的预定时间顺序。
Claims (19)
1.一种纺织机,特别是抛射体引纬织机或片梭织机用的喂纱器(F)的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该喂纱器(F)带有储存滚筒(1),该滚筒具有沿轴向将纱(Y)引出,进入纺织机并通过输出制动器(OYB)的引出边(4),该纱(Y)存放于储存滚筒(1)上,上述输出制动器(OYB)可相对引出边(4)移动,最好是整体移动,这样便可调节到所需的基本纱线张力,该输出制动器包括纱制动件(8),该纱制动件(8)整体呈环形,其包括外部支承环(9),在该环(9)中固定有制动作用部(8a)和向内延伸的弹性中间部(8b),该制动作用部(8a)设于中间部(8b)的内径区域并支承于中间部(8b)上,纱制动件(8)以可沿轴向移动预定值的方式设于支承件(7)中,该支承件(7)也为环形,它位于由输出制动器的固定部控制的基本纱线张力调节范围之间,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的轴向移动形成驱动件从而可对留在喂纱器(F)上的纱(Y)线张力进行控制,该支承环(9)以上述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外侧的支承件(7)上,上述驱动件与控制部件(12)相连,并用来实现对纱制动件(8)的可控制的移动。
2.一种抛射体引纬织机或片梭织机(MP,MG)用的喂纱器(F),它包括固定式储存滚筒(1),该滚筒(1)上供应储存有络纱(Y),该纱(Y)从滚筒(1)处以非连续的方式引出并伸入梭道(S),喂纱器(F)还包括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OYB),该输出制动器(OYB)包括位于储存滚筒(1)上的旋转对称制动表面(4’),可产生弹性变形的纱制动件(8,8’),该纱制动件压靠于制动表面(4’)上并设有以非接触方式装于支承件(7)中的外部支承环(9),该支承件(7)将储存滚筒装于其内,调节器,当喂纱器(F)和上述织机)MP,MG)工作时对该调节器进行控制,借助该调节器纱制动件(8,8’)可相对制动表面沿相反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移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按压驱动器(10,11;10’,11’;10”,11”),该驱动器与支承件(7)相连并在工作时仅仅与储存滚筒(1)之轴线平行,另外上述每个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按压驱动器为与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的气动按压驱动器(10,11;1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环(9)沿直线和与储存滚筒(1)轴线相平行的方向在支承件(7)中移动,两个上述的按压驱动器(10,11,10’,11’)与支承环(9)直接并交替地相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环以固定方式设于支承件(7)中,借助按压驱动器(10”,11”)上述纱制动件(8,8’)中的可产生弹性变形的中间部(8b,8b’)可相对支承环(9)的制动表面(4’)沿轴向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承件(7)上支承有环形件(27)从而该环形件(27)可沿轴向移动,该环形件(27)与储存滚筒(1)同轴线设置,该环形件(27)设有按压端(28),它与中间部(8b,8b’)相对齐,按压驱动器(10”,11)与环形件(27)接合,该环形件(27)可在释放位置和被动位置之间移动,在释放位置借助按压端(28)可使中间部(8b’)至少相对支承环(9)沿轴向产生弹性变形,而在被动位置按压端(28)最多以轻微的方式压靠于中间部(8b’)上。
6.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与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的环形按压驱动器(10,11,10’)为活塞(10a,11a,10a’),该活塞设于支承件(7)的滑动导向件(12,13)中并直接作用于支承环(9)上。
7.根据权利要注2、3和6所述了喂纱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二个活塞(10a,11a),这二个活塞沿相反方向作用,通过气动控制装置(12)可交替地使二个活塞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2、3和6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二个活塞(10a,11a),这二个活塞沿相反方向作用,其中一个活塞(11a)的压力面积大于另一个活塞(10a)的压力面积,具有较小压力面积的活塞(10a)始终处于驱动状态,而具有较大压力面积的活塞(11a)仅周期性地驱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环(9)构成气动环形按压驱动器(10”)的活塞(K),它通过位于支承件(7)中气动控制装置(12)直接驱动,支承件(7)上形成有该活塞(K)用的滑动导向件(35)。
10.根据权利要求2、3、6、7和8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环(9)上设有活塞状凸部(10a),该凸部最好与支承环(9)成整体连接,上述凸部与设于支承件(7)中的滑动导向件(12’)相配合,该活塞状凸部(10a)在滑动导向件(12’)中以气动方式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未通过气动方式驱动的按压驱动器(11’,11”)包括至少一个可始终保持活动的受压复位弹簧(19),该弹簧最好设于套(18)中。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件(7)上设有二个平行的环形接触面(20,21),该面最好呈圆环形,该环形接触面(20,21)与支承环(9)相对齐,并相互沿轴向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支承(9)的轴向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2、3和6-12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件(7)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其开口朝向纱制动件(8,8)的拆卸侧(E),在该拆卸侧(E)支承件(7)设有至少一个按压驱动件(14),该驱动件在拆卸位置和自我固定的固定位置之间作往复运动,上述拆卸位置位于纱制动件(8,8’)的拆卸通路的外侧,而在上述固定位置按压驱动件(14)压靠于支承环(9)后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19)可伸缩地支承于按压驱动件(14)中,支承件(14)形成有复位弹簧支承表面(17),该表面(17)最好设于凹部(25)中以便通过旋转按压驱动件(14)可移至拆卸位置,支承表面(17)与第一接触面保持一定距离,该距离等于支承环(9)的轴向宽度。
15.根据权利要1-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件(7)与多个,最好为4个;成对的按压驱动器相连,该驱动器沿支承件(7)外缘分布,并且最好与共用的气动控制装置(12)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环(9)上设有环形隔膜(M),它由橡胶或弹性材料制成,它形成有中间部(8b),隔膜(M)上形成有同轴线的,沿外缘延伸的弹性波状部(W),在其内径区域设有截头锥形的,沿外缘延伸的耐摩制动衬层(H),该衬层形成纱制动件(8)的不间断的反制动表面(L)。
17.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承环(9)上支承有作为中间部(8b’)的向内凸出的弹性可弯曲毛,齿或叠层(Q),该毛、齿或叠层形成沿外缘延伸的不连续的反制动表面(L)。
18.一种包括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喂纱器的抛射体引纬织机(MP),该织机还包括可根据投纬周期来控制的纱制动器(B)和位于喂纱器(F)和梭道(S)之间的卷绕器(T),其特征在于输出制动器(OYB)中的气动控制装置(12)以下述的方式与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或织机(MP)中的控制装置(c,cp)相连,上述输出制动器(OYB)与喂纱器(F)的储存滚筒(1)相连并可在工作期间的气动方式调节,上述方式为:在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脱开的同时,输出制动器(OYB)的制动力降低直至纱制动件(8,8’)以很轻微方式压靠于制动表面(4’)上,上述输出制动器(OYB)与储存滚筒(1)相连,而当可控制的纱制动器(B)接合时,上述制动效果会同时,最好是稍稍提前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通过调整支承件的滑架(22)的基本轴向位置预先确定的。
19.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喂纱器的片梭织机,该织机还包括授予片梭(BG)和接受片梭(NG),这二个片梭以配合方式驱动,其特征在于气动控制输出制动器(OYB)的气动控制装置(12)与上述二个片梭(BG,NG)的控制装置(cp)相连,上述输出制动器(OYB)与喂纱器(F)的储存滚筒(1)相连,由此可在每个投梭周期根据上述二个片梭(BG,NG)的运动,将输出制动器(OYB)的制动力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改变若干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9400248-2 | 1994-01-26 | ||
SE9400248A SE9400248D0 (sv) | 1994-01-26 | 1994-01-26 | Styrbar utgångsbroms för garnmatningsanordning till textilmaskiner, i synnerhet vävmaskiner av projektil eller gripar-typ |
SE94002482 | 1994-07-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63A true CN1139963A (zh) | 1997-01-08 |
CN1040676C CN1040676C (zh) | 1998-11-11 |
Family
ID=20392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1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76C (zh) | 1994-01-26 | 1995-01-26 |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78943A (zh) |
EP (1) | EP0741808B1 (zh) |
JP (1) | JPH09508182A (zh) |
KR (1) | KR100371989B1 (zh) |
CN (1) | CN1040676C (zh) |
CZ (1) | CZ288320B6 (zh) |
DE (1) | DE59508564D1 (zh) |
ES (1) | ES2149967T3 (zh) |
RU (1) | RU2135657C1 (zh) |
SE (1) | SE9400248D0 (zh) |
WO (1) | WO1995020700A2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9576C (zh) * | 2001-07-20 | 2007-08-01 | Iro有限公司 | 织机 |
CN100439582C (zh) * | 2001-07-25 | 2008-12-03 | 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 自动调节在纺织机中纱线机械张力的纬纱制动设备的控制方法 |
CN101104976B (zh) * | 2006-07-11 | 2012-05-30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
CN103184650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 设有静止滚筒且设有受控纬纱制动装置的纱线馈送器 |
CN103354798A (zh) * | 2011-02-07 | 2013-10-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US9303338B2 (en) | 2011-12-28 | 2016-04-05 | L.G.L. Electronics S.P.A. | Weft-braking device for yarn feeders provided with a stationary drum |
CN105951280A (zh) * | 2016-07-07 | 2016-09-21 | 安徽省兰飞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织造筛网的片梭织机 |
CN106435962A (zh) * | 2016-11-18 | 2017-02-22 | 浙江三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储纬器恒力式的快速调节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33310A1 (de) * | 1995-07-24 | 1997-01-30 | Iro Ab | Fadenliefergerät |
CN1076706C (zh) * | 1995-07-24 | 2001-12-26 | Iro有限公司 | 导纱器 |
DE19542045A1 (de) * | 1995-11-10 | 1997-05-15 | Iro Ab | Fadenliefergerät |
DE19609871A1 (de) * | 1996-03-13 | 1997-09-18 | Iro Ab | Fadenliefergerät |
DE19612720A1 (de) * | 1996-03-29 | 1997-10-02 | Iro Ab | Fadenliefergerät |
SE9700666D0 (sv) * | 1997-02-24 | 1997-02-24 | Iro Ab | Fadenliefergerät und fadenbremse |
DE19919122A1 (de) * | 1999-04-27 | 2000-11-02 | Iro Patent Ag Baar | Aktuator und Fadenbremse mit einem Aktuator |
DE10153326A1 (de) * | 2001-10-29 | 2003-05-08 | Iropa Ag | Fadenverarbeitendes System |
DE102005007842A1 (de) * | 2004-11-05 | 2006-05-11 | Iro Ab | Fadenbremsvorrichtung |
EP1811068B1 (de) * | 2006-01-24 | 2009-06-17 | Sultex AG | Gesteuerte Fadenbremse |
EP2058423A1 (en) * | 2007-10-10 | 2009-05-13 | Iro Ab | Weaving machine, yarn feeder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weft yarn |
EP2169099A1 (en) * | 2008-09-25 | 2010-03-31 | L.G.L. Electronics S.p.A. | Negative yarn feeder with weft-braking device |
DE202009017125U1 (de) * | 2009-12-18 | 2010-04-15 | Flexi-Bogdahn Technik Gmbh & Co. Kg | Bremseinrichtung für eine Seilrolle einer mechanisch auf- und abrollbaren Leine zum Führen von Tieren |
DE102018115604A1 (de) * | 2018-06-28 | 2020-01-02 | Memminger-Iro Gmbh | Fadenliefergerä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23196A (de) * | 1970-05-14 | 1972-05-31 | Sulzer Ag | Speichereinrichtung für fadenartiges Material |
CH669804A5 (zh) * | 1986-05-15 | 1989-04-14 | Sulzer Ag | |
EP0855358B1 (en) * | 1990-03-12 | 2001-10-17 | Iro Ab | Yarn feeder |
IT1251209B (it) * | 1991-09-20 | 1995-05-04 | Lgl Electronics Spa |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autoregolante del filato per apparecchi alimentatori di trama. |
DE69223575T2 (de) * | 1991-09-20 | 1998-04-16 | Lgl Electronics Spa | Selbstregulierende Fadenbremse für eine Schussfadenliefervorrichtung |
IT1259551B (it) * | 1992-04-22 | 1996-03-20 | Lgl Electronics Spa | Dispositivo elettropneumatico per l'infilaggio automatico di apparecchi alimentatori di trama a macchine tessili ed apparecchio alimentatore di trama incorporante detto dispositivo |
DE4219306A1 (de) * | 1992-06-12 | 1993-12-16 | Iro Ab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iefern von Schußfäden |
IT1268111B1 (it) * | 1994-10-10 | 1997-02-20 | Lgl Electronics Spa |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modulata positiva del filato, per apparecchi alimentatori di trama |
US5546994A (en) * | 1994-10-14 | 1996-08-20 | Sobrevin Societe De Brevets Industriels-Etablissement | Thread storage drum with frustoconical brake strip |
-
1994
- 1994-01-26 SE SE9400248A patent/SE9400248D0/xx unknown
-
1995
- 1995-01-26 US US08/682,752 patent/US577894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1-26 DE DE59508564T patent/DE5950856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1-26 CN CN95191388A patent/CN10406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1-26 JP JP7519890A patent/JPH09508182A/ja active Pending
- 1995-01-26 CZ CZ19962183A patent/CZ288320B6/cs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1-26 WO PCT/EP1995/000284 patent/WO1995020700A2/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01-26 EP EP95907619A patent/EP0741808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1-26 ES ES95907619T patent/ES214996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1-26 RU RU96117112A patent/RU2135657C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1-26 KR KR1019960704131A patent/KR10037198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9576C (zh) * | 2001-07-20 | 2007-08-01 | Iro有限公司 | 织机 |
CN100439582C (zh) * | 2001-07-25 | 2008-12-03 | 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 自动调节在纺织机中纱线机械张力的纬纱制动设备的控制方法 |
CN101104976B (zh) * | 2006-07-11 | 2012-05-30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织机滚筒支撑装置 |
CN103354798A (zh) * | 2011-02-07 | 2013-10-16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CN103354798B (zh) * | 2011-02-07 | 2015-04-15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CN103184650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 设有静止滚筒且设有受控纬纱制动装置的纱线馈送器 |
CN103184650B (zh) * | 2011-12-28 | 2016-01-20 | 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 设有静止滚筒且设有受控纬纱制动装置的纱线馈送器 |
US9303338B2 (en) | 2011-12-28 | 2016-04-05 | L.G.L. Electronics S.P.A. | Weft-braking device for yarn feeders provided with a stationary drum |
US9353468B2 (en) | 2011-12-28 | 2016-05-31 | L.G.L. Electronics S.P.A. | Yarn feeder provided with a stationary drum and with a controlled, weft-braking device |
CN105951280A (zh) * | 2016-07-07 | 2016-09-21 | 安徽省兰飞化纤织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织造筛网的片梭织机 |
CN106435962A (zh) * | 2016-11-18 | 2017-02-22 | 浙江三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储纬器恒力式的快速调节装置 |
CN106435962B (zh) * | 2016-11-18 | 2018-01-16 | 浙江三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储纬器恒力式的快速调节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676C (zh) | 1998-11-11 |
JPH09508182A (ja) | 1997-08-19 |
WO1995020700A2 (de) | 1995-08-03 |
EP0741808B1 (de) | 2000-07-12 |
KR970700794A (ko) | 1997-02-12 |
ES2149967T3 (es) | 2000-11-16 |
EP0741808A1 (de) | 1996-11-13 |
WO1995020700A3 (de) | 1995-09-14 |
US5778943A (en) | 1998-07-14 |
CZ288320B6 (en) | 2001-05-16 |
DE59508564D1 (de) | 2000-08-17 |
RU2135657C1 (ru) | 1999-08-27 |
CZ218396A3 (en) | 1997-01-15 |
SE9400248D0 (sv) | 1994-01-26 |
KR100371989B1 (ko) | 2003-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676C (zh) |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 | |
CN1061708C (zh) | 向纺织机械的卷绕装置供应空筒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250436C (zh) | 控制纱线加工系统的方法和纱线加工系统 | |
CN1017911B (zh) | 纤维条自动穿引的方法和装置 | |
EP3481979B1 (en) | Weft yarn feeding device forming an intermediate yarn buffe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eft yarn feeding device | |
EP3231905B1 (en) | Device for interrupting the supply of a bundle of fibres and machine for spinning a core thread, comprising said device | |
RU96117112A (ru) | Регулируемый выходной тормоз и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с микрочелноком или челночной захваткой | |
CN1118152A (zh) | 纱线喂入装置 | |
CN1039841C (zh) | 喷射织机的导纬系统 | |
KR100338680B1 (ko) | 위사용 원사 이송량 측정 장치 | |
CN1236118C (zh) | 给纱装置 | |
EP1624098A3 (en) | Weft feeder for looms provided with a self-governing braking device | |
CN110541220B (zh) | 一种加弹机 | |
CN1039145C (zh) | 流体喷射织机的引纬系统 | |
CN1343801A (zh) | 用于同时对具有多个倍捻捻线锭子的壳式纱线制动器进行中控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 |
CN211848311U (zh) |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 | |
IL144221A (en) |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ating or braiding two or more threads while inserting in textile machines used for knitted goods, tights and the like | |
CN110760979A (zh) |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2202995B (zh) | 纱线制动器及使用纱线制动器的方法 | |
EP3481980B1 (en) | Weft yarn feeding arrangement with endless running bel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rrangement | |
EP0311207A2 (en) | Yarn feeder device for feeding yarns having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a knit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for a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 |
US542137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articles on a loom in a plurality of widths | |
CN213568898U (zh) | 一种面料生产用倒筒车 | |
JP2002505245A (ja) | 給糸緩衝機用糸もつれ防止機構 | |
CN101407966A (zh) | 纺织机、喂纱器以及喂纱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