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798A -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798A
CN103354798A CN2011800670667A CN201180067066A CN103354798A CN 103354798 A CN103354798 A CN 103354798A CN 2011800670667 A CN2011800670667 A CN 2011800670667A CN 201180067066 A CN201180067066 A CN 201180067066A CN 103354798 A CN103354798 A CN 103354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ection
stays
hold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70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4798B (zh
Inventor
今村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4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7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蓄留装置。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形成的纱线蓄留部(37)上卷绕并蓄留纱线,将纱线从纱线蓄留部(37)向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并设有张力付与部(38)。上述张力付与部(38)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该纱线蓄留部(37)一体旋转,并对从该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张力付与部(38)构成为包括: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环(51);设置于上述橡胶环(51)的径向内侧并在其与橡胶环(51)之间夹入纱线的扩大缩小部(50)。而且,上述扩大缩小部(50)根据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而使直径扩大缩小。

Description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所具备的纱线蓄留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在纱线蓄留装置中,用于对从该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等的纱线卷绕机中,已知将纱线卷绕到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围,从而将纱线暂时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
在这种纱线蓄留装置中,通过沿纱线蓄留罗拉的轴线的延长线将纱线引出,将卷绕于该纱线蓄留罗拉的纱线退绕。然而,由于蓄留于纱线蓄留罗拉的纱线在该纱线蓄留罗拉的外周面螺旋状地卷绕,因此,从纱线蓄留罗拉引出的纱线在该纱线蓄留罗拉的周围编边摆动边退绕。此时,存在被退绕的纱线的轨迹因离心力而向外侧膨胀、纱线过度摆动从而导致从罗拉进行的纱线的退绕不稳定的情况。此外,将如上述那样退绕的纱线的轨迹膨胀的部分称为气圈。
另外,在这样的纱线蓄留装置中,当从纱线蓄留罗拉引出纱线时,理想的是以螺旋状卷绕的纱线从端部侧顺序良好地退绕。然而,在从纱线蓄留罗拉将纱线引出而需要的力极小(引出纱线时的阻力小)的情况下,存在仅将纱线蓄留装置上的纱线稍微拉动,因该势头纱线成块并一次性从纱线蓄留罗拉脱离的情况。将这样纱线成块并一次性脱离的现象称为纱线脱圈(sluffing)。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公开的精纺机所具备的纱线蓄留装置(纱线松弛除去装置),具有在卡合于纱线的状态下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相对旋转的锭翼(flyer)。由于以在该锭翼产生抵抗上述相对旋转的方向的扭矩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防止在卡合于该锭翼的状态下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过度摆动。由此,能够抑制气圈的产生从而使纱线的退绕稳定。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的纱线而言,由于抵抗上述扭矩而使锭翼相对旋转,故因其反作用而从锭翼受力。该从锭翼受到的力成为纱线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时的阻力。这样,从纱线蓄留罗拉退绕时纱线受到阻力,结果,纱线难以一次性脱离,因此能够防止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成块脱落的纱线脱圈。
而且,如上述那样,由于当从纱线蓄留装置退绕时纱线受到阻力,因此在锭翼与比锭翼位于下游侧且卷绕纱线的卷绕装置之间,能够将纱线保持为张紧状态。这样,由于能够对通过卷绕装置卷绕的纱线付与适度的张力,因而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卷装。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精纺机中,若卷绕装置的卷绕速度变快,则从纱线蓄留装置进行的纱线的退绕速度也变快,结果,锭翼的相对旋转速度也变快。另一方面,由于锭翼的相对旋转速度自然存在极限,若纱线的退绕速度超过锭翼的相对旋转速度的极限,则会产生锭翼的卷绕延迟,因而会产生气圈、或纱线卷绕于锭翼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具备专利文献1的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卷绕机中,在使纱线的卷绕速度高速化方面存在极限。此外,具备具有锭翼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卷绕机的卷绕速度的极限为500m/min左右。
精纺机由于卷绕速度比较慢,因此在采用具有锭翼的纱线蓄留装置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构成),能够正常地卷绕纱线。然而,在卷绕速度比较快的自动络纱机等中,卷绕速度超过锭翼的旋转速度的极限,因此难以采用具有锭翼的纱线蓄留装置。另外,在自动络纱机中,由于一边进行横动(横动)一边将纱线卷绕于卷绕纱管,会因该横动而产生周期性的速度变动。而且,在自动络纱机中,为了消除纱线的重叠卷绕,进行使卷绕速度急剧变化的被称为打扰控制的控制。由于在锭翼上惯性起作用,因此难以使锭翼的旋转追随上述那样的卷绕速度的变动。关于这一点,也成为将具有锭翼的纱线蓄留装置适用于自动络纱机时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2公开的接纱卷绕装置,具备不具有锭翼的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测长·蓄留部)。这样,若为省略进行相对旋转的部件(锭翼)的构成,则即使是在纱线蓄留装置的高速旋转时,也不会产生具有锭翼时的上述那样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纱线蓄留装置,是取代锭翼而在蓄留卷筒的前端具备止挡凸缘的构成。通过这样设置止挡凸缘,能够防止蓄留于蓄留卷筒的纱线成块并一次性脱离(纱线脱圈)。但是,仅凭设置止挡凸缘,无法对从蓄留卷筒退绕的纱线施加适当的阻力,因此在高速旋转中无法防止气圈的产生。因此,无法将专利文献2的构成直接适用于自动络纱机。
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对取代锭翼而具备橡胶环的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该纱线蓄留装置100为下述构成:在金属制的纱线蓄留罗拉101的退绕侧端部设置橡胶环102,使从纱线蓄留罗拉101退绕的纱线99在纱线蓄留罗拉101的表面与橡胶环102之间通过。橡胶环102的直径,在不施加负荷的状态下,比纱线蓄留罗拉101的外径小。通过该构成,由于橡胶环102勒紧纱线蓄留罗拉101的外周面,所以能够轻轻地夹入在纱线蓄留罗拉101的表面与橡胶环102之间通过的纱线99。由此,当纱线99从纱线蓄留罗拉101退绕时能够对其付与适度的阻力。
这样,图11的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100,是仅对纱线蓄留罗拉101设置橡胶环102这种极为简单的构成,并且,能够对从纱线蓄留罗拉101退绕的纱线99付与适度的阻力。由此,能够防止气圈的产生、纱线脱圈等,并且,能够对位于该纱线蓄留装置100下游侧的纱线付与适度的张力。而且,图11的构成由于不具有如锭翼那样的可动部,所以其相对于卷绕速度的急剧变动的追随性也很好。而且,橡胶环102与在该橡胶环102之下通过的纱线99之间产生适度的摩擦效果,向纱线扭转方向滚动并将毛羽捻入,由此具有使纱线99的毛羽减少的效果明显这一优点。作为该橡胶环102的材料,尤其优选耐磨性好的NBR(丁腈橡胶)。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构成:将纱线夹在从纱线蓄留体延伸的导纱器与配置于导纱器周围的环之间。由此,专利文献3能够获得更高的纱线的引出张力以及与之相伴相对均衡的纱线的引出张力。但是专利文献3的构成必须形成朝纱线蓄留体的外侧弹性地作用的多个导纱器,制造成本升高。另外,专利文献3的构成,由于在该导纱器的部分中,在周方向上护套面不连续,因此会在该导纱器的位置滑动且对被退绕的纱线造成损伤。关于这一点,图11的构成中,是仅设置橡胶环的简单的构成,因此制造成本也低廉,对纱线的损伤也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7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312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3-2623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图11的纱线蓄留装置100中,若使纱线蓄留罗拉101旋转,则会对橡胶环102施加离心力。NBR制的橡胶环102,伸缩率为50%左右较小,或者说无“韧性(弹性)”,因此若施加上述离心力,则会容易地从纱线蓄留罗拉101的表面离开。若这样橡胶环102从纱线蓄留罗拉101的表面离开,则无法对从纱线蓄留罗拉101退绕的纱线99施加适当的阻力,结果,无法防止气圈的产生或纱线脱圈,并且,无法对纱线蓄留装置100下游侧的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
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还可以使用能够发挥可抵抗纱线蓄留罗拉101的高旋转时的离心力的程度的勒紧力的橡胶环(直径更小的橡胶环)。但是该情况下,当低旋转时(离心力小时)橡胶环102勒紧纱线蓄留罗拉101的力过大,当低旋转时从纱线蓄留罗拉101引出纱线99时会施加过度的阻力。该情况下,当低速旋转时,当从纱线蓄留罗拉101引出纱线99时,会产生纱线99被拉断这样的其它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天然橡胶制的橡胶环(橡胶圈)取代NBR制的橡胶环。天然橡胶制的橡胶环的伸缩率为500%~900%,具有所谓的“韧性(弹性)”,因此,即使受到离心力也不会从纱线蓄留罗拉101的表面离开而是能够保持紧贴的状态。因此,无需为了耐受高速旋转的离心力而过度地加强橡胶环的勒紧力,因此能够防止低速旋转时的纱线的拉断。在图11的纱线蓄留装置100中采用天然橡胶制的橡胶环的情况下,该橡胶环在新品期间在纱线的蓄留方面不存在问题,从低速的纱线卷绕速度到高速的纱线卷绕速度(例如1200m/min)都能够应对。
然而,天然橡胶制的橡胶环不具有耐久性,由于与纱线的摩擦,存在该橡胶环的表面迅速恶化的问题。另外由于天然橡胶存在粘着性,因此存在纱线的纤维、飞花等相互缠绕,成为纱节等的问题。另外,就算天然橡胶制的橡胶环的伸缩率再高,离心力都施加在将橡胶环打开的一侧,因此,在纱线蓄留罗拉101的高速旋转时无法避免施加于纱线的阻力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蓄留装置,能够以宽范围应对低速卷绕到高速卷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及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以下的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该纱线蓄留装置是将纱线卷绕并蓄留于形成在旋转体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并将纱线从所述纱线蓄留部向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的纱线蓄留装置,并设置有张力付与部。所述张力付与部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与所述纱线蓄留部同步旋转,并对从所述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所述张力付与部构成为包括: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环部件;以及扩大缩小部,其设置于所述环部件的径向内侧,并在该扩大缩小部与所述环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纱线。而且,所述扩大缩小部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而使直径扩大缩小。
这样,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环部件及扩大缩小部将纱线夹入,由此能够对从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而且,由于以扩大缩小部根据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使直径扩大缩小的方式构成,即使当旋转速度变快时由于离心力导致环部件向外侧扩出,也能够保持使环部件与扩大缩小部紧贴的状态。由此,从低速旋转直至高速旋转,能够对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
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所述扩大缩小部形成有对所述环部件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凹部。而且,所述环部件安装于所述扩大缩小部的所述凹部。
由此,能够防止环部件被从纱线蓄留装置引出的纱线拉滑而脱落。
在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中,优选所述扩大缩小部具有与该扩大缩小部的直径的扩大以及缩小无关地维持所述凹部的凹部维持机构。
由此,无论在高速旋转时还是低速旋转时,都能够防止环部件从扩大缩小部脱落。
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外周表面由以膜状的弹性体构成的弹性膜构成。所述凹部维持机构具备沿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周方向形成的凹凸维持环部。而且,所述凹凸维持环部由弹性体构成,配置在所述弹性膜的内侧。
即,通过将适当直径的凹凸维持环部配置于弹性膜的内侧,能够在弹性膜的外侧的面(扩大缩小部的外周表面)构成凹部。而且,由于通过弹性体构成凹凸维持环部,因此能够使该凹凸维持环部的直径扩大缩小。由此,能够维持凹部的形状不变地使扩大缩小部的直径扩大缩小。
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所述旋转体的退绕侧端部设置有圆板部件,该圆板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旋转体的停止时的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外径大。所述扩大缩小部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面部与所述圆板部件之间。
由此,从纱线蓄留面退绕的纱线在接触扩大缩小部后,从该扩大缩小部离开并被圆板部件引导并且移动。通过这样引导纱线,能够减小纱线与扩大缩小部接触的面积,能够防止纱线的起毛以及纱线物性的降低。另外,能够防止脱纱时扩大缩小部被纱线擦伤。
在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中,所述环部件的与所述扩大缩小部之间夹入纱线的部分优选形成为平面状。
由此,能够防止环部件在扩大缩小部之上被扭转,能够对纱线付与稳定的张力。
在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中,优选设有使所述扩大缩小部的直径扩大或者缩小的驱动部。
由此,不仅能够使付与纱线的张力恒定,还能够使其增加、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纱线蓄留装置。该纱线蓄留装置是将纱线卷绕并蓄留于形成在旋转体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并将纱线从所述纱线蓄留部向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的纱线蓄留装置,并设置有张力付与部。所述张力付与部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与所述纱线蓄留部同步旋转,并对从所述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所述张力付与部具备:第一环状弹性体;同步旋转部件;第二环状弹性体;以及圆筒部件。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安装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所述同步旋转部件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侧并以能够与所述旋转体同步旋转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同步旋转部件。所述圆筒部件以从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同步旋转部件。在所述旋转体的停止状态下,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是与所述圆筒部件非接触的状态,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体是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且,蓄留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纱线在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与所述圆筒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体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之间通过并被退绕。
该构成中,在旋转体低速旋转期间,通过旋转体的表面及第二环状弹性体对纱线付与张力。若旋转体高速旋转,则由于离心力而作用有第二环状弹性体从旋转体离开的方向的力,因此无法通过第二环状弹性体对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但是另一方面,在高速旋转区域,第一环状弹性体被离心力推抵于圆筒部件。由此,在高速旋转时,通过第一环状弹性体和圆筒部件对纱线付与张力。由此,无论在低速旋转时还是高速旋转时,都能够对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提供具备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的以下构成的纱线卷绕机。即,该纱线卷绕机沿纱线的移动方向按顺序具备:供给纱线的喂纱部;将断开的纱线端彼此连接的接纱装置;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对纱线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装置;将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绕部。而且,所述卷绕部,即使是在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作业的期间,仍通过所述张力付与装置对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并能够继续进行卷绕。
即,所述纱线蓄留装置无论在低速旋转中还是高速旋转中都能够对被退绕的纱线付与恒定的张力,因此配置于该纱线蓄留装置的下游侧的张力付与装置的张力控制变得容易。另外,卷绕部对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进行卷绕,因此,能够不受喂纱部的退绕张力变动、接纱作业的影响地继续进行卷绕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2是纱线蓄留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纱线蓄留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张力付与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低速旋转时的张力付与部的剖视图。
图6是高速旋转时的张力付与部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低速旋转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张力付与部的剖视图。
图10是高速旋转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张力付与部的剖视图。
图11是以往的纱线蓄留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机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2的概要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是将多个络纱单元2并列配置的构成。另外,该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对上述络纱单元2集中进行管理的省略图示的机台管理装置;具备压缩空气源以及负压源的省略图示的鼓风机箱。
如图1所示,络纱单元2主要具备喂纱部7和卷绕部8。该络纱单元2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支承于喂纱部7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纺织纱线)20退绕,并返卷至卷装30。此外,图1表示通常的卷绕时的络纱单元2的样子。本说明书中,“通常的卷绕时”指的是下述状态:纱线在喂纱纱管21与卷装30之间为连续状态,并且纱线从喂纱纱管21退绕且纱线卷绕于卷装30。
喂纱部7以能够将用于供给纱线的喂纱纱管21以大致直立状态保持的方式构成。另外,该喂纱部7以能够将变空的喂纱纱管21排出的方式构成。卷绕部8具备:以能够安装卷绕纱管22的方式构成的摇架23;用于使纱线20横动并且驱动上述卷绕纱管22的横动卷筒24。
横动卷筒24与卷绕纱管22相对配置,通过对该横动卷筒24进行旋转驱动,使卷绕纱管22从动旋转。由此,能够将蓄留于后述的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20卷绕于卷绕纱管22。另外,在横动卷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省略图示的横动槽,通过该横动槽能够使纱线20以规定的宽度横动(横动)。通过以上的构成,使纱线20横动并且将其卷绕于卷绕纱管22,从而能够得到规定长度且规定形状的卷装3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提到“上游侧”、“下游侧”时,指的是按照纱线的移动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各络纱单元2具备控制部25。该控制部25由省略图示的CPU、ROM、RAM等的硬件和存储于上述RAM的控制程序等的软件构成。而且,以通过上述硬件与软件相配合来控制络纱单元2的各构成的方式构成。另外,各络纱单元2所具备的控制部25以能够与上述机台管理装置通信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在机台管理装置中集中地对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多个络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管理。
另外,络纱单元2中,在喂纱部7与卷绕部8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具备各种装置。若具体说明,在上述纱线移动路径中,从喂纱部7侧起向卷绕部8侧按顺序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0、下纱线吹起部11、第一张力付与装置12、上纱线捕捉部13、接纱装置14、捕纱器15、刀具16、清纱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17、上纱线引出部48、纱线蓄留装置18、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
退绕辅助装置10是用于针对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摆动而形成于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使可动部件40接触,从而适当地控制该气圈的大小并由此对纱线20的退绕进行辅助的装置。
下纱线吹起部11是紧挨着退绕辅助装置10的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吸气装置,以能够将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向接纱装置14侧吹起的方式构成。在喂纱纱管21与纱线蓄留装置18之间纱线20成为断开状态时,能够通过下纱线吹起部11将喂纱纱管21的纱线吹起,并引导至接纱装置14。
第一张力付与装置12对移动的纱线20付与规定的张力。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张力付与装置12构成为对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以通过使纱线在梳齿之间移动从而对其付与规定的阻力的方式构成。可动侧的梳齿,以能够调整梳齿彼此的啮合状态的方式,通过螺线管而能够移动地构成。控制部25通过控制上述螺线管,能够对通过第一张力付与装置12而对纱线付与的张力进行调整。而且,第一张力付与装置12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盘式的张力付与装置。
上纱线捕捉部13紧挨着接纱装置14配置于其上游侧。该上纱线捕捉部13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并以接纱时产生吸引空气流,从而对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进行吸引捕捉的方式构成(详细后述)。
捕纱器15位于刀具16的上游侧且紧挨着接纱装置14配置于其下游侧。该捕纱器15的前端作为筒状的部件而形成,接近纱线20的移动路径而设置,并且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通过该构成,在捕纱器15的前端产生吸引空气流,能够将附着于移动的纱线20的飞花等的废料吸引除去。
清纱器17以通过对纱线20的纱线粗度进行监视来检测粗节等的纱线缺陷(纱疵)的方式构成。清纱器17,若检测到纱线的缺陷,则对控制部25等发送指示该纱线缺陷的切断除去的切断信号。在清纱器17的附近,配置有用于根据上述切断信号立即将纱线20切断的刀具16。
上纱线引出部48是吸气装置,以接纱时能够将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引出并朝纱线引导部件60(后述)吹飞的方式构成。
纱线蓄留装置18具备:大致圆筒状的纱线蓄留罗拉32;以其轴线作为旋转中心轴对该纱线蓄留罗拉32进行旋转驱动的罗拉驱动马达33。罗拉驱动马达33由控制部25控制。通过该构成,一边对纱线蓄留罗拉32进行旋转驱动,以边将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卷绕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由此,能够在该纱线蓄留罗拉32暂时地蓄留纱线20。而且,蓄留于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向沿该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方向的方向被引出后,被卷绕于卷绕部8。此外,纱线蓄留装置18的详细构成后述。
接纱装置14是下述装置:当清纱器17检测到纱线缺陷而通过刀具16将纱线切断的纱线切断时、来自喂纱纱管21的纱线在退绕中断纱时、或者喂纱纱管21更换时等喂纱纱管21与纱线蓄留装置18之间的纱线20成为断开状态时,对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与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进行接纱的装置。作为这样的接纱装置14,能够使用利用了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或是机械式的装置。
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是对从纱线蓄留装置18引出的纱线付与规定的张力的装置,由此对卷绕于卷绕部8时的纱线20的张力进行控制。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与第一张力付与装置相同地作为门式的张力器而构成。控制部25通过对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的螺线管适当地进行控制,能够对通过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对纱线付与的张力进行调整。而且,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盘式的张力付与装置。
另外,在络纱单元2的正面侧,配置有纱库式的纱管供给装置26。该纱管供给装置26具备旋转式的纱库转盘27。该纱库转盘27以能够保持多个预备的喂纱纱管21的方式构成。纱管供给装置26以通过间歇地旋转驱动纱库转盘27而能够对喂纱部7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的方式构成。另外,纱管供给装置26具备对保持于纱库转盘27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端进行吸引保持的纱线端保持部28。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接纱动作进行说明。
即,在由于断纱、基于刀具16的纱线切断、或者喂纱纱管21的更换等而使得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与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进行基于接纱装置14的接纱作业。具体而言,首先,控制部25通过下纱线吹起部11,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20向上吹起。被吹起的纱线20被捕纱器15吸引捕捉。该捕纱器15构成为能够通过捕纱器驱动部47而移动。而且,捕纱器15以通过在吸引捕捉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端的状态下移动而能够将该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导入接纱装置14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此前后,控制部25使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蓄留罗拉反转,并且通过上纱线引出部48将纱线蓄留罗拉上的纱线20吹飞。在上纱线引出部48吹出纱线20的前端,设有弯曲的管状的纱线引导部件60。上述被吹飞的纱线20,从纱线引导部件60的一端被吹入该纱线引导部件60的内部,乘着空气的流动,被引导至纱线引导部件60的另一端侧。在纱线引导部件60的另一端侧的出口的前端,配置有上纱线捕捉部13。根据以上的构成,被上纱线引出部48吹飞的纱线蓄留罗拉侧的纱线20被上纱线捕捉部13吸引捕捉。此外,在管状的纱线引导部件60上,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的狭缝,以能够经由该狭缝将纱线引导部件60内的纱线20取出至外侧的方式构成。从纱线引导部件60被取出的纱线,被上纱线捕捉部13进一步吸引,由此被导入接纱装置14。另外,在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被导入接纱装置14后,控制部25停止纱线蓄留罗拉32的反转。
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和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导入接纱装置14。而且控制部25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接纱装置14工作,能够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与纱线蓄留装置18侧的纱线接合。对于控制部25而言,在接纱动作结束后,再次开始纱线蓄留装置18的正转,由此使纱线向纱线蓄留装置18的卷绕再次开始。
此外,即使在如上述那样喂纱纱管21与纱线蓄留装置18之间的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纱线20向卷绕部8的卷装30的卷绕并不中断而是能够继续进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上述那样,在喂纱部7与卷绕部8之间夹设纱线蓄留装置18,在该纱线蓄留装置18上蓄留恒定量的纱线20,因此无论因任何的理由而导致来自喂纱纱管21的纱线的供给中断的情况下(例如接纱动作的过程中),卷绕部8能够卷绕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18上的纱线,因此能够继续进行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
这样,由于卷绕部8的卷绕动作不会因接纱动作等而中断,因此能够高速并且稳定地生成卷装30。另外,由于使纱线蓄留装置18夹设于与喂纱纱管21之间,所以能够不受纱线从喂纱纱管21退绕时的张力变动的影响地进行卷绕部8的卷绕。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纱线蓄留装置18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纱线蓄留装置18具备纱线蓄留罗拉32。
纱线蓄留罗拉(旋转体)32是大致圆筒状的滚筒部件,由纱线蓄留部37、张力付与部38构成。纱线蓄留部37形成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如图2所示,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从纱线蓄留罗拉32的一端侧,被导入该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表面并卷绕于纱线蓄留部37之后,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另一端侧被引出并送至卷绕部8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当在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中心轴的方向进行考虑时,将喂纱纱管侧的纱线相对于该纱线蓄留罗拉32被导入的那一侧(图2的斜左下侧)称为基端侧,将纱线从该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的那一侧(图2的斜右上侧)称为退绕侧。
如图3所示,纱线蓄留部37由圆筒部37a、锥部37b构成。此外,纱线蓄留部37的外周表面为金属制。
以能够在圆筒部37a的外周表面上卷绕并蓄留恒定量的纱线20的方式构成。更具体而言,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从圆筒部37a的基端侧的端部被导入该圆筒部37a的外周表面,在该外周表面上螺旋状地卷绕。而且,在将纱线20卷绕于圆筒部37a的状态下,通过罗拉驱动马达33旋转驱动纱线蓄留罗拉32,由此能够将纱线依次卷绕于圆筒部37a的表面。在圆筒部37a的基端侧端部新卷绕的纱线20,将已经卷绕于圆筒部37a的纱线20朝退绕侧端部推动并且卷绕。由此,在圆筒部37a的表面蓄留的纱线,朝退绕侧端部依次移动。此外,该圆筒部37a的直径并非完全恒定,而是形成为退绕侧的直径逐渐变小那样的微小锥形。由此,卷绕于圆筒部37a的纱线容易朝退绕侧端部移动。
上述锥部37b在圆筒部37a的基端侧端部连续地形成。该锥部37b形成为随着趋向与圆筒部37a相反的一例(基端侧)其直径增大的锥状。由于这样形成锥部37b,因此卷绕于锥部37b的纱线20,由于卷绕时的张力而从锥部37b向圆筒部37a移动。由此,先被卷绕于圆筒部37a的纱线20,被新卷绕的纱线20推起。如上述那样,纱线从锥部37b向圆筒部37a依次移动,由此纱线20在圆筒部37a上以螺旋状规则精确地卷绕。
蓄留于纱线蓄留部37的纱线虽然向退绕侧退绕,但此时通过在该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配置的张力付与部38,对被退绕的纱线施加规定的阻力(详细后述)。
如图2所示,在张力付与部38的与退绕侧端部相比位于前端的位置,配置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器29。该导纱器29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延长线上的规定的位置以引导纱线的方式构成。由此,对于螺旋状地卷绕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纱线20,能够一边从纱线蓄留罗拉32进行退绕,一边将其向沿该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的方向引出。被张力付与部付与了张力的纱线,经由该导纱器29而向下游侧(卷绕部8侧)卷绕。
如图2所示,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附近配置有:对该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20达到规定的上限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上限传感器36;对不足规定的下限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下限传感器35。下限传感器35和上限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向控制部25发送。
对于控制部25而言,若上限传感器36为OFF,即检测到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不足上述上限量,则适当地控制罗拉驱动马达33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增大。由此,纱线20向纱线蓄留罗拉32的卷绕速度增大,结果,能够逐渐增加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20的蓄留量。另一方面,对于控制部25而言,若上限传感器36为ON,即检测到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达到上述上限量以上,则适当地控制罗拉驱动马达33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减小。由此,纱线20向纱线蓄留罗拉32的卷绕速度减小,结果,能够逐渐减少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20的量。通过上述那样的控制,能够将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20的蓄留量大致恒定地保持在上限量的附近。
另外,对于控制部25而言,若下限传感器35为OFF,即检测到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不足上述下限量,则停止基于卷绕部8的纱线20的卷绕。由此,防止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全部被卷绕于卷绕部8。
接下来,对张力付与部38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张力付与部38以与纱线蓄留部37一体地旋转(同步旋转)的方式构成,由扩大缩小部50、橡胶环(环部件)51构成。
如图3所示,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表面由弹性体(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NBR制)构成的橡胶膜52(弹性膜)构成。更具体而言如下所述。如图3以及图4所示,纱线蓄留罗拉32具备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橡胶膜52。该橡胶膜52的轴向的两端部通过粘合等适当的方法固定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由此,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成为大致圆筒状。但是,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并非恒定,而具有由第一凸部50a、第二凸部50b、上述第一凸部50a以及第二凸部50b之间的凹部50c构成的凹凸。
扩大缩小部50具有维持上述凹部50c的凹部维持机构58。如图3以及图4所示,凹部维持机构58,在橡胶膜52的径向内侧,由沿周方向形成为环状的多个凹凸维持环(凹凸维持环部)55、56、57构成。凹凸维持环55、56、57由弹性体(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NBR制)构成。
多个凹凸维持环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向上并列配置,从基端侧起按顺序为第一凸部维持环55、凹部维持环56、第二凸部维持环57。另外,在不施加负荷的状态(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停止时)下,凹部维持环56的直径以比两个凸部维持环55、57的直径小的方式设定。通过该构成,在橡胶膜52的外周面(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与第一凸部维持环55的直径对应的第一凸部50a、与凹部维持环56的直径对应的凹部50c、与第二凸部维持环57的直径对应的第二凸部50b。
另一方面,上述橡胶环51作为弹性体(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NBR制)构成的环部件而构成,在扩大缩小部50的上述凹部50c的位置,配置在该凹部50c的径向外侧。而且,无负荷的状态下的橡胶环51的直径,以与扩大缩小部50的凹部50c的外径相比稍小的方式设定。由此,以通过橡胶环51将扩大缩小部50的凹部50c的部分从径向外侧勒紧的方式构成。
如图2以及图5所示,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在张力付与部38,通过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与橡胶环51之间,并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由于橡胶环51将扩大缩小部50勒紧,因此通过张力付与部38的纱线20会被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和橡胶环51夹着并通过。通过该构成,当纱线20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时,能够对该纱线20施加适度的阻力,结果,能够防止纱线脱圈。另外,通过当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时对纱线20施加阻力,能够将纱线蓄留罗拉32下游侧的纱线20保持为张紧状态。即,能够对纱线蓄留装置18下游侧的纱线20付与适度的张力,因此能够在卷绕部8以适当的张力卷绕纱线。
另外,蓄留于纱线蓄留部37的纱线20,由于在圆筒部37a的外周面上螺旋状地卷绕,因此当从该圆筒部37a退绕时在扩大缩小部50的周围摆动并退绕。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由于通过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与橡胶环51将摆动的纱线20夹入,因此能够防止纱线20过度摆动从而防止气圈的产生。此外,由于纱线20如上述那样摆动并且退绕,因此纱线20在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以及橡胶环51之间通过的位置在周方向上移动。这样,由于纱线20通过的位置在周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仅是扩大缩小部50以及橡胶环51的特定的部分因被纱线20摩擦而在短期内磨耗。
另外如前述那样,橡胶环51由于安装于扩大缩小部50的凹部50c,因此即使欲与退绕的纱线20相连动地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向上移动,也会通过凸部50a、50b阻止其移动。通过该构成,能够防止橡胶环51从扩大缩小部50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中,在扩大缩小部50的退绕侧端部,设置与纱线蓄留罗拉32一体旋转的圆板部件39。该圆板部件39的直径设定为比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停止时的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大。由此,纱线20被圆板部件39引导并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因此,能够防止扩大缩小部50的橡胶膜52的表面被纱线20强力摩擦。由此,能够减少橡胶膜52的磨耗而提高耐久性。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在纱线卷绕于纱线蓄留罗拉32期间,从纱线蓄留罗拉32退绕的纱线在橡胶膜52的周围摆动并通过,因此,不会因纱线20而仅对橡胶膜52的一个位置强力地摩擦。不过,若蓄留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纱线全部被卷出,则未卷绕的纱线在橡胶膜52与橡胶环51之间直线状地通过。若此时纱线20与橡胶膜52接触,则该接触位置被纱线20强力摩擦,可能会损伤橡胶膜52。因此,如上述那样设置圆板部件39,使纱线20以从橡胶膜浮起的状态通过,因此,能够防止纱线20以卷入橡胶膜52的方式接触。由此,能够防止橡胶膜52被纱线损伤。另外,由于能够减小纱线20与橡胶膜52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防止纱线20的起毛以及纱线物性的降低。
此外如图5所示,橡胶环51具有平面状的部分。即,以通过纱线蓄留罗拉32的中心轴线的平面进行剖切时的橡胶环51的剖面形状呈大致D字形(鱼糕形)。而且,橡胶环51在上述平面状的部分与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面接触。这里,虽然也考虑过将橡胶环51的剖面形状制成圆形,但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橡胶环,因其形状会频繁地被扭转。关于这一点,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将橡胶环51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D字型,则该橡胶环51不会简单地被扭转。另外,剖面形状为D字形的橡胶环510即使被扭转,由于会欲以平面状的部分与扩大缩小部50接触,所以,扭转会复原。而且,剖面形状圆形的橡胶环,由于与纱线点接触,会引起粘滑(stick-slip)现象,存在引起基于张力变动的断纱的情况。而剖面形状大致D字形的橡胶环51,由于与纱线线接触,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张力付与。如以上那样,通过将剖面形状制成大致D字形而使橡胶环51难以被扭转,并且与纱线线接触,因此对通过该橡胶环51的下方的纱线20所付与的阻力稳定,能够防止纱线20的拉断,并且,能够以稳定的张力将纱线20卷绕于卷绕部8。
接下来,对扩大缩小部50的扩大缩小功能进行说明。
即,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若通过纱线蓄留罗拉进行旋转而对橡胶环施加离心力,则该橡胶环的直径会扩大,因此在以往的纱线蓄留装置(图11的构成)中,存在无法对在橡胶环与纱线蓄留罗拉之间通过的纱线付与适当的阻力的可能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中,由于由橡胶膜52来构成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表面,因此若对该扩大缩小部50作用离心力,则如图6所示,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也扩大。即,能够使扩大缩小部50的直径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相应地扩大缩小。由此,由于追随着橡胶环51的直径因离心力而产生的扩大,能够使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也扩大,因此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够防止橡胶环51从扩大缩小部50的表面离开。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够对在扩大缩小部50的表面与橡胶环51之间通过的纱线20付与适当的阻力。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能够防止当高速旋转时橡胶环51从扩大缩小部50的表面离开,因此能够采用与图11的构成相比勒紧力弱的橡胶环(相对来说直径大的橡胶环)。这样,通过采用相对来说勒紧力弱的橡胶环,能够避免当低速旋转时(离心力小时)施加于纱线20的阻力过大而导致该纱线20被拉断的问题。
而且,由于随着橡胶环51的直径的扩大或缩小,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也扩大或缩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无关地,能够将橡胶环51勒紧扩大缩小部50的强度保持为大致恒定。另外,扩大缩小部50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速度变化的扩大以及缩小的响应性良好。由于这些特性,能够实现某种被称为机械式张力自动控制系统那样的机构,能够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无关地将对纱线蓄留装置18下游侧的纱线20所付与的张力保持为大致恒定。由此,在纱线蓄留装置18的下游侧,以将纱线20的张力保持为所希望的范围的方式控制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变得容易,结果,能够在卷绕部8形成高品质的卷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凹部维持机构58的凹凸维持环55、56、57是弹性体(NBR制)。根据该构成,凹凸维持环55、56、57也能够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相应地使直径扩大缩小,因此,能够在通过凹部维持机构58维持凹凸的状态不变的状态下,使扩大缩小部50的直径扩大缩小。由此,能够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无关地,通过扩大缩小部50的凹凸来阻止橡胶环51被纱线20拉拽而从扩大缩小部50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凹部50c的部分橡胶膜52不会因离心力而向外侧鼓出而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凹部维持环56从橡胶膜52的内侧相对于该橡胶膜52粘合。另一方面,凸部维持环55、57没有必要这样粘合。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维持环55与橡胶膜52粘合,而第二凸部维持环57只是配置于橡胶膜52的内侧,并不相对于该橡胶膜52粘合。由此,第二凸部维持环57能够以沿旋转轴的方向的程度自由地移动,因此当因离心力而使橡胶膜52变形时能够移动至不勉强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形成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37卷绕并蓄留纱线20,纱线20从纱线蓄留部37向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并设有张力付与部38。上述张力付与部38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该纱线蓄留部37一体旋转,并对从该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付与张力。张力付与部38构成为包括: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环51;设置于上述橡胶环51的径向内侧并在其与橡胶环51之间将纱线20夹入的扩大缩小部50。而且,上述扩大缩小部50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相应地使直径扩大缩小。
这样,通过橡胶环51和扩大缩小部50夹入纱线20,由此,能够对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付与张力。而且,由于扩大缩小部50以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相应地使直径扩大缩小的方式构成,因此当旋转速度变快时即使橡胶环51因离心力而向外侧扩大,也能够将橡胶环51与扩大缩小部50保持为紧贴状态。由此,从低速旋转到高速旋转,都能够对纱线20付与适当的张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上述扩大缩小部50,形成有对橡胶环51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凹部50c。而且,橡胶环51安装于扩大缩小部50的上述凹部50c。
由此,能够防止橡胶环51被从纱线蓄留装置18引出的纱线20拉拽而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中,扩大缩小部50具有与该扩大缩小部50的直径的扩大以及缩小无关地维持凹部50c的凹部维持机构58。
由此,无论在高速旋转时还是低速旋转时,都能够防止橡胶环51从扩大缩小部50脱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表面由橡胶膜52构成。凹部维持机构58具备沿扩大缩小部50的周方向形成的凹凸维持环55、56、57。而且,凹凸维持环55、56、57由弹性体构成,并配置于橡胶膜52的内侧。
即,通过将适当的直径的凹凸维持环配置于橡胶膜的内侧,能够在橡胶膜52的外侧的面(扩大缩小部50的外周表面)上构成凹部50c。而且,由于通过弹性体构成凹凸维持环55、56、57,因此能够使凹凸维持环55、56、57的直径扩大缩小。由此,能够维持凹部50c的形状不变地使扩大缩小部50的直径扩大缩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退绕侧端部,设有圆板部件39,该圆板部件39的直径比该纱线蓄留罗拉32的停止时的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大。扩大缩小部50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与圆板部件39之间。
由此,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在与扩大缩小部50接触后,从该扩大缩小部50离开而被圆板部件39引导并且移动。通过这样对纱线20进行引导,能够减小纱线20与扩大缩小部50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防止纱线的起毛以及纱线物性的降低。另外,能够防止当脱纱时扩大缩小部50被纱线擦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中,对于橡胶环51而言,在其与扩大缩小部50之间夹入纱线20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状。
由此,能够防止橡胶环51在扩大缩小部50之上被扭转,能够对纱线20付与稳定的张力。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沿纱线的移动方向按顺序具备:供给纱线20的喂纱部7;将断开的纱线端彼此连接的接纱装置14;纱线蓄留装置18;对纱线20付与张力的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对从喂纱部7供给的纱线20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绕部8。而且,即使是在接纱装置14进行接纱作业的期间,也能够一边通过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对从纱线蓄留装置18退绕的纱线20付与张力一边由卷绕部8继续进行卷绕。
即,上述纱线蓄留装置18,无论是低速旋转还是高速旋转,都能够对退绕的纱线付与恒定的张力,因此,配置于该纱线蓄留装置18的下游侧的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的张力控制变得容易。另外,卷绕部8对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20进行卷绕,因此能够不受喂纱部7的退绕张力变动或接纱作业的影响地继续进行卷绕作业。
另外,若卷装中混入强度较弱的纱线,则存在强度较弱的纱线在基于自动络纱机进行的返卷作业的后工序即整经(warper)工序中发生断纱的情况。若在整经工序中产生断纱,则会带来生产效率极大的降低,因此不优选。因此,优选将这样的强度弱的纱线在自动络纱机的返卷作业中去除。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无论是低速旋转还是高速旋转,都能对退绕的纱线付与恒定的张力,因此无法耐受恒定的张力的强度弱的纱线,会在橡胶环51与扩大缩小部50的纱道下游侧被切断。被切断的纱线,由于以被夹在橡胶环51与扩大缩小部50之间的状态被保持,因此从发生断纱直至纱线蓄留罗拉32停止为止的期间,不存在纱线端紊乱而引起蓄留不良(例如纱线脱圈或溢出等)的情况。由此,在纱线蓄留罗拉32停止后,能够将被夹在橡胶环51与扩大缩小部50之间的纱线与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接纱并继续进行卷绕作业。而且,能够防止因强度弱的纱线导致在整经工序中产生断纱。
接下来,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似的构成,在附图中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存在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所具备的纱线蓄留罗拉32具备:罗拉主体部61;配置于该罗拉主体部61的退绕侧的伸缩移动部62。伸缩移动部62与罗拉主体部61通过花键嵌合部63而连结。由此,罗拉主体部61与伸缩移动部62以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为中心一体地旋转,并且,以在该轴线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在罗拉主体部61上形成有纱线蓄留部37。另外,橡胶膜5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通过粘合等的适当的方法固定于罗拉主体部61侧,另一侧的端部通过粘合等的适当的方法固定于伸缩移动部62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膜52以架设在罗拉主体部61与伸缩移动部62之间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罗拉32以能够对伸缩移动部62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方向上驱动的方式构成。以下,具体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罗拉驱动马达33的旋转驱动轴作为中空轴构成,罗拉主体部61固定于该旋转驱动轴。另一方面,在上述旋转驱动轴的内侧,以使轴线与该旋转驱动轴一致的方式配置有伸缩驱动杆64。
在该伸缩驱动杆64的退绕侧端部,经由轴承65安装有伸缩移动部62。另一方面,在伸缩驱动杆64的基端侧端部,形成有进给螺纹件66。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具备通过进给螺纹机构而使伸缩驱动杆64沿轴线方向移动的伸缩驱动部67。此外,该伸缩驱动部67的动作通过控制部25进行控制。在以上的构成中,通过对伸缩驱动部67适当地进行控制,能够使伸缩移动部62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由此,能够对架设于罗拉主体部61与伸缩移动部62之间的橡胶膜52的拉伸情况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变更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而且,若使伸缩移动部62向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变大的方向移动,则橡胶环51勒紧扩大缩小部50的力变强,结果,能够增大对纱线20所付与的阻力。另一方面,若使伸缩移动部62向扩大缩小部50的外径变小的方向移动,则橡胶环51勒紧扩大缩小部50的力变弱,结果,能够减小对纱线20所付与的阻力。
这样,由于能够对施加于纱线20的阻力进行增减,因此能够对付与纱线蓄留装置181的下游侧的纱线的张力适当地进行调整。因此,例如在纱线卷绕动作中通过控制部25适当地控制伸缩驱动部67,由此能够根据状况随时变更对纱线蓄留装置18的下游侧的纱线20所付与的张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1中,设有使扩大缩小部50的直径扩大或者缩小的伸缩驱动部67。
由此,不仅能够使付与纱线的张力恒定,还能够使其增加、减少。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似的构成,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存在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的张力付与部381配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纱线蓄留部37同步旋转,并以对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付与张力的方式构成。更具体而言,张力付与部381具备:安装于纱线蓄留罗拉32并与该纱线蓄留罗拉32一体旋转的第一环状橡胶板(第一环状弹性体)70;配置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径向外侧,与该纱线蓄留罗拉32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部件71。
同步旋转部件71被轴承72支承,能够使旋转轴与纱线蓄留罗拉32一致地自由旋转。另外,在纱线蓄留罗拉32上配置有磁铁73,在同步旋转部件71上,以与上述磁铁73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磁铁74。在该构成中,若纱线蓄留罗拉32通过罗拉驱动马达33被旋转驱动,则由于磁铁73与磁铁74之间的磁力,同步旋转部件71与纱线蓄留罗拉32同步旋转。
在同步旋转部件71上安装有第二环状橡胶板(第二环状弹性体)75。更具体而言,沿基于通过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的平面的剖面(参照图8以及图9)观察时的第二环状橡胶板75的一端侧,固定于同步旋转部件71。此外,沿该剖面观察时的第二环状橡胶板的另一端侧成为自由端。将该成为自由端的一侧的端部称为第二环状橡胶板75的自由端。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环状橡胶板70以如下方式安装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表面。即,沿基于通过纱线蓄留罗拉32的轴线的平面的剖面(参照图8以及图9)观察时的第一环状橡胶板70的一端侧固定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另一方面,沿该剖面观察时的第一环状橡胶板70的另一端侧成为自由端。将该成为自由端的一例的端部称为第一环状橡胶板的自由端。
另外,在同步旋转部件71上,在第一环状橡胶板70的径向外侧,在与该第一环状橡胶板70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圆筒部件76。
另外,以在纱线蓄留罗拉32旋转停止时,第一环状橡胶板70的自由端相对于上述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成为非接触的状态的方式,配置该第一环状橡胶板70。另外,以在纱线蓄留罗拉32旋转停止时,第二环状橡胶板75的自由端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该第二环状橡胶板7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中,以如下方式构成:蓄留于纱线蓄留部37的纱线,在第一环状橡胶板70与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之间、以及第二环状橡胶板75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之间通过,并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
根据该构成,在低速旋转时,如图9所示,由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与第二环状橡胶板75接触,因此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被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与第二环状橡胶板75夹入,并且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即,在低速旋转时,对于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的纱线,通过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及第二环状橡胶板75对其付与阻力。
不过,若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速度上升,则第二环状橡胶板75的自由端因离心力而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浮起,无法在其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之间夹入纱线2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中,以如下方式构成:第一环状橡胶板70的自由端以与第二环状橡胶板75的自由端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浮起的旋转速度几乎相同的旋转速度朝径向外侧打开,并与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接触。
若如以上所述成为第二环状橡胶板75与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则如图10所示,从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被第一环状橡胶板70和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夹入,并且从纱线蓄留罗拉32被引出。即,在高速旋转时,对于从纱线蓄留罗拉被引出的纱线20,通过第一环状橡胶板70及圆筒部件76的内周面对其付与阻力。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以如下方式构成:当低速旋转时通过第二环状橡胶板75将纱线20夹入,若旋转速度上升、离心力增大,则取代第二环状橡胶板75而通过第一环状橡胶板70将纱线20夹入。这样,根据旋转速度而切换对纱线20付与阻力的部件,因此无论是在高速旋转时还是在低速旋转时,都能够对纱线付与适当的阻力。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2是下述构成:将纱线卷绕并蓄留于形成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37,将纱线从纱线蓄留部37在沿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上退绕,并设有张力付与部381。张力付与部381设置于纱线蓄留部37的退绕侧,与纱线蓄留部37同步旋转,并对从该纱线蓄留部37退绕的纱线20付与张力。张力付与部381由第一环状橡胶板70、同步旋转部件71、第二环状橡胶板75、圆筒部件76构成。第一环状橡胶板70安装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表面。同步旋转部件71配置于纱线蓄留罗拉32的径向外侧并以能够与纱线蓄留罗拉32同步旋转的方式构成。第二环状橡胶板75设置于同步旋转部件71。圆筒部件76以从径向外侧与第一环状橡胶板70相对的方式设置于同步旋转部件71。在纱线蓄留罗拉32的停止状态下,第一环状橡胶板70是相对于圆筒部件76非接触的状态,第二环状橡胶板75是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且,蓄留于纱线蓄留部37的纱线在第一环状橡胶板70与圆筒部件76之间以及第二环状橡胶板75与纱线蓄留罗拉32的表面之间通过并被退绕。
该构成中,在纱线蓄留罗拉32低速旋转期间,通过纱线蓄留罗拉32的表面及第二环状橡胶板75对纱线付与张力。若纱线蓄留罗拉32高速旋转,则由于离心力而作用有第二环状橡胶板75从纱线蓄留罗拉32离开的方向的力,因此无法通过第二环状橡胶板75对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但是另一方面,在高速旋转时,第一环状橡胶板70被离心力推抵于圆筒部件76。由此,在高速旋转时,通过第一环状橡胶板70和圆筒部件76对纱线付与张力。由此,无论在低速旋转时还是高速旋转时,都能够对纱线付与适当的张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构成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变更。
弹性体采用了NBR,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便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弹性体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沿橡胶膜52的周方向形成为环状的多个凹凸维持环55、56、57构成凹部维持机构58。但是,由于橡胶膜52因离心力而向外侧扩出,能够通过该离心力而形成第一凸部50a以及第二凸部50b。即,即使不设置凸部维持环55、57也会因离心力而形成凸部,因此也可以省略凸部维持环55、57。
凹凸维持环部采用在橡胶膜52的内侧配置环状的部件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橡胶膜52的内侧形成环状的厚壁部等、将橡胶膜52与凹凸维持环一体形成的构成。另外,在扩大缩小部50,也可以设置能够维持凹形状以及凸形状的高硬度部,由此形成凹部以及凸部并使之维持。
并不局限于每个络纱单元2具备控制部25的构成,还可以构成为通过一个控制部对多个络纱单元进行控制。另外,上述的说明中,以通过一个控制部25集中进行多个部件的控制的方式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对每个控制对象的部件分别独立地设置控制部。
第二张力付与装置19也可以省略。即使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18中,从纱线蓄留罗拉32退绕的纱线的张力与旋转速度无关地稳定,因此能够在卷绕部8实现稳定的卷绕。
控制部25由硬件和软件构成,但其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是通过纱库式的纱管供给装置26来供给喂纱纱管21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还可以变更为对设置有喂纱纱管21的托盘沿适当的路径进行搬运并由此对络纱单元2供给喂纱纱管21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绕部8是通过横动卷筒24而使纱线20横动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例如通过臂式的横动机构使纱线20横动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是对接纱装置14吹飞纱线并进行引导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对喂纱纱管21的纱线或纱线蓄留罗拉32上的纱线进行吸引捕捉,并将该吸引捕捉到的纱线通过适当的驱动机构引导至接纱装置14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构成并不局限于自动络纱机,还能够应用于具备接纱装置的其他种类的纱线卷绕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8   纱线蓄留装置(第一实施方式)
181  纱线蓄留装置(第二实施方式)
182  纱线蓄留装置(第三实施方式)
32   纱线蓄留罗拉(旋转体)
37   纱线蓄留部
38   张力付与部
39   圆板部件
50   扩大缩小部
51   橡胶环(环部件)
52   橡胶膜(弹性膜)
55、56、57  凹凸维持环(凹凸维持环部)
58   凹部维持机构
70   第一环状橡胶膜(第一环状弹性体)
71   同步旋转部件
75   第二环状橡胶膜(第二环状弹性体)
76   圆筒部件

Claims (9)

1.一种纱线蓄留装置,将纱线卷绕并蓄留于形成在旋转体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且纱线从所述纱线蓄留部向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张力付与部,其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与所述纱线蓄留部同步旋转,并对从所述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
所述张力付与部构成为包括:
由能够伸缩的弹性体构成的环部件;
以及扩大缩小部,其设置于所述环部件的径向内侧,并在该扩大缩小部与所述环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纱线,
所述扩大缩小部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而使直径扩大缩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大缩小部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对所述环部件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所述环部件安装于所述扩大缩小部的所述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大缩小部具有凹部维持机构,该凹部维持机构与所述扩大缩小部的直径的扩大以及缩小无关地维持所述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外周表面由以膜状的弹性体构成的弹性膜构成,
所述凹部维持机构具备沿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周方向形成的凹凸维持环部,
所述凹凸维持环部由弹性体构成,并配置于所述弹性膜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的退绕侧端部设有圆板部件,该圆板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旋转体停止时的所述扩大缩小部的外径大,
所述扩大缩小部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部与所述圆板部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与所述扩大缩小部之间夹入纱线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状。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使所述扩大缩小部的直径扩大或者缩小的驱动部。
8.一种纱线蓄留装置,将纱线卷绕并蓄留于形成在旋转体的外周面的纱线蓄留部,且纱线从所述纱线蓄留部向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退绕,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张力付与部,其设置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与所述纱线蓄留部同步旋转,并对从所述纱线蓄留部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
所述张力付与部具备:
安装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的第一环状弹性体;
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侧并以能够与所述旋转体同步旋转的方式构成的同步旋转部件,
设置于所述同步旋转部件的第二环状弹性体;
以从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同步旋转部件的圆筒部件,
在所述旋转体的停止状态下,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是与所述圆筒部件非接触的状态,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体是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接触的状态,
蓄留于所述纱线蓄留部的纱线在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体与所述圆筒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体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之间通过并被退绕。
9.一种纱线卷绕机,具备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纱线的移动方向按顺序具备:
供给纱线的喂纱部;
将断开的纱线端彼此连接的接纱装置;
所述纱线蓄留装置;
对纱线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装置;
将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绕部,
所述卷绕部,即使是在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作业的期间,仍通过所述张力付与装置对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退绕的纱线付与张力并能够继续进行卷绕。
CN201180067066.7A 2011-02-07 2011-12-14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4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4152 2011-02-07
JP2011024152A JP5804306B2 (ja) 2011-02-07 2011-02-07 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PCT/JP2011/006976 WO2012107984A1 (ja) 2011-02-07 2011-12-14 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798A true CN103354798A (zh) 2013-10-16
CN103354798B CN103354798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63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70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4798B (zh) 2011-02-07 2011-12-14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74378B1 (zh)
JP (1) JP5804306B2 (zh)
CN (1) CN103354798B (zh)
WO (1) WO20121079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4662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蓄留装置、纱线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05384007A (zh) * 2014-08-21 2016-03-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5540336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5985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JP7465740B2 (ja) * 2019-07-30 2024-04-1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及びパッケージ交換装置
CN112359449A (zh) * 2020-09-26 2021-02-12 周婷婷 一种纺纱用纱线防断智能制造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2465A (en) * 1977-12-08 1979-06-30 Toray Industries Yarn storing and supplying apparatus
US5388747A (en) * 1993-06-03 1995-02-14 Chen; Jen-Hui Positive yarn feeding device
CN1139963A (zh) * 1994-01-26 1997-01-08 Iro有限公司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喂纱器及抛射体投纬或片梭织机
CN101759062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71601A5 (zh) * 1973-02-20 1976-01-15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DE2743749C3 (de) * 1977-09-29 1984-10-1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000 Stuttgart Fadenspeicher- und -liefer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ES2009817B3 (es) 1987-04-11 1989-10-16 Sobrevin Soc De Brevets Industriels-Etablissement Dispositivo suministrador de hil
JP3944727B2 (ja) 2002-10-15 2007-07-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異種糸の糸継ぎ巻取装置
JP2010077576A (ja)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2465A (en) * 1977-12-08 1979-06-30 Toray Industries Yarn storing and supplying apparatus
US5388747A (en) * 1993-06-03 1995-02-14 Chen; Jen-Hui Positive yarn feeding device
CN1139963A (zh) * 1994-01-26 1997-01-08 Iro有限公司 可控制的输出制动器,喂纱器及抛射体投纬或片梭织机
CN101759062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4662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蓄留装置、纱线卷绕单元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05384007A (zh) * 2014-08-21 2016-03-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5384007B (zh) * 2014-08-21 2019-04-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5540336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CN105540336B (zh) * 2014-10-22 2019-06-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798B (zh) 2015-04-15
EP2674378A4 (en) 2014-07-23
WO2012107984A1 (ja) 2012-08-16
EP2674378A1 (en) 2013-12-18
EP2674378B1 (en) 2015-07-22
JP5804306B2 (ja) 2015-11-04
JP2012162362A (ja)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4798A (zh)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0300317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1654200B (zh) 纤维机械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792076B (zh)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JP2006306588A (ja) 繊維機械における糸の弛み取り装置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785973A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的工位的纱线捻接装置
CN202089642U (zh) 纱线卷绕机
JP2008105755A (ja) 電磁式テンサーを組み込んだ糸弛み取り装置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CN103014942A (zh) 纺纱机
CN201961898U (zh) 纱线卷绕机
CN202089640U (zh) 纱线存积装置
CN101712423A (zh)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纤维机械
JP5365698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1987706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
CN105398880A (zh) 储纱装置以及具备该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JP2008174333A (ja) 糸状物の巻出方法及び糸状物の巻出装置
CN105366425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CN103180235B (zh) 纱线蓄留引出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05540336A (zh)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CN101481056B (zh) 防扭结装置及具有该防扭结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US2426473A (en) Control guide for yarn win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