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6425A -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6425A
CN105366425A CN201510397720.0A CN201510397720A CN105366425A CN 105366425 A CN105366425 A CN 105366425A CN 201510397720 A CN201510397720 A CN 201510397720A CN 105366425 A CN105366425 A CN 105366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acceleration
accel
accelerated
yarn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77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6425B (zh
Inventor
阵山达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6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6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6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6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络纱单元(2)具备喂纱部(7)、储纱部(5)、卷装形成部(8)、接头装置(14)、张力施加部(12)与控制部(25)。储纱部将喂纱部供给的纱线(20)卷绕并存储于储纱辊(32)。卷装形成部(8)从储纱部拉出纱线并对其进行卷绕,从而形成卷装(30)。接头装置(14)在纱线(20)在喂纱部(7)与储纱部(5)之间断开时将纱线彼此连结。张力施加部(12)位于喂纱部(7)与储纱部(5)之间,对纱线施加张力。控制部(25)进行控制使得在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结束后一边使储纱辊(32)的卷绕方向的加速度变化一边使储纱辊(32)从停止状态旋转。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储纱部以及张力施加部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从喂纱筒管退绕纱线并将其暂时存储于储纱部,将存储的纱线通过卷装形成部卷绕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配置于喂纱筒管与储纱部之间的接头装置,并且构成为在纱线被切断、或者从喂纱筒管退绕纱线时断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接头装置进行接头。在该纱线卷绕装置中,即便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的情况下,由于卷装形成部卷绕储纱部所存储的纱线,所以也能够不停止地继续进行纱线卷绕作业。
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公开了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暂时存储于具备能够旋转的滚筒的存储器并且卷绕存储器所存储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
在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的卷绕单元中,为了对移动的纱线施加规定的张力,例如设置有梳形的张力器。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通过利用张力器对纱线施加恒定的张力,能够将纱线整齐地卷绕并存储于存储器。
在国际公开第2012/127939号所示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在产生通过接头装置进行接头的需要的情况下,需要使储纱部的滚筒停止或者反转。另一方面,在该期间,也由于储纱部的纱线被拉出并被卷装形成部卷绕,所以在接头作业中,储纱部的储纱量减少。因此,在接头作业刚结束后,储纱部的储纱量较少。由于并不知道何时产生接下来进行接头作业的需要,所以需要尽快恢复因接头作业而减少的储纱量。
但是,若使停止的储纱部的滚筒开始急剧地旋转,则由于从喂纱筒管至储纱部为止的部分的纱线以较强的势头拉紧,所以用于与纱线接触并施加张力的上述张力器被纱线弹开,从而表现出乱动的举动。由此,存在纱线的张力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另外,在极端的情况下,会通过张力器的部分将剪纱切断,而再次需要接头装置的接头作业,储纱量更加减少,并且使卷绕作业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接头作业结束后一边使储纱部中的旋转体所卷绕的纱线的张力稳定一边适当地提高旋转体的旋转的结构。
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卷绕装置。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喂纱部、储纱部、卷装形成部、接头装置、张力施加部与控制部。上述喂纱部构成为能够供给纱线。上述储纱部通过使旋转体以规定的卷绕速度向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并存储上述喂纱部的纱线。上述卷装形成部从上述储纱部拉出纱线,并将拉出的纱线卷绕从而形成卷装。上述接头装置在纱线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储纱部之间断开时,将断开了的喂纱部侧的纱线与上述储纱部侧的纱线连结起来。上述张力施加部配置于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储纱部之间,与从上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接触,对该纱线施加张力。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上述控制部执行控制所述旋转体的选择的加速度变化控制,使得在基于上述接头装置的接头作业结束后,在使上述旋转体从停止状态加速至上述规定的卷绕速度期间,使上述旋转体的卷绕方向的加速度变化。
由此,在接头作业结束后,能够一边通过与张力施加部的关系使旋转体所卷绕的纱线的张力稳定,一边使停止状态的旋转体开始旋转。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为以下结构。即,上述控制部在上述接头作业结束后,使上述旋转体以第一加速向卷绕方向旋转,然后使其以第二加速向卷绕方向旋转。上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比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小。
由此,由于在刚接头结束后,旋转体以较小的加速度加速,所以能够防止在喂纱部与储纱部之间纱线急剧拉紧而张力施加部乱动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纱线的张力稳定之后,旋转体的旋转以较大的加速度加速,所以能够使储纱部的储纱量迅速恢复。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分别恒定。
由此,由于参数变得简单,所以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设定以及管理变得容易。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也能够为以下结构。即,上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随时间流逝线性增加至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恒定。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抑制刚开始旋转体的旋转后(刚开始第一加速后)的加速度,所以能够防止上述张力施加部的乱动。另外,由于在从第一加速向第二加速转移时加速度并非不连续地变化,所以也能够防止伴随着加速的切换而纱线的张力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速度之后使上述旋转体以该目标速度旋转。
由此,由于在上述旋转体达到目标速度之后,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旋转,所以能够简化速度控制。另外,上述储纱部的储纱量的控制也变得简单。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上述旋转体具有将纱线卷绕并存储于周面的圆筒部。另外,在上述喂纱部保持有能够用于供给纱线的喂纱筒管。
由此,由于能够根据圆筒部的直径容易地计算纱线卷绕于旋转体的长度,所以伴随着旋转体的加速而施加于纱线的张力的计算也变得容易。因此,在第一加速以及第二加速中,能够简化张力施加部施加于纱线的张力的控制。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具备能够供操作人员设定上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至少一方的设定部。
由此,即便纱线卷绕装置所卷绕的纱线的种类、卷绕条件各种各样地变更,也能够通过操作人员设定适于该状况的旋转体的加速度,而容易地进行应对。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纤维机械。即,该纤维机械具备多个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另外,上述纤维机械具备操作人员能够针对多个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一并设定上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至少一方的统一设定部。
由此,能够对上述纤维机械具备的多个纱线卷绕装置简单地进行旋转体的加速度的设定。因此,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2是络纱单元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详细表示储纱装置的周边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说明储纱辊的旋转速度的控制的图表。
图5是说明变形例中的储纱辊的旋转速度的控制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的自动络纱机1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1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1主要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纱线卷绕装置)2、机台控制装置(统一设定部)3、落纱装置4与省略图示的鼓风箱。
络纱单元2主要具备喂纱部7、储纱部5与卷装形成部8。该络纱单元2构成为:在将供给至喂纱部7的喂纱筒管21的纱线(细纱)20退绕,并将退绕后的纱线20暂时存储于储纱部5,之后,通过卷装形成部8卷绕于卷绕筒管22而形成卷装30。
机台控制装置3作为微型计算机构成,具备显示器65与输入键66。另外,机台控制装置3构成为能够与各个络纱单元2通信。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能够通过适当地操作机台控制装置3而对多个络纱单元2进行集中管理。
落纱装置4构成为:在络纱单元2中卷装30成为满卷(卷绕有规定量的纱线20的状态)的情况下,移动至该络纱单元2的位置,取下满卷的卷装30,并且设置空的卷绕筒管22。该落纱装置4的动作通过机台控制装置3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2对络纱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络纱单元2的示意侧视图。
如上所述,络纱单元2具备喂纱部7、储纱部5与卷装形成部8。
在图2中示出了通常卷绕时的络纱单元2的情况。这里,“通常卷绕时”是指纱线20在喂纱筒管21与卷装30之间连续的状态,且纱线20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且纱线20被卷绕于卷装30的状态。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是指沿通常卷绕时的纱线20的移动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喂纱部7能够以大致直立状态保持用于供给纱线20的喂纱筒管21,并且从该喂纱筒管21退绕并供给纱线20。另外,该喂纱部7构成为:若全部纱线20从设置的喂纱筒管21退绕,则能够将变空的喂纱筒管21排出,并接受从配置在络纱单元2的正面侧的纡库(magazine)式的筒管供给装置26供给的新的喂纱筒管21。此外,在图1中,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示从喂纱部7到卷装形成部8为止的纱线移动路径,省略了筒管供给装置26的图示。
储纱部5构成为:如图2所示那样配置于喂纱部7与卷装形成部8之间,在暂时存储从喂纱部7供给的纱线20之后,将其向卷装形成部8供给。储纱部5具备能够供纱线20卷绕的储纱辊(旋转体)32、以及驱动储纱辊32旋转的辊驱动马达33。
所述辊驱动马达33能够使储纱辊32朝卷绕来自喂纱部7的纱线20的方向旋转,另外,也能够使储纱辊32朝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储纱辊32的旋转,将卷绕来自喂纱部7的纱线20的方向的旋转称为正转,将相反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
卷装形成部8具备构成为能够安装卷绕筒管22的摇架23、与一边使纱线20横动一边驱动卷绕筒管22的横动滚筒24。
横动滚筒24配置为与卷绕筒管22对置,并且通过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该横动滚筒24旋转,由此使卷绕筒管22从动旋转。由此,能够将存储于储纱部5的纱线20退绕并拉出,将其卷绕于卷绕筒管22。另外,在横动滚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省略图示的横动槽,通过该横动槽能够使纱线20以规定的宽度横动(traverse)。通过以上结构,能够使纱线20一边横动一边卷绕于卷绕筒管22,从而以规定长度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30。
而且,络纱单元2在从喂纱部7经由储纱部5到达卷装形成部8的纱线移动路径中具备各种装置。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上述纱线移动路径中,从喂纱部7侧朝向储纱部5侧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0、下纱线吹起部11、张力施加部12、上纱线捕捉部13、接头装置14、捕纱器15、切割器16、清纱器(纱疵检测装置)17与上纱线拉出部48。
退绕辅助装置10使可动部件40与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摆动而形成在喂纱筒管21的上部的气圈接触,通过适当地控制该气圈的大小,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
下纱线吹起部11是配置于退绕辅助装置10的正下游侧的吸气装置,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压缩空气将喂纱筒管21侧的下纱线向接头装置14侧吹起。通过该结构,在纱线20在喂纱筒管21与储纱部5之间成为断开状态时,能够通过下纱线吹起部11将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吹起引导至接头装置14(捕纱器15)。
张力施加部12是对移动的纱线20施加规定的张力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12构成为将可动的梳齿配置于固定的梳齿的梳形,并且构成为通过以使梳齿与纱线20接触的状态使纱线20移动(使纱线20在梳齿之间移动)从而对其施加规定的阻力。可动侧的梳齿构成为例如通过螺线管而能够移动,以便能够调整梳齿彼此的啮合状态,由此能够调整施加于纱线20的张力。但是,张力施加部1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盘式张力施加装置。
上纱线捕捉部13配置于接头装置14的正上游侧。该上纱线捕捉部13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在接头时能够产生吸引空气流,从而以吸引的方式捕捉储纱部5侧的纱线20。
接头装置14是在清纱器17检测到纱疵并用切割器16切断纱线20的剪纱时、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中的纱线20的断纱时、或者如喂纱筒管21的更换时等那样成为将喂纱筒管21与储纱部5之间的纱线20断开的状态时,对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与储纱部5侧的纱线20进行接头的部件。作为这种接头装置14,能够使用利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机械式的装置。
捕纱器15位于切割器16的上游侧,且配置于接头装置14的正下游侧。该捕纱器15构成为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的筒状部件,并且以与纱线20的移动路径接近的方式设置。通过该结构,在纱线20在喂纱筒管21与储纱部5之间成为断开状态时,能够通过捕纱器15以吸引的方式捕捉利用下纱线吹起部11吹起的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
清纱器17构成为通过监视纱线20的粗细等来检测粗节、异物混入等纱疵。若清纱器17检测到纱疵,则向后述的控制络纱单元2的控制部25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在清纱器17的附近,配置有用于根据上述纱疵检测信号立即切断纱线20的切割器16。
上纱线拉出部48是配置于储纱部5的正上游的吸气装置,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压缩空气将储纱部5侧的上纱线向接头装置14侧往下吹。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上纱线拉出部48形成有纱线20的排出口,设置作为弯曲的筒状部件的纱线引导部件60,并且使其与上述排出口接近。在纱线引导部件60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纱线引导部件60配置为使其一端侧的开口与上纱线拉出部48的上述排出口对置,并且使另一端侧的开口与上纱线捕捉部13对置。另外,在纱线引导部件60的内部,形成有将两端的开口彼此连结起来的引导路径,且该引导路径绕过接头装置14等。
通过该结构,在纱线20在喂纱筒管21与储纱部5之间成为断开状态时,上纱线拉出部48将储纱部5侧的纱线20沿着纱线引导部件60的引导路径吹送从而将其拉出,并使其被上纱线捕捉部13捕捉。此外,由于在纱线引导部件60,遍及全长地形成有省略图示的贯通状的狭缝,所以能够以上纱线捕捉部13捕捉有纱线20的状态,将该纱线20从纱线引导部件60的内部拉出。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上纱线拉出部48将储纱部5侧的纱线20往下吹,并将其引导至接头装置14(上纱线捕捉部13)。
接下来,对用于控制络纱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各个络纱单元2具备控制部25。该控制部25具备省略图示的CPU、ROM、RAM等硬件,在上述RAM存储有控制程序等软件。而且,上述硬件与软件构成为通过配合来控制络纱单元2的各结构。
具体而言,控制部25进行如下控制:驱动辊驱动马达33使储纱辊32正转而使纱线20从设置于喂纱部7的喂纱筒管21退绕并存储于储纱部5。此时,控制部25控制退绕辅助装置10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并且控制张力施加部12对纱线20施加适当的张力。另外,控制部25进行如下控制:控制驱动横动滚筒24的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将纱线20卷绕于卷绕筒管22而形成卷装30。
在纱线卷绕作业的过程中,控制部25进行如下控制:通过辊驱动马达33变更使储纱辊32正转的速度而一定程度确保储纱部5中的纱线20的存储量(后面叙述详细内容)。并且,控制部25进行如下控制:在从清纱器17输入纱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切割器16动作。
另外,在纱线20在喂纱部7与储纱部5之间成为断开的状态时,控制部25适当地控制下纱线吹起部11、捕纱器15、上纱线拉出部48、上纱线捕捉部13以及接头装置14,从而对喂纱部7侧的纱线20与储纱部5侧的纱线20进行接头。
各个络纱单元2所具备的控制部25构成为能够与上述机台控制装置3通信。由此,能够在机台控制装置3对多个络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集中管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络纱单元2)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
即,因断纱、切割器16对纱线20的切断、或者喂纱筒管21的更换等,而在储纱部5侧的纱线20与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成为断开状态时,进行基于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控制部25首先通过下纱线吹起部11将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向上吹起。吹起的纱线20被捕纱器15吸引并捕捉。由此,能够将该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向接头装置14引导。
另外,在这前后,控制部25一边使储纱部5的储纱辊32反转一边通过上纱线拉出部48将存储于储纱部5的纱线20吹飞。纱线20沿着纱线引导部件60被输送,被上纱线捕捉部13吸引并捕捉。由此,能够将储纱部5侧的纱线20向接头装置14引导。此外,若储纱部5侧的纱线被导入接头装置14,则控制部25停止储纱辊32的反转。
在该状态下,控制部25使接头装置14工作,将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与储纱部5侧的纱线20连结。若接头动作结束,则控制部25通过再次开始储纱辊32的正转而再次开始纱线向储纱部5的卷绕。
此外,即便如上所述在喂纱筒管21与储纱部5之间的纱线20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纱线20向卷装形成部8的卷装30的卷绕也能够不中断而继续进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中,如上所述,使储纱部5夹装于喂纱部7与卷装形成部8之间,在该储纱部5存储恒定量的纱线20。而且,卷装形成部8构成为对存储在储纱部5的纱线20进行卷绕。因此,即便在因任何理由从喂纱筒管21供给纱线20被中断的情况下(例如进行接头动作的情况),也能够继续纱线20向卷装30的卷绕。
这样,由于卷装形成部8的卷绕动作不因接头动作等而中断,所以能够高速并且稳定地生成卷装30。另外,由于在喂纱筒管21与卷装形成部8之间夹装有储纱部5,所以能够不受从喂纱筒管21退绕纱线20时的张力变动的影响地进行在卷装形成部8的卷绕。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储纱部5进行说明。图3是详细表示储纱部5的周边结构的放大图。
如上所述,该储纱部5具备储纱辊32与辊驱动马达33。
储纱辊32作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而形成,并构成为能够在其外周面卷绕纱线20而存储该纱线20。辊驱动马达33能够驱动储纱辊32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此外,以下,在储纱辊32中,将配置有辊驱动马达33一侧的端部称为基端部,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称为前端部。
如图3所示,在储纱辊32的基端部,形成有伴随着趋向端部直径扩大的锥状的基端侧锥部32a。另一方面,在储纱辊32的前端部,形成有伴随着趋向端部直径扩大的锥状的前端侧锥部32b。而且,在基端侧锥部32a与前端侧锥部32b之间,配置有形成为圆筒状的部分(直径大致恒定的部分)即圆筒部32c。通过这样形成锥部,防止纱线20从储纱辊32的端部滑脱。
在储纱辊32的基端侧锥部32a与圆筒部32c的边界部分的附近,配置有上纱线拉出部48。上纱线拉出部48构成为筒状部件,在通常卷绕时,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通过上纱线拉出部48的内侧,被朝向储纱辊32的表面拉出。
储纱部5能够通过以在储纱辊32卷绕有纱线20的状态,使该储纱辊32以规定的卷绕速度正转,而对相对于储纱部5靠上游侧(喂纱筒管21侧)的纱线20施加张力。由此,能够从喂纱筒管21退绕纱线20,并将该纱线20卷绕于储纱辊32的表面。由于纱线20如图3所示那样被向基端侧锥部32a与圆筒部32c的边界部分引导,所以一边从圆筒部32c的基端部侧将位于前端侧的纱线层推开一边依次卷绕该纱线20。其结果是,位于储纱辊32上(圆筒部32c上)的纱线20被新卷绕的纱线20按压,在圆筒部32c的表面被依次朝向前端部侧输送。这样,在储纱辊32的外周面,纱线20呈螺旋状地排列并从基端部侧整齐地进行卷绕。
卷绕于圆筒部32c的纱线20最终在该圆筒部32c的轴向中途的位置,在沿着轴向的方向,被向下游侧(前端部侧、卷装形成部8侧)拉出。这里,纱线20在如上所述被拉出时,通过配置在储纱辊32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的拉出引导件37。这样,通过构成为朝向储纱辊32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拉出纱线20,能够与储纱辊32的旋转状态无关地,从该储纱辊32拉出纱线20。即,即便储纱辊32的旋转方向为正反中的任一个、或者即便旋转停止,卷装形成部8也能够从储纱辊32退绕纱线20并将其卷绕于卷装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纱辊32钩挂有皮筋(弹性圈部件、拉出纱线引导部件)32d。该皮筋32d形成为O型环状,配置于圆筒部32c与前端侧锥部32b的边界部分。纱线20通过该皮筋32d与储纱辊32的表面之间,从该储纱辊32被拉出。此外,由于在储纱辊32形成有前端侧锥部32b,所以皮筋32d不会随着纱线20移动而从储纱辊32脱落。
通过以上结构,通过皮筋32d相对于储纱辊32的紧固将适度的张力施加于从储纱辊32退绕的纱线20,所以能够抑制基于纱线20的摆动引起的气圈的形成,并且能够使该纱线20的退绕稳定。并且,由于能够解开纱线20的疙瘩进行退绕,所以能够防止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成为疙瘩而一下子脱落的现象(sloughing)。
接下来,对储纱部5中的纱线20的存储量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储纱辊32的附近配置有对该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不足规定的下限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下限传感器35、与对该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成为规定的上限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上限传感器(纱线检测传感器)36。下限传感器35以及上限传感器36例如能够构成为光学式的传感器。下限传感器35与上限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被向控制部25输出。
若检测到储纱辊32上的纱线不足上述下限量,则控制部25适当地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增大。由此,向储纱辊32卷绕纱线20的速度增大。另一方面,在通常卷绕时,由于横动滚筒24的旋转速度大致恒定,所以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朝向卷装30侧退绕的速度大致恒定。通过控制部25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得与从储纱辊32退绕纱线20的速度相比,向该储纱辊32卷绕纱线20的速度大,能够缓缓增加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的存储量。
另一方面,若检测到储纱辊32上的纱线成为上述上限量以上,则控制部25适当地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减小。由此,向储纱辊32卷绕纱线20的速度减小。通过控制部25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得与从储纱辊32退绕纱线20的速度相比,向该储纱辊32卷绕纱线20的速度小,能够缓缓减小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的量。通过上述控制,能够将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的存储量,保持为下限量以上且不足上限量。
接下来,对基于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结束后的储纱部5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若断开状态的纱线20通过接头装置14接头,则控制部25通过再次开始储纱辊32的正转,而再次开始纱线20向储纱部5的卷绕。
这里,在接头装置14进行接头作业期间,储纱部5的储纱辊32如上所述停止、或者反转。另一方面,在卷装形成部8中,纱线20的卷绕如通常那样继续。因此,若接头装置14进行接头作业,则储纱部5中的纱线20的存储量减少。
若在储纱部5的纱线20的存储量较少,则担心在再次纱线20断线、或者伴随着清纱器17检测到纱疵用切割器16切断纱线20的情况下,存储量变为零,从而无法继续在卷装形成部8的纱线20的卷绕。因此,从使储纱量迅速恢复的观点来看,优选在基于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结束后,立即使储纱辊32尽可能以高速旋转。
但是,若储纱辊32进行正转的速度的上升过于急剧,则由于上游侧的纱线20急剧拉紧,所以有时张力施加部12中与纱线20接触的可动侧的梳齿被纱线20弹开而表现出乱动那样的举动。这种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成为卷绕于储纱辊32的纱线20的张力不稳定的原因。另外,若上述那样的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变得极端,则也存在纱线20断线而需要进行再次的接头作业的担心。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中,控制部25进行如图4的图表所示那样的两阶段的加速控制。图4表示距离接头作业结束时刻的时间、与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以及旋转加速度的关系。
以下,详细进行说明。控制部25在接头作业结束之后,立即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得储纱辊32以规定的较小的加速度开始旋转。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基于该较小的加速度的加速称为第一加速。
控制部25在进行第一加速规定时间之后,控制辊驱动马达33,使得储纱辊32的旋转的加速度增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切换为较大的加速度之后的加速称为第二加速。
控制部25一边监视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一边继续第二加速,若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到达规定的目标速度,则停止储纱辊32的加速,过渡至通常的储纱量的控制。此外,该目标速度是用于如上所述缓缓增加储纱辊32上的纱线20的存储量的速度,预先被控制部25设定。
这样,控制部25为了使停止状态的储纱辊32以规定的目标速度(规定的卷绕速度)正转,控制辊驱动马达33,以便进行依靠较小的加速度的第一加速、与依靠较大的加速度的第二加速。通过这种使加速度变化的控制(加速度变化控制),能够兼顾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的防止、与储纱部5的储纱量的迅速恢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图表所示,第一加速中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中的加速度分别形成为恒定。因此,由于参数变得简单,所以能够简化与储纱辊32的速度有关的设定、控制。
这里,储纱辊32具有直径大致恒定的圆筒部32c,并且纱线20被卷绕并存储于该圆筒部32c。因此,纱线20卷绕于圆筒部32c的长度能够根据圆筒部32c的直径容易地进行计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储纱辊32的速度被控制为线性地增大(一次函数的方式)。因此,能够一边使该储纱辊32加速旋转一边比较容易地推测卷绕时的纱线20的张力的增减趋势。因此,能够容易进行通过张力施加部12施加于纱线20的张力的控制。
此外,在图4的上侧的图表中,除示出接头作业结束后的储纱辊32的速度变化之外,也一并示出张力施加部12的控制目标即张力值(目标张力值)、以及实际测定的张力值(测定张力值)的变化。
根据该图表可知,虽然测定张力值在储纱辊32的刚开始加速之后,示出较低的值,但是从第一加速结束时开始,能够通过张力施加部12稳定地进行控制,从而成为接近目标张力值的值。另外,在接头结束储纱辊32刚开始加速后,没有表现出测定张力值变为零或者猛烈地向上侧振动那样的不稳定的举动,而是测定张力值某种程度地缓慢变化。因此,可知能够防止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开始第一加速之后的经过时间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从第一加速向第二加速过渡。然而,从第一加速向第二加速切换的条件能够设定为各种各样,例如能够设定为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达到恒定速度、表示张力施加部12的梳齿的啮合度的控制值满足规定的条件、以及通过设置于络纱单元2的省略图示的张力测定部检测到的张力测定值满足规定的条件等。
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的加速度作为卷绕条件的参数的一部分存储在控制部25所具备的存储部25a。另外,控制部25具备用于能够供操作人员设定在存储部25a存储的上述加速度的设定部25b。具体地进行说明,若操作人员操作络纱单元2具备的省略图示的设定键,将上述两个加速度例如以数值的形式输入,则该设定部25b分别更新存储部25a存储的加速度的设定值。因此,能够根据纱线20的种类等适当地设定加速度,从而进行适当的加速控制。
另外,上述两个加速度也能够针对多个络纱单元2一并设定。具体而言,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机台控制装置(统一设定部)3的输入键66,使设定画面在显示器65显示,分别以数值的形式设定上述两个加速度。由此,机台控制装置3与全部络纱单元2具备的控制部25分别通信,使存储部25a存储的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设定值,更新为操作人员输入的值。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具备喂纱部7、储纱部5、卷装形成部8、接头装置14、张力施加部12与控制部25。喂纱部7供给纱线20。储纱部5通过使储纱辊32正转来卷绕并存储喂纱部7的纱线20。卷装形成部8从储纱部5拉出纱线20,并卷绕拉出的纱线20形成卷装形成部8。接头装置14在纱线20在喂纱部7与储纱部5之间断开时,将断开的喂纱部7侧的纱线20与储纱部5侧的纱线20连结。张力施加部12配置于喂纱部7与储纱部5之间,与从喂纱部7供给的纱线20接触,对该纱线20施加张力。控制部25控制储纱辊32的旋转。控制部25在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结束后,通过控制储纱辊32的旋转使得储纱辊32的正转的加速度变化的加速度变化控制,来使储纱辊32从停止状态正转。
由此,在接头作业结束后,能够一边通过纱线20与张力施加部12的关系使卷绕于储纱辊32的纱线20的张力稳定,一边使停止状态的储纱辊32开始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中,在基于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结束后,控制部25使储纱辊32以第一加速正转,然后,使其以第二加速正转。而且,第一加速的加速度比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小。
由此,由于在接头刚结束后,储纱辊32以较小的加速度加速,所以能够防止纱线20在上游侧急剧拉紧而张力施加部12乱动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上游侧的纱线20的张力稳定之后,储纱辊32的旋转以较大的加速度被加速,所以能够使储纱部5的储纱量迅速恢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中,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分别恒定。
由此,由于参数变得简单,所以对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而言,例如基于操作人员的设定以及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中,控制部25进行控制,使得在储纱辊32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速度之后,使储纱辊32以该目标速度(规定的卷绕速度)旋转。
由此,能够简化储纱辊32的速度控制。另外,由于能够容易维持储纱部5从喂纱部7卷绕纱线20的速度、与储纱部5的纱线20被卷装形成部8拉出的速度的平衡,所以储纱部5的纱线20的存储量的控制变得简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中,储纱辊32具有卷绕纱线20并将其存储于周面的圆筒部32c。
由此,由于能够容易根据圆筒部32c的直径计算纱线20卷绕于储纱辊32的长度,所以伴随着储纱辊32的加速而施加于纱线20的张力的计算也变得容易。因此,在第一加速以及第二加速中,能够简化张力施加部12施加于纱线20的张力的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2具备能够供操作人员设定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设定部25b。
由此,即便在络纱单元2中卷绕的纱线的种类、卷绕条件各种各样地变更,也能够通过操作人员设定适于该状况的储纱辊32的加速度而容易地进行应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具备多个络纱单元2。自动络纱机1具备操作人员能够针对多个络纱单元2一并设定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机台控制装置3。
由此,能够相对于自动络纱机1具备的多个络纱单元2简单地进行储纱辊32的加速度的设定。因此,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有时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图4)中,使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分别恒定,进行阶梯状的加速。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如图5所示那样进行控制,使得在第一加速中,加速度从零至达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为止线性增加,另一方面,第二加速的加速度恒定。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接头作业刚结束后的储纱辊32的加速。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另外,由于从第一加速的加速度向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过渡也变得平稳,所以能够防止张力的不稳定化。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变形例的络纱单元中,第一加速的加速度随时间流逝线性增加至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另外,第二加速的加速度恒定。
由此,由于能够抑制刚开始储纱辊32的旋转后(刚开始第一加速后)的加速度,所以能够防止张力施加部12的乱动。另外,由于在从第一加速向第二加速过渡时,加速度并非不连续地变化,所以也能够防止伴随着加速的切换而纱线的张力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结构例如能够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通过加速度不同的两个加速使在接头结束后成为停止状态的储纱辊32正转至目标速度。然而,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加速之后进行第三加速从而实现三阶段的加速。另外,加速也可以为四阶段以上。
在上述变形例(图5)中构成为,第一加速中的加速度从零线性增加至第二加速中的加速度。然而,也可以构成为从除零以外的加速度线性增加至第二加速中的加速度。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加速度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平滑的曲线增加。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能够通过控制部25具备的设定部25b,设定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上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然而,仅能够设定两个加速度中的一方也可。另外,不仅是两个加速度,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设定从第一加速切换为第二加速的条件。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卷装形成部8被控制为,以大致恒定的速度从储纱部5卷绕纱线20。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在基于接头装置14的接头作业中,使卷装形成部8的卷绕速度减速,在接头作业结束后,与储纱辊32的旋转加速连动地使卷装形成部8的卷绕速度加速。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络纱单元2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卷装形成部8与储纱部5之间,还具备第二张力施加部,对卷绕于卷装形成部8的纱线20施加适度的张力。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构成为,络纱单元2通过纡库式的筒管供给装置26供给喂纱筒管21。然而,也可以变更为通过沿着适当的路径运送设置有喂纱筒管21的托盘向络纱单元2供给喂纱筒管21的结构。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构成为,卷装形成部8通过横动滚筒24使纱线20横动。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臂式的横动机构使纱线20横动。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构成为,若纱线20成为断开的状态,则利用下纱线吹起部11以及上纱线拉出部48,通过空气流对纱线20以向接头装置14吹送的方式进行引导。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以吸引的方式捕捉来自喂纱筒管21的纱线20、来自储纱辊32的纱线20,并将捕捉到的纱线通过适当的驱动机构引导至接头装置14。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自动络纱机1的络纱单元2,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储纱部以及张力施加部的其他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装置(例如纺织机的纺织单元)。

Claims (9)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具备:
喂纱部,其能够供给纱线;
储纱部,其通过使旋转体以规定的卷绕速度向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并存储所述喂纱部的纱线;
卷装形成部,其从所述储纱部拉出纱线,并将拉出了的纱线卷绕从而形成卷装;
接头装置,其在纱线在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储纱部之间断开时,将断开了的喂纱部侧的纱线与所述储纱部侧的纱线连结起来;
张力施加部,其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储纱部之间,与从所述喂纱部供给来的纱线接触,并对该纱线施加张力;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
所述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执行控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的加速度变化控制,使得在基于所述接头装置的接头作业结束后,在使所述旋转体从停止状态加速至所述规定的卷绕速度期间,使所述旋转体的卷绕方向的加速度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接头作业结束后,使所述旋转体以第一加速向卷绕方向旋转,然后使其以第二加速向卷绕方向旋转,
所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比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分别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随时间流逝线性增加至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速度之后使所述旋转体以该目标速度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将纱线卷绕并存储于周面的圆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喂纱部保持有能够用于供给纱线的喂纱筒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供操作人员设定所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至少一方的设定部。
9.一种纤维机械,其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
所述纤维机械的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人员能够针对多个所述纱线卷绕装置一并设定所述第一加速的加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加速的加速度的至少一方的统一设定部。
CN201510397720.0A 2014-08-28 2015-07-08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Active CN105366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4571 2014-08-28
JP2014174571A JP2016050054A (ja) 2014-08-28 2014-08-28 糸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6425A true CN105366425A (zh) 2016-03-02
CN105366425B CN105366425B (zh) 2019-11-15

Family

ID=5375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7720.0A Active CN105366425B (zh) 2014-08-28 2015-07-08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00756B1 (zh)
JP (1) JP2016050054A (zh)
CN (1) CN1053664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450A (zh) * 2018-09-26 2019-01-29 浙江泰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多用途防断线双向制动纱架
CN10991169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1485303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纺纱设备以及对其中的纱线聚积系统进行连续调整的方法
CN111573419A (zh) * 2020-05-19 2020-08-25 福建优丝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械用纱线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273A (ja) * 1995-03-13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CN10154980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2161451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241594A (zh) * 2012-02-07 2013-08-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具有该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273A (ja) * 1995-03-13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装置
CN10154980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2161451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241594A (zh) * 2012-02-07 2013-08-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蓄留装置以及具有该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694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9911694B (zh) * 2017-12-12 2021-11-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纱线卷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9279450A (zh) * 2018-09-26 2019-01-29 浙江泰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多用途防断线双向制动纱架
CN109279450B (zh) * 2018-09-26 2024-04-16 浙江泰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多用途防断线双向制动纱架
CN111485303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纺纱设备以及对其中的纱线聚积系统进行连续调整的方法
CN111573419A (zh) * 2020-05-19 2020-08-25 福建优丝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械用纱线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50054A (ja) 2016-04-11
EP3000756A1 (en) 2016-03-30
CN105366425B (zh) 2019-11-15
EP3000756B1 (en)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1249B2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ing yarn production on a spinning machine
JP5884280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US8919091B2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ing yarn production on a spinning machine
CN105366425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JP5916374B2 (ja) ワインダを動作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ワインダ
JP2013241231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4210894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JP6738184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CN105383999A (zh) 纱线卷绕装置
US10907278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iecing a thread at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JP2007284196A (ja) 自動ワインダー
CN105398880A (zh) 储纱装置以及具备该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JP2016023391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CN105270922A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5270915A (zh) 纱线卷绕机
EP3524556A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air spinning method
EP3498641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yarn winding method, and yarn storage control program
JP2014040316A (ja) 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CN115072478A (zh) 纺纱机
JP7384840B2 (ja) 糸群を仕掛け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4009409A (ja) 糸貯留装置、紡績ユニット、および紡績機
JP2022537321A (ja) 紡糸機及び紡糸機の紡糸ステーションを操作する方法
JP2020502381A (ja) 糸群を仕掛け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