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9062B -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9062B
CN101759062B CN 200910126645 CN200910126645A CN101759062B CN 101759062 B CN101759062 B CN 101759062B CN 200910126645 CN200910126645 CN 200910126645 CN 200910126645 A CN200910126645 A CN 200910126645A CN 101759062 B CN101759062 B CN 101759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tension
tension force
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266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9062A (zh
Inventor
糸井明博
木野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9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9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9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excessive tension or irregular operation of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自动络纱机具有:用于使卷装(30)旋转的卷筒驱动电机(53);能够将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蓄留、并能够将该蓄留的纱线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的蓄存器(61);用于检测纱疵的清纱器(15);进行接纱作业的捻接装置(14)。自动络纱机具有:配置在喂纱纱管(21)与蓄存器(61)之间的第一张力器(41);配置在蓄存器(61)与卷装(30)之间的第二张力器(42);控制第一张力器(41)以及第二张力器(42)的单元控制部(50)。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对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赋予的张力的控制。
背景技术
由精纺机等生产的纱线被卷绕到喂纱纱管上,再被输送至纱线卷绕装置。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被输送至该纱线卷绕装置的多个喂纱纱管的纱线通过接纱装置被接合,从而生成规定长度的卷装。在这种纱线卷绕装置中,有时在纱线的卷绕中途以张力控制机构赋予适宜的张力,由此抑制卷绕张力的变动。
上述那样的纱线卷绕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766号公报中被公开。作为日本特开平5-766号公报的纱线卷绕装置即卷绕单元,其构成为,在从喂纱纱管被退绕的纱线向卷绕卷装进行卷绕的中途的纱道中,配置有使一对梳状体啮合的门式张力器。
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一直以来希望实现卷装的卷绕速度的高速化。但是,若使卷绕速度高速化,则带给移动中的纱线的负荷增大,会频繁地发生断头现象。在发生了断头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从卷装将纱线引出、与喂纱纱管侧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操作。但是,在接纱作业中,当使卷装反转、捕捉卷装侧的纱线时,还会出现卷装的表面部分被抽吸臂的吸引力拉拽而产生络交紊乱的状况。
由于在接纱作业中为使卷装反转,卷绕作业被中断,因此,接纱后需要使卷绕速度从零加速至定常时的速度,此时易产生卷绕张力的变动。当喂纱纱管的余纱变少,则从喂纱纱管被退绕的纱线缠在纱管上而产生较大的张力变动,这一张力变动影响到卷装的卷绕张力,导致断头的发生和卷装品质的降低。
日本特开平5-766号公报的构成,能够抑制峰值张力的发生,减少断头的频率。但是,由于产生于喂纱纱管的更换时的张力变动特别大,因而即使具有张力控制机构,但在发生较大的张力变动的情况下,也难以良好地去除该张力变动对卷装造成的影响。
另外,美国专利第3314621号的说明书的构成,虽然能够通过制动器对被卷绕在卷装上的纱线赋予一定的张力,但有关灵活地对根据卷装的卷绕状态、乃至配合纱质赋予的张力进行改变的内容却没有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卷装的卷绕开始直到卷绕结束都能够将卷装的卷绕张力控制为一定的状态的纱线卷绕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手段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以下的构成。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张力传递阻断机构,该张力传递阻断机构将发生在所述喂纱纱管侧的张力变动的传递阻断,防止张力变动传递至所述卷装;第二张力控制机构,该第二张力控制机构灵活地控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纱线的张力。
由此,能够以张力传递阻断机构阻断张力变动的传播,使张力变动不会影响到卷装侧的卷绕作业。由于通过张力传递阻断机构阻断张力变动,并通过张力控制机构控制张力,因而能够将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的张力保持为一定。因此,能够抑制张力变动对卷装的影响,能够生产卷绕状态良好的卷装。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具有第一张力控制机构,该第一张力控制机构灵活地控制对从所述喂纱纱管被退绕并到达所述张力传递阻断机构的纱线所赋予的张力。
由此,能够贯穿整个卷绕作业地保持纱线的张力一定。由于在两处灵活地控制纱线的张力,因而能够形成卷绕状态良好的高品质的卷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以下的构成。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使卷装旋转的卷绕驱动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并能够将该蓄留的纱线引出至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部;配置在所述喂纱纱管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之间的第一张力控制机构;配置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第二张力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张力控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的控制部。
由此,能够以纱线蓄留装置阻断张力变动的传播,使得在喂纱纱管的卷绕开始或卷绕结束等时产生的张力变动不会影响到卷装侧的卷绕作业。因此,即使是在喂纱纱管侧产生了较大的张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继续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即使是在产生纱疵、断头时或是进行喂纱纱管的更换时,也能够一边将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一边将纱线从该纱线蓄留装置引出至喂纱纱管侧进行接纱作业。能够不使卷装反转地继续卷绕作业。因此,能够防止接纱时的纱屑混入卷装、以及在卷装上产生卷绕形状的不良。能够在通过第一张力控制机构对向着纱线蓄留装置的蓄留前的纱线赋予适当的张力的同时,通过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对向着卷装的卷绕前的纱线赋予适当的张力。由此,能够贯穿整个卷绕作业地将卷绕张力控制为一定,能够有效地防止断头的发生。如上所述,能够以一定的状态连续地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因而能够生产卷绕状态良好的高品质的卷装。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调节通过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
由此,即使在卷装的卷绕速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卷绕速度变快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控制使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减弱,由此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地进行卷绕作业。
在上述纱线卷绕装置中,优选如下述这样构成。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根据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量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变化,并且根据变化了的卷绕速度,调节通过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
由此,即使在为使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量适宜而使卷装的卷绕速度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将与卷绕速度相应的张力赋予纱线,因而能够维持一定的卷绕张力不变地调节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所述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由此,可提供能够生产高品质的卷装的自动络纱机。
其他的特性、要素、过程、步骤、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势,会在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存器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按照每个纱线的支数来表示卷绕速度与由张力器进行的张力赋予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检测出纱疵时、通过蓄留在蓄存器中的纱线量来调节卷绕速度的情况下的第二张力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装置即卷绕单元10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
图1所示的卷绕单元10一边使从喂纱纱管21被退绕的纱线20横动一边将其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形成规定长度、规定形状的卷装30。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卷绕单元10和配置在该并列方向的一端的省略图示的机台控制装置。而且,各个卷绕单元10具有设置在主视图中左右一侧的省略图示的单元框架、和设置在该单元框架的侧面的卷绕单元主体16。
上述卷绕单元主体16具有卷绕部5、纱线蓄留部6、纱疵检测部7、接纱部8以及喂纱部9。上述卷绕部5具有:以能够保持卷绕纱管22的方式构成的省略图示的摇架;用于使纱线20横动并使上述卷绕纱管22旋转的卷绕卷筒(横动卷筒)24;后述的第二张力器42。上述摇架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摆动。卷装30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触或离开。如图1所示,在上述卷绕卷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27,通过该横动槽27使纱线20横动。上述纱线蓄留部6由用于蓄留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的蓄存器61构成。上述纱疵检测部7具有用于检测纱疵的清纱器15。上述接纱部8具有进行接纱作业的捻接装置(接纱装置)14、下纱线引导管(下纱线捕捉机构)25、上纱线引导管(上纱线捕捉机构)26。上述喂纱部9具有:用于保持喂纱纱管21的喂纱纱管保持部60、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第一张力器41。
在上述摇架上,具有省略图示的提升机构以及卷装制动机构。提升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不良的喂纱纱管被连续供给的情况下或机械故障等时使上述摇架上升,使卷装30从卷绕卷筒24离开。卷装制动机构构成为,与上述摇架由上述提升机构而上升同时地、使握持在上述摇架上的卷装30的旋转停止。
喂纱部9还具有省略图示的纱管供给装置,该纱管供给装置用于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该纱管供给装置有纱库式的供给装置或托盘式的供给装置,本发明中采用的是纱库式供给装置。该喂纱部9当纱线20从设置在卷绕单元10上的喂纱纱管21上被全部引出时,将保持在喂纱纱管保持部60上的空纱管排出,上述纱管供给装置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顺次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用于更换。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覆盖在喂纱纱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从喂纱纱管21纱线的退绕动作连动地下降,由此对来自喂纱纱管21的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40相对于因从喂纱纱管21被退绕的纱线的旋转和离心力而形成在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接触,通过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来对纱线的退绕进行辅助。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有用于检测上述喂纱纱管21的管纱上部锥面部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管纱上部锥面部的下降时,能够对其进行追踪,并通过例如气缸(省略图示)使上述限制部件40下降。
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的附近,设有能够检测纱线20的有无的纱线探测器(下纱线检测传感器)37。该纱线探测器37构成为,能够检测到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的用尽,并向单元控制部50发送无纱线检测信号。
第一张力器41是对移动的纱线20赋予规定的张力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第一张力器41,采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张力器。可动侧的梳齿能够通过省略图示的旋转式的螺线管而转动,从而梳齿之间成为啮合状态或释放状态。通过该第一张力器41,能够对被卷绕的纱线赋予一定的张力,提高卷装30的品质。该第一张力器41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说明。
捻接装置14是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或是来自喂纱纱管21的退绕中的纱线发生断头时等、对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与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接纱的装置。作为捻接装置14,可以使用机械式的装置、利用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等。
清纱器15能够通过以适宜的传感器监视纱线20的粗度来检测缺陷。通过以分析器52对来自该清纱器15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出粗节等的纱疵。上述清纱器15还可以作为检测纱线20的移动速度的传感器、以及仅对纱线20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使用。
在清纱器15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对移动中的纱线上蜡的上蜡装置17。在上蜡装置17的下游侧具有省略图示的吸引部。该吸引部与适宜的负压源相连接,能够将蜡的渣滓、回丝等吸引去除。
蓄存器61作为能够蓄留规定量的纱线的纱线蓄留装置构成。从喂纱纱管21被输送过来的纱线20被蓄留在蓄存器61中,然后,从蓄存器61被引出、卷绕到卷装30上。
上述蓄存器61构成为能够将蓄留的纱线20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这两个方向引出。该蓄存器61能够与使蓄留的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的动作并行地、将纱线20也同样向喂纱纱管21侧引出、进行接纱作业。在后面详细说明蓄存器61的结构、以及接纱作业时的动作的详细情况。
第二张力器42配置在蓄存器61的下游侧,对来自蓄存器61的纱线被卷绕到卷装30上时的张力进行控制。由此,从蓄存器61被引出的纱线能够在被赋予了适宜的张力的状态下卷绕到卷绕纱管22上。作为该第二张力器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张力器41相同地、采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张力器。第二张力器42对纱线20所赋予的张力,通过单元控制部50根据卷绕速度进行控制。
在捻接装置14的下侧以及上侧,设有对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进行捕捉及引导的下纱线引导管25、以及对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及引导的上纱线引导管26。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顶端形成有下纱线吸引口32,同样地,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顶端也形成有上纱线吸引口34。在下纱线引导管25以及上纱线引导管26上分别连接有适宜的负压源,能够对上述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4作用吸引流。
上述下纱线引导管25构成为,以轴33为中心转动、将下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转动到图1中以点划线表示的捕捉位置,进行纱线的吸引捕捉。如图1所示,在上述捕捉位置上,上纱线引导管26的上纱线吸引口34与蓄存器61附近的纱线20相面对。在该状态下,上纱线引导管26通过上纱线吸引口34吸引捕捉纱线20,能够通过向原先的位置转动将纱线20引导至捻接装置14。
卷绕纱管22通过正对该卷绕纱管22配置的卷绕卷筒24的旋转驱动而被驱动。该卷绕卷筒24连结在作为卷绕驱动部的卷筒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上,该卷筒驱动电机53的动作由电机控制部54进行控制。该电机控制部54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转信号、进行使上述卷筒驱动电机53运转以及停止的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2对蓄存器61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蓄存器6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剖视图。如图2所示,蓄存器61具有旋转轴外壳70、蓄留部71、纱线引导部72。上述旋转轴外壳70具有上方开放的圆筒状的筒部78和形成于该筒部78的开放侧端部的锷部79。
上述蓄留部71配置在上述锷部79的上方。该蓄留部71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支承板81、从该支承板81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杆部件82、该多个杆部件82的顶端部分所连接的圆板状的安装板83。另外,蓄留部71以在上述支承板81与上述锷部79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以后述的卷绕筒75能够在该间隙的内部旋转的方式构成。
多个杆部件82在正交于铅直方向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并列配置,上述蓄留部71构成为通过这些杆部件82形成大致圆筒形状。通过将纱线20卷绕到由该多个杆部件82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蓄留部71的外周部分上,由此纱线20被蓄留在蓄留部71上。
纱线引导部72配置在上述旋转轴外壳70的内部。在旋转轴外壳70上,在上述筒部78的下部(与蓄留部71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导入孔80。从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从上述导入孔80被引导至纱线引导部72。
在上述筒部78的内部,配置有以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轴外壳70及蓄留部71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旋转轴73。在该旋转轴73与上述筒部78之间组装有伺服电机(纱线蓄留驱动部)55,能够使旋转轴73正转以及反转。在该旋转轴73的中心,形成有轴孔状的纱线通路74。
在该旋转轴73的一端(与上述导入孔80相反侧的端部),固定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卷绕筒(卷绕机构)75。该卷绕筒75构成为,以向上略微倾斜、并通过旋转轴外壳70(锷部79)与支承板8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在径向上伸出,其顶端部分的一部分相比于旋转轴外壳70略微探出。该卷绕筒75构成为与旋转轴73一体地旋转。卷绕筒75的内部与上述纱线通路74相连接。
在以上的构成中,从纱线引导部72的导入孔80被导入旋转轴外壳70内的纱线20,经纱线通路74以及卷绕筒75的内部从该卷绕筒75的顶端被排出,由此,上述纱线20被诱导至上述蓄留部71的侧面部分。因此,当向正方向驱动上述伺服电机55时,卷绕筒75与旋转轴73一同旋转,由此纱线20被卷绕到上述侧面部分上。
在上述蓄留部71上被多个配置的杆部件82的每一个,以随着从支承板81侧的端部向安装板83侧的端部接近而向蓄留部71的内侧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通过该杆部件82的倾斜,被卷绕在蓄留部71上的纱线以向上方滑动的方式移动。因此,当纱线20通过后述的卷绕筒75被连续卷绕时,由于被卷绕在上述倾斜部分上的纱线逐渐向上方移动,因此纱线20以整齐排列成螺旋状的状态被蓄留在由杆部件82构成的上述侧面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蓄留驱动部使用了伺服电机55,因而能够精密地进行卷绕筒75的旋转的急停或加减速等。由此,能够正确地控制纱线20的引出量及引出时机等,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接纱作业。
如图1所示,卷绕单元10具有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上部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和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下部的第二蓄留传感器77。这两个蓄留传感器(纱线蓄留检测机构)76、77由非接触型的光学传感器等构成,分别电连接在单元控制部50上。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能够检测被卷绕在构成蓄留部71的杆部件82的上端侧的纱线的方式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上端侧,检测蓄存器61的最大蓄留状态。第二蓄留传感器77以能够检测被卷绕在杆部件82的下端侧的纱线的方式配置在蓄留部71的下游侧,检测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不足。单元控制部50根据来自第一蓄留传感器76和第二蓄留传感器77的纱线检测信号,对纱线20向蓄留部71的卷绕速度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对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进行调节,使其不会出现过度或不足。
另外,在蓄存器61中,纱线卷绕在蓄留部71上的速度(换言之,从上游侧的喂纱纱管21向蓄存器61的纱线供给速度)被控制成,在开始纱线的卷绕的时刻,与被依次增宽的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相等、或比上述被依次增宽的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快。当从卷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接纱作业时所必需的纱线量被蓄留在蓄存器61中时,控制伺服电机55的驱动,以与卷装30的纱线卷绕速度相等的速度将纱线卷绕到蓄留部71上,维持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所谓“接纱作业时所必需的纱线量”,是在为进行后述的捻接装置14所进行的接纱作业而从蓄存器61向上游侧引出的纱线量的基础上、加上为进行与该接纱作业并行进行的向卷装30的卷绕而从蓄存器61向下游侧引出的纱线量而得到的。在蓄留部71中,最好始终维持蓄留有该必需的纱线量以上的纱线的状态。这样,通过将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保持为一定,能够使从蓄存器61向下游侧引出的纱线的退绕位置特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将来自蓄存器61的纱线引出张力保持为一定。
接下来,对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的接纱作业进行说明。清纱器15一旦通过纱线粗度的监视检测到纱疵,便对单元控制部5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根据该纱疵检测信号,上述单元控制部50操作设在清纱器15的下方的刀具(剪纱机构),将纱线20切断。同时,单元控制部50使蓄存器61的伺服电机55停止,由此使卷绕筒75的旋转停止。由此,上纱线在与蓄存器61的导入孔80相比的下方停止。
然后,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转动到捕捉位置,对蓄存器61入口附近的纱线进行吸引捕捉,并且,在该状态下向下方转动将上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单元控制部50在通过下纱线吸引口32对下纱线进行吸引捕捉的状态下,使下纱线引导管25以轴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将下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在以捻接装置14对上纱线和下纱线进行接纱后,再次控制伺服电机55,使卷绕筒75向纱线20蓄留的方向旋转。
接下来,对喂纱纱管21的更换时的接纱动作进行说明。当上述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从喂纱纱管21供给的纱线已用尽时,该纱线探测器37向单元控制部50发送无纱线检测信号。接收到该无纱线检测信号的单元控制部50,使向蓄存器61的纱线的供给停止。
然后,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引导管26转动至捕捉位置、对蓄存器61入口附近的纱线进行吸引捕捉,并且,在该状态下向下方转动、将上纱线引导至捻接装置14。当通过上述纱库式供给装置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时,该新的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通过下纱线引导管25被引导至捻接装置14。而且,在以捻接装置14对上纱线和下纱线进行接纱后,再次控制伺服电机55,使卷绕筒75向纱线20蓄留的方向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3,对第一张力器41以及第二张力器42所进行的根据卷绕速度的张力赋予进行说明。图3是按照每个纱线的支数(10、20、30、60、80、100)来表示纱线速度与张力器的电流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其中,张力器的电流值与施加在纱线上的张力相对应,电流值小的情况下即表示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的值小。此外,纱线的支数是棉纱支数,这一数字越大则纱线的直径越细。例如,与图3所示的支数为10的纱线的直径相比,支数为20的纱线的直径更细,同样地,与支数为20的纱线的直径相比,支数为30的纱线的直径更细。
将纱线卷绕到卷装30上时的卷绕张力,是将因纱线20的移动而产生的张力与由张力控制机构所赋予的张力相加而得到的。在纱线的卷绕速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因纱线20的移动而产生的张力随之变动,但通过根据该张力变动对第二张力器赋予纱线20的张力进行调节,能够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具体地,例如如图3的曲线图所示,通过进行控制使基于张力器的张力的值(电流值)随着卷绕速度变快而减小,由此使卷绕张力一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从蓄存器61被退绕的纱线20,使第二张力器42对其赋予的张力变化,由此,能够将卷装30的卷绕张力维持为一定。具体地,在纱线20的卷绕速度变快的情况下,由于因纱线20的移动而产生的张力增大,因而进行控制、使第二张力器42赋予的张力减弱与上述增大量相应的量。而在卷绕速度变慢的情况下,由于因纱线20的移动而产生的张力变弱,因而进行控制、使第二张力器42赋予的张力增强与上述减弱量相应的量。由此,能够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
如上所述,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21被引出的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如下述这样构成。卷绕单元10具有:蓄存器(张力传递阻断机构)61,其将发生在喂纱纱管21侧的张力变动的传递阻断,防止张力变动传递到上述卷装;第二张力器(第二张力控制机构)42,其能够灵活地控制被卷绕到卷装30上的纱线的张力。
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以蓄存器61阻断张力变动的传播,从而张力变动不会影响到卷装30侧的卷绕作业。由于在张力变动通过蓄存器61被阻断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张力器42适当地控制卷绕到卷装30上的纱线的张力,因而能够将被卷绕的纱线20的张力保持为一定。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张力变动对卷装30的影响,因而能够生产卷绕状态良好的卷装。即使在接纱作业期间,也能够连续地进行卷装30侧的卷绕作业,因而能够削减因卷装30的卷绕作业中断而产生的卷绕时间的浪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中,如下述这样构成。卷绕单元10具有第一张力器(第一张力控制机构)41,其灵活地控制对从喂纱纱管21被退绕、直至到达蓄存器61的纱线20所赋予的张力。
通过上述构成,能够贯穿整个卷绕作业地将纱线20的张力控制为一定。由于能够在两个部位灵活地控制纱线的张力,因而能够形成卷绕状态良好的高品质的卷装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中,如下述这样构成。即,卷绕单元10具有:卷筒驱动电机53、蓄存器61、清纱器15、捻接装置14、第一张力器41、第二张力器42、单元控制部50。上述卷筒驱动电机53使卷装30旋转。上述蓄存器61能够蓄留卷绕到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20,并能够将该蓄留的纱线20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上述清纱器15检测纱疵。上述捻接装置14进行接纱作业。上述第一张力器41配置在喂纱纱管21与蓄存器61之间。上述第二张力器42配置在蓄存器61与卷装30之间。上述单元控制部50控制第一张力器41和第二张力器42。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以蓄存器61阻断张力变动的传播,从而发生于喂纱纱管21的卷绕开始、卷绕结束等的张力变动不会影响到卷装30侧的卷绕作业。即使是在喂纱纱管21产生较大的张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进行纱线20的卷绕。即使是在产生纱疵、断头时或是进行喂纱纱管21的更换时,也能够一边将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一边将纱线20从该蓄存器61引出至喂纱纱管21侧进行接纱作业。能够不使卷装30反转地继续卷绕作业。能够在通过第一张力器41,对向着蓄存器61的蓄留前的纱线20赋予适当的张力的同时,通过第二张力器42,对向着卷装30的卷绕前的纱线20赋予适当的张力。由此,能够贯穿整个卷绕作业地将卷绕张力控制为一定,能够有效地防止断头的发生。从卷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成为卷装30以一定的卷绕速度旋转的状态,即使在检测到纱疵等的情况下也不会停止卷绕(卷绕速度的变化),因而也不会产生张力变动。如上所述,能够以一定的状态连续地进行卷装30的卷绕作业,因而能够生产卷绕状态良好的高品质的卷装3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构成为,单元控制部50能够根据卷装30的卷绕速度调节由第二张力器42对纱线20所赋予的张力。
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即使在卷装30的卷绕速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卷绕速度变快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控制使对纱线20所赋予的张力减弱,由此将卷绕张力保持为一定地进行卷绕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上述卷绕单元10。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够生产高品质的卷装,并且能够提供高生产效率的自动络纱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卷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不改变卷绕速度地以一定的状态(额定速度)进行卷绕,但也可以采取在检测到纱疵时、进行接纱作业时使卷绕速度变化的构成。以下,参照图4,对检测到纱疵时单元控制部50根据纱线20的蓄留量对卷绕速度进行控制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检测出纱疵时对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进行调节的情况下的卷绕卷筒24以及第二张力器42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以下对流程图的说明中,所谓“充分的纱线量”指的是检测到纱疵时以及为了进行纱管更换时的接纱作业所必需的充分的纱线蓄留量,是检测蓄存器61的最大蓄留状态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所检测的纱线量。在以下对流程图的说明中,所谓“纱线量未充分蓄留的状态”指的是纱疵去除时以及为了进行纱管更换时的接纱作业所必需的纱线未被蓄留的状态,是第一蓄留传感器76未检测到纱线的状态。
当图4的流程开始,单元控制部50根据蓄留传感器76、77的检测值检查蓄存器61中是否蓄留了充分的纱线量(S101)。在判定为纱线量未充分蓄留的状态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卷筒驱动电机53、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变为比额定速度低(低速度)(S102)。根据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加强由第二张力器42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使卷绕张力一定(S103)。
当纱疵部分的去除以及接纱作业进行、纱疵去除作业完成时(S104),接下来,通过蓄留传感器76、77检查是否在蓄存器61中蓄留了充分的纱线量(S105)。在蓄留了充分的纱线量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卷筒驱动电机53,使旋转速度恢复至检测出纱疵之前的速度(S106)。控制第二张力器42,使其赋予与卷筒驱动电机53的旋转速度相应的张力(S107),完成流程。
另一方面,在S101的判断中判定纱线量充分蓄留的情况下,不进行对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以及第二张力器42的张力的控制、而移至纱疵去除作业(S108),当纱疵去除作业完成,则完成纱疵发现时的流程。
如上述那样,图4所示构成的自动络纱机,具有用于检测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的第一蓄留传感器76以及第二蓄留传感器77。单元控制部50根据纱线量控制卷装30的卷绕速度,并且,根据卷装30的卷绕速度,对由第二张力器42赋予纱线20的张力进行调节。
能够使卷装30的卷绕速度变化、从而使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适宜。在发生纱疵、断头时或更换喂纱纱管21时、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少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使卷绕速度减速的控制、使纱线蓄留量不会变为零。由于第二张力器42将与卷绕速度相应的张力赋予纱线20,因而能够维持一定的卷绕张力不变地调节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
还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构成为在纱疵检测时以及接纱作业时自动使卷绕速度下降。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卷筒驱动电机53使卷绕速度下降,并且,进行控制使得由第二张力器42对纱线20赋予的张力增强。在去除纱疵、进行接纱作业后,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复原,并且使由第二张力器42所进行的张力的赋予根据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减弱。在纱线20的蓄留量少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连续地将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
可以构成为,在新的喂纱纱管21被供给的情况下,同样使卷绕速度降低。当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纱线已用尽时,单元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卷绕速度降低,与该卷绕速度的降低相配合地使由第二张力器42对纱线20所赋予的张力增强。在该状态下进行与新供给的喂纱纱管21的纱线的接纱作业。当接纱作业完成后,与检测到纱疵时同样地、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复原、并且使由第二张力器42所进行的张力的赋予根据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减弱。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构成可以进一步变更为下述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一旦满足一定条件便停止卷绕卷筒24的旋转的构成。例如可以构成为,在由清纱器15进行的纱疵的检测连续发生了三次的情况下,视为不良的喂纱纱管被供给而停止卷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控制张力的第一张力器41以及第二张力器42,采用了门式的张力器,但也可以取代这一构成而采用盘式的张力器等,对张力控制机构的构成进行适当的变更。还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张力器41,通过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进行从喂纱纱管21到蓄存器61之间的张力控制。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在纱疵检测时等的接纱作业时对第一张力器41和第二张力器42进行联合控制等,张力器的控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两个蓄留传感器76、77检测蓄留在蓄存器61中的纱线量,但也可以利用三个以上的蓄留传感器等,对纱线量的检测方法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利用两个蓄留传感器76、77检测蓄存器61的纱线蓄留量,单元控制部50根据检测到的纱线蓄留量控制卷绕驱动部(卷筒驱动电机53),但作为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还可以设置对例如纱疵去除的发生频度进行监视的监视部,以该监视结果为基准来控制卷筒驱动电机53。例如,在监视部检测到在规定期间内多次发生了纱疵去除作业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做出蓄存器61中没有与纱疵去除作业完成期间内卷绕到卷装30上的纱线长度相当的纱线蓄留量的判断。而且,单元控制部50还可以将卷筒驱动电机53控制为低速。另外,上述监视部可以不限于纱疵去除,还可以考虑喂纱纱管的更换作业和纱疵去除的发生时刻等,对卷筒驱动电机53进行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是通过纱库式供给装置供给喂纱纱管21的构成,但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可以变更成如下构成,即,通过将设置了喂纱纱管21的托盘沿着适宜的路径进行输送,从而将喂纱纱管21供给至卷绕单元10。
尽管对本发明已根据其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对以上所披露的发明进行多种方式的改进、以及采取除以上描述的形式外的多种形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来覆盖落入本发明的主旨及保护范围的所有变形例。

Claims (5)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张力传递阻断机构,该张力传递阻断机构将发生在所述喂纱纱管侧的张力变动的传递阻断,防止张力变动传递至所述卷装;第一张力控制机构,该第一张力控制机构灵活地控制对从所述喂纱纱管被退绕并到达所述张力传递阻断机构的纱线所赋予的张力;第二张力控制机构,该第二张力控制机构灵活地控制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纱线的张力。
2.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将从能够更换的喂纱纱管引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其特征在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使卷装旋转的卷绕驱动部;能够蓄留被卷绕到所述卷装上之前的纱线、并能够将该蓄留的纱线引出至所述喂纱纱管侧的纱线蓄留装置;用于检测纱疵的纱疵检测部;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部;配置在所述喂纱纱管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之间的第一张力控制机构;配置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与所述卷装之间的第二张力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张力控制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的控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调节通过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蓄留量的纱线蓄留量检测机构,所述控制部按照蓄留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中的纱线量使所述卷装的卷绕速度变化,并且按照变化了的卷绕速度,调节通过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对纱线所赋予的张力。
5.一种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 
CN 200910126645 2008-12-24 2009-03-05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Active CN101759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8862 2008-12-24
JP2008328862A JP5190703B2 (ja) 2008-12-24 2008-12-24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9062A CN101759062A (zh) 2010-06-30
CN101759062B true CN101759062B (zh) 2013-01-16

Family

ID=4210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26645 Active CN101759062B (zh) 2008-12-24 2009-03-05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2202192B1 (zh)
JP (1) JP5190703B2 (zh)
CN (1) CN101759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4306B2 (ja) * 2011-02-07 2015-11-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5884280B2 (ja) * 2011-03-18 2016-03-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324918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糸巻取方法、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CN102774700B (zh) * 2012-07-26 2013-07-17 太仓仕禾线网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络丝机
CN104773610A (zh) * 2015-03-31 2015-07-15 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络筒张力调节装置
CN107065099A (zh) * 2017-04-19 2017-08-18 上海隽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团与缆中心分离的非同心式高速扎纱机
US20200225136A1 (en) * 2017-08-25 2020-07-16 Nippon Steel Nisshin Co., Ltd. Thread guide wear testing machine and thread guide wear testing method
JP2019104596A (ja) * 2017-12-12 2019-06-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BE1025486B1 (nl) * 2017-12-20 2019-03-15 Gilbos N.V. Buffermethode en systeem voor alternerend getwiste garens
JP2019123587A (ja) * 2018-01-16 2019-07-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静圧制御方法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EP3771674B1 (en) * 2019-07-30 2022-09-07 TMT Machinery, Inc. Yarn joining system for synthetic yarn
CN114194941B (zh) * 2021-12-10 2023-12-01 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781A1 (en) * 1978-04-06 1979-10-17 Du Pont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e winding of yarn from a constant speed source
EP0277717A1 (en) * 1987-01-16 1988-08-10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1065306A (zh) * 2004-12-01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机工作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44814B (de) 1963-08-14 1966-01-2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vorrates beim Garnspulen
JPH0777951B2 (ja) * 1987-01-16 1995-08-23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巻き取り装置
DE3920374A1 (de) * 1989-06-22 1991-01-03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wickel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kreuzspule mit stufenpraezisionswicklung
JPH05766A (ja) * 1991-06-24 1993-01-08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の巻取ユニツト
JPH08225249A (ja) * 1995-02-16 1996-09-03 Murata Mach Ltd 糸の巻取方法および糸の巻取装置
JP2003146537A (ja) * 2001-11-07 2003-05-21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張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888318B2 (ja) * 2003-03-17 2007-02-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DE602004001410T2 (de) * 2003-03-17 2007-07-05 Murata Kikai K.K. Spulmaschine für Faden
JP5007826B2 (ja) * 2008-03-31 2012-08-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この糸巻取装置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2010047360A (ja) * 2008-08-21 2010-03-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781A1 (en) * 1978-04-06 1979-10-17 Du Pont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e winding of yarn from a constant speed source
EP0277717A1 (en) * 1987-01-16 1988-08-10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1065306A (zh) * 2004-12-01 2007-10-31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机工作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5-766A 1993.01.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11214B1 (en) 2013-06-12
CN101759062A (zh) 2010-06-30
EP2511214A1 (en) 2012-10-17
JP2010149977A (ja) 2010-07-08
EP2202192B1 (en) 2012-10-17
EP2202192A2 (en) 2010-06-30
EP2202192A3 (en) 2010-12-22
JP5190703B2 (ja)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1549806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654200B (zh) 纤维机械
CN10300317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2190208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165936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EP2075358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25746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2749516B1 (en) Yarn guiding-out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3569780A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202924473U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482413A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0814045B1 (en) Wi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625981A (zh) 纱线卷绕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4129679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1481056A (zh) 防扭结装置及具有该防扭结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3526349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JP2007290839A (ja) 巻き終わり糸の制御装置
JP3430631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ー
JPH08225249A (ja) 糸の巻取方法および糸の巻取装置
CN104129680A (zh) 纱线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