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0714B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0714B
CN113950714B CN202080000748.5A CN202080000748A CN113950714B CN 113950714 B CN113950714 B CN 113950714B CN 202080000748 A CN202080000748 A CN 202080000748A CN 113950714 B CN113950714 B CN 113950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in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7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0714A (zh
Inventor
韩林宏
张毅
高永益
张顺
秦世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50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0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70Testing, e.g. accelerated lifetime tes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12Test circuits or failure detection circuits included in a display system, as permanent par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裂纹检测线,位于周边区且围绕显示区,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所述第二走线段,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集成电路,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第二走线段和集成电路。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特别是柔性显示面板,容易出现裂纹。虽然有些裂纹不影响显示面板当时的显示效果,但随着后续工序的进行,显示面板所处环境因素的改变会使裂纹加重,导致显示面板质量降低,后期将极大地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在制备工艺阶段及时检测出带有裂纹的显示面板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裂纹检测线,位于周边区且围绕显示区,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以及,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上述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集成电路,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第二走线段和集成电路。
例如,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裂纹检测线和上述多条连接线之间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上述多条连接线包括一条第一连接线、一条第二连接线和一条第三连接线。其中,第一走线段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引脚,第一走线段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二引脚;第二走线段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四引脚,第二走线段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三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通过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一引脚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检测电路的第一测试端电连接;并且第四引脚通过第三连接线与集成电路的第二测试端电连接。
例如,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位于第一电路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第一电路板部分交叠。集成电路、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位于第一电路板上。
例如,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位于第一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一连接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中由上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和检测电路围绕的区域。
例如,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位于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四连接线、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第四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第五连接线位于第二电路板上。
例如,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第四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二引脚,第四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五引脚。第五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五引脚,第五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六引脚。第六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六引脚,第六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三引脚。
例如,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电路板上远离显示面板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第四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七引脚,第六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八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分别与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电连接。
例如,第二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例如,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基板,上述第五连接线设置于柔性基板上。
例如,柔性电路板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覆盖于上述第五连接线上。
例如,上述保护层由镍材料制成。
例如,上述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由铜材料制成。
例如,显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第一走线段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第二走线段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四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对称设置。第一电路板位于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位于第一电路板上。
例如,第一走线段弯折形成第一双折线,第二走线段弯折形成第二双折线。第一双折线的弯折点位于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第一弯折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第二双折线的弯折点位于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第二双折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
例如,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上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上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第一走线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连接,第二走线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一引脚连接。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相接合,使得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分别与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
例如,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检测开关和多个像素列,多个像素列位于显示区,多个检测开关与多个像素列和裂纹检测线电连接。其中,多个检测开关中的一部分检测开关的第一极与第一走线段电连接,多个检测开关中的另一部分检测开关的第一极与第二走线段电连接,多个检测开关的第二极与多个像素列电连接。电路板还包括位于裂纹检测线远离显示区一侧的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上述多个检测开关的控制极与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电连接。
例如,电路板还包括第七连接线和第八连接线。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七连接线与集成电路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第十四引脚通过第八连接线与集成电路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制作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在周边区上设置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裂纹检测线,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制作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并且,将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相接合,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其中,上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上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集成电路,上述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第二走线段和集成电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集成电路向导电通路的一端发送第一信号,并从裂纹检测线的另一端接收第二信号;确定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导电通路中存在断点。其中,裂纹检测线和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以构成上述导电通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用于进行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的检测回路中的连接线和集成电路均设置于位于显示面板外部的电路板上。集成电路中连接线和集成电路的布局方式不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增加显示面板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因连接线与显示面板中的器件发生静电而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传统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图中: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1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A-A’截面图;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2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2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2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示例B-B’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示例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示例流程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应注意,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公开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
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应注意,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只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相连”或“连接至”可以是指两个组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两个组件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相连。此外,这两个组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或相耦合。
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特别是柔性显示面板,容易出现裂纹(crack)。以柔性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为例,由于其具备弯折性能,易受外界应力影响,导致边缘容易产生裂纹,会对显示面板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此外,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受工艺影响,显示面板周边也容易产生裂纹。虽然有些裂纹不影响显示面板当时的显示效果,但随着后续工序的进行,显示面板所处环境因素(如温度、震动、应力等因素)的改变会使裂纹加重,导致显示面板质量降低,后期将极大地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在制备工艺阶段及时检测出带有裂纹的显示面板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裂纹检测单元(Panel Crack Detector,PCD)来检测显示面板上产生的细小裂纹。其基本原理是在显示面板上布设检测回路,当显示面板产生裂纹时会导致检测回路断开,从而可以通过测试该检测回路有无断点来判断显示面板上是否产生裂纹。然而,大多数方案中,检测回路的连接线均设置于显示面板中,占据了显示面板中的大量空间,使得显示面板的设计受限;此外由于显示面板中空间紧凑,检测回路中的连接线会与显示面板中的其它器件发生静电,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裂纹检测的检测回路,该检测回路中的连接线设置于显示面板之外,能够在保证裂纹检测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检测回路的空间布局对显示面板的影响。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0和电路板120。
显示面板110上设置有裂纹检测线,裂纹检测线例如可以包括多条走线段111和112。电路板120上设置有接合区域121、多条连接线122~124、以及检测电路125,其中例如可以直接采用显示装置中的集成电路(IC)125作为检测电路125。多条连接线122~124可以有多种布局方式,例如在图1A中,连接线122设置于电路板120上由接合区域121、连接线123、连接线124和集成电路125围绕的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线122在电路板120上围绕连接线123、连接线124和集成电路125而设置。电路板120的接合区域121与显示面板110可以通过预定工艺相接合,使得电路板120的接合区域121与显示面板110中的走线段111和112电连接。连接线122~124以及集成电路125均位于电路板120上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示例性地,电路板120中的至少一条连接线(例如连接线122)通过接合区域121将显示面板110上的走线段111和112彼此电连接以形成导电通路,例如图1A中的导电通路以箭头标示。电路板120中的至少两条连接线(例如123和124)通过接合区域121将上述导电通路与上述集成电路125电连接以形成检测回路。例如,连接线123通过接合区域121将上述导电通路的一端与集成电路125进行电连接,连接线124通过接合区域121将上述导电通路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125进行电连接。从而形成例如从集成电路125开始,经过连接线123、经过上述导电通路、再经过连接线124后回到集成电路125的检测回路。具体的电连接方式在下文中将展开说明。集成电路125用于确定上述导电通路中是否存在断点。例如集成电路125可以向导电通路的一端发送第一信号,再从导电通路的另一端接收第二信号,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上述导电通路中是否存在断点,如果存在断点,说明上述导电通路因显示面板110上产生的裂纹而断开,即确定显示面板110存在裂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两条走线段和三条连接线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例子中,显示面板110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条以上的走线段,相应地,电路板120上可以相应地设置更多条连接线,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够通过接合区域121的连接使这些走线段和连接线与集成电路125形成检测回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将用于进行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的走线段的电连接在显示面板外部的电路板上实现,例如用于连接走线段的连接线均位于电路板上除接合区域之外的区域。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走线段的连接线不再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增加显示面板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连接线对显示面板中的器件的影响。
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相比于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图1B对电路板120的结构以及布线情况进行示例性展开说明。
图1C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示例A-A’截面图。
示例性地,电路板12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130和第二电路板140。第二电路板140例如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140。
第一电路板130上设置有用于与显示面板110相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121,第二电路板14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电路板130相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141。第一连接线122位于第一电路板130和第二电路板140上,第二连接线123、第三连接线124和集成电路125位于第一电路板130上。第一电路板13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以及第二电路板140和第一电路板130之间,可以通过预定工艺相接合。例如在图1C所示的例子中,可以利用邦定(bonding)工艺将第一电路板130通过例如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性导电胶膜)150与显示面板110相接合,也可以利用邦定工艺将第二电路板140通过例如ACF 150与第一电路板130相接合。在其他例子中,也可采用其他接合材料或其他接合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图1B~图1C所示的显示装置的裂纹检测原理在上文中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10和电路板220,电路板22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第一电路板230例如可以为资材板,第二电路板240例如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显示面板210可以包括显示区(Active Area,有效显示区域)211和围绕显示区211的周边区(例如非显示区域)212。示例性地,为能够检测出显示面板210的周边区212是否存在裂纹,可以在周边区212设置第一走线段213和第二走线段214。例如第一走线段213和第二走线段214可以围绕显示面板210的显示区211设置。例如,显示区2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第一走线段213位于靠近第一边界、第二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周边区212,第二走线段214位于靠近第一边界、第四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周边区212,第一走线段213和第二走线段214可以对称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走线段213可以弯折以形成双折线,第二走线段214也可以弯折以形成双折线。第一走线段213的弯折点x和第二走线段214的弯折点y均位于显示面板210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212,两个弯折点之间不相连接。第一走线段213弯折形成的双折线沿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的一部分、靠近第二边界的周边区、以及靠近第三边缘的周边区的一部分延伸,使得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位于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第二走线段214弯折形成的双折线沿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的另一部分、靠近第四边界的周边区以及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的另一部分延伸,使得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一端c和第二端d位于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在其他实施例中,裂纹检测线可以围绕显示区形成多个回路,相应地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弯折点,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分别弯折为双折线后再围绕有限显示区域布设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绕线提高检测精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所受到的张力,该张力能够在走线段出现断点时将断点两端拉开,可以避免在显示面板出现微小裂纹时走线段的断点两端仍搭接在一起的现象。
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边界可以是图2A中所示的显示区211的上边界,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的一部分可以是上侧周边区的左半部分,靠近第一边界的周边区的另一部分可以是上侧周边区的右半部分。第二边界可以是图2A中所示的显示区211的左边界。第三边界可以是图2A所示的显示区211的下边界,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的一部分可以是下侧周边区的左半部分,第三边界的另一部分可以是下侧周边区的右半部分。第四边界可以是图2A中所示的显示区211的右边界。在其他例子中,上述显示区的各个边界的位置和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10的形状和摆放方向进行变化,在此不做限制。
电路板220上设置有第一接合区域221,该第一接合区域221位于第一电路板230上。显示面板210中也具有相应的接合区域以与第一电路板230的接合区域221相接合,例如以如图1C所示的方式接合。第二电路板240上设置有第二接合区域241。第一电路板230中也具有相应的不同于第一接合区域221的另一接合区域(例如第三接合区域)以与第二电路板240的第二接合区域241相接合,例如以如图1C所示的方式接合。图2B对图2A中的显示面板210和电路板220进行分开展示。如图2B所示,左侧所示的显示面板210的接合区域215可以位于显示面板210中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从而使右侧所示的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一接合区域221在与显示面板210的接合区域215接合时也位于显示面板210中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例如下侧周边区中。图2C对图2A和2B中的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进行分开展示。如图2C所示,左侧所示的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三接合区域231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230上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使得第二电路板240的接合区域241与第一电路板230接合时位于第一电路板230上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例如接合于第一电路板230的下侧。
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一接合区域221中设有第一引脚2211、第二引脚2212、第三引脚2213和第四引脚2214。第一电路板220在第一接合区域221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线222的部分、第二连接线223、第三连接线224和集成电路225。第一连接线222可以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四连接线2221、第五连接线2222和第六连接线2223。如图2A和2B所示,本例中的显示装置采用如图1B所示的第一连接线围绕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和集成电路而设置的布局方式,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线,第四连接线2221和第六连接线2223位于第一电路板230上,第五连接线2222位于第二电路板240上。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图1A所示的第一连接线设置于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和集成电路围绕的区域中的布局方式,该布局方式下,第四连接线2221、第五连接线2222和第六连接线2223可以均位于第一电路板上。
如图2A所示,第二电路板240的第二接合区域241中设有第五引脚2411和第六引脚2412。第四连接线2221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二引脚2312,第四连接线2221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五引脚2411。第五连接线2222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五引脚2411,第五连接线222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六引脚2412。第六连接线2223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六引脚2412,第六连接线2223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三引脚2313。
下面参考图2C示例性地说明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的连接方式。如图2C所示,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三接合区域231中还设有第七引脚2311和第八引脚2312,第四连接线2221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七引脚2311,第六连接线2223的第一端电连接至第八引脚2312。在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相接合时,第七引脚2311和第八引脚2312分别与第五引脚2411和第六引脚2412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连接线2221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五连接线2222的第一端,且第五连接线222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第六连接线2223的第一端,以构成第一连接线222。
上述第一接合区域221、第三接合区域231、第一引脚2211、第二引脚2212、第三引脚2213、第四引脚2214、第一连接线222中的第四连接线2221和第六连接线2223、第二连接线223、第三连接线224、第七引脚2311、第八引脚2312以及集成电路225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30的基板226上。第二接合区域241、第一连接线222中的第五连接线2222、第五引脚2411和第六引脚2412均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40上,当第二电路板240为柔性电路板时,第二接合区域241、第五连接线2222、第五引脚2411和第六引脚2412均设置于柔性基板242上。
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引脚2211、第二引脚2212、第三引脚2213和第四引脚2214在第一接合区域221中沿显示面板210的第三边界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一引脚2211和第四引脚2214位于第二引脚2212与第三引脚2213之间。第一连接线222围绕第二连接线223、第三连接线224和集成电路225而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个引脚将各个走线段和连接线与集成电路225连接来形成用于检测显示面板210中裂纹的检测回路。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一端a电连接至第一引脚2211,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二端b电连接至第二引脚2212。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一端c电连接至第四引脚2214,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二端d电连接至第三引脚2213。第二引脚2212和第三引脚2213通过第一连接线222电连接,以使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二端b与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二端d相互电连接,从而形成导电通路。第一引脚2211通过第二连接线223与集成电路225的第一测试端e电连接,第四引脚2214通过第三连接线224与集成电路225的第二测试端f电连接。从而形成从集成电路225经由第二连接线223、第一走线段213、第一连接线222、第二走线段214、第三连接线224回到集成电路225的检测回路。示例性地,集成电路225的第一测试端e通过第二连接线223向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一端a发送第一信号,经过上述导电通路的信号传递,集成电路225的第二测试端f通过第三连接线224从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一端c接收第二信号。集成电路225可以基于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上述导电通路是否存在断点。例如,集成电路225检测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上述导电通路存在断点,进而确定显示面板210存在裂纹。
为了实现显示面板210中的走线段和第一电路板230中的引脚之间的电连接,如图2B所示,显示面板210的接合区域215中可以设有第九引脚2151、第十引脚2152、第十一引脚2153和第十二引脚2154。示例性地,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一端a与第九引脚2151电连接,第一走线段213的第二端b与第十引脚2152电连接。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一端c与第十二引脚2154电连接。第二走线段214的第二端d与第十一引脚2153电连接。显示面板210的接合区域215与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一接合区域231相接合,使得第九引脚2151、第十引脚2152、第十一引脚2153和第十二引脚2154分别与上述第一引脚2211、第二引脚2212、第三引脚2213和第四引脚2214电连接。
图2D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A的第二电路板沿B-B’的截面图。图2D针对图2A的第二电路板240的第五连接线2222进行了示意。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的其他连接线(例如第二连接线223、第三连接线224、第四连接线2221和第六连接线2223等)可以具有类似的层结构。
如2D所示,第二电路板24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第五连接线2222设置于柔性基板242上。第二电路板24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243,以第五连接线2222为例,第五连接线2222之上还可以覆盖保护层243。例如,柔性基板例如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PI)制成,保护层243例如可以由镍材料制成,第五连接线2222例如可以由铜材料制成。保护层243可以与第五连接线2222保形地设置,也可以实现为平坦层。第二连接线223和第三连接线224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覆盖有保护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集成电路225可以实现在显示装置200中的驱动芯片中,该驱动芯片可以通过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工艺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30上。例如,可以利用典型的减成法(Subtractive Process)基板制作工艺来制备第一电路板230的基板226,并在基板上倒装接合驱动芯片以得到COF封装。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3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10和电路板320。电路板320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2A~2C所示的电路板220相同,例如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设置方式在上文中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面板310可以包括显示区311和围绕显示区311的周边区312。周边区312上设置有裂纹检测线,该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313和第二走线段314。第一走线段313和第二走线段314在显示面板310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图2A中第一走线段213和第二走线段214在显示面板210上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电路板320上设置有接合区域321,基于显示面板310中的走线段布局方式,柔性电路板320的接合区域321可以在显示面板310的第三边界与显示面板310相接合。接合方式可以与图2A中显示面板210和第一电路板230之间的接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接合区域321中设有第一引脚3211、第二引脚3212、第三引脚3213和第四引脚3214。电路板320在接合区域321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线322、第二连接线323、第三连接线324和集成电路325。上述接合区域321、第一引脚3211、第二引脚3212、第三引脚3213、第四引脚3214、第一连接线322、第二连接线323、第三连接线324以及集成电路325均设置于电路板320的基板326上。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引脚3211、第二引脚3212、第三引脚3213和第四引脚3214在接合区域321中沿显示区311的第三边界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二引脚3212和第三引脚3213位于第一引脚3211与第四引脚3214之间,第一连接线322位于电路板320上由接合区域321、第二连接线323、第三连接线324和集成电路325所围绕的区域内。此种情况下,上述接合区域321、第一引脚3211、第二引脚3212、第三引脚3213、第四引脚3214、第一连接线322、第二连接线323、第三连接线324以及集成电路325均设置于电路板320的第一电路板的基板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如下连接方式来形成用于检测显示面板320中裂纹的检测回路:第一走线段313的第一端a电连接至第一引脚3211,第一走线段313的第二端b电连接至第二引脚3212。第二走线段314的第一端c电连接至第四引脚3214,第二走线段314的第二端d电连接至第三引脚3213。第二引脚3212与第三引脚3213通过第一连接线322电连接,以使第一走线段313的第二端b与第二走线段314的第二端d相互电连接,从而形成导电通路。第一引脚3211通过第二连接线323与集成电路325的第一测试端e电连接,第四引脚3214通过第三连接线324与集成电路325的第二测试端f电连接。从而形成从集成电路225经由第二连接线323、第一走线段313、第一连接线322、第二走线段314、第三连接线324,然后回到集成电路325的检测回路。示例性地,集成电路325的第一测试端e通过第二连接线323向第一走线段313的第一端a发送第一信号,经过上述导电通路的信号传递,集成电路325的第二测试端f通过第三连接线324从第二走线段314的第一端c接收第二信号。集成电路325用于基于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上述导电通路是否存在断点。例如,集成电路325检测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上述导电通路存在断点,进而确定显示面板310存在裂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路板320中任一连接线的布局方式可以与图2A~2D所示的布局方式相同,电路板320中的集成电路325的封装方式也可以与上文中集成电路225的封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与上文中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相比,其区别在于在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显示面板中为检测像素所设置的检测开关来进行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以使裂纹检测结果更为直观,更便于检测人员辨识。下面仅就区别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310还包括多个检测开关,例如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检测开关。电路板320的接合区域321还设置有第十三引脚3215和第十四引脚3216,相应地,在显示面板的接合区域中还设置有与第十三引脚3215和第十四引脚3216分别电连接的两个引脚,电路板320在接合区域321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七连接线327和第八连接线328。多个TFT检测开关中的一部分(例如三个TFT检测开关)位于显示面板310中靠近第三边界的周边区的一部分(例如下侧周边区的左半部分),多个TFT检测开关中的另一部分(例如另外三个TFT检测开关)位于显示面板310的第三边界的另一部分(例如右半部分)。示例性地,多个TFT检测开关的控制极均电连接至第十三引脚3215和第十四引脚3216中的至少一个,第十三引脚3215通过第七连接线327电连接至集成电路325的第一控制端g,第十四引脚3216通过第八连接线328电连接至集成电路226的第二控制端h。集成电路225的第一控制端g和第二控制端h均可输出有效电平,以控制多个TFT检测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位于显示面板210的第三边界的一部分中的三个TFT检测开关的第一极均电连接至第一走线段313的第二端b,位于显示面板310的第三边界的一部分中的三个TFT检测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位于显示区域311的一部分(例如左半部分)中的三个像素列电连接。位于显示面板310的第三边界的另一部分中的另外三个TFT检测开关的第一极均电连接至第二走线段314的第二端d,位于显示面板310的第三边界的另一部分中的另外三个TFT检测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位于显示区域311的另一部分(例如右半部分)中的三个像素列电连接。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进行显示面板310的裂纹检测时,用于显示面板310正常显示的驱动信号不被提供给显示面板310,集成电路325在第一测试端e和第二测试端f输出数据信号,集成电路325在第一控制端g和第二控制端h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测试端e输出的数据信号经过第一走线段313传输到左侧的三个TFT检测开关,第二测试端f输出的数据信号经过第二走线段314传输到右侧的三个TFT检测开关。如果显示面板310未产生裂纹,图中的像素列显示黑画面。如果显示面板310在由第一走线段313所分布的周边区范围内产生裂纹,则左侧的三个像素列显示亮线。如果显示面板310在由第二走线段314所分布的周边区范围内产生裂纹,则右侧的三个像素列显示亮线。从而可以根据显示面板310上的亮线显示情况来确定显示面板310是否存在裂纹以及裂纹的大致位置。在上述裂纹检测结束后,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集成电路325的第一控制端g和第二控制端h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多个TFT检测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不影响显示面板310的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上述TFT检测开关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所选取的像素列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基于相同原理,在图2A所示显示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利用TFT检测开关进行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结构图。
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00、电路板1200和裂纹检测线1130。
显示面板1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110和围绕显示区1110的周边区1120,裂纹检测线1130位于周边区1120且围绕显示区1110。裂纹检测线1130可以包括第一走线段1131和第二走线段1132。
电路板1200位于显示面板110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1100至少部分交叠。电路板1200可以包括多条连接线,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1210、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1220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1230。电路板1200还可以包括集成电路1240。连接线1210~1230以及集成电路1240均位于电路板1200上远离显示区1110的一侧。如图1A所示,上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1210电连接第一走线段1131和第二走线段1132以形成导电通路,上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1220电连接第一走线段1131和集成电路1240,上述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1230电连接第二走线段1132和集成电路1240。可以理解,裂纹检测线1130通过多条连接线1210~1230与集成电路1240构成检测回路。具体的电连接方式在下文中将展开说明。集成电路1240可以用于确定上述导电通路中是否存在断点。例如集成电路1240可以向导电通路的一端发送第一信号,再从导电通路的另一端接收第二信号,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上述导电通路中是否存在断点,如果存在断点,说明上述裂纹检测线1130因显示面板1100上产生的裂纹而断开,即确定显示面板1100存在裂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下面参考图6进行示例性说明。应注意,以下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序号仅作为该步骤的表示以便描述,而不应被看作表示该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除非明确指出,否则该方法不需要完全按照所示顺序来执行。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示例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0~S640。
在步骤S610,制作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
在步骤S620,在周边区上设置围绕显示区的裂纹检测线,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
在步骤S630,制作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该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
在步骤S640,将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相接合,以使电路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其中,上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以形成导电通路,上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第一走线段和集成电路,上述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第二走线段和集成电路。其中,集成电路可以用于确定导电通路中是否存在断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以用于检测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是否存在裂纹,该检测过程例如可以在显示装置的模组工艺阶段进行,下面参考图7进行示例性说明。应注意,以下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序号仅作为该步骤的表示以便描述,而不应被看作表示该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除非明确指出,否则该方法不需要完全按照所示顺序来执行。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的示例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10~S730。
在步骤S710,利用集成电路向导电通路的一端发送第一信号,并从导电通路的另一端接收第二信号。
其中,集成电路和导电通路在上文中已分别进行说明,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裂纹检测线中的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以形成导电通路,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720,确定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30。如果否,则可以返回步骤S710重复进行检测。
在步骤S730,确定导电通路中存在断点。在确定导电通路中存在断点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存在裂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工艺阶段将带有裂纹的显示面板及时检出,不仅可以有效拦截不良显示面板以减少后续工艺材料的浪费,而且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分析裂纹高发的工艺阶段,从而改善工艺,降低裂纹的产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下面参考图8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框图。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显示装置810,该显示装置810可以与上文中如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图2C、图2D、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任一显示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的是,在以上的描述中,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局限于上述步骤和结构。在可能的情形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步骤和结构进行调整和取舍。因此,某些步骤和单元并非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总体发明思想所必需的元素。
至此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它的改变、替换和添加。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
裂纹检测线,位于所述周边区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以及
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走线段和所述第二走线段,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走线段和所述集成电路,所述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段和所述集成电路;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裂纹检测线和所述多条连接线之间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一条第一连接线、一条第二连接线和一条第三连接线;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段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走线段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
所述第二走线段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引脚,所述第二走线段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
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彼此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测试端电连接;以及
所述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测试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交叠;
所述集成电路、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位于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四连接线、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和所述第六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五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四引脚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中由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和所述集成电路围绕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
所述第四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四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五引脚;
所述第五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五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六引脚;以及
所述第六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六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
所述第四连接线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七引脚,所述第六连接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八引脚;以及
所述第七引脚和所述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基板,所述第五连接线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五连接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层由镍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线由铜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
所述第一走线段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
所述第二走线段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所述第四边界以及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一走线段和所述第二走线段对称设置;以及
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走线段弯折形成第一双折线,所述第二走线段弯折形成第二双折线;
所述第一双折线的弯折点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的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一弯折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以及
所述第二双折线的弯折点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界的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二双折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边界的所述周边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靠近所述第三边界的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所述第一走线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检测开关和多个像素列,所述多个像素列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多个检测开关与所述多个像素列和所述裂纹检测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开关中的一部分检测开关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走线段电连接,所述多个检测开关中的另一部分检测开关的第一极与第二走线段电连接,所述多个检测开关的第二极与所述多个像素列电连接;
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裂纹检测线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其中:
所述多个检测开关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十三引脚和所述第十四引脚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七连接线和第八连接线;
所述第十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七连接线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以及
所述第十四引脚通过所述第八连接线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
1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根据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作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
在所述周边区上设置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裂纹检测线,所述裂纹检测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和第二走线段;
制作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多条连接线和集成电路,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和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以及
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接合,以使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交叠,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走线段和所述第二走线段,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走线段和所述集成电路,所述至少一条第三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段和所述集成电路。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080000748.5A 2020-05-18 2020-05-18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50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90791 WO2021232185A1 (zh) 2020-05-18 2020-05-18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0714A CN113950714A (zh) 2022-01-18
CN113950714B true CN113950714B (zh) 2024-04-16

Family

ID=78708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748.5A Active CN113950714B (zh) 2020-05-18 2020-05-18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5464A1 (zh)
EP (1) EP4030413A4 (zh)
CN (1) CN113950714B (zh)
WO (1) WO2021232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2084B1 (ko) 2017-08-24 2022-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037656B (zh) * 2020-09-11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绑定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42986A (ko) * 2013-10-14 2015-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검사방법
CN107219700A (zh) * 2017-06-22 2017-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47887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34411A (zh) * 2019-11-07 2019-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封装检测方法
CN111048021A (zh) * 2020-01-02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1277B1 (ko) * 2016-08-01 2023-07-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90316B1 (ko) * 2016-12-05 2023-10-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51323B1 (ko) * 2017-03-28 2022-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의 균열을 감지하기 위한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372208B1 (ko) * 2017-08-21 2022-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00139701A (ko) * 2018-03-30 2020-1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KR102619720B1 (ko) * 2018-09-17 2023-12-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KR20200101555A (ko) * 2019-02-19 2020-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00110491A (ko) * 2019-03-13 2020-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048022A (zh) * 2020-01-06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显示装置及其裂纹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42986A (ko) * 2013-10-14 2015-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검사방법
CN107219700A (zh) * 2017-06-22 2017-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47887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34411A (zh) * 2019-11-07 2019-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封装检测方法
CN111048021A (zh) * 2020-01-02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2185A1 (zh) 2021-11-25
EP4030413A1 (en) 2022-07-20
EP4030413A4 (en) 2022-10-26
CN113950714A (zh) 2022-01-18
US20220115464A1 (en)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36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7177594B2 (ja) チップオンフィルムパッケージ、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1726262B1 (ko) 패키지 기판용 필름, 이를 사용한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반도체 패키지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444135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和覆晶薄膜
US6407795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ts inspecting method
CN111919164B (zh) 具有窄下边框的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98989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115402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裂纹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50714B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216643A (zh)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其修补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6811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治具及检测控制方法
WO2014046099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実装検査方法
US8013334B2 (en) Bonding structure of circuit substrate for instant circuit inspecting
CN113156727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23032887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n inspection method of a display device
CN11140344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9398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822793U (zh) 电子装置
CN113658974B (zh) 一种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2205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52112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60024A (zh) 触控面板及其裂纹检测方法
KR102262277B1 (ko) 인터페이스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인터페이스 필름 조립체
US2024003012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132233A1 (en) Circuit board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