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4429A -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4429A
CN113924429A CN202080041328.1A CN202080041328A CN113924429A CN 113924429 A CN113924429 A CN 113924429A CN 202080041328 A CN202080041328 A CN 202080041328A CN 113924429 A CN113924429 A CN 113924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low
passage
damp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13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仓皓介
山下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4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4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5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using servo control, the servo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e.g.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a chamber downstream of a pilot pass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1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in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4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annular discs per se, singularly or in combin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 F16F2222/123Fluid damping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第三通路上,相对于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并联地设置允许从缸下室(第二室)向缸上室(第一室)的油液的通路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因此,在压缩行程的极微低速区域中,能够使缸上室(第一室)的油液膨胀,在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第五低速阀)的、缸上室侧和缸下室(第二室)侧之间产生压差。其结果,在极微低速区域中,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开阀,能够产生基于该极微低速阀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Description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伴随着活塞杆的行程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来调整阻尼力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振器(缓冲器),其具备在缓冲器开始动作的极初期的极微低速区域中开阀的极微低速阀。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螺线管的阻尼力产生机构横向安装在外筒的侧壁上的、所谓的控制阀横向安装型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缸下室经由基座阀的节流孔始终与贮存室连通。另外,该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先导阀(控制阀)在软特性区域中开阀,缸上室经由导入节流孔始终与贮存室连通。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极微低速阀仅仅应用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的情况下,产生使极微低速阀开阀的差压需要时间,无法调整极微低速区域的阻尼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2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5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极微低速区域的阻尼力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缸,其封入有工作液;贮存室,其封入有工作液以及气体;活塞,其可滑动地嵌装在所述缸内,并将该缸内划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活塞杆,其一端部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室向外部伸出;基座阀,其划分所述第二室和所述贮存室;第一低速阀,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允许从所述第二室侧向所述第一室侧的工作液的流通;第二低速阀,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阀上,允许从所述贮存室侧向所述第二室侧的工作液的流通;第一通路,其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贮存室;阻尼力调整机构,其控制该第一通路的工作液的流动,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指令从阻尼力低的软特性向阻尼力高的硬特性调整阻尼力;第二通路,其连接所述贮存室和所述第二室;与所述第一低速阀并联或串联地设置第三通路,在该第三通路上设置允许从所述第一室向所述第二室的工作液的流通的第三低速阀,该第三低速阀设为在比所述第一低速阀低的压力下开阀的结构,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具备:主阀,其接受工作液的压力而开阀;先导室,其对该主阀向闭阀方向作用内压;导入节流孔,其向该先导室导入工作液;先导通路,其将该导入节流孔的下游侧与所述先导室以及所述主阀的下游侧连通;控制阀,其设置在该先导通路上;在所述第一通路上,设置有允许从所述第一室向所述贮存室的工作液的流通的所述控制阀和/或第四低速阀,所述第四低速阀与所述第三低速阀的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调整极微低速区域的阻尼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活塞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阻尼力调整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压缩行程中的阻尼力特性的线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活塞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3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4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5是第九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图16是第十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阻尼力调整机构中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直接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1是阻尼力调整机构121横向安装在缸2上的、所谓的控制阀横向安装型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缸2具有内筒3和与该内筒同轴地配置的外筒4。在内筒3和外筒4之间,形成有贮存室6。需要说明的是,在内筒3中封入有油液(工作液),在贮存室6中封入有油液以及气体。
在缸2的内筒3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18,该活塞18将内筒3内划分为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这两个室。在活塞18上,连结有活塞杆21的下端部(一端部)。活塞杆21的上端侧(另一端部)穿过缸上室2A,插通在缸2的上端部安装的杆导向件22以及密封部件23,并向缸2的外部伸出。活塞杆21具有被杆导向件22引导的主轴部27和供活塞18安装的安装轴部28。在主轴部27和安装轴部28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9。在安装轴部28的下端部,形成有螺纹部31。
如图2所示,在活塞18上,设置有能够连通缸上室2A和缸下室2B的通路37、39。通路37(伸长侧通路)的缸下室2B侧在活塞18的内周侧开口,通路37(伸长侧通路)的缸上室2A侧在活塞18的外周侧开口。另一方面,通路38(压缩侧通路)的缸下室2B侧在活塞18的外周侧开口,通路38(压缩侧通路)的缸上室2A侧在活塞18的内周侧开口。
在通路37(伸长侧通路)的缸下室2B侧,设置有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
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控制从缸上室2A经由通路37的向缸下室2B的油液的流通而产生阻尼力。另一方面,在通路39(压缩侧通路)的缸上室2A侧,设置有压缩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2。压缩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2控制从缸下室2B经由通路39向缸上室2A流动的油液的流通而产生阻尼力。
压缩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2具有在活塞18的缸上室2A侧的端面的外周侧形成的环状的座部50。在活塞18的夹紧部47与活塞杆21的台阶部29之间,从活塞18侧依次设置有护圈(retainer)62、由多个盘构成的盘阀63、多个护圈64、间隔件65、护圈66以及环状部件67,它们构成压缩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2。
压缩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2具有允许从缸下室2B(第二室)侧经由通路39向缸上室2A(第一室)侧的油液的流动的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进入阀71由环状的座部50和能够离座落座于该座部50的盘阀63构成。位于座部50的内周侧的、通路39的缸上室2A侧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压缩侧的阻尼力产生机构42的盘阀63上,没有设置始终连通缸下室2B和缸上室2A的固定节流孔。
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具有在活塞18的缸下室2B侧的端面的外周侧形成的环状的座部48。在活塞18的夹紧部47与后述的盖101之间,从活塞18侧依次设置有护圈82、由多个盘构成的盘阀83、间隔件84以及护圈85,它们构成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
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具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侧经由通路37向缸下室2B(第二室)侧的油液的流动的主阀91。主阀91由环状的座部48和能够离座落座于该座部48的盘阀83构成。在护圈82上,设置有节流孔88(切口),该节流孔88使通路37经由形成在活塞18的插通孔44(轴孔)的大径部与安装轴部28之间的环状通路46,与形成在活塞杆21的安装轴部28上的通路30始终连通。通路30通过在安装轴部28上形成对边距离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伸长侧的阻尼力产生机构41的主阀91上,没有形成使通路37和缸下室2B始终连通的固定节流孔。
在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的、隔着主阀91与活塞18相反的一侧,从主阀91侧依次设置有前述的盖101、通路部件102、护圈103、间隔件104、由多个盘构成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以及阀体106。盖101形成为与活塞18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盖101的内周面与阀体106之间被环状的密封部件107密封。
在伸长侧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41的、隔着阀体106与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相反的一侧,从极微低速阀105侧依次设置有由多个盘构成的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多个间隔件109、护圈110以及环状部件111。包括活塞18的、环状部件67、111之间的安装轴部28所贯通的部件通过紧固在安装部件28的螺纹部31上的螺母112而被固定。
阀体106具有形成有轴孔131的夹紧部134,在阀体106的活塞18侧的端面的外周侧,形成有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的外周缘部能够离座落座的环状的座部136。在阀体106的活塞18侧的端面的、夹紧部134和座部136之间,形成有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的中间位置能够离座落座的环状的座部135。另一方面,在阀体106的与活塞18侧相反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的外周缘部能够离座落座的环状的座部139。
在阀体106上,设置有向轴向(上下方向)贯通该阀体106的通路141、143。内周侧的多条通路141的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侧的端部(下端)在座部139的内周侧开口,内周侧的多条通路141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侧的端部(上端)在座部135的内周侧开口。另一方面,外周侧的多条通路143的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侧的端部(下端)向缸下室2B开口,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侧的端部(上端)在座部135、136之间开口。
在盖101和阀体106之间,形成有盖室146。盖室146经由形成于通路部件102的通路153、形成于安装轴部28的通路30、形成于活塞18的内周侧的环状通路46、护圈82的节流孔88以及形成于活塞18的伸长侧的通路37,与缸上室2A始终连通。另外,盖室146经由形成于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的通路161,与阀体106的通路141始终连通。极微低速阀105作为允许从缸下室2B向盖室146的油液的流通的止回阀起作用。
如图1所示,在缸2的底部,设置有基座阀25。基座阀25具有:阀体191,其划分缸下室2B和贮存室6;伸长侧盘阀192,其设置在该阀体191的贮存室6侧(下端侧);压缩侧盘阀193(第二低速阀),其设置在阀体191的缸下室2B侧(上端侧);安装销194,其将作为吸入阀的伸长侧盘阀192以及压缩侧盘阀193安装在阀体191上。
在阀体191上,形成有向轴向(上下方向)贯通该阀体191的通路195、196。伸长侧盘阀192作为允许从缸下室2B经由内周侧的多条通路195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止回阀起作用。在伸长侧盘阀192上,设置有使缸下室2B与贮存室6之间始终连通的节流孔198。另一方面,压缩侧盘阀193作为允许从贮存室6经由外周侧的多条通路196向缸下室2B的油液的流通的吸入阀起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阀体191上,设置有使该阀体191的下端侧的空间与贮存室6始终连通的切口197。
如图1所示,在内筒3的外周,经由一对密封部件9、9安装有分离管10。在分离管10与内筒3之间,形成有环状油路11。环状油路11通过设置在内筒3的上端侧的侧壁上的多条通路12与缸上室2A连通。在分离管10的下端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向侧方突出且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的连接口13(开口)。在外筒4的侧壁上,在与连接口13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与连接口13同轴地配置,且具有比连接口13的外径大的内径。在外筒4的侧壁上,设置有包围安装孔14的大致圆筒形的外壳15。在外壳15中,收容有阻尼力调整机构121。
参照图3,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由阀块125和螺线管块201构成,该阀块125组装背压型的主阀122、控制该主阀122的开阀压力的先导阀123(控制阀)、以及设置在先导阀123的下游侧的故障安全阀124而一体化,该螺线管块201组装有使先导阀123工作的机构。
在外壳15内,插入有接头部件127(通路部件)。接头部件127具有一端侧的前端部插入于连接口13(开口)的圆筒形的筒部128和形成在该筒部128的另一端的凸缘部129(抵接面)。接头部件127被密封部件覆盖,由此,与连接口13以及主体73的抵接部被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壳15的底部(内凸缘部),设置有使阀块125(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外侧的流路74与贮存室6之间连通的多条槽,由此,形成将流路74和贮存室6连通的多条通路75。
阀块125具有环状的主体73、环状的先导体53以及使主体73和先导体53结合的先导销54。主体73的一个端面(图3中的“左端面”。)与接头部件127的凸缘部129(抵接面)抵接。在主体73的另一端面(图3中的“右端面”。)的外周缘部,形成有环状的座部76。在该座部76上,落座构成主阀122的主盘阀77的外周缘部。
主盘阀77的内周缘部在先导销54与主体73的夹紧部78之间被夹紧。在主盘阀77的背面(图3中的“右侧面”。)的外周缘部,固接有环状的填料件79。在主体73的内周缘部,形成有环状的夹紧部78。另外,在主体73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环状凹部,通过主盘阀77落座于座部76而形成环状通路95。另一方面,在主体73的一端面,形成凹部96。另外,在主体73上,设置有使一端侧的凹部96与另一端侧的环状通路95连通的多条通路97(主流路)。
先导销54形成为有底圆筒形,在底部形成有导入节流孔55。在先导销54的轴向中间位置,形成有夹紧主盘阀77的大径部56。先导销54的一端部(图2中的“左端部”。)被压入到主体73的轴孔98中。先导销54的另一端部(图2中的“右端部”。)被压入到先导体53的轴孔58中。在先导销54的另一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轴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条槽,通过将先导销54的另一端部压入到先导体53的轴孔58中,在先导销54的另一端部与先导体53之间,形成有多条通路57(导入通路)。
先导体53形成为另一端侧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在先导体5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由先导销54的大径部56夹紧的挠性盘59。在先导体53的一端侧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与该先导体53同轴的圆筒部60。主阀122的填料件79与圆筒部60的内周面可滑动地抵接。由此,在主盘阀77的背面侧形成先导室115。
先导室115对主盘阀77(主阀122)作用闭阀方向的内压。主盘阀77通过从环状油路11经由接头部件127的内侧的流路116、主体73的凹部96以及多条通路97受到导入到环状通路95的油液的压力而从座部76离座,从而开阀,使主体73的通路97与阀块125的外侧的流路74连通。
在先导体53上,形成有向轴向贯通底部的多条通路117。在先导体53的底部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座部(省略附图标记),在该座部上落座有挠性盘59。由此,在挠性盘59和底部的一端面之间形成有环状通路,通路117的一端侧(图2中的“左侧”。)在该环状通路中开口。挠性盘59受到先导室115的内压而挠曲,由此对先导室115赋予体积弹性。
挠性盘59通过外周缘部与先导体53的圆筒部60的内周面抵接而被定心。挠性盘59通过层叠多个盘而构成,在该多个盘中的、与先导销54的大径部56抵接的盘上,形成有与在先导体53和先导销54之间形成的通路57连通的切口118(导入通路)。而且,环状油路11的油液经由连接口13(开口)以及接头部件127内的流路116被导入到阻尼力调整机构121,进而经由导入通路、即导入节流孔55、先导销54的轴孔119、通路57以及切口118被导入到先导室115。
在先导体53的内侧,形成有阀室168。在先导体53的底部,设置有在轴孔58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周缘形成的环状的座部169(先导阀)。设置在阀室168内的阀芯171(先导阀)离座落座于座部169。阀芯171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离座落座于座部169侧的一端部形成为锥状。在阀芯17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外凸缘形的弹簧承受部172。
阀芯171通过先导弹簧173、故障安全弹簧174以及故障安全盘179,与座部169对置地向轴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被弹性支承。在先导体53的另一端侧的圆筒部175上,形成有内径朝向开口侧阶段性地变大的台阶部176、177。先导弹簧173的外周缘部由台阶部176支承。将故障安全弹簧174、护圈178、故障安全盘179、护圈180、间隔件81以及垫圈182重叠地插入到圆筒部175中。
垫圈182具有供后述的工作杆207插通的轴孔183。在垫圈182的与阀室168侧相反侧的端面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凸台184。在垫圈182的与阀室168侧相反侧的端面的外周缘部,设置有环状的座部185。在垫圈182的与阀室168侧相反侧的端面的、安装凸台184与座部185之间,形成环状凹部186。在垫圈182上,设置有连通环状凹部186和阀室168的多条通路187。
极微低速阀155(第二低速阀)安装在垫圈182的安装凸台184上,该极微低速阀155的外周缘部能够离座落座地与座部185抵接。在垫圈182的安装凸台184的基部的外周缘部与后述的芯体204之间,从垫圈182侧开始依次设置有极微低速阀155的内周缘部、间隔件156以及盖保持件163,由此,极微低速阀155的内周缘部被夹紧。
在先导体53的圆筒部175的外周侧,嵌合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的盖157的圆筒部。在盖157的底部的轴孔158中,嵌合有盖保持件163。由此,在盖157和垫圈182之间,形成盖室159。在该盖室159中,设置有极微低速阀155。盖保持件163具有供工作杆207插通的轴孔(省略附图标记)和支承盖157的轴孔158的外周缘部的凸缘部164。需要说明的是,在盖157与先导体53之间,设置有使盖室159与阀块125的外侧的流路74始终连通的通路165。
螺线管块201是在螺线管外壳202内组装线圈203、芯体204、205、柱塞206、与该柱塞206连结的中空的工作杆207而一体化的螺线管块。在螺线管外壳202的另一端部,插入间隔件208以及盖209,通过对该螺线管外壳202的另一端部进行铆接,固定螺线管外壳202内的部件。柱塞206通过经由导线(省略图示)向线圈203通电,而产生与电流值对应的轴向的推力。
螺线管外壳202的一端侧从外壳15的另一端侧开口插入,与外壳15之间被密封部件210密封。工作杆207的一端部向阀室168内突出,在该工作杆207的一端部,安装有阀芯171。螺线管外壳202通过将螺母211紧固而将安装在环状槽中的挡圈212压缩而固定在外壳15上。由此,阀块125和螺线管块201结合。
在未向线圈203通电时,阀芯171被故障安全弹簧174的弹簧力向阀芯171的离座方向(图3中的“右方向”。)施力,弹簧承受部172与故障安全盘179抵接(落座)。此时,先导弹簧173从台阶部176分离。另一方面,在向线圈203通电时,通过向阀芯171的落座方向(图3中的“左方向”。)对工作杆207施力,而先导弹簧173与台阶部176抵接,阀芯171克服先导弹簧173以及故障安全弹簧174的弹簧力而落座于先导销54的座部169。而且,通过使向线圈203通电的电流值变化,控制阀芯171的开阀压力。
为了方便,将阻尼力调整机构121中的油液的流动大致分为主流动和先导流动。主流动是在将主体73的一端侧的凹部96和主阀122的下游侧连通的主通路225(参照图4)中流通的油液的流动。主通路225包括主体73的多条通路97和环状通路95,将从连接口13(开口)经由多条通路97导入到环状通路95的油液经由主阀122向与贮存室6连通的流路74(通路部件的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先导流动是在包含前述的导入通路在内的先导通路226(参照图4)中流通的油液的流动。先导通路226在先导阀123开阀的阻尼力的软特性时,将从连接口13(开口)经由导入节流孔55导入到阀室168的油液经由垫圈182的多条通路187、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盖室158、以及通路165向与贮存室6连通的流路74(通路部件的外部)排出。在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先导阀123在软特性时,即向线圈203通电的电流值小时,先导弹簧173的弹簧力与柱塞206的推力平衡,成为先导阀123从座部169离开的状态。
参照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1的液压回路进行说明。
在活塞18上,设置有连接缸上室2A和缸下室2B的通路220。通路220包括通路39,在该通路220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下室2B向缸上室2A的油液的流通的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另外,在活塞18上,设置有相对于进入阀71并联地配置的第三通路223。
在第三通路223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向缸下室2B的油液的流通的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极微低速阀108在比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低的压力下开阀。另外,在第三通路223上,设置有相对于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并联地配置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而且,在第三通路223的、相对于极微低速阀108、105的缸上室2A侧,设置有节流孔88。
第三通路223具有伸长侧的路径和压缩侧的路径,上述伸长侧的路径经由形成于活塞18的伸长侧的通路37、护圈82的节流孔88、形成于活塞18的内周侧的环状通路46、形成于安装轴部28的通路30、形成于通路部件102的通路153、盖室146、形成于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的通路161、阀体106的通路141、以及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上述压缩侧的路径经由阀体106的通路143、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盖室146、形成于通路部件102的通路153、形成于安装轴部28的通路30、形成于活塞18的内周侧的环状通路46、护圈82的节流孔88、以及形成于活塞18的伸长侧的通路37。
缸下室2B和贮存室6通过第二通路222连接。第二通路222包括形成于基座阀25的通路195、196以及切口197。在第二通路222(基座阀25)上,设置有压缩侧盘阀193(第二低速阀)。另外,在第二通路222(伸长侧盘阀192)上,设置有相对于压缩侧盘阀193并联地配置的节流孔198。
缸上室2A(第一室)和贮存室6通过第一通路221连接。第一通路221包括形成于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通路225、先导通路226、以及连通主阀122和先导通路226的连通路227。连通路227包括先导体53的阀室168、通路117、挠性盘59以及先导室115。
在主通路225上,设置有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在先导通路226上,设置有导入节流孔55。导入节流孔55相对于先导通路226与连通路227的连接部228配置在缸上室2A侧。另外,在先导通路226上,设置有先导阀123。先导阀123相对于连接部228配置在贮存室6侧。进而,在先导通路223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极微低速阀155相对于先导阀123配置在贮存室6侧。
配置在活塞18上的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上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另外,配置在活塞18上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上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而且,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配置在活塞18上的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1的压缩行程中的阻尼力特性的线图。
(硬模式)
在产生硬特性的阻尼力的硬模式中,在活塞速度从0到H1(例如“0.002m/s”。)的摩擦区域中,产生基于滑动部的摩擦力的阻尼力F1(轴向力)。当活塞速度达到H1而活塞18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开阀时,在初始的阶段中产生基于极微低速阀105的阀特性的阻尼力,之后,在直至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先导阀123(控制阀)开阀的H2的微低速区域中,主要产生基于活塞18的节流孔88的节流孔特性的阻尼力。需要说明的是,微低速区域中的极微低速阀105的阻尼力为饱和特性。另外,在微低速区域中,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先导阀123为闭阀状态。
在活塞速度从H2(先导通路226的开放点)到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的H3的低速区域中,先导阀123以及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主要产生基于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导入节流孔55的阻尼力。需要说明的是,低速区域中的极微低速阀155的阻尼力为饱和特性。而且,在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后的、活塞速度为H3以后的中速区域中,产生基于主阀122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软模式)
在产生软特性的阻尼力的软模式中,在活塞速度从0到S1的摩擦区域中,产生基于滑动部的摩擦力的阻尼力F1(轴向力)。在活塞速度达到S1后,在直至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的S2的极微低速区域中,通过缸上室2A(第一室)的油液膨胀,在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的缸上室2A侧和缸下室2B(第二室)侧之间产生压差。其结果,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开阀,在活塞速度从S1到S2的极微低速区域中,产生基于该极微低速阀105的阀特性的阻尼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极微低速区域中,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先导阀123为开阀状态。
在从活塞速度达到S2到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的S3的微低速区域中,首先,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开阀,之后,产生基于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的阀特性的阻尼力。而且,当活塞18的节流孔88中的节流孔压差变大、且在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导入节流孔55中产生压力差时,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在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后的、活塞速度为S3以后的低速区域中,产生基于主阀122的阀特性的阻尼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塞速度的中速区域中,通过活塞18的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开阀,产生基于该进入阀71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另一方面,在软模式的、伸长行程中的活塞速度的极微低速区域中,缸上室2A(第一室)的油液被压缩,由此在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的、缸上室2A侧和缸下室2B(第二室)侧之间产生压差。其结果,极微低速阀108开阀,在伸长行程中的极微低速区域中,产生基于极微低速阀108的阀特性的阻尼力。进而,当活塞18的节流孔88中的节流孔压差变大、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产生基于该极微低速阀155的阀特性的阻尼力。之后,当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导入节流孔55中的压力差变大时,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主阀122开阀,产生基于该主阀122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在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中的阻尼力调整机构的活塞部设置极微低速阀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图4所示的液压回路不包括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的情况下,即,在从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1的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省略了极微低速阀155的情况下,在阻尼力调整机构121的先导阀123(控制阀)开阀的软模式中,活塞18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的缸上室2A(第一室)侧经由包括先导通路226的导入节流孔55的第一通路221与贮存室6连通,另一方面,活塞18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的缸下室2B(第二室)侧经由包括基座阀25的节流孔198的第二通路222与贮存室6连通。
因此,活塞速度的极微低速区域中的、极微低速阀105的缸上室2A侧的压力实质上与贮存室6的压力相同。另一方面,极微低速区域中的、极微低速阀105的缸下室2B侧的压力实质上与贮存室6的压力相同。即,在极微低速区域中,极微低速阀105的、缸上室2A侧的压力和缸下室2B侧的压力实质上相同。由此,在极微低速区域中,在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的、缸上室2A侧与缸下室2B侧之间,无法产生使该极微低速阀105开阀的压差,其结果,无法调整极微低速区域的阻尼力。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备: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其设置在活塞18上,允许从缸下室2B(第二室)侧向缸上室2A(第一室)侧的油液的流通;压缩侧盘阀193(第二低速阀),其设置在基座阀25上,允许从贮存室6侧向缸下室2B(第二室)侧的油液的流通;第一通路221,其连接缸上室2A(第一室)和贮存室6;阻尼力调整机构121,其控制该第一通路221的油液的流动,能够从阻尼力低的软特性向阻尼力高的硬特性从外部调整阻尼力;第二通路222,其连接贮存室6和缸下室2B(第二室)。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第三通路223,在该第三通路223上设置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缸下室2B(第二室)的油液的流通的伸长侧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该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设为以比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低的压力开阀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阻尼力调整机构121具备:主阀122,其接受油液的压力而开阀;先导室115,其对该主阀122向闭阀方向作用内压;导入节流孔55,其向该先导室115导入油液;先导通路226,其连通该导入节流孔55的下游侧和先导室115以及主阀122的下游侧;先导阀123(控制阀),其设置在该先导通路226上。
进而,在第一通路221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第三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软模式的、伸长行程中的活塞速度的极微低速区域中,缸上室2A(第一室)和贮存室6之间的连通被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上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切断。由此,在伸长行程的极微低速区域中,缸上室2A(第一室)的油液被压缩,因此在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的、缸上室2A侧和缸下室2B(第二室)侧之间产生压差。其结果,在极微低速区域中,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开阀,能够产生基于该极微低速阀108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三通路223上,相对于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并联地设置允许从缸下室2B(第二室)向缸上室2A(第一室)的油液的通路的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因此,在软模式的、压缩行程中的活塞速度的极微低速区域中,缸上室2A(第一室)和贮存室6之间的连通被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上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切断。由此,在压缩行程的极微低速区域中,能够使缸上室2A(第一室)的油液膨胀,在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的、缸上室2A侧和缸下室2B(第二室)侧之间产生压差。其结果,在极微低速区域中,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开阀,能够产生基于该极微低速阀105的阀特性的阻尼力。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活塞18上,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第三通路223,在该第三通路223上,并联地配置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和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而且,将极微低速阀108、105相对于节流孔88配置在缸下室2B(第二室)侧,该节流孔88设置在第三通路223上,连通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
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08、105相对于节流孔88配置在缸上室2A(第一室)侧。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活塞18上,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第三通路223,在该第三通路223上,并联地配置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和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而且,将极微低速阀108、105相对于节流孔88配置在缸下室2B(第二室)侧,该节流孔88设置在第三通路223上,连通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
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活塞18上,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串联地设置第三通路223,在该第三通路223上,并联地配置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和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通路223相对于进入阀71配置在缸下室2B(第二室)侧。进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六通路231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在该第六通路231上,配置连通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的节流孔88。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以及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相对于进入阀71以及节流孔88配置在缸下室2B(第二室)侧。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图9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活塞18上,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串联地设置第三通路223,在该第三通路223上,并联地配置伸长侧的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和压缩侧的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通路223相对于进入阀71配置在缸下室2B(第二室)侧。进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六通路231与进入阀71(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在该第六通路231上,配置连通缸上室2A(第一室)和缸下室2B(第二室)的节流孔88。
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通路223相对于进入阀71配置在缸上室2A(第一室)侧。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先导通路226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将该极微低速阀155相对于先导阀1213配置在贮存室6侧。
与此相对,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中的、该先导通路226和连通路227的连接部228与导入节流孔55之间。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先导通路226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将该极微低速阀155相对于先导阀1213配置在贮存室6侧。
与此相对,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相对于导入节流孔55配置在先导通路226的缸上室2A(第一室)侧。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3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先导通路226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将该极微低速阀155相对于先导阀1213配置在贮存室6侧。
与此相对,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配置在先导通路226中的、连接部228与先导阀123之间。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4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先导通路223(先导流路)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
与此相对,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相对于先导通路226(先导流路)配置在缸上室2A(第一室)侧。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5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先导通路223(先导流路)上,设置有允许从缸上室2A(第一室)向贮存室6的油液的流通的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
与此相对,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将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相对于先导通路226(先导流路)配置在贮存室6侧。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对与第十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部分,使用相同的称呼以及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设为先导阀123兼作极微低速阀155的结构。该情况下,先导阀123为常闭,即使在软特性时的电流时,先导阀123也为座落于座部169的状态。在使用这样的先导阀的情况下,直到活塞18的极微低速阀105、108开阀为止,先导阀闭阀,由此,在初始的阶段中产生基于极微低速阀105、108的阀特性的阻尼力,之后,先导阀开阀。即,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阀的先导阀123也可以兼作作为第四低速阀的极微低速阀155。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的第一至第十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低的情况。
但是,也可以是其相反,即极微低速阀105(第五低速阀)、极微低速阀108(第三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比极微低速阀155(第四低速阀)开阀时的活塞速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6月5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19-105461号的优先权。2019年6月5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2019-105461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编入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2缸
2A缸上室(第一室)
2B缸下室(第二室)
6贮存室
18活塞
21活塞杆
25基座阀
55导入节流孔
71进入阀(第一低速阀)
108极微低速阀(第三低速阀)
115先导室
121阻尼力调整机构
122主阀
123先导阀(控制阀)
155极微低速阀(第四低速阀)
193极微低速阀(第二低速阀)
221第一通路
222第二通路
223第三通路
226先导通路。

Claims (10)

1.一种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该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缸,其封入有工作液;
贮存室,其封入有工作液以及气体;
活塞,其可滑动地嵌装在所述缸内,并将该缸内划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
活塞杆,其一端部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室向外部伸出;
基座阀,其划分所述第二室和所述贮存室;
第一低速阀,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允许从所述第二室侧向所述第一室侧的工作液的流通;
第二低速阀,其设置在所述基座阀上,允许从所述贮存室侧向所述第二室侧的工作液的流通;
第一通路,其连接所述第一室和所述贮存室;
阻尼力调整机构,其控制该第一通路的工作液的流动,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指令从阻尼力低的软特性向阻尼力高的硬特性调整阻尼力;
第二通路,其连接所述贮存室和所述第二室;
与所述第一低速阀并联或串联地设置第三通路,在该第三通路上设置允许从所述第一室向所述第二室的工作液的流通的第三低速阀,该第三低速阀设为在比所述第一低速阀低的压力下开阀的结构,
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具备:
主阀,其接受工作液的压力而开阀;
先导室,其对该主阀向闭阀方向作用内压;
导入节流孔,其向该先导室导入工作液;
先导通路,其将该导入节流孔的下游侧与所述先导室以及所述主阀的下游侧连通;
控制阀,其设置在该先导通路上;
在所述第一通路上,设置有允许从所述第一室向所述贮存室的工作液的流通的所述控制阀和/或第四低速阀,
所述第四低速阀与所述第三低速阀的开阀时的活塞速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低速阀设置在所述先导通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通路上,设置有允许从所述第二室向所述第一室的工作液的流通的第五低速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三通路与所述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
在所述第三通路上,并联地设置有所述第三低速阀和所述第五低速阀,
将节流孔相对于所述第三低速阀以及所述第五低速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室或所述第二室侧,所述节流孔设置在所述活塞上,且设置在连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所述第三通路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三通路与所述第一低速阀串联地设置,
在所述第三通路上,并联地设置有所述第三低速阀和所述第五低速阀,
将第六通路与所述第一低速阀并联地设置,
在该第六通路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节流孔,
将所述第三低速阀以及所述第五低速阀相对于所述第一低速阀以及所述节流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室或所述第二室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中,设置有连通所述主阀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通路,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所述导入节流孔相对于所述连通路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的部位,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靠所述贮存室侧的部位,配置有所述控制阀,并且设置有所述第四低速阀,
该第四低速阀相对于所述控制阀配置在所述贮存室侧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中,设置有连通所述主阀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通路,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所述导入节流孔相对于所述连通路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的部位,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靠所述贮存室侧的部位,配置有所述控制阀,并且设置有所述第四低速阀,
该第四低速阀配置在所述导入节流孔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中,设置有连通所述主阀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通路,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所述导入节流孔相对于所述连通路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的部位,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靠所述贮存室侧的部位,配置有所述控制阀,并且设置有所述第四低速阀,
该第四低速阀相对于所述导入节流孔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中,设置有连通所述主阀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通路,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所述导入节流孔相对于所述连通路和所述先导通路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的部位,
在所述先导通路上,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靠所述贮存室侧的部位,配置有所述控制阀,并且设置有所述第四低速阀,
该第四低速阀配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控制阀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低速阀相对于所述先导通路配置在所述第一室侧或所述第二室侧。
CN202080041328.1A 2019-06-05 2020-05-26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Pending CN1139244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5461 2019-06-05
JP2019-105461 2019-06-05
PCT/JP2020/020751 WO2020246316A1 (ja) 2019-06-05 2020-05-26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4429A true CN113924429A (zh) 2022-01-11

Family

ID=73652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1328.1A Pending CN113924429A (zh) 2019-06-05 2020-05-26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6548A1 (zh)
JP (1) JP7129565B2 (zh)
KR (1) KR102554152B1 (zh)
CN (1) CN113924429A (zh)
DE (1) DE112020002657T5 (zh)
WO (1) WO20202463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2650B2 (ja) 2011-03-31 2015-11-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5949789B2 (ja) 2014-01-10 2016-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2016065559A (ja) * 2014-09-24 2016-04-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2016102574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WO2017038571A1 (ja) * 2015-08-31 2017-03-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US11199241B2 (en) * 2017-03-10 2021-12-14 Hitachi Astemo, Ltd. Damper
JP6877286B2 (ja) * 2017-07-26 2021-05-2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05461A (ja) 2017-12-08 2019-06-27 株式会社 堀場アドバンスドテクノ Isfet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46316A1 (zh) 2020-12-10
KR102554152B1 (ko) 2023-07-10
KR20220003099A (ko) 2022-01-07
JP7129565B2 (ja) 2022-09-01
WO2020246316A1 (ja) 2020-12-10
DE112020002657T5 (de) 2022-03-10
US20220316548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0508A (en) Vibration damper and a damping valve with adjustable damping force for a vibration damper
US8794400B2 (en)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JP4491270B2 (ja) 油圧緩衝器
CN110475985B (zh) 缓冲器
CN107923470B (zh) 缓冲器
KR20140141433A (ko)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JP2018091393A (ja) 減衰力調整機構
WO2018061726A1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CN113924430A (zh)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US20010002639A1 (en) Solenoid apparatus for use i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13924429A (zh) 阻尼力调整式缓冲器
CN115087817A (zh) 缓冲器
CN112352117B (zh) 缓冲器
JP2022152580A (ja) 緩衝器
US12066075B2 (en) Shock absorber
JP7129385B2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WO2022249623A1 (ja) 緩衝器及び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JP7378010B2 (ja) 緩衝器及びバルブ装置
JP2023173189A (ja) 緩衝器
WO2023084896A1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減衰バルブ、及びソレノイド
JP6820212B2 (ja) 緩衝器
KR20210094648A (ko) 완충기
JP2021050782A (ja)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2022141301A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H0633970A (ja) ユニフロー型減衰力可変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