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0995A -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0995A
CN113840995A CN202080035718.8A CN202080035718A CN113840995A CN 113840995 A CN113840995 A CN 113840995A CN 202080035718 A CN202080035718 A CN 202080035718A CN 113840995 A CN113840995 A CN 113840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witching position
discharge port
supply port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57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橘孝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Tr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Tr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Tr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Tri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40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16K11/085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having all the connecting conduits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lu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8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for producing "ionised" acidic or basic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6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 F16K27/065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for rotating 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8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for producing "ionised" acidic or basic water
    • C02F2001/4619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for producing "ionised" acidic or basic water only cathodic or alkaline water, e.g. for redu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5Electrolytic cell with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C02F2201/46125Electrical variables
    • C02F2201/4613Inversing polar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C02F2201/46125Electrical variables
    • C02F2201/4614Cur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阀装置(1)具有外壳(2)和阀体(4)。阀体(4)相对于外壳(2)具有第一至第四切换位置,在第一切换位置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在第二切换位置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在第三切换位置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在第四切换位置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

Description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装置以及使用其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在阴极侧生成的电解水与在阳极侧生成的电解水进行混合来生成混合电解水的电解水生成装置是已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生成上述混合电解水的阀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5-29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阀装置,该阀装置中设置有:内部流路,其贯通内筒体的内部进行延伸;以及外部流路,其形成于内筒体的外周面与外筒体之间。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除了混合电解水以外,还能将在阴极侧生成的电解水与在阳极侧生成的电解水不混合而是分别地取出(参照段落【0036】)。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为了进行附着于电极的水垢的清洗,采用了在经过一定期间后使阳极室与阴极室的电极的极性反转的技术(参照同文献的段落【0002】、【0138】)。在使极性反转时,如图3、4所示,通过变更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的旋转角度位置,从而由用户选择出的电解水(电解氢水或电解酸性水)经由一个电解水排水口而被取出。
在阴极侧生成的电解氢水对肠胃症状的改善有效从而受到关注。因此,用户通常喜欢选择电解氢水。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阀装置中,一个第一电解水排出口10a始终与外部流路连通。故而,在用户连续选择电解氢水的情况下,不管极性是否切换,在阴极侧生成的电解水都连续流入外部流路,从而水垢析出并堆积于外部流路。
本发明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水垢在流路内堆积的阀装置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一种阀装置,所述阀装置具备:圆筒状的外壳,其在内部划定出空间;以及阀体,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空间中以能绕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配置,在所述外壳形成有与所述空间连通的第一供给端口、第二供给端口、第一排出端口及第二排出端口,在所述阀体设置有内部流路和外部流路,所述内部流路贯通所述阀体的内部进行延伸,所述外部流路形成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第三切换位置和第四切换位置,
(1)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
(2)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
(3)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
(4)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的内部端口,所述内部端口包含:第一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第二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第三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以及第四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第一内部端口与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二内部端口与所述第三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三内部端口与所述第四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的内部端口,所述内部端口包含:第一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第二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第三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以及第四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阀体包含:圆筒状的周壁;以及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周壁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相接,所述内部端口是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对所述周壁以及所述突出部进行贯通而形成的。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阀装置具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将所述阀体仅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所述阀装置;以及电解部,其对水进行电解来生成电解水,所述电解部包含:电解室,被供给所述水;第一供电体及第二供电体,配置于所述电解室内,且彼此极性不同;以及隔膜,将所述电解室划分为所述第一供电体侧的第一极室和所述第二供电体侧的第二极室,所述第一极室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极室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中,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体以及所述第二供电体的所述极性进行切换。
(发明效果)
在本第一发明的所述阀装置中,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外壳而处于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第一排出端口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排出端口与所述外部流路连通。另一方面,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外壳而处于所述第三切换位置以及所述第四切换位置时,所述第一排出端口与所述外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排出端口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由此,在所述阀体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向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变更时以及从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向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变更时,对所述外部流路的连接目标以及所述内部流路的连接目标进行变更。因此,能在将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排出端口取出的流体维持为恒定的同时,交替变更在所述外部流路以及所述内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能够容易地抑制水垢在所述外部流路或所述内部流路的析出、堆积。
在本第二发明的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中,能将在所述第一极室生成的电解水供给至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并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排出端口取出。另外,能将在所述第二极室生成的电解水供给至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并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一排出端口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第一发明的阀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2是对同阀装置的第一排出端口、第二排出端口进行切断的剖视图。
图3是对同阀装置的第一供给端口、第一排出端口进行切断的剖视图。
图4是对同阀装置的第二供给端口、第二排出端口进行切断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阀体处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阀体处于第二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阀体处于第三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阀体处于第四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第二发明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流路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同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在作为图1至图8的阀装置的变形例的阀装置中阀体处于第一切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阀体处于第二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阀体处于第三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阀体处于第四切换位置的同阀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第一发明的实施的一形态。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概略构成。阀装置1具备:外壳2,其在内部划定出空间21;以及阀体4,其配置于外壳2的空间21内。
外壳2具有:周壁22,其形成为圆筒状;以及侧壁23,其形成于周壁22的一侧的端缘。周壁22的一侧的端缘被侧壁23关闭,另一侧的端缘敞开以能安装阀体4。
在外壳2,形成有与空间21连通的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设置为对外壳2的周壁22进行贯通。
图2示出了在阀装置1中与对第一排出端口33、第二排出端口34进行切断的外壳2的轴线相平行的剖面。图3示出了与对第一供给端口31、第一排出端口33进行切断的外壳2的轴线相垂直的剖面,图4示出了与对第二供给端口32、第二排出端口34进行切断的外壳2的轴线相垂直的剖面。
阀体4配置为能绕外壳2的轴线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4形成为直径比外壳2更小的圆筒状。阀体4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周壁41、以及形成于周壁41的端缘的侧壁42、43。周壁41的一侧的端缘被侧壁42关闭,另一侧的端缘被侧壁43关闭。
在阀体4,设置有:内部流路44,其贯通阀体4的内部进行延伸;以及外部流路45,其形成于阀体4的周壁41(外周面)与外壳2(内周面)之间。
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具有第一切换位置P1、第二切换位置P2、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四切换位置P4(参照后述的图5至8)。在第一切换位置P1至第四切换位置P4处,阀体4相对于外壳2的姿势(旋转角度位置)分别不同。
图5示出了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一切换位置P1的阀装置1。在同图中,为了能对阀体4进行透视,以双点划线描绘了外壳2(以下,在图6至图8中同样)。此外,图2至4示出了阀体4处于第一切换位置P1的阀装置1的各剖面。第一切换位置P1适用于将流体A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且将流体B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时。
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的流体A经过内部流路44而流入第一排出端口33,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另一方面,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的流体B经过外部流路45而流入第二排出端口34,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
图6示出了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二切换位置P2的阀装置1。第二切换位置P2是阀体4相对于第一切换位置P1而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旋转了(图中以箭头R方向为正)90゜的位置。第二切换位置P2适用于将流体B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且将流体A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时。
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的流体B经过外部流路45而流入第二排出端口34,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另一方面,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的流体A经过内部流路44而流入第一排出端口33,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
图7示出了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三切换位置P3的阀装置1。第三切换位置P3是阀体4相对于第二切换位置P2而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旋转了90゜的位置。第三切换位置P3适用于将流体A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且将流体B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时。
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的流体A经过外部流路45而流入第一排出端口33,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另一方面,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的流体B经过内部流路44而流入第二排出端口34,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
图8示出了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四切换位置P4的阀装置1。第四切换位置P4是阀体4相对于第三切换位置P3而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旋转了90゜的位置。第二切换位置P2适用于将流体B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且将流体A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时。
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的流体A经过外部流路45而流入第一排出端口33,并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另一方面,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因此,从第一供给端口31供给的流体B经过内部流路44而流入第二排出端口34,并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如图5、6所示,在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一切换位置P1以及第二切换位置P2时,第一排出端口33与内部流路44连通,第二排出端口34与外部流路45连通。另一方面,如图7、8所示,在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处于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四切换位置P4时,第一排出端口33与外部流路45连通,第二排出端口34与内部流路44连通。由此,在阀体4的位置从第二切换位置P2向第三切换位置P3变更时以及从第四切换位置P4向第一切换位置P1变更时,对外部流路45的连接目标以及内部流路44的连接目标进行变更。因此,能在将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的流体A以及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的流体B维持为恒定的同时,交替地变更在外部流路45以及内部流路44中流动的流体A或B。由此,能够容易地抑制水垢在外部流路45或内部流路44的析出、堆积。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中,第二供给端口32相对于第一供给端口31而配置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侧。另外,第一排出端口33相对于第一供给端口31而配置于外壳2的周向侧,第二排出端口34相对于第二供给端口32而配置于外壳2的周向侧,且相对于第一排出端口33而配置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侧。通过这样的配置,从而第一供给端口31以及第二供给端口32排列配置于轴线方向,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也排列配置于轴线方向。因此,能将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紧凑且整齐地汇集,阀装置1的设计变得容易。
如图1至8所示,阀体4具有与内部流路44连通的多个内部端口51、52、53以及54。
如图5以及6所示,第一内部端口51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连通,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与第一排出端口33连通。如图6以及7所示,第二内部端口52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连通,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与第二排出端口34连通。如图7以及8所示,第三内部端口53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连通,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与第二排出端口34连通。如图8以及5所示,第四内部端口54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连通,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与第一排出端口33连通。
通过上述内部端口51、52、53以及54,从而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在各切换位置处与内部流路44或外部流路45适当地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阀体4含有从周壁41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6。突出部46的前端面与外壳2的周壁22的内周面接触。而且,各内部端口51、52、53以及54形成为半径方向上对周壁41以及突出部46进行贯通。由此,容易提高内部流路44以及外部流路45的密闭性。另外,在外壳2的周壁22与阀体4的周壁41之间,容易形成外部流路45。
可以在外壳2的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的周边位置处,设置从周壁22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未图示)。在此情况下,不需要阀体4的突出部46。此外,外部流路45可以通过将周壁22或周壁41的一部分陷没为槽状而予以形成。
在本阀装置1中,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另外,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由此,能容易地将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以适当的间隔进行配置。此外,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的偏离角度以及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的偏离角度不限于90゜,例如也可以是90゜附近的角度。
进而,在本阀装置1中,第一内部端口51与第二内部端口52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另外,第二内部端口52与第三内部端口53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进而,第三内部端口53与第四内部端口54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由此,绕以第一内部端口51为基准的轴线方向,以箭头R方向为正,分别地,第二内部端口52配置于偏离了90゜的位置,第三内部端口53配置于偏离了180゜的位置,第四内部端口54配置于偏离了270゜(-90゜)的位置。
与上述第一供给端口31和第一排出端口33、第二供给端口32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的配置相互配合,将各内部端口51、52、53及54按上述那样配置,从而使阀体4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每次旋转90゜,由此能使阀体4依次位于第一切换位置P1、第二切换位置P2、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四切换位置P4。此外,第一内部端口51与第二内部端口52的偏离角度、第二内部端口52与第三内部端口53的偏离角度、第三内部端口53与第四内部端口54的偏离角度以及第四内部端口54与第一内部端口51的偏离角度也不限于90゜,例如可以是90゜附近的角度。
第一切换位置P1处,至少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即可。另外,第二切换位置P2处,至少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且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即可。因此,从第一切换位置P1向第二切换位置P2的切换所需的旋转角不限于90゜,可以是对上述端口的连通状态进行确保的任意的旋转角(例如,90゜附近的角度)。关于从第二切换位置P2向第三切换位置P3的切换所需的旋转角、从第三切换位置P3向第四切换位置P4的切换所需的旋转角以及从第四切换位置P4向第一切换位置P1的切换所需的旋转角,也与上述同样。
另外,在本阀装置1中,可以是使阀体4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而每次顺时针旋转90゜的形态。在此情况下,能使阀体4依次位于第一切换位置P1、第四切换位置P4、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二切换位置P2。
如图1所示,阀装置1具有用于对阀体4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7。驱动部7设置于外壳2的所敞开的另一侧的端缘。驱动部7例如应用电动机(未图示)。电动机与阀体4的旋转轴55连结,对旋转轴55进行旋转驱动。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7将阀体4仅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更具体而言,驱动部7将阀体4仅向一个方向每次90゜地进行旋转驱动。驱动部7在图1中将阀体4从侧壁43的方向观察而绕顺时针每次90゜地进行旋转驱动。由此,通过简单的控制,能使阀体4依次位于第一切换位置P1、第二切换位置P2、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四切换位置P4。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第二发明的实施的一形态。
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00的概略构成。
电解水生成装置100具备阀装置1以及对水进行电解来生成电解水的电解部110。
电解部110包含:被供给用于电解的原水的电解室140、以及配置于电解室140内的第一供电体141、第二供电体142以及隔膜143。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以包夹隔膜143的方式进行配置,作为极性彼此不同的电极发挥功能。
隔膜143将电解室140划分为第一供电体141侧的第一极室140a以及第二供电体142侧的第二极室140b。隔膜143例如采用了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膜。
在电解室140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向电解室140供给原水的入水管150。在入水管150的上游侧,根据需要,设置有用于对原水进行净化的净水滤筒(未图示)。入水管150对净水滤筒与电解室140进行连接。
入水管150在其下游侧的分支部151进行分支,与第一极室140a以及第二极室140b连接。入水管150向第一极室140a以及第二极室140b供给原水。
若在电解室140内充满原水的状态下对第一供电体141与第二供电体142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则在电解室140内对原水进行电解,在阴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碱性的电解氢水,在阳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电解酸性水。
出水管161以及162与电解室140的下游侧连接。出水管161对第一极室140a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进行连接。即,第一极室140a经由出水管161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连接。另一方面,出水管162对第二极室140b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进行连接。即,第二极室140b经由出水管162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连接。
第一排出端口33例如与排水管(未图示)连接。流入至排水管的电解水是未被用户选择的电解水,作为废水而例如被流出至厨房的水槽。第二排出端口34例如与取水管(未图示)连接。流入至取水管的电解水是由用户选择出的电解水,例如取出至杯子等容器。第一排出端口33可以与取水管连接,第二排出端口34可以与排水管连接。
图10示出了电解水生成装置100的电气构成。电解水生成装置100具备负责各部的控制的控制部170。如图10所示,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与控制部170经由电流供给线进行连接。在第一供电体141与控制部170之间的电流供给线,设置有电流检测单元144。电流检测单元144可以设置于第二供电体142与控制部170之间的电流供给线。电流检测单元144检测向第一供电体141、第二供电体142供给的直流电流(电解电流),并将相当于其值的电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70。
控制部170例如具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信息处理等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以及对掌管CPU的动作的程序以及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器等。控制部170的各种功能通过CPU、存储器以及程序来实现。
控制部170例如根据从电流检测单元144输出的电信号,对向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施加的直流电压(电解电压)进行控制,以使电解电流成为期望的值。
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由控制部170进行控制。即,控制部170作为对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进行切换的极性切换单元而发挥功能。
在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当中的阳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的电解酸性水作为图5至8中的流体A而被供给至阀装置1。同样,在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当中的阴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的电解酸性水作为图5至8中的流体B而被供给至阀装置1。
如已所述,第一极室140a与第一供给端口31经由出水管161进行连接,第二极室140b与第二供给端口32经由出水管162进行连接。因此,图5至8中的向第一供给端口31以及第二供给端口32供给的流体A、B的切换通过控制部170所执行的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的切换来实现。
此外,以下,在图5至8中,针对在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电解氢水作为流体B的“电解氢水模式”下运转中的电解水生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关于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电解酸性水作为流体B的“电解酸性水模式”,例如能通过仅将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与阀体4的位置相独立地进行切换而予以实现。或者,能通过仅将阀体4的位置与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相独立地进行切换而予以实现。
控制部170对阀装置1的驱动部7进行控制。更具体而言,控制部170对阀体4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与第一供电体141以及第二供电体142的极性的切换同步。由此,在阀体4的位置从第二切换位置P2向第三切换位置P3变更时以及从第四切换位置P4向第一切换位置P1变更时,在内部流路44以及外部流路45流动的流体将切换为电解氢水或电解酸性水。因此,因在阴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的电解氢水流动而在内部流路44或外部流路45等堆积的水垢将随着在阳极侧的电解室140生成的电解酸性水的流动而被去除。
另一方面,如图5至8所示,与阀体4的位置是第一切换位置P1至第四切换位置P4中的哪一个无关,始终从第一排出端口33取出作为电解酸性水的流体A,且从第二排出端口34取出作为电解氢水的流体B。因此,能在不损害用户的便利性的前提下,抑制水垢向内部流路44或外部流路45等进行堆积。
图11至图14示出了作为阀装置1的变形例的阀装置1A的第一切换位置P1至第四切换位置P4的状态。针对阀装置1A当中的以下未说明的部分,能采用上述阀装置1的构成。
阀装置1A相对于阀装置1,对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的配置进行了变更。随之,对第一内部端口51、第二内部端口52、第三内部端口53以及第四内部端口54的配置也进行了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A中,第二供给端口32相对于第一供给端口31而配置于外壳2的周向侧。另外,第一排出端口33相对于第一供给端口31而配置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侧,第二排出端口34相对于第二供给端口32而配置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侧,且相对于第一排出端口33而配置于外壳2的周向侧。通过这样的配置,第一供给端口31以及第二供给端口32汇集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汇集于外壳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因此,能将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紧凑且整齐地汇集,阀装置1的设计变得容易。
另外,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供给端口32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180゜。另外,第一排出端口33与第二排出端口34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180゜。由此,能容易地将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供给端口32以及第一排出端口33与第二排出端口34以适当的间隔进行配置。此外,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供给端口32的偏离角度以及第一排出端口33与第二排出端口34的偏离角度不限于180゜,例如可以是180゜附近的角度。
如图11以及13所示,第一内部端口51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连通,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连通。如图12以及14所示,第二内部端口52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与第二供给端口32连通,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与第一供给端口31连通。如图13以及11所示,第三内部端口53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与第二排出端口34连通,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与第一排出端口33连通。如图14以及12所示,第四内部端口54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与第二排出端口34连通,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与第一排出端口33连通。
进而,在本阀装置1A中,第一内部端口51与第二内部端口52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另外,第一内部端口51与第三内部端口53排列配置于轴线方向。进而,第三内部端口53与第四内部端口54配置为绕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270゜(-90゜)。由此,绕以第一内部端口51为基准的轴线方向,以箭头R方向为正,分别地,第二内部端口52配置于偏离了90゜的位置,第三内部端口53配置于偏离0゜的位置,第四内部端口54配置于偏离了270゜的位置。
与上述第一供给端口31和第一排出端口33、第二供给端口32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的配置相互配合,将各内部端口51、52、53及54按上述那样配置,从而使阀体4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每次旋转90゜,由此能使阀体4依次位于第一切换位置P1、第二切换位置P2、第三切换位置P3以及第四切换位置P4。此外,第一内部端口51与第二内部端口52的偏离角度、第二内部端口52与第三内部端口53的偏离角度、第三内部端口53与第四内部端口54的偏离角度以及第四内部端口54与第一内部端口51的偏离角度也不限于90゜,例如可以是90゜附近的角度。
在阀装置1A中同样,阀体4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每次旋转90゜。与阀装置1同样,在本阀装置1A中也可以是使阀体4从侧壁42的方向观察绕顺时针每次旋转90゜的形态。另外,旋转角度不限于90゜,可以是对上述端口的连通状态进行确保的任意的旋转角。
尽管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阀装置1等,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能变更为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即,阀装置1构成为如下即可,阀装置1至少具备:圆筒状的外壳2,其在内部划定出空间21;以及阀体4,其在外壳2的空间21内以能绕外壳2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外壳2,形成有与空间21连通的第一供给端口31、第二供给端口32、第一排出端口33以及第二排出端口34,在阀体4,设置有对阀体4的内部进行贯通而延伸的内部流路44、以及形成于阀体4的外周面与外壳2之间的外部流路45,阀体4相对于外壳2而具有第一切换位置P1、第二切换位置P2、第三切换位置P3和第四切换位置P4,(1)在第一切换位置P1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2)在第二切换位置P2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3)在第三切换位置P3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以及(4)在第四切换位置P4处,第一供给端口31与第二排出端口34经由内部流路44进行连通,第二供给端口32与第一排出端口33经由外部流路45进行连通。
(标号说明)
1 阀装置
1A 阀装置
2 外壳
4 阀体
7 驱动部
31 第一供给端口
32 第二供给端口
33 第一排出端口
34 第二排出端口
44 内部流路
45 外部流路
46 突出部
51 第一内部端口
52 第二内部端口
53 第三内部端口
54 第四内部端口
100 电解水生成装置
110 电解部
140 电解室
140a 第一极室
140b 第二极室
141 第一供电体
142 第二供电体
143 隔膜
170 控制部
A 流体
B 流体
P1 第一切换位置
P2 第二切换位置
P3 第三切换位置
P4 第四切换位置。

Claims (11)

1.一种阀装置,具备:
圆筒状的外壳,其在内部划定出空间;以及
阀体,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空间中以能绕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所述外壳形成有与所述空间连通的第一供给端口、第二供给端口、第一排出端口及第二排出端口,
在所述阀体设置有内部流路和外部流路,所述内部流路贯通所述阀体的内部进行延伸,所述外部流路形成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第三切换位置和第四切换位置,
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
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
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
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内部流路进行连通,且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经由所述外部流路进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
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
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的内部端口,
所述内部端口包含:
第一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
第二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
第三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以及
第四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部端口与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二内部端口与所述第三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所述第三内部端口与所述第四内部端口配置为绕所述轴线方向而相互偏离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
所述第一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
所述第二排出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而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周向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体具有与所述内部流路连通的内部端口,
所述内部端口包含:
第一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
第二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通;
第三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以及
第四内部端口,其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排出端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体包含:圆筒状的周壁;以及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周壁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相接,
所述内部端口是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对所述周壁以及所述突出部进行贯通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装置具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将所述阀体仅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10.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以及
电解部,其对水进行电解来生成电解水,
所述电解部包含:电解室,被供给所述水;第一供电体及第二供电体,配置于所述电解室内,且彼此极性不同;以及隔膜,将所述电解室划分为所述第一供电体侧的第一极室和所述第二供电体侧的第二极室,
所述第一极室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极室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体以及所述第二供电体的所述极性进行切换。
CN202080035718.8A 2019-07-18 2020-05-26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Pending CN1138409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2957A JP6968128B2 (ja) 2019-07-18 2019-07-18 弁装置及び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19-132957 2019-07-18
PCT/JP2020/020681 WO2021010025A1 (ja) 2019-07-18 2020-05-26 弁装置及び電解水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995A true CN113840995A (zh) 2021-12-24

Family

ID=74209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5718.8A Pending CN113840995A (zh) 2019-07-18 2020-05-26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4222B2 (zh)
EP (1) EP3971455B1 (zh)
JP (1) JP6968128B2 (zh)
CN (1) CN113840995A (zh)
TW (1) TW202104094A (zh)
WO (1) WO20210100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6853A (zh) 2020-05-28 2023-03-1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包括流体移动控制器和可调节足部支撑压力的足部支撑系统
CN113864490B (zh) * 2021-09-27 2024-03-1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阀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321A (en) * 1991-10-07 1992-10-06 Ecowater Systems, Inc. Bypass valve
US5172725A (en) * 1992-01-17 1992-12-22 Isao Kitagawa Device for switchi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US5931196A (en) * 1998-04-29 1999-08-03 United States Filter Corporation Bypass valve
JP2000320698A (ja) * 1999-05-07 2000-11-24 Sozo Kagaku Kenkyusho:Kk 流体流路切替器
JP2003236549A (ja) * 2002-02-18 2003-08-26 Mitsunori Yokozawa 電解水生成装置
DE102015000424B3 (de) * 2015-01-14 2016-04-07 Audi Ag Rotationsventil für ein Heiz- und Kühlsystem
CN106574731A (zh) * 2014-08-22 2017-04-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复合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0699B2 (ja) * 2001-05-09 2007-06-13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切換弁
JPWO2011142476A1 (ja) * 2010-05-12 2013-07-22 川上 康一 吐水栓
JP6185750B2 (ja) * 2013-05-01 2017-08-23 テラル株式会社 配管装置及び配管システム
JP5809208B2 (ja) 2013-07-31 2015-11-10 株式会社日本トリム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6484296B2 (ja) * 2017-07-05 2019-03-13 株式会社日本トリム 電解水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321A (en) * 1991-10-07 1992-10-06 Ecowater Systems, Inc. Bypass valve
US5172725A (en) * 1992-01-17 1992-12-22 Isao Kitagawa Device for switchi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US5931196A (en) * 1998-04-29 1999-08-03 United States Filter Corporation Bypass valve
JP2000320698A (ja) * 1999-05-07 2000-11-24 Sozo Kagaku Kenkyusho:Kk 流体流路切替器
JP2003236549A (ja) * 2002-02-18 2003-08-26 Mitsunori Yokozawa 電解水生成装置
CN106574731A (zh) * 2014-08-22 2017-04-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复合阀
DE102015000424B3 (de) * 2015-01-14 2016-04-07 Audi Ag Rotationsventil für ein Heiz- und Kühl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0025A1 (ja) 2021-01-21
EP3971455A1 (en) 2022-03-23
TW202104094A (zh) 2021-02-01
JP6968128B2 (ja) 2021-11-17
JP2021017916A (ja) 2021-02-15
EP3971455A4 (en) 2023-02-08
US11994222B2 (en) 2024-05-28
US20220356956A1 (en) 2022-11-10
EP3971455B1 (en) 202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0995A (zh) 阀装置以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TW201813931A (zh) 電解水生成裝置
WO2018016577A1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US20140246308A1 (en) Three-compartment-cell one-port type electrolysis apparatus
JP5809208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792636B2 (ja) イオン水生成機の転換装置を備えた電解槽
JP2005270788A (ja) 流水浄化装置
JP4613835B2 (ja) 水処理装置
CN109678226A (zh) 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
KR102508310B1 (ko) 순수 차아염소산수를 생성하는 3실형 전해조
RU2801903C2 (ru) Ионизатор воды,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акетированный электролизер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потоков со входом, отделенным от выхода
JP2018196846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CN209635949U (zh) 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
US20240025775A1 (en) Electrolytic cell and water supply device
KR100308448B1 (ko) 이온수 생성기의 전환장치를 갖춘 전해조.
JP2004033850A (ja) 電解槽内の流路切替バルブ
KR20130062647A (ko) 정수 및 이온수 제공 장치
JPH0970579A (ja) 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KR101758878B1 (ko) 감전 방지형 수산기 발생장치
JP2005034767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KR200171338Y1 (ko) 이온수 생성기의 전환장치를 갖춘 전해조
JP5886894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826166B2 (ja) 無隔膜陰陽極水分離型電解槽
JPH06328076A (ja) 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JPH06292890A (ja) 複数本の電解槽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連続式電解整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