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021A -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021A
CN113830021A CN202110421563.8A CN202110421563A CN113830021A CN 113830021 A CN113830021 A CN 113830021A CN 202110421563 A CN202110421563 A CN 202110421563A CN 113830021 A CN113830021 A CN 113830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ortions
locking
grommet
lock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15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021B (zh
Inventor
山本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3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4Rivets; Spigots or the like fastened by riveting
    • F16B19/08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fastened by expanding mechanically
    • F16B19/1027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36Blind rivets
    • F16B19/1081Blind rivets fastened by a drive-p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65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with an additional locking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将卡扣件主体中的锁定销孔的内周面与设置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之间的间隙设定得较宽的卡扣件及具备该卡扣件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在卡扣件中,锁定销具有一对卡定部和一对抓夹部。一对卡定部在与向卡扣件主体的锁定销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相向方向上相互相向地配置,分别与卡扣件主体卡合而将锁定销卡定于卡扣件主体,并且通过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从而解除所述卡合。一对抓夹部分别从一对卡定部向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上述接近的一侧延伸,在与插入方向及相向方向正交的偏移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通过用工具从相向方向上的外侧抓夹,从而与一对卡定部一起相互接近。

Description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扣件及具备该卡扣件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所述卡扣件在卡扣件主体具有的锁定销孔插入配置有锁定销。
背景技术
在下述日本专利第5776644中,公开了将帘式气囊固定于车辆车身的固定件(卡扣件)。该卡扣件由形成有锁定销孔的卡扣件主体和插入配置于锁定销孔的锁定销构成。卡扣件主体插通于形成在帘式气囊的突片(tab)上的孔,并且插入到形成于车辆车身的固定件安装孔。锁定销被推入上述锁定销孔的里侧,限制卡扣件主体从固定孔的拔出。在该锁定销形成有与卡扣件主体卡合并将锁定销卡定于卡扣件主体的一对卡定部和从一对卡定部向锁定销孔的开口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抓夹部)。
在帘式气囊的组装更换等时,用尖嘴钳等工具抓夹上述一对抓夹部。由此,一对卡定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一对卡定部相对于卡扣件主体的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从卡扣件主体拉拔锁定销。由此,能够从固定件安装孔拔出卡扣件主体,能够从车辆车身拆下帘式气囊。
发明内容
在上述在先技术中,由于车辆中的卡扣件的配设空间有限,所以卡扣件的大小存在限制。因此,有时难以将卡扣件主体中的锁定销孔的内周面与设置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之间的间隙即用于插入尖嘴钳等工具的间隙设定得较宽。在该情况下,不再能够用一般的尖嘴钳抓夹一对抓夹部,需要前端部较细的特殊的尖嘴钳等。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容易将卡扣件主体中的锁定销孔的内周面与设置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之间的间隙设定得较宽的卡扣件及具备该卡扣件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卡扣件具备:卡扣件主体,所述卡扣件主体具有锁定销孔,并插入到形成于固定对象物的固定孔中;及锁定销,所述锁定销插入配置于所述锁定销孔,并限制所述卡扣件主体从所述固定孔的拔出,所述锁定销具有:一对卡定部,所述一对卡定部在与向所述锁定销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相向方向上相互相向地配置,分别与所述卡扣件主体卡合而将所述锁定销卡定于所述卡扣件主体,并且通过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从而解除所述卡合;及一对抓夹部,所述一对抓夹部分别从所述一对卡定部向所述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所述接近的一侧延伸,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及所述相向方向正交的偏移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并通过用工具从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抓夹,从而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一起相互接近。
在第一方案中,卡扣件主体插入到形成于固定对象物的固定孔中。该卡扣件主体具有锁定销孔。在该锁定销孔插入配置有锁定销。利用该锁定销限制卡扣件主体从固定孔的拔出。该锁定销具有一对卡定部和一对抓夹部。一对卡定部在与锁定销向锁定销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相向方向上相互相向地配置。这些一对卡定部分别与卡扣件主体卡合而将锁定销卡定于卡扣件主体。当这些一对卡定部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时,上述卡合被解除。
一对抓夹部分别从一对卡定部向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上述接近的一侧延伸。这些一对抓夹部在与上述插入方向及上述相向方向正交的偏移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当用尖嘴钳等工具从上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抓夹这些一对抓夹部时,一对卡定部与一对抓夹部一起相互接近。由此,解除一对卡定部相对于卡扣件主体的卡合,能够从卡扣件主体拔出锁定销。
由于上述一对抓夹部在上述偏移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所以即使是分别从一对卡定部向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上述接近的一侧延伸的结构,也能够确保用工具抓夹时的位移的行程。换句话说,能够使没有用工具抓夹的状态下的一对抓夹部向上述接近的一侧(即上述相向方向上的内侧)相互靠近地配置。其结果是,容易将一对抓夹部与锁定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设定得较宽。由此,例如能够用一般的尖嘴钳抓夹一对抓夹部。
根据第一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卡扣件中,构成为在所述一对抓夹部由所述工具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所述抓夹部分别由所述工具夹持。
根据第二方案,在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由尖嘴钳等工具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抓夹部分别由上述工具夹持。由此,例如在用工具抓夹一对抓夹部并从锁定销孔拔出锁定销时,容易用工具牢固地保持锁定销。
根据第一或第二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卡扣件中,在所述一对抓夹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向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一体地延伸的壁部。
在第三方案中,在用尖嘴钳等工具抓夹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时,从各抓夹部一体地延伸的上述壁部从偏移方向上的外侧相对于工具进行干涉。由此,由于能够限制偏移方向上的工具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一对抓夹部极端地偏向一方的抓夹部的一侧进行抓夹的情形。
根据第三方案,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卡扣件中,各所述壁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以越趋向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则越趋向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或弯曲。
在第四方案中,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一体地延伸的各壁部的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按上述方式倾斜或弯曲。能够利用这些端面相对于一对抓夹部向偏移方向上的中央侧对工具进行引导即定心(centering)。其结果是,容易用工具适当地抓夹一对抓夹部。
根据第三或第四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卡扣件中,各所述壁部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一体地相连。
在第五方案中,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一体地延伸的各壁部与锁定销的一对卡定部一体地相连。一对抓夹部分别从一对卡定部向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一对卡定部相互接近的一侧即一对卡定部的相向方向内侧延伸。如上所述,能够利用与一对卡定部一体地相连的上述各壁部加强这些一对抓夹部的根部。
根据第一方案~第五方案中的任一个,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卡扣件中,所述一对抓夹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在从所述插入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偏移方向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在第六方案中,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的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在从插入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偏移方向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在各抓夹部中将与工具接触的面即相向方向外侧的面的偏移方向上的尺寸扩大。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在用前端部较细的特殊的尖嘴钳抓夹一对抓夹部的情况下,也容易使该尖嘴钳的前端部相对于一对抓夹部的双方卡合。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具备:帘式气囊,所述帘式气囊收纳于车厢侧部的上部,通过向内部供给气体,从而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及第一方案~第六方案中任一个方案所述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的所述卡扣件主体插入到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固定孔形成于设置在所述车厢侧部的上部的作为所述固定对象物的车身面板,利用该卡扣件主体将所述帘式气囊卡定于所述车身面板。
在第七方案中,收纳于车厢侧部的上部的帘式气囊通过向内部供给气体,从而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在上述车厢侧部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固定对象物的车身面板。卡扣件的卡扣件主体插入到形成于该车身面板的固定孔中。利用该卡扣件主体将帘式气囊卡定于车身面板。由于上述卡扣件是第一方案~第六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所记载的卡扣件,所以利用插入配置于卡扣件主体的锁定销孔中的锁定销限制卡扣件主体从固定孔的拔出。在该第七方案中,能够得到与第一方案~第六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中,容易将卡扣件主体中的锁定销孔的内周面与设置于锁定销的一对抓夹部之间的间隙设定得较宽。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并且附图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卡扣件的立体图,且是锁定销相对于卡扣件主体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锁定销相对于卡扣件主体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将卡扣件主体切断为一半的状态的图。
图4是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将卡扣件主体切断为一半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锁定销的立体图,且是示出一对卡定部彼此分离且一对抓夹部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6是与图5对应的立体图,且是示出一对卡定部彼此接近且一对抓夹部彼此接近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卡扣件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卡扣件的侧视图。
图9A是示出沿着图7及图8的A-A线的切断面的剖视图。
图9B是示出沿着图7及图8的B-B线的切断面的剖视图。
图9C是示出沿着图7及图8的C-C线的切断面的剖视图。
图10是与图9B的一部分对应的剖视图,且是将一对抓夹部由尖嘴钳抓夹的状态放大而示出的图。
图11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且是示出一对抓夹部由尖嘴钳抓夹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锁定销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且是将一对卡定部彼此接近且一对抓夹部彼此接近的状态放大而示出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将沿着图13的D-D线的切断面放大而示出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比较例的卡扣件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比较例的卡扣件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比较例的卡扣件具备的锁定销的立体图,且是示出一对卡定部及一对抓夹部相互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8是与图17对应的立体图,且是示出一对卡定部彼此接近且一对抓夹部彼此接近的状态的图。
图19是示出沿着图15及图16的E-E线的切断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卡扣件10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80。此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有时省略一部分的附图标记。首先说明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80的整体结构,之后说明卡扣件10的结构。
(帘式气囊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3所示,作为一例,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80搭载于轿车型的车辆V,并具备帘式气囊82和未图示的充气机。此外,图13及图14所示的箭头UP示出车辆上方,图13所示的箭头FR示出车辆前方,图14所示的箭头OUT示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如图13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在通常时,帘式气囊82在被折叠成长条状后,与充气机一起收纳于设置在车厢侧部的上端部的车顶侧部88。在该帘收纳状态下,呈长条状的帘式气囊82从A柱90的后部侧沿着上边梁92延伸至未图示的C柱的上端侧。此外,在图13中,91是A柱装饰件,93是车顶内衬(roof head lining)。
上述帘式气囊82例如利用尼龙系或聚酯系的布料形成为袋状。在帘式气囊82的上缘部,多个舌片状的突片8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突片84从帘式气囊82的上缘部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如图14所示,在各突片84形成有卡定孔86。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件10分别插通于各突片84的卡定孔86。
各卡扣件10也插通于固定孔96,所述固定孔96形成于车顶侧部88的车身面板94。由此,使用各卡扣件10将帘式气囊82固定于车身面板94。在该帘式气囊82的前端部与A柱90之间,架设有张紧带83。该帘式气囊82通过从充气机向内部供给气体,从而如图13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那样,沿着车厢侧部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
(卡扣件的结构)
如图1~图4、图8~图12、图14所示,上述卡扣件10具备卡扣件主体12和锁定销40。卡扣件主体12、锁定销40例如由聚缩醛、聚己二酰己二胺等具有挠性的树脂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图中适当记述的箭头X、箭头Y、箭头Z所示的方向分别称为偏移方向X、相向方向Y、插拔方向Z。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图中适当记述的箭头Z1、箭头Z2所示的方向分别称为插入方向Z1、拔出方向Z2。上述偏移方向X、相向方向Y及插拔方向Z相互正交。另外,上述插入方向Z1是插拔方向Z中的一方,上述拔出方向Z2是插拔方向中的另一方。
(卡扣件主体的结构)
卡扣件主体12呈以插拔方向Z为长边的长条的大致长方体状。该卡扣件主体12一体地具有主体头部14、凸缘部18及主体腿部16。主体头部14是卡扣件主体12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部位,主体腿部16是卡扣件主体12中的插入方向Z1侧的部位。主体头部14的偏移方向X及相向方向Y的尺寸设定得比主体腿部16大。凸缘部18设置于主体头部14与主体腿部16之间。该凸缘部18向偏移方向X及相向方向Y呈凸缘状地伸出。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卡扣件主体12形成有有底的锁定销孔20。锁定销孔20在拔出方向Z2侧开口,且插入方向Z1侧被封闭。该锁定销孔20从主体头部14到主体腿部16在插拔方向Z上延伸。在锁定销孔20内设置有支持肋22。支持肋22从锁定销孔20的底壁向拔出方向Z2侧延伸。支持肋22的前端部配置于在插拔方向Z上与凸缘部18同等的位置。在比主体头部14靠插入方向Z1侧的位置,锁定销孔20内由上述支持肋22划分为一对销腿部插入室21。一对销腿部插入室21相互在相向方向Y上排列。
在主体头部14,在隔着锁定销孔20的相向方向Y上的两侧的壁部15,分别形成有临时卡定孔24及正式卡定孔26。临时卡定孔24及正式卡定孔26在相向方向Y上贯通上述各壁部15。临时卡定孔24形成于主体头部14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部。正式卡定孔26形成于主体头部14中的插入方向Z1侧的端部。另外,在主体头部14,在隔着锁定销孔20的偏移方向X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有底的减重孔28。这些减重孔28在拔出方向Z2侧开口,且插入方向Z1侧被封闭。
在主体腿部16,在隔着锁定销孔20的相向方向Y上的两侧的壁部17,分别形成有主体卡定爪30。在这些一对主体卡定爪30的周围,在主体腿部16的上述各壁部17形成有缝隙32,所述缝隙32在从相向方向Y观察时呈大致倒U字状。由此,各主体卡定爪30的偏移方向X上的两侧及插入方向Z1侧与主体腿部16的上述各壁部17分离,仅插入方向Z1侧与主体腿部16的上述各壁部17连接。各主体卡定爪30以越趋向拔出方向Z2侧则越趋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腿部16设置有一对主体卡定爪3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主体腿部16设置有四个主体卡定爪3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成为在主体腿部16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两侧及相向方向Y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体卡定爪30的结构。
如图14所示,卡扣件主体12的主体腿部16插通于形成在帘式气囊82的突片84上的卡定孔86,并且从车内侧(在图14中为左侧)相对于形成在车身面板94上的固定孔96插通。在将主体腿部16插通(插入)于固定孔96时,一对主体卡定爪30与固定孔96的孔缘部滑动。由此,一对主体卡定爪30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弹性变形。然后,当一对主体卡定爪30通过固定孔96时,一对主体卡定爪30弹性恢复,一对主体卡定爪30从车外侧(在图14中为右侧)相对于固定孔96的孔缘部卡合。由此,成为卡扣件主体12被保持于车身面板94的结构。
在上述保持状态下,在卡扣件主体12的凸缘部18与车身面板94之间配置突片84,利用凸缘部18限制突片84从卡扣件主体12的脱落。成为在该突片84与车身面板94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间隔件的结构。该间隔件例如利用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为大致波形垫圈状。
(锁定销的结构)
如图5及图6所示,锁定销40呈以插拔方向Z为长边的长条的大致长方体状,并构成为插入配置在锁定销孔20内。该锁定销40一体地具有销头部42、一对销腿部48、一对卡定部50及一对抓夹部56。在该锁定销40,形成有从拔出方向Z2侧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44。该缺口部44在锁定销40的拔出方向Z2侧的部位形成于偏移方向X上的中央部。
销头部42构成锁定销40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部。该销头部42由上述缺口部44在偏移方向X上分割为两部分。在销头部42,在隔着缺口部44的偏移方向X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有底的减重孔46。这些减重孔46在拔出方向Z2侧开口,且插入方向Z1侧被封闭。
一对销腿部48呈以相向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并在相向方向Y上相互相向地配置。这些一对销腿部48从销头部42向插入方向Z1侧一体地延伸。在这些一对销腿部48中,上述缺口部44到达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销腿部48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部。此外,当在主体腿部16设置有四个主体卡定爪30的情况下,成为在锁定销40设置有四个销腿部48的结构。
一对卡定部50分别具有卡定部主体52和销卡定爪54,并形成为在相向方向Y上相互对称的形状。各卡定部主体52在缺口部44内配置于偏移方向X上的中央部,并在相向方向Y上相互相向。各卡定部主体52从各销腿部48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面向拔出方向Z2延伸,并呈以相向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各销卡定爪54从各卡定部主体52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部位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延伸。各销卡定爪54的前端侧的部位与各卡定部主体52相比向拔出方向Z2侧突出。各销卡定爪54的偏移方向X上的尺寸设定得比各卡定部主体52小,并从各卡定部主体52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中央部延伸。
如图3所示,在锁定销4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一对卡定部50的各销卡定爪54与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临时卡定孔24嵌合(卡合)。由此,锁定销40保持在临时卡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卡扣件主体12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面与锁定销40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面配置在同一面上或大致同一面上,锁定销40整体配置在锁定销孔20内。由此,抑制锁定销40向锁定销孔20的里侧误插入的情形。
另外,在该状态下,锁定销40的一对销腿部48配置在比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主体卡定爪30靠拔出方向Z2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一对主体卡定爪30能够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弹性变形,能够进行卡扣件主体12相对于车身面板94的固定孔96的插入及拔出。因此,利用卡扣件主体12将帘式气囊82的突片84固定于车身面板94的作业,即,将卡扣件主体12的主体腿部16插入车身面板94的固定孔96中的作业在锁定销40位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
当卡扣件主体12的主体腿部16插入固定孔96时,将锁定销40推入到图4所示的正式卡定位置。在该推入时,锁定销40的一对卡定部50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弹性变形。然后,当锁定销40到达图14所示的正式卡定位置时,一对卡定部50弹性恢复,一对卡定部50的各销卡定爪54与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正式卡定孔26嵌合(卡合)。由此,锁定销40保持在正式卡定位置。此外,上述正式卡定位置设定在比临时卡定位置靠锁定销孔20的里侧的位置。另外,上述推入例如使用专用的工具进行。
如图4所示,在锁定销40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锁定销40的一对销腿部48插入锁定销孔20的一对销腿部插入室21中。在该状态下,一对销腿部48分别从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相对于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主体卡定爪30相向地配置。由此,一对主体卡定爪30不能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弹性变形,限制卡扣件主体12从车身面板94的固定孔96的拔出。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如上所述,上述结构的锁定销40具有一对抓夹部56。一对抓夹部56是用于使锁定销40的一对卡定部50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而解除一对销卡定爪54相对于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正式卡定孔26的嵌合的突起。该“解除嵌合”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解除卡合”。一对抓夹部56分别从一对卡定部50的各卡定部主体52向锁定销孔20的开口侧(即拔出方向Z2侧)且上述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延伸。也就是说,各抓夹部56相对于各卡定部主体52向拔出方向Z2侧及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突出。各抓夹部56中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面与销头部的拔出方向Z2侧的端面配置在同一面上或大致同一面上。
另外,上述一对抓夹部56在与插拔方向Z及相向方向Y正交的偏移方向X上相互偏移地配置。详细而言,一对抓夹部56配置成在从相向方向Y观察的情况下相互稍微重叠。另外,一对抓夹部56在从插拔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梯形,以长边朝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的姿势配置。一对抓夹部56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6B(参照图12)在从插入方向Z1观察时相对于偏移方向X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图12所示,在从卡扣件主体12拔出位于正式卡定位置的锁定销40时,利用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从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抓夹一对抓夹部56。由此,一对抓夹部56与一对卡定部50一起相互接近。此时,如图12所示,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与一对抓夹部56中的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的端面56A接触。上述尖嘴钳6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工具”。该尖嘴钳60是一般的尺寸的尖嘴钳。此外,在图12中,61A示出与上述尖嘴钳60不同的特殊的尖嘴钳61的前端部。该尖嘴钳61的前端部61A形成为比上述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细。
如图10~图12所示,构成为在一对抓夹部56由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一对抓夹部56在偏移方向X上排列,即在从偏移方向X观察时一对抓夹部56相互重叠。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构成为一对抓夹部56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6B相互接触。另外,在该状态下,从卡扣件主体12的一对主体卡定孔86拔出一对卡定部50的各销卡定爪54,解除锁定销40相对于卡扣件主体12的卡定。详细而言,在该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头部14的一对壁部15,一对卡定部50的各销卡定爪54配置在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为在一对抓夹部56由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抓夹部56分别由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夹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构成为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从相向方向Y上的两侧相对于各抓夹部56压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抓夹部56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一体地延伸的壁部58。一方的壁部58与另一方的壁部58之间的偏移方向X上的尺寸设定得比一般的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的宽度尺寸稍大。如图12所示,各壁部58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8A以越趋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则越趋向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在此为倾斜)。另外,如图12所示,各壁部58与各卡定部主体52相比向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伸出。各壁部58中的插入方向Z1侧的端部与各卡定部主体52一体地相连。
(作用及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80中,收纳在车辆V的车顶侧部88的帘式气囊82从充气机向内部接受气体的供给而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在设置于上述车顶侧部88的车身面板94形成有多个固定孔96,在各固定孔96分别插入有卡扣件10的卡扣件主体12。利用这些卡扣件主体12将帘式气囊82卡定于车身面板94。在各卡扣件10的卡扣件主体12形成有锁定销孔20,利用插入配置于各锁定销孔20的锁定销40限制卡扣件主体12从固定孔96的拔出。
上述锁定销40具有一对卡定部50和一对抓夹部56。一对卡定部50在与向锁定销孔20的插入方向Z1正交的相向方向Y上相互相向地配置。这些一对卡定部50分别与卡扣件主体12卡合而将锁定销40卡定于卡扣件主体12,通过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而解除上述卡合。
一对抓夹部56分别从一对卡定部50向锁定销孔20的开口侧(即拔出方向Z2侧)且上述接近的一侧(即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延伸。这些一对抓夹部56在与插入方向Z1及相向方向Y正交的偏移方向X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当用尖嘴钳60从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抓夹这些一对抓夹部56时,一对卡定部50与一对抓夹部56一起相互接近。由此,解除一对卡定部50相对于卡扣件主体12的卡合,能够从卡扣件主体12拔出锁定销40。
上述一对抓夹部56在偏移方向X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因此,即使是一对抓夹部56从一对卡定部50分别向拔出方向Z2侧且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延伸的结构,也能够确保用尖嘴钳60抓夹时的一对抓夹部56的位移的行程。换句话说,如图1、图3~图5、图7、图9A~图9C所示,能够使没有用尖嘴钳60抓夹的状态下的一对抓夹部56向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相互靠近地配置。其结果是,能够将图7及图9A所示的一对间隙S设定得较宽。该间隙S是一对抓夹部56与锁定销孔20的内周面(在此为一对壁部15中的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即用于在用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抓夹一对抓夹部56时插入该前端部60A的空间。由此,能够用一般的尖嘴钳60抓夹一对抓夹部56。此外,在图9B及图9C中,省略间隙S的附图标记。
关于上述效果,使用图15~图19所示的作为比较例的卡扣件100进行补充说明。此外,在图15~图19中,对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该卡扣件100设为与在背景技术一栏中说明的以往的卡扣件相同的结构。在该卡扣件100中,设置于锁定销400的一对抓夹部410与本实施方式的一对抓夹部56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设为与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件10相同。
上述一对抓夹部410在相向方向Y上相互相向地配置,未在偏移方向X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另外,在比较例的锁定销400中,在一对抓夹部410之间配置有桥部420。该桥部420形成为一体地架设于销头部42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两侧的部位的桥状。在用尖嘴钳等工具抓夹一对抓夹部410时,如图18所示,该桥部420由一对抓夹部410在相向方向Y上夹持。此外,在图18中,省略上述工具的图示。也就是说,由上述工具抓夹的一对抓夹部410从上述桥部420受到反作用力。由此,在用上述工具抓夹一对抓夹部410并从锁定销孔20拔出锁定销400时,容易用上述工具保持锁定销400。
在上述结构的卡扣件100中,如在“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一栏中说明的那样,由于车辆中的卡扣件100的配设空间有限,所以卡扣件100的大小存在限制。另外,一对抓夹部410在相向方向Y上相互相向地配置,在一对抓夹部410之间配置有桥部420。因此,难以使没有用上述工具抓夹的状态下的一对抓夹部410向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相互靠近地配置。其结果是,无法将一对抓夹部410与锁定销孔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S1(参照图15及图19)设定得较宽。因此,如图19所示,一般的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无法插入上述间隙S1,无法用一般的尖嘴钳60抓夹一对抓夹部410。其结果是,需要前端部较细的特殊的尖嘴钳61等,产生通用性变低等问题。
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用一般的尖嘴钳60抓夹一对抓夹部56,所以通用性变高。其结果是,向车辆V组装帘式气囊82的作业现场的制造管理变容易。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件10设为与以往的卡扣件10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所以无需扩大车辆V中的卡扣件10的配设空间,能够避免制造成本或重量的增加,而且能够确保与以往的卡扣件100的互换性。由此,例如在新旧锁定销40、400的切换时期,能够混合生产新旧锁定销40、400,能够大幅减轻新旧锁定销40、400的切换应对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件10中,在锁定销40的一对抓夹部56由尖嘴钳60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抓夹部56分别由尖嘴钳60夹持。由此,在用尖嘴钳60抓夹一对抓夹部56并从锁定销孔20拔出锁定销40时,容易用尖嘴钳60牢固地保持锁定销40。
另外,在该卡扣件10中,在上述一对抓夹部56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一体地延伸的壁部58。因此,在用尖嘴钳60抓夹一对抓夹部56时,上述各壁部58从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相对于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进行干涉。由此,如图12所示,能够限制偏移方向X上的尖嘴钳60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一对抓夹部56极端地偏向一方的抓夹部56的一侧进行抓夹的情形。
而且,上述各壁部58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8A以越趋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则越趋向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能够利用这些端面58A,相对于一对抓夹部56向偏移方向X上的中央侧对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进行引导即定心。其结果是,容易用尖嘴钳60适当地抓夹一对抓夹部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壁部58与一对卡定部50的各卡定部主体52一体地相连。一对抓夹部56分别从一对卡定部主体52向拔出方向Z2侧且相向方向Y上的内侧延伸。如上所述,能够利用与一对卡定部主体52一体地相连的上述各壁部58加强这些一对抓夹部56的根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抓夹部56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6B在从插入方向Z1观察时相对于偏移方向X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在各抓夹部56中扩大与尖嘴钳60的前端部60A接触的端面56A的偏移方向X上的尺寸。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在用前端部较细的特殊的尖嘴钳61抓夹一对抓夹部的情况下,也容易使该尖嘴钳61的前端部61A相对于一对抓夹部56的双方卡合。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一对抓夹部56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6B在从插入方向Z1观察时相对于偏移方向X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一对抓夹部56的上述端面56B相对于偏移方向X正交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从一对抓夹部56一体地延伸的各壁部58与一对卡定部50一体地相连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将各壁部58和各卡定部50分割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上述各壁部58中的偏移方向X上的内侧的端面58A以越趋向相向方向Y上的外侧则越趋向偏移方向X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各壁部58的上述端面58A相对于偏移方向X正交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壁部58分别从一对抓夹部56一体地延伸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省略各壁部58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一对抓夹部56由尖嘴钳60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抓夹部56分别由尖嘴钳60夹持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一对抓夹部56中的仅一方的抓夹部56由尖嘴钳60等工具夹持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将帘式气囊82固定于车身面板94的卡扣件10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卡扣件能够应用为将车辆用部件固定于车辆的车身面板等的固定件。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卡扣件,其中,所述卡扣件具备:
卡扣件主体,所述卡扣件主体具有锁定销孔,并插入到形成于固定对象物的固定孔中;及
锁定销,所述锁定销插入配置于所述锁定销孔,并限制所述卡扣件主体从所述固定孔的拔出,
所述锁定销具有:
一对卡定部,所述一对卡定部在与向所述锁定销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相向方向上相互相向地配置,分别与所述卡扣件主体卡合而将所述锁定销卡定于所述卡扣件主体,并且通过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弹性变形,从而解除所述卡合;及
一对抓夹部,所述一对抓夹部分别从所述一对卡定部向所述锁定销孔的开口侧且所述接近的一侧延伸,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及所述相向方向正交的偏移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并通过用工具从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抓夹,从而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一起相互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件,其中,
所述卡扣件构成为在所述一对抓夹部由所述工具抓夹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各所述抓夹部分别由所述工具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件,其中,
在所述一对抓夹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向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一体地延伸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件,其中,
各所述壁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以越趋向所述相向方向上的外侧则越趋向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倾斜或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件,其中,
各所述壁部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一体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件,其中,
所述一对抓夹部中的所述偏移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在从所述插入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偏移方向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7.一种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具备:
帘式气囊,所述帘式气囊收纳于车厢侧部的上部,通过向内部供给气体,从而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及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的所述卡扣件主体插入到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固定孔形成于设置在所述车厢侧部的上部的作为所述固定对象物的车身面板,利用该卡扣件主体将所述帘式气囊卡定于所述车身面板。
CN202110421563.8A 2020-06-23 2021-04-20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Active CN113830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8273A JP7259807B2 (ja) 2020-06-23 2020-06-23 クリップ及び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0-108273 2020-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021A true CN113830021A (zh) 2021-12-24
CN113830021B CN113830021B (zh) 2023-11-21

Family

ID=7896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1563.8A Active CN113830021B (zh) 2020-06-23 2021-04-20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94696A1 (zh)
JP (1) JP7259807B2 (zh)
CN (1) CN113830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0407A1 (de) * 2020-04-16 2021-10-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Bauteils an einem Trägerbautei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09U (ja) * 1993-06-21 1995-01-24 加藤発条株式会社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03182436A (ja) * 2001-12-20 2003-07-03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6161890A (ja) * 2004-12-03 2006-06-22 Nifco Inc 留め具及び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CN102245913A (zh) * 2008-12-24 2011-11-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夹具
CN103917790A (zh) * 2012-07-30 2014-07-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件、固定件拆除结构及帘式安全气囊固定装置
CN203939840U (zh) * 2013-03-15 2014-11-12 安维斯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紧固装置和可拆卸紧固结构
CN106004767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夹及用于使用该固定夹固定待安装构件的固定结构
CN107960113A (zh) * 2015-04-20 2018-04-24 百乐仕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4732Y2 (ja) * 1980-11-05 1984-09-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部品取付構造
JPH0441105U (zh) * 1990-08-06 1992-04-08
US5533237A (en) * 1994-09-12 1996-07-09 Emhart, Inc. Grommet fastener assembly for automobiles
US5845883A (en) * 1997-02-12 1998-12-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lexible clip assembly
JP4299471B2 (ja) * 2001-03-19 2009-07-2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樹脂クリップ
JP4227741B2 (ja) * 2001-10-29 2009-02-1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US20040155162A1 (en) * 2002-11-06 2004-08-12 Wilhelm Schneider Support part with fixing pin
JP2005155845A (ja) 2003-11-27 2005-06-16 Kyocera Mita Corp 結合構造
DE102004036621B4 (de) * 2004-07-28 2007-04-26 A. Raymond Et Cie Spreizniet
JP5275127B2 (ja) * 2009-05-08 2013-08-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DE102009041130A1 (de) * 2009-09-14 2011-03-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Befestigungs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Auslösen eines Seitenairbags
JP5658977B2 (ja) * 2010-11-09 2015-01-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JP2012205403A (ja) * 2011-03-25 2012-10-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バンドクリップ
JP5668716B2 (ja) * 2012-03-30 2015-0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取付クリップ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取付装置
JP5776644B2 (ja) 2012-07-13 2015-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具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固定装置
EP3004662B1 (en) * 2013-06-06 2019-03-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ip,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structure and pillar garnish mount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09U (ja) * 1993-06-21 1995-01-24 加藤発条株式会社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03182436A (ja) * 2001-12-20 2003-07-03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6161890A (ja) * 2004-12-03 2006-06-22 Nifco Inc 留め具及び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CN102245913A (zh) * 2008-12-24 2011-11-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夹具
CN103917790A (zh) * 2012-07-30 2014-07-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件、固定件拆除结构及帘式安全气囊固定装置
CN203939840U (zh) * 2013-03-15 2014-11-12 安维斯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可拆卸紧固装置和可拆卸紧固结构
CN106004767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夹及用于使用该固定夹固定待安装构件的固定结构
CN107960113A (zh) * 2015-04-20 2018-04-24 百乐仕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9807B2 (ja) 2023-04-18
JP2022003266A (ja) 2022-01-11
US20210394696A1 (en) 2021-12-23
CN113830021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5743B2 (en) Fixing apparatus, fixing apparatus removing structure and curtain airbag fixing apparatus
JP4870488B2 (ja) 高固定強度の固定具
JP5447678B2 (ja) ガーニッシュ取付装置
US8297646B2 (en) Clip for airbag
JP5776592B2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または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取付装置
US20160121836A1 (en) Clip,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structure and pillar garnish mounting structure
US20160356298A1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n object on a support plate and obtained assembly
JP5888346B2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CN113830021A (zh) 卡扣件及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JP2004050973A (ja) ピラートリム構造
JP2019196131A (ja) 内装用カバー取付構造
KR101856526B1 (ko) 차량용 테더클립
JP5776644B2 (ja) 固定具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固定装置
JP2012167694A (ja) 留め具構造
JP2014228031A (ja) 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JP2013224057A (ja) ピラー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US20170267196A1 (en) Vehicle clip and exterior component fastening structure
EP3206914B1 (en) Airbag tethering clip assembly
JP2023006581A (ja) 取付クリップ及び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2149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配設構造
JP2023006580A (ja) 取付クリップ及び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8760767U (zh) 扣具安装结构
JP2015147449A (ja) バンパ取付構造
CN218031001U (zh) 索环
JP7415959B2 (ja) 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