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1001U - 索环 - Google Patents

索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1001U
CN218031001U CN202222413564.0U CN202222413564U CN218031001U CN 218031001 U CN218031001 U CN 218031001U CN 202222413564 U CN202222413564 U CN 202222413564U CN 218031001 U CN218031001 U CN 218031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grommet
trim
doo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35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辺大贵
山口拓
马场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1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1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索环,可兼顾板及内饰零件的组装作业性和内饰零件的更换作业性。索环(30)包括:板卡止部(32),固定于门板内件(10);以及内饰卡止部(38),卡止于以与门板内件(10)相向的方式设置的内饰零件(20),内饰卡止部(38)在卡止于内饰零件(20)的状态下,向卡止解除方向的变形由穿插于内饰零件(20)的穿插构件(40)限制。

Description

索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例如涉及一种索环(grommet),将车辆的板(panel)与内饰零件相互固定。
背景技术
为了将车辆的板与内饰零件相互组装,可使用索环(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丝索环在插入至车体板的凹部的状态(临时组装状态)下,通过自攻螺丝(tapping screw)而固定于内饰零件。而且,螺丝索环通过由自攻螺丝扩开从而被挤压于凹部,固定于车体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62-97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需要同时进行将自攻螺丝固定于车体板的工序与固定于内饰零件的工序,因而作业困难。而且,若牢固地进行自攻螺丝对车体板的固定,则在更换内饰零件时难以卸除。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索环,可兼顾板及内饰零件的组装作业性和内饰零件的更换作业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索环的特征在于包括:板固定部,固定于板;以及内饰卡止部,卡止于以与所述板相向的方式设置的内饰零件,所述内饰卡止部在卡止于所述内饰零件的状态下,向卡止解除方向的变形由穿插于所述内饰零件的穿插构件限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兼顾板及内饰零件的组装作业性和内饰零件的更换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从车室侧观看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组装体的车辆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组装体的截面图(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组装体的内饰零件、索环及穿插构件的立体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立体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及穿插构件的平面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及穿插构件的侧视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及穿插构件的正面图。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及穿插构件的背面图。
图9为用于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门板内件及内饰零件的组装作业的立体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门组装体中卸除内饰零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门组装体
10:门板内件(板)
10a:孔部
20:内饰零件
22b:孔部
23:框体部
23c1:开口部
30:索环
31:基部
32:板卡止部(板固定部)
32a:轴部
32b:爪部
33:穿插部
33a:孔部
34:筒部
35:肋
36:前后边部
37:横边部
38:内饰卡止部
38a:轴部
38b:爪部
39:引导部
40:穿插构件
41:轴部
42: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将本实用新型的门组装体适用于车辆的右侧的门的情况为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左右”分别表示从驾驶座观看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此外,图3、图9及图10中,描画有内饰零件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组装体1适用于门,所述门可开闭在车辆的侧面形成于座椅(作为前座的驾驶座或副驾驶座)2的侧方的开口部。在车辆的车室内,在所述门的后方,设有在车辆的侧碰撞时可向前方展开的侧气囊装置3。图1中描画有展开中途的侧气囊装置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组装体1包括构成门的外表面的门板外件(未图示)、及构成门的内表面的门板内件10。作为金属制的板状构件的门板外件和门板内件10通过焊接等而相互接合。
而且,门组装体1包括覆盖门板内件10的车室侧的内饰零件20、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饰零件20固定于门板内件10的索环30和穿插构件40。索环30和穿插构件40将门板内件10和内饰零件的后端部彼此(图1的部位X)相互固定。
<门板内件>
门板内件10为构成车辆的门的内侧的、金属制的板状构件。在门板内件10,形成有侧面观看时呈矩形状的孔部10a。
<内饰零件>
内饰零件(衬板)20为设于门板内件10的车宽方向内侧(车室侧)的、树脂制的板状构件。内饰零件20一体地包括:主壁部21,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后壁部22,从主壁部21的后端部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以及框体部23,与主壁部21和后壁部22协作构成框体。
《后壁部》
在后壁部22,形成有向前方凹陷的凹部22a。在凹部22a的底面,形成有可供穿插构件40穿插的孔部22b。
《框体部》
如图3所示,框体部23一体地包括:上壁部23a和下壁部23b,从主壁部21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并且从后壁部22向前方延伸设置;外壁部23c,将上壁部23a和下壁部23b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相连;以及前壁部23d,从主壁部21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并且将上壁部23a、下壁部23b及外壁部23c的前端部相连。即,框体部23的内壁部包含主壁部21的一部分,框体部23的后壁部包含后壁部22中形成有凹部23a的部位。在外壁部23c,形成有侧面观看时呈矩形状的开口部23c1。
<索环>
如图2所示,索环30为用于将门板内件10与内饰零件20相互固定的树脂制构件。如图4至图8所示,索环30一体地包括:基部31,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上下一对板卡止部32、32,从基部31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而且,索环30一体地包括:穿插部33,从基部31的后部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设置;筒部34,从穿插部33向后方延伸设置;以及一对肋35、35,从筒部34向所述筒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设置。而且,索环30一体地包括:上下一对前后边部36及横边部37,将穿插部33的前端部和基部31的前端部相连。而且,索环30一体地包括:上下一对内饰卡止部38、38,从上下一对前后边部36分别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而且,索环30一体地包括:引导部39,从穿插部33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设置。
《板卡止部》
板卡止部(板卡止爪部)32为索环30中固定于门板内件10的板固定部的一例。板卡止部32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一体地包括从基部31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的轴部32a、及形成于轴部32a的爪部32b。上方的板卡止部32中,爪部32a向上方突出,呈可卡止于孔部10a的上缘部的形状。下方的板卡止部32中,爪部32a向下方突出,呈可卡止于孔部10a的下缘部的形状。
利用板固定部的索环30对门板内件10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所述爪部32a的卡止,例如也可为螺固等。
《穿插部及筒部》
在穿插部33,形成有正面观看时呈圆形状的孔部33a。筒部34用于将孔部33a向后方延伸。
《肋》
肋35从穿插部33的后端部向后方竖立设置。肋35呈沿门板内件10及内饰零件20的排列方向即车宽方向延伸的形状。其中一个肋35从筒部34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设置。此肋35呈下述形状,即: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高度变小的方式倾斜。此肋35的后端面与后述的引导部39的后端面形成为一个面。另一个肋35从筒部3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
《内饰卡止部》
内饰卡止部(内饰卡止爪部)38为索环30中卡止于内饰零件20而可装卸地固定的部位。上下一对内饰卡止部38、38的间隔设定为较穿插构件40的轴部41的直径稍大。内饰卡止部38可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一体地包括从前后边部3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的轴部38a、及形成于轴部38a的顶端部的爪部38b。上方的内饰卡止部38中,爪部38b向上方突出,呈可卡止于开口部23c1的上缘部的形状。下方的内饰卡止部38中,爪部38b向下方突出,呈可卡止于开口部23c1的下缘部的形状。
在穿插构件40未配置于上下一对内饰卡止部38、38之间的状态下,内饰卡止部38对内饰零件20的固定强度设定为小于板卡止部32对门板内件10的固定强度。所述固定强度的大小关系可由轴部32a、轴部38a的长度或厚度、爪部38b的竖立设置高度等来设定。
《引导部》
引导部39为支持索环30穿插于开口部23c1的部位,呈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前端变细的形状。即,引导部39的上表面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向下方的方式倾斜。而且,引导部39的下表面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引导部39的后表面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向前方的方式倾斜。
<穿插构件>
如图3所示,穿插构件40为将索环30固定于内饰零件20,并且限制内饰卡止部38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动的销(例如自攻螺丝)。穿插构件40一体地包括轴部41、及设于所述轴部41的一端部的头部42。
<索环对内饰零件的组装方法>
如图3所示,作业员使索环30的穿插部33、筒部34、肋35、前后边部36、横边部37、内饰卡止部38及引导部39从车宽方向外方穿插于内饰零件20的开口部20a。此处,引导部39及车宽方向内侧的肋35利用所述引导部39的锥形状而支持所述穿插作业。上方的内饰卡止部38(爪部38b)一边向下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开口部23c1,然后复原,由此从车宽方向内侧卡止于开口部23c1的上缘部。下方的内饰卡止部38(爪部38b)一边向上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开口部23c1,然后复原,由此从车宽方向内侧卡止于开口部23c1的下缘部。穿插后,基部31抵接于框体部23的内壁部23c的车宽方向外侧面。穿插后,穿插部33及筒部34的孔部33a与孔部22b在前后方向对齐。
接下来,作业员使穿插构件40的轴部41从后方穿插于孔部22b、孔部33a。穿插后,穿插构件40的头部42抵接于孔部22b的周缘部。穿插后,穿插构件40的轴部41位于上下的内饰卡止部38、38的轴部38a间。在此状态下,上方的内饰卡止部38的轴部38a向卡止解除方向(下方)的移动由穿插构件40的轴部41限制。而且,下方的内饰卡止部38的轴部38a向卡止解除方向(上方)的移动由穿插构件40的轴部41限制。即,在将穿插构件40穿插于孔部22b、孔部33a的状态下,索环30无法脱离地固定于内饰零件20。
<索环对门板内件的组装方法>
接下来,作业员使索环30的板卡止部32、32从车宽方向内侧穿插于门板内件10的孔部10a(参照图3及图9)。上方的板卡止部32(爪部32b)一边向下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孔部10a,然后复原,由此从车宽方向外侧卡止于孔部10a的上缘部。下方的板卡止部32(爪部32b)一边向上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孔部10a,然后复原,由此从车宽方向外侧卡止于孔部10a的下缘部。基部31抵接于门板内件1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
此处,内饰卡止部38并非从基部31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设置的结构,而是从与基部31相向的前后边部36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设置。因此,索环30可将内饰卡止部38卡止于供板卡止部32卡止的内壁部23c的开口部23c1的周缘部,可消除另外形成供内饰卡止部38卡止的开口部的必要性。而且,索环30可在上下一对内饰卡止部38、38的轴部38a间合适地配置穿插构件40的轴部。
如此,索环30在并无门板内件10的状况下(例如工厂外)也可组装于内饰零件20,能以组装于内饰零件20的状态搬送。而且,对于索环30来说,可将对内饰零件20的组装与对门板内件10的组装作为分开的作业来执行,因而与需要同时进行对内饰零件和板的组装的现有技术相比较,组装作业容易。
<内饰零件的卸除方法>
在变更内饰零件20时等,作业员首先将穿插构件40从孔部22b、孔部33a抽出。接着,如图10所示,作业员使内饰零件20向车宽方向内方移动。此处,索环30的板卡止部32固定于门板内件10的固定强度大于索环30的内饰卡止部38固定于内饰零件20的固定强度。因此,索环30从内饰零件20脱离,以固定于门板内件10的状态残留。接着,作业员使新的内饰零件20卡止于内饰卡止部38,使穿插构件40穿插于孔部22b、孔部33a。
<车辆侧碰撞时的索环的功能>
在车辆侧碰撞时,索环30维持对门板内件10固定内饰零件20的后端部的状态。根据所述结构,侧气囊装置3可不进入内饰零件20及门板内件10内,而在车室内向前方合适地展开。而且,在车辆侧碰撞时,从内饰零件20脱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索环30的情况下,索环30的一对肋35、35中车宽方向内方的肋35通过与内饰零件20抵接,从而成为在内饰零件20与门板内件10间支撑的状态。因此,索环30向从内饰零件20脱离的方向的移动由肋35限制,由此可防止所述索环30从内饰零件20脱离。所述状态例如在下述情况下产生,即:在较索环30更靠后方的、门板内件10的较索环更靠后方的部位处的车辆侧碰撞时,在较索环30更靠后方,门板内件10及内饰零件20以相对接近的方式变形。车宽方向内侧的肋35的倾斜形状及引导部39的后端部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产生所述变形时可合适地抵接于内饰零件20的角度。如此,索环30可防止在车辆侧碰撞时侧气囊装置3在内饰零件20与门板内件10之间展开,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索环30包括:板固定部(板卡止部32),固定于板(门板内件10);以及内饰卡止部38,卡止于以与所述板相向的方式设置的内饰零件20,所述内饰卡止部38在卡止于所述内饰零件20的状态下,向卡止解除方向的变形由穿插于所述内饰零件20的穿插构件40限制。
所述索环30可在先组装于内饰零件20的状态下组装于门板内件10,并且在更换内饰零件20时,可在组装于门板10的状态下从内饰零件20脱离。因此,索环30可兼顾门板内件10及内饰零件20的组装作业性和内饰零件20的更换作业性。
而且,索环30包括相互相向的一对所述内饰卡止部38、38,所述穿插构件40配置于一对所述内饰卡止部38、38之间。
因此,索环30可利用一根穿插构件40对内饰零件20合适地组装。
而且,索环30包括:穿插部33,供穿插于所述内饰零件20的所述穿插构件40穿插。
因此,索环30也可通过将穿插构件40穿插于穿插部33而组装于内饰零件20,因此可利用一根穿插构件40对内饰零件20合适地组装。
而且,索环30包括从所述穿插部33竖立设置的肋35,所述肋35呈沿所述板及所述内饰零件20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
因此,关于索环30,在外力沿从内饰零件20脱离的方向作用于所述索环30的情况下,肋35抵接于内饰零件20而支撑,由此可合适地防止从内饰零件20的脱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适当变更。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索环30可用于将门板内件10以外的构成车辆的车体、门等的板与内饰零件相互组装。而且,索环30及穿插构件40的朝向可根据适用的板适当变更。

Claims (4)

1.一种索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固定部,固定于板;以及
内饰卡止部,卡止于以与所述板相向的方式设置的内饰零件,
其中,所述内饰卡止部在卡止于所述内饰零件的状态下,向卡止解除方向的变形由穿插于所述内饰零件的穿插构件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相向的一对所述内饰卡止部,
所述穿插构件配置于一对所述内饰卡止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插部,供穿插于所述内饰零件的所述穿插构件穿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肋,从所述穿插部竖立设置,
所述肋呈沿所述板及所述内饰零件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
CN202222413564.0U 2021-11-15 2022-09-13 索环 Active CN2180310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5772A JP2023072994A (ja) 2021-11-15 2021-11-15 グロメット
JP2021-185772 2021-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1001U true CN218031001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3564.0U Active CN218031001U (zh) 2021-11-15 2022-09-13 索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2994A (zh)
CN (1) CN21803100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2994A (ja)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8138B2 (en) Resilient clip fastener
US8979166B2 (e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65352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N108284801B (zh) 卡夹以及门饰板的安装构造
EP3293058A1 (en) Vehicle curtain airbag bracket
US20010032377A1 (en) Resilient clip fastener
US7188860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US20010046426A1 (en) Resilient clip fastener
CN218031001U (zh) 索环
JP2004017840A (ja) シートストライカのブラケット構造
CN108016394B (zh) 气囊装置
JPH1130214A (ja) クリップ
JP706370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CN218760767U (zh) 扣具安装结构
JP6256759B2 (ja) メータークラスター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2172660B (zh) 灯体安装构造
JP3506110B2 (ja) 車両用外装部品の取付け構造
CN115335258B (zh) 车辆的扶手安装结构
JP5088120B2 (ja) 電気接続箱
JP6761877B2 (ja) 外装樹脂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7415959B2 (ja) クリップ
JP7035700B2 (ja) 内装部品取付構造
JP200717636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取付部構造
JP2008068654A (ja) 車両用メッシュ材取付構造
JP5120236B2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におけるセンターロアパネルの組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