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5397A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15397A CN113815397A CN202111280709.8A CN202111280709A CN113815397A CN 113815397 A CN113815397 A CN 113815397A CN 202111280709 A CN202111280709 A CN 202111280709A CN 113815397 A CN113815397 A CN 1138153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 conical surface
- conical
- cushion assembly
- commercial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073 vulcan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60K5/1225—Resilient supports comprising resilient rings surrounding a part of the uni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属于汽车悬置技术领域,包括:悬置内骨架,其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等腰梯形部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悬置托架,其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悬置内骨架的腔室,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以及与第一圆锥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橡胶软垫,其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上的硫化部,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和第二圆锥面贴合的钢垫板。本申请可以调整X向、Y向和Z向的刚度比,大大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悬置作为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的关键零部件起到的主要作用有支撑作用、限位作用和隔振作用,动力总成的重量和各种驱动力矩会引起各悬置上的各种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悬置作为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的主要零件用于承载动力装置的各种载荷。悬置主要由主动端支架、被动端支架和连接主被动端支架的弹性件三部分组成,其中,主动端支架与动力总成连接,被动端支架与车架直接或间接进行连接。
悬置起到承载作用的部位主要是主簧,主簧通常是橡胶结构。悬置的另外一个主要作用是限制动力总成的位移,特别是在发动机启动、熄火和汽车加减速、换挡、转弯等工况时,悬置上受到的载荷很大,悬置的弹性变形会引起动力总成发生很大位移,可能导致动力总成与车架或其他零件之间的碰撞或干涉,造成损坏或者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为避免动力总成的过大位移则需要悬置在受到较大载荷时的变形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悬置主动端与被动端支架之间设计用于限制位移的弹性件。当动力总成上产生大载荷使悬置主动端发生大位移时,弹性件会被压缩而产生较大刚度,限制悬置主动端和动力总成位移。
此外,悬置还需具有较好的隔振作用,动力总成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会产生各种程度的振动,振动通过悬置传递到车架、驾驶室上会引发振动噪声问题,引起驾驶者的不适和抱怨。同时整车在行驶时由于路面不平等因素会对车辆产生振动冲击,使并传递到动力总成,引起动力总成较大位移和振动,造成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或者碰撞干涉。所以,悬置必须具有较好隔振作用,既要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架的传递,又要隔离车架振动向动力总成的传递。
相关技术中,悬置为全包围式结构,悬置软垫主体结构呈前后V型,左右悬置结构相同、对称安装,可应用于动力总成前悬置、后悬置。现有技术因悬置软垫主体结构呈前后V型结构,使得悬置软垫X向、Z向刚度较高,Y向刚度较小,X、Y、Z三向刚度比约为1.3:0.3:1,悬置软垫三向刚度比调整空间较小,尤其是提升Z向刚度的同时降低X、Y向刚度且使X、Y向刚度接近的难度较大,大大限制了现有悬置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悬置X、Y、Z三向刚度调节难度大,限制了现有悬置的使用范围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包括:
悬置内骨架,其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所述等腰梯形部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
悬置托架,其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悬置内骨架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以及与第一圆锥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
橡胶软垫,其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上的硫化部,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和第二圆锥面贴合的钢垫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置内骨架还包括位于等腰梯形部顶面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面,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悬置托架的腔室内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圆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以及与上顶板的顶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限位面;
所述橡胶软垫还包括包覆并硫化在上顶板的顶面、第一圆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分别与第二圆弧面、上限位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的一端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悬臂段,所述等腰梯形部接近第一圆锥面的一端还设有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三圆弧面位于第一圆锥面的上方,所述第三圆弧面与第一悬臂段的底面之间设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设有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筋与硫化部硫化成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一侧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二悬臂段,所述第二悬臂段的底部与硫化部的顶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垫板包括两片向上倾斜且对称设置的侧部钢垫板,以及位于两片侧部钢垫板之间并将两片侧部钢垫板连成一体的端部钢垫板,所述端部钢垫板与两片侧部钢垫板共同形成“U”形结构的钢垫板,所述侧部钢垫板位于定位卡槽内并与定位卡槽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锥面的上方设有与端部钢垫板的顶面贴合的限位筋,所述第二圆锥面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端部钢垫板的底面设有伸入圆弧形凹槽内的定位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钢垫板与定位卡槽和第二圆锥面之间抄垫有设定厚度的橡胶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置托架的底部开设有穿入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顶部穿入悬置内骨架的底面并与悬置内骨架抵接,所述悬置内骨架的底面与悬置托架的底部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置内骨架的顶部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圆锥面的一端,所述悬置内骨架的顶部还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螺纹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设置了悬置内骨架,其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等腰梯形部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悬置托架,其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悬置内骨架的腔室,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以及与第一圆锥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橡胶软垫,其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上的硫化部,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和第二圆锥面贴合的钢垫板。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在悬置内骨架的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置了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在悬置托架的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圆锥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在橡胶软垫的硫化部外表面包覆并硫化设置了与第二圆锥面贴合的钢垫板。第一圆锥面、钢垫板和第二圆锥面相互配合用于实现悬置的X向、Y向和Z向的隔振,并且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钢垫板和第二圆锥面的倾角和相互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悬置软垫总成的X向、Y向和Z向的刚度比,大大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使用范围,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通用性。此外,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钢垫板和第二圆锥面的倾角还可以灵活调整左、右悬置弹性中心的高度,从而提升悬置软垫总成的解耦、隔振性能。本申请应用于前悬置、后悬置均可,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悬置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悬置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不含悬置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悬置托架;2、悬置内骨架;3、橡胶软垫;4、钢垫板;5、定位销;6、导向销;11、定位卡槽;12、第二圆锥面;13、限位筋;14、圆弧形凹槽;15、定位孔;16、第三侧面;17、第二圆弧面;18、安装孔;21、第一斜面;22、第一圆锥面;23、加强筋;24、第一悬臂段的底面;25、第一圆弧面;26、第一侧面;27、第三圆弧面;31、硫化部;32、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悬置X、Y、Z三向刚度调节难度大,限制了现有悬置的使用范围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包括:
悬置内骨架2,该悬置内骨架2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在等腰梯形部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的受力面积和倾斜角度根据Z向刚度和X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22,该第一圆锥面22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第一圆锥面22的倾斜角度和受力面积根据Z向刚度、Y向刚度和X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即通过具体设计第一圆锥面22的不同倾斜角度和受力面积,可以实现调整悬置软垫总成Z向刚度、Y向刚度和X向刚度的比值。
悬置托架1,该悬置托架1为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悬置内骨架2的腔室,悬置托架1远离开口的一端设有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面,该安装面为平面且设有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18,悬置托架1通过螺栓或铆钉与车架固定连接。悬置托架1的开口用于将悬置内骨架2安装在腔室内,在腔室的内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11,以及与第一圆锥面2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12。第一圆锥面22的两端延伸至腔室内表面的前后两侧的定位卡槽11,第一圆锥面22用于实现Z向、Y向和X向的冲击受力,定位卡槽11用于实现Z向和X向的冲击受力。
橡胶软垫3,该橡胶软垫3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22上的硫化部31,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31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11和第二圆锥面12贴合的钢垫板4。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通过橡胶软垫3的硫化部31与悬置托架1的定位卡槽11连接,以实现Z向和X向的隔振。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圆锥面22通过橡胶软垫3的硫化部31与悬置托架1的第二圆锥面12连接,以实现Z向、Y向和X向的隔振。
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在悬置内骨架2的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置了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22,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圆锥面2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12,在橡胶软垫3的硫化部31外表面包覆并硫化设置了与第二圆锥面12贴合的钢垫板4。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相互配合用于实现悬置的X向、Y向和Z向的隔振,并且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的倾角和相互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悬置软垫总成的X向、Y向和Z向的刚度比,大大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使用范围,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通用性。此外,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的倾角还可以灵活调整左、右悬置弹性中心的高度,从而提升悬置软垫总成的解耦、隔振性能。本申请实施例的X向(即,前后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Y向(即,左右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Z向(即,上下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该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的悬置内骨架2还包括位于等腰梯形部顶面的上顶板,该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面25,在上顶板靠近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上顶板和等腰梯形部为机加工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用于X向的冲击受力,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的受力面积相同,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的受力面积根据X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第一圆弧面25用于X向和Y向的冲击受力,第一圆弧面25的半径和受力面积根据X向刚度和Y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
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圆弧面25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弧面17,分别与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以及与上顶板的顶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限位面。第二圆弧面17与第一圆弧面25相互配合,第二圆弧面17用于X向和Y向的冲击受力,第二圆弧面17的半径和受力面积根据X向刚度和Y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相互配合,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的受力面积相同,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的受力面积根据X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悬置托架1的上限位面与上顶板的顶面配合,悬置托架1的上限位面与上顶板的顶面用于Z向的冲击受力,悬置托架1的上限位面与上顶板的顶面的受力面积根据Z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
橡胶软垫3还包括包覆并硫化在上顶板的顶面、第一圆弧面25、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上的缓冲部32,该缓冲部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圆弧面17、上限位面、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间隔设置。悬置软垫总成采用刚度为非线性设计。X方向,在常用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上的缓冲部32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有一定间隙,在恶劣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上的缓冲部32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接触。
Y方向,在常用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圆弧面25上的缓冲部32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第二圆弧面17有一定间隙,在恶劣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第一圆弧面25上的缓冲部32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第二圆弧面17接触。Z方向,在常用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上顶板的顶面、底面的橡胶软垫3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有一定间隙,在恶劣工况下悬置内骨架2的上顶板的顶面、底面的橡胶软垫3与悬置托架1对应位置的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接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该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的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悬臂段,等腰梯形部接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还设有第三圆弧面27,第三圆弧面27位于第一圆锥面22的上方,第三圆弧面27与第一悬臂段的底面24之间设有加强筋23。第三圆弧面27用于Y向的冲击受力,第三圆弧面27的半径和受力面积根据Y向刚度的需要具体设定。加强筋23不仅用于增强第一悬臂段的结构强度,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筋23用于增强X向的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强筋23的数量设有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加强筋23的数量根据X向刚度要求具体设计,加强筋23优选但不限于为三角形结构,加强筋23与硫化部31硫化成一体,加强筋23完全嵌入在硫化部31内。本申请实施例以两个加强筋23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的两个加强筋2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加强筋23的受力面积和间距根据X向刚度要求具体设计。如需要增强悬置软垫总成X向刚度,第一种方式为增大加强筋23的X向的受力面积,第二方式为增大两个加强筋23之间的距离,反之则减小悬置软垫总成X向刚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该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的上顶板靠近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的一侧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二悬臂段,该第二悬臂段的底部与硫化部31的顶面抵接。第二悬臂段的底部与硫化部31的顶面抵接可增强悬置软垫总成的Z向刚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该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的钢垫板4包括两片向上倾斜且对称设置的侧部钢垫板,以及位于两片侧部钢垫板之间并将两片侧部钢垫板连成一体的端部钢垫板。端部钢垫板与两片侧部钢垫板共同形成“U”形结构的钢垫板4,侧部钢垫板位于定位卡槽11内并与定位卡槽11滑动连接。侧部钢垫板位于定位卡槽11内与定位卡槽11卡扣连接实现定位,防止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沿X向和Z向窜动。钢垫板4与定位卡槽11和第二圆锥面12之间抄垫有设定厚度的橡胶垫,该橡胶垫的厚度为2mm,该橡胶垫不仅具有隔振降噪的作用,而且保护钢垫板4在悬置托架1内不被磨损。
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第二圆锥面12的上方设有与端部钢垫板的顶面贴合的限位筋13,限位筋13位于第二圆锥面12和第二圆弧面17的交界位置。限位筋13用于实现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Z向限位,防止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向上窜动。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第二圆锥面12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凹槽14,端部钢垫板的底面设有伸入圆弧形凹槽14内的定位筋。定位筋的底部与圆弧形凹槽14的底面抵接,并且定位筋的侧壁与圆弧形凹槽14的侧壁相互贴合,定位筋与圆弧形凹槽14配合用于实现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Z向、Y向和X向限位,防止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向下窜动、左右窜动和前后窜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该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的悬置托架1的底部开设有穿入定位销5的定位孔15,定位孔15设有两个,两个定位孔15沿Y轴方向间隔对称设置。定位销5的顶部穿入悬置内骨架2的底面并与悬置内骨架2抵接,悬置内骨架2的底面与悬置托架1的底部间隔设置。定位销5优选但不限于为开口销,定位销5将悬置托架1和悬置内骨架2连接在一起,防止悬置内骨架2和橡胶软垫3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左右窜动。
在悬置内骨架2的顶部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导向销6,导向销6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悬置内骨架2上,导向销6位于远离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在悬置内骨架2的顶部还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螺纹孔。导向销6过盈配合压装在悬置内骨架2上,然后悬置内骨架2、橡胶软垫3、钢垫板4硫化为一体后装配在悬置托架1内,并通过定位销5固定使其连接为一体装配在车架上。动力总成通过垂直安装的方式下落至悬置软垫总成上,导向销6与动力总成预定位,动力总成落装到位后通过打紧螺栓将动力总成与悬置内骨架2的螺纹孔连接实现装配。
工作原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设置了悬置内骨架2,其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等腰梯形部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22;悬置托架1,其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悬置内骨架2的腔室,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11,以及与第一圆锥面2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12;橡胶软垫3,其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22上的硫化部31,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31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11和第二圆锥面12贴合的钢垫板4。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在悬置内骨架2的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置了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22,在悬置托架1的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圆锥面2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12,在橡胶软垫3的硫化部外表面包覆并硫化设置了与第二圆锥面12贴合的钢垫板4。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相互配合用于实现悬置的X向、Y向和Z向的隔振,并且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的倾角和相互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悬置软垫总成的X向、Y向和Z向的刚度比,大大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使用范围,提升了悬置软垫总成的通用性。此外,通过改变第一圆锥面22、钢垫板4和第二圆锥面12的倾角还可以灵活调整左、右悬置弹性中心的高度,从而提升悬置软垫总成的解耦、隔振性能。本申请应用于前悬置、后悬置均可,使用范围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内骨架(2),其包括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部,所述等腰梯形部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所述等腰梯形部的一端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圆锥面(22);
悬置托架(1),其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悬置内骨架(2)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卡槽(11),以及与第一圆锥面(2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锥面(12);
橡胶软垫(3),其包括包覆并硫化在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和第一圆锥面(22)上的硫化部(31),以及包覆并硫化在硫化部(31)外表面且与定位卡槽(11)和第二圆锥面(12)贴合的钢垫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置内骨架(2)还包括位于等腰梯形部顶面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面(25),所述上顶板靠近所述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
所述悬置托架(1)的腔室内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圆弧面(25)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圆弧面(17),分别与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以及与上顶板的顶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限位面;
所述橡胶软垫(3)还包括包覆并硫化在上顶板的顶面、第一圆弧面(25)、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上的缓冲部(32),所述缓冲部(32)分别与第二圆弧面(17)、上限位面、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顶板靠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悬臂段,所述等腰梯形部接近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还设有第三圆弧面(27),所述第三圆弧面(27)位于第一圆锥面(22)的上方,所述第三圆弧面(27)与第一悬臂段的底面(24)之间设有加强筋(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23)设有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加强筋(23)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筋(23)与硫化部(31)硫化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顶板靠近所述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的一侧呈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二悬臂段,所述第二悬臂段的底部与硫化部(31)的顶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垫板(4)包括两片向上倾斜且对称设置的侧部钢垫板,以及位于两片侧部钢垫板之间并将两片侧部钢垫板连成一体的端部钢垫板,所述端部钢垫板与两片侧部钢垫板共同形成“U”形结构的钢垫板(4),所述侧部钢垫板位于定位卡槽(11)内并与定位卡槽(11)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圆锥面(12)的上方设有与端部钢垫板的顶面贴合的限位筋(13),所述第二圆锥面(12)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凹槽(14),所述端部钢垫板的底面设有伸入圆弧形凹槽(14)内的定位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垫板(4)与定位卡槽(11)和第二圆锥面(12)之间抄垫有设定厚度的橡胶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置托架(1)的底部开设有穿入定位销(5)的定位孔(15),所述定位销(5)的顶部穿入悬置内骨架(2)的底面并与悬置内骨架(2)抵接,所述悬置内骨架(2)的底面与悬置托架(1)的底部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置内骨架(2)的顶部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导向销(6),所述导向销(6)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圆锥面(22)的一端,所述悬置内骨架(2)的顶部还设有与动力总成连接的螺纹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0709.8A CN113815397B (zh) | 2021-10-31 | 2021-10-31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0709.8A CN113815397B (zh) | 2021-10-31 | 2021-10-31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5397A true CN113815397A (zh) | 2021-12-21 |
CN113815397B CN113815397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7891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0709.8A Active CN113815397B (zh) | 2021-10-31 | 2021-10-31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153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76672A (zh) * | 2022-10-26 | 2022-12-16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悬置结构、商用车以及商用车的装配方法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62688A (en) * | 1949-05-28 | 1951-12-12 | Metalastik Ltd | A new or improved anti-vibration mouting for the power units of motor vehicles |
US4770398A (en) * | 1987-09-04 | 1988-09-13 |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 Engine mount assembly |
EP1672242A1 (de) * | 2004-12-16 | 2006-06-21 | Carl Freudenberg KG | Aggregatelager |
CN101486310A (zh) * | 2008-01-14 | 2009-07-22 | 大连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后悬置托架软垫总成 |
JP2010180930A (ja) * | 2009-02-04 | 2010-08-19 | Kurashiki Kako Co Ltd | 防振装置 |
CN102596610A (zh) * | 2009-09-11 | 2012-07-18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悬挂在汽车行走装置的车桥内部附接的振动产生构件的组件 |
CN203713514U (zh) * | 2014-02-19 | 2014-07-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 |
CN106461002A (zh) * | 2014-09-30 | 2017-02-22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7448531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
CN108146217A (zh) * | 2017-12-29 | 2018-06-12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减振结构 |
CN108407596A (zh) * | 2018-03-15 | 2018-08-17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 |
CN207902153U (zh) * | 2018-03-06 | 2018-09-2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悬置胶垫 |
CN109538687A (zh) * | 2018-11-07 | 2019-03-29 | 保定诺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悬置橡胶主簧及发动机悬置 |
JP2019094965A (ja) * | 2017-11-21 | 2019-06-20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
CN110329051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悬置的减振垫以及卡车 |
DE102019008388A1 (de) * | 2019-12-03 | 2021-06-10 |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Lag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Lagerung eines Fahrzeugbauteils |
CN114312278A (zh) * | 2021-09-24 | 2022-04-12 | 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重型卡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2021
- 2021-10-31 CN CN202111280709.8A patent/CN1138153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62688A (en) * | 1949-05-28 | 1951-12-12 | Metalastik Ltd | A new or improved anti-vibration mouting for the power units of motor vehicles |
US4770398A (en) * | 1987-09-04 | 1988-09-13 |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 Engine mount assembly |
EP1672242A1 (de) * | 2004-12-16 | 2006-06-21 | Carl Freudenberg KG | Aggregatelager |
CN101486310A (zh) * | 2008-01-14 | 2009-07-22 | 大连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后悬置托架软垫总成 |
JP2010180930A (ja) * | 2009-02-04 | 2010-08-19 | Kurashiki Kako Co Ltd | 防振装置 |
CN102596610A (zh) * | 2009-09-11 | 2012-07-18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悬挂在汽车行走装置的车桥内部附接的振动产生构件的组件 |
CN203713514U (zh) * | 2014-02-19 | 2014-07-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 |
CN106461002A (zh) * | 2014-09-30 | 2017-02-22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7448531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
JP2019094965A (ja) * | 2017-11-21 | 2019-06-20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
CN108146217A (zh) * | 2017-12-29 | 2018-06-12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减振结构 |
CN207902153U (zh) * | 2018-03-06 | 2018-09-2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悬置胶垫 |
CN108407596A (zh) * | 2018-03-15 | 2018-08-17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 |
CN109538687A (zh) * | 2018-11-07 | 2019-03-29 | 保定诺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悬置橡胶主簧及发动机悬置 |
CN110329051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悬置的减振垫以及卡车 |
DE102019008388A1 (de) * | 2019-12-03 | 2021-06-10 |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Lag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Lagerung eines Fahrzeugbauteils |
CN114312278A (zh) * | 2021-09-24 | 2022-04-12 | 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重型卡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76672A (zh) * | 2022-10-26 | 2022-12-16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悬置结构、商用车以及商用车的装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5397B (zh) | 2023-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15397A (zh)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软垫总成 | |
US11014458B2 (en) | Die-cast aluminum bracket | |
CN211167096U (zh) |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 |
CN104908568A (zh) | 后悬置总成 | |
CN210502903U (zh) | 一种后地板组件 | |
CN215865599U (zh) | 三分力测量装置 | |
CN214215463U (zh) | 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 | |
CN220947520U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结构 | |
CN219134339U (zh)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
CN220951075U (zh) |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 |
CN219969609U (zh) | 车辆的防护装置以及车辆 | |
CN217396216U (zh) | 一种轿车用悬置模态加强结构 | |
CN212685702U (zh) | 方向机总成和车辆 | |
CN218489452U (zh) | 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 |
CN217259576U (zh) | 车辆变速箱辅助悬置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390999U (zh) | 一种变速箱左悬置总成 | |
CN219809348U (zh) | 吸振器以及包括该吸振器的车辆 | |
CN218141003U (zh) | 应用于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燃料电池车 | |
CN217864348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9687247U (zh) | 一种蓄电池安装组件、蓄电池总成、车体以及车辆 | |
CN221393045U (zh) | 油箱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5904300U (zh) | 发动机悬置装置和车辆 | |
CN219584123U (zh) | 电池包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9119701U (zh) | 液压变速器悬置及车辆 | |
CN221585558U (zh) | 车身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