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4838A - 介质供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4838A
CN113734838A CN202110522411.7A CN202110522411A CN113734838A CN 113734838 A CN113734838 A CN 113734838A CN 202110522411 A CN202110522411 A CN 202110522411A CN 113734838 A CN113734838 A CN 113734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supply
conveyance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24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4838B (zh
Inventor
宫地亮介
饭冈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922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51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530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8767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734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4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4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4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12Suction bands, belts, or tables moving relatively to the pile
    • B65H3/124Suction bands or belts
    • B65H3/128Suction bands or belt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1Features of transport path
    • B65H2301/312Features of transport path for transport path involving at least two planes of transport form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6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Sequence of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7/00Means for control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51/00 - B65H2555/00
    • B65H2557/30Control systems architecture or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or pneumatic modules;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抑制由被在具有弯曲部分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间的变动。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它们供给介质;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第2单独输送路径和汇合输送路径,它们具有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第4弯曲部分),且与所述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连结;作为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输送辊对~第9输送辊对和接收辊对,它们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介质;以及控制部,其对第1输送辊对~第9输送辊对进行控制。该控制部根据介质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第1输送辊对~第9输送辊对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Description

介质供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供给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纸张等介质向印刷装置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供给的介质供给装置中,有时对输送速度进行调整,以使介质到达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到达时间)与作为理论值的基准到达时刻(基准到达时间)一致。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对从纸张的开始供纸起到由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为止的到达时间进行测量,基于该测量出的到达时间,对从纸张检测传感器的下游起到达套准调节辊为止的纸张的输送速度进行变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8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介质的输送路径具有弯曲部分的情况下,在介质通过弯曲部分时,因介质的刚性而使介质所通过的位置不同。因此,会产生介质实际通过的路径长度的差。例如,厚纸等刚性较强的介质欲通过弯曲部分中的最短路径而使路径长度变短,或者薄纸等刚性较弱的介质欲沿着弯曲部分的外侧的引导板通过而使路径长度变长。
因此,在输送路径具有弯曲部分的情况下,介质到达印刷装置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到达时间)会因介质的种类而变动。例如,在通过使介质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来对介质的歪斜进行修正的印刷装置中,因介质的种类而使介质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的抵接时刻变动。由此,介质的歪斜修正的能力出现偏差而使作为印刷结果的画质降低或者产生卡纸。
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用对被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为止的到达时间进行测量并对从纸张检测传感器的下游起到达套准调节辊为止的纸张的输送速度进行变更的方法,能够使介质到达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趋于一定,但无法抑制由介质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刻的变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被在具有弯曲部分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间的变动的介质供给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1个技术方案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供给部,其供给介质;输送路径,其具有弯曲部分,且与所述供给部连结;输送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所述技术方案,能够抑制由被在具有弯曲部分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间的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弯曲部分处的厚纸和薄纸所通过的位置的说明图,图3的(a)是弯曲部分(拐角:大)的情况的图,图3的(b)弯曲部分(拐角:中)的情况的图,图3的(c)是弯曲部分(拐角:小)的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一)。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二)。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三)。
图7是表示比较例之一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之二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
图10是表示从比较例之三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薄)。
图11是表示从比较例之四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厚)。
图12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
图13是表示从比较例之五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薄)。
图14是表示从比较例之六中的第1供给部(粗线)和第2供给部(细线)供给的介质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厚)。
图15是用于说明输送速度的修正后的介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到达定位传感器的到达时刻的偏差与同其相对应的修正量的关系的表格。
附图标记说明
1、介质供给装置;1a、上层;1b、下层;11、第1供给部;11a、装载台;11b、吸附输送部;11c、介质厚度设定部;12、第2供给部;12a、装载台;12b、吸附输送部;12c、介质厚度设定部;21~29、第1输送辊对~第9输送辊对;31、控制部;32、存储部;33、接口部;100、印刷系统;101、印刷装置;110、印刷部;120、吸附输送部;130、输送部;131、套准调节辊对;132、接收辊对;133、输送辊对;140、翻转部;151、控制部;152、存储部;153、接口部;C1~C4、第1弯曲部分~第4弯曲部分;D1~D4、第1输送驱动部~第4输送驱动部;M、介质;Ma、厚纸;Mb、薄纸;Mc、修正后的介质;P1、第1单独输送路径;P2、第2单独输送路径;P3、汇合输送路径;P11、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2、循环翻转输送路径;S1、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0、定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
<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的控制结构的图。
此外,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这些各方向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
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100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和直到印刷装置101的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输送路径的结构(接收辊对132、定位传感器S10和汇合输送路径P3),对此详见后述。
介质供给装置1向作为介质M的供给目的地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印刷装置101供给介质M。此外,作为供给目的地装置,也可以是输送装置、后处理装置等其他装置。另外,介质供给装置1也可以一体地设于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另外,作为介质M,例如是纸张(单张纸),但也可以是薄膜等其他片状的介质等。
如图1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具备第1供给部11、第2供给部12、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汇合输送路径P3、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第1输送驱动部D1~第4输送驱动部D4、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和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另外,如图2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具备控制部31、存储部32和接口部33。
介质供给装置1分成上层1a和下层1b,第1供给部11配置于上层1a,第2供给部12配置于下层1b。如此,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以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是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的一个例子。作为该供给部,也可以配置单个供给部或3个以上的供给部。另外,多个供给部排列的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并没有特别限制。
第1供给部11具有装载台11a、吸附输送部11b和介质厚度设定部11c,第2供给部12具有装载台12a、吸附输送部12b和介质厚度设定部12c。
在装载台11a、12a装载有多个介质M。
吸附输送部11b、12b例如具有两个带轮和挂设于这些带轮的带,将例如通过空气抽吸而吸附于带的介质M逐张放出。吸附输送部11b、12b是将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的介质M逐张放出的放出部的一个例子。
用户通过介质厚度设定部11c、12c来设定被装载于装载台11a、12a的介质M的厚度。例如,介质厚度设定部11c、12c具有能够移动至被记载为表示介质M是厚纸的“厚纸”的位置、被记载为表示介质M是普通纸的“普通纸”的位置和被记载为表示介质M是薄纸的“薄纸”的位置的杆或拨盘等。后述的控制部31取得在介质厚度设定部11c、12c中设定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介质M的厚度。作为介质信息,也可以是介质M的材质等信息。另外,控制部31也可以取得通过印刷任务、印刷装置101的操作面板等设定的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
此外,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具有使装载台11a、12a上下移动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等装载台升降驱动部、使吸附输送部11b、12b的两个带轮中的一个带轮即驱动带轮旋转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等放出驱动部,不过未图示。
另外,较佳的是,在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配置有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和分离空气吹出机构,该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使包含装载于装载台11a、12a的最上面的介质M在内的多个介质M浮起的浮起空气,该分离空气吹出机构吹出使最上面的介质M和下位的介质M分离的分离空气。
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与第1供给部11连结。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与第2供给部12连结。汇合输送路径P3是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汇合而成的输送路径,其延伸到印刷装置101的套准调节辊对131。此外,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是与多个供给部(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分别连结的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
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大部分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第2单独输送路径P2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在配置于下层1b的汇合输送路径P3上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汇合。如此,介质供给装置1的输送路径具有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一部分。此外,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被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因此,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为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汇合输送路径P3。另外,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被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因此,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为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
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具有:第1弯曲部分C1,其设置在第1输送辊对21与第2输送辊对22之间,且在输送方向上从右方向向下方向弯曲;以及第2弯曲部分C2,其设置在第5输送辊对25与第8输送辊对28之间,且在输送方向上从下方向向右下方向弯曲。
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具有第3弯曲部分C3,该第3弯曲部分C3设置在第7输送辊对27与第8输送辊对28之间,且在输送方向上从右方向向右下方向弯曲。
汇合输送路径P3具有第4弯曲部分C4,该第4弯曲部分C4跨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地设置在第9输送辊对29与套准调节辊对131之间,且在输送方向上从右下方向向右上方向弯曲。
在此,介质M的输送路径具有上述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由此,在介质M通过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时,因介质M的刚性而使介质M所通过的位置不同。因此,会产生介质M实际通过的路径长度的差。
例如,如图3的(a)所示,在输送方向上从右方向向下方向以例如90度左右弯曲的第1弯曲部分C1(拐角:大),在第1输送辊对21与第2输送辊对22之间,粗虚线所示的刚性较强的厚纸Ma欲通过最短路径而使路径长度变短,细虚线所示的刚性较弱的薄纸Mb欲沿着外侧的引导板通过而使路径长度变长。
此外,如图3的(b)所示,在将第1弯曲部分C1变更为在输送方向上从右方向向右下方向以例如45度左右弯曲后的弯曲部分C1-1(拐角:中),与第1弯曲部分C1相比,路径长度的差较小,但在路径长度较长的厚纸Ma和路径长度较短的薄纸Mb之间仍会产生路径长度的差。
如图3的(c)所示,在输送方向上从右方向向右下方向以例如30度左右弯曲的第3弯曲部分C3(拐角:小),与第1弯曲部分C1和弯曲部分C1-1相比,路径长度的差较小,但在第7输送辊对27与第8输送辊对28之间,在路径长度较长的厚纸Ma和路径长度较短的薄纸Mb之间仍会产生路径长度的差。
如上述那样,在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C1~第3弯曲部分C3),介质M根据厚度(刚性的强弱)而路径长度不同。因此,介质M的路径长度、进而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到达时刻会与介质M的厚度和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路径形状(例如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的拐角的大小、有无)相应地变动。
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各自均具有彼此相对地配置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一边夹持介质M一边进行输送。
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介质M。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介质M。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此外,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是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多个单独输送路径)上输送介质M的多个单独输送部的一个例子。另外,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及后述的印刷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是在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的汇合输送部的一个例子。即,介质供给机构具备用于输送介质M的输送部,该输送部具有多个单独输送部(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和汇合输送部(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
第1输送驱动部D1~第4输送驱动部D4是使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第1输送驱动部D1使第1输送辊对21的驱动辊和第2输送辊对22的驱动辊旋转。第2输送驱动部D2使第3输送辊对23~第5输送辊对25的驱动辊旋转。第3输送驱动部D3使第6输送辊对26的驱动辊和第7输送辊对27的驱动辊旋转。第4输送驱动部D4使第8输送辊对28的驱动辊和第9输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第1输送驱动部D1、第2输送驱动部D2和第3输送驱动部D3是驱动多个单独输送部(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的单独输送驱动部的一个例子。第4输送驱动部D4和对接收辊对132进行驱动的未图示的输送驱动部是驱动汇合输送部(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的汇合输送驱动部的一个例子。即,介质供给机构具备输送驱动部,该输送驱动部具有单独输送驱动部(第1输送驱动部D1~第3输送驱动部D3)和汇合输送驱动部(第4输送驱动部D4和接收辊对132的输送驱动部)。
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和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是对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的例如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
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在第1输送辊对21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第1输送辊对21相邻地配置。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在第5输送辊对25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第5输送辊对25相邻地配置。由此,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入口附近检测介质M的通过,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出口附近检测介质M的通过。
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在第6输送辊对26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第6输送辊对26相邻地配置。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在第9输送辊对29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第9输送辊对29相邻地配置。由此,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入口附近检测介质M的通过,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在汇合输送路径P3上的介质供给装置1的出口附近检测介质M的通过。
此外,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和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是配置于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对到达到达检测传感器(后述的定位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的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具有作为对介质供给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对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31使用第1输送驱动部D1~第4输送驱动部D4来控制第1输送辊对21~第7输送辊对27(单独输送部)和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汇合输送部)。此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一体地设于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时等情况下,供给目的地装置的控制部(例如后述的印刷装置101的控制部151)也可以作为控制部31发挥功能。
存储部32例如具有预先存储有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即ROM(ReadOnly Memory)、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用作作业用存储区域的随机读写半导体存储器即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存储器。此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一体地设于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时等情况下,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存储部(例如后述的印刷装置101的存储部152)也可以作为存储部32发挥功能。
接口部33在与印刷装置101等外部设备之间授受各种信息。例如,接口部33从印刷装置101的接口部153接收介质M的开始供给要求、后述的定位传感器到达时刻等信息,控制部31基于这些信息来控制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印刷装置101。
如图1和图2所示,印刷装置101具备印刷部110、吸附输送部120、输送部130、定位传感器S10、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循环翻转输送路径P12、翻转部140、控制部151、存储部152和接口部153。此外,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汇合输送路径P3和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用虚线表示循环翻转输送路径P12。
印刷部110例如具有按照印刷所使用的各种颜色区分的线型喷墨头(日文:ラインヘッド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此外,印刷部110的印刷方式也可以是喷墨印刷方式以外的印刷方式。
如图1所示,吸附输送部120与印刷部110相对地配置。吸附输送部120一边吸附介质M一边利用输送带来输送介质M。
输送部130具有:套准调节辊对131,被朝向印刷部110输送的介质M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从而修正介质M的歪斜;接收辊对132,其在从介质供给装置1延续过来的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以及多个输送辊对133,其在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或循环翻转输送路径P12上输送介质M。套准调节辊对131、接收辊对132和多个输送辊对133一边夹持介质M一边进行输送。
定位传感器S10在套准调节辊对131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汇合输送路径P3上配置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附近。定位传感器S10是配置于汇合输送路径P3,对作为介质M的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到达时刻进行检测的到达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作为该到达检测传感器,其也可以是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汇合输送路径P3配置的上述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此外,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和直到印刷装置101的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输送路径的结构,因此,可以说,接收辊对132和定位传感器S10是介质供给机构的一部分。
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与从介质供给装置1延续过来的汇合输送路径P3连结,并从套准调节辊对131向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延伸。在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100中,在印刷装置101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有其他的印刷装置、介质排出装置的情况下,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连结于这些装置的输送路径。
在循环翻转输送路径P12上,在对由印刷部110进行了单面的印刷后的介质M的相反侧的面也进行印刷时等情况下,输送介质M。
翻转部140具有使被输送至循环翻转输送路径P12的介质M的正反面翻转的翻转路径、转向辊对(日文:スイッチバックローラ対)等。
图2所示的控制部151具有作为对印刷装置10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对印刷装置10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
存储部152例如具有预先存储有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即ROM、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用作作业用存储区域的随机读写半导体存储器即RAM等存储器。
接口部153在与介质供给装置1、发送印刷数据的用户终端等外部设备之间授受各种信息。例如,接口部153如上述那样将介质M的开始供给要求、后述的定位传感器到达时刻等信息发送至介质供给装置1的接口部33。
以下,对于与介质供给装置1的动作,适当省略与上述说明重复的事项并进行说明。
首先,当接口部33从印刷装置101(接口部153)接收到介质M的开始供给要求时,图2所示的控制部31控制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以交替地供给图1所示的第1供给部11的介质M和第2供给部12的介质M或仅供给图1所示的第1供给部11的介质M和第2供给部12的介质M中的一者的介质M。
在从第1供给部11供给介质M的情况下,控制部31使用第1输送驱动部D1和第2输送驱动部D2来控制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以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从第1供给部11供给过来的介质M。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介质M时,利用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和第1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2来检测介质M的通过。
在从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的情况下,控制部31使用第3输送驱动部D3来控制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以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从第2供给部12供给过来的介质M。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介质M时,利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来检测介质M的通过。
另外,控制部31使用第4输送驱动部D4来控制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在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从第1单独输送路径P1或第2单独输送路径P2输送过来的介质M。在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时,利用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来检测介质M的通过。
由此,介质M被供给到与介质供给装置1的汇合输送路径P3连结的印刷装置101的汇合输送路径P3,介质M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而被修正歪斜,之后,利用印刷部110对介质M进行印刷。在印刷装置101的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时,利用定位传感器S10来检测介质M的通过(到达)。该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被从印刷装置101(接口部153)发送至介质供给装置1(接口部33)。
接下来,说明介质供给装置1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处理。
图4~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和图8是表示比较例1、2的介质供给机构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此外,图4~图8是从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的情况的例子。
首先,如图4所示,当使第2供给部12开始供给介质M时,利用吸附输送部12b,在使介质M逐渐地加速之后,将介质M以等速输送至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当介质M被输送至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时(时刻t11a),控制部31控制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以及汇合输送路径P3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使得以输送速度v1来输送介质M。
此外,由于介质M与吸附输送部12b之间的打滑较多而输送率变低,因此,作为介质M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通过时间的一个例子的通过时刻(时刻t11a)晚于作为预先决定的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间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因此,也如图7(比较例之一)所示,为了追回介质M的延迟,控制部31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1快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与定位传感器S10之间的输送速度v0的方式来决定输送速度v1。此外,将通过时刻作为一个例子的通过时间和将后述的到达时刻作为一个例子的到达时间并不限于通过时刻和到达时刻的瞬间,包含于近似误差范围内。例如,控制部31也可以取得对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定位传感器S10等检测到介质M的时刻以预定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舍去等等而得到的近似时刻来作为通过时间和到达时间。
另外,如上述那样,与第2供给部12连结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具有第3弯曲部分C3,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的汇合输送路径P3具有第4弯曲部分C4,因此,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的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与为薄纸Mb的情况相比,路径长度较短。
由此,图7的粗虚线所示的厚纸Ma被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检测到的通过时刻(时刻t12a)早于作为预先决定的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2)。另外,作为厚纸Ma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的到达时刻(时刻t13a)早于作为预先决定的理论值即基准到达时间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并且,作为厚纸Ma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间的一个例子的抵接时刻早于作为基准抵接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基准抵接时刻(时刻t14)。
另一方面,图7的细虚线所示的薄纸Mb被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检测到的通过时刻(时刻t12b)晚于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2)。另外,薄纸Mb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b)晚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并且,薄纸Mb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晚于基准抵接时刻(时刻t14)。
如上述那样,当厚纸Ma和薄纸Mb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出现偏差时,介质M的歪斜修正的能力(基于修正期间的差的歪斜修正量)出现偏差,从而作为印刷结果的画质降低或产生卡纸。
因此,如图4的粗虚线所示,在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调整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1减慢至输送速度v1a。此外,对于控制部31使输送速度v1减慢至输送速度v1a的程度,较佳的是,例如,预先通过实验来对介质M为普通纸的情况下的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定位传感器S10的通过时刻与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的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定位传感器S10的通过时刻之间的偏差进行测量,基于其测量结果来预先决定。
另外,如图4的细虚线所示,在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调整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1加快至输送速度v1b。对于控制部31使输送速度v1加快至输送速度v1b的程度,同样地,较佳的是,例如,通过实验来对介质M为普通纸的情况下的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定位传感器S10的通过时刻与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的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定位传感器S10的通过时刻之间的偏差进行测量,从而预先决定。
当介质M被输送到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时(时刻t12),控制部31控制汇合输送路径P3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使得以输送速度v0来输送介质M。另外,印刷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以与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相同的输送速度v0来输送介质M。
由此,在通过定位传感器S10检测到介质M的通过(到达)(时刻t13),为了降低介质M与套准调节辊对131之间的碰撞声而利用输送部130使介质M的输送速度减小之后,使介质M以等速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时刻t14)。之后,接收辊对132使介质M的输送停止。此外,接收辊对132在介质M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时(时刻t14)不使介质M的输送停止,由此,通过之后的一小段距离的输送来一边使介质M松弛一边修正歪斜。
接下来,如图5所示,有时,由于介质M与吸附输送部12b之间的打滑较少而输送率变高,因此,介质M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通过时刻(时刻t11b)早于作为预先决定的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在该情况下,也如图8(比较例之二)所示,控制部31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2慢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与定位传感器S10之间的输送速度v0的方式来决定输送速度v2。此外,对于这样的介质M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通过时刻(时刻t11a、t11b)相对于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的偏差,并不限于通过浮起空气而浮起并通过分离空气而与下位的介质M分离了的最上面的介质M被吸附输送部11b、12b吸附输送的情况,在利用分离板(日文:捌き板)等使最上面的介质M和下位的介质M分离的情况下,因作用于分离板与介质M之间的摩擦等也会产生这样的偏差。
另外,如上述那样,图8的粗虚线所示的厚纸Ma被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检测到的通过时刻(时刻t12a)早于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2),图8的粗虚线所示的厚纸Ma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a)早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并且,图8的细虚线所示的薄纸Mb被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检测到的通过时刻(时刻t12b)晚于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2),图8的细虚线所示的薄纸Mb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b)晚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
因此,在图5的例子中,同样地,如粗虚线所示,在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调整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2变慢为输送速度v2a。另外,如图5的细虚线所示,在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调整以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使输送速度v2变快为输送速度v2b。
之后,与图4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当介质M被输送到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时(时刻t12),控制部31控制汇合输送路径P3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使得以输送速度v0来输送介质M。另外,印刷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以与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相同的输送速度v0来输送介质M。
由此,在通过定位传感器S10检测到介质M的通过(到达)(时刻t13),为了降低介质M与套准调节辊对131之间的碰撞声而利用接收辊对132使介质M的输送速度减小之后,使介质M以等速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时刻t14)。之后,接收辊对132使介质M的输送停止。
此外,在图4和图5(以及比较例的图7和图8)中,示出从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的情况的例子,但在从第1供给部11供给介质M的情况下,只要将时刻t11即通过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基准通过时刻替换成通过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的基准通过时刻并进行相同的处理即可。但是,与第1供给部11连结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具有拐角比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第3弯曲部分C3的拐角大的第1弯曲部分C1,并具有第2弯曲部分C2。因此,与被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的介质M相比,被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的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与被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的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的差较大。因此,对于在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为厚纸Ma时而使其输送速度较慢、在为薄纸Mb时而使其输送速度较快的调整,控制部31进行的是与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不同的调整。此外,在假设与第1供给部11或第2供给部12连结的输送路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汇合输送路径P3或者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不具有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的情况下,对于被在不具有弯曲部分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M,可以说不产生上述介质M的厚度引起的路径长度的差异,因此省略输送速度的调整即可。
如上述那样,控制部31基于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介质M的输送速度v1、v2,但如图6所示,有时产生作为控制部31所取得的定位传感器S10的检测结果的到达时刻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此外,较佳的是,控制部31以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的介质M的开始供给要求、开始供给动作等的时刻为起点,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到达时刻。
如图6的粗虚线所示,在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为晚于时刻t13的时刻t13c的情况下,控制部31控制第6输送辊对26~第9输送辊对29以将后续的介质M的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上述输送速度v1、v1a、v1b加快至粗虚线所示的输送速度v1c(与原来的输送速度v1、v1a、v1b均不同的速度)。如上述那样,输送速度v1、v1a、v1b根据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通过时刻而变动,因此,先行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v1、v1a、v1b和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v1、v1a、v1b未必是相同速度。此外,如图5所示,较佳的是,在后续的介质M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的通过时刻(时刻t11b)早于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的情况下,控制部31控制第6输送辊对26~第9输送辊对29以从输送速度v2、v2a、v2b起加快输送速度。
另外,如图6的细虚线所示,在到达时刻为早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的时刻t13d的情况下,控制部31控制第6输送辊对26~第9输送辊对29以使后续的介质M的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速度v1、v1a、v1b减慢至细虚线所示的输送速度v1d(与原来的输送速度v1、v1a、v1b均不同的速度)。
在仅从第2供给部12连续地供给介质M的情况下,相对于存在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的先行的介质M,后续的介质M例如是两张介质M之后的介质M。但是,后续的介质M也可以是在存在偏差的先行的介质M之后紧接着被输送的介质M。在后续的介质M已经被从第2供给部12供给并正被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的情况下,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的输送中途调整输送速度即可。另外,在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交替地供给介质M的情况下,后续的介质M例如是在存在偏差的先行的介质M隔一张之后的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
较佳的是,控制部31根据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输送速度中的至少一者以及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而对后续的介质M是在几张介质M之后被输送的介质M进行调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与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因此,较佳的是,在从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从第1供给部11供给介质M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该控制部31分别针对单独输送路径P1、P2,对后续的介质M是在几张介质M之后被输送的介质M进行调整。
如上述那样,控制部31通过将先行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反馈到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上,从而使后续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接近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进而,使后续的介质M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接近基准抵接时刻(时刻t14)。因此,能够抑制介质M的歪斜修正量(修正期间)的偏差。
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控制部31根据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速度,但也可以根据到达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的到达时刻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2)之间的偏差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速度。如此,控制部31可以取得作为配置于汇合输送路径P3的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到达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检测结果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
另外,控制部31不是对后续的介质M在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与定位传感器S10之间(汇合输送路径P3和供给目的地输送路径P11)的输送速度进行调整,而是对后续的介质M在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速度v1、v2进行调整,将其调整至输送速度v1a、v1b、v2a、v2b,并将输送速度v1、v1a、v1b调整至输送速度v1c、v1d,由此,仅利用介质供给装置1就能完成输送速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在利用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这两者来调整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有时基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的输送速度和基于印刷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的输送速度不匹配,介质M被向印刷装置101侧拉长或者发生松弛。这样的输送速度的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由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接口部33与印刷装置101的接口部153之间的通信(基板间通信)、固件的测量精度的限度,因此,在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之间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的测量结果产生差,例如1[msec]的差会产生大约20[mm/s]的输送速度的差。
此外,与上述说明不同,也能够想到,根据先行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对之后该先行的介质M的定位传感器S10与套准调节辊对131之间的输送速度进行调整,从而使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趋于一定,但在该情况下,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时的输送速度不会一定,从而歪斜修正量容易出现偏差。
另外,在以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晚于基准抵接时刻的方式来输送介质M的情况下,通常,其下一个介质M也会以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晚于基准抵接时刻的方式被输送。
图15是用于说明输送速度的修正后的介质Mc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的偏差与同其相对应的修正量的关系的表格。
如图15所示,在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晚于基准抵接时刻地输送有第n张介质M的情况下,通常,第n+1张介质M和第n+2张介质M也以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晚于基准抵接时刻的方式被输送。
然而,例如当根据被在第n张之前输送的先行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的延迟(参照图6所示的时刻t13c)来从第n+1张介质M起进行调整以使图1所示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与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之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速度v1、v1a、v1b加快至输送速度v1c时,修正后的第n+1张介质Mc会接近第n张介质M。由此,例如,第n+1张介质M同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第n张介质M碰撞而产生卡纸、或者无法利用第n张介质M与第n+1张介质M之间的间隙来确保变更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的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的转速的时间、变更汇合输送路径P3上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的转速的时间。
因此,较佳的是,特别在介质M的供给间隔(多个介质M之间的间隙)较短时、输送速度较快时等的情况下,控制部31并不是在后续的介质M中一次性地消除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相对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的偏差,而是以消除偏差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例如,参照存储于存储部32的图16所示的表格,在到达时刻比基准到达时刻早5[msec]、4[msec]或3[msec]的情况下,控制部31并不使后续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晚5[msec]、4[msec]或3[msec],而是以使其晚该偏差时间的一部分即2[msec]的方式来对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进行修正。另外,在到达时刻比基准到达时刻早2[msec]的情况下,控制部31并不使后续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晚2[msec],而是以使其晚该偏差时间的一部分即1[msec]的方式来对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进行修正。
与此相反地,在到达时刻比基准到达时刻晚5[msec]、4[msec]或3[msec]的情况下,控制部31以使后续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早2[msec]的方式来对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进行修正。另外,在到达时刻比基准到达时刻晚2[msec]的情况下,控制部31以使后续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早1[msec]的方式来对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进行修正。
在到达时刻比基准到达时刻早1[msec]或者晚1[msec]的情况下、没有偏差的情况(0[msec])下,控制部31不对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进行修正。即,控制部31以在与先行的介质M相同的条件下输送后续的介质M的方式来控制第6输送辊对26~第9输送辊对29。
较佳的是,图16所示的到达时刻修正量与介质M的供给间隔和输送速度相应地决定。因此,较佳的是,对于图16所示的表格,与介质M的供给间隔、输送速度等(除此以外,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输送路径形状(第1单独输送路径P1或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等)相应地在存储部32中存储有多种表格。
例如,较佳的是,介质M的供给间隔越短或者输送速度越快,相对于到达时刻的偏差,到达时刻修正量越足够小,较佳的是,介质M的供给间隔越长或输送速度越慢,相对于到达时刻的偏差,作为到达时间修正量的一个例子的到达时刻修正量的减少程度越小或消失。
此外,也可以是,控制部31在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相对于基准到达时刻的偏差、介质M的供给间隔、介质M的输送速度、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等的基础上,还根据上述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运算并决定到达时刻修正量。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31取得用户利用印刷装置101的操作面板等输入的输送速度的调整值等的设定,根据该设定来调整输送速度。由此,能够修正介质供给装置1的每台机器的个体差异。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它们供给介质M;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它们具有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且与所述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连结;作为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和接收辊对132,它们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介质M;以及控制部31,其对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进行控制。该控制部31根据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另外,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第1弯曲部分C1~第3弯曲部分C3以及汇合输送路径P3的第4弯曲部分C4,根据介质M的种类(例如厚度的差异导致的刚性的强弱的差异)而使介质M所通过的位置不同,从而会产生介质M实际通过的路径长度的差。对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根据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输送速度,因此能够抑制上述路径长度的差引起的介质M到达供给目的地装置(印刷装置101)的例如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到达时刻的变动。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由被在具有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C1~第4弯曲部分C4)的输送路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的介质M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刻(到达时间)的变动。由此,例如,能够抑制介质M抵接于印刷装置101的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的偏差,因此能够防止介质M的歪斜修正的能力出现偏差而使作为印刷结果的画质降低或者产生卡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多个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输送路径具有:作为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该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与第1供给部11连结,该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与第2供给部12连结,且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这两者(至少1个单独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具有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C1~第3弯曲部分C3);以及汇合输送路径P3,其是所述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汇合而成的。控制部31根据该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和该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通过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路径形状或者通过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和汇合输送路径P3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分别供给且由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输送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由此,根据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分别供给的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和输送路径形状,对于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能够分别抑制由介质M的种类导致的路径长度的差引起的介质M到达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的变动。由此,例如,在交替地输送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情况下,能够避免为了容许到达时刻的变动而扩大介质M的供给间隔,进而能够抑制生产率(每张介质M的供给速度、印刷速度)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或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该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配置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且对在到达定位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该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配置于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且对在到达定位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控制部31根据作为由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检测到的介质M的通过时间的一个例子的通过时刻(时刻t11a、t11b)与作为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之间的偏差、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M的的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介质M的输送速度。
由此,能够抑制在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向第1单独输送路径P1或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供给的介质M的供给速度、开始供给时刻等这些方面产生偏差而引起的介质M到达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的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根据作为定位传感器S10(或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的检测结果即先行的介质M的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到达时刻(图6所示的时刻t13c、t13d)和作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来调整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该定位传感器S10(或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是配置于汇合输送路径P3的到达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换言之,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到达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定位传感器S10,该定位传感器S10配置于输送路径,对介质M的到达进行检测,控制部31根据作为定位传感器S10的检测结果的介质M的到达时间(时刻t13c、t13d)和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时刻t13)之间的偏差、后续的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控制输送部。
由此,能够根据相对于后续的介质M而言先行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来调整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另外,对于后续的介质M,并不是在输送中途产生偏差之后再调整输送速度,而是根据先行的介质M的偏差来调整输送速度,因此,容易抑制介质M到达印刷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到达时刻的变动。并且,在因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配置的输送辊对、输送驱动部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之间不同而使输送速度的偏差方式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分别调整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作为多个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该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输送路径具有:作为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该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与所述第1供给部11连结,该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与第2供给部12连结;以及汇合输送路径P3,其是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汇合而成的,输送部具有:作为多个单独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该第1输送辊对21~第5输送辊对25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介质M,该第6输送辊对26和第7输送辊对27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介质M;以及作为汇合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该第8输送辊对28和第9输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在该汇合输送路径P3上输送介质M。控制部31根据作为定位传感器S10(或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的检测结果即介质M的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到达时刻(时刻t13a、t13b)与作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后续的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对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进行控制,该定位传感器S10(或第2出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4)是配置于汇合输送路径P3的到达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如此,控制部31能够根据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来调整与第1供给部11连结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的输送速度、与第2供给部12连结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的输送速度和汇合输送路径P3上的输送速度。因此,即使因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配置的输送辊对、输送驱动部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之间不同而使输送速度的偏差方式不同,也能够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分别调整输送速度。另外,对于后续的介质M,并不是在输送中途产生偏差之后再调整输送速度,而是根据先行的介质M的偏差来调整输送速度,因此容易抑制到达定位传感器S10(印刷装置101)的到达时刻的偏差。并且,不需要印刷装置101中的输送速度的调整,在介质供给装置1中,能够调整介质M的输送速度,因此,与分别调整介质供给装置1的输送速度和印刷装置101的输送速度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在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中产生因调整而引起的输送速度的偏差。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印刷装置101的到达时刻(到达时间)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还具备作为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或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该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配置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且对到达定位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该第1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1配置于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且对到达定位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进行检测。控制部31根据作为由第2入口通过检测传感器S3检测到的后续的介质M的通过时间的一个例子的通过时刻(时刻t11a、t11b)与作为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基准通过时刻(时刻t11)之间的偏差、以及相对于后续的介质M而言先行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后续的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由此,即使在从第1供给部11和第2供给部12向第2单独输送路径P2(或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供给的介质M的供给速度、开始供给时刻等这些方面产生偏差,也能够抑制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的偏差,进而抑制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到达时间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互不相同,控制部31能够分别针对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对根据先行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来决定输送速度的后续的介质M是相对于先行的介质M而言在几张介质M之后被输送的介质M进行调整。
由此,能够分别在长度不同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针对后续的介质M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快地抑制先行的介质M到达定位传感器S10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以消除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另外,例如,在控制部31进行加快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这样的调整的情况下,被以消除先行的介质M的到达时刻(时刻t13c、t13d)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的方式加快输送速度的图15所示的第n+1张介质M(修正后的介质Mc)同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前一张的第n张介质M碰撞而产生卡纸,或者无法利用第n张介质M与第n+1张介质M之间的间隙来确保变更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转速的时间。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逐渐地消除偏差,能够避免使第n张介质M与第n+1张介质M之间的间隔极端地变动,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卡纸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变更上述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转速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根据将到达时刻(时刻t13a、t13b)与基准到达时刻(时刻t13)之间的偏差同作为与介质M的供给间隔和输送速度相应地决定的到达时间修正量的一个例子的到达时刻修正量对应起来而成的表格、后续的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后续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
由此,控制部31能够通过参照表格这样的简单处理来决定到达时刻修正量。并且,例如,介质M的供给间隔越长或者输送速度越慢,相对于到达时刻的偏差,到达时刻修正量的减少程度越小或消失。因此,能够一边抑制上述卡纸的产生并确保变更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转速的时间一边增大到达时刻修正量,因此能够使到达时刻接近基准到达时刻。
<另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各部分能够设为与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印刷系统100的各部分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重复的事项,省略说明。
图9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
图10是表示从比较例之三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薄)。
图11是表示从比较例之四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厚)。
图12是表示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
图13是表示从比较例之五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薄)。
图14是表示从比较例之六中的第1供给部11(粗线)和第2供给部12(细线)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时间的图(第1供给部v0>第2供给部v0,介质:厚)。
此外,图9~图11的例子是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基准输送速度v0与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基准输送速度v0相同的情况的例子,图12~图14的例子是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基准输送速度v0快于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基准输送速度v0的情况的例子。
如图9和图12所示,考虑如下情况:按照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介质M1)、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介质M2)、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介质M3)、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介质M4)的顺序,即,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交替地(伴随有至少两次连续的供给部的切换)以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基准到达时间的一个例子)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图中的粗线和细线的右端)。此外,将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作为一个例子的基准到达时间能够与介质M的尺寸、印刷内容(印刷部110的印刷时间)等相应地相对于每张介质M或每个供给部(第1供给部11或第2供给部12)而变动,但在此,考虑使A3尺寸的介质M1~介质M4以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上述那样,由于图1所示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输送速度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的输送速度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之间相同时,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的输送时间长于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的输送时间。
因此,将自第1供给部11的介质M1、M3的开始供给时间t31、t32或开始供给时间t51、t52设定得早于自第2供给部12的介质M2、M4的开始供给时间t41、t42或开始供给时间t61、t62。另外,为了使介质M以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如上述图4~图6所示,控制部31还实施根据介质M的作为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进行的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等上述输送速度的调整。
在此,即使介质M1~介质M4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一定,介质M1~介质M4的开始供给时间也未成为一定的间隔。即,当使介质M1~介质M4的开始供给时间一定时,由于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差,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到达时间未成为一定。
此外,也可以是,通过使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的输送速度快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的输送速度这样的输送速度的调整,使得介质M1~介质M4的开始供给时间成为一定间隔,且使介质M1~介质M4的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到达时间成为一定间隔。在如此对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的输送速度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的输送速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实施根据介质M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进行的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的做法也是有效的。
另外,如上述图3的(a)~图3的(c)所示,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具有拐角比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第3弯曲部分C3的拐角大的第1弯曲部分C1,并具有第2弯曲部分C2,由此,与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的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与在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上输送的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的差相比,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的介质M为厚纸Ma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与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上输送的介质M为薄纸Mb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的差较大。由此,在介质M1~介质M4为薄纸时,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相比,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输送路径长度容易延长。另外,在介质M1~介质M4为厚纸时,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相比,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输送路径长度容易缩短。
因此,在控制部31不实施根据介质M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进行的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的情况下,在介质M1~介质M4为薄纸时,与从第2供给部供给的介质M2、M4的输送时间相比,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的输送时间较容易受到因是薄纸而产生的影响(时间延长)。由此,与图9和图12的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不同,如图10(比较例之三)和图13(比较例之五)所示,在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之后起到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到达间隔in11或到达间隔in21短于在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之后起到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到达间隔in12或到达间隔in22。
另外,在控制部31不实施根据介质M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进行的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的情况下,在介质M1~介质M4为厚纸时,与从第2供给部供给的介质M2、M4的输送时间相比,从第1供给部供给的介质M1、M3的输送时间较容易受到因为是厚纸而产生的影响(时间缩短)。由此,与图9和图12的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不同,如图11(比较例之四)和图14(比较例之六)所示,在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之后起到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到达间隔in13或到达间隔in23长于在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之后起到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为止的到达间隔in14或到达间隔in24。
在如图10、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到达间隔in11~in14或到达间隔in21~in24未成为一定时,如上述那样,会产生介质M抵接于印刷装置101的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抵接时刻的偏差,因此,介质M的歪斜修正的能力出现偏差而使作为印刷结果的画质降低或者产生卡纸。或者,为了不使画质降低或者为了不产生卡纸,考虑到到达间隔的偏差而扩大到达间隔,其结果,生产率降低。因而,期望的是,如上述那样实施根据介质M的厚度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进行的基于第1输送辊对21~第9输送辊对29的介质M的输送速度的调整,如图9和图12所示那样使到达间隔in10或到达间隔in20一定。
此外,在装载于第1供给部11的装载台11a的全部介质M的供给完成之后开始供给装载于第2供给部12的装载台12a的介质M时等未频繁地产生供给部的切换的情况下,从同一供给部(第1供给部11或第2供给部12)连续地供给的介质M以介质M的厚度(介质信息)和输送路径形状均相同的条件被输送,因此,容易使到达间隔一定。因而,在未频繁地产生供给部的切换的情况下,也可以忽略供给部的切换时产生的到达间隔的变动。在如此忽略到达间隔的变动的情况下,套准调节辊对131的开始取入时间、印刷部110的开始印刷时间等根据定位传感器S10的介质M的检测时刻等来决定即可,不易对介质M的印刷等造成影响。
在以上说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例如,能够获得能抑制由被在具有弯曲部分的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M的种类导致的到达时间的变动等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单独输送路径P1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控制部31、151以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以基准到达时间(例如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in20)到达汇合输送路径P3上的基准到达位置(例如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方式来决定使第1供给部11供给介质M1、M3的开始供给时间t31、t32或t51、t52和使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M4的开始供给时间t41、t42或t61、t62。
因此,与使第1供给部11或第2供给部12以一定间隔供给介质M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消除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差异的速度修正,能够使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以基准到达时间(例如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in20)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等。由此,如上述那样,能够将针对根据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和介质M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输送速度所实现的介质M的到达时间的变动的抑制作为针对相对于期望的基准到达时间(例如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in20)的变动的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1、151以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交替地(伴随有至少两次连续的供给部的切换)以基准到达时间(例如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in20)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例如套准调节辊对131)的方式来决定使第1供给部11供给介质M1、M3的开始供给时间t31、t32或t51、t52和使第2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M4的开始供给时间t41、t42或t61、t62。
由此,即使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输送路径形状在第1单独输送路径P1和第2单独输送路径P2之间不同,也能够使从第1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1、M3和从第2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M4以期望的基准到达时间(例如一定的到达间隔in10、in20)交替地到达套准调节辊对13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件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这样的做法是不言而喻的。下面,附记本申请的原始申请时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供给部,其供给介质;输送路径,其具有弯曲部分,且与所述供给部连结;输送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供给部,所述输送路径具有:多个单独输送路径,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且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中的至少1个单独输送路径具有所述弯曲部分;以及汇合输送路径,其是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汇合而成的,对于从所述多个供给部分别供给且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介质的所述介质信息和该介质的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该介质的输送速度。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通过检测传感器,该通过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通过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供给部包含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包含与所述第1供给部连结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和与所述第2供给部连结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所述第1单独输送路径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第2单独输送路径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和从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以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汇合输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来决定使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开始供给时间和使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开始供给时间。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和从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交替地以所述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来决定使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所述开始供给时间和使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所述开始供给时间。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到达检测传感器,该到达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介质的到达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作为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所述介质的到达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后续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多个供给介质的供给部,所述输送路径具有:多个单独输送路径,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以及汇合输送路径,其是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汇合而成的,所述输送部具有:多个单独输送部,该多个单独输送部分别在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以及汇合输送部,其在所述汇合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根据作为配置于所述汇合输送路径的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所述介质的到达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后续的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并对所述多个单独输送部和所述汇合输送部进行控制。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机构还具备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该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对到达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之前的所述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后续的介质的通过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所述后续的介质而言的先行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后续的介质的所述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控制部分别针对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对根据先行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来决定输送速度的所述后续的介质是相对于所述先行的介质而言在几张介质之后被输送的介质进行调整。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消除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技术方案11]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将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同作为与所述介质的供给间隔和输送速度相应地决定的到达时间修正量对应起来而成的表格、所述后续的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Claims (11)

1.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
供给部,其供给介质;
输送路径,其具有弯曲部分,且与所述供给部连结;
输送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多个所述供给部,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
多个单独输送路径,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且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中的至少1个单独输送路径具有所述弯曲部分;以及
汇合输送路径,其是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汇合而成的,
对于从所述多个供给部分别供给且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介质的所述介质信息和该介质的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该介质的输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通过检测传感器,该通过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通过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调整基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给部包含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
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包含与所述第1供给部连结的第1单独输送路径和与所述第2供给部连结的第2单独输送路径,
所述第1单独输送路径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第2单独输送路径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和从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以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汇合输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来决定使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开始供给时间和使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开始供给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和从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交替地以所述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来决定使所述第1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所述开始供给时间和使所述第2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所述开始供给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到达检测传感器,该到达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对所述介质的到达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作为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所述介质的到达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后续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多个供给介质的供给部,
所述输送路径具有:
多个单独输送路径,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以及
汇合输送路径,其是该多个单独输送路径汇合而成的,
所述输送部具有:
多个单独输送部,该多个单独输送部分别在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以及
汇合输送部,其在所述汇合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
所述控制部根据作为配置于所述汇合输送路径的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所述介质的到达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后续的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并对所述多个单独输送部和所述汇合输送部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机构还具备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该多个通过检测传感器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对到达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之前的所述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后续的介质的通过时间与预先决定的基准通过时间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所述后续的介质而言的先行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所述后续的介质的所述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互不相同,
所述控制部分别针对所述多个单独输送路径,对根据先行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来决定输送速度的所述后续的介质是相对于所述先行的介质而言在几张介质之后被输送的介质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消除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的一部分的方式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将所述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偏差同与所述介质的供给间隔和输送速度相应地决定的到达时间修正量对应起来而成的表格、所述后续的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输送路径形状来决定所述后续的介质的输送速度。
CN202110522411.7A 2020-05-27 2021-05-13 介质供给机构 Active CN113734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2216 2020-05-27
JP2020-092217 2020-05-27
JP2020092217A JP7465150B2 (ja) 2020-05-27 2020-05-27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0092216 2020-05-27
JP2021053050A JP2021187679A (ja) 2020-05-27 2021-03-26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1-053050 2021-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4838A true CN113734838A (zh) 2021-12-03
CN113734838B CN113734838B (zh) 2023-06-27

Family

ID=7870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2411.7A Active CN113734838B (zh) 2020-05-27 2021-05-13 介质供给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0358B2 (zh)
CN (1) CN11373483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3692U (zh) * 2010-08-26 2011-11-30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20161388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US20150061212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Sheet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38932A (zh) * 2014-10-23 2016-05-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5730030A (zh) * 2014-12-26 2016-07-06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18065660A (ja) * 2016-10-20 2018-04-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471265A (zh) * 2018-05-09 2019-11-1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5836B2 (ja) 2004-04-14 2009-1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726A (ja) 2005-08-22 2007-04-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4028A (ja) * 2013-12-25 2015-07-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19603A (ja) * 2018-07-31 2020-02-06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3692U (zh) * 2010-08-26 2011-11-30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20161388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US20150061212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Sheet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38932A (zh) * 2014-10-23 2016-05-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5730030A (zh) * 2014-12-26 2016-07-06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18065660A (ja) * 2016-10-20 2018-04-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471265A (zh) * 2018-05-09 2019-11-1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70358B2 (en) 2024-04-30
US20210371222A1 (en) 2021-12-02
CN113734838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2504B2 (ja) 用紙処理システム
JP551149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734838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7159706B2 (ja) 中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7443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eregistration mechanism
JP2021187679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7465150B2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06044906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CN114772334A (zh) 介质供给机构
US20220289507A1 (en) Conveyance device
US20230312301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22147667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2112843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H11334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932511B2 (en) Medium feeding mechanism
CN114772335B (zh) 介质供给机构
US2023012557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14772335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2022113103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06264959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5297A (ja) 印刷装置
JP2022130292A (ja) 媒体供給装置
JPH06255838A (ja) 記録装置の用紙搬送制御装置
JP2023124965A (ja) 印刷装置
JP2024072206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