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2334A - 介质供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2334A
CN114772334A CN202210058366.9A CN202210058366A CN114772334A CN 114772334 A CN114772334 A CN 114772334A CN 202210058366 A CN202210058366 A CN 202210058366A CN 114772334 A CN114772334 A CN 11477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medium
conveyance
uni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83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冈让
宫地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088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1284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490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4766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7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2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供给机构,通过简单的控制来使与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连结的多个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同介质到达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一致。在要使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介质在从第二供给部供给的介质之后到达基准到达位置、并且第一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早于第二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介质供给机构的控制部通过进行加快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介质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供给的介质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第一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晚于第二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

Description

介质供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供给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如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以每打印1页就从多个供纸托盘中交替地选择进行供纸动作的供纸托盘的方式改变进行供纸动作的供纸托盘的连续打印时,以改变供纸开始的定时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使在后供给的纸张不赶上在前供给的纸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考虑一种介质供给机构,用于向打印装置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供给纸张等介质,该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供给介质的多个供给部;与这些多个供给部连结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以及合流搬送路径,其是这些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合流而成的路径。
在这样的介质供给机构中,存在如下情况:当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时,在切换用于供给介质的供给部的情况下,需要将供给部中的供给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更换为与到达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例如配准传感器)的介质的顺序(例如打印顺序)不同的顺序。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的差越大,或者介质的在搬送方向上的长度即介质长度越短,则越容易产生该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的更换。
当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更换为与介质到达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时,不仅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的再次开始动作等的控制变得复杂,而且用于顺序更换的控制本身也变得复杂。
此外,即使在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各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越长则搬送速度越快,以使各独立搬送路径的搬送时间的差成为固定。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使得路径长度的差越大则搬送速度越快,因此需要高性能的马达,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控制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使与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连结的多个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同介质到达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一致的介质供给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个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多个供给部,所述多个供给部用于供给介质;多个独立搬送路径,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并且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多个独立搬送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合流搬送路径,其是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合流而成的路径;合流搬送部,其在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以及控制部,其以使所述介质在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多个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并对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和所述合流搬送部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包括第一独立搬送路径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比该第一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短,所述多个供给部包括向所述第一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一供给部和向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二供给部,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早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是进行加快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使与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连结的多个供给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同介质到达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打印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装置和打印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比较例中的从第一供给部和第二供给部供给的介质的搬送时间的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中的延迟了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第三张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了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第三张介质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慢了从第二供给部供给的第二张介质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了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第三张介质的搬送速度且减慢了从第二供给部供给的第二张介质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了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介质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介质的搬送速度且进行偏差调整控制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介质的搬送速度且进行偏差调整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供给机构。
图1是示出打印系统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介质供给装置1和打印装置101的控制结构的图。
此外,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各方向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上下方向是铅直方向。
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00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和打印装置101。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打印装置101的直到配准辊对131为止的搬送路径的结构(接收辊对132、配准传感器S10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以及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介质供给装置1向打印装置101的配准辊对131供给介质M,打印装置101是介质M的供给目的地的一例。此外,作为介质M的供给目的地装置,不限于打印装置101,也可以是搬送装置、后处理装置等其它的装置。另外,介质供给装置1可以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另外,作为介质M,例如是纸张(开纸),但也可以是膜等其它的片状的介质等。
如图1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具备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搬送路径P3、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以及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另外,如图2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还具备控制部31、存储部32以及接口部33。
介质供给装置1分为上层1a和下层1b,第一供给部11配置于上层1a,第二供给部12配置于下层1b。像这样,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被上下排列地配置。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是供给介质M的多个供给部的一例。作为该多个供给部,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供给部。另外,多个供给部排列的方向也可以是前后方向,还可以是左右方向,并未特别地限制。
第一供给部11具有堆叠台11a和吸附搬送部11b,第二供给部12具有堆叠台12a和吸附搬送部12b。
在堆叠台11a、12a上堆叠有多张介质M。有时在第一供给部11的堆叠台11a和第二供给部12的堆叠台12a上堆叠种类(尺寸、材质、颜色等)互不相同的介质M。在该情况下,在作为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种类被变更时,在第一供给部11与第二供给部12之间切换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
吸附搬送部11b、12b例如具有两个滑轮和架设于这些滑轮上的带,将通过空气抽吸而吸附在带上的介质M逐张地送出。吸附搬送部11b、12b是将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逐张地送出的送出部的一例。
此外,虽未图示,但是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具有使堆叠台11a、12a上下动作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等堆叠台升降驱动部、使作为吸附搬送部11b、12b的两个滑轮中的一方的驱动滑轮旋转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等送出驱动部。
另外,优选为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配置吹送用于将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包括最上面的介质M在内的多张介质M吹起的吹起空气的吹起空气吹送机构、吹送用于使最上面的介质M与下面的介质M分离开的分离空气的分离空气吹送机构。
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一供给部11连结。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与第二供给部12连结。合流搬送路径P3是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而成的搬送路径,延伸至打印装置101的配准辊对131。此外,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是与多个供给部连结且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一例。
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大部分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于配置在下层1b的合流搬送路径P3。此外,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搬送路径上的长度)比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路径长度短(例如一半以下)。
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各自具有彼此相向地配置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一边夹着介质M一边搬送介质M。
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介质M。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介质M。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另外,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在打印装置10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此外,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是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介质M的第一独立搬送部的一例,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是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介质M的第二独立搬送部的一例。另外,第八搬送辊对28、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是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的合流搬送部的一例。
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是使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第一搬送驱动部D1用于使第一搬送辊对21和第二搬送辊对22的驱动辊旋转。第二搬送驱动部D2用于使第三搬送辊对23~第五搬送辊对25的驱动辊旋转。第三搬送驱动部D3用于使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的驱动辊旋转。第四搬送驱动部D4用于使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第一搬送驱动部D1和第二搬送驱动部D2是用于驱动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第一独立搬送部的一例)的第一独立搬送驱动部的一例,第三搬送驱动部D3是用于驱动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第二独立搬送部的一例)的第二独立搬送驱动部的一例。第四搬送驱动部D4和用于驱动接收辊对132的未图示的搬送驱动部是用于驱动第八搬送辊对28、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合流搬送部的一例)的合流搬送驱动部的一例。
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以及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是探测介质M的通过的例如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
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搬送辊对21相邻地配置在第一搬送辊对21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与第五搬送辊对25相邻地配置在第五搬送辊对25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由此,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入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出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
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与第六搬送辊对26相邻地配置在第六搬送辊对26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与第九搬送辊对29相邻地配置在第九搬送辊对29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由此,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入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中的介质供给装置1的出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
此外,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以及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是配置于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且探测在到达到达探测传感器(后述的配准传感器S10)之前的介质M的通过的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的一例。另外,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还是探测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进入到了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这一情况的进入探测传感器的一例。该进入探测传感器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的探测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制,因此也可以是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但是该进入探测传感器用于判定是否产生介质M的空送,因此期望配置在第二供给部12的附近。
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具有作为对介质供给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对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31基于后述的接口部33从打印装置101的接口部153(控制部151)接收到的介质M的供给开始信号,来控制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以及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此外,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各自配置的控制部接收到来自打印装置101的供给开始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这些控制部来进行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另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控制部(例如,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也可以作为控制部31而发挥功能。
存储部32例如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该ROM是预先记录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该RAM是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而作为作业用存储区域来使用的能够随时读写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存储部(例如,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存储部152)也可以作为存储部32而发挥功能。
接口部33与打印装置101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例如,接口部33从打印装置101的接口部153接收介质M的供给开始信号等信息,控制部31基于这些信息来控制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
接着,说明打印装置101。
如图1和图2所示,打印装置101具备打印部110、吸附搬送部120、搬送部130、配准传感器S10、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翻转部140、控制部151、存储部152以及接口部153。此外,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合流搬送路径P3和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用虚线表示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
打印部110例如具有打印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的未图示的线型头(line head)式喷墨头。此外,打印部110的打印方式也可以是喷墨打印方式以外的打印方式。
如图1所示,吸附搬送部120配置为与打印部110相向。吸附搬送部120一边吸附介质M,一边通过搬送带来搬送介质M。
搬送部130具有:配准辊对131,其通过抵接朝向打印部110搬送的介质M来校正介质M的歪斜;接收辊对132,其用于在与介质供给装置1相连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以及多个搬送辊对133,多个搬送辊对133用于在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或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搬送介质M。配准辊对131、接收辊对132以及多个搬送辊对133一边夹着介质M一边搬送介质M。
配准传感器S10配置在合流搬送路径P3的在配准辊对131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中位于配准辊对131的附近的位置。配准传感器S10是配置于合流搬送路径P3的探测介质M的到达的到达探测传感器的一例。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打印装置101中的直到配准辊对131为止的搬送路径的结构(接收辊对132、配准传感器S10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以及控制部151,因此接收辊对132和配准传感器S10可以说是介质供给机构的一部分。
另外,对于通过抵接介质M来校正介质M的歪斜的配准辊对131,没有设置用于探测介质M的传感器。因此,优选为基于配准传感器S10的探测结果来判别介质M是否到达配准辊对131。因此,配准传感器S10用作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介质M在规定间隔的基准到达时间到达配准传感器S10。该基准到达时间可以是具有包含误差范围的宽度的时间。另外,例如,可以基于介质M的尺寸、打印部110的与打印内容对应的打印时间、被连续搬送的介质M之间的间隙等,来针对每张介质M设定基准到达时间。介质M晚于基准到达时间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情况成为卡纸的判断因素,并且使得产生打印部110的打印开始时间的延迟、配准辊对131进行歪斜校正的精度的偏差等。此外,基准到达位置例如能够设定在配置于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上述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等除配准传感器S10以外的任意的位置。
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同与介质供给装置1相连的合流搬送路径P3连结,从配准辊对131向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延伸。在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00中,在打印装置101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有其它的打印装置、介质排出装置的情况下,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与这些装置的搬送路径连结。
在针对由打印部110进行了单面打印的介质M还进行相反侧的面的打印的情况下等,介质M被搬送到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
翻转部140具有使在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搬送的介质M的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翻转路径、反向辊(switchback roller)对等。
图2所示的控制部151具有作为对打印装置10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对打印装置101的各部进行控制。控制部151例如通过向介质供给装置1发送供给开始信号来使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以使介质M在基准到达时间到达配准辊对131,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存储部152例如具有ROM、RAM等存储器,该ROM是预先记录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该RAM是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而作为作业用存储区域来使用的能够随时读写的半导体存储器。
接口部153与介质供给装置1、发送打印数据的用户终端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例如,接口部153如上述那样将介质M的供给开始信号等信息发送到介质供给装置1的接口部33。
下面,关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动作,适当地省略与上述的说明重复的事项来进行说明。
首先,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基于接口部33接收到的来自打印装置101(接口部153)的介质M的供给开始信号,来一边在图1所示的第一供给部11的介质M与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之间切换,一边控制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或者,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进行控制使得仅供给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或者,如上所述,也可以是,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各自配置的控制部从打印装置101接收到供给开始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部进行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
控制部31利用第一搬送驱动部D1和第二搬送驱动部D2来控制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以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和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探测介质M的通过。
另外,控制部31利用第三搬送驱动部D3来控制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以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探测介质M的通过。
而且,控制部31利用第四搬送驱动部D4来控制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以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从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或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搬送来的介质M。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探测介质M的通过。
由此,介质M被供给到与介质供给装置1的合流搬送路径P3连结的打印装置10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与配准辊对131抵接而被校正歪斜,之后由打印部110对介质M进行打印。在打印装置10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时,由配准传感器S10探测介质M的通过(到达)。
接着,说明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使用供给开始信号进行的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
图3是表示比较例中的从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时间的图。
如图3所示,考虑如下情况:按照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一张介质M1、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四张介质M4的顺序,使介质M以规定的到达间隔in(基准到达时间的一例)到达配准传感器S10(图3中的粗线和细线的右端)。如上所述,根据该到达间隔in来决定的基准到达时间能够针对每张介质M或者每个供给部(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而与介质M的尺寸、打印内容(打印部110的打印时间)等相应地变动。
在使第一张介质M1~第四张介质M4以规定的到达间隔in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路径长度比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长例如2倍以上时、在介质M的在搬送方向上的长度(介质长度)短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容易晚于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像这样,当到达顺序与供给开始顺序之间产生不同时,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需要将发送供给开始信号的供给开始顺序更换为非到达顺序的顺序。
图4是表示比较例中的延迟了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为了消除上述的到达顺序与供给开始顺序的不同,考虑如图4所示那样通过控制部151向介质供给装置1发送供给开始信号来控制第一供给部11,以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由此,控制部151能够避免发送供给开始信号的顺序的更换。
然而,由于延迟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从而第二张介质M2与第三张介质M3之间的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间隔in延长至延长到达间隔in-e,之后供给的介质M(第四张介质M4等)的基准到达时间延迟。由此,介质M的每个规定时间的供给张数(生产率)减少。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通过进行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第一供给部11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快了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如图5所示,控制部151即使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通过加快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也将到达间隔in保持为固定。
换言之,在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比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第二张介质M与第三张介质M之间)之和长的情况下,控制部151通过加快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来使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小于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之和。
在此,例如,虽然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略晚,但只要是大致同时的,就可能产生介质供给装置1无法识别来自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的供给开始信号、或者控制部151无法连续地发送供给开始信号的情况。这种通信上的制约容易在通过与打印装置101连接的一根信号线来发送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信号的情况下产生。
因此,优选为控制部151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该切换时间tc是用于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从第二供给部12切换为第一供给部11的时间。
从确保切换时间tc的观点出发,并不限于如图3(比较例)所示那样第三张介质M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于第二张介质M的供给开始时间t21的情况,在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于从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起延迟了切换时间tc的时间的情况下,优选为延迟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
此外,控制部151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越晚,则用于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校正量越多。而且,当搬送速度达到上限而无法再校正时,无法保持到达间隔in,从而到达间隔in如图4所示的延长到达间隔in-e那样延长。在该情况下,每个规定时间的介质M的供给张数(生产率)减少,因此期望通过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且接近该供给开始时间t21(例如,延迟规定的切换时间tc且紧接着供给开始时间t21之后等,使得尽可能地早),来将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校正量限定为最小限度。
也就是说,在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与切换时间tc之和比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第二张介质M与第三张介质M之间)之和长的情况下,优选为通过加快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使得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与切换时间tc之和为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第二张介质M与第三张介质M之间)之和以下(期望与该和相同)。
此外,切换时间tc可以包含从第二供给部12开始供给介质M起直到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探测到介质M为止的进入预定时间。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1能够在第二供给部12发生了空送时,基于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的探测结果来判别空送,并在第一供给部11开始供给下一介质M之前,进行发生了空送的介质M的再次供给。此外,进入预定时间预先基于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对其它的介质M的探测结果等来决定即可。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优选为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但比第四张介质M4的供给开始时间t22早(期望早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这是因为,若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四张介质M4的供给开始时间t22,则发生如上所述的介质M的供给开始顺序向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顺序的更换。
在上述的图5所示的例子中,叙述了通过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的例子,但是如图6所示,通过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也能够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
图6是表示减慢了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时间的图。
如图6所示,控制部151通过与图3所示的比较例相比使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提前且减慢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来将到达间隔in保持为固定。
也就是说,在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优选的是,该搬送时间与切换时间tc之和)比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第二张介质M与第三张介质M之间)之和长的情况下,控制部151通过减慢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使得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时间小于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时间与到达间隔in之和。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也优选为,控制部151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该切换时间tc是用于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从第二供给部12切换为第一供给部11的时间。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优选为使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比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但比第一张介质M1的供给开始时间t11晚(期望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这是因为,若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早于第一张介质M1的供给开始时间t11,则发生如上所述的介质M的供给开始顺序向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顺序的更换。
接着,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通过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参照图5)、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参照图6)这两者,来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也优选为,控制部151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该切换时间tc是用于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从第二供给部12切换为第一供给部11的时间。
另外,如上所述,优选为使第三张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四张介质M4的供给开始时间t22早(期望早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且使第二张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比第一张介质M1的供给开始时间t11晚(期望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对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图8是表示加快了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首先,在上述的供给开始时间以后,介质M的搬送速度加速到搬送速度v0,介质M以搬送速度v0通过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基准通过时间t1)。之后,如上述那样,由于进行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参照图5和图7),因此介质M的搬送速度加速到搬送速度v1,介质M以该搬送速度v1通过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基准通过时间t2)。之后,介质M的搬送速度减速到搬送速度v0,当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时(基准到达时间t3)进一步进行减速,介质M与配准辊对131抵接(基准通过时间t4)。介质M由于在此后也被略微地搬送从而形成伴随歪斜校正所产生的松弛。
此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将介质M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之间的搬送速度从搬送速度v0提高到搬送速度v1来进行上述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但是,加快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期间可以是从第一供给部11到配准传感器S10为止的任意的期间。
图9是表示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且进行偏差调整控制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9所示,有时由于介质M与图1所示的吸附搬送部11b之间的滑动多等而搬送率变低,从而介质M通过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的通过时间(时间t1a)晚于作为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1)。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1将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之间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决定为比上述的搬送速度v1快的搬送速度v1a,以挽回介质M的延迟来使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接近基准到达时间t3,进而使介质M与配准辊对131抵接的抵接时间接近基准抵接时间t4。此外,该控制部151进行的控制是基于介质M的通过时间(时间t1a)与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1)的偏差来调整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之前的搬送速度的偏差调整控制的一例。
或者,有时由于介质M与吸附搬送部11b之间的滑动少等而搬送率变高,从而介质M通过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的通过时间(时间tb)早于作为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1)。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1将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之间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决定为比上述的搬送速度v1慢的搬送速度v1b,以使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接近基准到达时间t3,进而使介质M与配准辊对131抵接的抵接时间接近基准抵接时间t4。此外,该控制部151进行的控制也是基于介质M的通过时间(时间t1b)与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1)的偏差来调整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之前的搬送速度的偏差调整控制的一例。
在此,关于上述的介质M通过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的通过时间(时间t1a、t1b)与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1)的偏差,不限于通过吹起空气吹起并通过分离空气而与下面的介质M分离开的最上面的介质M被吸附搬送部11b吸附搬送的情况下产生,在通过分纸板等将最上面的介质M与下面的介质M分离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作用在分纸板与介质M之间的摩擦等而产生。
图10是表示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且进行偏差调整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情况下的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所示的例子是除了上述的图9所示的控制以外还进行基于作为配准传感器S10的探测结果的介质M的到达时间与基准到达时间t3的偏差来调整后续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反馈控制的例子。
即使如上述那样进行偏差调整控制,有时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也会在基准到达时间t3之前或之后。
例如,如图10中的粗虚线所示,在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为比基准到达时间t3晚的时间t3c的情况下,控制部151进行用于使后续的介质M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之间的搬送速度v1(或偏差调整控制后的搬送速度v1a、v1b)加速到搬送速度v1c(根据偏差调整控制的有无而不同的搬送速度)的反馈控制。
另外,如图10中的细虚线所示,在介质M到达配准传感器S10的到达时间为比基准到达时间t3早的时间t3d的情况下,控制部151进行使后续的介质M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与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之间的搬送速度v1(或偏差调整控制后的搬送速度v1a、v1b)减慢到搬送速度v1d(根据偏差调整控制的有无而不同的搬送速度)的反馈控制。
此外,上述的后续的介质M只要是在控制部151检测到先送的介质M的偏差后能够调整搬送速度的介质M即可,并不限于下一个从第一供给部11搬送的介质M。
另外,在图8~图10所示的例子中,叙述了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例子,但是在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为减慢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与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之间等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并通过控制部151进行图9所示的偏差调整控制和图10所示的反馈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的弯曲部分,根据介质M的种类(例如,由厚度的差异引起的韧性强度的差异),由于介质M通过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介质M实际通过的路径长度的差。例如,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具有拐角比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拐角大的弯曲部分,从而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的介质M为厚纸的情况与该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的路径长度的差同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的介质M的该差相比较大。因此,优选为控制部151基于介质M的厚度等介质信息和介质M的搬送路径形状来进一步调整搬送速度。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用于供给介质M的多个供给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与该多个供给部连结且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在该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上搬送介质M的多个独立搬送部(将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作为一例的第一独立搬送部、以及将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作为一例的第二独立搬送部);合流搬送路径P3,其是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合流而成的路径;合流搬送部(第八搬送辊对28、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其在该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以及控制部151,其以使介质M在基准到达时间到达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作为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的配准传感器S10的方式使多个供给部供给介质M并对多个独立搬送部和合流搬送部进行控制。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包括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该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比该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路径长度短。多个介质供给部包括向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供给介质M的第一供给部11和向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供给介质M的第二供给部12。在要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介质M3)在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图3所示的介质M2)之后到达基准到达位置、并且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于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151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该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是进行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参照图5和图7)、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参照图6和图7)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
由此,能够避免在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从向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供给介质M的第二供给部12切换为向路径长度比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长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供给介质M的第一供给部11的情况下、将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更换为与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例如打印顺序)不同的顺序。因此,能够避免因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更换为与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而导致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的再次开始动作等的控制变得复杂、或者用于顺序更换的控制变得复杂。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使与路径长度不同的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连结的多个供给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同介质M到达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基准到达位置(配准传感器S10)的顺序一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于调整搬送速度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因此与如图4所示那样不变更搬送速度的比较例相比,能够避免由于使第一供给部11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晚于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而使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的到达间隔in延长为延长到达间隔in-e。
此外,在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是各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越长则使搬送速度越快,以使各独立搬送路径的搬送时间固定。但是,像这样在仅通过调整搬送速度来使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与到达顺序一致的情况下,路径长度的差越大则使搬送速度越快,因此需要高性能的马达,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控制变得复杂。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搬送速度的调整来使供给开始时间的顺序与到达顺序一致,因此能够使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在供给顺序调整控制仅为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参照图5)、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参照图6)中的一方的情况下,能够将变更供给开始时间的供给部仅设为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的一方,从而使控制更简单。另外,在供给顺序调整控制包含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的(参照图5)的情况下,在路径长度比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长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能够调整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期间增加,从而能够抑制每单位时间的调整量(校正速度差)。另外,在供给顺序调整控制包含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参照图6)的情况下,即使无法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的搬送速度超过上限速度地加速,也能够使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要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在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图3所示的介质M2)之后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例如配准辊对131)、并且第一供给部11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于从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起延迟了切换时间tc的时间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控制部151使第一供给部11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供给部1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切换时间tc以上的时间(更期望的是切换时间tc),该切换时间tc是用于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从第二供给部12切换为第一供给部11的时间。
像这样,通过在供给开始时间t21、t12之间确保切换时间tc,例如能够避免介质供给装置1无法识别来自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的连续的供给开始信号、或者控制部151无法连续地发送供给开始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探测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进入到了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这一情况的作为进入探测传感器的一例的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切换时间tc包含从第二供给部12开始供给介质M起直到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探测到介质M为止的进入预定时间。
由此,能够基于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的探测结果来判别第二供给部12是否发生了空送,因此能够避免如下情况:在进行发生了空送的介质M的再次供给之前,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从而到达顺序更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是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这两者。
由此,能够抑制从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调整量(校正速度差)。另外,例如,用于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图7所示的第三张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调整量减少,因此即使无法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的搬送速度超过上限速度地加速,也能够使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还具备配置于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且用于探测介质M的通过的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等)。如图9所示,控制部151还进行偏差调整控制,该偏差调整控制是基于由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探测到的介质M的通过时间t1a、t1b与基准通过时间t1的偏差来调整从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配准传感器S10)之前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因此,通过对在通过上述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调整了介质M的搬送速度之后的搬送速度进行偏差调整控制,能够使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配准传感器S10)的时间接近基准到达时间t3。因此,能够避免因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进行的对搬送速度的调整而使例如介质M与配准辊对131抵接的抵接时间相对于基准抵接时间t4偏离,从而准确地对介质M的歪斜进行校正来避免图像被歪斜着打印、或者配准辊对131以后的介质M的搬送变得不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要使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介质M3)在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图3所示的介质M2)之后到达基准到达位置、并且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早于第二供给部12供给介质M2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151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第一供给部11供给介质M(M3)的供给开始时间t12比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M2)的供给开始时间t21晚且接近供给开始时间t21。
由此,能够抑制用于加快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的搬送速度的调整量、用于减慢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2的搬送速度的调整量。另外,例如,即使在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3的搬送速度达到上限而无法再校正从而到达间隔in如图4所示的延长到达间隔in-e那样略微延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到达间隔in延长的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还具备配置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且用于探测介质M的到达的作为到达探测传感器的一例的配准传感器S10,如图10所示,控制部151还进行反馈控制,该反馈控制是基于作为配准传感器S10的探测结果的介质M的到达时间与基准到达时间t4的偏差来调整后续的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由此,通过对在通过上述的供给顺序调整控制调整了介质M的搬送速度之后的搬送速度进行反馈控制,能够避免因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进行的对搬送速度的调整而使介质M到达基准到达位置(配准传感器S10)的时间相对于基准到达时间t3偏离。因此,例如能够通过使介质M与配准辊对131抵接的抵接时间接近基准抵接时间t4,来准确地对介质M的歪斜进行校正从而避免图像被歪斜着打印、或者配准辊对131以后的介质M的搬送变得不稳定。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将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适当地进行组合。当然,能够在这样的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下面,在附记1~5中记载本申请的原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在附记6中记载其它的发明。
[附记1]
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给部,所述多个供给部用于供给介质;
多个独立搬送路径,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并且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
多个独立搬送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
合流搬送路径,其是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合流而成的路径;
合流搬送部,其在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以使所述介质在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多个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并对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和所述合流搬送部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包括第一独立搬送路径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比该第一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短,
所述多个供给部包括向所述第一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一供给部和向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二供给部,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早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是进行加快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早于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起延迟了切换时间的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比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所述切换时间以上的时间,其中,所述切换时间是用于将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切换为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时间。
[附记3]
根据附记2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进入探测传感器,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进入到了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这一情况,
所述切换时间包含进入预定时间,所述进入预定时间是从所述第二供给部开始供给所述介质起直到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为止的时间。
[附记4]
根据附记1至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所述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用于探测所述介质的通过,
所述控制部还进行偏差调整控制,所述偏差调整控制是基于由所述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探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通过时间与基准通过时间的偏差来调整从所述第一供给部和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附记5]
根据附记1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早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比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且接近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
[附记6]
根据附记1~5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到达探测传感器,所述到达探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合流搬送路径,用于探测所述介质的到达,
所述控制部还进行反馈控制,所述反馈控制是基于作为所述到达探测传感器的探测结果的所述介质的到达时间与所述基准到达时间的偏差来调整后续的所述介质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介质供给装置;1a:上层;1b:下层;11:第一供给部;11a:堆叠台;11b:吸附搬送部;12:第二供给部;12a:堆叠台;12b:吸附搬送部;21~29:第一搬送辊对~第九搬送辊对;31:控制部;32:存储部;33:接口部;100:打印系统;101:打印装置;110:打印部;120:吸附搬送部;130:搬送部;131:配准辊对;132:接收辊对;133:搬送辊对;140:翻转部;151:控制部;152:存储部;153:接口部;D1~D4:第一搬送驱动部~第四搬送驱动部;in:到达间隔;in-e:延长到达间隔;M:介质;P1: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2: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3:合流搬送路径;P11: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2:循环翻转搬送路径;S1: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4: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0:配准传感器;t11、t12、t21、t22:供给开始时间;tc:切换时间。

Claims (5)

1.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给部,所述多个供给部用于供给介质;
多个独立搬送路径,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与所述多个供给部连结,并且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
多个独立搬送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在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
合流搬送路径,其是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合流而成的路径;
合流搬送部,其在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以使所述介质在基准到达时间到达所述合流搬送路径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多个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并对所述多个独立搬送部和所述合流搬送部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包括第一独立搬送路径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比该第一独立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短,
所述多个供给部包括向所述第一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一供给部和向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供给所述介质的第二供给部,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早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是进行加快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以及减慢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早于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起延迟了切换时间的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比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所述切换时间以上的时间,其中,所述切换时间是用于将供给所述介质的供给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切换为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进入探测传感器,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进入到了所述第二独立搬送路径这一情况,
所述切换时间包含进入预定时间,所述进入预定时间是从所述第二供给部开始供给所述介质起直到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为止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所述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多个独立搬送路径,用于探测所述介质的通过,
所述控制部还进行偏差调整控制,所述偏差调整控制是基于由所述多个通过探测传感器探测到的所述介质的通过时间与基准通过时间的偏差来调整从所述第一供给部和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之前的搬送速度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要使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在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之后到达所述基准到达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早于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供给顺序调整控制,来使所述第一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比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晚且接近所述第二供给部的所述供给开始时间。
CN202210058366.9A 2021-01-22 2022-01-19 介质供给机构 Pending CN114772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8832A JP2022112843A (ja) 2021-01-22 2021-01-22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1-008832 2021-01-22
JP2021049013A JP2022147667A (ja) 2021-03-23 2021-03-23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1-049013 2021-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2334A true CN114772334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8366.9A Pending CN114772334A (zh) 2021-01-22 2022-01-19 介质供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233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7628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排纸控制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76303A (zh) * 2007-08-31 2009-03-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1178564A (ja) * 2011-03-01 2011-09-15 Riso Kagaku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供給方法
JP2011230894A (ja) * 2010-04-28 2011-11-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01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77563A (zh) * 2013-09-12 2016-03-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供给装置、辊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2016098098A (ja) * 2014-11-25 2016-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81707A (zh) * 2015-05-01 2016-11-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片材搬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7193194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7792691A (zh) * 2016-08-30 2018-03-13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7628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排纸控制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76303A (zh) * 2007-08-31 2009-03-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1230894A (ja) * 2010-04-28 2011-11-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8564A (ja) * 2011-03-01 2011-09-15 Riso Kagaku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供給方法
CN103569701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77563A (zh) * 2013-09-12 2016-03-0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供给装置、辊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2016098098A (ja) * 2014-11-25 2016-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81707A (zh) * 2015-05-01 2016-11-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片材搬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7193194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7792691A (zh) * 2016-08-30 2018-03-13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256739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289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116235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CN114772334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5270391B2 (ja) 原稿給送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772335A (zh) 介质供给机构
CN112441439B (zh)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47667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H1159965A (ja) 紙搬送装置
JP2022112843A (ja) 媒体供給機構
US11970358B2 (en) Medium feeding mechanism
US20210371222A1 (en) Medium feeding mechanism
JP2020050474A (ja) 用紙排出装置
JP320524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3068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11334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289507A1 (en) Conveyance device
JP7327549B2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246128A (ja) 印刷装置
US20230312301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3012557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3065297A (ja) 印刷装置
JP2003088185A (ja) 原稿処理装置
JP2021187679A (ja) 媒体供給機構
CN114803586A (zh) 介质供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