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2335A - 介质供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2335A
CN114772335A CN202210058367.3A CN202210058367A CN114772335A CN 114772335 A CN114772335 A CN 114772335A CN 202210058367 A CN202210058367 A CN 202210058367A CN 114772335 A CN114772335 A CN 114772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onveyance
unit
detection senso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8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冈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72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2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在介质供给机构中可靠地搬送再次供给的介质。在由用于探测从供给部供给的介质进入到了搬送路径这一情况的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预先决定的第一范围的情况下,介质供给机构的控制部控制收取搬送部以中止介质的收取(搬送和收取中的至少一方)。另外,在经过了第一范围而进入探测传感器仍未探测到介质的进入的情况下(时间t14),控制部控制供给部以再次供给介质(时间t16),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时间t17)早于第一范围的情况下(第二范围),控制部不中止再次供给的介质的搬送和收取(时间t18)。

Description

介质供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供给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装置中,提出了如下的供纸装置,即,当由检测开关判断为发生了不供纸的卡纸时,驱动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使供纸辊的旋转停止,通过返回辊使纸张返回到纸张收纳机内,之后再次使供纸辊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1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通过吹送空气来将堆叠台上堆叠的包括最上面的介质在内的多张介质吹起并将所吹起的最上面的介质通过搬送带来进行搬送的介质供给部中,在因使介质吸附于搬送带时的吸附状态差而以吸附力低的状态进行搬送的情况下等,存在所吸附着的一张介质尽管前进了不少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配置于搬送路径上的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而判定为空送的情况。像这样判定为空送的情况在如上述那样使用辊来供给介质的供给方法等其它供给方法中也可能发生。
在介质被搬送到了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的附近的状态中判定为空送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介质的再次供给(重试(retry)动作),则有时会导致早于规定时间到达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
另外,如果被进行非再次供给的通常供给的介质早于规定时间到达了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搬送,因此视为卡纸错误(早到卡纸)而中止配准辊(registration roller)对等收取搬送部的收取,从而例如停止打印。然而,如果在再次供给的情况下也应用了早到卡纸,则尽管通过再次供给而改善了空送,却也无法持续进行收取。
此外,考虑在由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探测到介质的时间早于基准通过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减慢搬送速度来使介质到达收取搬送部的时间接近固定。然而,当探测到介质的时间早于基准通过时间时,需要与其相应地减慢搬送速度,有可能来不及进行使下一搬送的介质的搬送速度恢复到设计速度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搬送再次供给的介质的介质供给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个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供给部,其用于供给介质;搬送路径,其与所述供给部连结;搬送部,其用于在所述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搬送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搬送部;进入探测传感器,其探测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进入到了所述搬送路径这一情况;收取搬送部,其用于收取由所述搬送部搬送到的所述介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供给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进行控制,其中,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预先决定的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驱动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以中止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中的至少一方,在经过了所述第一范围而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仍未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给部以再次供给该介质,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中止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可靠地搬送再次供给的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打印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装置和打印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供给部(第二供给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介质的供给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重试模式的时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时序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对搬送速度的校正的表示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之一)。
图8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对搬送速度的校正的表示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之二)。
图9A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再次供给后的介质比预定早地到达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的图(之一)。
图9B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再次供给后的介质比预定早地到达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的图(之二)。
图10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搬送时的介质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供给机构。
图1是示出打印系统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介质供给装置1和打印装置101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的内部结构的图。
此外,图1和图3以及后述的图9A和图9B所示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各方向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上下方向是铅直方向。
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00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和打印装置101。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打印装置101的直到配准辊对131为止的搬送路径的结构(接收辊对132、配准辊对131、配准传感器S30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以及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介质供给机构向打印装置101的配准辊对131的在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介质M的供给目的地的一例)供给介质M。此外,作为介质M的供给目的地装置,不限于打印装置101,也可以是搬送装置、后处理装置等其它的装置。另外,介质供给装置1可以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另外,作为介质M,例如是纸张(开纸),但也可以是膜等其它的片状的介质等。
如图1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具备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搬送路径P3、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S14、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S23以及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另外,如图2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还具备控制部31、存储部32以及接口部33。
介质供给装置1分为上层1a和下层1b,第一供给部11配置于上层1a,第二供给部12配置于下层1b。像这样,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被上下排列地配置。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是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的一例。作为该供给部,可以是单个供给部,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供给部。
如图3所示,第一供给部11具有堆叠台11a、搬送带11b、抽吸部11c、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吹起空气闸门11e、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1f、介质探测传感器11g以及端护板11h,第二供给部12具有堆叠台12a、搬送带12b、抽吸部12c、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2d、吹起空气闸门12e、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2f、介质探测传感器12g以及端护板12h。此外,由于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能够设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在图3中在第一供给部11的标记的后面将第二供给部12的标记写在括号内。同样地,在图3中,在第一搬送辊对21和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的标记的后面,将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的标记写在括号内。
在堆叠台11a、12a上堆叠有多张介质M。有时在第一供给部11的堆叠台11a和第二供给部12的堆叠台12a上堆叠种类(尺寸、材质、颜色等)互不相同的介质M。在该情况下,在作为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种类被变更时,将供给介质M的供给部在第一供给部11与第二供给部12之间切换。通过未图示的堆叠台升降驱动部的驱动来使堆叠台11a、12a进行升降。作为一例,当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介质M的数量减少时,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或者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基于后述的介质探测传感器11g、12g与规定的堆叠面高度水平照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光量,来控制堆叠台升降驱动部以使堆叠台11a、12a上升。
搬送带11b、12b例如呈环形带状,架设在两个滑轮上。在搬送带11b、12b上设置有供被后述的抽吸部11c、12c抽吸的抽吸空气A1通过的多个贯通孔。搬送带11b、12b通过如图3那样逆时针地旋转,来将通过抽吸部11c、12c对抽吸空气A1的抽吸而被吸附的介质M逐张地送出。搬送带11b、12b是将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逐张地送出的送出部的一例。此外,也可以代替搬送带11b、12b而将搬送辊等其它的搬送构件用作该送出部。
抽吸部11c、12c基于未图示的抽吸源(例如抽吸风扇)的驱动来通过设置于搬送带11b、12b的多个贯通孔进行抽吸空气A1的抽吸。由此,抽吸部11c、12c使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多张介质M中的所吹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搬送带11b、12b。
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例如通过吹送风扇吹送吹起空气A2,来将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多张介质M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M1吹起。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优选为向斜上方吹送吹起空气A2,以将包括最上面的介质M1在内的例如10张左右的介质M吹起。此外,在图3中图示出在介质M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右侧)配置的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但是优选为在介质M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两侧都配置吹起空气吹送机构。
吹起空气闸门11e、12e是阻断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对吹起空气A2的吹送的阻断部的一例,在阻断吹送的闭合位置与不阻断吹送的开启位置之间进行开闭。作为该阻断部,也可以是使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对吹起空气A2的吹送停止的控制部等,但是使用吹起空气闸门11e、12e能够立即阻断对吹起空气A2的吹送。此外,也可以是,吹起空气闸门11e、12e能够在闭合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对吹起空气A2的风量进行调整。
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1f、12f例如通过吹送风扇来吹送分离空气A3,以使最上面的介质M1与位于该最上面的介质M1的下部位置的第二张介质M2分离。此外,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1f、12f可以与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同样地具有作为阻断部的一例的分离空气闸门,从而能够阻断分离空气A3的全部或一部分。另外,在图3中图示出在介质M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右侧)配置的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1f、12f,但是优选为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两侧都配置分离空气吹送机构。
介质探测传感器11g、12g用于探测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介质M。介质探测传感器11g、12g例如基于水平地照射的探测光的反射光来探测在探测高度处的介质M的有无。通过介质探测传感器11g、12g探测介质M的有无,由此未图示的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部(或者图2所示的控制部31)能够检测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另外,也可以是,介质探测传感器11g、12g朝向所吹起的介质M照射探测光,基于该探测光的反射光的光量,来探测介质M的吹起状态(例如,高度方向上的可探测范围内的介质M的张数)等。
端护板11h、12h用于限制所吹起的介质M在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虽未图示,但是优选还配置用于限制堆叠台11a、12a上堆叠的介质M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的一对侧护板。
在此,如上所述,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具有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d、12d,通过吹送吹起空气A2将介质M吹起来进行供给,但也可以是不将介质M吹起而进行供给的供给部。此外,在通过吹送吹起空气A2将介质M吹起来进行供给的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与一张介质M吸附于搬送带11b、12b的情况相比,即使多张介质M吸附于搬送带11b、12b,搬送阻力也几乎不变。因此,不易产生因供给多张介质M而使搬送阻力增加所引起的空送。因而,花费成本来配置用于使介质M返回到堆叠台11a、12a的返回机构的必要性不高。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优选具有使堆叠台11a、12a上下动作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等堆叠台升降驱动部、使架设有搬送带11b、12b的两个滑轮中的一个滑轮即驱动滑轮旋转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等送出驱动部等。
返回到图1,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一供给部11连结。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与第二供给部12连结。合流搬送路径P3是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而成的搬送路径,延伸至打印装置101的配准辊对131。此外,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搬送介质M的搬送路径的路径长度不同,例如,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路径长度为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路径长度的一半以下。
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大部分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配置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与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合流于配置在下层1b的合流搬送路径P3。
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各自具有彼此相向地配置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一边夹着介质M一边搬送介质M。
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上层1a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介质M。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介质M。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下层1b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另外,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接收辊对132在打印装置10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此外,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以及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是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和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多个独立搬送路径)上搬送介质M的多个独立搬送部的一例。另外,第八搬送辊对28、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是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的合流搬送部的一例。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是与供给部(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连结的搬送路径的一例,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是在搬送路径上搬送介质M的搬送部的一例。
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是使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的马达(致动器的一例)。第一搬送驱动部D1使第一搬送辊对21和第二搬送辊对22的驱动辊旋转。第二搬送驱动部D2使第三搬送辊对23~第五搬送辊对25的驱动辊旋转。第三搬送驱动部D3使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的驱动辊旋转。第四搬送驱动部D4使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的驱动辊旋转。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二搬送驱动部D2以及第三搬送驱动部D3是驱动多个独立搬送部(第一搬送辊对21~第七搬送辊对27)的独立搬送驱动部的一例。第四搬送驱动部D4和驱动接收辊对132的未图示的搬送驱动部是驱动合流搬送部(第八搬送辊对28、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的合流搬送驱动部的一例。而且,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以及驱动接收辊对132的未图示的搬送驱动部也是驱动搬送部(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的搬送驱动部的一例。此外,由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搬送介质M的搬送速度例如是固定的。但是,也可以是搬送速度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上是不同的,或者也可以是搬送速度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搬送路径的内部是不同的。
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S14、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S23以及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是探测介质M的通过的例如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
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与第一搬送辊对21相邻地配置在第一搬送辊对21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与第二搬送辊对22相邻地配置在第二搬送辊对22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3与第三搬送辊对23相邻地配置在第三搬送辊对23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4与第四搬送辊对24相邻地配置在第四搬送辊对24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与第五搬送辊对25相邻地配置在第五搬送辊对25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而且,可以说是,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入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的出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
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与第六搬送辊对26相邻地配置在第六搬送辊对26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与第七搬送辊对27相邻地配置在第七搬送辊对27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3与第八搬送辊对28相邻地配置在第八搬送辊对28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与第九搬送辊对29相邻地配置在第九搬送辊对29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而且,可以说是,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的入口附近探测介质M的通过,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中的位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出口附近的部分处探测介质M的通过。
此外,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和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是探测从供给部(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进入到了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或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这一情况的进入探测传感器的一例。该进入探测传感器在搬送路径(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或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的探测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制,因此也可以是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或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等,但是该进入探测传感器用于判定是否发生介质M的空送等,因此期望配置在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的附近。
另外,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S14、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S23、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以及配准传感器S30是在介质M的搬送方向上的比进入探测传感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或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靠下游侧且搬送方向上的比收取搬送部(配准辊对131)靠上游侧的位置探测介质M的通过的通过探测传感器的一例。
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具有作为对介质供给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对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31基于后述的接口部33从打印装置101的接口部153(控制部151)接收到的介质M的供给信号,来控制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以及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各自配置的控制部接收到来自打印装置101的供给信号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控制部来进行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的控制。另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控制部(例如,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也可以作为控制部31而发挥功能。
存储部32例如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该ROM是预先记录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该RAM是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而作为作业用存储区域来使用的能够随时读写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与打印装置101等供给目的地装置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等,供给目的地装置的存储部(例如,后述的打印装置101的存储部152)也可以作为存储部32而发挥功能。
接口部33与打印装置101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例如,接口部33从打印装置101的接口部153接收介质M的供给信号、配准传感器S30的探测结果等信息,控制部31基于这些信息来控制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另外,接口部33向打印装置101的接口部153发送后述的重试模式的通知等信息。
接着,说明打印装置101。
如图1和图2所示,打印装置101具备打印部110、吸附搬送部120、搬送部130、配准传感器S30、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翻转部140、控制部151、存储部152以及接口部153。此外,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合流搬送路径P3和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用虚线表示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
打印部110例如具有打印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的未图示的线型头(line head)式喷墨头。此外,打印部110的打印方式也可以是喷墨打印方式以外的打印方式。
如图1所示,吸附搬送部120配置为与打印部110相向。吸附搬送部120一边吸附介质M,一边通过搬送带来搬送介质M。
搬送部130具有:配准辊对131,其通过抵接朝向打印部110搬送的介质M来校正介质M的歪斜;接收辊对132,其用于在与介质供给装置1相连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以及多个搬送辊对133,多个搬送辊对133用于在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或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搬送介质M。配准辊对131、接收辊对132以及多个搬送辊对133一边夹着介质M一边搬送介质M。
配准辊对131是用于将由上述的搬送部(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搬送到的介质M收取到例如打印装置101的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上的收取搬送部的一例。此外,配准辊对131也是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例如介质M在规定间隔的基准到达时间到达配准辊对131,配准辊对131例如在规定间隔的收取时间收取介质M。该基准到达时间和收取时间也可以是有宽度的时间。另外,例如,可以基于介质M的尺寸、打印部110的与打印内容对应的打印时间、被连续搬送的介质M之间的间隙等,来针对每个介质M设定基准到达时间和收取时间。介质M晚于基准到达时间到达配准辊对131的情况成为卡纸的判断因素,并且使得产生打印部110的打印开始时间的延迟、歪斜校正的精度的偏差等。此外,基准到达位置也可以是配准辊对131以外的任意的位置。
配准传感器S30配置在合流搬送路径P3的在配准辊对131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中位于配准辊对131的附近的位置。配准传感器S30是配置于合流搬送路径P3的探测介质M的到达时间的到达探测传感器的一例。作为该到达探测传感器,也可以是配置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的上述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等。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介质供给装置1、打印装置101中的直到配准辊对131为止的搬送路径的结构(接收辊对132、配准辊对131、配准传感器S30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以及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因此接收辊对132和配准传感器S30可以说是介质供给机构的一部分。
对于上述的作为基准到达位置的一例的配准辊对131,没有设置用于探测介质M的传感器。因此,能够基于配准传感器S30的探测结果来判别介质M是否已到达配准辊对131。
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同与介质供给装置1相连的合流搬送路径P3连结,从配准辊对131向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延伸。此外,在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00中,在打印装置101的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有其它的打印装置、介质排出装置的情况下,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1与这些装置的搬送路径连结。
在针对由打印部110进行了单面打印的介质M还进行相反侧的面的打印的情况下等,介质M被搬送到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
翻转部140具有使在循环翻转搬送路径P12上搬送的介质M的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翻转路径、反向辊(switchback roller)对等。
图2所示的控制部151具有作为对打印装置10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对打印装置101的各部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151控制配准辊对131以中止比预定早地供给的介质M的收取。
存储部152例如具有ROM、RAM等存储器,该ROM是预先记录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该RAM是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而作为作业用存储区域来使用的能够随时读写的半导体存储器。
接口部153与介质供给装置1、发送打印数据的用户终端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例如,接口部153如上述那样将介质M的供给信号、配准传感器S30的探测结果等信息发送到介质供给装置1的接口部33,并从该接口部33接收重试模式的通知等信息。
接着,关于打印系统100的动作的概要,适当地省略与上述的说明重复的事项来进行说明。
首先,图2所示的控制部31基于接口部33接收到的来自打印装置101(接口部153)的介质M的供给信号,来一边在图1所示的第一供给部11的介质M与第二供给部12的介质M之间切换,一边控制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或者,对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进行控制使得仅供给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中的一方的介质M。
控制部31利用第一搬送驱动部D1和第二搬送驱动部D2来控制第一搬送辊对21~第五搬送辊对25,以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从第一供给部11供给的介质M。在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S14以及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探测介质M的通过。
另外,控制部31利用第三搬送驱动部D3来控制第六搬送辊对26和第七搬送辊对27,以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在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和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探测介质M的通过。
而且,控制部31利用第四搬送驱动部D4来控制第八搬送辊对28和第九搬送辊对29,以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从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或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搬送来的介质M。在合流搬送路径P3上搬送介质M时,由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3和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探测介质M的通过。
由此,介质M被供给到与介质供给装置1的合流搬送路径P3连结的打印装置101的合流搬送路径P3上,被配准传感器S30探测到通过(到达)并与配准辊对131抵接而被校正歪斜,之后由打印部110对介质M进行打印。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M的供给动作的详细内容。
图4是用于说明介质M的供给动作的流程图。
此外,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是通过图2所示的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31例如从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接收到介质M的供给信号而开始的。
首先,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31判定是否从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接收到伴随打印结束或打印中断而发送的供给结束指示(步骤S41)。
控制部31在接收到供给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41:“是”),使第一供给部11、第二供给部12以及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对介质M的搬送停止(步骤S42),结束图4所示的供给动作。
控制部31在未接收到供给结束指示(步骤S41:“否”)而接收到供给信号时(步骤S43),使第一供给部11或第二供给部12的搬送带11b、12b启动(步骤S44,例如图5的时间t10、t13、t16)。
另外,控制部31更新从搬送带11b、12b启动起的经过时间T(步骤S45),并判定介质M是否通过了进入探测传感器(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或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步骤S46)。
在介质M未通过进入探测传感器的情况下(步骤S46:“否”),控制部31判定经过时间T是否晚于作为校正范围的结束时间的时间T2(步骤S47)。在此,校正范围为T1以上且T2以下(T1≤T≤T2),是图5所示的第一范围R1。此外,该第一范围R1、后述的第二范围R2不限于从搬送带11b、12b启动起的经过时间T,也可以是将进行了使搬送带11b、12b启动的控制时、搬送带11b、12b达到了规定的旋转速度时等其它的条件作为起点的时间范围。
控制部31在经过时间T为T2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7:“否”)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45。
在经过时间T晚于作为第一范围R1的结束时间的时间T2的情况下(步骤S47:“是”),控制部31使搬送带11b、12b停止(步骤S48,例如图5所示的时间t14)。
另外,控制部31向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通知重试模式(步骤S49),重复进行从上述的步骤S41起的处理。
在此,在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31向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通知重试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51控制配准辊对131以中止介质M的收取(例如,图5的时间t15)。另一方面,控制部31控制搬送带11b、12b以在接下来预定供给介质M的供给定时进行介质M的再次供给(例如,图5的时间t16)。此外,也可以是,代替中止介质M的收取而中止搬送部(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的搬送,或者,中止介质M的收取并且中止搬送部的搬送。
在介质M通过了进入探测传感器的情况下(步骤S46:“是”,例如图5的时间t11、t17),控制部31判定经过时间T是否早于作为第一范围R1的起始时间的时间T1(步骤S50)。
控制部31在判定为经过时间T为作为第一范围R1的起始时间的时间T1以上时(步骤S50:“否”),经过时间T处于满足T1≤T≤T2的关系的第一范围R1内(例如图5的时间t11),因此对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进行控制来校正介质M的搬送速度,以使介质M到达配准辊对131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步骤S51)。另外,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例如在图5所示的时间t12控制配准辊对131(驱动配准辊对131的配准驱动部)以收取介质M。然后,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31重复进行从上述的步骤S41起的处理。
在此,参照图7和图8来说明对介质M的搬送速度的校正。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对搬送速度的校正的表示搬送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在图7和图8中,以从第二供给部12供给的介质M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7的例子中,介质M通过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的通过时间(时间t41a)由于介质M与搬送带12b之间的滑动多而搬送率变低,从而晚于预先决定的作为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41)。控制部31以使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与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之间(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和合流搬送路径P3)的搬送速度v1比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与配准传感器S30之间的搬送速度v0快的方式决定搬送速度v1,以挽回介质M的延迟来使介质M抵接于配准辊对131的抵接时间(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基准抵接时间(基准到达时间))。
另一方面,在图8的例子中,由于介质M与搬送带12b之间的滑动少而搬送率高,从而介质M通过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的通过时间(时间t41b)早于预先决定的作为理论值的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41)。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以使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与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之间(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和合流搬送路径P3)的搬送速度v2比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与配准传感器S30之间的搬送速度v0慢的方式决定搬送速度v2,以使介质M抵接于配准辊对131的抵接时间(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基准抵接时间(基准到达时间))。此外,图8的粗线部分表示搬送速度未被校正的情况,在后面叙述。
关于上述的介质M通过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的通过时间(时间t41a、t41b)与基准通过时间(时间t41)的偏差,不限于在通过吹起空气吹起并通过分离空气而与下面的介质M分离开的最上面的介质M被搬送带12b吸附搬送的情况下产生,在通过分纸板等将最上面的介质M与下面的介质M分离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作用在分纸板与介质M之间的摩擦等而产生。
返回到图4,控制部31在判定为经过时间T处于比时间T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时(步骤S50:“是”),判定是否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步骤S52)。
如果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步骤S52:“是”),则控制部31不使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配准辊对131的收取中止(时间t18)。另外,控制部31也不进行上述的介质M的速度校正(步骤S53),从而重复进行从上述的步骤S41起的处理。此外,在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且经过时间T处于比时间T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的情况下,由于与先送的介质M之间产生与供给失败相应的一张介质M的间隙,因此不需要进行使搬送速度减慢的校正,但是由于比预定早地进行搬送,因此也可以进行使搬送速度减慢的校正(例如,变更为容许的最慢的速度的校正)。
在此,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且经过时间T处于比时间T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的情况例如是如下情况:如图9A所示,在介质M被搬送到了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的附近的状态中判定为空送,之后进行介质M的再次供给,如图9B所示,介质M立即到达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
如果不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步骤S52:“否”),则控制部31向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通知卡纸错误(步骤S54)。然后,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部31重复进行从上述的步骤S41开始的处理。在该情况下,打印装置101的控制部151向控制部31发送供给结束指示,来使介质M的供给停止。
此外,在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且经过时间T处于比时间T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的情况下,不进行对搬送速度的校正(使搬送速度减慢的校正),而如图8的粗实线所示那样仍以搬送速度v0搬送介质M,从而成为通过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的通过时间t42b相对于基准通过时间t42提前,到达配准传感器S30的到达时间t43b相对于基准到达时间t43提前,抵接配准辊对131的抵接时间t44b(到达时间)相比于基准抵接时间t44提前。然而,如图10所示,比预定(虚线)早地搬送的第n+1张介质M与此前的第n张介质M的供给之间产生与供给失败相应的一张介质M的间隙,因此在抵接于配准辊对131时等,第n+1张介质M不与第n张介质M接触。
另外,也可以是,在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且经过时间T处于比时间T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的情况下,控制部31通过使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2~S14、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5、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2、S23、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4以及配准传感器S30的通过容许时间提前,从而对于比预定早地搬送的介质M,能够尽早地发现在搬送过程中产生了搬送的延迟。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机构具备:供给部(例如,第一供给部11和第二供给部12),其用于供给介质M;搬送路径(例如,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1、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2以及合流搬送路径P3),其与该供给部连结;搬送部(例如,第一搬送辊对21~第九搬送辊对29以及接收辊对132),其在该搬送路径上搬送介质M;搬送驱动部(例如,第一搬送驱动部D1~第四搬送驱动部D4以及搬送部130的搬送驱动部),其用于驱动该搬送部;进入探测传感器(例如,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1和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其探测从供给部供给的介质M进入到了搬送路径这一情况;收取搬送部(例如,配准辊对131),其收取由搬送部搬送到的介质M;以及控制部(例如,控制部31、151),其对供给部和收取搬送部进行控制。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介质M的进入的时间比预先决定的第一范围R1早的情况下,该控制部控制收取搬送部以中止介质M的收取(搬送和收取中的至少一方的一例)。另外,在经过了第一范围R1而进入探测传感器仍未探测到介质M的进入的情况下(例如,图5的时间t14),控制部控制供给部以再次供给该介质M(例如,时间t16),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进入的时间(例如,时间t17)早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第二范围R2),不中止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和收取(例如,时间t18)。
另外,如图6(比较例)所示,在介质M在规定的时间(例如第一范围R1的结束时间的时间t24)未到达进入探测传感器(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而中止了配准辊对131的收取的情况下(时间t25),在介质M被搬送到了进入探测传感器的附近的状态中判定为空送。此时也是,当在基于重试模式而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进入被探测到的时间早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时间t27)中止了配准辊对131的收取时(时间t28),尽管通过再次供给改善了空送,却无法持续进行介质M的收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基于重试模式的对介质M的再次供给且探测到介质M的进入的时间处于比第一范围R1早的第二范围R2(0<T<T1)的情况下,不使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搬送和收取中止(例如,图5的时间t18),因此能够进行介质M的收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搬送再次供给的介质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介质M的进入的时间处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搬送驱动部来校正介质M的搬送速度(例如,图7的搬送速度v1和图8的搬送速度v2),以使介质M到达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另外,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进入的时间早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第二范围R2),控制部不进行用于使到达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的对搬送速度的校正。
由此,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介质M的时间处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通过使到达收取搬送部的时间接近为固定,例如,能够避免产生打印部110的打印开始时间的延迟、歪斜校正的精度的偏差等。另外,在由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介质M的时间早于第一范围R1的情况下,由于与先送的介质M之间产生例如与供给失败相应的一张介质M的间隙,因此能够通过不进行搬送速度的校正(使搬送速度减慢的校正)的简单的控制来避免与先送的介质M之间的接触。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将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适当地进行组合。当然,能够在这样的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下面,附记本申请的原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
[附记1]
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部,其用于供给介质;
搬送路径,其与所述供给部连结;
搬送部,其用于在所述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
搬送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搬送部;
进入探测传感器,其探测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进入到了所述搬送路径这一情况;
收取搬送部,其用于收取由所述搬送部搬送到的所述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供给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进行控制,
其中,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预先决定的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驱动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以中止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中的至少一方,在经过了所述第一范围而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仍未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给部以再次供给该介质,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中止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记载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处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搬送驱动部来校正所述介质的搬送速度,以使所述介质到达所述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
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用于使到达所述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的对所述搬送速度的校正。
附图标记说明
1:介质供给装置;1a:上层;1b:下层;11:第一供给部;11a:堆叠台;11b:搬送带;11c:抽吸部;11d: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1e:吹起空气闸门;11f: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1g:介质探测传感器;11h:端护板;12:第二供给部;12a:堆叠台;12b:搬送带;12c:抽吸部;12d:吹起空气吹送机构;12e:吹起空气闸门;12f:分离空气吹送机构;12g:介质探测传感器;12h:端护板;21~29:第一搬送辊对~第九搬送辊对;31:控制部;32:存储部;33:接口部;100:打印系统;101:打印装置;110:打印部;120:吸附搬送部;130:搬送部;131:配准辊对;132:接收辊对;133:搬送辊对;140:翻转部;151:控制部;152:存储部;153:接口部;A1:抽吸空气;A2:吹起空气;A3:分离空气;D1~D4:第一搬送驱动部~第四搬送驱动部;M:介质;P1:第一独立搬送路径;P2:第二独立搬送路径;P3:合流搬送路径;P11:供给目的地搬送路径;P12:循环翻转搬送路径;R1:第一范围;R2:第二范围;S11:第一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12: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3: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4:第一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15:第一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1:第二入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22: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3:第二中途通过探测传感器;S24:第二出口通过探测传感器;S30:配准传感器。

Claims (2)

1.一种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部,其用于供给介质;
搬送路径,其与所述供给部连结;
搬送部,其用于在所述搬送路径上搬送所述介质;
搬送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搬送部;
进入探测传感器,其探测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进入到了所述搬送路径这一情况;
收取搬送部,其用于收取由所述搬送部搬送到的所述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供给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进行控制,
其中,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预先决定的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驱动部和所述收取搬送部以中止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中的至少一方,
在经过了所述第一范围而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仍未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给部以再次供给该介质,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中止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搬送和收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处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搬送驱动部来校正所述介质的搬送速度,以使所述介质到达所述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
在由所述进入探测传感器探测到再次供给的所述介质的进入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用于使到达所述收取搬送部的到达时间接近为固定的对所述搬送速度的校正。
CN202210058367.3A 2021-01-22 2022-01-19 介质供给机构 Pending CN1147723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8834 2021-01-22
JP2021008834A JP2022112844A (ja) 2021-01-22 2021-01-22 媒体供給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2335A true CN114772335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8367.3A Pending CN114772335A (zh) 2021-01-22 2022-01-19 介质供给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2844A (zh)
CN (1) CN1147723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3586A (zh) * 2021-01-22 2022-07-29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698A (ja) * 2005-06-16 2006-12-28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位置検出方法
US20090057984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Kazutaka Matsumoto Sheet carrying device, document carry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arrying method
CN102311003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类处理装置和纸张类处理方法
EP2551725A2 (en) * 2011-07-28 2013-01-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021846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per interval in paper feeder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US20150368056A1 (en) * 2014-06-20 2015-12-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aper feed device, and documen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01988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32887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转印介质搬送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US20200324991A1 (en) * 2017-12-26 2020-10-1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feeder,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698A (ja) * 2005-06-16 2006-12-28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位置検出方法
US20090057984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Kazutaka Matsumoto Sheet carrying device, document carry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arrying method
CN102311003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类处理装置和纸张类处理方法
EP2551725A2 (en) * 2011-07-28 2013-01-3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021846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per interval in paper feeder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US20150368056A1 (en) * 2014-06-20 2015-12-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aper feed device, and documen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197633A (zh) * 2014-06-20 2015-12-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纸张供给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1988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32887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转印介质搬送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US20200324991A1 (en) * 2017-12-26 2020-10-1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feeder, and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3586A (zh) * 2021-01-22 2022-07-29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12844A (ja)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9349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8434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82449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10578A1 (en)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veyed medium inspection system
CN11268905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11747151B (zh) 介质供给装置
CN114772335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7204284B2 (ja) 媒体供給装置
JP20052215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803586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2018043854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綴じられたシートの検出方法
JP2005179056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の給紙方法
CN113387205B (zh) 介质供给装置
JP2006044906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22113103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10143760A (ja)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7373884B2 (ja) 媒体供給装置
CN114772334A (zh) 介质供给机构
US10696084B1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20220289507A1 (en) Conveyance device
JP2022112843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2147667A (ja) 媒体供給機構
JP2021187679A (ja) 媒体供給機構
CN113734838A (zh) 介质供给机构
JP2022123558A (ja) 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