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387A -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4387A
CN113614387A CN202080022823.8A CN202080022823A CN113614387A CN 113614387 A CN113614387 A CN 113614387A CN 202080022823 A CN202080022823 A CN 202080022823A CN 113614387 A CN113614387 A CN 113614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fluid pressure
spool
tank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2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4387B (zh
Inventor
锯屋宜和
吉田说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B Corp filed Critical KY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4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4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2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linearly sliding valves, e.g. spool va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02F9/2239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using two or more pumps with cross-assis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6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ments for hydraulic drives
    • E02F9/2267Valves or distribu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78Hydraulic circuits
    • E02F9/2282Systems using center bypass type changeover va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78Hydraulic circuits
    • E02F9/2292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0/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Applications of safety devices in fluid actuator systems; Emergency measure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 F15B20/005Leakage; Spillage; Hose bur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2013/0412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with three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05Systems with pumps
    • F15B2211/20576Systems with pumps with multipl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05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valves
    • F15B2211/3056Assemblies of multiple valves
    • F15B2211/30565Assemblies of multiple valves having multiple valves for a single output member, e.g. for creating higher valve function by use of multiple valves like two 2/2-valves replacing a 5/3-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1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s of the valve element
    • F15B2211/3105Neutral or centre positions
    • F15B2211/3116Neutral or centre positions the pump port being open in the centre position, e.g. so-called open cent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15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 F15B2211/3157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being connected to a pressure source, an output member and a return line
    • F15B2211/31582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being connected to a pressure source, an output member and a return line having multiple pressure sources and a single output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70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 F15B2211/705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utput members or actuators
    • F15B2211/7051Linear output members
    • F15B2211/7053Double-acting outpu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具备:切换阀(30),其对从第一泵(7)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合流控制阀(60),其对从第二泵(8)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其将切换阀(30)和合流控制阀(60)连接,合流控制阀(60)具有:第二伸长位置(60B),其将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泵通路(11a)连通;第二收缩位置(60C),其将第一连接通路(14)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并且将第二杆侧通路(12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切断。

Description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JP2001-165106A中,公开了一种合流机构,其具备一对回路系统,分别在上述回路系统上连接各个泵,使一方的回路系统的第一切换阀经由另一方的回路系统的第二切换阀而与另一方的回路系统的泵喷出流体合流。
在第一切换阀中,在阀主体上形成有一对致动器端口,并在内部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设置滑芯。另外,在阀主体上形成有U字状的平行进料器(parallel feeder),在平行进料器上连接有第一泵的喷出流路。当切换了滑芯时,通过被形成于滑芯的环状槽而使一方的致动器端口与流体箱端口连通,另一方的致动器端口经由环状槽以及平行进料器而与第一泵的喷出流路连通。
在第二切换阀中,在阀主体上形成有U字状的平行进料器,其一方的端部与第一切换阀的平行进料器的端部连接。在第二切换阀的阀主体上,形成有串联通路、中立通路、以及供给通路,第二泵的喷出流路与串联通路和供给通路连接。当切换滑芯时,向第二切换阀的平行进料器供给第二泵的喷出流体。此时,若第一切换阀进行了切换,则第二泵的喷出流体经由第二切换阀的平行进料器的端部而被供给至第一切换阀的平行进料器,并与来自另一方的第一泵的喷出流体合流,从而向致动器端口供给。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JP2001-165106A所公开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中,在第二切换阀的阀主体上,形成有与在第一切换阀的阀主体上所形成的致动器端口始终连通的连通端口。当第二切换阀的滑芯向一方移动时,连通端口与被形成于第二切换阀的阀主体且和流体箱连通的流体箱端口连通。由此,在该情况下,致动器端口经由第二切换阀的连通端口而与流体箱连通。这样,在日本特开JP2001-165106A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中,一方的致动器端口根据第一切换阀的滑芯的移动与流体箱连通,并且也根据第二切换阀的滑芯的移动而与流体箱连通。
此处,一般,在滑阀中,为了确保滑芯的滑动性,在滑芯的外周与阀外壳的内周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在日本特开JP2001-165106A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中,第一切换阀以及第二切换阀分别对致动器端口与流体箱的连通进行控制,因此,致动器端口的工作流体可能从第一切换阀以及第二切换阀的各自的滑芯的外周向流体箱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滑阀中的工作流体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流体压力控制装置被构成为,能够使从第一泵以及第二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合流,并供给至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流体压力室,该流体压力控制装置具备:第一泵通路,其对从第一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第二泵通路,其对从第二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第一滑阀,其对从第一泵被供给至流体压力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第二滑阀,其对从第二泵被供给至流体压力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连接通路,其将第一滑阀和第二滑阀连接;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其将第一滑阀和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流体压力室连通;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其将第二滑阀和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流体压力室连通,第一滑阀具有:第一供给位置,其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第一泵通路连通;第一排出位置,其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第一泵通路连通,并且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连接通路连通,第二滑阀具有:第二供给位置,其将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和第二泵通路连通;第二排出位置,其将连接通路和第二流体箱通路连通,并且将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和第二流体箱通路切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其表示切换阀处于第一中立位置、合流控制阀处于第二中立位置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其表示切换阀处于第一伸长位置、合流控制阀处于第二伸长位置的状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变形例的液压回路图。
图5是本发明的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图6是本发明的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以下,以被设置于流体压力控制系统101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流体压力控制系统101在建设机械、特别是在液压挖掘机中被使用,并对被供排于流体压力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
首先,参照图1,对具备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的流体压力控制系统10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流体压力控制系统101对驱动起重臂(boom)、臂、或者支架等驱动对象(省略图示)的作为液体压力致动器的液压缸1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下,以对驱动作为驱动对象的起重臂的液压缸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流体压力控制系统101具备: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其由发动机(省略图示)或者电动机(省略图示)驱动,并喷出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流体箱9,其对工作油进行贮存;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其对被供排于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并使液压缸1进行工作。
液压缸1为具有活塞4的双作用缸(Double acting cylinder),所述活塞4将缸筒2的内部分别划分为作为流体压力室的杆侧室5和底侧室6。活塞杆3与活塞4连结。
通过使工作油被供给至底侧室6并从杆侧室5排出,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而使起重臂上升。相反地,通过使工作油被供给至杆侧室5并从底侧室6排出,液压缸1进行收缩工作而使起重臂下降。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具备:第一中立通路10,其将第一泵7和流体箱9连接;第二中立通路11,其将第二泵8和流体箱9连接;作为第一滑阀的切换阀30,其被设置于第一中立通路10,并对从第一泵7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作为第二滑阀的合流控制阀60,其被设置于第二中立通路11,并对从第二泵8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能够使从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供给至液压缸1。
第一中立通路10由第一泵通路10a和第一下游通路10b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泵通路10a是切换阀30的上游侧的通路,且对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进行引导,所述第一下游通路10b是切换阀30的下游侧的通路。第二中立通路11由第二泵通路11a和第二下游通路11b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泵通路11a是合流控制阀60的上游侧的通路,且对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进行引导,所述第二下游通路11b是合流控制阀60的下游侧的通路。第一下游通路10b和第二下游通路11b彼此合流并与流体箱9连通。
另外,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具备:杆侧通路12,其与液压缸1的杆侧室5连通;底侧通路13,其与液压缸1的底侧室6连通;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其分别将切换阀30和合流控制阀60连接;第一流体箱通路16,其与切换阀30连接并与流体箱9连通;第二流体箱通路17,其与合流控制阀60连接并与流体箱9连通。
杆侧通路12具有:第一杆侧通路12a,其将切换阀30和杆侧室5连通;第二杆侧通路12b,其将合流控制阀60和杆侧室5连通。第一杆侧通路12a和第二杆侧通路12b彼此合流,并与杆侧室5连通。
底侧通路13具有:第一底侧通路13a,其将切换阀30和底侧室6连通;第二底侧通路13b,其将合流控制阀60和底侧室6连通。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二底侧通路13b彼此合流,并与底侧室6连通。
切换阀30为八通三位的滑阀。切换阀30根据由作业者实施的操作柄(省略图示)的操作方向以及操作量而向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引导先导压力,从而对位置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对于切换阀30,后述的第一滑芯40(参照图2)移动至与从外部被供给至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的先导压力的大小相应的位置,从而在第一中立位置30A、第一伸长位置30B、以及第一收缩位置30C之间切换位置。
切换阀30在先导压力未被供给至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的状态下,通过定心弹簧58a、58b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第一中立位置30A。在第一中立位置30A时,第一中立通路10被开放,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中立通路10而被引导至流体箱9。在第一中立位置30A时,相对于第一泵通路10a、第一流体箱通路16、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的各个通路,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中的连通均被切断。借此,工作油向液压缸1的供排被切断,液压缸1成为负载保持状态。
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a时,切换阀30根据先导压力的大小而被切换为第一伸长位置30B。在第一伸长位置30B时,第一中立通路10的第一泵通路10a与第一下游通路10b切断,并与第一底侧通路13a连通。另外,在第一伸长位置30B时,第一杆侧通路12a经由向所流过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的第一杆侧节流部30d而与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并且与第一连接通路14连通。借此,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被供给至底侧室6,杆侧室5的工作油被排出至流体箱9,从而使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另外,由于从杆侧室5经由第一流体箱通路16而被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由第一杆侧节流部30d控制,因此,液压缸1的伸长工作被速度控制。
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另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b时,切换阀30根据先导压力的大小而被切换为第一收缩位置30C。在第一收缩位置30C时,第一泵通路10a与第一下游通路10b切断,并与第一杆侧通路12a连通。另外,在第一收缩位置30C时,第一底侧通路13a经由向所流过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的第一底侧节流部30e而与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并且与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借此,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被供给至杆侧室5,底侧室6的工作油被排出至流体箱9,从而使液压缸1进行收缩工作。另外,由于从底侧室6经由第一流体箱通路16而被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由第一底侧节流部30e控制,因此,液压缸1的收缩工作被速度控制。
合流控制阀60为八通三位的滑阀。当由作业者实施的操作柄的操作量成为预定量以上时,合流控制阀60按照操作柄的操作方向而向一对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引导先导压力,从而对位置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对于合流控制阀60,后述的第二滑芯70(参照图2)移动至与从外部被供给至一对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的先导压力的大小相应的位置,从而在第二中立位置60A、第二伸长位置60B、以及第二收缩位置60C之间切换位置。
合流控制阀60在先导压力未被供给至一对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的状态下,通过定心弹簧88a、88b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第二中立位置60A。在第二中立位置60A时,第二中立通路11被开放,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中立通路11而被引导至流体箱9。另外,在第二中立位置60A时,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各自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被切断。
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一方的第二先导压力室80a时,合流控制阀60根据先导压力的大小而被切换为第二伸长位置60B。在第二伸长位置60B中,第二中立通路11的第二泵通路11a与第二下游通路11b切断,并与第二底侧通路13b连通。借此,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和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被供给至底侧室6。
在第二伸长位置60B时,第一连接通路14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经由第二杆侧节流部60d而连通。借此,从杆侧室5被排出的工作油的一部分经由切换阀30、第一连接通路14、合流控制阀60、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由于从杆侧室5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由第二杆侧节流部60d控制,因此,液压缸1的伸长工作被速度控制。另外,在第二伸长位置60B时,第二杆侧通路12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被切断。
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另一方的第二先导压力室80b时,合流控制阀60根据被引导的先导压力的大小而被切换为第二收缩位置60C。在第二收缩位置60C时,第二泵通路11a与第二下游通路11b切断,并与第二杆侧通路12b连通。借此,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和从第一泵7被喷出且被引导至第一杆侧通路12a的工作油合流,并被供给至杆侧室5。
另外,在第二收缩位置60C时,第二连接通路15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经由第二底侧节流部60e而连通。借此,从底侧室6被排出的工作油的一部分经由切换阀30、第二连接通路15、合流控制阀60、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由于从底侧室6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由第二底侧节流部60e控制,因此,液压缸1的收缩工作被速度控制。另外,在第二收缩位置60C时,第二底侧通路13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被切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被构成为,在液压缸1的伸长工作以及收缩工作这两方中,能够使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与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供给至液压缸1。
另外,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合流控制阀60在第二中立位置60A,将第二流体箱通路17与第二杆侧通路12b以及第二底侧通路13b切断。合流控制阀60在第二伸长位置60B时将第二杆侧通路12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切断,并在第二收缩位置60C时将第二底侧通路13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切断。这样,作为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的第二底侧通路13b以及第二杆侧通路12b并非是以下通路,即,一方面,将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引导至液压缸1,另一方面,将从液压缸1被排出的工作油引导至流体箱9的通路。从液压缸1被排出的工作油从第一连接通路14或第二连接通路15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
另外,在使从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被排出的工作油合流并供给至作为流体压力室的底侧室6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通路14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连接通路”,第一底侧通路13a相当于“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二底侧通路13b相当于“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另外,在该情况下,切换阀30的第一伸长位置30B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供给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相当于“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杆侧节流部30d相当于“第一排出节流部”,合流控制阀60的第二伸长位置60B相当于“第二供给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相当于“第二排出位置”。
相反地,在使从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被排出的工作油合流并供给至作为流体压力室的杆侧室5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通路15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连接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相当于“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相当于“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另外,在该情况下,切换阀30的第一收缩位置30C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供给位置”,第一伸长位置30B相当于“第一排出位置”,第一底侧节流部30e相当于“第一排出节流部”,合流控制阀60的第二收缩位置60C相当于“第二供给位置”,第二伸长位置60B相当于“第二排出位置”。
接着,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切换阀30具有:第一外壳100a,其供第一滑芯孔31形成;第一滑芯40,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第一滑芯孔31中;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其面向第一滑芯40的两端;定心弹簧58,其向第一滑芯40施加作用力。
第一滑芯孔31是两端在第一外壳100a的端面开口的贯穿孔。在第一外壳100a上,与第一中立通路10的第一下游通路10b连通的第一下游侧端口32、与第一中立通路10的上游侧的第一泵通路10a连通的一对第一上游侧端口33a、33b、与第一杆侧通路12a连通的第一杆侧端口35a、与第一底侧通路13a连通的第一底侧端口35b、分别与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的一对连接端口36a、36b、以及与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的一对第一流体箱端口37a、37b分别呈环状地被形成于第一滑芯孔31的内周,并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
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第一外壳100a上,形成有两端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的第一桥式通路10c。第一桥式通路10c的两端分别经由在第一滑芯孔31的内周上呈环状地形成的一对第一桥式端口34a、34b而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
在第一外壳100a的两端安装有将第一滑芯孔31的开口封闭的一对第一盖51a、51b。切换阀30的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分别被形成于一对第一盖51a、51b内。
在一方的第一盖51a上形成有能够供第一滑芯40进入的凹部52a、和与凹部52a连通的先导端口54a。通过凹部52a而形成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a,经由先导端口54a而向凹部52a引导先导压力。
在另一方的第一盖51b上,形成有能够供第一滑芯40进入的第一大径孔52b、与第一大径孔52b连通且内径小于第一大径孔52b的第一小径孔53b、和与第一小径孔53b连通的先导端口54b。通过第一小径孔53b以及第一大径孔52b而形成另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b,先导压力经由先导端口54b而被引导至第一先导压力室50b。
在第一滑芯40的端部,以与第一滑芯40同轴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支承部件55。第一支承部件55具有被固定于第一滑芯40的端部的第一轴部56、和具有与第一轴部56相比较大的外径的第一头部57。如图2所示,第一支承部件55的第一头部57在第一中立位置30A中被插入至第一小径孔53b。
定心弹簧58被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盖51b内。具体而言,定心弹簧58被设置于第一滑芯40的端面与第一头部57之间,且被设置于第一支承部件55的第一轴部56的外周。当切换阀30为第一中立位置30A时,定心弹簧58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座59a、59b而落座于第一外壳100a的端面、和第一盖51b中的第一大径孔52b与第一小径孔53b之间的台阶面52c。另外,图2所示的单一的定心弹簧58作为图1所示的液压回路图中的一对定心弹簧58a、58b而起作用。
当通过被引导至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a的先导压力而使第一滑芯40向图中右方向移动时,落座于第一外壳100a的一方的弹簧座59a被第一滑芯40按压,而与第一滑芯40一起向图中右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另一方的弹簧座59b通过第一盖51b的台阶面52c而被限制了向图中右方向的移动,因此,定心弹簧58被压缩。当向第一先导压力室50a的先导压力的供给被切断时,第一滑芯40通过定心弹簧58的回复力而向图中左方向移动,切换阀30被保持于第一中立位置30A。
相反地,当通过被引导至另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b的先导压力而使第一滑芯40向图中左方向移动时,落座于第一盖51b的台阶面52c的另一方的弹簧座59b被第一头部57按压,而与第一滑芯40一起向图中左方向移动。此时,由于一方的弹簧座59a通过第一外壳100a而被限制了向图中左方向的移动,因此,定心弹簧58被压缩。当向第一先导压力室50b的先导压力的供给被切断时,第一滑芯40通过定心弹簧58的回复力而向图中右方向移动,切换阀30被保持于第一中立位置30A。
第一滑芯40具有与第一滑芯孔31的内周滑动接触的第一台肩部41、一对第二台肩部42a、42b、一对第三台肩部43a、43b、一对第四台肩部44a、44b、以及一对第五台肩部45a、45b。在第一滑芯40中,从轴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从图2中左侧朝向右侧),依次设置有一方的第五台肩部45a、一方的第四台肩部44a、一方的第三台肩部43a、一方的第二台肩部42a、第一台肩部41、另一方的第二台肩部42b、另一方的第三台肩部43b、另一方的第四台肩部44b、另一方的第五台肩部45b。
一对第一泵槽46a、46b在第一台肩部41和一对第二台肩部42a、42b之间形成为环状的槽。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二台肩部42a、42b与一对第三台肩部43a、43b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桥式槽47a、47b。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三台肩部43a、43b与一对第四台肩部44a、44b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槽48a、48b。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四台肩部44a、44b与一对第五台肩部45a、45b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流体箱槽49a、49b。
在第一滑芯40的一对第四台肩部44a、44b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在第一滑芯40的轴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流体箱槽49a、49b连通的作为第一杆侧节流部30d以及第一底侧节流部30e(参照图1)的凹口40a、40b。凹口40a、40b分别对从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经由第一流体箱通路16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口40a、40b分别在第一滑芯40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分别为两个),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形成一个。在多个凹口40a、40b被形成于第一滑芯40的情况下,多个凹口40a的整体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杆侧节流部30d。同样地,在多个凹口40b被形成于第一滑芯40的情况下,多个凹口40b的整体构成第一底侧节流部30e。
合流控制阀60具有:第二外壳100b,其供第二滑芯孔61形成;第二滑芯70,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第二滑芯孔61中;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其面向第二滑芯70的两端;定心弹簧88,其向第二滑芯70施加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100b与切换阀30的第一外壳100a一体形成。换言之,切换阀30和合流控制阀60被收容于作为第一外壳100a以及第二外壳100b这两方而起作用的共用的外壳。另外,并不限于此,第一外壳100a和第二外壳100b也可以被彼此分体地形成。
第二滑芯孔61是两端在第二外壳100b的端面开口的贯穿孔。第二滑芯孔61被形成为,中心轴与第一滑芯孔31的中心轴平行。在第二外壳100b上,与第二中立通路11的第二下游通路11b连通的第二下游侧端口62、与第二中立通路11的上游侧的通路即第二泵通路11a连通的一对第二上游侧端口63a、63b、与第二杆侧通路12b连通的第二杆侧端口65a、与第二底侧通路13b连通的第二底侧端口65b、分别与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的一对合流端口66a、66b、以及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的一对第二流体箱端口67a、67b分别呈环状地被形成于第二滑芯孔61的内周,并向第二滑芯孔61开口。
另外,在第二外壳100b上,形成有两端向第二滑芯孔61开口的第二桥式通路11c。第二桥式通路11c的两端分别经由在第二滑芯孔61的内周上呈环状地形成的一对第二桥式端口64a、64b而向第二滑芯孔61开口。
在第二外壳100b的两端安装有将第二滑芯孔61的开口封闭的一对第二盖81a、81b。合流控制阀60的一对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分别被形成于一对第二盖81a、81b内。定心弹簧88被设置于一方的第二盖81a内。另外,在第二滑芯70的端部,以与第二滑芯70同轴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支承部件85。
由于一对第二盖81a、81b以及第二支承部件85是与切换阀30中的一对第一盖51a、51b以及第一支承部件55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一方的第二盖81a上,以与一方的第一盖51a中的凹部52a以及先导端口54a对应的方式而形成有凹部82a以及先导端口84a。在另一方的第二盖81b上,以与另一方的第一盖51b中的第一大径孔52b、第一小径孔53b、台阶面52c、以及先导端口54b对应的方式而形成有第二大径孔82b、第二小径孔83b、台阶面82c、以及先导端口84b。另外,第二支承部件85以与第一支承部件55中的第一轴部56以及第一头部57对应的方式而具有第二轴部86以及第二头部87。
另外,由于合流控制阀60的定心弹簧88和一对弹簧座89a、89b也是与切换阀30的定心弹簧58和一对弹簧座59a、59b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图2所示的合流控制阀60的单一的定心弹簧88发挥出图1中的液压回路图上的定心弹簧88a、88b的功能。
第二滑芯70具有与第二滑芯孔61的内周滑动接触的第一控制台肩部71、一对第二控制台肩部72a、72b、一对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一对第四控制台肩部74a、74b、以及一对第五控制台肩部75a、75b。在第二滑芯70中,从轴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从图2中左侧朝向右侧),依次设置有一方的第五控制台肩部75a、一方的第四控制台肩部74a、一方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一方的第二控制台肩部72a、第一控制台肩部71、另一方的第二控制台肩部72b、另一方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b、另一方的第四控制台肩部74b、另一方的第五控制台肩部75b。
一对第二泵槽76a、76b在第一控制台肩部71和一对第二控制台肩部72a、72b之间形成为环状的槽。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二控制台肩部72a、72b与一对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桥式槽77a、77b。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与一对第四控制台肩部74a、74b之间分别形成有合流连接槽78a、78b。另外,在彼此邻接的一对第四控制台肩部74a、74b与一对第五控制台肩部75a、75b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流体箱槽79a、79b。
在第二滑芯70的一对第四控制台肩部74a、74b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在第二滑芯70的轴向上延伸并与第二流体箱槽79a、79b连通的作为第二杆侧节流部60d以及第二底侧节流部60e(参照图2)的凹口70a、70b。凹口70a、70b分别对从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口70a、70b分别在第二滑芯70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分别为两个),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形成一个。在多个凹口70a、70b被形成于第二滑芯70的情况下,多个凹口70a的整体构成图1所示的第二杆侧节流部60d。同样地,在多个凹口70b被形成于第二滑芯70的情况下,多个凹口70b的整体构成第二底侧节流部60e。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切换阀30中,第一滑芯40中的以第一台肩部41作为基准而位于轴向的一方侧的台肩部42a、43a、44a、45a以及槽46a、47a、48a、48a和位于另一方侧的台肩部42b、43b、44b、45b以及槽46b、47b、48b、49b根据液压缸1的工作方向而与对应的结构(成对的结构)彼此地切换功能。另外,以第一下游侧端口32作为基准而位于轴向的一方侧的端口33a、34a、35a、36a、37a和位于另一方侧的端口33b、34b、35b、36b、37b根据液压缸1的伸缩而与对应的结构彼此地切换功能。同样地,在合流控制阀60中,第二滑芯70中的以第一控制台肩部71作为基准而位于轴向的一方侧的控制台肩部72a、73a、74a、75a以及槽76a、77a、78a、79a和位于另一方侧的控制台肩部72b、73b、74b、75b以及槽76b、77b、78b、79b根据液压缸1的伸缩而与对应的结构彼此地切换功能。另外,在合流控制阀60中,以第二下游侧端口62作为基准而位于轴向的一方侧的端口63a、64a、65a、66a、67a和位于另一方侧的端口63b、64b、65b、66b、67b根据液压缸60的伸缩而与对应的结构彼此地切换功能。由此,以下,以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关于进行收缩工作的情况,适当地省略说明。
首先,对切换阀30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没有来自作业者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先导压力未分别被引导至切换阀30的一对第一先导压力室50a、50b。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切换阀30的一对第一上游侧端口33a、33b和第一下游侧端口32经由一对第一泵槽46a、46b而连通。借此,第一中立通路10被开放,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被引导至流体箱9。
当通过操作者而存在使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这样的操作柄的操作输入时,与操作输入相应的先导压力被引导至切换阀30的一方的第一先导压力室50a。第一滑芯40按照先导压力的大小而移动,切换阀30按照第一滑芯40的移动量而成为第一伸长位置30B(参照图1)。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第一先导压力室50a时,第一滑芯40克服定心弹簧58的作用力而向图中右方向移动。借此,一对第一上游侧端口33a、33b和第一下游侧端口32的连通由第一滑芯40的第一台肩部41以及第二台肩部42a切断。另外,一方的第一上游侧端口33a和第一桥式端口34a经由第一桥式槽47a而连通,并且,第一桥式端口34b和第一底侧端口35b经由第一桥式槽47b而连通。此外,第一杆侧端口35a经由第一连接槽48a而与连接端口36a连通,并且,连接端口36a经由凹口40a和第一流体箱槽49a而与第一流体箱端口37a连通。
因此,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从第一泵通路10a经由第一滑芯40的第一桥式槽47a而被引导至第一桥式通路10c,并从第一桥式通路10c经由第一桥式槽47b以及第一底侧通路13a而被引导至底侧室6。杆侧室5的工作油从第一杆侧通路12a经由凹口40a而被引导至第一流体箱通路16,并被排出至流体箱9。借此,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另外,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一杆侧端口35a经由连接端口36a以及第一连接通路14而被引导至合流控制阀60的合流端口66a。
随着朝向图2中右方向的第一滑芯40的移动量变大,凹口40a相对于连接端口36a的开口面积增加,施加于工作油的流动的阻力变小。凹口40a的在第一滑芯40的轴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伴随着向图2中右方向的第一滑芯40的移动,与第一流体箱端口37a和连接端口36a连通相比,第一杆侧端口35a和连接端口36a先连通。
在第一流体箱端口37a和连接端口36a先通过凹口40a而连通、然后第一杆侧端口35a和连接端口36a连通的情况下,凹口40a相对于连接端口36a的开口面积按照这期间的第一滑芯40的移动而变大。由此,凹口40a施加于工作油的流动的阻力变小,难以有效地抑制因第一杆侧端口35a和连接端口36a连通、且杆侧室5和流体箱9连通而产生的压力变动。与此相对,由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第一杆侧端口35a和连接端口36a先连通的结构,因此,若凹口40a与连接端口36a连通,则能够经由相对于连接端口36a的开口面积比较小的状态下的凹口40a而迅速地将杆侧室5的工作油排出至流体箱9。借此,通过凹口40a有效地缓和因杆侧室5和流体箱9连通而产生的压力变动,能够使液压缸1稳定地进行伸长工作。
接下来,对合流控制阀60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没有由作业者实施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以及使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操作柄的操作量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先导压力未被供给至合流控制阀60的第二先导压力室80a、80b,合流控制阀60通过定心弹簧88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第二中立位置60A(参照图1)。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合流控制阀60的一对第二上游侧端口63a、63b和第二下游侧端口62经由一对第二泵槽76a、76b而连通。借此,第二中立通路11被开放,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被引导至流体箱9。
因此,在使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操作柄的操作量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仅切换阀30切换至第一伸长位置30B(参照图1),液压缸1仅通过从第一泵7被供给的工作油而进行伸长工作。
当使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操作柄的操作量成为预定量以上时,先导压力也被引导至合流控制阀60的一方的第二先导压力室80a。借此,第二滑芯70按照先导压力的大小而移动,合流控制阀60按照第二滑芯70的移动量而成为第二伸长位置60B(参照图1)。
具体而言,当先导压力被引导至合流控制阀60的第二先导压力室80a时,第二滑芯70克服定心弹簧88的作用力而向图中右方向移动。借此,一对第二上游侧端口63a、63b和第二下游侧端口62的连通由第一控制台肩部71以及第二控制台肩部72a切断。另外,一方的第二上游侧端口63a和第二桥式端口64a经由第二桥式槽77a而连通,并且,第二桥式端口64b和第二底侧端口65b经由第二桥式槽77b而连通。由此,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从第二泵通路11a经由第二滑芯70的第二桥式槽77a而被引导至第二桥式通路11c,并从第二桥式通路11c经由第二桥式槽77b而被引导至第二底侧通路13b。借此,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和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被引导至底侧室6。
另外,合流端口66a经由凹口70a和第二流体箱槽79a而与第二流体箱端口67a连通。由此,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切换阀30经由第一连接通路14而被引导至合流控制阀60,并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
这样,在使从第一泵7和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的情况下,从液压缸1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切换阀3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并且也经由合流控制阀6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由此,从液压缸1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切换阀30的凹口40a(第一底侧节流部30e)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并且经由合流控制阀60的凹口70a(第二底侧节流部60e)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因此,液压缸1以与通过切换阀30的凹口40a和合流控制阀60的凹口70a而对从杆侧室5排出的工作油施加阻力所相应的速度而进行伸长工作。
此处,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参照图5以及图6,对本发明的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未设置本实施方式这样的第一连接通路14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如图5所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切换阀230在第一伸长位置230B中未使第一杆侧通路12a和第一连接通路14连通、且在第一收缩位置230C中未使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这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比较例所涉及的合流控制阀260在第二伸长位置260B中,使第二杆侧通路12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二杆侧通路12b经由合流控制阀260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另外,合流控制阀260在第二收缩位置260C中,使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二底侧通路13b经由合流控制阀260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切换阀230在第一中立位置230A中将第一中立通路10开放,并分别切断第一杆侧通路12a以及第一底侧通路13a相对于第一泵通路10a以及第一流体箱通路16的连通。另外,合流控制阀260在第二中立位置260A中将第二中立通路11开放,并分别切断第二杆侧通路12b以及第二底侧通路13b相对于第二泵通路11a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连通。
当以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情况为例并通过图6所示的放大剖视图进行说明时,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中,切换阀230中的第一杆侧端口35a和第一流体箱端口37a彼此在轴向上邻接,在两者之间未设置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端口36a这样的其他端口。在切换阀230被切换至第一中立位置230A的状态下堵塞第一杆侧端口35a的第一滑芯240的第三台肩部243a上,形成有与第一流体箱槽49a连通的凹口40a。同样地,合流控制阀260中的第二杆侧端口65a和第二流体箱端口67a彼此在轴向上邻接。在切换阀260被切换至第二中立位置260A的状态下堵塞第二杆侧端口65a的第二滑芯270的第三控制台肩部273a上,形成有与第二流体箱槽79a连通的凹口70a。
这样,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中,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底侧通路13b或者第二杆侧通路12b而被供给至底侧室6或者杆侧室5。底侧室6或者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二底侧通路13b或者第二杆侧通路12b经由合流控制阀26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
此处,一般,在滑阀中,为了确保滑芯的滑动性,在滑芯的外周与阀外壳的内周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在通过滑阀而对杆侧室、底侧室与流体箱的连通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即便是切断了与流体箱的连通的状态,也存在工作油经由滑芯的外周的间隙而漏出至流体箱的可能性。
此外,在液压缸中,驱动对象的负载(自重)有时作用于杆侧室以及底侧室中的任意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在停止工作油的供排而将液压缸维持于停止状态的负载保持状态下,负载荷起作用的杆侧室或者底侧室的工作油容易因负载荷的影响而经由滑芯外周的间隙而漏出。例如,在液压缸驱动起重臂的情况下,在负载保持状态下,起重臂的自重(载荷)作用于底侧室。
由此,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中,当将切换阀230切换为第一中立位置230A而将液压缸1维持于停止状态(载荷保持状态)时,作用于底侧室6的负载荷作用于切换阀230和合流控制阀260的各个阀。因此,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底侧室6的工作油可能经由切换阀230以及合流控制阀260的各个阀中的滑芯(第一滑芯240、第二滑芯270)和滑芯孔(第一滑芯孔31、第二滑芯孔61)之间的间隙而漏出。当负载荷起作用的底侧室6的工作油经由该间隙而漏出时,液压缸1根据泄漏量而收缩,无法保持载荷。
另外,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300中,第三控制台肩部273a在合流控制阀260被切换至第二中立位置260A的状态下堵塞第二杆侧端口65a,在该第三控制台肩部273a形成有凹口70a。因此,第三控制台肩部273a与壁部W的内侧的第二滑芯孔61的重叠量小相当于凹口70a与第二杆侧端口65a和第二流体箱端口67a之间的壁部W对置的的长度的量。由此,杆侧室5的工作油更加进一步容易经由第二滑芯270的外周的间隙而泄漏至流体箱9。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即便合流控制阀60被切换至第二伸长位置60B,第二杆侧通路12b也以未与流体箱6连通的方式而被切断。另外,即便合流控制阀60被切换至第二收缩位置60C,第二底侧通路13b也以未与流体箱9连通的方式而被切断。即,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的工作油未分别经由第二杆侧通路12b以及第二底侧通路13b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这样,由于第二杆侧通路12b以及第二底侧通路13b未经由合流控制阀60(第二滑芯70)而与流体箱9连通,因此,抑制了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的工作油从合流控制阀60的第二滑芯70的外周的间隙向流体箱9漏出的情况。
另外,如图2所示,在合流控制阀60被切换至第二中心位置60A的状态下,第二杆侧端口65a由第二滑芯70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堵塞。如图3所示,即便是合流控制阀60被切换至第二伸长位置60B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即便是第二滑芯70向合流控制阀60切换至第二伸长位置60B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第二杆侧端口65a也由第二滑芯70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完全堵塞。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芯70向切换至第二伸长位置60B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是指,在第二滑芯70的端部上所设置的第二支承部件85的第二头部87与第二盖81b抵接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
这样,在合流控制阀60中,从位于第二中立位置60A的状态起至以成为第二伸长位置60B的方式由第二滑芯70进行全行程的状态为止,第二杆侧端口65a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完全堵塞。即,由于合流控制阀60为在第二伸长位置60B的状态下切断第二杆侧通路12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结构,因此,无需在第三控制台肩部73a的第二流体箱端口67a侧形成凹口。借此,能够扩大第二滑芯70的轴向上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和第二滑芯孔61的重叠长度。因此,抑制了工作油从第二杆侧端口65a经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与第二滑芯孔61之间的间隙而向第二流体箱端口67a漏出的情况。
另外,在合流控制阀60中,第二杆侧端口65a以及第二底侧端口65b与第二流体箱端口67a、67b之间设置有合流端口66a、66b。在合流控制阀60中,在第二中立位置60A中,第二杆侧端口65a以及第二底侧端口65b和合流端口66a、66b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切断。因此,即便负载荷作用于第二杆侧端口65a和第二底侧端口65b,负载荷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切断,未直接作用于合流端口66a。由此,在负载保持状态中,也抑制了合流端口66a的工作油因负载荷的作用而向第二流体箱端口67a漏出的情况。因此,更加进一步抑制了第二杆侧端口65a的工作油向第二流体箱端口67a漏出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合流控制阀60在第二伸长位置60B中将第二杆侧通路12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切断,并在第二收缩位置60C中将第二底侧通路13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切断。合流控制阀60被构成为,将第二杆侧通路12b以及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始终切断。更加具体而言,即便在第二滑芯70向成为第二伸长位置60B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下,与杆侧室5始终连通的第二杆侧端口65a也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堵塞。另外,即便在第二滑芯70向成为第二收缩位置60C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下,与底侧室6始终连通的第二底侧端口65b也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b堵塞。由此,抑制了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的工作油从第二滑芯70的外周的间隙漏出至流体箱9的情况。
接着,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4所示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杆侧通路12b在合流控制阀60为第二伸长位置60B的状态下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被切断,第二底侧通路13b在合流控制阀60为第二收缩位置60C的状态下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被切断。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杆侧室5以及底侧室6分别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流体压力室”,针对被供排至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控制和被供排至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控制这两方而应用本发明。与此相对,也可以针对被供排至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控制和被供排至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控制中的仅任意一方而应用本发明。以下,参照图4进行具体说明。
图4所示的变形例是表示本发明仅针对被供排至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流动的控制而被应用的方式的示例。图4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具备第一中立通路10、第二中立通路11、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一底侧通路13a(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二底侧通路13b(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连接通路15(连接通路)、第一流体箱通路16、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另一方面,变形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未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通路14。
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阀130具有:第一中立位置130A,其将第一中立通路10开放;第一伸长位置130B,其将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一泵通路10a连通,并且将第一杆侧通路12a和第一流体箱通路16;第一收缩位置130C,其将第一杆侧通路12a和第一泵通路10a连通,并且将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将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在该变形例中,第一伸长位置130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供给位置”,第一收缩位置130C相当于“第一排出位置”。
变形例所涉及的合流控制阀160具有:第二中立位置160A,其将第二中立通路11开放;第二伸长位置160B,其将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泵通路11a连通,并且将第二杆侧通路12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第二收缩位置160C,其将第二杆侧通路12b和第二泵通路11a连通,并且将第二连接通路15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在第二中立位置160A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以及第二连接通路15相对于第二泵通路11a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的各个通路的连通被切断。另外,第二收缩位置160C中,第二底侧通路13b与第二流体箱通路17被切断。在该变形例中,第二伸长位置160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供给位置”,第二收缩位置160C相当于“第二排出位置”。
在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情况下,当合流控制阀160被切换至第二伸长位置160B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底侧通路13b而被引导至底侧室6。另一方面,在图4的变形例中、液压缸1进行伸长工作的情况下,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二杆侧通路12b经由合流控制阀160而被引导至第二流体箱通路17。
在液压缸1进行收缩工作的情况下,当合流控制阀160被切换至第二收缩位置160C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杆侧通路12b而被引导至杆侧室5。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从底侧室6被排出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切换阀130经由第二连接通路15以及合流控制阀160而被引导至第二流体箱通路17,并被排出至流体箱9。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与液压缸1的底侧室6始终连通的第二底侧通路13b即便在第二中立位置160a以及第二收缩位置160C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中,也与流体箱9被切断。在液压缸1进行收缩工作的情况下,即便合流控制阀160切换至第二收缩位置160C,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也并未经由第二底侧通路13b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而是经由切换阀130、第二连接通路15、以及合流控制阀16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抑制了底侧室6的工作油从合流控制阀160的第二滑芯70的外周的间隙漏出至流体箱9的情况。
另外,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针对在驱动起重臂的液压缸1中被供排至载荷侧压力室即底侧室6的工作油的控制,应用本发明。与此相对,也可以针对被供排至反载荷侧压力室(在驱动起重臂的液压缸1中为杆侧室5)的工作油的流动的控制,应用本发明。
接着,对其他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进行了说明,所述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对工作油向驱动起重臂以作为驱动对象的液压缸1的流动进行控制。与此相对,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对工作油向驱动臂、支架等其他驱动对象的液压缸1的流动进行控制。
另外,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也可以设置在负载保持状态下切断流体箱通路(第一流体箱通路16、第二流体箱通路17)、并防止工作油从负载荷起作用的负载侧压力室起被向流体箱9排出的情况的作为提升阀的防漂移阀(Anti-drift valve)。借此,能够通过防漂移阀而可靠地防止工作油从载荷侧压力室的泄漏,并能够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的作用而抑制工作油从反载荷侧压力室的泄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被构成为,能够使从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供给至液压缸1的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具备:第一泵通路10a,其对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进行引导;第二泵通路11a,其对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进行引导;切换阀30、130,其对从第一泵7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合流控制阀60、160,其对从第二泵8被供给至液压缸1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其将切换阀30、130和合流控制阀60、160连接;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其将切换阀30、130和液压缸1的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连通;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其将合流控制阀60、160和液压缸1的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连通;第一流体箱通路16,其与切换阀30、130连接,并与流体箱9连通;第二流体箱通路17,其与合流控制阀60、160连接,并与流体箱9连通,切换阀30、130具有:第一供给位置(第一伸长位置30B、130B、第一收缩位置30C),其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一泵通路10a连通;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130C、第一伸长位置30B),其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和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并且将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和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合流控制阀60、160具有:第二供给位置(第二伸长位置60B、160B、第二收缩位置60C),其将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泵通路11a连通;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其将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连通,并且将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和第二流体箱通路17切断。
在该结构中,当切换阀30、130被切换至第一供给位置(第一伸长位置30B、130B、第一收缩位置30C)并且合流控制阀60、160被切换至第二供给位置(第二伸长位置60B、160B、第二收缩位置60C)时,从第一泵7被喷出的工作油被引导至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从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被引导至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这样,从第一泵7以及第二泵8被喷出的工作油合流,并被供给至液压缸1。另外,当切换阀30、130被切换至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130C、第一伸长位置30B)时,液压缸1的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的工作油经由第一流体箱通路16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此外,当在切换阀30、130被切换至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130C、第一伸长位置30B)的状态下,合流控制阀60、160被切换至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时,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的工作油经由切换阀30、130以及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而被引导至合流控制阀60、160,也经由第二流体箱通路17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另一方面,即便合流控制阀60、160被切换至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也以不与流体箱9连通的方式而被切断。即,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的工作油未分别经由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这样,与液压缸1的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始终连通的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并不是通过合流控制阀60、160而与流体箱9连通的结构,因此,抑制了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的工作油从第二流体压力室(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经由合流控制阀60、160的滑芯(第二滑芯70)的外周的间隙而向流体箱9漏出的情况。
另外,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切换阀30、130具有:第一外壳100a;第一滑芯40,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第一外壳100a上所形成的第一滑芯孔31中;第一流体压力端口(第一杆侧端口35a、第一底侧端口35b),其与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连通,并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第一流体箱端口37a、37b,其与第一流体箱通路16连通,并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连接端口36a、36b,其与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连通,并向第一滑芯孔31开口;第一杆侧节流部30d、第一底侧节流部30e(凹口40a、40b),其被设置于第一滑芯40,并对在切换至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130C、第一伸长位置30B)的状态下从液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经由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合流控制阀60、160具有第二杆侧节流部60d、第二底侧节流部60e(凹口70a、凹口70b),所述第二杆侧节流部60d、第二底侧节流部60e(凹口70a、凹口70b)被设置于第二滑芯70,并对在切换至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的状态下从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经由第一流体压力通路(第一杆侧通路12a、第一底侧通路13a)以及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而被排出至流体箱9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当第一滑芯40在切换阀30、130切换至第一排出位置(第一收缩位置30C、130C、第一伸长位置30B)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与第一流体箱端口37a、37b和连接端口36a、36b连通相比,第一流体压力端口(第一杆侧端口35a、第二底侧端口35b)和连接端口36a、36b先连通。
在该结构中,伴随着第一滑芯40的移动,第一流体压力端口(第一杆侧端口35a、第一底侧端口35b)和连接端口36a、36b先连通,然后,第一流体箱端口37a、37b和连接端口36a、36b经由第一杆侧节流部30d、第一底侧节流部30e(凹口40a、40b)而连通。由此,因流体压力室(杆侧室5、底侧室6)和流体箱9连通而产生的压力变动由第一杆侧节流部30d、第一底侧节流部30e(凹口40a、40b)缓和,从而能够使液压缸1以期望的速度稳定地进行工作。
另外,在流体压力控制装置100中,合流控制阀60、160具有:第二外壳100b;第二滑芯70,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第二外壳100b上所形成的第二滑芯孔61中;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其与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连通,并向第二滑芯孔61开口,并且,合流控制阀60、160具有将第二流体箱通路17和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14、第二连接通路15)的连通以及第二流体箱通路17和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第二杆侧通路12b、第二底侧通路13b)的连通分别切断的第二中立位置60A、160A,第二滑芯70具有面向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并与第二滑芯孔61滑动接触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从合流控制阀60、160位于第二中立位置6A、160A的状态起至第二滑芯70向被切换至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为止,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由第二滑芯70的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堵塞。
在该结构中,合流控制阀60、160在第二中立位置60A、160A的状态下,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堵塞,并且,即便在被切换至第二排出位置(第二收缩位置60C、160C、第二伸长位置60B)、且第二滑芯70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下,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也由第三控制台肩部73a、73b堵塞。借此,确保了第二滑芯70和第二滑芯孔61的重叠量。由此,能够更加进一步抑制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第二杆侧端口65a、第二底侧端口65b)的工作油经由第二滑芯70的外周的间隙而向流体箱9漏出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9年3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55069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3)

1.一种流体压力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使从第一泵以及第二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合流,并供给至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流体压力室,其中,具备:
第一泵通路,其对从所述第一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
第二泵通路,其对从所述第二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
第一滑阀,其对从所述第一泵被供给至所述流体压力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
第二滑阀,其对从所述第二泵被供给至所述流体压力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
连接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滑阀和所述第二滑阀连接;
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滑阀和所述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所述流体压力室连通;
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其将所述第二滑阀和所述流体压力致动器的所述流体压力室连通;
第一流体箱通路,其与所述第一滑阀连接,并与流体箱连通;
第二流体箱通路,其与所述第二滑阀连接,并与流体箱连通,
所述第一滑阀具有:
第一供给位置,其将所述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所述第一泵通路连通;
第一排出位置,其将所述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所述第一流体箱通路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一流体压力通路和所述连接通路连通,
所述第二滑阀具有:
第二供给位置,其将所述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和所述第二泵通路连通;
第二排出位置,其将所述连接通路和所述第二流体箱通路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流体压力通路和所述第二流体箱通路切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滑阀具有:
第一外壳;
第一滑芯,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所形成的第一滑芯孔中;
第一流体压力端口,其与所述第一流体压力通路连通,并向所述第一滑芯孔开口;
流体箱端口,其与所述第一流体箱通路连通,并向所述第一滑芯孔开口;
连接端口,其与所述连接通路连通,并向所述第一滑芯孔开口;
连接槽,其被形成于所述第一滑芯,并伴随着所述第一滑芯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一流体压力端口和所述连接端口连通;
流体箱槽,其被形成于所述第一滑芯,并伴随着所述第一滑芯的移动而将所述连接端口和所述流体箱端口连通;
台肩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芯中的所述连接槽与所述流体箱槽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滑芯孔滑动接触;
第一排出节流部,其与所述流体箱槽连通,并被形成于所述台肩部,且对所流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
当所述第一滑芯在所述第一滑阀切换至所述第一排出位置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与所述流体箱端口和所述连接端口连通相比,所述第一流体压力端口和所述连接端口先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力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滑阀具有:
第二外壳;
第二滑芯,其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所述第二外壳上所形成的第二滑芯孔中;
第二流体压力端口,其与所述第二流体压力通路连通,并向所述第二滑芯孔开口,
并且,所述第二滑阀具有将所述第二流体箱通路和所述连接通路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流体箱通路和所述第二流体压力通路的连通分别切断的中立位置,
所述第二滑芯具有面向所述第二流体压力端口并与所述第二滑芯孔滑动接触的控制台肩部,
从所述第二滑阀位于所述中立位置的状态起至所述第二滑芯向被切换至所述第二排出位置的方向进行了全行程的状态为止,所述第二流体压力端口由所述第二滑芯的所述控制台肩部堵塞。
CN202080022823.8A 2019-03-22 2020-02-28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614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069A JP6768106B2 (ja) 2019-03-22 2019-03-22 流体圧制御装置
JP2019-055069 2019-03-22
PCT/JP2020/008522 WO2020195555A1 (ja) 2019-03-22 2020-02-28 流体圧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387A true CN113614387A (zh) 2021-11-05
CN113614387B CN113614387B (zh) 2023-07-25

Family

ID=7255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2823.8A Active CN113614387B (zh) 2019-03-22 2020-02-28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43755A4 (zh)
JP (1) JP6768106B2 (zh)
CN (1) CN113614387B (zh)
WO (1) WO2020195555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0775A (en) * 1975-05-10 1976-11-13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Pressure fluid controlling system
JP2001355613A (ja) * 2000-06-13 2001-12-26 Toshiba Mach Co Ltd 油圧制御装置および建設機械
US6453585B1 (en) * 2000-04-10 2002-09-2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draulic drive device of working machine
JP2002276607A (ja) * 2001-03-19 2002-09-25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制御装置
CN101946096A (zh) * 2008-03-31 2011-01-12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液压回路
CN103781972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挖土机以及挖土机的控制方法
CN104395613A (zh) * 2012-10-19 2015-03-0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驱动系统
WO2016195134A1 (ko) * 2015-06-03 2016-12-08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건설기계용 유압회로
CN107532407A (zh) * 2015-04-29 2018-01-02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 建筑设备的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32628A (zh) * 2015-05-15 2018-01-0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油压驱动系统
US20180044890A1 (en) * 2015-06-02 2018-02-15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draulic Energy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Work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7000B2 (ja) 1999-12-06 2007-12-2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合流機構
JP6836488B2 (ja) 2017-09-21 2021-03-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気圧調整装置、気圧調整方法及び気圧調整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0775A (en) * 1975-05-10 1976-11-13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Pressure fluid controlling system
US6453585B1 (en) * 2000-04-10 2002-09-2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draulic drive device of working machine
JP2001355613A (ja) * 2000-06-13 2001-12-26 Toshiba Mach Co Ltd 油圧制御装置および建設機械
JP2002276607A (ja) * 2001-03-19 2002-09-25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制御装置
CN101946096A (zh) * 2008-03-31 2011-01-12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液压回路
CN103781972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挖土机以及挖土机的控制方法
CN104395613A (zh) * 2012-10-19 2015-03-0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驱动系统
CN107532407A (zh) * 2015-04-29 2018-01-02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 建筑设备的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32628A (zh) * 2015-05-15 2018-01-0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油压驱动系统
US20180044890A1 (en) * 2015-06-02 2018-02-15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draulic Energy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Work Machine
WO2016195134A1 (ko) * 2015-06-03 2016-12-08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건설기계용 유압회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43755A4 (en) 2022-11-30
CN113614387B (zh) 2023-07-25
WO2020195555A1 (ja) 2020-10-01
JP6768106B2 (ja) 2020-10-14
EP3943755A1 (en) 2022-01-26
JP2020153504A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0070B1 (ko) 유압 회로 및 그 밸브 장치
US4958553A (en) Hydraulic controller
WO2015037433A1 (ja) 流体圧制御装置
KR960016821B1 (ko) 유압구동장치
WO2021059614A1 (ja) 流量制御弁
KR20160096081A (ko) 유체압 제어 장치
KR20170038160A (ko) 방향 전환 밸브 및 유압 시스템
CN113614387B (zh) 流体压力控制装置
CN111527313B (zh) 流体压控制装置
EP1961973B1 (en) Actuator control device
JPH11230106A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2019027504A (ja) 流体圧制御装置
JP2008008386A (ja) 多連形切換弁
JP3802984B2 (ja) 切換弁
JP2003269409A (ja) 弁装置および流体圧回路
JP7108774B1 (ja) スプール弁
WO2023105872A1 (ja) 弁装置
WO2023017719A1 (ja) 流体圧制御装置
JP4083962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WO2021172098A1 (ja) 流体圧駆動ユニット
JP3793666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2000104842A (ja) 圧力制御弁
JPH109415A (ja) 流量制御弁付きコントロール弁及び圧力制御弁付きコントロール弁
KR100511197B1 (ko) 유압제어밸브 장치
JP4087928B2 (ja) 切換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